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2015年的三個經濟噩夢 讓投資者徹夜難眠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1760

許多銀行和咨詢機構已經公布了其2015年的展望。有許多值得我們期待的方面。美國經濟恢複健康,英國緊隨其後。

不過,全球經濟並非一片大好。分析師和經濟學家指出,危機可能讓經濟複蘇脫軌。以下三個經濟噩夢可能讓投資者在2015年徹夜難眠。

中國信貸危機

中國經濟崩盤已經被說了6年,如今,這種情況還沒有到來。

長期關註中國的經濟學家Michael Pettis認為,我們應該關註的是中國政府將如何應對這不可避免的經濟放緩。

中國政府可以抑制信貸創造,這將導致更慢卻更健康的GDP增長。或者,中國政府可以繼續通過寬松的信貸政策刺激經濟增長。不過,一旦不斷延緩付款的壞賬吸收了大部分新增貸款的能力,信貸增長將無法繼續幫助經濟增長。中國經濟將崩盤。

目前,中國的信貸增長快得異常,中國央行降息,中國股市瘋狂。現在的局勢看起來不像是在抑制信貸。

Pettis表示,

我研究了過去100年來的主要經濟奇跡。每個案例中,都存在悲觀者,認為經濟將面臨調整,增長將會放緩。而這些悲觀者往往是錯的。經濟的真實增長比他們預估的更為糟糕。

Pettis不認為中國政府會無計劃的應對經濟放緩。下圖顯示出,自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的債務快速增長。

screen shot 2014-12-08 at 4.50.46 pm

老調重彈的新興市場債務危機

國際清算銀行經濟與貨幣分析部主管Claudio Borio認為,更強勁的美元將會危及新興市場的債務,影響其經濟增長。這背後有一個簡單卻強大的邏輯。

在許多國家,尤其是新興市場國家,公司和銀行常常以美元進行借款。然而,這些公司的日常經營以本國貨幣進行。它們的債務水平受到了美元與本國貨幣之間匯率的影響。

美元上漲對它們來說是壞消息,你將需要更多的本幣來償還債務。

這已經不是新興市場第一次發生債務危機了。上世紀80-90年代,亞洲和拉美都因美元走強陷入危機。

今年的日內瓦報告指出,新興市場目前的債務高於危機前水平。許多新興市場國家的股市僅小幅增長,而債務卻飆升。

screen shot 2014-12-08 at 4.11.14 pm

歐債危機2.0

歐洲不能再經受大考驗了。歐元區正掙紮著恢複增長和通脹。目前看來,任何的負面經濟打擊都將使得歐元區陷入衰退。

現在,歐元區最大的風險在於希臘:目前的希臘政府需要在明年2月提名總統。現在看來,政府還沒有足夠的票數。要支持一名總統上臺,政府將需要180名議員的支持,而不是現有的155名議員。

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票數,那根據目前的民調結果,左翼的激進黨派Syriza將贏得大選。該黨派支持放棄已經與國際機構進行協商的援助協議。這無疑將重挫希臘債券價格,並推動收益率飆升,引發新一輪歐債危機。Syriza並不是南歐唯一一個如此激進的黨派:西班牙的Podemos也處於領先。

下圖顯示了西班牙各黨派的Google點擊排名,Podemos遙遙領先。

screen shot 2014-12-08 at 4.47.15 pm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2764

俄央行也驚呆了:做噩夢都想不到會是這樣!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082

images (5)

俄羅斯貨幣正陷入一場巨大危機。但更糟糕的是,俄羅斯央行自己都已經驚呆了!

“現在正在發生的這一切,即使是在我們的噩夢里,一年前都無從想象。”俄羅斯央行副行長Sergei Shvetsov周二表示。

“目前的情況很緊急,”他說:“但不幸的是,我們無法預測到即便是短期內的金融市場前景。在這種情況下,央行成員們左右為難。相信我,央行執董們的選擇是在‘非常糟糕’和‘非常非常糟糕’中做出的。”

俄羅斯央行周二淩晨宣布加息650個基點後,又進行了3.1萬億盧布7天期正回購操作。但俄羅斯央行做什麽似乎都無力回天。

華爾街見聞報道,繼昨日大跌10%之後,俄羅斯盧布今日再度崩潰。美元/盧布盤中最高升至80.10,盧布跌幅高達19%。俄羅斯股指RTS指數大跌19%,創1995年以來最大跌幅。 

俄羅斯央行第一副行長表示,加息之後,俄羅斯央行將采取更多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881

亞馬遜——谷歌高管的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9

logo_google

谷歌最強大的對手是誰?Bing?百度?答案是亞馬遜!

作為一家搜索公司,谷歌要想在人們的搜索中賺到錢,網民就必須通過谷歌搜索的鏈接進行購物。這類購物型的搜索占到了谷歌整體搜索業務的20%。

然而現在,人們正繞過谷歌,直接前往亞馬遜搜索自己需要的商品。

亞馬遜的搜索正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

據ComScore,2014年9月,亞馬遜桌面端的搜索量同比大增47%。然而,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過去的兩年半間,移動端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網頁端。

在移動端,使用谷歌來搜索商品顯得更加的不合邏輯。

想想看,誰會先打開谷歌,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在谷歌上找到需要的產品,加入購物車,輸入信用卡信息,地址,最後下單呢?

大多數人會選擇打開亞馬遜App(或者淘寶),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一鍵下單。

如果亞馬遜旗下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Fire Phone獲得更廣泛的使用,那谷歌的噩夢將變得更加恐怖。

不過,這還沒有發生。Fire Phone銷量慘淡。不過,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CEO Jeff Bezos向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不會放棄該計劃。

谷歌的高管們晚上可能要睡不著了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371

亞馬遜——谷歌高管的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219

logo_google

谷歌最強大的對手是誰?Bing?百度?答案是亞馬遜!

作為一家搜索公司,谷歌要想在人們的搜索中賺到錢,網民就必須通過谷歌搜索的鏈接進行購物。這類購物型的搜索占到了谷歌整體搜索業務的20%。

然而現在,人們正繞過谷歌,直接前往亞馬遜搜索自己需要的商品。

亞馬遜的搜索正以每年73%的速度增長。

據ComScore,2014年9月,亞馬遜桌面端的搜索量同比大增47%。然而,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在過去的兩年半間,移動端的用戶數量已經超過了網頁端。

在移動端,使用谷歌來搜索商品顯得更加的不合邏輯。

想想看,誰會先打開谷歌,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在谷歌上找到需要的產品,加入購物車,輸入信用卡信息,地址,最後下單呢?

大多數人會選擇打開亞馬遜App(或者淘寶),搜索“AngelaBaby同款外套”,然後一鍵下單。

如果亞馬遜旗下的Kindle Fire平板電腦和Fire Phone獲得更廣泛的使用,那谷歌的噩夢將變得更加恐怖。

不過,這還沒有發生。Fire Phone銷量慘淡。不過,本月早些時候,亞馬遜CEO Jeff Bezos向美國財經科技博客Business Insider表示,他不會放棄該計劃。

谷歌的高管們晚上可能要睡不著了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520

拉里·佩奇的噩夢:“一招鮮,吃遍天”的谷歌主導地位如何終結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112/148866.html

i黑馬: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每個季度的自由現金流都高達30億美元,而且仍在以每年20%的速度增長。

它仍然主導搜索行業——這不僅是多數人在網上尋找信息的重要方式,也是迄今為止利潤最為豐厚的廣告渠道。它的Android系統是全球第一大智能手機平臺,它旗下的YouTube仍是世界頭號視頻網站。

最近甚至有分析師說,谷歌已經達到巔峰狀態。

然而,到達巔峰後,走上下坡路似乎就在所難免。

谷歌仍是“一招鮮,吃遍天”

谷歌仍然過度依賴搜索廣告這項單一收入來源。該公司雖然並未披露各項業務的營收細節,但約有三分之二的毛營收源自谷歌自家網站,其他源自合作夥伴的網站(GoogleNetwork)及其他業務(例如企業軟件)。

2014年第三季度,谷歌自家網站的廣告營收為113億美元。而據市場研究公司eMarketer測算,YouTube每年營收約為13億美元,即每季度3億美元。Gmail、谷歌地圖、谷歌財經等其他網站也都有所貢獻,但這113億美元中的絕大多數都源自搜索廣告。

GoogleNetwork貢獻的營收只有34億美元,該公司還要向該業務的合作夥伴支付24億美元的流量獲取成本。該公司的其他營收只有18億美元,雖然同比增長50%,但在整體業務中的占比過低。

換言之,幾乎可以肯定地說,谷歌的多數營收和利潤仍然來自搜索廣告。

谷歌搜索市場份額停滯不前

搜索流量仍在全面增長,而谷歌依然占據絕對領先地位:全球份額超過80%,美國達到75%。

但這種趨勢卻開始發生變化:

火狐去年年底將默認搜索引擎從谷歌換成了雅虎,導致谷歌去年在美國市場損失了大約4個百分點的份額。據StatCounter測算,谷歌的市場份額已經創下2008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該公司的份額依然高達75%,可是……

其他競爭對手可能後來居上。具體而言,蘋果可能會把必應設置為所有蘋果產品的默認搜索引擎。Facebook最近也推出了內部NewsFeed搜索功能,可以在很多方面取代傳統的網絡搜索。亞馬遜也在不遺余力地控制產品搜索。

發展中國家的大量新用戶都在轉用本土搜索引擎——中國的百度表現尤為突出。

但這不只是市場份額問題。

用戶轉向其他地方尋找產品信息

比搜索份額更重要的是商務搜索,也就是幫助用戶研究或購買某款產品的搜索。這類服務會引導用戶點擊廣告,這也是谷歌的主要營收來源。

但谷歌的替代品越來越多,流行度也在與日俱增。

亞馬遜逐漸成為美國消費者的網絡購物第一站。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間,亞馬遜的搜索量增長近75%。此外,亞馬遜還在大力發展Fire平板電腦和Fire手機,並在其中植入了自家產品列表的鏈接。

移動用戶都在使用應用搜索。去年全球移動互聯網用戶首次超過桌面互聯網用戶,這些用戶有80%的時間都花在應用上。這令Yelp等垂直搜索提供商獲益,但谷歌卻因此遭受損失。

相對於谷歌那讓人摸不著頭腦的算法而言,社交網絡聯系人(Facebook好友和Twitter關註對象)往往可以提供更值得信賴的產品信息。Facebook尤其如此,該公司正在NewsFeed中融入更多搜索功能,從而積極利用這一優勢。谷歌曾經試圖利用Google+弱化這些社交網絡的影響,但卻收效甚微。多數用戶都將Google+當成了谷歌產品的通用身份平臺。

廣告主對搜索廣告關註度降低

盡管搜索份額停滯不前,甚至略有下滑,但谷歌仍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提升搜索廣告營收,例如,借助對廣告的調整來確保最相關的結果顯示在頂部,從而增加點擊率。

但目前,谷歌搜索廣告已經達到了理論最高效率:廣告主投入的資金將獲得最大收益,因而不會推升關鍵詞價格。

這似乎已經發生。谷歌財報顯示,谷歌的CPC(當有人點擊谷歌廣告時,廣告主平均支付的費用)已經連續3年下滑,而在2014年前9個月,CPC更是同比降低6%。

Facebook挑戰YouTube

谷歌的下一個金礦理應是視頻廣告,畢竟該公司擁有目前最大的視頻網站YouTube。

然而,Facebook也在大力挺進這一領域。該公司推出了自動播放視頻,既受廣告主青睞,又不會引發用戶的困擾。Facebook還允許用戶直接上傳視頻。去年11月,Facebook的用戶視頻上傳量首次超過YouTube。Facebook視頻的互動指標也遠高於YouTube,這同樣受到廣告主的青睞。

有報道稱,Facebook甚至還在挖角部分YouTube大牌明星。

Android控制力降低

Android的商業模式很簡單:谷歌免費向用戶提供這款系統,讓硬件設計師和運營商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定制。但如果手機廠商想要銷售谷歌認證的Android手機,就必須接受一些條件,例如捆綁谷歌搜索或其他產品。

Android用了不到3年時間就主導了智能手機市場,但仍然面臨一些潛在威脅:約有20%的Android手機采用未獲谷歌認證的版本。這類手機很多在中國和印度等發展中國家銷售,那里的智能手機市場增速遠快於發達國家。亞馬遜同樣也在Fire產品中使用這樣的未認證版本,因而都沒有與谷歌服務捆綁。

情況還不止於此。根據ABIResearch的測算,未認證的Android系統增速在2014年大幅加快至93%,遠高於Android系統34%的整體增速。2015年的增長速度甚至還會進一步加快。

谷歌甚至無法讓用戶及時升級新版Android——只有0.1%的用戶使用11月發布的最新版本。主要原因是現有手機沒有安裝該系統,而運營商遲遲不願進行更新。

谷歌企業雲計算市場野心太小,來的太遲

2014年,谷歌重新開始加大推廣力度,邀請企業將部分業務轉移到谷歌雲計算平臺。為了與亞馬遜競爭,他們已經下調了價格,還增加了大量功能,不僅為用戶提供更多服務,還簡化了轉移到雲端的流程。

但目前為止,這似乎並未起到效果。根據Synergy去年10月發布的報告,谷歌仍然是全球排名第四的雲計算廠商,落後於亞馬遜、微軟和IBM。

而在前三家中,微軟增速最快。事實上,微軟(和IBM)面臨更嚴峻的威脅——雲計算是這兩家公司在企業市場恢複影響力的關鍵所在。谷歌的企業業務雖然增速不慢,但在其整體業務中的占比仍然不到10%。

歐盟仍對谷歌不滿

多年以來,歐盟一直在對谷歌濫用搜索和網絡廣告市場的支配地位展開調查。今年2月,雙方達成和解,一切看似已經結束。

但實際並非如此。歐洲議會認為這份和解協議不夠充分,因此在12月通過象征性的投票,強制各大搜索引擎剝離其他在線業務。(雖然並未明確提及谷歌,但谷歌顯然是他們的目標所在。)

雖然這一投票只是象征性的,但卻可能迫使歐盟重啟對谷歌的調查。歐盟有權對谷歌處以年營收10%的罰款,而且可能對其實施其他處罰,例如迫使谷歌放棄對部分秘密搜索算法的控制。

這出戲的結果如何?受到驚嚇的谷歌對核心產品展開了全面改進。

創業功臣紛紛離職

從人才角度來看,谷歌似乎逐漸開始遭遇人才流失的窘境,一如過去十年的微軟。

曾經在發展初期負責谷歌搜索引擎設計的瑪麗莎·梅耶爾(MarissaMayer)遭到降級後感到挫敗,最終於2012年跳槽雅虎,出任CEO。她在新崗位上依然挑戰重重,但她還是努力振興雅虎的搜索業務,並著力發展移動廣告業務——這兩項業務都是谷歌的核心所在。

一手籌備了I/O開發者大會,還曾負責Google+業務的維克·岡多特拉(VicGundotra)於去年4月黯然離職。曾經在谷歌業務領域效力多年的尼克什·阿羅拉(NikeshArora)也在7月出走。“Android之父”安迪·魯賓(Andy Rubin)同樣於10月離開谷歌。

某些高管或許並非主動請辭,而是私下被谷歌排擠出去的。但無論如何,高管離職往往會引發混亂,而新的領導者引入的日程和工作風格也會打亂原有的節奏。

“登月計劃”未獲回報

谷歌擁有一個名叫Google X的部門,專門從事潛力巨大、雄心勃勃的創意,由聯合創始人謝爾蓋·布林(SergeyBrin)親自領導。無人駕駛汽車、太空電梯和瞬間移動等項目都出自該部門。

谷歌內部始終秉承這種超前思維。ProjectLoon氣球項目計劃通過氣象氣球為世界各地的發展中國家提供上網服務。谷歌光纖也希望打破上網服務領域的壟斷現狀,實現光纖入戶的普及。9月,谷歌還成立了一家名為Calico的公司,希望讓人類實現永生——至少也要延長人類的壽命。

這些宏偉願景值得贊賞,可是,拉里·佩奇(LarryPage)上一次推出具有重大影響力的全新產品是在什麽時候?可能要追溯到Gmail,距離現在已經有十多年的時間。YouTube和Android都是收購來的,GoogleTV和Google+等新產品都已經宣告失敗。

如果沒有一個“登月項目”獲得回報,只是分散谷歌原本應該投入到核心業務上的精力,後果將會怎樣?

醒醒吧!別做夢了。

幸運的是,這一切都不會發生。

搜索重新開始增長。YouTube新主管蘇珊·沃基斯基(SusanWojcicki)曾經負責領導谷歌的搜索廣告業務,她將找出抵禦Facebook的良策。谷歌還將重新控制Android,並借此推動移動廣告業務的發展。由於佩奇和布林都很關註“登月計劃”,所以至少會有一個實現飛躍——無人駕駛汽車最終或許會夢想成真。

看起來,這不過是一場噩夢而已。但事實果真如此嗎?


歐洲的噩夢 西班牙反緊縮政黨崛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115

rtr4e9ix
Pablo Iglesias和齊普拉斯

最新民調顯示,反對緊縮政策的西班牙左翼政黨Podemos幾乎可以確定拿下今年的大選,不過西班牙民眾對其熱情有所降溫。

據西班牙《國家報》本周日發布的民調顯示,Podemos的支持率為27.7%,較上個月的28.2%有所下降,但仍遠高於第二名的執政黨——人民黨和第三名的社工黨,後兩者的支持率分別為20.9%和18.3%。這份調查電話采訪了1000位民眾。

不過按當前形勢,該黨派目前想單獨拿下執政權還存在較大難度,最終可能需要與其它黨派聯合組閣,就像希臘一樣。

西班牙調查公司Metroscopia的主席Jose Juan Toharia評論最新的民調稱,“公眾似乎已經準備好要將舊體制迅速改革。”

Podemos意為“我們能”,該黨剛剛成立一周年,在議會中沒有代表議員,也未曾管治過任何區域,其領袖Pablo Iglesias年僅36歲。該黨聲稱將參加今年12月份舉行的大選,反對財政緊縮,並承諾將進行債務重組。

西班牙的公共債務規模從金融危機之後翻倍,至今已達1.1萬億歐元。這一數字快趕上該國2013年的GDP總值。為解決沈重的公共債務問題,西班牙政府過去兩年一直在推行財政緊縮和增稅措施,旨在2012年至2014年間節省1500億歐元。

但這使西班牙經濟疲弱形勢加劇,失業率高達25%。事實上,過去七年以來,西班牙是歐元區中經濟恢複最快的國家之一,但高居不下的失業率讓民眾並未感受到經濟的複蘇。

Iglesias視希臘同樣反對緊縮政策的齊普拉斯為榜樣,他稱“歐洲將迎來一場變革”。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1499

以色列總理:美伊核協議將制造中東“核噩夢”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800

內塔尼亞胡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呼籲美國國會反對奧巴馬與伊朗達成核協議。

據英國《金融時報》,正在美國訪問的內塔尼亞胡周二在美國國會發表講話稱,美伊協商的這份協議將允許伊朗大面積擁有核設施,這會是中東地區“核噩夢(nuclear nightmare)”的倒計時。

內塔尼亞胡公開希望借美國國會向白宮施壓,反對美伊達成核協議:

這份協議不會阻止伊朗制造核武器,反而為伊朗鋪平了道路。

美國總統奧巴馬2日在白宮接受采訪時表示,如果伊朗想要達成核協議,必須同意在未來10年的時間里停止核活動。

奧巴馬稱制裁與軍事手段都不是促使伊朗放棄核計劃的最佳選擇:

如果伊朗同意停止目前的核項目,降低現有核材料的濃度,並且能夠通過我們的核查,那麽我們就可以確認伊朗不會擁有核武器。

他表示,美國的目標是確保伊朗從試驗到掌握核武器技術的時間至少在一年以上。

按照伊朗與伊核問題六國(美國、英國、法國、俄羅斯、中國和德國)此前設定的談判目標,雙方將在今年3月底達成框架協議,今年6月底達成最終協議。

奧巴馬2日的表態是談判開始以來美方釋放的最強烈信號。但也遭到國會尤其是共和黨的反對,認為奧巴馬過於急切地在還剩兩年任期內與伊朗達成協議。

內塔尼亞胡也表示,應該對伊朗實施進一步制裁,以獲得更多的談判籌碼,尤其是在低油價的時期。

奧巴馬回應稱,內塔尼亞胡的演講將對當前的談判產生負面作用。他承認,美以兩國在處理伊核問題上有“實質性分歧”。奧巴馬同時表示,自己與內塔尼亞胡的分歧並不是“個人恩怨”。

對於談判能否最終解決伊核問題,奧巴馬本人態度謹慎。他表示,從目前情況看,與伊朗達成協議的可能性仍小於50%。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4393

分级B噩梦:小散一天亏90% 称一辈子无法回本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6250.html


“这辈子都没有办法回本了。”投资者张先生这样对本报说。

7月6日,张先生买入招商可转债分级债券型证券投资基金之招商转债B份额(场内简称:转债进取,交易代码:150189),而后连续跌停,张先生根本无法卖出。

招商基金7月8日公告,截至2015年7月7日,转债进取的基金份额参考净值为0.317元,达到基金合同规定的不定期份额折算阈值0.450元以下。基金将以2015年7月8日为基准日办理不定期份额折算业务。

7月6日,转债进取的净值为0.540元,7月7日跌至 0.317元,触发了向下折算的阈值,7月9日,折算日当日,转债进取的净值就跌到了0.071元。

“亏了90%,”张先生说。

与张先生一道同样购买了转债进取的投资者建立了一个群,他们把自己的群名改为“姓+亏损金额”,于是,在这个群里面,有人亏了几万,有人亏了20多万、30来万,有人亏了40万、50万,也有人亏了百万之多,一片哀嚎。

血洗分级B

7月9日,几乎所有的财经媒体都在盘中一遍有一遍的警告投资者不要购买已经触发向下折算阈值的分级B,但是,依旧有些投资者不明就里,登上了这艘一去不返的“泰坦尼克号”。

投资者刘先生说,他于2015年7月9日下午开盘后以0.551元价格买入煤炭B(150252)772000股,共计成交额425372元。当日,煤炭B下折成249349股,价格恢复到1元,损失176023元。

“此次共有13只分级基金B份额于8日收盘后触发下折阈值,9日开盘在暂停一小时后上市交易,全天换手率高达50%以上,累计交易金额数十亿。9日 所有买入这十三支下折B基金的投资者将像我一样面临平均40%左右的本金亏损,另外还有分级B持有者,将面临更大损失,在众多买入者中,不仅有对分级B基 金规则和风险不了解的普通股民,也有像我这样经验丰富、做足了分级基金B功课的老股民,甚至还有不少证券公司的从业人员。”刘先生说。

“自从分级基金诞生以来,还没有发生过如此惨烈的事件,我们也是第一次遇到,这也教育我们分级基金的高风险性,投资者要谨慎。”一位基金业内人士对本报坦言。

据媒体不完全统计显示:已经向下折算的分级基金包括:鹏华基金公司高铁分级 B、鹏华一带一路 B、工银瑞信传媒B、申万中证环保B、华宝兴业中证1000B、招商可转债B、南方中证国企改革 B、信诚中证TMT产业B、易方达并购重组B、生物分级 B、招商煤炭B、招商生物医药 B、富国中证移动B、国泰有色 B、长盛中证一带一路B、工银瑞信中证传媒B、信诚有色 B、安信一带一路B、东吴转债 B、银华中证转债 B等。

投资者的建议

刘先生说,根据目前分级基金的交易规则,他希望提出几点建议:一是由于普通股票10%的涨跌停板制度不适用于分级基金导致的问题。从5月底开始,由 于大部分股票连续跌停,部分分级基金B份额净值每天以20%-30%的速度下跌,而分级基金的交易价格却每天只能下跌10%。这导致两个问题,一方面净值 较低的B份额的溢价率持续迅猛上升,普遍超过100%,远远大于正常的溢价率水平。这正是由于10%涨跌停板的限制,扭曲了价格,加大了风险。另一方面, 由于溢价率畸高,持有分级B份额的投资者无法以公允的价格退出,及时控制风险,让他们被动等来所持有的分级B份额下折,加大了他们的损失。

另外,按照现有规则,8日晚间确定下折的分级基金B份额,9日仍然可以交易。这也是造成9日投资者误买入最主要的原因。已经确定下折的B份额,已完 全没有盈利机会,买入即肯定亏损,而且无论市场情况如何,无论在熊市、牛市各个阶段都是如此。但现行规则,在T日仍然让B份额上市交易,其出发点是为了保 护T日前买入者的交易权,但结果却是以损害更无辜的T日交易者来实现的。从深层次看,其实将伤害大于100%的参与者,前期参与者为了不被下折,必须忍受 损失出逃,无法等涨解套。

“在分级B基金全年几百个交易日中,只有下折的当天即T日是有此巨大不对称风险存在的,交易所应当在基金名称前加上特别标识,类似股票除权和退市警 示,让普通投资者能够将T日交易的标的和市场上其它几百只正常交易的基金一眼就可以区别开。”刘先生说,除了基金公司以外,也希望券商给自己客户群发了警 示短信,有效避免误买。

亏的钱去哪里了?

几乎所有的投资者都难以接受如此巨幅的亏损,“我想问,我们亏的钱都去哪了?”张先生说。

其实,分级基金是所有基金品种中相对复杂的。

以下是齐鲁证券分析师马刚的详细解释:

首先是分级基金的AB份额的折溢价率是怎么来的。因为A的固定收益属性,首先由市场利率决定A的隐含收益率,一定的隐含收益率水平则决定了某只A的折溢价率,这其中有复杂的计算公式,总之,A一上市便会根据市场利率和A类的平均收益率水平决定一个折溢价率。

在配对转换机制的作用下,A会将此折溢价传递给B,他们之间有这样的关系:A的折溢价绝对值=B的折溢价绝对值。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关系?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使AB合并之后的整体折溢价率为0,否则的话,就会产生套利机会,会使整体折溢价趋于消失。

A将折溢价绝对值传递给B,这说贯穿始终的,即无论何时都会这样。一般情况下,A因债券属性,A的价格比较稳定。即使有价格波动,很快也会回到正常 水平,即被不会长期被低估或高估,这一点与股票不同。可以认为,A的折溢价绝对值大体恒定,但对B来说,则折溢价率可能差距巨大。比如说B溢价0.1元, 在其净值1元时,则溢价率为10%,但当其净值跌至0.25元,溢价率则成为40%。记住这点很重要,这是说明下折导致巨亏的重要原因。

近期在触发下折日,B仍有很高的溢价率,有的高达100%左右。假设当时B的交易价格0.5元,其净值0.25元,则溢价率为100%。下折完成后,人为的将交易价格降为0.25元了,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巨亏了:溢价消失了。理解了这一点,你就明白下折了。

下折是将B净值调整为1,然后份额缩减。如触发下折日,净值正好为0.25元,则是4份合并成1份。当热,还有更悲催的,因为下折当日净值肯定会跌 破0.25元,而且在次日下折基准日,净值会继续下跌,缩减比例会进一步变小。如(150234)传媒业B,触发当日净值为0.1968,其折算比例为每 10000份折算成10000*0.1968=1968份。

折算完成后,按照交易所的规定,复牌首日前收盘价调整为净值即1元。按照比例缩减之后以净值作为前收盘价,跟上面举的那个折算前按照净值开盘,没有 任何区别。再重复一下:原先份额数不变,0.5元的交易价格,1份以0.25元的价格在交易;折算完成后,4份以1元在交易。这没有任何本质区别。

那么问题来了,不是B份额都有合理的溢价吗?交易所规定以净值交易,市场不会进行修正吗?是的,市场确实在修正,这时折算跟不折算的区别就有了。假 定每1份的价格被人为调整到0.25元,开盘后,A会继续传递给0.25元的溢价,B会连续涨停一直至价格重新回到0.5.但是折算后就不同了,由于份额 缩减了,只有原来的四分之一(实际会更少),A传递过来的溢价只有四分之一了,也就是说四分之三的溢价已经永远消失了。

投资者或许有个疑惑,在一个充分有效的市场里,临近下折,溢价应该趋于消失才对,可为什么那么多下折的,在下折的最后一个交易日,还有那么高的溢价 的呢?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百年难遇的股灾造成了这次悲剧。由于B连续跌停,使其跌幅远小于理论跌幅,溢价难免;二是去年底以来,分级基金飞速发 展,吸引了不少全新的投资者,这部分投资者对分级基金缺乏了解,不懂得下折的凶险,甚至在下折基准日还飞蛾扑火式的买入,因此,这市场并不是充分有效的; 三是由于限制股指期货做空,专业机构无法对冲,没有动力套利,由于没有套利的力量消灭溢价。这是由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当然主要还是股灾。

那么下折后钱哪去了呢?总不会凭空消失吧?有赔的总会有赚的吧?谁把这块钱赚了去了?这是遭遇下折的投资者最多的疑问。事实上,投资者损失的钱确实是凭空消失了。“赚的钱=赔的钱”,这是期货市场的定量,不是证券的。证券交易不是零和游戏,期货才是。

那么B端持有人的损失是不是A的盈利呢?也不是。根据下折条款,A只是把多出来的母基金变现而已,这原来就是A的资产,跟B没有关系。是不是A的折 价原因造成B溢价损失呢?事实上,在有下折预期开始,A的价格便开始上涨,折价幅度逐步收窄,应该导致B的溢价减小或消失。此次之所以会发生大面积B下折 前高溢价,完全是股灾的悲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647

金價創20年最長下跌周期 跌至800美元噩夢將成真?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7/4649266.html

金價創20年最長下跌周期 跌至800美元噩夢將成真?

一財網 呂行 2015-07-23 16:59:00

分析人士指出,現在正置身於一個結構性的熊市當中。不僅是黃金面臨熊市,而且就連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也都是如此,從而創造出了一種負反饋環。同時,其認為美元有更積極的前景,且貶值風險也開始消退,因此黃金作為多樣化策略變得越發沒有必要。

擁有完美避險功能的黃金資產,近來卻遭遇20年來最長下跌周期,而這次中國大媽卻並沒有出現搶購的現象,機構甚至預言金價將跌至800美元,可見看恐情緒已至冰點。

截至周三收盤,紐約商品交易所黃金期貨市場交投最活躍的8月交割的黃金期貨下跌12美元,跌幅1.1%,收於每盎司1091.50美元,這也是2010月3月24日以來的最低結算價格。

同時,這也是國際金價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下跌,創自1996以來最長時間的連續下跌日數。

對此現象,分析人士指出,現在正置身於一個結構性的熊市當中。不僅是黃金面臨熊市,而且就連整個大宗商品市場也都是如此,從而創造出了一種負反饋環。同時,其認為美元有更積極的前景,且貶值風險也開始消退,因此黃金作為多樣化策略變得越發沒有必要。

數據顯示,自2012年底以來,國際金價已經下跌了35%。今年以來,國際黃金期貨價格已經下跌了7.8%。

“目前,投資者正在分析美國貨幣政策改變對黃金價格的影響。當利率上升,黃金作為貴金屬保值增值功能減弱。”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上周,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主席珍妮特·耶倫重申,美聯儲在今年“某個時點”加息是適當的。與此同時,昨日,全美地產經紀商協會(NAR)公布的數據顯示,美國6月成屋銷售總數年化549萬,高於預期的540萬,創八年新高。6月成屋銷售價格中位數創歷史新高。

“2015年春季購買情況是經濟危機來最旺盛的。過去兩個月房屋銷售旺盛,達到2007年早些時候的水平。美國勞動力市場向好、經濟持續改善,讓更多的人們有動力去購買。此外,由於春季以來房貸利率開始上漲,一些人抓緊時間購房,以防貸款利率進一步走高。” NAR首席經濟學家Lawrence Yun表示,這一數據也為美聯儲加息提供了最新證據。

截至發稿,今日美元指數一度跌破97點關口,最新報96.9803,下跌0.47%。受此消息刺激,國際金價迎來了久違的反彈,現貨黃金最新報1104.72美元,上漲9.82美元,漲幅達0.91%,收複1100美元大關。

值得註意的是,眼下金價已經到達2010年來的最低水平。然而,低價並沒有像過去那樣吸引“中國大媽”的青睞,更嚴重的是,現在連“印度大媽”都不再買黃金了。

機構調查顯示,上次金價大跌的時候,2013年4月短短兩個交易日內就急墜13%,吸引印度民眾在金店外面排起長隊搶購,並持續了數周。然而,昔日盛景這次沒有重現。印度占全球黃金需求的五分之一以上,目前對於黃金仍然興趣寥寥,印度當地金價較全球現貨指標金價只有小幅升水。

“這的確是空頭信號,在金價大跌至多年低點之後,主要消費國卻仍然無動於衷。如果亞洲人不出手,還有誰會購買黃金呢?” 德國商業銀行的資深原油分析師Carsten Fritsch稱。

對於黃金後市,摩根士丹利認為在悲觀情形下可能跌至800美元;而在較為溫和的情境下,預計黃金可能跌至1050美元。

“如果中國股市再出現一輪下跌、美國啟動加息周期,再加上央行拋售黃金儲備,這3個因素可能導致黃金跌至800美元。摩根士丹利稱這對於黃金而言屬於‘非常糟糕的情境’。” 摩根士丹利分析師認為。

不過,摩根士丹利對黃金2015年目標的基準預測值為1190美元,只不過這一預測值存在極大的下調風險。

同時,高盛商品研究員Jeffrey Currie也表示,眼下黃金最糟糕的時刻還沒有到來,金價今年料跌破1000關口,為2009年來首次。在此前近兩年的時間里,不論黃 金市場波濤起伏,該行堅持金價將跌至1050美元/盎司。

此外,渣打銀行(Standard Chartered)金融分析主管Manpreet Gill對近期黃金走勢表示悲觀。 “黃金可能還會出現繼續下跌的情況,下行方向空間仍然很大。”Manpreet Gill表示,“黃金資產沒有利息,而在目前美元不斷走強的前提下,美聯儲加息的預期以及其他投資產品表現提高都使黃金的競爭對手受到更多青睞,我看不到 任何黃金價格能夠回升的原因。”

由此可見,金價逼近1000美元將是未來大概率事件,而在極端情況下,跌至800美元的噩夢或將成真。

編輯:呂值渺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4531

發展中國家加入TPP:“平等”背後有噩夢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8/4665895.html

發展中國家加入TPP:“平等”背後有噩夢

第一財經日報 王玉鳳 2015-08-06 06:00:00

今年6月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由美國主導、目前已有亞太區域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區域貿易協定——在美國被打了一針強心劑。當時,美國國會投票表決,給予總統奧巴馬“快速道”授權,以推動談判取得進展。

今年6月底,跨太平洋夥伴關系協定(TPP)——由美國主導、目前已有亞太區域12個國家參與談判的區域貿易協定——在美國被打了一針強心劑。當時,美國國會投票表決,給予總統奧巴馬“快速道”授權,以推動談判取得進展。

不過,7月31日備受矚目的新一輪TPP部長級會議黯然落幕。各成員國在關鍵條款上未達成共識,日美之間在農產品和汽車方面的談判陷入膠著,知識產權、國企、投資等是各國產生分歧的主要領域,各方利益依然處在對峙狀態。

但是,外界容易忽略的一點是,除了發達國家的相互較勁外,TPP很有可能會影響將要加入的發展中國家的利益。

美國將TPP12個成員國中的6個國家——文萊、智利、馬來西亞、墨西哥、秘魯和越南——定義為“發展中國家”。如果TPP得以實施的話,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以及加入發達國家的進程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意味著,這些國家將繼續依賴低端的農業和采掘業,數千萬的勞動者無法進入薪酬更高的工業和服務業。國內稅基數繼續保持在很低的狀態,國家缺少財力去整治社會治安,或者投資教育和衛生,貧困人口數量也將居高不下。

上述這些情形都可能因為一個貿易協定而發生嗎?不排除這些可能。美媒分析,TPP協定可能在以下9個方面損害發展中國家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所以,發展中國家,先別偷著樂。

●1.TPP迫使經濟地位不對等的國家實行同樣的遊戲規則

很顯然,美國國家足球聯盟(NFL)不可能和蹣跚學步的幼兒來一場足球比賽,因為兩者的差距太大。但是該共識被TPP的成員國有意忽略了。

TPP成員國中那些已經進入工業化的富裕國家,比如加拿大、美國、日本、澳大利亞和新西蘭,正在全球範圍內尋求統一的稅收和金融政策,以及低力度的監管,以降低這些國家的跨國公司的運營成本。而TPP規則制定的背後不乏這些跨國企業的身影。

它們聲稱,當今的全球化經濟、貿易協定應當基於“公平”和“機會均等”的基礎之上。它們鼓吹一國政府的稅收、金融或貿易政策不應向本國企業傾斜。

但是,盡管TPP的6個發展中國家成員國處於不同的發展階段,但是它們擁有一個共同點:國內企業落後,競爭力與那些發達經濟體的同行無法相提並論。這些國家需要通過各種方式去支持國內的企業,比如長期的低利息補貼信貸、促進科技發展的政策以及科研方面的補貼。但是,TPP卻打著“公平”的幌子禁止這些政策的出臺。

TPP的規則制定者故意忽略這樣一個事實: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需求是有差異的。

●2.TPP禁止發展中國家利用貿易政策去保護本國工業

TPP要求大幅度降低配額、關稅以及其他貿易保護政策的影響,力度之大甚至超過世貿組織(WTO)。這會導致發展中國家不發達的工業面臨國外企業的大規模競爭。TPP還將禁止對原材料出口征稅,而對原材料出口征稅可以保護發展中國家的資源。

這種要求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經濟體在相同遊戲規則下競爭的危害是驚人的。事實上,發達國家的工業幾乎都是在貿易保護政策和國家的其他支持措施下發展起來的。這些保護政策曾經持續了幾十年,直到它們的企業跨出國門。後者意識到,只有在國內企業具備全球角逐的能力之後才能放開貿易自由化。

3.TPP禁止發展中國家通過政府采購的方式支持本國企業

TPP中經濟實力強大的成員國要求,允許其他成員國的企業進入一國政府采購市場。但是,發達國家曾經赤裸裸地通過政府采購的形式來幫助國內企業。因此,馬來西亞經濟行動委員會警告,“如果馬來西亞的政府采購按照機會均等的原則來進行,許多國內企業將走上破產之路。”

●4.TPP過於限制對外國投資者的監管

TPP提出,不應對外國投資者進行特殊的監管,這意味著它們和國內企業享受同等的待遇。但其實這非常虛偽。大多數工業化國家都曾長期出臺監管措施,以確保外國資本輸入技術,采購本國的商品和服務,促進本國發展。不過,TPP卻認為,任何傾向於本土企業的政策都帶有“歧視性”。

●5.TPP削弱成員國國內法院的權威,導致發展中國家害怕采取新的監管措施

TPP也提出要將外國投資的傳統定義範疇擴展,新的定義包括“對收益或利潤的期待”。如此一來,成員國如果執行新的監管措施或法規的話,企業一旦認為剝奪了“預期的利潤”,就可以起訴該成員國,即便那些監管措施或法律條文旨在解決諸如勞動力和環境權利之類的事關公共利益的問題。

根據投資者和國家之間的爭端解決機制(ISDS),如果一項新的法律或法規導致外國投資者“失去預期的利潤”,外國投資者便可起訴該國政府,要求它們取消這項法律法規或賠償。賠償最高可達到數億美元。ISDS的特點是糾紛並非通過該國的法庭,而是國際仲裁法庭來解決。國際仲裁法庭有權推翻被投資國法庭的判決,並且不允許上訴。例如,煙草巨頭菲利蒲莫里斯(PhilipMorris)最近正在起訴烏拉圭,因為後者在煙草廣告上的監管導致其銷售額未能達到預期目標。

雖然TPP中富裕的成員國表示這些措施可以保證外國資本的進入,但是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經濟學家斯蒂格利茨(JosephStiglitz)註意到許多跨國公司已經通過它們本國的政府或世界銀行的多邊投資擔保機構購買了投資保險。

他也註意到ISDS的真實原因與政治掛鉤:發達國家試圖給不發達的TPP成員國潑冷水,因為冗長且動輒數百萬美元的法律訴訟使得發展中國家害怕實施可能會觸怒外國投資者的法律、法規。盡管越來越多的發展中國家,如巴西、印度和南非,拒絕在以後的協議中加入ISDS條款,但是很顯然目前TPP包括了這些條文。

●6.TPP導致發展中國家面對金融危機時更加脆弱

即便2012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改變了它長期以來反對資本控制的看法,最終同意“資本控制可能在危機來臨時有助於保持金融系統的穩定性”的觀點。但是,TPP仍然對發展中國家動用資本控制這一手段。

2008年的金融危機雖然影響深遠,但是發達國家似乎並未吸取教訓。TPP呼籲實施一系列金融自由化的措施,阻止發展中國家對投機性的金融活動進行監管。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學家考瑞耐克(AntonKorinek)分析,過度的金融自由化與放松對核電站的安全監管的後果非常相似:對於核工業來說,成本可能會下降,但是核融毀的風險增加。同樣的道理,放松金融監管雖然會提高金融業的利潤,但是它對金融系統穩定性的威脅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都逃不過。

●7.TPP危害公眾健康

許多諸如“無國界醫生”之類的醫療組織已經發起抵制TPP的運動,因為該協議關於知識產權方面的規定致使發展中國家數百萬窮苦大眾無力購買廉價的仿制藥。這些規定將令仿制藥生產商難以進入市場,令藥價高不可攀。如果這項規定得以實施的話,發展中國家解決公眾健康問題的能力將會削弱。

●8.TPP阻礙發展中國家的企業獲得迫切需要的技術

TPP中關於知識產權的內容也將阻礙發展中國家的制造業,因為它將增加制造業獲得新技術的成本,導致這些企業無力發展。而所有發達國家發展之初都是竭力獲取新技術。

●9.TPP損害國有企業的競爭力

TPP建議限制國有企業的活動,而國有企業一直是東亞這幾十年來成功實現工業化戰略的重要基石。TPP不僅建議減小政府對國有企業的支持力度,也要求馬來西亞、越南和新加坡的國有企業充分實現市場化。這些國家將被禁止對新的或未來的國有企業提供支持。

這其實是發達國家實行雙重標準的又一個案例。早在數十年前,發達國家就已經意識到:對於部分私有資本無力或不願投資的戰略性行業,國家有必要出面介入。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一財工作坊

社論

專欄作家

禪宗七祖

專欄作家

王子約

媒體人

艾經緯

媒體人

錢克錦

媒體人

夏心愉

專欄作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605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