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普遍盼望放寬大學窄門的時空背景下,國內大學數量自九○年代中期起快速擴充。 然而廣設大學的願景,在政府缺乏長遠規畫,政治人物又濫開選舉支票下, 演變成一場噩夢,直接導致高教資源稀釋及品質低落的後果。 一九九四年四月十日,超過兩萬名關心教育的民眾走上街頭。他們高舉「為下一代而走」的標語,溫和卻堅定地發出對台灣教育制度不滿的聲音;而「廣設高中、大學」,正是這場醞釀已久的遊行,最重要的訴求之一。 面對四一○教改遊行展現的強大民意,行政院在當年九月成立「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並邀請甫回國接任中研院院長的李遠哲擔任召集人,為台灣一系列的教育改革揭開序幕。 兩年後,教改會提出《教改總諮議報告書》,建議增加高中及大學容量;至於如何增加?教改會建議,「暫緩增設公立研究型大學,新設或鼓勵現有專科學校改制為社區學院;並擴大民間資源投入高等教育」。
順應民意推教改 僅僅十多年 大學數量多兩倍在這份建議之前,教育部已於一九九五年開放專校設兩年制技術學院。台灣高等教育從此快速擴張,公、私立大學及學院數量從九六年之前的不到五十所,增加至二○一○年的一百六十三所,其中又以私立專校升格科大最多。 由於這樣的因果關係,當台灣高教陷入供給過剩且品質不佳的困境時,不少人就將矛頭指向李遠哲以及四一○教改聯盟發起人黃武雄等人;李遠哲也曾為教改失敗,公開向社會道歉。然而,將台灣高教亂象全歸咎於教改提倡者,有過度簡化社會歷史脈絡之嫌。 中研院社會所副研究員林宗弘指出,九○年代中期,台灣高中生與高職生的數量為三比七;高中職畢業生能進入四年制大學的比率,也低於美、日等先進國家, 「『廣設高中大學』的大方向並沒有錯,只是『廣設大學』應該到什麼程度,教改會並沒有具體建議,現在把責任全推給教改會,並不公平。」「台灣高教擴張的源 起,應該往前追溯到一九七○年代,政府為培育工商業人力,而大量開放私人興辦工商專科學校;以及一九八七年師資培育辦法鬆綁,師專為求生存,競相升格為師 範學院兩波浪潮談起。」輔大社會系教授戴伯芬分析。
興學近似特許行業 有黨政背景 才能成立私校教育部前部長黃榮村也曾分析,大學數量於九○年代末期到政黨輪替後快速增加,不能忽略政治力介入的影響。 究竟什麼是「政治力」影響?戴伯芬指出,在兩蔣主政的威權時代,私人捐資興學原本就近似特許行業,私校創辦人不乏黨、政、軍或其他特殊背景。 目前一百六十多所大學院校當中,就有超過七十所私立技職院校,其中絕大部分,是成立於六、七○年代的老牌私立專校,一路升格改制;一半以上學校的創辦人及 創校董事會成員,都具有黨、政、軍或教育行政等背景,各地方有力家族、指標性企業家捐資興學的案例也不在少見。 升格,意味學校可以爭取到更多經費,也能用更好看的文憑招攬學生。戴伯芬直言,這些具有特殊背景的私校董事,極可能在政府開放專校升格過程中,各自發揮影響力,讓教育部無法嚴格把關。 事實上,九五年教育部開放專校設技術學院,最初的規畫是「三年內升格不超過十五所」,政策正式上路前卻變成「符合條件即可升格」;最終,新設及升格大學超過七十所,形同將高速公路由兩線道拓寬為六線道。 兩千年政黨輪替前後,高教擴張速度達到高峰。光是九九年到二○○○年,就有二十九所私立專校升格為技術學院、四所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 前總統陳水扁執政八年來,更讓超過二十所技術學院升格為科技大學。 至此,我們已經能確定,高等教育擴充這場大戲,幕後有錯綜複雜的歷史背景,並非單一人士或政黨所能獨立演出。 「以技職學校升格為主的大學擴張政策存在嚴重瑕疵,許多地方派系或財團家族經營的工專或高職,都換個招牌成為私立大學或技術學院,這並不符合教改人士要求大學平等受教權的理想。」林宗弘如此為這場荒謬劇下了註腳。
撰文 / 鄭閔聲 |
台灣網球一姊謝淑薇在十一月七日於臉書發文,敘述謝爸爸購買多份長期高額美元儲蓄險保單,讓她除了面對高強度的比賽,還要應付沉重的保費,幾乎喘不過氣。為什麼原應保障生活的保單,卻成為她的最大壓力? 十一月十三日,謝淑薇於泰國華欣盃比賽止步八強,為積極爭取積分,目前世界女網排名一○七的她,下一站將馬不停蹄轉戰日本。但這位單、雙打都創下國內女子 網壇紀錄的台灣之光,最近煩惱的事恐怕不只網球。十一月七日,謝淑薇於臉書專頁公開發文,敘述父親謝子龍長期買了多份高額保單,沉重保費已經壓得她喘不過 氣來……。 二○一○年,謝淑薇因亞運表現出色,獲頒獎金新台幣三百萬元的國光獎章。為表孝心,她將其中一百萬元交給謝爸爸。隔兩天,謝爸爸拿出四份二十年期、一份六 年期的美元儲蓄險保單,要謝淑薇簽字。對爸爸十足信任的謝淑薇沒有多想,也未發現這些保單的每年保費加總約一百萬元,揮筆即簽。 「簽下去後,第二年繳完費後,才發現這是噩夢的開始!一年繳一百萬元,為期二十年,第二年繳完有一天,突然想起這份讓我覺得壓力超大的百萬保單!」謝淑薇 在臉書上寫道,保費外還有種種生活、職業開銷全落在她的肩頭上,「在那個時候,我有貸款、比賽費用、教練費用、弟妹出國的部分費用、龍哥(謝淑薇對父親的 暱稱)每個月九萬元的生活費。」在謝淑薇的主觀認定上,這堆百萬保單不但沒有為她帶來安全感,反而成為不安因子。問題究竟出在哪裡? 狀況:35份保單強迫儲蓄 為保障運動員兒女的生活 事實上,謝爸爸買的保單不只這些。謝家有七個孩子,謝淑薇排行第四。謝爸爸熱愛運動,因此積極培養孩子成為職業運動員,包括謝淑薇在內,有四個小孩不是職業網球選手就是網球教練,最小的弟弟謝鎮安則是少棒選手。 另一方面,謝爸爸也深知運動員職業生涯只有短短幾年巔峰時期,擔心孩子老來無財,除了備齊終身醫療險、終生旅行平安險外,一存夠錢,他就拚命幫孩子買美元 儲蓄險,「我老人家理財是買穩當的產品,這沒有風險。」在台北郊區租屋處接受記者採訪時,謝爸爸攤開經年累積的保單,三十多本,幾乎淹沒桌面。 今年謝爸爸要繳的保費高達新台幣二百萬元,假設沒有任何保單解約,接下來三年,他每年保費仍然高達新台幣一七○萬元。之前謝爸爸原本在高雄當網球教練,他 把教職交棒給小孩後,現在只能偶爾接案教學,收入並不固定,車子有車貸未清,鐵皮屋房子是租的,屋外有一畦田地種菜,夫妻兩人生活清簡。 衡量經濟狀況,想到接下來的高額保費,謝爸爸也忍不住焦慮,「我知道有點超過自己能力,可是我就是要強迫自己儲蓄啊!以後這些錢都是要留給小孩的,真的繳 不出來,我也可以把車子拿去二貸。」檢視謝爸爸提供的三十五份保單,除四份終身醫療險,三份終身壽險,三份終身旅行平安險(簡稱旅平險),一份投資型保 單,一份終身婦女險外,其餘全是長短期限不一的儲蓄險。其中,有四份二十年期美元儲蓄險,因為財力難以負擔已經解約。 完整檢視謝爸爸提供的三十五份保單之後,宏觀財務顧問平台總經理邱正弘從基本觀念出發,指出一般理財族常發生的兩大謬誤。 失算:以為終身險不吃虧 佣金+通膨 根本不保值 首先,是把資金過度投注於「終身險」,無論是為孩子投保壽險、醫療險或是旅行平安險,謝爸爸買的都是「終身險」保單。 對此,邱正弘強調,國人對「強調還本但保費偏高」的終身險,的確存在長期迷思,卻忽略了「不能還本但保費低廉」的定期險。原因在於,國人對定期險常有「浪 費」的錯覺,基於「不蝕本」的心態,終身險成為國人投保的普遍選項,導致台灣的保險滲透率(保費占國內生產毛額比率)長期蟬聯世界冠軍。但根據友邦人壽調 查,台灣人平均保額約四三○萬元,若以理想保額應為家庭年收入十倍來看,台灣人平均保額僅及理想的一半。 保終身險看似「不吃虧」,但是邱正弘直言,「怎麼可能不吃虧?」他表示,若考量通膨因素,假設平均通貨膨脹率為二%,現在的一百萬元乾放十年後,購買力將只剩下九十五萬元,「因此,終身型保單『只能保本卻無法保值』。你不可能靠買保險賺錢的啦!」邱正弘說。 失算:以為可靠保險賺錢 高估繳費能力 恐得不償失但靠保險賺錢卻是謝爸爸理財規畫的中心思想。謝爸爸自承這輩子「沒玩過股票」,他不願承擔投資風險,只希望報酬率能高過定存。對他來說,每兩年、甚至每年,可以領回一筆年度生存金的儲蓄險,非常「穩賺」。 而這也是邱正弘眼中謝爸爸、以及許多國內理財族會犯的第二個錯誤:「過度」把保險當成累積財富的工具。 迄今,謝爸爸買過的儲蓄險大約二十三份,起初都是短年期,四到六年不等,保費介於三千至六千美元,繳費期間可先領回幾筆小錢,繳費期滿後每年可領六百至一 千四百美元不等金額。進一步的,謝爸爸也認真計算各張保單未來的領回金額,作為再買下一張保單的基礎,陸續新購保單。 平心而論,謝爸爸想要透過保單強迫儲蓄,並且一路讓手中財富鎖在變現性偏低的保單上面,出發點並沒有錯;而擁有保險業務員證照的謝爸爸,想出這套「保單養 保單」的邏輯,原本也還不至於太過天馬行空。問題就出在「保單養保單」的手筆越來越大,從原本以六年期的短期保單為主,進階到長期的二十年期保單,年繳保 費皆為六千美元起跳。 邱正弘表示,以謝家成員多是運動員的結構來看,「要求自己強迫儲蓄是對的,可是,運動員職涯的收入黃金期相對短暫,短期儲蓄險保單或可接受,但若採用長期 儲蓄險,過程中一旦無法繳交高額報費、被迫解約,造成的損失還大過定存。」邱正弘進一步就謝爸爸實際購買過的一份二十年期美元儲蓄險進行精算,每年保費為 六六六五美元,繳費期滿時,總繳保費為十三萬美元,繳費期間總共可領回五萬一千六百美元,之後每年可領回三四四○美元。整體計算,投保後四十三年,才能把 十三萬美元的本金領回來。 他繼續設想各種「無法負擔高額保費」的意外狀況,依上例來說,若只繳五年即解約,將虧損六一九二美元,近新台幣二十萬元;假如撐到第十年解約,則虧三三一 一美元,約新台幣十萬元,「四十三年才終於領完本金,中間完全沒有賺到利息。而一旦繳不完,損失動輒十萬元起跳,這樣真的穩賺嗎?」至此,邱正弘對謝爸爸 提出建議,如果繳費能力不是常態,不如不要再浪費這筆錢,減額繳清是最好的辦法。至於保單解約的優先順序應該是,「盡量撐完短期保單,捨棄長期保單。」針 對保單調整原則,淡江大學保險學系副教授郝充仁建議,謝爸爸可以先就「年度末解約金高過或最接近總保費支出者」優先解約,也就是說,優先剔除「虧最少或小 賺的保單」。 「因為長期支援家裡,我希望有一天我若是有什麼意外,保險照顧我,我的家人則不必承擔『可能要拿錢出來照顧我的困擾』。它讓我安心在外闖蕩,在這個旅行增加死亡風險的行業下,給了我家人一份安心的保險。」這段話取自謝淑薇臉書,透露她對保險的期待。 解方:應保高額意外險 避免因職業傷害影響生計 然而,若單就謝爸爸提供的保單來看,或許因為主要投保於「高保費、低保額」的終身險及儲蓄險,因此這些保單對謝淑薇的保障總和並不算高;舉例來說,若謝淑薇不幸發生重大意外,獲得的意外險理賠金恐怕不到二○一三年她參加溫布頓網球賽獎金的一半。 邱正弘認為,以網球選手的職業特性來看,他們長年在海外奔波,又涉及大量身體勞動,極可能受傷,甚至失能,需要的其實是高額意外險與醫療險。 此外,「旅平險也不需要保終身,只要針對職涯黃金時期投保即可,同時應該找產險公司投保意外險取代旅平險,因為意外險就包含旅平險,而且產險公司的意外險收費較壽險公司低廉。」邱正弘建議。 郝充仁認為謝淑薇可加保「部分失能」的年金保險,體壇競爭激烈,頂尖運動員一旦受傷,能不能回復原先水準,誰也說不準。一旦受傷導致部分失能,不論是復健 期或不幸被迫退休,有一筆固定金額的年金收入,都可以暫時緩解經濟焦慮,「當然這樣的保險肯定不便宜,最好是針對容易受傷的這三、五年黃金期間定期投保即 可。」天下父母心,謝爸爸縮衣節食,只為幫子女繳完儲蓄險保費,許孩子們一個無憂的未來,出發點並沒有錯;但作為家中重要經濟支柱的謝淑薇,為了這些保單 備感壓力也是事實。 良善的出發點,因為對於「保險」的定位錯誤而造成財務壓力,甚至排擠原本該有的保障,這不僅是謝淑薇與謝爸爸的問題,其實,長期以來也是許多國人的通病。 超愛幫孩子買保險 儲蓄險就高達23件 —— 近年謝子龍為子女投保過的險種 保單 件數 20年期美元儲蓄險 11 6年期美元儲蓄險 8 4年期美元儲蓄險 4 終身旅行平安險 3 終身醫療險 4 終身壽險 3 終身婦女險 1 變額年金險 1 「保單養保單」真的能賺錢? —— 謝子龍投保儲蓄險歷年領回金額與保費 單位:新台幣(萬元) 年 保費 領回金額 保單養保單仍須付出的差額2015 203.9 55.6 148.3 2016 170.8 23.0 147.8 2017 170.8 40.7 130.1 2018 170.8 19.7 151.1 2019 94.9 42.3 52.6 2020 94.9 24.6 70.3 2021 94.9 46.7 48.2 2022 94.9 56.2 38.7 2023 94.9 57.2 37.7 2024 94.9 56.2 38.7 2025 94.9 78.3 16.6 2026 94.9 56.2 38.7 2027 87.4 57.2 30.2 2028 87.4 56.2 31.2 2029 82.7 87.2 -4.5 2030 80.7 95.8 -15.1 2031 20.4 57.5 -37.1 總計 1833.9 910.2 923.7 解構謝子龍的保單現金流,要實現保單養保單的計畫,要先度過前四年保費破百萬元的難關,才能越走越穩。 假設謝子龍繳完所有保單,則在2029年,保單的領回金額才超過保費,但即使到2031年繳完,總付出的保費仍是總領回金額的兩倍。 繳20年的儲蓄險 要43年才能回本—— 以謝爸購買的20年美元儲蓄險為例 20歲 一張20年美元儲蓄險保單,每年繳費6665美元,20年期滿所繳總保費為13萬3300美元。 40歲 20年繳費期間,可領回5萬1600美元,距離回本還有8萬1700美元(133300-51600)。 63歲 40歲之後每年領回3440美元,要約23年才能領回所有已繳的保費(81700÷3340)。 撰文 / 蔡曜蓮 |
8月10日消息,據福布斯報道,Windows 10周年慶版本是微軟一年前發布Windows 10系統以來進行的規模最大的一次升級,然而引發了一系列嚴重的問題。據悉,Windows 10周年慶版本安裝完畢後,PC再次啟動時就會出現無法正常啟動的情況。
現在已經有不少用戶在社交網站Reddit上發帖痛斥新版本給用戶們帶來的噩夢般的體驗,跟帖回應的用戶人數已達到數百人,他們聲稱自己也遇到了同樣的問題。
據用戶們在Reddit上發帖的內容來看,周年慶版本已經引發的問題包括:安全啟動模式被禁用、註冊表被改動、重新安裝設備驅動程序以及改變了Windows升級的安裝位置等。
但是到目前為止,除了將系統版本回滾到之前的版本之外,用戶們對此可謂束手無策。而且,版本回滾的解決方案也僅對從Windows 7或Windows 8升級到Windows 10的用戶有效,直接安裝Windows 10系統的用戶無法通過這種方法來解決問題。
隨著微軟高管承認的Windows 10將無法達到其2018目標甚至是免費的Windows 10升級期間前一十億設施的關閉最後一個月,這些崩潰的大力推廣周年更新是過去的事情,公司需要。、
此前持續數月的Windows10免費升級已在上個月月底結束,然而隨著免費升級關閉,微軟在二季度財報中承認,Windows10的安裝量無法在2018年之前達到其預定目標。此次周年慶Windows10升級活動已是該公司目前為止最後的促銷活動之一。
2月22日,美國副總統彭斯在密蘇里州發表演講,高度贊揚了美國小型企業為美國經濟所作出的貢獻。他表示,小型企業是美國經濟的引擎,也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心臟。贊揚之余,彭斯還不忘強調美國總統特朗普對小型企業的鼎力支持:“特朗普總統會是美國小型企業有史以來最好的朋友”。
對於大家關心的醫改話題,彭斯向美國人民承諾:奧巴馬醫改這個噩夢即將終結,特朗普政府會有一個更加完善的醫保系統。新的政策將會降低醫保費用,並把美國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彭斯還提到了特朗普政策的反對者,認為他們反對減稅等利於民眾的政策。和特朗普總統此前抨擊美國媒體一樣,彭斯也對媒體提出了批評,認為媒體給了特朗普的反對者們一個吶喊的平臺。
此外,彭斯直呼在特朗普總統的領導下,美國將因此得到重建。特朗普政府將和國會共同對美國的基礎設施進行歷史性投資,讓美國擁有最好的公路、橋梁和機場。
據BBC報道,周日冰島宣布將從下周二(3月14日)起結束所有針對公民、企業及養老基金的資本管制措施。
2008年金融危機使冰島銀行體系迅速瓦解,三大銀行Kaupthing、Glitnir和 Landsbanki全部破產,並欠下高達850億美元的債務,貨幣冰島克朗大幅貶值。冰島政府被迫接管三家銀行,並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幫助下采取資本管制措施限制資金從冰島自由流動。
如今冰島政府認為本國經濟恢複比較充分,外匯儲備有所回升,銀行業發展迅速,金融危機期間背負的債務大部分已經償還完畢,可以解除相關旨在維護貨幣及經濟穩定的管制措施。隨著資本管制解除,冰島也將重新回歸國際金融市場。
去年10月冰島央行已經發布外匯修正法案,大幅放寬了針對家庭及企業的資本管制,便利外匯交易和資本跨境流動。冰島金融與經濟部長約翰內松(Benedikt Johannesson)表示,冰島逐步謹慎的放寬資本管制得到了國內和國際社會的廣泛支持。冰島經濟目前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強,今年將繼續保持強勁的增長勢頭。
冰島政府隨後將成立專門小組調整相關貨幣政策。
特斯拉CEO馬斯克(Elon Musk)正雄心勃勃地規劃著未來交通的新藍圖——無人駕駛汽車、超音速高鐵、私人外太空遊。
但眼下夜夜困擾他的難題卻是,如何解決辦公室外6000名員工停車難的問題。他說:“停車問題是我最大的噩夢。這麽多人,怎麽才能安置每個人的車?”
6000人搶4500車位
在加州帕洛阿爾托(Palo Alto)的特斯拉總部,每天早上都會有穿著制服的工作人員四處奔走,指揮停車,盡可能地塞下更多車。停車場里,車子和車子首尾相連,在過道里像蛇一樣蜿蜒排開,把其他車子緊緊包圍起來。而在特斯拉位於弗里蒙特的工廠中,來自不同崗位的6000名員工每天都在為4500個停車位競爭。
為了搶車位,有的員工淩晨3點多就離開家出發去公司,停好車再在車里繼續睡到上班時間。稍晚一些就只能開著車兜圈,等到一有空位就火速占上。
停車場看起來簡直就是一場混戰。車子沿對角線停著,要麽壓在街沿上,要麽停在布滿鵝卵石的中央隔離帶上。員工甚至在Instagram上開了專門賬戶吐槽“停車線不過只是一個建議”。
隨著停車難的升級,特斯拉最近開始準備重新規劃停車區域,還表示已經采取部分措施來改善停車狀況,比如為員工們提供自帶WiFi的班車,這也確實讓特斯拉總部近幾個月來的停車狀況得到了改善。
經濟越好停車越難
有趣的是,在矽谷,停車狀況堪稱是一個公司運營狀況的最佳晴雨表。
例如,2000年IT泡沫破裂之後,偌大的辦公樓前的停車場上就荒無人煙。而現在,特斯拉、谷歌、Facebook的一輛輛班車正快速地在舊金山穿梭,以此來緩解企業園區中日益嚴重的停車問題。與之對比的,是近幾年雅虎辦公樓前的停車場空蕩蕩,這也讓人猜測雅虎是否陷入了困境。
停車難的噩夢也反映了特斯拉近年來的瘋狂擴張。據2016年末統計的數據,不包括太陽能公司(SolarCity Corp.),特斯拉的員工總數已經超過了1.7萬人,較前兩年增加了75%。而現在,特斯拉的市值也飛速竄升,與美國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持平。
有員工會開玩笑說:“特斯拉正在努力開發無人駕駛汽車,這從理論上能夠緩解停車難的這一令人頭疼的問題,因為可能某一天,我們的車子就可以自己開走並且自己找地方停車了。”還有人在Instagram上評論稱,現在停車混亂的狀況可能是特斯拉管理部門設的一個局,因為這為盡快設計出全自動駕駛汽車提供了動力。
怎麽解決停車難
為了緩解停車難題,特斯拉公司會鼓勵員工選擇一系列的替代出行方式,比如騎自行車、乘坐公共交通,或者乘坐舊金山灣區的班車。另外,公司還會給違規停放的車輛貼罰單,違規停車的人在返回自己停車的地方時可能發現車輪胎上已經被扣上了車輪鎖,或者車已經被拖走停到備用停車場去了。
豆莢車
關於停車難的問題,特斯拉的員工還對馬斯克本人如何停車感到頗為好奇,他們甚至開玩笑說他估計是坐直升機來上班的。特斯拉對此回應稱,馬斯克也會把車停在停車場。
由於今年特斯拉model 3大規模投產,公司制定了在2020年前實現100萬年銷售量的目標。因此馬斯克計劃將工廠規模翻一番,而他本人也會定期到位於弗里蒙特的特斯拉總部來。整個工廠擴建計劃中就包括了設計新的自行車道,並且加寬行車道。
在今年2月的簡報中,馬斯克這樣告知員工:“特斯拉正計劃設計出自己的電動豆莢車,配上最佳的環滑線路,並與所有的停車場相連,讓大家出入自如,也給當地社區帶來快速便捷而又有趣的交通體驗。”豆莢車是一種新型電動車,外形酷似豆莢而得名。一般一輛車可搭載兩名乘客,同時運載購物袋、行李或嬰兒車等。
(實習生毛愛佳對本文亦有貢獻)
打中互聯網金融平臺“命門”
來源 | 國際金融報
作者 | 黃希
11月21日傍晚,一封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稱“《通知》”)在網上流傳。根據此份《通知》,此次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原因系因為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
而就在幾天前, 11月1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上海一些現金貸平臺陸續收到來自芝麻信用方面停止合作的郵件。
從芝麻信用即將停止向大部分現金貸平臺開放征信查詢接口,到監管部門暫停發放網絡小貸牌照,現金貸平臺的“噩夢”已經開始。
一
金融牌照之惑
根據上海某中型現金貸平臺高管付力(化名)提供給記者的郵件顯示,芝麻信用方面表示,“自貴公司與芝麻信用合作以來,芝麻信用持續收到多起用戶對貴公司存在收取法定保護利率以上各類費用、不當催收等方面的投訴。”
付力表示,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回應,目前停止了與部分流量較大的頭部現金貸平臺合作。
另一知情人士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目前除了包括掌眾、用錢寶、現金卡等在內的現金貸第一梯隊平臺外,日放款量在兩千萬元左右的小型平臺也收到了這個通知,而且大部分也是因為收到了用戶投訴。
值得註意的是,記者采訪了解到,投訴或許只是表面原因,金融牌照才是癥結。
“目前對合作夥伴的管理是從資質和產品兩個維度來看的,沒有專門針對現金貸公司的政策和服務。”芝麻信用方面稱,為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會持續排查商戶的資質、產品和服務情況。
據悉,芝麻信用對平臺的排查不是最近才啟動的,8月份已經進行。芝麻信用透露,近日其在排查中發現個別商戶存在超過法定保護利率以上的各類費用,不當催收,沒有按照協議履約等問題,所以暫停了合作;後續,如發現類似問題,也會立即停止合作。
付力則告訴記者, “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表示,此次停止業務的行為並非針對單個平臺,沒有金融機構牌照的公司都不服務了。”
但對於所需要的金融機構牌照究竟是哪一類,是互聯網小貸牌照還是消費金融牌照,芝麻信用方面並未明確回複。
付力稱,“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曾表示需要以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公司為運營主體的APP才可以接入芝麻信用。”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某現金貸平臺負責人曾致電芝麻信用接口人,得到的反饋是,目前芝麻信用認可的是消費金融牌照,至於網絡小貸牌照是否被認可還沒有定論。
究竟哪個金融機構牌照說了算,芝麻信用方面自己似乎也沒想好。
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CEO劉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芝麻信用方面以這樣的理由作為停止合作的理由最合理,畢竟商業違規。
二
打中平臺“命門”
據付力介紹,芝麻信用此前和現金貸平臺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免費向現金貸平臺提供征信數據查詢,平臺需要針對被查詢用戶的數據進行反饋,比如該用戶是否逾期、是否出現壞賬等。
不過,現在芝麻信用幹脆連反饋也不要了。
劉峰坦言,不少中小型現金貸平臺最主要的風控測評手段就是芝麻信用的評分體系。
芝麻信用現在單方面停止合作,不光打中了這些平臺的命門,對整個現金貸行業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根據郵件,芝麻信用方面稱將在12月底停止開放用戶數據征信查詢的服務。付力表示,他們目前已經在逐步與其他征信平臺對接,測試數據,逐步過渡到新的征信數據平臺。但目前芝麻信用屬於征信體系中數據量比較全面和相對而言準確的,目前尚未有一家征信機構可以與芝麻信用匹敵,所以對接到其他平臺還是會對業務產生一定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芝麻信用的這一舉措看到現金貸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持牌金融機構玩現金貸將更有優勢。具體不清楚芝麻信用目前停止服務了哪些現金貸平臺,但是根據芝麻信用方面的態度,持牌金融機構除了在資金成本上有優勢外,在風控征信數據體系上的優勢也將逐漸顯現,這也是監管方面樂於見到的。”付力坦言。
沒了螞蟻金服這個隱形巨頭提供數據支撐,不少現金貸平臺躺著賺錢的日子或許即將終結。
三
停批網絡小貸牌照
正如付力所說,芝麻信用這次針對現金貸平臺的“投訴門”是對這一行業的警醒。
而11月21日傍晚,互金整治辦要求各地立即停發網絡小貸牌照,無疑是監管有步驟收緊現金貸平臺業務的第一步。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此項《通知》直接針對的是目前備受爭議的現金貸業務,本通知也是自2017年4月銀監會以及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針對現金貸整頓通知之後,又一個全國性的監管要求。
按照監管方近期的要求,現金貸業務將實行牌照化管理,目前看相關牌照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以及備案後的P2P業務主體。
現金貸平臺的草莽時代已結束,未來現金貸平臺需“持牌”經營或許才是大勢所趨。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1日,市場上共有254張網絡小貸牌照,其中226張已完成工商註冊,6張獲得地方金融辦批複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22張已經過了地方金融辦官網的公示期。
目前不少現金貸頭部流量平臺對這張牌照虎視眈眈,牌照價格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付力表示,目前小貸牌照的發放對象其實有一定準入門檻,比如金融辦會更青睞上市公司、銀行、國企背景等。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在現有2000多家現金貸平臺中,擁有小貸牌照的平臺鳳毛麟角,以二三四五、趣店、分期樂、51信用卡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平臺都以科技公司的名義在進行現金貸業務。業界人士預計,將來,那些已拿到小貸牌照卻還沒有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出現“賣殼”現象,成為非持牌現金貸平臺的通道。
打中互聯網金融平臺“命門”
來源 | 國際金融報
作者 | 黃希
11月21日傍晚,一封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的《關於立即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的通知》(下稱“《通知》”)在網上流傳。根據此份《通知》,此次暫停批設網絡小額貸款公司原因系因為部分機構開展的“現金貸”業務存在較大風險。
而就在幾天前, 11月16日,《國際金融報》記者獨家獲悉,上海一些現金貸平臺陸續收到來自芝麻信用方面停止合作的郵件。
從芝麻信用即將停止向大部分現金貸平臺開放征信查詢接口,到監管部門暫停發放網絡小貸牌照,現金貸平臺的“噩夢”已經開始。
一
金融牌照之惑
根據上海某中型現金貸平臺高管付力(化名)提供給記者的郵件顯示,芝麻信用方面表示,“自貴公司與芝麻信用合作以來,芝麻信用持續收到多起用戶對貴公司存在收取法定保護利率以上各類費用、不當催收等方面的投訴。”
付力表示,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回應,目前停止了與部分流量較大的頭部現金貸平臺合作。
另一知情人士則對《國際金融報》記者透露,目前除了包括掌眾、用錢寶、現金卡等在內的現金貸第一梯隊平臺外,日放款量在兩千萬元左右的小型平臺也收到了這個通知,而且大部分也是因為收到了用戶投訴。
值得註意的是,記者采訪了解到,投訴或許只是表面原因,金融牌照才是癥結。
“目前對合作夥伴的管理是從資質和產品兩個維度來看的,沒有專門針對現金貸公司的政策和服務。”芝麻信用方面稱,為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我們會持續排查商戶的資質、產品和服務情況。
據悉,芝麻信用對平臺的排查不是最近才啟動的,8月份已經進行。芝麻信用透露,近日其在排查中發現個別商戶存在超過法定保護利率以上的各類費用,不當催收,沒有按照協議履約等問題,所以暫停了合作;後續,如發現類似問題,也會立即停止合作。
付力則告訴記者, “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表示,此次停止業務的行為並非針對單個平臺,沒有金融機構牌照的公司都不服務了。”
但對於所需要的金融機構牌照究竟是哪一類,是互聯網小貸牌照還是消費金融牌照,芝麻信用方面並未明確回複。
付力稱,“芝麻信用的商務對接人員曾表示需要以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公司為運營主體的APP才可以接入芝麻信用。”
不過,據相關媒體報道,某現金貸平臺負責人曾致電芝麻信用接口人,得到的反饋是,目前芝麻信用認可的是消費金融牌照,至於網絡小貸牌照是否被認可還沒有定論。
究竟哪個金融機構牌照說了算,芝麻信用方面自己似乎也沒想好。
上海某金融科技公司CEO劉峰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芝麻信用方面以這樣的理由作為停止合作的理由最合理,畢竟商業違規。
二
打中平臺“命門”
據付力介紹,芝麻信用此前和現金貸平臺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免費向現金貸平臺提供征信數據查詢,平臺需要針對被查詢用戶的數據進行反饋,比如該用戶是否逾期、是否出現壞賬等。
不過,現在芝麻信用幹脆連反饋也不要了。
劉峰坦言,不少中小型現金貸平臺最主要的風控測評手段就是芝麻信用的評分體系。
芝麻信用現在單方面停止合作,不光打中了這些平臺的命門,對整個現金貸行業都產生了一定影響。
根據郵件,芝麻信用方面稱將在12月底停止開放用戶數據征信查詢的服務。付力表示,他們目前已經在逐步與其他征信平臺對接,測試數據,逐步過渡到新的征信數據平臺。但目前芝麻信用屬於征信體系中數據量比較全面和相對而言準確的,目前尚未有一家征信機構可以與芝麻信用匹敵,所以對接到其他平臺還是會對業務產生一定影響。
“我們可以通過芝麻信用的這一舉措看到現金貸平臺的未來發展方向,持牌金融機構玩現金貸將更有優勢。具體不清楚芝麻信用目前停止服務了哪些現金貸平臺,但是根據芝麻信用方面的態度,持牌金融機構除了在資金成本上有優勢外,在風控征信數據體系上的優勢也將逐漸顯現,這也是監管方面樂於見到的。”付力坦言。
沒了螞蟻金服這個隱形巨頭提供數據支撐,不少現金貸平臺躺著賺錢的日子或許即將終結。
三
停批網絡小貸牌照
正如付力所說,芝麻信用這次針對現金貸平臺的“投訴門”是對這一行業的警醒。
而11月21日傍晚,互金整治辦要求各地立即停發網絡小貸牌照,無疑是監管有步驟收緊現金貸平臺業務的第一步。
網貸之家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此項《通知》直接針對的是目前備受爭議的現金貸業務,本通知也是自2017年4月銀監會以及P2P網絡借貸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下發針對現金貸整頓通知之後,又一個全國性的監管要求。
按照監管方近期的要求,現金貸業務將實行牌照化管理,目前看相關牌照包括銀行、消費金融公司、網絡小貸以及備案後的P2P業務主體。
現金貸平臺的草莽時代已結束,未來現金貸平臺需“持牌”經營或許才是大勢所趨。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1日,市場上共有254張網絡小貸牌照,其中226張已完成工商註冊,6張獲得地方金融辦批複但尚未完成工商註冊,22張已經過了地方金融辦官網的公示期。
目前不少現金貸頭部流量平臺對這張牌照虎視眈眈,牌照價格也是一路水漲船高。
付力表示,目前小貸牌照的發放對象其實有一定準入門檻,比如金融辦會更青睞上市公司、銀行、國企背景等。
《國際金融報》記者梳理發現,在現有2000多家現金貸平臺中,擁有小貸牌照的平臺鳳毛麟角,以二三四五、趣店、分期樂、51信用卡等為代表的大多數平臺都以科技公司的名義在進行現金貸業務。業界人士預計,將來,那些已拿到小貸牌照卻還沒有開展現金貸業務的公司可能會出現“賣殼”現象,成為非持牌現金貸平臺的通道。
剛剛完成2億美元融資的瑞幸咖啡又掀起了一場新的價格風暴。在8月1日上午,瑞幸咖啡宣布到年底將建成2000家門店的龐大的開店計劃,並宣布進軍輕食市場,到年底之前所有門店輕食五折優惠,這對於傳統咖啡零售企業而言,無疑又是一次強沖擊。
不得不承認,這一家僅成立7個月的互聯網咖啡品牌,如今已是國內咖啡市場最大的攪局者。
當天瑞幸咖啡亮出了截至7月31日的運營數據,不過短短7個月,瑞幸門店數量已經達到了809家,客戶350多萬,銷售杯量1800多萬。這一數字比5月份創始人錢治亞公布的數字翻了一番還多,5月8日的數據顯示,瑞幸的門店是400家、服務130萬客戶和500萬杯的銷售量。
隨著門店布局的完善和環節的優化,瑞幸咖啡的效率也在同步提升,比如外送訂單完成時間從26分44秒下降到18分07秒,外賣超時率從26%下降至0.4%。瑞幸咖啡還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完成2000家門店的布局。
這樣的擴張速度對於很多傳統咖啡零售企業來說不可想象,但在資本的助推下,瑞幸咖啡借助低價優勢、社交裂變、用戶補貼、品牌營銷等互聯網企業的手段,完成了很多傳統咖啡零售企業幾年甚至十幾年才建成的規模。
外界甚至認為,短期內沒有盈利計劃的瑞幸咖啡正在成為星巴克們的噩夢。
在輕食發布會的現場,瑞幸咖啡亮出了一張和友商產品價格的對比圖,雖然沒有明確標出友商是誰,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是星巴克。
瑞幸咖啡這次推出的部分輕食產品的供應商和星巴克相關產品的供應商是同一家,而瑞幸咖啡打出“同款的產品、同樣的供應商、不同的價格”的口號,大有繼續貼身肉搏星巴克架勢。而極低的折後價格,讓人不禁為星巴克捏一把汗。
星巴克剛剛公布的截至2018年7月1日2018年第三季度的財務業績就已經說明問題。雖然該季度星巴克收入增長11%至63億美元,但星巴克視為第二主場的中國市場遭遇了9年來最差的表現,中國區同店銷售額下降了2%,營運利潤率也下降了7.6個百分點。
行業內普遍把星巴克的下滑原因和瑞幸咖啡的快速擴張聯系在一起。
中國品牌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認為,瑞幸咖啡抓住了國內咖啡市場的紅利,又抓住了新一代年輕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發生的變化,借助互聯網咖啡的性價比、服務以及便利性,已經開始對星巴克等傳統咖啡品牌形成了擠出和沖擊。
此前高盛發布的專項報告顯示,luckincoffee(瑞幸)和行業里的競爭對手相比,雖然進入市場較晚,但是已成為中國咖啡連鎖品牌中線下店鋪數量第二多的品牌,僅次於星巴克,並且單杯均價在市場份額排名前5的咖啡品牌里是最低的。
事實上業內對於瑞幸咖啡野蠻生長也有諸多爭議,比如擔憂瑞幸咖啡未來如何實現盈利?假如離開了補貼還能不能保持目前的發展態勢?而在香頌資本執行董事沈萌看來,商業要靠合理經營發展,很多中國的創業企業都是滿懷信心的擴張、減價、硬懟行業標桿,但有幾個成功者?星巴克賣的是文化,那麽瑞幸咖啡賣的是什麽?
有消息稱,8月2日,星巴克就將公布咖啡在線配送業務,以應對目前市場沖擊,對於瑞幸咖啡和星巴克而言,前路如何,只能交給時間來檢驗了。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