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解全球貧富差距:富人更富,窮人更窮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3795 世界銀行首席經濟學家Branko Milanovic教授在一篇論文中總結了世界近20年來人們收入的變化情況,如下圖所示,這張圖表現了1988年至2008年間的人們收入情況的變化,縱軸代表剔除通脹(基於2005年的美元價值)及按各國生活成本差異調整過後的收入增長百分比,橫軸代表世界人口的收入水平分佈。

從圖中我們可以看到收入增速的兩大「贏家」階層:
一、世界上佔總人口1%最富裕階層,人數約6000萬,這其中有半數在美國,其餘的人主要分佈在英、法、日、德,還有少量分佈在俄羅斯、巴西、南非等國。
二、我們可以看到更大的「贏家」其實屬於全世界正在崛起的新中產階級,特別是在中國和印度。中國1988年時的一個中產階級的收入只能排在世界倒數10%之前,而20年後全體中國人的平均收入已經邁入了世界前50%的行列。
當然,從圖中我們也可以看到收入增速的兩大「輸家」階層:
一、最貧窮的5%人口,這部分人的收入20年裡幾乎沒有增長。
二、收入在總排名70%~90%之間的人口,也被Milanovic教授稱為「上中產階級(a global upper middle class)」,這其中包含很多來自於前共產主義國家的較富裕人群以及富裕國家的收入停滯不前的中產人群。
論美國的貧富差距(ZT) 投資人黃祖斌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0e1c3e0102ewej.html作者為毛線團,系豆瓣博主,現居紐約
美國的貧富差距的確是一個非常大的社會問題。與歐洲福利社會的理念不同,中國和拉美的發展無處不可見到其母版——美國的影子。
打開電視,無論是新聞電視直播,還是電影電視劇,你常常能看到美國普通老百姓的身影:身材肥胖,啤酒肚,膚色黑黃,皮膚褶皺,衣著邋遢。開著一輛舊車,長年從事體力勞動或者服務業,數學不好,勉強讀完高中,十七八歲開始就開始做售貨員收銀員,或者當地工廠當工人,拿著政府的救濟糧食劵(foodstamp),在超市裡只買最便宜的轉基因食品和大量垃圾食品如薯片、汽水,不喜讀書,自我感覺良好。這樣的人佔到了美國人口的50%以上,與在曼哈頓見到的西裝革履、風度翩翩、精明能幹、品味考究的白領,以及常青藤大學裡英俊帥氣、穩重禮貌、經歷豐富的學生們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更不用說那些長島坐直升飛機的巨大的老闆和富豪。(which我很少有機會接觸到。)
黑人解放運動在法律上賦予黑奴平等,但事實上,社會上仍舊有一股無形的力量,將這些底層人民、有色人種、一代移民與主流社會用「看不見的手」進行分化隔離。
分離的第一個手段是教育。
美國在福特流水線做工人就可以過上好日子的黃金時代已經一去不復返。隨著中端就業崗位流向海外,美國就業市場開始兩極分化:一邊是高端的研發設計、管理、資本運作(約佔30%左右),另一邊是低端的服務業,例如理髮超市飯店。而大學教育是能決定大部分普通人能在哪一端立足的決定性因素。
然而,一道道無形的手阻止這些黑人、窮人上大學。首先是昂貴的學費,頂級學校一年5萬美元以上的學費,就可以將大部分黑人擋在門外。在美國,家庭平均年收入不過53,000美元。低收入家庭更傾向於生更多的孩子,一個小孩尚可砸鍋賣鐵拼一把(先不論黑人、拉美是否有亞洲這種重視教育的文化),如果有好幾個小孩的話,希望他們享受這樣的私立教育無非是天方夜譚。
其次,父母素質和受教育水平低下,理念的落後更是阻止這些小孩進一步努力的根源。除了少數學生能被名校錄取,得到獎學金資助,出身貧困家庭、自身又不算非常拔尖的學生,只能去讀州立大學、社區大學,甚至輟學。其他的怎麼辦?去超市賣菜,去食品店送外賣,去當服務員等,這一輩子大概就這樣,前途渺茫,他們必然是失落的一代,他們的孩子也難逃他們命運的重複。

美國不同族群家庭收入中位數變化
分離的第二個手段是知識。
知識需要用兩點論述:一個是美國的反智主義,一個是知識產權。
先說知識產權。知識產權保護了資本家的利益,也對知識進行了一定程度與財富掛鉤的壟斷。無論是買課本,聽歌,還是看書雜誌電影,都需要花錢購買。例如一本新的課本售價一般200美元左右。一本普通的流行讀物20美元左右,一張CD12美元左右,一本雜誌5美元左右,不像中國,sinai share,qq音樂,快播什麼的一鍵搞定。
這樣導致窮人無緣接觸(購買)許多知識,於是,他們只能尋找替代途徑獲得免費信息:電視、網絡的免費資源。電視充滿腦殘娛樂的節目,美國尤甚(因為好頻道是要付費的)。網絡上更是只有信息,沒有知識,受眾缺乏系統性指導,盲目探索,學無所成。
與此同時,他們的同齡富人小孩在做什麼呢?他們享受著昂貴的私立教育並迅速成長,變成了視野開闊、全面發展的學生,獲得諾貝爾獎級別大師的指導,閱讀大師高水平的著作,在與同樣優秀的同齡人交流中獲得各種信息,去著名公司實習,去國外交流,甚至有機會參與做國家政府的項目。隨著時間推移,知識階層不可避免發生分化。
再說反智主義。如果稍對電視劇加以留意,就會注意到美國主流思想是「反數學」、「反書呆子」的。而受這種影響毒害最深的,恰恰是那些經常看電視的中下層階級。因此,他們的行為很容易受媒體洗腦的影響。而那些富有的小孩在私立學校裡拚命學文法,學拉丁語,學數學,學自然科學,參加SAT補課,去發展中國家做志願者,看古典名著,考大學預備課程。
可想而知,那些中下層的小孩SAT成績自然不好,因為電視告訴他們:學習好,數學好是件很不sexy的事情,是書呆子做的事情。當SAT考試成績一塌糊塗,他們回想人生的時候,誰也不能怪只能怪自己,更不能怪政府了:是你自己不學數學的,上升的路就在那裡你自己不走又不是政府逼你不走的。
反智主義的奇效在於,那些年輕無知的小孩會說:哈,讓那些書呆子去成功吧,爺是不在乎數學的,whatever!喝下了一瓶自我麻醉的奇效藥,腰不酸了腿不疼了走路也有勁了。讓他們去學精算、統計、金融、數學、計算機?更是想都不要想,貧民的孩子沒有技術,很難和那些富家子弟競爭。改變命運更加無從談起。
「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從來沒有像在階級社會中那樣切實過。平民階層只有依靠技能,才能獲得通往上一個階級的門票。然而,當頂層設計希望把這些人排除在門外的時候,就用反智主義媒體洗腦等手段對這些「無腦」貧民下猛藥。
這幾個猛藥一下,基本上大部分比較初級的小怪獸就已經成批倒下了。剩下的一些頑強的雜草,要麼有思想,要麼聰明,要麼有其他機會接觸信息、知道上進(例如家族有成功人物,有個牛逼的舅舅,有個墜入凡間的朋友等)。這些人,也就是階級流動成功的那一批人。他們的才智思想和不服大流的精神,讓他們對得起這樣的成功。
最後,美國通過媒體歌頌這些小人物,歌頌美利堅合眾國,歌頌民主,再用習慣的自信教學法讓人們對自己白痴的言行建立起無比的自信,用一些腦殘的電影和電視節目讓這些民眾獲得感官娛樂不求上進,再用垃圾食品摧毀這些人的健康和智識。隨著中國人均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快中國的中產階級及知識精英將會過上比美國大部分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商業模式的溢價:對京東蘇寧,優酷樂視市值差距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9430464上週最觸動我的毫無疑問是京東的上市,這個曾經不被很多人看好,在劉強東的一路堅持下成為了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上市(雖然這個紀錄很快會被阿里巴巴所打破)。看了劉強東帶領京東的心路歷程,不得不佩服他的企業家精神。然而,在京東上市的同時我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京東的市值接近300億美元,大約是1800億人民幣。而幾年前完全看不上京東的蘇寧電器市值只有400多億人民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估值上的巨大差距?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所造成的估值溢價。
許多人認為商業模式對於中國的企業並不重要。因為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模仿。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優秀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被競爭對手快速倣傚。然而,我一直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競爭力,代表的是企業家本身對於行業的理解。同樣是賣家電,為什麼一定不可一世的蘇寧目前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京東?蘇寧不光有自己的電商平台易購,還有數量眾多的實體店,為什麼蘇寧的市值會大幅落後沒有一家實體店,只有電商平台的京東?我認為核心的關鍵點還是京東的商業模式更強大,或者說護城河更深。我們曾經深入分析過,京東最強大的護城河就是物流體系。京東的商業模式和亞馬遜更像,擁有自建物流體系。而淘寶的商業模式和EBay更像,是通過開放式的物流體系來做。物流體系最終反映出來的就是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我今天上午在京東下一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並且能隨時追蹤到訂單的情況。這些看似簡單,確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燒出來。京東在劉強東的堅持,甚至可以說是瘋狂下做到了。我相信再也沒有任何電商能夠在自建物流上燒那麼多錢。這就是京東的護城河。京東通過這個護城河,可以從傳統的電子類電商向品類擴大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平台電商。我看到京東已經在做了,而且很可能會成功。反觀蘇寧,公司的商業模式顯然面臨轉型的困難。一方面要收縮實體店,另一方面又要在電商,O2O上投入資金。而公司的物流體系目前看給消費者的體驗大大落後於京東。這些看似不大的差距卻造成了兩家公司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
另一個觸動我的例子是優酷土豆和樂視網。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商業模式溢價的故事。優酷土豆今天依然是全國視頻網站流量第一的公司,而且是毫無疑問的龍頭,UV數大幅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公司的市值目前僅僅30億美元出頭。相反視頻流量上的追趕者樂視的市值卻是優酷土豆的一倍,去年也一度是市值最大的創業板公司。這種差距讓人覺得相當震驚。想當初樂視剛剛上市時,公司只是視頻行業中的小弟,許多人也將樂視作為一個騙子公司。當年樂視剛剛宣稱要做超級電視時,資本市場以兩個跌停回應了樂視的創舉。而今天的樂視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大幅領先其他視頻網站。軟硬結合,注重用戶體驗和生態圈。樂視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客戶粘性,這種客戶粘性是大部分其他視頻網站所沒有的。就其商業模式看,樂視領先其他視頻網站的遠遠不是硬件的入口(雖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是軟件端的內容創造力,UGC模式的社區用戶反饋,以及最純正的互聯網思維。而其他許多刻舟求劍,也開始推廣自己「超級電視」的硬件廠商完全沒有任何做成的跡象。究其原因,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能夠馬上照搬的。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告訴了我們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對於股票的投資,許多人更看重估值,行業空間,壁壘等,卻忽視了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商業模式代表著企業家對於行業的理解,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這種理解並不能簡單通過財務報表,ROE的對比來解釋。然而,我一直認為投資一個公司的核心在於對於其管理層的投資。亞馬遜,谷歌,騰訊能有今天的豐功偉績,和其偉大的管理層無法分開。即使在傳統行業中的沃爾瑪,通用電氣,麥當勞,耐克等企業的成功,也來自於其管理層對於商業模式的正確定位。而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會被更加放大,最終體現在估值中的商業模式溢價中。
點拾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在投資中我一直認為行業和空間比估值要重要。今天,我把投資中的核心因素再增加商業模式這一條。但是坦白說,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需要大量行業知識的積累,並無法通過看幾份報告,做一些數據比較就能得出。這種理解需要的是對於公司佈局的理解。這種感覺如同拼圖,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把公司的模式拼裝完整。這也是為什麼偉大的公司回頭看非常清晰,但是在那個時間點能夠把握住的人非常少。那麼到底如何把一邊學習的過程中把握這種具有商業模式溢價的牛股呢?點拾會在下周的思考中和朋友們分享,歡迎關注。
中美微博的「追逐賽」 新浪微博的差距在哪裡? 作者:Synoti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84&page=1&extra=#pid3517曾經不被看好的Twitter,最常為人質疑的就是,「究竟有誰會在乎我一天24小時都在做些什麼?」的確,微博上有大量的閒言碎語、自憐自愛,比如在飯否們「悄然隱去」的那段時間。一個人分享了一個觀點,更多人看到之後繼續分享給其他人。通過這樣不斷地分享,就可以實現群體決定。這跟水滴聚集成云的過程相似。twitter和新浪微博在發展初期,受到了瘋狂追捧並實現規模化爆發,但又都在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面臨著用戶增長乏力的困局。直到8月3日twitter剛剛公佈的第二季度財報,才讓世界發現,原來這家「美國微博」似乎已經打破了發展的天花板——這份讓投資人喜出望外的財報不僅營收實現三位數增長,活躍用戶數據也有回升。 twitter如何改變了自己? 巴西世界盃——大事件驅動twitter「人財兩收」 1. twitter 用戶活躍度回升,受益於世界杯 除了財務數字超出預期,twitter二季度財報給投資人帶來的最大驚喜在於打消了此前對於其用戶增長乏力的擔憂。二季度twitter月平均活躍用戶數量(MAUS)為2.71億人,較上年同期增長24%,這個數字也超過了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2.67億人;用戶時間軸(Timeline)流量為1730億次,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5%。此前,twitter管理層一直頭疼於如何維持用戶數量增長。今年年初,由於twitter新增用戶量不及預期,投資人紛紛拋售這家公司的股票。根據財報,二季度twitter新增用戶1600萬人,環比增速為6.3%,這是twitter連續第二個季度保持用戶的加速上漲。對投資人來說,這個數據可以帶來信心和信任——這家公司正在朝著正確的方向努力。 需要指出的是,二季度巴西世界盃給twitter貢獻了相當大的流量和用戶。世界盃期間,twitter為相關比賽和球隊設計了定製頁面,給球迷提供了實時報分、消息提醒、賽事投票等功能,並簡化註冊流程,這些舉動鼓勵了新老用戶通過twitter查看比賽結果,與其他用戶進行互動。 巴西隊與德國隊的對抗,成為twitter上有史以來討論最熱烈的體育賽事,期間用戶共發佈了3560萬條消息。此前的最高紀錄是今年2月份「超級碗」賽事所創造的2490萬條。 2. 世界盃帶來的流量直接轉化成更多收入 twitter將世界盃期間積累的大量用戶數據,實時地反饋給廣告主,促進了第二季度的營收增長。在上億條信息中,twitter進行了大量分析和盤點,並將報告提交給了廣告投放廠商。witter CEO科斯特羅在電話會議上披露,巴西世界盃期間twitter的流量達到約44億次。 科斯特羅表示,巴西世界盃的舉行鼓勵全球用戶通過twitter查看賽事結果,從而幫助提升了公司第二季度的業績。 此外,世界盃期間twitter來自於國際廣告主的需求特別強勁。在西班牙、以色列和南非等國家,twitter推出了自助廣告平台,導致其第二季度海外廣告業務取得長足進步——第二季度twitter國際業務營收達1.0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68%,也就是說,國際業務收入已佔據總營收的33%。在媒體傳播屬性上,新浪微博與twitter具有共性。尤其是公眾熱點事件發生時,微博的傳播力度仍然是非常強大的。 但在將用戶數據和廣告主投放打通的關鍵環節上,新浪微博的表現遠遠遜色於twitter。 twitter廣告社交化,微博仍然很傳統 1. twitter二季度營收增長強勁 twitter第二季度總營收達到3.1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1.39億美元增長124%。其中,廣告營收達到2.77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29%。twitter的廣告收入幾乎全部來自基於社交數據的效果廣告,主要包括信息流廣告(Promoted Tweets), 企業付費賬戶(Promoted Accounts)以及付費熱點(Promoted Trends)三款產品。twitter三款主要的廣告產品,圖片來源於twitter路演文件 2. twitter廣告價值快速增長 twitter現階段正在努力提升廣告的精準性。最近twitter收購了Bluefin實驗室、MoPub、Namo傳媒,以及TapCommerce(專門分析移動APP安裝的市場),就是為了在數據上對用戶行為進行更深入的分析,從來提升廣告主的投放效果。 第二季度,twitter用戶時間軸(Timeline)流量為1730億次,較上年同期增長了15%。平均每MAU的時間軸瀏覽量基本環比持平。每千次用戶時間軸瀏覽量帶來的廣告營收(Ad Revenue/1000 Timeline views)為1.60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100%。後面這個數據是twitter內部用來衡量廣告價值的指標。 再按照地域拆開看,美國地區每千次用戶時間軸瀏覽量帶來的廣告營收最高,二季度達到3.87美元,同比增長79%;海外地區這個數字為0.75美元,同比增長152%。 廣告價值的快速增長,說明廣告主目前對於twitter的廣告效果認可度不錯。尤其是美國地區廣告主付費意願很強。 3. 新浪微博仍然以展示廣告為主新浪微博去年二季度也開始嘗試基於社交數據的廣告模型。針對twitter的三大廣告形態,微博也都有相似的對標產品。但限於目前在數據分析上的能力不足,短時間內無法保證各種信息流廣告精準性,因此沒有開放大量庫存給廣告主,以免對用戶體驗造成傷害。在新浪微博當前的收入構成中,仍然以展示廣告為主。真正利用社交數據產生的廣告佔比非常低。 新浪的廣告產品,仍然以品牌展示廣告為主(圖片來源於微博路演文件) 目前新浪微博二季度財報尚未公佈。根據一季度財報,新浪微博總淨收入為 6750 萬美元,其中廣告和營銷收入為5190 萬美元。而來自中小企業客戶推送業務的收入大約為 1000 萬美元。也就是說目前信息流廣告的比例還不到20%。不過新浪微博也有一塊業務走在了twitter的前面——支付。新浪與支付寶一起推出了微博支付功能。大約有100萬微博用戶在第一季度使用微博支付完成交易。根據新浪微博CEO王高飛的披露,有了微博支付後,客戶在微博上的營銷效果、點擊率和成交大約各提升了三到四倍。 twitter移動端變現能力遠超微博 1. twitter大部分流量和收入都來自移動端 移動端表現是twitter一個明顯的優勝之處。一方面是移動端已經成為大多數用戶首選的入口,二季度twitter移動業務月平均活躍用戶為2.11億人,較上年同期增長29%,佔據了總月平均活躍用戶數量的78%。移動端用戶比例上,新浪微博與twitter相差不多,目前也已經有超過70%用戶會通過移動端進行訪問。比較顯著的差異在於移動端的貨幣化程度。二季度,移動端廣告已經佔據twitter大約81%的廣告營收。而今年一季度時,新浪微博這個數據僅有31%。這種差距主要是由新浪微博和twitter在廣告形態上的區別造成的。上文提到,信息流廣告在新浪微博的廣告收入佔比還不到20%,大部分收入仍然由展示廣告構成。而twitter 的廣告基本全部與社交數據打通。展示廣告這種形態如果直接從PC端照搬到移動端,位置和效果都會大打折扣。可以說,新浪微博從產品上完成了移動化,但廣告模式還沒跟上。 2.在美國市場,twitter也仍然是移動廣告的追趕者 消費者向移動互聯網轉移,廣告主的預算也在轉移。twitter正從中受益,但在美國市場,它仍然是移動廣告的追趕者。根據調研公司eMarketer預計,今年全球移動廣告市場規模將達到327.1億美元。其中,twitter的份額預計將從去年的2.4%提升至2.8%。在全球移動廣告市場,谷歌(微博)和Facebook已經吃掉近70%的份額。twitter的移動廣告規模相較於前兩家領先者要小了許多。twitter正在通過收購來加強移動端的表現。從2013年初到現在,twitter已經成功併購了13家公司,併購對象中,包括一些知名企業和在移動廣告領域站穩腳跟的公司,比如TapCommerce、Gnip、MoPub等。twitter併購的目的,就是在移動互聯網市場鞏固優勢、拓展市場。此外,二季度末, twitter上線了新的移動廣告產品「app-installs ads」,旨在鼓勵用戶從移動端下載第三方應用,也就是幫助移動app開發者導流。Facebook類似的廣告產品,已經被證明是掙錢的利器。 同樣是「微博」,twitter在商業化的道路上走的更遠。和國內微博主要採用展示型廣告不同, twitter更多融入了社交廣告;抓住世界盃等熱點事件開發新功能,是twitter 用戶活躍度大幅回升的秘密。同時,twitter將用戶數據的變化直接反饋給廣告主,有效地提高了廣告主的投放;twitter三款主要廣告產品都與社交數據掛鉤;而新浪微博雖然有對標的社交化廣告產品,但大部分營收仍然由傳統的展示廣告帶來; 新浪微博目前移動端廣告營收僅佔總體的三成,而twitter移動端收入已經佔81%,雙方移動端廣告形態的差異,導致了這一結果。 新浪的生態又是怎麼樣的? 轉發模式 新浪微博的轉發模式,可以附帶140個字數,轉發後會發佈到自己的微博,如果轉發勾選「同時作為給關注某某的評論發佈」,則還能使其以評論的方式發佈到對方的信息裡;Twitter目前正在添加轉發功能(RT/Retweet),官方的RT不能附帶自己的內容,但可以進行轉發統計,非官方的RT可以附帶內容,但包含原文在內不能超過140各字,且不能統計,相比來說,新浪微博的轉發內容更多、更靈活一些。 好友列表 新浪微博沒有好友列表功能,不能對好友進行分類管理;Twitter具有很強的list功能,不僅可以對自己的好友進行分類,還可以對任意用戶進行分類,分類列表還可以單獨訂閱。 互聯互通新浪微博和新浪的用戶系統集成,但沒有和其他網站進行集成;Twitter可以和FriendFeed、Facebook、LinkedIn等系統整合集成,實現了完全雙向的互聯互通功能。 開放性 新浪微博目前是一個完全封閉的微博客網站,不支持API,不支持RSS,不支持電腦客戶端,不支持手機客戶端,總而言之,幾乎什麼都不支持;Twitter是一個幾乎完全開放的微博客服務,除了註冊以外,幾乎所有的功能都提供API支持,有無數的客戶端軟件,支持RSS,大量用戶使用非官方的客戶端更新Twitter,用戶可以深刻體會到,Twitter不是一個網站,而是一個服務。 審查機制新浪微博具有審查機制,用戶發佈的信息會被監控,「有害信息」會被刪除,這也是新浪借鑑互聯網先驅們的經驗教訓,以前國內出現過很多微博客平台,但都因為無法解決信息發佈的監控問題,而被迫關停了;Twitter通常不會審查用戶的信息,但對於散播廣告的用戶會進行刪除。總之目前的新浪微博還是一個較為封閉的微博客網站,但用戶的信息交互設計有不少特色,雖然人工審查會嚇走一些用戶到Twitter上,但新浪強大的運營團隊依然有可能將其發展成為國內微博客的佼佼者。中美之間的追逐賽 我們總在爭論和困惑於一個有趣話題:從互聯網到移動互聯網,中美之間的差距是在變大或是縮小和早年完全的Copy to China不同,中國公司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有了更多自己的東西。但就整個市場成熟度、創新性和快速發掘與響應新變化等方面,我們依然存在「被動性思維」。 twitter和新浪微博同是具有媒體屬性的公共社交平台,面對熱點事件時,都擁有強大的傳播能力。但不論是在廣告實現效果和移動端的變現能力上,新浪微博還處於初期發展階段,距離twitter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這不僅是一場「中國微博」與「美國微博」的追逐賽。對中國企業和創業者來說,這是一堂難得的公開課——今天你只是觀眾,但也許你也會有上場的一天。
美國樓市疲軟的罪魁禍首:收入差距創四十五年最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104272
.jpg)
美國城市區域貧富收入差距創下紀錄新高,導致房地產市場不均衡複蘇。這可能會阻礙更為廣泛的美國經濟發展。(更多精彩財經資訊,請到各大應用商店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英國《金融時報》對美國商務部和勞工部關於100個人口最多的大型都市區域統計數據的分析結果顯示,2013年,根據房價劃分的區域居民貧富收入差距觸及1969年有記錄以來最大值。
波士頓城區人均收入為辛辛那提城區的1.61倍。而上一次收入差距的歷史最高值要追溯到1976年,當年,舊金山和德克薩斯州El Paso人均收入差為1.36倍。

不均衡的勞動力市場複蘇意味著美國各地工作和收入增長之間的顯著變化,進而加劇了全美房地產市場的分化。
房利美(Fannie Mae)經濟學家Mark Palim對《金融時報》表示:
住房市場各地發展速度不均,造成這一現象的部分原因是勞動力市場缺乏地理分工的寬度。某些行業發展比其他行業好,造成部分地區房地產市場較其他地區的發展更好。
在部分地區房價正處於泡沫當中之際,其他地區房價漲幅萎靡不振。比如,技術性工作崗位推升了德克薩斯州首府奧斯汀的購房需求。而正在努力促進就業的俄亥俄州城市Akron,購房就相對溫和。
美聯儲副主席Stanley Fischer的言論凸顯了聯儲對於房地產市場的擔憂:
樓市是金融危機爆發的中心,並在當前持續影響美國經濟複蘇。
與以往的複蘇相比,Stanley Fischer 註意到:
住宅建設(已經)被大量止贖房產和深陷財務問題的房屋拖累,而建築業和住房抵押貸款也對房地產市場構成負面影響。
中美煙草訴訟,為何差距這麽大“250元”難獲,“236億”易得?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3201

美式煙草訴訟經驗在中國毫無生長的土壤,因為中國煙草公司是國有企業,與國家煙草專賣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 (何籽/圖)
因丈夫吸煙成癮,死於肺癌,美國 “秋菊”辛西婭起訴美國雷諾煙草,六年後,法院判雷諾煙草賠付236億美元;萬里之外的北京,消費者李恩澤以江西中煙宣傳“低焦油、低危害”涉嫌欺詐為由,索賠250元,卻被判敗訴。
在美國,對控煙進程有影響的訴訟,是從集團訴訟和政府起訴煙草公司之後才開始出現的,但美式經驗在中國毫無生長的土壤。
236億美元,約合1454億人民幣,相當於2014年上半年河南省的地方財政收入,這是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秋菊”辛西婭可能獲得的賠償。
美國“秋菊”的丈夫邁克爾於1996年死於肺癌,他吸煙成癮,“去世的當天都還在抽煙。”辛西婭的一名代理律師克里斯說。
為了給邁克爾討個說法,2008年,辛西婭一家起訴美國第二大煙草公司雷諾煙草公司(以下簡稱“雷諾煙草”),理由是,後者故意隱瞞卷煙對健康的危害。
2014年7月下旬,幾乎在陪審團判決辛西婭獲得巨額賠償的同時,在萬里之外的北京,卷煙消費者李恩澤收到了北京市第一中級法院的二審判決,他向江西中煙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江西中煙”)索賠250元,被判敗訴。
2013年,李曾以後者宣傳“低焦油、低危害”涉嫌欺詐,在海澱區法院起訴。2014年8月11日,李恩澤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將向法院提起重審”。
而在美國,憤怒的雷諾煙草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的采訪函中稱,“損害賠償金嚴重過度,是國家法律和憲法所不允許的。”
為何判賠236億美元?
236億美元是如何計算出來的?對於不太擅長數學的美國人,這似乎是個難題。
“我想是,陪審團每個成員在紙上寫一個數字,然後取其平均值。”在回複南方周末記者的郵件里,美國東北大學特聘法律教授理查德不忘打趣。他是美國最知名的控煙法律專家之一,曾主導多起對煙草企業的訴訟。
他還進一步解釋,“最後裁定的金額,必須是所有陪審團成員一致同意的。”
佛羅里達州地方法院陪審團的裁決中,賠償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是損失補償,共計約1700萬美元,由邁克爾的兩任妻子和子女分享;第二部分則是被全世界媒體報道的236億美元,為懲罰性賠償。
所謂懲罰性賠償,其解釋最早出現在1763年的一起案件中,法官在判決書中作出界定:懲罰性賠償不僅是補償受害人的實際傷害,同時也是對過失者的懲罰,對將來類似案件的限制,也體現了陪審團對被告行為的憎惡。
在美國紐約州執業的華裔律師宋一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在大型集團訴訟中,一些事實完全相同的案件,部分原告能得到大額賠償,另一些則被判敗訴,一分錢也拿不到,“訴訟結果和起訴的法院、陪審團成員有直接關系”。
煙草行業一直盛產“天價”賠償訴訟。1999年,美國司法部以欺詐罪名起訴美國五大煙草公司,索賠2800億美元,一舉成為美國歷史上賠償和罰款金額最高的案件。但6年之後,其請求被駁回。
但是,此案的天價賠償金計算模型,卻為美國類似的案件提供了借鑒。據悉,美國司法部獲得了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經濟學家費雪和約翰遜的幫助。這其中包括煙草公司向青少年煙民出售香煙獲利數額、利息以及額外利潤。
辛西婭案的懲罰性賠償金額也受到了上述案件的啟發。
幾乎在所有的案件中,煙草對青少年的健康損害,成為代理律師的核心策略,“讓青少年遠離煙草,這是過去數年控煙界的一個核心目標。”世界衛生組織駐華辦公室控煙項目官員安吉拉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本案的另一名代理律師蓋也曾向美國媒體表示,這起訴訟案的目標是阻止煙草公司利用香煙廣告毒害青少年。
“恩格爾子代”訴訟
在佛羅里達州,所有與辛西婭遭遇相似而起訴煙草企業的案例,他們有一個統一的名稱——“恩格爾子代”訴訟。
1994年,在邁阿密執業的兒科醫生恩格爾起訴了一家煙草公司,從而引發“骨牌效應”,大約70萬民佛羅里達居民加入集體訴訟中。辛西婭丈夫也是原集團訴訟一員,他生前是一個重度煙民,13歲開始吸煙,1996年36歲時死於肺癌。
這起訴訟改寫了美國司法的歷史,也是控煙運動標誌性的勝利之一。在此之前,煙民在與煙草利益集團的司法較量中,幾無勝例。
2002年,邁阿密的一個陪審團對恩格爾集體訴訟作出判決,煙草公司隱瞞信息、出售有瑕疵產品、吸煙導致肺癌,向煙草受害訴訟集團支付1450億美元的懲罰性賠償。若煙民及家屬能證明其煙癮導致患病甚至死亡,均可索償。
“因為這些訴訟多為集團訴訟,並有懲罰性賠償,懲罰性賠償金額很大,因為賠償不只針對獨立單一的個案,也對所有類似‘集團’案件統一作出賠償。”宋一向南方周末記者解釋。
但是煙草公司不服裁決,上訴至佛羅里達州最高法院,後者於2006年推翻先前地方法院的裁決,要求煙民單個提起訴訟,因為“情況因人而異”。
此後,成千上萬件單獨起訴的類似訴訟紛紛浮出。因恩格爾醫生最先提出起訴,這一類訴訟被稱為“恩格爾子代”訴訟。
據南方周末記者檢索相關案件,至今已有23起“恩格爾子代”訴訟打贏官司,但236億美元的賠償是迄今為止的最大金額。2009年11月,佛羅里達州法院判美國最大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向女煙民辛迪賠付3億美元。
在美國,煙草訴訟常常曠日持久,辛西婭案同樣歷經六載。“持續的訴訟案件,以及相關機構的一些研究報告,使得煙草公司有意隱瞞的一些信息逐步曝光。吸煙有害健康等常識也得到普及和加強。特別是對於青少年群體而言,影響特別明顯。”理查德說。
賠償額可能大幅縮水
雷諾煙草在給南方周末記者的回複函中表示,“我們已經向法院申請判後請求,要求擱置判決,這樣的判決不會被允許存在。”
而美國媒體報道,雷諾煙草已經上訴。而據《紐約時報》報道,從今年起,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已經拒絕受理來自佛羅里達州的煙草案。
“最高法院每年受理的案件非常少,從7000個左右只選擇80個左右受理。這些案件一般都有重大影響力,比如準許同性婚姻、取消個人政治捐款上限等。”中國社科院法學所副研究員黃金榮對南方周末記者表示。
盡管還有不確定性,但幾乎可以肯定,辛西婭一家拿不到236億美元。
美國最高法院對大規模的集團訴訟中的懲罰性賠償有明確規定,2008年,阿拉斯加石油泄漏汙染案的裁決就指出,懲罰性賠償不應“過度”,懲罰性賠償與損失賠償的比例不應該超過1∶1。
而在辛西婭案中,懲罰性賠償已近損失賠償的1400倍。雷諾煙草聲明中強調的“判決突破了常識與理智”,懲罰金額“嚴重過度”的理由就在於此。
此前,2002年10月,洛杉磯法院陪審團曾裁決,煙草公司菲利普·莫里斯應支付280億美元的懲罰性損害賠償金。但八年後,美國聯邦最高法院作出判決,判決煙草公司賠償2800萬美元。
宋一分析,如果等比賠償,辛西婭一家仍可能獲得超過3000萬美元的賠償。而在辛西婭案庭審時,原告表示,提起本訴訟的目的並不在於賠償額,而是希望制止煙草公司把青少年作為廣告營銷的目標。
中國版“辛西婭案”
就在236億美元裁決出臺時,“中國版”辛西婭案中,原告李恩澤向江西中煙索賠250元,被北京市一中院駁回。
李在2013年8月將江西中煙訴至海澱區法院,認為前者在網站上發布低焦油等於低危害,中草藥能夠減害的廣告,涉嫌欺詐,要求其賠償購煙費用250元。
一審判決顯示,江西中煙公司對金聖牌香煙進行“低焦低害”、“加中草藥減害”的宣傳,有科學實驗和中國毒理學會的評價報告等依據,不能證實系虛假誇大宣傳。因此,判決消費者李恩澤敗訴,隨後,李向北京市一中院提起上訴。
二審判決書顯示,法院認為,原告提交的證據,不能證實江西中煙“低焦油、低危害”系虛假誇大宣傳,且認為,“吸煙危害健康”是公認的事實,李恩澤在明知吸煙會對人體產生危害的情況下仍然對煙草商品進行消費的行為不應予以提倡。
李恩澤的代理律師王振宇向南方周末記者表示,“事實認定不清,法律適用錯誤,我們將申請重審。”
沒有拿到250元的賠償,對中國的控煙人士而言,這個結果並不意外。最可喜的是在與強大的煙草集團博弈多年後,中國控煙人士終於開始向美國同行學習——拿起法律武器,在法庭上與煙草企業針鋒相向。
而這正是美國控煙運動最成功的經驗之一:持續的煙草訴訟、高額的懲罰性賠償金,美國煙草公司壓力巨大。數據顯示,在這些訴訟中有約70%的案件原告勝訴,賠償金額少則幾十萬美元,多則上千萬美元。
“在美國,對控煙進程有影響的訴訟,是從集團訴訟和政府起訴煙草公司之後才開始出現的,但美式經驗在中國毫無生長的土壤。”中國政法大學衛生法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於秀艷對南方周末記者說。
美式經驗在中國毫無生長的土壤,因為中國煙草公司是國有企業,與國家煙草專賣局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本身就是政府的一部分。現實的選擇是,“煙草訴訟在中國不應成為控煙的主要手段”,於秀艷還建議,“如果政府把控煙當做主要任務,完全可以通過制定控煙立法和政策,並落實這些立法和政策達到目的。”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來源: http://news.iheima.com/html/2014/1009/146538.html
i黑馬:國內又一家租車企業正沖刺資本市場。一嗨租車日前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遞交IPO(首次公開募股)申請,計劃赴紐交所上市,擬融資2億美元。盡管一嗨租車虧損幅度減小,但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
此前,一嗨租車對手神州租車9月19日在港掛牌上市,融資34.5億港元,成中國汽車租賃第一股。神州租車上市首日股價漲幅28.94%,路演期間獲超額認購逾200倍。
如今神州租車股價較發行價已上漲接近40%,一嗨租車能否上演神州租車上市的神話?
從財報數據看,一嗨租車依然面臨重重的挑戰,盡管一嗨租車虧損幅度減小,但仍處於長期虧損狀態,此外,從營收規模來看,一嗨租車與競爭對手神州租車差距在拉大。
神州租車上半年營收是一嗨的5倍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營收為2億元,較上一季度增長9%,較上年同期增長52%,一嗨租車上半年的營收一共為3.83億元,同期神州租車為18.62億元,是一嗨的近5倍。
一嗨租車Q2租車業務占比68%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當前無論是神州租車還是一嗨租車,租車業務均為核心業務,其中,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來自租車業務的收入為1.37億元,占營收比重為68%,上半年其租車收入為2.67億元。
神州租車來自租車收入占比更高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神州租車2014年上半年租車收入13.8億,其租車收入為同期一嗨租車的5.16倍。神州2011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6月,租車業務收入分別占比94.7%、96.9%、81.7%及74.2%。
一嗨租車車輛保有時間是3到4年,同期神州租車為2.5年到3年,這使得一嗨租車與神州租車每年都會面臨大量車輛更換。如今中國市場二手車市場逐步成熟,租車公司發展二手車業務對公司最大價值是,使舊車得到有效利用,回收剩余資金,並完成租車商業模式閉環。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神州租車營收數據(騰訊科技配圖)
從當前角度看,當前二手車銷售收入占神州租車比例在提升,分別占總收入的5.3%、3.1%、18.3%、25.8%。一嗨租車也在發展二手車業務,但在二手車更換方面並未形成規模效應。
一嗨租車Q2成本與費用1.8億 同比增17%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成本與費用為1.87億元,與上一季度相比並未增長,但較上年同期增長17%。
一嗨租車Q2運營利潤首次為正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對於一嗨租車而言,沖刺IPO前運營利潤為正很具有意義,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運營利潤為1304萬元,運營利潤率為6%,上年同期其運營虧損2830萬元,運營利潤率為-21%。
一嗨租車依舊持續虧損
一嗨財報分析:營收規模與神州租車差距拉大
一嗨租車2014年第二季度凈虧285萬,較上一季度減84%,較上年同期減94%,這是一嗨租車最近3年以來最小的虧損幅度。但自2012年以來,一嗨租車已持續凈虧損3.48億元。
相對而言,神州租車運營情況更優,在經歷過去幾年高投入後,神州租車凈利大幅改善,今年上半年調整前凈利潤為2.183億元,調整後凈利達2.772億元。
美聯儲主席:美國貧富差距那麽大,何談美國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553

周五,美聯儲主席耶倫公開譴責美國的貧富差距。而這一現象將招致外界指控美聯儲政治化。
在波士頓的公開演講中,耶倫表示,她“極其擔憂”持續擴大的收入和財富差距。她還質問這是否與美國價值觀相兼容。
耶倫此番講話標誌著她在美聯儲任期內的一大步。她試圖令美聯儲主席這一角色更受歡迎,她與失業群體見面,如今又發表非貨幣政策言論。的確如此,盡管近期金融市場劇烈波動,但今天,耶倫對此只字未提,也沒有任何對經濟狀況或美聯儲政策的只言片語。
她是這樣說的:
美利堅共和國的貧富差距如此之大,且還在持續增加,這讓我非常擔心。美國貧富差距在大蕭條時代之後的40多年間持續縮減。然而,過去幾十年貧富差距卻在擴大,而且是自那時起持續擴增最長的一段時期。
美國人一直都在追求機會平等。但這(貧富差距擴大)與植根於我們國家歷史中的價格觀是否兼容?我認為提出這個問題是合適的。
耶倫使用美聯儲近期的研究描述了貧富差距,之後列出了貧富差距比較顯著的四大領域:兒童可以獲得的教育資源、高等教育開支、企業所有權和繼承權。




前兩樣很常見,這都在社會中被廣泛討論。而後兩項卻是個意外。耶倫總結稱:
這是個人和他們的家人可以改善自身經濟狀況的途徑。
對於耶倫的這句總結,美國金融博客Zerohedge將之翻譯成了特別通俗易懂的一句話:開始創業吧,爭取做富二代的老爸。
但Zerohedge顯然對耶倫此番充滿了同情心的講話並不為之所動,這家美國金融博客評論道:諷刺的是,這一切基本是由美聯儲一手造成的。
拜美聯儲推出的史無前例的大規模刺激政策所賜,過去幾年,美國股市和債券市場大漲。標普500指數屢創新高,甚至已經突破了2000點整數關口。去年年初至8月末,標普500指數累計漲幅達38%。美銀美林數據顯示,而市值達42.8萬億美元的全球債券市場去年漲了0.3%。
實際上,華爾街見聞此前也提及,美聯儲大規模釋放流動性,官員自己就是最大受益者之一。
受益於金融資產價格上揚,美聯儲官員們的財富也隨之水漲船高,美聯儲主席耶倫就是百萬甚至千萬富翁之一。
公開文件顯示,2013年,美聯儲主席耶倫及其丈夫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George Akerlof擁有的財產在530萬—1410萬美元之間。而2012年則為480萬—1320萬美元之間。
危機拉大貧富差距?金融危機後全球億萬富翁倍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145

國際扶貧發展機構樂施會(Oxfam)近日報告稱,金融危機後,全球身家超過10億美元的億萬富富翁不減反增,翻兩倍多,由2009年3月的793人增至今年3月的1645人。
樂施會上述報告還透露,過去四年這些億萬富翁的財富合計5.4萬億美元,增長124%。今年1月該組織報告稱,排名前85位的全球巨富財富總和相當於35億最貧困者——相當於全球半數最貧困者的所有資產(見頂圖)。上述本月報告稱,去年這85位巨富的財產增加約2400億美元,折合平均每天財富增加6.68億美元,幾乎每分鐘就增加50萬美元。
樂施會的數據展現了巨大的貧富差距。據該組織統計,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地區共有16位上述巨富,當地赤貧人口3.58以人,南非的貧富差距較該國推行種族隔離政策末期更大。該組織預計,假如向這些巨富征收1.5%的財產稅,一年納稅額將超過700億美元,納稅收入足以負擔全球所有最貧窮國家一年的基本醫療護理與教育的費用。
樂施會的國際執行董事Winnie Byanyima認為,極端的收入不平等遠非經濟增長的推動力,而是地球上大多數人獲得幸福的障礙。它阻礙增長、腐蝕政界、扼殺機遇、助長局勢動蕩,還計劃了歧視、特別是性別歧視。
據英國《獨立報》報道,英國央行首席經濟學家Andrew Haldane回應樂施會的上述報告稱,該組織不僅為最貧窮的人們代言,也代表著更多人的集體利益,因為“越來越多跡象表明,極端不平等持續且顯著傷害金融系統的穩定和經濟增長。”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全球貧富差距有多大:1%>99%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323
本世紀金融危機已過去六年,全球經濟仍在艱難複蘇,貧富差距也還在擴大。國際發展及救援的非政府組織樂施會(Oxfam)最近發布報告預計,到2016年,占全球人口1%的最富有人士將比其他所有人更富有,財富超過其余99%的人財富總和,財富占比將由2014年的48%增至50%以上。
樂施會上述報告預計,到2016年,1%的最富有人士的人均財富為2700萬美元。報告還提到,不計1%的最富有者擁有財富,2014年剩下52%的財富之中,46%的財富都由其中占比20%的最富有人士所有,其他80%的人只占有5.5%的財富,人均財富3851美元。
樂施會的預計結果將給本周開幕的達沃斯冬季世界經濟論壇施加壓力。這次峰會將不得不解釋,為何不同國家和各國的不同團體經濟前景分化明顯。正像兼任本屆達沃斯冬季論壇共同主席的樂施會總幹事Winnie Byanyima所質疑的:“1%的人比其他所有人的合計財產還多,我們真希望在這樣的世界生活?”
Byanyima認為,全球不平等的程度相當驚人,收入平等問題一再被提上全球議程,但最富有者還在迅速拉大與其他人群的距離。樂施會希望將貧窮國家人民的聲音傳達給出席達沃斯論壇的商界與政壇領袖。貧富差距日益增加對經濟增長和政府管理都很不利。
樂施會的上述報告再次觸及去年瑞信報告展示的貧富差距問題,也凸顯了全球經濟複蘇還未能讓社會各階層受益的現實。
去年10月瑞銀發布的2014全球財富報告顯示,世界上有12.82萬資產凈值超過5000萬美元的富人,人數比上年增多30%,而日收入不足1.25美元的赤貧者已超過10億人。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援引報告內容稱:
“2008年至2014年中,每個成年人的人均財富增長了26%。同期百萬富翁的數量卻增長了54%,財富超過1億美元的人群數量增加了106%,億萬富翁的數量更是翻番都不止。”
IMF執行總裁拉加德上周敦促各國推進改革、提高經濟增長,稱全球經濟衰退過去六年多了,太多的人還沒有感到經濟在複蘇。
下圖來自瑞信上述報告,其中紅色代表每個成年國民人均財富超過10萬美元的國家地區,藍色代表人均財富不足5000美元的國家地區。黃色地區屬於人均財富在5000-2.5萬美元的國家地區,中國就在此列。橙色代表人均財富在2.5萬-10萬美元的國家地區。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