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三年前,巴西的通膨率達二四八九%,推出的貨幣都變成廢紙,人民失去信心;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九日,巴西財政部長卡多佐找經濟學家巴沙,用「虛擬貨幣」挽救經濟。 人腦很奇特,腦相信的,眼睛就會看見;眼睛看見的,腦卻不相信。 你給一個人一杯紅酒,對他說這紅酒一瓶要兩萬元,他喝一口,就能看見法國波爾多的葡萄園在豔陽下發光。同樣的酒,你對他說只值四百元,他立刻能講出這酒的一百個問題。根據腦部的掃描,兩萬元與四百元會反射在他腦部不同位置,他沒有說謊,人的腦袋就是這樣運作。 個人心理如此,那國家經濟呢?經濟的關鍵可能不是錢,而是信心,問題在如何調控社會整體心理的運作。 南美洲的國家在十九世紀雖然紛紛獨立建國,但卻長期籠罩在殖民經濟的陰影下,特徵就是兩高:外債高、通貨膨脹高。政治就形成:領導人提出新經濟政策、新政策被外債和通膨擊垮、領導人下台、換個新領導的惡性循環。 用虛擬貨幣 思考錢的單位南美最大的國家巴西就是典型案例。一九八八年巴西的通膨率是一○三八%,一九九三年到達二四八九%。五年間,巴西推出三種貨幣,全部都變廢紙。人們一拿到錢,立刻去把錢換成東西,因為原來一百塊的東西,下一刻會變成兩百塊。 一九九三年五月十九日,費爾南多.卡多佐被任命為財政部長,他當天就打電話給人在美國紐約的經濟學家艾德瑪.巴沙,拜託他回來巴西,加入經濟改革的團隊。 巴沙年輕時就曾和三位同學在酒吧思考如何解決通膨問題,他們想出一個妙招,本來以為只是抒發大夢,沒想到真的天降大任在他身上。 巴沙的妙招是:要壓低通膨,就要降低印鈔票的速度;要降低印鈔票的速度,就要讓人民對貨幣有信心;發行新貨幣,且讓貨幣能保持穩定。 你說這跟以前沒什麼兩樣嘛!妙在哪裡呢?妙在巴沙推出的最後一招「虛擬貨幣」。 巴沙把這個空想的貨幣叫「真實價值單位」(Unit of Real Value,簡稱URV)。巴西當時的貨幣叫「克魯賽羅」,所以平常還是使用克魯賽羅,但是所有的物價規定都要標上虛擬貨幣,政府會按時公布克魯賽羅兌換虛擬貨幣的匯率。 例如一包衛生紙標價虛擬貨幣一元,當天克魯賽羅兌換虛擬貨幣是十比一,那你就要付給商店十元的克魯賽羅。虛擬貨幣不動,變動的是匯率。 但如果兌換率一直升高,那虛擬貨幣雖然不動,通膨率還不是會提高,怎麼會有效?關鍵就在於不是只有物價用虛擬貨幣標示,連薪水、工資、稅金……,所有費用都標定虛擬貨幣為計算單位,這樣一來,假設工資是一千虛擬貨幣,兌換率是十比一,那你就領一萬克魯賽羅。 工資固定住,不會因為通膨而大幅縮水,你就不用一拿到錢,就瘋狂地去搶購東西。這樣能把人們導向用虛擬貨幣來思考錢的單位,而不再只盯著天天縮水的克魯賽羅。一旦人心隨著虛擬貨幣穩定下來,信心回穩,那財政才有喘息的時間,經濟改革才有成功的空間。講得容易,真的可行嗎? 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七日,巴西實施「里拉計畫」,三月一日推行虛擬貨幣標示。民眾起先都搞不清楚是怎麼回事,然後漸漸從疑惑到相信,一虛擬貨幣等於一美元,民眾想像在用美元計價,而美元很穩定,變動的是克魯賽羅。 從通膨脫困 人民信心回穩本來通貨膨脹是會讓手上的錢,也就是克魯賽羅貶值,現在通膨卻會讓你的虛擬貨幣升值,就好像你手上的美元升值了。 當人們搭上虛擬貨幣這艘船,用它來思考,人心就不再那麼浮動,社會恐慌氣氛也會被虛擬貨幣的風吹散。 當大家生活在虛擬貨幣的世界四個月後,一九九四年七月一日,巴西宣布發行新貨幣取代原來的克魯賽羅,新的貨幣就是虛擬貨幣,也就是把虛擬貨幣變成真錢,叫做「里拉」(Real,意思是真錢)。 這四個月,巴西人如在夢中,夢醒時刻,夢已成為真實。巴西從長期的惡性通膨中脫困,成為重要的出口國,還被叫作金磚四國,兩千萬人民脫離貧窮線。 巴西一九九四年六月的通膨率是五○%,到了七月,降低到六%,十二月只有一%。當年的經濟成長率為四.五%,財政第一次出現三十億美元的盈餘,外貿順差一一五億美元,外匯存底四百億美元。巴西從被通膨烤焦的醜鴨,變成會飛的天鵝。主導改革的財政部長卡多佐,在一九九五年當選總統。 這一連串的改革,主要就是讓國家財政單位有一定程度的獨立性,不受政治擺弄,這樣就會有正常穩定的財政。這雖是課本上的定律,但在非民主先進國家,卻是天方夜譚,而「里拉計畫」更是天方夜譚中的天方夜譚。 成功並不是巴沙特別天才,而是他和他的夥伴「敢想」、「敢做」!敢想敢做可能會失敗,但不敢想、不敢做,就注定不成功。 撰文 / 郝廣才 |
20日據新華社報道,德國總理默克爾在同法、俄、烏三國領導人舉行“諾曼底模式”會談後,20日淩晨在德國總理府表示,各方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路線圖達成了一致。
據悉,19日晚間,法國總統奧朗德、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在德國總理府同默克爾舉行“諾曼底模式”會談,會談主要討論了繼續推動落實新明斯克協議、促進烏克蘭問題盡早得以和平解決等。四方會談後,默克爾和奧朗德還分別同普京就敘利亞局勢進行了會晤。
20日淩晨,默克爾在與奧朗德會談後共同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說,“今天沒有發生奇跡”,但是會議也取得了進展,各方就和平解決烏克蘭問題的路線圖達成了一致。默克爾和奧朗德都表示,德法兩國準備繼續為推進落實新明斯克協議作出努力,以實現烏克蘭東部地區局勢的穩定。
另據德國媒體援引烏克蘭總統波羅申科的話報道說,此次達成一致的路線圖將以新明斯克協議為基礎,四國外長將最晚於11月底前制訂路線圖的文件。
2015年2月,德、法、俄、烏四國領導人也曾舉行“諾曼底模式”會談。(圖:俄羅斯衛星網)
2014年4月,烏克蘭東部地區爆發武裝沖突。同年9月,烏克蘭問題三方聯絡小組與烏東部民間武裝在明斯克達成停火協議,但沖突並未完全停止。2015年2月,新明斯克協議簽署。協議各方就烏東部地區政治安排達成一致,但協議並未得到有效執行。
“諾曼底模式”創立於2014年6月,法國借紀念諾曼底登陸70周年之際,邀請俄羅斯、德國、烏克蘭首腦在諾曼底就烏克蘭局勢進行了磋商。
《第二十四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聯合聲明》(下稱《聯合聲明》)重申全球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不可逆轉,更不能推遲。
第二十四次“基礎四國”氣候變化部長級會議於4月10—11 日在北京舉行。
“基礎四國”部長們申明,《巴黎協定》有助於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加強全球應對氣候變化,其成果來之不易。“基礎四國”將全面、有效、持續實施《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下稱《公約》)及其《京都議定書》和《巴黎協定》各項要素的最高政治承諾。部長們敦促所有簽約國從全人類與子孫後代的利益出發,一如既往地支持《巴黎協定》。部長們強調,“基礎四國”願與所有締約方和利益相關方一道,推動全球低碳、氣候適應型和可持續發展。
部長們強調,需要盡早進入關於《巴黎協定》模式、程序和導則的案文談判,以在《公約》第二十三次締約方大會上形成一份綜合談判案文,平衡地反映各方的觀點與建議。
部長們申明,《巴黎協定》實施相關工作達成的成果應體現“有區別”、各方貢獻由國家自主決定以及為發展中國家提供靈活性。此外,部長們認為,在實施《巴黎協定》過程中,應鼓勵通過合作來逐步強化行動。
部長們提及,發達國家在《公約》及《巴黎協定》下承擔為所有發展中國家有效實施和有力行動提供資金、技術開發和轉讓、能力建設支持的法律義務,有必要通過進一步的澄清和強有力的方法學來監測與核算發達國家出資。
部長們敦促發達國家履行承諾並增加氣候資金,以實現每年1000億美元的目標。此外,部長們要求適應、資金、技術、能力建設等各類機制間的協作。
部長們強調,亟需發達國家重審並提高全經濟範圍量化減排目標以及落實並加強向發展中國家提供資金、技術和能力建設支持,這是維護各方互信和構建2020年後落實和行動堅實基礎的先決條件。
部長們強調,“基礎四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繼續展現出大量成就。部長們承諾,在推進國內氣候政策和行動的過程中分享經驗並互相支持。
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在“十三五”規劃當中,中國已經把2020年的目標作為約束性指標,並作了部署。這些行動之後,到2020年,中國會圓滿、超額完成承諾。
針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第一能源計劃,解振華表示,美國新政府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國際政策還存在一些不確定性,需要進一步評估和加以明確。積極應對氣候變化,是對全人類負責的行動。實行綠色低碳發展,有助於實現全球可持續發展——這是一個大的歷史潮流,各個國家都不會逆歷史潮流而動。在這一點上,作為“基礎四國”之一,中國願意和美國進一步在這方面加強合作和溝通,共同推動這個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