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關之琳現胸形大讚華仔意志力強

1 : GS(14)@2017-04-22 10:41:52

關之琳昨晚現身尖沙嘴LV新店活動時,透露有去探華仔,問到華仔有否呻悶,她表示:「未,佢有小朋友陪佢,佢做慣嘢,咁長時間休息係辛苦啲,叫佢諗吓啲project。」之之還透露華仔有提及想與她合作拍戲。



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70421/1999672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1168

執行處前首長: 意志抵抗干預 防廉署淪陷

1 : GS(14)@2017-05-27 08:51:55

廉政公署



【香港20年】【本報訊】九七前總督特派,回歸後直屬特首。對廉政公署受政治干預的憂慮,不是始於20年前。但當特首是由北京欽點,對「老廉淪陷」的擔心,不再是杯弓蛇影,李寶蘭事件更令很多人覺得噩夢成真。記者撰寫這專題期間,正值特朗普通俄門沸沸揚揚,CBS《六十分鐘時事雜誌》重播被炒的FBI局長科米三年前的訪問。科米憶述2004年擔任副司法部長時,力抗簽署總統布殊違法竊聽懷疑恐怖分子的手令,甚至向總統請辭,最後迫使布殊修改計劃。主持問:「你的責任不是支持總統嗎?」科米答:「不,那不是我的責任。我就任宣誓是要支持和捍衞美國憲法。」是甚麼令他力抗總統的要求?「很簡單,法治」。扯得這麼遠是因為想起九七前夕的一幕,記者問一名執行處高層,若將來特首暗示明示要你調查不應調查的人,或以政治原因要求放棄調查某些案件,怎麼辦?對方當時說,法律授權廉署調查貪污,若特首阻礙廉署行使法定權力,就是違法。事隔廿年,已離任的執行處前首長李銘澤在今次訪問中說得最多的是:就算制度如何完善,最重要還是靠人的意志─抵抗隨時可能出現的干預的意志。記者:謝明明 紀靜雯 陳沛敏



可能因為當年成立的歷史背景,香港廉政公署、尤其是執行處有種獨特的機構文化,不同於其他執法部門。七十年代加入老廉的調查人員,經歷貪污是社會常態、警廉衝突後總督特赦,到香港人對貪污零容忍,反貪使命入骨入血,甚至帶點理想主義的況味,這些人後來都成為部門的高層。他們查案進取,但因此曾有人員踩界遭法官批評;他們自成一格,因此曾跟個別政務官空降的專員不咬弦。回歸初年的胡仙案,廉署高層就毫不掩飾對梁愛詩放生胡仙的不滿;冼錦華案引發第二次警廉衝突,面對咄咄逼人的警隊一哥曾蔭培,專員黎年企硬。不過,近年港人對廉署的信心開始動搖。



■李銘澤指廉政專員要「有guts頂住政治壓力」。

促檢討廉政專員委任制


外界認為廉署近年受到政治干預,但2002年至2012年出任副廉政專員兼執行處首長的李銘澤說,至少在他任內不覺。對於原為其接班人的李寶蘭離任,箇中來龍去脈他推說要問當事人。但李承認,「近年政治環境倒退咗」,「壓力係有人畀,亦有人畀自己壓力,最重要視乎個人點睇」,尤其是專員及副專員是否「有guts頂住政治壓力」。他似有所指地說:「香港廉署制度仍是全球公認最佳嘅反貪制度之一,但如果冇堅守政治中立、依法辦事同強烈反貪意識嘅人去做,亦唔會做得好。」他多次強調,人的「意志」很重要。廉政專員由特首委任,直接向特首負責。回歸以來,專員先後由資深政務官及紀律部隊退休首長擔任。李銘澤認為,是時候檢討制度,建議日後專員可考慮由法官組成的獨立委員會遴選委任,甚至由大法官出任,以提高獨立性及公信力。當局並應盡快將特首納入《防止賄賂條例》第3條規管,收受利益即屬違法,與公務員及問責官員看齊。



曾任職廉署調查主任的立法會議員林卓廷也認同,專員應由具公信力者如退休法官擔任,他批評近兩任專員湯顯明及白韞六任內引發的風波嚴重損害廉署公信力,長遠應改革專員向特首負責制度,改向退休大法官組成的獨立機構負責。他又指,廉署應提高透明度,在不影響案件調查下,主動向公眾交代進展,「你應該畀公眾知情權,亦都係向公眾問責」。負責監察廉署的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前委員單仲偕認為,李寶蘭事件難免令人覺得事涉政治干預,質疑回歸15年來廉署相安無事,梁振英任內廉署公信力卻連番受到打擊。他認為可研究仿效終審法院大法官的委任制度,由獨立委員會向特首推薦專員人選,再由特首向中央推薦,減低特首與專員的角色衝突。



現任專員白韞六

資深人員:可考慮內部晉升


一名資深廉署人員不具名受訪,強調「我哋前線查案從來唔理政治因素,只係睇證據」,並認為專員可考慮內部晉升,「點解多年來喺執法部門中,只有廉署嘅一哥並非由內部晉升?如果由廉署嘅人出任番,比空降嘅可更抗衡政治壓力」。他認為可參考美國制度,廉政專員由立法會委任並定期出席立法會聽證會,受立法會監察。現任專員白韞六及其他高層暫無意接受訪問,廉署只書面回覆稱,法例賦予廉署廣泛調查權力及保障其獨立性,廉署一直依法執行反貪職責,不受任何人或機構干預;每宗案件調查後會由律政司決定是否檢控,廉署也定期向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匯報案件及進展。世上像科米(美國聯邦調查局前局長)這種既得罪民主黨(希拉莉電郵門)又得罪共和黨(特朗普通俄門),最後寧被總統炒魷的執法人員畢竟是少數。科米還是FBI局長時,枱頭長期擺放半世紀前未經法庭審批、不限時不限地監聽馬丁路德金的手令,上面胡佛(時任FBI局長)及羅拔甘迺迪(時任司法部長)的簽名,提醒他一旦權力不受制衡的後果。他任內所有新入職的探員,還要實地到馬丁路德金的紀念像,了解當年FBI迫害今天國家偉人的一段不光彩歷史。查案破案是面子,執法背後的價值觀才是裡子。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527/2003497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4134

重判造成壓力 料組織群眾趨困難民陣:抗爭意志更堅定

1 : GS(14)@2017-08-18 08:31:37

■大批學聯與前學民思潮成員昨到高院聲援雙學三子。謝榮耀攝



【三子入獄】【本報訊】繼反新界東北案後,上訴庭再於重奪公民廣場案中重判周永康、羅冠聰、黃之鋒等學生領袖,有民間團體、政黨人士及學者均認為,法庭重判會對參與社運市民及抗爭者造成壓力,亦令組織群眾運動變得困難,但同時亦會刺激不滿政府人士,以更大決心與政府對抗。民陣召集人區諾軒直言判決使他們憤怒,日後參與反一地兩檢、DQ案等非暴力抗爭只會更堅定。記者:陳雪玲 呂浩然



區諾軒

重奪公民廣場案中,主審法官楊振權在判詞中提到,今次的判刑是要阻嚇自以為行使集會名義、漠視法律要求去干犯暴力、參與非法集結、煽惑他人參與非法集結的市民。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分析,繼反東北案後再有學生領袖入獄,將對日後社會運動的參加者造成一定心理壓力,因過去理解輕微或非暴力的行為,原來可被理解為暴力,譬如11年替補機制衝擊案,涉案者被判刑數周,「大家好難再用過往嘅標準去拿揑將會被判幾重」。不過馬亦認為,今次判案會激起部份人更堅定地參與社運。


學者:取得更多市民同情

民陣召集人區諾軒直言,兩案判決使他們憤怒,日後參與反一地兩檢、DQ案等非暴力抗爭的人,意志將會更堅定,不覺得會被兩案的判決嚇怕,因為「要去做嘅始終會去做」。不過區亦指出,兩案的判決會增加組織抗爭運動的難度,因組織者要為自身負責外,也要為參與的群眾負責,「變咗抗爭上大家會相當小心」。社民連主席吳文遠同意將來參與抗爭的難度增加,不過他強調,目前議會的監察失衡、街頭政治又被政治檢控,掙扎中的港人已被「逼到埋身」,可見將來如反一地兩檢、DQ案的抗爭運動會根本沒有選擇,唯一的出路就是上街表達意見,「除非要掩耳盜鈴、逃避,唔係我睇唔到有其他選擇」。中大政治及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也表示,從70年代台灣美麗島事件中,抗爭者即使因入獄而不能參選,他們的太太參選時都以勢如破竹姿態得勝。蔡指,可見監禁未能結束抗爭者的政治生命,因為會有相當部份市民出於對非暴力、不為己仍被判入獄的抗爭者感到虧欠,使抗爭者的同行者取得更多市民同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818/2012517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192

【飲食籽】意志力強+別出心裁 殘奧金牌劍手不死廚師夢

1 : GS(14)@2018-03-06 03:47:29

Ben在劍擊上成績標青,於43歲退役後走上廚師路。

【飲食籽:識飲惜食】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李麗珊為香港奪得首面奧運金牌,為港爭光的還有崔文輝(Ben),傷殘人士奧運會團體重劍金牌。他8個月大時確診小兒麻痹症,雙腿肌肉萎縮,加上脊骨彎曲症,脊骨鑲滿螺絲及鋼支,不良於行。他曾是游泳和劍擊港隊代表,拿過兩次世界冠軍和一次奧運金牌,43歲退役轉行做廚師。「我知自己不健全,但唔多覺,雖然要靠枴杖行路,普通人做到的事我都做到。」今年58歲的Ben說。


「我從未試過像正常人般走路,對比起有些因意外失去雙腳的人,會較容易適應。」他身形健碩,總是笑容滿面。「那時家人問我,想不想讀特殊學校。但我只想做普通人,在普通學校成長,最初找遍所有學校,都沒有一間願意收我,最後到了一間官立學校,校長破格收了我。」他的童年和其他小朋友不一樣。「小時候不懂得上樓梯,因為學校的音樂堂在五樓,所以無機會上音樂堂,體育堂都是。」

曾是游泳健將 打劍苦練手力

他10歲時接受雙腿移筋手術不幸失敗,後遺症是長短腳,因而影響脊骨,13歲被驗出脊骨彎曲症,先後經過兩次大手術。「最深刻是有六顆手指般長的螺絲,鑽穿脊骨,再用鋼帶繞實螺絲拉直脊骨,那種痛一輩子都不會忘記。」身體彎不了,對游水最大影響。「最初游蝶式,條腰發不到力,怎樣撲起呢?最後苦練,將手力練到更強,拉到個人飛出水面。」他22歲成為游泳港隊代表,曾是三項香港傷殘紀錄保持者,包括蛙泳、蝶泳及混合四式,在1989年傷殘人士亞運會(當時名為遠東及南太平洋殘疾人運動會)奪得50米蛙泳銅牌。25歲退役,30歲轉玩劍擊重新投入訓練,打重劍及佩劍。「我們和普通人玩劍擊不同,他們有步法,手腳配合,我們走不到,只可以用身體避開攻擊,手部動作會強過普通人,他們用十小時練步法和手部動作,我們用相同時間練手部動作。」劍擊獎牌是歐洲國家的天下,游水的手臂訓練加上心理質素,令他成為首個奪得奧運和世界錦標賽冠軍的亞洲人。「我有四年要全職返工,晚上要練劍,還要讀大學,這四年最辛苦。」1997至2001年期間代表香港多次出賽奪獎,包括1998年蟬聯世界輪椅劍擊錦標賽金牌。一直努力,只因他深信,「我覺得自己較普通人活得精采得多,打過奧運,又去過好多地方,我又有好多嗜好,攝影、彈結他,人生總算無遺憾。」43歲退役決定轉行做廚師。「自己原本細個都有理想,我小時候第一個志願是做飛機師,第二個志願是做警察,傷殘原來是做不到,第三志願是做廚師,反正條件許可,試下追求自己理想做廚師。」


Ben是1996年傷殘人士奧運會團體重劍金牌,同年李麗珊為港人得到首面奧運金牌。

Ben(前排右二)於1996年傷殘人士奧運會得團體重劍金牌時的合照。

Ben的游泳實力亦不弱,曾經成為游泳港隊代表。



facebook: CmOn柴門記者:何嘉茵攝影:伍慶泉、鄧鴻欣、劉永發(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編輯:彭錦明



來源: https://hk.lifestyle.appledaily. ... e/20180305/20320454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93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