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經濟逐漸由投資拉動轉向消費導向,鐵礦石不再吃香的今天,必和必拓等國際礦業巨頭們開始謀求轉型。
在中國經濟靠投資拉動的日子里,對鋼材的大量需求促成了鐵礦石和煉焦煤的火爆,必和必拓從中收益頗豐。而如今,必和必拓正在豪賭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並以此為基礎進行戰略轉型。
如今,必和必拓正在將業務重心轉向銅和石油,同時將鋁、錳等業務剝離至一個價值180億美元新公司。該公司首席執行官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計劃在四天後的悉尼策略發布會上宣布具體計劃。
澳大利亞Roxby Downs鎮的Olympic Dam銅礦是全球儲量最大的銅礦之一,必和必拓早就做好準備,在這里大展拳腳。
必和必拓轉型的關鍵在於亞洲,尤其是中國中產階級的崛起。必和必拓認為,隨著這些地區中產階級的日漸富裕,他們對於空調、電冰箱等消費品的需求將大幅增加。
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目前消費占中國GDP的比重為35%,而美國高達70%。如此看來,中國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據《華爾街日報》,必和必拓營銷總裁Mike Henry表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銅需求都將持續增長。”他預計,到了2018年銅需求將會面臨巨大缺口。如果不考慮新開發的銅礦,全球銅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將至少維持10年。
而就像之前曾拉動了鐵礦石和煤炭一樣,中國將是拉動銅需求的最大動力。目前中國消費了全球40%的銅產量,隨著國民收入的增長,中國的銅需求將會繼續上升。
必和必拓預計,到2030年,全球的銅需求將增長50%至4000萬噸,銅價也將隨之走高。
與此同時,必和必拓對石油的前景也很看好,從墨西哥灣,到特立尼達和多巴哥,必和必拓正在全球開拓新的石油項目,以應對中國中產階級即將掀起的消費狂潮。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首屈一指的礦業巨頭必和必拓表示,為滿足最大客戶中國的需求,該司要將新開發項目的投資重點由鐵礦石轉變為銅。在大宗商品主要消費國中國的經濟增長“不複當年勇”之時,礦業巨頭仍在豪賭中國的消費崛起。
據彭博報道,必和必拓的CEO麥安哲(Andrew Mackenzie)近日表示,未來該司對銅的投資可能超過鐵礦石。預計該司在中國市場的銅銷量會超過鐵礦石,未來將投資智利、秘魯、澳大利亞南部和北美的礦山。麥安哲說:
“我們預計,中國的銅需求增速將超過鋼和鐵礦石。因為中國在進入消費階段,用電量會大增。由於需求增長模式改變,我們對供應的投資模式也會變化,以滿足那種需求。”
上月華爾街見聞文章就曾提到,必和必拓正在將業務重心轉向銅和石油,同時計劃剝離其他業務,單獨成立一家經營鋁、錳等業務的新公司,該公司估值180億美元。本月初華爾街見聞文章提到,如今中國經濟進入轉型期,不複十年前迅猛增長的勢頭,大宗商品失去大買家的風險越來越高,必和必拓仍預計,至少在本世紀20年代中葉以前,中國的鐵礦石需求都會持續增加,並且仍是銅需求最重要的支持因素。
必和必拓營銷總裁Mike Henry上月中旬表示:“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銅需求都將持續增長。”他預計,到了2018年銅需求將會面臨巨大缺口。如果不考慮新開發的銅礦,全球銅市場供不應求的局面將至少維持十年。麥安哲上月24日表示,堅信中國會繼續推行城鎮化,那將使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由投資轉變為消費。
但一些業內分析人士對中國需求的預測並沒有以必和必拓為首的礦業巨頭那麽樂觀。這些巨頭此前預計,中國到2030年年末才會達到鋼產量巔峰。而上月國際鋼鐵協會會長、奧地利最大鋼鐵生產商奧鋼聯(Voestalpine)的CEO Wolfgang Eder預計,中國的鋼產量將在三年內達到巔峰,這將迫使相關工廠停止拓展業務、關門大吉。這意味著,礦業巨頭1200億美元的鐵礦石相關投資命懸一線,前途未蔔。
今年7月高盛發布報告預計,隨著大宗商品的超級周期步入尾聲,未來五年,從鐵礦石、銅到布倫特原油等商品的價格將會下跌。上月6日發布的高盛報告又預計,到2017年,鐵礦石市場過剩的產量將增至將近3億噸。報告統計,2011年以來,共有24個鐵礦石項目啟動或者獲批。必和必拓和力拓為首的礦業生產商為這些新項目投入1200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援引俄羅斯金融服務公司BCS Financial Group的股票研究負責人Kirill Chuyko評論稱,
鐵礦石生產商最大的弱點是,他們通常“過於看好行情”。中國鋼產量已達巔峰,“中國的需求會下滑”。
國際鋼鐵協會上月公布,今年10月,全球65個納入該協會統計的國家粗鋼總產量達到1.37億噸,同比持平,其中中國粗鋼產量為6750萬噸,同比略降0.3%。下圖來自國際鋼鐵協會,紅色柱形代表中國的鋼產量。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據彭博報道,讓更多礦商停工的鐵礦石價格戰首次出現了裂痕。
以力拓集團、必和必拓和淡水河谷為首的礦業巨頭一直堅持實施數十億美元的(產能)擴張計劃,理由是即使在價格崩潰之後,公司盈利狀況仍然健康。
現在,三巨頭之一的必和必拓首次表達了擔憂,稱他們可能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太遠了。
在公布了鐵礦石部門營業利潤可能下滑35%後,必和必拓首席執行官(CEO)Andrew Mackenzie在周二的分析師電話會議上表示:
我擔心其它競爭對手持有大量資金伺機擴張規模,我們確實著眼於未來,並且看到鐵礦石價格承受著一股下行的壓力。
趁著鐵礦石第一大消費國——中國的需求放緩,為擴大市場份額,必和必拓、力拓和淡水河谷一直在擠壓規模較小的競爭對手。從塞拉利昂的叢林到瑞典的拉普蘭(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最北端地區),廢棄的礦山開始點綴全球景觀。
華爾街投行Jefferies全資子公司Jefferies International的分析師Seth Rosenfeld告訴彭博社:
他們想確保沒有其他人進入鐵礦石市場,並最大化自己的市場份額。他們現在已經做到了,因為只有他們還在擴張,而其他人都不這麽做了。
在此之前,最大的礦商們在日益惡化的鐵礦石市場前景面前連眼睛都沒有眨一下,自2011年來已經在新項目上開支超過1200億美元。
供應過剩
摩根士丹利本周下調了世界四大鐵礦石出口商(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和Fortescue金屬集團)的評級,因利潤下滑和削減分紅的風險在上升。
基於去年88美元/噸的鐵礦石均價,力拓本月表示,鐵礦石價格每變動10%,將對其利潤產生13億美元的影響。今年以來,鐵礦石價格已經下跌了11%。出口至青島港的最新鐵礦石價格為64.01美元/噸。
據澳新銀行,必和必拓、力拓、淡水河谷占到了全球鐵礦石出口的60%。它們產能的持續擴張將導致今年鐵礦石過剩供應達到8500萬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