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奧普(477)電郵的內容
味皇兄請我向公司提出發問,為不甘於人後,我決定把一些大家尚未釐清的問題搞清楚,於是向公司發問以下問題。
----------------------------1. 我看了該公告,認為合作方是一個投資公司,個人認為和這些投資機構有這樣緊密的合作,會對公司大股東的價值觀有非常深遠的影響,從而影響到公司未來的發展,所以想請問公司如何認識到合作方?
2. 除了回報外,公司董事會為何建議這項交易,我看到你們的董事會除了創辦人外,全部都是會計師和一些協助上市的金融人士,有些人是否為了想為公司炒作一把,導致建議進入此產業?請不要丟出公式的答案,說投資回報非常好,這些看得非常膩了,一項交易沒人就不能成事。
香港有一位商業專欄作家,詳述了這些協助上市公司的金融人士的醜惡面目,請大股東以此為鑑,如果想做好生意,就不要信他們,反而專注本業,好好對待股東,更能令公司成功。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php?link=content_detail&article_id=6947
3. 想請問公司服務汽車的對象是高檔還是中低檔的汽車? 據我所知,那處名貴汽車不多,如果只服務高檔汽車,有機會血本無歸。
4. 關於該項目的地產發展方面,據我所悉,你們雖然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但是並無房地產發展經驗,加上投資時間較長,一旦某些內在因素改變,導致長時期虧本,這會導致公司資金鏈緊張,從而導致此項生意失敗的命運,從而拖累上市公司業績不佳,大股東的財務及心血可能就會因而毀於一旦。
據我所知,你們想充份利用財務槓桿,所以就投資這項目。但是要做到這一點,因你們公司有穩定的現金流,可以把多出來的現金加上借貸,派出股息,導致資本結構變成負債經營即可,這樣大股東反而有現金收入,股東也覺得高興,你們可有想過這問題呢?
5. 可能老闆想多樣化經營增加公司收入,以做大公司,從這項交易,我絕不能看到和你們的優勢的相關性,請問這項交易和你們負責汽車產業的哪個部分有關?
據我的記憶中,一項擴張,如果和本業相關的,成功機率是70%,如果本業不相關的,成功比率是20%。無論數據正不正確,成功的企業通常都是緣自己的優勢去發展的,如你們拓展環保灶,就是順著自己在衛浴的優勢去做,所以我贊成。又正如比亞迪搞汽車,其實目標是電能汽車,也是和自己的做電池優勢相關的。
如果想知道多些,請問老闆有沒有看書的習慣?我建議他買一本吳曉波的大敗局系列看看,大多數公司的失敗都是投資在不熟悉的領域中,導致借債過高投資失敗的,想希望你能明白這一點。
6. 近來房地產市場受到不少的打擊,房屋銷售大幅減少,請問近來銷售量有否下降?也從去年年報得悉,你們在二三線城市發展得不錯,可否談談你們在二三線城市的發展如何,也可否談談你們對二三線城市的經商模式?
可能我的問題過於辛辣,但正是我把身家一大部分資產投進你們公司,所以才較為緊張這項交易是否會影響公司的發展。所以想請你們好好考慮放棄投資這項目,並借少量銀行負債,派發股息,加大財務槓桿,並努力做好衛浴及家具相關的產業,隨著城鎮化的發展,房地產這行業會繼續加大,你們身處這行業會有很大的增長,並將會成為一個偉大的公司。不要為這些財經人士的建議影響你們未來的成功,破壞公司的強勁的經營現金流,從而令創辦人的心血毀於一旦。這是我的忠告。-----------------------------芒格說「最能確保事業發達的工作方式首先是集中精力處理好手頭上的事,其次是壓縮開支,集中財力為贏得未來的財富而投資。」,但是他們能做到第二點,現時可能做不到第一點,所以要對此股保持警覺呢。
奧普(477)電話留言摘錄
(1)
在此先對這位IR主管說句對不起,因為在接到你的電話的時候,剛剛又接到別人的工作的電話,所以要處理一下,間接打斷你的說話,覺得對你不太敬重,真的要說句對不起,讓你在後來接到通話後接到電話後教導了我應該如何處理,謝謝。
然後再謝謝的是,我這麼麻煩,你還打電話給我,還解釋得非常客氣和仔細,我更感覺不安,所以這位IR的態度真是非常專業,我自愧不如,所以還要誇他一下。
(2)
我最後真的找了一部手機和一張卡給他打來。今日下午要求的時候,他真是打了一個電話來,向我解釋公司近來發生的事,我的刨冬瓜真是好刨冬,所以奧普的公關如覺得有問題,請來信指正。味皇兄聲稱的東西,不再重覆,只補充沒提過的要點如下:
1. 他們聲稱閒置資金如用掉的話,每年有約20%的回報,這三四年沒用過的話,沒有了很多投資機會,少賺了很多錢。
2. 他稱公司有個研究部,負責對投資計劃做調研,以合理地使用閒置資金,但是據我估計,人數應該不多。
3. 如不用的錢用作派息,除了味皇兄談過來信內聲稱他們的限制外,還多了一項股息稅,費錢不少。
4. 我又問他們這麼多錢,為何不私有化? 他說,原來去年4-5月間,股價跌到幾毛錢的時候,有打算買回其他主要股東的股權,錢都準備好,但是後來股價回升,打消了。
5. 我問番派息率方面,他說他們分紅已較一般公司高,他稱98%公司盈利都用作派息,加上今次使用資金不影響營運現金流,加上資金尚稱充裕,應該可維持派息政策。
6. 關於該項目方面,他不停聲稱地價便宜,並是以旅遊、地產等項目去報批的,就算是這樣,但我忘了位置多大,國土局那邊又審批了沒有,沒有這些,如何批地? 他更稱,如果有懷疑,可以安排帶小弟去看看,但是我拒絕了他好意。
這些東西,如果不親身去看,難以得知,安排過的東西,難以信服。
7. 地產項目方面,他聲稱地方政府不會打壓房地產,原因請找近來支持的言論吧,主要是因為地方政府的土地財政。
8. 合作方方面,我說他沒有很大的實力,問他們資金方面問題,他好像欲言又止,說合作方和該地方政府很熟,又說他們有很多人員調研過。
9. 最後,我建議他在半年報或稍後發公告談清楚這件事的其他事情,他好像答應了我,稍後在半年報談清楚。
10. 關於近期銷售,他聲稱今年1-4月表現不錯(估計都是當月15日出上月報表),是有增長,但是近來打壓房地產,會有一些影響。
(3)
照他所說,上半年估計業績不錯,看來要等埋半年報才知道真實的情況。但他這樣做,原本就是想增持的,現在我就算不減持,也不會增加手上的股票。
再次感謝奧普投資者關係的回答。
幫assd和我立個據-奧普集團(477)
http://realblog.zkiz.com/assd/18772
(1) 引子
4. 名稱:219.14.012.61 時間: 2010-10-28 18:03:14 :
信錯人買了477!看了樓主才知道咁多野,今日見過1.5諗住夠手續費就走,而家得番1.37點算?仲有我只買28,000股點解現在是42,000股?是否經紀行搞錯?一買就跌左好多,好在樓主點醒呢只原是老千。
....
7. 名稱:assd (Blog主) 時間: 2010-10-28 20:30:56
係啊,走了就不應返頭,呢次係一次好好教訓。
....
9. 名稱:assd (Blog主) 時間: 2010-10-28 20:40:00
朋友,回老千湯身邊,講佢知:你個賤人,477係咩料你心中有數。而家擺到明引人入局,你夠膽話唔係?
現在接貨真大鑊,我相信477手頭的現金已經......
....
10. 名稱:assd (Blog主) 時間: 2010-10-28 20:42:59
我覺得老千湯無咩錢,對佢來說湯財呢個名才是佢重要資產,他日477現形,佢辛辛苦苦建立的聲譽就會無晒,到時我會到各Forum繼續講呢件事
11. 名稱:greatsoup E-mail:[email protected] 時間: 2010-10-28 21:20:53
如果你要唱衰,快D,我等你,最好唱到有咁衰得咁衰,唱到唔值錢則更好。
特別是82和477幫人出貨的手段,記得重手D呀,咁樣無人再信我最好,我也免得麻煩,謝謝你!
12. 名稱:greatsoup E-mail:[email protected] 時間: 2010-10-28 21:21:43
千祈唔好刪除這留意,這是我講的,因為我真是想賣晒D477,唔該晒! 82我就無貨啦。
(2) 關於82,我講過些甚麼,請留意,甚麼人說甚麼話自己見到。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7969
我不是罵網友,但這家公司對我來說,真的不是好的投資。既然你這樣肯定,那就去買了,我真的不懂這公司。我沒有專業的分析,對不起,也不想陷於沒日沒了地吵一家公司。
1. 劣績班班,我當然有文件,但對,這是前身關於該股的內幕交易文件。大致說明了(後補上一字:前)大股東在公佈差業績前,售出以海外公司部分股票套現。
http://www.idt.gov.hk/english/doc/Yanion-main.pdf
2. 另外,其前董事之一,是1094發現假單的業務的賣方之一。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16399
3. 這些合作在科網時代見得多,當中有甚麼到現在是真實,想信例子很少。
4. 現金及盈利我是完全看不出破綻,暫時是你對,所以你話賺2億我都會相信,但是對應番市盈率,26倍的確是好貴,我買開都只是大約10倍,雖然有增長,但我看不到未來會如何,所以我是不會購入。
至於彩票行業,我真的不熟,但據我在股票市場多年的觀察,暫時沒有一家公司能保持長期的盈利,最多是一年大賺,一年小賺,又過一年巨虧,更多的是持續虧損(8279),但第一視頻會否是這樣,我覺得仍是疑問。
5. 個人認為進入大摩指數不是甚麼值得高興的事情,例如蒙古能源在上升至一千億時,也好像試過入過這些指數,但目的是在吸引這些指數基金的被動買盤,但這不等於不會再升,不過可能已經暫時到了一個轉折的時期。
6.根據很多書本所說,過多分析師關注的公司更不是好投資的標的,如果真的是這麼多公司推介的話,應該是很多人買才對,但股價也是不前,這代表甚麼,我就不多評論。
7. 我的策略根本不是買入增長股,只是買入平穩股息,有往績支持的股票,並購入一些因特殊原因,股價和盈利大跌的股票,至於第一視頻這些增長式的股票,我是沒買過。沒人會猜到未來,所以要從歷史找到線索,因為一個人沒這樣易變性子,大致的方向也是可測的。
我可以找出一些十年前推介的報紙股評給你看,每一篇都寫未來如何好,但最後結果就是一是賣殼,一是沒預期好,反而一些平平無奇的公司,才能帶給別人利潤,所以「我经常發現你只拿倒後鏡看事物, 對未來的事你不能看穿一二嗎」,這是對的。
關於6、7、8,保證盈利你一定沒有夠我多經驗,據我的觀察,如果是上市的話,保證盈利多能實現,如果不能實現,那下場倒是不太好的。如果是上市公司買的,大多數保證盈利多是不能實現的,或是達標的時候,第二年就會看到惡果。
9. Dragon Joyce的確是不錯盈利的公司,但我認為這是股價開始轉壞的先兆,因為一般經驗來說,如果一家公司已經實現其計劃的時候,通常都是股價到頂的時刻,其後如果收購持續增多,股價也是不振,這家公司是不值得買了,這是根據多年股票的經驗的成果,你大可不信,因為我有機會錯,因為這家公司明看盈利真是增長,但是我覺得不值這價錢。
10. 我一直沒說過捲錢而走,請看以上留言。我只是說股價快到頂呢。但這公司在現金及盈利綜合來說,最多15倍P/E,加上現金,最多今年我覺得值1.65,如果未來盈利增長,價值必然調升。
11. 國有企業的控股的意思是甚麼,根據港交所資料,我看不出。
http://sdinotice.hkex.com.hk/di/NSConstdSSList.aspx?sa2=cs&sid=25510105&corpn=VODone+Ltd.&corpndisp=%b2%c4%a4%40%b5%f8%c0W%b6%b0%b9%ce%a6%b3%ad%ad%a4%bd%a5q&sd=08/12/2006&ed=03/09/2010&sa1=cl&scsd=23%2f09%2f2003&sced=23%2f09%2f2010&sc=82&src=MAIN&lang=ZH
12. 雖然「82沒有負債, 有幾億資金在手, 公司的彩票, 手機及亙聯網業務可為公司帶來即時而強大的現金流, 來自金錢需求的壓力很小, 基於機會成本分析, 穩定股價向上的機會遠大於捲錢而走, 調轉你是管理層, 你會在形勢向上及增長率在未來幾年仍向上的情况下反而以低市值的股價派貨給別人嗎???」但確實,根據披露,有大股東及基金減持了,不過至現時,他也沒有表現,也許你對了,他會繼續經營,我錯了。
13. 第一視頻的背景,足證其有一定的人脈,但是也不可以不看價錢買賣,現價超過26倍市盈率,也是偏貴。
14. 根據一般商業法則,最後如果做不了第一及第二,這家公司幾乎可肯定給人兼併,或是倒下。但是第一視頻和對手相差不遠,可見他在這行業除非能夠兼併到首兩名其中之一,否則他最後都是會失敗的,現時能賺到錢,只是因為市場容量不停增大,當容量增長不前,很快看得出高下。
15. 如果你說要做到騰訊,我就覺得誇張,當一家公司要做到全行業整合,我相信會是好困難的事情來的,因為他本身無一種令人經常使用的基礎,如果沒有經常令人使用的基礎,做整合會非常困難,騰訊的QQ可以令人有一個聚集的平台,利用這平台延伸到不同產品,所以他就可以做得很成功,但第一視頻,我暫時看不到有這個基礎。
在其他網站開始購買電視版權之下,第一視頻有沒有足夠的資金實力,據聞每一集正版的版權價格是以十萬計,王牌的可能要幾十萬,他能否支持?
16. 至於整合方面,他現在有穩定的盈利,我知道,但視頻網站的行業整頓方面,因為其規模較小,所以我不太相信他能成功,因為有我這類人的出現,相反地賠率也變得大,可能你會押對,但我絕不會購入沒有往績支持的股票。
由於我對公司沒有深入認識,導致誤解,因為我還有其他東西要做,未能做這個研究,在此說句對不起。
(3) 關於477我講了甚麼: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page=7&tid=5800
116樓 pars:
由湯財和味皇與公司負責人之間的答問,加埋近排拆細,我估係有人想炒翻轉吧。 可惜我無買...
121樓:
破了突破區,應該我會繼續持有到爆路為止,至少睇1.7
128樓:
吳家順said in Yesterday iMoney that his Investment Portfolio would buy 8K shares of 477 at or below $1.3 each on Monday 25-10-2010.
He has highly recommended 477 in iMoney for two consecutive weeks.
129 樓:快D吹埋上去給我出貨
....
130 樓: 早前巳折細,入場費大減,有利炒作啊﹗
132 樓: 這句話說是這樣說,實際上是反話...有利炒作即是派發的時刻,請你留意下692拆股後的表現
145樓:那時上過4蚊,即是2.66呢...不說這個呢
(4)
總的來說,我是局內一隻棋子,即是老千幫凶之一。但是assd說賤格,並想周圍亂講,我已如實告訴大家,如果說我賤格,我無話可說。
錢我雖然無,但我不願要聲名,這是我說的,如果特地抹黑我,我真的不介意,大家現在已經看到我在講甚麼了,是非自有公論。
我願分享我在股票的所有,但不希望一些有心之士利用我來賺錢,我只希望把這網以微利經營,繼續維持下去,成為一個供人免費找到所有股票資料的網站就好。
關於assd 某些言論的澄清- 奧普集團(0477)
(至現時,筆者仍持有該股,並佔組合的19.88%,故文中或有些利好的言論,或導致別人作出新的買賣決定,並導致損失,對以上的行為並不負責。)
(原文經重新整理。)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3345
1. 關於assd 某些blog 文的澄清
assd 在此文稱「今朝見條友打電話問人地公司的情況,我只能講:死蠢」。
但是我在此澄清如下: 別人不是打電話問,我用[email protected]是傳電郵給他們,然後我施加壓力,曰我這網好多人睇緊,他說給他一個電話號碼跟我聯絡。
所以,我就買一張電話卡,用這電話卡得來的號碼,跟他談了30分鐘,這就是那文的由來。
至於他這文的真實性,大家可查年報,我不講了。東西寫錯了,但你真是好遵守承諾。
2. 「一開始開合營公司,就是想淘空公司現金」
如頭果搞合營公司掏空現金,何必搞這麼多事,一氣做一單好似香港建屋貸款(145)、蒙古投資(402)那些一單幾十億已經夠,何必要大費周章,為千幾 萬、億幾去搞張公告,仲要做兩次這樣笨?
關於assd說我這不是理性討論、沒有論據,我覺得做這些事情直接又最快,為何不一早做,要等幾年後才做? 橫豎上市公司的錢都是我了,為何我要這樣笨呢,還要花幾年又討好股東,又派息,又做路演講理念?
3. 如果要偷錢,點解要派息?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061127/0477/CWP119.pdf
如果現金是用來偷的,為甚麼要派息,當年集資淨額是1.628億,大股東於1.17元(送紅股前1.755元),售出3,800萬股,合共得到4,484 萬,共計此前2.0764億。
不計今次派息,合共派出42仙人民幣,以舊股本7.09億計,即2.9778億人民幣,扣除大股東所得約2億人民幣,即派出共1億人民幣,如計及今次派 息,扣除大股東應份,其實已把集資所得幾乎派光。
如果是老千,我點解要派晒D股息,做些空氣收購就得啦。
4. 關於用康健同該公司相比
從(2)、(3)可見,即看到他們的不同,不作重複。
5. 關於我和味皇的關係
在真實關係上,我們真的沒有見過,但在網絡上,我是很喜歡他的研究,是他的讀者,加上自己的分析,故購入奧普集團(477)。
至於你話味皇是老千,你實在太過份,他手上的貨應該和小弟不相上下,今日跌,他都有輸錢。不過我會尊重他的講法,所以我不對此事作出評論。
6.關於公司有集資需要
你稱,「今次派4仙,以發行超過10億股計,利息支出超過4千萬,大家睇下流動資產,銀行現金結餘,佢一派完息就會無流動現金,2億定期比了應付帳後又得 番幾多呢?」
首先,應付帳是個流動觀念,除非別人不信你,否則不會立刻付款,所以不會突然沒有了。如果生意一縮,應付款理論上會降低,現金亦會減少,但如果生意提升, 應付款項增加,現金也會增加。
但如果突然周轉不靈,但是它要兩億可以完全付到所有應付款,加上營運需要,這就或許會集資。但現時它有品牌,也有網絡,相信完全縮晒的機會不太大,也許只 是一滴一滴抽光。
如果真是要做老千,上市一年就會話慢慢執晒,好似當年的漢寶咁,用不著花四五年部署,只呃幾千萬。
7. 關於我的持股情況
此股在大跌後佔我組合約19.88%(大跌前約23%),如果是泥足深陷,我就不會這樣同你說東西,就算全往部輸了,也只是沒了20%,不會太危險。
關於你話我賣了股票,不很有空上網,我認為這個你實在太過份,我在網上看到,也要立刻澄清,以正視聽。
直至現在這一刻,我還未賣我的股票,但被你一講,我還會多考慮一下我會不會賣。
7. assd 、味皇和我的結論
1. assd 講的東西如下:
還有,大家有無發覺湯財已經為了477,埋沒了理性,講野無point,對其他人質疑,只用一些「如果佢真係千,咁佢就一早.......」不看面前擺出來的證據,只講出自己的「信念」。但缺乏理性的分析,我相信佢無論投資什麼,做什麼,最終都會敗。
2. 我的結論如下:
營業額再次大跌,確實是有機會,但是不是一時一刻,總之有不妥,及早離去就是了。
問公司根本是無爆發點,但是它是有新產品出現,但可能幾年先見到效果,或許我都不等了。
今次創投那舊野我上網查過,政府給政策,企業出錢的。不務正業的原因實際原因是老闆認為業務可能繼續增長有困難,開拓新的盈利來源。
但是assd在此鼓動別人的情緒,我認為他才是真是立心不良。
這家公司立心不良我卻是看不到,只看到老闆的確是有努力過,但是失敗了,所以我都會向assd認輸。
不專於本業確有問題,甚至我認為他是亂石投林,準備用少少投資改善下業績,但這些卻不是一時三刻見到效果的事,對股價完全無作用,亦是這家公司暫時不太好 的地方。
所以這公司十億市值不會煙消雲散,銷售也不會直跌到底,只會慢慢陰乾。
3. 味皇的結論如下:
「特別留意到,奧普繼上次買成都的地皮外,今次又攞左1500萬搞基金,說明生意淡薄,不如賭博,本業搞唔好就搞副業,有錢就身痕,其實蒙牛牛根生都 成日咁做,但人地係老闆私人名義做,而奧普卻以上市公司名義做,呢點極不尋常,絕不是一般中國人的做法。
比如味皇自己是上市公司主席,當味皇找到一個投資機會時,都會以私人名義投資,肥水點解要流別人田?而奧普以上市公司名義投資,可能有呢個諗法-- 好野人人都有份,咁對所有人都最公平。
如果方杰真係咁諗嘅話,佢有可能係繼余慕蓮後中國第二個道德聖人,以中國的營商環境,道德聖人可能生存賺大錢嗎?雖然奧普的派息政策一直都冇得彈, 而方杰又係半個鬼佬,但我還是不太相信中國會有咁好康的人物。
以前有人訪問佢,據稱佢由清潔工做起,7年爬到上經理,會有這樣的怪物?文中說的人不是卡耐基嗎?如果此文內容屬實,方杰不是LV99的能力神人,就是史上最強的欺詐師。」
我就不評論以下事件,大家自行作出判斷吧。
奧普集團(0477.hk) - 投資風險 (一)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33
如果能把一項投資的風險完全理解,股價下跌就變得不再可怕。
風險一︰單一化產品
奧普的產品是浴霸或浴頂,前者是將發熱﹑發光和換氣功能集中在一個盒子裡,後者是折散放在整個浴室天花板。2010年有93%收入是靠售賣浴霸和浴頂。


根據奧普的2010年年報
,它指出……
現階段,董事已意識到產品經營的單一、新品支持強度不夠等被動局面將成為增長之瓶頸。
而在2009年新產品總值上,奧普十大不入。

幸好,公司在2010年已經加大研究經費,2011也陸陸續續推出一些新產品,主攻兩線城市。

(待續)
後記:
坊間很多分析員都懂寫很好的投資個案(investment cases),厚厚的幾十頁的一份報告去支持自己的故事。大部分的故事,是非常有趣的,極有參考價值。但當提及風險時,往往都是輕輕帶過,30頁的報告佔 不到一頁,寫也只是馬虎了事,如“比預期低的xx”﹑“原材料價格上升”等等。但我認為,風險是投資最重要的一件事,也是首要考慮因素,不著重風險的人不 算投資。我認為在寫報告或作估值的同時,不應只把風險列出,應該把該風險會帶來的影響也考慮及,並且計入估值模型內,而不是只用beta去衡量風險。當然 我明白很多風險很難量化,但忽略了明顯是不負責任。
奧普集團(477.hk) - 投資風險 (二)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48
風險二:市場佔有率太大
根據中國行業企業信息發布中心(“CIIIC”),奧普已經是行業裡的龍頭老大,佔了整個市場的半壁江山,由2002件至2010,浴霸以銷售量計市佔率一直都維持在50%左右。2010年市佔率比去年下跌了5.7個百分點,可能是因為主要競爭對手“美的”的競爭。根據CIIIC,“美的”市佔率由2008年的第九位跳至2009件的第四位再到2010年的第二位。


可是奧普指出,“美的”“未夠班”,反而一間位於浙江省的叫“友邦”的做得不錯,而“友邦”是賣集成吊頂的。
以下這條連結,我認為對奧普的興趣的人非常有用:
http://www.cncnsky.cn/zz/yb/262.htm
看完這篇文篇,自然就會明白下圖形成的原因了。
因為奧普在浴霸的市佔率太大,而浴霸的“餅”又被集成吊頂搶去,因此預測浴霸的收入將會在未來保持平穩或輕微下降是合理的。至於浴頂的收入,平穩或上升是合理的預測。
我認為,奧普必須橫向發展,才能重上增長的軌道,向廚房發展是不錯的選擇,至於那個主攻汽車服務行業的成都牽銀投資,我覺得僅屬中性。還有一個創業投資合夥企業,我覺得是“diworseification”。
(待續)
奧普集團(477.hk) - 投資風險 (三)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457
風險三:房地產被打壓(外在風險)
以下是從摩根大通研究報告偷來的一張圖,是八大城市一手樓每月銷量。

以下是自己拼湊起來的一張圖。我們可以見到奧普收入和房地產一手樓銷量有關聯。這裡我想指出兩點:
第一是一手樓銷量已經回落到金融海潚時水平,雖然現在中央積極打壓房地產市場,銷量再跌很多的機會不大。
第二是一手樓銷量在2010年是高於2008年,但奧普收入是下跌了,可能歸究於沒有什麼新產品和被合成浴頂搶了一點生意。

總結:
因基本面有轉壞跡象,雖然股價已經下跌到一個頗吸引水平,我認為還是不宜“轟入”。但基於往績息率吸引,且在分析風險後覺得生意急速衰退的風險不大,我認為可以小注買入,自己也持有一些。
年底造業績系列(2):奧普集團(477)篇(更正)
上一篇,我們提及了魏橋紡織(2698)造業績的情況,至於第二篇的主角就是奧普集團(477)。
奧普集團是我曾經持有的股票之一,主要業務是安裝在廚廁的浴霸,主要功能可參考味皇的文章。其實,根據公司最近的訪問,這家公司的銷售原來是以零售為主,不過受到房市轉冷、及中國電器大企美的開始進攻這個利基市場,此外亦受到更多功能產品集成吊頂的進攻,再加上仿冒其品牌產品的影響,業務開始走入高原期,浴霸銷售開始疲軟。
從2010年業績中,已經看到下半年銷售開始放緩,在2011年年上半年,雖然主打地區二線城市銷售增長,但是大城市銷售下降更快,浴霸銷售亦減少足可證明此點。
在這個時間下,公司積極開拓新業務,以發展新利潤來源,例如新開發環保灶、汽車產業園及投資創投基金,但近年這些業務仍在投入階段,尚未到收成期。
因為如此,由管理層為首的大股東思時寰宇有限公司亦因為從事其他業務回報利潤較高,故此亦在2010年12月及2011年7月陸續出售3,800萬股及1億股,分別作價1.18元及0.86元,合計套現1.3084億元。
另外,公司的大股東之一及執行董事柴俊麒亦在2011年8月亦辭任,換上林曉峰及李瑞山,前者具資本經驗,後者具電器研發經驗。在此之前,由上市開始擔任公司祕書的梁華,由新的公司祕書陳家發擔任。他亦是擔任近期被發現帳目問題的福和集團(923)的公司祕書,再找回上一張福和集團委任公告,又發現他擔任一間經常進行財務運作、早期也被發現財務問題的亞洲能源物流(351、前中洲控股、中科環保電力)的財務總監及執行董事職務,可以見到大股東對公司前景可能有分歧,擔任財務總監的可能發現他在減持時難以發現大股東的動態,所以或者為了更好地處理其事,故此辭任需要代理公司溝通往來的公司祕書職務。
(2)
交代完公司的各項背景後,開始進入正題。
在中期業績公告中,已經提及了「未來公司可能會考慮尋求其他業務的潛在機遇作為公司戰略突破的發展方向。」,而這項造業績的行為,也在2011年底開始啟動。
1. 2011年12月16日,公司宣佈兩項企業活動。
(a) 附屬公司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把空置廠房出售予現時部分廠房物業面積承租人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作價4,000萬人民幣。
(b) 另一家附屬公司杭州奧普衛廚科技有限公司向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購買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人民幣1,496,970元之股本,即1.1334%股權,作價同為4,000萬人民幣。
海興電器主要從事儀器儀表及配件、測試設備、模具、嵌入式軟件、電力系統控制軟件及工程的研發、生產、銷售、成果轉讓及技術服務,近年業績不斷增長。根據公告資料,海興電力由2008至2010年年間的營業收入年複合增長率達54.92%,溢利淨額的年複合增長率達到76.98%。
在此交易後, 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股權持有比例如下,而奧普集團在2012年上半年產生賬面利潤淨額約1,500萬人民幣。
(按: 公告可能排版錯誤,在第4頁估值是人民幣16,179,000元,但第9頁卻指出該物業之估值約為人民幣161,790,000元,我相信前者為正確。)

(3)
此交易的利潤為2011年上半年的利潤40.67%,假設2012年上半年與2011年相同,可以預料到對2012年上半年的業績影響非常重大。這可能反映了奧普集團預料2012年房市將繼續轉冷,銷售下降,競爭激烈,會導致盈利下降,所以先作好準備,製造利潤,使帳目上不致受到過大影響。
根據其提供的資料,推算出購入的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的估值為35.29億人民幣,以2010年盈利推算出市盈率為23.99倍,可能略高,但是如果2011年業績能保持這增長速度,市盈率為13.55倍,價錢可能較為合理,但可能性不大,但如果真是要上市的話,業績無論如何都會保持增長,所以價值應該在兩者中間,故應該是合理略貴水平,所以造盈利的情況其實很明顯。
但是,根據公告稱,「長遠而言,海興電力具備進一步增長及發展的潛力,而本公司預期其於海興電力的股本權益將對本公司有禆益。」,從公告資料得悉其盈利可見,其有上市的資格,以2011年A股首發市盈率46.06倍計算,也可能有1倍以上獲利空間,所以也未算是吃虧。
另外,在合併層面上,交易實際上對奧普集團的現金並無影響,但今次出售的盈利應集中在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根據公告提供的資料,杭州奧普電器有限公司是虧損的,所以今次是利用其累積虧損來降低因此出售的獲利帶來的稅務開支,目的在盈利最大化。
另外,如果以交易層面上,現金只是從附屬公司杭州海興電力科技有限公司,由奧普集團的公司過過手後,然後就變成控股公司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的錢,可見浙江海興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在此交易亦有其所求。
總的來說,上市公司求利潤,賣方母公司也求錢,附屬公司況且亦有擴產需要,購買現成廠房擴張也是實際之舉,總算是一單公平的交易,但作價較為誇大,合不合理就由看官自行判斷。
延伸閱讀:
1. 海邦投資網站
http://www.hbvc.com.cn/index.php
2. 海興電力網站
http://www.hxgroup.cn/ch/aboutus.aspx?cid=788
3. 升華集團網站(浙江浙科升華創業投資控股公司)
http://www.shenghuagroup.com/html/s-001-5.htm
4. 啟明創投投資海興電力資料
http://www.qimingventures.com/cn/portfolio/protfoilo.aspx?type=6&infoid=270
5. 杭州海聚投資資料
http://www.xaxgy.com/content.aspx?id=264784044155
6. 李小青資料
http://biz.zjol.com.cn/05biz/system/2010/12/23/017187464.shtml

奧普拉電視網為何玩不轉?
http://www.cbnweek.com/yuedu/ydpage/?raid=1730 在足球界,西班牙隊的賠率最低;在電視界,奧普拉·溫弗瑞是賠率最低的人。
但賠率低並不意味著不會出問題,奧普拉的OWN電視網現在的收視率就很不樂觀。第一季度,OWN在黃金時段的觀眾只有25萬人,而在去年剛開播的時候,其黃金時間的觀眾人數達到310萬人。OWN隨後宣佈裁員並對管理層進行調整。
奧普拉賴以成名的《奧普拉脫口秀》曾長期佔據美國電視談話節目榜首,每週有2000多萬名觀眾收看。奧普拉去年終止了這檔節目的製作,轉而投入經營以
自己名字命名的有線電視網OWN。「奧普拉從廣播平台帶來一大塊蛋糕,這將惠及整個有線電視產業。」探索通信公司CEO David Zaslav說。
OWN將主要收視戶定位於受奧普拉影響最大的25歲至54歲女性,合作方探索通信公司至今已經投入了3億美元。值得注意的是,根據E-Poll市場研究公司的調查結果顯示,奧普拉依然是美國目前最具影響力的名人。
看起來這是一個穩操勝券的事情,但OWN的收視率為什麼會這麼低迷呢?
用戶需求
奧普拉希望把同一批用戶吸引到OWN,但一個節目和一個電視網的用戶需求是完全不一樣的。用戶也許已經習慣了每天一小時的《奧普拉脫口秀》,從奧普拉那裡
獲得心理安慰和精彩的訪談,但用戶真的需要一天24小時從奧普拉那裡獲得滿足麼?從一檔熱門的電視節目到一個有線電視網,奧普拉在進行一個大膽的嘗試—圍
繞一個具體的人建立一個頻道。但這個頻道顯然缺乏一個可以讓用戶需求更多的理由。
核心產品
奧普拉曾經圍繞自己的個人品牌建立起了一個價值幾十億美元的生意,但這一切的基礎是《奧普拉脫口秀》每週2000萬名的忠實觀眾。奧普拉可以在一夜之間讓
粉絲知道OWN,但要讓粉絲留在OWN,需要的是像《奧普拉脫口秀》那樣的節目。但即使奧普拉親自主持的夜間節目,也是OWN電視網最受歡迎的節目
Oprah's Next Chapter,也只吸引了大約100萬名觀眾。
時機 奧普拉及其1985年開始主持的脫口秀節目實際上是不可複製的。那是一個電視的黃金時代,收視率有保證,又處在上升期,這使得奧普拉及其節目可以借力成為話語權中心。而現在電視在往下走,影響力日漸弱小,即使付出同樣的努力,也很難再次複製了。
競爭力
作為電視網,OWN需要的不僅是奧普拉的個人魅力,實際上更需要天才的經營能力。電視網並不是僅依靠個人影響力或者一檔優秀的脫口秀節目就能形成競爭力,
脫口秀是奧普拉的強項,但是選秀節目呢?電視劇呢?OWN發現觀眾最愛看的是奧普拉和大牌名流的對談,因此為了拉抬收視率,未來奧普拉將增加自己上場的機
會。但這不是一個正確的解決之道。
作為一個剛剛開播一年半的電視網,OWN的成敗現在還無法下結論。但OWN初期的挫折顯示出,個人的影響力、天才和努力並不足以促成一件事情的成功。
《奧普拉脫口秀》曾經是世界上最賺錢的電視談話節目,這當然少不了奧普拉本人對節目的投入和個人的才華,但負責該節目分銷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也功不可
沒。正是哥倫比亞廣播公司通過全美電視辛迪加組織將每期節目在幾百個電視台上播出,才推動了該節目聚集了大規模的觀眾。假如開播之初是通過有線電視渠道,
付費用戶顯然無法讓這一節目擁有如此大的影響力。
在演藝圈和體育圈,總是有很多憑藉一己之力便可以改變局面的明星人物,比如大牌演員對票房的保障,大牌球員對球市和廣告商的影響。但無論是演員還是球
員,其影響力得以放大和變現,都得益於規模化的院線和電視轉播。其實看著是一己之力,但實際上更依賴平台價值,根本還是商業機器在運轉,商業就是這樣。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