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03/149761.html
一財網 周艾琳 2015-09-28 21:59:00
“美國債市現狀可能也是中國公司債的預警。” 信達澳銀基金某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在他看來,由於資金從股市流入債市、“雙降”釋放的流動性,中國當前的債市就像股市的5000點這一說法並非誇大,交易所信用債瘋狂加杠桿的現象隱含了較大風險。
當前,美國公司債市場可能已經閃現“危險信號”——利差(spread)擴大、高收益債(又稱“垃圾債”)遭拋售。同時,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公司債市場則正被比作“5000點的股市”,未來“去杠桿”所隱含的風險正不斷積聚。這場債市泡沫“雙城記”將何去何從?
據《華爾街日報》最新報道,美國基本面較好的企業所發行的公司債同國債的利差正不斷擴大,這也是在提前預示經濟風險。根據巴克萊數據,投資級公司債(評級高於或等於BBB-)的收益率已連續第二年上漲,這是自2007年金融危機以來的首次。前兩次還是發生在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此外,垃圾債的利差更是已攀升至5.88個百分點。
“美國債市現狀可能也是中國公司債的預警。”信達澳銀基金一位基金經理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他看來,由於資金從股市流入債市、“雙降”釋放的流動性,中國當前的債市就像股市的5000點這一說法並非誇大,交易所信用債瘋狂加杠桿的現象隱含了較大風險。相較債市而言,四季度更傾向押註股市反彈機會。
野村中國首席經濟學家趙揚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美國房企債違約時有發生,中美的不同之處在於中國仍存在‘剛性兌付’。不過當前中國信用債的泡沫的確引人擔憂。”
美國投資級公司債風險升級
回顧2014年,那場由美國天量流動性所打造的“股債雙牛”仍歷歷在目,零利率環境導致逐利資金流入債市,投資級公司債和垃圾債收益率屢創新低。然而,隨著泡沫的積聚和美聯儲加息時點不斷臨近,投資者似乎嗅到了風險的氣味。
根據巴克萊最新數據,截至上周五(9月25日),美國投資級公司債較國債平均收益率高出1.62個百分點。這一利差在2014年年末為1.31個百分點,而在2013年年末為1.14個百分點。
一般而言,“利差”越大,意味著投資者對於公司債收益率的期望值越高於國債,這也代表著投資者對美國企業前景和財務狀況的擔憂。多數投資者和分析師都表示,他們正在密切關註債市動態。作為公司債配置的主力,銀行也在削減倉位。
當前主要存在這樣一種擔憂,即海外經濟疲軟的負面影響或將最終外溢至美國企業。這在近期機械及制造巨頭卡特彼勒(Caterpillar)的巨幅裁員計劃中便可見一斑。
卡特彼勒上周宣布下調2015年及2016年全年銷售及營收預期,為減少股東損失,該公司還宣布可能在未來三年減少1萬個工作崗位。包括中國在內的新興市場建築設備銷售放緩則是一大原因。
此外,美聯儲加息預期也將使得債市承壓。美聯儲主席耶倫(Janet Yellen)上周表示,只要通脹依然保持穩定且美國經濟表現強勁足以促進就業,她預計將於今年稍晚升息。
(註:美國投資級公司債收益率上升)
美垃圾債遭到拋售
除了投資級公司債,垃圾債與國債的利差闊幅則更為明顯。截至上周五,該利差已攀升至5.88個百分點。
相關數據顯示,投資者正在撤離垃圾債。例如,化工產品生產商Olin Corp近期減少了發債量,同時提高了收益率,其最新發行利率由一個月前的7%上升至10%。
垃圾債對於經濟環境的變化更為敏感,這主要因為其債務負荷更高,且應對經濟下行的緩沖空間相對受到擠壓,評級也低於投資級公司債。
此外,據S&P Capital IQ LCD,歐洲有線電視公司Altice SA上周五將用於收購Cablevision Systems Corp的垃圾債發行規模從63億美元縮減至48億美元,同時提高了利息。同時,該公司增加了長期貸款的規模以為該筆總價100億美元的收購融資。
“自2014年中期以來,利差的擴大的確是一種值得擔憂的趨勢。我們仍然在尋思其背後的驅動因素。”幫助管理2200億美元的奧本海默基金(Oppenheimer Funds)首席投資官Krishna Memani表示。
值得註意的是,美國今年高收益債券發行量是多年來的首次下跌,2015年以來跌幅達1.5%。這也對此前的並購熱潮造成了打壓。
說到該現象的負面沖擊,華爾街老牌投行摩根大通則首當其沖。該行在債券承銷和並購業務方面都有巨大敞口。根據Dealogic,今年以來,摩根大通承銷的垃圾債總值高達250億美元,市場份額為11%。
此外,垃圾債券與杠桿收購有密切的關系,可以說沒有垃圾債券就沒有20世紀80年代美國企業的並購浪潮。垃圾債券的高收益性可以容許低信用評級的中小企業發行債券進行融資。
中國公司債需警惕杠桿風險
由於美聯儲多年的零利率政策,“美債泡沫論”其實由來已久,而中國“公司債泡沫論”則在近兩個月才尖角初露,然而其潛在“殺傷力”不容忽視。
據Wind資訊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公司債發行量是去年同期的2倍之多。截至今年8月,上交所共計發行公司債514只,發行總規模約為2762.5億元,而去年同期的328只公司債總規模為829.2億元。此外,公司債的發行利率則屢創新低,甚至出現公司債與國開債利率倒掛的“奇景”。
除了股市資金回流債市,這一輪公司債井噴主要因為今年1月證監會發布的《公司債券發行與交易管理辦法》,其擴大了發行主體,也加快了審核,使得公司債發行條件高度市場化;此外,央行連續降準降息,也使得大量流動性進入債市;更為關鍵的是,公司債能夠折算成標準券進質押庫,為投資人的後續操作提供了較為便利的流動性功能。
“泡沫主要集中在交易所的公司債。與銀行間市場不同,交易所流動性較好,可以將債券再抵押,放大杠桿。當前,利差已經收窄到了誇張的地步。盡管充沛的流動性仍可能使公司債收益率繼續下行,但空間已經有限。”上述信達澳銀基金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
就銀行間市場的信用債,招商銀行同業金融總部高級分析師劉東亮認為其風險較小。“主要是銀行資金在加杠桿方面較為謹慎,委外投資部分占比也較低,同時銀行理財資金規模較大,通過在特定時點合理安排到期資金,能夠有效緩解時點流動性的沖擊,因此‘解杠桿’對銀行間市場信用債的沖擊應在可控範圍內。”
不過,上述基金經理也對本報記者指出,“由於短期流動性極為充沛,因此銀行間市場也存在加杠桿現象,一旦資金波動引發‘解杠桿’,銀行虧損規模不在少數,其頭寸體量本來就較大;此外,如果交易所信用債被拋售,銀行間市場也能遭到‘溢出效應’。”
在他看來,中國四季度的債市機遇可能並不如股市。“由於經歷了上一輪下跌,當前股市的風險收益比更為可觀;8月社會融資增速整體平穩,可能是經濟形勢走穩的先行指標,資金可能持續回流股市。”
不過,對於“債市是5000點的股市”這一看法,同安投資某固收組負責人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股票投資邏輯和債券不同,直接比較或並不合適。“股票是高拋低吸,而債券價格則是由真實的資金需求所推動的。盡管當前債券收益率為歷史地位,但只要經濟預期不穩、“資產配置荒”現象存在,就仍或是債券的買點。其實要說投資風險,其一直都存在,哪怕杠桿處於低位之時。”
【相關閱讀】
公司債也“瘋狂”?“加杠桿”風險高懸
“資產配置荒”引中美債市齊瘋狂
風口上的債市:流動性或成“暴風眼”
公司債遭市場哄搶 加杠桿或引爆風險
全球資金大遷移:逃離股市 奔向債券與貨幣基金
股市遇冷債基“洛陽紙貴” 四季度或仍存投資價值
編輯:林潔琛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嘉行50億身價遭證監會質疑,楊冪會步上趙薇冰冰詩詩後塵嗎?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26/162839.shtml
嘉行50億身價遭證監會質疑,楊冪會步上趙薇冰冰詩詩後塵嗎?
娛樂硬糖
2017-04-26 18:14
完美世界投資,顯然不只是粗暴“捆綁”明星那麽簡單。而如今擺在面前的,或許是如何渡過監管局的問詢難關。
本文由娛樂硬糖(微信ID:yuleyingtang)授權i黑 馬 發布,作者李春暉。
2012-2014年三年,楊冪的票房號召力高達30.76億,一躍成為“30億姐”。而如今,旗下的嘉行傳媒估值達到50億,不得不令人贊嘆,楊冪最成功的作品可能名叫《致富經》。
不僅如此,楊冪的“創富”還帶動了身邊的夥伴。從工商資料上看,楊冪並不是大股東,其經紀人曾嘉間接持有45.18%股份,該部分價值如今已超20億,董秘李娟持股價值也超4億。
不過,影視明星和資本聯姻可是如今的風口浪尖,嘉行傳媒50億估值迅速引發證監會關註。完美世界出資5億元入股楊冪旗下的嘉行傳媒10%的股份交易,遭到了浙江監管局關註,要求完美世界對此事做出解釋。
前有範冰冰、劉詩詩,後有趙薇,近期凡是被問詢的明顯資本收購案都已告吹。但硬糖君看完美世界的回複,嘉行傳媒的交易案應該還有戲。
完美世界的“完美”回應
其實早在去年,明星資本收購就已經收緊。2016年暴風集團收購吳奇隆劉詩詩的稻草熊影業被證監會否決,證管局成功開出“第一槍”。
緊接著,唐德影視擬現金收購範冰冰及其母親張傳美持有的愛美神合計51%的股權一案也沒兌現。
唐德影視隨後發布公告,鑒於公司與交易對方就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事項未達成一致,交易雙方決定終止籌劃本次重大資產重組,並擬通過共同投資設立一家有限責任公司的方式繼續開展業務合作。
一個月內,劉詩詩和範冰冰旗下公司的資本計劃都被證監會“攪黃”。
但最大玩家還是趙薇並購萬家文化。去年12月,萬家文化大股東宣布,將其持有的1.85億股股份(占比29.14%),作價30.6億轉讓給趙薇的龍薇傳媒。
但龍薇傳媒只是一家2016年11月剛剛成立,註冊資本只有200萬的公司,而30.6億的收購資金,堪比“杠桿翹地球”。隨後也正是因為證管局的介入,導致並購最終以失敗告終。
而對完美世界入股嘉行傳媒,發出《上市公司監管關註函》的恰好是此前問詢趙薇的中國證監會浙江證管局。
證監會表示,完美世界需說明本次投資價格較大增值原因、本次投資的決策過程、嘉行傳媒股權估值的確認方式以及如何建立有效機制保證本次投資不損害公司利益。
原以為楊冪也會遭遇同一個命運,但從完美世界此後的回複來看,這件事兒說不定真有戲。
4月18日,完美世界就證監會《關註函》的問題,做出了回應。完美世界表示,嘉行傳媒旗下擁有豐富的藝人資源,以及優秀的影視制作能力。在未來,嘉行傳媒計劃重點開拓影遊互動領域。從制作能力到發展戰略,兩家公司不謀而合,未來嘉行傳媒或許能夠使公司在影遊互動方面獲得更大的空間。
從中可以看出,一方面認為嘉行傳媒的藝人資源和制作能力無法實體表現在賬面,所以50億估值並非完全溢價。另一方面,重申了雙方合作後的實質意義,強強聯合有希望讓優勢疊加。
翻看嘉行傳媒的履歷,其資本之路讓人贊嘆。2015年嘉行傳媒借殼2014年登陸新三板,估值僅有2500萬元。短短兩年不到的時間,嘉行傳媒的估值暴漲200倍。
如今證監會的高壓監管,讓明星資本化難以再續輝煌。但是從完美世界的回應來看,這次交易或許有了實現的可能。不過類似於此前諸多明星的交易案,應該在未來缺乏足夠的空間。
嘉行傳媒“值錢”在哪?
嘉行傳媒的前身是楊冪工作室,隨後以藝人經紀起家的嘉行傳媒逐步成長為一家不可被忽視的影市制作公司。
3月31日,嘉行傳媒公布2016年年度報告。年報顯示,2016年營業收入為3.33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34.96%;歸屬於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29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59.35%;基本每股收益為6.81元,上年同期為6.27元。
從年報披露來看,嘉行傳媒在2016年的業績還是相當突出。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究竟強在哪里?
2016年,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收入增長了7562.77萬元,同比增長98.28%,而這一項收入就占據嘉行傳媒2016年總增長額的29.52%。截至目前,嘉行傳媒已經簽約了20多位藝人,司除了楊冪、劉愷威等一線藝人外,還擁有著迪麗熱巴、張彬彬、張雲龍、高偉光、劉芮麟、黃夢瑩等多位藝人資源。
嘉行傳媒相對穩定成熟的藝人培養體系已經獨具風格,而且從阿里影業未來涉足藝人經紀業務也可以看出,這一板塊還是有著相當大盈利的空間。畢竟中國的藝人經紀公司大多集影視制作為一體,無論是資源運用還是制作成本,都有著非常大的好處。
除此之外,嘉行傳媒2016年參投了兩部電視劇以及主投一部電視劇,影視收入增長了7519.43萬元,同比增長129.55%,占去年總增長額 39.29%。
無論是《親愛的翻譯官》還是《漂亮的李慧珍》、《三生三世十里桃花》都表現尚可,楊冪和嘉行傳媒持續“霸屏”。更為重要的是,嘉行傳媒之前和湖南臺簽署了為期5年的綁定式承制合約,將每年為湖南衛視周播劇場提供1到2部電視劇、合作完成5年4部的日播劇以及合力培養新藝人。
嘉行傳媒隨後對於監管局問詢的回應來看,預計2017 年至 2019 年嘉行傳媒歸屬於公司股東的年平均凈利潤不低於4億元。之所以有如此底氣,在於嘉行傳媒的藝人經紀和影視制作形成了“良性循環”,影視劇的大火捧紅了旗下藝人,而人氣提高之後也能吸引大眾對於影視劇的關註。
電影項目不虧本,嘉行的路不止一條?
目前,由嘉行傳媒旗下藝人主演的愛情喜劇《傲嬌與偏見》正在上映,雖然面對《速度與激情8》,無法進一步爭奪市場份額。但如今除了《大話西遊之大聖娶親》重映外,影市對於愛情和喜劇類型出現了短暫的空白。
如今借著迪麗熱巴的熱度,《傲嬌與偏見》上映6天取得了近9000萬的票房成績。其實翻看嘉行傳媒參與投資出品的電影,《怦然星動》累計票房1.59億,《我是證人》累計票房2.15億。可以看出,嘉行傳媒的幾次電影項目票房成績都不算難看。
尤其是此類電影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制作成本偏低,小制作的國產愛情片在如今的市場環境下取得破億的票房成績,已經是一個令人滿意的答案。只是三部電影,豆瓣均分5.26分,口碑並不算特別理想。
截至目前,嘉行傳媒還將以聯合出品方的身份參與到兩部國產電影當中,但可以明顯看出,影片體量級有了明確的提升,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嘉行傳媒在電影業務上的盈利突破。
《逆時營救》是由成龍監制,楊冪、霍建華領銜主演的科幻動作電影,將會在6月30日登陸影市。《繡春刀·修羅戰場》則是由寧浩監制,張震和楊冪主演的動作武俠電影,該片已定檔8月11日。
兩部影片的體量級相較之前嘉行傳媒參與的電影項目,提升非常明顯。而且從影片類型來看,也屬於目前較有競爭力的重工業類型片。嘉行傳媒不斷的在電影板塊“實驗”,或許也是完美世界看重的一點。
其實無論是嘉行傳媒擁有的藝人資源,還是其參與的影視項目,對其業績都具有一定的保證。完美世界投資,顯然不只是粗暴“捆綁”明星那麽簡單。而如今擺在面前的,或許是如何渡過監管局的問詢難關。
[本文由娛樂硬糖(微信ID:yuleyingtang)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李春暉。文中所述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立場。推薦關註i黑馬訂閱號(ID:iheima)。]
嘉行傳媒
楊冪
影視明星
贊(...)
分享到:
金融雲端:小小超步股神後塵?
1 :
GS(14)@2012-10-23 00:57:26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1022/18046200
「保險業務是巴郡的核心業務,也是我們多年來賴以增長的引擎。」股神畢菲特曾在其致股東函中寫到。股神是第一個讓我認識到,保險業務原來是可以「造神」的。此所以,熱愛做刁的李澤楷,上周踏出重建保險王國的第一步,以21.4億美元(167億港元)的作價,收購ING的香港、澳門和泰國保險業務時,我不期然地想,這會否是二次創作呢?
我當然知道,收購最明白不過的原因,是亞洲保險業真的是當紅炸子雞。定期為本版撰文的倪以理,最近甚至出版了一本講亞洲保險業的專著《Life Insurance in Asia》,指亞洲保險業已踏入黃金十年。全球保險業將有超過一半增長來自亞洲市場。
[股神畢菲特] 股神畢菲特
靠保險攞平錢 致勝方程式
不過,我也留意到,有報章引述消息人士指,「李澤楷希望利用保險業的低成本保費及充裕資本,更便捷買賣各類資產。」
這不禁令我聯想到股神畢菲特的勝利方程式,最近有多名學者,嘗試科學化地分析畢菲特成功之道。結論之一,正是畢菲特的保險業務,其保險業務源源不絕為其帶來低成本資金,這些成本甚至比美國國債利息低的資金,佔去股神旗艦賬面負債的36%,其效果等同超低息孖展。
保險生意的好處,是保金先惠,但賠款則是日後的事,這等同預付款,又或者變相貸款,若果這筆貸款的成本低於市場利息,便會帶來投資優勢。這還未計入保險金的超穩定性質,不會在經濟不景時被閂水喉或追加抵押品,又或者在投資成績不濟時被贖回,因此特別適合做一些長線投資。用低成本資金槓桿去做一些風險較低的價值投資,把回報放大,被視為畢菲特的招牌長勝秘方。
ING港泰業務處中游 待強化
那小小超是否可以複製股神之路?當然,股神不是人人都學得來的。即使每項保險生意都有預收保金的特性,但提供服務也是需要成本的,視乎每家保險公司的成本結構,如果這些預付款的成本,高於公司的借貸息率,其作為低息槓桿的作用便不大。
關鍵在於業務本身是否已建立一定的市場實力,與對手之間已築起護城河,生意不易被對手入侵或奪走,這種優勢才會出現。
ING保險目前在香港及泰國的市場地位只算中游,以保費計在香港排第八,市佔率約4%,而在泰國亦只排第九,很顯然仍要繼續打拼,東征西討,穩固市場地位,正如報道指小小超仍計劃收購ING的日本業務及開拓印尼等市場,所以還未能像股神般,享受奠定江山的優裕。
反而憑iPhone豬籠入水的蘋果,對供應商幾乎擁有絕對權力,賒數絕無難度,其營運資金很大機會是負數,故早前傳出蘋果已成立全球最大的對冲基金,管理自己近1200億美元資產,正正是這種市場實力的體現。
或許,我可能想多咗,小小超內心其實真的想做實業,日後專攻三瓣核心業務,而非建立一個四處「做世界」的投資旗艦。
丘亦生
金融中心fan page:
陳智思﹕港勿步泰國後塵
1 :
GS(14)@2014-10-20 12:56:40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0/news/ea_eaa1.htm
【明報專訊】「佔中」行動已經維時超過三個星期,本港泰國商會主席兼行政會議成員陳智思稱,曾經歷過紅、黃衫軍對陣,鬥得你死我活的泰國人,目賭香港的情,笑言「香港抄我」。他認為,即使「佔中」行動現時對社會的影響只屬暫時性,未至要向外發出「警報」階段,但他提醒港人,不要重蹈泰國過往出現衝突後軍方介入的覆轍。他認為,「佔中」發展至今,各方如何落台變得比過往複雜,問題難解。
本身是泰國華僑之後的陳智思指出,相比曾見證過多次紅、黃衫軍衝突的泰國,堵塞曼谷交通長達半年,香港的情相比起來無疑有分別。但是他提醒,港人勿忘記,泰國最終引來軍方介入,才能平息局面。香港現時的佔領行動演變到最後結果如何,尚未知道,但是經過二十多日的發展,問題變得更複雜,令各方如何落台,變成難題。
港運動缺領袖 難平息
有別於泰國紅、黃衫軍各有統御的領袖,可以直接談判解決問題,陳智思認為,香港佔中行動變成無人可以發司號令,難從中找到領袖直接平息局面。他更提醒港人留意,在政改很多部分,最終都要由中央決定,不是香港可以自行決定。宗主國是中國,中央在已有決定的情下,不可能收回成命。事件發展到現階段,「最傷心的是有一段時間,內地覺得(佔中行動)對他們而來」。他提議,若大家都不想流血,又擬繼續示威爭取理想的市民,可以不要阻住路面,改轉到公園繼續爭取。
中港矛盾持續 將衍生更多問題
在佔中行動繼續發酵之際,陳智思認為,市民看待事件不能只看顧自己,經過「奶粉」、「驅蝗」等事件後,內地人與港人之間的關係早已經出現縫隙。內地人已經毋須如過往般依靠香港支持,中、港雙方關係變成雙向往來,內地人從近期事態發展中,感覺到港人什麼要求都要很盡,對港人很有意見。他恐怕事態發展下去,將衍生更多社會問題。
年輕人不願外闖 錯失機會
同時比起過往,陳智思覺得年輕一代港人,擺在眼前很多外闖機會,例如到東南亞國家柬埔寨的新業務出任高層,也不願意去。他認為在當前香港爭取自由貿易的世代,港人會因此變得很輸蝕,機會很多時平白流失,讓其他東盟國家如新加坡、泰國及馬來西亞的華僑及人才填上。
明報記者 陳偉燊
2 :
GS(14)@2014-10-20 12:58:59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0/news/ea_eaa2.htm
港應更主動結交東盟
2014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香港與東盟國家關係,多年來獲當地老一代華僑支持,將子女送港就學及就業,建立了緊密人際及商業網絡,增加兩地商機往來。但泰國商會主席陳智思不諱言,擔心前述在港的穩固基礎及商業網絡慢慢褪色,甚至斷絕。 他認為香港若要繼續於東盟及中國大陸之間發揮角色,便要借助早年流往東南亞發展的香港人才,提供支援服務。香港亦要改變被動的態度,積極爭取和東盟結盟及創造條件,否則他恐怕內地企業遲早會繞過香港南下。
華僑子女改留學歐美 港漸褪色
陳智思說,香港的企業到東盟地區發展的情不多,過往香港與東盟國家往來密切,無非是靠1950年代起老一代華僑來到香港落地生根,並且送子女到港就學就業,結成緊密的商業網絡,營造了商機所致。反之近10至20年隨內地經濟日益發展,兼享低成本、開放政策及語言相對簡單的優勢,港商到東盟國家投資個案更少。隨內地崛起,內地企業經香港往東南亞投資走出去開始增加,例如中國移動(0941)入股泰國電訊商True Corporation,工商銀行(1398)收購泰國ACL銀行,便是例子。另外內地遊客亦湧到泰國旅遊。
隨老一代華僑逐步退下火線,新一代華僑多送子女到歐美留學及生活,陳智思憂慮,在港固有的人際及商業網絡會逐步褪色及斷絕。同時香港早年在大機構如港鐵(0066)工作的人才,更有不少轉到泰國發展,成功興建BTS鐵路系統,反之政府今日在東九龍擬興建單軌鐵路,要轉到泰國取經。他相信,香港的優點在於和中國及東盟有雙向的關係,但是在當前環境下更需要借助香港的專業人才支持。隨各自由貿易區締結起來,他認為本身是自由港的香港起步較慢,又缺乏東西和人家交換,便要改變過往被動的態度,不是需要人時才和人家洽談。
多外國品牌以泰星作跳板
東盟迎來內地資金投資同時,亦重視外國著名品牌。他指不少知名國際學校率先在泰國及新加坡設校,建立名聲及基礎。加上當地引入美國醫療管理人才,在泰國提供相對外國廉宜的醫療及手術服務,因此他相信,家族透過香港上市公司亞洲金融(0662)旗下醫療及擬開發業務,正好配合對教育及醫療渴求的內地市場需要。
3 :
GS(14)@2014-10-20 12:59:11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41020/news/ea_eab2.htm
沙特科威特合營油田 「環境問題」停產
2014年10月20日
【明報專訊】據彭博社報道, 一個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合營的油田上周因環境問題被叫停,該舉有望緩解全球供應過剩及油價暴跌的問題。
哈吉夫油田(Khafji)為於兩國交界的自然帶上,日產量達30萬桶。一位接近沙特阿拉伯石油政策的人士上周透露,該油田因「環境問題」而被叫停。一份有哈吉夫油田公司主席Abdullah al-Helal簽名的內部備忘錄顯示, 該油田自本月16日開始已逐步削減產量,且將會在符合沙特國家氣象及環境中心頒布的排放標準後重新開放。
隨美國和其他國家的本地石油供應增加,對中東石油需求減少,全球油價年初至今已下跌25%,沙特阿拉伯及其他產油國均面臨減產壓力。休斯頓石油諮詢公司Lipow Oil Associates主席Andy Lipow評論,面對中東產油國石油利潤下跌的現狀,該油田關閉得正是時機。
步前無限成員Gill後塵盧洪哲醉駕退出《無限挑戰》
1 :
GS(14)@2014-11-09 13:36:15
與「國民MC」劉在石主持韓國綜藝節目《無限挑戰》的主持人盧洪哲,昨日淩晨驚爆醉駕醜聞,盧洪哲更被指因拒絕接受首爾江南警署的酒精測試,而被帶到鄰近醫院進行抽血檢查,雖然要下周才有結果,但自知理虧的盧洪哲昨午即急急表態認衰仔,宣佈自動退出包括《無限挑戰》等綜藝節目,並向觀眾道歉。
拒絕吹波仔
現年35歲的盧洪哲是韓國搞笑藝人,主持多個綜藝節目,包括在韓國相當受歡迎的MBC的《無限挑戰》,還有KBS的《All That Living》和MBC的《我獨自生活》,在韓國有一定的知名度。不過昨日凌晨12時10分,盧洪哲駕駛其座駕途經首爾江南區論峴洞十字路口附近時,被首爾江南警署警員攔截,警方懷疑他酒後駕駛,要求他做酒精測試,盧洪哲承認飲了一點紅酒,但拒絕作呼吸測試,根據警方表示:「當時警員聞到盧洪哲身上散發酒氣,要求他進行酒精測試,不過他拒絕。」最終盧洪哲被警方帶到醫院進行抽血測試,下周先會有報告。根據韓國規定,如果酒精濃度超過0.05%將會被吊銷駕駛牌照,而盧洪哲亦要面臨不同程度的處罰。
■警員稱盧洪哲一身酒氣,更拒絕進行酒精測試。
■因醉駕影響形象,盧洪哲(左)昨日宣佈退出《無限挑戰》。
知錯認衰仔
由於韓國向來對藝人的品行十分重視,今次盧洪哲疑醉駕事件對其形象大受影響,不少《無限挑戰》的粉絲已在網上留言起哄要他退出節目,雖然他驗血的報告下周先有,但昨午盧洪哲方面已知衰認錯,並表示會退出節目。他說:「因醉駕給觀眾朋友們帶來了憂慮,真心向大家道歉,我已經向演出的節目製作組傳達了退出的意向,是為了不再給觀眾朋友們帶來不便而下的決定。」對於盧洪哲退出節目自我反省,昨晚播出的《無限挑戰》亦剪掉盧洪哲的部份場面,而製作組方面指暫時會以餘下五位主持的方式做好節目,並向觀眾表達歉意。事實上,今次並非首位《無限挑戰》的主持涉醉駕醜聞,今年4月同樣有份主持《無限挑戰》的Gill,亦因醉駕斷正而釘牌,由於Gill發生事件時正值全國為沉船慘劇悲傷之際,所以Gill即被網民圍插他不自律闖禍,最終Gill亦在群情洶湧下請辭節目,當時劉在石以代表身份向觀眾道歉同時,回應:「沒有任何辯解的藉口,整個製作組亦有責任。」撰文:施洛冰
■本年初劉在石(中)曾為因醉駕退出《無限挑戰》的前成員Gill(右圖),向觀眾道歉。
Gill
【三個粉絲去首爾】追星實錄,即上韓劇讀:
http://hk.apple.appledaily.com/kstar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41109/18928416
【樂壇詛咒】步大衞寶兒Prince後塵
1 :
GS(14)@2016-12-27 12:32:04 大衞寶兒
2016年已被流行音樂界稱為「詛咒之年」,除了佐治米高,多位重量級歌手先後逝世。「樂壇變色龍」英國殿堂歌手大衞寶兒(David Bowie)於1月10日因癌症去世,兩周後美國殿堂級樂隊Eagles靈魂人物Glenn Frey,不敵類風濕關節炎、腸炎和肺炎併發的折磨而病逝。
Prince
美國流行樂巨星Prince於4月21日在美國明尼蘇達州寓所過量服藥猝逝。而加拿大傳奇詩人歌手Leonard Cohen於上月7日半夜跌倒,隨後在睡夢中逝世。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entertainment/art/20161227/19877664
異見人士:中共憂步國民黨後塵
1 :
GS(14)@2017-04-28 02:10:46 國民黨在被執政民進黨清算,中共表面不出聲私下肯定大受驚嚇。北京異見人士查建國指,中共與國民黨在黨國一體上是相同的;中共領導人一定從台灣的變化看出,一旦中國民主化自己勢將步國民黨後塵,惟有堅持一黨專政,才能苟延殘喘。查建國指,去年民進黨通過黨產條例後,北京《環球時報》駐台北記者曾發文感慨稱,民進黨「刀刀見骨地追討黨產,國民黨除了痛批抄家滅族,卻拿不出危機處理的方法,挽救潰散的士氣」,典型反映了中共對國民黨愛莫能助的心態。查建國認為,中共與國民黨生死搏鬥幾十年,但在黨國不分、黨政一體上是相同的。黨就是國,國就是黨,國庫就是黨庫。「所以中共會以國民黨為鏡子,會拒絕中國民主化,一意孤行,走一黨專政的獨裁之路。」
一旦民主化勢被清算
山東大學退休教授孫文廣也認為,台灣執政民進黨通過立法對國民黨大清算,這件事對中共會產生相當的震動,「現在在中國大陸,國庫和黨庫其實是一個,共產黨可任意揮霍國庫。中國一旦民主化,共產黨被清算是必然的。」《蘋果》記者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426/20001977
張志剛步梁振英後塵被DQ
1 :
GS(14)@2017-06-25 09:56:51 【本報訊】雖然林鄭月娥的行會成員中,逾六成是梁振英行會舊人,但頭號梁粉張志剛在今次換血中「無得留低」。當年另一位曾與梁振英合力打擊唐英年的李國章,以及曾為梁振英擔任競選辦主任的羅范椒芬則獲留任。
廖長城亦不獲委任
去年梁振英尚未被中央DQ前,張志剛已公開為梁振英連任造勢,大讚梁振英有「洪荒之力」解決香港問題,香港正需要梁這類人當特首,更以身為梁粉為榮,支持他連任。不過,梁振英被DQ後,這位由梁振英未上任便跟隨梁振英左右、5年來不斷在報章撰文大讚梁的頭號梁粉,終在下屆行會中「消失」;另一梁粉廖長城亦不獲委任。另外兩位梁粉、前教統局長李國章、前教統局常秘羅范椒芬則獲留任,兩人在今年選舉中並沒有如2012年為梁振英參選時般大力為林鄭助選,羅范只是大讚林鄭「辦事上心、有承擔」,李國章亦只是出席其造勢大會。2002年,李國章出任教統局局長、羅范椒芬升至教統局常秘時,林鄭只是社會福利署長,官階難以與二人攀比;15年後,時移世易,二人如今只能在林鄭麾下。
97年主權移交至今,香港前進還是倒退?「蘋果」與你細數廿載風雨。【回歸二十年】專頁:
http://hksar20.appledaily.com.hk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70623/20066002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