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320
巴黎:
記得幾年前開始,思捷大股東在大行不斷唱好下一直減持,那時我以為是什麼陰謀。其實什麼謀都好,最正確的方法是自已做一次全面的財 務分析,然後評估這是否一個好的投資。我們是無法了解大股東的心靈,他可能想退休、買一顆巨礸、豪屋、避稅、包二奶.....等等,正所謂一人有一個夢 想,計好自已盆數就已經是最好的應對了。
以下是思捷7年財務分析:
半年
2010 2009 2008 2007 2006 2005 2004 2003
Sales (M) 18475 34485 37227 29640 23349 20632 16357 12381
Oper Profit 3367 5729 7721 6259 4765 4075 2837 1866
profit % 18.2 16.6 20.7 21 20.4 19.8 17.3 15
Shareholders
Profit 2705 4745 6450 5180 3737 3211 1969 1276
ROE % 35 31.3 46 48.9 46.3 51.6 41 35
EPS 2.12 3.81 5.21 4.22 3.1 2.68 1.65 1.07
dividend 0.74 2.85 4.2 3.18 2.31 1.95 1.17 0.7
book value 13.28 11.56 12.82 9.82 7.47 5.85 4.55 3.52
思 捷在2010-3月份公告2009/2010半年結,其中意外的並非業績下跌,而是派息,從過去多年的每股賺的錢,與其派息比,明顯地,半年結的息過低, 亦有違一貫原則,就是這種變化,令其股價從55元一路下跌。因為任何管理層的改變到保守的方向,都令投資人有一個印象,未來的日子會更差。
然而,我們不妨把每季銷貨的數字攤出來,看看變化,去印證投資人的觀感是否正確。
思捷的2009/2010半年結,是反映2009年7月至2009年12月的數字,我們可分析如下:
年度/季 包含月份 銷貨(M)
2009(1) 2008/ 7- 9 10179
2009(2) 2008/ 10-12 8885
2009(3) 2009/ 1-3 8120
2009(4) 2009/ 4-6 7301
2010 (1) 2009/ 7-9 9365
2010 (2) 2009/ 10-12 9110
2010 (3) 2010/ 1-3 8222
從數字上看,2008年的10月至2009年的6月是最難頂的日子,其後的2009年7月一直到2010年3月都在回複中,雖然你會看到每季仍然續跌,但比較2009年,其實知道,這些是季度性的下跌,因為單以兩年的季度比較,2010年已經改善了。
最近德國公告其國內增長反彈,德國亦是歐洲唯一一個國家有可觀的增長,對於差不多佔5成生意都在德國的思捷表面看來都屬於利好,不過思捷賺錢最多的部門是批發,其批發戶受銀行的收緊借貸影響至大,商店的數目不斷下跌,只是下跌的速度正減弱。
2008年6月 15150間,
2009年6月 12946間, 下跌2204間
2010年3月 12417間, 下跌529間
*2009年每間銷貨平均1.26M,2010年銷貨將下跌 3105M
德國、或毆元的下跌,是有利於它們的經濟回複,但是因為時間的滯後關系,這種引動可能需要兩三季至一年,思捷改變策略,大大增加自已的商鋪數目
2008年6月 829間
2009年6月 815間, 下跌14間
2010年3月 1128間, 上升313間
*2009年每間銷貨平均21.9M,2010或以後銷貨將上升 6,548M
一加一減,並由於自已的商店面績、每米的銷貨都較大,銷貨可能反升(因商店裝修需時,可能會滯後銷貨數字):
6548M - 3105M = 上升3443M
如果毛利率自已的商店是15%和批發的商店是25%的相差,盈利的改變會是:
6548 X 15% - 3105 X 25% = 上升 206m
當然自已鋪增加會引致大增現金投資,以2009年的平均資產20790M計,巴黎認為會增加至小4成= 8300M,所以2009年及2010年半年結的ROE分別是31%及35%以經是反映了這種變化。
結論:
從上述的數字分析,我們可以較為中肯地發現,預計思捷的ROE30%- 35%是合理的,而會否回複以前的45%-50%,是有待考驗,巴黎在現價買入它,是基於他的P/B,ROE較幾隻內需股更吸引。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3424
巴黎:
以下是思捷過去七年一些財務數字
股東 每股 ------派息----- --------住市價----------
權益 利潤 現金 股代息 平均 高 低
2009 11.56* 3.81 1.52 1.33 50.62 61.8 39.5
2008 12.82 5.21 4.2 - 74.7 112.9 36.5
2007 9.82 4.22 3.18 102.8 125.2 80.3
2006 7.47 3.09 2.31 71 87 55
2005 5.87 2.68 1.95 53.3 62 44.6
2004 4.55 1.65 1.17 36.9 47.3 26.5
2003 3.5* 1.67 0.7 20.1 26.5 13.7
*扣除應付尾期息後2009年為 $10.84 ; 2003年為 $2.695
從上面數字和股票過去的市價變動有以下歷史分析數字
按每股權益 按市價
盈利 派息 --- ROI -------- -----Dividend ----- 市帳率
回報 回報 平均 H L 平均 H L
2009 31% 23.2% 7.56% 6.2% 9.6% 5.65% 4.6% 7.2% 4.38
2008 46 37 6.97 4.6 14.2 5.6 3.7 11.5 5.82
2007 49 37 4.1 3.3 5.2 3.1 2.5 3.96 10
2006 46 34.4 4.4 3.5 5.6 3.25 2.6 4.2 9.5
2005 52 37.8 5 4.3 6 3.65 3.1 4.4 9.1
2004 41 29 4.6 3.5 6.2 3.26 2.5 4.4 8.1
2003 35 14.7 5.3 4 7.8 3.5 2.6 5.1 5.7
2010半年 每股賺 2.12 ,派息和2009年一樣,它的估計全年相對市價$44.6如下:
按每股權益 按市價
盈利 派息 --- ROI -------- -----Dividend -----市帳率
回報 回報 平均 H L 平均 H L
2010 35% 23.50% 9.4% 6.3% 3.45
除了2008的最低價$36.5能產生到最大的ROI 14.2%和 Dividend Yield 11.5%外,現價$44.6 比七年內任何平均價都低。
番看紀錄,思捷多年的現金對股東權益都有一定比例,因為2009年以股代股, 2009年度比2008年度大幅上升30+億,後來差不多全數用於以$38.8億收購大陸的51%Espirit,因此2009年以股代息的做法,可能只是暫時性,而非長期政策已經改變。
近二年的ROE低大部份不是來自業務下降,只是因為Balance Sheet多了為準備收購大陸Espirt用的40億現金 (資產上升 => ROE下跌)。
細心研究發現,中國esprit2009年的盈利為329M,其全購後的總資產為4402M,即ROE為:
329M/4402M = 7.5% * P/E= 13.4倍
所以其它業務的盈利和資產是4416M及10,000M,ROE = 4416m/ 10,000M =44.16%,海嘯下的業務實不如外界以為的影響的大,我認為思捷的未來仍然是一個現金生產機器,有能力大派高股息。
Esprit現有兩個重點市場,一為能有約ROE 45%的毆洲,另一為投資初期的大陸ROE 7.5%,如果投資人以 同樣的P/E 13.4倍和 P/B是3.45倍以上購買一間大陸內需股,認為有潛力,但現ROE是大幅低於45%,上三拼下駟:
Esprit 大陸業務 ROE 7.5% > 大陸內需股高P/E;
Espirt 已有業務 ROE 45% >大陸內需股不確定潛力。
我認為是不合化算,不如買思捷!
*思捷會在9月2日公告業績,巴黎選在業績前出報告,是不想馬後炮,並希望Blog友能比對公告後的資料,籍此明白學習價值投資法應有的思路,而此文亦不是一篇股價預測文!
http://albertanalyst.blogspot.com/2010/10/blog-post_30.html
思捷(330)在過去12個月的股價,實在強差人意,雖然表面上的估值看似吸引(11年預期P/E:12倍; Yield: 5.0%),但這並不是令人信服的買入原因.
眾本地和內地零售股於2010年表現不俗,唯獨是思捷近月來徘徊在HK$40至HK$45之間上落,市場的訊號是 ------ "Don't Touch"!!!
那麼思捷的問題可能是甚麼? 除了主要市場歐洲可能受區內經濟低迷影響外,其實最大風險可能是自身的問題.當然新管理層的能力仍有待觀察,但令筆者擔憂的還有其"市場定位".
在歐洲,思捷正夾在"Zara"和"H&M"中間,願支付中高價的人直接去"Zara"買半高檔次的服裝,而"H&M"則是"平靚正"的選擇.
在香港,情況可能更糟,今日心血來潮走去"行街",分別走去"H&M"(中環), "Uniqlo"(銅鑼灣)同"Esprit"(銅鑼灣)的店舖,"H&M"同"Uniqlo"內人生人海,相反"Esprit"內的顧客幾乎10隻手指都夠數.
若然連自己都想不到為何要去"Esprit"買衫,那麼更加不宜對其股票沾手.
若然追求高息消費股,倒不如買大快活(52)同維他奶(345)好過.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9210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5147
|
||||||
思捷(330)呢間公司真係福地,高層喺嗰度打完工出嚟,即刻可以退休嘆世界。華華近日收到有關帶領思捷走向全盛「黃金十年」嘅「鐵三角」組合──邢李『火原』、高漢思(Heinz Kornalik)、潘祖明,鬆人之後最新動向,真係聽到華華既羨慕又妒忌! 今 年2月11日先正式退任嘅前主席高漢思,就算思捷業績倒退,佢照收近億花紅。據講,佢開完最後一次董事會之後,喺幾個月前即刻飛咗去地中海,日日揸隻幾十 呎長私家遊艇出海。高漢思係德國人,以前同華華講過,最享受陽光同海風,退休後一定要日日約美女去食飯。嘩,呢啲hea嘅生活,華華得個「恨」字! 業績倒退花紅照袋 08 年思捷神話破滅前已經鬆人嘅前副主席兼財務總裁潘祖明(John),一直都冇佢另謀高就嘅消息。有老友話,其實阿John早喺55歲未到已經半退休收山, 喺思捷搵埋咁多個億,夠晒皮咁話。據講,佢o依家有間私人投資公司,得閒炒吓股,平日喺會計師公會做吓公職。最近動向係,3月入咗積金局做非執行董事。 至 於最早「起身」嘅老闆邢李『火原』,咁多年淨係賣股就套現超過200億,更加唔使撈!聞說佢除咗喺海南搞吓投資同慈善工作,亦會出現喺馬場跑吓馬仔咁。老 友話,佢同仲喺思捷做獨立非執董嘅鄭明訓、柯清輝老友鬼鬼,間唔中都會出嚟飲吓茶、打吓golf,唔知邢李『火原』仲有冇閒情,關心吓思捷o依家做成點呢 呵? 李華華 |
||||||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2866
首先係利益申報,只係買左幾千蚊call option, 因為PE 太高, 成廿倍,我個人對高PE既股票好有戒心,唔敢去咁盡。由於option有時間值, 升左就會放,如果升左未必會等業績。 我留意佢既原因係: 思捷其實唔算係零售股,係批發股。佢up to 31 Dec 個half year (HY) 既數據如下: (HK$k) {interim report p.35} Wholesales Retail Others Total Sales 6,880 4,849 96 11,825 EBIT 2,008 592 (85) 2,515 Margin % 29% 12% 21% 最大既市場係德國,但德國既sales area 就佔佢total sales area 既46% {I.R. P.19}, turnover 計佔47.7% {I.R. P.12}, 都佔佢好重。而歐洲就佔個turnover 既84.5%. 德國經濟呆左好耐,05年GDP growth 只有1.1%,但近排d 經濟數據好靚,新總理上台後,當地人估今年既growth 係1.7% to 2% ,近排更講緊有通脹壓力。{http://hk.biz.yahoo.com/060304/243/1lr8o.html} 思捷唔做生產,只做少少零售,主業係設計及批發。即係大部份既 cost 係低成本國家,相信分佈係東歐、中國及東南亞。我唔知依d 國家既生產成本加左幾多,但在全球化之下,廠商既bargaining power 唔高,主要市場經濟復甦,對selling price 和sales volume 都有正面影響。從香港零售股既經驗,我們知道在經濟復甦初期,零售商sales 開始上升,由於operating cost 仍然壓得很低,所以profit 急升。但後來租金升得比sales 快,蠶食盈利。但我們可看到批發商在整個upward cycle 中,可以玩耐好多,依個係佢地既行業特性。 從上表可見,思捷有80% EBIT 來自批發,如果純利既ratio 差唔多,即係話增長仍陸續有來。
都係個句: 依d 唔係投資建議,衰左唔好賴我。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2869
思捷係隻Euro stock,係人都知。但其實歐元升跌對佢有幾大影響呢?
首先要明白exchange difference 有兩種: 第一種係translation difference, 好似HSBC 咁, 佢係歐洲有獨立既operations,而個道既operations買賣都係用當地貨幣(Euro),亦係用歐元埋數, 埋完數之後交比香港做consol (綜合賬),以盤Euro 數 x 有關年度既weighted avg rate. 所以weighted avg rate 升5%,港元計profit 就升5%,HSBC 30% profit 來自Europe, 所以業績受Euro 影響好細。 思捷有84%profit 來自歐洲,重點就係佢究竟有多少cost 係美元系貨幣?搵唔到by natural currency 既cost analysis,但係搵到年報中唔同geographic segment 既elimination,即係話亞洲賣比歐洲果d 數要eliminate,我估個數可能會近似美元cost proportion,04/05 年報p.83看出大概係total cost既25%,or 20% of Euro regions cost. 由於中間有好多assumption,個數一定唔準得去邊,我估係15% - 30%. 就係依15% - 30% net exposure, 如果冇做到hedging 既話,好significant 咁影響緊#330 既margin. 就是這樣,歐元升時轉乘風破浪,歐元跌時倒蝕匯水。 年結後,Euro 成個勢唔同同哂,而家美元加完息,歐元就剛剛開始加。理論上歐元升既機會幾高。如果配合一個醒既管理層(我絕對覺得思捷係),改番用美元報價,減少forward hedging,增加option hedging,絕對可以食哂個浪。更加重要既係,Euro 升,佢就有借口炒上去,個市剛剛突破,肯定未升完,只要有藉口,凡事可亂炒,依個係牛三寫照。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12872
德國人口八千萬, 吸引左二百萬遊客看世界盃,為德國既思捷鋪帶來了sales boost,遊客佔人口個%雖然唔係好高,但由於思捷係做批發,最重要係epectation, d 貨係世界盃之前已經賣左比d retailer, 所以六月盤數應該唔錯。 今個WC 入16強及4強都以有錢既歐洲國家為主,佢地既球迷相對消費力較高。德國打得好亦係好事,吸引哂d 人出街睇波,出街就有機會駛錢,而且德國人在整個六月都心情興奮,自然會買野爽d,好似我地聖誕新年咁。 以前去德國時發覺佢地d 鋪頭好早關門,五六點,星期日更唔開,唔知宜家仲係唔係。但我check個今屆所有德國有份既賽事都係當地時間五點後,應該唔會減少佢地已經好少既shopping 時間。 http://hk.news.yahoo.com/060709/12/1pxv2.html Yahoo 話佢今個WC 收左1550億,人人都多左錢,駛番出黎,條數好cum計。
http://accountboyhk.mysinablog.com/index.php?op=ViewArticle&articleId=239572
之前post 左幾段德國新聞,講德國經濟V型反彈,相信好多人對我真正想表達既message只係明左一半,宜家再作詳細補充。 果幾段野講德國經濟05 年9 月時已經好疲弱,05年居然出現12 月retail sales 細過11月既奇景。要知道,12月係零售業既大月,香港好多retailer 比turnover rent 都只係比12月,有時比埋CNY 果個月,其他月份都唔係太多人要比。尢其係外國,冇農曆年分薄左,幾乎係一節獨大。再加上北歐溫差大,冬天凍,Christmas sale 更加明顯,更加重要。 到今年二三月左右,德國經濟出現強勁反彈,增幅創6年最高,之前經濟咁差都可以年年growth 幾十%,之後理應更加樂觀。依d 係通常既人對我果幾篇文既理解。 篇文既題目係Christmas Depression, 當然同佢有關。去年佢既Finance Director 潘祖明話,sales growth below budget 可能因為睇錯市,股價即刻跌到PK,因為依d 係retailer 既死症,你d fashion sense 冇哂,仲賣咩衫?原來宜家發現撞正Christmas Depression,即係未必(完全)係fashion sense既問題,經濟一好轉就可番身。 或者我地睇睇點解有Christmas Depression, 我搵到三個easy excuse: 1) 經濟差 2)冬天唔凍 3)d 人等到Boxing Day 之後大減價先買,或買coupon 做聖誕禮物。第一樣好明顯;第二樣... 果d地方好難唔凍ga bo;第三樣,正係好我想elaborate 的。 首先要留意既係,思捷既year end 係6月30,唔係12月31,2月22 出左份interim results, final audited results 估計會係9月中出。依樣好重要,因為12月既interim results 係未audit 的。 宜家想像你係思捷德國retail 果面既accounting dept 做,要埋數,你會遇到咩困難? 12月24至31係Boxing day sale, 大減價, d inventory records 超亂,system 超多inventory adjustment 要過,負責inventory 既人同shop sales 都超忙,冇人得閒理你。仲有大量各department 既人都放假,思捷係用SAP system(classified ad 話的),好合理既,SAP AG 係德國既大公司,不過用過都知,真係好多野要入,佢好多野都好intergrated,procurement 同inventory 既人搞唔掂你就大鑊......想要d 同事OT? Sorry, 我地係Christian country,d 人仲係holiday mood,又要去一年一度既church function 同各式各樣既party,工會有保障嘛!如果有貨係 department store 做consignment sale 仲死,自己公司都可以叫老細屈佢,外人踩你都傻。 其餘個個月都咁慘,不過十二月就更加屋漏偏逢連夜雨。幾時要交數?一定好tight, 你想想,咁多個國家,全部埋完數之後再做仲要review,要執,之後 GAAP adjustment (將d 數由local 會計制度convert 去HK GAAP),之後仲要填果份幾M excel 既consol pack,寫哂commentary,再交上去country headquarter review, 做country consol,再交去做European continent consol, 去到香港唔可以over Feb 1st week, 如果唔係香港headquarters 做唔切consol,佢地仲要cross check,同比細review compare with budget 點樣,睇下派幾多息,2月22出業績。 咁點算?唯一方法係行early cutoff,即係個個月都唔係cut 正31號,cut 早一個week, around 23 號,即係十二月既數actually係反映11月24至12月23既事。好多MNC 都係咁ga la, 到6月,由於year end 要audit,要執正d,先會反映番up to 6月30號既數。 可唔可以做條journal, record 番post Christmas week 既sales 同cost of sales? 得,sales 易,但係cost of sales 難,咁多貨件件 discount ratio 都唔同,既然實錯又冇basis,不如唔好估。 Early cut-off 對思捷有咩影響?因為Boxing day week 係全年最好生意既一個week,即係上半年既gross margin understated 左,推遲到下半年先入。記住,係gross margin,GP 樓下果d cost 照樣要入。仲有,d stock provision 係based on period end stock level (即係12月23曪!) x group provision rate. Say d 貨23號仲淨2mil, group provision policy 50%, 就要make 1m provision. 但係其實31號d 貨淨番1mil, 真實情況可能只要make 0.5m stock provision, make 多左果d 都係下半年先沖番。 簡單d 講,依d 公司好有可能每年都將一d profit 由上半年shift 左去下半年。果年經濟越差,越多人after boxing day 先買野,條post Christmas cutoff adjustment 就越大,今年應該會好大。 如果我地assume post Christmas sales 係平日既兩倍 (真係好保守), d retail stock 唔減價既話同未計overmade provision 有understated profit $380m,如果賣4 折,計埋overmade provision, 個P&L effect 打個3折點都有掛,114m,即係interim results 既6%,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下半年guarantee growth 有12%. Everything being constant, 即係未計德國V型反彈,未計新開既思捷鋪同retailer 鋪既sales, 未計Euro 上升對上下半年既boosted margin 同translation difference, 未計歐洲通漲既boosted margin (佢d 貨係東歐同亞洲平價國家做)... 每一間公司、每一個行業都有佢既特別野,除左business seasonal factors 之外,仲可能有accounting seasonal factors,如果把握到,可能會轉化為profit。 註: 我唔係係思捷做,亦唔識人,以上全部靠估,如有雷同,純屬好彩。 下個月我會好忙,產量會大減,只打算寫一個港機series,十月初地產股出哂業績會再計HSI 舊會計制度PE。
2011-10-13 NM
一向是散戶及基金愛股的思捷環球(330),交出了一份嚴重走樣的業績;其純利下跌九成八,至只有七千九百萬元,變相「拐了一個圈」,重回九三年上市時水平。
回顧思捷這個十多年來的零售業界神話,以往盈利幾乎年年皆雙位數增長,股價火箭般颷升,○七年達一百三十多元,市值超越一千六百億!不過神話始終有落幕時。本刊審視由思捷在官方網頁提供的內地分店
清單,發現很大部分都未能以電話聯繫,記者走訪上海、廣州及深圳分店,更發現部分分店並不存在,有的一間分店譯了兩個英文地址,就當是兩間分店計算,極有誇大造假之嫌。
本刊同時到思捷德國的大本營直擊,其門市門庭冷清,百貨公司內專櫃規模大縮,且品牌被認定老土。
現股價只餘十一元多,市值大縮水至百多億的思捷,能否翻身成一大疑問,不過這種種困難,都巧合地發生在前主席邢李㷧賣股套現二百億元之後;他的財技,才是真正神話。
根 據思捷的官方網頁,ESPRIT在內地全國共有四百九十八間直營店及四百零四間百貨公司內分店;在最重要的「據點」上海,幾乎所有人也因林青霞、邢李㷧而 無人不知ESPRIT,但在七十二間ESPRIT中有三十五間店均沒有提供聯繫電話,其餘三十七間雖有提供電話號碼,但其中十三個號碼,不是空號便是搭錯 線。
分店「大失蹤」
同時,思捷網頁也技術性地「報大」了分店數目,如上海新世界商場的分店,因男裝、女裝及不同系列 等分布在不同樓層而在網頁上出現了五次,結果一個地址就變了「五」間分店;但記者現場所見,卻只有在其中兩間有ESPRIT,並非五間分店。中信泰富廣場 分店亦出現了兩次。 而走到南京東路299號的宏伊國際廣場,思捷網頁稱分店佔據三樓全層,但現場所見,該層有多間時裝店,但沒有ESPRIT,有商場的售貨員說,在這兒打工 一、兩年,未聞ESPRIT在這裡有店,還提議記者到別的大型商場找:「它們全國有百多個專櫃,應該很容易找到吧。這兒就沒有。」至於詢問處職員更說,從 來沒聽過該商場有ESPRIT。記者於是致電該ESPRIT店電話,卻發現是位於老遠的復建二路髮型屋,該店員工又不斷吹噓鄰鋪老闆就是ESPRIT SALON在上海的前總監,手法跟ESPRIT一樣厲害。
記者又到過網頁報稱的浦東地標華潤時代廣場一至三樓分 店,但現場一、二樓均是GUCCI等名店,ESPRIT只在三樓有一鋪。記者向該ESPRIT的女職員查問,為何網頁寫一、二、三樓有店?她驚訝地說: 「我們這裡從開店到現在也只有三樓一間店,已經開了兩年啦,我從那時已在這工作,我肯定沒有一、二樓!你的資料不準確呢!」記者說是從ESPRIT的網頁 找到的,再問她為何電話號碼打不通,她看了資料即說:「這個號碼不是我們店的,錯的!你們拿到的資料是不對的。」思捷網頁又稱在南京東路新世界商場地庫、 二、三、五和六樓都有分店,但現場僅得二、五樓裡有鋪,其餘各層都沒有。
譯法不同 兩個「變」四個
同樣離譜的是深圳 及廣州分店,深圳共三十七個銷售點,其中七個點並不存在,另有三個電話無法聯繫。有三個聲稱在深圳的地址更加不在深圳,而是在東莞及中山。而在廣州同一個 地址,在官網上不同譯法便多算一個,如正佳廣場分譯成Grandview Mall及Zhengjia Piazza,摩登百貨分譯成Mopark Dept Store及Modern Department Store,原來的兩個分店地址便「神奇」地變成四個,摩登百貨分店更在今年二月已搬走。 在內地各省市,均有出現以上情況;本刊曾翻閱年報,發現思捷只聲稱在內地有三百間直營店,銷售點逾一千個,但就未有清楚列明直營店及分銷網絡名單及詳細地 址。本刊致電香港總辦事處,對方透露要知道內地分店的詳細地址,一定要在其公司官網查看,「你一入去就會見到門市搜尋器,搵城市同地區後,就全顯示出來, 好清楚,好簡單!」這顯示投資者及顧客要知道思捷的最新營業情況,只能靠此官方網頁。
規模大變流水賬
而在這官方網 頁,顯示更新年份是二○一一年,網頁內其他內容包括宣傳活動及款式等,都是最新的。思捷的門市數目,沒有不更新之理,明顯現時數據有誇大造假之嫌,令人質 疑其內地規模真偽。本刊向思捷管理層,及由九四年開始已出任核數師的羅兵咸永道查詢,俱未有回覆。 有行內核數師替同業辯護稱,核數師、審計委員會和管理層開會得出審計流程後就會展開核數工作,像思捷如此大的生意,加上業務涉及多個國家,會出動各個地方 的核數隊伍一齊工作,只要差異數額低於百分之五,已經可以接受。若分店數目太多,難逐間點評,只能相信公司提供的數字。至於思捷跟廠落單訂貨,核數師會在 一籃子貨單中,抽取部分單據按訂單、交貨期、船期等資料核實,「核數師唔係捉犯,唔會假設間公司有賊而去核數,只要核數師認為公平、合理即可。」 本刊致電證監會,對方表示不會就個別事件作出評論;不過有熟悉證監工作的行內人表示,思捷現時情況可參考去年三月的「洪良事件」。上市公司洪良因在招股書 中嚴重誇大三年的營業額及除稅前溢利,又虛增現金及特許經營店數目,結果被證監向法庭申請禁制令,要求凍結資產及向公眾股東退還資本,現該案仍在審理。
八十萬元加盟開業
這 個虛假的內地市場,就是思捷聲稱的未來「亮點」;由於去年思捷業績倒退達九成八至七千九百萬元,集團宣布未來四年投資超過一百八十億元於品牌上,大力發展 內地。不過其內地的經營卻同樣兒戲。 現時內地為思捷總營業額第二大國家,約佔百分之八,營業額為二十六億元。九八年時,華潤創業和思捷成立一間合營公司,即華潤思捷實業有限公司,當中華潤創 業佔股份百分之五十一,負責ESPRIT及Red Earth的銷售活動。最初思捷只在北京、上海、大連開直營店,其後發展特許經營店,成為快速進軍內地市場的主要模式。
記 者致電上海總辦事處,負責人陶先生表示,加盟ESPRIT保證金只需要五萬元,開一間店約需八十萬元資金,有零售生意經驗已有條件做加盟商,門檻非常低。 每月加盟商必定要向思捷拿貨,貨量計算為每平方米十五件衣服,若店鋪一百五十平方米,每月就要入貨二千二百五十件衣服,惟一律不設退貨,加盟商只好等每年 一月和七月全國內地加盟商減價時,齊齊清倉。「當然你可以配合當地百貨公司或商場,做打折活動!」其管理頗鬆散,各店各自為政,記者在上海更見有 ESPRIT任意減價給客人。現時大城市如上海、成都和廣州等只做直營,全國可加盟點已滿額,只剩下四川。
內地都out
而 思捷在內地並不是新發展,似乎難存在「發展潛力」,甚至有內地人稱已「out」。記者曾於國慶十月一號到上海正大廣場發現,該商場除ESPRIT外,還有 ZARA及H&M等品牌,當天下午五時多,場內人來人往,但到ESPRIT選購的人還是寥寥可數,試身室也完全沒有人,記者在該店等候近一小時, 只有七個人提着ESPRIT紙袋離去。反觀在對面的H&M,店內十分擁擠,試身室外有十多人輪候,和ESPRIT的情況大相逕庭。ESPRIT顧 客鄭小姐表示,自己也有買H&M,她覺得ESPRIT雖然價格比H&M貴,但質料較好,不過ESPRIT換款很慢,所以偶爾才去買。 就記者觀察,ESPRIT的款式算是「長青款」,冬季有不少格仔恤衫,但價格就由人民幣三百多至四百多不等,和UNIQLO和H&M約二百元的恤 衫無法相比,而且設計較老成,進去選購的有不少是中年夫婦,與H&M大都是年輕人的情況不同。ESPRIT的店員大多很悠閒,有不少會在店內與其 他店員閒聊,在深圳海岸城分店的店員更拿大堆衣服放在地上慢慢收拾,也拿着直立式蒸氣熨斗在店內熨衣服。
德國直擊 齋旺outlet
思捷全年業績提到,營業額有七成九來自歐洲,而當中最高營業額來自德國,本刊記者到德國法蘭克福,直擊全球最大的思捷店鋪,和其在北萊茵的拉廷根市(Ratingen)的特賣場實況。但看到的,都是這牌子被Fast Fashion趕盡殺絕的「淒涼」場面。
被H&M趕絕
法 蘭克福蔡爾大街(Zeil Street),是當地人購物的集中地,位於該街道上的思捷在去年九月擴張,整幢四層店鋪,面積超過三千六百平方米,店鋪面積大且貨品齊全,但人流量卻超 低,店內聚集最多人的地方是男裝和童裝的特價區。前週日,為德國統一日假期前一天,所有商場、百貨公司均「破例」在下午時分起營業半天。記者觀察了一小 時,發現進入店鋪而最後有購物的客人少於十人。其中在當地居住的Ameie,買了一雙約港幣四百四十元的靴,她說:「Just because my parents wear it.(阿爸阿媽著我先著)」,她認為思捷質地較H&M或ZARA耐穿,但款式非常老土,只會購入淨色的衣服作配襯。
在 蔡爾大街上,有三間H&M店鋪,不難發現街上的人大多挽着H&M購物袋。進入H&M,跟思捷完全是兩回事,H&M的試身 室須要排隊,收銀處也須等候付款。記者曾在當地作街頭訪問,明顯地,德國人普遍也認為思捷famous(出名)但不再popular(流行),屬於九十後 的波蘭少女Catarina,因讀書關係長居於法蘭克福,剛跟朋友逛H&M,滿載而歸。她斷定思捷在當地不流行,款式過時,「My mum and auntie wear it.(我阿媽和阿姨才會穿)」,加上現時流行fast fashion,無論H&M、ZARA或Mango的款式和售價都比思捷好。
貨品特賣場賤賣
來到離法蘭克福 三小時火車車程的拉廷根市,可為思捷為何仍有生意找到答案。思捷這裡有一個面積數萬呎的特賣場,店內擺放超過一萬件衣飾,大量貨品低至兩折發售,其中屬貴 價的collection系列,半截裙由三十九元歐羅減至五元歐羅、較受年輕一代歡迎的edc系列,背心由十九元歐羅減至三元歐羅、更有一元歐羅泳褲和十 元歐羅晚裝裙等等大賤賣。 特賣場早上十時營業,門外已有顧客排隊等開門,過了半小時,場內提供約百架手推車也全被使用,遲來的顧客嫌剩下的購物袋不夠用,唯有在收銀處哀求輪候付款 的客人讓出手推車。場內的人彷彿在參加一分鐘免費購物遊戲一樣,看中貨物就搶快放到手推車中,每名客人的購物車中至少有二十件衣服,輪候試身室的時間至少 要半小時以上。
不論男女,顧客索性靠邊站,當眾剝衫剝褲試身,女的剝剩胸圍底褲盡情試衫,店內便衣職員或保安員頻 頻巡邏,不時要提醒客人別阻塞緊急出口。場內九成為德國本土人,來自科隆的Esra,每年也會來特賣場一次,因她十月中才開學,可選擇人流較少的平日血 拼。她表示,從不購買正價的思捷貨品,「I come for the price.(因為價錢吸引而來)」隨即向記者展示手推車中的牛仔褲,由六十九元歐羅減至十九元歐羅,更說這裡的價錢比市內零售店或鄰近 s.Oliver、TOM TAILOR特賣場還便宜,所以吸引很多本土人光顧。
批發奇跡不再
思捷經營零售、批發和 批授專營權三種業務,而零售、即思捷直接經營的店鋪,現佔營業額五成六,批發、即由百貨公司投資且設置在百貨公司內的零售專櫃和特許經營台鋪,現減少至只 佔營業額四成三。過往集團營業額的比例均以批發較高,而早期亦有公司管理層指出德國市場成功亦有賴批發模式。但情況於○九年,亦即是邢李㷧、高漢思及潘祖 明這三劍俠離開思捷後有變。現時管理層有兩名執行董事,行政總裁Ronald VAN DER VIS,加入思捷前為國際眼鏡零售集團Pearle Europe B.V.行政總裁,另一名為財務總裁周福安。
於蔡爾大街上五間百貨公司有思捷的貨品出售。其中一個 批發點Appelrath Cüpper百貨公司,記者發現百貨公司「水牌」已沒有思捷,後到收銀處詢問,兩名職員交談了數秒再想一想,才答在一樓。本刊六年前曾到此觀察,當時思捷 已在地庫樓層的死角位,現時則在一樓,連櫃位和招牌也沒有,只有約三、四十件衣服售賣,記者問售貨員思捷是否德國數一數二品牌,售貨員Wild表示: 「At least no.7 or 8 now.(至少排行第七、八了)」 另一批發點Peek & Cloppenburg,思捷的男、女裝分別在大門口的右手邊和左手邊的死角位,但該店的思捷櫃位布置得像特賣場一樣,衣服正減價待售,衣服被客人翻得凌 亂也沒有售貨員整理,令人難以理解德國如何成為集團最大營業額的國家。
ESPRIT的發展,近年像已停頓了,被其 他如H&M及ZARA等後起之秀追上。一名零售商不諱言,ESPRIT已「out」,「佢內地都好難發展,因為依家興fast fashion,但ESPRIT技術上做唔到!」例如西班牙品牌ZARA,有自己的廠房及西班牙山寨廠,故生產速度可以自己掌握,轉款夠快。「喺銷售途徑 上,ESPRIT亦輸蝕,ESPRIT有近一半銷售在百貨公司櫃位,掌握的銷售數據較慢,當H&M、ZARA等店每日已知道去貨情況,在鋪內打折 即時銷售滯銷貨時,ESPRIT可能還在收集數據。」
套現$200億神話
思捷本是美國牌子,由前主席邢李㷧發揚光 大。邢本來自設成衣廠替思捷生產,後入股與思捷創辦人合作,愈做愈大。○二年思捷進身成恒指成分股,其後每次公布業績,都能交出十分「亮麗」的成績表。○ 三年,其盈利只有十二億元,直至○八年,其盈利已翻了四番至六十四億元,營業額亦每年都有雙位數字增長。股價亦愈來愈高,由○三年的十一元,升至○七年最 高價,達一百三十三元,市值高達一千六百億,成為香港股市的神話。
不過,在思捷業績愈做愈好,股價愈升愈高之時, 前主席邢李㷧卻把手頭上的超過四成的思捷股份逐步減持。自○三年起至○六年間,他多次減持了思捷股份。直至○八年,邢李㷧辭去思捷所有職務後,而與他同為 思捷「鐵三角」的前財務總裁潘祖明及行政總裁高漢思相繼跳船後,思捷股價開始從高位滑落,兩人亦同於○三至○七年間,分別套現手上股份三億及六億元。
基金接蟹貨
去 年二月,邢李㷧最後一擊,以五十四元二角,把手上股份沽至低於百分之五水平,接貨者包括美國的聯博基金及Capital Research and Management(CRM),兩者分別以十二億元及二十億元入貨,連同摩根大通,成為三大持股量最多的基金。邢李㷧是次減持,連同之前六次,一共套現 逾二百一十億。 惟從他手上,高價接了貨的聯博及CRM,現時卻要坐艇扮蟹。如○九年十一月才成立的聯博亞洲股票基金,於去年先後三次增持思捷股票,持有思捷達百分之八的 股票。但今年二月,六月及思捷業績公布後,多次沽出股份,賬面最少蝕近四億元。現仍然為恒指成份股的思捷,股價由○七年最高的一百三十三元,跌至現時十一 元;市值由一千六百億跌至現時一百多億,是這個神話最「真實」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