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基金定投實證分析——公募PK私募 釋老毛

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843581
基金定投是個好方法!巴菲特曾經8次推薦定投指數基金,博格爾老頭的書我也看過,我非常認同他們的邏輯。邏輯和事實必然是一致的!為此我建立了一個基金實驗賬戶,定投兩隻指數型基金和兩隻主動型基金,起點大概是在上證指數2900點左右,約5年時間,期間沒有贖回過,在2100點低位還主動大幅加倉,但四隻基金同時同份額,不影響回報率。(2只指數基金是在09年成立後加入,點位和倉位基本一致。後來還加入一隻債券型基金,是做資產配置用的,也就是格雷厄姆在《聰明的投資者》裡建議的保持股債比例的資產組合:股票漲出泡沫了,按比例置換成債券;股票跌出價值了,按比例置換成股票)
查看原圖老毛我歷時5年,耗資50萬,做這個實驗,就是為了證明基金的有效性,印證大師的觀點,探索理財之道。由此勸導散戶,及早離開吃人的股市,通過基金理財方是救贖之道。基金定投的好處是簡單省事,不用操賣白粉的心賺賣白菜的錢,反面說,不好之處就是體會不到股海揚帆的樂趣。我個人而言,還是喜歡親自操刀股票,股市的體驗驚心動魄,堪稱世界上最刺激的遊戲,在這裡能體驗到10元之下大買特買招行的衝天豪情,潛伏坐待150元茅台的心如止水,看中國建築的傻大黑粗怎麼練成重劍無鋒,看貼近1倍市涵率的平安等到泰國首富抬轎子的反諷……

基金實驗賬戶的結論如下:
第一,熊市中基金定投確實是一大法寶。目前已經把盈虧線從2900點降到了2400點,也就是說,我的基金定投跑贏了大盤500個點。套了5年,股市再漲漲,我的基金也就解套了,讓老毛欣慰啊!

第二,主動型基金跑贏指數型基金。主動型基金大都能跑贏市場,這個不可思議的結論和目前的普遍看法和美國經驗不一致,但這是中國股市的事實。老毛曾經寫過個帖子「忠魂依舊守遼東——被冤殺的公募基金們」,就是根據這個實踐。http://xueqiu.com/6146070786/22545330

第三,滬深300跑贏深證100。這個也是令人大跌眼鏡。大家都認為小盤股比大盤股好賺錢,成長股比價值股好賺錢,在2010年某段時間內確實如此,但5年的定投長跑表明,以大盤股、價值股為主的滬深300跑贏了以中小盤、成長股為主的深證100,跑贏6個點。

第四,交易型和價值型投資策略最終業績差不多,無論什麼風格,賺錢都需要有自己成熟的投資策略。兩隻主動型基金:嘉實服務的股票換手率較高,比較喜歡交易,每季公告的十大重倉股都有變化,也喜歡買一些高估值品種,如康美藥業,這也是嘉實基金的風格,經理陳勤自稱是相對價值論者;富國天益是典型的巴氏風格,低換手率,集中持股,十大重倉股幾乎數年不變,經理陳戈是位低調的價值投資者,茅台、蘇寧等大牛股都是他很早挖掘出來的,而且堅持持有很多年。嘉實、富國都是值得尊敬的公司,兩位基金經理也都是值得尊敬的投資人,很慶幸他們讓我的資金跑贏大盤(但很可惜,沒跑贏我本人)。在前期大部分時間,嘉實服務是遙遙領先於富國天益和其他指數型基金,但最近突然富國和指數基金暴漲拉短差距,以致業績趨同。就像雪球上一段時間茅粉兒嘲笑銀粉兒,一段時間銀粉兒嘲笑茅粉兒,其實無論誰保持長期領先是不現實的,風格輪換和均值回歸是鐵的規律!

第四,最驚人的發現,公募基金跑贏私募基金。私募的明星們盛名之下,其實難副,業績遠遠趕不上低調的公募基金經理。其實老毛早就質疑過,在投研能力、團隊建設、制度保障等方面,公募顯然更具備優勢。私募大多是散兵游勇,所謂股神,發行產品之前,動輒幾百倍的,發行產品之後,個個顯出原形。私募骨幹就是一、二個包裝出來的股神,和公募基金比養不起太多的投研團隊,研究能力很弱,所以我們看到但、李等股神祇是微博上隻言片語的心靈雞湯,或者基本都是複製粘貼的研究報告,沒什麼企業分析和市場調研的第一手資料。最不合理的是收費,私募除了和公募同樣的1-2%管理費、申購費之外,還要提成20%的業績表現費。熊市來了,同樣一塌糊塗;牛市來了,傻子都能賺錢,提成憑什麼?

我以質疑過的私募兩面旗幟但斌、李馳的產品為標竿,與我選的兩隻公募基金較量一下。其中但斌旗下有兩款產品,李馳有多款產品,選取最早發行的同威1期、2期,也是他號稱08年抄了大底的基金。比較期間從私募基金發行之日到最新的業績公佈日,業績數據來自和訊基金和私募排排網。(私募成立後的建倉期不予考慮了,因為公募基金也要換倉,私募建倉期同樣面臨著風險和機遇的判斷,而公募資金規模幾十、上百億,私募只有幾個億操作更靈活。最近幾年都是熊市,私募比公募的約束少,而且熊市中業績表現費因為不能提成而不扣除,實際上熊市比較業績是有利於私募而不利於公募的)

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查看原圖查看原圖我的公募基金PK李馳的產品:
2008-8-8——2012-12-20 同期公募大幅跑贏,嘉實服務竟然跑贏近70個點!
華潤信託-同威1期  -32.57%
嘉實服務                38.37%
富國天益                6.91%
2009-3-2——2012-12-20 同期公募大幅跑贏,嘉實服務照樣跑贏73個點!
華潤信託-同威2期  -25.05%
嘉實服務                48.01%
富國天益                24.3%

我的公募基金PK但斌的產品:
2007-2-28——2012-12-31 同期公募大幅跑贏,分別跑贏60個點和23個點!
東方港灣馬拉松  17.15%
嘉實服務             77.16%
富國天益             40.42%
2010-12-31——2012-12-31 同期公募跑輸12個點
東方港灣1期  -4.57%
嘉實服務       -16.85%
富國天益       -16.57%
但需要注意的是,2007年初成立的東方港灣馬拉松經歷過6年兩輪牛熊交替,結論更具有可靠性。2010年底成立的東方港灣1期僅2年,沒有多輪牛熊交替的考驗,而且成立後這兩年正好趕上普跌的熊市,喝酒吃藥的單一行情,重倉茅台的但斌僅僅暫時略微領先,但以目前茅台內外交困的境況看,但斌是靠選股能力還是偶然成為市場風格的幸運兒呢?我們拭目以待!

五年一覺基金夢,印證老巴教誨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2908

自2008年以來的5年投資感悟 Vision_新浪實證

http://xueqiu.com/8715295099/23816806
自08年初以來,自己學習並實踐投資已經有近5個年頭,是時候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了。

回顧這5年的投資經歷,最直接的感觸還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具體體現在以下3點:
①一開始就秉承「價值」投資(這裡加引號是因為我完全贊同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中的【價值】二字」是  多餘的)理念。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當初決定投身於投資領域完全是因為先瞭解並認同巴菲特以及他們的投資理念,也就是自己是先有了投資理念,而後才決定要進行投資的。在接觸到巴菲特們的投資理念之前,我對股票以及股票投資者們一直是抱有一種鄙視的態度,認為股票及其投資者們並不為社會創造價值,與賭博活動無異。

②實踐投資的第1年,即遇到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令自己見識到了經濟和股票市場的巨大波動性,奠定了自己的風險意識。同時,也為自己提供了以巨大折扣價投資某些上市公司的機會。

③11年的10月份,民生銀行的H股大跌,令我以0.8,0.9倍的PB買入了這樣一家管理優秀的銀行。

雖然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光做好準備,機會一直不來的話,那也是成不了事的。所以,千萬不要輕視甚至忽略上述運氣的重要性。

不過,運氣什麼時候到來是我們自己所無法左右的,詳細寫寫「準備」這部分———也就公司價值分析,對我們的意義應該會更大些。
要做好公司價值分析,對人的知識(經驗)底蘊和分析能力要求頗高,在這方面,自己也只能算是初級選手。這5年來所思考和積累的東西尚未經過長期的檢驗,可靠性仍然存疑,但在這裡,還是想班門弄斧,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個人認為,公司價值分析中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所處行業。投資企業如同自主創業一樣,首要的就是選對行業。不同行業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比如食品飲料行業最重要  的是品牌,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能力,零售行業是運營效率(也就是淨利潤率)等等。像這類傳統行業的運營指標都比較容易觀察,並且通常關鍵指標的成因都比較有持續性,因此比較適合企業外部人士投資。
這裡需要特別提一下科技行業。正如巴菲特所說,科技行業的變化太快,讓人根本無法把握住企業的未來較長一段期間的關鍵指標(「流沙之上無法建立起堅實的碉堡」),甚至包括企業主自己(比如,你知道馬化騰和谷歌的創始人曾經都想以幾百萬的價格就把騰訊和谷歌賣掉嗎?)。當初看段永平談他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理解,說到他可以投資網易,因為他看得懂網易的業務,但巴菲特不能投資網易,因為巴菲特看不懂網易的業務。雖然我很欣賞段永平先生,但在他的這一觀點上,我不讚同。巴菲特難道看不懂他的好友蓋茨公司的業務?當然看得懂,只不過,這種看得懂,是一種靜態的看懂。也就是短期內是可以看懂,但行業長期的變化,巴菲特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因此他一直不喜歡投資科技行業。(看看諾基亞吧,幾年前還無比輝煌,如今卻落了近乎破產地步)當然了,不管什麼行業,投資者一定要對行業知識瞭解透徹才行,否則再簡單的行業也是危險的。(順便提一句,科技行業如果能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入,並且大量分散,還是會獲得安全且豐厚回報的,就像風險投資一樣。)

②同業競爭優勢
行業中各大企業如果處於混戰而未分勝負階段,那麼在一般情況下不能投資其中的任一企業。因為隨便發生一個偶然性因素就能讓其中的某家企業一敗塗地。因此,一定要等到行業已經過充分競爭,優勢企業已與其他企業在運營指標上拉開不小差距(也就是護城河建成)後,才能辨認出哪家企業今後會持續繁榮下去(當然也不會永遠)。
比如,在零售行業中,如果A企業與B企業的商品對外售價和銷量相同,但A企業的淨利潤率為5%,B企業的淨利潤率為2%的話,假設無其他特殊情況,那麼我們可以判斷出A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非常顯著。辨別出同業競爭優勢之後,還要看一下這個優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再判斷這個背後原因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③管理層素質
這裡講到的管理層素質主要指兩方面:一是管理經營能力,二是對股東利益的維護意識。二者同等重要,如果 非要二者選其一的話,應該選第二點。考察管理層的管理經營能力,一定要同業對比,而且要拿出多年的記錄來對比。考察股東利益的維護意識,也要看多年的記錄,通常在企業中大量持股的管理層在這方面都沒有大問題。

④行業趨勢
不管是什麼行業,其實都有週期性,只不過是有週期強弱之分而已。
行業繁榮期,豬都會飛上天。行業低谷期,優質企業也難逃業績下滑。那麼如何判斷行業的景氣度呢?ROE或ROA是最直接的指標。如果所有行業的平均ROE只有10%,而某行業的平均ROE達到30%,那麼可以斷定,這個行業必然是處於鼎盛時期,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必然是衰敗(比如目前的銀行業和白酒業)。在行業鼎盛時期投資該行業中的企業,結果通常都是慘痛的,原因是鼎盛時期企業的ROE都非常高,會令人誤以為企業質量非常好,進而付出昂貴的價格,最終遭遇戴維斯雙殺。如果在行業低迷期,投資當中的優質企業,通常會帶來驚人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

至於投資者平時要做的,就是對一些自己能夠看懂的優質企業進行長期跟蹤分析,對潛在的標企業的內在價值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做好「準備」,那麼機會來臨時,我們就可以抓住機遇,更上一層樓。

以上大體總結了近5年來的感悟,內容零散瑣碎。希望再過5年時,能夠寫出更加系統化的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08

市值12W的民行股權的內在價值 > 市值70W的一棟房產的內在價值? Vision_新浪實證

http://xueqiu.com/8715295099/24091158
這幾年一直覺得房價太高。比如,目前自己所居住的房屋,市值70W,而月租金卻只有1500元(並且取暖費和物業費也需房東承擔),一年還不到2W。靜態來算,該房產的租金回報率只有2.8%左右,而整個大連的房產租金回報率也基本處於這個水平。

當然,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工資收入的提升,全國各地的房租金額也會水漲船高,因此動態來看,大連的房產租金回報率會比上面的數字更高一點。

若看一下目前自己所持有的市值只有12W的民行股權,會發現當前民行股權的回報率要高得多。

22000股的民行股權,今年的所佔淨利大概為3W(即便考慮現在發行可轉債並轉股的情況,今年所佔淨利也會有2.6W以上)。靜態來看,當前民行股權的回報率大概有22%左右(按所佔淨利2.6W算),不管是相對還是絕對來講,這都是個相當高的回報率。

類似房產,民行同樣會受益於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所以民行的動態回報率也會上面的數字更高一點(主要通過盈利的高回報再投資)。

因為動態上房產和民行股權的回報率都會逐年升高,所以為了簡化計算,對比著兩種資產時可以把這個動量省約掉,我們可以只依據靜態回報率來衡量這兩種資產的內在價值。

如果我們按5%的回報率去給這兩種資產資本化,那麼房產的內在價值是40W(按年租金2W計算),而22000股民行股權的內在價值是52W(按年度所佔淨利2.6W計算)。(雖然與企業相比,房產的回報前景更穩定,但像民行這樣的企業回報潛力要大得多,所以定性定量結合後,以同樣的標準資本化問題也不大)

也就是說,當前市值12W的民行股權的內在價值 > 當前市值70W的一棟房產的內在價值!

這個結論是非常驚人的,看上去實在令人無法相信,但事實數據擺在面前,不管你是否選擇相信,事實就是事實,不會因為人們覺得無法相信而改變。

確實,目前有不少人擔心銀行業的壞賬問題,但就像巴菲特所說,假如你的農場今年由於極端天氣而造成收成不好,你會把農場大幅低價出售嗎?

原文地址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ba064d010191zy.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7746

港股實證(2014.06.30) sosme小窩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e97837f0102uwc8.html

進入港股市場2年多的時間,與A股市場相比完全是異樣的投資經歷,這裡重開新帖繼續進行港股實證的記錄,先對過往投資進行簡單回顧:

港股賬戶初始投資總計282841.90(經歷多次增資完成)

2012是個上漲年:實證28.71%、恆指22.9

2013是個平衡年:實證20.78%、恆指2.87

2014年度初始資本總額439719.51元(其中股票市值438787.37、現金餘額932.14

 

隨著港股投資經驗的逐步積累及對港股認識的逐步深化,我準備在港股市場試驗格頓(格蘭姆+鄧普頓)的某些被忽略或非主流的策略,我一直認為格蘭姆對價值投資的貢獻被忽視,特別是在這兩個領域:

1、 格蘭姆的動態平衡策略

2、 格蘭姆的積極投資策略:格蘭姆將投資策略分為保守型與積極型,市場主流認為的所謂價值合理或低估的藍籌其實只是保守型策略的標的;而對積極型策略的標的缺乏深入全面的認識,這類標的基本具有極度低估(跌殘)、困境、未來展望極度不確定、管理層或股東結構面臨動盪、轉型或突圍壓力頗大及某些特殊事件(收購、兼併、分撤、轉型升級等等)等特徵,坦普頓的「極度悲觀」理念其實是格蘭姆積極策略最偉大的實踐,想想坦普頓的第一桶金對很多中巴而言是多麼的不可思議。

 

我準備在港股市場試驗格蘭姆的積極策略:「9+1」策略,「9+1」只是一個形象說法及構築一個類似平均分配資金的9股腰斬+110倍」的10股組合,更準確的表述是構築一個「小數大成功+大數大失敗」的投資組合,這個策略的基準是不對稱性原理1元的最大虧損就是1元、但1元的最大贏利是沒有邊際的。大成功的背後是極度的不確定性,就算我們殫精竭慮選出10只個股其中出現大成功個股的幾率也是非常低的,這類個股基本都是極度困境、具有老千的某些特徵、轉型轉行升級或某些特殊事件等內生突變的特徵,目前港股賬戶的試驗正在進行之中:

股票名稱

編號

代碼

數量

初始成本

初始PB

當前市價

當前市值

冠華國際控股

H1

539

0

0.860

0.298

1.000

0.00

新華文軒

H2

811

0

3.250

0.677

4.810

0.00

深圳控股

H3

604

8000

1.450

0.351

2.480

19840.00

莊士中國

H4

298

0

0.410

0.265

0.490

0.00

巨濤海洋石油服務

H5

3303

0

0.490

0.372

2.130

0.00

TSC集團

H6

206

0

1.060

0.562

2.720

0.00

招商局中國基金

H7

133

1880

9.780

0.387

10.38

19514.40

聯邦製藥

H8

3933

13007

4.300

1.099

5.300

68937.10

雨潤食品

H9

1068

5000

9.660

1.059

3.450

17250.00

旭光高新材料

H10

67

26000

1.570

0.557

0.500

13000.00

南粵物流

H11

3399

10000

1.350

0.412

3.300

33000.00

好孩子國際

H12

1086

4000

2.360

1.480

3.820

15280.00

保華集團

H13

498

94000

0.173

0.171

0.160

15040.00

太平洋恩利

H14

1174

60000

0.375

0.243

0.300

18000.00

琥珀能源

H15

90

24000

0.730

0.465

0.780

18720.00

東方報業集團

H16

18

0

0.900

0.750

0.900

0.00

合豐集團

H17

2320

80000

0.265

0.172

0.300

24000.00

香港食品投資

H18

60

32000

0.800

0.485

1.290

41280.00

中國資本

H19

170

10000

2.300

0.160

2.570

25700.00

亞洲果業

H20

73

13000

2.840

0.353

1.740

22620.00

中國綠色食品

H21

904

30000

0.400

0.080

0.415

12450.00

坪山茶業

H22

364

120000

0.111

0.320

0.115

13800.00

上海集優

H23

2345

12000

1.100

0.390

1.090

13080.00

佳寧娜

H24

126

10000

1.500

0.515

1.560

15600.00

匯源果汁

H25

1886

4000

3.880

0.620

3.760

15040.00

H26

H27

H28

 

A、港股賬戶合計買入25只股票,除了前期的海工組合獲利退出外,近期陸續清空一些價格合理(或低估)、四平八穩的股票換成具有9+1特徵的股票,這類標的都具有內生的變異性因而也具有巨大的不確定性,未來的大起大落是它們的典型特徵,目前賬戶共計持有股票19只(藍色標註的是已清空股票),我希望構築30只個股的組合(當然還要看有沒有這麼多可選的品種),目標以有可能獲「大成功」的品種為主,其中會有些有改良可能的老千品種,希望做些新嘗試,為未來的格頓發展積累經驗,由於對誤殺效應頗有感應---瞄準兩隻鳥與瞄準一群鳥感覺大不一樣,誤殺也許將成為必然

 

 

B、目前的港股組合可以簡單分為兩類:

1)基本配置:有三隻股票深圳控股、招商局中國基金及好孩子國際,它們基本沒有內生突變的可能性,有可能把它們清空但也有可能將它們作為對比標的繼續保留;

2)「9+1」配置:除了基本配置的三隻股票其他的16只股票都是具有「9+1「特徵的股票,這裡簡單記錄下對它們的觀察:

 

H8聯邦製藥:是否反轉?能否演繹出一個困境反轉的經典案例?未來可能為買入新目標而繼續減持,但仍會在相當長的時間內保持其在組合中第一重倉的地位;

 

H9雨潤食品:豬週期的底部到底有多深?這裡記錄下最近增持雨潤時的一些想法,這些思路也是選擇「9+1」標的的部分基本邏輯

1     基本跌殘(長期、中期、短期都是跌幅巨大)

2     基本業務尚在,行業地位尚存、資產中大量的土地及設備仍具價值;

3     行業的未來演變格局與多年前雨潤是明星股的時候基本沒有變化(集中度提升)

4     大股東玩財技也不是免費的,反覆的融資及兌現讓其對公司的控股地位並不穩固,目前價格被外部收購的可能性還是存在的(價格越低可能性越大);

5     雨潤食品是「豬週期」股,其市場表現確實更似週期股而非消費類股,週期的輪迴是必然會出現的;

6     雨潤曾是「老千教本」,我也不否認其有很多瑕疵,但老千或類老千的個股只能是「歸零」否?如果不能白送如今0.4PB的價位是否有吸引力呢?現在的市場似乎質疑雨潤的興趣都沒有了---這是我喜歡的狀態、我進行適度增持進行持續觀察驗證。

 

H10旭光高新材料:會因老千而炸燬(歸零)嗎?目前停牌中而且無法瞭解全面而準確的相關信息,根據謹慎原則我已將其估值從停牌時的1.25元調整為0.5元,如果年底仍不能恢復交易我會將其估值提前歸零,並以此警示自己

 

H11粵運交通(原名「南粵物流」):一系列資產重組後的價值釋放似乎仍在持續,其漲幅基本與海工組合相當,是「誤殺」的又一經典案例:對海工、聯邦製藥甚至旭光高新在介入時就有所期待而對它基本沒有多大期待而且倉位相對較低

 

H13保華集團:疑似老千股、擁有黃金水道的優質碼頭資源、極度低估,在港股市場瞭解很多公司以後,感覺很多聰明的港資已經把控大量的國內優質資源(組合中的亞果也是如此),如何變現呢?

 

H14太平洋恩利:具有「船隊、捕撈、加工、配送及分銷」完整產業鏈的海產品全球供應商,海產品其實與其它大多農產品一樣體現出一定的週期性,未來會有週期性的逆轉突變嗎?

 

H15琥珀能源:清潔能源平台、大股東會如何把玩?比較乾淨的殼資源股

 

H17合豐集團:傳統業務舉步維艱但尚可持續、極度低估、比較乾淨的殼資源股,是安於現狀還是尋求突破呢?

 

H18香港食品投資:從初級品配送轉型到小食品分銷、隱含的股權投資價值被低估;

 

H19中國資本:被極度低估的價值何時釋放或以何種方式釋放?---會有惡意收購嗎?

 

H20亞洲果業:疑似老千股、擁有大規模的優質果園、淨現金超過市值、有被收購可能否?

 

H21中國綠色食品:臭名昭著的老千股、大股東會否出局?賬面高淨值有多少水分?極度跌殘後是否還會持續再跌殘?

 

H22坪山茶業:紡織品製造轉型到茶業的種植及銷售;

 

H23上海集優:向高端製造轉型升級

 

H24佳寧娜:是否能夠通過「分撤上市」釋放被低估的價值?

 

H25匯源果汁:中國版的「可口可樂」?能否通過改善管理提升價值?

 

C、港股組合的預期展望:希望能跑出20%的牛股(翻番、翻兩番或更多)、把腰斬或歸零的熊股控制在20%之內,其它個股能夠跟隨市場走勢----那麼這個組合的最終收益會如何呢?----通過實際操作來驗證吧……….

 

D、港股組合2014.06.30的狀態

資本總額:442385.55(其中股票市值422151.50、現金20234.05

持倉比率:95.43%

年中收益:0.61%

(另有新化文軒、招商局中國基金、深圳控股已除權的現金紅利尚未到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21

Webb: 除權交易: 中天(2379)實證-反對股東未通股前除權交易

1 : GS(14)@2011-01-27 21:46:20

Webb建讓反對未經股東通過前除權及限制供股價,折讓最多一成
http://webb-site.com/articles/exrightschaos.asp
2 : GS(14)@2011-01-27 21:53:29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20&art_id=14912656
投資者協會促查大折讓供股
晤監管機構 研堵塞漏洞
2011年01月27日

【本報訊】近期市場出現不少「向下炒」的上市公司,令投資者蒙受損失,保障投資者協會主席呂志華表示,協會近期收到 9至 10宗有關「向下炒」的投訴,該會將向議員尋求協助,並會約晤聯交所及證監會,商討修改條例上的漏洞。 記者︰張活儀

當年同為 Accumulator受害者、其後為投資者出頭的呂志華,昨日再度為因大比例大折讓供股(俗稱向下炒)的公司而損手的小股東出頭,呂志華指出,這些公司慣常做法是聯合一批「投資者」和董事局,裏應外合,透過一些方法得到一批平價股票,然後不斷沽售該股令股價下跌,又或者宣佈大比例合股,令股價於合股後大跌,之後再宣佈大折讓供股,令股價進一步下挫,而相關人士就可以於低位大量買入或補回自己的股票。
投資者廖先生為「向下炒」受害者之一,他說:「一年多之前買入宏安( 1222),當時睇過佢業績好, PE(市盈率)低,公司又有名人喺董事局,而且有實質資產, PB(市賬率)低,派息又有幾厘。」
屢合股供股 散戶輸九成

他說:「 08年 12月於 0.019元買入,投資額 15萬元。」之後公司就「向下炒」,廖先生於第一次供股時用 9萬元供股,其後於上月中,公司以同一個方法再度供股,截至昨日收市,廖先生所持股份,市值僅餘約 3萬元。
單單一隻股票,便令小股東於短短一年之間,賬面輸近九成,面對新一次合股,再大比例、大折讓供股,廖先生坦言:「都唔知供唔供好!唔供又擔心持股被攤薄,供又怕陷入無底深潭。」
翻閱公開資料,宏安曾經於 09年 2月中,將股份 25合 1,並將股本面值由 0.125元減至 0.01元,於合併股後再以 1供 3方式供股,每股供股價 0.1元,較調整後股價 0.6元大幅折讓 83.33%,然後每供 3股送 2股紅股,集資 1.129億元。公司股價其後已應聲下跌。
相同的手法,於去年 12月底再度出現,公司計劃將股份 5合 1,之後 1供 8,每股供股價 0.1元,每供 8股送 1股紅股,公布供股之前,宏安股價為 0.162元,相當於重組後 0.81元,供股價 0.1元,即較市價折讓 87.65%。消息公布後,公司股價跌至 0.097元,至近期才見回升。
接獲 10宗損手投訴

有見手持股份屢跌不止,廖先生先後向證監會投訴,但證監會回覆指,公司供股行為合法,而廖先生再向聯交所投訴亦未有回覆。
呂志華指出,該會目前已接獲 9至 10宗有關個案,大部份均因為上述的手段而損失投資額 80%至 90%,甚至部份損失超過 95%,故該會希望證監會可修改條例上的漏洞,防止上市公司不正確利用。
另一位受害投資者購入的股份為雲錫礦業( 263),公司於去年先後兩次配股,於去年 11月底更以 1供 8方式,折讓 88%供股,公司價亦應聲下跌。
「向下炒」應對建議

1)上市公司合股和供股時間不應短期內同時進行
2)市值低於 100億元的公司,每次集資額不可超越其市值某個百分比
3)每次供股的供股價不應低於某段日期之收市平均價某個百分比

資料來源:保障投資者協會
3 : glassfund(802)@2011-01-27 22:03:58

昨晚我發電郵給david webb, 他真的大好人, 通宵寫文幫我們發聲, 在此特別嗚謝 David Webb 先生!

David Webb 原文: http://webb-site.com/articles/exrightschaos.asp

與其大家係到討論宣洩, 我真係建議大家 (特別係受害人) 真係再花多少少時間:

1. 發電郵去証監會反映 [email protected]
2. 發電郵 去 [email protected] 反映支持 david webb 方案
3. 填回下述 有關除權交易與股東批准的問卷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0/1012172news_c.htm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nts/cp2010123_c.pdf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ts/cp2010123q_c.doc
4. 發信去傳媒請求他們就此案例作出報導

自己輸$也不想有後人重滔覆徹!! 細價股, 數花股, 殼股也要在公平環境下去投機!
請發揚 realforum 的精神, 為公義發聲, 公德無限!

你做左善事, 我深信兔年一定會贏大錢的! 因果循環呀!!!

另外:

SFC 會用大概兩星期去評估個案, 希望今次他們會受 David Webb 一文影響而回覆受理投訴及接受調查!

我要在此平台抗衡 discuss 的打手, 至少有人係 google search 2379 會 search 到 realforum, 街客睇到依d文後, 炒賣前會作出猶疑, 增加莊家散貨難度
4 : glassfund(802)@2011-01-27 22:09:46

另外我已經發 email 去經濟日報, 要求他們大力報導此事! 另外我亦希望我的最愛專欄作者蘇麗珍會用此題材出文!!!!
5 : SYSTEM(-101)@2011-01-27 22:30:59

已被greatsoup 刪除(言論過激、刪自己!)
6 : 培少(3241)@2011-01-27 23:59:23

開呢個POST開得好啦.

支持WEBB做法

其實我覺得無需要係咩CONFIRM之前做任何關於股價上既變動.

因為跟本就未成事.

2379 呢隻仆街股 要佢貨都出唔到. 就算真係有得升, 由佢自己對倒對飽佢.
7 : glassfund(802)@2011-01-28 00:02:14

6樓提及
開呢個POST開得好啦.

支持WEBB做法

其實我覺得無需要係咩CONFIRM之前做任何關於股價上既變動.

因為跟本就未成事.

2379 呢隻仆街股 要佢貨都出唔到. 就算真係有得升, 由佢自己對倒對飽佢.



你 send 左 email 去 証監會未?
8 : 培少(3241)@2011-01-28 00:09:28

7樓提及
6樓提及
開呢個POST開得好啦.

支持WEBB做法

其實我覺得無需要係咩CONFIRM之前做任何關於股價上既變動.

因為跟本就未成事.

2379 呢隻仆街股 要佢貨都出唔到. 就算真係有得升, 由佢自己對倒對飽佢.



你 send 左 email 去 証監會未?


SEND左.


頭先係2379 區都有講.


我係呢到一分子, 有問題我點會唔出聲~
9 : greatsouptest(4320)@2011-01-28 03:21:19

5樓提及
已被greatsoup 刪除(言論過激、刪自己!)


刪除得好, 此言論對發言者不太正面.
10 : GS(14)@2011-01-29 16:03:20

9樓提及
5樓提及
已被greatsoup 刪除(言論過激、刪自己!)


刪除得好, 此言論對發言者不太正面.


當然,我有時覺得自己太激啦,有人提醒我,在此謝謝佢
11 : greatsouptest(4320)@2011-01-29 19:54:50

10樓提及
9樓提及
5樓提及
已被greatsoup 刪除(言論過激、刪自己!)


刪除得好, 此言論對發言者不太正面.


當然,我有時覺得自己太激啦,有人提醒我,在此謝謝佢


你不像是個過激的人, 不相信是出自你口. 而是 ....
12 : GS(14)@2011-01-29 19:57:17

11樓提及
10樓提及
9樓提及
5樓提及
已被greatsoup 刪除(言論過激、刪自己!)


刪除得好, 此言論對發言者不太正面.


當然,我有時覺得自己太激啦,有人提醒我,在此謝謝佢


你不像是個過激的人, 不相信是出自你口. 而是 ....


是我打的,我打過一定要認的,後來發覺自己過火,所以才刪除。

別要想太多。
13 : victorwong9258(2035)@2011-01-30 00:25:47

我認為各傳媒應有點社會良心和要維護自已的公信,財經版的老總應自律,禁止推介老千股的稿刋登。
14 : GS(14)@2011-01-30 10:05:13

有時有錢收...難道要使收入下降嗎?
15 : victorwong9258(2035)@2011-01-30 14:06:11

所以我們要用逆向思維來考慮報章的推介。當他們唱好某隻股時,我發現每每那隻股已由低位慮積了不小升幅,通常我不會信他們買入, 但若我手上有貨就密切注意股價準備沽貨,我試過效果不錯。若他們推介的是股價很殘的,他們會說估值嚴重偏低, 股價低過每股淨值很多很抵買,查查資料起底時我發現很多是老千股。
以751為例, 去年11月尾時跌到$4.1時不見他們說可買, 等升到$4.9才推介話見底可買,12月以$4.4買的我等到有報章推介後不久沽了, 沽了不久股價就向下走。
16 : GS(14)@2011-01-30 14:20:59

現在是一排人地唱好
17 : greatsouptest(4320)@2011-01-30 14:49:14

15樓提及
所以我們要用逆向思維來考慮報章的推介。當他們唱好某隻股時,我發現每每那隻股已由低位慮積了不小升幅,通常我不會信他們買入, 但若我手上有貨就密切注意股價準備沽貨,我試過效果不錯。若他們推介的是股價很殘的,他們會說估值嚴重偏低, 股價低過每股淨值很多很抵買,查查資料起底時我發現很多是老千股。
以751為例, 去年11月尾時跌到$4.1時不見他們說可買, 等升到$4.9才推介話見底可買,12月以$4.4買的我等到有報章推介後不久沽了, 沽了不久股價就向下走。

有時確是這樣. 不敗日報經常拿十大升幅的來推介. 覺得不是做打手, 而是交行貨.
18 : glassfund(802)@2011-02-01 13:43:24

港交所回覆:

閣下於2011年1月27日致香港交易所的電郵已經收悉。

本所已得悉閣下關注的內容及事項。本部已將閣下的電郵轉交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聯交所,香港交易所的全資附屬公司)上市科備案。惟請閣下明白,本所的政策是一貫不會就個別公司或情況作出評論。本所及屬下員工亦受法定責任所約束,必須恪守保密責任。因此,對於閣下所提出的關注事項,恕本所未能向閣下一一交代如何處理。香港交易所會繼續密切監察市場,若有關事件屬本所的監管範圍之內,本所會跟進並作適當的處理。

另外,香港交易所現正進行有關除權交易與股東批准的市場諮詢,就應否規定只有當相關權益已獲股東批准的股份才可以除權方式買賣。我們誠邀閣下在2011年2月28日或之前就有關諮詢文件提交書面意見,請填妥問卷後,以電郵方式( [email protected])交回。 為方便閣下,請點擊以下的超連結直接連結問卷冊子: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ts/cp2010123q_c.doc

多謝閣下之垂注。

企業傳訊部
林智斌謹啟
19 : greatsouptest(4320)@2011-02-01 19:16:13

有效率過hkjc
20 : GS(14)@2011-02-01 21:09:02

19樓提及
有效率過hkjc


讚還是彈?
21 : greatsouptest(4320)@2011-02-01 21:45:29

本意是彈, 想想0下,都係讚好, 大師話對人要多稱讚.
22 : glassfund(802)@2011-02-12 03:19:58

証監會之最新回覆:

中天國際控股有限公司 (股票代號 :2379)

有關閣下就上述公司所作的投訴,本會經已審理。

藉此機會,本會先向閣下解釋處理公眾投訴的程序及權力。本會特設投訴監控委員會(下簡稱「委員會」),就屬於證監會監管範圍內的公眾投訴作出初步審核,以決定是否需要就個別個案作出監管行動。委員會在審核投訴時,著眼點在於被投訴公司有否違反證監會執行的法規。
此外,本會希望向閣下解釋現行香港上市公司的監管架構。現時,香港聯合交易所(下簡稱「聯交所」)是香港上市活動的前線監管機構,其職責包括審批公司的上市申請,制定及執行《上市規則》,以及監察上市公司在上市後遵守《上市規則》的狀況。證監會則主要負責執行《公司收購、合併及股份購回守則》,監察上市公司的大股東、董事和最高行政人員的股份權益披露,偵查內幕交易及市場操控活動,以及在雙重存檔制度下監察上市公司所發出的公告及上市申請文件等披露,並且監察聯交所作為上市活動前線監管機構的表現。

有關閣下就除權交易事宜的政策投訴,聯交所已於2010年12月17日發出有關除權交易的諮詢文件,閣下可直接向聯交所提交對有關諮詢文件的意見。

另外,有關閣下就中天國際股價事宜的投訴,委員會已把閣下觀察所得的情況記錄在案。對於閣下提供資料予本會的熱忱,本會謹此致謝。證監會一直積極地監察證券及期貨市場的日常交易活動。像閣下這類投訴中所提供的資料,將有助本會執行上述監察工作。

因受證券及期貨條例所限,本會不能向閣下披露任何在執行監管工作過程中取得的機密資料。如果本會的監察工作致使本會展開正式調查,並最終對持牌人採取公開紀律處分行動或檢控操控市場人士,本會則會以新聞稿的形式公布有關行動。
23 : GS(14)@2011-02-12 10:05:12

21樓提及
本意是彈, 想想0下,都係讚好, 大師話對人要多稱讚.

別人總喜歡聽好說話
24 : greatsoup38(830)@2011-05-15 17:00:06

http://www.hkex.com.hk/chi/newsc ... es/cp2010123r_c.htm
暫時大部分意見都是贊成股東通過才除權的
25 : 龍生(798)@2011-05-15 23:31:48

但我估唔會落實....
26 : glassfund(802)@2011-05-16 01:11:25

原來 #2379 之前有咁多人持貨, 正所謂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個莊行賤招, 我地都有少部分責任! #2379事件 令港交所問卷回覆反應比正常多 (從多了後多個別人士用中文回答看到) 是好事!

眾多回覆,最九唔搭八係 善水政經研究協會 http://sincereoasis.org/about.html
佢係真係九唔搭八, 定有人特登註冊個團做打手呀...

欣賞 "鄔世勇" 肯開名, 但誰是鄔世勇?
27 : GS(14)@2011-05-16 21:41:36

我好似有一份gar
28 : johnchengyk(5022)@2011-05-20 18:13:38

香港交易所新聞稿
更新日期: 20/05/2011

分享

香港交易所刊發《有關除權交易與股東批准的諮詢總結》

香港交易及結算所有限公司(香港交易所)今天(星期五)就有關除權交易與股東批准刊發諮詢總結。
香港交易所共收到45份來自上市發行人、專業及業界組織、市場從業員及個別人士的回應意見。大部分回應人士認為股份應在獲得股東批准相關權益後才可進行除權買賣。
香港交易所已修訂《上市規則》有關條文:
避免股份在股東批准相關權益前進行除權買賣;

記錄日期須設定為股東批准日之後至少第三個營業日(即至少提供一個交易日作附權買賣);

在股東大會之後至少須要有一個附權交易日;及

規則修訂將適用於所有須經股東批准的有條件權益。
有關的《上市規則》修訂將於2011年6月20日生效。 作為過渡安排,有關修訂不適用於在規則修訂生效日期前已公布除權交易時間表的股份。
香港交易所上市科主管狄勤思表示:「有關的《上市規則》修訂將有助維持一個公平和有秩序的市場,並提高對投資者的保障。有關修訂亦讓我們與其他主要市場的做法趨於一致,並消除市場在股東批准相關權益前進行除權買賣所帶來的風險。」
《諮詢總結》可於香港交易所網站「新聞資料及市場諮詢」一欄「市場諮詢」中的 「諮詢總結」下載。
相關的《上市規則》修訂登載於香港交易所網站「規則與監管」一欄「上市規則與指引」中的「主板上市規則修訂」及「創業板上市規則修訂」。



http://www.hkex.com.hk/eng/newsc ... nts/cp2010123cc.pdf
29 : GS(14)@2011-05-21 10:20:25

終於成功了
30 : GS(14)@2011-05-21 12:34:45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10521/News/ec_ecb1.htm
港交所修例 供股須先開會後除權
2011年5月21日

資料顯示,09年共有605宗除權個案,當中3宗被股東大會否決。
31 : CHAUCHAU(1254)@2011-05-21 13:00:32

好,成功啦...........
REALFORUM不平則嗚,努力成果
smiley
32 : xxxlionxxx(10419)@2011-05-21 17:14:13

"Hong Kong must end this unfair way of treating passive shareholders, and instead require that unsubscribed shares be sold in the market after the issue closes, and any premium over the issue price should be paid to the holders of those entitlements rather than CONFISCATED."

David Webb 呢句最煞食.....
33 : xxxlionxxx(10419)@2011-05-21 17:19:20

"Also, some investors may own as little as 1 share and make applications for millions of excess rights, which are allocated proportionate to the application size rather than to the number of shares held."

好似有唔少人都係咁做...
34 : glassfund(802)@2011-05-21 19:15:43

上述建議可說來得正合時機。在諮詢期間,我們就收到投資者申訴,指一家上市公
司在除權日後取消供股,導致眾多小投資者蒙受損失。
35 : greatsoup38(830)@2011-05-22 10:20:09

33樓提及
"Also, some investors may own as little as 1 share and make applications for millions of excess rights, which are allocated proportionate to the application size rather than to the number of shares held."

好似有唔少人都係咁做...


咁樣最低成本地食走塊肉
36 : greatsoup38(830)@2011-05-22 10:20:20

是咪你?
37 : xxxlionxxx(10419)@2011-05-22 15:43:29

36樓提及
是咪你?


只係聽過點做,但係無心機搞咁多野...不過呢D都唔係我呢種小小散戶會做既「投資」smiley
38 : glassfund(802)@2011-05-22 16:03:30

37樓提及
36樓提及
是咪你?


只係聽過點做,但係無心機搞咁多野...不過呢D都唔係我呢種小小散戶會做既「投資」smiley


操作不難!
我只覺得作為散戶, 如果你得1股真係就去由請額外供股權
好野都俾人分晒, 不輪到你
衰野就多多都分俾你.
39 : Hierro(1191)@2011-05-22 16:15:31

成功了,大家的努力終於有成果
40 : 培少(3241)@2011-05-22 16:16:35

39樓提及
成功了,大家的努力終於有成果


REALFORUM 好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76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