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房價循環 左丁山


2010-03-30  AD





 

法國老總B話巴 黎一百年不變,市內好少新樓盤,即使有,都貴到買唔起。據左丁山睇過好多報導,巴黎市有租金管制,嚴格保護古蹟文物條例,故此二手樓市場係賣家世界,舊租 客住落,點都唔願搬走,年青一代想住在巴黎呀,除非繼承遺產啦。最新Knight Frank豪宅價格調查報告,2009年貴重物業市價平均下跌5.5%,上海豪宅勁升52%,而前五名城市就係摩納哥(4300-5900美元一呎),倫 敦(3600-4400美元),巴黎(2400-3300美元),香港(2000-2500美元),羅馬(1800-2500美元),上海排第十三 (500-700美元),如果睇好上海有朝一日可與倫敦、巴黎、香港並列,上海豪宅可以繼續升完又升,升多六至七倍就差唔多了。

在資本主義 社會,地產市道升升跌跌,循環不息,香港嘅大趨勢係樓價永遠反覆向上,供二十年樓一定發過租二十年樓。九○至九七樓價升足七年,九八至二○○三年跌足六 年,○四至○九又升足六年,至今上升勢頭未減,上升之時,總有人大聲抗議,上街示威話買唔到樓;九○至九七之時我哋見過唔少抗議樓價升嘅場面,到咗樓價大 跌嘞,又有人上街示威,大罵政府隊冧市,呢班人係業主階層,九八至○三年就有好多啦。現在升到咁上下,輪番到無殼蝸牛大聲疾呼咯喎。特區政府高官要聽邊一 派嘅聲音好?以事論事,九八至○三年時,樓價大跌,燒炭、破產之事,無日無之,似乎樓價下滑帶來之禍害大過樓價上升帶來之不便,買咗樓而破產,係唔係慘過 因買唔到樓而仍然住在公屋或出租私樓呢?左丁山唔敢講,只係希望啲甚麼短炒王、摩貨王、釘王唔好以炒樓賺錢為樂,推波助瀾,推高樓價,令社會怨氣加深啫, 你哋咁叻,炒股票期貨啦,炒樓損害民生o架。

如果問政府,高官見到九八至○三年之狀況,猶有餘悸,再印證07年美國房地產市道爆煲所帶來災 難性後果,一定唔敢用政策推低樓市,出吓口術就無妨,頂多加快興建公屋而已,復建居屋唔使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71

利字當頭:循環 利世民

2010-04-19  AD






 

「Goldman 呢次仲唔死?」相信很多人在聽到美國證監循民事起訴高盛,第一個反應會是幸災樂禍。

「喂!利世民,你唔好講到我哋都憎人富貴喎。美國證監做 嘢,我覺得好囉。至少,香港成單雷曼迷債事件,政府都淨係識得齋講。」

世民又豈敢掃大家的興?不過,美國證監選擇循民事起訴高盛隱瞞利益衝 突,是沒有辦法中的唯一選擇。如果監管機構手上有更堅的材料,又豈會簡單的民事起訴了事?

官司永遠都有得打,高盛又不一定是輸硬;但既然富 不與官爭,這場官司最可能的結果,是經歷十數個月沉悶的聆訊,高盛決定賠一點錢,拍拍屁股,再過幾個星期,大家便會忘記過去,繼續派對。

限 投資產品資金重投地產

那些朝思夜盼藉打擊高盛尋求公義的朋友,這場官司應該不會帶來甚麼翻天覆地的改變。也請大家明白,這次跟安隆事件不一 樣,如果以為高盛會像安隆般因此成為歷史,恐怕是一廂情願的想法。事實上,自安隆事件之後,美國的監管機構收緊了對上市公司的規管,可惜,歷史似乎在說, 政府又一次捉錯用神。

有人覺得被高盛刻意隱瞞騙了財,他可以天天到高盛總部開大聲公、拉橫額,或者到法庭尋求公正。香港的司法制度,沒有集 體訴訟的機制,所以香港的監管機構不可以將問題交到司法機構,實在有點可惜。

香港的施政和司法制度,背後的邏輯,就是要每個人為自己的利益 着想和行動。當然,政客又怎會理會甚麼制度的設計邏輯?沒有途徑去討公道,又或者不願意負擔追討公道的成本,結果便惟有喊打喊殺,就是將立法會當成公審的 場所。

結果香港監管機構矯枉過正,將所有複雜一點的投資產品都管死了。資金沒有出路,自自然然跑到地產的舊經濟模式。一個問題被掩飾起來, 變成了另一個問題在別處冒起。

再說遠一點,話說當年消委會向銀行施壓,要取消利率協議,銀行從息差的收入下跌,結果要多搞點非利息收入,也 就是那些「複雜一點的投資產品」,現在這一條路又行不通了,銀行會否走回利率協議的舊路呢?

利世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5

兩岸三地:中國經濟的惡性循環 Uncle Ray


2001-05-18  AD





 

上星期有機會到 深圳與一些國內基金經理會面,他們都在福田區附近,今次拜訪的基金經理,約有半數是07或08年,從外國回來的「海歸派」。他們在內地成立基金公司,港深 兩邊走。與他們談起內地的投資環境,倒有幾點可以與讀者分享。

福田區寫字樓,近地鐵站月租亦不過每方呎10元(人民幣.下同),一個 2000方呎辦公室月租僅2萬元。除了租金平,這些基金經理都有兩三個內地畢業生協助做research,薪金大概4000至5000元,雖然不懂英語, 但只要不涉及國外的股票市場,都可以應付。

由於中國正有不少企業跑到國外,企業的老闆便成為這批基金經理的對象。對基金經理而言,香港絕對 是成立離岸基金的好地方,有足夠懂中英語的人才及中介團體,這方面,上海就及不上了。

基金:GDP增11%是大騙局

這班基金 經理對中國的前景,料不到比香港人悲觀。中國GDP增長,約40%是政府開支,出口佔30%,內銷佔餘下30%,基金經理認為有水份,基本上政府可「吹」 大GDP,中國11%的GDP增長是個大騙局。

人民幣有升值預期,外資湧入,中國銀行體系充滿liquidity,通脹壓力、資金泡沫加 大,政府出手指日可待,恐怕中國經濟又回到一放就亂,一亂就收,一收就死的循環。

Uncle Ray

[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63

避免风险循环

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10964&time=2010-12-25&cl=115&page=all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的动态平衡,类似于玩呼啦圈,需要每一个参与者产生控制风险的意愿,并推动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风险收敛的效果
廖岷

 

  这次全球金融危机历时近四年,无论是从宏观层面,还是从微观层面,或者是从危机的孕育到危机的爆发、扩散的路径来分析,各国金融当局均认识到:金融风险是金融体系与生俱来的特征,只能管理,不能消除。

  2007年肇始于美国次级房屋按揭抵押贷款的这轮全球金融风险,由于资产证券化和影子银行体系,表现出了严重的系统性和网络性特征,从而有别于 历史上的金融危机。但各种金融危机的实质是完全一样的,均是经济和金融全球化过程中风险积累的必然结果:在市场繁荣和竞争的压力下,市场纪律和金融机构自 律的放松,金融创新和金融体系某些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超过了现有风险管理和监管的应对强度及能力,甚至是一些固有风险管理和监管工具、手段和理念,也发 出了很多误导性的信号。

动态平衡

  尽管这次金融危机很大程度上已经被看透,但依然难以找到根本和彻底的解决之道。因为所有问题其实都缘于众多无法解决的冲突和矛盾:经济、金融全 球化、金融创新的好坏两面性之间的冲突;金融体系服务实体经济长远持续发展和自身获取短期巨额利益之间的矛盾;运用金融工具来管理未来不确定性的努力与这 些工具本身所带来的新风险及不确定性之间的矛盾;现代经济金融理论的理性人假说与现实市场环境中人类不断重犯错误的“动物性”之间的矛盾;现代金融市场追 求信息完备和共享的努力与信息变得更加不对称和难以全面把握和获取的现实之间的矛盾;金融监管利弊之间的权衡等。

  这些矛盾和冲突的解决只能按照市场的需要,在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之间寻求平衡。这种平衡不仅是动态的,而且是永无止境的。它类似于玩呼啦圈时实 现的那种平衡,只能通过培育市场每一个参与者产生控制风险的意愿,并推动整个金融体系产生风险收敛的效果来维持和实现。在这个过程中,任何市场参与者,包 括经营机构、中介机构和监管者行为的某种变化,都有可能打破这种“动态”的金融稳定,或者推动金融体系在新的水平上实现新的平衡。新平衡实现过程的快慢, 往往取决于一个金融市场本身的韧性、活力和制度的成熟程度。

  这种动态平衡也意味着往往没有绝对的正确答案,寻求平衡的过程可能比最终实现这种平衡更加困难,前者不仅受到现实市场环境的直接影响,还更多地 受到了很多非经济金融因素的干扰,特别是各国国内政治上的考量和妥协,而并不完全是管理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治理水平、解决金融监管重叠或空白问题的最佳专 业选择。最为典型的,就是美国和英国监管体制的最终改革方案的博弈过程。再比如,关于复杂金融衍生产品的风险管理和监管之争,对决策发挥了重大影响的,更 多是各种既得利益团体的强烈反抗和游说。

解决之道

  这次金融危机让我们更加坚信:任何国家在发展和使用金融杠杆手段的时候,必须在不断培育金融市场自身发展的同时,同比例地提升风险管理和监管的水平及技术。

  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必须确保随着其经营活动的风险程度的上升,成本也要阶梯式地上升,这包括动态资本金、拨备、流动性风险管理成本、信息科技、 人员投入以及全部管理成本等。对于金融创新活动,监管者必须在鼓励的同时,给出清晰的边界;对于跨行业的风险传递,要给予重点关注并作出合理的制度安排。

  同样的金融风险问题往往周而复始,但管理和缓释金融风险的手段必须不断更新,因为虽然风险的实质是一样的,但产生风险的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 变化。比如,新的金融风险的网络化和系统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风险传递的速度和范围也完全不同,但在风险管理或监管过程中的信息收集,特别是信息处理和分析 能力并没有实现同步前进,这是所有金融机构或监管者在试图应对新的金融风险时,首先需要克服的软肋。

  另外,金融市场各个参与者表现出来的行为特点,即人类的“动物性”也在周而复始。在这场危机中,在金融创新的各个环节中,无论是普通金融消费 者、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保险公司还是信用评级公司,都因为利益而不甘寂寞、不守本分和不忠于职守,因此,应重视单个机构看似合理和理性的行为可能对整个 金融系统带来的影响。尽管我们过去一直就非常重视金融风险的传递和外溢,但完全需要从新的宏观审慎角度和系统性角度来考虑问题。

  这次金融危机在伤及众多无辜金融机构同时,也殃及更为广泛和无辜的金融消费者,强化金融机构行为监管的问题也得到了全球广泛的认可:对于商业银行,需要在强化审慎监管的同时,提升行为监管的强度和频率;对于投资银行,也需要考虑强化审慎的风险监管。

未解之谜

  迄今为止,这场金融危机留下了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在经济和金融重新走向繁荣的时候,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制度安排是否能够引导市场纪律得以恢复 并发挥作用?竞争能否使市场纪律充分发挥作用以惩罚失败者,包括让“大而不能倒”的具有系统性风险的机构在必要的时候接受市场的惩罚?金融体系在普遍的有 限责任制下的道德风险是否能够彻底避免?金融体系内区分系统性和非系统性重要机构之后,这种新的二元结构会给金融体系带来怎样的新风险?传统的公司治理如 何在金融机构的结构、产品和业务更加复杂化的趋势下,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在进一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金融资源跨境流动与高效配置的好处的同时,是否能够 建立起跨境金融风险快速处置的机制?如何较好地协调金融风险的全球化监管与各国和各地区的监管分化问题?

  2010年上半年以来,全球有很多更新、更深入的反思和探索,有来自理论和学术界的,也有来自各国风险管理和监管实践的,很多改革建议正在完成细节的设计和推动实施的过程中,这些都将提升未来全球金融体系的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当然,也存在很多让人非常担心的问题:金融监管反思动力正在减退;一些国家和地区金融监管反思的分化趋势更为明显;一些监管改革方案缺乏可操作 性,甚至可能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监管效率及有效性;一些金融机构追逐短期盈利的行为和记忆力短暂的毛病正在重现。所有的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是我们可能 浪费这次金融危机,重新走上风险循环之路的危险信号。而全球宏观经济金融领域不断出现的新问题,也正在给金融监管的改革带来更大的挑战。

中国思考

  这次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直接影响比较小,但随着全球金融监管制度层面的讨论不断深入,中国可能受到的影响正在不断增大。面对这种情况,在考 虑完善中国金融风险管理和监管之道时,必须既克服盲从心态,又避免盲目自大倾向,立足中国金融业现实,针对当前最突出的矛盾和系统性风险问题来认真研究。

  比如,在2009年和2010年两年应对金融危机时,中国银行业在巨额信贷投放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化,特别是一些银行面对繁荣、面对市场竞争、面对各类政府融资平台所表现出来的冲动,值得反思。

  除去众多银行业之外的各种深层次的政治经济关系和宏微观因素的影响,银行松懈的审贷标准和各类具有影子银行体系特征的经营行为,似乎带有了与 “次贷”和不审慎金融创新的相似特征。这些风险的化解,不仅取决于被发现的早晚,更取决于解决的信心和勇气。庆幸的是,宏观经济和市场环境尚未发生根本性 变化,现在仍处在宝贵的时间窗口。挑战的是,这个时间窗口正在逐渐消失。

  当然,中国的这些突出的风险产生的市场环境完全不同于美国次贷风险,问题的产生、演进,直至最后的发现和化解的过程将是完全不同的。另外,两国 金融监管者对于风险的态度也是完全不同的。次贷危机中美国监管当局的失误已为全球所公认,而中国政府和中国银监会在这些风险面前表现的前瞻性和预警措施的 采取,在推动中国银行业化解这些风险的问题上,再次赢得了市场的初步认可。在宴会进行到最高潮的时候,有人撤掉了盛酒的大酒杯。这是风险收敛、恢复平衡和 科学发展的希望所在。

  作者供职于中国银监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41

用「循環時鐘」理論選出長線好股 賴以哲:中國需求大 水泥基本面轉佳

2011-5-2  TWM




傳統產業囊括的項目眾多,要如何從各產業中找出趨勢和有潛力的標的,不是件容易的事。

賴以哲善用「循環時鐘」理論來選股,曾經讓他挑出台泥、裕隆等長線好股,也成了他的致勝祕訣。

撰文‧李佳蕙

天剛亮,梳著西裝頭的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賴以哲正趕往機場,準備到中國安徽拜訪海螺水泥公司,這是一家市值高達二二○億美元的公司,規模是台泥五十億美元市值的四.四倍、亞泥四十億美元的五.五倍。

做到全方位

拜訪企業關鍵人物並追查消息來源賴以哲,負責摩根大通證券整個大中華水泥產業的研究工作,他所納入追蹤的公司,除了海螺、台泥、亞泥之外,還包括中國建 材、中材國際、金隅。簡單來說,對於想要布局大中華區水泥族群的國際機構投資人,都得先聽過他的意見。賴以哲總管大中華區水泥產業研究的作法,在外資圈 sell side(外資券商)是極為少見的,因為能夠在單一產業「負研究全責」的台灣分析師,九九%都隸屬科技業,足見摩根大通證券對賴以哲的重視;更別說他還負 責台灣鋼鐵、汽車、房地產,甚至是台股策略的研究,都是目前外資圈sell side最當紅的非科技(non-tech)產業。

取得英國劍橋大學企管碩士(MBA)學位的賴以哲,說話速度雖快,但仍保有英國紳士語調,加盟摩根大通證券之前,就在美商美林證券(美銀美林證券前身)負 責非科技股的研究工作。那段時間,台股主軸幾乎都圍繞在科技股身上,加上公司政策使然,即使賴以哲身懷十八般武藝,工作績效卻不甚顯著。

因緣際會,賴以哲轉戰摩根大通證券,搭上兩岸開放商機,被壓抑十幾年的傳產股一夕暴紅,迅速擄獲國際機構投資人的眼光,各家外資圈sell side更是投入大筆資源建構傳統產業研究團隊。在這些領域耕耘許久的賴以哲身價自然水漲船高,在前台灣區研究部主管劉至昱回鍋美商高盛證券後,正式獲得 拔擢。

賴以哲的成功看似水到渠成,但回顧外資券商分析師的養成過程,須下的工夫卻一樣都沒少:call公司call得比別人勤快、財務模型做得比別人仔細、腦筋 動得比別人靈活、觀點比別人新穎、call客戶call到讓客戶不得不佩服他。一位成功分析師該具備的條件不但都有,而且還將自己的特點發揮到極致。

抓景氣轉折點

觀察各國政策變化再加入區域個股股價賴以哲的想法其實很簡單,台灣過去是個靠弱勢新台幣支撐出口的市場,致使出口產業占整體GDP比重逾半,居台股市值逾 六成,但這種情況不會永遠持續下去。尤其是兩岸簽訂ECFA(兩岸經濟協議)後,將促使台灣產業結構進行轉變,對台股長期趨勢的精準判斷,往往都反映在他 的台股策略研究報告中。

儘管傳統產業與科技產業的「產品週期」不盡相同,但賴以哲認為,從研究方法來看道理卻都一樣。因為對產業分析師來說,拜訪公司、蒐集資訊、預估獲利、預測股價,都是最基本的要求,差別只在於個人下工夫的多寡,績效就不同。

賴以哲不會只聽企業投資人關係人員(IR)單方面說法,一定想辦法要見到董事長、總經理,或是說話算數的「關鍵人物」,甚至連企業競爭對手與未上市公司的 消息來源都得一一追查,所獲得的資訊才能稱為「全方位」。接著,賴以哲會將蒐集的訊息加以判斷,目前正在產業循環的哪個階段?並輸入模型中,轉化為最新的 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內容,並檢視公司的財務體質,包括負債比變化、未來是否有籌資需求(在國內外舉債或增資),以及是否會影響未來股利的發放 等,最後做出最適當的投資建議(call)。

賴以哲認為,傳產股與科技股研究比較大的不同,可能在於評價模式,如本益比(PE)、股價淨值比(PB)、EV/EBITDA(企業價值倍數)、折現法 (DCF)的選取,以及對產業週期的判斷。對塑化、鋼鐵、房地產來說,產業週期比科技業還要來得長,因此景氣轉折點普遍來說比較好抓。除了整個區域報價是 重要觀察指標外,各國政策變化尤其需要注意,因為國際機構投資人布局台灣水泥與鋼鐵產業,幾乎都是從區域考量,除了各國產業政策會互相影響外,區域個股股 價也會有連動效應,如海螺水泥股價會連動台泥與亞泥股價。

至於哪些個股可納入追蹤名單,從賴以哲的角度來看,外資圈sell side的選股邏輯基本上不會有太大差異,大多是摩根士丹利資本國際指數(MSCI)所挑選的公司。這些大摩成分股最少已通過市值考驗、流動性不會太差, 如摩根大通證券在台股所納入追蹤的個股,就占了MSCI大摩成分股的八五%。

團隊腦力激盪

「循環時鐘」選股模式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當然,一位盡責的分析師,有責任幫國際機構投資人找出潛力股,這也是他勤跑產業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要找出黑馬股。 除此之外,賴以哲認為,要當位好分析師,「腦力激盪」很重要,不管是台灣區研究團隊,還是大中華區研究團隊,大家聚在一起想點子是很重要的事,畢竟「三個 臭皮匠勝過一個諸葛亮」。他在今年年初所提出的「循環時鐘(Circle-of-Life)」選股模式,就是典型腦力激盪下的結果,提出後引發討論。

賴以哲的想法是,buy side客戶每天可能會收到來自sell side約三百至五百份研究報告,會瞄標題的約十分之一,之後會打開PDF檔來看的又只有十分之一,因此,除非跟客戶關係非常好,不然就得在標題上下工 夫。「循環時鐘」選股模式的邏輯其實很簡單,就是要讓客戶一目了然,知道台股各族群在產業循環與投資價值的哪個位置,尤其是很多對台股不是很了解的美歐系 機構投資人。

現在的賴以哲雖然已不算菜鳥,但他認為,儘管資深分析師不用花太多時間跑財務模型,但相對來說,拜訪公司與產業供應鏈的工作卻更為吃重,更何況還得一天到 晚拜訪客戶(marketing)。他建議想進這個行業的人,至少要具備下列幾項條件:一、財務分析能力要強,要有財務特許分析師(CFA)執照;二、要 有抗壓性,因為很多人最後因家庭與健康因素離開這個行業;三、要有興趣,因為產業研究必須「享受孤獨」,否則容易半途而廢。

面對極為緊繃的產業研究壓力,賴以哲在工作之餘,喜歡看些不一樣的書籍。他最近挑選了︽資治通鑑︾這套書,雖然與研究的產業沒有太大關聯性,但藉由閱讀,沉澱心情並集中思考能力,也算收到不錯成效。

賴以哲

出生:1972年

現職:摩根大通證券台灣區研究部主管經歷:英商佳信證券研究員美商美林證券傳統產業分析師學歷:英國劍橋大學企管碩士(MBA)

賴以哲的水泥獵鷹選股法

1 先看產業大方向

今、明兩年中國對水泥需求持續擴大,產能利用率提升,過去水泥供過於求的景象可望獲得舒緩,連帶台灣水泥業基本面轉佳。

2 再看產業政策及同業股價影響水泥股的兩大關鍵:國家政策、區域同業股價。

● 國家政策:各國政策內容影響甚大,如國家宣布重大建設隨之帶動水泥需求。

● 區域同業股價:國外機構投資人布局以區域做整體考量,因此同區域(如大中華區)水泥股的股價變動是先行指標。

3 兩大關鍵數字精挑個股兩大關鍵衡量股價是否高(低)估:EV/噸(每噸企業價值)、P/B值(股價淨值比)。

● EV/噸:現階段每噸企業價值50美元以下為價值低估,100美元以上則有高估之虞。

● P/B值:股價淨值比1倍以下可進場撿便宜,2倍以上則稍嫌貴。

4 總結投資建議

外資主要的追蹤股有85%是MSCI指數中的成分股,若以研究優先順序,水泥業首選為亞泥,其次為台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589

景氣循環股的投資方法 止凡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12/01/blog-post_30.html

看了林奇多年前的寫作 "Beating the Street", 當中有提及景氣循環股的投資方法, 買賣概念剛好與一般成長型股票相反, 應該 P/E 高才買, P/E 低要沽, 節錄一下他的觀點。

「股票若逢沉重賣壓, 股價只會往下掉, P/E也跟著降低。此時低價的景氣循環類股非常有魅力, 可是這種錯覺, 代價十分昂貴。

經濟成長到達頂峰後, 很快會反向變縮, 相關產業盈餘萎縮的速度, 更讓你喘不過氣來。於是投資人開始驚慌殺出, 股價直線重挫。如果在盈利高、P/E創新低時買進景氣循環類股, 很快會賠掉一半。

相反地, P/E太高, 對多數股票均屬利空, 但對景氣循環股或許算好消息。P/E高, 有時代表公司已過衰退期, 景氣復甦在即, 未來盈餘水準會超過分析師的預期, 另一方面也可能是基金經理人開始逢低吸納, 才刺激股價上揚。」

多年前曾買賣過中海發展股份(1138), 當時以為用了巴菲特的投資概念, 評價任何股票都是一樣的, 但其實對不同種類的公司並不了解, 始終都要先了解、後投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889

錢荒,與錢的「體外循環」

http://www.infzm.com/content/60690

一邊是氾濫的流動性堆出一個個資產泡沫,一邊是實體經濟——尤其是民營經濟——因為缺血而在痛苦地呻吟;

一邊是銀行的傳統資金大動脈被牢牢掐著,一邊是數目並不算小的資金秘密進行著「體外循環」;

這是怎樣一場關於錢的亂象?又將如何深刻影響中國經濟的未來?

缺錢,缺錢,缺錢。

從年初開始,石波就發現錢少了。

石波是位明星私募基金經理,過去人們總是追著給他錢,請他打理投資。2011年,他感慨說,股市上的那點回報失去了吸引力,基金的募集越來越難。

當貨幣政策的主動脈被牢牢掐住,從銀行到企業,從投資者到各級政府,一覺從前兩年遍地資金的美夢中醒來,各行各業都感到一陣陣窒息的絕望。

但詭異的是,大批的錢,卻正在傳統的融資渠道之外扭曲地流動著。

錢的詭異變化

在這條資金通道上,募集來的錢,與「貸」出去的錢,很多時候都是在銀行的資產負債表外進行「體外循環」

老百姓的錢,正在發生著一場詭異的變化,從股市、樓市、銀行存款,變成銀行的理財產品。

2011年4月份,存款大搬家,減少了4678億。而基金管理的資產規模從2007年的3萬多億元降至目前的2.3萬億元。此外,證券公司理財規模只有1270億元,陽光私募1000億元。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李迅雷觀察到,老百姓的錢正從證券市場回到銀行,紛紛變成了理財產品。

2006年,銀行理財產品的總規模僅在4000億元左右,今年則達7萬億,翻了17.5倍。僅僅是今年前5個月,銀行理財產品就吸金5萬多億元。據金融界網站發佈的理財產品報告顯示。截至6月初,今年以來銀行共發行理財產品5228只,最近每個月都突破1000只。

理財產品為什麼突然繁榮?因為銀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飢渴地缺錢。

6月14日,貨幣政策再次緊縮,央行再次宣佈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將存款準備金率調上歷史新高。上調後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將達21.5%——這意味著100元的存款,商業銀行只能貸出78.5元。

一批又一批資金被強制凍結,而且銀監會對銀行實行嚴格的存貸比考核,使得銀行正面臨一場普遍的「錢荒」,不得不展開存款拉鋸戰。「銀行從來沒這麼緊 過,每到月末,我們這裡的18家銀行行長就開始PK,拉存款。馬上會考核得更嚴,要看月度日均存貸比,行長越來越難當。」說話的是浙江省紹興縣金融辦主任 陳文榮,「企業存1000萬,銀行就會有5—8萬的存款利息返現。」「高息攬儲」讓賬上有點閒錢的老闆們開始了「銀行一日遊」,小儲戶們則根據存入金額的 不同,分別拿到銀行雞蛋和食用油等不同檔次的實物回饋。

但是,負利率讓存款變得毫無吸引力,新的秘密就在於理財產品,後者的收益率遠高於存款。比如,民生銀行一年期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攀至6.2%,而另一股份制銀行32天理財產品年化收益率也高達4.35%。

對於已經沒多少錢來放貸的銀行來說,這些理財產品,成了為實體經濟項目「輸血」的一條最新通道,通常的路徑是:信託公司為某一個項目募集信託,銀行將這個信託產品做成理財產品向公眾發放,募集的資金投向實體經濟中的這個項目。

有時候,銀行還會通過委託貸款的方式更直接地放錢:將從某處找到的錢直接定向地投向某個項目。

不過,在這條資金通道上,募集來的錢,與「貸」出去的錢,都並不進入銀行的資產負債表,而是在其體外循環。

為了讓理財產品募集的錢能進入「表內」,以滿足銀監會對存貸比的監管要求,許多銀行想出了一個小「花招」:為了應對月末的存貸比檢查,市面上許多理財產品都是在月末開始募集,但下個月初才正式啟動,在啟動之前募集到的錢都以存款形式進入「表內」。

柯橋鎮的痛苦

這兩樣票據融資,同樣都在銀行的「體外」。

「實體企業很麻煩,基本上已經無法獲得生存發展所需的資金供給。」陳文榮憂心忡忡地對記者說道,「能夠弄到錢的企業融資成本也增加了50%。」

被譽為全球紡織品之都的小小紹興縣,工業產值是全國百強縣的第五位,「在迪拜,巴黎的採購商人不知道上海,也不知道北京,卻都認識紹興柯橋。」

在這裡,民營企業一家挨著一家,這個小鎮也因此成為銀行必爭之地,一個柯橋鎮就密佈著大大小小18家商業銀行。

但現在,這個生機勃勃的地方正在經歷著2003年以來最為嚴峻的痛苦,因為很難貸到錢了。「沒有金融海嘯,可是企業的感覺比金融海嘯時更困難。」陳文榮說。

隨著資金的日益緊缺,一個沒有懸念的伴生事實就是資金價格的節節攀升,銀行為了吸收存款付出更高的成本,而這些成本轉手又被轉嫁到企業身上。

一般而言,在正常的市場環境下,銀行業內平均的資金費用為一年內保證日均存款在1億元的,營銷成本約十幾萬元,即不到2‰,但目前,多家銀行的資金費用已升高至5‰-6‰。有的銀行甚至高至1%,比平均水平高出近10倍。

根據銀行內部收益模型,有股份制銀行為1億元以上存款開出的獎金和內部收益合計達10%。

即使貸款價格貴得驚人——貸款利率至少在基準利率基礎上上浮30%,而且往往有各種名目的中間費用,仍有相當多的企業貸不到款。一銀行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現在很多銀行已經沒有貸款額度,除非你和銀行關係很「鐵」,而且銀行有回款進來,否則很難貸到款。

「在企業有銀行的貸款授信額度,但銀行沒有貸款規模的情況下,只能利用國內信用證和承兌匯票了,可以緩解企業的短期融資難問題。」一家股份制銀行的無錫分行行長告訴記者。

從前,國內信用證只是一種結算工具,但在資金短缺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企業把它作為融資工具。

所謂信用證業務,是指開證銀行依照申請企業(購貨方)的申請向受益人 (銷貨方)開出的有一定金額、在一定期限內憑信用證規定的單據支付款項的書面承諾。在銀行的財務報表上,屬於表外業務,對開立信用證的銀行而言並不佔用信貸規模。

對於購貨方來說,利用國內信用證來解決資金問題,其成本並不大。假設一企業開具一張金額為1000萬元、期限為3個月的國內信用證,所需要支付的費用為3萬元。

而同樣屬於銀行表外業務的銀行承兌匯票,則被更廣泛地使用。

承兌匯票,通俗的理解,就是「購貨方」向「銷貨方」開具一張支票,「銷貨方」憑支票到銀行領取貨款。與國內信用證一樣,它的最長期限也是6個月,提前支取也需要向銀行貼息。

據瞭解,浙江的貼現率已經由去年年末的3‰升至當前的8‰。和信用證不同的是,銀行承兌匯票所需要的保證金比例,通常會高於國內信用證。

記者詢問了從內蒙到浙江的多家商業銀行,目前國內信用證的保證金比例在10%左右,而銀行承兌匯票的保證金比例浮動較大,一般需要50%左右的保證 金,部分銀行對一些資信稍微差一些的企業,要求保證金比例甚至為100%。同樣是1000萬元的「融資」,開信用證,只需要在銀行存入100萬元的保證 金,而開具銀行承兌匯票,一般需要500萬元左右。

折騰了一圈,企業直接拿到的並不是現金,而是承兌匯票或者信用證。

而這兩樣票據融資,同樣都在銀行的「體外」。

小額信貸突然繁榮

隨著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作為融資的主動脈——銀行被牢牢掐住,但資金依然從枝枝蔓蔓的更小的血管裡不斷流向飢渴的經濟肌體。

錢如此之緊的另一個結果,是民間放貸的意外繁榮。「現在溫州的錢不搞資源,也不搞煤炭了,更不高興去弄實業,全部把錢都拿去搞高利貸了。」溫州中小企業促進會會長周德文著急地告訴記者。

民間利率最高的已經到了月息1毛至1.5毛,如果按照這個年化收益,從事民間高利貸的資金收益最大可以達到一年12—18倍的收益。

隨著央行不斷上調存款準備金率,雖然作為融資的主動脈——銀行被牢牢掐住,但資金依然從枝枝蔓蔓的更小的血管裡不斷流向飢渴的經濟肌體。

小額信貸公司便是其中的重要的一支。

從2006年,第一批官方批准的4家小額信貸公司試點開始,截至今年3月末,全國已經有小額貸款公司3027家。一季度,他們一共貸出了427億元。成立以來,小額貸款公司總共貸出了2408億元,相當於一家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貸款規模。

現在,小貸公司坐在家裡都不愁貸不出款,而且為擴大資金使用率,他們只辦理3個月內的短期貸款。

蘇州工業園區金雞湖農村小額信貸公司副總楊軍說:「從2009年成立以來,貸款量差不多每年翻倍。」

「一筆貸款到期了,後面總有10—20個基本符合條件的客戶在等待貸款。」上海松江駿合集團副總裁張磊告訴記者。這家從前是松江小有名氣的房地產公司,早已提前轉型,將生意撲到小額信貸、典當、投資等系列金融業務上。張磊保守地估計說,「今年的純利可以達到15%。」

一家小額貸款公司員工透露,由於有著不得高於央行貸款基準利率4倍的監管要求,小貸公司在發放貸款中,合同上寫明的貸款利率月息為1%或1.5%, 再通過諮詢費、服務費等名目另外收費,這樣可較好地規避違規風險。「15%的純利,對於運行得十分紅火的小額貸款公司來說,沒有一家願意轉讓牌照,不斷有 人找上門來希望入股,現在勢頭好,我們也在準備增資擴股。」

在過去,小額貸款公司因為面臨兩大限制——「只貸不存」和放款比例「不超過資本金1.5倍」,一直發展緩慢,南方週末記者此前在重慶等地採訪時發現有不少牌照正在市場上轉讓,而且鮮有問津者。

上海小額貸款公司協會理事長張玉峰告訴記者,僅僅上海松江區就有3-4家小額信貸公司在等待政府牌照,註冊資金的門檻也在一路水漲船高,從最初的5000萬,到現在的2個億。

當主流金融渠道銀行被限制時,小額信貸公司卻積極和各種租賃、信託合作,想盡一切辦法盤活現有的信貸資金——有不少小額信貸公司開始陷入無錢可放的窘境,比如內蒙古小額信貸協會會長李毅剛就告訴記者:「我們這裡小額信貸公司的貸款早就放完了。」

最近,山西信託推出千禧匯鑫小額貸款公司貸款集合資金信託計劃。信託資金以貸款的形式用於補充山西千禧匯鑫小額貸款有限公司的流動資金。該信託產品規模為3000萬元,投資門檻為60萬元。

業內人士稱,在當前的信託產品中,收益率頗為穩定的是小額貸款公司項目。投資者的收益率在7%-8%之間,信託公司一般都很「懂行」,小額貸款公司 的融資成本可能在10%以上。「如果真的要解決高利貸問題,要逆轉民間利率太高的局面,最根本的辦法就是要放開民間金融,要把金融供給最大化,應該大量發 展民間金融,政府更多地批准小額貸款公司。」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呼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64

人生的循環 取之有道

http://cpleung826.blogspot.com/2008/01/blog-post_09.html

超過八成的香港人都活在這個循環之中。

1. 很幸運的在一個平凡的家庭中出世, 這是一生的開始。

2. 爸媽努力的供書教學, 直到長大成人。

3. 好不容易到廿一歲大學畢業, 出來找到一份月薪一萬元的工作, 給四千元父母, 六千留給自己, 要還大學讀書時學費的債, 更要儲蓄一點零錢作進修之用。

4. 廿五歲, 終於碩士畢業, 工作上好像增加了點點競爭力, 同時遇到一位女友, 開始蜜運中, 好辛苦地節制著拍拖用錢, 但仍沒有多點積蓄。

5. 沒多點積蓄的狀態一直維持著, 幸好人工每年都有一點點的增加; 時間過得很快, 三十歲到來了, 到了談婚論嫁的時候, 出來成家立室, 要用盡多年的積蓄作首期, 加入供樓的行列。

6. 酒席、買樓首期, 一下子用光了十年來的積蓄, 成立了一個家, 每月要承擔一個家庭的開支, 供樓、水、電、煤, 但仍好享受二人世界。

7. 二人世界不能過太久, 女人過三十五歲生小朋友是十分危險的, 要「做人」就盡快, 但生一個小朋友要四百萬, 怎麼辦?

8. 終於都生了一個小朋友, 多都不敢生, 有點像中國內地的一孩政策只可生一個, 不過香港是家庭經濟上的限制而已。

9. 樓仍是要供, 開支多了一個小朋友, 令支出更大, 積蓄更少, 在這個狀態, 願為老闆做牛做馬, 希望不要被開除。

10. 這時候, 剛出世的小朋友已經開始進入這個人生的循環了, 請重見第一點。


當身處在這個人生的循環時, 怎樣可離開這個循環呢? 或者怎樣可樂在其中呢?


此文章首次在「永不當田雞」發表於 2008-1-9 


後記:

這篇是2008年寫下的, 亦在自己 facebook分享過。現在再檢察一下內容, 發覺仍舊適用在今天的香港, 相信未來十年裡, 八成香港人都很難有大改變。 能跳出這個人生的循環者, 應該是努力買入優質資產的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11

惡性循環 謝國忠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5-18/100391547_all.html

 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國經濟持續走低。儘管通過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來維持穩定的貨幣政策是適當的,但是,試圖通過印鈔票刺激經濟復甦則很危險。通脹仍然是一個極大的挑戰。像2009年那樣強行增加信貸可能會引發通脹危機。

  為了催生新一輪經濟增長週期,中國務必在需求上實現家庭部門和政府部門的再平衡,同時在供給上提高投資效率。前者要求政府控制支出,後者則需要完善資金配置,並給予私有企業更多的發展空間。

滯脹難遏

  4月內需明顯疲軟,短期內恐怕無法改善。中國仍然受到歐債危機的影響。如果希臘退出歐元區,可能會令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債務融資更加困難,令歐洲的需求更加疲軟。美國經濟增長率依舊為2%左右,在未來兩到三個季度內不大可能得到改善。由於通脹壓力、財政緊縮以及出口減少,所有新經濟體都低迷不振。幸運的是中國的出口還在增長。

  房地產市場的調整仍然進展緩慢,遠未達到預期目標。價格調整不被地方政府和房地產開發商所接受。他們把住房壓在手裡不出售,指望市場能夠恢復原狀。他們之所以能夠這樣做,是因為銀行沒有取消開發商贖回抵押的權利。

  迄今為止,大宗商品價格適度下降。如果銀行信貸顯著放鬆,那麼投機者很可能再度用借來的錢囤積大宗商品,這樣便讓擺脫經濟衰退的道路更加漫長。

  4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放緩愈加嚴重,我估計未來幾個月仍將維持這種趨勢。只要中國的銀行業願意出於政治原因對某些項目貸款展期,那麼經濟調整就將是緩慢的。

  雖然中國經濟可能會在今年觸底,但卻很難看出有什麼辦法能夠讓它輕易反彈。過去中國曾經以投資拉動內需,使經濟軟著陸。然而現在這種做法不再有效。

  地方政府的槓桿率已經太高了,以至於身陷債務困境。它們僅僅依靠銀行的貸款展期來清償債務。絕大多數國有企業也深陷債務困境。以投資拉動經濟的方式每每導致債務積累,使債務變成一種投資需求。如今似乎是債務刺激了經濟增長。

  未來幾年全球經濟很可能將持續疲軟。在過去十年中,西方國家的消費一直靠債務支持。不管需要通過何種方式來解決當前的危機,西方國家以債務支持消費的模式都將終結。因此,中國的出口低迷不只是一個週期的問題,可能會持續多年。

  官方數據顯示,雖然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略有降低,但通脹仍然是一個嚴重問題。能源價格的降低在某種程度上有助於緩解通脹。但是,租金和食品價格一直在快速攀升。

  中國的現金儲備在過去十年中迅速增長,由此引發通貨膨脹。流通貨幣的增長率,大大超出了實體經濟的潛在增長率。因此,通脹趨勢難以遏制。這就是中國經濟一直通脹不止的原因。如果再用印鈔票的方式刺激經濟增長,那麼,很可能產生類似1992年到1993年間的通脹危機。

  中國人民銀行近期將存款準備金率下調了0.5個百分點,這一幅度是合理的。2011年,中國新增外匯儲備3848億美元,是五年來的最低值,這是由於2010年1月到2011年6月多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有效阻斷了資金流入。最近的證據顯示,外匯儲備增長乏力,在可預期的未來,這種狀態很有可能維持不變。因此,下調存款儲備金率對於維持穩定的貨幣增長是一個明智的抉擇。

  中國現有的通脹壓力不會很快消失,貨幣政策無法遏制通脹,未來幾年可能會持續滯脹。

減稅當行

  2012年的預算支出增加了14%。這需要家庭部門和私有企業埋單,從而加重了其負擔。同時,通脹和經濟放緩也使其承受了巨大壓力。

  世界銀行最近發佈的研究顯示,中國勞動力的稅負高於美國。此外,做生意還要繳納很多「費」。當經濟快速增長時,這些負擔尚可承受。但是,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這些負擔就會迫使生意關張,導致惡性循環。

  中國的家庭部門現在正承受著低收入、高房價和通脹之苦,導致社會矛盾日益激化。主要原因在於政府支出不斷增長。在經濟放緩的情況下,如果政府不能削減支出以減少家庭部門的壓力,社會將會更加不穩定,經濟也將走向惡性循環。

  我曾經呼籲,減稅1萬億元人民幣,政府似乎也顯示出了某些減稅的意願。但是,減稅必須切實有效,而不應當僅僅為了宣傳做做樣子。減稅1萬億元並不要求政府完全減少開支,只是減少阻礙經濟增長的那部分開支,對於政府來說,這遠遠談不上犧牲。

  政府支出普遍低效,其乘數效應也很低。如果將1萬億元人民幣用於私有企業做生意和家庭部門消費,將具有顯著的乘數效應,對經濟的淨刺激效果可以是百分之百。 換言之,用1萬億元人民幣來刺激經濟,足以維持經濟穩定。

  據調查,去年中國居民可支配收入佔GDP的42%,位列全球之末。由於居民收入低,家庭部門消費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也低。政府支出的大幅增加是推動經濟發展的主要因素。通過各種高稅費和高地價,政府在中國經濟中所佔的份額驟增。另一方面,中國的房價即便不是世界最高的,也是名列前茅。以國際標準衡量,中國消費品的價格也很高,跟居民收入相比就更高了。高稅費和政府壟斷造就了消費品的高價格。

  在低收入和高價格的雙重擠壓下,居民消費自然低迷不振。

  國際上很多專家推測中國的低消費是由於中國老百姓有喜歡存錢的傳統,這是不正確的。

  中國居民存款率接近日本在同一發展時期的比例。而且,由於購置房產被計入家庭部門的儲蓄,所以高房價也誇大了家庭部門的存款率。購置房產的支出大部分通過地價和稅負進入了政府的錢袋,因此,政府的政策在相當程度上就決定了居民存款率。

  中國投資和消費的不平衡主要歸咎於政府和國有企業以投資拉動經濟的模式。如果政府不改變定位,需求方面的再平衡注定會失敗。因為任何一項促進消費的政策總是可以被另外一項加強財政收入的政策所抵消。需求方面的再平衡最終依賴於政治體制改革。中國必須建立一個透明的體系以監控政府收支。除非政府轉型,否則經濟無法走出困境。

不可浪費

  在供給方面,中國現在非從數量擴張向提升產業價值轉變不可。由於貨幣供應量快速增長,中國已經經歷了一個資金成本極度廉價的十年。廉價的資金導致了消費品製造業在數量上的大規模擴張,因此,極大地壓縮了利潤。

  當前很多企業試圖通過貸款來為數量擴張融資,使自身得以倖存,但其實只是苟延殘喘而已。理所當然,量的擴張又使得企業運營環境更加惡化。

  中國企業現在正深陷這種惡性循環之中。因此,儘管中國是世界上第二大經濟體,但卻罕有具備國際競爭力的企業。

  跨國公司已經學會了如何利用中國的發展模式來為自己牟利。他們從中國購買諸如初級化學製劑這樣的商品,通過專利技術增加其價值,再以高價重新賣給中國。中國不合理的資金配置,最終變成了對跨國公司的補貼。跨國公司之所以能夠從疲軟的全球經濟中獲得巨大利潤,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可以鑽中國的空子。

  中國國有企業的利潤率不足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而據我瞭解,其投資成本比私有企業高20%到30%。

  中國的通脹問題實質上是經濟體系低效和漏洞的貨幣表現。除非低效問題有所緩解,否則通脹不會消失。在過去十年中,中國名義GDP上漲了4倍。我相信其中幾乎一半來源於通脹。通脹無法控制,威脅到了宏觀經濟的穩定。由於中國出口的成功所引發的貨幣升值壓力,成為貨幣擴張的後盾,同時又沒有導致匯率降低。但是,鑑於出口前景惡化,無法控制的貨幣擴張諒必會導致貨幣貶值。

  控制政府支出和國有企業的投資,是提升中國的投資效率的關鍵。這也將給私有企業的發展提供更大的空間。由於中國的政府支出只有很少一部分用於家庭部門,政府支出在GDP中所佔的份額完全可以降下來。我認為,政府總體支出,包括通過地方政府資助交通工具的淨貸款,不應該超過GDP的17%。而2012年的中國政府支出預期很可能達到23%。這還不包括在地方政府支出中的債務成分。

  中國國有企業的銷售額約佔GDP的三分之二。如此龐大的規模嚴重扭曲了經濟運行。絕大多數私有企業不得不與政府或國有企業合作,這類交易破壞了市場體系,引發了大範圍的腐敗行為。如果腐敗問題得不到解決,中國企業將無法致力於發展技術、品牌和競爭力,而這些是在全球競爭中勝出的必要條件。■

  作者為玫瑰石顧問公司董事,經濟學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732

微博草根大號愈發艱難 營銷生態陷惡性循環

http://www.21cbh.com/HTML/2012-11-9/wMNDE1XzU1OTEwMg.html

自「刷微博」完勝刷牙,成為大多數人早晨醒來第一時間做的事情,微博品牌營銷能力被越來越多的企業認可,微博營銷也成為了企業預算清單裡獨立的一項。可當你醒來打開微博,發覺各式各樣的廣告衝擊著你的眼球,原來的新鮮、有趣、生動的微博卻零星的散落在廣告之中,是否感覺它失去了原本的模樣。

轉發費標準不一致使微博大號惡意競爭

2010年,微博開始熱鬧起來,這也讓依附於微博的草根大號們看到了發展契機。或是興趣所致,或是有意為之,他們開始用心的經營自己的帳號,至此草根大號迎來發展的黃金時機——越來越多的廣告撲面而來。

曾有消息透露,2011年上半年,草根大號的廣告報價每週都在變化,每過一週價格上漲30%。當時一個擁有300萬粉絲的賬號,轉發一條微博的報價高達3萬~5萬元。草根大號的廣告報價從幾百元漲到一千多元只需短短一個月時間。2011年僅一個「微博搞笑排行榜」的年利潤便是1500萬元。

據瞭解,現在一條廣告的直髮報價1000~3000元不等,100萬粉絲量的大號報價800~1000元/條,100萬一下粉絲的草根大號報價為500~800元/條,100萬~500萬的1000~2000元/條,而轉發則都在1000元/條以內,很多草根大號還要視內容而定。

有網友稱,最多時候他曾關注過20多個草根大號,但現在卻將很多大號拉黑。原因則是草根大號發的那些亂七八糟的廣告,不但沒有讓他看到想看的新聞、資訊,反而干擾了視野。

據瞭解,冷笑話、冷笑話精選、微博搞笑排行榜、全球時尚等等微博草根大號是很多微博用戶在註冊不久第一批關注的微博帳號。可隨著微博時代的到來,這些草根大號開始轉發各種各樣的廣告,從生活用品到化妝品應有盡有。據瞭解,某私處護理產品曾一度充斥在微博之中,令很多微博網友哭笑不得,不堪其擾。

微博大號的背後運營體系

傳言,如此龐大數字背後的草根大號們並非一群無組織的烏合之眾,而是專業的運營團隊在管理。天使投資人蔡文勝擁有某微博平台草根大號50強中的25個賬戶,至少控制了1/8微博用戶,擁有至少2000萬粉絲。

其次則是杜子建掌門的北京華藝傳媒,被傳擁有草根微博前50名中的15個。另外15個草根大號是屬於「酒紅冰藍」(真名肖俊麗)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其大概控制了100多個賬號,手下掌控著「全球時尚」、「歐美街拍」、「精選語錄」等多個高質量時尚小號,保守估計粉絲數目也已超過2000萬。

但觸電網創始人龔文祥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杜子建並非像外界傳言的擁有如此多的草根大號,他名下只有一個「冷笑話精選」。三大流派的說法是誇張了的。但華藝傳媒集團創始人杜子建曾對外表示,公司接單一般都是300萬以上,300萬以下的單不會考慮。另一草根大號持有者「酒紅冰藍」也曾談及盈利問題時稱,2011年的營收目標是每天1萬元純利潤。另據瞭解,企業微博代運營價格從每月3000-30萬元不等,更有坊間傳言某公司以1800萬元/年的價格將可口可樂官方微博代理下來。

據傳,最初杜子建將自己的公司轉變為微博營銷公司,帶著僅剩的12個員工養大號,是最早提出了微博營銷概念的人,「微博搞笑排行榜」就是屬於他公司所有。而他的收購的策略也乾淨利落:排名靠前、擁有十幾萬粉絲的草根大號都被他連人帶號「一鍋端」——賬號買斷,人進入公司工作。據行業人士透露,當初每個草根大號的收購價格僅在6萬元左右。

微博平台加快商業化進程

當你達到頂峰也就意味著下坡路即將開始。

2012年3月初,新浪大範圍對微博上的殭屍粉進行清理,草根大號的掉粉率基本在10%以上,多的高達30%到40%;4月,新浪宣佈要將草根大號上的廣告徹底肅清;緊接著5月,「微博搞笑排行榜」、 全球經典」等一部分草根大號遭到新浪禁言,原因則是內容抄襲。

微博草根大號排名第一的「冷笑話精選」曾經隨便一張圖片的轉發量就是上萬,而現在的轉發量僅停留在2000~3000條,有的甚至只有幾百條轉發量。截至到2012年11月,「冷笑話精選」,粉絲數達到了1046萬人,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其廣告單卻正在逐漸下降,每天僅保持數條左右,與黃金巔峰期的每天三四十條相比,明顯退燒了很多。

這些都源於微博的全面商業化進程的加快。微博一方面維護自身的廣告系統,對草根大號實施嚴格的管制措施。對草根大號發的廣告和色情圖片進行清除、禁嚴、封號;另一方面正式上線微博廣告和企業微博2.0,推出各類APP、微遊戲等新功能,推出「微任務」微博營銷平台,甚至發佈基於微博話題與內容的廣告報單。資料顯示,微訪談7.5萬元/次,微直播15萬元/次,微博iPhone客戶端頂部Banner廣告報價為140萬元/周。這一系列舉措都透露出平台想要收回廣告權,迫切尋找盈利點的心態。

銳馬傳播總經理、微博營銷專家黑馬良駒表示,隨著微博商業化進程的加快,除了前十位的草根大號還保有一席之地,更多的中小草根微博已經到了強弓末弩之地。但他認為,還是會有一部分草根大號能夠在微博商業化中找到平衡點的。

艾瑞諮詢高級分析師由天宇同樣認為平台的商業化跟草根大號的商業模式上還是有區別的,草根大號還是有發展的空間。

平台商業化應保障用戶體驗

有網友向記者反映,微博的用戶體驗越來越差,被垂直內容分流的厲害。而微博的內容越來越勁爆,愈發大尺度,刺激著讀者早已疲憊的神經末梢,真正有價值的新聞卻埋沒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商業化,難免淪為門戶廣告的替代品。

由天宇稱,商業化永遠是在用戶體驗跟商業化價值實現中找到平衡點。微博的廣告平台相對來說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證用戶體驗,但如何在規模化商業效益的實現同時平衡用戶體驗,保證用戶的活躍度,還需要進一步的探索。

作為電商資深人士,龔文祥也表示草根微博未來可能會朝區域化和垂直化方向發展。但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擔憂,或許微博未來會成為一個純粹商業化的媒體,變成政府、企業和高端專業人士的言論圈,喪失了原本的草根性和娛樂性,對於普通的用戶來說,可能會轉向其他朋友圈氛圍濃郁的平台。

復旦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李雙龍博士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微博應該是一個意見交互的平台,要區別於商業化的媒體平台。不管是平台還是草根大號,迫切的商業化道路是不可取的,微搏應該保持初創期的特點,成為網民收集和發佈信息的集散地,切不可因商業利益而喪失了本身的用戶黏性,降低用戶體驗。「網民是媒體的受眾,儘管微博空間下的受眾已經具備很大的自主性,但仍擺脫不了作為被動者或受者的命運,不管是行業大佬還是網站平台,都不該利用網民的信任,為自己牟利。」

廣告之於商業化、用戶體驗之於網民,如何在兩者中找到平衡點,尋求一條適合中國互聯網民情的商業化道路,是微博平台未來無以避免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73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