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股場放大鏡:轉型股資產減值驚人 歐陽風

2008-07-18  AppleDaily

澳 博控股(880)成功上市之後,相關濠賭股仍未能止瀉,例如新濠(200)昨又跌4.6%,股價再創近3年半以來新低。濠賭股壞消息不絕,最新輪到兩隻三 四線濠賭股要發盈警,繼周三多金控股(628)發盈警後股價急跌38%,昨日輪到奧瑪仕(959)發盈警。兩間公司均表示預期08年3月底止年度之業績可 能錄得非常重大虧損,其中多金份通告最含糊,只係表示有關虧損主要由於非常重大無形資產減值虧損所致。至於奧瑪仕,則講明係因收購澳門希臘神話之 49.9%權益,而產生之無形資產減值虧損,因而遭受重大及不良影響。根據其提供之財務資料,該筆無形資產攤銷及減值達到13.27億元,比瑪仕總市值 9.8億元還要高。

多金越跌越殘有原因

多金前身為浩基集團,近年轉型澳門賭場中介人業務,去年開始收購多間中介公司,包括 World Perfect(WP)、Triple Gain(TG),成為澳門金沙及威尼斯人賭場的中介人代理,月前又斥資2.24億元,收購Leading Century(LC)的永利博彩中介人業務。以上收購若干條款有保證溢利,根據早前的公佈,威尼斯人的中介人業務應不能達到保證水平,雖可獲得賠償,但 長遠卻唔係辦法,亦因此搞到股價越跌越殘。根據新會計準則,公司資產包括無形資產要每年估值後入賬,至於點樣估值,就真係考起,表面上呢啲會計賬目只係數 字遊戲,但係某程度上亦反映公司收購之資產質素。未來一段時間,相信好多轉型股的業績曝光後,「資產減值」勢成為轉型股的計時炸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

中電憂澳項目需減值受累快須減碳排放市場估撇賬40億


2009-03-07  AppleDaily





【本報訊】中電控股(002)總裁包立賢表示,若澳洲實施減少碳排放計劃,集團有可能會將賬面值約90億元的澳洲雅洛恩電廠作部份減值。有分析員估計,中電有可能須就此作出約30億至40億元減值,可能對明年起的業績構成影響。記者:陳健文

包立賢昨日接受路透社訪問時承認,基於澳洲政府提出減排建議,故有可能要為旗下雅洛恩電廠作某程度上減值,但他沒有披露具體金額。中電發言人亦補充,現階段評估減值金額乃言之過早。

5年內或獲34億補償

不 過包立賢指,當有關減排計劃實行時,包括雅洛恩電廠在內較受影響的燃煤發電項目,將會得到政府補償,惟他沒有披露金額。他只說,具體可行做法是將中電的燃 氣項目價值上調,並同時將燃煤項目作減值。報道又引述分析員估計,中電於未來5年將可獲得總額約34億元補償。雅洛恩電廠是中電海外業務中最大的電廠資 產,據08年度業績披露,雅洛恩電廠的賬面值約90.36億元,相對07年度時的119.06億元減少約24%。中電預期,澳洲減少碳排放計劃的法例草案 將於本月公佈,稍後通過成為法例,將對集團構成具重大影響的市場風險。據澳洲政府建議,計劃於2010年7月1日生效,目標是到2020年減少溫室氣體排 放最少5%。政府每年會就該年度總碳放量定上限,各排放者獲派發一定數量的排放許可證,超過其排放上限的企業,需要在市場上購回相等的許可證,才可作排 放。分析員預計,中電須因此要購入排放權,令營運成本大增。中電已表明,會因此出現龐大減值。

須買入排放權成本增

有分析員估 計,中電可能要為雅洛恩電廠作出30億至40億元減值,但實際對財務報告的影響,要視乎澳洲政府的補償金額,以及中電在會計上如何處理。野村早前估計,中 電2011年碳排放成本將介乎4.07億至9.15億元,相當於當年純利4至10%。摩根士丹利在中電上周公佈業績後舉行投資者午餐會,大摩指,澳洲減少 碳排放的計劃,將對中電中期純利表現構成威脅,估計其減值金額可能高於澳洲政府未來5年所給予的補償金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31

史上第二次大洗澡:中國石化154億資產減值之謎

http://www.21cbh.com/HTML/2011-4-4/2MMDAwMDIzMDc2Mg.html

淨利潤707億,史上最高,增長12.8%。上市第十年,中石化(600028.SH)交了一份看上去很美的2010年成績單。

但相比老對手中石油(601587.SH)1399億的淨利潤、35.6%的增長率,仍顯單薄。即使是中海油(0883.HK),2010年淨利也有544億,增長率更是高達 84.5%。「三桶油」相較,中石化增速最慢、驚喜最少。

不少分析人士坦言,至少,和此前預期相比,這不是一份讓人驚喜的成績單。

中石化到底怎麼了?

答案的關鍵在中石化突然間大手筆計提的154億資產減值損失。

154億資產減值:史上第二次大洗澡

市場的失望不言而喻。年報公告後,中石化股價連續小跌兩天,累計跌1.5%,短暫微彈後,又繼續下探。中石油的待遇則大不一樣。從公佈年報第二天開始,中石油連續收穫了6根陽線,累計漲3.54%。

不少分析人士也對此深感困惑。年報公佈前,中石化給出的信號甚是積極。「1月份去調研,當時公司高管說每股收益可達0.9元」,上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分析人士回憶,「結果卻只有0.82元」。

在前述分析人士看來,中石化業績低於預期,主要是兩個原因造成的。一是受油價大漲影響,中石化2010年第四季淨利大幅下滑,淨利只有143.16億,僅佔全年淨利的20%。

另 一個更重要的原因是,中石化冷不丁大幅度計提了154.45億元的資產減值損失,比去年計提的74.53億多出了79.92億。其中,商譽(無形資產)減 值62.77億,固定資產減值75.67億。相比之下,中石油僅計提了44.08億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中石化的29%。

「這個問題,我們把它當成重點看待。」上海一位知名分析人士表示。

這是中石化上市十年以來,第二次大規模地計提資產減值損失。中石化第一次大規模計提發生在金融危機爆發的2008年,當年計提了166.17億資產減值損失。同期,中石油也計提了247.65億的史上最大規模資產減值損失。

如此大額的計提讓分析師們措手不及。在2010年三季報上,中石化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只有21.87億。一切發生在年度資產減值測試後。

這樣的資產減值計提對業績的影響是實質性、不可逆轉的。按新企業會計準則第8號的規定,「無形資產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等從2007年開始計提後不能衝回,只能在處置相關資產後,再進行會計處理。

歷年年報顯示,2006年以來,中石化每年都計提減值損失,累計計提479.77億,平均每年計提96億,而期間中石化的年平均營業利潤為611.74億,相當於平均每年計提掉中石化15.7%的營業利潤,對業績吞噬甚多。

東北證券分析師王偉綱也在研報中指出,154.45億資產減值增加導致當期EPS減少約0.065元,是業績低於預期的原因。

為5年前私有化埋單,62.77億商譽蹊蹺計提

困惑還在於,中石化為什麼選擇在這個時點計提如此之大的減值準備?

年 報披露,中石化最大的兩塊減值損失是商譽和固定資產。其中,62.77億的商譽(指收購成本與所獲得可辨別的淨資產的公允價值之間的差異)減值損失主要來 自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石油大明計提了13.61億,齊魯石化計提了21.68億,揚子石化計提了27.37億。

正是對這三家子公司商譽的計提,讓分析師們連連說「看不懂」。

「計提的62.77億商譽減值損失很奇怪,這幾家被計提商譽損失的子公司是幾年前買的。」北京一位分析人士的疑惑頗具代表性。

追 溯這三家公司的歷史,這筆關於商譽的計提其實根源於由2006年中石化發動的那場聲勢浩大的「私有化」運動。2006年2月25日,中石化董事會通過斥資 143億現金要約收購旗下齊魯石化、揚子石化、石油大明、中原油氣四家A股上市子公司的全部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決議。經一番複雜流程後,中石化順利完成收 購。

其中,中石化對中原油氣的收購價為30.91億,溢價13.2%;對石油大明的收購價為27.51億,溢價16.9%;對齊魯石化的收購價為33.82億,溢價24.4%;對揚子石化的收購價為48.83億,溢價13.2%。

當 時,市場對中石化的收購價格反應不一。據當時媒體報導,以上4公司小股東當時對定價多有異議,認為收購價偏低。而中石化內部則認為,若非中石油提前洩露了 私有化的消息,如果在2005年7月20日之前進行,最多只需支付90多億,這筆收購其實多付了50多億。中石化當時確實覺得"貴了",收購當年,對這四 家公司記入的商譽總和為76.48億(143億收購成本減去4公司可辨別淨資產的公允價值)。

5年後,這筆收購到底給中石化帶來了什麼?

2008年,中石化首先對中原油氣的商譽計提13.91億減值損失;2010年對石油大明、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計提共62.57億商譽減值損失。至此,4家公司76.48億商譽全部計提完畢。

「這說明中石化覺得,要約收購的這些公司盈利能力沒有達到當初的預期。後果是,中石化2008年、2010年的業績被侵蝕了一些。」廣州一位資深審計師表示。

資產減值背後的焦灼

對此,一位跟蹤石油行業長達20年的資深分析人士並不認同:「這些資產其實是很值錢的,但中石化假裝它不值錢。相比5年前,機器鋼鐵都漲價了,按重置成本計算肯定要高於現在的賬面價值。從當時的環境看,143億的收購價並不吃虧。」

事實上,這四家公司自被中石化收購以來,除2008年受金融危機影響虧損較多以外,業績表現一直不錯。以揚子石化為例,2006年-2010年,淨利潤分別為20.32億、29.03億、-29.48億、28.88億及23.25億。

前述資深人士認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中石化出於盈餘管理的需要,在業績好的年份大洗澡,等同於加速折舊把業績推後釋放,減少業績波動。

而資產減值的業務部門看,中石化154.45億的減值準備主要來自化工業務部和煉油業務部,減值虧損分別為51.21億和49.02億,僅齊魯石化和揚子石化就共計提了49.05億。

對此,前述資深人士認為,這可能是中石化要為自己的煉化業務受油價影響造勢,從爭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在資產巨額減值的衝擊下,中石化與老對手中石油的差距進一步拉大。2010年,中石油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98億,幾乎是中石化707億淨利的兩倍,兩者相差691億。而2009年,兩者淨利差距僅418.83億。

業界將兩者盈利差異的根源歸結為戰略定位不同。中石油長於上游勘探業務,中石化擅長下游煉化業務。在油價高歌猛進的形勢下,中石油的盈利優勢越發明顯。

「事實上,中石化有意識地對自己的戰略定位進行修正,加大了勘探業務比重,強調產業鏈一體化。」前述資深人士指出。2010年,中石化勘探板塊營業利潤467.25億,比去年增長225.82億,是四大板塊中盈利最大、增速最快的。

而最能體現中石化核心競爭力的煉油板塊卻隨著油價高漲大幅下滑,2010年營業利潤卻從2009年的274.77億下滑至148.73億,下降了36%。

儘 管如此,中石化勘探業務較中石油差距仍然巨大。從油氣儲備看,中石油探明儲量是中石化的3.23倍。年報披露,2010年,中石化剩餘原油可採儲量 2888百萬桶,剩餘天然氣可採儲量6447十億立方英呎,合計3963百萬桶油當量。而中石油原油探明開發儲量7605百萬桶,天然氣探明開發儲量 31102十億立方英呎,合計12789萬桶油當量。

在上述資深人士看來,這是歷史定位問題所致。「國內很多勘探項目都給中石油,不給中石化。即使在海外擴張上,中石油也具有絕對優勢。在老外看來,中石油首先是石油公司,而中石化首先是石油化工公司。」

而市場也毫不客氣地對中石化低估值。目前,中石化市盈率僅10.4倍,而中石油市盈率為15.6倍;中石化總市值5985億,只有中石油19285億總市值的3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965

263五億元收購iTalkGlobal:難掩商譽減值隱憂

http://capital.cyzone.cn/article/235052/

11月2日,二六三(002467,收盤價10.90元)發佈公告稱,公司的重大資產重組方案獲證監會批准,公司擬以8000萬美元購買 iTalkGlobal 66.67%的股權以及與之相關的其他三家公司股權。相比iTalkGlobal2011年底經審計的淨資產,本次收購價溢價將高達23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二六三完成對iTalkGlobal的收購後,公司合併財務報表將形成4.5億元左右的商譽。一位知名會計師指出,如果被收購資產無法達到預計的業績和效益,巨額商譽減值或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的殺傷力。二六三顯然也將面臨這樣的風險。

斥資5億購網絡電話公司

二六三11月2日發佈的重大資產購買報告書稱,公司擬通過全資子公司北京二六三網絡科技有限公司以現金8000萬美元(折合人民幣5.06億元),購買iTalkHoldingsLLC。持有的iTalkGlobal66.67%的股權(除公司持有的iTalkGlobal33.33%股權以外的剩餘全部股權)以及DTMI、iTalkBBCanada和iTalkBBAustralia100%的股權。本次交易的資金來源為首次公開發行超募資金中尚未使用的資金4.2億元,不足部分以公司自有資金支付。

本次收購中 ,iTalkGlobal 66.67%的股權為最核心的資產,收購價格為7999.7萬美元;而DTMI、iTalkBBCanada和iTalkBBAustralia是為了達成本次交易於2012年初組建的新公司,這3家公司本次的收購價格均為其設立的成本費用1000美元/家。

值得注意的是,收購報告書顯示,截至2011年12月31日,iTalkGlobal經審計的賬面淨資產為人民幣3292.88萬元,本次評估結果較賬面值淨資產溢價2299%。

公告顯示,iTalkGlobal是一家面向海外華人和其他亞裔族群,以網絡電話業務為基礎的互聯網綜合服務提供商。主要為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新加坡的華裔家庭用戶提供網絡電話服務(iTalkBB)。截至2012年6月30日,iTalkGlobal擁有超過21萬個穩定用戶,並保持年均20%以上的增長率,iTalkBB已成為北美華裔市場最具影響力的網絡電話品牌。而近年來,iTalkGlobal也在IPTV(網絡電視)代理業務上有所涉及。

公告稱,在海外華人市場中,iTalkGlobal的核心產品iTalkBB具備明顯的價格優勢。iTalkBB在美國的主推產品全球包月計劃套餐價格24.99美元/月;競爭對手VonageBB和AT&TBB的包月套餐價格同樣為24.99美元/月,但國際長途另外計費;Verizon包月套餐價格為49.99美元/月,國際長途也需另外計費。

在業務區域的拓展上,iTalkBB首先選取華人較為集中的國家和地區開展業務,然後逐步向其他國家和地區擴展。目前業務已拓展至北美、澳大利亞、加拿大、新加坡及其他少數國家和地區。

根據iTalkGlobal原始財務報表,2012年1~9月,iTalkGlobal共實現淨利潤649.7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 4107.01萬元),佔其2012年預測淨利潤1000萬美元的66.55%。根據大華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報告顯示,iTalkGlobal在2012 年1~6月期間實現淨利潤為2361.75萬元,佔2012年預測淨利潤的42.15%。

對於收購標的iTalkGlobal,方正證券分析師王輝透露,該公司起初主要致力於提供VoIP業務,近年來公司亦開始往綜合虛擬電信運營商的路子走,為用戶提供綜合的互聯網服務,目前業務已涵蓋固話語音、移動語音和電視業務。二六三收購iTalkGlobal,在品牌、用戶、業務和業績等四方面將帶來有益補充,一旦我國放開民資進入基礎電信服務領域,公司定將佔據先發優勢。

但一位TMT行業研究員則表達了不同的看法。他表示,iTalkGlobal目前的主要業務VoIP用戶數量僅有20多萬人,且主要面對北美華裔,市場小眾,未來發展空間可能比較有限。

部分原始股東4年賺600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收購報告書透露,就在2008年9月24日,二六三曾對iTalkGlobal投資750萬美元,獲得了其600 萬股A類優先股,佔其總股本的33.33%,公司同時還獲得在三年內按相同估值水平增持iTalkGlobal股份到50%的認股權。據此計算,當時公司對iTalkGlobal的估值為2250萬美元。

據此次收購評估報告測算,二六三對iTalkGlobal的估值達到12538萬美元,這一數值較公司2008年初次參股時的估值增加了4倍以上。市場難免揣測,為何公司沒有選擇在3年內按相同估值水平增持iTalkGlobal股份到50%的認股權,卻選擇在4年之後以更高的估值進行收購?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電話聯繫了二六三公司,但公司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並不瞭解情況,而公司董秘劉江濤以及證代李波也尚在開會中。

由於無法獲悉二六三方面的觀點,記者就上述疑問諮詢了一位就職於某國際知名會計師事務所的註冊會計師,該會計師在仔細查閱了二六三發佈的評估報告後表示,二六三對iTalkGlobal用了收益法和市場法兩個方法分別進行估值,收益法是根據自身預測數據測算,而市場法是根據 「8×8」、「Comcast」、「Vonage」三家同行業上市公司的股價和外部市盈率/市銷率的數據進行橫向對比,從數據來源來說是相互獨立的。估值結果顯示,用這兩種方法測算的評估價值相差不大,說明該報告應該是比較合理的,除非在數據的採集上同時出錯,否則一般不會導致結果偏差。

這位會計師還指出,該報告寫得較為嚴謹,找不出存在較大漏洞的地方,但對未來的預測數據存在一定的主觀因素,其選擇對比數據的全面性與合理性還有待考證。此外,這份估值報告評估基準日為2011年12月31日,雖然尚未超過一年的有效期,但距收購已歷時超過10個月,市場情況如發生改變,將無法及時在評估報告中體現出來。

引人注目的是,在本次交易中,獲益最大的一方非iTalkGlobal的原始股東莫屬。收購報告書顯示,iTalkGlobal成立於2003 年,包括WilliamA.Burge、JieZhao、施也林、欒浩等多位原始股東以0.1美元/股的價格投資入股。隨後,iTalkGlobal經歷了多次增發、股權轉讓。截至本次收購前,共有17名自然人通過iTalkHoldings持有iTalkGlobal的1200萬股股份,佔其總股本的 66.67%。

由於iTalkGlobal曾於2007年進行了股票拆分,將之前的每一股拆分為10股,因此施也林、欒浩等原始股東的每股成本被攤薄至約 0.01美元/股,而本次二六三收購這1200萬股的價格為8000萬美元,約合6.67美元/股。據此計算,施也林、欒浩等幾名原始股東將在本次交易中獲得超過600倍的收益。

利潤補償難掩商譽減值隱憂

值得注意的是,在這起巨額收購案中,資產轉讓方對標的資產做出了利潤補償承諾。

交易雙方約定,iTalkGlobal收購價款分兩期支付。交割日支付收購價款的70%,若2012年前三季度經審計淨利潤達到700萬美元,支付收購價款餘下的30%。若2012年度淨利潤未達到1000萬美元,實現的淨利潤與1000萬美元的差額將最終返還給二六三。

此外,iTalkGlobal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小龍也與二六三簽署了《利潤預測補償協議》,承諾標的資產2012年度、2013年度、 2014年度實現的淨利潤將不低於1000萬美元、1300萬美元和1500萬美元,並將對2013年度、2014年度實現淨利潤不足利潤預測部分做出現金補償。補償金額為2013年和2014年累計淨利潤實現數與預測部分差額的66.67%。補償金額將在2014年年度報告出具後的20日內一次性支付。

較為可觀的業績承諾以及利潤補償,似乎表明收購iTalkGlobal是一項「穩賺不賠」的生意。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二六三對iTalkGlobal的收購完成後,公司合併財務報表將形成4.5億元左右的商譽,而這一巨額商譽恐是此次交易最大的潛藏風險。

知名會計師馬靖昊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指出,對於這種溢價極高的收購所帶來的商譽,往往會給收購方帶來較大的減值風險。商譽是指能在未來期間為企業經營帶來現金流入或超額利潤的潛在經濟價值,而如果被收購的資產無法達到預計的業績和效益,即便是受讓方做出了利潤補償承諾,看上去可以在一段時間內彌補未能實現的可觀利潤,但其可能帶來的商譽減值或對公司業績造成較大的殺傷力。

綜合二六三招股書及歷年年報,公司2007~2011年的淨利潤分別為6741萬元、6916萬元、7013萬元、6925萬元和7125萬元,穩定在7000萬元上下,本次收購將形成的4.5億元商譽是公司五年來年均利潤的6倍以上。

擬進軍網絡電視市場

就在二六三收購iTalkGlobal獲批四天後,公司再度拋出一項收購計劃,而這次收購的標的竟還是一家淨資產尚為負的公司。

二六三11月6日公告,擬以5338萬元收購北京首都在線網絡技術有限公司 (以下簡稱首都在線)70.23%股權並對其完成100%控股。首都在線2012年1~5月營收為528.31萬元,淨利潤為虧損432.12萬元。截至評估基準日2012年5月31日,首都在線淨資產為-159.59萬元,但其股東全部權益評估價卻高達7600萬元。

收購首都在線同樣也有利潤補償承諾。公告顯示,交易對方承諾,首都在線2012年11月、12月合計虧損不超過536萬元、2013年全年虧損不超過1277萬元、2014年全年稅後利潤不低於2118萬元,如果未能實現承諾利潤,差額部分將由轉讓方向首都在線用現金補足。

公告顯示,首都在線原從事開屏傳媒業務,積累了大量客戶並以互聯網營銷廣告為主要收入來源。2011年7月起,首都在線轉型主要從事面向北美地區的IPTV(網絡電視)業務,與iTalkGlobal建立了合作關係,並已構建了領先的IPTV運營平台與豐富的內容合作渠道,發展了3萬多北美家庭用戶。

二六三在公告中表示,公司正在整體併購iTalkGlobal的背景下,把IPTV業務作為iTalkGlobal未來的核心業務之一,迎合三網融合的趨勢,充分發揮協同效應,以帶來新的業務與盈利增長機會。由於網絡技術用戶群與iTalkGlobal用戶群較為一致,因此通過在 iTalkGlobal用戶中推廣IPTV業務,既可以增加iTalkGlobal用戶的粘性,同時也帶來額外的增值服務收益,形成協同效應。

對於二六三上述業務規劃,前述TMT行業研究員指出,由於我國寬帶網絡的大力建設,近年來網絡電視在國內發展很快。但二六三目前收購的兩公司的 IPTV業務主要面對海外華人市場,尤其是北美地區的華裔。「目前對這塊細分市場的情況尚不太瞭解,但是網絡高清視頻技術發展速度很快,尤其是在美國。比如,一旦蘋果公司推出新一代的AppleTV,那麼很可能導致二六三現有用戶出現大量流失。」該TMT行業研究員表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699

內銀盈利已經反映資產減值因素 市場先生自語

http://mrmarketofhk.blogspot.hk/2014/04/blog-post_29.html
即使內銀繼續公佈優於市場預期的業績, 例如中行和農行首季股東淨利潤分別上升13.88%和13.65%, 但內銀股股價繼續疲弱. 原因是市場將焦點放在內銀的資產質素上. 以中行為例, 有不少報導將資產減值損失大增82.7%用放大鏡看待, 但需知道, 淨利潤已經扣除減值損失, 事實上, 雖然資產減值損失增加了68.35億元, 但淨利息收入增加95.07億元, 非利息收入增加42.4億元, 帶動總營業收入大增145.72億元, 足夠應付貸款減值損失支出大增有餘. 因此, 內銀股淨利潤繼續有增長, 低市盈率仍然持續. 筆者認為關注風險是合乎情理也是投資者應有的態度, 不過, 有風險不等於不值得投資, 最重要是回報率和風險是否對秤, 如果高風險可以有高回報作為補償, 未必一定是不好的投資, 因此, 有人喜歡做低收益但有抵押的物業按揭貸款, 有人喜歡做高收益無資產抵押的私人貸款, 按市場規律做生意或投資, 問題不大, 投資最怕是從事高風險的投資卻收取低風險的回報.

此外, 有投資者也關注內銀會否因為發優先股而減少派息, 筆者認為其實要看優先股的發行條款尤其是息率, 以及發行規模. 如果優先股息率很高, 例如超過10%, 是有機會影響內銀的利息支出, 繼而影響內銀的盈利和股息. 目前仍未知道內銀優先股的息率如何, 參考匯控非累積H系列美元優先股(
HUSI.PRH), 票面息率為定息6.5%, 目前孳息率大約為6.26%, 現時標準普爾給予匯控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 而建行的長期債務信用評級為A, 較匯控低一級, 但同美國一哥摩根大通一樣,  假設內地四大國有銀行優先股票面息率約為定息7%, 初步發行規模大約800至1000億元人民幣, 所涉及每年利息支出56億元至70億元人民幣, 相對每年千幾二千億元人民幣的淨利潤, 屬可負擔範圍. 

其實上星期有另一則內銀正面新聞更令筆者關注, 就是銀監會批准包括工行, 建行, 農行, 中行, 交行和招行可以根據巴塞爾新資本協議要求, 使用銀行內部模型去計算風險和監管資本, 稱為資本管理高級方法. 簡單地說, 資本消耗將會與資產質量掛鉤. 由於此前大型企業貸款和個人按揭貸款的違約機會率和違約損失率較低, 因此採用資本管理高級方法計算出來的風險加權資產有望降低, 預期6大內銀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和總資本充足率可以提升大約50個基點, 某程序舒緩6大內銀的資本需求, 也促使內銀提高對風險的敏感度, 鼓勵內銀以資本充足狀況和資產風險程度進行資本配置, 從而提升資本使用效率.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955

A股多奇葩!瀘州老窖對存款計提40%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46

A股多奇葩。不僅扇貝可以不翼而飛,銀行存款也可能離奇“失蹤”。

瀘州老窖今天發布公告稱,由於發現在工行南陽中州支行的3.5億存款異常,公司將合計5億的存款計提40%減值準備。而在此之前,該公司就曾出現過1.5億巨額存款離奇失蹤。

公告原文稱:

2014年10月,公司發現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15,000萬元存款出現異常(具體內容詳見公司2014年10月15日發布的《重大訴訟公告》)。隨後公司對全部存款展開風險排查,進一步發現公司在中國工商銀行南陽中州支行(以下簡稱工行中州支行)等兩處存款存在異常情況,共涉及金額35,000萬元。為減少可能損失,保護公司及投資者利益,公司當即報請公安機關介入,采取相關資產保全措施。

去年10月15日,瀘州老窖就曾發布公告稱,公司在中國農業銀行長沙迎新支行的一筆1.5億元存款失蹤,經多方協調並多次磋商後無果,公司將就此事於向四川省高級人民法院提起訴訟。

該事件發生後,《華夏時報》援引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稱,對公一般賬戶不能提取現金,只能通過轉賬轉出在銀行賬戶上的款項。而轉賬需要公司開具加蓋財務專用章、法定代表人印章、財務人員印章等要素齊全的轉賬支票。

該報還援引業內人士分析說,瀘州老窖作為上市公司,在1.5億資金被盜取之後才發現,企業自身的內控環節難辭其咎。

發生在瀘州老窖身上的怪事,也曾發生在同樣是酒企的酒鬼酒身上。2013年11月29日,酒鬼酒子公司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在杭州某銀行開立了戶名為“酒鬼酒供銷有限責任公司”的活期結算賬戶,共計存入1億元存款。而後,一名嫌疑人經過多次轉款將1億元存款幾乎盡數轉走。此後,公安機關介入,酒鬼酒追回了部分賬款。

此次瀘州老窖在繼1.5億之後,又爆出3.5億存款出現異常,不僅令資本市場再度嘩然,也更讓人好奇這背後的真相是什麽。

瀘州老窖2014年業績預告利潤同比下滑50%至75%,每股盈利0.62-1.23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52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ww.guuzhang.com/portal.php?mod=view&aid=1167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20 17:56 編輯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作者:程俊

中信股份(0267)周二宣布,受到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18億美元的減值準備。

中信股份在聲明中稱,減值撥備屬非現金項目,但仍會令公司去年度的盈利因此減少。此外,中信表示中澳鐵礦項目的第三至第六條生產線的建設正按計劃進行。其中,第三、四條線的調試預計將在今年底前開始,第五、六條線的調試會在明年。預計到2016年底,整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

該項目總投資近100億美元,這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

2006年中信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權。最初收購目的是確保原材料供應,從而保證公司的長期發展。

中信最早的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計劃投產時間定於2009年7月。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中澳SINO鐵礦項目” 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更為糟糕的是,項目現有的產量僅為當初產能設計的一小部分。

中信雖從未向外界披露過中澳項目的噸成本核算,但依照當地同業者與分析師的測算,這一數目不會低於每噸80美元,與澳洲當地生產商每噸30美元到40美元的開發成本相比毫無競爭力。而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暴跌,項目最終關閉的風險十分巨大。目前鐵礦石價格僅有70.2美元/噸。



來源:華爾街見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14

中澳鐵礦九年糾葛 中信計提百億減值準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55

中信股份周二宣布,受到過去數月鐵礦石價格持續下跌影響,公司可能會對中澳鐵礦作出14-18億美元的減值準備。

中信股份在聲明中稱,減值撥備屬非現金項目,但仍會令公司去年度的盈利因此減少。此外,中信表示中澳鐵礦項目的第三至第六條生產線的建設正按計劃進行。其中,第三、四條線的調試預計將在今年底前開始,第五、六條線的調試會在明年。預計到2016年底,整個項目將全面建成投產。

該項目總投資近100億美元,這是澳洲最大的磁鐵礦項目,也是中國企業在澳大利亞的最大投資。

2006年中信斥資4.15億美元買下西澳大利亞兩個分別擁有10億噸磁鐵礦資源開采權的公司Sino-Iron和Balmoral Iron的全部股權。最初收購目的是確保原材料供應,從而保證公司的長期發展。

中信最早的成本預算為33.19億美元,計劃投產時間定於2009年7月。然而直到2013年12月,“中澳SINO鐵礦項目” 生產的首船成品礦才付運,累計耗資已近100億美元。更為糟糕的是,項目現有的產量僅為當初產能設計的一小部分。

中信雖從未向外界披露過中澳項目的噸成本核算,但依照當地同業者與分析師的測算,這一數目不會低於每噸80美元,與澳洲當地生產商每噸30美元到40美元的開發成本相比毫無競爭力。而隨著鐵礦石價格的暴跌,項目最終關閉的風險十分巨大。目前鐵礦石價格僅有70.2美元/噸。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8163

上海物貿5億鉻礦神秘失蹤 資產減值損失異於“扇貝”跑路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1346.html

上海物貿5億鉻礦神秘失蹤 資產減值損失異於“扇貝”跑路

一財網 陳楚翹 2015-12-04 19:22:00

“價值5億鉻礦又消失了”,繼獐子島扇貝遭遇冷水團“跑路”後,上海物貿33萬噸鉻礦不翼而飛。12月3日晚間,上海物貿補充披露了鉻礦存貨消失的細節

“價值5億鉻礦又消失了”,繼獐子島(002069.SZ)扇貝遭遇冷水團“跑路”後,上海物貿(600822.SH)33萬噸鉻礦不翼而飛。12月3日晚間,上海物貿補充披露了鉻礦存貨消失的細節。

上海物貿與12月1日公告稱,公司以及所屬子公司存放於山西省絳縣明邁特有限公司(下稱“山西明邁特”)57.25萬噸鉻礦在初步盤查後,僅剩24萬噸,損失的存貨價值初步估算為5億元。上證所隨即發出問詢函,上海物貿在問詢函中補充披露了鉻礦消失的各方細節。公司表示,於7月30日、9月30日收到由山西明邁特發出的鉻礦存貨確認函,確保57.25噸鉻礦在庫,而在11月30日的存貨檢查中,鉻礦出現了被挪用33萬噸的情況。

值得註意的是,33萬噸鉻礦消失仍然疑竇叢生。問詢函中披露,上海物貿針對庫存采取的監管方式主要包括:定期對賬,及每年1-2次現場盤庫。最近一次實地盤庫為2015年2月,公司並未發現存貨異常。

《第一財經日報》計算,實地盤庫時間距發現鉻礦缺失約285天,山西明邁特每天要挪用1158噸鉻礦,才能實現‘騰挪’鉻礦33萬噸的情況;另一方面,“騰挪”期間上海物貿並未停止鉻礦的入庫與銷售。2015年1~6月鉻礦累計入庫32.13萬噸,累計銷售33.73萬噸。截至年中上海物貿在山西明邁特鉻礦存貨達57.25萬噸。

山西明邁特於8月9日曾出示《關於逾期合同的函》,稱鉻鐵、鉻礦無法按期交付貨物。由於曾收到鉻礦數量確認函,上海物貿並未對鉻礦立即進行實地盤庫。

“鉻礦被大量挪用時間長達三個季度,作為關聯方的上海物貿卻絲毫不知情?”有投資者提出質疑。據公開資料顯示,上海物貿與鉻礦保管方山西明邁特互為關聯方,分別持有上海物貿爐料有限公司股份51%和49%。

一位審計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中說:“鉻礦消失事件與獐子島扇貝“跑路”性質不同,雙方有協議作為行事約束,鉻礦消失有明確的責任劃分。”

上海物貿與陜西明邁特簽訂的保管協議中明確指出,山西明邁特直接承擔存貨保管責任。並且為了保障存貨安全,山西明邁特將持有的動產以及權益前往工商局辦理了質押手續。經初步測算,質押物賬面價值未能覆蓋鉻礦庫存損失,差額為1億元。另一方面,公司表示會采取包括司法手段在內的必要手段對33萬噸鉻礦的損失進行追討。

若年底未能追回"失落的鉻礦",公司將計提2.54億元的存貨減值損失,從時間上來看,計提減值或已成定數。“本事件對公司其他經營業務的開展無直接影響。”上海物貿的對自身的經營情況做出了承諾。

從財務數據看,存貨減值損失將會是公司本年業績最大的負擔。經《第一財經日報》梳理,近年來持續增幅的存貨減值損失,直接壓縮了上海物貿的凈利潤,該筆鉻礦計提損失之後,公司今年的資產減值損失超過10億元,同比增長6.5倍。截至三季度,公司因預付賬款以及存貨減值造成的損失達到8.19億元,導致業績虧損。

此次價值5億鉻礦消失與獐子島“黑天鵝”事件有何異同?上訴審計師對記者談到:“針對扇貝遇冷‘跑路’,獐子島采取的措施是直接放棄采捕。在財務處理方面,獐子島對該“遊走”的夷蝦扇貝存貨直接進行了核銷。核銷導致營業外支出增幅7.34億,該筆支出造成的業績損失不可轉回。”

上訴審計師還表示,夷蝦扇貝屬於生物資產,生物資產對於審計師來說是造假高發區,海洋中的水產品無法測量大小,甚至只能通過播苗的方式來確認其是否存在,而本事件中的鉻礦真材實料,不存在測量難題。

“上海物貿鉻礦被挪用,保管方山西明邁特負主要責任。”上訴審計師稱,“在抵押物賬面價值不足以覆蓋鉻礦損失時,出於謹慎性原則,公司或對該筆鉻礦計提了2.54億元資產減值損失。短期來看,計提減值損失增加營業成本,對業績的確會造成影響,若明年公司通過司法途徑追回損失,該筆計提有望部分轉回。”

編輯:王樂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478

中海油半年凈虧77.4億元 海外油田資產減值損失103.9億元

中國海洋石油24日發布半年報,公司上半年凈虧損77.4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盈利147.3億元人民幣。和去年同期數據對比,造成虧損的主要原因是中海油上半年資產減值及跌價準備約103.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該項為13.85億元。

報告顯示,本期公司確認的103.9億元減值損失主要與位於北美、歐洲和非洲的油田相關,導致減值的原因是預期估計原油價格修正以及加拿大的油砂資產經營計劃調整。該可回收金額是基於油田或油田群的使用價值計算的。

此外,報告顯示,公司上班年桶油主要成本為34.86美元,同比下降15.5%,其中桶油作業費同比下降22.7%。但由於國際原油價格持續地位,公司油氣銷售收入為人民幣550.8億元人民幣,同比下降28.5%,凈損失為人民幣77.4億元。

公司董事長楊華在半年報中表示,下半年,國際和國內經濟環境仍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國際油價進一步回升面臨較大阻力。公司將繼續高質高效做好油氣勘探開發,勘探方面,繼續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為重點;同時繼續抓好降本增效工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176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