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些文化東西]沈旭暉專欄﹕黃興桂球評 被忽略的全球化現象( 2010-06-14 )(體育世界)
【咫尺地球】筆者由於為有線電視主持世界盃政治的環節,不少朋友以為會遇上傳奇足球評述員黃興桂,其實,我們的時間是不會交接的,但這卻意外讓筆者發現,原來社會對「桂神」的二元評價,比對布殊(相關)反恐和政改方案更極端﹕有球迷託筆者帶藥到錄影廠把他毒啞,「挽救整個世界盃」;也有不看足球的女性朋友成為「桂迷」,高呼「沒有黃興桂的比賽就不是波」。
為什麼會這樣?原因必須從國際關係的高度解讀﹕無論我們是否喜歡黃興桂,也不得不承認,曾長期在美國和新加坡生活的他,比其他本土評述員擁有國際視野。傳統港式球評不是資料數據式、就是茶餐廳吹水式,唯獨「桂評」結合英式和拉丁式兩大流派,在這個「亞洲國際都會」,顯得格格不入。兩大流派的發展,有其特定社會時空背景,黃興桂把風格同步移植在香港,能否有如全裸變出白兔的魔術師,絕對見仁見智。
英式球評傳統是簡潔,沒有廢話,不帶立場。每有球員觸球,只會讀出球員名字,直到真正的(注意,是「真正的」)關鍵,才加插精煉評論。筆者讀書時,曾聽名宿連尼加評論英格蘭對德國,最終英格蘭獲勝,他才冷冷的說﹕「作為專業人士,我知道不能表露情感,但容許我慶祝一聲,Yes!」僅此而已。黃興桂常在兩場比賽之間,甚至在同一比賽內180度改變對球員的評價,在英國人心目中,卻可算是不帶感情的「專業」。
「廢話」金句哲理勝過時評
這樣的風格,固然與英國內斂的民族性有關,也假定了任何英國人都是足球專家,毋須額外評論纏擾。更重要的是,英國由英女王開始,提倡超然、工作時不帶感情的專業精神﹕足球作為國技,被認為應反映民族性。小報愈是不放過球星,評述愈冷靜。由於惜字如金,英式評論產生了大量好像很有哲理的金句。著名英國球評Barry Davies有如此代表作傳世﹕「If it had gone in, it would have been a goal」,足以和「桂評」的「今場波邊隊能夠入一粒先,嗰隊就會有優勢」輝映。兩大金句也許都是廢話,但鑽入牛角尖,卻哲理無限,可以解釋為「結果比過程重要的管理型人生觀」,起碼比「曾蔭權(相關)在辯論表現出色就會增加支持度」一類時評,予人思考空間。
英式評論又喜歡使用相關語,即「食字」,偶爾含義不文,例如﹕「Julian Dicks is everywhere. It's like they've got eleven Dicks on the field」。這教人想起日前「桂評」新金句﹕身裁矮小的墨西哥守門員除了有龍門柱這個「好朋友」,還「很短」。
英式風格結合拉丁口味
一般球評有了英式風格,就不可能結合拉丁風格,除了黃興桂。拉丁球評可說是英式的對立,完全是個人表演,無論多沉悶的比賽,球評都會抑揚頓挫不斷發聲,而沒有實質內容。球星由後場帶球到前場,拉丁球評就會以超低音頻喃喃一分鐘說那個球員的名字,中邪般「美斯美斯美斯美斯……」;到了入球,又連續一分鐘大叫「goal」,又或「gol-gol-gol」、「goalaaaaazo」等不同變種。這堆毫無意義的發音,就是「神奇、頂級、超卓、有今生、無來世」的原型。
拉丁球評激情澎拜,除了因為拉丁語系崇尚進攻足球,也有其社會背景。按黃興桂的邏輯,拉美語區有三種「不同」社會問題,分別是無財富、不富有和金錢少,需要通過足球讓國民發泄,看不起歐洲那講求戰術、謹謹慎慎的小家子氣風格。沉悶的比賽,肩負了宣泄的社會功能,球評若把比賽如實反映,反而變成不專業。這流派不但主導西班牙、中南美洲,也征服了美國,因為美國球迷多是來自墨西哥的拉丁後裔﹐把拉丁球評引入美國﹐成了他們在英語國家的身分認同。假如有人說「呢球有機會呀吓,因為係角球嚟」,拉丁球迷會擔心這是身分的背叛。
桂式全球在地化
在地球,也許唯獨「神級」的黃興桂,想到結合對立的兩大球評體系,這不得不算是全球化時代一大特色,打破了「十二碼一係入一係唔入」的黃金定律。桂式全球化結合還帶有本土色彩,「蔗渣嘅價錢踢出燒鵝嘅味道」,創意令英評拉丁評甘拜下風,可見他還是全球在地化先驅。說到底,和其他港式世界盃娛樂環節相比,「桂神」登場,還是可以分辨什麼是國際視野的。問題是,全球化、全球在地化從來極具爭議性,無論從意識形態還是欣賞角度,都讓人愛恨分明,愛者極愛,恨者極恨。特區全球化的通識教材,不但要將「桂評」列為必修,也應邀請黃興桂擔任客席教師,因為只有他有資格和勇氣說﹕「球迷們,全球化就是這樣的!」
美國布魯金斯智庫訪問學人、香港教育學院社會科學系副教授 沈旭暉
被忽略的出行真相:華北石家莊最堵 鄂爾多斯最難打車
移動出行足夠普及帶來的福利之一是,一些平時被我們忽略的真相被數據挖掘出來。
6月30日,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知道——華北城市智能出行大數據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就華北地區而言,被稱為“首堵”的北京有時名不副實。

上述報告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軟件智能出行,其中,北京、太原、天津三地智能出行滲透率位居前列。但北京高達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僅排名第二,石家莊才是最擁堵的城市。而華北最難打車的城市排行版榜首是鄂爾多斯。

北京是華北地區打車最多的城市
上述報告數據顯示,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共有3.51億人次使用打車應用智能出行,其中,直轄市和省會城市智能出行滲透率有明顯的優勢,具體來看,北京智能出行滲透率高居第一,而月人均出行次數也排名第二。
與之相呼應的是,今年前五月,華北地區打車王也“花落”北京。滴滴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的一位乘客在今年前五月共完成598單,成為華北地區的“乘客之最”,這相當於每天打車3.98次。

這一數據背後,是智能出行平臺讓打車變得更加容易,也讓等車變得更高效。去年,羅蘭貝格發布的《移動互聯下的城市綜合出行變革》報告顯示,北京乘客路邊揚招出租車時平均等車時間為11.9分鐘,10分鐘內打車成功的比例僅占40%。而得益於大數據驅動的智能匹配調度體系以及領先的規模優勢,在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訂單在10秒內被接單的比例高達87%。此次報告數據也顯示,北京乘客人均等車時長為5.6分鐘。
北京五環外每天有78萬人智能出行
《2015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顯示,北京交通擁堵有所加劇,中心城出行總量比上一年度增長了2.7%,擁堵時間為1小時55分,嚴重擁堵級別里程比例占到了10.4%。
來自滴滴出行和第一財經商業數據中心聯合發布的報告數據顯示,北京憑借1.73的高峰擁堵延時指數(自由流車速/早晚高峰平均車速)排名第二,僅次於石家莊。這也意味著在早晚高峰時,北京單位里程通行時間是通暢條件下的1.73倍。

而這背後,上下班通勤是城市出行的核心場景,滴滴出行平臺大數據顯示,北京地區上班族平均通勤距離達18km,平均通勤時間達54分鐘,成為華北地區“上班路程最長最耗時”的城市。每天都要花費大量時間在路上,這與北京的擁堵情況不無關系。
與此同時,“路遠,打個車到地鐵站”,也成為了公交覆蓋不足區域上班族的常態。報告數據顯示,滴滴平臺上,北京地區每天有27.8萬人次的出行是來往於地鐵和寫字樓、商場和住宅之間,工作日早晚高峰期間更是超過20%的訂單行程起點或終點在地鐵站500M服務區之內。其中,10號線太陽宮站、亦莊線同濟南路站、亦莊線亦莊橋站、15號線後沙峪站等都是打車抵達人數相對較多的地鐵站。
上海重慶房產稅試點對房價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在房地產稅列上立法日程後,2011年在全國率先進行房產稅試點的上海和重慶市就被外界當作未來房地產稅推行的參考標本。
外界對兩地試點效果褒貶不一,不過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常委會預算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劉修文給出了12字評價,“細致紮實、運行平穩、成效明顯”。
2011年1月底,國務院常務會議同意在部分城市進行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改革試點,具體征收辦法由試點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從實際出發制定。1月28日,上海和重慶兩地發布對個人住房征收房產稅試點方案,並開始施行。
上海針對本市居民家庭在當地新購且屬於該居民家庭第二套及以上的住房,家庭人均居住面積超過60平方米的,以及非本市居民家庭在本市新購的住房,適用稅率暫定為0.6%。
重慶房產稅的征收對象為個人擁有的獨棟別墅(不論存量房還是增量房)、房價達到當地均價兩倍以上的個人新購高檔住房,以及在重慶市無戶籍、無企業、無工作的個人新購二套及二套以上住房,稅率為0.5%~1.2%之間。
兩地開展房產稅試點的四年多來,房產稅對房價影響可以忽略不計,而房產稅的收入甚微,對地方財政收入貢獻較小。
據新華網報道,試點3年間,重慶的個人住房房產稅征收額累計不超過4億元,而上海據相關部門估算約6億元。
不過,劉修文表示,兩地改革試點是探索對個人住房在保有環節征稅的寶貴經驗,是符合房地產稅制改革總體方向的,同時也為落實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的加快房地產稅立法的要求並適時推進改革打下堅實的實踐基礎。
當然,正在立法進程中的房地產稅情況比兩地試點更加複雜。
房地產稅能否成為外界所期待的調控房價、調節貧富差距的利器?房地產稅征稅範圍是由中央決定,還是由地方決定?房地產稅免征稅額和免稅對象將會如何確定?各地情況千差萬別,稅率如何確定?房地產稅與現有的房產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土地增值稅、契稅、耕地占用稅以及相關土地基金是怎樣的關系?
上海財經大學朱為群教授認為,房地產稅的立法,應該在征稅目的和支出用途上確保其正當性,還要在納稅要素制度構建中體現公平、穩定和透明的原則,並在具體實施中持續努力,不斷培育征納雙方的合作信任。唯此,房地產稅才能被普通公眾接受和認同,才能最終生根落地。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0728/157719.shtml
別點開,真正的創業者敢於忽略這篇「過冬指南」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張穎說了兩年的「狼來了」,如今「狼」真的來了。經濟周期像是正弦曲線,在理性的橫軸上下震蕩,時而泡沫,時而寒潮。「Winter is coming」不僅只是《權力的遊戲》中狼家的口號,也應該是所有創業者心底時刻繃緊的弦。
上一次互聯網泡沫是在2000年,融資上億元的瀛海威倒了,融資5000萬美元的美商網倒了,至少210家有名氣的互聯網公司倒閉。
拋開第一輪泡沫之前就成立的BAT和三大門戶不談,點評和分眾傳媒成立於第一輪泡沫,破滅之後的2003年;京東從2003年非典開始啟動電商業務;奇虎、去哪兒和58成立於兩輪泡沫之間的2005年;唯品會成立於2008年12月,股災之後;聚美優品、美團、小米科技都在2010年股市剛有起色時成立。
如果說企業家都是沖破泡沫的創業者,那泡沫中掙紮著出水的創業者該如何應對這次漫長的冰河期呢?
2016年,創業者頂著持續不下的高溫,心里是暴寒無比的寒冬,焦慮著資金流、操心著規模,探索可能的盈利模式。
真正生存下來度過艱難期的公司會更有價值。Get 以下姿勢,或許能安全過冬,拿到下一輪競技資格。
一、你是什麽樣的創業者?
近日,《沒事別想不開去創業公司》一文成了鑒定朋友圈創業者神器:「All in」「玻璃心」「快速成長」成了創業者聊以慰籍的關鍵詞。
文中說到,「創業並不是一種職業,而是一種把事情做到極致的態度,一種哪怕全世界都嘲笑,只篤定自己的信仰」。雞湯雖好,創業者也不可貪杯喲。
天奇阿米巴創投基金投資合夥人魏武揮直言:「現在的創業門檻的確是相當低了」。以前可能還需要一些資金,懂一點代碼,才能進行互聯網創業,到了今天,只要你能嗶嗶,會做炫酷的PPT和不明覺厲的BP,你似乎就可以開始創業了。
曾經神聖的創業行為突然染上了荒誕的色彩。尤其是在內容創業大潮興起後,創業似乎只是個人的「轉身動作」。資深媒體人左誌堅現在也是名連續創業者,他認為「創業是中國社會最後的階層上升通道」。
當創業變成一個「人盡可幹」,並且看上去還是光鮮亮麗的職業時,是時候該思考創業的本質了。
如果你正在考慮創業方向,應盡量避免需要大額資金投入才能啟動且需要持續燒錢的領域,除非你有非常特殊的個人背景(譬如谷歌或者Facebook的技術大牛或者BAT的核心骨幹)。
與此同時,應該更加重視那些具有抗周期和防禦性特征的領域中的創業機會。符合這種特征的領域包括大健康、大文化、生活必需品和必需服務、千禧年一代的顏值相關消費等。
當然,無論是上行周期還是下行周期,對需要選擇創業方向的創業者來說最重要的永遠是--哪件事會讓我做了就打了雞血不做就睡不踏實、並且我做會比絕大多數人做更加適合更有成功的機會。這一點不會因GDP增長速度的改變而改變。
盈動資本蔣舜建議:「那些不適合創業的人,還是去找工作吧,為下一次好的周期到來做一些經驗上的準備。」
「創業者還是需要給他們多一些鼓勵的。」幫實資本創始人路也大笑著如是說到。「我覺得冰河期還是有所誤讀的,實際上創業機會還是非常大的,只是說未必適合上一代創業者。」路也想要強調的是,移動互聯網浪潮下的創業紅利已經消耗殆盡,而新的紅利窗口不知花落誰家,好不容易在流量中殺出頭的「上一代」創業者豈肯就此放手?
二、「不要恐懼」
「威基金」創始人郭威曾指出:中國的創業者「太快」,缺少「敬畏」和「安靜」。有些創業者害怕丟面子,害怕賠錢,害怕做不起來。因為各種「害怕」,很多人會尋求創業捷徑。於是,浮躁,雜亂,不真實的情況也就隨之發生。
回到創業這件事上,你的原動力,究竟是貪婪?還是恐懼?在魏武揮看來:「以恐懼為原驅力的創業者,創業之路,格局有限」。這一波創業大潮,當潮水退盡,裸泳的,大多數都是恐懼者。
在經濟下行周期,如果你做好了準備,別人的「危機」會是你的「機會」。如果你有健康穩定的現金流和充足的現金儲備,有足夠強大的內外部運營體系和足夠好的人才積累,那麽你將迎來蓄勢待發、整合市場的黃金期。
創業是條不歸路,一旦你跳上了這趟奔馳的列車,意味著你放棄了慢下來的資格:要麽「上位」要麽「出局」,沒有折中的出路。如果現在你還想在這股創業潮中渾水摸魚,那遲早會成為資本的炮灰。
對於那些安靜做事埋頭苦幹的創業者來說,冰河期又怎樣,糧草充足過冬就是了。畢竟創業只是小部分人的事情,不是所有人都適合創業,也不是所有時候都適合創業。
很多盲目加入創業大軍的人可能會在這一輪淘汰賽中默默退出,正如當初他們瘋狂湧入一樣,不會激起太多漣漪。在市場洗牌的淘汰機制下,大家會變得越來越理性,良幣可以借機驅逐部分劣幣。創業不是玩票,在接受創業榮光的同時,先想清楚自身是否能夠承受失敗後一無所有的痛苦。
巴頓曾說:衡量一個人的成功標誌,不是看他登到頂峰的高度,而是看他跌到低谷時的反彈力。唯有經得起過山車般起伏的創業者,才擔得起成功創業之名。
如果說創業是趟馬拉松長跑的話,耐力比爆發力更重要,中途離場說明體能不夠。創業者、投資機構、媒體和業界不必過於矯情的渲染悲情。
三、「哪怕打折融資,不計代價活下去」
「如果正在融資,不糾結估值,能拿錢趕緊拿,落袋為安。如果還沒開始融資而在未來6-12個月又有融資剛需,明天就啟動」。王冉說。
「創業公司或許正式進入死亡季,連很多獨角獸公司都不能幸免。」清科創投老大倪正東在7月2日的微博中稱,「市場在敲警鐘。」
之前的市場環境下,創業者因為趨利性,導致更加偏向於高效率拿到VC錢,或者依靠其他外部現金流來支撐公司發展,以更快得實現一些新型思維的落地。
「最近我見了很多中後期基金老大,國內各種金主,強烈感覺到市場在變冷,融資越來越難。不管是基金,還是公司,很多都會出現金問題。已經拿到至少1.5年現金的創始人們,恭喜你們;還沒融到的,極力加油提速降價,靈活處理以拿到錢為唯一目的;但還盲目樂觀的那些公司,你們在等死。」作為此次資本寒冬「寒露」級別代表的張穎如是說到。
「折價賣最好是上半年,現在已經晚了,但這麽說可能會加劇恐慌,九月之後可能會更難。」子柳這話看似補刀,但事實如此。
現實從來不是溫情的,創投圈更不會。在經濟周期下行的時候,如果不及時調整姿態,「VC後遺癥」必然會出現,這也是在「寒冬」之下,創業公司頻頻倒下的根本原因。向資本借力很重要,但在成熟創業中可能創業者更加關心的應該是商業邏輯所對應的變現模式,以及這些變現模式的規模化空間。
趕集網CEO楊浩湧就曾給出建議:「規模決定一切的O2O領域,早備錢糧,時刻準備過冬,估值與出讓股份不是最關鍵的;寒冬季,O2O企業沒錢熬不過6個月,錢不到賬,一切都是扯淡。」
「今年可能最吃虧的是B輪,天使和A輪還是願意投的,因為花的不太多。B輪這個階段資金需求不小,而且那一輪次的企業燒錢比較快,B輪所要承受的風險相對比之前還要高。」元璟資本子柳這樣分析那些「降價融資」的創業者。
確實,眼下,還有什麽比活著更重要?
四、回歸商業本質,找到商業價值
這一次,冬天真的來了,而且是從一級市場蔓延過來的寒意,投資人小心地捂著錢袋子,叮囑創業者,放棄一切幻想,活下去。
創業常態下,資本市場的緊縮會促使創業從依賴資本轉為依賴自己。「回歸商業本質」將成為這個階段的主題:放下商業邏輯,回歸盈利模型。
企業首先要活著,才能夠服務你的用戶。這對於創業市場來說,是一次過濾和沈澱的過程,逆境讓生存下來的公司更有價值。
對此幫實資本的路表示:「創業者要回歸商業本質,做有價值的事情,有價值是指有人為你買單,並且願意持續的願意為你買單。」
在之前的非理性繁榮中,創業者高度聚焦在商業邏輯,在這個極端里各種思維頻現:互聯網思維、用戶思維、免費思維等等。但別忘記,這些思維是建立在「現金流充足」的前提下的。
在粒子基金章擊舟看來:B輪和C輪的投資邏輯更看重的是內在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而非簡單的期望下一輪接盤。
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更直接:「我更傾向於模式創新類的,核心價值明確、壁壘清晰、盈利模式清晰的項目會更受歡迎一些。」
五、「創造現金流,供血自足」
如果你還在盲目樂觀,還在好面子追求高估值,還在為自己一點點成績沾沾自喜,還在瘋狂擴張補貼求規模,那只能說明你離出局已經不遠了。
「我得承認現在的世界完全不一樣了,投資人想要知道的都是你如何收支平衡,別再跟我說太多增長和GMV。不管是什麽行業,如果你能處理好增長和收支平衡,過了那個點,你就是贏家。現金低於6個月了還沒有及時調整,融資還沒有當第一大事,還在幻想有投資人巨額支持,都是死翹翹前夕的癥狀。」
張穎已經把話說得這麽直接,創業者如果還不能意識到現金流對於活命的重要性,那就活該被淘汰了。
在盈動資本投資總監蔣舜看來,好的創業者會去深度思考商業模式、商業邏輯,並且在延展商業模式的同時探索現金流業務。
所有投資圈的大佬都傳遞重視現金流的信息,因為他們比誰都清楚,回歸常態化的市場環境,能夠活下來的一定是有優先內生性現金流的公司,外部資本只是輔助。
投資圈經常說的「VC做的事是錦上添花而不是雪中送炭」。啟明創投合夥人黃佩華便認為:現在是投資人利好階段, 投資會比較容易談,盡調會比較容易進行,估值會更合理一點。
除了重視現金流,章擊舟希望創業者能更加靜下心來反複梳理和打磨戰略:「戰略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要借大家都迷茫松懈的時候,創造彎道超車的機會,迅速拉開和對手的差距,占領在細分市場領域中的地位。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等到新的機會來臨的時候,我們就能看到到底是誰在眾人哀嚎之際,還在繼續保持鴨子劃水暗自努力的姿態。」
春江水暖鴨先知,同樣水冷,他們也是最先感知到的。所謂冰河期,也是投資人、創業者雙向篩選的過程。
就像《雙城記》里所說:這是絕望之冬,這是希望之春。
[本文作者蝶二,文章授權轉載自B座12樓(ID:B1-12F)。文中所述僅代表其個人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題圖由123RF提供。推薦關註i黑馬(ID:iheima)。]
創業
指南
贊(...)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