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安倍重振經濟的計劃沒能讓小企業受益。
據彭博社,自去年10月日本央行擴大QQE和政府養老金擴大持股比例以後,日本股市整體上揚18%,但包括創業公司和小企業的小盤股上漲只有0.8%。
安倍希望依靠貨幣寬松,財政刺激和改革來鞏固經濟,但是這些舉措目前導致大的出口商和小企業之間出現了差距。小企業並沒能從弱勢日元和政府購債中受益。瑞穗銀行資產管理公司(Mizuho Asset Management Co)的基金經理Seiichiro Iwamoto對彭博社表示:
這個差距還在加大,小企業非常困難。安倍的思路是嘗試讓大企業先好轉起來,再逐步轉變向小企業過渡。但我們並沒有看到這個轉變。
去年10月31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將購買上市交易基金(ETF)的規模從每年1萬億日元上調至3萬億日元。同一天,日本政府養老金投資基金(GPIF)持有國內股票的比例擴大一倍至25%。
彭博社表示,日本東征創業板指數(The Tokyo Stock Exchange Mothers Index)在過去六個月中有五個月落後於東證指數(Topix),而這一趨勢在本月還將持續。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中資海外小盤股春意盎然——論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 分析師:胡曉暉 事件:過去一周,我們覆蓋的許多中小市值的高成長海外中資股成交量明顯增長,股價由去年11月的低點開始反彈。我們認為,中小盤股此輪的強勁表現主要受兩個因素推動:一是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二是中國證監會近期宣布,允許公募基金通過滬港通投資香港市場,而不再需要QDII資格。 邏輯和與大眾不同: 2015年初以來,A股創業板受“新經濟”和李克強總理於兩會提出的“互聯網+”概念的驅動,增勢迅猛。年初至今,A股創業板指數上漲57%,對應91.9倍15年PE,日均成交額高達人民幣900億元,幾乎等於整個香港市場一日的成交量。盡管由流動性和改革支持的A股牛市仍將繼續,部分內地投資者尤其是對沖基金已經開始擔心A股創業板估值過高。我們認為,海外高成長小盤股目前10-20倍的估值相比A股對應標的存在大幅折價,對內地投資者有較高吸引力,上周海外中資小盤股的明顯反彈就印證了我們的觀點。 由於海外中資小盤股成交額僅為A股創業板的10%,少量A股資金溢出就會大幅拉升海外小盤股股價,進而吸引更多內地投資者,形成良性循環。同時,流動性的提升將促使香港小盤股估值修複。我們認為,這種自我不斷加強的良性循環的前提在於,海外中資小盤股2014年業績增長強勁,且相對於A股可比標的嚴重低估。 3月27日,中國證監會宣布公募基金可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市場,而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我們認為,該政策將直接提升內地投資者在香港市場的影響力。目前,存量基金通過滬港通渠道投資香港市場需要基金持有人大會通過,然而銀行並不願意向公募基金公開基金持有人名單。此外,在政策正式宣布前,基金管理人募集新基金投資香港市場的積極性也不高。因此,我們認為,該政策的出臺將為公募基金同時投資兩地市場鋪平道路。 內地投資者相比大盤股更偏愛小盤股。我們的實證分析表明,超過50%的海外中資小盤股交易來自於內地投資者。另一方面,香港市場近80%市值的大盤股由海外機構投資者持有,他們擔憂中國經濟惡化而看淡香港市場。因此,相比大盤股,海外中資小盤股拋壓較小,前景更好。 由於香港小盤股不屬於滬港通標的,內地投資者目前暫時無法購買香港小盤股。然而我們預計,即將宣布的深港通標的將涵蓋A股及香港小盤股。我們認為,目前已有資格投資香港市場的QDII和對沖基金將獲得先發優勢,並且於4季度深港通開通前超配香港小盤股。 詳見《中資海外小盤股春意盎然 —— 論A股創業板的溢出效應》 研發收獲年,上調目標價,維持買入 —— 上海複旦微電子 (1385 HK) 分析師:盛紫薇 投資建議:維持買入。考慮到更多部分的研發費用可以無形資產攤銷和金融IC卡單價下滑的壓力,我們上調15年 EPS 從人民幣0.28元到人民幣0.3元(同比增加10%),上調16年EPS從0.39元到人民幣0.43元(同比增加43%),同時預計17年EPS為0.50元(同比增加18%)。我們將目標價從7.3港幣上調至8港幣,對應21倍15年PE,15倍16年PE和13倍17年PE。其中根據2010年至今歷時估值,21倍是動態市盈率是歷史平均動態市盈率加一個標準差的估值水平(見附圖1)。自從15年2月13日我們發表《15年多重催化劑,看好觸底反彈》的深度報告,股價已經上升了14%。目標價和上升空間(見報告),我們重申買入評級。 業績點評:超預期。複旦微電子公布了2014年全年收入人民幣8.44億元(同比增長3.3%,申萬宏源預期8.06億元),2014年全年凈利潤為1.68億元(同比增長5.4%,申萬宏源預期1.42億元)。收入超預期主要是智能電表芯片中標率增加和IC測試業務迅猛發展,凈利潤超預期主要是其他費用(14年1.92億,13年2.13億)有所控制,其他費用主要部分是研發費用。董事會不建議派發14年末期股利(13年每股8分錢,合計4939萬人民幣),我們認為主要是公司財務風格比較謹慎,且預期未來幾年R&D會有投入更多的資源。截止到14年年底,公司銀行存款和現金為3.46億(13年年底為3.40億), 研發費用資本化的啟示。我們認為其他費用(主要是研發費用)有所控制主要是更多的研發支出資本化到了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從13年底的5700萬人民幣上升到了14年底的1.32億。根據香港會計準則38號對於無形資產的解釋,研究階段的費用應該當期費用化,這也是複旦微過去對超過95%研發費用的處理辦法。然而,一旦複旦微或者審計事務所(安永)能證明完成這項研發項目的技術上的可行性較高,費用就應在自從產品開始投入商業生產後不超過一定階段內(複旦微為3年)攤銷。簡言之,相對於研究階段,開發階段的費用投入更容易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流入,故可以攤銷。舉例來說,14年下半年金融IC卡芯片的相關研發費用就應該計入無形資產進行攤銷,因為14年下半年複旦微已經發出了近40萬顆張金融IC卡芯片而沒有出現問題。除了研發費用攤銷帶來直接計入當期費用的減少而對凈利潤有提升外,更重要的是我們預期會有更多的R&D項目投入將進入開發階段(或已進入開發階段),例如FPGA。未來公司在享受研發項目成功的豐厚果實時,同時承擔可控的攤銷的研發費用,可以比較好的平衡收入增長和研發費用增長的關系。我們估計15年-17年計入到損益表的其他費用科目分別為人民幣2.08億、2.38億和2.83億。 金融IC卡芯片單價有壓力,但國產化進程或加速。根據我們的渠道調研,金融IC卡芯片可能面臨了快速下滑的趨勢,但是監管機構或希望加快國產化進程來改變NXP的在國內金融IC卡芯片中的壟斷地位。我們將國產金融IC卡芯片15年單價從人民幣4.5元下調至4.3元,16年單價從4.3元下調至4.0元,17年單價從4.1元下調至3.7元。保守起見,我們維持複旦微金融IC卡芯片發貨量不變,即15年2500萬顆,16年9300萬顆,17年1.45億顆。 來源:申萬宏源證券 |
港股窪地:小盤股處於風口,大盤股估值趨同 來源:華泰證券研究所 投資要點: 3月27日,證監會發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參與滬港通交易指引》,提出基金管理人可以募集新基金,通過滬港通機制投資香港股票市場,不需具備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QDII)資格。在此消息的帶動下,恒生指數連續上漲超過11%,恒生小型股指數更大漲25%。 港股相對A股處於估值窪地 歷史上A股的估值長期高於港股。2002年以來上證指數和恒生指數的相對估值的均值是1.7倍,即上證A股的估值比恒生指數成份股的估值高70%。港股與美股的相關性更高,2002年以來的相關性達到46%,而港股與A股的相關性僅為16%,主要是香港市場的海外機構+個人投資者占比超過45%,而其中美國投資者超過30%。 兩地估值的差異來自於兩方面,一方面是制度層面的硬約束,包括上市制度、交易制度、投資者限制的差異;另一方面是市場層面的軟約束,包括流動性、資金成本、風險偏好、相對需求差異等。短期資金流向的變化改善港股的流動性以及風險偏好,但硬約束以及資金成本等差異仍然存在,因此兩地估值差異不會完全消除。 短期:小盤股處於風口 短期港股在自我增強的預期下仍有上漲空間。恒生指數目前11倍市盈率,仍大幅低於上證指數19.7倍的估值,隨著“南下”資金放量,而且撬動香港股市所需的資金量遠小於A股,兩地估值差異有望收窄。但公募基金並不是港股的解放軍,內地資金流入的蜜月期之後(6月份之後美聯儲加息預期升溫),需要關註外資流出的風險。 基於資金流向,我們建議關註以下投資主線:1、A-H價差最大的H股,資金南下有望降低A股溢價率,關註昆明機床、北辰實業、山東墨龍、浙江世寶等。2、港股特有、A股稀缺品種,A股稀缺的方向包括無線電信、電力貿易、個人用品、多元金融服務、燃氣、多元電信服務等,關註中國通信服務、元征科技、騰訊控股、天鴿互動、博雅互動、慧聰網、聯眾等。3、下半年深港通有望推出,預計恒生小型股指數有望成為投資標的,關註191支恒生小型股指數成份股,包括京信通信等。4、與A股行業龍頭對標的H股,其估值有望向A股看齊,關註金山軟件、比亞迪股份、長城汽車等。5、主題相關,“一帶一路”、國企改革、京津冀、長江經濟帶、新能源汽車相關個股,關註濰柴動力、中興通訊等。 長期:大盤股估值趨同 長期來看,隨著國內主導產業進入成熟期,而且內地交易制度趨於市場化,保險、社保等長期資金以及海外資金的再配置過程中,A股和港股的資金雙向流動逐步消除套利空間,基本面、制度層面和資金面共同推動大盤股的估值趨同。 基於估值趨勢,建議關註“恒指ETF”(513600)。“恒指ETF”跟蹤恒生指數,投資者能獲得恒生指數的長期收益,而且因采用港股通模式,在所有港股上市基金中費率最低。當然“恒指ETF”並不適合用於套利交易,套利周期更短使得“恒指ETF”即使出現溢價也不會高於10%,遠低於其他QDII類型ETF。 |
本帖最後由 優格 於 2015-5-18 11:23 編輯 【興業策略】大盤震蕩無礙小盤股重估——港股周報 作者: 張憶東吳峰翁湉 上周港股市場表現回顧:恒指V型走勢,香港創業板逆市走強 ——恒指上周震蕩收高0.9%,國企指數和紅籌指數分別下跌0.3%和0.6%。成長股走強,資訊科技業大漲5.0%,居各行業漲幅之首。 ——滬港通北向和南向交易日均使用額度分別為-0.1%和9.3%。恒生AH股溢價下跌0.6%至127.4。 ——美元指數回落至93.3,港幣兌美元收於7.7505,仍處於強方兌換保證附近。 ![]() 恒指受大盤藍籌股拖累,但小盤股重估行情已啟動 ——恒指本月迄今下跌1.1%,明顯受到了由外資主導的藍籌股的影響(表現為國指跌2.9%和中國ETF資金流出),顯示出外資對中國的基本面擔憂。我們認為海外對於中國經濟前景可能過於悲觀而忽略了經濟基本面在下半年出現二階拐點,即經濟可能從快速下滑過渡至平底鍋的階段的可能性。根據興業宏觀團隊判斷,可能出現(1)房地產投資快速下滑後降速趨緩;(2)由去庫存到不去庫存的轉變;(3)持續的流動性寬松。若經濟邊際企穩,將改善海外對於中國資產的預期,對港股流動性以及大盤藍籌乃至指數形成正反饋。 ——在大盤出現回調時,小盤股如我們所預期的行情如火如荼,恒綜小型股指數跑贏中大型股,香港創業板更是逆市大漲走出六連陽。我們重申《A股溢出效應,港股小盤重估》報告觀點:小盤重估有望成為2015年下半年港股主旋律之一:(1)在中國經濟疲軟的大背景下,以固定資產投資為代表的大盤藍籌估值有天花板,而積極轉型的中小企業在政策背書下有更大活力和成長空間;(2)相較定價權掌握在外資手上的大盤藍籌,內資更偏愛小盤股、題材股;(3)深港通及滬港通擴容的預期,將有更多小盤股標的納入投資範圍。 ![]() 投資策略:利用短期震蕩加倉調倉,等待深港通事件催化 ——投資策略:短期市場受制於基本面或進入雙向震蕩階段,指數型機會可能要等到經濟數據的環比改善。但調整恰恰是逢低布局和優化持倉結構的好時機。深港通有望成為繼續上漲的催化劑。 ——投資機會:(1)小盤價值股,以“三低”(低市值+低估值+機構低配)為安全邊際,以流動性改善/改革預期為看漲期權;(2)兩地掛牌的高折價H股,尤其是估值處於歷史低谷的金融、地產、能源股;(3)近期政策利多頻頻以及騰訊等龍頭業績靚眼帶動的科網股;(4)港交所以及經營港股業務的券商。(5)深港通潛在開放標的。 ![]() (來自興業證券) 格隆匯聲明: 本文為格隆匯轉載文章,不代表格隆匯觀點。格隆匯作為免費、開放、共享的16億中國人海外投資研究交流平臺,並未持有任何公司股票。 |
11月20日,證監會發布《進一步推進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發展的若幹意見》,提出要建立多層次的資本市場體系,推進向創業板轉板試點等;此外,暫停5個月的IPO重啟在即,10家公司的發行箭在弦上。
上述兩則消息分別在長期和短期,均較大幅度增加了A股市場上的新股供給,周末甚至有傳言稱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要加速。隨著新股供給的增加,小盤股行情能否延續?
在《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的多位市場人士看來,市場中長期走勢仍然相對樂觀;也有謹慎的市場人士稱,目前不宜對轉板期望過高,短期內IPO重啟也會讓市場有資金壓力。
廣州一位私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雖然上上周末出了很多利空,包括巴黎恐怖襲擊事件、A股調高融資保證金比例等,上周一市場仍然低開高走,說明市場承接能力比較強,但今後幾天市場還是受到新股發行的壓力,出現震蕩。不過整體而言,對於空大於多的消息面,市場以震蕩的方式消化,反應目前市場的情緒比較穩定。
申萬宏源策略分析師王勝稱,新三板制度創新是金融改革和多層次資本市場建設的重要舉措,將修複金融改革預期;有助於強化市場對於管理層希望利用資本市場實現資源優化配置,助力轉型創新的預期;有利於維持高風險偏好水平;轉板標的將有助於填補新經濟子領域的一些空白,新增的優質標的將提升整個新經濟板塊投資的活躍度,有利於市場重新確立成長投資的主線;新三板賺錢效應提升,有利於大類資產配置格局向股權類市場進一步傾斜,A股市場在資金供需平衡方面終將受益。
海通證券策略分析師荀玉根稱,回顧歷史表現,IPO、股票發行並不是行情結束的決定因素,只會短暫影響市場的供求關系,是股市中期主戰場,IPO恢複和註冊制推進,今年滯漲的券商短期可繼續持續。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認為,新三板作為創業板次一級的資本市場,蘊含了大量成長性較高的優秀企業,而即將推出的轉板制度,新三板中具備轉板潛力的企業有望首先受到資本的青睞,“轉板”概念或將成為A股市場新的“風口”,投資者可以留意一些重倉持股優質新三板企業的A股公司。
不過也有謹慎的市場人士稱,短期來看,目前不宜對轉板預期太高,轉板當前沒有法律障礙,但註冊制實施之前沒有真正意義上的轉板;從短期來看,前期領漲的二胎概念股和互聯網金融近日都開始“熄火”,東方財富、樂視網、同花順等創業板龍頭股連跌多天,大盤成交也並未再創新高,IPO重啟也會分流資金,估計短期內市場有一定壓力。
民生證券認為,新三板掛牌企業轉板創業板存在兩種方式,一是創業板設立單獨層次,專門接納在新三板掛牌滿一年尚未盈利的互聯網和高新技術企業,此種方式實施的前提是降低財務指標等發行條件,即IPO方式;二是轉板企業不通過發行,只通過交易所之間轉板,即在新三板通過定增和交易,股權分散程度等指標達到了創業板的上市條件,實現轉板。前者需要修改證券法為前置條件,而後者的前置條件為公開發行。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在舉牌的兇狠程度上,恒大人壽大有趕超前海人壽之勢。
24日晚間,國民技術(300077.SZ)披露的2016年三季報顯示,恒大人壽旗下兩只產品(傳統組合A、萬能組合B)雙雙進入其前10大股東之列,合計持股比例高達4.95%,逼近舉牌線,而國民技術目前最大單一股東劉益謙持股比例僅為4.38%,也就是說,若其他大股東無一致行動關系,則恒大人壽已經成為該公司的第一大股東。
不僅如此,本報記者根據Wind資訊數據統計發現:截至今年中報,恒大人壽已經進入2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其中,位列騰達建設、隆鑫通用的第二大股東。
25日,新晉為“恒大概念股”的國民技術強勢漲停,報收21.81元,全天成交量10.95億元。
萬能險沖刺
去年11月,恒大集團正式對外確認收購中新大東方人壽50%的股權,從而成為第一大股東,中新大東方人壽也更名為恒大人壽,此次交易對價高達39.39億元。
恒大集團入主之後,恒大人壽發生了“質一般的飛躍”,規模保費急速攀升,其中,尤以萬能險為甚。根據保監會披露的數據,上半年,恒大人壽原保險保費收入27.65億元,同比增長3.89倍;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199.45億元,同比增長27.41倍;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是原保險保費收入的7.21倍。
今年前8個月的數據顯示:恒大人壽的原保險保費收入為32.83億元,同比增長3.19倍;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269.13億元,同比增長23.78倍;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是原保險保費收入的8.20倍。
兩組數字的對比可以發現,恒大人壽的傳統壽險保險收入增速在下滑,而以萬能險為主的保戶投資款新增交費卻在急速攀升,兩者比值越來越大。
偏愛小盤股
迅速以萬能險做大保費規模也是目前中小保險公司搶占市場份額、彎道超車的慣用做法,代價之一就是萬能險較高的結算利率通常要求保險公司實行更加激進的保險資金投資策略。
從今年上半年開始,恒大人壽便已在A股市場展開大規模的“掃貨”行動。
Wind資訊數據統計顯示:截至今年中報,恒大人壽動用旗下兩只產品進入22家上市公司前十大股東之列,分別為中信海直、智光電氣、粵宏遠A、禦銀股份、永鼎股份、億利潔能、雪迪龍、先河環保、騰達建設、仁和藥業、平高電氣、美利雲、隆鑫通用、凱迪生態、京運通、京藍科技、金螳螂、金科股份、華帝股份、海普瑞、東興證券和寶鷹股份,其中,位列騰達建設、隆鑫通用的第二大股東。
從市值來看,恒大人壽似乎偏愛中小盤股。目前,正處於三季報披露高峰期,除了國民技術以外,就目前已經披露的上市公司三季報來看,恒大人壽已經從禦銀股份和華帝股份的前十大股東列表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增持了金洲管道和滄州明珠。
其中,恒大人壽通過傳統組合A和萬能組合B分別持有金洲管道1628.57萬股和951.47萬股,合計持股比例達到4.96%,逼近舉牌線;持有滄州明珠429.25萬股,位列其第五大股東。
值得註意的是,新晉“恒大概念股”國民技術同樣為小盤股,且業績一般,該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4.15億元,同比增18.90%,但季度營業收入環比上季度下滑11.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701.91萬元,同比下降27.59%,本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下滑95.63%。
而金洲管道前三季實現營業收入下滑11.1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4253.09萬元,同比下滑45.69%,季度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虧損1130.35萬元,同比下滑156.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