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則廢:勤於思考可抵禦痴呆
1 :
GS(14)@2013-07-09 01:29:36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07/0026895.shtml
一個非常奇怪但又千真萬確的事實是從屍檢來看,一些患有阿爾茨海默氏病(Alzheimer)的人生前實際上並沒有表現出臨床症狀。一段時間以來,研究者們努力解釋這種現象:一個人腦中「黏性物質」的多少——累積並阻塞大腦細胞間通訊聯繫的斑塊和纏結——與認知功能的聯繫並不密切。事實上,大腦中有明顯斑塊的人群裡足足三分之一的人沒有表現出痴呆症狀。這一現象引發了「認知儲備」的假設,也就是說一些大腦能夠更好地處理機能故障:也許是它們內部的關聯方式有所不同,或者這些人的一生中更加「勤於思考」並且更加活躍,所以他們的大腦能夠更好地應對自身的故障。
這有點諷刺,但卻不無可能。而且當然很難證明。
但如今發表在《神經學》期刊(
Neurology)上的一篇新研究為這一理論提供了某些證據,該研究發現一生中(包括成年時期和童年時期)的認知活動,對於人的認知功能以及罹患痴呆的風險來說是一個重要預示。
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對294位年齡超過55歲的人進行了調查,詢問他們從童年時代一直到現在,一生中思維活動進行得多頻繁。在此後平均長達六年的隨訪中,他們還對受訪者進行了認知測試和神經測試來評估其大腦功能。在這些受訪者死後,他們的大腦都接受瞭解剖,以便尋找纏結、斑塊、路易體以及梗塞或損傷的跡象。
他們發現,思維更活躍的人,其認知功能的減退比那些不那麼活躍的人要緩慢15%左右。有意思的是,成年後以及兒時的思維活動似乎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對認知功能的減退提供某種程度的防護,這意味著:我們兒時的行為有助於抵禦大腦老化以及阿爾茨海默症,無論這種機制具體是什麼。
同樣很有意思的是,認知功能衰退的變異性有很大一部分不取決已為人熟知的因素。在「應該會」與實際情況之間仍有很大的差異。正如該研究的作者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Wilson)對我說的:「這是一個大問題。在這項研究中,導致老年痴呆的那些首要因素只佔到認知衰退速度變異性的三分之一,還有三分之二尚不清楚。」
儘管有一點神秘,這「未知」的三分之二仍然很振奮人心,因為這暗示了我們一生中的所作所為能夠極大地影響到我們晚年時的認知功能,從而賦予了我們應對老年痴呆的力量。「認知老化的其餘變異性不能為與痴呆有關的病理學以及關聯的神經生物學基礎所解釋,」威爾遜補充道,「更好地理解這些變異性可能意味著會出現新的方法來推遲晚年認知功能障礙的發生。」
換言之,就像我們聽到過很多遍的老話說的,不用則廢。威爾遜在接受健康新聞(
HealthDay)採訪時說:「找到一個持續的愛好:縫被子、攝影、登台表演,甚或學習莫爾斯電碼(Morse)。體育活動也很重要。」還要照顧到心理健康,因為可感的壓力和沮喪情緒也與罹患
阿爾茨海默病的風險相關聯。大腦總歸不是一個簡單的器官,似乎需要各個變量之間達成很好的平衡。顯然僅僅一味地關注一個方面將不會奏效。
譯 徐笑音 校 陳岳林
2 :
lalala77(36627)@2013-07-09 01:44:24第一時間諗到高錕。
金管局關注「靠父幹上車」憂家庭抵禦能力減 分析:辣招造成
1 :
GS(14)@2017-10-09 03:30:37■金管局總裁陳德霖
【本報訊】金管局再關注「父幹上車」,明言會導致家庭層面的「抵禦收入衝擊能力」較以前脆弱,加上聯儲局縮表及加息下,本港樓市前景仍極不明朗。分析認為,加劇靠父幹上車的根源終歸是辣招太多,惟相信當局未敢鬆綁,靠父幹的趨勢只會持續。記者:陳洛嘉
金管局《貨幣與金融穩定情況半年度報告》指出,根據市場觀察,最近出現的家庭融資渠道值得關注,有些年輕置業人士的置業所需資金,部份是來自於父母的物業進行再按揭或加按的資金。當局續指,雖然未能取得相關的物業成交數據,但考慮到樓價高企,以及無按揭的自住居所住戶所佔比例較高,這種由父母提供財務支持的方法或已變得更加普遍。金管局認為,由於物業經銀行加按須遵守現時宏觀審慎監管措施下的按揭條件,因此對銀行業的系統性風險影響應該有限。然而,從整體家庭層面而言,他們抵禦收入衝擊的能力會較以前脆弱,尤其是置業能力較弱的買家。
■近年不少新盤的年輕買家,均是靠「慈父」的幫助上車。 資料圖片
樓價與收入比率偏高
金管局引用數據指出對家庭負擔能力的憂慮,如樓價與收入比率於第二季為16.6,高於1997年的高峯值14.6。收入槓桿比率亦達到75.5%,遠高於約50%的長期平均值。資深地產分析員林一鳴坦言,政府多年來連番推出辣招,刺激市場出現「明明供唔起,但都因為怕蝕底而上車」的反效果,「根本係第一步行錯,導致靠父幹上車現象出現,要補救都冇咩可能。」事實上,金管局5月曾出招降低多重按揭申請的貸款成數,理論上令未供斷物業的「慈父」助子女上車更難。但林一鳴直言,一般家庭十多年前買下物業,樓價已經翻倍,加上按揭已供滿一大半,透過加按套現買新樓難度不高,辣招對打擊靠父幹上車全無影響。紀惠集團行政總裁湯文亮同樣指出,很多「慈父」的物業已接近供完,所以5月份的辣招效果不大,最主要是兒子取得「慈父」兩成貸款,再申請地產商八成半按揭買樓,既不影響「慈父」信貸,亦沒有跨越金管局底線,才是關鍵所在。
樓市前景「極不明朗」
中大劉佐德全球經濟及金融研究所常務所長莊太量亦認同,以往推出多項辣招大大減低可敍造按揭成數,加重年輕人首期壓力,才會出現今日靠父幹上車現象。若然當局再加辣,相信情況只會更嚴重。至於對未來樓市展望,金管局指住宅物業市場前景「極不明朗」,一改3月出相同報告時「很不明朗」說法。而隨着房屋供應逐漸增加,當局認為或能抑制樓價升幅,加上聯儲局縮減資產負債表及進一步加息,日後或對樓市構成影響。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929/20167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