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大學生遲到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30922/18432590

最近科技大學辦家長日,且有一位教授出電郵要求班上學生準時上堂,不可遲到,否則罰企,於是一時傳為「笑談」,講吓香港大學生是否變成「小學雞」。
辦家長日其實無可厚非,香港增加大學學位,只係近二十年之事,二十年前嘅大學畢業生,如非留學海外,便是港大、中大生,人數甚少,即係話,今天之大學生家長,理論上年齡在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之間,呢個年齡組別之香港人之中,有大學學位嘅,相信在10%以下,肥仔K係80後,佢讀中學之時,老師問班上40人:「邊一位同學嘅爸爸係大學畢業?」佢記得只有一兩人舉手。
既然香港家長之大學生比例偏低,大學搞一次家長日,向佢地介紹大學生活,道理係冇錯嘅,最怕一啲家長參觀大學宿舍之後,批評多多箒。據一位九十年代畢業嘅師弟Y講,佢揸車送表弟攜帶行李入學生宿舍,見到一位阿媽猛咁投訴房間內把掛牆風扇有好多塵,要求校工清潔。大學宿舍何來那麼多校工清潔宿舍房間風扇吖,師弟Y話:「當年我又係住嗰間宿舍,記得我同roommate一齊夾手夾腳去將房間抹一次嘅,包括抹埋風扇。」
送子女入學,在美國甚有傳統,一到九月升學時間,美國大學校園內人來人往,家長大量湧至,校園附近嘅酒店都唔知幾好生意。跨國公司亞洲區總裁、師兄C十幾年前送過女兒到耶魯,參觀宿舍,房間設備簡單,鐵床一張,有風扇,冇冷氣,秋風未至,房內氣溫炎熱,還有蚊蟲飛來飛去,C太太見了,為之大皺眉頭,問吓人:「間間房都係咁㗎?」一位職員答得幽默:「布殊總統同佢個仔(當時未做總統)都係住呢啲房嘅,幾十年未曾變過!」
大學生上堂可否遲到或教授點名,多數有明文規定,但各處鄉村各處例,大學各有不同,教授也各有不同。哈佛大學嘅暑期英文班收費極高(約十萬港元讀八個星期),規矩極嚴,學生有三次遲到紀錄,不問情由,會被立即驅逐出暑期班,學雜費一概不奉還。一位老友之子今年去完返嚟,大嘆上堂密集刨書作文讀得辛苦,佢隔籬班就有一位日本學生犯了遲到規矩,喊住咁離開宿舍返回日本呀!不過哈佛做乜都係香嘅,若果香港有大學膽敢如此,實俾傳媒鬧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55

【小敗局】大學生創業記:在和投資人的鬥爭中失敗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16/57152.html

《創業家》&i黑馬認為創業是天賦人權,但從不鼓勵大學生一畢業就去創業,理由有很多,最重要的一條是,眼高手低的大學生,創業的失敗率實在是太高了。今年又是最難就業年,很多大學生可能想著,既然工作不好找,幹脆自己創業做老板。沒那麽容易。下面I黑馬網要說一個眼高手低的大學生(姑且叫他小K吧)創業失敗的案例――這很典型,足以讓眾多野心勃勃想創業的大學生作為鏡鑒:我是南方人,個子並不高。在學校時,每次廣播體操都會站在第一排,從小到大,學習成績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壞。讀的是家鄉一所二流大學。由於家里比較窮,從大學開始,我就比其他同學更渴望成功:幫商家跑跑業務,倒賣生活用品……通過自己的勤奮,積累起了第一筆資金。這個過程中,我認識了後來的創業投資人。他是上海一家公司的老板,做著家居建材方面的生意,據說身家數億,年齡40來歲,人們都稱他為何總。有一次,何總帶隊到我們學校招聘,找不到路,剛好碰到我,我不但幫他指了路,還給了他一張名片,沒想到因為這個,他居然記住了我。之後,他又來過幾次學校,我比較能喝酒,跟他慢慢建立了不錯的關系。我(讀大學的時候打工但)絕對沒有想過畢業後要創業,只是想賺點零花錢補貼家用。畢業後,我去了某家電商公司做銷售,做了一年多,覺得沒太大意思,開始想自己做,但沒有明確的方向。這時,何總給我打來電話,說他想想成立一個新公司做電商,問我有沒有什麽好的建議,他覺得我比較懂互聯網。老實說,那個時候我真的以為自己懂互聯網。因為我每天都會在網上看大量科技博客的文章,等到真做的時候完全是處於半懂不懂的狀態。我給何總寫了一個計劃書,大概30多頁,反複修改了幾遍,才發給了他。當時我沒太在意,沒想到過了十幾天,何總打來電話,讓我去上海一趟,說有一個非常好的項目想跟我合作,還說已經讓秘書幫我訂好了機票。當時我挺猶豫的,畢竟我的銷售工作比較穩定,沒打算辭職,(但也想去上海看看)。去了上海後,我改變了主意。之前,我沒有去過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大城市,內心里還是渴望在這樣的大城市打拼。見到何總之後,了解到了一些情況:何總有個親戚,在浙江一帶有一片服裝廠,但是銷量並不太好,積壓了一大批貨物,找到何總,問何總有沒有接盤的想法。何總一看網上的韓都衣舍賣得非常的火,覺得電商大有可為。實際上他自己根本不懂電商。他到現在甚至連郵件也不會發,也不使用QQ,談生意基本在酒桌之上。他希望他來投資,找一個懂互聯網的年輕人來做,他認為我是他見過的年輕人中最懂互聯網的。何總開出了比較優厚的條件:我到上海,他提供住房,同時每月給我1.5萬元的固定月薪,另外再加新成立的公司百分之十的股份,以後每年我有資格以約定的價格買入百分之五的股份。他個人還願意拿出一定的股份,預留給未來的團隊。我沒怎麽考慮就答應了。當時,我沒有考慮公司控制權、股權這些問題,只是覺得條件優厚,自己又年輕,輸得起。我跟何總約法三章,公司由我自己決策,他不能橫加幹涉。何總答應會投入200萬元用於公司運營。當我拿到公司營業執照的時候,內心開始幻想自己有一天能站在資本市場敲鐘。我們開始一個個問題地解決:首先是選擇辦公地點的問題。我跟何總還處於蜜月期,當我主張把辦公室放在市區的時候,他連價格也沒問,直接同意了。何總在上海人脈廣,很快就找到了一個既便宜又不錯的寫字樓。我是農村的孩子,節約是第一原則,於是買了一些二手電腦和辦公桌就開始辦公了。那段時間,公司其實就我一個人,沒錢的時候就跟何總要,從來沒有想過記錄下那段時間到底花費了多少錢。接著是招人問題。我對自己的能力非常自信,認為可以找一些新人,然後手把手把這些新人帶出來,另外潛意思里我也不希望招聘有經驗的人。最後,我總計招聘了四個和我一樣沒有經驗的年輕人:行政1個,運營2個,技術1個,基本都是大學畢業生。我還是覺得不放心,又找來自己的大學同學,這樣公司一共有個6人。何總也按照約定,給我們打來了一個月的工資和基本運營費用20萬元,並一再跟我保證,很快會把剩下的200萬元全部打過來。我們幾個年輕人興奮十足,準備大幹一場。當時我們的確毫無經驗,以為只要搭建一個網站,做好SEO,有流量,做好所謂的用戶體驗,生意自然就會來了。接下來我們需要解決幾個問題:首先賣什麽產品的問題。何總已經有一批服裝在手上,他跟我說這批貨物將是我們的第一批產品。我們其實沒有太多選擇,只能直接進入服裝電商。這完全違背了市場營銷從用戶需求出發的基本原理。接下來是怎麽賣的問題。我的大學同學說,可以先在淘寶上開一個店,但我覺得有何總做後盾,單純只是一個淘寶店沒有什麽意義,一定要做自己的商城。我決定去浙江的服務廠去看看貨源。那時,我帶著我同學去考察服裝廠,第一次有了自己是老板的感覺。其實那次考察,完全走馬觀花,我只是簡單地看了看服裝質量,又聽那個老板鼓吹了一下,腦袋一熱,回來就跟何總誇下海口:1年要做到200萬元銷售額,把投資賺回來,何總聽了也很高興。我把賬上的錢全部投入到網站開發中。因為我不懂,網站開發完全依靠技術。技術其實也不知道產品到底怎麽做,唯一的辦法就是抄別人的。我們到處去找別的電商商城模板,然後按最小的成本拷貝了一個模板,網站總算能用了。那時,距離拿到公司營業執照差不多已經過了一個月。(在網站開發)那段時間,事先招聘的幾個員工每天除了看看報紙,喝喝茶就沒多少事。網站最終上線了,我覺得還勉強過得去。這時,我跟何總產生了分歧。何總認為網站首頁應該是黑色(作為主基色),這樣才顯得大氣;而我認為應該是粉色,更符合年輕人的品味。在這個問題上,我毫不妥協,絲毫不給何總留面子:我覺得他雖然年齡比我大,但我更懂互聯網。最後何總妥協了,同意按照我的方案來做,但走之前跟我說,一定要想辦法賣出產品賺錢。第一次沖突之後,我有很多天沒跟何總交流。網站上線後,我又忙著做推廣宣傳。我把產品圖片傳到網站上,接下來我每天主要的工作就是寫軟文,讓他們去各個論壇發,到各大QQ群去宣傳。我也問過百度關鍵字競價等推廣方式,但(那些費用)絕不是我們這種小公司所能承受的。(做了大量宣傳推廣後),我希望能賣一些衣服出去,但我失敗了:網站上線後,除了我認識的朋友之外,幾乎沒有任何訪問。慢慢地,我內心開始慌了:衣服一件也沒賣出去,何總遲遲沒有將之前承諾的款項打到公司來,公司的6個人卻還需要發工資。我決定發揮自己線下銷售的能力。除了留一個人呆在公司負責日常事務外,我帶著其他人全部出去推銷衣服:把衣服放在各個服裝小店免費代銷;跟淘寶店主聯系,讓他們代銷。我做過銷售,也比較擅長渠道合作,很快打開了一點局面,衣服慢慢有了一些銷量,有了很少的收入。但就在公司業務開始有些起色的時候,我和何總有了第二次沖突。他認為我這種做法違背了他當初的想法。他認為公司必須做電商,否則就不再投資。我在這個公司實際毫無話語權,不得不妥協。這次爭吵之後,他派了一個財務過來,規定超過5000元的支出都要財務簽字,然後再次告訴我必須要完成銷售任務。我重新將重心放到電商網站上,每天和我同學商量著如何做。大家像熱鍋上的螞蟻,面對著倉庫里堆積的衣服,毫無辦法。在蹉跎、迷茫、無助中,我們又度過了兩個月。這是我人生中最有挫敗感一段時間之一。我想找電商行業里的人交流一下,做不到,因為我根本沒有電商圈的資源。我也想過入駐天貓和京東商城,但當我找過去的時候,對方要求是正品且有品牌,而我們售賣的衣服連個正規的品牌都沒有。其實我根本不懂電商運營,曾建議何總招聘一個熟悉天貓的運營總監來協助我,最終落空。半年後,我們幾乎毫無建樹,公司不得不關門大吉,我也跟何總解約,離開了上海這個傷心之地。之後的半個月,我每天都在思考我到底輸在哪些地方:1 性格自大,不會虛心系統地學習。由於自己讀大學時曾經是所謂的校園牛人,所以對自己的能力極度自信,在沒有了解產業環境的情況下,貿然以為自己懂電商行業。其實,在大學時代,我只是看一些華麗的東西,沒有系統地紮在某個領域深入研究,眼高手低,結果只有黯然收場。2 缺乏電商經驗,毫無規劃。我一開始應該先了解電商行業,尤其是要學習小電商創業者的經驗。但我托大了,一開始就做了一個所謂的商城,其實我應該先從淘寶店做起。這(好大喜功)不僅耗費掉了大量資金,最重要的是使投資人逐漸失去了對我的信任和信心。剛開始其實最重要的是想辦法讓投資人信任自己。另外,我應該先把業務做起來了再招聘,而不是業務還沒開張人就招來5-6個人。3 不擅長與投資人溝通。我後來看電視劇《袁崇煥》,明白了自己跟何總之間的問題在哪了:盲目托大,跟老板許下了一個不切實際的目標。傳統行業的老板和真正的VC不一樣,他們更希望快速看到成果。4 忽視了生存第一。創業一開始應該什麽賺錢做什麽,活下來最重要。不懂的時候,我應該找一個做得好的公司,模仿再創新,而不是開始就想著定位、創新這些大道理。5 找了不靠譜的合夥人和團隊。在自己什麽都不懂的情況下,和一個自己不了解的投資人一起創業,另外我找來的搭檔其實什麽也不懂,這很致命。小K後來重新開始找了一份工作,I黑馬網記者問他,後悔當初創業的選擇嗎?小K說,以後有機會還會選擇創業,但大學畢業生先工作確實比一畢業就獨立做一個項目要靠譜很多。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王靜靜 | 編輯:wangjingjing | 責編:王靜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052

【師兄幫幫我】找不到方向的大學生如何創業?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220/57284.html

以下是一位大學生苦於創業方向、一位餐飲行業員工面對創業前期準備的難題以及一位4S店銷售經理面臨前期市場調研的難題,「黑馬師兄」微窩科技創始人錢科銘、云海肴創始人張晗、尚格會展創始人張珺給出了解答。

【大學生 肖遙】 問:

很想創業,但是找不到方向,不知道大學期間自己可以做什麼,應該做哪些準備?黑馬哥求教多謝!

【黑馬師兄】微窩科技 創始人 錢科銘 答:

大學生,在沒有工作經驗、沒有社會經驗的情況下,如果連最初的方向都沒有,真的不建議創業。不如先做好自己的本職:學習,在不斷地進步與成熟過程中尋找方向。

(做好本職事情,練好基本功,再找準感興趣的點進行深化,i黑馬看好你喲!)


【餐飲行業員工 祥子】 問:

想和朋友合夥開個水吧,前期合夥需要注意哪些?應該如何合夥?

【黑馬師兄】云南云海肴 創始人 張晗 答:

水吧最核心的要素就是選址,誰能持續搞定這個就和誰合夥吧。

水吧:選址第一,產品第二。選址帶來流量。

(i黑馬提醒,好的地理位置是市場消費的保證,像張晗師兄說的,通過流量帶來產品銷售的提升。水吧選址的主力區域有城市中各大商圈、大中型社區、大學校園等,同時注意物業條件和交通條件。)


【4S店銷售經理 陳浩】 問:

想自己代理奔馳品牌的二級經銷,前期市場調查應該多注意哪些問題?除此之外還應做好哪些準備? 請各位師兄賜教!

【黑馬師兄】尚格會展創始人 張珺 答:

這個問題沒那麼簡單回答,得看是哪個區域哪個省。

(這位同學,記得下次提問儘量詳細點,這樣師兄才好針對你的問題作出更準確的回答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5508

【案例】草根大學生輟學打造在線培訓機構,營業額過億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228/59075.html

眾多在線培訓機構中,邢帥網絡學院是一匹黑馬。一個大二輟學的草根青年,一無人脈二無資金,卻在6 年間打造了一家營業收入超過1億元的在線培訓機構。接地氣的授課方式、因材施教的技能培訓、全天候的即時交流令這個網絡學院滿足了許許多多草根青年渴望改變人生的願望。從某種程度而言,邢帥所創辦的網絡教育學院賣的是一種“勵誌服務”。 在26歲之前,山東青年邢帥一直是家人眼中“恨鐵不成鋼”的存在。他讀了7 年高中才在2006 年考上一所雲南二流大學的計算機專業,但是收到大學通知書的那一刻他並沒有“多年媳婦熬成婆”的解脫感,而是更加憂郁――因為那一年他妹妹大學畢業並且找到了不錯的工作。他至今還記得父親說:“將來你連你妹妹的一半成就都不會有。”在大學期間,他是舍友們心目中最為勤儉的同學,經常外出打工賺取生活費。他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派傳單時太累,暈乎乎地把傳單派給了城管,結果被城管抓了起來還罰了500 塊錢。說到這里他自嘲地笑了笑:“我就是這麽個腦瓜不太靈活,運氣也不怎麽好的人。我想很多人也和我一樣,我現在做的事,就是想去幫助那些像我一樣的草根青年改變自己。”上大學後邢帥仍然焦慮,他發現每周的專業課安排寥寥可數,大多數時間是在學習一些教材十年不換的公共課程。邢帥覺得將來畢業仍前途茫茫,於是以交學費為名問父親要了8000 元去校外學習PHOTOSHOP 軟件課程,這一舉動被同班同學們視為“瘋了”。學習小有成效後,邢帥靠這個技能做起網絡平面設計師,承接零散的設計活兒,大二那年邢帥開始輟學自謀生計,父親因此氣得不肯再和他說話。到了2008 年邢帥在網上授課教PHOTOSHOP,一間出租屋一臺電腦就是他的全部資產。最開始邢帥每堂課只收10元,因為有山東口音,學員們聽不懂就直接開罵,邢帥備受打擊。在最開始的一年,邢帥平均每天只能給自己留出3 塊錢的夥食費,從早上8 點講課到晚上12 點,下課後經常備課到淩晨四五點鐘,休息3 個小時繼續上課。一年下來收入3 萬多元。不過這一年間,邢帥找到了自己的第一個合夥人,而且組建了一個10 多人的創始團隊,開始進駐YY 語音頻道。也是在這個備受謾罵的階段,邢帥摸索出網絡培訓與傳統教育、線下培訓的截然不同。“好老師都是被罵出來的,被上千萬名學生罵過才能變成好的互聯網講師。”他開始以有口才、有急才、懂技能、能和年輕人打成一片的標準去培養講師隊伍。因為傳統教育或新東方式的培訓機構偏重於權威和現場講授技能,而互聯網則需要寓教於樂。“清高的老師沒人願意買賬,網民們只會為幽默和實惠埋單。”這種理念沿襲到今天,就是邢帥網絡學院會為學員們提供一種極致的教學服務:在學院里,有專門的售後服務團隊定期收集學員意見,投訴率超過30% 的講師會直接下崗。講師們為了獲得學員的認同,每天都要備課,每天上課老師都要根據學員完成的作業進行點評。除上課時間外,早10 點到晚7點時間段內,講師要隨時接受與學員間的交流答疑,解決他們實際應用中遇到的種種問題。學院會為學員推薦就業,並且定向跟蹤其就業情況。這種與現實情況無縫接軌的授課形式,就像網絡遊戲中盛行的“虛擬現實+ 真人互動”模式,很快獲得了草根網民的追捧,而自創的內容成為其他競爭對手無法超越的優勢。除了極致的服務外,邢帥網絡學院的營銷模式也有獨到之處。首先是講師與營銷明確分開,講師從社會上招聘並培訓,學院為講師提供食住行的全方位後勤服務,講師只專心於內容,靠口碑及選聽人數獲得高薪。學院采用QQ 群跟YY 相結合的運營模式。每個QQ 群是一個班級,最高管理者為班主任,承擔銷售職責,負責將QQ 群里的潛在客戶轉化到YY平臺付費學習。現在班主任們已經建立了3,000 多個QQ 群。除了眾多免費用戶外,付費用戶已經達到15 萬,重複購買率超過50%。在網絡搜索排名度最高的軟件教程下載鏈接,往往都是這些班主任所提供的,在免費視頻教程播放的過程中,會始終顯示學院某QQ 群號。網友們加入QQ 群,便能來到邢帥網絡學院的一個班級,成為潛在客戶。與其他在線教育機構不同,邢帥網絡學院一開始就不是免費的,而且收費標準算是在線教育中較高的。邢帥認為,人都有貪嗔癡的弱點,對輕易獲得的東西不會珍惜,當學費在10-500 元區間時,學員的放棄成本低,但當學費超過1,000 元時,學員們為了對得起自己付出的錢,學習的自主性和效率會更高,效果自然更好。他舉例說,去年他在網絡上開講創業課程,最早只收500 元一節,只有40 人選聽,但是學員都說效果不好,沒有一個人去創業。後來他將收費提高到2 萬元,學員達到了400 多人,每個學員都開始了創業,而且學會了用互聯網思維去做經營,而不是像從前人們一提到創業就只是想著開個小店。在他的學員中,有人學會了經營微博,比如用熱點事件配合明星圖片進行PS,建立了擁有幾個草根大V 的微博運營團隊,現在每個月的廣告收入有幾十萬。有人開始在學校針對大學生“懶”的特點提供各種代送服務,比如將以往只能送到傳達室的快遞包裹送到寢室,為大學生代打飯、為大學生提供校外小店的送貨上門服務,每月也有數萬元收入。進入在線教育領域的巨頭中,阿里、騰訊、百度尚未找到明確的盈利模式,傳統培訓巨頭如學而思更是坦承其在線教育領域已虧損過千萬元,但在線教育營收在教育結構中所占比重僅為3%到5%。邢帥網絡教育學院的營收卻從2010 年的100 萬元開始高速飆升,2013 年實現了1 億元的營收,邢帥更估計2014 年可能會接近10 億元。對於收入高速增長的預估來自於他對行業前景及團隊的信心:2011-2020 年10 年間,中國高等教育畢業生累計總規模將達到1億人,他們當中為數不少希望能進行技能培訓。而邢帥網絡學院的教師隊伍及學員人數也隨著市場變化在穩步上升,在2012 年9月,邢帥學院有超過120 名專業教師和500 名專業招募導師,付費學生約3 萬名;而到了2013 年末,學院有超過600 名教師,付費學生超過15 萬名。打開邢帥網絡學院的主頁,會看到它已經從最早的軟件培訓擴展到方方面面,比如影視和影樓的後期制作、電商、CAD 室內設計、英語、營銷、淘寶攝影、音樂等等。經過5 年的積累,邢帥網絡學院的學員中,付費用戶以85 後、90 後居多,90 後占40%-50% 比例,50-60 歲占比20%。這些用戶群中,大學生用戶基數最大,但付費率不高。貢獻額度最高的是已經工作一到兩年的年輕人,以及剛剛從農村到大城市謀生的草根人群――這也是學院主要針對的目標客戶群。邢帥認為非應試教育是未來互聯網教育的最大機會,以考高分、找世俗眼中的好工作為目的的應試教育仍是傳統培訓的優勢主場,邢帥網絡教育不會介入這一塊。學院獨樹一格的草根名師隊伍是未來的主要競爭力――其中不乏10 萬粉絲的年收入百萬元級別講師。未來邢帥網絡學院會重點拓展在校的大學生用戶,因為每年的畢業人數創新高,就業難迫使他們急需獲得一技之長。學院已經開始加大校園代理的推廣力度。現在他們的學校代理已經有500 家,培訓科目達100 門以上,目標是培養技能型學員。從現在來看,畢業學員在小公司的就業率很高,跳槽率較低。而且目前學院和電信部達成了合作,可以為學員提供正規的專業技能證書,對於他們找工作更為有利。邢帥還希望將學院的產業鏈向下遊延伸,打造一個就業生態圈,避免以往經常出現的大學生在招工市場受騙的弊端。他的設想是學員之間可以互相分享成長,創業的學員可以在學習技能培訓的學員中選取招聘對象,另外學院在一二線城市中建立方圓50公里以內的招聘App,私營業主可以看到學員在培訓時的成績以及以往就業簡歷,學員也可以看到企業主的招聘成功率以及返聘率、解雇率,大家可以自主雙向選擇。創業5 年,邢帥印象最深的不是任何一個事業的高點,卻是某一天他和父親的重新對話:那天他的妹妹打開YY 語音視頻,讓他的父親實時觀看了一場邢帥的網絡課程。一直以為他輟學後是在當混混搞傳銷的父親,終於親自打電話對他說:“你的課講得很好,你有出息了。”那一刻,邢帥熱淚盈眶,直至如今說起這一細節仍然有點哽咽。而他的孩子如今已經近3 歲,他說,未來也不會讓孩子被傳統教育的培養方式扼殺天性,他希望孩子通過互聯網自學成才。邢帥甚至很抗拒別人給他的學院貼上網絡職校的標簽,因為他覺得自己提供的是一種基於個人愛好的技能培訓,在學員中甚至還有20% 的是50 後60 後。一位學Photoshop 的“學生會主席”已50 多歲,開網吧之余來邢帥網絡學院幫忙管理學生。據說是因為他退休在家比較孤獨,而在這里不僅學新技能,還能跟年輕人一起玩,感覺心態更年輕。“我們幫那些渴望改變自己人生的人獲得了自尊心、新技能或就業能力。在這個技能和知識飛快更新的時代,人需要一種終身學習的態度。這正是互聯網教育顛覆傳統教育的機會所在。”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吳曉波 | 編輯:ningyongwei | 責編:寧詠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00

【女生節專題】90後女大學生創業:找個男朋友當合夥人

來源: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07/59307.html

當80後還在感嘆人生迷茫的時候,90後已經上路了,不僅從容開始自己的事業,還美滿的開始了自己的感情,本文女主角俞立穎(下圖右)杭州市雲造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7月成立)創始人是一位純正90後,愛好:開車, 吹牛, 練肌肉,學歷:浙大本科畢業。男朋友浙大研究生3月畢業。本文中的精華在於,女漢子是如何追到她的合夥人的。本文來自《創業家》雜誌2014年3月刊88後創業者專題,想要瀏覽全系列,歡迎關註口述:俞立穎   整理:柯實在浙大開始接受創業教育生於1990,我22歲以前的人生非常標準。2008年從四川地震災區考入浙大,一路用3.9的GPA(平均分數)拿遍了所有獎學金,以最高榮譽畢業生被載入校史,寫文章做研究去美國做交換,接近滿分的GRE和TOEFL能讓我叩開任意一扇北美研究院的大門。繼續做最標準的好學生,讀最神聖的Ph.D(學術研究型博士)?學術研究對我來說從來沒有什麽致命的吸引力。我喜愛那個現實存在的無序世界,厭倦紙面上的文字遊戲和頭腦體操。因為在浙大,所以我很早就開始接受創業教育。大二的時候開始和土豪朋友一起試水做男裝的電子商務,從寧波拿貨,貼自己的品牌標簽,運營淘寶店和開發B2C網站。從大三開始我輔修了浙大的特色班級“創新與創業管理強化班”,由此結識了賽伯樂的朱磊先生。他也成了我的企業家導師。身邊創業的同學不少,做互聯網的居多,工業機器人、生態農業、餐飲、貿易,各行各業都有。一幫88後之間相互稱“總”,這樣的氛圍雖然搞怪,卻也十分難得。我的創業經歷堪稱奇葩。大學畢業後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從事非營利組織,事實上我一心想做的是當時很火熱的社會企業。於是跟隨某NGO到雲南中緬邊境的農村中學去支教,希望自己能夠了解農村社區並做出一些變革。對於一個理想主義者而言,最快地脫離理想主義的方式就是去踐行自己的理想―這段經歷讓我非常直接地學到了這一點。2013年初,我回到杭州,和我的合夥人一起創辦了雲造科技有限公司。找個男朋友當合夥人這里,我得簡單介紹下我的合夥人。我快畢業的時候,看上了浙大學工業設計的一個小夥子。這里的“看上了”,有兩層意思:一層是覺得這小夥子設計能力強,光是設計界的奧斯卡―紅點大獎就得了8樽,一起合夥創業非常靠譜。第二層呢,是覺得這小夥子人好,心眼好,長期做生活上的合夥人也是不錯的。於是三下五除二,把這位學長追到了手,開始了我們生活和事業上的共同創業之旅。雲造是一個設計為主導的公司,這既是我們的優勢,也是我們的短板。在成立之初,我們就明確了一個比較切實的發展方向:一方面運用我們已經積累下來的設計優勢和客戶資源,繼續幫客戶做VI、UI等外包項目的設計,保證公司的現金流;另一方面,我們著力去開發自己的互聯網產品,爭取完成從乙方到甲方的轉型。在單純的設計外包業務上,我們在杭州的互聯網公司里已經做出了很好的口碑,許多公司都慕名而來,希望做網站、APP或公司VI設計。2013年11月,我們自己的互聯網項目進入開發階段―雲造名片。結合當時微信的熱潮,我們開發了“雲造名片”這個微信公眾號,客戶可以直接通過微信定制名片。我們做的是二維碼的名片,每張名片上都根據客戶輸入的信息自動生成二維碼,掃描後出現可保存的網頁,客戶也可以隨時更改自己的信息。我們的網頁上精選了10款非常與眾不同的名片設計,客戶可以直接下單印刷,降低成本並且提高效率。有部分客戶對自己的名片非常挑剔,我們也可以專程設計和打造。下面講一些好玩的故事吧。夫妻店那些事兒我是個90後,又是個小女生,在商場上會顯得太嫩,是個劣勢。尤其是互聯網圈,“妹紙”是用來欣賞和談論,不是用來幹活的。所以我把自己的微信簽名改成了“英雄不問性別,大壕正值少年”。為了顯得老成和有經驗,我不會穿任何我這個年齡小女生穿的衣服,會盡力選擇深色和沈穩的套裝,有意識地降低聲音和放慢語速。沒辦法,無論是男朋友還是其他朋友,都會評價說我很“強勢”。我想借此機會為所有的事業女性正名:在男性身上是“果斷和決策力”,在女性身上卻變成了“強勢”。任何一個人要承擔責任,推進事情,必然都是很強勢。作為夫妻店,一天24小時膩在一起大眼瞪小眼是很煩的一件事情,工作上和生活上的矛盾是難免的。產品經理和設計師來自兩個星球,男人和女人更來自兩個星球。幸好,我們找到了一種比較理智的溝通方式。在任何問題上有分歧,我們倆都會伸出手來握手,表示進入談判程序和談判狀態。不是小情侶之間的打打鬧鬧,而是兩個正常的成年人坐下來,擺觀點,講邏輯,最後尋求共識。不過,生活上的事情最近談判越來越少了,談多了也煩,就直接動手“幹架”解決問題了。最後,合夥人有多重要我就不說了,講個去年夏天的事兒吧。我的合夥人朋友去參加浙江經視的電視節目《資本相親會》,談著項目,主持人突然發問:“請評委們看看這位選手寫的對另一半的要求。”評委們一看,傻眼了:“具有國際視野,領導才能,卓越的社交能力和與我互補的思維。”這四條是正常人的擇偶標準嗎?於是評委們問:“這種高標準,你能找到另一半嗎?”我的合夥人說:“已經找到了,就是按照她寫的呀。”  相關公司: 數據來自 創業項目庫 作者:俞立穎 | 編輯:liyanglin | 責編:李陽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339

【案例】Dormi:只有8人的大學生團隊,如何做宿舍家居電商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1/59406.html

「大學生宿舍應該更有生活味道」

打開Dormi的網頁,清新的網頁設計馬上就吸引了眼球。Dormi是由幾個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的學生共同創辦的宿舍家居區域性電商。創始人余梓熔對記者說,Dormi的意思就是「dormitory and I」,即「宿舍與我」之意,他們主要的消費群體是在校大學生,主要是針對廣州大學城的在校大學生,提供宿舍家居裝飾用品等服務。

裝飭宿舍帶來市場

余梓熔對記者說,去年5月份的時候,他和幾個同學出於相同的興趣運營了這個創業項目。而他們幾個人的共同點就是喜歡裝飭自己的宿舍,有的人因為抽獎抽得了一個魚缸就在宿舍養起了魚;有人因為有那麼點「考據癖」而把宿舍的書架填得很滿;有人因為喜歡周杰倫所以將宿舍桌面的每個角落都放滿了CD。余梓熔說,「在Dormi的概念裡,大學生活應該更有生活的味道,不是中學的三點一線,宿舍也不再是只剩下門牌和方位來標識,它需要屬於自己的小天地」。

仔細琢磨後,他們發現同樣不願趨於平凡而有裝飾自己宿舍想法的大學生並不在少數,這個市場充滿了商機,於是幾個志同道合的人就辦起了這樣一個平台。他們初衷是「不希望被格式化和快節奏淹沒」,讓宿舍有一種家的歸屬感,這或許有些理想化,但並非不可實現。

8人小組各有分工

最初的團隊裡有八個人,他們分別來自不同專業,有學國際貿易的,也有學計算機的。他們針對大學生的喜好,建立了一個頗具小清新風格的簡潔而有趣的網站,在上面放上自己的貨品和宿舍家居的設計方案。他們的貨品主要以一些組合式的簡易家居為主,如組合式收納盒、書架、相框、宿舍床門簾等,這些產品的特徵就是符合宿舍的狹小空間,最大程度利用這些組合家居打造出簡潔實用又美觀的宿舍環境。這些貨品大多是團隊中的成員從批發市場中精挑細選而來的。余梓熔說,除了廣州市內,他也去到過佛山、東莞等地去尋找貨源。

余梓熔介紹,他們主要的目標消費群體是廣州大學城內的在校學生。廣州大學城位於廣州番禺區新造鎮小谷圍島及其南岸地區,總共入住了廣東省10所高校,在這個不到18平方公里的區域內生活著近20萬的在校大學生。而大學城內的學生購買Dormi的產品後,Dormi還提供相應的免費送貨上門服務。送貨的環節由團隊成員承擔,同時與快遞公司合作,由於大學城的區域相對較小,這部分的成本也並不高。

每月都有一筆收入

經過一段時間的發展,Dormi在學生中也獲得了不少的支持。在網站流量很難達到預期的情況下,他們在網購平台上開了一間網店,這對銷售情況有很大的提升,儘管目前項目整體還未達到盈利,但網店發展起來之後每個月都能有一筆收入。

但是,和許多大學生創業一樣,Dormi的團隊也遭遇到了畢業這個坎,由於團隊成員都到了大四的階段,對於未來的考慮讓一部分人決定選擇先就業,Dormi這個項目目前不得不面臨一個擱置的階段。不過,余梓熔對宿舍家居的未來充滿信心,他覺得目前又多了類似微信商城這種移動互聯網方面的創業機會,在對項目進行一定調整後,認為在今後應該還是有其他機會。

抓住學生創業的身份和地域優勢

「偉大的事業都有一個微小的起點」,就像Facebook始於哈佛校園的一個學生社交網絡,「餓了麼」也是起源於上海交大的一個針對校園的外送訂餐網絡,大學生基於校園的創業思維從不缺少成功的案例。Dormi也是源於校園的創業項目,學生的身份和大學城這樣一個相對人口密集且面積不大的區域,給校園創業提供了不少優勢。

抓住市場空缺

就記者的觀察來看,儘管家居行業滿足了不同人的需求,但針對學生群體的宿舍家居在目前廣州的市場上尚屬空缺,而宿舍環境相對比較特殊,能夠滿足學生需求的產品並不多。許多學生發現,校園裡的超市儘管有不少符合宿舍環境的家居產品,但又不夠美觀和個性化,如果需要購買美觀的產品,又不得不到市區購買,來回的成本很高。如廣州大學城的學生要到宜家去購買家居產品單程至少需要1個小時,因此,Dormi儘管定價並不能算是低廉,但地域上的接近性、產品較區域內的競爭對手更加美觀和實用,使得他們能夠獲得自己的市場。

另一方面,大學生創業除了缺乏經驗,資金也比較缺乏。在學校裡,通過參加學校組織的創業大賽,一定程度上能夠幫助團隊緩解資金上的困難,就如「餓了麼」就曾通過參加創業大賽來籌得啟動資金。Dormi也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創業大賽,並獲得了相應的獎項和獎金。

貼近目標群體

余梓熔對記者說,Dormi最大的競爭優勢就是對學生群體的需求和消費心理的瞭解。他們自己就是學生,因此懂得學生在裝飾自己宿舍時遇到的困難。例如很多家居賣場或者網店並沒有提供與宿舍相適配的產品,特別是宿舍空間狹小、床位寬度較窄、桌面的空間也不夠多,這些特殊要求使得學生在選擇宿舍用品的時候不得不花費大量的精力進行搜索,並且收穫甚小。Dormi則切入了這個市場空白點,提供與宿舍相適配的產品,並提供相應的組合設計方案,甚至成員親自送貨上門,通過這些較為細微的產品體驗,很容易就能夠獲得學生的歡迎。

借助校園人際傳播

Dormi也積極地利用學校組織的如「宿舍裝飾大賽」和「交換空間計劃」等項目,與學生合作參與這些校園活動,通過學生之間的口耳相傳,從而達到口碑傳播的目的。他們也在微博上進行推廣,設計一些與產品相關的話題進行話題傳播。不少學生在購買他們的產品後會自覺地發到微博上曬單,這也一定程度上幫助他們品牌的推廣。不過比較遺憾的是,微博傳播的效果不太理想,「由於推廣時恰逢微博的衰退時期,所以微博推廣不如預期」。

項目盈利就不要輕易放棄

在廣州尚道女性營銷有限公司董事長張桓看來,宿舍家居的創業想法比較新穎而且符合邏輯。他認為,如今的大學生比較追求個性化,不滿足於學校提供的比較蒼白的住宿環境,而這個創業項目恰好就滿足了這種特定人群的特殊需求。

他談到,類似這樣的創業,關鍵在於一是能否控制成本,二是話題的傳播能否達到一定的範圍。而利用校園裡的優勢,可以很容易的達到一些話題式的「病毒傳播」。例如請來學校中的「校園女神」拍一組和宿舍家居相關的圖片放到網上,再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在校園這個相對封閉的環境內會很快得到傳播。

而對於校園創業團隊在畢業時候面臨著合夥人思想的不統一,想就業和想繼續項目的人意見相左的情況,張恆建議,如果一個創業項目已經達到了盈利或者處於一個上升期,就不要輕易放棄項目選擇就業。在他看來,儘管他鼓勵大多數畢業生還是以就業為主,但是在這樣一個時代創業的機會是很多的,如果已經找到一個很好的創業切入點,項目成型並有一定增長率的話,創業者就不要輕易放棄,「畢竟人的一生中能夠遇到這樣的戰略機會並不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923

【案例】85後大學生做手游:如何獲得500萬風投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4/0318/59647.html

武漢大學一群「85後」的大學生,研發了最近風靡手機應用中的軟件「找你玩」,而這群20歲出頭的研發者們也被身邊同學譽為「武漢合夥人」。

以下是他們獲500萬風投的創業之路:


倒賣門票起家

昨日,記者在光谷一棟寫字樓裡見到了他們。辦公場地不大,只有兩間房,一間是擺著9張電腦桌的「研發車間」,一間是行政、洽談用的辦公室。

「研發車間」裡,七八個大男孩,整齊地坐在桌子前,眼睛盯著電腦屏幕,雙手噼裡啪啦地敲著鍵盤。「我們的軟件就是這樣研究出來的。一天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常有的,有時候開會到凌晨四五點。」一口廣東腔的銷售總監陳毅豪笑著說。

涉足互聯網創業,對團隊核心陳奕龍來說是順理成章的事情。大四時,陳奕龍和學弟陳毅豪,同在武大某社團裡工作。他們的任務,就是遊說校內外商家,為社團活動當「財神爺」。

慢慢地,他們不僅拉到了不菲的贊助費,還發現了額外的商機:不少商家手中有大量價格低廉的演唱會門票,低價批量收購後,打折賣給同學們。這樣,一場演唱會可掙兩三萬。最高峰時,經手的門票費達到二三十萬。這些收入,激發了創業夢想。

「去街上擺攤,當然不是我們的選擇。」戴著黑框眼鏡的山西娃陳奕龍說,他的目光定位在自己最喜愛,也是發展最火熱的互聯網領域。他們想做的,是一款興趣類社交軟件平台。

贏得500萬風投

起步沒多久,項目失敗了。原因很簡單,物理專業出身的陳奕龍,以及另外兩個「小夥伴」,都不足以能開發出一款應用要求高的軟件系統。

但這毫不妨礙陳奕龍的創業激情。2012年初,他乾脆註冊成立公司,拉來室友姚化強、社團同事陳毅豪、發小王露等4個合夥人。3個研究生、2個本科生,明確股權份額、劃定職能分工,全都是股東老闆,也全都按約不拿工資。

成立公司後,陳奕龍頻頻帶著團隊參加各類創業比賽。他的想法很簡單:「比賽場上,評委和同行們經驗豐富,他們能一針見血地指出我們的問題。」

此外,像絕大多數創業者那樣,「武大合夥人」創業初期最大的困難是找錢。

負責銷售和市場的陳毅豪,在網絡上查好投資機構辦公地址,帶著團隊創業計劃書,壯著膽子,隻身前往北京找「伯樂」。

「去了三四家公司,有兩家談都沒談,直接讓我把計劃發郵箱;另兩家給機會聊了幾句,也沒了下文。」陳毅豪說。後來,終於有位好心的投資人點撥他:「別著急,先把產品做細緻了,想好成熟的商業模式,再談找資金」。

一方面加強產品打磨,一方面繼續參加各類創業大賽,終於好運來臨了。2012年,他們被評上湖北省「大學生創業先鋒」,並獲得12萬元的政府創業資助。

緊接著,在一場創業比賽上,陳奕龍獲得比賽「最具潛力獎」,並獲得深圳一家投資公司的500萬元風投。

武大合夥人擴軍

如今,創業已過兩年,曾經的5位「武大合夥人」,已經擴軍到9人。

陳奕龍告訴記者,去年,國內某龍頭互聯網公司想挖他的「牆角」,開出足有誘惑力的年薪,但均被婉拒。

上月上旬,歷經幾個月的研發,他們的第二款產品正式上線。這是目前國內唯一一款基於事件的手機社交應用。不到一個月,用戶量就突破10000人。

「創業的路上,有艱辛也有淚水,但有種喜悅是無法代替的。」陳毅豪說,與工作不同,創業是實現自己的「想法」,體現自己的價值。

談及2014年的計劃與展望時,陳毅豪說希望「找你玩」能夠突破100萬用戶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541

摩根大通建議大學生:存錢是不夠的,你們得學會投資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2739

摩根大通在比較了近35年來存款回報和學費增速後建議大學生,僅僅存錢是不夠的,而是應該去投資。因為你存款的利率遠遠趕不上學費增長,無論是股票、債券,其回報都高於學費增長。 根據1978年至2013年的數據,存款的平均利率僅4.1%,遠遠不及學費7.1%的年均增長。而投資債券平均年齡能獲得9.4%的收益,而股票的回報更是高達12%。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0937

【每日一黑馬】職業樹——做青年商學院,讓大學生畢業即就業

http://news.iheima.com/show-6-143867-1.html
職業樹是一個做青年商學院的在線教育公司。公司構成分兩塊,前端是做一個職業垂直的知識問答社區,類似知乎,用來吸引流量。前端有精準課程的鏈接,照片推送等功能。後端是做商學院的。是面對18-30歲的人群。職業樹和企業共同設計課程。這個商學院得重點不是積累多少商業案例而是及時為企業培養人才、輸送人才。 
 
整個行業裡,商學院是客單價最高的領域。公司現在現金流健康,現金可以支持後續產品開發。現在正在和1號店企業大學合作,提供1號店學員認證。學員可以直接憑認證去1號店實習,做得好的話就可以留用。  

模式上,通過直播的形式做軟實力的傳授。而乾貨的東西通過錄製的形式輸出,和老師教授分享版權。電商、金融、營銷都是服務的範圍。職業樹其實是做大學到職業這個Gap Year階段的職業培訓的服務員,全公司涉及招生-就業-實習-培訓全產業鏈的服務。  

未來職業樹會做輕量級的獵聘——工作時間兩到三年的從業人士的招聘。網站還沒上線。招生馬上開始,生源面向中國國內的211、985學校,國外面向北美和英國。未來會對學員提供MBA、EMBA的輔導、獵頭、以及經紀人服務。
  
創業者孫昊有哈佛交換生經歷和寶潔的工作經歷,瞭解傳統商學院的課程。其課程委員會有100多人,核心競爭力是課程研發能力。公司COO以前是新浪、網易有道的產品經理。CTO是前AMD高級工程師。而營銷人員是前聯合利華華東負責人。
  
職業樹準備融資出讓小部分股份,5%以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539

五道口「豬蹄哥」:大學生從地攤起步,一年賣出30萬隻豬蹄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5/144407.html

以下是李功福的口述:

豬蹄改變了我的人生

我高中讀了五年,中間轉學美術,一不小心就考上中國美院,感覺跟裡面的人格格不入,特別討厭那種高人一等的優越感及所謂的『藝術家』,便鼓起勇氣回家復讀,經過努力成功考入電子科技大學。在進入大學沒多久,家裡就出事了,我哥因為感情問題,患上了精神分裂症,不能工作,只能賦閒在家。我感覺壓力一下子大了,就開始考慮如何掙錢。

大二開始跟室友一起做生意,當時我們一起收購部隊淘汰的通信電台,維修後再拿到網上賣,利潤達到300%。多的時候,我們一個月可以掙4萬多,一人2萬多。後來出現了一家壟斷商,我們的生意黃了。再後來,又開始在學校倒賣摩托車,從鄉下收購摩托車,倒賣到成都郊區,一台利潤在400元至800元不等。這些做生意的經歷,慢慢意識到並不是高端就是好生意!高端行業匯聚精英,競爭大;而低端行業競爭相對較小,也更鍛鍊人。

本科畢業後在成都找了家國企,從同事及上司中看到了自己以後的大致路線,感覺太過平庸,再次抉擇,去讀研。在經過45天的枯燥複習後如願考上成電微固學院,在學校強迫自己在一年的時間內完成了學分及課題,考慮年齡及家庭等因素,說服導師去外面擺地攤,導師就是我的一盞燈--不僅同意還給予4000元作為我的啟動資金,在思考賣什麼的時候,我想起了小時候媽媽給我做過的豬蹄,至今難忘那個味道,我覺得這個一定會有市場,於是開始做實驗。當時電子科大「徐胖烤蹄」很火,我跑到別人的燒烤店打雜學藝,晚上回住處做實驗,別的童鞋打遊戲追姑娘,或是考托福、GRE,我則整天與豬蹄打交道,經上百次試驗且導師、同學等試吃滿意後才最終定下配方、流程,開始在學校門口擺地攤。每天也能賺個幾百元,其實就想能在畢業前積攢點小錢。

選址的戰略意義

我最早在成都做這個(12年3月)。每天騎車兩個多小時到市場進貨,然後剁開、拔毛、浸泡,整個流水線都是自己一個人幹---真的是累。真想過放棄,想想導師的支持等等,咬咬牙便堅持了下來。浸泡、醃製、烘乾、烤每個工序都有我自己的心血、心得,也正是著力這些工序才使我能賣出了30萬隻豬蹄。

在與城管玩了近兩個月捉迷藏遊戲後,發覺這只能是路邊攤做不大。正好在上海的同學建議我去上海賣豬蹄,其實也不好做,不讓擺地攤,我再華東理工大學擺地攤,剛展開還沒開始賣,就有城管撲上來了。文明倒是文明很多,但是就是不准賣,於是我只好找店面,但是我沒錢租店面,就想了一招,當時國家不是有政策嗎?我就拉了一個華東理工的學生入夥,以他的名義申請代理基金,一下子申請了十萬,等資金到位的時候,已經兩個月過去了,不過我還是很高興,就在松江上找了一個店舖,因為沒錢我租了一個最偏僻的店舖,我一直堅信酒香不怕巷子深,真不是那麼簡單,現在酒香也怕巷子深。發現這就是一個坑,做了四個月,根本沒生意。我心想我這下子要栽在這裡了。這個時候,我正好回四川答辯,就和我哥們說,把店裡的東西推到門口大街上去,被告被抓都不管了,結果就這麼火了!擺了一個星期,銷量直線上升,這個時候,有一個拍客拍了我們的產品,然後上傳優酷,第一天點擊量就過了46萬,標題叫放棄白領身份去路邊賣烤豬蹄。後來央視、東方衛視等一大推電視媒體的報導。那個時候,這段時間收到600多個加盟、合作等的人,那時真的沒有準備好,我沒辦法做加盟連鎖這樣的生意。最主要的是團隊沒有起來。

畢業以後,我來到了北京,在科研所工作,但是業餘還在做豬蹄,我有自己的公司和團隊,把直營店開在上海北京兩地。在北京,選擇了綜合商圈---五道口,這能做回頭客同時又能打品牌。

正如大家所看到的一樣,我的步驟太慢完全跟不上市場的步伐。這個產品的可複製性還是比較高,還是團隊的問題。

自打我的店開在這裡,每天最高賣出500個豬蹄,我也有意識控制銷量,否則可以更多,在競爭對手入駐後,我唯一受到的影響是下班時間推遲了兩個小時,平時一般在8點賣完關門。

競爭策略:產品控制+品牌化

不要害怕競爭,有比較的情況下最終還是品質來決定。30萬隻豬蹄,這就是競爭力的保證。一靠食材、二靠工藝。一方面我選擇進口豬蹄,而且全是前蹄。豬蹄的口感差異很大,豬的前蹄更加鮮美,而後腳蹄則差很多,很多商家為了壓縮成本給用戶吃的是後蹄,這在我這裡根本無法容忍,在販賣豬蹄的過程中,發現很多歐美國家不吃豬蹄,他們的豬蹄往往出口到亞洲國家,價錢比國產的豬蹄貴不了多少,但品質好的不是一點點,豬肉的質量有目共睹,畢竟還要經過海關等部門檢驗,在實驗過幾十個國家的豬蹄後,選擇了其中一家大型百年肉企的豬蹄(應被訪者要求,隱處相關信息)。

前些日子,我還賣過玉米汁,單做現榨玉米汁,我就試驗了14種之多,最後選擇了馬來西亞玉米,我甚至找到了它的一級代理商。後來,由於夏天不易於保存的關係,我放棄了這個品類。

競爭對手的加入,讓我不得不加快融資和轉型的速度。一方面,他讓我有了競爭壓力,每天下班的時間推遲了個把小時,另一方面小吃畢竟是有生命週期的。在大浪淘沙來臨前做出自己的品牌,然後轉型到快餐。我們現在有其他產品的技術儲備,不過現在差的還是一個好的團隊。

(創業家&i黑馬:做快消品的營銷成本差不多佔到總成本的35%,考慮到小蹄大作的定位,人群和豬蹄本身的特殊性,我們認為這一塊的成本在豬蹄市場可以極大地降低,因為豬蹄不會突然消失,它是一個擁有穩定需求的市場,而且很多大。但是,營銷成本仍然是很大的一塊。對此,李有自己的資源。)

因為項目的特殊性,我們被大量的媒體曝光,同時,我的很多同學和同事都在網易、搜狐工作,丁磊就是我的校友,有次吃飯,我導師對丁磊說你學弟在你公司對面對面賣豬蹄,你幫忙宣傳一下。現在報導創業公司的媒體和產品特別多,比如今年央視的兩檔節目都有找過我們,我都一直壓著,因為自己還太小,我怕我根本無法保證服務質量。

黑馬點評:

這是一個有趣的項目,豬蹄作為一個消費品類,常年缺乏品牌。但是,因為穩定的需求,有望成為一個肉食品的入口。李功福的品牌計劃若是成功,有望成為生活區域購買肉質食品的入口。而肉類食材的廣闊和頻繁度有目共睹。同時,我們不認為可複製性差是一種弱點,這個項目同樣擁有資本化的空間。不是互聯網項目就有投資價值,這是一個現金流良好,擁有明顯增值空間的項目。未來的收益有望從渠道、加盟費、技術授權等領域獲得。

但是,這個項目也有幾個問題:

首先,升級方向不應該只是單純地在口感上使勁,在服務上李的團隊還可以做得更好。

其次,豬蹄的價值除了吃,恐怕還有更多的東西,如肉食愛好者的聯盟和社區經濟,小蹄大作顯然還沒有做到「小題大做」的地步,不過在資本進入後,可以肯定對李功福會起到比較好的指引作用。

從好吃到變酷,我相信這是這個品牌的未來所在。創業者的豬蹄,到高品質的肉食,這個故事很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28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