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企鵝×果籽】雷公偷肚臍
1 :
GS(14)@2016-12-10 13:31:13自從社交媒體普及後,世界反而變得越來越不寬容,大家一度相信媒介可以增加溝通交流,人與人的關係會更密切、更和諧。但實情並非如此,facebook令大家更封閉,只喜歡圍爐取暖,理性討論更難展開。今日我介紹長谷川義史的作品《安啦!安啦!》系列,在日本、台灣,他被視為「治療系」繪本家,作品充滿童趣,看後不單會心微笑,更覺溫暖。這系列共有四冊,是他最暢銷的作品。長谷川義史的創作方式很特別,叫做「繪本live」:他在孩子面前會一邊畫圖,一邊說故事,即場創作。《安啦!安啦!雷公到我家》就是繪本live表演,由於太受孩子歡迎,最後應觀眾要求變成繪本出版。這系列的故事以一對爺孫做主角,爺爺的口頭禪是「安啦!安啦!」(即放心,放心的意思),爺爺就是有一種處變不驚的豁達,無論遇到雷公、鬼魂、忍者來訪,他都一視同仁,用心款待,並不停說:「安啦!安啦!」去安撫訪客。細心看《雷公到我家》,其實除了對「非我族類」的包容外,也看出另一層意義,就是化解危機的方式。在日本民間傳說中,雷公來訪就是要偷走人家的肚臍,一天傍晚,窗外雷電交加,忽然雷公父子竟現身爺孫面前。爺爺即時和應着說:「安啦,安啦。你們大老遠跑來,就不要客氣囉!」正當雷公預備開囗道明來意,爺爺立即說:「安啦,安啦。不要介意。」轉身就跑走為大家準備晚餐去了,之後還放水讓大夥兒一齊泡浴,爺爺甚至搶着幫雷公擦背,小雷公覺得很不好意思。更厲害的是爺爺發現雷公沒有帶備內褲替換,竟然拿來自己的全新內褲送給雷公,爺爺的滿腔熱情令雷公父子草草離開。故事到這裏才真正到了高潮。翌日早上起來,爺孫齊發現肚臍不見了,爺爺說一定是雷公偷走了,孫子擔心沒有肚臍自不可以再到游泳池游水了,爺爺安撫他說:「安啦!安啦!」就在這時郵差臨門送來一封沒有貼郵票的信,爺爺打開信一看,原來是雷公父子寄來的道歉信,並附上兩粒肚臍,當孫子幫爺爺黏回肚臍時不小心滑了一交,竟然將肚臍貼到額頭上,爺爺仍不忘說句:「安啦!安啦!」爺爺以自己的熱情、溫暖去化解別人的惡意,感動對方,在今天的社會,對立的氣氛濃厚,人際間動輒惡言相向。這樣的文化自會小事化大,大家起初也不習慣,但日子久了也就習以為常,最後連自己也染上這習氣而不自知;一個小小的童話,利用故事主人翁的口頭禪「安啦!安啦!」帶出一個當前值得省思的課題。
《安啦!安啦!雷公到我家》本是繪本live表演,由於太受孩子歡迎,最後應觀眾要求變成繪本出版。
爺爺以自己的熱情、溫暖去化解別人的惡意。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61210/19860309
【小企鵝】《地下世界,水下世界》:資訊年代的繪本
1 :
GS(14)@2017-01-07 07:09:08在新媒體時代,圖像資訊infographic備受重視,一改以往文字主導的表達方式,新聞資訊以圖像設計來表達,讓讀者以最短時間盡覽事情始末。運用infographic手法的創作近年在童書世界亦如雨後春筍,波蘭繪本夫妻檔丹尼爾及阿歷珊卓,以一本手繪世界地圖集瘋魔全球,繪本更被繙譯成十多種文字。當中加插了作者的個人興趣,以人文、社會為主軸,跟坊間千遍一律的中學科普地理讀本是兩碼事。例如在介紹墨西哥時,作者以骷髏頭糖果造型帶出亡靈節,在這個類似萬聖節的日子,家人和朋友團聚在一起,為已故的家人和朋友祈福。在墨西哥,亡靈節是一個重要的節日,幾乎與國慶節相當。至於香港,除了密集的中環高樓大廈,也有龍舟賽、舞獅及中華白海豚,我們一看自然知道是香港地圖了,高達及哥斯拉呢?當然就是帶大家走進日本國度!在Google Map唾手可得的時代,網絡上世界各地的資訊充斥,看手繪地圖書實在有甚麼吸引力呢?
《地下世界,水下世界》其實是一書兩封面,看不同世界。
引大人細路的好奇心
繪本作家丹尼爾曾在受訪時說:「如果沒有好奇心作為基礎,就算我們能夠從網路上獲得所有的知識,也一點都不重要了,因為我們根本連嘗試去了解新知識都沒有意願。」正因如此,兩夫婦在選材時會特別挑選有趣味性的事物,又會用色彩、圖像,吸引小朋友的目光。兩位作者用了三年時間完成《地圖》創作,打響頭炮後去年再推出另一本更加吸引的資訊繪本:《地下世界,水下世界》,一書兩個封面,窺探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面貌。內容包羅萬有,由穴居動物、洞穴學、礦物、地下管線系統到海洋生物學、潛水技術、潛艇發展,埋藏於地底及水底五花八門事物,不論對大人、小孩都是非常有趣的課題,有好奇心者都想打開這大門,弄清楚內裏種種神秘,作者就是抓住讀者們的好奇心,帶大家一步步探索地球,由泥士的最表層一直走到地心。至於海底世界,就更叫人大開眼界,從水中生物到潛水衣、潛艇、深海鑽井技術、最深海溝等,讓你捨不得放下手上的冊子。這繪本猶如一部精采的電影、一開場就吸引你繼續翻頁,直到看完為止,在每一個指頭的翻頁裏,都洋溢着誘人的魔力。《地圖》及《地下世界,水下世界》用藝術及設計手法重新整理知識,捨棄傳統的刻板文字,讓讀者耳目一新,我認為這是把開啟孩子對世界好奇心的鎖匙,記着,任何創意創新,好奇心都是重要一環呢!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劉曉丹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07/19888587
【小企鵝×果籽】《PAX》:Amazon年度童書
1 :
GS(14)@2017-01-22 02:18:04最近到訪西雅圖第一間Amazon Book實體書店,店子不大,但在近櫥窗落地玻璃旁有整行水泥梯級,自然光加上充足座位是打書釘的絕配。我身邊的顧客帶來一頭老虎狗,定神看着書櫃,跟大家一樣揀選心水讀物。這裏的商店由書店到咖啡館到家品零售,一律歡迎毛孩內進,人狗共融,是一張非常柔和安靜的風景畫!店內有專櫃陳列Amazon熱門推介,在童書專櫃看到2016年度童書,隨手拿起一本叫《PAX》的小說,便跟老虎狗坐下看上句鐘,錯過了午飯。
《PAX》是一個男孩和狐狸的感人故事,自去年面世後,便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位,此書旋即獲電影公司Sidney Kimmel青睞,公司曾製作以暢銷小說改編的《追風箏的孩子》(The Kite Runner),今次捲土重來,又再買下《PAX》版權準備將故事搬上銀幕。《PAX》是一本反戰的童書,作者看到戰爭給人類帶來的慘痛傷害,兒童亦不能倖免後,於是創作了這部小說,Pax在拉丁文解作「和平」之意。故事講述主角Peter與小狐狸Pax的相遇、分離、追尋及重逢的故事,故事開端小狐狸的家人被殺後,偶爾遇上男孩Peter,小男孩把牠收養並命名Pax在家中作伴。不久戰爭爆發男孩的父親被徵召入伍,Peter需要搬往爺爺住處,但又不能帶上小狐狸。在分離那天Peter把Pax最愛的玩具:一枚木製小兵扔進樹林裏,看着牠跑進樹林後,他匆匆上車離開。當Pax叼着小木兵回來時,發現小主人已經走了。小狐狸堅信主人終會回來,一直守候原地,Peter最終敵不過對小狐狸的思念,決定離開爺爺家回森林尋找老朋友下落。在尋找Pax的路上,小男孩跌跌碰碰受了傷,遇上了因戰火而終生傷殘的軍醫Vola,經女醫生悉心照顧,Peter終傷癒。至於自小被馴養的Pax,因缺乏覓食本能,留落荒野,受盡苦頭,幸得野狐狸群幫忙,從新學習求生,在人狐分開的日子裏,各自在不同的路上成長,這段起伏的日子讓兩個生命都起了變化。故事分別從男孩及狐狸的角度輪流交替出現,前一章由Peter道出自己,後一章換上Pax的看法,從Peter的敍述裏頭,大家可以充份看到他對朋友的情誼,到離棄後懊惱自責的心路歷程,最後決心糾正錯誤,堅持一步一步走下去。Pax展現動物對人的忠誠,堅信小主人不會捨牠而去。Pax在流落森林的日子裏,隨野生狐狸群過活,逐漸學懂求存,學懂保護自己及弱肉強食的道理。故事作者Sara Pennypacker對動物有深入研究,以狐狸的習性來刻劃Pax,而非一般的童話擬人化,追求可愛孩子用語。人與動物之間是存在真摰的感情,特別當大家一起走過一段人生路之後。這故事說明了人愛動物,並非因為牠們可愛得意,也絕非因為牠們對人類千依百順,更不是因為牠們可憐,而釋出同情與憐憫。小男孩與狐狸不依靠語言的默契,兩個屬於完全不同世界的生命,大家存在百分百的信任、互相尊重,彼此愛惜。這故事包括了愛、信任、尊重生命及朋友間互相扶持,以至戰爭帶來的衝擊,和平共處的核心價值,由開始到結局,沒有陳腔濫調,亦沒有堆砌讓人淚流滿臉的情節,是一本平實的兒童文學作品,被選為年度童書,實至名歸。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PAX》登上《紐約時報》暢銷書榜首。
童書專櫃陳列2016年度童書。
撰文:鄺穎萱編輯:謝慧珊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121/19903530
【小企鵝×果籽】喜歡大東西的國王
1 :
GS(14)@2017-02-05 10:49:17【文化籽】今天看新聞,總會見到大言炎炎的政客,在吹噓自己對香港未來的願景有多麼宏大,要怎樣令香港更上層樓,看見這些新聞畫面,我便想起了日本繪本大師安野光雅的作品《喜歡大東西的國王》。
故事說從前有一位喜歡好大好大東西的國王,甚麼東西都喜歡超大的。他的一天是這樣開始的:先在比屋頂還要高的大床上醒來,然後在像游泳池那麼大的洗臉枱前洗臉,最後用像庭院那麼大的毛巾把臉擦乾。他用好大好大的刀子和叉子吃一個小小的蘋果,僕人為他準備了好大好大的巧克力,他每天也只吃一小口,不過因為每天吃巧克力,國王因此蛀牙了!他牙痛得大叫。但牙醫來的時候,他竟然哭得更大聲,因為他不要用牙醫帶來那麼小的鉗子拔牙!為了國王,大家立即趕工做了個巨型鉗子來拔牙,大鉗之後用來做大鳥籠,但雀鳥都從隙縫間飛走了,但當老鷹追逐時,雀鳥躲回籠內,麻鷹飛不進,國王認為很有用,於是又下命令興建大池塘,僕人甚至還捕捉一頭鯨魚來供國王釣魚。最後國王下令做了個偌大的花盆,播下鬱金香的種子,認為這樣就可以種出超巨花朵,但最後長出來的是原本大小的可愛小花朵!作者安野光雅是日本童書繪本大師,書中描繪出各式各樣龐然大物,讓讀者好像進入巨人國度。故事裏的國王,有權有勢,可以將所有東西做成超大尺寸,但是種在超大花盆裏的鬱金香卻還是正常不過的花,孕育出來的是棵健健康康的小花。作者在書中的後記提到:「人類是沒有辦法建造出生命的。我們必須了解,一朵花、一隻小蟲,都是無可取代的寶貴生命。」故事言簡意賅,即使是擁有最高權力的國王,也無法隨一己之意改變大自然規律。人縱然可以運用權力金錢堆砌出各種誇張巨大的建設,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漠視大自然的規律,因為這都不是人為建設所能夠取代。今天泱泱大國追求強大、重量不重質,當今社會科技日新月異,網路發達,龐大的資訊充斥生活每一角落,隨處可見的低頭族,人手一機,不論行住坐卧,總離不開LINE、fb,看似緊密結合的世界,實則人心疏離。唯一共同嚮往的,就是賺更多的錢,來滿足無止境的物慾:買更大的房子、更名貴的車、名牌服飾……內心呢?卻是茫然、躁動,得不到安寧。人生不過百年,何必執着於虛榮,追逐名利,驀然回首一場空,人生不就是白走一回了。
書中各式各樣龐然大物,讓人有進入巨人國度的感覺。
繪本圖畫精美,文字也簡單易明。
撰文:鄺穎萱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04/19916982
【小企鵝×果籽】大樹好遮蔭
1 :
GS(14)@2017-02-18 09:52:39記得在這欄目曾介紹過Demi創作的繪本《空盤子》(The Empty Pot),這是經典作品,借中國民間傳統故事教育年輕一代做人要誠實,不要弄虛作假,《空盤子》繪本構圖猶如畫在中國扇面上,非常吸引。今個星期再跟大家介紹Demi的新作《The Shady Tree》,這遮蔭大樹的風格與《空盤子》一脈相承,畫面具有中國特色,而故事主人翁還是Ping,今回他遇到了一個家住大屋的富孩子Tan Tan。Tan Tan的住處位於一條寬闊的路上,屋旁種有一棵大樹,樹蔭一直伸延至屋內的亭台樓閣,路上的小孩們都愛聚在這裏追逐嬉戲,富小孩從來不會加入大夥兒,只愛拿着心愛玩具獨自玩耍。一天Ping來到大樹下乘涼,Tan Tan見到他一臉寒酸相,感到非常厭惡,即怒吼命對方離開,他對窮小子說:「這樹幹、樹枝、樹葉、樹蔭都屬於我的!你給我滾。」窮小孩知道自己根本沒有能力與人家爭辯,發呆望着對方待上老半天才蹦出一句話:「您可否將樹蔭賣給我?」富小孩心想天底下怎會有這麼笨的人呢,心中暗喜,立時答應以兩枚銅板將樹蔭出售給對方。自此Ping每天都來到清涼的樹蔭下或坐或玩。
窮孩子Ping向富孩子Tan Tan買樹蔭與同伴分享,說明「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
與人分享 其樂無窮
樹木一天一天壯大,樹蔭茂盛起來,整棵樹更逐步向大屋內其他地方伸展,Ping便帶同雞及水牛到大宅庭院玩耍,日復一日,樹蔭已大得幾乎覆蓋整座房子,甚至遮蓋到Tan Tan的大床上面。眼見樹蔭的範圍越來越大,Ping招呼朋友和動物的次數越加頻密了,Ping讓一眾朋友享受樹下的地方,大夥兒吵吵鬧鬧圍在一起嬉戲。Tan Tan終究按捺不住,大聲驅趕他們離開。但是Ping隔天又如常回到樹蔭下,繼續享受他的「地方」,一天富小孩宴請朋友慶祝生日,窮小孩又帶着水牛到來,一人一牛高高興興的席地而坐,當朋友知道Tan Tan原來早將樹蔭賣掉,都紛紛嘲笑他實在愚蠢可笑。富小孩十分氣憤,決定搬往另一住處,那裏既沒有樹蔭,沒有大樹,路途遙遠亦沒有朋友前來探望。故事來到最後,Tan Tan因為敵不過孤獨的日子,最終選擇返回舊居跟大家結伴。故事寓意很簡單,說明了「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與人分享,其樂無窮。這是一個智慧的故事,教育孩子做人要分享的道理。「講道理」是很多家長喜歡採取的教育方式,一直以來被正面推崇。但人們也往往發現講道理多是徒勞無功,越喜歡講道理的家長,孩子就越不聽教。教育並不是一件「告知」和「被告知」的事情,《The Shady Tree》這種連大人也感興趣的故事,正是「小故事大意義」的不錯示範。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謝慧珊美術:楊永昌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218/19931582
【小企鵝×果籽】說到做到
1 :
GS(14)@2017-03-25 10:34:57我還記得小時候,周末都渴望跟父母郊遊,為了可以早點出門,我總會乖乖的一早爬起來穿衣準備就緒,結果呢?多是等到天荒地老!等什麼?等兩老起來!為了打發時間,我會以最快速度完成假期後要交的作業,免得老媽起來後因有未完成功課藉詞逼我留在家,一直等到連將周末早上的卡通片都通通看過,坐到屁股都麻痹,又或者連午飯時間都到了,爸媽才施施然起床,花上句鐘才順利出門,我還記得每次我都會為了「怎麼等這麼久」這件事氣到不行。最生氣的,莫過於「你不是已經說好了嗎?怎麼又這樣?」這種「說到卻沒有做到」的感覺很不是味兒,認為「你們大人怎麼可以欺騙小孩」,一開始還會相信大人,久而久之,漸漸的也就「不那麼相信」,到了最後就變成「最好是這樣啦!」再然後對大人說話充耳不聞。直到出來工作以後,自己也是一星期六天上班,星期日還要晨早起來,早一晚雖然也應承了小狗阿里行山,但要爬起來的時候,就變成天塌下來也先讓我睡個夠再說吧!今天我向大家介紹的繪本《說到做到》,就是一本發人深省的作品。故事主角小狼很有教養,第一次出門獵食,雖然肚子很餓,但牠還是謹守父母的教導:「要尊重獵物們最後的願望!」走在路上,牠很快就捉到一隻兔子。當他為兔子完成最後心願時,兔子乘機逃走了,之後捉到了一隻公雞,又因為滿足對方的遺願,再被欺騙而讓獵物逃之夭夭。第三次,小狼逮到一個小孩。孩子要求灰狼讓他先向朋友們道別,聲稱之後會回來給他作晚餐!小狼認為既然這是男孩的最後願望,就應該尊重對方的意願,還答應替他畫一張自畫像,男孩就這樣拿着畫走了,當男孩展現狼的自畫像給朋友看的時候,大家一哄而散,他的朋友原來就是從小狼口中死裏逃生的兔子和公雞。看到這裏,你可能已經猜到小孩跟「朋友」一樣,早已逃到九霄雲外,儍瓜才會將自己送回狼口吧!故事剛好相反,出現了有趣的轉折。男孩居然信守承諾,在相約的地方出現。究竟餓狼與男孩最後的故事發展如何,我讓你自己去發掘。
《說到做到》甚具意義的故事令它獲得法國獨立書店繪本獎。
「說到做到」,其實談何容易,尤其性命攸關,當然逃命要緊,同樣小狼餓得交關,明知「尊重獵物願望」,就等如放生他們,倒不如先解決自身基本需要方為上策。講信用無疑重要,若然情況涉及人性、甚至利益時,又會否影響我們道德價值的實踐呢?《說到做到》,就是引導讀者思考上述問題。從小我們被教導「講得出做得到」的重要性,不要信口開河,隨便向別人作承諾。年幼的孩子亦會記得大人對他作出的承諾。那種「大人值得信任」的感覺太重要了,你我都曾經歷過,這樣的信任感會一直延續到叛逆不安的青春期,影響個人成長。教養,是每個父母成長經驗的累積,也是一輩子的功課啊!《說到做到》是一本有質素的童書繪本,啟發孩子思考。此書獲頒法國獨立書店繪本獎,很有意思!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325/19968812
【小企鵝×果籽】這是我的!
1 :
GS(14)@2017-04-08 20:45:34周末早上,拿着平板電腦到餐廳吃早餐,時間尚早,餐廳裏只有我和鄰近餐枱的一家四口,整個地方都很安靜,未幾,一把聲音吸引了我的視線,「這是我的!這是我的!」原來鄰坐的兩個男孩,猜他們是兄弟吧,哥哥拒絕讓小弟玩他手上的平板電腦。話口未完,兩兄弟開始運勁搶奪,看看他們的父母,置若罔聞,自己完全沉醉滑手機呢!人家父母也毫不緊張,事情後來發展如何,是否即將上演一場爭奪戰,也不重要了吧!
這場景讓我記起了一本書,書名正是《這是我的!這是我的!》,作者以森林內飛禽走獸作背景。拉開故事序幕,是小青蛙在路上撿到一顆白色蛋,他歡天喜地抱着蛋說:「這是我的!」然而,蛋真的是沒有主人的嗎?誰撿到,就歸誰嗎?蟒蛇在樹上看見青蛙,二話不說溜下來就捲走了他手上的蛋。還留下一句說:「這是我的!」被搶的青蛙,當然明白生活在叢林裏,體形大、力氣好就是有優勢,體積不如對方,就要看誰有尖牙利爪了!青蛙只好無奈接受這森林定律。接着天上飛來一頭老鷹,說時遲那時快,搶走了蟒蛇抱在懷中的蛋,然後又出現身形龐大蜥蜴……動物的相對大小,和彼此食物鏈的關係,在比利時繪本畫家Michel Van Zeveren筆下,一覽無遺。不過,老鷹不是省油的燈,可不會輕易將到手的蛋拱手讓人,於是他跟大蜥蜴互搶起來。作者在這個關鍵時刻,讓故事出現了轉折:就在他們倆打架的時候,蛋飛了出去,擊中大象的頭。大象頭上腫了個大泡,看起來非常生氣,他向着眾人說:「這個,是誰的?」大夥兒誰也不敢承認,迅速彼此推托,蜥蜴說是老鷹的,老鷹說是蟒蛇的,蟒蛇最終說是青蛙的,青蛙則呆在當場,不知如何是好。這時情節又再出現轉折,被視為森林裏體形最大的大象,居然將蛋還給小青蛙,大家只好悻悻然離開,蛋終於回到青蛙手上。但故事還沒完呢!第三個轉折才是高潮,突然「喀嘞」一聲,蛋裂開了。猜猜看,裏面出現了甚麼?這個動物寓言故事,跟傳統總會在故事結局來一個大道理不一樣(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反之,它用幽默方式,讓讀者想想你真的想要的是甚麼,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嗎?小青蛙為甚麼會想擁有一顆跟他體形差不多大的蛋呢?他跟蟒蛇、老鷹或蜥蜴不同,人家視蛋作點心。小青蛙是貪心嗎?擁有一顆蛋,需要負甚麼的責任呢?當他看到蛋裏孵出的生物時,會後悔自己為甚麼要撿這顆蛋嗎?或許,下回遇上孩子再搶玩具的時候,不妨跟他們討論:你是真的想要這東西嗎?還是看到別人有,自己也想要?這個真的那麼好嗎?擁有它,你需要負甚麼責任?故事裏面的大象,雖然是體形最大的動物,他為甚麼不把蛋據為己有呢?這繪本在幽默之外,還有很多可以跟孩子一起思考及討論的空間!成年人也不妨細想,營營役役找生活,賺錢、消費、消費、賺錢,這真是大家想要的生活?還是最終只不過為了「擁有」。
撰文:鄺穎萱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08/19983053
【小企鵝×果籽】貓樣哲學
1 :
GS(14)@2017-04-22 10:50:41中譯本名為《他們都看見一隻貓》。
每年美國童書繪本界都會頒發凱迪克獎,這獎項不經不覺已超過五十年歷史,這個獎項是紀念十九世紀英國知名繪本插畫家倫道夫.凱迪克(Randolph Caldecott1846-1886)。今年的銀牌獎作品《THEY ALL SAW A CAT》,中文譯本《他們都看見一隻貓》亦已經面世,這本給孩子「看」的書,以插畫為主。故事創作源於作者布蘭登.溫佐(Brendan Wenzel)教授兒童美術的經歷。他曾經在尼泊爾教授兒童繪畫,班上的孩子很多時對自己創作成果不滿,總會認為可以做得更好,向老師說自己畫得這裏不似、那裏需改善,諸如此類。但在老師眼中,孩子作品根本就不應拘泥於畫得「一模一樣」的概念,因為作者深信藝術創作,每個人所表達的手法不同、想法亦可以有異。如果我們相信繪畫是人的一種自我表達方式,那麼不同的人與貓相處,自然各有體驗,人與動物之間有不同的互動、觀察,最後所呈現出來的貓。作者為了向孩子傳達這概念,就創作了《THEY ALL SAW A CAT》這繪本。故事主角是一頭貓,裏面重重複複一句「這隻貓帶着他的鬍鬚、耳朵和爪子在世界行走……,加強了貓具有的特徵和一直在行走的動感。貓與十二頭不同品種的動物遇上,但在大家眼中的貓卻又完全沒有一處相同的地方。孩子眼中的牠既溫馴可愛更擁有一雙大眼睛,但從狗的角度,貓反變成了一頭身形不合比例,又瘦又醜的怪物,狐狸最愛追捕貓,所以牠們眼中的貓變成只懂東躲西藏、無故躍動、忽冷忽熱的傢伙;金魚從魚缸玻璃外望,所以這位兄弟面目模糊,在金魚的記憶裏,貓面相真的叫人說不清楚;至於世世代代都視貓為宿敵的老鼠,貓從來都是不安好心、面目猙獰,不管你是帝皇級品種,魔頭就是魔頭,改不了!與生俱來一雙複眼的蜜蜂,眼睛由許多個小眼構成,通過眾多小眼的晶狀體投射出來的影像,就像拼貼畫一樣,所以蜜蜂眼中的貓就是由不同顏色圓點拼湊而成的東西;雀鳥在天空飛翔,大部份時間只看到貓的背部;躲在貓背上的跳蚤,看到的是不同顏色的毛髮;還有蚯蚓、蝙蝠、蛇、臭鼬、牠們單靠感覺,感受到「貓」只是個溫度,或是以音波構成的外形。故事的結局,輪到貓看到水影照出的自己,究竟自己是甚麼的模樣呢?其實,貓還是貓,可是在大家眼裏出現不同的表象,反映不同觀看者的角度及心理。可曾好奇別人眼裏的自己是一個怎樣的人?相信人人都有這個經驗!在不同人眼裏有不同的你,重點在於能否學習成為繪本裏的貓,自在的上路,開心過生活,這才是最重要!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蕭家慧美術:利英豪緊貼「蘋果VR」熱潮,打開雙眼隨意門,讓「蘋果VR」陪您探索新世界:
https://goo.gl/b5RQAB「蘋果VR」App
App store下載:
https://goo.gl/0kW2cK
Google Play下載:
https://goo.gl/4K7EHw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422/19997192
【小企鵝】想哭的時候
1 :
GS(14)@2017-05-13 05:34:56相信大家都曾經在想哭的時候,希望有人體貼的跟自己說:「沒有關係」。也曾試過想哭的時候,希望有一雙願意聆聽的耳朵,亦曾經在想哭的時候,盼望有人陪伴,將難耐的情緒宣洩出去。今個星期跟大家介紹屢獲殊榮的插畫師尼爾(Christopher Silas Neal)第一本以小孩子正向思考為題材的繪本,英文版本叫《Everyone》,中文譯本是《想哭的時候…》,細心對比一下中、英文書名,各有各好,Everyone一字很容易就了解到故事當中的含義,其實你我都一樣,有情緒高低起伏,生活就是這樣,大家都是普通人。故事中男孩將破掉的藍氣球踢到太空、眼角的藍淚水和着藍雨水滴下,引起了小讀者的共鳴。小孩想哭時,其實同樣也希望有人告訴自己,你沒有問題。《想哭的時候…》就是以插圖向小讀者說:「每個人都是這樣。」、「我們都一樣。」再以鼓勵方式說:「你一笑……快樂就開花了。」我想不論是大人、小孩、男生、女生,每個人都有想哭的時候,有時候,本來高高興興的,一下子又變得不開心,又有些日子,心情非常鬱結,只想大哭一場,不知道怎麼辦才好。書中的小男孩經歷了情緒之旅,好心情就像乘着氣球飛翔,但壞心情就像是一場雨,情緒風暴來臨那刻,躲避不是辦法啊!
哭泣的力量
書中使用特別色印刷,英文blue就是抑鬱的意思,但藍色傳遞一種穩定的力量,帶讀者一起面對壞情緒,好心情、壞心情不就是像天空有晴有雨那樣自然。你會不難發現,一般人總愛說想開點,這大概都是你我明白的道理,理智上大家都知道要想開點,可是事情擺在那裏,解決不了,自然就會煩躁。作者沒有絮絮不休說道理,反之,只靜靜的向大家說明「哭泣也是一種力量」,讓情緒抒發出來反而比較合適,順其自然,有時候不那麼在意,反而事情就迎刃而解了。很多成年人害怕面對眼淚,當孩子哭鬧時,總是這樣說:「不要哭」、「不准哭」,「哭會給別人笑」、「一點也不像男孩子」,但要小孩強忍着不哭,壓力就無法釋放出來,壞情緒只會積壓下來。其實,哭泣只是孩子尋求協助與安慰的方法,父母若找不出哭泣的原因,就先抱抱孩子、陪他說說話,如同本書溫暖的旁白:想哭的時候,沒關係,我們都一樣會難過,不需把眼淚藏起來。
插圖表達遇不同困難也應順其自然,不那麼在意反而會更好。
《Everyone》希望讀者懂得讓情緒抒發出來。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梁浩維美術:孔文彬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13/20019300
【小企鵝】蟲蟲細語樂在其中
1 :
GS(14)@2017-05-21 00:59:55童書繪本可以多有趣?很多時候,優秀作品的水平真的可以超乎想像。 今次推介的《Du Iz Tak?》是2017年凱迪克獎的得獎作品,中文版叫《嘟伊答?》,作家是卡森.艾莉絲(Carson Ellis),作品以昆蟲做主角,大概你會說這不是甚麼新鮮事嘛!用昆蟲來當主人翁的童書真的多得很呢!《Du Iz Tak?》特別之處在於故事裏頭創造了一套昆蟲語,當中主角、配角就是以他們的語言對答,昆蟲語?完全不懂嘛!究竟搞甚麼鬼,看得明嗎?看着看着,心裏不期然產生一連串問號。我以為作家卡森.艾莉絲不是語言學家,至少也應該是個昆蟲學家吧,誰知道她只是個愛好園藝的設計師!書中那些昆蟲語是她個人憑空杜撰出來的。
作者以另類創作方式,讓孩子自行從昆蟲語演繹故事。
故事一開始,是兩隻小豆娘看着地上冒出的綠芽,相互開始討論起來:「嘟伊——答?」「麻——拿努。」跟着同樣的背景,今回出現了三隻小甲蟲,你一句我一口:「嘟伊——答?」「麻——椅巴——嘟伊——噗朗。」「答——馬——噗朗?」「麻——拿努。」整個故事就是由不同昆蟲對着小綠芽,發出一連串「咕嚕咕嚕」聲音。真的是一個字也看不懂,完全摸不着頭腦啊!我想既然花了錢買書,沒理由就此放棄,於是繞過那些令人頭痛的昆蟲語,自行推敲究竟他們是甚麼葫蘆究竟在賣甚麼藥。我可以根據蟲蟲的肢體動作、表情,還有他們的說話語氣,利用每句結尾的標點符號,猜到當中部份的意思。不信?你也不妨試試看,這最適合大人小孩代入不同昆蟲,模仿他們的語氣,化身蟲蟲劇場內的不同角色,再配上自創對白。作者說她之所以放棄人類的語言,是想讓讀者沉浸在圖畫書世界,藉着這創作方式讓孩子進入另一個世界,「雖然我們不會說昆蟲世界的語言,但是我們可以嘗試學習,起碼可以弄懂它的意思。」在這過程中,由讀者自行演繹故事。昆蟲語自然變成一套說法,小朋友只要前後對照多念幾次,做出簡單的分類及歸納,就會不難明白當中的意思。如果最終還是參透不了昆蟲語,只要拿出書本摺頁內的對照卡,這就是答案啦。大人當然不要太早「開估」,要小孩多觀察畫面的細節變化,想像出昆蟲的表情、語氣用詞,用推理、解讀,這才是《Du Iz Tak?》的樂趣喔。走筆至此,你大概還是抱持懷疑態度吧!來,來,來,自己試一下,擔保你會樂在其中。
電郵:mailto:
[email protected]
撰文:鄺穎萱編輯:梁浩維美術:黃創泰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 ... t/20170520/20026680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