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對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的評析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59

本帖最後由 港仙 於 2014-9-30 16:22 編輯

對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的評析
作者:格隆匯 徐彪

9月29日,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五次會議召開。有以下看點:​

1、會議審議了三個改革方案,兩個和三農有關(《關於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意見》、《積極發展農民股份合作賦予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方案》),一個和科技創新有關(《關於深化中央財政科技計劃(專項、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和上次一樣:“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應該是原則上通過,部分細節需要修改,不用再次過會,修改稿走程序發出即可。​

2、農地流轉和規模化運營方面爭議最少,道理也很簡單,未來幾年,中國最大的問題在於潛在增速持續下行。怎麽樣才能穩住或者緩解潛在增速下行的壓力呢?很簡單,保證工業企業和服務業的勞動力供給就行。劉易斯拐點出來後,中國勞動力總人口開始見頂回落,放開單獨二胎到形成新勞動力供給需要時間,唯一的辦法就是有中國特色的“圈地”運動。在這里,圈地絕對不是一個貶義詞。因為,它有中國特色。特色在哪兒呢?就在這句八股文: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經營權流轉的格局(相比以往,三權分置是新提法,算預期內的突破)。在這里,所有權是虛的,承包權才是實實在在的東西。你甚至可以把承包權部分等同為所有權,哪怕農民進城了,這個東西依然在農民手里。經營權也是實實在在的東西,現在鼓勵農民租出去。中國農民是幸運的,國家對農地的政策可以概括為一句話:可以租,不許賣。從不鼓勵出租,到大規模出租,租金上漲是一定的(再次搬出安徽阜陽的數據,農地轉讓之前,300-400塊錢每畝每年租金,大規模轉讓三年後,租金上漲至800-900元)。但是呢,鼓勵出租不等於會很快一股腦兒被租完。這次會議提出:“發展農業規模經營要與城鎮化進程和農村勞動力轉移規模相適應,與農業科技進步和生產手段改進程度相適應,與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提高相適應”。潛臺詞:悠著點,別走得太快太急,慢慢持續穩定地土地集中,慢慢持續穩定地釋放勞動力。所以,農地價值重估的過程或許會持續較長一個時間段,比如說5-7年。​

3、搞活農村集體經濟,上一次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還是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事情。幾十年時間過去了,集體經濟的規模從舉足輕重,逐漸逐漸變得可有可無。集體企業主營收入占比數據最能說明問題:​
                             ​
不是集體經濟在落末,而是其他經濟發展太快。過去三十年的城鎮化,基本上是以大為主的城鎮化,所以農村集體經濟發展速度嚴重滯後與城市經濟。但是,從2013年底開始,中央明確提出新型城鎮化道路。“新”在哪兒呢?新就新在“三個一億人”,就地城鎮化一個億,然後農民工落地轉為市民一個億。新就新在“留得住濃濃的鄉愁”,既要大城市,更要發展中小城鎮。​


中小城鎮和就地城鎮化,靠什麽呢?​

鄉鎮企業和集體經濟,否則你讓農民離開田間地頭後吃啥?​

但是,經過幾十年的發展,農民們想搞集體經濟,最缺一樣東西:資本。​

沒有資本,你搞集體經濟就是一句空話。進京趕考,你也要給點盤纏不是?所以呢,需要系統性考慮農民那什麽入股的問題。左看右看,農民手中有的東西,無非那麽幾樣:宅基地和農地。但是我們都知道,這些東西基本上是不怎麽值錢的。怎麽辦呢?​
很簡單,給農民手里財產一個價值重估的機會。​

農地價值重估靠租金上漲,租金上漲通過流轉和規模化經營實現;​

宅基地重估靠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嘿嘿,行文至此,我想,大家對宅基地以及集體企業用地一定悄悄吞下一口口水。這咚咚,看起來要成為下一個金礦啊。​

綜合以上幾點,落在未來一個季度投資上,建議加大對宅基地和集體企業土地價值重估的標的關註力度。(本文作者所有成熟或者不成熟思想的統一發布平臺:公眾微信— fenxishixubiao)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655

中央深改小組第六次會議:上海自貿區可複制可推廣經驗要盡快推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912

U9504P31DT20140929101213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今日表示,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的要盡快推廣,能在全國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

習近平今日上午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時表示,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以來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為在全國範圍內深化改革和擴大開放探索了新途徑、積累了新經驗。

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取得的經驗,是我們在這塊試驗田上試驗培育出的種子,要把這些種子在更大範圍內播種擴散,盡快開花結果,對試驗取得的可複制可推廣的經驗,能在其他地區推廣的要盡快推廣,能在全國推廣的要推廣到全國。 

此前,中國政府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在推進現有試點基礎上,選擇若幹具備條件的地方發展自由貿易園(港)區。

華爾街見聞今晨提及,經濟觀察網報道稱,天津自貿區申報目前已獲得國務院相關部委原則通過,正等待國務院審批。這一消息得到天津市發改委相關負責人證實。

國務院日前正式批準天津港口岸新一輪擴大對外開放計劃,天津港下轄的東疆港區是天津自貿區的主陣地。

除複制上海自貿區的方案外,天津自貿區會以發揮融資租賃業務功能為重點,增加對內輻射效應。天津自貿區的投資負面清單可能更少,開放力度將更大,凸顯自由貿易港功能。

業內專家認為,和上海自貿區相比,天津自貿區的一大功能區別在於,更突出區域項目特色。

不過,對於金融創新和開放,央行上海總部副主任張新認為,有些對風險管理能力要求較高的金融改革措施不宜過早全國推廣,“上海自貿區金改值得借鑒的措施包括跨境人民幣資金集中運用、個人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等,已在全國推廣實施,但是對於和實體經濟關聯度不大的短期資本流動,在開放時則持審慎態度。”

業內人士由此判斷,天津自貿區金融領域的嘗試恐怕初期力度也不會太大。

會議審議了《關於加強社會主義協商民主建設的意見》、《關於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工作進展和可複制改革試點經驗的推廣意見》、《關於加強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意見》,審議通過了《關於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6618

7%、7.3%還是7.5%?外媒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討論下調明年GDP目標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48

GDP,中央財經領導小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據彭博報道,知情者稱,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已商討下調明年GDP增長目標事宜,認為需要讓明年的增長目標低於今年的7.5%左右,討論的目標包括7%、7.3%和7.5%以下,還未最終確定。

如明年中國GDP增長目標低於7%,可能令人擔憂國內經濟增長和就業形勢。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尚未回應彭博上述消息。

而《第一財經日報》昨日報道稱,由參與編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報告的人士處獲悉,GDP目標下調已成定局,具體數字還未定,但7%的建議目前居主流。

從近幾年的慣例來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舉行,核心議題是總結當年工作、部署來年任務。明年恰逢“十二五”收官,在學術界和市場機構看來,此次會議是判斷新時期中國經濟發展政策風向的重要窗口。

經歷了30多年的高速增長後,中國經濟告別兩位數增速,來到“7時代”。今年第三季度GDP增長年率回落至7.3%,創近六年新低。

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表示,要全面認識持續健康發展和生產總值增長的關系,不能把發展簡單化為增加生產總值,抓住機遇保持國內生產總值合理增長、推進經濟結構調整,努力實現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得到提高又不會帶來後遺癥的速度。

上月華爾街見聞經《第一財經日報》授權發布的文章提到,權威人士透露,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一項重點內容可能就是進一步闡述新常態下的調控思路。至於明年的GDP目標制定等重要內容,要最後才會最終確定。該報道援引權威人士評論稱:

“總的來看,堅持穩中求進的思路不會變。但要保持一定的增速,政府會更強調主動作為,強化預調和微調。”

事實上,昨日午間已有未經證實的外媒消息稱,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討論,維持2015年CPI目標在3.5%不變,以及將明年GDP增長目標定在約7%或7%以下,並將M2增長目標由13%降至12%。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961

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推進農村土地改革 堅持三條底線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461

1416216689647

新華社官微消息稱,習近平今日主持深改小組第七次會議。會議審議了《關於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會議指出,堅持土地公有制性質不改變、耕地紅線不突破、農民利益不受損三條底線,在試點基礎上有序推進。

作為深化改革的重要領域之一,土地改革關乎中國9億農民的利益,也是新型城鎮化建設的關鍵。

證券時報網報道稱,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於12月8日召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於12月20日召開。此前市場預期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將討論土地改革等相關方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涉及電力、林業和鹽業改革,以及國企混改等議題。

中金研報報告指出,我國市場化改革歷經三十多年,多數產品和生產要素都實現了市場化,而土地要素市場化相對滯後。土地在農業、工商業、住宅間的配臵主要通過地方政府而非由市場完成,造成土地利用效率的損失,同時扭曲了財富分配,不利於經濟發展、城鎮化進程以及社會和政治穩定。

土地制度改革範圍包括農民擁有使用權的土地45億畝和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0.5億畝。農民擁有使用權的土地包括宅基地和農民承包經營的農地。中金估計農村宅基地1.5億畝,按目前統計,農民承包耕地13億畝,承包其他類型農地25.7億畝。但原來登記的耕地承包面積存在低估,實際面積可能達到18億畝。

中金還指出:

土地產權將一分為三:所有權屬於集體,承包權屬於農民,經營權由產權主體自主。土地確權主要是確定農村土地的使用權,包括農地承包經營權和宅基地使用權,類似於城市住宅使用權用房產證的形式確認下來。土地確權工程量大,但由於確權有利於保障農民利益,預計進展順利,五年內完成。

中金認為,土地市場化改革將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大幅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調整政府征地行為,控制金融風險。土地規模經營效率大幅提升,促進勞動力轉移,真正實現農民變市民。上一輪部分城鎮職工福利分房分享了資產升值收益,目前價值13萬億元。而農民擁有使用權的45億畝土地價值更大,估計有50萬億元,人均近6萬元。

土改的法制建設上,大智慧通訊社11月中旬曾報道稱,新版《土地管理法》和《土地承包法》將於12月浮出水面,有望在12月召開的全國人大常委會上進行審議,法律的修訂將實質性加速這一輪土地改革進程。

參與上述兩部法律修改討論的專家稱,兩部法律修訂工作進展順利,新版本有望於下月遞交全國人大常委會進行審議,而修法的總方向是土地所有權、承包權和經營權的“三權分立”。

農業部農村經濟體制與經營管理司司長張紅宇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賦予農民對承包地占有、使用、收益、流轉及承包經營權,要保障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但按照現在《土地管理法》,宅基地使用權和承包經營權都是不可以抵押的,因而要對這些法律條款按照改革需求進行修訂。

深改小組七次會議今日還審議了《關於縣以下機關建立公務員職務與職級並行制度的意見》。會議指出,在全國縣以下機關實施這項改革,要總結試點工作經驗,堅持好的做法,改進存在的不足,認真抓好組織實施。

此外,會議還審議並通過了《最高人民法院設立巡回法庭試點方案》和《設立跨行政區劃人民法院、人民檢察院試點方案》,建議根據會議討論情況進一步修改完善後按程序報批實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709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究竟說了什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221

習近平10日主持召開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九次會議,中財領導小組會議和深改會議一樣,已經有意無意的成為中國最重要的改革窗口之一。那麽這次會議又釋放了哪些信號?見聞整理如下:

1,強調落實、強調主體責任

此次會議的主題和之前幾次會議有很大不同:不光有“研究”,還有“聽取匯報”,這次會議聽取的是新型城鎮化規劃、糧食安全、水安全、能源安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發起建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設立絲路基金等重大事項貫徹落實情況的匯報。這些內容都是以前會議上確定下來的。

QQ圖片20150211082543

(上圖來自民生宏觀)

會議上,習近平再次強調了落實的重要性。他說,“兩年來,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已經召開了8次會議,確定了不少要辦的大事,有必要檢查一下這些事是不是落地見效了。

而且,這並不是他第一次談落實的問題,在1月30日的中央深改小組會議上,習近平也強調,要“加大改革落實力度,深入開展改革督察,努力使各項改革舉措落地生根,確保各項改革取得預期成效、真正解決問題。”

民生宏觀點評稱,十八大以來,改革最大的突破在頂層領導機制的變化,既強化了頂層的領導力,又註意明確目標、監督落實。

至於如何落實,習近平強調要抓主體責任和實際成效,即“要明確主體責任,主動作為、形成合力。要重視抓實際成效,善於與時俱進開展工作,確保黨中央各項決策落地生根。”

2,京津冀一體化從頂層設計到推進實施

這次會議除了聽取多項匯報,還審議研究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恰好一年前,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在北京主持召開座談會,專題聽取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匯報。一年後,京津冀協同發展規劃綱要已制定,並進入“審議研究”階段,何時通過並公布尚未知。

根據微信號“學習小組”(xuexixiaozu)”的總結,對習近平提出“三個明確”:

第一個是目標要明確,即——通過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調整經濟結構和空間結構,走出一條內涵集約發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種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模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形成新增長極。

第二個是思路要明確,即——堅持改革先行,有序配套推出改革舉措。

第三個是方法要明確,即——放眼長遠、從長計議,穩紮穩打、步步為營,鍥而不舍、久久為功。這里面每個詞都很有意思,如“鍥而不舍”說明難度不小,“久久為功”說明是個長期工程。

3,加快資源要素價格改革

會議提出,“加快完善石油戰略儲備制度,推進能源價格、石油天然氣體制等改革,大力發展非常規能源。

國泰君安宏觀分析師任澤平預計,中國將加快資源要素價格改革,重啟核電項目投資。

此外,在低油價的現狀下,中國已經開始加快完善石油儲備進度。根據此前官方的規劃,2020年中國的石油儲備規模將從目前的30天進口量提高到100天。能加價格走低令通脹壓力減小也為資源要素價格改革提供了條件。

4,PPP模式將發揮重要作用

任澤平還提到,會議強調“城鄉公共基礎設施投資潛力巨大,要加快改革和創新投融資體制機制”,在土地財政下滑和43號文治理城投債背景下,預計PPP模式在地方基建中將發揮重要作用。

5,“一帶一路”投資逐步落地

他還預計“一帶一路”相關投資將逐步落地。會議稱,“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的主要任務是為亞洲基礎設施和‘一帶一路’建設提供資金支持,要抓緊籌建。絲路基金要服務於‘一帶一路’戰略。

6,城鎮化內涵發生變化

新型城鎮化是中國未來10年保持中高速增長的重要紅利之一。但近幾年推進過程中,大城市病、城市空心化、房地產無序發展等問題逐漸顯現,新型城鎮化有“走歪”跡象。此次會議指出,“城鎮化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要積極穩妥推進,推進城鎮化不是搞成城鄉一律化”。

中信證券認為,這明確了城鎮化是經濟發展的結果,不能拔苗助長,未來城鎮化的推進將更加慎重。

7,註冊制改革或提速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任澤平預計註冊制改革提速。會議強調“把更多精力用在研究增強創新能力上,著力破除制約創新驅動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完善政策和法律法規,創造有利於激發創新活動的體制環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044

中遠中海成立集團整合改革領導小組 劍指“中國神運”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6848.html

中遠中海成立集團整合改革領導小組 劍指“中國神運”

航運界網 2015-08-07 16:52:00

據來自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以及業內的多個消息源向航運界網透露,中遠和中海兩大航運央企擬於近日聯合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

據來自中遠集團、中海集團以及業內的多個消息源向航運界網透露,中遠和中海兩大航運央企擬於近日聯合組建集團層面的“改革領導小組”。

“改革領導小組”出爐

據航運界網了解,該領導小組由五人組成,將於近期商討兩集團整合改革事宜並將在三個月內制定出初步的改革方案。這五人中,中海集團占三位,中遠集團占兩位。其中,中海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為組長,另外兩人從中海集團紀檢組組長、黨組成員徐文榮,中海集團副總經理、黨組成員黃小文和副總會計師楊吉貴中選派。而中遠方面,其中一人是中遠集團董事、總經理、黨組成員李雲鵬,另一人則可能是總會計師、黨組成員孫月英或者副總經理、黨組成員孫家康中的一位。

另據了解,在兩大集團之外,國務院國資委也將派人參與。值得註意的是,消息人士稱,中遠集團董事長、黨組書記馬澤華並未列在改革領導小組名單當中,據信是因其已年近退休(62歲)。

合與不合的爭論

自2015年4月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合並成“中國神車”之後,業界一直有著中遠、中海兩大航運央企以及中船重工、中船集團兩大船廠央企將合並,從而打造“中國神運”、“中國神船”的傳聞。加之8月6日,消息稱停牌的寧波港欲吸收合並舟山港,這讓今年以來在國資改革大背景下業界持續熱議的“國企大合並”又增添了許多想象空間。但前述四大航運和造船央企卻紛紛予以澄清。

2015年3月26日,南北兩大船企旗下的中國重工(601989)和中國船舶(600150)分別發布公告,澄清媒體對兩家上市公司的控股股東可能合並的猜想。4月17日,中遠、中海旗下的中國遠洋(601919)、中海集運(601866)等公司也同時發布公告表示沒有合並意向。但安信證券指出,由於央企整合的最終決定權在國務院國資委,央企旗下上市公司的澄清公告無法改變市場對航運企業重組的預期。

彼時,航運界網也曾分析認為,中遠、中海兩大航運央企的“合並”傳聞更多是基於對股價的炒作。作為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管理的中央企業要完全合並到一起,所面臨的問題繁瑣複雜,絕非一朝一夕能夠解決。但據上述不願具名的消息人士稱,此次“改革領導小組”的成立只是兩家央企整合的第一步,如果一切順利,完全整體合並預計在2017年前後。

合並未動 整合先行

事實上,除類似“中國神車”式的合並一直沒有確切消息外,我國四大航運央企的資源整合步伐卻早已開始。

2014年9月,國務院發布《關於促進海運業健康發展的若幹意見》,首次將航運業上升為國家戰略行業。這份文件的出臺事實上起到了促進航運及相關產業央企整合的作用。

同月,招商局集團與中國外運長航集團宣布合資成立國內最大油輪運輸企業“中國能源運輸有限公司”(China VLCC),註冊資本11.1億美元。其中,招商局占51%股權,中外運長航占49%股權。截至2015年8月6日,據招商輪船(601872)公告稱,China VLCC擁有的運營超級油輪(VLCC)已達35艘,新船訂單10艘。

隨後,以淡水河谷與中國航運央企合作逐步推進為契機,2015年5月4日,中海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中海發展,600026)與中國遠洋的全資子公司中散集團簽署合作協議,在新加坡成立合資公司“中國礦運有限公司”(China Ore Shipping),專營鐵礦石海上運輸及相關幹散貨業務。公司註冊資本3.3億美元,中國遠洋持有51%股權,中海發展持有49%股權。此後,該公司以4.49億美元購入淡水河谷4艘40萬噸礦砂船(valemax),其中第一艘“遠卓海”輪於7月4日載貨靠泊青島董家口港。

如此一來,在傳統的航運板塊中,油運和幹散貨均有了央企之間的強強聯合,只有集裝箱運輸尚未出現任何動作。對此,安信證券分析,中遠中海若實現重組,規模化效應明顯的集裝箱運輸將是最核心的板塊。安信證券認為,通過回顧全球集運發展歷史可得出合並、重組是鋪就龍頭船公司必然途徑的結論。

全球集運領域最近的一次合並案是去年12月,德國班輪公司赫伯羅特歷經一年時間完成對南美輪船的兼並。依照運力計算,合並後的赫伯羅特晉升至全球班輪公司第四位。

此外,由於中遠集運與中海集運分別隸屬CKYHE聯盟和O3兩大聯盟,一旦該兩家公司的集運板塊完成整合,全球集運的運力結構和競爭關系亦或將發生新的變化。

內部聲音

據航運界網了解,中遠與中海兩家公司的基層員工對“合並”一事,心情較為複雜。據中海集運的一位普通員工向航運界網表示:“航運業是國際化行業,兩家整合是為更強地走出去,一致對外。從這個角度來講,心頭有一點點榮譽感和使命感。但是細化到個人發展的角度,也有一些擔憂,例如合並後會不會減員、會不會有大的人事變動、崗位機構如何劃分、薪資待遇會不會調整等。”

另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中遠集運中層管理人員向航運界網透露,管理者也有焦慮。該中層人士說,“中遠實行的是大部制、貿易區管理體系。合並後,機會是增加還是減少,部門之間的職能整合會不會使得管理崗位減少,甚至精兵簡政,這些都是我們中層領導所關註的。畢竟,合並有成功也有失敗。從總部到口岸到海外公司,涉及太多根深蒂固的思維模式和利益鏈。需要相互兼容和適應,幾年前合並的中外運長航就是反面的教材。”

航運界網總編輯齊銀良稱,無論“合並”還是部分資源整合,國資改革的步伐只會加快不會停止。

截止今天(8月7日)收盤,中國遠洋、中遠航運、中海集運、中海發展、中海海盛、中海科技6支股票全部漲停。

【附】據航運界網整理,中遠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中國遠洋(601919),中遠航運(600428),中遠太平洋(01199HK),中遠國際控股(00517HK),中遠投資(600428),中集集團(000039);中海集團旗下的上市公司有:中海集運(601866),中海發展(600026),中海科技(002401),中海海盛(600896)。

編輯:顧蓓蓓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185

改革要「議題發展模擬小組」

2016-05-23  TWM

要求閣員「小錯不斷、大錯不犯」、「八年累積抵不上八秒失言」,這些告誡都沒有錯; 但台灣經濟結構要改變,就一定會犯錯!事前規畫「議題發展模擬小組」,將是因應之道。

如果有個年輕人,大學畢業後工作五年,辛苦存下一百萬元積蓄,然後再申請了創業貸款兩百萬,用三百萬元創業,一年之後新創公司倒閉,自己的一百萬泡湯,外加負債百來萬元。原來穩定的工作沒了,只能先遷就一個臨時的工作,掙錢還創業貸款。回想起來,年輕人自己也覺得創業過程有一兩個環節沒處理好。你說,此人算是犯小錯還是犯大錯?

新閣揆要求閣員「小錯不斷、大錯不犯」;新總統也告誡閣員「八年累積抵不上八秒失言」、「要謹言慎行」,這些告誡都沒有錯,其背後也有特定的失言或犯錯對象。但是稍微懂得管理學的讀者都知道,這樣的警語絕對也有促使官員保守的後遺症。

如果台灣經濟原本就已步入正軌,那麼保守一點無所謂;但是若台灣原本已然體質不佳,亟需脫胎換骨的改變,則官員保守就會使改革難以出現。創業必然要面對失敗,改變也難免在過程中犯錯。唯一確定不會犯錯的,就是不改變。

台灣的經濟結構必須要改變,但是改變就必定會觸及一些人的既得利益,或是招致習慣於現狀者的抗拒。在民粹氛圍下,這些抗拒或抗議,極可能都搞到滿頭包。如果新內閣面對一個「必須要改變,但是改變可能犯錯、可能遭到反撲」的情境,那要怎麼辦呢?我認為,傳統的「回應式」議題處理方式是不夠的。

任何在近乎民粹環境下想要做出改變的政府,都要有更proactive(主動)的作法。對於重大政策或改革,都應該事前規畫「議題發展模擬小組」,不但對於可能的「犯錯」預先做出構思因應,甚至用適度的「失言」,來營造特定光譜對象的對話環境。

再說一遍:台灣經濟需要做大幅度改變,我們的時間不多、機會之窗也很狹窄。要改變,就一定會犯錯,而且未必是小錯。內閣裡一定要有勇於嘗試改變的人,台灣才有機會。問題的關鍵,不在於要求大家不犯大錯,而在於事前對於議題的可能脫線發展,有模擬因應的對策。

(本專欄隔周刊出)

撰文 / 朱敬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291

阿里成立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 俞永福掌舵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7890.html

隨著逍遙子(阿里巴巴集團CEO張勇)今天群發的一封公司內部信,一個名叫“阿里巴巴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的內部架構在公司內部搭建起來,背後是這個起家於電商的互聯網平臺從過去單打獨鬥布局文娛產業升級到集團軍作戰階段。

據該內部通知顯示,任命古永鏘為阿里巴巴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產業發展委員會主席,協助逍遙子制定大文娛產業長期發展及投資布局戰略;俞永福出任阿里巴巴大文娛工作領導小組組長,全面負責阿里巴巴大文娛版塊的領導和管理工作。

這個小組的成員包括,阿里影業、合一集團(優酷土豆)、阿里音樂、阿里體育、UC、阿里遊戲、阿里文學、阿里數字娛樂事業部。相應的領導小組成員為,阿里影業CEO張強、合一集團總裁楊偉東;阿里音樂董事長高曉松、CEO宋柯;阿里體育CEO張大鐘;UC總裁何小鵬。以上成員均向俞永福匯報。阿里巴巴集團企業發展部副總裁張宇(語嫣)擔任領導小組秘書長。

在談及該架構成立初衷時,俞永福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稱,過去幾年,集團在大文娛核心業務點進行了非常好的布局,各“隊員”都練就了一身本事,但從國際經驗和市場變化來看,最終將是一場“十一人制”的團體賽事。

在內部定位上,文娛已經是阿里集團核心板塊之一。逍遙子稱,“阿里集團將逐漸實現版塊化發展,最終聚成一個拳頭,形成一張大圖。”在這個圖中,以文化娛樂為代表的“快樂版塊”是阿里巴巴集團未來重要的戰略方向,是馬雲Double H(健康和快樂)戰略的一級。過去在音樂、影業、視頻等領域分散的競爭有望在集團資源下形成一股合力。

此前成功整合阿里移動版圖以及高德業務的俞永福被視為這個位置上的首選。他在隨後跟員工的交流中,對這場大兵團作戰的路徑進行了更為清晰的表述:“我們第一階段的重點就是先完成‘三通’,即信息通、人情通,最終實現戰略通,形成共同的‘一張圖’;推進集團整體戰略和資源與大文娛版塊的銜接,幫助版塊各業務線,減少刷臉,減少重複建設,增加資源分享,支持各品牌在專業領域取得成功。”

架構與崗位調整後,俞永福不再擔任阿里媽媽總裁,由朱順炎接任,其他工作不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0591

【社論】求解產能債務難題:需高級別領導小組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31932.html

近來,中國經濟出現的一些負面因素,接連引發國際評級機構關註。

標普近日發布數據稱,去年受評中國內地房企的整體債務同比激增21%,雖然融資成本有所降低,銷售回款改善,但房企債務情況仍繼續惡化。實際上,標普今年已11次下調內地房企評級,而現如今房地產對於中國經濟的負面效應,已在國內引發多方討論。

債務問題不僅存在於房地產行業,根據標普今年3月發布的數據,因低利率和公司舉債促使債務激增,中國債務與GDP之比已攀升至232%;5月10日穆迪亦公布,涵蓋所有行業在內的中國債務已經增加至GDP的280%左右。同時,兩家評級公司雙雙下調了中國評級展望。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亦提出警示,其在結束磋商訪問後對中國經濟發言稱,中國的企業債務總規模已達經濟總產值約145%,不論以何種標準來衡量都非常高,剔除影子銀行的債務敞口,保守估計企業債務問題將令中國銀行業潛在損失達到GDP的7%,當局須針對企業債務風險盡快采取措施,如果處理不當,有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尤其嚴重的是國有企業,其債務占比高達55%左右,這遠遠超出其在GDP中22%的占比,且國有企業利潤還低於私營企業。

當然,無論是標普、穆迪對中國評級的下調,還是IMF對於債務問題可能引發危機的警示,都或多或少存在不夠全面和有失偏頗,如中國債務結構以內債為主,有著較高的“安全系數”。不過,在經濟下行壓力不減之下,企業利潤縮水、債務增加、償債能力降低,已成為中國經濟運行的一大潛在風險點。

至於如何處理企業債務,首先處理債務與處理不良資產緊密聯系,不良資產在實體經濟中對應的是過剩產能和過多庫存,因此需去杠桿、去產能、去庫存。而這三者正是供給側改革“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的重要內涵,可以說,堅定不移地推進供給側改革,對於處理債務問題作用最大。

同時,因為中國企業債務問題國企占比較重,因此,加快國有企業改革,讓市場化的“出清機制”在國企中真正發揮效用,同樣迫在眉睫。

此外,對於信貸增速過高需采取謹慎態度。企業債務,尤其是國企債務率偏高,直接原因即是信貸增速較高,企業獲得貸款相對簡單。去年以來一二線城市房價交替上漲,房地產市場“地王”頻出,即與貨幣供應寬松關系較大。正如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所言,“貨幣供應過多了,不是帶來物價的上漲,就是帶來資產價格的上漲”。

實際上,決策層對此心知肚明,此前權威人士接受《人民日報》專訪時即多有提及,針對供給側改革與國企改革的政策也頻頻發布。然而,實際情況卻是改革推進不盡如人意、信貸增速居高不下,以及房地產等行業“加杠桿”。出現這類情況一方面是改革的固有阻力,以及經濟穩增長相伴隨的結果;另一方面,則是推進供給側改革,解決產能債務難題,至今沒有一個專門的高級別領導小組來統籌。

目前,供給側“三去一降一補”中,去產能由工信部和發改委、去庫存由住建部、去杠桿由央行牽頭,雖然這種模式有其優勢,但一項任務往往涉及幾個部委。同時,去產能、去庫存等任務方面雖各自出臺了相關政策,但仍缺乏一個通盤考慮的整體方案。

因此,我們認為,當前急需成立一個高級別的領導小組,有一個通盤的實施方案和具體的行動規劃,可以協調各部委之間利益和調動各方面力量,來統籌解決產能、債務等中國經濟面臨的難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2075

工信部:將成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領導小組

工業和信息化部25日在山東威海召開全國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工作座談會,會上傳出消息稱,將推動成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領導小組。

工信部副部長懷進鵬在座談會上表示,要圍繞信息物理系統(CPS)、基礎軟件、工業軟件、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關鍵領域,以世界眼光進行頂層設計,超前部署基礎技術、通用技術,非對稱技術、“殺手鐧”技術,前沿技術、顛覆性技術,努力實現從跟跑並跑到並跑領跑轉變。

在人才隊伍建設方面,懷進鵬強調,要探索科研成果、知識產權歸屬、利益分配機制,在人才入股、技術入股以及稅收方面制定專門政策。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孕育興起,全球信息化和信息技術發展呈現出很多新情況新特點:“軟件定義”引領信息技術產業變革,信息技術加速與制造領域融合開啟產業競爭新圖景,工業信息安全發展面臨著新形勢新要求。

這一背景之下,《國務院關於深化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和《關於軟件和集成電路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等政策文件相繼出臺。

第一財經記者從上述座談會上了解到,為了全面落實《指導意見》,工信部下一步將開展的重點工作之一,就是要推動成立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領導小組,制定發布《指導意見》部門及部內分工方案,統籌推進各項任務落實。

工信部信息化和軟件服務業司司長謝少鋒介紹,將聯合中組部、國家行政學院,組織舉辦省部級領導幹部《指導意見》宣貫專題培訓班;著重圍繞構建大型制造企業“雙創”平臺、中小企業“雙創”服務平臺,從新業務增值稅優惠、所得稅優惠、中央企業創新投資基金、信用貸款等方面制定實施細則,抓好政策落實,切實解決好制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

除此之外,工信部還把“提升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創新發展能力和加強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作為下一步的工作重點。

謝少鋒稱,要充分認識“軟件定義”引領信息技術產業變革的深刻內涵,突出三大類核心技術,加快構建技術創新體系,積極探索以“揭榜掛帥”、產業聯盟等方式推進強強聯合、協同攻關;加快布局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區塊鏈等新興領域發展,強化技術創新和深入應用;推進面向制造業的ITSS研制和應用,遴選優秀解決方案,開展應用試點示範,加快發展面向制造業的信息技術服務;創新工作思路,加大資源投入,深入推進中國軟件名城、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軟件和信息服務)建設,構建完善公共服務體系。

在工業信息安全保障能力建設領域,要加強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建設,實施好《工業控制系統信息安全防護指南》,完善DCS仿真測試平臺、工業現場總線網絡安全檢測與仿真平臺,逐步形成工業信息安全態勢感知、安全防護、應急保障、風險預警、產業推進等全面保障能力;支持面向雲計算、大數據環境下的信息安全技術產品研發和應用,加強電子認證服務許可及監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8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