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自2008年以來的5年投資感悟 Vision_新浪實證

http://xueqiu.com/8715295099/23816806
自08年初以來,自己學習並實踐投資已經有近5個年頭,是時候做一個階段性的總結了。

回顧這5年的投資經歷,最直接的感觸還是覺得自己非常幸運,具體體現在以下3點:
①一開始就秉承「價值」投資(這裡加引號是因為我完全贊同巴菲特所說的「價值投資中的【價值】二字」是  多餘的)理念。不過,話又說回來,其實當初決定投身於投資領域完全是因為先瞭解並認同巴菲特以及他們的投資理念,也就是自己是先有了投資理念,而後才決定要進行投資的。在接觸到巴菲特們的投資理念之前,我對股票以及股票投資者們一直是抱有一種鄙視的態度,認為股票及其投資者們並不為社會創造價值,與賭博活動無異。

②實踐投資的第1年,即遇到百年一遇的全球金融危機,令自己見識到了經濟和股票市場的巨大波動性,奠定了自己的風險意識。同時,也為自己提供了以巨大折扣價投資某些上市公司的機會。

③11年的10月份,民生銀行的H股大跌,令我以0.8,0.9倍的PB買入了這樣一家管理優秀的銀行。

雖然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但是光做好準備,機會一直不來的話,那也是成不了事的。所以,千萬不要輕視甚至忽略上述運氣的重要性。

不過,運氣什麼時候到來是我們自己所無法左右的,詳細寫寫「準備」這部分———也就公司價值分析,對我們的意義應該會更大些。
要做好公司價值分析,對人的知識(經驗)底蘊和分析能力要求頗高,在這方面,自己也只能算是初級選手。這5年來所思考和積累的東西尚未經過長期的檢驗,可靠性仍然存疑,但在這裡,還是想班門弄斧,分享一下自己的想法。

個人認為,公司價值分析中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所處行業。投資企業如同自主創業一樣,首要的就是選對行業。不同行業有著各自不同的特性,比如食品飲料行業最重要  的是品牌,金融行業最重要的是風險控制能力,零售行業是運營效率(也就是淨利潤率)等等。像這類傳統行業的運營指標都比較容易觀察,並且通常關鍵指標的成因都比較有持續性,因此比較適合企業外部人士投資。
這裡需要特別提一下科技行業。正如巴菲特所說,科技行業的變化太快,讓人根本無法把握住企業的未來較長一段期間的關鍵指標(「流沙之上無法建立起堅實的碉堡」),甚至包括企業主自己(比如,你知道馬化騰和谷歌的創始人曾經都想以幾百萬的價格就把騰訊和谷歌賣掉嗎?)。當初看段永平談他對巴菲特投資理念的理解,說到他可以投資網易,因為他看得懂網易的業務,但巴菲特不能投資網易,因為巴菲特看不懂網易的業務。雖然我很欣賞段永平先生,但在他的這一觀點上,我不讚同。巴菲特難道看不懂他的好友蓋茨公司的業務?當然看得懂,只不過,這種看得懂,是一種靜態的看懂。也就是短期內是可以看懂,但行業長期的變化,巴菲特是完全無法預測的。因此他一直不喜歡投資科技行業。(看看諾基亞吧,幾年前還無比輝煌,如今卻落了近乎破產地步)當然了,不管什麼行業,投資者一定要對行業知識瞭解透徹才行,否則再簡單的行業也是危險的。(順便提一句,科技行業如果能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買入,並且大量分散,還是會獲得安全且豐厚回報的,就像風險投資一樣。)

②同業競爭優勢
行業中各大企業如果處於混戰而未分勝負階段,那麼在一般情況下不能投資其中的任一企業。因為隨便發生一個偶然性因素就能讓其中的某家企業一敗塗地。因此,一定要等到行業已經過充分競爭,優勢企業已與其他企業在運營指標上拉開不小差距(也就是護城河建成)後,才能辨認出哪家企業今後會持續繁榮下去(當然也不會永遠)。
比如,在零售行業中,如果A企業與B企業的商品對外售價和銷量相同,但A企業的淨利潤率為5%,B企業的淨利潤率為2%的話,假設無其他特殊情況,那麼我們可以判斷出A企業的相對競爭優勢非常顯著。辨別出同業競爭優勢之後,還要看一下這個優勢是什麼原因導致的,然後再判斷這個背後原因是否具備可持續性。

③管理層素質
這裡講到的管理層素質主要指兩方面:一是管理經營能力,二是對股東利益的維護意識。二者同等重要,如果 非要二者選其一的話,應該選第二點。考察管理層的管理經營能力,一定要同業對比,而且要拿出多年的記錄來對比。考察股東利益的維護意識,也要看多年的記錄,通常在企業中大量持股的管理層在這方面都沒有大問題。

④行業趨勢
不管是什麼行業,其實都有週期性,只不過是有週期強弱之分而已。
行業繁榮期,豬都會飛上天。行業低谷期,優質企業也難逃業績下滑。那麼如何判斷行業的景氣度呢?ROE或ROA是最直接的指標。如果所有行業的平均ROE只有10%,而某行業的平均ROE達到30%,那麼可以斷定,這個行業必然是處於鼎盛時期,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必然是衰敗(比如目前的銀行業和白酒業)。在行業鼎盛時期投資該行業中的企業,結果通常都是慘痛的,原因是鼎盛時期企業的ROE都非常高,會令人誤以為企業質量非常好,進而付出昂貴的價格,最終遭遇戴維斯雙殺。如果在行業低迷期,投資當中的優質企業,通常會帶來驚人的回報,也就是所謂的戴維斯雙擊。

至於投資者平時要做的,就是對一些自己能夠看懂的優質企業進行長期跟蹤分析,對潛在的標企業的內在價值做到心中有數,也就是做好「準備」,那麼機會來臨時,我們就可以抓住機遇,更上一層樓。

以上大體總結了近5年來的感悟,內容零散瑣碎。希望再過5年時,能夠寫出更加系統化的內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4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