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收盤分析: A股金針探底 缺乏持續熱點調整風險增大

今日兩市小幅低開後震蕩走低,權重股低迷,三大股指均向10日均線尋求支撐,滬指盤中逼近3000點,創業板走勢稍強。午後,市場人氣有所回暖,創業板率先吹響反攻號角,兩市回升,滬指收盤站穩10日線,日線留下長下影線。

截至收盤,滬指報3036.60點,跌0.23%,深成指報10778.25點,漲0.15 %,創業板報2273.72點,漲1.06 %,兩市合計成交5166.75億,前一交易日成交5577億。滬股通凈流入5.97億元。

盤面上,權重股多數低迷,題材股相對活躍,體育、彩票、手遊、芯片、虛擬現實等概念表現強勢,銀行、鋼鐵、白酒等板塊走勢低迷。今日妖股集體活躍,中毅達(600610.SH)、特力A(000025.SZ)漲停。

個股方面,萬科A(000002.SZ)繼續創複牌新低,複牌以來累計跌幅接近29.96%;中國鐵建(601186.SH)12.42億股解禁,今日股價繼續低迷。*欣泰(300372.SZ)繼續跌停,跌停板上仍有近萬手封單。

外圍市場方面,亞太股市周二漲跌互現,澳股結束八連陽,日本股市日經225指數收盤上漲1.37%,報16723.32點;韓國首爾綜指收盤下跌0.23%;澳洲股市指標S&P/ASX200指數收盤下跌0.18%,報5448.50點。

消息面上,昨日央行再次放水,連續兩周實現凈投放,短期降準預期落空,但是並未影響到市場寬松的格局。對今日大盤並未形成太多提振,短期市場還需更大催化劑。

今天大盤午後一度跳水,整體走勢較弱,有人猜測與東北特鋼投資人建議暫停遼寧省政府及企業融資這一風險事件有關。中泰證券策略分析師曾巖接受財新記者采訪表示,當前熱點並不突出,向上動力不足,因此需要震蕩整理,與東北事件關聯不大。

對於後市到底是吃飯行情還是買單,機構爭議不休。華泰證券認為,在短線強弱分水嶺3020點、3080點以及前期高點3097點附近壓力較大,左側投資效果預計更佳。選股方面,投資者宜立足半年報,牢記題材加業績雙匹配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把握“吃飯”行情。

國泰君安認為,從A股已披露業績預告看,A股盈利向上拐點在二季度已經開始出現,7月底待披露率充分後有望進一步確認這一判斷。板塊結構上,中小板盈利增速將出現加速回升,但受業績預告多集中一季報披露影響,後續可能略有修正,但趨勢已經形成;創業板盈利增速高位小幅回落;主板在“周期複興”背景下,或將同樣出現明顯改善。

巨豐投顧認為,大盤自突破前期2800-2950點箱體後,場外資金借道滬股通和兩融抄底節奏明顯加快。但權重股的上漲消耗了大量的增量資金,而中小板、創業板依舊是存量博弈,市場並未賺錢效應。市場風格切換之際,必有強震。

東北證券認為,本周市場面臨前期3100點附近壓力,以及缺乏持續熱點的困擾,市場發生5浪4調整的風險在增大。

民生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李少君指出,當下處於風險緩和窗口期下,經濟維持平穩,指數空間有限,但多頭情緒仍在,結構性機會凸顯。市場短期驅動力仍是內外風險共振下風險緩和窗口期的情緒修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845

午市盤點丨A股反彈竟成曇花一現 不排除二次探底可能

周五(9月23日)早盤滬深兩市幾乎平開,股指之後繼續橫盤震蕩,期間雖有PPP概念、煤炭、鋼鐵板塊有所表現,但是受制於盤面熱點散亂、市場人氣不足,大盤始終未能擺脫震蕩盤整的困境。臨近午盤,三大股指均震蕩走低,深成指、滬指先後翻綠。

截止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039.62點,下跌2.69點,跌幅0.09%,成交額780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638.92點,下跌23.29點,跌幅0.22%,成交額1,369億元;創業板指收報2,163.99點,下跌4.43點,跌幅0.2%,成交額354億元。

在資金方面,滬港通資金繼續呈現凈流入的態勢,截至午盤,滬股通資金半日凈流入近4億元。另外,兩市融資余額出現下跌,截至9月22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977.69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44.18億元,兩市合計8921.87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5.09億元。

熱點板塊:

舉牌借殼概念股今日走強,法爾勝(000890)、康躍股份、九鼎投資(600053)強勢漲停,國農科技(000004)、萬里股份(600847)、棟梁新材(002082)大漲;貿易板塊也有強勢表現,同益股份(300538)、如意集團(000626)、中成股份(000151)大漲;ppp板塊早盤表現不俗,博世科(300422)、蒙草生態(300355)等大漲;煤炭板塊中st煤氣、山西焦化(600740)等有不俗表現;另外,石墨烯板塊開盤後一路震蕩走低,半日錄得近2%的跌幅,深港通、二胎概念、3D打印等題材股表現活躍,快遞借殼概念股則沖高回落。跌幅榜上房地產開發、養殖業跌幅居前。

消息面上:

1、保監會副主席陳文輝指出,大部分保險公司經營仍以負債為主,保險產品定價策略往往是以市場需求及同業水平為基礎,一定程度上與投資市場客觀情況脫節,兩張皮的問題較為突出。保險公司要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負債成本結構要與資金運用保持平衡。堅持"保險姓保",以風險保障和長期儲蓄類業務為主,短期理財業務為輔。

2、港交所將於10月13日舉行深港通投資者推介會,席間會由行政總裁李小加及深交所中小板公司管理部總監傅炳輝等人進行演講及解答與會者問題。

3、中國央行將進行900億元7天期逆回購、1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實現凈投放800億,連續9日凈投放。公開市場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央行並就28天期、14天期逆回購操作需求詢量。央行自周日(9月18日)來本周累計凈投放8100億元,與一次降準釋放資金量基本相當,再創五個月來單周凈投放新高,上周凈投放5251億元。

4、截至9月22日,上交所融資余額報4977.69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10.98億元;深交所融資余額報3944.18億元,較前一交易日減少4.11億元;兩市合計8921.87億元,減少15.09億元。

5、人民幣中間價下調157點,報6.6670,上一交易日中間價報6.6513,16:30收盤報6.6693,23:30收盤報6.6666。

機構觀點:

源達投顧表示,目前大盤短期內出現兩個預示不同走向的缺口,成交量是一個掣肘,在量能不足的情況下大盤先回補下方缺口的概率更大,所以不排除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但卻孕育出加倉的絕佳時機。鑒於大盤階段性底部形態雛形顯現和補周線缺口的任務已經完成,後市縱然震蕩也不改中期上升走勢。近期雖有題材概念的不斷湧現,譬如周一的核電,周二的高送轉,周三的鋼鐵,周四的房地產,但延續性較差,“一日遊”行情還是居多,所以總體在操作上依然以低吸尋找機會為主,堅決不做追漲。在缺口附近以震蕩的方式消化壓力,采用時間換空間的方式才是上策。隨著十一黃金周臨近,旅遊、酒店等板塊上漲是大概率事件,可以擇機布局。

廣州萬隆認為雖然指數直接上攻收複失地的可能性不大,但從技術信號上來看,A股翻身越過60日均線的積極意義依舊不可忽視,自企穩3000點後,指數底部已在逐步擡升。在上攻乏力後,回補缺口的動力將會增加,同時考慮到3050點作為前期重要平臺位,市場在缺了一把火的狀態下直接突破的可能性也較小。但由於60日均線的支撐,A股維持線上的震蕩走勢幾率將更大。

中航證券表示,未來機會可圍繞兩主線操作,第一,年底這樣歷史上典型的高送轉預期炒作時間窗,次新股當之無愧的最容易受到資金的呵護,所以目前需要對這個板塊提前做戰略性跟蹤。第二,雖然目前市場屬於窄幅震蕩格局,但四川雙馬持續飆升的示範效應促使短期市場風險偏好開始上升,一些有題材的小盤股走勢異常強勁,可以適當關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6244

人民幣開啟新一輪“探底”之路 美元理財大受歡迎

繼10月10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意外跌破6.70重要關口後,人民幣仿佛開啟了“跌跌不休”模式。中間價連續下跌時間之長,人民幣匯率連續突破重要關口勢頭之猛,在去年“8•11”新匯改後並不多見,一時間各種言論喧囂塵上。

業內普遍認為,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主要來自美元的一路走強。“要不要換點美元?”再次成為個人投資者關心的話題。“最近咨詢美元理財產品的客戶明顯增多”,招商銀行理財顧問張女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本報記者發現,幾家大型銀行的熱門美元理財產品都存在“產品剩余額度不足”的現象。

“貶值不可怕,可怕的是個人投資者貶值預期的不斷累積”,北京某商業銀行外匯分析師王先生對本報記者表示,現在企業購匯行為較為可控,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於居民購匯。“積少成多,一旦人民幣貶值預期變得根深蒂固,明年初每人5萬美元的換匯額度重新發放時,人民幣恐面臨更大下行壓力。”

在岸人民幣一路跌破6.74關口

此輪人民幣貶值持續時間之長引發越來越多業內人士關註。

9月27日以來,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連續走低,尤其是十一假期後首個交易日——10月10日中間價報6.7008,一舉突破保持近3個月的6.70市場心理“底線”。10月14日,中間價終於結束七連跌,市場看到一絲反彈希望。

然而,本周一(10月17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再次出現大幅下調,報6.7379,較上一交易日中間價貶值222個基點,較上周五收盤價跌超百點。

中間價的低開導致在岸人民幣加快貶值速度。17日,在岸人民幣對美元開盤即跌破6.73關口,隨後在6.7330附近波動。直到午盤後,人民幣持續走貶,接近16:30收盤時,再次突破6.74關口報6.7405,跌逾200個基點,幅度為0.22%。最終16:30收盤報6.7396,創2010年9月15日以來最低收盤價。夜盤開始後,人民幣雖有小幅回升,但仍逼近6.74。

(年初以來在岸人民幣對美元即期匯率走勢)

當在岸人民幣跌破6.74時,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則跌破6.75,報6.7502,成為今年1月7日以來盤中最低價。

(10月17日 離岸人民幣對美元走勢)

美元方面,受10月14日美國最新發布的經濟數據向好,美聯儲加息預期強化的有利推動,美元指數17日繼續攀升至7個月高點。

廣發證券分析師糜韓傑認為,隨著美聯儲加息及國內資產價格上漲的壓力,人民幣仍有貶值的趨勢。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則認為,中國未來幾年經濟內生動能較弱,人民幣可能會持續出現較大貶值壓力,需要加快匯改,一旦貶值預期過高可能觸發資本流出和金融風險。

“一次性貶值本來是比較好的方法,但是人民幣加入SDR後匯改估計會偏向漸進的貶值。” 陳世淵預期,如果經濟偏離基線大幅度下行至5-6%,人民幣匯率會沖破SDR約束,最快可能在明年完全放開。

人民幣貶值對各類資產影響幾何?

對於人民幣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催生了居民購買美元熱情。《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發現,目前30天美元理財產品年化收益在0.75%左右,90天為1.05%,180天為1.85%,起購金額大多為8000-10000美元,但值得註意的是,這些產品大多不保證本金且不保證流動性的需求。

不乏業內人士認為,“換美元最佳時機已過,目前美元的不確定性也在增加”。一方面,利好美元的因素仍存在諸多變數,一旦美國大選結束,若12月美聯儲再次讓市場失望未能加息,美元或出現快速下跌;此外,與美元、歐元、英鎊等大部分貨幣相比,人民幣波動性仍然較小,因此持有人民幣“按兵不動”不失為一種投資策略。

德國商業銀行高級經濟學家周浩認為,雖然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已經突破6.7,但人民幣的一籃子指數已在94附近企穩,上周甚至出現較為強勁的反彈,很有可能成為兩個月以來的最高點。

“人民幣看似輸給了美元,卻贏了一籃子貨幣,看似一失的背後,也有一得(指數終於在94附近企穩。” 周浩認為,換個角度來看,打破6.7這一市場共識,創造波動性,也並非一件壞事。

中金固收研究團隊此前提出,人民幣匯率“短期看大媽,中期看美聯儲,長期看自己”。盡管人民幣匯率波動很大程度上由外部市場變化引起,但歸根結底,國內經濟表現以及市場信心才是支撐人民幣匯率的根本動力。

目前來看,頗受關註的房地產市場對人民幣匯率產生了一定影響。中金固收團隊認為,房地產泡沫及其引發的經濟後續下行預期對人民幣帶來了內部壓力。

“在房地產泡沫膨脹的過程中,或有資金回流國內購房,某種程度上降低了貶值預期。但隨著中美資產價格水位差拉大,好比高壓鍋又加了一把火,無疑會導致國內資金有更強的流出或全球再配置沖動。”

中金固收認為,在房地產財富再分配的過程中,資產的所有者是贏家,但也是移民或全球資產配置傾向最明顯的一類群體。在這些群體心中,美元而非一籃子貨幣才是“錨”。

上述幾方面因素疊加,導致未來一段時間人民幣相對美元匯率預計仍將承壓。

對於債券市場及股市而言,相對於人民幣在“8.11”匯改以及今年年初的兩輪貶值,投資者對於人民幣出現無序貶值的擔憂已明顯弱化,因此目前的貶值對債、股市場的沖擊較為有限。

具體而言,對於債券市場,中金固收認為外匯占款流出壓力仍大,央行貨幣政策受制於金融去杠桿、房地產泡沫和匯率壓力而難於放松,資金面擾動仍值得關註,加上息差較窄,不建議過度承擔杠桿風險。

“債券市場開放日見成效,但在人民幣貶值壓力較大、中美利差縮小的背景下,資金流入預計階段性減弱。”從更間接的影響來看,民眾的貶值預期會否升溫值得關註,這可能影響到銀行理財的需求並適度沖擊其配債行為。當然,外匯占款流出,存款派生難度加大,對M2和存貸比等影響值得關註,但難於判斷。

對股市而言,人民幣貶值或帶來小幅壓力,“8.11”和年初“熔斷”的陰影仍在,資金流出不利於股市資金面,板塊方面幾家歡喜幾家愁。此外,由於海外市場波動加大,風險偏好或有降低,前期H股上佳表現支撐A股的情況有所弱化。

對於黃金投資而言,中金固守分析稱,如果外匯管制加強,且美聯儲加息預期充分消化,全球定價的黃金有望得到增持機會。需要提及,所有市場的影響因素均頗為複雜,且人民幣貶值幅度有序、可控,不應誇大這一單一因素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143

前10月數據平穩顯示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小

14日,國家統計局發布了10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毛盛勇表示,10月份,在一系列組合政策持續作用下,國民經濟延續了三季度以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發展態勢。

毛盛勇說,前10月生產需求基本平穩,就業形勢穩中有好,市場供求有所改善,“三去一降一補”成效不斷顯現,新動能加快成長,積極因素繼續增加。

數據顯示,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1%,增速與上月持平,比上年同期加快0.5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到97.9%。從環比看,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50%。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0%。

毛盛勇表示,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6.1%,這是不變價的增速,按產品產量計算的增速。如果考慮到價格變動,10月份PPI漲幅比9月份擴大,工業增加值名義的增速要比6.1%高。而且從今年3月份開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增速已經持續8個月保持在6%以上的水平,應該說穩定增長的態勢比較明顯。從重點監測的服務業一些指標來看,10月份服務業一些指標仍然表現比較好,增長比較快。從工業、服務業的基本情況來看,生產比較平穩。

萬博新經濟研究院院長助理劉哲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雖然汽車產量和消費增幅下滑、煤炭價格上漲長期來看難以持續、地產調控趨緊等依然存在隱憂,但在去產能、去庫存透支中國未來下行壓力的情況,10月經濟數據依然總體來看表現平穩,表明中國經濟出現二次探底的可能性很小。

10月份工業結構繼續優化,高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0.5%和10.1%,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4和4.0個百分點。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這說明工業結構調整一直在進行,工業的產業結構不斷得到改善和優化,符合一直以來所希望的工業結構調整的方向,預計這一過程還將持續。

劉哲也認為,工業增加值總體持平,但經營環境繼續改善,工業結構不斷優化,高端技術產業和裝備制造業增加值依然保持快速增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效果繼續顯現。

10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利潤率持續增長,降成本也取得了一定成效。數據顯示,1-9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6381億元,同比增長8.4%,與1-8月份持平。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5.87元,比上年同期減少0.17元;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67%,比上年同期提高0.25個百分點。

劉哲認為,減稅降費、電力改革、去杠桿帶來的財務費用下降等成本端的下降對企業利潤帶來了積極影響,但企業近期利潤持續改善主要還是受益於供給收縮、PPI持續上行帶來的主營業務收入增加。

胡遲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企業利潤率提升原因是一些大宗商品(如煤、鋼鐵等)價格有所回升。改善了整個工業企業的利潤狀況,提升了企業利潤率。成本下降也是重要的原因。而成本下降主要是因為企業采取各種手段,積極努力降成本,效果壓縮顯現。一些減輕企業負擔的措施取得了一點成效等。

毛盛勇表示,從前三季度來看,經濟平穩運行的態勢在鞏固,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還在不斷積累,總的看這種大的趨勢在四季度不會有明顯改變。從當前情況來看,四季度依然有條件保持比較平穩的增長。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應該沒有什麽問題。

胡遲認為,作為四季度的第一個月,10月份的數據體現了當前、宏觀經濟怎樣的發展態勢,發展基本平穩,結構不斷優化,均在調控預想之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74

賈康:中國經濟下行有望於2017年完成較明顯的探底

2016年,一個廣受關註的問題是:自2011年以來,中國經濟持續下滑,目前是否已經到了”L”型的底部?

1月7日,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財政部原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賈康在深圳舉行的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2017年會上表示,2016年的宏觀經濟運行,是2011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以來,終於有可能對接階段性探底的一年。自一季度開始,連續三個季度龍頭指標GDP報出6.7%的增長率,第四季度很有可能還是6.7%左右,一個年度“小平臺”的表現為多年來絕無僅有。

在此基礎上,賈康給出一個粗線條預測判斷:在2011年以來的中國經濟下行中,有望於2017年完成較明顯的探底。

賈康表示,緊跟著我們應當力求實現經濟的企穩,以對接一個時間越長越好的中高速(6.5%-7%,或6.5%左右,或7%左右)關鍵是要使這一平臺期的中國經濟具備結構優化、發展方式向集約化加快轉變的“升級版”特征。

接著,賈康表示,2017年的改革,將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陣指導下,在財稅、金融、簡政、國企、養老等相關的制度創新重點改革領域推進,除了繼續著力和優化“去產能、去杠桿、去庫存、降成本、補短板”之外,還需要在優化基礎資源、能源產品的比價關系和價格形成機制,建立房地產業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形成有效防範系統性風險的地方政府債務運行機制以及深入推進農業的供給側結構改革等方面,在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指導下,克服阻力,有所作為。

中央經濟工作會已明確,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的基本取向是“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

對此,賈康表示,具體而言,應看清中國貨幣政策不具備大規模擴張的必要性與可能性,現實的把握應是“穩健中性”。財政政策方面將繼續以“積極”為主的基調,相關要領首先體現為赤字率還要處理為較高水平,如有必要也可以在2016年3%的基礎上適度上調。

其次是減稅降費,繼營改增之後,2017年中國財政將繼續減稅,可有作為的空間主要存在於增值稅稅率的減並和適度調低上,同時,降費方面值得作為的空間十分值得重視,各類收費、政府性基金,社保、住房公積金等都具備一定的調整降低空間,這樣做對規範政府收入秩序,理順政府與市場、社會的關系會有莫大的好處,應當成為重要的政策選項。

再次,則是進一步優化財政支出結構,使之更加符合供給側改革的需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186

收盤分析丨航空股站上最強風口 大盤探底回升收小陽線

周五(2月24日),三大股指低開之後,兩市全天分化嚴重。滬指早盤探底回升,午後以民航機場為代表的混改題材發力,滬指起身直追後翻紅。而隨著“手遊”題材爆發,創業板指一路走高。總的來看,上午的網遊概念、午後的混改題材是今日的兩大熱點。

滬深股市全日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53.43點,上漲2.05點,漲幅0.06%,成交額2,138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443.73點,上漲11.09點,漲幅0.11%,成交額2,626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38.44點,上漲12.49點,漲幅0.65%,成交額726億元。

熱點板塊:

盤面上看,電信、民航、軍工混改、手遊、快遞板塊漲幅居前;資源股(有色、黃金、石油)、大基建(水泥、鋼鐵)集體回調,拖累大盤繼續走強。尤其是昨天領漲的有色板塊被直接悶殺,行情“一日遊”顯得一覽無余。

周五的最強風口就是“網遊”概念:今日金亞科技(300028.SZ)、三七互娛(002555.SZ)複牌後沖擊漲停,遊族網絡(002174.SZ)跟隨打板,由於“網遊”概念多集中於中小創,因此創業板挺身而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說到網遊板塊,在納斯達克上市網易的股價大漲提供了最強的外部刺激,數據顯示,網易全年凈利潤116.05億元,同比大增72.3%,其過去15年股價竟漲2600倍!雖然“網遊”概念大漲,但是還要仔細甄別,之前好多創業板公司傍上了手遊概念,但真正主營業務是手遊,並且真正有業績的,其實也沒幾家,想參與的股民一定要仔細研究清楚!

混改概念表現活躍,消息方面,昨日國務院會議要求有關方面抓緊再出臺一批提速降費新措施,早盤中國聯通為代表的通訊板塊走強,聯通的大漲,混改概念開始活躍,但是跟風並不明顯,僅有軍工混改較為出色。

午後,首都機場集團公司微信公眾號發布消息稱,央視今晚七點整新聞聯播將播放民航重要新聞,事關中國民航的世紀工程。受此消息刺激,民航板塊接過混改的大旗,東方航空(600115.SH)盤中大漲8%,概念股全線翻紅。

而造成上午主板表現低迷的重要原因在於資源股(有色、煤炭)、大基建(水泥、鋼鐵)集體走弱。

其中有色、造紙可謂是標準的“一日遊”行情。周四在鈷等小金屬概念的帶動下,有色板塊有四只個股漲停,今天開盤後,除了格林美微漲後,其余個股紛紛翻綠,其中跌幅最大是為小金屬以及銅概念。

消息面上,隔夜LME期銅收跌3.0%,創2015年3月份以來最大單日跌幅,今日A股銅概念股應聲下挫;而昨天大漲的小金屬概念明顯是有資金潛伏其中,借利好兌現而出貨。

後市觀點:

有機構認為,3月初將召開兩會,按照統計的歷史規律顯示,兩會期間,兩市指數總體平穩過渡,不會出現暴漲暴跌的局面,而監管層對於題材炒作的打壓也起到了維持穩定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環境下,宜輕指數,重個股。

銀河證券表示,當前經濟總體較為穩定,繼續關註結構性機會。市場仍呈現結構性行情特征,繼續關註供給側改革、國企並購重組及PPP等主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792

午市盤點丨創業板帶領兩市探底回升 航天軍工領漲高送轉異動

周五(3月3日),兩市低開後在低位震蕩,而受益於鋰電池、石墨烯、OLED等題材股活躍,中小創等表現稍好,中小板指、創業板指先後翻紅,僅剩滬指在綠盤中苦苦掙紮。

滬深股市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217.98點,下跌12.05點,跌幅0.37%,成交額1,124億元;深證成指收報10,382.08點,上漲14.77點,漲幅0.14%,成交額1,471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923.99點,上漲3.59點,漲幅0.19%,成交額418億元。

盤面上,軍工航天、白酒、汽車等板塊漲幅居前;黃金、兩桶油、有色、大基建(鋼鐵、水泥)、券商等權重拖累大盤。在概念板塊中,鋰電池、高送轉、共享單車、石墨烯、OLED等題材股輪番上陣,均收獲不同程度的漲幅。

上午最強勢的是題材股,其中高送轉與鋰電池板塊是並駕齊驅:在高送轉板塊中,雲意電氣(300304.SZ)、花王股份(603007.SH)、博世科(300422.SZ)均封漲停。其中,雲意電氣是今日兩市的首個自然漲停板。

雲意電氣2月26日晚間公告稱,公司2016年度權益分派方案為: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1元人民幣現金,同時,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28股。本次權益分派股權登記日為:2017年3月2日,除權除息日為:2017年3月3日。另一方面,雲意電氣3月1日晚公告稱,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公司持股6.61%的股東徐州德展貿易有限公司在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2月20日期間,合計減持雲意電氣股份419.99萬股,累計減持比例為1.85%,減持後持股比例降至4.75%。上述行為違反證券法。雖然雲意電氣今日因除權除息而漲停,但在炒作高送轉的時候也要註意防大股東減持的雷。

在鋰電池板塊中,湧現出佛塑科技(000973.SZ)、科恒股份(300340.SZ)兩個漲停板,另外當升科技(300073.SZ)盤中一度漲停(金銀河(300619.SZ)、科達利(002850.SZ)是次新股,尚未開板)。該板塊是屬於政策的炒作,近日《動力電池產業發展行動方案》、第二批《新能源車推薦目錄》等政策陸續發布,顯示政府推動新能源車市場的決心。行業集中度提升,預計2017年電池行業 CR5超過70%,長期看行業龍頭有望受益。

另外,樂視網(300104.SZ)的走勢也值得關註,繼昨日收跌5%,上午樂視網再度大跌近5%,消息方面,樂視二股東鑫根疑似拋售6.4億元,周三晚間,深交所披露了兩筆關於樂視網(300104.SZ)的大宗交易信息,該席位被懷疑是樂視第二大股東鑫根減持的“固定席位”。樂視網再次創出本輪調整新低,昨日拖累大盤午後跳水。創業板要想走強,權重樂視必須要企穩才行。

從歷史統計來看,兩會前行情走強是大概率,而兩會期間和兩會後市場漲跌參半,兩會前通常熱炒政策預期,兩會召開期間如果沒有超預期的政策出臺,兩會期間反而是政策利好預期兌現。

臨近兩會,市場上“維穩”風聲再起,近期大盤表現好於中小創。華融證券指出,兩會利好預期兌現,市場已經步入調整。另外,無論從目前市場點位接近前期高點還是行業輪動接近尾聲來看,市場都面臨一定的調整壓力。

今日兩會將於下午三點開幕,按照往年慣例,兩會受益的政策板塊包括國企混改,軍民融合,農業供給側,環保等容易得到資金關註。今日指數跳空低開,但跌幅榜上跌停個股並不多,恐慌情緒尚未蔓延,而鋰電池、高送轉板塊在此期間異軍突起,帶動起盤面賺錢效應。

有分析人士表示,目前指數下跌空間並不大,因此投資者不必過於恐慌,且兩市量能縮小,情緒面受到指數低開的影響較小。操作上宜控制好倉位,切忌追漲殺跌,資源品漲價和高送轉板塊近期反複活躍,預計行情仍將持續一段時間,投資者可根據板塊輪動節奏,低吸低位補漲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029

厲以寧:中國經濟達到探底拐點不符合國情

據中國網報道,全國政協3月6日15時在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召開十二屆五次會議記者會。邀請全國政協委員厲以寧、陳錫文、楊凱生、常振明、錢穎一就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振興實體經濟、防範金融風險、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等回答記者提問。

全國政協常委、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名譽院長厲以寧表示,結構性調整沒有結束,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中來達到新的位置,中國經濟達到探底拐點不符合國情。

新華社記者:

我們都知道,去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實現了“十三五”良好開局。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將經濟增速設定在6.5%左右,這是近年來較低的一個預期目標。請問厲以寧委員,您是否認為中國經濟已經到了一個探底的拐點?謝謝。

厲以寧: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們知道,中國現在正處在轉型階段,這就是說,要從原來把速度和數量放在主要位置的發展方式,轉變為以效率和質量為中心的發展方式。所以我們的結構性改革問題一直在進行之中,如果認為現在中國經濟已經到了轉型的階段,那首先要問:難道我們的結構性調整已經結束了嗎?沒有結束。而且即使經濟在運行中不是像過去那樣有一個V字型下去再上來,或者U型的下去再上來,現在不可能是這樣的。我們的國情表明,我們是在不斷的轉型、不斷的改革當 中來達到新的位置。所以現在已經是處在轉型階段的拐點了,我看不一定符合中國的實際。謝謝大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464

收盤分析丨反抽無力根本癥結曝光 下周有望探底回升

在經過昨天小幅回調後,滬深兩市步伐一致,全天呈現窄幅震蕩的走勢,大盤波動僅為14個點,創2016年9月以來新低。大盤的企穩主要是歸因於大消費板塊(白酒、家電)的發力。

截至收盤,滬指下跌0.12%,報3212.76點;深成指上漲0.29%,報10451.01點;創業板指下跌0.20%,報1950.01點,兩市全天成交合計4179.01億元。

盤面上,家電板塊領漲兩市,板塊內有小天鵝A(000418.SZ)、老板電器(002508.SZ)等個股創歷史新高;裝修裝飾、化纖、造紙、房地產、水泥建材等板塊均漲幅居前;電信、保險、石油、船舶等權重均走勢落後;而次新銀行股集體翻綠,拖累銀行板塊。在概念板塊中,今天的最強風口是高送轉板塊,其中新宏澤(002836.SZ)、雲意電氣(300304.SZ)、優博訊(300531.SZ)等三只個股強勢封板;鋰電池、新零售、無人駕駛、新疆等板塊均有不同程度的漲幅。

資金方面,截至收盤,滬股通凈流出16.1億元;深股通凈流入8.81億元。另外,央行公告稱周五暫不開展公開市場逆回購操作,因今日有200億元逆回購到期,當日實現凈回籠200億元,為連續第12個交易日實現凈回籠,12日累計凈回籠4500億。

市場人士表示,今日盤面成交清淡,漲幅居前的家電、裝修材料等受益於產品漲價屬於中線題材短線炒作延續性較差。目前處於兩會期間,指數總體平穩過渡為主,建議投資者以風險控制為主,低吸強勢股反抽,操作上可高送轉板塊補漲股的機會。

機構觀點:

廣州萬隆:反抽無力根本癥結曝光

往往大跌後,由於空頭情緒得到充分宣泄市場短期都會迎來急速反抽。不過周五早盤的走勢卻不盡人意,預期中的觸底反彈並未出現,兩市依舊呈現出弱震蕩走勢。反彈並未如期出現其實最根本的癥結還在於此:所謂“不破不立”,“危”與“機”很多時候是相伴相生的,指數盤中急跌並擊穿重要關口的時候往往也能激發場外資金的抄底的熱情並有望帶來暴力深V反轉。不過昨日滬指下探3200點的過程既沒有引發市場過多的恐慌,盤中急速跌穿3200點的場景也沒出現,這自然也就不能吸引抄底資金大規模進場,這也直接導致今日早盤市場人氣低迷,反抽無力。換句換說,市場目前仍未跌透,真正企穩回升還有硬仗要打。

從盤面來看,在經歷昨日大跌後,由於市場信心遭受重大打擊,兩市熱點匱乏,整體賺錢效應不強的現象十分突出。但只要行情稍稍有止跌跡象,活躍資金總能找到突破口,而這類受到資金關註率先表現的題材極有可能成為修複性反彈行情的急先鋒,值得投資者重點關註。

而隨著混改、次新等近期熱點昨日遭到資金集體出逃,扛起修複性反彈的大旗便落到了高送轉的肩上。雖然年報行情進入下半場,但高送轉的炒作其實一直都未曾缺席:如萬隆好股池中的高送轉龍頭雲意電氣,區間漲幅高達120%,股價今日再創新高,並帶動了優博訊、新宏澤等預送轉股紛紛漲停。盡管交易所加強了對上市公司進行高送轉的監管問詢,但業績過硬的公司高送轉搭配分紅派現的這種方式已然被默許,所以這類既有業績又有送轉潛力的標的依舊具備非常大的爆發潛力,是存量博弈下資金最偏愛的題材之一。

巨豐投顧:下周有望探底回升

今日,兩市低開震蕩,滬深兩市小幅分化,但基本延續昨日以來的整理趨勢。盤面上,主板繼續整理下,金融股表現低迷,次新股持續走強下個股表現相對活躍,高送轉、家用電器等盤中走強;消息上,重慶推動國企集團層面混改,10家企業試點員工持股。混改是後期市場焦點,還可繼續跟蹤和潛伏;技術上,股市縮量整理,趨勢上仍有下跌中繼,但回調中支撐較為有利,下行空間有限。總體看,重要會議期間市場表現符合歷史規律,即沒有趨勢性行情,以震蕩為主。目前,市場大體處於政策真空期,觀望情緒較為嚴重,而此時一般個股會有所表現,但也僅是個股行情。因此,目前建議持股觀望為主,耐心等待政策面以及成交量上的變化,同時以個股博弈為主適當操作。至於大盤,維穩期間以及下方支撐下,回落更多的是洗盤性質,而且空間有限,預計下周會有探底回升大概率,可擇機分批低吸。

具體操作上,逢低可逐步加倉,重點關註央企改革、一帶一路標的。此外,回落的中小創中質地優良標的,可考慮逐步低吸。

中金公司:關註再通脹主題

伴隨著實體經濟的逐步回暖,以及周期板塊景氣度繼續提升,A股中期走勢會繼續向好。第一,基本面上看,2月份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1.6,環比提升0.3個百分點,制造業生產進一步加速,而近期制造業企業對經濟的預期明顯樂觀,本月生產經營活動預期指數為60%,達到2015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由此可見,經濟周期保持穩定向好,補庫存需求拉動經濟增速進一步提升。第二,2月流動性和人民幣匯率保持基本穩定,表明央行退出貨幣寬松的節奏較為溫和。

操作策略上,重點關註以下三類個股:第一,繼續關註結構性機會,配置估值合理的板塊和個股;第二,關註受益於再通脹主題的相關行業,如建材、化工、工程機械等景氣度上行的中遊周期性板塊;第三,主題方面,可繼續關註國企改革、一帶一路、農業供給側改革等方面的進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3

房地產藍皮書: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 一二線城市或率先探底

從城市層級來看,由於房地產緊縮調控政策不放松,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會率先探底,三四線城市市場的調整,預計將於2018年下半年出現。

5月14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發展與環境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的《房地產藍皮書:中國房地產發展報告No.15(2018)》給出上述預測。

今年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

展望2018年,藍皮書稱,樓市調控將以“穩”為主,為住房制度改革和房地產長效調控機制建設營造穩定的市場環境,樓市緊縮調控與去庫存政策仍將並行不悖。

一方面,盡管熱點一二線城市房地產市場明顯降溫,但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並未發生實質性轉向,房價仍存在一定上漲壓力,需要維持現有政策調控力度不變,部分熱點城市不排除進一步出臺更為嚴厲的調控政策;另一方面,由於三四線城市市場熱度持續提升,房價、地價快速上漲,市場已經被充分“激活”,前期刺激政策需要淡出甚至轉變為緊縮調控,以維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藍皮書認為,在供給側,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為緩解庫存危機,土地供應量有望進一步提升。但限價政策很難有所放松,熱點城市供應量將持續偏緊;在需求側,“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調不會發生變化,加上銀行信貸收緊也使得購房成本顯著上升,故而成交規模也會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商品房銷售面積受到調控政策和貨幣環境的影響,將出現回調。銷售萎縮和融資渠道受阻給房企造成的資金壓力,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房企新開工意願,新開工面積增速仍將維持低位運行。

從城市層級來看,由於房地產緊縮調控政策不放松,一線和熱點二線城市會率先探底,而三四線城市調整將明顯滯後於一線城市,政策相對寬松、需求外溢等因素仍將支持三四線城市保持一定的熱度,但隨著去庫存刺激政策逐漸退出,轉變為緊縮調控,預計2018年下半年三四線城市市場調整將會出現。

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仍有上行可能

2017年底,國家有關部門定調2018年樓市調控時提出要堅持調控目標不動搖、力度不放松,保持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藍皮書預計,2018年房地產調控政策將維持平穩,出現過熱勢頭的城市政策將適時收緊。總體而言,房地產市場在經歷了過去幾年的大幅上漲後將進入調整期,個人住房貸款業務增長也將隨之繼續放緩。同時,在市場化資金成本上升的推動下,貸款利率將繼續上行。

從信用風險來看,個人住房貸款仍是商業銀行優質的資產,尤其是在當前貸款利率上行的趨勢下,商業銀行仍將把個人住房貸款列為優先發展的業務之一。然而,受制於市場需求萎縮和監管政策趨嚴影響,2018年個人住房貸款增速將繼續放緩。

藍皮書還分析,個人住房貸款利率仍有上升空間。

當前,美國、歐洲等主要經濟體正在逐漸收緊貨幣政策,包括實施加息和縮減資產負債表,對我國貨幣政策形成一定制約。藍皮書稱,從穩定匯率的角度考慮,未來人民銀行將跟隨美聯儲上調公開市場利率,甚至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水平,這些操作都將逐步傳導或直接影響到信貸業務的定價水平。

對於2018年總體的房地產市場的形勢,在發布會後舉行的房地產高峰論壇上,中國社會科學院城市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稱,當前一是要妥善管理預期,包括推出一些重大政策或重大制度,都要在市場提前消化,使不確定的預期得以適應。二是要持續保持調控政策的人性化和機制化,既要堅持原則又要有些韌性,並且維持政策的持續性,建立更敏感、更靈活的機制。此外,在租售並舉的框架下,在土地和金融稅收等方面大膽改革。

在論壇上,中國人民大學漢青經濟與金融高級研究院副院長陶然建議,可以打破集體建設用地不準進入城市房地產市場的限制,建立由高中低端構成的房地產市場,既有出租屋,也有商品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40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