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 寫在業績之後(4)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3/21/2013-%E5%AF%AB%E5%9C%A8%E6%A5%AD%E7%B8%BE%E4%B9%8B%E5%BE%8C%EF%BC%884%EF%BC%89/# 0215 和記電訊香港,增長不錯,不錯的收息股。
# 3336 巨騰國際,有新增長點,可惜較難玩,現價不便宜不貴。
# 3888 金山軟件,繼續改善,看來不貴,繼續持有。
# 1833 銀泰百貨,看來不錯,可惜板塊前景不清。
# 0867 康哲藥業,快速增長,看來仍然有空間,繼續持有。
# 1666 同仁堂科技,快速增長,可惜較貴,少量減持。
# 0564 鄭煤機,快速增長背後現金流很差,今年見真章。
# 8058 羅欣藥業,派息不錯,業績比預期差,轉板中,值得繼續等候。
# 3899 中集安瑞科,無選擇,貴都無得比較。
# 1112 合生元,強勁,增長似乎會繼續。
# 1103 上海棟華,大派股息,OT?要上A股?
# 1086 好孩子國際,工業股來說是太貴。
# 0357 美蘭機場,派息不錯,機場股有旅遊概念,可以接受。
# 0196 宏華集團,唔識Comment。
# 0902 華能國際電力股份,# 2380 中國電力,今年繼續享受煤價下跌。
# 8292 慧聰網,好強勁的股價,可惜。
# 0623 中視金橋, 息率 6.4%,前景不明,繼續持有。
# 0175 吉利汽車,板塊中算是不錯。
# 2223 卡撒天嬌,觀察下先。
# 0700 騰訊控股,市盈率 30,不便宜,龍頭地位不易取代,發展算是正確。
# 3818 中國動向,剩下阿里巴巴概念。
# 0308 香港中旅,核心盈利增加3%。依然平平。
# 2369 中國無線,理應受惠內地智能電話爆發潮,不過對零件板塊信心還是大一些。
# 2333 長城汽車,相信Q1依然是最強。
# 1836 九興控股,板塊困難,營運非常不錯。
# 0533 金利來集團,息率 6.3%,變成穩定收息股。
# 0366 陸氏集團(越南),越南概念股,沒有太多選擇。
# 0669 創科實業,看來前景明朗,20倍市盈率有點貴。
# 2028 映美控股,狂派,想點 ?
# 0762 中國聯通,還是不放心,手機零件股較簡單。
# 0573 稻香控股,業績比預期好,內地十分困難,經營算是十分不錯。得閑加碼。
2013 寫在業績之後(5)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3/31/2013-%E5%AF%AB%E5%9C%A8%E6%A5%AD%E7%B8%BE%E4%B9%8B%E5%BE%8C%EF%BC%885%EF%BC%89/# 0903 冠捷科技,品牌宣傳費用收入 136M,收購飛利浦業務時,飛利浦須向合營公司作出現金付款,金額為135,000,000歐元(相當於約189,000,000美元),合營公司應將此筆款項用於推廣及營銷活動,促進飛利浦品牌。根據商標許可協議,飛利浦將另外支付 50,000,000 歐元(相 當於 約70,000,000美元)予合營公司,款項將在完成交易後的第二年,分等額的四期支付。 … … … 即是全年業績靠一次性收入支持。
由於本集團二零一二年第四季度的付運量比預期低,為由二零一三年三月份開始推出的新產品騰出空間,因此需要調低存貨量,這對我們於第一季度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響。
不知今年如何?不用急。
# 0733 合富輝煌,息率 5.6%,阿爺不時打壓,難以確定。
# 3393 威勝集團,業績強勁,今年繼續看好。
# 1803 瀚洋控股,奇怪的上市價,繼續觀察。
# 0184 激成投資,市盈率 3.4 倍,派息 $0.2 息率 5.7%。似乎是不錯的越南概念股。可惜成交偏低。
# 0255 龍記集團,息率 5.8%。業績有回穩之象。
# 0653 卓悅控股,息率 5.3%。下半年業績有改善,不過還是覺得不太可靠。
# 0710 精電,息率 6.9%。全年業績尚可,熱炒股,質素普普通通。
# 1045 亞太衛星,不知如何估值。不過市場繼續熱炒,2H業績預示明年業績美觀,畢竟業績亮麗股票太少。
# 2355 寶業集團,市盈率 3.8 倍,息率 4.9%。不錯,可惜板塊被調控中。
# 1181 唐宮中國,息率 6.2%,業績倒退中。
# 1237 美麗家園,業績看來不錯,股價原來剛剛破頂,繼續觀察,因為此板塊一向OT股當道。
# 1938 珠江鋼管,板塊中算是最強,興趣一般。
# 8217 長安民生物流,市盈率 4-5 倍,息率 5.6%。加派股息,長安汽車今年頭2個月銷售增長不錯,轉板方面內地已然批准,繼續等。
# 1099 國藥控股,良好業績後立刻抽水,沒錯,一向需要抽水。
# 0570 盈天醫藥,業績在被收購後突然間爆發,…。
# 1133 哈爾濱電氣,市盈率 5.2 倍,稅前溢利 +107M,法定義務合約撥備 -758M。其他費用普遍上升。
# 1881 富豪產業信託,息率 6.1%。
# 1177 中國生物製藥,銷售 +44.0%,盈利+36.4%,繼續熱炒。
# 1388 安莉芳控股,銷售 +17.7%,每股盈利 $0.444 +13.4%,前景不明。
# 0229 利民實業,銷售 +8.7%,每股盈利 $0.109 +154.6%,市盈率 8.6 倍,派息 $0.06 息率 6.4%。翻身工業股,可惜較貴。
# 6838 盈利時,現價 $1.03,2012 FY,銷售 +22.3%,盈利-2.9%,每股盈利 $0.219 -16.4%,市盈率 4.7 倍,派息 $0.11 息率 10.7%。
看來是低檔高息工業股,派息不錯。
# 0906 中糧包裝,1H業績大幅增長,2H業績令不少人失望鳥。原因不詳。
# 0238 長興國際,銷售 -1.1%,盈利-18.3%,市盈率 6.8 倍,息率 13.2%,每股現金 $0.90。繼續觀察,尤其是有沒有偷錢情況。
# 2018 瑞聲科技,業績強勁,1H繼續看好手機零件板塊。
# 8122 先健科技,市盈率 82.0 倍,好貴。
# 0750 興業太陽能,好大上落。看來不錯,繼續觀察。
# 0536 貿易通,息率 6.7%。
# 0239 白花油,盈利+40.0%,息率 6.0%。
# 2388 中銀香港,市盈率 13.5 倍,息率 4.6%。樓市冷卻會否令前景不明 ?
# 1259 青蛙王子,盈利+31.1%,比預期好,可惜有偏見,不會吸納。
# 1230 雅士利國際,銷售 +23.6%,每股盈利 $0.164 +52.9%,市盈率 16.9 倍,派息 $0.14 息率 5.0%。有炒作空間。
# 0311 聯泰控股,銷售 +3.5%,盈利+95.4%,業績後繼續爆升,之前超低價收購公司,如果搞定的話,今年盈利將會繼續爆發。
# 1121 寶峰時尚,我強勁,但係要配股發CB抽水兼唔派息。
# 0289 永安國際,息率 4.5%。
# 0503 朗生醫藥,銷售 +26.0%,盈利+12.4%,市盈率 9.2 倍,派息 $0.183 息率 8.2%。算是最平。
# 0777 網龍,市盈率 12.3 倍,派息 $0.35 息率 3.7%。分拆成功的話將會十分便宜。
2013 寫在業績之後(閉幕) 港股博弈
http://clcheung.wordpress.com/2013/04/13/2013-%E5%AF%AB%E5%9C%A8%E6%A5%AD%E7%B8%BE%E4%B9%8B%E5%BE%8C%EF%BC%88%E9%96%89%E5%B9%95%EF%BC%89/一如以往,這次業績簡評也是沒有寫完便忙著其他的事情。接著又要部署第一季業績的策略。
閉幕大獎公佈:
1. 今年臨天光大獎有多間公司入選:
# 0117宇陽控股
# 0299中訊軟件
# 0312 歲寶百貨
# 0773中國金屬再生資源
# 0828 王朝酒業
# 1080勝利管道
# 1863 思嘉集團
大熱門有 # 0773,# 1080,# 1863,暫時可算是叮噹馬頭 !
2. 今年最有Heart大獎依然是給予 # 1336新華保險,請大家欣賞主席表現:
尊敬的各位股東:
經過了三十年來最為寒冷的冬天,北京的春天如約而至。窗外春光駘蕩,一時暢想,如若沒有霧霾和堵車,北京的春天其實還是蠻可愛的。回顧2012,我仍想延用去年的描述:「如履薄冰」。
此封信,亦不妨從剛剛度過的寒冬說起。
…
我也不想用那些諸如「黎明會緊隨在黑夜之後」以及「嚴冬來了春天還會遠嗎」等似是而非的廢話蒙混我的股東。對一個企業來說,沒有好的方略和正確的實施,很可能面對的是漫漫長夜和沒有盡頭的嚴寒。
…
在中國的保險行業,新華保險仍屬一家十分年輕的公司,儘管本人年事似乎稍長,然而「四時可愛唯春日,一事能狂便少年」。我將和我的團隊一起,虔心管理、銳意變革,理性轉型、激情創業,努力將新華保險逐步帶進一個水闊天寬,雲舒雲卷的新時代。
再頌春安!
康典
3. 今年最有深度大獎則是由屍變還求勇奪,其中年報一首「阿媽係女人」新詩不似新詩的文章,絕對要一讀:
我是女人,不是女孩。
我充滿自信,不必(也不介意)流露自信。
我關心家庭,關心世界
也注重儀容。
戀愛時我充滿熱情。
在星期天我會變得懶洋洋。
我對朋友真誠。
我享受購物。
我的品味簡單– 最好便足矣。
我喜歡袋子,但更愛自然。
穿起裙子叫人快樂。
穿起牛仔褲更覺性感。
年紀增添是恩賜,不是威脅。
我喜愛陽光,雨天也樂透。
生命太重要,怎能沒趣味。
每個女人在她至親密朋友眼中也是美麗的。
我喜愛讓人看見美麗,
我願意成為那個朋友。
看我真實、自然和悠閒的態度,
我是ESPRIT
相信明年考試局極有機會在中文科問卷中要考生估計作者使用了何種句法,心情如何,以及股東們看了後如何反應等等。有理由相信考試局會要求考生仿作一篇,準考生最好以此範文為本,好好準備:
我是老千,不是老散。
我非常邪惡,不必(也不介意)流露邪惡。
我關心分析員,關心基金經理
也注重老散。
準備抽水時我充滿熱情。
在公佈業績時我會變得懶洋洋。
我對自己友真誠。
我享受購物享受併購。
我的品味簡單– 有老散信便足矣。
我喜歡配股,但更愛供股。
升穿阻力位叫人快樂。
插穿支持位更覺性感。
歐債危機是恩賜,不是威脅。
我喜愛爆升,洗倉也樂透。
炒股太重要,怎能沒趣味。
每個老千在她至親密莊家眼中也是美麗的。
我喜愛讓人看見美麗,
我願意成為那個邪惡朋友。
看我真實、賤然和半死不活的態度,
我不是屹屎必
4, 今年密卡登大獎 # 2028 映美控股 及# 1103 上海棟華 展開爭逐戰,映美繼續其狂派本色,令一眾投資者神智不清。
5. 今年最老散思維大獎由 # 0148建滔化工 奪得:執行董事莫湛雄在記者會上表示,公司現時股價仍較去年底的每股資產淨值(35.9元)存在較大折讓,派送紅股一方面是為增加股票流通量,另一方面則希望股價能更貼近集團之資產價值。
6. 最後,我強勁但係要抽水唔派息大獎由 # 1121寶峰時尚 及 # 1333中國忠旺 奪得,都係實至名歸!
對投資人生的思考——寫在創業板千點之際 價值at風險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3895479前言:5月16日創業板終於再次突破了千點大關。目前市場中越來越多的聲音開始積極看多新興產業(高成長的創業板為主),而在這「千點」時刻,一些話語始終在腦海揮之不去,對投資、人生有了很多新的認識,於是就有了這篇長文。 至今為止我仍不看好絕大多數成長股,在上一篇博文「支撐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破滅」寫完之後,創業板指依舊創下新高,現在再寫此文可能會有人會跳出來說博主踏空了行情,繼續看空是葡萄酸的心態。
先從市場博弈的角度看創業板,首先,我們要明白影響創業板指數走勢的主要是一些市值較大的熱門成長股(這些股票大多數都是前幾批上市的企業,且連續幾年都保持高成長狀態)。這些全流通的熱門股近期開始全流通,與此同時,大小非開始了瘋狂的減持(少的幾千萬,多的十幾億),這些籌碼大多數都被機構接走了。從一些機構增倉的數據來看,我的觀點是:由於機構高度控盤,創業板指整體已經淪為一個大莊股,目前創業板整體就和冠豪高新、川潤股份、海虹控股這些莊股票性質類似,
可以說這一波成長股的泡沫,國內機構是主要動力。 機構現階段青睞創業板的原因之前分析過(見:支撐高成長股泡沫的邏輯將逐一破滅
http://xueqiu.com/9769652619/23686064),主要邏輯就是:經濟弱復甦機構從主板週期藍籌出逃,創業板全流通提供了足夠的籌碼坐莊,同時部分龍頭公司處以朝陽行業,高速成長的業績有一定的價值(當然我認為價格已經嚴重偏離價值了,機構並不這樣認為)。同時IPO停發導致供應量減少,一些成長股的稀缺性價值體現。另一方面,基金或有利益輸送的嫌疑,解禁前拉高股價方便股東出逃(有部分基本面非常差的創業板瘋漲,就是這個道理),同時也為IPO的開閘的造勢。
PS.看幾組數據,智飛生物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吳冠江合計減持5次,減持總股數3758萬股,成交總金額超過10億元;樂普醫療總經理兼董事蒲忠傑2011年通過大宗交易平台減持樂普醫療1500萬股,成交總金額超過3.73億元;碧水源副董事長兼副總經理劉振國今年減持公司股份600萬股,成交金額達到了3.2億元。掌趣科技股東大量減持,但機構的青睞,跌停板那天4機構大量買入。創業板原始股東的大規模套現幾乎是板上釘釘的事,這是一場造富的盛宴。減持排行榜上碧水源掌趣科技藍色光標 大華 海康 傑瑞股份華測檢測數字政通等這些優質高成長股赫然在目,如果公司在未來幾年真的為繼續高速成長的話,為什麼高管甚至董事長還要拚命的減持呢?因為他們非常明白,減持所帶來的價值,遠比公司未來幾年甚至數十年發展的價值要大。
現在也只有上帝知道成長股的鐘擺會蕩到多高。還記得在兩千年互聯網泡沫時,巴菲特看空一度都被媒體打到「地獄」認栽,老虎基金也一度爆倉。從歷史上看,一些世界級的投資大師,一般只有20%多的收益率,而此波A股的成長股行情似乎塑造了一大批「股神」。市場價值趨勢派的聲音也成為主流:無論成長股有沒有泡沫都不要抱有偏見,因為不管泡沫多高都是市場的選擇,他們的投資重點不在於公司未來到底能不能長大,而是看短期誰更有想像力更有故事,誰才會有資金炒作。投資只要享受今天,對參與者(賭徒)來說,什麼時候會見頂沒有意義,估值更是沒有意義,高成長的趨勢終結了就切換思路再操作,漲的好也代表有「價值」。
事實上,無論何時、何地、什麼市場,人性都從未改變,我一直認為不論是創業板還是大藍籌,
短期的漲跌並不改變價值,價值就在那裡,變化的只是人們情緒。這一點不論是投資成長股還是價值股,沒有區別。一個股票估值高不高,前景好不好並不是拍腦袋想出來的,
投資的意義在於讀懂一個公司真正的內在價值。現在大部分人創業板中成長股的投資邏輯是只看趨勢,只靠想像,可能都不瞭解公司的產品,更別說實地調研,分析行業,瞭解管理層等等,按照這樣的思路去做成長股就是投機,千萬不要貼價值投資的標籤。另外一些偽價值投資者只看估值而忽略一些真正偉大的公司。真正的投資者應該是想盡一切辦法看清一個公司的本質(三好原則,有空多去研究基本面,跑公司看上下游和同行業),只有這樣,操作上才能做到sell high buy low,好公司大跌出現好價格我們應該高興,漲多了反映價值的時候我們應該賣出,而不是像大部分人一樣,追隨大眾的腳步和市場的趨勢。我們必須承認市場短期會出現無效的情況,可能很多垃圾股會升天,好公司會低估,但市場長期絕對有效。但也正是這種短期的無效性,才締造了真正的投資大師。
當然也有很多人一口咬定現在的創業板成長股有價值,我們來看看創業板100只成分股的數據:總利潤是126億,對應的PE是48倍,按去年年末的淨資產來算,ROE是9%。顯然,在這個估值談成長股的未來99%都是扯淡,很多人在「中國夢」裡醒不來,泡沫過後必然是一地雞毛,當然也會有1%的股票最後真正長大,成為偉大的公司。
最近讀了同在杭州做投資的B座13樓的一些博文,很是贊同。其中一段話是:能做到宗師的,往往而且反覆驗證了一個真理:堅持常識。越是常識,越不容易被堅守。因為常識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了。
人生苦短,我們總想著在年輕的時候,就用奇巧的方法獲得成功的捷徑,就像武俠小說中常常寫到的那樣,突遇高人、找到武功秘籍、喝到蛇血,等等。而宗師就是那些把人人都能理解的道理,化成自己的原則,持之以恆並最終大成的人。他們是上帝的守門人,用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遵循統一原則並始終踐行的人。上帝的原則,常常簡單至極。
但是人性的貪婪又常常無處不在。一次股東大會上,一個年輕人問芒格如何過幸福的生活,常規的答案通常都是如何達到的,芒格的回答是「不要吸毒、不要飆車、不要酗酒等等」,我們最終的成功,不是一兩次輝煌的戰役,而是一系列的不敗達到的,這就是複利的本質。
格物致知,見微知著。沒有失敗,就是最大的成功。
80歲的巴菲特,反覆驗證了一個真理:堅持常識。越是常識,越不容易被堅守。因為常識看起來實在是太過於平淡無奇了。山的沉穩水的靈動:真正的常青樹,通常是做著平淡乏味生意的公司,而不是讓人想到就能激動的那些具有想像空間和看上去很有成長性的公司。
我曾在我的博文多次寫道,不論是基金經理,或是私募小散,A股的投資者風險偏好一直較高,價格和趨勢比價值更重要,投資者追求成長股,偉大而短期無法證偽的故事容易將股價推至泡沫,對於那些股價在低位的大藍籌總是懷有偏見,同時投資者的視野偏短,要求的回報率偏高,而機構相對排名的壓力過大,有嚴重的博弈情結。
國內的機構和散戶顯然都是希望在成功的道路上尋找捷徑。我看到的是國內的大部分投資者不僅理念有問題,心態更有問題,或許大部分人最後通過學習能夠完善理念上的知識,但是心態是很難改正的,就算堅持了但能到最後人更是幾乎沒有,這也是為什麼「巴菲特」寥寥無幾。
追求高估值泡沫的盛宴每天都在上演,個人實在不敢苟同,我也曾有過暴富夢想,但現在已經瞭然了,我深信真正的成功就是不斷地堅持一些最簡單的原則,而不是尋找武林秘籍。我認為做投資和做實業是一樣的,做實業真正的價值在於永續經營能力,做投資的價值也是如此:不在於今天翻了幾倍,明天翻了幾倍,而在於長久穩定的收益。可惜人性弱點總是難以克服,不被短期的暴利誘惑非常難(逆向思維非常重要)。似乎世上除了投資外沒有一個行當,與人性有著這麼密切的關聯。貪婪與恐懼幾乎就涵蓋了人性的全部,人在金錢面前,無法控制自己的慾望。一個合格的投資者就是一個能夠控制自己慾望的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論是做實業打工還是做投資,知行合一的堅持最簡單的原則的人總是極少數,所以這也是為什麼不管什麼領域成功者永遠是少數。
「成功無捷徑」這句話最應該對廣大的中國投資者說。
寫到這裡肯定很多人都認為我是一個巴菲特芒格保守價值派的忠實擁護者,但我給自己的定位是60%的【彼得林奇+費雪】,40%的【巴菲特+芒格】,要明白彼得林奇和費雪的成長股投資是建立在對企業非常熟悉的前提下的(反觀現在A股創業板成長股的投資者),有幾個能真正搞明白自己買的公司的?
說實話,這半年來我也有過從堅信到懷疑的心理變化,但我從未動搖過我的理念,我深知越是簡單的原則越是難以堅守,我會繼續傻傻的堅持最簡單的投資原則:不懂的不做,不便宜的不做,尋找好生意、好公司、好價格。
文章的最後,講2個故事輕鬆一下。 故事一(內容來自百度百科作者不詳)。旅鼠是一種極普通、可愛的小動物,常年居住在北極,體形橢圓,四肢短小,比普通老鼠要小一些,最大可長到15釐米,尾巴粗短,耳朵很小。旅鼠主要分佈於挪威北部和歐亞大陸的高緯度針葉林,旅鼠是北極所有動物中繁殖力最強的。
但是這樣的動物為什麼種群數量一直都大不起來呢?就是因為這些東西有個特點。當旅鼠的數量急劇地膨脹,達到一定的密度,奇怪的現象就發生了:這時候,幾乎所有的旅鼠一下子都變得焦躁不安起來,一改往日膽小怕事,在任何天敵面前它們都顯得無所畏懼,具有明顯的挑釁性,有時甚至會主動進攻,唯一可能而且合理的解釋是,它們為了千方百計地吸引天敵的注意,以便多多地來吞食消耗它們,與自殺沒有什麼區別。
驅使旅鼠前進的,不是求死的慾望,而是驚慌。包括對飢餓的驚慌,以及對方向迷失的恐慌。旅鼠效應的產生原因有兩條,一是群體成員傾向於與其他成員保持行為與信念的一致,以獲取群體對他的認可及團體歸屬感;二是群體成員在對需要決策的事件拿不準的時候,模仿與順從他人的行為與信念往往是安全的。
旅鼠效應在人類的投資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出來。 正如投資者的突然增多,導致過多的錢追逐過多的股票,投資機會頓時減少;而當市場出現暴跌時,撤離市場的通道將非常狹窄,集體的恐慌導致了投資者的自殺性的拋售。人們的投資行為往往會受到他人的影響,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貪婪的瘋狂而拚命追漲時,很少有投資者能冷靜而理智地抵制購買的誘惑;而當大多數投資者都陷入恐懼之中而拚命殺跌時,也很少有投資者能抵制拋售的衝動。
這種從眾的壓力是非常巨大的,然而,明智的投資決策往往是「預料之外而情理之中」的決策,大家都看中的熱點板塊的投資價值通常已經提前透支了,而聰明的投資者一般會不斷觀察與跟蹤具有投資價值的股票,當它的股價下跌到合理的區間範圍之內時(被大多數投資者忽視),就會果斷買進。很顯然,這樣做不僅需要專業的價值評估水平,更需要抵制從眾壓力的堅定意志與敢為天下先的巨大勇氣。要從股市的情感漩渦中拔出來,要發現大多數投資者的不理智行為,他們購買股票不是基於邏輯,而是基於情感。
巴菲特先生曾經把旅鼠拿來比喻證券機構,來說明股市的跟風效應,最後給我們的忠告是,不要相信市場而要相信自己。 故事二:某卡車公司高薪招聘司機,經過層層篩選之後,只剩下三名技術、經驗最好的。最後一題主考官問:懸崖邊有塊金子,你們開車去拿,能做到離懸崖多近而又不至於掉落呢?」
「二公尺。」第一位說。
「半公尺。」第二位很有把握地說。
「我會儘量遠離懸崖,越遠越好。」第三位說。
結果這家公司錄取了第三位。
想想看投資也是一樣。懸崖邊的金子不要撿,遠離塵囂,遠離人群,遠離風險,尼采說過:更聰明的人類獨處著,這並不是因為他們想孤獨,而是在他們的周圍找不到同類。成功偉大的價值投資者都是孤獨的,他們找不到同類,你能找到同類,你也只能追隨大眾,跑輸市場。
張小嫻說: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真正愛上一個人那一刻開始的。我說:孤單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由你真正讀懂了價值投資那一刻開始的。
$金山軟件(03888)$ 寫在2013金山的一季度業績後 厄齊爾
http://xueqiu.com/3564519493/23951432金山的一季度業績我並不滿意, 雖然數據非常好看,但是缺乏激動人心的東西, 遊戲的數據並不令人振奮, 主要是新遊戲缺乏亮點,wps的ios完整版缺乏時間表, 金山網絡的移動平台的明確性這些關鍵問題我都找不到答案. 這應該是我要求過高了, 實幹比我這樣誇誇其談難很多.
不過我還是希望金山可以最終成為一個能媲美騰訊那樣的偉大公司, 核心競爭力簡單明確, 企業重心重點也明確, 但是公司是無數人的利益構成,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實在是太難. 不過我還是希望金山的手游能做很好的反思, 或者引入說不得大師這樣的人才,或者向他們學習, 試錯都要拿一個見得了人的產品呀.
雷軍給金山帶來了很多好東西, 首先是利益,雷軍最了不起的地方在於利益分配的大度, 跟著他走的人都證明是對的. 這是企業機制的變革, 金山這兩年的進步來自於這個利益改革, 現在股價上漲也是反映了這個改革紅利, 事實上,金山現在更需要的是雷軍的學習理念,雷軍的反省能力很強, 事實上從金山出來的人都很擅長反省, 而恰恰留在金山內的人最為欠缺的就是這個, 所以我們現在看金山的產品, 總是和潮流保持一個很恰當的距離, 平行而不進去, 手游要賣點,金山的手游最大的特色就是賣點不清晰,ios需要wps, wps就弄了個ppt, 金山就是不能急用戶之急
所以眼下應該是金山二次革命的關鍵點, 不過這有點困難, 一個是思維慣性, 另一個是留下的這些人的氛圍, 最好的方法就是找到類似傅盛的人過來衝擊, 金山需要新的產品吸引用戶創造口碑. 特別是移動互聯時代,如果產品過氣了,哪怕app還在手機裡,也不會有幾個人去炒冷飯. 如今是一個新的時代是屌絲的世界.
屌絲時代的遊戲規則是娛樂化, 事實上我們的產品也應該圍繞屌絲的需求去努力, 我們需要假如我是雷軍這樣整合資源的娛樂遊戲,同樣的我們也應該做我才是D8代言人這樣的娛樂遊戲, 手游時代能吸引眼球就成功了9成,然後學習說不得大師的孫子態度就可以做到10成. 對於金山網絡來說,平台娛樂化可能是方向.
大金山系是有共同弱點的, 細節能力和反省能力超一流,佈局入局也沒有問題, 但是大局能力偏弱, 前期營銷戰略很好,但是再往下很難, 我是mt是一個很有代表的遊戲, 賣點\服務都很一流, 但是整體佈局上落了下手, 平衡做的很糟, 後面越做越難. 應該去研究一下熱酷, 他們整體佈局很好, 缺陷是服務.
我是認為金山應該有一個專業的研究所做後盾的, 研究方向,總結問題, 數據分析, 騰訊一直缺乏這樣的戰略機構而落了下乘, 雷軍系每個巨頭都應該是這個機構的成員, 同時還有一些數據統計的專家, 還有一些戰略專業研究者, 做為股東,我不介意再分10%的股權給他們, 他們才是企業未來的希望.
美國股市的新高, 特斯拉的轟動, 光線傳媒的接連成功,都預示著一個新的時代的到來, 然而我們最多能找到10本書告訴我們未來在怎麼變化. 我們需要有高瞻遠矚的人來給我們指點方向, 數字化生存和龐帝在上個時代有誰不知道呢?
很欣慰的是, 我們的張總意識形態還是很強悍的, 特斯拉去了,谷歌眼鏡看了, 他不會落後在時代的後面, 同時雷總和傅盛對於新的產品的關注度也是足夠的, 但是我認為反映的態度是不足的, 沒有被衝擊的感覺. 這一點陳昊芝就完全不同,你可以感覺到他被衝擊,同時我相信這種衝擊會傳遞出去.
新的時代的到來, 領導們要興奮, 員工們也要興奮, 這是多麼棒的機會, 要學習雷軍見人就送iPhone的態度, 金山員工人手普及盒子了麼? 連盒子都沒有,那麼憑什麼說你能去贏下一個時代呢? 我要是雷軍或張宏江, 一定要買一輛特斯拉放在公司, 讓每個員工都開開, 讓每個員工都知道屬於自己的一個新時代到來了.
最後, 還是要表示感激, 雖然今天你們的業績沒有超越我的想像,但是能做到這個成績付出的努力也是有目共睹的, 做為金山的小股東, 我們衷心祝願金山能繼續那麼努力, 最終有一天成為最偉大的公司, 成為新時代的代名詞.
寫在tcl下跌之際 舒顏
http://xueqiu.com/8528235036/24055640一、
這二天的下跌,確實很意外,實話說頗讓人有些難受。我原以為在貸款豁免前,即使不上攻,也會很堅挺,哪怕TMT整體大幅回調,或創業板大跌,或國際局勢不穩定(除美國以外的股市)。
確實市場可能有很多的獲利盤,因為很久沒有回調過;同時不少人覺得技術上走的不太好,前幾天有點像頭部,另外復權的圖形在箱體頂部,可能久盤必跌;或許由於華星光電裡政府介入較多的緣故,導致廣東有很多聽消息的跟隨盤,或許這些浮籌起了作用……我不知道究竟是什麼原因,我的確不知道。
之所以有上面這些虛無的猜測,是因為從基本面角度,我想不出啥理由,照例節能補貼政策結束,或日元最近有所升值,都不構成什麼利空。難道賀成明離開華星而薄連明上位這件事,構成實質性利空?我看過他若干資料,也沒有啥感覺。畢竟他是06年後才不斷升級的高管,分明是tcl走出困境的關鍵人物,從戰略角度理應是加強的了。
大盤或大跌?破2100,甚至2000?,這樣下跌那也就合理了。
不猜測吧,反正現在,很重要的一點是只有218億的市值了。所以,還是想想當初買入的理由吧。
二、
我對tcl的估值,一直是這樣的:面板算京東方的一半,或1倍市銷率,則應該在130億以上;電視加手機,按H股的6折算,至少60億;家電和翰林匯,算30來億。那麼基數是這樣簡單可以出來了。
說明一下,他的各項業務,其實都挺有彈性,也就是每個業務都可以做好做大的。最沒用的比如家電業務,也別小看,去年一百億,過幾年說不定就二三百億規模了,因為他確實近二年家電業務上了正軌,開始了持續增長。不去比較巨頭,拿海信科龍或合肥三洋來說,總是現實的。海信科龍市值百億,營收去年170億;合肥三洋市值50億,營收38億。後者以前也去過百億市值。
手機業務,本身是世界第七,市值彈性也容易有。看看HK2618近期的翻番的凌厲走勢,可以感受得到。電視業務,看創維海信的市值,他們都是200億的級別了。面板業務就不用說了。
問題是tcl眼下的戰略不是盈利,而是要增長,要行業地位,所以目前按盈利算市值不太公平。即便如此,分業務按最保守的算法,200多億的市值是最基礎的。
因此,我半年前就覺得,tcl和京東方往上的空間蠻大,比如去千億,而往下的空間幾乎沒有。未來幾年肯定是最好的時期,過去十年都不能比。所以就買入了,細節下面再說說。
三、
前面文章中也說過,我喜歡按二個標準來尋找投資標的:
1、現實中主導的潛在趨勢;
2、人們對它的評價。
我認為,面板的進程或趨勢,顯然是向好的,現在是起點;而人們也一直把tcl或京東方視作垃圾,明顯在忽視利好。而且這樣的標的物,還可以讓我用擅長的自上而下的方法去考察,所以三者結合起來,明顯是符合我口味。下面稍做展開。
1、對於面板業,市場即便目前也並沒形成良好的預期。很多人仍然以為頂多一二年的景氣而已,同時也認定這領域中長期仍然不合適中國大陸來做(或者說做不出效益)。但我覺得這一點似乎並沒有太大疑問。事實上,我之所以會買tcl,只因為去年年中閱讀的《國家競爭優勢》一書。我看到這個模型後,第一聯想到的就是面板業。當然,從相關與支持產業看,如
http://www.fpdisplay.com/news/2013-04/info-158681-384.htm ,則目前仍然處於早期,但由於其他要素都很合適,比如需求條件,比如機會,比如政府等等,所以面板業的春天其實已經來了。而且,我覺得大多數報告都偏於保守,即便最為積極的第一創業的報告。
查看原圖2、市場明顯忽視利好。過去N年,該行業或企業,自然是垃圾。但說起來,這二家其實蠻努力的,只是進程比較曲折。就tcl來說,近三年,電視整體市場增長有限,但它2011年增長了50%,2012年又增長了46%,今年一季度國內市場仍然增長40%多,顯然超越行業,也讓他現在成為全球老三。這不太像是垃圾公司的表現。最直接的,他搞華星,17個月上線,10個月爬坡完成,現在營運收益率很高,一年盈利20億,也不像垃圾公司的樣子。其實,從管理和時勢的角度,2010年後,tcl就從07年的困境中走出來了。
他現在完全可以再上一條8.5,和一條4.5oled(中試差不多了),這樣僅華星的營收規模將超越500億。當然,京東方也蠻努力的,比如最大的客戶其實是三星,就說明問題。
有個雪友是惠州的,告訴我TCL管理極差云云,我覺得可能有這樣觀感,但是評價事物還是要看經營表現,我前面已經舉了實例。。以最典型的家電業務來說,他很多年來都在做,但是近幾年的運營顯然在好轉,去年已近百億。從這一點來來說,是有很大區別的,明星公司需要100個理由去證明有多好還不夠,仍然還有意外,可能有黑天鵝事件,但垃圾公司只要證明沒有那麼差,就初步可以交待。因為「預期」,即我說的「人們的評價」,已經決定股價運行在前。
四、
二三年後京東方的營收大致會慢慢逼近千億,超越友達。友達光電在美國的市值,09年前也去過150億美元以上。美股對這類業務不太感冒,尚且如此。現在A股冒出個面板巨頭,加上恰逢週期景氣,我想未來如果京東方市值上千億,是正常的。我看很多零部件公司,市值也都不小了,比如康得新憑藉膜,歐菲光的觸摸屏,市值就快300億,歌爾聲學就不提了,去過600億。面板雙雄的市值現在顯然沒有發揮,當然關鍵還要看「現實中主導的潛在趨勢」。
未來需要考察的主要情況有:
1、智能電視的進展。從技術、硬件、內容、政策等各環節。這將直接影響三五年後的邊際需求,尤其是發達國家的需求。
2、中國和印度的銷量。這主要是指整個發展中國家的需求。印度去年平板的銷量仍然不到千萬台(只和德國銷量接近)。我過去一個月特意留心了印度的社會結構、收入狀況和住房情況,以為潛力還是很大的。金磚四國和新鑽11國的人口規模龐大,平板電視需求遠未飽和。以中國為例,按去年四千多萬台的銷量,顯然有很大空間。
3、以上二條是我說相關報告都保守預測的主因。此外要看的是國內零部件企業的突破;貸款豁免以及華星的未來戰略發佈;京東方的觸摸屏進展和oled進展;韓台日的其他動態等等。
總體來說,我以為拿tcl或京東方,有點類似「草地上的金子」意味,很顯眼。從業績角度,逐季向好非常確定,所以從持有的角度,也頗簡明。從大市看,TMT和醫藥,無疑是體現結構性機會的主要板塊。
寫在悲觀彷彿逆流成河之際 沃倫小巴
http://xueqiu.com/6535937957/24084480剛才的帖子仔細想想,對
@東博老股民 的吐槽有失公允,其實自己很少看老股民的帖子,只是偶爾在當日熱門裡看到他比較銀行股才看看,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民生比其他銀行好的結論,所以覺得老股民也是屁股決定腦袋,因此對他形成了誤解,我承認自己的觀點不夠全面,看問題太偏頗,其實並沒有完全否定老股民,也沒有諷刺之意,只是吐槽而已,
在此向老股民道歉。@unite_zhao 說得對,兼聽則明。
這幾天市場連續下跌,看來已經很多人已經受到影響,我也沒有例外,開始懷疑自己的選擇,尤其是虧損的股票,對於自己的選擇不再那麼堅定了,甚至有些投資者已經開始懷疑巴菲特式的投資理念是否適合中國,懷疑價值投資。(我的原因很簡單,因為滿倉了,沒子彈了,所以不淡定了。但我要說一點,我對銀行依然堅定不移,或許因為只有銀行是盈利的。)
以前用一句話調侃市場:
一根陰線改變情緒,兩根陰線改變預期,三根陰線改變理念。也經常提起老巴說的,投資比的不是智商,而是耐心。
可是當理論遇到實踐挑戰的時候,經常是耐心敗給了貪婪和恐懼。自己也未能倖免,依然沒有克服恐懼,只是幸好不喜歡追高,避免了很多錯誤,但也錯過了很多機會。
@星銀投資 對於瀘州老窖向一些投資者致歉,我覺得其實他是壓力太大,其實沒有必要,因為進入股市的人首先看到的就是風險提示「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而且星銀投資開始投資老窖到現在的時間也很短,在這麼短的時間裡判斷投資結果的正確與否,有些不公平。我個人對於白酒的觀點是,目前市場悲觀過度,白酒被低估了。或許,這也是屁股決定腦袋的結論,謹供參考。
其實,雪球裡的大多數投資者是想要實踐價值投資的,但是這一輪超過大家經驗的熊市又讓很多投資者倍受打擊。
熊市太長,讓很多原本正確的理論經不起考驗和等待,我認為價值投資沒錯,巴菲特思想也沒錯,市場也沒錯。這裡考驗的最重要的是人性!本應買定離場,卻總想短期有所收穫,結果往往將耐心放在火上燒烤,最終反而誤了理念,毀了價值。。。留在這裡,本應是加深對所投公司的基本面的認識,或者學習其他感興趣的行業知識、投資理念,但是卻或多或少受到每天價格波動的影響,從而對一開始買入的決定產生了懷疑,這就是離市場太近的壞處。
市場是聰明的,但短期內可能會對一些信息反應過度。因為未來不可預測,悲觀與樂觀不斷疊加,導致股價的波動遠大於信息的真是影響。這其實是我們每個投資者對市場的影響。08年經濟危機以來,ZF對經濟的調控從未間斷,導致大家的預期也不斷變化,於是,想要預測未來的投資者總會失望而歸,就是因為期望太大。還記得去年12月,總書記南巡後,投資者對於未來的樂觀預期,但經歷過一次次腐敗事件、經濟數據不及預期的打擊之後,大家對未來、對改革又產生了懷疑。
這就是過度樂觀的代價。我覺得,其實大家或許走入了誤區:
1、即使真的改革,也不會一蹴而就,改革需要時間,依然是摸著石頭過河,想要很快到達天堂的人是不切實際的。
2、最初買入的理由是價格低於價值,那麼只要價格還未反映價值,並且依然低於價值,那麼,繼續買入是明智的作法。
3、時間的因素。一開始買入的時候,大多數投資者是做好了持有3年、5年,甚至更久的準備的,但是一輪上漲,讓很多人又變得「貪婪」起來,預期收益率又提高了很多——後悔買的少了、或許會在更短的時間裡翻倍等,都導致很多投資者在隨後的下跌中倍受打擊。不要在你情緒波動的時候做決定,相信你理智的時候的判斷。以前,我有過一個想法:
當你決定買入一家公司的時候,請把買入的理由寫下來,當你有賣出的衝動的時候,就拿出這些理由一一檢驗,如果這些理由不存在了,那麼就賣出,否則繼續持有。我覺得,這個辦法不錯。
寫在悲觀彷彿逆流成河之際,給自己打氣,也是對近期市場走勢的一個感受和總結。
你是誰?-------寫在云南白藥百元之際(轉) 東方紅石樑軍儒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c5a73c90102e1gy.html作者:freelight
2000年夏天,我買了1000股云南白藥 。
2008年賣出,賣出一刻,心裡非常不舒服。
為什麼我拿不住?
挖掘並極力推薦我買的朋友,非常聰明,但早就賣出了,
資深股民的他,投資至今仍未算成功。
做期貨,炒股成功的不多,撇開極為少數的狗屎運,和始終有內幕消息的。
一般有兩種人,能做好這行當。
一、做波段輪動的高手,絕不是一般意義的短線操作。
二、發掘和買入並長期持有某長期成長股的人,素質異常。不能簡單歸之為反人性。
他對選取並持有該股的理念深信不疑,看淡價格的歷史波動。
為什麼推薦該股的朋友和我,都拿不住?
不是在等錢用,而是我們的視野和見識都不行。
對第一種人,成功的也一樣鳳毛麟角。
年復一年,牛熊交替,大部分人都不能做到穩定增長。
而在學習第一種手法的人中,輸錢的不少,
即使穩定盈利的人,身體變壞,心理變扭曲,
甚至無法與在社會其他人正常互動的,比比皆是。
假若我,在云南白藥 向下波動時,
不是賣出,而是不斷加倉,情況會怎樣?
就憑這一隻股票,資金量就可達到數千萬元。
假若您,現在是80後、90後,請不要涉足股市
完全可換一種謀生方式,
股民和彩民差不多,人生的意義充滿荒誕。
只有在此特殊群體裡
大師、大神特別的多。
炒股的先生們,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
您或許,多了幾張人民幣,被人尊敬嗎?
炒股的女士們,捫心自問,在日常生活中
您或許,多了幾張人民幣,可愛或被愛嗎?
同樣的才華、同樣的努力
做其他工作,比這好得多。
這是一個
最缺乏安全感、最多疑的群體
最努力的群體,最苦逼的群體
最不怕吃苦的群體,最好逸惡勞的群體
最現實的群體,最夢幻的群體
被抽血、被歧視,卻自視很高的群體
最矛盾的群體。
這裡不是討論云南白藥的價格合理與否
云南白藥的價格,也不僅僅是隨機的概率
是討論一種合理或不合理的荒誕人生
是在討論:我是誰?人生究竟如何過?
知識、聰明、男才、女貌
老實說,與所謂成功關係不大
無論是其他工作還是炒股。
即使是屌絲,也不能限於屌絲的想法:
一切歸結於外部。
寫在2014開年
來源: http://xueqiu.com/1567272814/26902457
$複星醫藥(SH600196)$ @碧水藍庭 @stocktone @河馬TT @華爾街518 @高路要去向何芳 @搖滾獸人 今天的下跌讓我有些動搖寫這篇文章,但是經過球友們的鼓勵,還是寫完了,感謝各位的支持。首先我必須強調我是複星的死忠,非常看好複星它的團隊和進取心,是我從2001年到現在依然長期拿著複星的理由,持有複星的過程很漫長,但很淡定。 經歷了2001年的“熊市”,經歷了2003年“非典業績暴增”,經歷了2004年-2005年一年的CB“大橫盤”,經歷了股改,經歷了“530”,經歷了“6000點”,經歷了香港上市; 經歷了複星從1億4萬股本的嬰兒成為現在22億4千萬股本的大象。 經歷了從複星實業到G複星,再到複星醫藥的整個歷程。當然還有伴隨複星成長給自己帶來的豐厚回報。粗粗統計大約500%左右吧。比不上蘇寧,比不上老八股,比不上三一,但是遲早一天會看到千億的複星。 匆忙寫了這篇文章,如果有錯誤的地方還請諒解。 一、梳理了一下目前複星核心產品: 1、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啟維(富馬酸喹硫平片)原料藥和中間體:氨甲環酸 2、心血管系統疾病治療領域:肝素系列制劑、心先安(註射用環磷腺苷葡胺)、可元(羥苯磺酸鈣)、邦坦(替米沙坦片)、邦之(匹伐他汀)、優帝爾(前列地爾幹乳); 3、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領域:奧德金(小牛血清去蛋白註射液);啟維(富馬酸喹硫平片) 4、血液系統疾病治療領域:邦亭(註射用白眉蛇毒血凝酶); 5、 新陳代謝及消化道疾病治療領域:阿拓莫蘭系列、萬蘇平(格列美脲片)、動物胰島素及其制劑、重組人促紅細胞生長素(怡寶)、複方蘆薈膠囊、摩羅丹; 6、抗感染疾病治療領域:抗結核組合藥、青蒿琥酯系列、悉暢(頭孢美唑制劑)、炎琥寧(沙多利卡); 7、原料藥和中間體:氨基酸系列、鹽酸克林黴素、氨甲環酸; 8、醫療美容設備:激光醫療美容設備。 二、關於市值:複星400億肯定是超值,500億今年正常,如果真是像有些人說能到1000億,那麽我想我會果斷清倉,至少在目前這個時點上,複星不太值1000億。如果今年仍是按照業績25%增長螺旋式上升,我還是會堅持持有,並在合適時機進行增倉。目前這個價位19.10元,我覺得作為長期投資者來說減倉是不理性的,畢竟後續業績是有保證的,而且各種概念集於一身。 三、關於複星未來估值:這部分是最有爭議和最容易挨罵的,千萬不要噴我,我只是說說自己的想法。2013年初的時候我認為複星的估值應該在17.86元,當時是按照市值來估算的,既然上藥、康美(姑且認為兩家和複星屬於同一個檔次)那個時候有360-400億左右的市值,複星在質地上明顯不輸給這兩家公司,合理的估值也應該是400億,當時就在240-250億建倉複星,這是年初的投資邏輯,不得不說那時看著別人漲有點賭氣,也比較主觀的成分在里面。 9月份股權激勵細則,國藥增發及出售同濟堂股權,讓我更加堅定了複星17.86元估值中樞。(後續增倉均在這條估值線以下)理由是:股權激勵2013年承諾至少0.44元的業績,按照30倍市盈率來估計應該值13.20元,非經常性損益預計至少會達到0.45-0.5元,按照10倍市盈率計算4.5元-5元。17.86元對應的400億市值是可以接受的。當然alma和禪城醫院並表能有多少無法估算。 2014年股權激勵承諾是0.55元,大膽一些把這部分給了35倍市盈率(低於恒瑞天士力,高於康美上藥)。非經常性損益還會有,但不太可能再次奢求出現國藥增發和出售資產的情況,基本會穩定在0.15-0.20元,仍按照10倍來計算。股權激勵承諾業績對比13年有25%左右的增幅,相對應的股價也應該在正常情況下有25%的增幅,也就是說估值可以接受22.32元(對應市值500億)為價值中樞。下限為20.65元,上限為24.45元。 比較了一下目前市值在前十名的股票(見圖),複星在市盈率、市凈率方面還是具備很強的吸引力(僅次於上藥,上藥作為國企我一直有偏見,我想要不姚方也不會來投複星)如果再將銷售額,毛利率等指標進行綜合對比,我想我還是會選擇複星。至於市銷率這個指標,我覺得可比性不大,醫藥商業的企業銷售額肯定要比醫藥工業或者醫療服務的企業更高。 另外想和大家談談PEG的問題,複星14年業績確定有25%的增長,目前市盈率23倍,PEG還不到1.0,這個也很具備吸引力。劣勢會在SWOT分析中說明。 對於市盈率的計算和非經常性損益的估算不想爭論太多,只是個人的看法,只能說我偏保守。 四、關於向Sellas轉讓在研藥物:這個是我比較理性的看法。當初市場質疑的時候我就翻出了那份公告讀了幾遍,發現其實我們對Sellas要求過高,而且複星在合同中將各種條款和風險寫的非常清楚了,應該說不存在什麽風險。即便最後臨床失敗了,複星也不損失什麽。14年就踏實等著Sellas按階段付款,複星踏實研發就好了,這部分要想產生收益至少要到2022年(。。。資產評估報告上是這麽寫的,還等的到嗎?)所以短期不要抱有對業績的幻想,炒作也只能是複星這種研發產出獲得收益。具體請參見《複星轉讓專利給Sellas和信立泰部分公告解讀》帖子。 五、關於研發:一個沒想到是複興的複格列汀是口服的,目前只比以色列的臨床稍慢一些。只想說複星的研發進展讓人興奮。 股權激勵要求複星醫藥研發占銷售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至5%以上,縱觀國際知名藥企大多研發占銷售收入超過10%,像諾華、禮來、強生、輝瑞、默沙東等巨頭研發收入已經占到銷售收入的15%以上甚至20%,國內企業中像恒瑞、複星做得算是不錯了,但和世界知名藥企相比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目前複星是“仿創結合”的藥品研發團隊,在4個主要的研發平臺中,重慶醫工院主要從事仿創結合的藥物研發;上海星泰主要從事緩控釋和吸入給藥技術的研發;重慶複創主要從事化學小分子創新藥研發;複宏漢霖主要從事生物大分子藥物研發。其中,重慶複創、複宏漢霖和上海星泰分別在美國成立了研發機構。目前在研新藥和疫苗項目114個,27個項目在申報進入臨床試驗、6 個項目正在進行臨床試驗、22 個項目等待審批上市。 六、關於民營醫院:我想郭總敢放出豪言,那麽14年複星一定會加緊收購布局。個人覺得500家可能數字有點誇張,應該是未來的企業願景吧。收購禪城醫院著實讓人欣慰,一個醫院能承諾那麽多的收益是我沒有想到的(很賺錢)。類似禪城醫院這樣的帶有業績承諾性的收購越多越好,這樣對於複星的業績有很大的幫助,會成為另一個業績的增長點。個人感覺複星和華潤的收購有很大不同,華潤主要針對北上廣深這樣的一級城市中的大醫院進行收購和合作,而複星比較看重二三線城市的專科醫院,宿遷、嶽陽、佛山無不如此。在複星半年報中也強調了對於二三線城市專科和綜合醫院的拓展,一方面可以有效避開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小城市的醫院比較好收購,不用曠日持久的談判和博弈。另外複星也會幫助和睦家拓展它的布局。在複星諸多醫院體系中還有一家叫匯星醫院的,目前複星持有40%股權。 收購民營醫院有三方面需要值得註意: (1)資金來源:未來舉債、增發或者出售資產事件會增多。稀釋每股收益,影響估值; (2)民營醫院政策:各種措施有待完善,包括醫師行政職級認定、醫師執業資格、醫療保險報銷政策、醫療糾紛處理等等需要完善; (3)未來收益保證:這個是對業績最直接的影響。 七、關於民營銀行:還是維持原來帖子的觀點,醫藥的母公司會是(猜測會是財務公司)發起主體,醫藥會是參股方,財務公司增資後各種條件都已經具備了成立條件。具體請參見關於民營銀行的帖子。至於民營銀行能夠對業績產生多少影響應該說很不明朗。 八、如果用SWOT分析法可以歸納為:(篇幅限制,只對重點進行評述) 1、優勢: (1)團隊和進取心:最值得讓人放心的就是複星的團隊,團隊中集合的醫藥界和投資界的精英;這些精英並沒有躺在功勞簿上睡大覺,大家可以看看歷年的年報和財務報表,一直是處於高速增長和產業並購投資中。我想有這些人不停步為我們打工,我們才可以踏實睡大覺。 (2)經營模式:醫藥PE+醫藥企業的模式,能控股就控股,不能控股參股出售獲得收益,目前持有14億賬面價值的上市企業 (3)產業鏈:集中於醫藥研發、醫藥工業、醫藥商業、醫療器械、醫療服務等全產業鏈; (4)研發投入:逐漸增加至銷售收入5%以上的研發投入,研發成果已經開始初見成效; (5)公司治理:不用說了吧,《最佳投資者關系》和《最具投資價值上市公司》可以說明一切吧。當然還有郭總面對黑天鵝事件的處理方式和效率也值得稱贊;複星不是光大,也不是昌九。 (6)複星國際的支持:醫藥作為656最核心的資產一直伴隨的著複星,同時也是最暴利的行業,656今年各項對外投資中,除了玩奢侈品和地產,涉及到醫藥的並購投資最多,alma、saladax、醫院、藥企。那麽如果656可以把它旗下的星堡老年服務給複星的話那麽就是一個十足的養老概念了; (7)財務狀況好轉:雖然比較缺乏現金,但是通過財務手段,複星的資產負債率有所下降,同時通過財務公司的運作,未來應該還會有所下降。 2、劣勢: (1)現金流:翻翻複星的財報,滿是擔保、借款、融資的公告,複星太缺乏現金流了;目前現金還有24.9億,與上個季度相比,消耗掉了將近8個億。看來去H股融資加上這24.9億未來又要大收購了,永遠缺乏現金。 (2)非經常性損益:非經常性損益大家爭議較多,其實無論怎麽算都是掙來的錢。接著PEG的問題,如果按扣非後的業績市盈率現在為將近45倍,PEG應該就是1.8,PEG超過2我覺得就沒有投資價值了。 (3)總股本:盤子大了不好拉拋壓嚴重這是共識,只求未來不要再送股擴大股本了。目前總市值排名前十的股票中,複星的總股本僅次於上藥; (4)兩融風險:這里指的風險不是爆倉,而是兩融核心實質是助長短線炒作,融來的資金是有成本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短線獲利了結,勢必形成重複性的拋壓。作為長期投資者我不太喜歡兩融,非常不喜歡; (5)產業鏈全而不精:有時會問自己複星最具核心的競爭力是什麽?研發?老字號?銷售規模?毛利率?說實話雖然全產業鏈規避了任何一個鏈條的風險,但是給人的印象就是不太精,沒有一個讓人家喻戶曉的品牌,和睦家我是知道的,不知道別人了。希望未來研發能夠成為複星最大的核心競爭力吧; (6)現金分紅政策:都知道複星缺錢,要不哪兒來的錢去並購投資呢,但是您到是掙了錢多分點啊,賬上趴著每股2.95元未分配利潤不分。如果不是在香港上市,恐怕還會繼續10派1元的風格,舉個例子:比如股價去年11元分0.21元,股息率達到將近2%和股價21元分0.21元,股息率不到1%可大不相同。香港市場非常重視分紅,複星股價現階段不漲也許是能夠理解的,股息率不同影響著投資者的評價。當然除非老郭願意多給。。。 (7)不配合炒作:這點也好也不好,好的是公司是踏實做實業和投資的,不會被別人操縱,更不會與譴責、處罰這些事情挨邊,我們可以踏實研究公司的基本面;不好的地方就是不配合炒作股價沒有大幅度提升,很多股票都是在需要的時候發公告助推炒作。如果喜歡可以大幅炒作的股票,完全可以盯著萊茵生物,只要有疫情絕對暴漲。 作為死忠,我是有多挑剔才能找到六條劣勢啊。。。 3、機會: (1)各種概念:貌似很多,容易爆炒。民營的一堆,重磅收購,重磅出售資產。。。我覺得最具看點的應該是互聯網醫療,大家記得複星投資的藍衛通和複高計算機,看看複高計算機的介紹吧,(公司是最早從事醫療信息系統綜合解決方案的提供商之一,致力於為醫療衛生領域提供一流軟件產品和技術服務),如果未來能研究出可穿戴的醫療互聯網設備那就牛了; (2)參股企業上市:這個不用多說了,迪瑞馬上就上市了; (3)原研藥和仿制藥:見研發的那個帖子 (4)並購:類似於alma和禪城醫院的並購越多越好。如果能收購50家醫院,每家貢獻1000萬,對於複星業績影響就可以到0.2元;像禪城這樣的一年承諾將近1個億,複星參股60%,這個量級可是康美的梅河口和百靈收購的醫院沒法比的; (5)產業政策:國家新出臺的養老、單獨二孩和健康產業政策複星應該是最大的受益者; 4、挑戰: (1)“黑天鵝”和“質量門”:前年的“炎琥寧”和去年的“限制離境”事件,醫藥股最讓投資者不放心的就是質量問題; (2)H股走勢:目前看不會對A股有什麽影響,現階段還應該感謝H股。 (3)再融資:任何在市場內的融資都會稀釋每股收益,影響到股價,這個毋庸置疑。只希望少融點,多發公司債、多借款。不過千萬不要發CB,看看2004年股價長期低迷的情況吧,CB鬧的。 (4)基藥招標,藥品降價風險。 一些猜想: 1、 並購和睦家; 2、 將老字號雷允上(好像在豫園手里吧)和童涵春收入囊中; 3、 參股另一個“國藥”; 4、 複星銀行,醫藥參股9%; 5、 500家民營醫院,成立醫療集團,獨立上市; 6、 現金分紅率超過5%,這是作為長期投資者最想要的,不過幾率不大; 7、 Alma上市,大概率事件,貌似我記得是54個月吧; 8、 非洲爆發大規模瘧疾,有點殘忍了; 9、 市值規模突破1000億,這是未來要做的事情,14年沒戲; 10、複星集團借殼醫藥在A股整體上市。 幻想ing。。。。。。 未來複星股價支撐因素:個人覺得業績+概念是支撐複星的股價,業績是基礎,它決定了複星的穩定性,概念是催化劑,它決定著複星的高度。螺旋式的上升我覺得是最踏實的,但遺憾的是去年一年的上漲幾乎都集中在10、11兩個月,利好集中出現就會造成上述情況,也是最容易分化人心的。冷靜分析一下,如果沒有10月利好集中爆發,去年的收益會是什麽樣呢? 九、2014年看好的股票:複星沒得說,我會堅持自己劃定的價格區間進行操作,太高就要出了。個人比較偏好醫藥股,華蘭、科華、恒瑞這三個也比較看好,研發能力突出,業績穩定。另外上海凱寶、吉林敖東、華海藥業、翰宇藥業、樂普醫療、北大醫藥都是比較好的選擇。這些都有共同特點:業績穩定,也是我選股的主要依據。 另外我對工程機械一直比較喜歡,尤其是看過了《大國重器》以後,一個國家的複興工程機械行業必須要出巨頭。美國的卡特彼勒,日本的小松、三菱重工,韓國的現代重工,目前整個行業都比較低迷離全行業虧損很近了,市銷率現在很有競爭力,如果14年底走出低迷,到時我想我會介入的,目標是濰柴、山推、廈工和徐工。 十、2014年個人投資的邏輯:底倉(60%)+新股(40%)模式,複星會在高位(具體看走勢和市值)減掉一部分,成本較低的部分就作為底倉不動了。另外IPO重啟後肯定會參與打新,部分新股中的股票也會在適當的價格介入,目前比較看好的是奧賽康、博騰股份、海天股份、天和防務、思美傳媒。 十一、H股與A股比價 對於這個比價我想沒有一定之規,浙江世寶和招商銀行就是例子,比價可大可小。綜合複星上市以後的走勢,個人感覺0.88-0.92這個區間可供參考。現階段A股與H股已經很接近了,不能說誰高估誰低估,市場合力存在就有它的道理。香港市場較為理性,但是H股中也有我們大陸的股民在其中,已經相當融合了。
那些年,寫在馬年除夕夜之前(證券啟示錄之一)
來源: http://xueqiu.com/1674117751/27409455
2013年有個人對我說,你有點靈氣,但是不夠系統。雖然我猜他這麽說不是出於關心,但這句話我深深的聽進去了。在這個迷人的除夕夜晚到來之前,我決定系統的總結一下過去,那些得與失、經驗與教訓、正確與錯誤,那些在個人實踐論證中更適合普通投資者的方法,也為2014年證券投資的重新開始開個好彩頭。祝各位馬年發財,馬上有健康,馬上有財富!初識價值投資我是2006年入市的。當時身邊很多人都說,股票不能玩啊,股市就是個賭場。我將信將疑。當時的上證點位運行在1500~1600點,等到了年底創出2300點歷史新高之後,很多老股民擔心股市會大跌又進入熊市。但也有觀點認為股權分置改革將引領一波大牛市。我當時買的第一、二只股票是置信電氣、陽光股份。為什麽買已經記不得了,可能就是知道了幾個分析指標,然後就買了。這第一次下註賺了幾百塊,當時很開心,慌慌張張就賣了。和很多小散戶一樣,我第一次接觸到的理論是技術分析。我買了技術分析的書回來看,當時感覺特別荒謬。憑圖形就能判斷一家公司股票的漲跌?我本能上是排斥的。在初期接觸技術分析的日子,我並沒有發現股票有什麽有意思的地方,只是因為工作原因了解一下、玩玩而已。我自己的興趣愛好在小說文學領域。直到讀到了格雷厄姆的《證券分析》。我還記得那時候在出租屋的木床上,閱讀這本書時的悸動。夜晚昏黃的燈光照在書本上,泛著金色的光芒。我還記得書的扉頁上印著賀拉斯的詩句,“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青睞者,將來可能黯然失色”。我細細閱讀字里行間的真知灼句,像海綿一樣吸收著書中的養分。我感覺被一種東西擊中,深沈而準確。我完全接受了格雷厄姆的觀念,他幫我打開了一扇門。我終於發現了證券市場的意義。這就是最初的價值投資啟蒙教育。它雖然沒有讓我在2007年的大牛市獲得超額收益,卻很幸運的讓我躲過了2008年的暴跌。大牛市在2006~2007年的大牛市里,我買過大秦鐵路、絲綢股份、華芳紡織、上海能源、佛山照明、小天鵝、沱牌曲酒、淩鋼股份、工商銀行、招商銀行、中石化、江西銅業、銅都銅業、海博股份、豐原生化……很多都是過眼雲煙,印象比較深刻的在這里敘述一下。華芳紡織&絲綢股份:提到這兩家公司,我就會想到南京一個大戶。在2006年之前,他持有幾百萬股絲綢股份(現在叫“東方市場”),被深度套牢。他當時還寫寫股評打打零工,每個月賺取2000元的報酬。他開玩笑的說:“單位不是發2000塊給他,而是1萬塊。”在夏天,他舍不得坐帶空調的公交車,把省下的錢和工資又都拿去買了絲綢股份。在牛市來的時候,他還拿房產抵押融資了不少錢投入股市。後來他真的在絲綢股份上賺到了上千萬。絲綢股改十送三,又趕上重組,漲到了21塊。現在打開K線圖,那根刺眼的上影線,就是他的戰利品。在大牛市,他還去張家港調研過華芳紡織這家公司,當時的股價也就2塊多。這兩只股票讓他實現了財務自由。大牛市過後,他終於奢侈的在南京城東買了個別墅。大秦鐵路大秦鐵路是2006年A股上市的。受到格雷厄姆的影響,也是因為《證券分析》中有很多的筆墨,是關於鐵路公司的債券和股票分析的,我對鐵路股一直情有獨鐘。我閱讀了它上市前的三年報表,覺得財務狀況好極了,又有巴菲特所說的壟斷護城河。我在大牛市,以及2009年,還有以後的年份,都持有過它,我賺過錢,也被套牢過,總體是盈余的。但並沒有獲得太好的超額收益。我上面提到的那位南京大戶,也在熊市里買了很多大秦鐵路。從這一點上,我和老股民心有戚戚,相當的保守。大秦鐵路給我帶來的教訓是深刻的,留在以後再講。先說大牛市,大秦鐵路在牛市末期開始發飆,漲到了28多塊,而我卻沒有享受到這個利潤,我大概8、9塊買進,13塊左右就賣出了。雲南銅業&小天鵝&中國平安在大牛市里面,很多人都成了明星。提到這幾家公司,我就會想到那位明星基金經理。當時,中國平安A股上市,股價像火箭一樣上漲,從40多塊的上市開盤價,一直上漲到了146塊。這位明星基金經理因為重倉持有,收益頗豐,業績相當漂亮,成為當年的黑馬。我有幸在一次工作中與其一起吃飯,我至今記憶猶新的記得他說:“平安有銀行、證券、保險三塊,將來能漲到1000元!”他還提到雲南銅業,他在40多塊買進,當時已經80~90塊了。也就在那次吃飯中,他提到了小天鵝。他故作神秘的說他們實地考察過,正在買進小天鵝。當然,後來我也買了點。小天鵝當時的股價已經不便宜,但是相對其他公司來說,還是能接受。那時已經是牛市的末期,幾乎人人談股。在一次基金投資報告會上,一位基金公司銷售總監牛氣的說:“這是你們人生中僅有一次的大牛市,我想不談長,持續個80、90年總該有的吧!”現在看來這些不可思議的言論,但當時就是真事兒,並且都是出自專業的業內人士之口。上海能源我想,投資股票可能還是需要緣分。絲綢股份、華芳紡織、工商銀行、江西銅業、銅都銅業、淩鋼股份等等我都買過,有的股票翻了幾倍,也賺過一些錢。但真正讓我大賺一筆的卻是上海能源。我記得當時買進的價格在17~19塊,滿倉買進,結果它像坐火箭一樣,在一個月內暴漲到40多塊。我在40塊左右悉數賣出,大賺一筆。那時候,大牛市已經在做頭了。後來,我一直都沒有再買回來。大熊市一年內它跌到了7、8塊,2009年的小牛市又漲到了37塊,之後一路下跌,現在又跌回了8塊。現在好像一切又回到了起點。這個成功案例也非常值得總結:1、投資股票還是要順勢而為,股票投資開始上漲的時候都很緩慢,但到中後場往往加速上漲,就像性高潮來了2、買不到最低點也能賺大錢 3、100股策略是賺不到大錢的,買100股十倍股,不如滿倉買入一只1倍股 4、A股投資需要概念催化5、行業很重要,當時的煤炭行業是個香饃饃。命運大牛市改變了很多人的命運。很多人因此而改善了生活,可以去完成家人和自己的夢想。當然,大牛市也成為了更多人的夢魘。我的感覺是:身邊很多老股民都賺到錢了,不少賺了大錢,但很多新手是先賺後賠,虧了很多錢。當時有不少知名人士,說股指會漲到1萬點,並以臺灣為例做榜樣。記得我還參加過一位經濟學家出的新書發布會《牛市一萬點》,現在已成笑柄。記得大牛市還發生過很多離奇的事。南京有個聰明的股民,每天都在開盤之前用1厘錢掛權證的買單,他不知道哪一天能買到,但每天他都堅持掛單。結果有一天他竟然真做成了:他以1厘錢的成交價格,一共買到82萬份海爾認沽權證,一天凈賺了50萬。不管人們多麽留戀財富,股市還是在6000多點做頭部。第一波暴跌的時候,我差不多在5700~5900點清空了股票。可惜,後來股指又漲回了6000點,分析師們依然樂觀。但這是人們最後逃跑的機會,股指再沒有回到6000點,一路向下。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兩個朋友:其中一個是股指剛下跌的時候,聽說我已經賣出股票,認為我賣早了,根本沒有必要。當時的股指也確實反彈回6000點了。結果一年以後,當上證已經跌到1664的時候,她依然還持有那只股票,但只剩下了個零頭,到現在依然沒有解套。另外一個朋友是老股民了。我們閑聊的時候,我說我已經清空了股票,他則認為大盤問題不大,只是技術性調整。後來我沒問他,估計也沒有賺到大牛市應有的利潤。大熊市2008年的大熊市讓人始料不及。股指沒有任何停歇,幾乎是一路下跌到1664點,中間在3000多點政府就已經在釋放利好,比如降印花稅,一直在降存準和降息,但股市不買賬,還是一路下跌,奧運會也沒能阻止股市下跌。一直到匯金於2008年9月增持四大行股票,以及“重磅炸彈”四萬億投資計劃。大牛市的終結其實也有一些征兆:美國次貸危機已經於2007年8月爆發,美國股市先於A股開始下跌;央行一直在加息加存準,收縮流動性;滬指平均市盈率70倍,平均股價20塊,對於一個謹慎投資者來說,幾乎沒有股票可買。但是人們身處於那個狂熱躁動的時代,根本無法冷靜的思考。那是一個群體的癲狂,如果要用一本書來形容,我想應該是福克納的《喧嘩與躁動》。大熊市的猛烈也超過了很多人的預期。那些曾經的牛人們都走下了神壇:比如林園、但斌……,還有些招搖撞騙的家夥,比如帶頭大哥777。很早就離開市場的趙丹陽,倒是成就了一個美名。市場對於政府的救市也開始有免疫力。老式的手段,如印花稅、降存準、降息等,很難對市場起作用;後來的新鮮手段如匯金增持股票,倒是起到了立竿見影的作用,但隨著後來使用次數越來越多,現在也幾乎沒有作用了。雖然市場的人性本質沒有改變,但每經歷過一輪牛熊市,市場其實是在進化。2008年的我因為2007年末就已經清空了股票,2008年的我比較輕松,大部分時間都在閱讀和學習證券和商業。我在空倉等待機會。這時候的我氣定神閑,自信滿滿,但實際上卻是福兮禍所伏。當然,這是後話。2008年我去了一次麗江,遊玩的同時拜訪了上市公司麗江旅遊。麗江旅遊的辦公地點在新城一棟別致的五六層小樓里。進門的時候,我看到大廳墻上寫著“上善若水”四個字。我本來想找證券事務代表,但沒有找到。董秘辦的王嵐女士接待了我。我詢問了很多公司現狀和發展方面的問題,她也一一作答。有些財務問題,她還打電話喊來了財務人員回答。我從財務方面了解到一些關鍵性的數字,比如索道每年的資本開支。當時的麗江旅遊處於一個非常困難的時期,建酒店消耗了公司大量的現金,銀行舉債、索道維修,大大降低公司的盈利能力。但公司的索道業務毛利在80%,幾乎不需要任何負債。在大熊市末期,麗江旅遊突然公告大索道檢修,未來利潤預計大減,股票應聲下跌,跌到了7塊多,對應的市值在7~8個億。之前我已經仔細閱讀過麗江旅遊3、4年的年報,對一些重要數字都牢記在心,在詢問的時候目的性很明確。我對它的市值估計在10~15個億,對應的每股價值在10元~15元。在股市後來的反彈中,麗江旅遊上漲了近5倍。但遺憾的是,我卻沒有買入。因為大盤反彈的時候這類公司股價很快就上漲,自己出手慢了,但又害怕是熊市反彈不敢追。結果自己跑去買一些趴在地上的便宜資產。這是個深刻的教訓,知易行難,知行合一,並沒有想象的那麽容易。四萬億四萬億點燃了小牛市。2009年,很多股票開始快速反彈。2008年末,大概在1800~1900點的位置,我開始買進股票。我買進的都是便宜貨:棲霞建設、南鋼股份、大秦鐵路、粵照明B。在後來的小牛市,這些股票都賺到錢了,但現在看來,這些公司都只是反彈,並沒有成為後來股市的大牛股。更有意思的是,四萬億並沒有帶來基礎建設類股票的大牛市,只是帶來了他們的集體反彈,然後重新回歸熊市,至今都沒有起來。重資產投資類股票遭受了市場的拋棄,這里面暗含著市場的看法:對多變的政策的不信任,以及對經濟必然結構性調整的擔憂。棲霞建設:南京的本土房地產公司,當年在本地享有品牌美譽度。當時股價跌到2塊錢,跌去差不多85%的市值。為了買他們的股票我去參加了股東大會,發現會場上沒幾個人,但當時房地產市場已經開始複蘇。我從2塊多開始買,一直買到4塊多停止,最後棲霞建設反彈到了8塊多。我在第二次做頭部時的7、8塊賣出,南鋼股份:2008年南鋼股份有一筆一次性存貨減值準備,2009年不複存在,我覺得業績會有大漲,加上4萬億投資,股價應有表現。在參加過他們的2008年股東大會之後,我買進股票,它也從2塊多漲到了8塊多,最後我的賣出價大概是6塊多。我應該慶幸,如果我現在持有它,股票只值1塊多了。大秦鐵路:我一直把它當長期投資的標的,但是效果不太好。在熊市,它跌到8塊多,對應股息大概4%不到。後來它漲到了14塊多就開始下跌,一路的負面消息,一路的陰跌,中間也有過反彈,但整體趨勢一直向下。在這只股票上我進進出出,有賺有賠,最後差不多略微盈利。一直到現在,有緣無分。我突然想到了一句話:壞女人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和看上去很好的女人糾纏。粵照明B:在2009年之前,粵照明在資本市場的形象很好,是一只現金奶牛,每年穩定分紅。作為一家制造業公司,它賬上的負債率竟然只有10%。我按照當時股價算了下每年的分紅率,高達10%。我在4塊港幣左右買進,差不多就是公司的凈資產價格,後來它上漲了9倍。但屬於我的利潤只有1.5倍左右。這真讓人懊惱,不是嗎?因為上漲最迅猛的一段時間我不在,除權除息我也不在。後來的粵照明玩起了概念,股價瘋漲。A股的投資者向來就是這樣。這家公司的股票給了我很大的啟示,沒有什麽是永恒不變的,在A股市場價值投資是有用的,但如果價值標的還存在潛在的概念,則更適合A股市場炒作。敗走麥城2009年我總體的盈利在90%,但我自己並不滿意。從2009年下半年開始,整體市場開始轉向消費食品、醫藥類、酒類飲料股票,很多公司屢創新高,包括我在熊市里關註過的片仔癀、江中藥業、五糧液、張裕B。我很懊惱為什麽沒有買進他們,而是去買了一些便宜貨(這些便宜貨在2009年末已經滯漲)。當時這些公司的股價上漲太快,在我看來已經不算便宜。比如片仔癀從10多塊漲到了40多塊,五糧液從10多塊漲到了30多塊,江中藥業從6塊多漲到了20多塊。2010年春,我在上證3000點左右重新入市,計劃做一次投機,賺筆快錢。但往往你的目的性非常強烈的時候,也是你失敗的開始。我還是選擇了一些便宜的重資產股票:中國中冶、中國建築、海馬股份、大秦鐵路、東電B。自認為股價相對便宜,是保守的投資。結果4月份政府出臺了房地產調控政策,股市應聲大跌。上證從3200點一路狂跌至2200點左右,足足下跌了1000點。但樓市沒有任何反應,依然紅火。我賬面浮虧20%+,有的股票下跌30%,損失慘重。更要命的是,我是重倉買進,幾乎沒有太多現金補倉。這個教訓深刻的告訴了我:當時市場處於3000點的高位震蕩,久盤必跌的概率很大,投資者永遠不要在股市高位震蕩有下跌趨勢可能的時候滿倉,更不能投機短炒的滿倉。四月暴跌股票名單:中國建築:我之前打過新股、中過簽,上市第一天賺了錢就賣出了。我當時在4塊多買進。4月暴跌跌到了3塊。中國中冶:當時也是次新股,央企,上市7塊多,我的買進價大概在4~5塊,已經低於發行價5.42元,跌到4塊左右。海馬股份:買入它的理由是通過內部人士確認業績會反轉,價格不怎麽貴。我知道海馬汽車本身並不是一家優秀的公司,它的圈錢速度快趕上火箭了。我的買入帶著僥幸和短期套利。這家公司的股價最終跌到了4.6元,跌到了真正可以短期套利的價格。大秦鐵路:提到大秦鐵路,我總是很憂傷。我想到巴菲特寫到的那句歌詞:“我的妻子跟我最好的朋友走了,但我依然想念我的朋友。”我的買進價格在8~9塊,在年底反彈中我唯一保留了它,但給我帶來的卻是長久的郁悶。東電B:東電B是浙江的電力公司,主營業務穩定,政府上調了上網電價,使得公司主營業務扭虧為盈(電力公司的複蘇是有保障的)。我買進的理由是該公司持有大量有價證券,這部分的價值被低估。在當時已經不便宜的國內市場,這樣的廉價公司已經不多。我一買進股價就開始暴漲,一口氣漲到了0.775美元然後開始回調,黑色四月它一路下跌至0.48美元,比我的購買價0.6美元格低了足足20%。本來就已經很便宜了,非理性市場又給了它一個甩賣價。我最明智的選擇是在2010年底一波上漲中斬倉出局。東電B平價賣出,海馬股份賣出時還賺了一點點錢,而“大爛臭”中國中冶、中國建築在百分之十以內的虧損中斬倉,僅僅保留了大秦鐵路。我應該感到幸運,如果我繼續持有中國中冶、中國建築,現在的損失要超過50%。不要買央企,更不要買爛央企。這是另外一個忠告。痛定思痛的思考2010年的投資失敗之後,我基本沒有再下重手買過股票,而是轉手去投資了物業。中間也有小規模買賣過一些股票、可轉債、公司債券。在這期間,我痛定思痛,重新審視和思考價值投資,也學習一些技術分析。我在筆記本上記錄了大量的技術分析圖形和歷史統計數據。在以前,我只會記錄財務分析及公司基本面分析的內容。現在我買進股票,買點會結合技術分析來看。如果技術面走得很差,我是不會買進的,而是會等到技術指標走出來的時候,再買進。我後來閱讀了一個日本人寫的《巴菲特密碼》這本書,書中分析巴菲特買進的規律,發現大部分時候他並非在股票下跌途中買進,而是在股價稍稍反彈之後才買進。顯然,巴菲特也是看技術面的。技術面最重要的作用在於確定買點和賣點。重新審視思考價值投資,並不是否定價值投資的作用,而是在完善自己實踐價值投資的缺陷。我的看法:一個投資理念,如果被大眾所普及,必然要走到另外一個極端,說得明確一點,它已經失效了。它被誤讀、被濫用、被標榜、被吹噓……最終一地雞毛。2006年以來的大牛市,為國人普及了巴菲特為代表的價值投資,而實際上中間存在很多誤讀,比如終身持有一家好公司、尋找穿越時間周期的公司……說法很對、很動聽,但卻很難在普通投資者身上去實踐。還有更多如我一樣的人,很勤奮的運用西方價值投資的規則去實踐。然而,當大家都在使用相似方法的時候,這個方法的實際效果已經大打折扣了。實際上,並沒有所謂的價值投資。投資者只是在發現一些投資機會,這些投資機會是基於理性分析的判斷,同時也帶著藝術的模糊感覺:有時候是股價低於凈現金或賬面價值、低PE的煙蒂投資;有時候是看準行業前景、市場規模的行業主題投資;有時候是基於現金流貼現的估值分析;有時候是比別的投資者更專業的行業背景投資;有時候是基於證券市場本身存在的套利機會。用胡適的話說:多研究些問題,少談點“主義”。創業板風起雲湧2011年至今,A股總體走勢向下,創業板走勢向上。實際上,準確的說,創業板是先熊市,後牛市。在2011年~2012年中,創業板實際上是處於熊市,很多股票都跌出了價值。但從2012下半年~2013年末,創業板則走出了一波波瀾壯闊的牛市。這和彼得林奇的一些觀點很契合,不要買剛上市的成長類股票,在上市大概2、3年後估值較低的時候買入成長股為佳。很多藍籌股票的投資者,都抱怨市場先生不靠譜,創業板如此高的估值竟然視而不見。但細細想,創業板的估值為什麽不能高?微軟、思科、亞馬遜,在大牛市的時候不都是極高的估值。而且創業板在走熊市的時候,很多先知先覺的投資者進場買入,現在享受新經濟帶來的豐厚回報,無可厚非。投資向來就是低買高賣,投資未來。最近閱讀了網上廣為流傳的《聽風與識鳥》這篇文章,很認同其中觀念。風險偏好高的投資者,可以做“聽風者”,保守的價值投資者,則可以做“識鳥者”。兩者都沒有錯,方法不同而已。現在作為馬後炮來看,創業板走強有其內在的邏輯。還記得當年的“煤飛色舞”嗎?四萬億帶來的只是舊經濟的茍延殘喘,比如鋼鐵、有色金屬、造船、煤炭,再比如工程機械,現在這些產業又都進入了痛苦的去庫存階段。這些產業的很多公司都是上輪經濟景氣周期中的大牛股,但是時代變化快,以投資拉動的舊經濟模式被市場無情的拋棄,取而代之的是充滿活力的“漂亮”的新經濟。矯枉難免過正。股票市場向來都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這是人性。我們必須看到的是,創業板股票目前已經極其高估,嚴重透支了未來很多年的業績。最近我看了一些創業板的業績預告,很多都沒有達到預期,完全無法支撐目前的股價。過去這些年A股的經歷和教訓告訴我,歷史是冷峻的,不要輕易認為這次會不一樣。一些閱讀、雪球、美股也許是大學時候養成的閱讀習慣,從實踐投資以來,我一直在利用業余時間閱讀,大部分都是些基本面公司分析、宏觀經濟、微觀行業、財務分析等方面的書籍,2011年開始,我也開始閱讀一些技術面的東西,還有些易經、國學類的讀本,一些跨行業的閱讀。我希望接受更多的方式,不要把自己的思維模式固定在某個框架內。對我個人投資理念、方法有影響的大概是這麽幾本:《證券分析》:格雷厄姆著,最有名的投資書籍之一,方法可能在如今市場很難用了,但理念依然散發著迷人的光芒。《聰明的投資者》:說實話,比《證券分析》更實用,那時候已不是上世紀20年代,更接近於如今的證券市場。《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資》、《戰勝華爾街》:彼得林奇著,通俗易懂,最有名的大眾投資書,很多人受其影響。《股票作手回憶錄》:利弗莫爾著,雖然已經過去了幾十年,但一個成功又失敗的投機者交易歷程,能給普通投資者更多啟示。順便說一句,自古以來,國人都是喜歡閱讀成功史,塑造神話,卻不喜歡閱讀失敗,實際上失敗比成功更能給普通投資者啟示。在證券市場上,學習失敗的教訓、避免屢次犯同樣的錯誤更重要。《聶夫的成功投資》:聶夫著,低市盈率投資法,也有很多粉絲。《道路與夢想》:王石著,王石對萬科及自己的一個總結交代,之後就是郁亮時代了。書中敘述了很多商業、證券、歷史、管理方面的內容,記錄了一家小公司是怎樣在中國環境里成長成大企業的。書中提到很多證券歷史片段,比如君萬之爭、中科創業案的朱煥良、亞洲金融危機等。《大敗局》:吳曉波著。很多曾經輝煌企業的失敗案例。比起成功,我更喜歡看失敗案例,成功的人都是一樣的,失敗則各有不同。《股市真規則》:多爾西著,雖然書名很爛,但作為晨星公司的股票研究分析師,還是給出了很多行業投資的證券分析方法。《怎樣選擇成長股》:費舍,著名的成長股投資大師,很多人的偶像。《巴菲特致股東的信》:巴菲特,不用多說,大家都懂的。《尋找最優中國公司》:i美股,我最初的美股投資啟蒙,當時市面上唯一能找到的比較詳細的美股公司分析書籍。《三國的奧秘》:曾仕強著,對趨勢的解讀讓我印象深刻。《金融煉金術》:索羅斯著,也不多說了,反身性理論,很多粉絲。《遠離財務騙術》:夏草著,很多分析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粉飾的方法,很實用。後來有了雪球、i美股,讓我接觸到了更多的玩法,更有意思的投資觀點。通過雪球我也更多的了解到了美股、港股投資,受益匪淺。我之前的工作跟教育有關,常常會跟新東方、學大、學而思、環球天下等公司的人打交道。通過雪球,我得以了解到美股的教育行業投資,開拓了視野。剛開始的時候,發現港股、美股便宜公司一大把,很多公司的股價低於凈現金,這在A股是不敢想象的。後來發現這里面有些是機會,有些則是陷阱。在港股我做了個實驗,選了兩個煙蒂公司通天酒業(0.7港元買進)和中國動向(0.7港元左右買進),還有一家困境公司味千中國(5~6港元買進),到目前為止兩賺一賠。通天酒業這家疑似造假公司賠錢了,跌了近50%。我個人的觀察,在港股用格雷厄姆的方法分散投資,尋找煙蒂公司,應該能獲得不錯的正收益。美股和價值的關聯度更大。比如新東方,就是行業的老大(業內稱之為航空母艦,其他公司都是專註於某一領域,做個驅逐艦之類),股價一直高高在上,即便是被做空了,股價依然能夠回來。前程無憂,在國內招聘市場份額遙遙領先,股價表現也是一直堅挺。比如環球天下,當股價跌到3塊多美元的時候,其實賬面凈現金就已經高於股價,而環球本身在雅思細分領域是新東方最有力的競爭者,不是皮包公司,所以最終培生以每股11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環球天下,投資者賺得彭滿缽滿。而像安博教育,業內都知道這是家拼湊起來的公司,業內默默無名,沒有競爭力,而投資市場也最終用腳投票,把它踢出了局。美股讓我體會到能力圈的重要性。個人觀察,在美股實踐能力圈,尋找自己擅長的細分領域投資機會,應該能獲得很好的收益(美股有時候給中國好公司的定價是離譜的,當然現在也很貴了)。寫在馬年除夕夜之前三十而立。我現在已經30周歲了。投資改變了我的人生軌跡(我原來想成為一個嚴肅小說家),也收獲了悲傷與快樂。我收獲了財富,也收獲了遺憾。過去的日子,經歷過高昂頭顱的理想年代,也趟過灰霾陰郁的殘酷現實。不忘初心,方得始終。未來定會有荊棘,也一定會充滿希望。就像《肖申克的救贖》中的箴言所述:希望是件好東西,也許是世上最好的東西.好東西從來不會流逝。用格雷厄姆《證券分析》扉頁的詩句與諸位投資者共勉:現在已然衰朽者,將來可能重放異彩現在備受親睞者,將來卻可能日漸衰朽 ——賀拉斯《詩藝》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