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掌握先進淨水技術 大幅節省土地、時間成本

2010-10-25  TWM




聯合環境讓中國三大石油龍頭買單二十二日發行TDR的新加坡上市公司聯合環境,有七成業務來自中國,包括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都是它的客戶。專攻汙水處理技術的聯合環境,憑什麼贏得石油龍頭青睞,總裁林玉程又如何布局中國龐大的汙水處理市場。

撰文.林宸誼

﹁池裡的金黃色汙泥,代表這已經不是髒水。﹂負責監控汙水處理的技術人員驕傲地說,這些回收的水,不僅可以再利用,還可以排放至珠江中。

這裡不是一般的工廠,而是密布各式巨型提煉油槽、管線設施的中國石化廣州分公司,而能讓每天兩百噸石化汙水變成乾淨用水的人,是來自新加坡一家上市企業的總裁。

在 學時就被新加坡政府延攬十月十二日,廣州市區的一座茶樓裡,包廂內一名斯文中年男子,正在分享他的創業歷程。他就是十月底來台發行TDR︵台灣存託憑證︶ 的聯合環境技術公司總裁林玉程,他不僅替中國石化業者處理汙水,還是新加坡民生用水不用再依賴馬來西亞供應,靠著汙水處理循環利用而可以自給自足的幕後功 臣之一。

這位四十八歲的總裁有著傳奇的資歷,他是泉州出生、成長的中國人,一九八○年考取公費留學資格,在英國專攻環境科學,因而改變了他的一生。當他還在英國讀書時,就因為優異的成績被新加坡政府延攬,成為新加坡官員中極少數的中國人。

從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高級研究員一路升到主任的林玉程,於一九九七年與新加坡政府以三比七的比例,共同出資成立諾衛環境技術公司。

二○○三年,諾衛環境從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下分拆出來,林玉程買下政府股份,公司改名為聯合環境,並於○四年四月在新加坡交易所主板上市。

林 玉程說,早期聯合環境還沒和新加坡政府拆夥前,主要業務包括汙染物檢測、環境工程水、廢水、固體廢棄物的處理,以及環境諮詢及培訓等業務。﹁光是在新加 坡,包括聯合環境,就有十五家水務公司上市。﹂他發現,除了在新加坡,中國大陸在汙水處理與回收技術上,成長空間相當大,於是決定捨棄其他業務,專攻汙水 處理。

聯合環境技術的業務,有七成是來自中國的中國石化、中國石油、中國海洋石油等中國企業,林玉程如何爭取到像中國石化這麼大的客戶?

首要關鍵就在聯合環境掌握先進的﹁膜生物反應器﹂︵MBR︶與連續膜過濾器︵CMF︶的技術。這種由聚偏氟乙烯︵PVDF︶所組合而成的中空纖維膜,直徑大約○.二至一毫米,放入水中,有效阻擋活性汙泥大分子固體,廣泛應用在工業汙水與城市汙水處理當中。

林 玉程表示,﹁同樣的工業汙水處理廠,聯合環境處理廠的占地面積比傳統的處理廠省了四分之一;加上透過MBR技術處理汙水只需八小時,比起傳統需要費時十二 小時,節省將近一半時間。﹂除了可以替企業的工業廢水處理大幅節省時間外,聯合環境的技術也可以用在市政汙水處理,林玉程舉相當自豪的﹁廣州京溪工程項目 ﹂為例,這是廣州市政府為了舉辦亞運,花了人民幣四百億元整治境內汙水系統的重大項目之一。

這項整治工程,就是採用﹁膜生物反應器﹂的汙水 處理廠。處理廠位在廣州市白雲區沙河涌的上游,主體結構與設備全部埋在地下十八公尺,全部占地面積僅約一.八萬平方公尺,比起傳統汙水廠足足節省了一半, 就能達到每日處理二十萬人次╱排放十萬噸汙水的標準,在寸土寸金的廣州市,不但省下人民幣近十億元的土地成本,更成為廣州市政府的示範項目。

挾 著專有的高門檻技術,聯合環境目前七成的營收來自統包工程專案,也就是替工業區、企業、政府設計及興建汙水處理廠,但這種工廠建價高、商談時間長,一旦完 工結案,又要重新四處標工程。於是從○九年開始,林玉程開始走出新的模式,替業主興建汙水處理廠,但不要求一次付清,改以收取每噸汙水處理費方式獲取長期 的收入,以減輕業主的財務負擔及成本。

BOT模式養出現金乳牛

由於這些採BOT︵民間興建營運後轉移︶方式營運的汙水廠可以運作三十年,毛利率超過三○%以上,成為穩定的「現金乳牛」,林玉程計畫在未來三至五年內,將聯合環境轉型為汙水處理公司,將目前主攻的統包工程營建案比重降至三成以下。

聯合環境去年營收近星幣六千九百萬元︵約新台幣十六.三億元︶,稅後淨利星幣一千五百萬元︵約新台幣三.五億元︶。到今年第一季稅後淨利為星幣二二四○萬元︵約新台幣五.三億元︶,比去年同期成長一五二%。預計未來五年,每年營收成長率可達三○%以上。

靠著高門檻的技術及林玉程豐富的人脈,加上中國十二五計畫的展開,環保意識抬頭,以現階段全中國二千個縣城污水處理率不到一○%來看,聯合環境在中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林玉程

出生:1962年

現職:聯合環境技術董事長兼總裁學歷:英國帝國理工學院博士經歷:新加坡生產力標準局環境技術部主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767

大幅波動 雪明資產管理世界

http://thesnowshine.blogspot.com/2011/01/blog-post_20.html

        未說主題前,本網誌多了一點兒事物,就是文章上面那幅巨幅廣告以及右面有一個新開的Msn群組,此兩個目的前者為希望讀者支持本站 運作,而後者則提供一個更好的平台讓讀者們之間以及與筆者有更好的互動空間,幾本上若讀者們覺得有需要都可以自由加入和退出此群,而且是免費的。

        之前不論我說過又好,沒有說過又好,這並不重要,也不影響目前的巿場走勢,如果你覺得今天大跌是無聊之故,我想你最好還是再進修一下才 好,不然又一個股災殺到埋身你也覺得不以為然,今天跌勢,正如以往在週末的投資者週記有講到,那堆數據跟你說話,幾本上如果你有不斷加以留意我說過的數 字,你也不會為今天的跌勢想方設法打圓場了,因為數字告訴我們加息在望和資金非常緊張,這有點像上年年末一樣,可能中國人新年過年要錢用,令到銀行流動性 暫時出現不足吧,央行也沒有停下來,反而有向巿場注入流動性,這一點也為我們價值投資者制造暫時性的買入點。

        當然之前說過,一旦加息所有資產價值都會重估,就如和黃也都分拆更多的REIT上巿一樣,因為目前息口較低,即使你拆一些派息有6厘回報 的資產出來已經可以賣到好好的價錢,只要一看領匯或中電就知道,只有3.8至4厘回報便以經足夠吸引散戶認購,不知道什麼時候散戶會為幾厘回報爭崩頭,天 呀,多麼愚昩的巿場。目前巿場除指數成份股外,其餘非成份股的跌幅相當顯著,因為息口上升,資產相對無風險利率收窄,令到高估值的股票會首先大幅回報,不 過真正的高增長股是絕對比升息的速度更快,所以目前大幅回調正是吸納時機,相反避險股則越避越走入險境,切忌中了巿場的計。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相信會繼續大幅波動,大波動巿有大波動巿的好處,如果持貨水平多的話,可以選擇性地在高位拋出一部份倉位,然後趁殺低後 回補,如此來回操作,以免自己寂寞難耐,但我相信這樣說出來又有人會話我不是價值投資者了,隨便也就好了,我目的是獲利,那管我是投機或者賭徒也好,虛名 罷了,我不在乎這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67

巴菲特为何大幅调整股票组合?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2/684401.html

了比亚迪和浦项制铁等不需向美国证监会报告的海外持股以外,2010年四季度末,巴菲特股票投资组合总市值 526亿美元,比去年三季度末的486亿美元增加40亿美元,涨幅8.2%。四季度,美国标准普尔500指数(S&P500)上涨10.2%。仅 看市值变化,巴菲特跑输市场。

假设巴菲特所有持股保持不变,那么其在去年四季度组合市值将增长10.6%,略微跑赢市场。巴菲特去年四季度没有新增买入股票,只增持富国银行 1只股票,减持2只股票并清仓8只股票,买入卖出股份市值均按去年四季度末股价计算,买入股份总市值为1.93亿美元,卖出股份总市值为13.48亿美 元。

而截至去年底,巴菲特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品。

增持富国银行

巴菲特去年四季度仅仅增持了1只股票:小幅增持了其重仓股富国银行1.8%,增持622万股的市值约为1.93亿美元。目前市盈率15倍,股息率0.6%。过去10年账面净值复合增长率为14.3%。

清仓8只股票

去年四季度,巴菲特减持了2只股票,减持市值为0.18亿美元:减持了穆迪1.6%,卖出46万股的市值约为0.12亿美元;去年三季度,巴菲特新 买入了纽约梅隆银行119万股,约合市值0.5亿美元,不过,巴菲特在四季度小幅减持了10%,卖出20万股的市值约为0.06亿美元。

与此同时,巴菲特清仓了8只股票,累计卖出股份市值为13.3亿美元。以卖出股份市值多少排序如下:

1.耐克:2006年,巴菲特进行了增持。2010年三季度,巴菲特卖出了400万股减持52.3%。四季度,其又清仓卖出了其余的364万股,市值约为3.1亿美元。

2.Fiserv公司:巴菲特在去年二季度唯一新买入的股票是金融保险行业信息管理服务企业Fiserv公司,不过,三季度巴菲特却减持了11%,卖出48.9万股。四季度巴菲特完全清仓,卖出了391万股,市值约为2.3亿美元。

3.雀巢ADR:2009年三季度,巴菲特买入了340万股,2年后却全部卖出,市值约2亿美元。

4.纳尔科(Nalco):2008年,巴菲特买入874万股,2009年增持到900万股。2010年二季度再次小幅增持15万股,不过三季度却减持了33%,合计卖出300万股。四季度卖出其余615万股。

5.劳氏公司(LOW):2005年二季度巴菲特买入了39万股,2006年三季度大幅增持到700万股。2008年四季度减持了40万股。2010年四季度清仓卖出650万股。

6.BD公司:巴菲特2009年二季度新买入了全球最大的注射器及医用一次性产品的供应商BD公司120万股后,并且在四季度增持了30万股。 2010年一季度又增持了24.4万股,二季度再次增持了14.6万股。但四季度却全部清仓,卖出了189万股,市值约为1.60亿美元。

7.美国银行(BOC):巴菲特清仓卖出了500万股,市值约为0.67亿美元。

8.Comcast:去年三季度巴菲特减持了98.44%,卖出1181万股。四季度全部清仓,卖出了剩下的18万股,市值约为0.04亿美元。

可能的原因

其实,巴菲特在去年三季度已经清仓了5只股票,合计市值约8.6亿美元。

以此计算,过去两个季度,巴菲特清仓了13只股票,其中好几只股票都是买入持有一两年甚至一两个季度就全部卖出。

对此我们不禁疑问,一贯主张长期持有的巴菲特,怎么突然变成短期波段操作了?目前一个合理的解释是巴菲特减持的不是他自己买的股票,而是伯克希尔下属全资子公司GEICO保险公司的投资主管辛普森买的股票。

我的依据有三个:第一,巴菲特本人有过类似解释。巴菲特1997年在致股东的信中特别说明过:“不过,有一点需要特别解释说明的是,我们报告的投资 持股变动中,有些反映的并非我本人的投资决策,而是伯克希尔下属全资子公司GEICO保险公司投资主管辛普森(Lou Simpson)所做的决策。辛普森独立管理将近20亿美元的股票投资组合。有些时候他的持股会与我的持股重合,但有时他的投资举动会与我完全不同。”

2001年巴菲特在致股东的信中也出现了类似的解释。

第二,清仓时间上和辛普森退休时间几乎完全一致。

巴菲特对辛普森非常赞赏,曾经把他作为自己的紧急接班人。唯一的遗憾是辛普森只比巴菲特年轻6岁,年龄上不适合作为长期接班人。

2010年8月份,74岁的辛普森宣布将于当年年底退休。接着就是巴菲特从去年三季度开始连续清仓13只股票,并且都是持股市值很小的股票。

第三,清仓股票市值规模上和辛普森管理股票组合规模基本一致。

巴菲特管理的股票投资组合市值约为500亿美元,而辛普森管理的股票投资组合只有20亿美元左右。

去年四季度,巴菲特清仓的8只股票市值约11.93亿美元,三季度清仓的5只股票市值约8.6亿美元,平均每只股票市值只有1.6亿美元,而去年三 季度末,巴菲特管理的整个投资组合平均每只股票持股市值约15亿美元,四季度末平均每只持股市值约21亿美元。清仓的13只股票市值加在一起才20.53 亿美元,只相当于巴菲特一只股票的平均市值规模,而与巴菲特所说辛普森管理20亿美元的股票组合规模非常接近。

2010年,巴菲特新聘40岁的对冲基金经理托德·康布斯加入伯克希尔,帮助其管理投资组合。康布斯因此也被认为是巴菲特接班人的最热门人选。

《财富杂志》资深编辑Carol Loomis是巴菲特最亲密的朋友之一,每年帮助巴菲特编辑致股东的信。2010年11月14日,她采访巴菲特后发表文章说:巴菲特告诉董事会,一开始, 他给康布斯掌管的投资组合规模约为20亿~30亿美元。巴菲特2010年三季度和四季度清仓的13只股票获得的资金总额约为20.53亿美元。

组合集中度提高: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

连续清仓13只股票后,2010年底巴菲特持股数目减至25只。平均每只股票市值21亿元,比三季度末的14.7亿美元增长42%。

巴菲特前十大重仓股市值合计492亿美元,占组合的93.6%,前五大重仓股市值合计385亿美元,占组合的73.3%,比上季度略增,由此可见,巴菲特更加集中了投资。

去年底,巴菲特前十大重仓股是:可口可乐(25.0%),富国银行(20.2%),美国运通(12.4%),宝洁(9.4%),卡夫(6.3%), 强生(5.0%),沃尔玛(4.01%),WESCO金融公司(4.0%),康菲石油(3.77%),美国合众银行(3.54%)。

从行业配置来看,巴菲特去年四季度继续重仓金融和消费品行业,合计占组合的82.1%。各行业配置如下:金融业(41.4%),消费品 (40.7%),消费服务业(6.1%),医药保健业(5.4%),石油天然气(3.8%),工业(2.5%),公用事业(0.3%)。(作者为汇添富基 金管理公司首席投资理财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25

出口訂單大幅縮水 平湖約六成服裝企業「吃不飽」

http://www.yicai.com/news/2011/10/1166329.html

為中國服裝重要出口基地之一的浙江平湖,目前該地區的服裝企業的經營情況可以用「慘淡」兩個字來形容。

浙江平湖一位從事服裝代工的企業家昨日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平湖因為沒有訂單倒閉的企業,聽說有可能超過200家,僅我所確定的至少有幾 十家。」他告訴記者,倒閉的並不全是私人小作坊,有不少是100~200人規模的工廠,今年因為沒有訂單,又加上成本太高,只能關門大吉,今年上半年平湖 出現過全行業虧損的情況,下半年比上半年更嚴峻。

另一位代工企業負責人說:「平湖現在有60%~70%的服裝企業沒有足夠的訂單開工。」

平湖進行工商註冊登記的服裝企業約有1600餘家,大部分是來料加工的運營模式,加工好後交給客戶出口。平湖發改局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作為平 湖的支柱產業之一,服裝行業利潤同比下降76%。依據平湖另一政府部門的數據,截至今年5月,平湖整個服裝業累計虧損2177萬元。

一家年收入過億元的企業負責人說:「以前我們是吃乾飯,今年只能吃稀飯,去年我們的利潤有400萬~500萬元,今年不到100萬元,最後可能只能 打平,幾乎沒有利潤。你們以為今年棉花從每噸3萬元降到2萬元,雖然原材料成本低了,但是其他勞動力、財務成本、運輸成本並沒有降下來,甚至還有提高。」

中國第一紡織網分析師汪前進表示:「據江浙、廣東等地企業反映,工廠招工只有往年的7~8成,甚至不到5成,企業只能大幅漲薪。繼去年大幅提薪後,長三角、珠三角今年工資普漲20%~30%,且呈現持續剛性上漲的趨勢。」

此外,目前頻繁出台的緊縮貨幣政策導致紡織服裝融資成本提升過快、利息支出明顯增多。據中國第一紡織網數據,2011年1~6月,我國紡織行業財務 成本同比上漲了35.36%,遠高於同期主營業務收入增速(30.50%)4.86個百分點。其中,利息支出同比增長37.77%。

不僅中小服裝企業出口遭遇壓力,即便如雅戈爾實力較強的服裝企業也面臨業績縮水的壓力,今年上半年雅戈爾服裝出口金額10.49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13.4億元,減少近3億元。

海關數據顯示,今年1~9月,中國服裝及衣著附件累計出口金額達到1152.3億美元,同比增長23.3%。

汪前進說,海關統計的數據外表光鮮,實際上包含了諸多隱情。比如今年1~9月出口金額增加20%以上,去年到今年人民幣升值幅度約7%,考慮這一因 素,出口金額增加的幅度只有15%;出口服裝與往年相比提價幅度也比較大,除掉提價因素,中國服裝出口的數量增長可能只有3%左右。

剛剛結束的2011年廣交會一期(10月15~19日)上,機電產品累計成交207.8億美元,金額比上屆增長4.5%,但是在訂單數量方面,一期機電產品對美國成交比上屆降幅高達33.1%,對歐洲市場也下降21.3%。由此可見,目前歐美等海外市場並不樂觀。

汪前進認為,未來半年將是眾多服裝企業特別是從事代工的中小企業面臨壓力較大的時期,傳統上第四季度和第一季度都是服裝生產的淡季,而且中國在春節前後會產生大量的資金回籠需求,實力較弱的中小企業很容易在上述兩種因素的夾擊中倒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62

分析師稱蘋果在移動芯片領域大幅領先英特爾

http://news.imeigu.com/a/1323855060410.html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2月14日下午消息,美國投資銀行Piper Jaffray高級研究分析師古斯·理查德(Gus Richard)本週發佈報告稱,蘋果已經在移動芯片領域大幅領先英特爾(微博)。

理查德稱,在全新平板電腦和智能機時代,芯片競爭不再過多集中在摩爾定律上,而是電路如何組合以及軟硬件之間的關係。具體來說,平板電腦和智能機使用的是片上系統(SoC)處理器,該處理器並不總是使用最新和最先進的芯片製造工藝,但是性能同樣出色。

改變

「科技經濟已經發生了變革。在SoC時代,系統性能和開發成本不再是摩爾定律所稱的由每個邏輯門(gate)的成本所控制,而是設計和軟件。」理查德稱。

理查德舉例稱:「比如,蘋果的A5處理器並未佔據領先優勢,但是iPad的性能卻被用戶認為是優於PC,這是因為該平板電腦擁有更長的電池續航時 間、即時啟動、更快的互聯網連接。A5處理器並不比英特爾的處理器快,但是擁有大量IP核心單元(IP block)在低功耗情況下執行不同功能指令,速度上通常要比英特爾一般用途處理器更快。」

軟件

軟件也扮演著重要角色。蘋果所開發的軟件與一組硬件資源配合工作。Windows等軟件就是需要運行在與硬件資源的無限結合上。

「英特爾的製造工藝處於領先,但是尚未證明他們可以在PC以外的產品上設計出同樣出色的處理器,」理查德稱,「我們認為一般用途的處理器無法與像A5這樣的專用功能SoC處理器競爭。」理查德還表示,他不認為英特爾的製造工藝會為SoC的集成而優化。

差距縮小

不過理查德也指出,英特爾正在迅速縮小與蘋果的差距。相比傳統英特爾芯片,現有Sandy Bridge和明年推出的Ivy Bridge平台處理器更接近於SoC,這種趨勢將在英特爾2013年推出的Haswell平台芯片上體現的更為明顯。Haswell預計將成為英特爾為 主流筆記本推出的首款SoC芯片,更不用提平板電腦和Windows 8平板電腦-筆記本混合設備。

英特爾現在將重點放在了圖形和媒體加速處理器的設計上,事實上,Ivy Bridge最大的提升就是源於基於3D晶體管的特殊電路,後者可以進行圖形和媒體加速。

但非常重要的一點是,英特爾製造芯片,蘋果並不製造。「當我們進軍低功耗SoC芯片時,製造和處理工藝的影響比以前更為明顯,」英特爾在聲明中稱, 「我們認為,處理工藝與設計的緊密結合將是把我們SoC設計優勢最大化的關鍵,這也是為什麼我們在努力加速將Atom的處理器工藝從32納米升級到14納 米的原因。我們將在2012年及以後時間將這項技術引入新市場。」

同時,蘋果十分依賴芯片代工合作夥伴三星(微博),但是雙方在全球展開了訴訟戰。儘管蘋果正在嘗試將訂單轉向台積電等廠商,但是過程並不順利。

不過英特爾處理器已經在蘋果Mac產品上取得了極大成功,MacBook Air也在使用英特爾的最新節能Sandy Bridge芯片。(曉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866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 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 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 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 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 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 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 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 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 「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 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中國擬大幅調低保障房建設目標

http://china.caixin.com/2012-07-24/100414332.html

【財新網】(記者 張豔玲)在中央政府強力推動下,從2011年起,保障房建設成為地方政府的硬性任務。不過,財新記者獲悉,這種「中央下達指標,地方完成任務」的模式引發中央與地方的新一輪博弈。

  按照原來的方案,中央政府規定從2011年起,用五年時間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3600萬套。其中,2011年建設任務是1000萬套,2012 年1000萬套,之後三年還要再建1600萬套。為了保障建設計劃的落實,中央政府為各省分配了建設指標,並定期公佈建設進度予以督促。

  事實上,囿於地方政府財政壓力、保障房分配監督方面的困難等現實問題,上述指標又有所下調。2011年12月22日,在全國住房保障工作會上, 住建部明確2012年全年保障性安居工程開工總量下調至700萬套。而據財新記者瞭解,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下稱住建部)在今年5月底作出了進一步改變上述 硬性分配指標建設方式的嘗試。當時住建部發佈一份通知,要求各地根據「資金、需求」等實際情況,自行擬定並上報2013年—2015年保障房建設計劃。在 6月底,各省已將計劃數據上報住建部。不過,據財新記者瞭解,各地上報的計劃數量遠低於中央政府的預期。

  一位地方住房建設系統的人士告訴財新記者,「2012年建設目標已下調至700萬套,這次調整則意味著未來三年,中央政府將不再給地方分配建設 指標。原計劃3600萬套的建設目標將不再被提及,保障房建設任務將由地方自主決定」。據這位人士分析,之所以調整指標建設模式,是中央和地方博弈的結 果。這種從上到下的指標分配,也為地方保障房建設、分配帶來困擾。

  保障房指標分配模式和既定建設指標是否會進行調整?一位接近住建部的人士向財新記者透露,中央原本有意調整指標分配方式,但由於地方上報的「數 量太少、積極性太差」,所以決策層仍考慮在現有地方上報數量基礎上,給部分省份增加建設任務。原計劃3600萬套的建設總量是否調整,尚未有定論。

  事實上,對「3600萬套」是否合理的質疑早已出現。在2011年10月27日,在人民大會堂舉辦的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中「國 務院關於城鎮保障性住房建設和管理工作情況進行專題詢問」新聞發佈會上,嚴以新委員質疑「3600萬套保障性住房建設依據不是十分充分」,並指出「各地需 求差異大,地方財政不堪重負」。住建部部長姜偉新也在會上明確表態稱,將根據地方建設情況進行中期評估,並據此實事求是地確定「3600萬套原定的規劃數 是不是要進行調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93

葡萄酒商業環境及模式的逐步成型將大幅降低國內葡萄酒廠商的資本市場估值 lslon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3801d980101fzn9.html
從第一筆葡萄酒公司投資開始(新天國際),快有8個年頭了,對這個行業的認識,也由門外到略有瞭解,這個行業的特點在我的腦海裡正逐步形成。

1、全世界葡萄酒分為新、老兩個流派,本質體現為小作坊和大工業兩個工藝流派;
2、中高端基本集中在小,而普通基本集中在大;
3、國內這麼多年來,葡萄酒正在加速普及,但目前熱門的形式是以品酒的方式在社會中上層流行,價格體現在中高段層面,品牌分散,國內工業化廠商這塊基本沒有競爭力;
4、商超中低端產品自主消費在增加,鑑於目前商超銷售模式及消費者對葡萄酒的陌生,這塊消費者多以價格為導向,主要購買低價酒,而這塊正被國內工業化廠商開始弱化,他們正想法提升價格來體現自身的品牌價值;
5、葡萄酒廣告拉動效應也在弱化,這個與目前國內葡萄酒商業環境有很大關係,國內葡萄酒小資圈子以國外個性化的葡萄酒為主,自信和基礎沒有給國內葡萄酒提供良好的土壤環境;
6、葡萄酒高端消費環境正在習李新政下發生變化,這點和白酒一樣,而這種環境的醞釀很有可能是十年,一旦制度形成,領導層的改變將會導致時尚的改變,底下的官員小麻雀們自然會跟風;
7、老世界的高端酒過去在國內的運作非常成功,基本成為那些顯赫家族的倉庫,而且是非常高的價格完成了庫存以及品牌的鑄造和培育,如果不出意料,這些家族後續及有可能關注國內中端消費,那是可持續且龐大的群體,所謂高端的市場培育已經完成,重點方式就是價格的運作,這裡可以看出消費者都習慣和樂於用自己的錢來培育別人的品牌;
8、持續的商超觀察,特別在新政後,酒類整體下滑30%-50%,可能有些白酒公司還會在財報上表現為正增長,但財報體現下滑的時間應該不長了;
9、不要用文化來過度強化觀點和過度操作市場,供需是基本規律,(多說一句,伏特加應該也是一個名酒,作為白酒以及消費環境應該和國內差不多,但目前有家公司正處於破產的邊緣,3月15號將會給出答案,現在它的幾個估值數據如下:PS=0.039,PB=0.13,虧損。2012年初5元多,現在0.4元,歷史最高價70多元,當然它的負債率高)我在大跌的時候買的,0.58元,按照我原有的投資體系是不會買的,考慮到這個屬於食品飲料行業,而且品牌及消費基礎,就做了買入的決定,佔比不到1%,但給我的感覺很震撼,這幾天都在關注它,瞭解它,很晚睡,雖然所花的時間精力過多,但讓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投的一個公司即將破產的感覺很真切,也是值得的。
說了這麼多,就是說,行業商業環境及公司自身狀態的改變是非常重要的,值得投資人密切關注。

綜合說了這麼多,總結認為,目前國內工業化葡萄酒廠商的市場估值應該打5到7折較為合理,如果市場情緒化重點,可能折扣會更多點,體現在國內葡萄酒公司:

張裕市值目標調整到200億,目前300億;  2012年下滑
中國食品目標調整到100億,目前140億;  2012年下滑
王朝酒業目標調整到12.8億,目前19億;  2012年虧損

白酒繼續評估為潛在下滑將得到體現,具體等到報表把問題暴露後分析。


補充資料:
葡萄酒商业环境及模式的逐步成型将大幅降低国内葡萄酒厂商的资本市场估值
兩個黃柱子很醒目,這個是官方數據!但但你怎麼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752

日本通脹顯現:麥當勞大幅漲價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4071
麥當勞正提高漢堡價格應對通脹帶來的原料價格上漲。在一個收入增長頗少的國家提價,可能面臨顧客減少的風險。
 
週四,麥當勞宣佈漢堡價格自下月起,從100日元上漲到120日元(約合1.22美元),奶酪漢堡價格從120日元上漲到150日元。麥當勞在日本共有3300家分店。這是五年來麥當勞第一次在日本地區漲價,而日本麥當勞是麥當勞在美國以外的最大子公司。
 
現任首相安倍晉安自去年12月當選以來,已經推動了10萬億日元的額外預算支出,同時依靠日本央行的寬鬆政策打開流動性閘門。
 
新任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承諾兩年內增加2倍經濟中的貨幣量,以達到2%的通脹目標。這種激進的貨幣寬鬆政策推低了日元匯率,自去年11月中旬以來日元兌美元已經下跌近五分之一。同時這種做法也推高了股市和其他資產價格。
 
東京金融區又開始繁榮喧鬧,一個到訪的銀行家說,他花了8分鐘才找到一輛空的計程車,而通常街上到處是停著的計程車。
 
現在注意力開始轉向了更廣泛的經濟通脹壓力。疲軟的日元造成燃料和其他進口商品價格上漲,許多企業因害怕失去市場份額,而遲遲不願提高產品最終價格。
 
日本麥當勞總裁Eiko Harada在接受《日本經濟新聞》的採訪中說道,價格上漲是必要的,因為日本將會提高銷售稅稅率。明年四月,銷售稅將會從5%提到至8%。不過麥當勞也計劃通過薯條和麥樂雞降價,來軟化漢堡漲價帶來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55

真實利率大幅走高對美國意味著什麼?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5688

By Karl Smith

最近,美國真實利率突然掉頭向上,突破零點轉為正值,並似乎正在以更快的速度上升。

在我看來,這一現象有些蹊蹺。儘管利率的走勢和之前預期的一樣,但當時我還認為:房地產市場會開始迅速恢復,當地政府可以開始錄得財政盈餘,汽車銷售量會創下新高,而美國整體經濟則會以更快的速度走出流動性陷阱。現在,除了汽車銷售量多少符合預期走勢之外,其餘的情況都沒有發生。房地產市場處於停滯,州政府和本地政府依舊在努力縮小預算差距。

一種解釋是,這表現出美國現在「儲蓄短缺」。這簡單的四個字背後隱藏著很深的意義,它可能是人們儲蓄減少但也可能是更多投資造成的。最終,儲蓄和投資緊密相關,更多借貸者的結果看上去就和更少儲蓄者一樣。

是什麼原因讓我們這麼想?

首先,真實利率的上升是一種根據。但單單憑藉這一點理由依舊比較模糊。這可能也是由美國國債風險溢價上升所造成的。

然而,美元同時也在上漲,這意味著真實利率的上漲正在吸引更多的海外投資者進入美國市場,而不是美國對海外市場缺乏興趣。

現在,假設美聯儲正在考慮逐漸削減寬鬆的貨幣政策。如果經濟的基本面依舊和兩年前相同的話,那麼收緊貨幣政策會導致經濟復甦減緩,需求減少,通脹回落。作為回應,美聯儲則會再次實行寬鬆,結果就是經濟受到損害。在以上所有的情況發生過之後,出現的反而應該是更低的真實利率。

所以,可能經濟的基本面已經迅速轉好,我們確實正在迅速突破流動性陷阱。但如若真是如此,那麼我們會看到企業盈利的回升,聯儲只有在事情比預期更好的情況下才會調高利率。但是儘管股市今年表現優秀,其近期走勢卻較為反覆。這又讓我們對於企業利潤率的迅速轉強產生了些許懷疑。

通過以上排除法的推理,真實利率上升可能的解釋還剩下兩個:

1. 對房地產按揭貸款上漲的顯著預期,意味著更多人將要買入房產。在按揭貸款面前,其他任何東西都像是毛毛雨一樣微不足道。

2. 家庭儲蓄率的大規模下降預期,消費將有所上升。然而,消費並非由進口增長造成,否則會對美元產生下行壓力。因此其主要由本土產品的消費推動。與此同時,該增長的強度又不足以抬高通脹預期。

儘管第一個原因是有可能的,但為什麼利率上升唯獨在現在才出現?有關房地產復甦的趨勢已經出現了很長一段時間了。

我個人更傾向於第二種解釋,我們也會因此看到由大宗商品價格下跌而推動的供給領域提振。粗略觀察發現,包括能源、基礎金屬、石油化工和農產品的產量已經預示著這一趨勢的來臨。而中國的增速減緩則會加劇供應過量的情況,這也就意味著真實收入將上升,從而推低預防性儲蓄率。

如果這一情況屬實,我們將會看到勞動人口總量的上升以及單位勞動力成本加速上升,但因受益於原材料成本的下降,總體成本增加卻將保持溫和。這與90年代末期美國經歷的經濟增長相似,當時亞洲的增速銳減,且大宗商品價格下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