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走完一個輪回後,百度重回主場?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25/148990.html


一個“進攻”的百度需要證明: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周期後——這通常是一家公司成年的標誌,絕大部分的技術公司都在成年之前夭折或成為小老頭——它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

\昨天,在百度公司的年會暨百度成立15周年晚會上,一向平和的李彥宏楞是將年會弄成了戰前動員會,向對手們發出了戰帖:“現在,是我們發起進攻的時候了”,“現在,是我們引領未來的時候了”。

 

過去的幾年,作為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中技術基因最強的公司,百度遭受了比其他兩家更大的挑戰——縱觀歷史,一種新的技術變革總是會將一些技術上的領導者推入艱難的境地,而移動互聯網就是這樣的技術,甚至一度有人認為BAT已經不再。

 

不過,該公司看來經受住了考驗:2014年該公司是二級市場中漲幅最大的中概股之一,也是BAT中漲幅最大的。這主要受益於其移動端商業化的超預期進展,2013年第四季度移動端營收占比還只有20%,但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已經上升為36%,預計今年上半年將超過50%。

 

盡管盈利狀況受到了一定壓制——主要歸因於在低谷中非但沒有減少、反而增加了投資,但盈利回升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而營收增長在2013年探底之後迅速重回到了高速增長軌道——截至去年第三季度已經連續四個季度營收增長在50%以上,在BAT中趨勢表現最為強勁。

 

我在去年3月份曾預測該公司在二級市場可能複制Facebook自2013年年中開始的逆襲(參閱我的《百度股價嚴重低估,或複制Facebook式的逆襲》),依據就是該公司在移動互聯網領域遭遇的挑戰被高估,而其進展卻被視而不見。自那以來,百度股價增長了60%以上。

 

那麽,百度的下一步走勢就變得異常關鍵:是更上層樓,進入千億美元市值公司的行業,迅速縮小與另外兩家的差距,還是一直停留在幾百億美元市值公司的行列?而影響走勢的關鍵,將是百度能否重新回到行業主場,成為李彥宏口中的“進攻”者和“引領”者。

 

換句話說,百度需要證明:在瞬息萬變的技術市場走完了一個完整的循環周期後——這通常是一家公司成年的標誌,絕大部分的技術公司都在成年之前夭折或成為小老頭——它還有足夠的能力去成為新規則的制定者。

 

對此,我仍然持相對樂觀的態度,依據是:搜索是一種人類最自然的獲取信息的方式,只不過移動端的搜索形式和對搜索背後的能力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正是這些能力的準備不足拖累了過去幾年搜索在移動端的地位。

 

比如受屏幕和響應場景的驅動,移動搜索不但要解決語音、圖像等更自然輸入方式的問題,還要在最短的時間內對更複雜的請求做出回應,而所有這些都涉及到了語音、圖像、人工智能與大數據等高壁壘技術。

 

這些技術正是百度過去幾年投入重金進行研發的主要領域。不過,百度需要找到將這些能力應用於各種場景的模式,並讓外界看到這點。過去幾年,該公司表現得有些技術有余,而用戶端表現不足——缺乏一個像微信這樣流行的應用,是看空者的主要依據。

 

因此,我認為百度的當務之急,是盡快將背後的積累,轉化為對移動時代搜索乃至信息獲取與連接方式的重新定義,這才應是百度“進攻”和“引領”的主場。至於其他的,比如傳統行業的深耕,圍繞本地生活服務的角逐,全球化等,都是這個主場的自然延伸,或者說有機構成。

 

當然,BAT的其他兩家也不會閑著。實際上,就在幾天之前,騰訊突然宣布了對微信朋友圈廣告進行測試,我認為微信商業化會成為2015年該公司的重心,隨著增值服務增長放緩,該公司需要新的增長引擎,包括微信廣告在內的廣告收入會成為一個現實的選擇。這方面的內容參見我之前的文章《微信廣告或壓制騰訊的價值想象空間》。

 

但與此同時,騰訊會繼續編織一條暗線,就是嘗試打通微信內部公眾號之間、以及微信與外部網絡的信息孤島現象,如果不能做到這點,它將無法兌現市場對它的預期——成為阿里巴巴的挑戰者和商業重構者。

 

至於阿里巴巴,它的重點將可能是全球化和垂直電商。兩天前,馬雲在達沃斯宣布阿里將向20億消費者(主要來自中國和亞洲新興經濟體國家)和中國之外的1000萬家企業提供服務,他還提到了eWTO這一大得嚇人的概念。但估計阿里也會繼續在宿敵騰訊的地盤——社交和文化娛樂領域“撒野”。

 

因此,2015年“進攻”的百度註定會與兩家公司發生更多的碰撞,如果說過去一年主要是騰訊與阿里巴巴的主場的話:在垂直行業、交易模式以及雲服務基礎架構領域,百度會同阿里巴巴短兵相接,而在連接方式的定義權,通過在連接中引入更多社交元素和盤活貼吧等社交資產,以及行業深耕方面,它將和騰訊發生更多交集。

 

幾個月前,我曾經和GGV管理合夥人符績勛有過一次交流,他認為BAT未來面臨的局面是:百度需要進一步設法提高在移動入口的位置,騰訊則可能會面臨一些主打特定訴求的社交網絡的蠶食,而阿里巴巴在垂直電商領域也會面對更多的對手。

 

符在德豐傑全球創業投資基金時,曾經主導了對百度的投資——2000年,李彥宏回到中國創業不久,德豐傑即向百度投資了750萬美元,這筆投資最終換回了近千倍回報。

 

若想閱讀更多尹生的互聯網相關領域的價值研究文章,請訂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專欄。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慎重決策。作者尹生申明,其本人不持有BAT中任何一家的股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831

2000億資產完成交接 中國鐵塔走完“第二步”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6/02/4746315.html

2000億資產完成交接 中國鐵塔走完“第二步”

一財網 吳豐恒 2016-01-31 23:09:00

中國移動的布網需求與獲得FDD牌照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有較大不同。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在基礎網絡深度共建共享方面達成一致,而兩者在中國鐵塔中的話語權相加要高於中國移動。

兩千億鐵塔資產交接完成。

1月29日,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中國鐵塔”)宣布,與三大運營商關於存量鐵塔相關資產的交接工作已正式完成,三大運營商出售的存量鐵塔相關資產合計價值2034.8億元。

交易完成後,中國鐵塔股份總數將由100億變更為1293.4億,中國移動持有38.0%,中國聯通持有28.1%,中國電信持有27.9%,中國國新持有6.0%。

1月31日,中國鐵塔相關負責人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收購存量鐵塔後,我們真正形成了鐵塔資產全國運營能力,以前開展業務,我們還需要和不同資產方來回協調。在這個意義上,收購存量鐵塔對於我們深化鐵塔設施‘共建共享’也更加便利。”

從成立之初,中國鐵塔就被貼上“電信業改革試驗田”等類似標簽,從鐵塔基礎設施邁向集中運營,到未來“擇機上市”實現“混合所有制”。

“從進展來看,中國鐵塔已經完成‘三步走’戰略中的兩步,雖然比之前預計的可能稍稍慢一點,但總體算進展順利,和三大運營商關系也更加理順。未來隨著三大運營商的互相制衡、股權進一步稀釋,運營商話語權會減弱,而鐵塔開展業務的獨立性會更高。”電信行業專家付亮對本報記者說道。

千億鐵塔資產轉移

工商資料顯示,中國鐵塔主要經營業務為鐵塔建設、維護、運營;基站機房、電源、空調配套設施和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維護、運營及基站設備的維護。

中國鐵塔的誕生,實際上是把三大運營商的鐵塔基建部分打包出來,成立一家新公司統一運營、管理,三大運營商以後要用鐵塔再向中國鐵塔租賃。

此次三大運營商出售的存量鐵塔相關資產合計價值2034.8億元。

其中,中國移動的相關資產最終對價為1027.36億元,中國鐵塔向中國移動發行451.51億股股份並支付575.85億元現金;中國聯通的相關資產最終對價為546.58億元,中國鐵塔向中國聯通發行333.36億股股份並支付213.22億元現金;中國電信的相關資產最終對價為301.31億元,中國鐵塔向中國電信發行330.97億股股份並將支付29.66億元現金。

從去年年初起,對於增量的基站、鐵塔,三大電信運營商將不再自行建設,而是提出站點需求,由中國鐵塔負責統一規劃建設。截至去年8月31日,中國鐵塔承接三家電信企業塔類建設需求40.9萬,已開工建設33.2萬,已交付27.1萬。

“鐵塔”和“基站”常被混淆,實際上,“鐵塔”和“基站”分別是無線網絡信號發射塔和信號發射裝置。過去,“鐵塔”和“基站”由三大運營商分別建設和運維,在鐵塔公司成立後,鐵塔建設和運維從運營商剝離進入鐵塔公司,同時,作為構建運營商無線網絡核心的基站系統,除基站維護、基站配套設施經營外,仍歸運營商建設和運營。

中國鐵塔成立於2014年7月,最初註冊名稱為“中國通信設施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為體現對主營業務的聚焦,避免引起經營電信運營商基站設施誤解,後更名為“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分別以現金出資40億元、30.1億元、29.9億元,按照每股1元的價格分別持有中國鐵塔40%、30.1%、29.9%股份。

三大運營商按照出資比例向中國鐵塔派駐董事會成員,其中董事長由中國移動副總經理劉愛力擔任,他曾長期在中國移動負責網絡建設,總經理佟吉祿來自中國聯通,他也是鐵塔董事會中唯一離開運營商專職負責鐵塔實際運營的過去運營商高管。

為深化改革,中國鐵塔於2015年10月引入新股東——中國國新。三大運營商分別稀釋2%股份給新股東,中國國新持股比例為6%。

作為履行國資委出資人職責的中國國新參股後,將派駐成員加入中國鐵塔董事會,運營商完全掌控鐵塔公司局面出現變化,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業內專家看來,“這只是第一步”,未來運營商股權進一步稀釋可以預見。

預計明年上市

從目前來看,中國鐵塔的發展基本遵循了成立之初制定的“三步走”戰略,即在2014年底具備新建鐵塔能力,到2015年底完成對運營商存量鐵塔的收購。接下來,“三步走”戰略中“擇機上市”預計也即將展開。

中國鐵塔的成立有利於避免三大運營商重複建設造成的資源浪費,提高電信基礎設施“共建共享”程度。但中國鐵塔的業務發展,也受到三大運營商的制約。

“我們公司一方面要使三家公司(三大運營商)降低成本,另一方面還要給股東創造利潤。”出任中國鐵塔總經理的佟吉祿曾表示。

作為中國鐵塔第一大股東的中國移動,其布網需求與2015年剛獲得FDD牌照的中國聯通、中國電信有較大不同。不過,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相加,則擁有比中國移動更多的話語權,去年,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在基礎網絡深度共建共享方面達成一致。

平衡股東需求和尋求自身獨立性顯得尤為重要,股權多元化及實現上市,或許是中國鐵塔的選擇。

“我們工作會已經開過,2016年重點工作是做好上市準備,力爭在2017年實現上市。”前述中國鐵塔相關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另一個突破口是實現“業務多元化”,三大運營商仍是中國鐵塔“唯一客戶”。有業內人士指出鐵塔業務僅是中國鐵塔涉足電信行業基礎設施業務一個突破口,未來不排除隨著運營商改革的深入獲得更多基礎設施業務,但未獲得官方消息證實。

“會不會擴大經營範圍,現在沒有一個定數。”上述中國鐵塔人士向記者表示,擴大經營範圍,也非中國鐵塔獨立可以決定。

付亮表示,“短期來看,由國家主導將電信運營商基礎設施向鐵塔公司轉移有相當難度。從電信運營商角度,鐵塔業務相對於現在有較大變動還比較難。”

編輯:彭海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96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914/165121.shtml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俊世太保俊世太保

1號店時代落幕:走完磨合期 為何卻難逃邊緣化困境?

一號店落寞的真正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所處的電商競爭大環境。

來源 | 俊世太保(ID:lijun_taibao

文 | 李俊

淡化1號店其實早在預料之中

盡管京東很快回應稱這是雙方合作後進行差異化運營的體現,但被人發現“與合並易迅時的說法如出一轍”,逐漸變得“有名無實”的1號店似乎正宣告落幕。

201305141049492519

在2016年完成對1號店的收購之後,關於京東和1號店之間的合作外界並不多見,反倒是京東與1號店原有的擁有者沃爾瑪之間在供應鏈和O2O方面進行了較多的合作協同。沃爾瑪在此後則不斷增持京東股票,目前擁有其12.1%的股份,成為京東第三大股東。

對於1號店本身,更像是京東與沃爾瑪戰略合作的添頭,而京東也借助這次的收購清除了一個B2C電商領域的強勁競爭對手,避免後院著火。眾所周知,1號店的優勢在於商超品類,但隨著網上商超大戰爆發,1號店很大程度上成為了京東對標天貓超市時的馬前卒,兩者之間的協同作用出現了大幅下滑。

因此,在經歷了1年多整合未果後,從京東的角度來看,1號店的核心價值就是商家資源了,本次京東和1號店最大的調整其實就是“將1號店的第三方商戶轉移到京東的POP平臺上。”

而從大趨勢來看,電商競爭正在呈現出寡頭化的特點,在天貓與京東之外,其他電商平臺如果是做大而全的方向已經很難有生存空間。盡管1號店和京東業務側重點不同,但兩者都屬於自營B2C電商,在供應鏈、物流,甚至是用戶層面都有著諸多重合,因此這也成為了京東淡化一號店的核心內在動力。

商超戰略性收縮背後的犧牲者

不過一號店落寞的真正原因,其實主要還是因為所處的電商競爭大環境,那就是商超市場成為了京東和天貓直接交鋒的第一線。

f329509580e79d2_size524_w2400_h1600

為了提升消費者的購買頻次,京東將目標瞄準了快消品和生鮮市場。而在2016年初,劉強東更是豪言“我們要在三年內結束商超之戰,成為中國不僅僅是線上的,也包括線下的商超絕對第一。”

不過如今來看,結果似乎並沒有像劉強東預想的那麽順利。隨著天貓超市從江浙滬開始北上北方市場,甚至直搗京東大本營北京,京東已然感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在2016年8月,京東完成對1號店收購後不久,天貓超市就曾宣布未來一年啟動“雙20億計劃“投入商超大戰;為了應對天貓的壓力,京東聯合1號店宣布投入10億在華東、華南地區,目的也顯而易見——阻擊天貓。

京東此時的目標非常明確,起家於上海的1號店在華東地區有著不錯的影響力,這可以成為京東超市深入該地區的尖刀。但在天貓不計成本的投入下,最終結果卻是1號店不僅沒有阻止天貓進軍在線商超市場,反而還讓自己陷入了市場份額持續下跌的窘境。

2017年對於京東來說是痛並快樂著的一年,一方面股價屢創新高,另一方面業務的增長也已接近天花板,商超市場成了京東未來的破局的關鍵,但同時這也成了其防線被攻破最薄弱的一環。隨著天貓以新零售的態勢進軍北方市場,京東既有的北方優勢市場也開始承壓。一個標誌性的關鍵節點就是“上季度天貓的GMV增速超越了京東”。

對於京東而言,收購1號店的戰略目的不僅並沒有實現,甚至在線上商超原本的優勢市場中也一定程度上開始受到了來自天貓的沖擊。戰略性收縮,將主要精力放在與天貓超市在北方的攻防中已迫在眉睫。此時1號店品牌存在的價值可以說已微乎其微。

從易迅到1號店,看京東投資的姿態變化

其實1號店並非京東第一家收購後陷入落幕悲劇的公司。在此之前,京東便在2014年通過與騰訊的交易,獲得拍拍、易迅、QQ網購等騰訊旗下電商業務。但就在1年後的2015年11月,京東便宣布關停C2C電商平臺拍拍網。

易迅名存實亡

而曾經一度與京東在部分地區拼到“一日三送“的易迅,由於與京東業務較高的重合度,如今雖然未正式關停,但也早已轉型所謂的“電商媒體化”,陷入被雪藏的境地。更早之前,2010年3月,京東就曾收購韓國SK集團旗下電商網站“千尋網”,此後開開停停,最終在電商大戰中銷聲匿跡。

2012年1月,京東收購日韓風尚類B2C平臺“迷你挑”,但此後更是陷入了兩家公司之間的口水仗和法律糾紛,最終落得不歡而散的結局。2014年1月,京東收購特價酒店預訂App今夜酒店特價,雖然酒店業務最終被停止,但加入京東的兩位創始人鄧天卓和任鑫卻一度得到重用,不過後者於2015年獨立創業,鄧天卓則一度掌管京東的O2O業務,並擔任京東副總裁,只是在2016年底後就再未在公開場合代表京東露面了。

如今回顧京東的並購投資歷史,成功案例並不多見,這種現象並非偶然。一方面,京東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在2017年才稍有緩解,對於被納入京東生態的項目,如果不是處於京東戰略的核心位置,很難得到有效的資源支持。

另一方面,這種支持不僅僅是資本層面,還有流量層面,電商是移動互聯網流量生態的重要終點,但更是流量消耗者。京東雖早已是中國電商市場不可或缺的一股力量,但通過京騰計劃拿到騰訊投資和微信流量入口後,京東仍要依靠京條計劃、京度計劃、京奇計劃等,花費大量成本從外界獲取流量。京東沒有像阿里形成那樣龐大的文娛生態,並沒有形成流量富礦,何況去給其他平臺賦能。

因此所有京東收購的電商平臺,最終都難逃被京東消化的命運,而這可能也是它們最好的出路了。而反倒是像達達這樣,與京東並沒有直接競爭關系的公司,被京東收購47%股份,並與京東到家整合的項目,成為了京東生態體系內重要的一環,承載起了如今為京東連接線上與線下的任務。

因此我們看到近年來京東在收購層面的案例也越來越少,投資成為了京東的主要資本操作手段,對於騰訊和沃爾瑪這樣的巨頭,京東積極地接受對方投資,以期能夠達成戰略合作;對於什麽值得買、達達這樣的項目,則是通過投資達成生態上的合作關系,形成協同效應。

對於京東而言,1號店更像是一種思路的轉變,構建有協同效應的生態才是收購的最終目的,而收購後如果不能夠實現有效地整合,或者帶去更多的資源支持,那麽收購的意義便也不複存在了。但問題是,對於京東而言,它在絕大多數時候更關註的,反而是對手——天貓。

1號店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742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