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在中國市場“舉白旗”的那些外國公司學到了什麽

一年前,Travis Kalanick還會對所有人說中國市場是Uber最重要的市場,占據Uber 30%的市場份額,但是就在8月1日,Kalanick搖起了白旗——退出比賽。

Uber雖然不直接承認自己在這場戰役中是失敗者,但不可否認的是,至此Uber加入了一長串在中國步履蹣跚的國外互聯網公司的名單。雅虎、亞馬遜、eBay、微軟都在這份名單中。

高風投資董事總經理羅威(Bill Russo)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滴滴在中國占有87%的打車市場份額,擁有員工7000人,Uber如果在中國沒有大規模投資或者大幅補貼的話很難撼動滴滴的地位。”

在羅威看來,Uber並不是“繳械投降”,而是集中精力在技術領域。他表示:“Uber的戰略是從低端用車向高端的乘車服務轉型。因此Uber要拿出很大一筆資本去投資相應的技術領域,來發展自主交通模式。如果一味投入和滴滴的燒錢戰爭,將妨礙Uber技術等其他領域的發展。”

Uber中國區負責人柳甄在最新一期《波士堂》節目中承認:“Uber很大一部分投入都在於技術和算法,可能導致對於其他方面的忽視。”事實上,國外企業更加偏重技術是一種普遍現象,這也導致它們在其他方面所花的精力不夠,從某種程度上來講,他們確實應該花更多時間來適應中國市場的特點。

亞馬遜是一個很好的經驗。8月1日亞馬遜市值超過埃克森美孚,成為美國第四大公司。即便如此,亞馬遜在中國可以說是逆境求生。在中國海淘、跨境電商崛起的時候,亞馬遜全球的供應鏈的最後一個優勢也不複存在。

而亞馬遜在全球市場亮眼的兩塊明星業務——Kindle和亞馬遜雲AWS,短時間內也很難複制美國市場的成功。Kindle進入中國時,由於亞馬遜在中國圖書市場上並無壟斷性的份額,因此很難像在美國那樣逼迫出版社提供電子書。而且因為害怕盜版,電子書收入又非常微薄,圖書公司常常找各種借口拒絕提供電子版。

另一方面,亞馬遜的雲計算業務AWS雖然在全球占有50%的份額,但在中國,阿里巴巴也提供雲服務。而且考慮到國家數據安全,阿里巴巴也更受到中國政府的認可。根據IDC的數據,在公有雲領域,2014年上半年阿里雲在中國市場份額排名第一,微軟第四,亞馬遜AWS排名第五。

去年3月亞馬遜進駐天貓商城,一度引發市場片面的解讀,諸如“亞馬遜淪為二流電商”之類。當時亞馬遜中國副總裁張颯英就表示:“中國人太看重競爭,好像不是你死就是我活。但傑夫·貝索斯(Jeff Bezos)的思維是很開放的,他本人親自推動亞馬遜入駐天貓的項目。”

當時有消息人士稱,亞馬遜是主動向天貓提出入駐的,當時還擔任天貓總裁的喬峰驚訝地發問,亞馬遜是認真的嗎?為什麽?想要幹嗎?因為亞馬遜並未得到任何特殊優待。

以亞馬遜的例子來看,Uber和滴滴的合並也極有可能是Uber提出的。就像滴滴出行的投資人朱嘯虎說的:“談和的籌碼越來越高,去年是7億美元,今年是70億美元!”

是的,連蘋果都投滴滴了,Uber責無旁貸。在中國“好用且便宜”的本土手機迅速崛起的沖擊下,蘋果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已經跌到了第五。蘋果最新季度的財報顯示,蘋果大中華區的銷量大幅下滑33%,位於華為、Oppo、Vivo和小米之後。

為了中國市場,自2011年到現在,蘋果CEO庫克已經第八次來到中國!今年5月庫克訪華第一站就是與滴滴簽署10億美元的投資協議。蘋果和Uber可以說是借滴滴間接站在了統一戰線上。

不過最受傷的科技公司是谷歌。盡管谷歌在中國沒有業務,但是公司從來不承認自己退出了中國市場,而且正在通過各種途徑滲透中國市場。Android Wear中國最大的合作夥伴、初創企業出門問問截至目前已經累計獲得來自谷歌資本7500萬美元的投資。

Facebook就更不用說,紮克伯格的夢想就是能夠進入中國,他甚至在北京的霧霾天跑過天安門,大舒一口長氣說:“空氣真好!”然而Facebook至今都沒有在中國落地。一位業內人士向《第一財經日報》透露,幾年前,Facebook在中國是有團隊的,但是從來不敢聲張,連換張名片都偷偷摸摸的,他們是希望中國企業在海外Facebook做廣告。

面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和日益激烈的競爭環境,全球跨國公司已經開始重新審視並調整在中國市場的發展戰略。埃森哲最新發布的調研報告顯示,目前有75%的在華跨國公司業務增速低於中國GDP增幅。埃森哲建議這些公司,除了一如既往地關註質量、品牌聲譽和市場滲透,更應註重本土合作與生態創新。

接受埃森哲調查的119位高管普遍意識到,跨國公司在中國已不能再像過去30多年那樣憑借傳統行業優勢和政策優惠條件維持高增長,如果不及時調整發展戰略,到2020年他們的企業在中國市場或許將損失一半的商業價值。

然而在世界經濟“新常態”的壓力中,絕大多數受訪跨國企業高管依然看好中國市場潛力,並未打算收縮在華投資和業務拓展。而且,其中有72%的高管相信,自身能夠應對未來3 年在中國所面臨的各項挑戰;71%的高管正計劃在未來幾年中增加對華投資,近四分之一的受訪者將“大幅增加”投資;66%的高管預期未來三年內就能提高績效,相同比例受訪者相信,企業至少將在未來十年繼續拓展在華業務。

調研還發現,面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轉換和日趨激烈的中國本土市場競爭,跨國公司在各個行業保持競爭優勢都絕非易事。未來五年,在華跨國企業的成功取決於它們的響應能力與速度。報告作者威和(Wieger Joosten)建議跨國企業采取差異化優勢競爭策略。

威和表示:“隨著智能設備、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滲透,中國消費者行為的數字化程度已達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跨國公司必須準確預測消費者的具體需求與偏好,依托豐富的產品服務譜系和及時有效的數據分析能力提供便捷、無障礙的消費者體驗,並強化更具個性的市場營銷策略來鎖定和取悅目標消費者。”

此外,有68%的在華跨國公司認為創新非常關鍵,其中尤為看重新型產品與服務或商業模式創新,但只有32%的跨國公司自信其在中國市場的創新投入走在前列。創新投資匱乏的主要原因在於巨大的成本壓力:近三分之二(65%)的受訪高管指出,成本壓力將是其企業未來三年中面臨的頭號挑戰。

另有三分之一(34%)的受訪高管認為,跨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增長將“主要緣於同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其中最具發展前景的模式之一,就是跨國企業和中國本土企業創建共贏的生態系統,規模化地提供創新產品與服務。本土企業為此提供新的客戶理念和新的市場渠道,而跨國企業的貢獻不僅在於引入投資,還應包括海外市場資源、前沿技術和優秀人才。生態夥伴間的合作之道還包括分享客戶信息,通過數據交換形成更為精準的商業洞察力,進而迅速向市場推出效仿者難以複制的客戶體驗。

滴滴和Uber的合並就是中外企業共建生態系統的最好證明。羅威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由BAT支撐的滴滴出行是國內數字生態系統做得最好的移動出行公司,能夠把線下的業務商業化,這一點是Uber不具備的。”

上周Verizon宣布收購雅虎網絡業務。看上去雅虎的核心資產作價48億多美元被賣了,但就整個雅虎而言,其估值的最大頭是早年投資的阿里巴巴和日本軟銀股權,這部分資產的價值就超過400億美元!

可以說,在過去20多年,雅虎最成功的舉措是:2005年雅虎花了10億美元投資阿里巴巴!這只能說明一個問題,外企要進入中國,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找到正確的中國合作夥伴。

如今Uber全球將優步中國的品牌和資產等換成滴滴5.89%的股權、17.7%的經濟權益,按照當年雅虎投資阿里巴巴的邏輯,或許意味著,如果哪天Uber被收購了,滴滴的股份或許是它最值錢的那一部分。

一概而論地說外國公司只能依靠中國合作夥伴才能取得成功並不科學,但至少在互聯網領域是這樣的。其他領域的公司比如可口可樂,它從來不需要合作夥伴,也不需要創新,一樣能在中國活得很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823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