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資料:1980年亨特家族操縱白銀市場事件全紀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187rd.html

资料:1980年亨特家族操纵白银市场事件全纪录

與貴金屬家族中的大哥——黃金相比,白銀的地位是不穩定的。黃金被公認為最早最普遍的一般等價物,並被視為貨幣的始祖,正如馬克思的名言:「黃金的本質不 是貨幣,但任何貨幣的本質都是黃金」。其實白銀也具備類似的特性,但它的價值相對黃金過低,物理和化學的穩定性又不如黃金,所以經常屈居不太受重視的位 置。經濟史學家認為,古代波斯帝國、秦漢帝國和羅馬帝國採用的都是金本位;中世紀的威尼斯共和國鑄造了標準黃金硬幣,並為未來600年歐洲的金本位制度確 立了標準;西班牙征服印加帝國和阿茲特克帝國之後,獲取了大量黃金和白銀,為歐洲的金本位提供了良好的保證。
 
      
但是,古代和近代的金、銀本位和現代的金、銀本位存在本質區別,即使是以金幣為基礎貨幣的歐洲國家,也會發行銀幣或銅幣。當時的人並沒有太多的本位或雙本 位概念。東亞地區的局面則不一樣,白銀在官方和民間交易中都佔據上風,可以認為實施了銀本位或「銀銅雙本位」,以至於明清時期中國和日本的銀價都明顯貴於 世界市場(詳細情況可以寫一本很厚的書,再此不用贅述)。
18-19世紀,銀本位成為了美國和英國的爭議話題。實際上,真正的銀本位在歐美各國都沒有長期實行,實行最多的是所謂「金銀雙本位」。1785年,美國 宣稱實行基於西班牙銀幣的銀本位制度,可是這個銀本位制度實際由黃金和白銀共同支撐,而且白銀價格的不穩定使美國經濟多次遭到打擊。19世紀前期,英國發 現自己無法維持銀本位(實際也是金銀雙本位),不得不於1844年宣佈採取金本位。銀本位無法維持有許多原因,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與中國的貿易——在 19世紀中葉之前,中國在與西方的貿易中擁有巨額順差(與英國的鴉片貿易除外),而中國採取白銀結算,於是歐美的白銀大量流入中國。即使在中國已經不再擁 有巨額順差的情況下,與中國的貿易也導致了白銀流量的不穩定。黃金完全取代白銀作為唯一本位貨幣經歷了複雜的歷程,原因很多,難以給出準確的答案。
進入20世紀,國際金本位制在建立之後屢經顛簸,而白銀似乎成了被遺忘的角落。隨著黃金在國際儲備和貿易中的地位日益增加,白銀的價格也日益滑落。 1910年,每盎司黃金的價格是每盎司白銀價格的38倍左右,到了1930年則提升到近63倍,1940年提升到近100倍!也就是說,在1910年選擇 持有白銀作為儲備工具的人,在30年後的財富將只有選擇黃金為儲備工具的人的30%。
1960年代以後,形勢明顯有所改觀,因為金本位顯然難以維持,貨幣自由浮動只是時間問題。通貨膨脹的陰影日益明顯,由於美國ZF禁止個人持有黃金,希望 購買貴金屬保值的投資者只能選擇白銀,這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黃金價格。到了1970年,黃金與白銀的比價降低到了23倍,這是20世紀以來的最底點。一年 多以後,尼克松總統宣佈放棄金本位,對美元實施一次性貶值並允許匯率自由浮動。此後,黃金和白銀的價格終於可以按照市場規律波動了。
1970年代,對全世界的金融家和企業家來說都是充滿危機和挑戰的十年。美國在越南戰場難以自拔,中東戰爭導致了石油禁運和產量不穩定,石油輸出國組織登 上歷史舞台,拉美國家出現貨幣危機,而且蘇聯在軍事上採取咄咄逼人的態勢,這些都加劇了宏觀經濟的不穩定性。美國和歐洲經濟出現了「滯脹」時期,其標誌是 石油、黃金、白銀等「保值商品」的價格飛漲。
 
      
 
       在商品市場大牛市的背景下,許多交易商和銀行家把大筆資本投入了商品期貨和現貨投機,期貨價格反過來影響了現貨。其中,最著名的例子莫過於石油大王亨特家 族的冒險奇遇。與亨特家族相比,華爾街和芝加哥交易所的那些交易商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在黃金和白銀產量大大提高,國際市場流動性很強的1970年代,亨 特家族居然憑藉其強大的財力和關係,近乎壟斷了白銀市場,並促使銀價飛漲。如果不是美國ZF決定幹預,亨特家族將榨乾全世界的空頭交易商,成為貴金屬交易 市場的傳奇人物。
 
      
 
       然而,傳奇畢竟終結了。在美國ZF、芝加哥期貨交易所和世界各國交易商的一致打擊下,亨特家族損失慘重,甚至被迫放棄一部分石油產業以換取對手的寬恕。石 油大王投機白銀的失敗,也被許多期貨教科書用作經典案例。下面,就讓我們看一看這場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貴金屬投機的起因、經過和結果,並嘗試從中吸取有用的 經驗和教訓。
 
      
 
       亨特家族在1980年之前,一度名列世界最富有家族之列;今天它的地位有所衰退,但仍然不可小視。這一家族的創始人H.L.亨特於1889年出生在伊利諾 州農村,是家裡最小的孩子。他的父母經營農場,家境比較富裕,但他從小就沒有接受過正規教育。1912年,23歲的亨特開始在阿肯色州經營棉花種植園;第 一次世界大戰帶來了農產品價格上漲,亨特因此賺到了第一桶金。
 
      
 
       H.L.亨特真正成為巨富開始於石油產業。1950年,他組建了亨特石油公司,他本人和家族財產基金會擁有其100%的股份。他堅持完全家族化的經營模 式,決不對外發行股票,並且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家族成員管理企業。H.L.亨特有14個孩子,其中就有後來在期貨市場上呼風喚雨的金融巨鱷尼爾森-亨特和 威廉-亨特。
 
      
 
       1957年,《財富》雜誌估計H.L.亨特擁有4億到7億美元的財富,是當時美國最富有的8個人之一。第二代亨特家族成員並沒有坐享其成,而是到處尋找新 的投資機會:尼爾森-亨特致力於開發利比亞油田,不過後來利比亞政局動盪導致油田被沒收,潛在投資損失可能高達40億美元;卡羅琳-亨特開設了酒店和旅館 集團,自己擔任董事長;拉馬-亨特參與組建了北美橄欖球聯盟和北美英式足球聯盟,並將一年一度的橄欖球總決賽命名為「超級碗」;斯萬尼-亨特則曾經擔任美 國駐奧地利大使,並在哈佛大學肯尼迪ZF學院任教。可以說,亨特家族對美國政治經濟的影響力滲透進了大部分人的生活。
 
      
 
       關於亨特家族還有一個有趣的小插曲——大家都記得著名的電視劇《神探亨特》,它正好是在亨特家族勢力最強大的時候拍攝的。為了應對外界質疑,該電視劇的拍攝者不得不一再宣稱亨特家族沒有參與電視劇製作,不過許多陰謀論者至今仍不相信。
 
      
 
       作為亨特家族企業的創始人,H.L.亨特於1974年去世,他被稱為美國石油界的傳奇人物。可是,亨特家族震驚世界的歷史才剛剛開始。尼爾森-亨特和威廉 -亨特作為亨特家族的活躍分子,於1970年代後期開始涉足期貨市場。他們很快發現,在期貨市場上投機賺錢比老老實實開採石油或開設酒店賺錢要容易的多, 不過風險也大的多。於是,他們開始不斷增加籌碼,藐視法律和規則,並引起一連串驚天醜聞。這些醜聞使亨特家族最後付出了沉重代價。
 
      
 
       尼爾森-亨特出生於1926年,他的前半生充滿了各種冒險。作為老H.L.亨特最有商業頭腦的兒子之一,他擔任「亨特鑽探與採礦公司」的董事長,該公司的 主要業務是在世界各地開採新的石油資源,其中包括在利比亞和英國北海的利潤豐厚的新油田。所以,尼爾森不僅從父親手中獲得了大量遺產,還自己賺取了許多 「新錢」。
 
      
 
       除了開採石油之外,尼爾森-亨特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飼養賽馬上。從1955年開始,他買下了自己的第一批良種馬,並予以悉心照料,培育他們參加美國和歐洲 的良種馬比賽。良種馬比賽是上流社會的一項經典運動,如果你的馬一直在比賽中獲勝,在理論上你可以獲得不少盈利——但是和大部分養馬者一樣,尼爾森-亨特 參加賽馬純粹是為了愛好而非金錢。在最高潮時期,他在歐洲和美國的馬場擁有8000匹良種馬,其中他親自飼養和騎乘參加過比賽的傳奇賽馬不在少數。 1973年和1974年,尼爾森的賽馬兩次贏得英國平地賽馬冠軍稱號,在此之前獲得冠軍的賽馬幾乎都屬於歐美的名流巨富,其中包括羅斯柴爾德家族、德比伯 爵、梅隆家族和伊麗莎白二世女王。1976年,尼爾森的賽馬又贏得了英國德比大賽的冠軍,這個頭銜相當於足球界的世界盃冠軍或籃球界的NBA總冠軍。
 
      
 
       在多次捧得桂冠之後,美國國家良種馬競賽協會不惜溢美之詞,稱尼爾森為「傳奇養馬者」。在整個1970年代,尼爾森-亨特的養馬活動是全世界規模最大的之 一,而且培育出了數量最多的名馬。賽馬場上的成功可能給了尼爾森太多激情,導致他將激情投向了另一個偉大的賭博事業—— 期貨交易。不同的是, 賽馬在西方被視為身份和地位的象徵,期貨交易卻一直被視為投機商人和違法分子的遊戲;直到今天,許多人仍然主張限制或取締期貨投機。但是,期貨可以以很低 的成本,帶來很大的盈利機會,這起源於期貨市場的巨大波動性和很低的交易保證金。作為世界上數一數二的巨富家族成員,尼爾森當然有信心控制期貨交易,並打 敗一切對手。
 
      
 
       1970年代初,雄心勃勃的尼爾森-亨特在石油事業上遭受了一大打擊——利比亞的油田被卡扎菲上校的ZF實施了國有化。亨特家族認為,這個油田可以產生 40億美元以上的投資回報,這在當時簡直是天文數字。此後,中東形勢不穩定和美國經濟不景氣使石油價格出現了潛在的不穩定性。如果在今天,亨特家族本來可 以通過石油期貨賺錢,因為原油早已成為交易金額最大的商品期貨。但是在1970年代中期,原油期貨還沒有誕生,汽油期貨還在討論之中。當時交易最活躍的期 貨大部分都是農產品,例如小麥、大豆、玉米、雞蛋甚至洋蔥。金融期貨剛剛被引進芝加哥交易所,唯一的貴金屬期貨是白銀。而且,當時美國對期貨交易的管理非 常混亂。
 
      期貨交易中出現的大規模投機,其規模和影響甚至遠遠超過股票投機。例 如,1950年代的投機醜聞發生於一種非常無足輕重的農產品——洋蔥。從1952年到1955年,在幾個大洋蔥種植商的囤積之下,洋蔥期貨合約價格先是翻 了一倍多,然後又跌到最高價的1/30,這簡直是駭人聽聞。為了緩和民眾的不安情緒,美國國會只好立法禁止洋蔥期貨交易,創下了美國金融史上的一大黑色幽 默。1960年代,又爆發了所謂「植物油醜聞」,一個植物油出口商大量買進植物油期貨並偽造貿易信用證的投機行為差點導致美國運通銀行倒閉,美國植物油價 格也隨之波動不止。要命的是,以上投機商人都逃脫了法律的懲罰,最嚴重的不過坐牢幾年。這無疑給了其他投機商人很大鼓勵,其中就包括蠢蠢欲動的尼爾森-亨 特。
 
      
 
       尼爾森-亨特擁有巨額財富,足以控制許多交易量巨大的期貨合約。雖然石油期貨尚未問世,但尼爾森已經在農產品期貨中找到了目標,那就是大豆。
 
      
 
       大豆在1970年代早期,是美國最重要的出口商品之一。它不但廣泛用於飼料和食用油生產,還走上了美國人的餐桌。1973年夏天,對大豆的高漲需求甚至使 大豆現貨斷貨,ZF被迫暫停大豆出口——對於一種並非主食的農產品來說,這樣的待遇是非常罕見的。ZF和公司的每一個人都在談論大豆。既然這種商品如此受 歡迎,而且如此短缺,豈不是絕好的攻擊對象嗎?
 
      
 
       於是,尼爾森-亨特開始利用整個家族的力量,進行大豆投機。很快,他將與美國ZF初次交鋒,而這次交鋒不過是1980年白銀危機的一次預演而已。
 
      
 
       美國自19世紀以來,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生產國之一。1974年,美國大豆產量超過12億蒲式耳,按照當時的市場價格,這些大豆可以換來80億美元的 現金。1977年,美國大豆產量再創新高,達到17.67億蒲式耳,雖然市場價格略有下降,但總價值仍然高達100億美元左右。如此龐大的產量,如此巨大 的價值,難道有誰真能夠壟斷大豆市場,操縱其價格嗎?
 
      
 
       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是當時全世界最大的期貨交易所,許多知名的「強盜交易商」都在它的交易池中進行投機,其中最知名的投機手段就是「囤積居奇」和「賣空襲 擊」。所謂囤積居奇,就是大量囤積現貨,同時買進期貨合約,使期貨的空頭無法找到足夠的現貨來交割,從而不得不認賠出場,承受巨額損失;所謂賣空襲擊,就 是以巨大的財力賣出大量期貨合約,使期貨價格不斷下跌,使期貨的多頭無法承受損失,被迫認賠出場。「囤積居奇」是用來打擊空頭的手段,「賣空襲擊」則用來 打擊多頭。無論哪一種手段,都試圖在短期內製造巨大的價格波動,使一種商品的期貨價格與內在價值出現嚴重背離,以牟取暴利。
 
      
 
       然而,以上投機手段不僅會影響期貨價格,也會影響現貨價格。尤其是「囤積居奇」,交易商要同時購買期貨和現貨,這可能造成現貨緊缺,對宏觀經濟造成嚴重不 利影響。此外,像大豆這樣產量很高的農產品,在歷史上被認為是不可能囤積居奇的——整個美國有數萬個農場和數千個倉庫都儲存著大豆,交易商要花多少時間精 力才能夠壟斷大豆交易?而且大豆對國計民生實在太重要了,美國ZF幾乎不可能不干預(我們的ZF不是連一碗蘭州拉麵的價格都要干預嗎?)。
 
      
 
       尼爾森-亨特和他的弟弟威廉-亨特以不信邪的態度開始了大豆投機。他們的手段很簡單——只買進期貨,不買進現貨。也就是說,囤積居奇僅限於紙上的期貨合 約,並不直接影響市場上消費的大豆。這樣的囤積的成本很低,亨特家族既不用到處收購大豆,又不用租用倉庫來儲存大豆,只需要在芝加哥交易委員會的交易池裡 不停地發出買進指令就可以了。但是,這樣的囤積也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大豆其實並沒有出現短缺,如果期貨價格與現貨價格差距過大,空頭可以從現貨市場上買進 大豆,然後與亨特家族交割。到那個時候,亨特家族收到的將不是現金利潤,而是堆積如山的大豆。
 
      
 
       為了防止單個交易商壟斷市場,芝加哥交易委員會規定每個交易商擁有的期貨合約不得高於300萬蒲式耳,或者全部合約的5%。這樣小的數量顯然不足以操縱價 格。於是,尼爾森-亨特發動整個家族的力量,以家族成員的名義設立了許多交易賬戶,開足馬力買進大豆期貨合約。不到一年之內,由亨特家族控制的大豆期貨已 經達到2400萬蒲式耳,佔當時所有大豆期貨合約數量的40%!
 
      
 
       尼爾森-亨特的投機活動招來了許多跟風者,大家都知道大豆正在被操縱,所以紛紛加入交易,試圖從波動中牟利。1977年,大豆期貨的交易量居然佔據了芝加 哥交易委員會總交易量的50%,簡直是駭人聽聞!大豆期貨價格從一年前的5.15美元上漲到高峰時期的10.30美元,整整翻了一倍。雖然亨特家族沒有囤 積大豆現貨,卻通過操縱市場心理的方式,製造了「大豆正在漲價」的假象,間接導致了大豆現貨漲價。芝加哥交易委員會和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感到忍無可 忍,決定對他們提起訴訟。
 
      
 
       亨特家族聲稱,他們的所有大豆期貨交易決策都是單獨做出的,並不存在家族合謀的問題。此外,亨特家族不僅擁有大豆多頭頭寸,還持有少量大豆空頭,所以亨特 家族購買大豆期貨的主要目的是保值,而不是投機。最後,尼爾森-亨特指責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說他們看不得亨特家族取得的巨額利潤,於是打算強迫亨特 家族把利潤吐出來,這是徹頭徹尾的勒索。
 
      
 
       在口水仗和法律官司進行的時候,亨特家族已經不聲不響地賣出了所有大豆期貨。按照大豆期貨的升值幅度計算,亨特家族的盈利可能超過1億美元,相當於一個大 型煉油廠幾年的利潤。美國商品期貨委員會聲稱亨特家族違法了管理條例,並且操縱了市場,但是拿不出任何過硬的證據。最後,法庭宣佈無法對亨特家族實施任何 懲罰。美國期貨監管部門的名譽就此掃地。
 
      
 
       在大豆市場的成功使尼爾森-亨特洋洋得意。與此同時他還在進行另一種商品的交易,這種商品比大豆貴重的多——那就是白銀。在大豆期貨獲利了結之後,亨特家 族更可以把大部分精力用於對白銀現貨和期貨的炒作,而且他們這次還找到了可靠的戰略投資者,作為其壟斷國際白銀市場的盟友。實際上,在大豆期貨官司結束的 1977年9月,亨特家族已經完成了巨額的白銀囤積,而且白銀價格早在1976年就出現了大漲。
 
      現在,亨特家族已經看到了美國監管部門的軟弱無力,打算在白銀期貨市場上再玩一把豪賭。這次,他們還有獲勝的希望嗎?
 
      
 
       1970年代初期,白銀價格大致在2美元每盎司左右徘徊——這個數字看起來很低,但已經從最低點上升了80%左右,這主要是因為美國財政部放寬了對白銀的管制。與此同時,黃金的價格也很低,與白銀的比價只有23倍左右,這說明整個貴金屬市場都在低點。
 
      
 
       貴金屬低迷可能有許多原因,例如美國和世界各國ZF都限制個人持有黃金,通貨膨脹形勢溫和,股市和債市在1950-60年代表現良好,等等。最大的原因是 當時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都沒有把貴金屬當成一種真正的投資品。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商可能在白銀上進行投機,但不會長期持有;至於黃金更是被排除在大部 分投資者的選擇之外。投資者們沒有意識到,黃金和白銀擁有很強的保值能力,並且與股票、債券市場的相關性很低,可以作為投資組合的一個有益補充。他們不知 道,一個通貨膨脹嚴重、商品價格不斷上漲的時代就要到來,黃金和白銀注定要在這個時代裡大放異彩。
 
      
 
       1973年,尼爾森-亨特開始在中東購買白銀現貨,同時在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市場上買進白銀期貨。這一決策非常富有戰略眼光,亨特家族搶到了白銀價格上漲 前最後的平靜時刻,在谷底建立了大量倉位。1973年12月,亨特家族已經購買了價值2000萬美元的白銀現貨,並以每盎司2.9美元的成本購買了 3500萬盎司的白銀期貨,這使他們成為全世界最大的白銀持有人之一。
 
      
 
       市場上的白銀很快出現了嚴重短缺——在過去幾十年中,許多銀礦已經因為無利可圖而關閉了,人們對開採新銀礦的熱情也不高。用一句經濟學術語,白銀這種商品 存在較小的「供給彈性」,在價格陡然上升的時候,白銀生產商無法立即擴大產量,結果導致價格進一步攀升。許多交易商跟在亨特兄弟的屁股後面衝進了白銀期貨 市場,在僅僅兩個月之內,就把白銀價格提高到每盎司6.7美元,漲幅接近130%!
 
      
 
       可是亨特家族並不是市場上唯一控制白銀的人。俗話說得好,「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墨西哥ZF當時也囤積著5000萬盎司的白銀,而且成本價在2美元以 下,遠遠低於亨特家族的購買價。看到白銀價格扶搖直上,墨西哥ZF樂的合不攏嘴,急忙決定獲利瞭解。5000萬盎司的巨大拋盤立即摧毀了市場,銀價又跌落 到每盎司4美元左右。亨特家族雖然沒有虧本,但賬面利潤已經大大減少了。
 
      
 
       亨特家族終於意識到,要控制白銀這種重要的貴金屬,只憑一個家族的力量是不夠的,還要借助外來的戰略投資者。這個世界上,有誰既擁有大筆財富,又有興趣投 資於白銀呢?尼爾森-亨特把目光投向了中東,那裡有亨特家族的石油生意,也有非常龐大的關係網。沙特王室已經因為石油美元而富裕了起來,亨特家族正好和沙 特王子們的關係很好,而這些王子們又控制著沙特最大的銀行——國家商業銀行。於是,亨特家族向沙特ZF和王室吹噓白銀的投資價值和自己操縱市場的能力,不 但吸引了沙特王室的大筆投資,還吸引了沙特國家貨幣局的大量外匯投資。對比一下今天我國將外匯投資用於「黑石」這樣的私人股權公司,歷史真是有驚人的相似 性。
 
      
 
       1974年,美國ZF終於批准了黃金期貨交易,黃金價格很快飛漲,不過白銀價格漲幅並不大。直到1976年夏天,白銀價格仍然只有4.3美元左右。亨特家 族很有耐心,大量吸入現貨和期貨籌碼,同時做了大量偽裝,自稱購買白銀是為了進行國際貿易,因為白銀的價值比紙幣更穩定。亨特家族的客戶也買進了大量白 銀,這使得美國監管部門很難搞清楚亨特家族究竟控制了多少白銀。而且,尼爾森-亨特這次學聰明了,主要在現貨市場向白銀生產商和經紀商直接購買,而不是在 期貨交易所中購買期貨合約,這樣美國ZF就更抓不到把柄了。
 
      
 
       隨著時光流逝,亨特家族囤積的白銀已經達到了驚人的數字,而且買進的規模也越來越大。到了1970年代末期,尼爾森-亨特直接控制的白銀現貨可能達到幾億 盎司,足以讓任何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顫抖!與此同時,全球通貨膨脹和政治局勢不穩定已經持續了幾年,黃金的價格飛漲到每盎司500美元,而白銀的價格漲幅 較小,只漲到了11美元左右。如果白銀的漲幅和黃金一樣,那麼1979年的白銀價格應該超過20美元,到那個時候,亨特家族必將再次震驚世界,把其他交易 商的錢都賺到自己手中——尼爾森-亨特被這種激動人心的前景搞的飄飄然了。過去六年多囤積白銀的努力,不就是為了這個收穫的時刻嗎?
 
     1979年夏天,尼爾森-亨特終於發動了總攻。他要給緩慢上升的白銀價格推上最後一把,使它像黃金一樣發生井噴行情。商品期貨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慘劇之一,終於正式拉開了帷幕。
 
      
 
       1979年夏天,亨特家族與全世界白銀交易商的決鬥開始了。尼爾森-亨特通過其控制的「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向紐約和芝加哥的期貨交易所下達了累計 4000萬盎司的買入指令。「國際金屬投資公司」實際上只有兩組股東,第一組是亨特家族,第二組是沙特的王子和巨富。如果你不能理解這個投資公司的性質, 可以想想「黑石」的股權結構——一個貪婪的董事會加上一個來自發展中國家的外匯投資者,這就是當年「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套路。
 
      
 
       尼爾森-亨特及其弟弟威廉-亨特通過許多華爾街經紀人完成購買指令,其中包括希爾森、貝奇等大型投資銀行。人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巨額買盤,銀價很快從6美 元上升到11美元,可是大家都不知道究竟是誰在買入。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調查了交易記錄,發現大部分買單來自「國際金屬投資公司」,這家公司在百慕大 群島註冊。經過更嚴密的調查,亨特家族的狐狸尾巴終於露了出來。很快,紐約和芝加哥的每一個交易商都知道亨特家族是「國際金屬投資公司」的後台老闆,這個 家族可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家族之一!
 
      
 
       有趣的是,當亨特家族正在操縱白銀的消息傳開之後,白銀價格反而繼續飛漲,許多小投機者湧進了市場。原因很簡單,既然亨特家族在為白銀「做莊」,那麼小投 機者當然應該選擇「跟莊」,這樣雖然很危險,卻有機會大賺一筆。隨著投機者的不斷湧入,白銀的價格日趨瘋狂——從11美元上漲到20美元,然後30美元, 到了1979年年底乾脆突破40美元!黃金和白銀的比價下跌到12倍左右,創下歷史新低。期貨市場已經完全失去了對白銀的控制。究竟要漲到什麼時候才是盡 頭?
 
      
 
       芝加哥和紐約的大型期貨交易商對亨特家族的壟斷行為感到十分擔心。1979年年底,亨特家族操縱了紐約商品交易所53%的白銀期貨合約和芝加哥交易委員會 69%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共掌握著1.2億盎司的現貨和5000萬盎司的期貨——這還不包括那些沙特阿拉伯投資者以個人名義持有的白銀。當時全球白銀交易 量也不過每年2000萬盎司左右,亨特家族已經切斷了白銀流通的渠道!芝加哥交易委員會最大的穀物交易商說了一句十分經典的話:「我們寧願讓白銀市場倒 閉,也不願意看到它被壟斷。」看樣子,亨特家族已經觸犯了眾怒,美國本土的大交易商已經站到了他們的對立面。
 
      
 
       全世界的白銀生產廠商為此興奮不已,他們迅速開啟了尋找新銀礦的計劃,許多早已關閉的銀礦又重新開採。美國和歐洲的普通居民也對銀價上漲感到驚喜不已,他 們翻箱倒櫃找出了祖傳的銀質茶器和裝飾品,凡是有白銀作為原材料的器物,都毫不猶豫地送去熔煉,製作成標準銀塊到市場上賣出。於是,市場上的白銀供給增加 了,亨特家族壟斷白銀價格的努力受到了挑戰。雖然尼爾森-亨特竭力不斷買進,但他已經有點力不從心——無論亨特家族的財富多麼巨大,要與全世界為敵還是有 些不自量力。
 
      
 
       況且,亨特家族最大的敵人還沒有出手,這個敵人就是美國ZF。美國ZF掌握著大量的白銀,其中包括用做聯邦儲備的銀塊以及早年發行之後收回的銀幣,其總數 可能有幾千萬盎司。世界各國的中央銀行也持有大量白銀儲備,雖然任何一個中央銀行掌握的白銀都不可能超過亨特家族,但是只要它們聯合對市場進行干預,亨特 家族必將死無葬身之地。
 
      
 
       到了1980年1月,亨特家族已經取得了非常大的戰果——白銀價格上漲到48美元,並且在向50美元攀升;那些與亨特家族為敵的空頭交易商大多已經認賠出 場,再也沒有人敢大規模賣空了。可是亨特家族也感到壓力沉重,因為白銀的價格太高了,亨特家族掌握的資本已經很難繼續拉升價格。為了維持對白銀市場的壟 斷,尼爾森-亨特被迫向美國的幾家大銀行高息借貸,平均利息高達19%。華爾街的幾家投資銀行也大量貸款給亨特家族,使他們暫時能夠繼續玩操縱市場的遊 戲。
 
      
 
       根據美國商品交易委員會的調查,在1979年冬天,亨特家族掌握的白銀期貨合約總價值已經高達30億美元;到了1980年1月,其總價值可能超過50億美 元!亨特家族在1979年底到1980年初的2個多月之內,向美國各大銀行貸款數千萬美元,從華爾街經紀人那裡貸款2億多美元,幾乎成為了美國乃至全世界 最大的借款人。他們每月僅僅支付利息就要花費幾百萬美元,操縱白銀已經成為了一場燒錢的遊戲,甚至比戰爭還要燒錢。
 
      有人或許會問:為什麼亨特家族不及時住手呢?他們為什麼不在白銀漲價過程中逐 漸賣掉存貨,最後在價格高點退出市場呢?經驗豐富的莊家難道不應該控制風險嗎?說實話,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沒有人知道為什麼亨特家族要如此瘋狂地玩下去, 即使在白銀價格上漲四倍到八倍之後仍然繼續玩下去。全世界人民已經不想陪他們玩了,可他們還是在玩,即使砸鍋賣鐵地貸款也要繼續玩。這恐怕已經不能用「利 令智昏」來形容了,我覺得他們可能已經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了。
 
      
 
       1980年1月21日,白銀漲到了它的歷史最高價:每盎司50.35美元。在短短12個月裡,銀價上漲了8倍;從10年前算起,銀價上漲了25倍。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一種商品擁有如此漫長、如此駭人聽聞的大牛市!
 
      
 
       亨特家族和他

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1980-2012年演變史

http://news.imeigu.com/a/1359467761814.html

股市是經濟晴雨表,股指是股市刻度表,股指權重股構成能很好地反映市場的產業結構,專攻ETF的研究機構etfdb通過回顧1980-2012年這33年間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的變化,向我們很好地展現了這33年間美股市場公司結構的變化、美國產業經濟的演變。

20世紀80年代前5年是石油公司的天下,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中石油公司佔據一半,後來隨著併購整合,寡頭格局進一步形成,石油巨頭數量減少;

90年代,以微軟、英特爾為代表的科技公司開始興起,科技公司開始成為標普500權重股前十的常客;

也有不少曾經在標普500權重股前十榜單無限風光但是隨後被歲月無情淘汰的公司,比如柯達;

也有像IBM、通用電氣這種無論世道如何動盪,都能屹立不倒的常青樹......

對投資者而言,透過1980-2012年標普500前十大權重股的演變史,或許對回答什麼才是好的投資標的有很大的幫助

1980年:埃克森和美孚

在1980年代的早期,儘管標普500指數市值最大的兩家公司是科技股(IBM)和電信股(AT&T),不過埃克森(Exxon)石油公司和美孚(Mobil)天然氣公司仍然是世界級的大公司,且在標普500市值前十名中奪得兩大席位,儘管它們在合併之前(1998年這兩家公司宣佈合併)的總市值僅500億美元。石油公司在標普500權重股前十中佔了七席,但是名單上的其他公司今日早已被人遺忘,包括Atlantic Richfield,此外彼時還有兩家標準石油公司並列榜單,包括Standard Oil of Indiana和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

最大市值公司:IBM當年市值396億美元,十年後市值640億美元,不過到了2000年它已經不屬於標普500指數里排名前十的成分股。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369億美元,僅僅是目前蘋果市值的一半。

發生了什麼:Atlantic Richfield(ARCO)在美國西部擁有大約1300個加油站,2000年成為英國石油(BP)的子公司(就像上述榜單上面的其他數個公司一樣),且2012年8月報導稱Tseoro將以25億美元購買ARCO的資產和其精煉廠。

1981年:膠片照相機流行的時代

1981年石油仍然是一個巨大的產業,石油公司在標普500前十大市值股的佔比過半。AT&T取代IBM成為該指數最大市值公司。

柯達(Eastman Kodak)也許是這個榜單中最為懷舊的品牌,當年以115億美元的市值成為第十大市值股,此後的一段時間柯達市值不斷攀升,不過在數碼照相機最終取代傳統膠片相機的年代到來後,該公司最終走向破產。

通用電氣(GE)從1980年的第十位上升至1981年的第七位,在接下來的數十年該公司不斷為股東創造巨額的價值,而且最終也成為標普500指數中最有價值的企業。

最大市值股:AT&T取代IBM成為標普500最大市值股,當年總市值為478億美元,上一年市值為357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044億美元,較上一年的2369億美元略有下降,儘管AT&T的市值較上一年上升,但IBM以及埃克森等市值均下降。

新加入者:柯達和通用汽車(General Motors)入選前十大市值股,同時將Atlantic Richfield和美孚被剔除。

發生了什麼:加州標準石油公司(Standard Oil Company of California)截止今日仍在運營,不過已更名為雪佛龍,成為主要的全球石油公司之一。

1982年:通用電氣市值不斷增大

1982年美國的經濟仍然非常依賴石油,前十大市值公司中有5個從事石油相關行業,此外還有科技公司、相機製造商和電信公司。GE的市值不斷增大,在1982年成為標普500成分股中第四大市值股。

最大市值股:IBM從AT&T奪回第一,當年市值578億美元,上一年度336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393億美元,主要由IBM帶動,較上一年的2044億美元有超過300億美元的增幅。

新加入者:該年度沒有新加入者,前10的公司與去年一樣,不過排名發生了一些變化。

發生了什麼:斯倫貝謝Schlumberger截止目前仍然是全球最大的油田服務公司,僱員超過10萬,遍及全球85個國家。該股目前仍然是標普500成分股,不過其目前市值跌落至30名左右(在Home Depot之後)。

1983年:石油為王

1983年,石油公司繼續繁榮著,數個能源公司位列標普500市值前10大股。時至今日,埃克森美孚仍然是石油和天然氣產業最重要的企業。

IBM在1983年再次成為最有價值的股票,市值將近750億美元,GE和埃克森也後勁十足,仍然是世界上最有價值的企業。

最大市值股:IBM當年市值為743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412億美元。

新加入者: 西爾斯百貨(Sears Roebuck)和杜邦(duPont)成為該年度前10新進入者,同時將殼牌(Shell Oil)和加州標準石油(Standard Oil of California)剔除。

發生了什麼: Standard Oil of Indiana(Stanolind)在1983年市值排名第六,隨後更名為Amoco,且成為英國石油(BP)的子公司。

1984年:石油公司強者愈強

1984年Schlumberger和西爾斯百貨的市值跌落前十,與此同時石油公司仍佔據前十的半壁江山。殼牌石油(2004年末合併後成為荷蘭皇家石油的子公司)和荷蘭皇家石油(Royal Dutch Petrol)進入前十。

最大市值股: IBM市值再次由1983年的743億美元增至753億美元。

前10總市值:標普500指數排名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為2505億美元,上一年度為2412億美元。

新加入者:繼1983年被擠下前十,殼牌石油(成為荷蘭皇家石油的子公司)再次回歸到前十,此外還有荷蘭皇家石油(Royal Dutch Petrol)也進入前十,這兩家石油公司在2004年末合併。

發生了什麼:該年度柯達仍然是相機行業的領軍者,但是在接下來的數年間,柯達並不能跟上行業內科技創新的步伐而逐步遭到淘汰。2012年初期該公司申請破產。

1985年:激烈角逐

1985年是強者愈強的年代,其中IBM、埃克森和GE的市值在總市值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而同時排名靠後的企業競爭尤為激烈,隨時都有被新的競爭者替代的危險。

最大市值股: IBM市值956億美元居首,上一年度市值為750億美元。

前10總市值:2968億美元,上一年度為 2505億美元。

新加入者: 西爾斯百貨再度進入前十,貝爾南方(BellSouth)首度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貝爾南方是第一次是1984年AT&T分拆的數家公司之一,2006年AT&T完成對貝爾南方的收購。

1986年: 菲利普·莫里斯入榜

1986年前七名的公司排名相對穩定,不過排名居首的IBM市值出現大幅下挫。大型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和荷蘭皇家石油在該年度資產猛漲,也使得荷蘭皇家石油年度市值超過通用汽車。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Philip Morris)在1986年市值擠入前十,而且保持到了1997年,截止目前該股仍然是投資者最喜歡的股票之一。

最大市值股: IBM以732億美元市值居首,較上一年度的956億美元大幅下滑。

前10總市值:3091億美元,上一年度為 2968億美元。

新加入者: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和默克集團(Merck & Co)在該年度進入前十,且在此後數年間兩家企業多次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IBM的市值較上一年度出現大幅下滑,且此後數年間很難再回到如此顯赫的地位了(多年蟬聯第一)。

1987年: 福特登場

1987年市值前十的大多數公司排名沒有變化,IBM仍然高居榜首,大型的石油公司比如埃克森和荷蘭皇家石油的市值仍在不斷增長。

值得一體的是,福特汽車取代貝爾南方進入到前十名,並且還超越了通用汽車。不過,福特汽車榜上有名的歷史比較短暫,汽車行業的激烈競爭將使得這兩個汽車工業巨頭在1988年之後再也沒有出現在前十名,並且將遭遇到更多的麻煩。

最大市值股: IBM以698億美元居榜首,較上一年度的732億美元下降30億美元。

前10總市值: 3259億美元,上一年度為3090億美元。

新加入者: 福特汽車第一次出現在前十的榜單,也是兩大汽車工業巨頭(福特和通用汽車)第一次同時出現在榜單。

1988年: 重新洗牌

1988年市值前十的公司與上一年度相比沒有變化,但排名有一些變動。前三位分別是IBM、埃克森和通用電氣,且AT&T排名上升而杜邦排名下降。

最大市值股: IBM以722億美元居首。

前10總市值: 3495億美元,上一年度為3260億美元。

新加入者: 沒有新進入者。

發生了什麼:這是福特汽車最後一次出現在前十的榜單,此後該公司陷入困難時期,且市值不斷縮水。

1989年: 埃克森奪冠

1989年埃克森石油市值超過IBM獲得桂冠。前十名總市值較上一年度上漲幅度超過20%,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首度進入前十,且市值小幅領先於杜邦公司和Amoco公司(此前名稱為Standard Oil of Indiana,此後被英國石油收購)。

最大市值股: 埃克森石油以626億美元居首,上一年度為580億美元,與此同時IBM市值由上一年度的722億美元下滑至545億美元。因此,埃克森獲得最大市值桂冠與其說是自身市值增大,不如說是IBM市值縮水的結果。

前10總市值: 4202億美元,較上一年度3500億美元大幅上升。

新加入者:進入前十的製藥公司百時美施貴寶。

發生了什麼: 百時美施貴寶時至今日仍然是製藥巨頭之一,不過以往的風光如過眼云煙。

1990年:可口可樂沃爾瑪成新貴

IBM再次登上榜首,以微弱的差距甩掉了埃克森 Exxon。這一年, 杜邦和美國石油公司Amoco 被擠出了前十名。

90年代可以視為互聯網時代的開端,但這些互聯網公司此時還沒有趕上那些更大型更穩定的競爭者。對比1990年和90年代末尾的標普前十榜單,可以發現這十年股票市場和美國經濟發生了本質性的轉變。

前十成分股市值:4375億美元。雖然一些成分股市值出現下滑,1990前十名成分股總市值仍較上年的4200億美元出現增長。

最大的成分股:IBM,645億美元。IBM再次回升,上年該公司市值曾滑落至550億美元。

新進者:可口可樂及沃爾瑪

發生了什麼: 沃爾瑪,今天是美國最大的公司之一,但是直到1997年,該公司才在標普前十位成分股中站穩腳跟。

1991 巨大的增長

這一年前十成分股享受了巨大的增長,總市值飆漲了36%,主要的幾大公司享受到了經濟強勁的時代。

投資者應該會注意到IBM相對上一年縮水不少,埃克森再次登上榜首,菲利普莫里斯及沃爾瑪的市值也得到巨大的增長,而後者的市值差不多在一年中翻了一倍。

直到1992年的榜單,依然可以看到舊時代的影子,科技公司的興起還需要幾年。

前十成分股市值:5955億美元。前十大成分股公司較上一年的4380億美元總市值飆漲。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756億美元。

新進者:這一年無新進者。可口可樂從前一年第十升到第六位,市值增長50%。

1992 IBM被擠出前十

並沒有明顯增長的一年。同時IBM第一次被擠出了前十,同時前十成分股總市值縮水了200億美元。

這一年比爾克林頓當選總統,「美國購物中心」建成,AT&T推出價格高達1499美元的視訊電話。但是榜單中這些公司並沒有什麼大事發生,市值基本與上一年持平。這種情況並不會持續太久,美國公司處在經濟起飛的準備階段,即將出現一次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擴張。

前十成分股市值:5791億美元。經歷了1991年的巨大增長,這一年各大公司表現比較平緩,總市值相較上一年略有下滑。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759億美元,基本與上一年持平。

新進者:寶潔。寶潔擠進了前十位,開始逐漸成為最具統治力的美國公司之一。

發生了什麼: 寶潔,這家公司將在接下來幾年保持前十地位,但最終還是被體量巨大的領先者擠出榜單。

1993年:通用電氣奪冠

前十成分股名單基本沒有太大變化,但是通用電氣取代埃克森成為最大的成分股公司。通用電氣還將在榜首位置上再呆上五年,直到最後被微軟打敗。GE通過巨大的利潤和營收增長開始邁向千億級別。GE今天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公司之一,並且進入了大量的新領域。

這一年互聯網誕生,代表了新紀元的開始;政治層面,比爾克林頓正式入主白宮,世界貿易中心發生爆炸案。

前十成分股市值:5808億美元。雖然GE獲得巨大增長,但前十成分股總市值基本與去年持平。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894億美元。上一年GE市值僅730億美元。

新進者:通用汽車重回前十,排在第九位,取代了百時美施貴寶Bristol-Myers Squibb。

發生了什麼 : 百時美施貴寶掉出了前十,並且至今再未能重回該榜單。該公司目前市值540億美元左右,自93年當時的35億美元增長平穩。

1994:IBM回歸

前十榜單再次洗牌, AT&T甩開埃克森成為第二位,殼牌打敗沃爾瑪成為第五位,通用電氣仍然在榜首位置。這一年的十大榜單,看出了一點轉變的苗頭,GE和埃克森仍然在前幾位,菲利普莫里斯和IBM,及沃爾瑪牢牢佔據世界市值最大公司榜單的後面幾位。

這一年有許多大事件發生,包括美國入侵海地,美俄雙方在克林姆林宮簽訂協議(標誌一個由核戰爭恐懼統治的時代終結了),北美自由貿易區正式建立。

前十成分股市值:5970億美元,較上年增長2.8%。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872億美元,較上一年890億美元市值略有下滑。

新進者:IBM重回榜單,佔據第九位,並擠掉了通用汽車。

發生了什麼 : 通用汽車。GM自1993年後再未進入過這個榜單。隨後這家公司走向破產並被摘牌。2010年GM重新IPO並在重新盈利。

1995年 微軟登場

這個前十榜單並沒有太大改變,但是出現了兩個新進者:微軟和強生,並擠掉了沃爾瑪和IBM。

這一年前十榜單中的大公司增長迅速,總市值飆漲至813億美元, 同比增長35%。道指在1995年首次收報於5000點以上。同年,俄克拉荷馬市爆炸震驚了整個美國。國際上,世界貿易組織在這一年建立。

前十成分股市值:8133億美元,較上年的5970億美元獲得巨大增長。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1203億美元,享受到這個標誌性年代的第一個年份的增長。

新進者:微軟首次登場,這家軟件巨頭至今仍是10家最大的公司之一。

發生了什麼 : 沃爾瑪1995年跌出了榜單,但在1998年這個世界巨頭公司又重回榜單並延續至今。

1996:英特爾,你好

又是一個美國股市的牛年,前十大公司總市值突破了1萬億美元。GE維持了其榜首地位。微軟和英特爾標誌了一個時代的來臨,這些公司在接下來的數年中,將不斷迎接新的科技公司並經歷幾次明顯的起落。

美國在這一年舉辦了亞特蘭大奧運會,同年,日本正式推出DVD,電商網站 Ebay上線。接下來的幾年間,互聯網泡沫將越吹越大。

前十成分股市值:10500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1628億美元,上年市值僅有1200億美元。

新進者:英特爾,這家半導體公司闖入前十榜單,並一舉獲得第四位。

發生了什麼 : 通用電氣,這家公司仍然將保持榜首位置,但最終將失去美國市值最大公司的位置。從現在其,GE將不斷接受新進者對其的挑戰。

1997:千億俱樂部

如果你想在1997年擠進這個前十大市值公司的榜單,那麼你的公司市值至少要達到1000億美元。

1997年道指第一次收報於7000點以上,喬布斯在這一年重回蘋果。

微軟同年登上榜單的前三,僅僅排在可口可樂及GE之後。

前十成分股市值:13900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2401億美元,上年市值僅有1630億美元。

新進者:沒有新進者

發生了什麼 : 可口可樂,這家軟飲公司至今仍是世界上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但是1998年後可口可樂就再未出現這個前十榜單上。

1998年:微軟佔據榜首

隨著windows系統和PC的持續興起,比爾蓋茨和他的微軟在1998年成為美國市值最大的公司。沃爾瑪繼上一年跌出榜單後驚人回歸,並佔據了榜單的第四位。

這是標普500指數歷史上的最佳年代之一,榜單上公司的業績令人印象深刻。十大公司的總市值增長了47%。

科技股繼續不斷增長,微軟佔據榜首地位,思科,IBM及英特爾都在前十榜單中。

前十成分股市值:20600億美元,總市值第一次超過2萬億美元。

最大的成分股:微軟,3458億美元,微軟在這一年增長迅速,所以儘管通用電氣市值增長了950億美元,但仍然丟掉了第一名的位置。

新進者:輝瑞及思科。前者在兩年前,抗膽固醇藥Lipitor獲得批准並成為銷量最佳的藥品之一。

發生了什麼 : 輝瑞。這家公司仍是世界上最具統治力的醫藥公司,但是Lipitor在2011年專利到期,輝瑞失去了這一銷量最佳藥品的獨家權。

1999:即將來臨的千禧年

普通民眾對千禧年感到擔憂,股票市場卻異常活躍。前十名榜單新舊替換,處在互聯網泡沫巔峰的微軟,市值相比上一年差不多翻了一倍,其他公司情況也類似。這一年的榜單總市值至今仍然是最大的。

不少新進者闖進榜單,美國在線是其中最顯眼的一個。你估計很難找到不記得當年使用AOL撥號上網業務的人。

前十成分股市值:31300億美元,總市值較上一年增長了約1萬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微軟,6041億美元,微軟再次獲得巨大增長,上一年市值不到3500億美元。

新進者:朗訊,花旗及美國在線。但只有花旗在2000年仍出現在榜單中。

發生了什麼 : 朗訊,1996年從 AT&T下屬的貝爾實驗室分離。2006年,朗訊被阿爾卡特收購。

2000:泡沫破裂

世紀之交,隨著互聯網泡沫開始破裂,股市開始了為期三年的下跌走勢,標普500指數當年累計下跌9%,首次跌破1500點。

一些頂尖的公司在互聯網泡沫破裂的這段時間免不了經歷了重組變革,一大批網絡公司,被哪些有能力在市場不好的時期「收復失地」的公司所取代。在這個世紀之交,老虎伍茲完成大滿貫,成為最年輕的高爾夫球手,喬治 W 布什在總統大選中打敗戈爾。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器仍然排在市值榜首,並將其他競爭對手甩開,但市值從前一年的5080億美元,跌至4749億美元。微軟則從前一年的6000億美元高位直線下滑。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由前一年的3.1萬億,降至2.75萬億美元。

新進入者:AIG由於海外保險業務極富吸引力,市值進入top 10 。

發生了什麼 :微軟市值在2000年從前一年的6000億美元大幅縮水至2300億美元,該公司在聘請史蒂夫 鮑爾默一事上備受爭議,並且在一場裁決中被判濫用壟斷。

2001:到處都是衰退……

互聯網泡沫如同瘟疫般迅速在其他股票中傳播,標普500指數在2001年繼續下滑11%。微軟在這一年取得了不小的增長,而其他大部分個股則越來越低迷。

喬治 W 布什在1月上任,並試圖在衰退中做出正確的指導,互聯網泡沫著實給美國第43任總統挖了個大坑。這一年,安然公司申請破產,Wikipedia開始活躍,Napster關閉。同樣在這一年,辛辛那提連續幾個晚上發生騷亂,被迫宣佈全國進入緊急狀態。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繼續暴跌,市值從前一年的4750億美元縮水至3981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 :排名在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繼續由上一年的2.75萬億美元縮水至2.60萬億。

新進入者:強生公司新進入市值排名前十,該公司在前幾年曾一度出現在top 10。

發生了什麼:標普500指數在2000-2002年這段時間經歷了最慘重的下跌,美國則隨著互聯網泡沫破裂開始,經歷了漫長的衰退。

2002: 觸底

衰退的這一年,指數從高點下跌了超過22%,最終在2002年觸底,之後的幾年裡開始反彈。對於Top 10 市值個股來說,這是沉悶的一年,但在其他個股身上仍然不斷有悲劇上演。

這一年,凱馬特申請破產,歷史上美國最大的零售商不得不以破產告終。麻煩沒有就此止步,緊接著,家喻戶曉的WorldCom和美國聯合航空公司申請破產。此外,歐元區正式通過了歐洲12個國家及10個新國家貨幣加入歐盟。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微軟市值在上一年的3570億美元基礎上繼續暴跌至2764億美元,然而,由於通用電氣在這一年市值繼續縮水1500億美元,微軟市值則排名上升為第一。

前十成分股市值 :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縮水7000億美元,至1.91 萬億美元。

新進入者:默克打敗英特爾,進入前十。

發生了什麼:在連續衰退的三年鐘,標普指數累計下跌了40%。

2003: 復甦在即

隨著經濟前景好轉,洗掉了籠罩在科技股泡沫下的悲觀情緒,2003年標普500指數開始大幅反彈,上漲了30%。

世界新聞方面,美國國土安全部正式開始運營,軍事入侵伊拉克也發生了。同樣發生在這一年的還有,the Space Shuttle Columbia悲劇性的墜毀,中國發生了SARS傳播。同時,北美經歷了歷史上最嚴重的大規模停電,美國東北部和加拿大南部的50萬居民生活在黑暗中。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市值大幅反彈,由前一年的2420億美元漲至3104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個股市值總和由上一年的1.9萬億升至2.34萬億美元,漲幅23.2%。

新進入者:思科和英特爾重新打敗默克和強生,進入市值前十。

發生了什麼:默克跌出市值前十個股,並且至今再未出現在前十榜單。

2004: 牛市繼續

華爾街繼續復甦,儘管漲勢較前一年略顯平淡,總市值僅上漲了600億美元,但標普500指數還是在這一年取得了10%的穩健回升。

2004年,喬治 W 布什連任,在海外,歐盟新增10各成員國,是史上最大規模的擴張。facebook於這一年上線,並成為最受歡迎的社交平台,該公司最終於2012年上市。

市值最大的成分股:通用電氣繼續回調,市值增長700億美元,至3859億美元。

前十成分股市值:排名前十的公司總市值穩中有升,由前一年的2.3萬億增值2.4萬億。

新進入者:美國銀行溜進前十,市值位列第七。接下來的幾年,美國銀行快速增長,最終成為美國四大行(「Big Four」 )之一。

這一年發生了什麼:2004年,英特爾再次跌出前十名單,並且至今未挽回其美國最大公司的主導地位。

2005年:颶風來襲

由於中東局勢緊張、石油價格上漲,消費者支出下降,股市也陷入停滯;此外,颶風卡特裡娜還橫掃了路易斯安那洲、密西西比州和阿拉巴馬州。雖然標普500指數仍上漲了5%,但是前十大權重股的總市值減少了500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公司:通用電氣(3703億美元);雖然通用電氣在較前一年跌去了150億美元的市值,但依然保持了市值頭把交椅。

前10名公司總市值:2.35萬億,比2004年的2.4萬億下幅下降。市場雖然不是很弱,但卡特裡娜颶風的影響讓華爾街的成長幾乎停滯了。

新入圍名單:這年新入圍公司很少,只有消費品巨頭寶潔重新進入前十名單。

發生了什麼: IBM 美國藍色巨人跌出了榜單,不過他在五年後的2009年又重回榜單。

2006年:埃克森美孚奪冠

投資者看漲情緒升溫,市場再度攀高;標普500指數這年上漲了15%。這也是前十大公司的好年景,總市值增加了2500億美元。

2006年薩達姆被判反人類罪,並被判處死刑;朝鮮進行了首次核試驗。商業領域,谷歌以16.5億美元等值股票收購了視屏網站YouTube。美國能源部宣稱,綠河流域(Green River basin)存在一個超過1萬億桶原油的頁岩。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4469億美元);該石油巨頭市值在一年裡增加了近1000億美元,從而奪得市值冠軍寶座。

前十名公司總市值:2.6萬億美元,比上年的2.35萬億美元增加了2500億美元。

新入圍名單:這年沒有新入圍的公司,只是在排名上有所變化;埃克森美孚排名從上年的第二位上升至第一位。

發生了什麼:埃克森美孚排名躍升至榜首,並且市值大幅增加了1000億美元,發展勢頭很好!

2007年:房產泡沫破滅

雖然標普500指數這年或的了5%的增長,但接下來他將急劇下降;因為第二年的房價大跌,引發了全美範圍的抵押品贖回潮。這導致了美國70多年來最嚴重的經濟危機。

蘋果在這一年推出了消費電子行業的革命性產品iPhone;玩具巨頭(Fischer)因為鉛中毒事件召回了100萬個中國製造的玩具。埃克森美孚市值繼續大幅增長,這一年增加了650億美元。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5119億美元),該石油巨頭市值從上年的不足4500億美元增長了650億美元,繼續穩坐市值冠軍寶座。

前十大公司市值:2.68萬億美元,較上年增長800億美元。

新入圍公司:谷歌收購Youtube後進入了前十名,雪佛龍也首次在明單上亮相。

發生了什麼:包括花旗和AIG在內的大型金融機構隨後將受房產泡沫的重創。

2008年:大蕭條

2008年前十大公司沒有什麼重大事件,但許多投資者都會清楚地記得標普指數狠狠地跌了一跤;這一年該指數重挫36%。美國金融危機開始肆虐股市;更不幸的是,這才僅僅是全球經濟危機的一個開始,隨後幾個月將蔓延至全世界其他地區,並且延續幾年的時間。

所以「大蕭條」這個術語重新出現,因為這次經濟危機是上個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大的經濟危機。沒有分析師能夠預測經濟復甦的日期,因為大多數人都認為這次經濟危機需要數年的時間才能有所好轉。

市值最大公司:埃克森美孚依然保持市值冠軍頭銜,不過市值下跌了近1000億美元至4061億美元;不過其他一些公司下跌的比例更大。

前十大公司市值:1.87萬億美元。股市跌入懸崖;在一年前,前十大公司總市值還有2.7萬億美元。

新入圍者:處於經濟危機漩渦中心的金融行業裡的摩根大通進入了第十名,但接下來他該如何前進?

發生了什麼:雷曼兄弟,對,他不是2008年市值前十名的公司;但在2008年9月15日2點該公司申請破產之前,他還是最大的投資公司之一。破產後,野村控股收購了他的許多資產。

2009年:復甦路上……

在達到最低點之後,標普指數於2009年上漲了26%;得益於經濟觸底趨穩。雖然這對股市擺脫低迷沒有任何意義,但在當時慘淡的經濟前景下確實算是個亮點。

在這一年,奧巴馬宣誓就任美國第44任總統,邁克爾·傑克遜永遠離開了我們;投資領域也正在受益於人們越來越多的關注。

市值最大的公司:埃克森美孚繼續穩坐榜首,但市值下跌了近20%至3237億美元。

前十大公司市值:2.04萬億美元。雖然埃克森美孚的市值下降了,但前十大公司總市值在這一年依然從上年的1.9萬億美元增長至2萬億美元上方。

新入圍者:蘋果。喬布斯掌舵下的蘋果推出的i系列產品開始風靡全球。iPod、iPhone和iTunes等產品應用了新的工藝提高了品質並大幅改進用戶體驗後,成為全世界最受歡迎的產品。

2010年:蘋果來了

蘋果開始出現歷史性的增長,但是市值還沒有達到美國最大的公司。埃森克美孚將在2011年繼續保持榜首地位,不過蘋果很快將通過規模和投資熱度的增長超過前者。

在各種經濟復甦的努力下,標普500能夠在2010年獲得15%的增長。美聯儲同年進行了第二次量化寬鬆,被許多政府機構視為經濟增長的源動力,但其他人並不這麼確定。這一年,英國石油在墨西哥灣發生漏油事故,影響嚴重。同年33名被困長達68天的智利礦工被成功解救。

前十成分股市值:22200億美元,較上一年20400億美元總市值略有上升,但僅是2003年總市值水平。儘管8.8%的市值增長已經讓人滿意,但還不足以抵消經濟衰退的初步影響。令人失望的股價,投資者缺乏信心,不少公司在這種環境下步履維艱。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美孚,3687億美元。較上一年不足3250億美元的市值增長13.4%。

新進者:伯克希爾哈撒韋,2010年前伯克希爾從未進入過前十榜單,這一年卻一舉拿下第四名。但這並不是因為巴菲特的公司獲得了市值的巨大增長,而是因為當年伯克希爾完成了B股拆分,並被納入標普500指數。此前伯克希爾是沒有包含在標普500指數中的最大一家公司。

2011年:復甦?

對於市場是否從2008年的危機中復甦,2011年爭論不休。一些專家認為美國處在二次衰退的邊緣,而另一些卻持看好態度。

前十大公司獲得另一個持續增長的年份,標普500取得不盡如人意的1.89%的增長,許多人認為二次衰退即將出現,幸運的是這些預言並未成真。

前十成分股市值:24100億美元,基本是2004年總市值的水平。美國2011年8月被國內評級機構第一次下調評級,不斷增加的債務及對償債能力的擔憂成為2011年下半年持續的主題。

最大的成分股:埃克森美孚,4063億美元。較上一年不足3700億美元的市值穩步增長。但蘋果很快將在2012年取代埃森克美孚的地位。

新進者:無新進者

2012年 蘋果登頂

儘管2012年前路難行,但股市表現得相當安靜。1月感覺已經是很久以前的事了,估計很多人也忘了開年那次令人難忘的價格回升。儘管這幾個月股市出現了一些波動和上升的風險因素,但標普500指數仍在2012年獲得15%的增長。

前十成分股市值:25500億美元,同比增長微小,基本仍是2004年總市值的水平。

最大的成分股:蘋果拿下了第一位的寶座,年內一度市值達到6000億美元,隨後股價走低市值回到5000億美元走左。但這家科技巨頭仍在這一年增長迅速。

新進者:前十榜單仍然出現了一些調整,一些榜單內公司的市值十分接近。伯克希爾哈撒韋和谷歌跌出榜單,輝瑞重回前十。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沃爾瑪在1997年後第一次掉出前十榜單。

(i美股根據etfdb報告編譯整理)


對《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的一些分析 微笑刺客1980

http://xueqiu.com/8967430280/24102813
自《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於2006年5月18日正式實施以來,已經過了整整7年了。期間除了因創業板推出而在2009年5月1日正式實施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管理辦法》外,在IPO方面,證監會先後於2009年6月11日實施《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2010年11月1日實施《關於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2012年4月28日實施《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2012年5月18日修訂《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

4年來5個文件(4個改革意見+1個辦法修訂),內容很多,但如同國務院一輪輪出台房地產行業調整政策一樣,核心問題其實只有一個:如何控制發行價讓某些人滿意!而沒有任何一條涉及修訂已經實施了7年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中關於發行條件的規定。

先逐條分析一下證監會新公佈的《關於進一步推進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意見(徵求意見稿)》(以下簡稱「意見」)的部分具體規定(意見原文用楷體加粗標示)。

一、推進新股市場化發行機制

(一)進一步提前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時點,加強社會監督。發行人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正式受理後,即在中國證監會網站披露。

自新大地、天能科技、秦寶牧業等尚未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被媒體曝出造假後,領導們便更加認可了社會監督是杜絕造假的重要手段,2011年保代培訓就提到的希望招股書申報稿正式受理後即在證監會網站披露的想法終於要變成了現實。

關於預披露提前,我個人認為:

1、長時間的社會監督有利於震懾造假,有利於提高擬上市公司真實性質量;

2、以對擬IPO公司敲骨吸髓為生的無良媒體要歡呼了,證監會如果無法對無良媒體實施有效監管,或者不能明確宣佈對無實質調查的所謂「質疑」不予理睬,該條政策將大幅增加擬上市公司的無謂上市成本;

3、擬上市公司所有重要信息都將長時間暴露在競爭對手、上下遊客戶面前,可能對發行人的競爭力帶來較大的衝擊,但這個屬於要成為公眾公司的代價,很難避免;在某些造假公司嚴重影響全部擬上市公司信譽的背景下,在加強信息披露的監管層指導思想下,很難要求監管部門減少信息披露內容以適度保護擬發行人;監管層此條的意思是:不敢、不願、不能提前預披露的,就別玩IPO了!

4、證監會是否可以對預披露半年以上無實質性舉報信或者無實質性報導的發行人給予免檢待遇直接過會發行?

(二)申請首次公開發行股票的在審企業,可申請先行發行公司債。積極探索和鼓勵企業以發行普通股之外的其他股權形式或以股債結合的方式融資。

1、傳了很久的擬IPO公司可發公司債這條是定下來了,公司債不再僅限於上市公司發行了,為何不能推廣到所有股份有限公司、甚至所有公司制企業呢?期待證監會進一步放鬆,不過這似乎與IPO關係不大了。

2、這條政策的出台,可能只是在IPO堰塞湖情況下,對於發行人資金緊缺問題的一種應急手段,如果證監會IPO審核順利,按照法律規定的3個月審核期如期審核完畢,或者再慢一些6個月能審核完畢,發行人也未必著急發債先。

3、響應證監會政策號召去積極發債,但發債成功後,資金又暫時不缺了,證監會是會推遲放行、優先放行、還是與其他公司一樣正常審核呢?證監會是否應該明確一下?

4、至於優先股(普通股以外的其他股權形式)或者股債結合方式融資,依然是積極探索和鼓勵階段,距離正式實施依然有相當時間距離。

5、在股改開始已經過了8年,全流通、市值等概念已經深入人心之後,在很多發行人看來,擁有上市公司平台、市值認可、成為公眾公司的規範要求、吸引人才、廣告效應等而非融資才是IPO的主要目的。但,不僅是社會公眾、媒體,連證監會依然認為IPO的主要目的是融資!

(三)發行人通過發審會並履行會後事項程序後,中國證監會即核准發行,新股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四)放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核准文件的有效期至12個月。

1、會後事項程序後就給批文,發行時點由發行人自主選擇,批文有效期也從6個月延長到12個月,證監會算是又放開了一些,但是真的會不再人為控制批文麼?由於發行前依然需要向證監會報備取得同意,這個時點依然控制在證監會手裡,因此即便批文不再控制了,但證監會不讓發還是發不出來。

2、這條政策推出後,所謂的「批量發行」也就會出現了,證監會只管給批文,啥時候發由發行人自己定,一次給個20、30家批文也無所謂了。

3、如果此條成為發行人明確預期,且證監會真正不再控制發行時點,所謂調控發行節奏也就成為歷史了,希望真的能夠落實。

二、強化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等責任主體的誠信義務

(一)加強對相關責任主體的市場約束

 1、發行人控股股東、持有發行人股份的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所持股票在鎖定期滿後兩年內減持的,其減持價格不低於發行價;公司上市後6個月內如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收盤價均低於發行價,或者上市後6個月期末收盤價低於發行價,持有公司股票的鎖定期限自動延長至少6個月。

 此條目的是打擊破發,但這條政策太拍腦袋了吧:

(1)為何是上市後6個月內,不是3個月、9個月、或者1年?

(2)假設公司上市後股價平穩,但正巧到6個月期末當天趕上股市暴跌連帶著破發了,平白無故多鎖定6個月;

(3)好不容易熬過了6個月,股價也一路上揚走勢良好,偏偏鎖定期滿的時候趕上了類似從6100跌到1600點的行情,連帶著破發了,只能熬著等股價回升再減持;

(4)為何只有控股股東、董事和高管受限,其他股東呢?

(5)低價減持給投資者不是更好麼?非得要求股東高價轉讓,這是監管部門保護大小非利益啊!

建議證監會撤銷此條,非要保留的話,個人建議:

(1)增加系統性風險調整;

(2)建議以100%換手率為考核指標,100%換手後股票依然在發行價以上,則可以認為一級市場打新者均未出現虧損,二級市場投資者也都接受了這個價格,發行價定價合理;

(3)建議所有大小非均適用此條,以示公平。

2、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應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提出上市後五年內公司股價低於每股淨資產時穩定公司股價的預案,預案應包括啟動股價穩定措施的具體條件、可能採取的具體措施等。具體措施可以包括發行人回購公司股票,控股股東、公司董事、高級管理人員增持公司股票等。上述人員在啟動股價穩定措施時應提前公告具體實施方案。

這條更無厘頭。

(1)最近5年來,有幾隻股票上市後破淨了?為何要規定5年?最近5年上證綜指波動範圍是3072-1664-3478-1949-2444-2210,市場波動巨大,讓發行人、控股股東、董事高管都做預案5年防破淨,怎麼想的?

(2)即便破淨,為何要人為穩定股價?破淨有什麼不可以麼,如果市場選擇讓一隻股票破淨,證監會非得要求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董事高管來維穩,損失了證監會賠麼?

(3)「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意味著是每一方都要提出預案,而不是只有發行人提出回購股票就行了。5年時間,且不說董事、高管都可能換人了,連控股股東可能都換了,讓不在公司任職,甚至可能都不再持有公司股票的人履行幾年前發行時承諾的預案增持股票,不是很可笑麼?

(二)提高公司大股東持股意向的透明度。發行人應當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披露公開發行前持股5%以上股東的持股意向及減持意向。

1、監管層這是要持股5%以上的股東在發行前就明確表態:我要持股多久,要不要減持,準備減持多少……;

2、既然規定了法定限售期,也規定了各種情況下延長限售期,限售期滿了人家是否減持完全是人家的權利了,為何還要提前表態?

(三)強化對相關責任主體承諾事項的約束。發行人及其控股股東、公司董事及高級管理人員等責任主體作出公開承諾事項的,應同時提出未能履行承諾的約束措施,並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披露,接受社會監督。證券交易所應加強對相關當事人履行公開承諾行為的監督和約束,對不履行承諾的行為及時採取監管措施。

這條意思是:你無權保持沉默,你所說的每一句話都具有法律效力,都會成為呈堂證供,並且要負法律責任。

當然,對這條還是表示支持的,對於上市公司及相關利益方來說,承諾的事項就應該要做到。

   三、進一步提高新股定價的市場化程度

(一)改革新股發行定價方式。按照《證券法》第三十四條的規定,發行價格由發行人與承銷的證券公司自行協商確定。發行人應與承銷商協商確定定價方式,並在發行公告中披露。

這條意思是:改革之前,發行價格不是由發行人與主承銷商自行協商確定的,與《證券法》第34條的規定不符?

如果之前就是按照證券法執行的,還改什麼?

(二)發揮個人投資者參與發行定價的作用。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允許符合條件的個人投資者參與網下定價和網下配售。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下的,提供有效報價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應分別不少於20人;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4億股以上的,提供有效報價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應分別不少於50人。有效報價人數不足的,應當中止發行。

1、2012年出台的改革指導意見都已經允許發行人不再詢價可以直接定價了,這次又退回去了?(按下文「網下發行的新股,由主承銷商在提供有效報價的投資者中自主選擇投資者進行配售」,意味著不搞報價網下沒法發行?)

2、發個1000萬股、2000萬股的,還得找分別不少於20人的機構投資者和個人來報價,真是折騰啊,發行人成本再次提高;這分別20人的腦袋是怎麼拍的?為何不是15、不是25?

 (三)強化定價過程的信息披露要求。

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製作定價過程及結果的信息披露文件並公開披露。在網上申購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當披露每位網下投資者的詳細報價情況,包括投資者名稱、申購價格及對應的申購數量,網下所有投資者報價的中位數、加權平均數,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報價的中位數和加權平均數,確定的發行價及對應的市盈率等。

如擬定的發行價格(或發行價格區間上限)的市盈率高於同行業上市公司二級市場平均市盈率的,在網上申購前發行人和主承銷商應發佈投資風險特別公告,明示該定價可能存在估值過高給投資者帶來損失的風險,提醒投資者關注。內容至少包括:

1、比較分析發行人與同行業上市公司的差異及對發行定價的影響;提請投資者關注所定價格與網下投資者報價之間存在的差異。

2、預計募集資金超過募集資金投資項目需要量的,說明富餘募集資金的用途及其對公司經營、公司業績等帶來的影響和風險。

3、提請投資者關注投資風險,審慎研判發行定價的合理性,理性做出投資決策。

(1)定價過程更公開透明,風險提示更加充分,這條還算靠譜,也是證監會一貫推行的方向;

(2)2012年版的25%紅線還繼續有效不?似乎證監會這文件沒有說之前的廢止,去年那文件也沒說更前面的廢止。。。

(3)超募依然是監管層重點關注的事項,募資需要報個項目,這計劃經濟時代的產物,到了21世紀過了10年依然還根深蒂固的停留在監管層的注意範圍內,監管層真的不知道發行人的募投項目大多是為了發行而特別編制的麼?真的不知道很多產業都已經嚴重產能過剩了,發行人還不得不編報告擴大產能麼?真的不知道所謂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更多是可批性研究報告麼?真的不知道上市後N多公司變更募集資金投資方向的真正原因麼?

曾經有一段時間證監會淡化了對募投項目的審核,讓大家覺得取消募投審核只是時間問題了,但。。。

四、改革新股配售方式

(一)引入主承銷商自主配售機制。網下發行的新股,由主承銷商在提供有效報價的投資者中自主選擇投資者進行配售。發行人應與主承銷商協商確定網下配售原則和方式,並在發行公告中披露。承銷商應當按照事先公告的配售原則進行配售。

1、這條是整個文件中唯一亮點,主承銷商自主配售選擇權千呼萬喚終出台;

2、券商資本市場部地位將進一步提高,券商將從過分看重發行人利益向看重機構客戶利益逐漸轉變,投資銀行部與資本市場部之間的矛盾可能會增加,但最終勝利者一定會是資本市場部;

3、如何避免暗箱操作和利益輸送,將成為監管層新的監管目標。

(二)網下配售的新股中至少40%應優先向公募證券投資基金和由社保基金投資管理人管理的社會保障基金配售。

  1、要說報價多聽聽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的,代表中小股東利益(事實上壓根和中小股東沒啥關係,基金和社保血洗市場散戶罕見麼?)這理由還可以理解,在配售的時候為何還要向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偏向?就是因為此輪改革後壓低新股發行價,要讓機構掙錢了?這算是證監會指定利益輸送麼?

2、作為監管機構,應該公平對待所有投資者,人為限定部分投資者優先獲得資源,有失「公開、公正、公平」的資本市場「三公」原則!

3、為了滿足40%這條,是否無論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報什麼價格都得接受?如何避免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故意壓低價格的情形出現?

4、極端情況,如果報價機構數量符合要求了,但是沒有基金報價,難道就不能網下發行了?

5、對於中小板或創業板公司,假設發行2000萬股,網下一共也就1200萬股,公募基金和社保基金就要拿走接近500萬股,剩下可憐的一點讓其他機構去分,證監會不怕打擊其他機構的報價積極性麼?

(三)調整網下配售比例,強化網下報價約束機制。公司股本4億元以下的,網下配售比例不低於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60%;公司股本超過4億元的,網下配售比例不低於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70%。餘下部分向網上投資者發售。既定的網下配售部分認購不足的,應當中止發行,發行人和主承銷商不得向網上回撥股票。

1、先回顧一下比例變化的歷史:

(1)2006年證監會推出《證券發行與承銷管理辦法》時,規定的比例是20%、50%,但網下認購者可以同時網上認購;

(2)由於機構投資者具有資金優勢,加上證監會人為控制發行市盈率不超過30倍,新股上市均有可觀漲幅,就連被投資者耿耿於懷的中石油,中籤者1簽都能掙3萬!在新股不敗背景下,散戶們強烈要求增加給散戶的股票額度,但20%網下已經是一個相當低的比例了,於是證監會2009年推出的《關於進一步改革和完善新股發行體制的指導意見》規定了網下認購者不能在網上打新股;

(3)當證監會放開價格管制了,新股發行市盈率越來越高,新股破發開始屢見不鮮後,散戶們又強烈指責詢價對象們平均分配的股票數量太少,報價不負責任,於是證監會2010年推出的《關於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了網下認購者也得搖號抽籤;

(4)當市場進一步下跌,破發現象依然屢見不鮮,散戶們抱怨中籤如中槍後,證監會2012年推出的《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將所有網下配售的比例調整為50%;

(5)2013年,證監會這一稿把比例調成了60%、70%。

2、網上發行比例只有40%、30%,如果是小盤股、價格低,給網上投資者的量就很少了,小散們就別去打新了。

3、要是開閘後新股暴漲,會不會有輿論又指責證監會讓散戶們中籤掙錢更難了呢?

(四)調整網下網上回撥機制。網上投資者有效認購倍數在50倍以上但低於100倍的,應從網下向網上回撥,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15%;網上投資者有效認購倍數在100倍以上的,回撥比例為本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的30%。

2012年《關於進一步深化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規定「網下中籤率高於網上中籤率的2至4倍時,發行人和承銷商應將本次發售股份中的10%從網下向網上回撥;超過4倍時應將本次發售股份中的20%從網下向網上回撥。」這一稿規定網上認購倍數50-100倍才回撥15%,100倍以上回撥30%。這個數字應該是證監會經過數據統計總結出來的,1-2%中籤率和1%中籤率以下兩個觸發點,不曉得批量發行後會是什麼情況?

(五)網上發行的股票,發行人和主承銷商可以採用現行按申購量配號抽籤確定中籤號碼的方式進行配售,也可以採用按申購賬戶配號抽籤確定中籤賬戶並配售等量股票的方式配售。

1、這一條改變的是網上中籤按資金分配的傳統,這一點的改變也是歷史一脈相承的:

(1)在2006年之前的發行方式曾經有過市值配售和資金配售且不設認購上限,誰的股票市值多或者錢多就能配到更多的股票,結果當2007年牛市來臨且新股不敗時,新股發行凍結資金規模驚人,當年募集資金僅3.72億的福晶科技居然凍結資金都超過1.52萬億,而中國中鐵凍結資金也不過2.93萬億,中石油才凍結了2.58萬億。當每隻新股發行的時候都要凍結萬億級別的資金好幾天,可以想像當年銀行系統對證監會意見會多大。

(2)2009年證監會規定了網上申購的上限為網上發行股數的千分之一,雖然依然是錢多中籤更多,但因為設置了上限,更多的投資者有機會中籤了。這條政策對凍結資金規模的減少效果顯著,唯一超過萬億凍結資金的是募集資金超過500億的中國建築,2011年以來千億級別的凍結資金都不多見了。

(3)如果按賬戶配號抽籤並等量配售,就意味著即便打滿千分之一上限,即便中籤率相對較高,可能也就中一個號,原本某個股票運氣好可以中好幾個號的情況將不再存在,按戶頭(人頭)分取代了按資金分。

2、對採用按申購賬戶配號抽籤確定中籤賬戶並配售等量股票方式進行配售的新股,在打新股時沒必要定格上限去打新了,打新資金效率會有所提高,這可能也是監管層為批量發行可能帶來的資金緊張提前做的制度安排。

(六)發行人、主承銷商、參與網下配售的投資者及相關利益方存在維護公司股票上市後價格穩定的協議或約定的,發行人應在上市公告中予以披露。

堅決反對一切形式的對市場價格的干預行為!

五、加大監管執法力度,切實維護「三公」原則

(一)保薦機構與發行人簽訂發行上市相關的輔導協議後,應及時在保薦機構網站披露對發行人的輔導工作進展;輔導工作結束後,應在其網站披露輔導工作報告。

  1、這是從輔導階段就公示了,進一步提前了擬上市公司開走IPO路的公告時點,擬上市公司要考慮進入輔導期的時點了,別為了要點當地政府的補貼就早早進輔導期了;

2、輔導工作報告也要公開披露了,之後恐怕證監會能看到的所有文件都會向全社會公佈,發行審核徹底透明化,有了無數的媒體、競爭對手、內外部利益人和潛在投資者的全民審核,證監會的發審委制度啥時候廢除呢?

(二)進一步提高信息披露質量。研究改進信息披露內容和格式,突出披露重點,使用淺白語言,提高披露信息的可讀性,方便廣大中小投資者閱讀和監督。

這是為修改招股說明書準則做鋪墊吧。

(三)招股說明書預先披露後,發行人相關信息及財務數據不得隨意更改。審核過程中,發現發行人申請材料中記載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實前後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實質性差異的,將中止審核,並在12個月內不再受理相關保薦代表人推薦的發行申請。發行人、中介機構報送的發行申請文件及相關法律文書涉嫌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重大遺漏的,移交稽查部門立案查處,暫停受理相關中介機構推薦的發行申請;查證屬實的,自確認之日起36個月內不再受理該發行人的股票發行申請,並依法追究中介機構及相關當事人責任。

1、項目出現申請材料自相矛盾、前後表述不同且有實質性差異,就中止審核,並對保代停牌1年,意味著也中止審核1年,這個處罰夠狠!保代們在上報材料前得認認真真把所有材料都看一遍吧,按2個夾子共2000頁文字,每頁800字的保守估計,160萬字的閱讀量。。。

2、申請文件一經申報即開始承擔法律責任,有假則轉交稽查,整個保薦機構的項目都受影響,但發行人的法律責任依然難以追究,也就36個月不受理申請,依然無刑責,所謂發行人是第一責任人究竟該怎麼落實?

(四)發審會前將對保薦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相關中介機構的工作底稿及盡職履責情況進行抽查。

抽查?怎麼抽?是每個項目的底稿都要抽查,還是抽某機構一部分項目的全部底稿?還是抽所有擬上會項目的一部分項目的全部底稿?

如果每個項目的底稿都要進行抽查,放在發審會前才抽審核時間夠麼?當然,受理後就是發審會前了,預審員就可以隨時調底稿了。

(五)強化發行監管與稽查部門的聯動機制。從申請文件被行政受理時點起,發行人及其董事、監事、高級管理人員及相關中介機構即需要對申請文件的真實性、準確性、完整性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審核中發現涉嫌違法違規重大問題的,立即移交稽查部門介入調查。

稽查部門估計要被發行部門煩死了,是否會在稽查部門中單獨再設一個發行稽查局?

(八)發行人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或上市當年即虧損的,中國證監會將自確認之日起即暫不受理相關保薦機構推薦的發行申請,並移交稽查部門立案稽查。發行人在招股說明書中已經明確具體地提示上述業績下滑風險、或存在其他法定免責情形的,不在此列。

1、上市當年即虧損的,大多數營業利潤已經下滑了50%以上,如果營業利潤沒下滑50%而居然虧損了,只可能是出現巨額營業外支出,這條中沒有「扣除非經常性損益」這一常用措辭,上帝保佑上市當年發行人無災無難吧。

2、此條未明確創業板例外,即創業板營業利潤下滑50%以上也要被立案稽查?準確表述是否應該為「發行人在主板上市當年營業利潤比上年下滑50%以上,或在創業板上市當年即虧損的……」

3、移交稽查的對象是發行人還是保薦機構?亦或一併被稽查?

總體感覺:

1、控制發行價格是核心議題;

2、降價且新股發行偏向機構投資者,機構們可以開始拋售現有股票籌資打新了,小散們可以撤出打新市場了;

3、賦予主承銷商網下自主配售選擇權是全文唯一亮點,可能對未來券商的發展及盈利模式帶來重大變化;

4、行政色彩過濃,不僅限價、限量、還要保價、維護價格穩定,監管部門赤裸裸要求人為干涉市場價格,要求對某些特定投資者優先,置「公開、公正、公平」的資本市場「三公」原則於何處?

5、大篇幅講處罰、監管、法律責任,監管越來越嚴的預期非常明顯,保薦工作不好做了,將進入幹活多、責任大、收益低的階段,再次逼迫經歷不濟的老保代們轉行;

6、儘管要進行修改的傳言已經傳了很久,但實施了7年之久的《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管理辦法》依然沒有要修訂的意思,證監會多次提到的淡化盈利能力判斷等思想距離最終落實依然遙遠。不對發行條件、監管整體思想進行調整,4年5個文件對IPO的改革注定只是程序性的修修補補,不會有多少實質性的變化。

7、至於爭議很大、詬病很多的發審委制度,一時半會兒更不會有動的意思,從核准制到註冊制的路依然遙遠。。。

1980年11月7日: 富豪酒店(0078)上市

1980 年10月,鷹君(41)把部分地產、酒店資產分拆富豪酒店上市,以1.9元發行1.6億新股,集資3.04億元,集資所得用於興建尖東及機場2間富豪酒店,集資後,鷹君持有富豪酒店33.4%股權。

上市當日的11月7日,當日早市市況表現好,股價一度上升1.7元,或89.47%,至3.6元,但下午市況轉跌,股價下滑,最低跌至2.8元,升0.9元或47.37%,最終收報2.95元,升1.05元或55.27%,成交非常活躍。

其後,公司利用所得收購地產殼股永昌盛(617),易名百利保投資,不久注入沙田麗豪酒店地盤及中華汽車(26)及九龍巴士(62,後易名九巴集團、現為載通控股)之股權,之後策動收購中華汽車,但失敗,後股市受銀根短缺影響轉跌,富豪酒店和百利保手上的股票、地產大跌,連帶鷹君也受到影響。最後,羅旭瑞透過亞洲證券的韋理之手購得富豪酒店股權,並順帶取得百利保,之後逆轉控制關係,改由百利保控富豪酒店,後利用陷於財困、被其新收購的世紀城市(355)購回百利保股權,此架構亦成日後羅旭瑞之財技王國之基礎。





1980年11月7日: 富豪酒店(0078)上市

1980 年10月,鷹君(41)把部分地產、酒店資產分拆富豪酒店上市,以1.9元發行1.6億新股,集資3.04億元,集資所得用於興建尖東及機場2間富豪酒店,集資後,鷹君持有富豪酒店33.4%股權。

上市當日的11月7日,當日早市市況表現好,股價一度上升1.7元,或89.47%,至3.6元,但下午市況轉跌,股價下滑,最低跌至2.8元,升0.9元或47.37%,最終收報2.95元,升1.05元或55.27%,成交非常活躍。

其後,公司利用所得收購地產殼股永昌盛(617),易名百利保投資,不久注入沙田麗豪酒店地盤及中華汽車(26)及九龍巴士(62,後易名九巴集團、現為載通控股)之股權,之後策動收購中華汽車,但失敗,後股市受銀根短缺影響轉跌,富豪酒店和百利保手上的股票、地產大跌,連帶鷹君也受到影響。最後,羅旭瑞透過亞洲證券的韋理之手購得富豪酒店股權,並順帶取得百利保,之後逆轉控制關係,改由百利保控富豪酒店,後利用陷於財困、被其新收購的世紀城市(355)購回百利保股權,此架構亦成日後羅旭瑞之財技王國之基礎。


“一個社會突然的改變,肯定有最多的故事” 陳可辛念念不忘的1980年代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7020

陳可辛最初拍《中國合夥人》,並不是想拍一個企業或者兄弟情,而是覺得這個題材剛好可以承載這30年的變化。 (蔣彬/圖)

電影導演陳可辛說他不久前做了一個夢,夢里回到1980年代,見到那時候的同學朋友。他逐個給他們講什麽是手機、智能手機,什麽是電腦和互聯網。有一些朋友讓他在夢里不知怎樣開口,因為從“未來”回去的陳可辛知道,這個朋友已經去世,那對甜蜜的小戀人結了婚生了孩子又離了婚。

“很多事情你永遠想不到,但是到最後這些線索永遠會走在一起,這就是一種命運。”陳可辛在南方周末“中國夢”演講臺上說。

陳可辛差一點就來不了“中國夢”了,他一直在發燒,後來他的決定是:只要出入境檢疫能通過,就一定來。

因為這是南方周末創刊30年的“中國夢”特別版,也是他進入電影圈30年。

“北上”的最初,他就想拍1980年代,拍改革開放後的故事。直覺告訴他,社會大變革的時期肯定最有故事。籌備《中國合夥人》時,他向多名內地民營企業家了解當年往事,包括王石。聊出很多有意思的內容,“在《中國合夥人》那個電影里確實是放不下,”陳可辛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我希望有一天能有機會真正拍到1980年代,我覺得會比1990年代更有趣。”

阿燦、表叔、自由行

南方周末:1980年代是個很吸引人的題材,你有多具體的想法?

陳可辛:其實十幾年來一直都想拍,有點像《公民凱恩》,就是更宏大的那種。但是我覺得審批會很難過,因為那里面的很多東西,很多問題都很難講的。就算過審,可能也過得不好看。後來就想到可能拍IT行業,也許沒有那麽多禁忌,也沒有那麽多陰暗面。但是找不到好的題材,才碰上新東方。

南方周末:你對內地1980年代的興趣是怎麽來的呢?

陳可辛:一個社會突然的改變,肯定是最多故事的。每個社會突然的改變,都是有最多可拍性的。

南方周末:1983年你從美國回到香港,那時候香港對內地的看法是什麽樣?

陳可辛:以前我們是不需要帶身份證出門的。1980年開始,警察隨時在街上看你的身份證。其實從1949年之後,香港的人口暴增,基本上都是內地來的。我媽媽也是華僑,也是北京的,1950年代來香港。“文化大革命”的時候,很多人遊泳過來。所以香港本來沒分什麽是內地人,什麽是香港人。

1980年代的時候,確實太多人了,然後開始管理,要拿身份證。那個時候電視劇里有些形象叫“阿燦”,“燦”是在廣東用得很多的名字,其實以前我們叫“阿燦”,指的是南方來的內地人。到1980年代中後期開始,就有北方人了,有些是官二代,也開始有了“表叔”這個詞。都是內地來的,但已經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群體,文化、階層,什麽都不一樣。到現在,就是“自由行”。

南方周末:你什麽時候第一次來到內地?

陳可辛:1993年,我其實已經來得很晚了,以前連深圳、廣州都沒去過。曾誌偉當時常常來,他說來看看吧,這里變化很大。我剛剛做導演,拍完第二部戲《風塵三俠》。我想看看我喜歡的故事類型,有沒有機會在內地發生。

我先飛到了哈爾濱。然後跟曾誌偉去了北京、上海。三個地方待了十來天。當時還找岸西寫了一個劇本,寫得非常好。當然現在來看,已經完全過時了。是說一個香港人去內地,要找一個老婆結婚。他是一個中產階級,就覺得愛情是浪漫的,婚姻應該是實實在在的,婚姻是應該看基因的。所以去北方,去找最好的基因,要結婚。結果就是有一段愛情故事。還有一段是老年人,美國華僑,回去碰到年輕時候的故事。就是這兩對,結果沒拍成。

南方周末:你拍《甜蜜蜜》,是講兩個內地人到香港去打工,他們的相遇。為什麽在那個時候寫了這兩個人物?

陳可辛:之前寫那個既然拍不成,我想就算我拍個香港片,有沒有可能跟內地拉上一點關系。因為我一向都知道最終的事業目的地,肯定是內地,華語電影肯定是內地的。我以前跟很多朋友都講過。我後來去美國,或者做泛亞洲電影,都是為了避免在不對的時候回來拍戲。

因為當時聽了很多很亂的(香港與內地的)合作方式,也聽了很多不能理解的審批的問題。也有以訛傳訛的,傳出來覺得非常荒謬。所以就覺得不想拿著那個熱情,一進來就給打垮了。應該保留熱情,在對的時間才回來。我也不拍古裝片。當時回來最早的一批,像徐克他們,拍古裝片都需要地方,需要景,需要人。這些都是我的電影不需要的,所以我沒有他們那麽急迫。

別選你明知不行的題材

南方周末:你說為了拍《中國合夥人》,還跟王石聊了很多次,都聊什麽呢?

陳可辛:給他看劇本,看他覺得有沒有不靠譜的地方。其實最後得到的並沒有直接用在那部電影。更重要的是跟他聊一些1980年代的事情。我還是不甘心,還是想早晚要拍1980年代。

我聽很多他創業時候的事,包括萬科的開始,包括很多資本市場的概念。一個兩袖清風的CEO,公司股份他都不要,哪有那麽清高的?那麽他講,在1980年代國營企業私有化的時候,給管理階層股份,大家不敢要的,怕擔責任。要是能有一天把這些東西拉出來一個故事拍,就非常有趣。

南方周末:你在內地拍成的第一部戲是《如果·愛》,之前有過別的嘗試嗎?

陳可辛:其實更早有一部戲,審批過不了,到今天都過不了,一直等待。哈金的《等待》。劇本是蘆葦寫第一稿,張艾嘉寫第二稿。我在2000年已經做過很多的資料,還花了不少錢建了組,結果審批不過,所以沒拍。

我看了很多書,還去東北到處看,因為故事發生在東北。《等待》是從1960年代講到1980年代初。男主角的身份是軍人。

南方周末:這麽多年來,電影作為一種言論、表達,你覺得它的影響力,它的開放度,有沒有什麽變化?

陳可辛:我一向都是這樣說,你拍商業電影,其實第一個審查的就是投資方。內地有特殊的制度跟情況,我們也不能一下子把這個制度改變,我還是願意把審查機構看成一個顧問,而不是一個對手。老實講投資方也是一樣,到最後其實說了算的還是票房。投資方也是看票房,他就覺得好萊塢電影難道不也是非黑即白嗎,其實這跟主旋律是很像的。

小心還是得小心,但到現在為止,我不覺得它太過妨礙我的創作。我的電影政治的基因不多。當然除了《等待》,我還買了《大江大海1949》,卻根本連劇本都沒寫。《等待》是我完全不知道原來那個叫麻煩,到《大江大海1949》時,我是任性地買了,因為我喜歡書,也跟龍應臺聊得很好。但我沒啟動,我知道啟動也沒用。我還是跟我的同行說,別選一些你明知道不行的題材,在里面去剪,那出來不如不拍。我不拍《大江大海》,我還可以拍其他的。


美國煉廠掀起1980年以來最大規模罷工 油價開盤跌2%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842

周一亞市早盤原油價格跌逾2%,因本周日美國煉廠石油工人掀起1980年來最大規模罷工。就在上周五,原油價格大漲8%,因原油巨頭紛紛減少開采預算,且鉆井平臺開工數量下降。

截止北京時間8:50,三月WTI原油期貨報47.20美元/桶,下跌1.04美元,跌幅2.16%。布倫特原油報51.95美元/桶,下跌1.04美元,跌幅1.96%。

彭博新聞社報道,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與企業未能就一項於2月1日期滿的勞動合同達成共識,於當地時間1日開始舉行大罷工,目前涉及九處煉油地。受罷工影響的煉廠合計每日可產出182萬桶燃料,占美國產能的10%。煉廠生產受到影響可能導致原油需求量下降。

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是美國最大的工會組織之一,在美國、加拿大以及加勒比海地區擁有大約1200萬工人和退休人員。自1980年長達3個月的罷工以來,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就未曾再發起全國罷工。如果旗下工人全部參與罷工,或將導致美國64%的燃料生產中斷。

此外,本周末一項彭博社調查結果顯示,OPEC不僅沒有減產挺價,反而在今年1月份擴大了原油產量。OPEC成員國產油量在1月份每天增加了48.3萬桶,日均為3090.5萬桶。其中,伊拉克、沙特和安哥拉的石油新增產量尤其多。伊拉克月度產油量甚至創下歷史新高。

上周五,國際油價暴漲達8%,因數家美國能源巨頭削減未來開采投資,且鉆井平臺上周降幅為1987年以來最大,開工平臺量已經跌至三年最低水準。自去年夏季以來,石油開采商已經停運了約24%的鉆井平臺。

QQ圖片20150202084455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ATA本季度營收1980萬美元,non-GAAP淨利350萬美元 從易

http://xueqiu.com/6313049521/36587345
$ATA(ATAI)$   今日披露公司2015財年3季度(截至2014年12月31日)未審計的財務報告:

消費者市場的最新情況

·       截至2015財年3季度末,ATA移動應用產品——考試導航的活躍用戶數量超過55萬人,2季度末活躍用戶大約40多萬人
·       ATA與大家匯教育科技(北京)有限公司(簡稱「大家匯」)合作向全國中小學課外培訓機構和學生提供相關服務。2015財年3季度,ATA開始向大家匯提供移動教育系統設備,已由大家匯分發到其網絡中的機構使用。ATA將繼續與大家匯會合作開拓市場。
·       公司2015年1月宣佈戰略投資愛賽達課(北京)網絡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愛賽達課),是一家提供SAT考試相關技術和服務的中國公司。這標誌著ATA首次投資SAT考試相關的專有工具和服務提供商,進軍更廣闊的留學服務市場。ATA希望通過與愛賽達課管理團隊的緊密合作,不斷開拓留學教育領域的市場、豐富產品線。
·       公司將繼續與新東方教育科技集團在合資公司經營上緊密合作,目標是向職場人士提供具有先進水平的教育工具和資源庫。該平台預計在2015年4月發佈。
·       2015財年3季度,ATA成功為外研社提供了新概念英語考試(「NCTE」)試考,這是面向在校中小學生的英語水平課程考試。
·       ATA與領英中國正在就延長雙方「Hello Myself」的項目合作進行商談。所有領英中國的註冊用戶都可以使用「Hello Myself」進行自我評價,該工具目前還處在測試階段,有效期截至2014年12月31日。ATA享有該工具在中國的獨家推廣、使用權,Saville諮詢公司擁有該產品的開發權和所有權。

2015財年3季度公司財務和經營要點 (同比截至2014財年3季度—2013年12月31日財務數據變化)

·       淨營收人民幣1.23億元(1,980萬美元),同比上財年人民幣1.889億元。主要貢獻來自2季度(公司2015財年2季度截至2014年9月30日)舉行的全國註冊會計師統一考試。2013年注會考試在公司2014財年3季度內舉行
·       毛利人民幣6,410萬元(1,030萬美元),同比上財年人民幣9,250萬元
·       經營性利潤人民幣3,040萬元(490萬美元),同比上財年經營性利潤人民幣3,930萬元。下降主因是考試業務收入減少,因為註冊會計師從業資格考試改在公司2015財年2季度舉行。除此以外,公司在消費者市場的經營性支出是380萬元人民幣
·       淨利潤人民幣2,460萬元(400萬美元),同比上財年同期人民幣3,560萬元
·       調整性淨利潤不包括基於股份的薪酬和外幣匯兌損益(non-GAAP)為人民幣2,180萬元(350萬美元),上財年同期調整性淨利潤人民幣3,910萬元
·       2015財年3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基本及攤薄淨收益均為人民幣0.94元(0.16美元)
·       提供約260萬次收費考試,同比上財年同期420萬次收費考試(不計2014財年3季度的注會考試,共提供收費考試約270萬次)
·       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持有現金人民幣2.772億元 (4,470萬美元),無長期負債
 
2015財年業績展望


·       截至2015年3月31日(「2015財年」),調整後淨營收預估為人民幣3.4億至3.5億元人民幣,之前的預估為人民幣3.85億至4.05億元。調整後non-GAAP淨利潤(不包括薪酬福利和匯兌損益)預估為人民幣2,800萬至3,300萬元,之前預估是人民幣2,800萬至3,800萬元。
·       截至2015年3月31日(2015財年4季度),公司淨營收預估為3,000萬至4,000萬元人民幣。

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馬肖風先生表示:「2015財年3季度,ATA繼續保持自己在消費者市場上良好的發展勢頭,將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一個良好基礎。公司自主研發的移動應用——考試導航用戶數量持續增長。2014年12月,考試導航成功入選新浪教育評出的十大考試相關的移動應用產品。近期公司還宣佈首次投資留學教育SAT考試的相關業務。我們相信通過與戰略夥伴——愛賽達課的合作,ATA可以放大自身優勢,更快、更有效地擴大自身影響力,逐步把客戶群擴展到SAT考生和參加類似考試的考生中。
馬先生繼續談到:「2015財年3季度公司共提供約260萬次收費考試,其中包括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和北京市旅遊發展委員會考試,以及金融、通訊和能源等行業的校園招聘考試。如果不計注會考量,收費考試考量同比2014財年3季度270萬次有所減少。公司2015財年3季度營收主要受2季度注會考試時間調整的影響,還有2014財年ETS終止ATA在中國獨家代理托業考試協議導致的托業考試收入下降。儘管面臨這些挑戰,公司還是成功與中國銀行業協會合作推出了網絡遠程教育平台,銀行從業人員可以通過該平台完成相關從業繼續教育。我們預計該平台將在2015年4月上線。我們還希望能在消費者市場方面有所突破,相信這些將對公司發展產生巨大影響,同時我們將持續關注並建立其他有價值的夥伴關係。我們相信通過一系列的整合,將會極大提升ATA在測評技術和理論方法研究的領先地位。」
 
經營回顧


2015財年3季度公司提供260萬次收費考試,同比2014財年3季度420萬次收費考試(不計270萬次的注會考試)。截至2014年12月31日,公司的授權考站共計2,992家, 考站網絡覆蓋全國。ATA是目前國內考站規模最大的商業考試服務提供商。自1999年公司開始運營,已累計提供超過6,510萬次收費考試。

GAAP結果


2015財年3季度

本季度公司淨營收人民幣1.23億元(1,98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營收人民幣1.889億元。原因是注會考試在2季度舉行,2014財年則在3季度舉行考試。不計注會考試帶來的營收影響,總營收減少420萬元人民幣。原因是托業考試對淨營收貢獻下降,ETS已在2014財年終止由ATA在中國獨家代理TOEIC考試及提供相關產品的服務合同。
本季度毛利人民幣6,410萬元(1,030萬美元),上財年同期為人民幣9,250萬元。本季度毛利率52.1%,上財年同期毛利率49%。毛利率提高主要是因為公司2014財年3季度向部分客戶提供了考試服務,但相關營收在2014財年4季度確認。
本季度經營性利潤人民幣3,040萬元(490萬美元),上財年同期經營性利潤人民幣3,930萬元。主要原因是注會考試時間調整造成較低的營收基數。消費者市場的相關管理支出人民幣380萬元,佔本季度管理支出總金額的11.4%。
本季度淨利潤人民幣2,460萬元(400萬美元),去年同期淨利潤人民幣3,560萬元。本季度每股普通股的基本及攤薄淨利潤均為人民幣0.53元(0.09美元), 上財年同期人民幣0.77元。2015財年3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的基本及攤薄淨利潤均為人民幣1.06元(0.18美元),上財年同期每股美國存托憑證的基本及攤薄淨收益均為人民幣1.54元。


Non-GAAP準則


2015財年3季度調整性淨利潤人民幣2,180萬元(350萬美元),其中不包括薪酬福利費用和外幣匯兌損益(non-GAAP),上財年同期人民幣3,910萬元。2015財年3季度,每股普通股的基本及攤薄淨收益,不包括薪酬福利費用和外幣匯兌損益(non-GAAP)均為人民幣0.47元(0.08美元)。
2015財年3季度每股美國存托憑證(ADS)基本及攤薄淨收益,不包括薪酬福利費用和外幣匯兌損益(non-GAAP)均為人民幣0.94元(0.16美元),上財年同期人民幣1.70元。

其他數據

2015財年3季度,計算基本及攤薄淨收益的加權平均美國存托憑證數量是2,290萬股。每一股美國存托憑證等於兩股普通股股票。

股票回購計劃

2014年8月5日,公司董事會批准一項股票回購計劃。按計劃公司將回購總金額不超過500萬美元已發行的、流通的美國存托憑證股票。回購計劃實施期間即2014年8月5日至2015年1月31日,公司將通過公開市場購買或非公開協商的交易、大宗交易或其他方式回購股票。截至2015財年3季度,公司已經回購210,160股美國存托憑證股票,平均成本US$4.35/美國存托憑證。此回購計劃已於2015年1月31日到期。

2015財年和2015財年4季度盈利預估

2015財年4季度淨營收預計為人民幣3,000萬至4,000萬元。

2015財年全年淨營收預計為人民幣3.4至3.5億元,non-GAAP淨利潤為人民幣2,800至3,300萬元。
 
財務數據預估



馬肖風先生最後表示:「我們已經在消費者市場取得重大進展,但由於客戶要求的服務時間改變,以及與客戶合同談判時間延長等原因,ATA修正了2015財年淨營收和Non-GAAP淨利潤預估。我們將繼續保持目前消費者市場的發展態勢。作為公司與外研社合作的一部分,我們很高興在3季度成功進行了新概念英語的機考試考。」
「2015財年,消費者市場上的投入將為公司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礎,但在真正為公司帶來營收和利潤貢獻之前我們還需要等待一些時間。我們將繼續努力把ATA打造成中國客戶心中的知名品牌,同時感謝股東對公司的一貫支持。我們期待未來幾個月內可以向大家提供更多、具體的相關信息。」

上述內容僅代表公司目前情況,後續還會修正。敬請注意:2015財年3季度經營數據對未來經營結果不具任何指導性。

連線港股系列之:天鴿互動(1980)電話會議紀要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973

連線港股系列之:天鴿互動(1980)電話會議紀要
作者:楊仁文,姚蕾,王蒙

會議時間:2014年4月8日上午10:00-11:00

會議嘉賓:天鴿互動,柯霆鈞

會議主持:方正證券,傳媒/體育首席分析師,董事 楊仁文

公司簡介

2008年7月創立,總部位於杭州,是中國最大的實時社交視頻平臺之一,開發並運營能讓用戶通過視頻、語音、文字及虛擬物品交換來互動的創新性實時視頻技術。截止2013年12月31日,平臺的9個實時社交視頻社區涵蓋了26000個實時在線視頻房間,用戶與共同背景、興趣、文化及方言的其他用戶互相認識並保持聯系,社區提供多元化房間種類,包括音樂、脫口秀、社交、金融和教育,用戶可以加入並參與卡拉ok、生日派對、才藝比賽、周年慶賀等實時活動。此外,公司還涉及遊戲的研發與運營。

天鴿互動,柯霆鈞

公司願景:讓天下人笑口常開

目標客戶: 來自國內3-6線城市,城市化進程中轉移其他城市謀生。特點:(1)外來人口;(2)當地娛樂選擇少、朋友圈窄;(3)希望在互聯網找到相同愛好、方言的朋友互動。

產品歷程:


產品類型:

  • “一對多”產品:(1)只有一個攝像頭,像看欄目和現場演唱會;(2)房間大小沒有上限,幾千至幾萬用戶;(3)所有內容由一個人產生,吸引大量粉絲刷禮物。
  • “一對多”產品商:YY、六間房、56秀場,鬥魚
  • “多對多”產品:(1)公司核心產品,允許多達12路視頻同時互動;(2)房間大小有限制,500-1000人;(3)實時社交/社區模式,讓用戶成為熟人,普通用戶可以打開攝像頭與房間其他人溝通,像量販式KTV,互相點歌,排到的用戶成為“上麥用戶,每月65萬用戶通過攝像頭登陸房間跟其他用戶互動、分享才藝、分享知識
  • “多對多產品商:國內共兩家:天鴿、呱呱網(光線傳媒和騰訊聯合投資)

平臺建設:(1)9個平臺:8個“多對多”,1個“一對多”);(2)所有平臺都有IOS與安卓平臺;(3)13.9%的MAU來自移動端。

發展歷程:





股權結構:800多個員工,400多人持有期權,受限股占總股本5.7%,流通股份28%左右。


生態體系:

角色層面:“主播+銷售”服務用戶。(1)主播為房間提供內容,和“一對多”的區別是 ,大部分非專業,兼職為主,由上麥用戶轉化,每月60萬用戶打開攝像頭互動,主播只有4萬不到,銷售如覺得上麥用戶有潛力讓房間更有人氣,會問上麥用戶是否願意每月按時間表上線,如果答應就轉成主播位,發薪水;(2)銷售是天鴿平臺獨有,相當於客戶經理或客服代表,負責搭訕新進用戶,offer優惠套餐、增幣,了解用戶信息、行動和偏好,提供定制服務,讓來平臺的遊客變成MAU、MPU,拉長生命周期,提高消費和活躍程度。

禮物層面:(1)“一對多”:禮物只有兩種產品:一種是刷花,但一般看不清誰送的;想和主播成為朋友或認識你,要送昂貴禮物,房間有超過一個土豪容易引發競爭,傷到的高付費用戶會換頻道;(2)“多對多”:有群眾道具,理念是避免競爭,交友為主:舉例:煙花道具,灑出來點到的都有金幣;點歌娃娃,主播收到要唱歌,用戶生日或有好事可以包場,10個主播可以刷10個包場,主播輪流唱歌;炫耀性道具(座駕、飛機)。

技術層面:在視音頻壓縮領域有優勢。(1)“一對多”只有一個攝像頭,對帶寬的要求不高;(2)天鴿同時支持10個攝像頭來自不同的三四線城市,不同品牌的寬帶、設備,要達到低於一秒延遲的,讓用戶更好互動。公司投入很多,20多個IDC,1000多臺服務器,單平臺支持10萬路實時視頻在房間互動。

內容監控:用戶協議+智能識別+政府合作。(1)普通用戶需要簽訂協議,有義務保證平臺內容健康,看到違規行為要主動舉報,對房間的處罰對連帶的人都有影響,壞的情況是關閉房間,工作人員被舉報會扣掉激勵費用;(2)專利技術每三分鐘對幾萬個房間截圖,照片進入智能識別系統,根據人體各部位占屏幕的百分比、人的動態、膚色的轉變等一系列算法判斷,有嫌疑的照片發送金華團隊(80多人、24小時監控)人工識別,5分鐘之內做出判決;(3)周報呈交當地公安局溝通情況,政府機構有權限24小時監控所有房間。

增長策略:

  • 做大做好用戶群與生態體系

  • 多平臺、跨設備、移動端、O2O、進入新垂直領域;

  • 內容多元化,往新垂直發展:(1)平臺原來用戶是音樂用戶,學生為主,主要是唱歌,講話;(2)10年新浪視頻並入,新浪微博導入很多新用戶,年齡層偏大(30多歲),是聊股票、減肥、養生、教育、購物、微電影、產品推廣。目前在做的新垂直領域,都是平臺現有用戶群中發現的,比較火的話題,公司在這類新垂直領域投資布局。

新推產品:

實時互動遊戲《江山美人》,遊戲視頻深度結合:一般遊戲直播就是節目,天鴿是類似陪玩概念,女朋友不願意陪或沒有女朋友,可以通過實時互動視頻陪玩。主播會控制遊戲中的一個avatar,有生命值,可以走動、攻擊、欺負,新用戶進來可以咨詢美女法師玩法,她會給用戶介紹隊友,建QQ和微信群互相交流,定期組織群體活動,把不在線上的人拉回來。9158原有的線上貨幣化道具、虛擬道具嵌入遊戲中,管家在遊戲中可以發東西撒道具,讓隊友有錢買遊戲道具。點歌娃娃也可以刷美女法師,邊打邊唱歌。插件兼容所有手遊和端遊,目前在公測階段。手遊《三國誌:國戰版》也嵌入了該功能,受限手機屏幕太小視頻不能開,但可以溝通,互相加空間、變好友、送禮物。插件幫助遊戲提高用戶粘性、拉長生命周期、降低用戶獲取成本。《三國誌:國戰版》20%-30%的收入通過主播充值。

O2O卡拉OK:(1)用戶來到門店掃二維碼,下APP,通過APP操控房間,實現預定、點歌、點菜功能,進房間刷二維碼產生房間ID,PC端可以搜到,來不了朋友可以遠程加入,出現在大屏幕,刷禮物。虛擬貨幣和超市打通,可以直接換酒水飲料等。公司會通過後期制作歌曲,有雲評分系統,用戶可以PK,房間和房間PK,O2O PK。概念是顛覆傳統KTV,傳統就是包廂和酒水費,公司把O2O的貨幣化工具都放到產品里,增加遊戲的概念,實現實時視頻互動,包括公聊、私聊、彈幕等功能也會加入。

財務表現:

2014年營收6.92億,同比增26.3%。14年6月1日收到營改增影響(6%增值稅),不考慮增值稅,實際增30%,營收7.15億。調整後EBITDA增長27%到3.9億元,調整後凈利潤率增長30%到2.67億元。凈利潤率從37.6%增到38.6%。調整後EPS 0.23元。2013年凈利潤2億元,希望3-5年凈利潤翻倍,14年已經有30%的增長;總平臺流水、總消費增長超過30%,達到目標不難。

2014年4季度活躍用戶1580萬,增長30%;付費用戶39.8萬,增長17%。目前13.9%用戶通過移動端登陸產品,希望移動端的MAU在3到5年能夠做到50%。

新垂直目前貢獻不大,會通過跟各垂直領域龍頭投資或合作,目標3到5年新垂直領域總用戶消費超過50%。去年投資西河,是B2B的醫療系統供應商,為醫療機構及檢測機構提供內部IT系統,目前在全國為300多家機構提供服務,涉及用戶超過2000萬人。投資後,考慮往B2C方向延伸,讓平時線下體檢的人慢慢引到線上健康社區,提供附加值服務,比如體檢報告通過APP獲得,會給指標建議(和全國平均比較)、問卷分析(作息、睡眠、運動頻率)、健康社區(醫生公開講座),最後形成不同社區,後臺分析數據,推出新的貨幣化策略,比如私人醫生概念,通過視頻找到靠譜的醫生等。

Q&A環節

Q1:未來如何實現增長?個人理解公司銷售都依靠外部代理商或者服務經理,擴張方面跟一般互聯網是否有區別?是不是通過對經銷商的考核拉動銷售?
A:我們各方面的增速一直比較穩健,經銷商的作用是為了更好地服務用戶,拉長生命周期。公司會給他們考核指標,如能達標,會調整分成比例。目前會增加一些小的平臺,增加了兩個經銷商。如果不是很好,他們會感到壓力。公司增速一直很穩健,現金流很好。

Q2:公司增長主要是來自於新的經銷商呢,還是原有經銷商自身的增長?
A:經銷商的職能不是拉高表現,是類似agent的職能。我們目前1500個銷售,主要是來推動房間,主要增長是房間的增速和活躍程度。他們的毛收入都在用戶流水里,做大後,會慢慢調高分成比例。我們的增速不依賴經銷商,因為用戶或系統平臺基本上都是有自己的,他們只是協助管理。

Q3:關於遊戲變現的數據,已測試產品的數據包括留存率等,在提供了視頻社交插件後,數據有沒有變化?
A:目前通過正常渠道來做的是兩款手遊,貢獻較大的是先推的《三國誌:國戰版》,視頻嵌入的遊戲是測試版。自己開發很大的原因是有一定的KPI供測試插件,真正商業化還有待考量。目前還是移動遊戲為主,對視頻要求比較高,不是每款遊戲都能嵌入插件,現在只是音頻部分。遊戲收入2015年能翻一倍能做到,目前運營3個遊戲,2015年計劃再推4-5個遊戲。

Q4:《三國誌國戰》是否嵌入了插件?遊戲轉化率大概多少?下載和付費轉化率?
A:《三國誌:國戰版》後來增加了這個功能,不過不是視頻。通過按鈕進入討論空間,可以加主播互動、送禮物、充值,目前20%-30%收入通過主播來為我們第一款手遊進行充值。最近在升級,後面應該會有更好的產品。

Q5:KTV線下轉型業務13年就提出,去年進度並不快,是否因為線下KTV改造要求?
A:O2O卡拉OK目前沒有貢獻收入。它是通過合資形式,目前的3個地點是用來建API和平臺測試。我們CEO說過,2015年會宣布一些動作,甚至可能把業務分拆出來或跟比較大的平臺合作建成10億級市值的公司。我們現在跟一些比較大的連鎖品牌聊,比如萬達有100多個門店的大歌星,還有我們在測試階段合作的百家樂,也是在浙江比較有影響力的連鎖品牌。如果有新的消息會發公告。

Q6:線下KTV O2O的產品策略是必須要KTV線下系統對我們的API作嵌入和改造?
A:對。很簡單,在卡拉OK系統里,先要裝光纖,之後就能實現軟件功能,組裝成本也不高。

Q7:房間最活躍的時間段?能否做到同步監管?請談談去年、今年出現的情況怎麽處理?
A:(1)活躍的時間段是晚上8點以後,持續時間比較長。(2)關於內容監管,是行業里做得比較完善的,跟政府關系比較好,上市也和聯交所做了盡職調查,訪談了一些領導。文化、公安兩家部門出了書面確認函,證明成立到現在從沒被罰,也主動配合監管。公司CEO電話會議上給了一個指標,3-5年利潤翻倍,移動端MAU提高到50%,通過一些其他合作夥伴把新業務盡量提高,保持遊戲及其他收入業務上的增長。


來源:方正證券



熊黛林郭可頌 1980萬合購珊瑚閣

1 : GS(14)@2016-04-13 15:36:43

http://property.mpfinance.com/cf ... 0413/paa01/laa2.txt


【明報專訊】雖然樓市正值調整,但市場仍有不少名人趁低位入市,如前「天王嫂」熊黛林,上月便與現任男友、藝人郭可盈胞弟郭可頌以1980萬元購入北角半山雲景道珊瑚閣一個單位。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北角半山雲景道珊瑚閣A座一個高層單位,實用1173方呎(建築1382方呎),上月底以1980萬元售出實呎16,880元(建呎14,327元),登記買家正是熊黛林及郭可頌。原業主1970年15.8萬元購入,持貨46年,帳面獲利1964.2萬元,物業升值124倍。

事實上,來自內地的名模熊黛林,2013年與四大天王之一的郭富城分手後,2014年即被爆與藝人郭可盈的弟弟郭可頌相戀,早前熊黛林更承認郭可頌已求婚。北角半山向來都有不少娛樂圈人居住,如賽西湖大廈及寶馬山花園兩大指標豪宅屋苑,就曾有吳家樂、葉翠翠、薛凱琪及堪輿學家麥玲玲等,峰景大廈則有黃百鳴及張堅庭等,另「視后」佘詩曼於2003年曾以500萬元購入雲景道海景台,期後以1368萬元沽出,勁賺868萬元。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