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美聯儲將擴大審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大型銀行現貨商品業務

http://wallstreetcn.com/node/58689

彭博消息人士稱,美聯儲將擴大對大型銀行銀行現貨商品業務的審查,這些銀行將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等。

該消息人士稱,美聯儲正在審查所有使銀行參與商品市場的法律和監管條款。為了降低金融系統內的潛在風險,美聯儲7月份後對美國大型銀行商品業務的審查開始擴大。美聯儲7月份表示,它將重新考慮2003年批准花旗、摩根大通等美國大型銀行將業務擴展至原材料市場的決議。

美國法律禁止銀行從事非金融業務,除非它們得到了特殊豁免權

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在2008年轉變為銀行之前一直是美國兩家最大的證券公司。

1999年的一項法律也豁免了它們1997年9月30日之前存在的任何商品業務。

美聯儲可能會在解釋「豁免權」的時候縮小範圍,這可能限制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恰巧在1997年增加的商品業務

美國大型銀行的一些商品業務活動可能被歸為單獨的「商業銀行」投資豁免權,但這些豁免權的期限僅為10年。Federal Financial Analytics的執行合夥人Karen Shaw Petrou稱,

美聯儲「正努力整頓豁免權,使之與商業銀行業務相符,並擴大它的適用範圍。」

在美聯儲審查美國大型銀行商品業務之際,美國的立法者和監管者也擔憂這些大銀行參與商品市場的擔憂。美國民主黨參議員Carl Levin稱:

「銀行參與商品市場和建立商品頭寸將引發許多問題。」

但是,美國的大型銀行也表達了反對。高盛CEO Lloyd C. Blankfein表示,現貨商品部門是其為客戶提供關鍵服務的「核心」。他稱:

「我們的現貨商品業務在市場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我們擁有好的信譽,是受監管的公司。如果我們退出現貨商品業務,這將對市場產生不利影響。」

另外,美國其它組織也表達了對銀行退出現貨商品業務的擔憂。美國商會(Chamber of Commerce)和波音公司在給美聯儲主席伯南克的信件中稱,如果美國大型銀行被迫退出商品業務,它們將面臨風險對沖方面的困難。美國商會稱,

如果大型銀行失去現貨商品交易對手的身份,那麼「我們管理風險的能力將嚴重受到影響」

「我們很可能被迫用自己的資本來管理這些現貨商品庫存,我們對衝風險的選擇將會減少,成本也更加昂貴,並且風險對沖的效果也會降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156

上海大型國企集體缺席國際資本市場盛宴 張奇港股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14ffdf00102eapd.html

初看題目確實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實際上確實存在這樣的現象。我所說的國際資本市場主要指香港市場,因為香港市場是中國國企上市融資的主要目的地。我並不是說在香港市場上沒有上海國企的身影,而是上海國企並沒有很好地利用香港市場。

首先,我們羅列一下在香港市場上市的上海國企。其中H股主要有上海醫藥、上海電氣、東方航空、上海石化、海通證券,從名單來看,清一色的都是A+H的公司,而且絕大部分H股都是在A股以後再發行H股的,其中的主要原因我認為是替代在A股市場的再融資,因為A股市場多少有大額融資恐懼症。紅籌股更少,主要就一家上海實業,這是流行在各省市在香港市場設立窗口企業的產物,之後就只有一家被上海實業收購的破產地產公司,就數量來看真的少得可憐。其實香港市場的開放性和不計較上市前的財務狀況等因素,可以使得一些初創公司能很好的利用上市融資做大做強。其中上海還是有個別代表性的公司,就是以復旦大學為北京的上海復旦和復旦張江,這兩家是香港創業板H股的高價股,業績和估值都得到香港機構認可的公司,假如這兩家公司如果是紅籌的話,我相信發展會更好。

其次我們來一下其他上海主要國企,如上海寶鋼、上海汽車、上海港務等公司都沒有選擇在香港市場上市,為什麼?我現在想通了,因為上海有上海交易所,上海交易所為了打造國內主板市場,利用行政方式強制留下了所有上海大型國企在上海交易所上市,這就是政績。但是國內資產市場不市場化,低效率,過度行政化,導致了在國內市場上市的大型國企沒有得到很好的估值和低廉的融資成本。我相信假如寶鋼,上汽在香港市場上市,股價和市值一定會比A股的高。而且香港最近幾年的融資成本都很低,比如大型國企在香港發行債券的年利率都不超過3%,比國內融資成本低一半以上。

然後,我們再看一下為什麼紅籌上市更好。因為H股受到香港和中國證監會的雙重監管,比如再融資需要經過中國證監會的審批通過,而紅籌股只受到香港證監會的監管,香港市場監管比較市場化,所以紅籌上市能更好利用國際資本市場的各種便利。其中我認為做的最好的是北京的國企,當中的原因當然有北京無交易所的因素,北京的國企在香港國企中佔了很大比例,我們這裡不談那些大型央企,比如北京控股、首鋼、同仁堂都在香港有多家上市公司,其中多數為紅籌股,比如北京控股除了自身為紅籌股外,還收購了多家殼公司,然後重組和收購,比如北控水務、北京發展等,這些公司股價表現非常良好,同仁堂在香港有H股同仁堂科技,紅籌股同仁堂國藥,股價一直在創新高。當然,這些國企的高管都很好的利用香港資本市場,也增加了自身的資產。

最後,我想說,為了上海更好的建立國際金融中心,放手讓上海的國企去國際資本市場闖蕩。利用市場化的機制,通過收購兼併,分拆上市等把公司做大做強。

(個人觀點 僅供參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1313

大型車企重研發:研發支出創新高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2037

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為了走在時代的前沿,各大車企加大了研發的投入,它們的研發支出創歷史新高。 汽車行業正經歷著自內燃機發明以來最大的突破性發展。汽車新技術層出不窮,發動機更加省油,設計更加人性化。汽車燃料也出現了可喜的新變化。而與此相比,同期大型車企研發支出大幅增加,增速甚至超過了收入和利潤。 據波士頓咨詢數據,過去四年間,汽車行業的研發支出以每年8%的速度進行增長,幾乎是2001-2012年年平均增速的三倍。 車企研發支出創新高的消息發布之時,正值今年“汽車首秀”底特律車展的前夕。底特律車展是世界數一數二大車企推出最先進新車的絕佳之地。 汽車研發支出創新高可以在新車型上反映得淋漓盡致。譬如福特新一代F-150皮卡。 福特汽車表示,新一代F-150皮卡是市場上最先進的卡車。其搭載的TruckApps功能可以根據需要來擴展多種應用程序,可以充分實現娛樂和互動,此外,車道偏離、多媒體娛樂、衛星收音機、定速巡航、緊急制動輔助等功能全面引入,值得關註的是,其排座椅空間和第二排座椅的空間都得到了合理的優化,舒適度進一步提升。 現在的汽車都載有娛樂和互聯網連接設備,有的汽車系統軟件代碼有1億多行,比軍用戰鬥機的代碼都多,發動機既節油,體積又小,燃料還可以由電池或者氫來補充。 汽車公司面臨的挑戰很多:汙染氣體排放法規極為嚴格,汽車車主急切需要車完美連接互聯網,Google和IBM等科技公司進入汽車領域。面對這些挑戰,傳統車企必須重新定位,成為創新企業,而不單單是制造企業。 波士頓咨詢高級合夥人Xavier Mosquet表示,創新才能使汽車公司站到行業的中心,消費者想要的是新技術汽車,滿足消費者這一需要將成為未來幾年汽車公司成功的重要因素。 大眾、通用和豐田等車企位列汽車行業研發支出前三甲,這三家車企2007-2012年研發支出年均增加13%,達到274億美元。而在此時期,它們的收入年均增加才8%。 旗下有大眾、奧迪、斯柯達等品牌的大眾汽車公司研發開支居全球之首,甚至比三星、微軟等科技企業的研發支出還要多。 現在,車企研發支出已經結出累累碩果。引擎低排放技術專利申請數量在過去五年已經翻了一倍多,引發人們擔憂各車企會不會打專利訴訟大戰。 自2009年,銷售額最大車企通用汽車發起成立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基金GM Ventures,投資於科技開發初級階段項目。通用汽車最近在以色列“矽谷”特拉維夫市新建了一家研發中心,在加州矽谷也設有辦公室,這個辦公室充當了通用汽車探知新科技的“耳目”。 Google已經研發了無人駕駛汽車,而IBM最近也與汽車零部件公司Continental鑒定研發新技術的協議。 上周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有9家汽車公司參展,所占展位比上一年增加了25%,為人們增添了無限遐想的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588

大型交易平臺Mt.Gox遭擠兌暫停交易 比特幣暴跌25%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5574

當地時間本月7日上午,比特幣的全球大型網絡交易平臺Mt.Gox發生技術故障,用戶無法正常取款,整個平臺不得不暫停交易。受此影響,比特幣兌換價一度由827.38美元跌至619美元,跌幅高達25%。 Mt.Gox發布聲明解釋為何中止交易, 從技術層面看,取款請求增多阻礙了Mt.Gox系統的運行,為了徹底了解問題所在,系統必須處於靜態。 Mt.Gox對突然發出暫停交易的通知感到抱歉,稱會盡快解決問題。 此後,Mt.Gox的開發者Gregory Maxwell在社交網站Reddit上說明了故障詳情,稱這是受到比特幣協議的設計缺陷與Mt.Gox軟件處理交易的方式共同影響。 目前比特幣價格已回升到700美元上方。 比特幣觀察人士Max Pelham指出: 人們會離開Mt.Gox,信任度已經沒那麽高了,現在對這個平臺的信任會更少。 Pelham預計,取款問題不會消失, 即便現在修複了,美元和歐元的取款問題還存在。 網易科技報道指,Mt.Gox去年曾兩次暫停交易,4月那次中止交易就導致比特幣價格大跌。 去年6月下旬,Mt.Gox因系統升級暫停過交易,但當時比特幣的價格僅在100美元左右,影響不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0790

比特幣大型交易平台Mt.Gox網站癱瘓 被指申請破產

http://www.infzm.com/content/98396

華爾街見聞網消息,2月份一再經歷交易價暴跌的比特幣全球大型網上交易平台Mt.Gox網站2月25日已無法正常登陸。向服務器發出訪問主頁請求後,頁面並未顯示任何數據,這意味著服務器還在發揮作用,但網站已經沒有任何內容。截至發稿時,該網站仍處於無法登陸狀態。

這一情況似乎從側面證實了Mt.Gox的破產傳聞。

經濟觀察網報導,2月25日,有比特幣的資深玩家透露,全球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台Mt.Gox由於系統漏洞損失大量比特幣無法彌補客戶損失而申請破產保護。

同時,包括國內比特幣交易網站BTC China在內的多家交易網站專門就「Mt.Gox破產」發表了聯合聲明。這份聲明中稱「這次 Mt.Gox 用戶的信任遭到的無情背叛是由一家公司的醜惡行為造成的,並不會影響比特幣和電子貨幣行業的應變能力或價值。」

聲明表示,各交易平台應該為比特幣保管者設立高門檻,包括: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由第三方定期進行審核和測試;商業實體所需的充足的資產負債表和儲備;透明、負責的客戶曝光渠道;以及不得利用客戶資金進行自營或在槓桿交易中進行保證金貸款。

聲明指責,作為金融服務提供商,Mt.Gox 完全沒有滿足上述基本要求。

事實上,Mt.Gox自2013年中便開始風雨飄搖。

21世紀網報導,Mt.Gox自2013年夏天以來遭遇一連串的技術問題,去年6月甚至凍結了美元的取款。

據前述華爾街見聞網報導,2013年11月月中以來,比特幣跌幅14%。而近來,該平台亦常常出現無法正常兌幣取款的故障,並連續推遲恢復正常的日期,令投資者對該平台失去信心,紛紛拋售。

2月7日,Mt.Gox發生技術故障,用戶無法正常取款,整個平台不得不暫停交易。受此影響,比特幣兌換價當日一度下跌25%。

2月10日,Mt.Gox發佈解釋聲明後不久,比特幣盤中數秒內又大跌80%。投資者認為這對Mt.Gox交易平台又是一次嚴重打擊。

而就在2月21日凌晨,Mt.Gox平台比特幣風暴再起。Mt.Gox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近來公司在試圖解決提現問題。除了技術問題外,Mt.Gox公司還面臨安全問題,因此需要將辦公室遷回以前的所在地Shibuya。這些問題導致Mt.Gox用戶依然無法正常提款。

Mt.Gox曾在發表的聲明中稱:「比特幣軟件中存在一個漏洞,黑客可以利用該漏洞修改交易信息,比如讓一個本來已經發生的比特幣交易看起來像沒發生……這會導致系統重新發送比特幣……」

接連不斷的故障極大地影響了用戶信心。數據顯示,聲明發佈幾個小時內,Mt.Gox比特幣由260多美元暴跌至110多美元,跌幅50%左右。

據前述經濟觀察網,比特幣交易所Mt.Gox的首席執行官馬克·卡佩爾斯(Mark Karpeles)已經在博客中宣佈退出比特幣基金會。過外媒猜測,卡佩爾斯離職與Mt.Gox接連不斷出現的安全漏洞有一定的關係。

據瞭解,受這一事件影響,國內比特幣價格也出現了較大波動,截至發稿時,國內比特幣交易網站BTC China的交易價格已從24日的3700多跌至3300多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782

比特幣大型交易平臺Mt. Gox網站似已清空 日本政府展開調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7907

2014年2月25日13點49分 原文【比特幣大型交易平臺Mt. Gox網站似已清空 公司失聯】2014年2月26日 8點49分 更新Mt. Gox 首席執行官回應   26日 10點49分 更新 收到傳票、日本政府監管、Mt.Gox CEO聲明 本月一再經歷交易價暴跌的比特幣全球大型網上交易平臺Mt.Gox網站本周二已經無法正常登陸。向服務器發出訪問主頁請求後,頁面並未顯示任何數據,這意味著服務器還在發揮作用,但網站已經沒有任何內容。 《華爾街日報》記者曾撥打電話和發送電子郵件,試圖聯系Mt.Gox,可都未能聯系上。 此後,Mt.Gox首席執行官Mark Karpeles在電子郵件中回應路透記者有關Mt.Gox是否壽終正寢的疑問,稱: 我們應該很快會發布正式聲明,目前公司處於轉折點,現在不便透露太多,因為牽涉多方。 本周三,知情者向《華爾街日報》透露,Mt.Gox已收到紐約聯邦檢控官的傳票,傳票系本月發出,要求該網站保留某些指定文件。這對Mt.Gox而言無疑是雪上加霜。 日本政府發言人今天也表示,日本正在調查總部設在東京的Mt.Gox突然關閉一事。目前政府金融機構、警察局、財政部及其他相關部門正收集信息。 英國《金融時報》報道,Mark Karpeles周三當天表示,他本人仍在日本,公司正在努力尋找解決方法,以使用戶重新在該網站進行交易比特幣。他說周二之所以關閉網站是為了采取措施“保護網站和用戶”。   當地時間本周一,《華爾街日報》等國外媒體報道,Mark Karpeles已辭去“比特幣基金會”(Bitcoin Foundation)的董事一職。比特幣基金會是一家倡導虛擬貨幣的行業組織,該組織的董事會成員中有一些是行業代表,Karpeles是業內舉薦入選董事會的三人之一。Karpeles並未透露離職原因。 而就在同一天,包括比特幣中國在內的虛擬貨幣交易相關機構發布了聯合聲明,表明了業內對Mt.Gox的態度,聲明稱: 這次 Mt.Gox 用戶的信任遭到的無情背叛是由一家公司的醜惡行為造成的,並不會影響比特幣和電子貨幣行業的應變能力或價值。現有數百個值得信賴和負責任的比特幣企業。這些公司將繼續發展貨幣,使比特幣更安全更易用,以便更好地為消費者和商家服務。和任何新興的行業一樣,一些害群之馬需要被清理掉,這也是今天我們所看到的這個結果。 ……這些比特幣相關機構,無論是交易所、電子錢包服務或支付平臺,在保護客戶的比特幣資產方面,都發揮了關鍵的作用。應該為比特幣保管者設立高門檻,包括:適當的安全保護措施,由第三方定期進行審核和測試;商業實體所需的充足的資產負債表和儲備;透明、負責的客戶曝光渠道;以及不得利用客戶資金進行自營或在杠桿交易中進行保證金貸款。而在我們看來,作為金融服務提供商,Mt.Gox 完全沒有滿足這些基本要求。 去年11月月中以來,比特幣跌幅14%,波動性大成為鮮明特色。而作為曾經的全球最大比特幣網絡交易平臺,Mt.Gox近來可謂多災多難,一再出現無法正常兌幣取款的故障,並連續推遲恢複正常的日期,令投資者對該平臺失去信心,紛紛拋售。 本月7日,Mt.Gox發生技術故障,用戶無法正常取款,整個平臺不得不暫停交易。受此影響,比特幣兌換價當日一度下跌25%。 三天後,Mt.Gox發布解釋聲明沒多久,比特幣盤中數秒內又大跌80%。投資者認為這對Mt.Gox交易平臺又是一次重擊。 上周五淩晨,Mt.Gox平臺比特幣風暴再起。 Mt.Gox在網站上發表聲明,近來公司在試圖解決提現問題。除了技術問題外,Mt.Gox公司還面臨安全問題,因此需要將辦公室遷回以前的所在地Shibuya。這些問題導致Mt.Gox用戶依然無法正常提款。 Mt.Gox用戶對這個曾經最大的比特幣交易平臺失去了信心。短短幾個小時內,Mt.Gox比特幣由260多美元暴跌至110多美元,跌幅50%左右。 除了技術缺陷,本月比特幣交易也暴露了嚴重的安全問題。 本月月中,新華社援引美國科技博客Gizmodo報道稱,“絲綢之路(Silk Road)”的複刻版——“絲綢之路 2”遭黑客入侵,270萬美元比特幣失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1866

博分享(25):中國點解無大型信貸違約

來源: http://notcomment.com/wp/?p=27857

信貸違約

 

點解中國到現在都無大型信貸違約,以我愚見,是因為中央還在放水,再加上民間資金流,儲蓄率都相對健康及高。至於放水的原因,我想是他們對整體全球經濟復蘇都不太確定,我本人也有同感。

雖然現時美股創新高,但金融體制中還有很多問題,我們會不斷繼續聽到大銀行會給監管機構罰龐大數額的款項。大銀行是社會的命胍,因為大部分大小企業及個人的錢都主要在它們袋中,所以放水低息年代還要持續一段長時間。在這情況下,中央是不可在這時候容許金融混亂,所以大型信貸違約是不可能發生,但這樣對一個要建立國際標準的金融環境是一個退步的做法。我好希望有一天中國投資及投機者都學習到high risk high return這個定律。

前兩星期在中文FT看到一篇關於中國信貸違約的文章,現與讀者一同分享:

中國為何仍未出現大面積信貸違約?7/31/2014

英國《金融時報》 fastFT 報道

經濟學家長期以來一直在預測中國信托產品會出現大面積違約。這些信托產品賣給散戶,用它們來融資的通常是中國最脆弱的借款者。然而,預期中的違約為何遲遲沒有發生?

根據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的數據,中國總債務與國內生產總值(GDP)之比已經從2008年的1.5倍攀升至現在的逾2.5倍。

這些債務很多以信托產品的形態存在,它們被用於為那些國有銀行避而遠之的借款方和項目提供融資或再融資——這些項目包括建成卻無人居住的“鬼城”住宅區、無法產生現金流的基建項目、以及處境艱難的鋼鐵廠。

那麼,違約為何沒有發生?

幾個月以前,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的分析師曾預計,中國會在今年4月到7月間開始出現違約——這一時段是信托貸款的還款高峰期。

而在這一時段結束之際,美銀美林的分析師在一份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5月份和6月份有問題信托產品的報道確實增多了。然而,到目前為止並未出現正式違約現像,這是由於這些壞債極有可能已被展期或紓困。”

由崔偉(David Cui)領導的美銀美林分析師團隊分析了已被報道的一些案例。他們的統計發現,可能違約的信托產品案例“自去年11月11日以來,從平均每月出現1.2起,增加到5月份的7起以及6月份的12起”。

然而,雖然這些產品周而復始地將中國投資者的存款輸入不健康企業,從實際的違約情況看,中國卻處在令人恐懼的平靜局面中。

對此,崔偉和他的團隊認為他們找到了答案。他們表示:“在57起被報道的潛在違約案例中,大約45%的案例還在處理之中;25%的案例已經被信托公司用自有資金償還;20%的案例由資產管理公司或其他‘第三方’企業償還;10%的案例被打包為新的產品或者被延期償還。盡管存在種種負面新聞,到目前為止還不存在信托投資者資金虧損的已知案例。依我們看來,這已大大增加了相關道德風險。”

換句話說,中國政治體制中的各方自己可能都沒意識到,他們正在密切“配合”,為一系列實際上是中國版次貸的投資產品一再紓困。這會進一步促使散戶將更多資金投入這些回報更高的產品,因為他們相信政府會支持這些產品。然而,政府也會有不再支持它們的一天。

譯者/何黎

 

Email: [email protected]

Facebook : www.Facebook.com/eningconsultants

570 total views, 21 views today

以上提供資訊僅供參考,不應視為任何投資之建議或邀請,投資涉及風險,應先考慮個人因素,如有疑問請諮詢專業意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9574

富者更富!大型對沖基金資產規模空前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73

在對沖基金行業里,強者恒強,富者更富。

根據一份由對沖基金數據和新聞服務商Absolute Return對產業資產的最新調查,對沖基金巨頭們控制的資產規模已超過以往任何時候。

Absolute Return的“10億美元俱樂部”每年根據管理資產規模,對美國所有管理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對沖基金進行兩次排名。有305家對沖基金進入今年7月的排名,它們的管理資金總數達到1.84萬億美元,相比今年年初的293家和1.71萬億都有所增加。

其中,橋水基金(Bridgewater Associates)仍然是美國現在管理資產規模最大大的基金公司,JP摩根資產管理(J.P.Morgan Asset Management),奧奇-齊夫資本管理集團(Och-Ziff Capital Management)以及黑石投資(Black Stone)緊隨其後。

HF

根據Absolute Return報告,這份名單中三分之二的公司,今年的管理資產規模有所增加,相較於六個月前增長了8.38%。但越來越多的基金公司的增長率沒能達到平均增長率。今年上半年共有50家基金公司的增速不及平均水平,這些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平均只增加了7.76%。

Ray Dalio領導的橋水基金(Bridgewater)沒有受這一趨勢影響,其資產管理規模的增長最多,2014年上半年增長了66億美元。而該公司最近又推出了一項新的“最優組合”策略,這很可能將繼續推高該公司的資產管理規模。(該公司資產管理規模,包括非對沖基金資產在內,已達到1630億美元。)

各種規模的對沖基金現在已經恢複到了危機前的水平。根據HedgeFund Intelligence今年7月1日的統計,全球對沖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達到 2.869萬億美元,而之前的歷史紀錄是2008年6月的2.697萬億美元。

(實習生 戴博 編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582

每週銳評(2014.11.16)—簡析那些不為國內投資者所熟知的港股通大型企業 dyc1500

來源: http://xueqiu.com/1703837764/33063021

$上證指數(SH000001)$ 每周銳評(2014.11.16)—簡析那些不為國內投資者所熟知的港股通大型企業

        11月17日,萬眾矚目的滬港通將正式開閘交易,雖說此次入選港股通的268支標的券,都是資產達到一定規模的大型或者中型上市公司,但其中大部分標的的情況並不為大部分國內投資者所熟知,今天,我們就來簡析一下其中部分國內不太熟悉的大、中型上市公司。

(1)昆侖能源(00135)

       這家公司的名字,國內投資者大部分可能感覺很陌生,但是說起這家企業的控股股東,卻是鼎鼎大名的中國石油。

       昆侖能源總部位於香港,是中國石油控股的國際性能源公司,公司目前主要業務涵蓋油氣田勘探開發、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等,其中油氣田勘探開發業務分布在中國大陸、哈薩克斯坦、阿曼、秘魯、泰國、阿塞拜疆及印尼等7個國家;天然氣終端銷售和綜合利用業務主要分布於中國大陸,中國石油近幾年一直不斷註入將旗下天然氣相關業務一體化整合後裝入昆侖能源,並有計劃將昆侖能源打造成旗下的天然氣業務上市平臺。

(2)深圳國際(00152)

       控股股東為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為隸屬於深圳市人民政府的投資控股機構,主要從事物流基礎設施的投資、建設與經營,並提供相應的物流服務業務,包括第三方物流服務及物流信息服務。

       公司是深圳地區物流產業龍頭企業,同時通過控股新通產實業開發(深圳)有限公司30.3%的股權,間接A股上市公司深高速(600548)6.54億股,為深高速第一大股東;深圳國際同時也持有深圳航空49%股權,並直接持有A股上市公司南玻科控(000012)5977萬股,通過新通產實業開發(深圳)有限公司間接持有南玻科控6205萬股。

(3)中國光大控股(00165)

       這是我前期文章里重點介紹過的一家上市公司,該公司為中國光大集團在港的金融業務旗艦企業,涉及領域包括大中華地區之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資產管理、直接投資、證券及保險等業務。最新總股本16.85億股,2014年中期每股收益0.68港元,每股凈資產16.7港元,按2014年11月14日收市價16.26港元計算,總市值274億港幣。

光大控股的資產構成如下:

       截至2014年9月30日,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銀行15.7273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3.03元人民幣收市價計算,市值為47.65億元人民幣;持有A股上市公司光大證券11.3925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收市價12.9元人民幣計算,持股市值為146.96億元人民幣;持有港股上市公司中國飛機租賃(01848)2.139億股,按2014年11月14日10.34港元收市價計算,市值為22.11億港元,飛機租賃行業目前被李嘉誠等眾多知名企業家廣泛看好。

       近5年來,在律師出身的光大控股首席執行官陳爽帶領下,光大控股的資產管理業務做的風生水起。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光大控股旗下共有16只基金,包括一級市場的3只私募基金、3只創投基金和5只產業投資基金,以及二級市場的2只債券投資基金和1只對沖基金,還有1只用於進行結構性投融資業務的人民幣夾層基金,和1只剛剛成立的以色列並購基金,資產管理規模已突破333億港元,過去五年複合增長率達60.8%。

       最值得一提的是,光大控股的全資子公司中國光大控股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在2012年12月以4億人民幣領投了對華大基因子公司華大基金科技服務有限公司13.98億的總融資,預計占華大科技10%左右股份;該項融資其它額度被紅杉資本、深創投等知名PE機構瓜分。該項融資的主要目的是以1.176億美元並購納斯達克上市的美國基因測序公司CG;收購完成後,由於CG擁有基因測序的上遊核心技術資源,由於華大基因有完整的基因測序中、下遊資源,兩公司合並後,將成為人類全基因組測序技術的領跑者,華大基因也因此被看好成為下一個騰訊級別的高成長企業。據悉,華大基因科技服務公司會在未來半年內在港交所上市,整體估值超過100億港元。

(4)粵海投資(00270)

       粵海投資為粵海控股旗下旗艦上市公司,粵海控股隸屬廣東省國資委。作為廣東省國資的投資試點平臺,粵海投資家底深厚,主要目前業務為投資控股、物業持有及投資、基建及能源項目投資、供水至香港和深圳及東莞之業務、酒店持有及營運、酒店管理及百貨營運。

       粵海投資控股旗下粵港供水(控股)有限公司96%股權,粵港供水控股持有99%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權益,廣東粵港供水有限公司的東深供水項目,主要負責對深圳、香港和東莞的自來水供應,是上市公司的主要利潤來源。

(5)中化化肥(00297)

       這家公司也是我前期文章中重點介紹過的港股通標的,為中化集團旗下海外上市的旗艦企業,是國內最大的化肥供應商和分銷服務商,也是中國化肥行業首家在香港上市,以分銷服務為導向、產業鏈上下遊一體化經營的綜合型化肥公司。

       公司同時也是A股上市公司鹽湖股份(000792)第三大股東,戰略持有的1.419億股股份,並在今年10月13日發布公告,擬收購鹽湖股份第二大股東中化股份持有的2.3874億股。如果收購成功,中化化肥將持有鹽湖股份3.5364億股,占鹽湖股份近24%的股權,成為鹽湖股份第二大股東,按鹽湖股份2014年11月14日19.03元收盤價計算,公司持有的鹽湖股份市值預計將達到67.3億元人民幣。

       而根據過往財務數據,鹽湖股份2013年度總的營業收入不到81億人民幣,僅為中化化肥2013年總營業收入347億人民幣的23.3%。而中化化肥按照2014年11月14日收盤價1.34港元計算,總市值僅為94億港元。

(6)東風集團股份(00489)

       東風集團股份是中央直屬大型國有企業東風汽車公司的控股子公司。2004年10月8日,經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改革[2004]925號文批準,在原東風汽車工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基礎上改制成立東風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並於2004年10月12日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準登記。公司經營範圍:汽車工業投資、汽車、汽車零部件、金屬機械、鑄鍛件、起動電機、粉末冶金、工具和模具的開發、設計、制造和銷售;與公司經營項目有關的技術咨詢、技術服務、信息服務和售後服務。2005年12月,公司在香港聯合交易所首次公開發行H股並成功進行了整體上市。

       東風集團股份的上市資產涵蓋了東風集團旗下東風有限、東風本田、神龍汽車、東風日產柴、商用車以及發動機等核心零部件業務,其中中包括東風集團與3個外資夥伴的合資公司,惟有東風悅達起亞排除在外。在2002年東風集團與日產公司全面合資成立國內最大的汽車合資公司--東風汽車有限公司以後,東風集團又先後與本田汽車成立東風本田汽車公司以及東風本田發動機公司和東風本田零部件公司。東風汽車集團已經形成以東風有限為核心、神龍汽車、東風本田為重要補充的全系列合資體系。

       東風集團整體上市後,目前為中國在海外最大的上市車企,並通過控股東風有限50%股權,間接控股A股上市公司東風汽車(600006)。

(7)中國通信服務(00552)

        中國通信服務股份有限公司為信息與媒體運營商的服務商,也是中國最大的電信基建服務集團,為電信運營商提供專門電信支撐服務。公司提供電信基建服務(包括設計、建設和項目監理)、業務流程外判服務(包括網絡維護、電信服務及產品分銷和設施管理)及應用、內容及其他服務(包括IT應用、互聯網服務和語音增值等)。 中國所有的電信運營商,即中國電信集團公司(「中國電信」)、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公司(「中國移動」)及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聯通」)均為該公司客戶。該公司也為中國電信設備生產商、企業客戶、政府機構及社會公眾客戶提供服務。

       中國通信服務最近傳聞不少,先是,媒體報道稱一個由三大電信運營商共同持股的“國家基站公司”已經敲定,註冊資金百億左右。國家基站公司在級別上將與三大電信運營商平起平坐。報道援引參與國家基站公司籌備的中國電信集團核心人士表述稱,公司成立初期,將把三大運營商的新建基站、鐵塔、管道都承攬下來,今後三大運營商不再自建基站,而是租用國家基站公司的基站,維護工作也交給國家基站公司。後期,運營商的存量基站、鐵塔、管道也逐步裝進這個超級基站公司。

       國家基站公司的成立有利於網業分離的實現,有利於推進渠道與基礎網絡的共建共享。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考慮到三大運營商之間的平衡,國家基站公司或許將由中國通信服務來承擔運營。

       由於互聯網金融的發展,中國通信服務也於2013年正式發布由其開發的移動金融服務平臺“掌錢”(Gripay),主要與城市銀行合作,由中通服提供解決方案。另外,移動互聯網急速發展,令實時通訊(OTT)、虛擬網絡供應供商(MVNO)的出現,帶動網絡基建需求;中國通信服務董事長李平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提到正與內地三大科網巨頭BAT洽談合作,洽談範圍包括投資合作及業務合作可能。

(8)中國糧油控股(00606)

        中國糧油控股有限公司是中糧集團成員企業,於2006年11月在香港註冊,2007年3月21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司主要從事生化能源、油脂加工、大米貿易及加工、啤酒原料以及小麥加工等業務。 目前公司主要的經營、生產設施和營運資產均位於中國,除大米等少量產品外,大部分產品都是通過遍及中國的銷售及分銷網絡在國內巿場出售,為客戶提供食品原料一站式解決方案、生物能源和綠色化工產品。

       公司除了食用油、生化能源、糧食與啤酒原料四大經營領域外,同時也是同為港股通標的股的中國食品(00506)第一大股東,持股20.7億股,占74%股份。中國食品主營飲料及酒類業務,飲料業務主要是透過與可口可樂公司合作成立的合營公司中糧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來經營,其中,中國食品持有65%權益;酒類業務,依靠著其著名品牌長城葡萄酒的優良傳統及市場擁有領導地位。此外,中國食品還生產白蘭地、起泡酒。

       中國食品葡萄酒業務在國內擁有五大酒莊:位於華夏的華夏酒莊、位於沙城的桑幹酒莊、位於煙臺的君頂酒莊、位於寧夏的雲漠酒莊,位於新疆的天露酒莊;國外兩大酒莊:法國雷沃堡、智利聖利亞共同生產、瓶儲及陳釀。

(9)中芯國際(00981)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於2000年4月3日成立,是世界領先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之一,也是中國內地規模最大、技術最先進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中芯國際總部位於上海,向全球客戶提供0.35微米到45/40納米晶圓代工與技術服務;中芯國際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晶圓廠和三座200mm晶圓廠,在北京建有兩座300mm晶圓廠,在天津建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深圳有一座200mm晶圓廠在興建中。中芯國際還在美國、歐洲、日本提供客戶服務和設立營銷辦事處,同時在香港設立了代表處。此外,中芯國際代武漢新芯集成電路制造有限公司經營管理一座300mm晶圓廠。

       從中芯國際所處的行業看,晶圓制造環節是半導體產業鏈中至關重要的一環,制造工藝高低直接決定了半導體產業先進程度。半導體產業鏈上各環節的盈利情況與其他制造行業產業鏈存在巨大的差異。一般的制造行業符合微笑曲線,上遊設計環節盈利能力最高,中遊制造環節次之,下遊組裝環節盈利能力最低。但是IC產業鏈卻並不相同,中遊制造環節盈利能力高於上遊設計環節,是整個產業鏈中最高的一環。

        晶圓制造環節之所以能獲得如此高的盈利,主要是得益於晶圓制造廠具有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在極高的資本壁壘和技術壁壘雙重作用下,現在全球晶圓代工行業早已經形成寡頭壟斷格局。行業龍頭臺積電2013年營收為199億美元,占據晶圓代工行業半壁江山,市占率高達46%。全球其他主要代工廠為GlobalFoundries、聯電、三星半導體、中芯國際,這前五大廠商合計市占率高達79%。

(10)中國忠旺(01333)

       中國忠旺控股有限公司是全球領先的工業鋁型材研發制造商,成立於1993年,致力於交通運輸、機械設備及電力工程等領域的輕量化發展。根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相關統計,公司是目前全球第三大、亞洲及中國最大的工業鋁型材產品制造商。2009年5月8日,中國忠旺成功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融資高達近百億港幣,成為當時自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全球融資規模最大的IPO,引起全球金融領域的高度關註。公司目前擁有73條全球領先的生產線,其中125MN油壓雙動鋁擠壓機是目前中國乃至全球最大、最先進的擠壓機之一。公司建有全球行業領先的鋁合金傾動熔鑄設備及亞洲規模最大的特種工業鋁型材模具設計及制造中心。

       鋁合金產品以其質輕強度高、耐腐蝕抗氧化、導電導熱、易加工及可循環回收等諸多優異性能而成為中國政府積極穩妥推進新型城鎮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可持續性發展等戰略目標的優選工業材料,廣泛應用於交通運輸、機電設備、國防、電力工程、能源、建築及室內裝修等多個國民經濟領域,尤其是在國家節能減排和交通運輸輕量化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對其他金屬的取代效應亦日漸顯著,前景十分廣闊。

       中國忠旺是國內最早從建築鋁型材的紅海向工業鋁型材藍海轉型的行業龍頭企業,很早就奠定了自己的行業地位,在未來汽車輕量化趨勢中,在原材料供應領域占據了很好的位置。不過,2010年網上知名財務專家夏草對中國忠旺財務的深度質疑文章,導致了中國忠旺當年股價暴跌,並長期處於低迷。雖然中國忠旺近幾年財務數據表現穩定,股價今年以來有一定幅度回升,但不少投資者至今對中國忠旺這家企業存有不小的疑慮。

(11)中國宏橋(01378)

       中國宏橋集團有限公司主要從事液態鋁合金、鋁合金錠及鋁母線的生產和銷售,是中國這一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鋁材市場上第五大鋁產品制造商。中國宏橋位於中國山東省,生產規模龐大,擁有三個生產基地,分別為鄒平生產基地、魏橋生產基地及濱州生產基地。

        按照2014年11月14日5.8港元收盤價計算,公司動態市盈率不到5倍,是港股通標的中目前估值最低的上市公司之一。根據最新的機構研究報告,中國宏橋的優點是其低成本優勢,這主要是源於公司無論發電及氧化鋁的自給比重皆甚高。截至2014年6月底,公司的電力自給比例為71%,而氧化鋁的自給比例為56%。根據公司現時的發展計劃,在2015年底,電力的自給比重將會進一步提升至77%,而氧化鋁的自給比重則會提升至75%。由於公司在2013年底印度尼西亞禁止出口鋁土礦前買入了大量低價的鋁土礦庫存,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生產氧化鋁所需的成本僅為每噸1,900元人民幣,而期內市場的氧化鋁價格2,300元人民幣至2,500元人民幣。同時間,由於公司擁有自己的火力發電設施,其電力的單位生產成本僅為每千瓦時0.22元人民幣,而期內國內其他鋁廠的購電成本約為每千瓦時0.43元人民幣。由於電力及氧化鋁是生產電解鋁的主要成本來源(兩者占鋁生產成本逾70%),公司在上半年的鋁生產單位成本為每噸8,739元人民幣,而同期行業的平均鋁生產成本為12,000元人民幣水平。

       公司實際控制人為山東魏橋張士平家族,被稱為山東首富,同時還是香港上市公司魏橋紡織(02698)控股股東,行事頗為低調,導致股價估值偏低。

(12)華南城(01668)

       如果不是2014年1月騰訊的一紙入股公告,這家低調的土豪公司真的很難引起投資者的註意。

       華南城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在香港聯合交易所上市的綜合商貿物流企業(股份代碼:1668HK),2002年5月在香港註冊成立,是中國規劃、建設、運營大型綜合商貿物流中心的領航者,致力於開發建設集多個產業門類為一體的現代綜合商貿物流基地。

       華南城業務遍布中國,迄今開發建設並運營著深圳、南寧、南昌、西安、哈爾濱、鄭州、合肥、重慶等地項目。華南城以專業批發市場為本,業態涵蓋倉儲物流配送、綜合商業、電子商務、會議展覽、生活配套及綜合物業管理。2013年以來,好百年家居的加盟和華諾建築規劃設計院的落成,更加豐富和健全了華南城全鏈條的業務生態系統,既做平臺又做品牌,為華南城集團開疆拓土提供有力支撐。

       騰訊控股有限公司於2014年1月入股華南城,雙方以各自的資源優勢,開展華南城O2O商業模式的新探索,為商戶提供更高效的一體化商貿服務,共享商貿流通覆蓋全球的規模優勢。傍上了騰訊的華南城,未來的發展空間也被寄予了不同高度的期望,對此,我們拭目以待。

(13)保利協鑫能源(03800)

        保利協鑫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總部設在香港,主要從事多晶矽與矽片的制造並銷售予太陽能行業的營運公司,是中國最大多晶矽制造商,並致力成為全球領先的矽片供應商。保利協鑫也是中國一流的環保能源供應商,通過熱電聯產、生物質發電、垃圾發電、風力發電及太陽能發電,提供高效環保的電力與熱力。

       保利協鑫致力於開發和運行環保能源以及可再生能源發電廠工程及提供相關的技術服務,提供包括能源市場分析和項目評估、項目開發、項目融資、電力工程設計、技術研發、物流配套、電廠建設、電力設備制造及電廠運營的一站式服務,在中國各級地方政府的配合下積極參與各地工業區的開發。保利協鑫和摩根士丹利、保利(香港)投資有限公司、中國神華集團、國華電力公司、華潤電力控股有限公司等眾多國際化企業緊密合作,積極拓展環保能源及再生能源事業領域。

       2013年的國內第一樁企業債11超日債違約事件,最後以保利協鑫作為拯救者入局,化解了這起嚴重的信用債違約事件,也讓國內投資者第一次真實的了解了這家新能源領域大鱷的實力。

(14)玖龍紙業(02689)

       玖龍紙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05年8月17日,按產能計算,為亞洲最大的包裝原紙生產商(包括日本在內),也是全球最大的包裝原紙生產商之一。玖龍紙業主要生產卡紙(包括牛卡紙、環保牛卡紙及白面牛卡紙)、高強瓦楞芯紙,以及塗布灰底白板紙。該公司的業務模式有助其成為一站式生產商,生產一系列優質的包裝用紙產品。

       玖龍紙業實際控制人張茵,曾被福布斯評選為中國女首富。玖龍紙業和同為港股通標的的理文造紙(02314)同為國內包裝原紙行業巨頭。

(15)中國電力(02380)

       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於2004年3月24日在香港註冊成立,中國五大的發電集團之一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的旗艦公司。2004年10月15日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該公司的主要業務是在中國開發、建設、擁有、經營和管理大型發電廠。

(16)輝山乳業(06863)

        遼寧輝山乳業集團的品牌歷史可以追溯到1951年,企業總部坐落於沈陽,占據北緯40°黃金玉米帶及黃金奶源帶地理優勢。

        中國輝山乳業控股有限公司成立於2011年3月31日,是一家中國領先及垂直整合程度最高的乳品公司。公司目前擁有國內最大的上遊資源及第二大的奶牛群,獨特的業務模式覆蓋整個乳品產業鏈,包括苜蓿草與輔料種植及加工、精飼料加工、奶牛養殖以及乳制品的生產及銷售。目前擁有45家子公司,其中以奶牛養殖為主要業務的子公司25 家。牧場分布在遼寧省內,共運營50座牧場,存欄奶牛11萬余頭。

       2013年下半年,輝山乳業赴港IPO上市前夕,國內乳業巨頭伊利股份通過在香港的全資子公司伊利國際發展有限公司斥資5000萬美元(折合3.1億人民幣),戰略入股輝山乳業。2013年9月27日,輝山乳業成功在港上市;而隨著伊利戰略投資輝山乳業,複星入股三元乳業,國內的乳業整合潮,預計也剛剛拉開帷幕。

       11月17日,滬港通將盛大開幕,從總體上看,目前港股通268支標的中大多數上市公司對內地投資者整體上的吸引力不算特別大,考慮估值、稅收及跨境資金流轉便利度等多重因素,更多的國內的投資者會選擇將自己在海外的部分資金通過滬股通投資國內股市,在海外國內的滬股通中的低估值藍籌標的股短期看會受益更多,投資者投資港股通標的需精選個股。而隨著未來滬港通標的股的不斷擴容以及深港通的預期推出,港股市場更多的受內地投資者青睞的低估值二三線低價內資股或將受益。

關註更多可可投資雜談文章,請關註:

官方公眾號:可可投資雜談

掃描二維碼關註:
@不明真相的群眾@方舟88@implacebo@O_Livia@sylvan@管我財@灰色鉆石@李雪@梁劍@TAKUN@二元思考@左龍右鯉@Ricky@歲寒知松柏@梁宏@onedot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501

油價崩盤犧牲品:歐洲大型對沖基金欲清盤旗下商品基金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396

油價跌的太兇猛,終於有人沒能扛住。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Brevan Howard計劃清盤旗下規模達6.3億美元的商品基金。

從上周三有消息稱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將決定不減產以來,WTI已經大跌了16%,今天早盤跌破65美元,創2010年5月以來的新低。黃金和白銀也疲弱不堪。

20141130_comm1_0

在油價暴跌的重壓之下,Brevan Howard計劃清盤旗下的商品基金。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只基金去年虧損了4.2%,今年截至10月底又虧了4.3%。Brevan Howard是歐洲最大的對沖基金之一,管理的資產規模約370億美元。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57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