📖 ZKIZ Archives


瑞士公投將撼動全球黃金外匯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92

trading-setup

瑞士將於11月30日舉行公投,英國《金融時報》博客文章分析稱,這可能影響全球黃金和外匯市場。

此次公投內容主要是要求瑞士央行停止出售黃金、取回國外的瑞士黃金儲備,要求瑞士央行外匯儲備中的黃金比例不低於20%。

最新民調顯示,公投支持者與反對者的比例為45:39,還有大量猶豫不決的公民。但巴克萊表示,即使支持者占據上風,根據瑞士法律,全瑞士每一個州都必須通過對公投的支持,最終的全國公投才有效。考慮到瑞士央行和聯邦政府積極反對憲法修正案,這一步將成為不可逾越的障礙。

假設這些障礙都被克服,公投順利通過。那麽,其將對黃金和外匯市場有什麽影響呢?

首先,新規將刺激瑞士央行增持黃金。法國興業銀行分析師Sebastian Galy認為,

若公投通過,那麽禁止拋售黃金的條款將立即生效,瑞士央行則需要五年的時間才能滿足黃金在外儲中的比重不低於20%的新規。這意味著,在未來五年內,出於大規模買入黃金的需要,瑞士央行將不得不拋售一些儲備外匯以籌集資金。依照目前的匯率,這相當於拋售680億美元,主要是出售歐元和美元,以買入1783噸黃金。

圖:瑞士央行黃金儲備比例和外儲占GDP的比重,以及按照公投要求的黃金儲備比例。

111

美銀美林則認為,瑞士公投影響的還有外匯市場:

歐元/瑞士法郎面臨跌至2011年-2012年低位的危險。瑞士央行按照公投要求增持黃金儲備的過程將壓低歐元/瑞士法郎下限。當年,瑞士央行儲備總額增至超過2500億美元。同樣的增持行為將意味著在瑞士央行資產負債表不擴張的前提下,該行將在目前價值700億美元的已有黃金儲備的基礎上,再購入價值500億美元的黃金。而這對瑞士央行來說還只是理論上的預估。

市場預期瑞士央行並不願意擴增黃金儲備,而如此大規模購買黃金將使得市場對於瑞士央行將持續捍衛瑞郎匯率下限的信心下滑。

危險的是,這可能會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增加對瑞士法郎下限的投機行為。

其次,這將打擊瑞士央行對歐元/瑞士法郎下限所做的承諾,招來投機者的襲擊,還可能導致負利率。巴克萊對此分析稱:

盡管瑞士央行不會被禁止捍衛匯率,20%黃金儲備比重的要求也不會損害其捍衛能力,但支撐匯率是有成本的,該行未來靈活調整政策的能力有可能被削弱。由於瑞士央行的可信度下降,其對於捍衛匯率的承諾將面臨更多挑戰。

瑞士央行不太可能立即放棄匯率下限,因為它是主要的政策工具。實際上,瑞郎當前也處在歷史高點附近。在采取這一步之前,該行更可能采取較中性的措施降低瑞郎在外匯市場上的吸引力。

歐洲央行祭出的負利率政策就增加了瑞郎兌歐元的吸引力。在公投之前,瑞士央行基本沒有動力追隨歐央行推出負利率。歐元兌瑞郎貶值與瑞郎匯率下限相呼應,這為瑞士提供了明顯的貨幣寬松。

但是,公投的要求則可能鼓勵瑞士央行在奉行“輕資產負債表”原則時實行負利率政策。

負利率也將削減瑞郎兌歐元的吸引力,可能在匯率下限取消時限制瑞郎升值。我們預計瑞士央行在公投通過之後的第一步政策行動就是降息,將存款利率降至或者低於歐央行負0.2%的水平。

最後,Sebastian Galy也指出,如果公投通過,那麽瑞士央行將加速轉向該國主權財富基金,

管理儲備的中心工作就是追求收益,至少對低負債的瑞士來說是這樣。然而,直接向市場撒錢不是外匯儲備的傳統。新的黃金規定等同於向市場大規模放水。每一次黃金價格大跌,瑞士央行都將自動買入黃金以保持其黃金儲備比例不低於20%。這將造成歐元和美元的拋壓。

儲備管理人員通常傾向於承受相對溫和的風險,固定收益資產的波動性相對有限,並可以穩定持有以滿足上述需求。如今,儲備面臨的全球投資機會很少,除了美元。大型國家儲備管理者通常通過主權財富基金將資產委托至更為廣泛的股市、房地產市場、大宗商品和其他長期投資品種。在面臨公投新規之際,這樣的選擇將加速似乎也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

22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978

中國鋁出口激增 撼動全球鋁市場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12

73231230236433491

中國鋁出口大增,撼動了全球鋁市場,因中國稅收漏洞強化了中國鋁的競爭力。

2014年,由於供應大幅增長,上期所鋁價下跌8%至2081美元/噸,而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鋁價卻上漲了4%。

按理說,在中國出口鋁似乎並不吸引人,因為政府對其征收15%的出口稅。該政策旨在將更多鋁留在國內。

但在實際操作中,中國鋁產商通過將鋁佯裝成“半成品”再出口,《華爾街日報》援引的分析師如是說。剛煉出來的鋁是成塊的,但是能相對比較容易地改變其形狀,改成像“門”或者“輪轂罩”這樣的“半成品”。等出口以後,再將這些“半成品”重新熔煉為鋁,運輸到真正想出口的地方。

這樣一來,中國鋁產生就能從“半成品”中獲得13%的增值稅返還。加之買家們為LME期鋁所付出的溢價,中國出口的鋁相較於其它國家更具競爭力。

咨詢公司Wood Mackenzie的鋁分析師Uday Patel告訴《華爾街日報》

鋁“半成品”出口出現了大幅增長。其中有些只是鋁出口的幌子。

去年12月,中國鋁出口達到48.8萬噸,盡管其中有多少是“半成品”很難去估算,但據花旗分析,這一數據較去年1月大幅增長了136%。

AM-BH644_ALUM_16U_20150212125105

除了稅收漏洞外,中國主要工業省份為鋁產生提供電力補貼也鼓勵它們生產出更多鋁。煉鋁需要耗費大量的電力。

2014年,中國鋁產量大增14%至2830萬噸,部分地因為去年早些時候鋁價的上漲。

然而,主要房地產市場放緩,中國鋁的內需並未同步跟隨。相反,內需疲軟導致更多的鋁用於出口。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329

阿拉丁挑戰公眾公司並購底線 新三板投資邏輯遭撼動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0-17/1045617.html

___2.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宋戈 實習記者 張祎

“吸收合並一家公眾公司,是否需要征得中小股東的同意?大股東固然有出售自有股份的權利,但此前向中小股東高價融資時,描繪的IPO藍圖就能一賣了之?”一位資深新三板PE機構人士向記者表示。

銀橙傳媒並購案剛折戟,“飛行員都跳傘了,我還在機艙!”小股東的哀嚎尚在耳邊,阿拉丁又來挑戰公眾公司並購底線。

10月12日,中小板上市公司西隴科學(002584)公告,有意收購新三板創新層公司阿拉丁(830793)64%的股權。該收購引發市場的高度關註,若收購完成,阿拉丁的實控人便可以“成功退出、瀟灑離去”,余下的近百名中小股東只能繼續留守,而這些中小股東要麽是阿拉丁登陸新三板後的4次融資中進入的,要麽是從二級市場買入的。

“這並非一家公司的私事,而是關系到投資者退出路徑和投資邏輯,關系到新三板的根基,此前深交所11問金力泰並購銀橙,核心是因為涉嫌借殼,但阿拉丁並沒有借殼之憂,以目前的法規看並無違規之處,一旦通過將帶來巨大的示範效應,成為實控人退出的新通道,讓PE機構都傻眼的是,後面的新三板應該怎麽玩兒?”一位長期研究新三板的業內人士表示。

阿拉丁“神燈”將為投資者帶來什麽,承載中國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重任的新三板面臨重要選擇,如何在追求並購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對待中小投資者,這對監管層的智慧也是一場考驗。

財技高超登陸新三板兩年已成功融資4輪

10月13日,因籌劃重大事項停牌一個月的阿拉丁突發公告稱,公司董事會接實際控制人通知,西隴科學已與公司股東徐久振、招立萍、上海晶真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晶真投資)、上海仕創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仕創投資)達成收購股權框架協議。

這一說法在西隴科學的公告中得到印證。就在10月12日,因“籌劃重大資產重組”同樣停牌了一個月的西隴科學,首次披露重組交易對手為上述四位阿拉丁的股東,標的資產為阿拉丁的64%股權。

值得註意的是,雙方公告中均只明確了西隴科學收購阿拉丁股份的交易方式,初步擬定是發行股份以及支付現金。但具體收購價格是多少,其公告中並沒有說明,稱需要繼續協商和確定。

根據最新的股價計算,阿拉丁市值9.12億元,去年收入1.01億元,去年凈利潤2977萬元;西隴科學市值92.9億元,去年收入25億元,去年凈利潤9079萬元。

新三板掛牌公司能被上市公司收購,那可真算是中了獎,一來收購的估值普遍比新三板高30%以上,二來換成上市公司股份享有退出的通道。那麽有如此好運的四位股東究竟是什麽來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一番發現,招立萍是阿拉丁的董事長兼總經理,徐久振、招立萍為夫婦關系,是阿拉丁的實際控制人,他們除了分別直接持有阿拉丁36.99%和19.82%的股權外,還通過100%控制的仕創投資,間接持有阿拉丁1.773%和0.197%的股權,夫婦倆合計掌控了阿拉丁58.78%的股權。而晶真投資在阿拉丁前十大股東中排名第三,占股5.18%,真實身份是阿拉丁員工的持股平臺,而執行事務合夥人為招立萍。這麽看來,這真是大東家捎帶創業團隊跑步離場的節奏。

阿拉丁,這家名字充滿童話色彩的公司,其主營高端科研試劑和實驗耗材儀器,產品定位高端,主要走進口替代路線,已實現幾乎100%的電商銷售,具有遠高於行業的毛利率和凈利率。

當然,阿拉丁的吸金能力不僅體現在業績上,其融資能力也同樣不俗。阿拉丁2015年年報顯示,從2014年11月到2015年9月,該公司先後發起了四次融資,成功募資1.28億元。募資對象中,除了董監高和核心員工持股平臺外,還有做市商、私募基金、信托,以及外部自然人。

2016年1月13日,阿拉丁發布公告,稱公司已經向上海證監局報送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備案材料,公司進入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階段。

2015年5月8日起,阿拉丁開始做市,首日股價沖到了46.94元,漲幅達到622.15%,5天後一度漲到47.79元的高位,但此後便一路下滑,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阿拉丁收盤價為24元。截至今年6月30日,阿拉丁共吸引來了101名股東。

對比銀橙案阿拉丁並購的四大不同

大股東揮一揮手,留下了一臉蒙圈的中小股東。看到上述情況,大家也許覺得會很眼熟。在今年上半年的銀橙傳媒收購事件中,就出現過相似的劇情。

今年6月2日,上市公司金力泰(300225)發布公告,稱擬收購哈本信息、圭璋信息、逐光信息等7家公司100%股權。而這7家公司,正是銀橙傳媒董事長隋恒舉、副董事長王宇等七位董事高管的持股平臺,合計持有新三板公司銀橙傳媒(830999)63.57%的股權,如果交易完成,金力泰將實現間接控股銀橙傳媒。因為交易采用換股的方式,根據交易作價,7家公司也將合計持有金力泰26.43%的股權,超過了金力泰原實際控制人吳國政的持股比例。

消息一出,業內一片嘩然,媒體熱議,深交所在重組問詢函中連發11問……在各種爭議聲中,7月上旬,金力泰和銀橙傳媒雙雙發布公告,宣布終止收購案,和平分手。雖然業內分析銀橙傳媒收購案失敗的主因歸結為涉嫌借殼,但當時公眾的焦點更多的是放在大股東與中小股東的利益博弈上。

乍一看,兩樁收購有相似之處:大股東出讓手中股份給上市公司,大股東借助上市公司的平臺成功退出,但是一眾中小股東只能“望船興嘆”。

但是在具體細節上,兩者還是有四大不同。

第一,在交易主體上,銀橙傳媒出讓的是七家持股平臺的股權,而阿拉丁更多的是實控人作為自然人直接持有的股份,也就是說前者是出售三板公司大股東的股份,而後者是直接出售三板公司的股份;

第二,在交易方式上,銀橙傳媒采用的是換股,而阿拉丁則是采用股份加現金;

第三,在股權結構上,銀橙傳媒被收購的股權經換股後,已經超過上市公司金力泰實控人的股權,涉嫌借殼;而阿拉丁的市值僅為西隴科學的十分之一,兩者之間體量懸殊,2016半年報顯示,西隴科學實控人控股約49.69%,雖然目前收購的具體價格方案還未出爐,但在正常情況下,阿拉丁這64%的股權即使全部換成西隴科學的股份,也不可能對西隴科學實控人的控股地位構成威脅;

第四,從行業上看,金力泰和銀橙傳媒主營業務相差甚遠,一個做塗料,一個做互聯網廣告的精準投放,屬於跨行業收購,而西隴科學和阿拉丁屬於同一行業,都涉及化學試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

同業競爭如何規避相愛還是相殺

公布接受IPO輔導9個月後,公司實控人突然宣布要走,其他中小股東該去哪里?

“本是一條船上的大股東倒是把股份賣掉先跑了,誰還帶著我們這些揣著股票的股東向IPO這個目標前進?公司變成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了,相當於已經證券化了,多數資產已經上市,還怎麽去IPO?”一名新三板投資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他和許多投資者一樣,揣著一個明確的投資預期來到新三板市場,就是指望投資的公司能成功IPO,實現手中股票價值的快速增長,“這是新三板的投資邏輯和其他市場不一樣的地方。”

這位投資者的擔心不無道理。對此,有私募人士表示,現階段上市公司控股子公司直接獨立IPO上市的,在國內證券市場幾乎不太可能。一是控股公司主觀意願不強,缺乏動力;另外,也和不少中介機構有過溝通,大家都覺得即使控股公司願意,但是審核上可能也很難獲得通過。

那麽分拆上市呢?證監會在2010年4月曾經表態,A股公司可以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但在當年11月,證監會官員在保薦人培訓會議上重申,從嚴把握上市公司分拆子公司到創業板上市。

再仔細看看證監會開出的六個必要條件,僅憑其中的“上市公司與發行人不存在同業競爭且出具未來不競爭承諾,上市公司及發行人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與發行人之間不存在嚴重關聯交易”,就會讓阿拉丁的股東感到IPO之路希望渺茫。如果說,當初賣塗料的金力泰想收購做精準投放的銀橙傳媒,是追求“白富美”的話,那麽,現在西隴科學收購阿拉丁,就不知道是“相愛”還是“相殺”了。因為在阿拉丁的公開轉讓說明書中曾明確表示,在中國試劑行業市場中,西隴科學是阿拉丁國產試劑業務的主要競爭對手。若收購成行,今後兩者的業務範疇是會重疊還是重新分工,新公司的治理結構如何確保對兩家公眾公司的中小股東都公平公允,誰來界定各自的權益邊界,新的制約機制如何體現,這些都是擺在並購案面前的棘手問題,也將成為影響監管層判斷的重要因素。

應提供現金選擇權或換股選擇權

銀橙傳媒收購案例中,最令投資者難忘的一課恐怕是:新三板市場並沒有強制要約收購制度的安排。這是一場合法的“出逃”。

《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第二十四條,規定了通過證券交易所的證券交易,收購人持有一個上市公司的股份達到該公司已發行股份的30%時,繼續增持股份的,應當采取要約方式進行,發出全面要約或者部分要約。

而《非上市公眾公司收購管理辦法》規定,公眾公司應當在公司章程中約定在公司被收購時收購人是否需要向公司全體股東發出全面要約收購,並明確全面要約收購的觸發條件以及相應制度安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因為沒有作強制要求,目前多數的新三板掛牌公司在公司章程中都沒有對全面要約收購做出明確說明,阿拉丁的公司章程中同樣也沒有,而新三板上至今沒有完成過一例要約收購。北京市當代律師事務所李欣律師告訴記者,從法律的角度看,只要公司章程沒有設定需要全面要約,那麽大股東轉讓股份不要約的行為就是合法的。

但也有業內人士提出,大股東更替後,三板公司64%的資產已經屬於上市公司,那麽IPO已經不是努力的方向,IPO的預期名存實亡,剩下的中小投資者退出路徑堪憂,公司的估值會降低,雖然阿拉丁大股東和上市公司之間的交易行為合法,但是會對中小股東權益帶來影響也是不爭的事實。

上海某私募機構投資總監告訴記者,他所在機構在對一家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前,除了考慮行業、營業情況、可擴展性等眾多因素外,還必須考慮退出是否有明確的方向或者時間點。

“各種情況的出現,也是市場教育的一個過程,吃了虧的投資者,下一次肯定就會謹慎規避風險了。”某PE機構高層人士提醒中小投資者,在法律制度尚不健全的情況下,投資人一定要把相關規則了解清楚。

另有券商新三板分析師表示,整個經濟結構發展到現在,並購案例越來越多,上市公司並購新三板公司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中小股東同股同權的要求其實也是合理的,中小股東在面臨公司控制權移轉,在失去對投資的控制情況下,可以充分考慮收購方的收購條件,既然他們無法影響控制權的移轉,應當允許他們有公平的機會以公平的價格撤回投資,也就是提供現金選擇權,或者是提供換股選擇權。借助強制性收購要約,讓眾多中小股東做出是否與新的控股者合作的選擇,體現為一種機會的公平。只是關鍵在於現在制度還不健全。“新三板是個新生事物,發展得很快,很多東西沒跟上,要推動它的發展,需要靠配套制度來解決。”

一位全國性券商的投行總經理也持相同的看法,“中小股東應該享有平等交易的權利,在大股東轉讓股份給上市公司的時候,應該有權以相同的價格將股份出讓給上市公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0068

馬來西亞大遊行要總理下臺,但其地位難以撼動

11月19日,數千名反政府示威民眾聚集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進行大規模抗議遊行,要求總理納吉布(Najib Razak)為涉嫌數十億美元的貪腐醜聞引咎辭職。

遊行現場

當天,身著黃色T恤、冒著被捕風險的遊行民眾從四面八方湧向已提前布置了大批警力的國家清真寺等示威點。現場有演講、有演唱,還有奏樂,示威民眾隨著鼓聲和喇叭聲高喊“Bersih”(幹凈)以呼籲一個廉潔的國家和民主權利的回歸,和很多和平示威一樣,現場仿佛在慶祝熱鬧節日。

但是,警方早在18日就開始對一些示威者進行大規模逮捕,不過病沒有攔住示威的人潮。這場遊行也一如既往地獲得了反對黨的支持。之前稱自己無法參加遊行的反對黨之一——土著團結黨主席、前總理馬哈蒂爾19日乘機專門趕回吉隆坡參加了這場遊行,現場氣氛因此愈加熱烈。

此次遊行由馬來西亞幹凈與公平選舉聯盟(凈選盟)發起並組織。從10月1日起,凈選盟用了6周時間在馬來西亞各地造勢,但造勢活動並不順利,經常遭到支持政府的紅衫軍騷擾,更有暴徒以各種手段恐嚇。

警方已經將凈選盟定義為非法組織。凈選盟領導人已在上18日被逮捕,同時被捕的還有數名此次遊行的支持者。另一名凈選盟的領導人則在19日的遊行現場被捕,警方在現場還以此警告其他參與者。根據初步估計,遊行區域約有7000多名警察。

據中新社報道,凈選盟5.0提出的五大改革訴求是:幹凈選舉、廉潔政府、加強議會民主、異議權利、保證沙撈越及沙巴權益。

納吉布地位難以撼動

但問題是,這場遊行完全不足以撼動納吉布的領導地位。

批評者認為,面對涉嫌貪腐的指責,納吉布否認自己做過錯誤舉動,並通過打擊異見者和媒體及活動人士而鞏固了自己的權力,安然度過了這場危機。解雇副總理、更換司法部長,關停報紙和封鎖網絡消息都是納吉布為了控制醜聞發酵而采取的行動。

這場危機源於2015年7月的一則外媒報道。當時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稱,調查馬來西亞國家投資基金1MDB的人員發現,有近7億美元款項通過新加坡的一家私人銀行轉入多個馬來西亞賬戶。調查人員認為這些賬戶屬於總理納吉布。隨後,納吉布否認稱,從未為個人利益挪用任何資金作個人用途。他的代表律師還發表聲明,有證據表明此次事件是針對納吉布的陰謀。

目前,納吉布在巫統內部和執政黨國民陣線仍然保有極強的權力基礎。對於上述遊行,他公開勸告遊行者要尊重法律,不要破壞和諧的社會秩序,並稱無論是哪一方的支持者,遊行時都必須尊重國家法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