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八十後創咖啡Instagram記錄每杯咖啡味道

2016-12-15  NM

說到咖啡,大家都知道是有點酸有點苦,但當被問到再細緻的味道卻說不上來,又或者忘記了。三個二十八歲的年輕人——王皓炘(Jimmy)、林天麗(Teresa)及潘振業(Kensome)認為每杯咖啡會因為產地或沖調的人不同,味道及層次也有分別。他們想記下每杯咖啡的獨特味道,於是設計一個名為「Listcup」的手機應用程式,參考Instagram(Ig)的用法,以熟悉的介面鼓勵人們記錄,認識一杯咖啡,感受咖啡的真實味道,更重要的是尊重咖啡師的手藝!記者以為三位創辦人飲了咖啡多年,怎料Jimmy說他四年前在北京工作才開始認真飲咖啡,而Teresa跟Kensome更是在Jimmy介紹下,於大約一年前開始。當時是設計師的Jimmy在北京有較多自己的時間,會經常到訪一些獨立咖啡店,因而結識不少咖啡師,「咖啡師沖一杯咖啡給我後,問我飲到啲咩。待咖啡放涼了,他又會問我有否試到另一種味道。當我飲到時,腦海『叮』一聲,發現原來咖啡有不同味道。是咖啡師告訴我如何飲,我才識得欣賞。」研發app解決問題

Jimmy認為,一般人覺得咖啡種類繁多,用具複雜,在沒有咖啡師介紹的情況下,不知道如何開始着手。咖啡除了讓人感覺小眾及「離地」,Jimmy也發現其他「問題」。他嘆息道,咖啡師具備專業知識及技能,但待遇不佳;很多小型咖啡店都很有特色,但只是局限於服務某地區的客人,難以擴大客源。於是他決定研發一個可以幫助解決以上問題的app,並邀得小學同學Teresa及Kensome幫忙。受這個想法吸引,又想一嘗創業滋味,Teresa跟Kensome最終加入Jimmy,一同離開正職,全心投入Listcup的營運。

我點sell?視覺記錄味覺

用家首先要以咖啡迷(Coffee Lover)、咖啡師(Barista)或咖啡店(Coffee Shop)身份,登記成為用戶。要記錄咖啡的味道,用家為咖啡拍照後,便可以在不同選項中點選有關咖啡的資料,包括咖啡名、沖煮法、產地、處理法等。除此之外,用家更可以在Listcup設計的「風味輪」圖表,簡單用手指「勾畫」出一杯咖啡的香氣、甜度、酸度,連「餘韻」也可以記錄下來!Teresa笑言:「透過為一杯咖啡作記錄,用家在自拍同時也可以學到嘢。」用家更可以互相「關注」(follow)其他咖啡迷、咖啡師或咖啡店,以「視覺」細味其他人的咖啡味道,從而增加對咖啡的認識。Jimmy坦言:「當人們知道如何飲咖啡,整個市場的價值才會有所提高,咖啡師才可以得到更好的待遇。另外,咖啡師更可以透過我們的app,尋找一些新的工作機會。」

搜尋咖啡店邀請咖啡迷

Listcup也可以透過用家的位置搜尋附近的咖啡店。不只香港,app也有顯示其他地方的咖啡店,包括內地、台灣、日本及泰國等。不過,不是所有咖啡店皆可以出現在app上;他們要先符合一些條件。「第一要有張吧枱,讓咖啡師可跟客人溝通,令客人知道咖啡是什麼;第二是有自己烘焙的咖啡豆,或有自己的精品咖啡。另外,它們不能是連鎖咖啡店。」咖啡店更可以邀請在附近的咖啡迷來店鋪飲咖啡,發掘新客人。

交易功能

Listcup推出約五個月,用戶可免費使用,團隊指這段時間主要是累積用家數目,令他們先記錄咖啡味道,了解咖啡文化。現時用戶約有一萬名,七成是咖啡迷,三成是咖啡店或咖啡師。他們計劃在未來推出新功能,供不同用戶買賣咖啡豆或咖啡用品。另外,如果咖啡店舉辦不同活動或比賽,他們也可以在此平台招募參加者,團隊會在每宗交易或招募收取百分之五的手續費。Jimmy希望人們一想起咖啡,便會想到Listcup,「如果咖啡是宗教,咖啡師是傳道人,我希望我們的app是聖經。」

專家盤問

J:Listcup王皓炘(Jimmy)T:Listcup林天麗(Teresa)G:StartupHK總監蘇頌禮(Gene)

G:未推出app前,你們有什麼的籌備工作?J:我們設計了一本小冊子,這本小冊子可以「寫下」咖啡的味道,是app的前身。我們印了一千本,並擺放在不同咖啡店派發,讓大家知道我們是跟咖啡有關。G:這個小冊子的意念不錯!可以測試用家在app上架後會否真的使用,app因為要滿足三類用家的需要,變得複雜,難以在社區迅速傳開去。

你們有沒有收集用家的意見,反映哪一個功能是可以集中資源發展?T:我們透過app也認識了不少咖啡迷、咖啡店主及咖啡師,我們從中也會收集他們的意見。我曾經向一個韓國用戶了解他如何得知我們的app,他是一個咖啡師,有自己的咖啡店,他說一直想找一個app可以記錄咖啡的味道,所以特地在網上搜尋。所以我認為我們有成功針對我們的用家,社會確實存在着一群想記錄咖啡味道的人。G:現時有多少活躍用戶?T:現時有約一萬個用家,當中百分之十是每日活躍用戶的數量。如果當中再有幾個百分比的用戶參與我們的交易平台,已經可以做到每月收支平衡。

歌手顏培珊

大學時已飲咖啡,現時跟其他拍檔在灣仔開設咖啡店。因為不是很多人有時間特地來咖啡店買產品,所以app的交易功能可以把產品直接寄給客人,方便他們。

「咖啡日常」Facebook專頁版主Sophie

有時經Listcup搜尋到一些咖啡店,也會在我的專頁上介紹,有大約三至四間。因為app同時涵蓋內地的咖啡店,所以在內地時也會使用這個搜尋功能。

終極判決

十分滿分,我會給七點五分。我個人也嘗試過不少咖啡,但不清楚它們產地的分別。飲完一杯咖啡後,我有一些感想,但又沒有記錄下來,然後很快就忘記那種感覺。Listcup可以讓對咖啡有興趣的人記錄對每杯咖啡的感覺,是十分特別及獨特的一個app。雖然只針對喜歡咖啡的人,客戶群較細,但以另一角度而言,他們可以更容易對app作出調整,滿足這個市場,所以我認為它是有潛力。

撰文:王敬蓮攝錄/攝影:關永浩、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52

九十後妙計儲六十萬開居酒屋行《深夜食堂》路線

2016-12-22  NM

曾經有香港富二代講過:「後生仔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就能夠儲錢俾首期上車。」而身為九十後的黃傲邦及陳偉恆,在過去三年日本照去、戲照睇,每人依然儲到三十萬。「其實儲錢都唔係太軍訓式生活,唔使去到捱麵包日日咩錢都唔花。」對比不食人間煙火的前者,二人未過二十歲就開始從事飲食業,三年來儲錢進度理想,卻志不在買樓,反而在三個月前一擲五十多萬在元朗開了「稚•居酒屋」;開業初期不但達到收支平衡,每月更穩袋五萬元,令簡單的日式住家料理「貓飯」成為熱賣。對比還在唸書的同齡年輕人,腰繫圍裙的二人指無悔走此路,「如果讀一科無興趣嘅,或喺無意思去投身嘅行業,不如早啲出嚟做嘢,搵屬於自己嘅方向。」儲錢講規劃非死慳

問到過去三年如何生活,有否慳到連旅行都不捨得去時,年僅廿一歲的阿恆與廿三歲的阿邦異口同聲回應:「梗係無,我哋都有去日本同台灣!」環顧開放式廚房設計、只有三百呎的居酒屋,這裡的一枱一櫈也是出自二人多年來的積蓄,丁點也沒靠「父幹」。「其實唔使太刻苦耐勞,只係有啲嘢你無得再成日買,例如我要戒咗儲波鞋一樣。」畢業於中華廚藝學院、投身社會已有一段時間的阿邦解釋。同樣從事飲食業、以往在酒吧做調酒師的阿恆指出,會規劃每天使費在一百元之內,如某些日子約了朋友玩樂或計劃去旅行,就再多除少補。「以前返夜班人工會較高,有萬七至萬八元,因公司包食,所以我日常使費就喺交通上,大約二千蚊,另外四千蚊俾家用,再有三千蚊喺日常消費,剩番一萬蚊就會儲起。」說到尾,儲錢跟做人一樣要講平衡,不能只剩下生存而沒有生活。

業主欣賞自願減租裝修被呃廿萬

他倆以二十出頭之齡創業,兩顆初心有人賞識也有人利用,一切絕非一帆風順,而第一關要過的就是找鋪位。「我哋一心想搵二百五十呎嘅鋪位,一嚟因為資金有限,二嚟想同客人親近啲,唔想被廚房同樓面所分隔。」阿恆以日本家庭式的居酒屋為開店藍圖,但香港地鋪面積普遍也在他們目標之上,結果大大超出了其租金預算,曾一度想放棄的二人最終在戲劇性的發展下,落腳於近朗屏西鐵站的一個三百呎鋪位。「我哋向業主介紹咗理念後佢好支持,於是將租金減咗一成半至二萬一千元,喺一年死約後先回升原先開嘅價位。」不願上鏡的業主余先生指:「咁後生創業好難得,唔想因為鋪位問題而阻攔到佢哋。」第一關雖在富人情味的結局下順利通過,但卻在第二關裝修時撞板被呃。「當時我哋搵咗間喺網上見到嘅公司,佢話包一條龍裝修及出牌,點知接近交貨日子時都未睇到完工嘅日子,於是我哋就開始驚,搵咗另一間公司上嚟睇,一睇就知大件事。」原先的公司只把他們的餐廳作一般家居裝修處理,無論是門高或廚房設備等全都不合出牌規格。中了「大伏」的二人立即更換公司收拾殘局,雖然業主願意加長免租期,但最後也延遲了開店日子,總共花了四十萬才完成裝修。額外花多二十萬之經歷可謂痛到入肉,但二人卻沒怨天尤人,阿邦只輕托眼鏡道:「其實翻查記錄就知佢哋係慣犯,有一部分都係因為我哋無睇清楚信錯人。」

半島學廚出身《深夜食堂》貓飯成熱賣

踏上廚師之路已超過五年的阿邦,在選擇中三輟學與面對裝修被呃一樣,同樣有承擔。「當時屋企人當然反對,認為至少要有中六學歷,但問題係我深知自己非讀書材料,點解唔快啲搵出自己喺社會嘅定位。」不依從家人決定,決心由揸筆讀書轉到揸鑊鏟,阿邦從中華廚藝學院畢業、到過中環鏞記酒家學師,再到半島酒店嘉麟樓跟鄧聰能師傅學廚,除了練出一手「老鼠仔」外,更學懂了對食材有所要求,在最基本開始把關。「炸蠔選用日本廣島蠔,而甘栗子薯餅同樣都係從日本入貨,因為試過國內生產同日本生產真係有很大分別,呃唔到自己。」現時店內設各款咖喱、定食及小食串燒,餐牌三版望晒,午市定食另設學生優惠,只收四十元就有整個連味噌湯的套餐。食物款式雖然不多,但阿邦每朝九時就回去備料。「我們嘅咖喱融合咗甘口同辛口兩種味嘅日本咖喱磚,另外會加蘋果蓉入去,帶出自然嘅甜味。」食客譚先生指看到《食在元朗》的網民推介而慕名而來,點叫了鰻魚定食、關東煮及招牌貓飯。「佢哋態度好好,關東煮都夠入味。」二人坦承食店在被推介後曾一度爆場,門口現二十多人的人龍,但深知熱潮終會過去。回歸基本,他們最着重的是日本的住家料理,而當中更設曾出現在日本著名漫畫《深夜食堂》的貓飯。「其實貓飯即係醬油拌飯,入面有牛油、日本醬油、紫菜絲及木魚花等。」材料不複雜,是日本的傳統飯食之一,卻意外深受食客歡迎成為店內熱賣。

廚房內外合作無間家人義務幫拖

對比阿邦,阿恆每天會遲兩小時回鋪頭,他並非偷懶,而是二人定位分明。「我哋嘅分工係廚房內同外,佢專心煮食,以外嘅包括請人、樓面等全包在我身上,所以每晚佢搞掂完廚房嘅嘢我會叫佢早啲返去休息,我會埋完數先走。」店內除了有一名全職及兩名兼職員工,每到午市更會出現另一名女士的身影,細問下才知是阿恆的家姐。只比阿恆年長三歲的家姐Connie微帶嘲笑道出:「我都無見過有人清潔廚房要擦成兩個鐘,佢哋真係好誇張!但我諗正因為佢兩個事事有要求,啲客先會再嚟。」當初決定不再升學,阿恆家人如阿邦的反應一樣,但到今時今日,Connie已改變想法。「佢雖然得廿一歲,但好有心,就算真係做唔到落去都可以從頭開始。」雖然開業撞板,但二人其後愈走愈順,更預料年半時間就可回本。「平均閒日有四至五千元嘅營業額,假日可以去到六至七千元。」調酒師出身的阿恆表示,未來希望引入香港本地的手作啤酒,真真正正令「稚」成為一間具本地特色的居酒屋。

營業資料(11/16)

營業額$150,000

入貨$50,000

薪金$27,500#

租金$21,000

盈利$51,500

#包括一名全職及兩名兼職薪金

開業資料(10/16)

租金上期$21,000

按金$63,000

貨存$7,500

裝修$400,000

廚具及餐具$10,000

出牌費$15,000

總投資$516,500

撰文:黃綺敏攝影:梁正平攝錄:廖健昌[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355

九十後棄厚職創求職平台

2017-01-26  NM

眾裡尋「它」千百度,尋找一份合適的工作跟覓得愛侶一樣難;而每次的工作面試也好比跟心儀對象約會一樣來得膽戰心驚。今年廿四歲的陳謹熙(Taylor)於科大環球商業管理學系畢業,過五關斬六將後成功加入跨國諮詢公司,擔當商業諮詢顧問。泊得好碼頭、被視為成功例子的他卻毅然辭職,成立P2P(個人對個人)求職顧問平台——XpRelay。其後更找來中學師弟、現為港大國際商業及環球管理二年級生的「小鮮肉」倪兆宗(Elvis)加入,望助同輩取經突圍,尋得好工。是次請來言論出名「惹火」、曾與高登仔就「壓大學生價」而大戰的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Alexa)點評此平台,見盡各代求職者的她指平台理念不俗,同時貫徹其一語中的之作風作出質問:「你點知班顧問係咪真?你有無核實過佢哋嘅資料先?」我點sell?取經實戰打大佬!

「好多時新一代都知第一份工唔會係佢哋最後一份工同唯一一份工。」說的不單是Taylor對大學生的觀察,其實更像他個人的取態。一年前放棄四萬月薪的工作,偏向創業虎山行,第一個反對的當然是家人。「如果我同佢哋講我做生意,係開一間餐廳或係賣衫的話,佢哋可能會較易接受,但依家佢哋認為我冒嘅險太大。」更豪言,上一代人以覓得一份「連經濟差時也不會被炒」的工為目標,但這一代已早早改變觀念了。「佢哋着重嘅係工作本身會帶嚟咩快樂,所以Google及facebook呢類新型、工作環境唔錯嘅公司會受歡迎。」平台目前提供一般諮詢、改履歷表和求職信及模擬面試三種服務,收費由顧問自定,由三百至五百元一節不等,交易成功後平台則會分別向顧問和用戶收取當中兩成及一成作服務費。「每一個人出嚟工作後,會有八萬個工作小時,所以做咩工係好重要。」正值大學黃金時期、今年只有二十歲的Elvis直言投身搞XpRelay是他對工作的選擇;但非每位學生對自身前途也如此清晰。「好多人都係透過篩選嘅方式去選擇工作,呢樣唔做嗰樣唔做後就以為剩下嘅就想做。」Taylor指不少學生對很多熱門的行業只採「人報我又報」的策略,但對實際工作毫不了解。「呢個平台,正正希望佢哋了解到有關行業嘅真正景況,而唔係單純靠道聽途說。」

專家盤問

安俊人力資源顧問董事總經理周綺萍(Alexa)T:陳謹熙(Taylor)E:倪兆宗(Elvis)

A:你們會如何核實顧問身份,有沒有查核過他們的文件?T:顧問可以在平台直接登記,那我們會有標誌,記下一些我們個人認識的,或是在我們舉辦的聚會中交換過咭片、聊過天的。而線上登記的他們須連接LinkedIn的賬戶,除非他們LinkedIn也是作假資料,那我沒法子。

A:(續問)但真的有人會造假的,無論是咭片或是LinkedIn,那你們會如何查明他們的身份?E:未來在查核背景上,我們可能會要求他們提供職員證,於電郵上做核實的步驟,這也是我們一直在改善的。

A:你們如何證明顧問真的做到他應有的責任?T:用戶會先付款給我們,過程完結後他們是有時間評分及留言,如果他們認為過程中顧問可能是在胡說八道、只是作古仔的,又可能是失約的話,經證實真有此事後我們會全數退款。另外我們也會抽樣參與某些顧問個案,以作調查。

A:你們預料平台的使用量會有多少?T:香港是一個競爭很大的地方,有很多同學從大學一年級起就開始找實習或暑假工,而他們每一次搵工也不單是搵一間而是搵好幾間以增加機會。只是大學生這個階層每年已經可以有八萬人的數目,如果他們平均使用平台一至兩次的話,每個月已可達數百個交易。除了大學生外,剛剛出來工作的也是我們的目標客戶,因他們仍在尋找及建立自己的事業,轉工及尋求意見的可能性也較大。

終極談判假人問題嚴重有事會被追究

十分滿分我會給七分的。老實說他們是面對不少同類競爭,比如是有很多社交網站平台,跟他們也頗類似,而這行業的入行門檻很低,這種模式是很容易被抄襲,一點也不難。坦白說單價似乎不是太大,每一張也只是數百元,要建立多的數量,未來的收入才會可觀,再者你們也容許或鼓勵普通的意見查詢是不收費的,這也會影響你們的收入。這個世界假的事,坦白說是比你們想像中嚴重,你說是用LinkedIn去核實,其實這些也可以是報假,因此絕對不能算是核實。如真的有假身份出現而用戶追究起來,身為中介人的你們也須負起責任的。

用家點評

現時為三年級生的Barry Wong就讀三大的金融及電腦系,成功在月前被美資銀行聘用為Global Marketing Summer Analyst。「以往面試嘅準備功夫都係靠Google或係講座,但網上嘅資訊通常都太表面,又唔夠具體。」他共跟顧問相約了兩次見面,每次收費也是在五百元以下,認為顧問定價合理。

顧問睇法

於美資投行工作三年的James Wong滿意可因應個別同學情況商討價錢的做法。「我離畢業其實比較近,所以每次同佢哋傾時就好似見到之前嘅自己。」除了一般有關面試的查詢外,他指同學主要想了解該公司的內部文化。「呢類事真係要有人在內做過先會知,例如公司部門點分工,以及金融行業中最新嘅規管同改變等等。」

撰文:黃綺敏攝影、攝錄:關永浩、梁正平[email protected]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5068

MISSSHEEP 都係細我少少0者...七十後買樓???

1 : GS(14)@2010-08-14 16:55:17

http://hk.myblog.yahoo.com/skyknowbook/article?mid=4500


MISSSHEEP 都係細我少少0者...七十後買樓???
網誌分類:男主人隨想 |
重要
網誌日期:2010-08-07 03:30

http://hk.myblog.yahoo.com/misssheep-sheep/article?mid=4

呢個女子都夠經典, 唔係話佢好/唔好, 就係連TVB 都搵佢訪問, 其實呢篇野初係DISCUSS 個陣我都唔知係邊度見過. 個人感覺: "雖不全中但屬現實, 尤其對不幸的, 低收入的, 必需買樓的人0既一個好故事, 一點好意見"

咸魚青菜各有喜愛, 有人鐘意買樓, 有人鐘意租樓, 有人鐘意其他野, 話唔埋有人儲左5000 部 iphone4 係屋企什至五億個貓鑵頭都得...

睇到TVB 先發現, 佢就黎三十了, 男主人頂多都係大佢兩年, 無奈自己不能以八十後自居, 哈哈~

我D ABCDEF 血淚史....其實無乜, 個人正能量極多, 就當我無乜受過挫折啦. (如某騎劫巴菲特送錢佢駛果位青年, 佢童年咁慘, 真係I AM SO SORRY...)

不如我又學呢位MISSSHEEEP 自我起下低:

同佢一樣, 我當年(2001)都係大學生(重要唔係三大, 雖然我高考成績都唔錯), 奈何我唔鐘意本科, 我無做番應做0既專業, 我本係一位註冊物理治療師.

屋企係我一畢業就全部失業(其實算係半年老退休), 幸好我媽媽都無嘈我快d 搵工, 完全比自由我去揀去諗(可能我媽媽對我有信心, 其他媽媽覺得個仔唔係材料啦~ 嘿~), 而我有糧出都比番一半屋企0既.

當年一畢業科網爆破, 情況都唔好得幾多, 男主人極hea send 左唔知幾多百封信都無回音, 得個見字, 最後都係做一份得8000 蚊0既工, 可惜佢要用我專業黎做sales, 非我所願, 正值家中陪伴十一年貓兒過身, 做左九日就辭工~

之後又做過兩個幾月freight forwarder, 中資中小型公司, 因老細出爾反爾話加人工又唔加(再加上唔夠屋企駛), 又走了.

最霉個陣, 就係做爛代教育個d 播帶人, 簡直同搵個道友去賣老翻無分別, 加上佢呢間pk 野拖足成個幾月糧, 令我曾經有一個星期得番一百蚊係身, 好玩0既係, 比我識到好多一樣落難0既同年大學畢業生HKU, CUHK, UST 讀 PURE SCIENCE 大把. 老實講, 有大部份都係廢柴黎(而家見番面, 佢地都係做緊廢工...), 當然, 亦都係識到一位大我十幾年個陣剛比人某大報館裁員0既拍檔.

當時我d 大學同學, 都係為左入HA (醫管局)做, 搵萬七蚊人工已經係當時0既夢想. 平均都係萬三蚊左右. (專業人士喎....都係咁之ma....各位搵幾千0既畢業生, 唔好太灰)

之後我自己搵錢越黎越多, 我有進修, 不過只為興趣 (HKU教育文憑, CUHK教育碩士對我工作無影響), 同MISSSHEEP 唔同, 進修對我黎講真係去學野, 同搵工作升職完全無關.

講錢....

第一個一萬, 係我中六(1997)個陣已經有. 都係幫d 中學生補習(中學補中學, 我好夠膽的, 中七補中六我都試過). 不過係我幾年大學唔知點樣洗哂~

第一個十萬就真係好遲先黎....都成2005 年年頭. 個陣我同時做自己檔野又教書 (教書唔係目的地, 因為我番母校教書係我其中一個心願, 幾好玩架!)

第一個一百萬反而唔算太遲, 07 年年中就有(六年儲一百萬, 唔算難事.), 因為05 年中學玩股票, 咁0岩市升卦....其實我無計過現金流係點, 不過個陣自己收入都已經過哂督察級, 過哂一般老師頂薪, 過哂個班成日想開診所又唔敢開可能做死一世無得升0既二級物理治療師, 仲要有排都未頂薪...

噢! 無提到買樓! 其實人買樓我買樓, 我都係想同女主人學習下一齊生活而買, 並非為投資亦非為需要. 都係07 年買, 我無做九成(其實做唔到), 我做七成按, 利用smart mortgage 同埋short option, 變相免費供樓! 當然後尾海嘯會有點麻煩, 但係一路有強勁現金流+累積期權金, 已足夠渡過.

第一個一千萬, 應該係可見三年左右遇見, 或許更早(次次我都估遲左....)

我想講, 我都只係一個住係d 好舊好舊0既公屋, 每月都唔過一千蚊租0既公屋仔黎. 都係玩四驅車, 高達, 超級任天堂, newway, 小一入機鋪, 小三入機鋪比飛仔"豆", 無得補習無學興趣班長大的. 但係我小三個陣會為左想打機改金手指而學識點計16 進制, 其實, 即使玩, 只要你有真係用腦process 過每一件野, 你都會學到好多.

至於消費, 自小媽媽都慳家, 自己都唔太花費(雖則會花成個星期零用訂高達買漫畫), 反而大個左無乜物質欲. 都係行街睇戲食飯等正常開支.

有咩同年青人講? 我想講, 我心境可能年青(幼稚)過哂佢地, 長期樂觀放出正能量, 每一件事都用下個腦, d 錢就會自然黎搵你. 打工? 打得工你都預左係吊命, 你唔係諗住升你做亞太區總行政總裁, 比個靚title 你, 人工會多得過自力更生下話??? 如果政府出手幫你地, 你地0既在上者一定會用更聰明諗方法從中奪走部份利益. 因為, 我地無太多金錢束縛, 平時食開腦, 真係睇住你地黎食架喎....

買唔到樓, 不如反省下點解人工咁低, 爸爸媽媽捱得咁辛苦養大你, 你比番呢d 咁垃圾不如0既成績比佢, 點面對祖宗十八代呀!?

話時話, 層樓我賣左...係咪無樓係手唔講得呢d 野? um....我諗我按股剩番個d 錢都夠一砲過(no mortgage)買層百幾萬樓仔0既....

若然我講左d 咩唔同意0既野, 我都係個句, 咸魚青菜, 各有所好啦~

(半夜打日記, 正因我等緊同我一樣, 為興趣讀書0既女主人做埋份PAPER先訓)
2 : 自動波人(1313)@2010-08-15 17:19:49

其實果位女教師既事我無乜點睇佢

不過社會上總有極端例子,例如fresh grad可以搵七萬,又可以搵七千,但這代表甚麼?
今天的自己,是代表將來的我嗎?正如blogger所講...

"我想講, 我都只係一個住係d 好舊好舊0既公屋, 每月都唔過一千蚊租0既公屋仔黎. 都係玩四驅車, 高達, 超級任天堂, newway, 小一入機鋪, 小三入機鋪比飛仔"豆", 無得補習無學興趣班長大的. 但係我小三個陣會為左想打機改金手指而學識點計16 進制, 其實, 即使玩, 只要你有真係用腦process 過每一件野, 你都會學到好多."

現在我擁有的東西,可保証將來還會擁有嗎?我相信除了知識,腦筋外,包括手手腳腳,都不保證明天還可擁有
很同意blogger所講,知識並不一定來自課本,老師,不同途徑也可令自己的增加知識

3 : passport(1491)@2010-08-15 20:30:22

2樓提及
其實果位女教師既事我無乜點睇佢

不過社會上總有極端例子,例如fresh grad可以搵七萬,又可以搵七千,但這代表甚麼?
今天的自己,是代表將來的我嗎?正如blogger所講...

"我想講, 我都只係一個住係d 好舊好舊0既公屋, 每月都唔過一千蚊租0既公屋仔黎. 都係玩四驅車, 高達, 超級任天堂, newway, 小一入機鋪, 小三入機鋪比飛仔"豆", 無得補習無學興趣班長大的. 但係我小三個陣會為左想打機改金手指而學識點計16 進制, 其實, 即使玩, 只要你有真係用腦process 過每一件野, 你都會學到好多."

現在我擁有的東西,可保証將來還會擁有嗎?我相信除了知識,腦筋外,包括手手腳腳,都不保證明天還可擁有
很同意blogger所講,知識並不一定來自課本,老師,不同途徑也可令自己的增加知識


同意~每個人追求既野唔同
有d人買樓會滿足
有d人覺得人生目標係環遊世界
我個人認為
只要你搵清楚自己想點
無論係買樓,環遊世界都唔係咩問題
因為你已經搵到你自己人生既路
4 : 學習者(1436)@2010-08-16 14:42:59

1997-->1萬(容易做到)
2005->10萬(不難)
2007-->100萬 (05到07年邊有六年呀!)(帶有運氣)
201x -->1000萬 如果唔靠炒股,炒樓,一般蟻民可以嗎?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5 : GS(14)@2010-10-30 08:57:55

5樓提及
其實六年係指畢業後六年。


其實我做九五按一定買到百零萬的平樓...味皇大人這樣計只是用了三四年
6 : qbbsclassic(33468)@2013-12-31 01:23:29

故仔睇完就算啦

我淨係講呢句
都係07 年買, 我無做九成(其實做唔到), 我做七成按, 利用smart mortgage 同埋short option, 變相免費供樓
07、08果2年波幅咁大
你走去short option好易hii野
如果你咁都唔hi
應該都係股神級
7 : qbbsclassic(33468)@2013-12-31 01:37:30

呢d股仔股票類我都寫得出啦

我96年得1萬蚊
趁紅籌熱狂抽新股如上實、北控之流
點知真係好好彩
隻隻都抽到
之後變左做5、6萬蚊

等到2000年科網熱
我6蚊買1萬股盈動
升到24蚊我放晒變24萬

再用呢24萬買15萬股中石油
到07年升到15蚊放晒
變成2百幾萬

然後再用呢2百幾萬買晒騰訊
你估依家值幾錢


如果你再誇d咪話你碌卡玩埋孖展囉
再話知道見頂時沽期指smiley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05

八九十後拍住上 I世代達人月賺10萬

1 : GS(14)@2010-08-17 23:27:02

2010-7-31 Im  

兩個年齡相差5歲的年輕人,10年前相識於網上聊天室,當時一人不過是小六生,另一人也只是中學四年級生。惟他們旋即發現雙方對電腦和營商都甚有興趣,惺惺相惜。

及至較年長的Kevin於3年前有意創業,心底即時想起邀請這個小友Alex合作,花20萬成立網頁和iPhone程式設計公司,並於首9個月內回本,現今每月穩賺10萬元。

兩個「八十後」加一班「九十後」下屬,目標是朝?「Web x Apps x Facebook」的新一代廣告宣傳模式進發,打造最富潛力的宣傳攻略。

在家瀏覽Openrice網頁看中心水餐廳,但離家後才發現自己忘記抄下地址,也沒記下電話號碼,怪責自己的同時,有沒有想過手上的iPhone其實可以追溯剛在家瀏覽過的網頁紀錄?

「打個比方,我相信每一位女士,甚至男士也有自己鍾情的品牌,當該品牌有新產品推出市面,無論你身在何方,或在家或在街,我們的客戶第一時間就可發出最新消息,方便快捷。」Alex說起工作便滔滔不絕,簡單而言,就算你沒擁有一部iPhone,大概也會擁有facebook帳戶,算你連社交網站也沒「幫襯」,閒來沒事大抵也會上上網。而他們兩人的概念,就是將三個媒體結合,打造新一代的Web x iPhone Apps x Facebook無敵廣告平台,期望最少也擊中其一。

當中四生遇上小六生

這個故事,要由11年前說起。當其他中四生忙於備戰會考之際,當時只有15歲的Kevin已醉心電腦世界,不假思索每月擲出400多元利巿錢經營名為「Chat Cafe」的網上聊天室,在聊天室巧遇比自己年輕5年的Alex。

Alex當時只是一個小六生,但他用Frontpage所做的網頁已有板有眼,更得到Kevin青睞。後來Kevin開始對外接Freelance工作如協助裝置伺服器等,Alex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他小小的得力助手,兩人拍檔有錢齊齊搵。

「當年初相識時,他才小六,不過看過他的作品,還是在眾人中選擇了與他合作。」Kevin回想昔日不禁會心微笑,其後他畢業便投身電腦工程行業,期間 Freelance工作有增無減,4年間,名氣一傳十,十傳百,客源不知不覺間累積了厚厚的一本名冊。「當時工作及Freelance工作也讓我累積了一筆資金,所以便計劃與Alex開設一家網業設計有限公司,名為onemore。」

Web x Apps x Facebook

2007年的4月,有多年合作經驗的他們,花了短短兩星期,便在觀塘一個百餘呎、只能容納3個人的工業單位內,成立了第一家網頁設計有限公司onemore。當其他中七生放任玩樂的時候,同是剛完成高級程度會考的Alex已為自己的生意忙得不亦樂乎。

2009年12月,看準如日中天的iPhone程式市場及Facebook熱的持續升溫,他倆成立了第二家名為Playmore的有限公司,主攻 iPhone程式設計市場,而Kevin及Alex各守不同崗位,前者負責網頁,後者專攻iPhone程式,分駐觀塘及葵涌兩個辦公室,受聘員工共8人。

回顧這三年的合作,由開始時Kevin墊支13.5萬元、Alex則支付6.8萬元,合計約20萬元為創業資本,及至9個月後已經回本。目前這盤生意每月的營業額約20萬至30萬元,利潤高達10萬元,兩個小老闆每月獲支薪2.5萬,生意算是穩步上揚。

除了逐步拓展客源,增加利潤外,他們最希望的是優化宣傳平台,注入更多元素,「當初Playmore主要開發iPhone遊戲,為公司在iPhone市場打響名堂,但後來我們發現時機成熟,便計劃將網頁設計、iPhone遊戲,再跟Facebook合併,打造全新的廣告平台!」Kevin一談到生意策略便一臉嚴肅。

一條龍搶攻三面平台

Facebook的普及,在於現今不論衣食住行各行各業,全都利用它以作廣告宣傳,諸如髮廊、服飾品牌、甜品蛋糕,以至香港新興的杯形糕餅(Cupcake)品牌,也開設Facebook帳戶,接受客人訂購,可見廣告的宣傳層面不再局限於網頁,而是已經延伸至我們手上的那部iPhone或是每天也瀏覽多次的Facebook。

故此這個二人組的目標,便是把Facebook結合在他們的生意裏,成為一個三合一的宣傳平台。他們首先以Onemore名義接觸新客戶,協助他們的公司成立網頁,為產品宣傳。

然後,將旗下的Playmore服務介紹給客戶,例如幫其度身訂造iPhone程式或相關遊戲,若公司有新產品推出,就會即時透過iPhone網絡通知公司的顧客。最後,為了進一步增值服務,便再將Facebook加入策略當中,務求令他們的客戶,可以「一條龍」擁有上述由3個介面結合的宣傳平台。

他們的客源不乏大型知名企業,如Baleno及工聯會等等。「我們共設計了6個iphone遊戲及一個sms應用程式,雖然數量不多,但已為我們打響頭炮!」二人本?這個新穎的廣告宣傳意念,在今年5、6月,再成功洽商兩家分別從事USB電腦配件公司,以及傳統桌上遊戲(Board Game)的大型企業,落實採用Web x iPhone Apps x Facebook的廣告宣傳手法。

對於未來的展望,兩人致力發展三合一平台,也着力改善公司服務效率,提高競爭力。今年剛畢業於理工大學會計系學士課程的Alex便活學活用,靈機一動,在今年2月將書本中所學的「看板生產管制系統」(Kanban Production Control System)引入公司,使日漸擴充的公司運作得更流暢。「看板」最初是豐田汽車公司於20世紀從超級市場的運行機制中得到啟示,專為加快生產及傳遞運送指令而研製,能讓管理人員對生產的優先順序一目瞭然,從而更容易分配人力。兩個好拍檔相視而笑,Kevin坦言:「我們希望做到有麝自然香,用有效率的方法,生產好的產品,讓客人因著我們的口碑而幫襯。」

﹏﹏﹏﹏﹏﹏﹏﹏﹏﹏﹏﹏﹏﹏﹏﹏﹏﹏

創業Tips

八九十後打工仔最緊要好玩

兩位股東於當初的創業資金中,Kevin支付了大部分,惟兩人於盈利上卻是五五分帳。Kevin打趣說:「我覺得無所謂,當初他才剛升大學,他多點清潔洗手間當補償便可,哈哈哈!」

二人深厚感情在談吐間表露無遺,難怪合作無間。但股東合作無間,不代表員工之間也如此順暢。兩位「八十後」老闆,旗下8名員工全為「八十後」和「九十後」青年,中間磨合並不容易。

「他們多是『九十後』,又有點藝術家性格,一旦意見不合便當面吵起架來,我就如父親般又勸又安慰。」Kevin一邊說,一邊也自覺啼笑皆非。

「八十後」老闆帶領「九十後」員工合作發展,已成為新一門管理學問,「我們每星期最少也會開一次非正式及輕鬆的會議,互相提出意見,閒時更會舉辦麻雀大賽或打遊戲機大賽!」

香港索尼(SONY)電腦娛樂總經理項明生表示,旗下員工也以「八十後」為主,而每年的遊戲展也會聘請不少「九十後」的青年當Part time。他稱讚他們有良好的工作態度、盡責,而且時常提出新概念及新諗頭。

他指出時下青年找工作不再以金錢為上,而是追求工作的過程及與同事或上司之間的關係。「我們定期會舉辦各式各樣的娛樂及Gatherings如唱卡拉 OK、燒烤等等,每年也有超過七成的出席率,他們覺得工作開心,自然下年暑假也會再加入我們!」他最後建議各位僱主要尊重及與員工多作溝通,才可以留住人才,同時營造良好的工作環境。

﹏﹏﹏﹏﹏﹏﹏﹏﹏﹏﹏﹏﹏﹏﹏﹏﹏﹏

Kevin Lam

27歲

2007年資訊工程學系高級文憑畢業

----------------------------------

Alex Lau

22歲

2010年理工大學會計學系畢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364

八十後創業 天使創投 分享融資秘技

1 : GS(14)@2010-08-22 22:21:14

2010-8-11 EW

有銀行的調查發現,香港和內地富豪分別是亞洲區內最「老」和最年輕的。本港富豪平均年齡四十八歲,內地富戶平均年齡三十六歲,而且有年輕化趨勢。

箇中原因,是國內創業文化盛行,不少學生畢業後即創業,增加了發達的機會。反觀香港缺乏創業文化,較難成就年輕富翁。

凡事總有例外,一班本港「七、八十後」年輕人不甘心打死一世工,將平日行街食飯靈光一閃的鬼主意變成創業計劃,誓要贏得天使創投基金青睞,自己做老闆,成為下一個「QQ之父」馬化騰!

青年企業家發展局(下稱青企局)董事兼啟明創投合夥人林梁穎宇說,他們曾舉辦過多次鼓勵年輕人創業的比賽,但很多參賽者最後都沒有堅持創業,因為沒有信心,怕蝕入肉一鋪清袋。她認為年輕人機會成本低,應趁年輕嘗試,即使失敗也沒有甚麼損失:「一個失敗的創業者比一個失業的打工仔經歷更多!」

樂做失敗創業者

除了怕失敗,文化和社會差異,亦造成內地創業致富的年輕富豪遠較香港多的現象。根據滙豐銀行的研究,國內不少學生因畢業後找不到工作,把心一橫向天使或創投基金力銷好橋,結果創新意念造就他們身家暴漲。代表人物首推騰訊(700)創辦人馬化騰,憑即時通訊軟件QQ成為數百億人民幣身家的年輕富豪。

要做下一個馬化騰談何容易?本刊趁青企局首次舉辦「香港創業融資大賽」的契機,走訪評審之一林梁穎宇,天使基金Exicon和得獎團隊「VASA」領軍人物黃振奮,希望能夠從創投和天使基金,以及一班有心一圓創業夢的年輕人中,發掘出成功創業的秘技。

父子溫情刺激創意

創業意念可以非常貼近生活。二十九歲的黃振奮剛在浸會大學修讀完博士課程,研究領域是「圖像檢索」。適逢結婚生子,身為爸爸的他喜歡與兒子拍下生活照。由於照片繁多,觸發他創造一個會自動分類相片軟件的構思,理念與所研究領域相合,於是與教授梁灝鏘等組成團隊嘗試創業,推出「自動化分類播放器」,結果在「香港創業融資大賽」中脫穎而出。

黃振奮的創業念頭,緣於喜歡接受挑戰。「當年毅然放棄蜆殼公司工作,修讀博士學位,又剛結婚生子,朋友都覺得這舉動十分瘋狂。」幸好太太由始至終都十分支持,令他堅持至今。

得獎後應否順勢創業?黃振奮一如無數年輕人般心大心細,「打了十年工,家有妻兒,工作始終較為安定。以前只需要解決老闆給我的問題,現在卻要為錢煩惱!」不過「有麝自然香」,黃振奮說,現時有三間天使投資與他接洽:「與他們見過幾次面,他們投資與普通人想法不同。普通人投資絕對不希望虧本,但天使投資者在投資那刻就預咗蝕本!他們旨在回饋社會。」

團隊合作無間

天使基金Exicon管理合夥人呂師文(Stefan Rust),看好黃振奮的「自動化分類播放器」,打算投資最多五十萬美元(約四百萬港元)。他認為以黃振奮為首的「VASA」最大賣點在團隊質素:「團隊最需要擁有適應力。」綜觀「VASA」團隊的成員,黃振奮有十年資訊科技工作經驗,拍檔梁灝鏘的科研經驗更超過三十年,加上其他成員都有創業經驗,亦擁有財務策劃方面的專才,因此呂師文對他們信心十足。

呂師文指,團隊夠年輕亦是他考慮的因素之一:「年輕創業者擁有創意、熱誠及堅持等素質。」縱使他過去曾投資的團隊當中,有八成均告失敗,但由於喜歡與年輕人合作,因此會繼續投資年輕創業者:「我會花很多時間與他們相處,若大家合拍,就會決定投資。」林梁穎宇亦認同團隊質素十分重要,作為創投基金的合夥人,她會詢問創業者之前的僱主及同事,了解創業者的工作態度:「如果發現他的行為道德有問題,我們寧可選擇不投資。」

推新產品以快打慢

除了產品概念和團隊精神外,林梁穎宇認為年輕創業者要說服基金投資,首先要清楚提出如何防止競爭者搶奪市場:「財力大的競爭者好容易設立同類型公司,然後比你更快做出產品。」要捷足先登,產品推出的時間不可超過一年,讓競爭者措手不及,才能給予投資者信心:「如果別人比你更快,你就可能要減價促銷,到時投資者會虧本。」林梁穎宇說,比賽舉行期間每天都會收到十數份計劃書,大都符合基本的計劃書條件,但全都只在概念階段:「計劃書其實是次要,最重要有製成品!有製成品才能在眾多計劃書中脫穎而出。」她以「VASA」為例,指他們正替技術申請專利,軟件程式已在初步完成階段,比在計劃書中說得如何天花龍鳳,更具吸引力:「未有製成品可能最多拿到數十萬元美金的投資,但一旦有製成品,投資動輒數千萬美金!」林梁穎宇強調,計劃書的目的應該着重獲取資金,擴大已有產品的市場,投資者不會希望創業者仍處於醞釀製成品的階段:「最好的計劃書,產品應該已經流出市場,這樣可以知道市場反應,例如以產品的網頁點擊率為指標。」

借互聯網進軍國際

林梁穎宇認為,香港的創業者視野太窄:「我們不希望投資一間公司,只打算經營雲吞麵館。」一個目標打入國際市場的創業者才令投資者振奮:「現在是一個十分好的創業時機,用互聯網可以了解全球發生的事情,搜集資料的成本大大降低,因此產品應該以全球消費者為目標。」此外,她建議年輕創業者可利用現有產品加以發揮創意。例如目前亞洲最大的facebook應用程式發展公司6waves,便是透過已有的平台發展產品,再尋找更大投資者,6waves年初至今已獲得超過一千七百萬美元資金。「香港的環境不適合由零開始的基礎研究,反而借用外國及內地已有的科研結果發展新產品,會更容易獲得投資者青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0439

「置安心」助樓市降溫 八十後有望上車

1 : GS(14)@2010-10-20 22:33:52

http://www.eastweek.com.hk/index ... ail&article_id=9000
上周三,特首曾蔭權在《施政報告》中,提出「先租後買」的「置安心資助房屋計劃」,興建「實而不華」的中小型單位,協助難以儲夠首期的年輕人「上車」,隨即引起市民熱烈討論,普遍認為令樓市稍降溫,但亦有批評說,先租後買所付租金在若干年後根本不夠付首期。
高樓價下置業難,「蝸居」、「蟻族」已成為「八十後」的潮語。有青年希望買樓結婚亦無能為力;亦有八十後跟父母共住一室,希望省下租金儲夠首期一圓置業夢。究竟「置安心」對渴望「上車」的年輕人有沒有幫助?本刊訪問了兩位「恨」買樓的八十後,由他們訴說新計劃的利弊。
對新計劃不存厚望的梁先生估計,先租後買所儲得的資金,最多可當作樓價一成。

三十歲的Felix是動畫師,新婚的他一直想買樓置業。他○八年開始搵樓,但一直猶豫未決,及後樓價一直上漲,兩口子迫於無奈,惟有以七千元租住沙田中心一個四百十一方呎的單位。
對於政府提出的置安心計劃,Felix舉腳支持。「不少跟我一樣的新婚夾心階層,都有置業需要。以我們為例,每月扣除七千元租金和其他使費,就算最多儲到六至七千元,卻怎樣也追不上樓價升幅。反正租樓等於幫人供樓,先租後買最少有一半租金可用來支付日後首期,對我們的確有幫助。」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鄭汝樺表明,置安心計劃的單位全是實而不華。


可買私樓彈性夠政府資助買樓並非新鮮事,隨便舉例過去就有居屋、夾屋和首次置業貸款。Felix認為,「置安心」對從未想過買政府樓的上車客,相對更有彈性。「如果買居屋或者夾屋,日後賣樓時要補地價。申請置安心可避免這方面的麻煩,日後更可視乎市況拿回一半租金,轉買私樓。」
Felix坦言,日後即使成功申請租住置安心單位,亦未必會選擇購入,「始終要看物業的交通和單位質素,如果私人樓價回落至合理水平,我會選擇買私樓,始終質素較好,亦較保值。」
至於計劃的薪金和資產上限,Felix認為大可斟酌。「家庭月入上限只得三萬九千元,如果日後生BB,開支會大增,供樓負擔很重,起碼要調高至四萬五千元才合理。至於單身人士,月薪上限是二萬三千元,假設月租八千元,五年租金的一半加上三十萬資產,亦不過五十四萬元,相信不足夠支付三成首期,上限應調高至二萬八千元。租金方面,加入『可加可減』機制會較公平。」
Felix與太太以七千元租住建築面積僅四百一十方呎的沙田中心細單位。
2 : 鱷不群(1248)@2010-10-20 22:41:04

還不如恢復定期賣地,增加土地供應,如果地產商對那塊地不感興趣,就將塊地起居屋
3 : GS(14)@2010-10-23 11:40:43

2樓提及
還不如恢復定期賣地,增加土地供應,如果地產商對那塊地不感興趣,就將塊地起居屋


這方法不錯啊,但問題有多少地可以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224

八十後湧向公屋 要標本兼治

1 : GS(14)@2010-10-27 23:12:19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9-574675?category=m
八十後湧向公屋 要標本兼治

欄名:社評

單身八十後年輕人近月申請公屋大增,當中逾四成更具大學學歷,有違公屋幫助基層市民的原意,此風漸盛亦礙年輕人培養莊敬自強之心,港府要研堵塞申請漏洞,但更須治理現象背後的高樓價、社會低流動性問題,才能治本。

擠佔公屋資源 更礙莊敬自強

運輸及房屋局長上周六與四百名學生對話,有十九歲的大學生訴心聲指「女友話無樓就唔嫁」,贏得全場年輕人熱烈鼓掌。事件激起社會討論政府是否有責任助年輕人上車首次置業。

不少年輕人對政府的房屋要求,亦體現在公屋上。據本報報道,十八至二十九歲單身申請公屋的年輕人,在八月底比五月底急增百分之九,逼近二萬四千個,當中逾四成具大學學歷,即屬社會上較有能力一群。可見大學生或具大學學歷的年輕人申請公屋漸已成風。

此對大學生、對本港社會都非好事。

年輕人朝氣勃發,加上具大學學歷,正應是奮發打拼的朝陽歲月,但若他們未自強,卻先思鑽政策空子,競相申請公屋,此見縫插針心態已不健康,更可能養成依賴政府的習慣,疏於進取。

為符合公屋單身申請人月入不逾七千四百四十元的規定,畢業大學生更可能荒廢工作時間,只打散工、補習、低薪工作,甚至遊閒在家,此對年輕人本身長遠發展有害無益。

若愈來愈多年輕人如此,對社會整體當然是損失,尤其失去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此外,對基層亦不公平,因公屋是要幫助謀生能力偏低的市民安居,大學生申請公屋將擠佔公屋資源,令基層輪候時間更長;政府亦要向公屋投入更多資源,浪費公帑。

因此,港府需要檢討公屋申請情況,修補缺陷。但港府亦必須明白,八十後申請公屋只是病徵,真正病因有二:其一,本港樓價太高,即使具大學學歷亦望樓價而生畏;其二,社會流動性減慢,不少年輕人感到上位無望,遑論加薪幅度可以追上樓價,年輕人置業機會既渺茫,惟轉向要求港府助置業,又或搶住公屋,以至借公屋作踏腳石,可免補地價買二手居屋。

社會流動性減 望高樓價生畏

港府治標更要治本,要堵塞公屋漏洞,更要認真處理樓價太高、社會流動性減慢的深層次問題,否則縱可阻遏八十後申請公屋,亦難解年輕人怨氣日增、上進心降低的問題,那對社會穩定、對長遠經濟發展都有損無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314

「八十後」創業,淘寶不再是天堂

1 : GS(14)@2011-01-30 19:01:51

2011-1 HJM

對於這些經驗和資金略顯不足的「八十後」來說,隨著淘寶慢慢為了向垂直類B2C 商城的方向靠攏而選擇投放更多心思和技術在淘寶商城賣家,對於堅守C 店的年輕經營者來說一定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作為過來人,筆者很願意與這些有創業理想的「八十後」分享一些想法,來應對這樣的大時勢變化。

打工賺不了錢,考公務員又太難考上,出國深造更是可能血本無歸,於是有一部分人就想到了創業。而對於這些沒有資金優勢的「八十後」來說,他們自然便想到了成就不少年輕賣家事業的淘寶網:不僅開店免費,也不需要收取商品登錄展示費等亂七八糟的費用。就是因為看中了這些優點,這些「八十後」於是在淘寶上打開了或兼職或全職的C2C 店, 也就是賣家俗稱的C店。

的確, 自2003 的成立以來, 淘寶的免費模式吸引了眾多C2C 中小賣家進駐置店, 尤其是年輕賣家,一方面很多賣家從中賺取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淘寶也積聚了大量的買家人氣。然而,隨著淘寶去年7 月開始執行商品排名規則調整,對於C 店賣家來說一切都變了。

淘寶不再是C2C 賣家的溫床

C2C 賣家對淘寶搜索帶來的流量一向頗為倚重,但自2010年7 月8 日起,淘寶對搜索排序規則作出調整,商品排行權重被改變,依次為:成交量>收藏人數>信譽>好評率>瀏覽量>寶貝下架時間。這一被淘寶認為提高賣家服務質量的新舉措卻惹來C2C 罵聲一片。

C2C 賣家成雞肋: 淘寶之所以會被罵,是因為淘寶會對C店每月的成交量進行清零處理,所以當成交量成為最重要指標時,假如店裏上月生意量下降,那將直接降低當月店舖的所有商品出現在自然搜索欄的機率。這種改變讓在淘寶上開店一年多的「八十後」小伙任瑋超非常無奈。他的網店「媽媽廚房」專注進口西餐餐料的銷售,每個月的銷售量都很可觀,而在調整前他店的熱門產品總能在自然搜索頁面的首頁,但調整後大大影響了他的商品排行位置。與此同時,淘寶卻開始著手吸引淘寶商城賣家並提供各種特別服務給這批賣家,這讓任瑋超感覺到,為淘寶打開天下的C2C 賣家已經不是淘寶所倚重的力量了。

B2C 商城賣家成新寵:當然,如果淘寶上的所有店舖都會平等受到影響的話,C 店賣家就不至於連月向淘寶抗議。實際的情況是, 在C2C 店舖逐步受到淘寶愈加嚴厲的規管時,另一邊廂的淘寶商城賣家卻享受到愈來愈多不一樣的「特權」:商城店舖的成交量會逐月積累,而且自然搜索排名中的前三名也會優先提供給商城賣家。那為什麼借大量C2C 賣家發展而來的淘寶現在偏向了商城賣家呢?很簡單,從內部來看, C2C 賣家帶來的收入有限,但對商城賣家淘寶除了可以收取1.6 萬元的押金和每年6000 元的服務費外, 還能在每筆交易中抽取2.5% 的傭金;而從外部看, 其他B2C 商城如卓越亞馬遜和當當等都紛紛擴大經營範圍以獲取更多元化顧客。在這種情況下,淘寶選擇了更符合發展趨勢的B2C 商城模式。

「八十後」創業淘寶步步為營

對於這些經驗和資金略顯不足的「八十後」來說,隨著淘寶慢慢為了向垂直類B2C 商城的方向靠攏而選擇投放更多心思和技術在淘寶商城賣家,對於堅守C 店的年輕經營者來說一定是一個極大的挑戰。作為過來人,筆者很願意與這些有創業理想的「八十後」分享一些想法,來應對這樣的大時勢變化。

不要什麼都指望淘寶:除了自然搜索, 淘寶對C2C 賣家提供名叫淘寶直通車的廣告服務:位於頁面的右側廣告推薦欄,出價愈高的賣家排名愈靠前,也就更容易吸引到賣家。不過任瑋超認為這種付費廣告對實際交易量幫助不大: 「我有位賣家朋友曾經花費5000 元在直通車上,但最後只帶來50 元的交易。」賣家盲目地在淘寶上增加廣告費用,只會不斷減少實際利潤。對於任瑋超這類小本經營的「八十後」賣家來說,尋找其他有效劃算的宣傳渠道才是不令自己網店淹沒在茫茫商城裏的方法。

針對性電郵營銷:我們常常都會收到不少如大眾點評網的每日團購特惠、攜程旅行網的每月通訊等商家推廣電郵,由於設計精美內容針對性強,往往帶來不錯的銷售轉化率。別以為這種營銷策略只有大企業才能用,中小賣家一樣做得到:從一開始賣家就應該建立起客人的電郵清單並記錄他們的購買喜好,接下來一旦有客人感興趣的新商品上架或者相關商品有促銷活動時,就可以適時發送郵件通知他們,通過針對性強的內容提高點擊購買率。另外,除了增加銷售,電郵還可以幫助維持良好客戶關係。正如一家奢侈品牌在產品銷售後都會發送產品保養電郵給客人一樣,中小賣家也可以定期發送商品最新資訊。好像任瑋超本身對西餐餐料很有研究,其實就能向客人發送一些大家不一定知道的餐料小知識,一來保持客人對店舖的關注,二來也間接推銷上架的商品。

社交網絡宣傳: Facebook、人人網、微博這些極受「七十後」、「八十後」歡迎的社交網絡,別以為只是拿來玩,現在已經有不少商家會利用這種高人氣的平台去獲取新客戶:有一家專營女性手袋的品牌店通過一個關注賣家微博即可參加iPhone 抽獎的活動,成功得到近千名新粉絲並有兩千多人轉發此條微博,而筆者的一位同事便因為關注了這個賣家而看中其銷售的手袋。類似這樣的策略同樣可以被「八十後」淘寶賣家所用,通過發布一些吸引大眾的活動獲取了一班潛在客人後,賣家便可定期更新產品促銷或有趣資訊來吸引他們轉發來得到另一班粉絲,借助這種免費的宣傳渠道擴大知名度並把潛在客人轉化為消費者。

「八十後」開網店三思而後行

就目前看來,那些正在電子商務領域打拼、那些淘寶網年銷千萬以上的賣家,正是這批「八十後」。雖然現在由於淘寶的跑道改變導致C 店前路愈發艱難,但仍有不少「八十後」蠢蠢欲動想在淘寶開家C 店,然而開網店並不是想像中那麼簡單,尤其在開始前就應該有一個宏觀的把握和具體的規劃,一旦網店投資收入比例相差過大或網店投入很長時間仍沒有起色就應想辦法進行戰略調整盡快走出風險。

儘管現在任瑋超的網店已經步入正軌,可他也坦白在這之前也遇到不少挫折,經過許多思考和規劃才獲得一點點的成功。如果「八十後」對這些沒有足夠準備,應該把心思先放在打工上,積累足夠經驗和意志,才去考慮是否通過網店來開創自己的生意。

作者畢業於香港科技大學。雷克系統創辦人及行政總裁,主要負責公司的策略計劃、業務發展及投資者關係等事務。兼任電子市場推廣策略聯盟主席,香港市務學會eMarketingConsultant 和中小企業支持與諮詢中心顧問。

郭氏與環球企業客戶合作無間,當中包括香奈兒(Chanel)、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 Benz)、環球資源企業網(Global Sources)、攜程旅行網(Ctrip.com)等。他經常應邀出席不同客席演說及於報刊撰文,並為不同的大學雜誌撰寫專題,範圍遍及商界、政府機構和各大學,分享他於電子行銷和顧客關係管理方面的豐富經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29

「八十後」小強精神 輟學生創3億 電腦王國

1 : GS(14)@2011-02-04 17:25:56

2011-1-29 iM
紅遍全中國的「八十後」作家韓寒,最為人所津津樂道,是他高二考試七科不合格留級,翌年輟學專心寫作後,首部以初中生活為題材的長篇小說《三重門》,一推出便大賣,至今累積銷量超過200萬本。

與韓寒經歷相似的中國「八十後」傳奇人物不止一人,還有一個叫茅侃侃。

同樣高中輟學,茅侃侃17歲時便憑藉在電腦方面的才能,考獲當時全亞洲只得兩名18歲以下人士擁有的微軟和思科電腦認證,在I.T.界打工6年後自行創立網絡科技公司,公司至今市值估計超過3億元人民幣。

27歲的茅侃侃,在社會上打滾已10個年頭,從不知天高地厚的毛頭小子,跌跌撞撞變成今天能獨當一面,套句他自己的話,全靠自己「堅忍不拔的小強精神」一路走過來,兩個月前他更出版自傳式作品《像戀愛一樣去工作》,這名「八十後」告訴大家「成財」之道,也分享多年來職場心得。

求學篇 棄考大學 輟學打工

雖然只上到高二便輟學工作,但要說茅侃侃求學時期所經歷過的人事物,對他日後事業發展的影響,可以從小學時說起。

茅爸爸在兒子五年級的時候買了第一部電腦,自此之後,除去做功課的時間,茅侃侃便坐在電腦前埋頭苦幹,研究當年被認為是電腦愛好者必修課的DOS系統,也研究各種應用程式和與程式開發相關的事情,「凡是有同學運行不了的電腦遊戲,在我這兒,都能通過DOS來解決。」這除了讓他能在同學面前表現得沾沾自喜外,也累積了大量的電腦硬件和軟件的基礎知識,茅侃侃當時已能自信地說,沒有他裝不上的程式、沒用過的軟件、修不好的電腦,對此他笑說,「我曾經笑傲江湖,只不過那會兒江湖不大。」這一年,他還不夠12歲,但卻已經發現,開發自己的程式軟件,是條能讓他「一統江湖」的出路。

踏入社會靠本事吃飯

升上中學後,茅侃侃繼續走着他的電腦之路。而在中二、三的時候,他首次有了不再升讀普通高中,而選升職業高中或中專的想法。當時茅侃侃所持的觀點是,在社會上是有文憑才能工作,但如果升讀普通高中、大學,則還要花7年時間才能拿到職場入場證,這無疑太過漫長了,相反,如果選擇唸職高,三年便可畢業了,還可以得到實習的機會,「那時候I.T.行業是靠本事吃飯而不是靠文憑吃飯,又不必受考試之累,又能提前賺錢,這多好!」

不過,茅侃侃的如意算盤馬上被父母打翻,無可奈何下升上了高中,但他的父母萬萬想不到的是,兒子之後還是走上了輟學的道路。雖然順利算上高中,但高一時茅侃侃在會考時地理科不合格,在內地,高中會考若不合格的話,可以畢業卻不能升學,所以說,茅侃侃在還沒升上高二時便已失去了考大學的資格。為此,憂心不已的父母把他送到遠在四川的親戚家,讓他改戶籍重讀高一,但經過兩年的時間,茅侃侃還是沒改變想放棄學業進入社會的想法,而這一次,父母也終於順從了他的意願。

花了兩年的時間回到了原點,茅侃侃終於開始順?自己的願望,為進入社會作準備,「我媽知道我沒學歷,於是出錢讓我學點東西證明自己。」茅侃侃回想,當年正值內地科技篷勃發展,而市面上的各種認證也比現在值錢,他用了半年時間,拿下了微軟和思科的兩項認證,也順應母親的要求,修畢英語課程,為正式踏入社會做好準備,至此,茅侃侃的求學階段,也正式畫上了句號。

打工創業篇 碰過跌過 路更康莊

茅侃侃的第一份工作,月薪只有800元人民幣,不過因自知是輸在學歷上,對工作也就不怎麼挑了,踏出第一步才最重要。

6年的打工生涯中,茅侃侃一共換過7份工作,最長的一份做了一年多,最短的才幹了兩個月,不過,每份工作都為他日後的事業發展提供了很好的指引,「第一份工作是做網管,第二份是市場開發,這讓我發現,電腦僅僅是我的愛好。」而不用老坐在辦公桌前一動不動、自己動手寫策劃方案的市場工作,才更能引起他的興趣。

茅侃侃也曾經歷過糟糕的跳槽,「當時對方開出8,000多元人民幣的月薪,頭銜又是市場部副總監。」被這兩個條件沖昏了頭腦,不管當時任職的機構如何挽留,他沒想其他便馬上答應了過檔,孰不知上工後才發現,真實的工作與自己的想像,根本不一樣,結果這份工作,只幹了兩個月,「這是我衝動的惡果,也是我聰明反被聰明誤了。」

打工6年體驗職場辛酸

茅侃侃也在政府部門待過,遇上了個好主管,教會了他很多,像是光靠小聰明,再怎麼努力工作也成不了大氣候,「他還教會了我要站在一定高度看待和分析問題的重要性,也讓我從20歲開始便每天認真地看新聞聯播。」他很記得有一次,主管讓他代表部門去外面開會,到了會場,他才發現只有自己穿得吊兒郎當,還染?一頭紅髮,「我回去問主管為甚麼不早批評我。」但主管卻淡淡地說,非得讓他親身看到了,才會服氣,之後也就知道適當的裝束在工作上的重要性。

打工6年後,茅侃侃創業了,因在一個偶然的情況下,有機會向一位長輩提出了自己對於網絡遊戲市場的看法,也就是他後來?手發展的「真人實景數字遊戲」。照茅侃侃說法,就是通過無?網絡和移動設備,在實景場地中,建立一個類似於「真人大富翁」的遊戲模式,而每個玩家則可以利用PDA或手機,在場地中進行互動,從而建立人際關係。

項目發展4年後,又陸續加入了房地產開發等其他因素,公司的市場價值,也一下子升至了3億元人民幣。

在酒吧學習商場潛規則

2010年,茅侃侃又創業了,讓人猜不到的是,這次竟邁進了教育培訓這一行,「參加工作至今,我接觸了很多大學生,與他們做同事時,我還只了解我們之間的磨合有問題,等到自己做了老闆,則更清楚他們身上的硬傷(即常識性錯誤)。」

因此,新公司推出了以「職業素養」為核心的就業教育服務,而培訓模式也別具特色,「所有涉及商業潛規則文化體驗的課程,我都會帶?學生們在酒吧中完成,幾堂課下來,技術全部一流。」茅侃侃還說,「所有有關餐飲的課程,我都帶學生在不同風格的餐館中體驗,邊吃邊學,寓教於樂。」至於其他的,還包括技術課與日常工作相關培養課程,則都在一流的企業中,由他們的員工、高管親自講授。茅侃侃指出,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設計,是因為之前看過一些大學跟就業相關的教材,「好爛呀,一看寫教材的老師就沒工作過,說的話全跟放屁似的。」

第二次創業的路,茅侃侃說,比第一次創業順利得多,這也是因為在首次創業的路上摔得夠狠,因此當再作嘗試時,也就不會重蹈覆轍了。

寫作篇 電腦奇才 擅長語文

電腦技術一流的茅侃侃,沒想到還能寫書。大家的印象中,電腦是理科科目,精通理科的人,一般不擅文字,「其實理科中我只精通電腦,除了電腦科,我比較擅長文科。」茅侃侃笑?指出這一看似不太合乎常理的事實。

不過,再怎麼精通寫作的人,第一次要獨個完成一本書的寫作,也不是那麼容易的一件事。

「作為一個與『七十後』工齡等長的『八十後』,我的那些創業心得,完全可供目前仍在就業的年輕人借鑒,而我那些在就業過程中栽下的跟頭犯下的傻,也可以為正在或將要創業的人,提供前車之鑒。」茅侃侃又指出,「我堅信只有看到別人的失敗,才能令自己邁向成功的步伐更加堅實。」於是他提筆寫出洋洋15萬字的自傳式作品。

出乎意料的是,茅侃侃只用了兩星期,就完成了這本自傳。而自傳推出了一個星期,就已登上了排行榜,「我們當時還想,用不用自己去買一點,別丟人現眼。」。他說,書的內容有很大一部分,是將自己經歷的各種真實案例,特別是典型的失敗案例寫了出來,也分享了自己工作10年以來,悟出的職場心得。

就算你很能侃,也別一上來就侃

「很多次與客戶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我費了半天勁做背景調查,掏心掏肺地表白自己,最後依然沒有搞定對方。」於是他開始反思,最後找到了原因,「永遠都是別人在聽我說,我很少聽到別人在說甚麼。」重新出發,茅侃侃開始聆聽別人,然後他發現,原來對方說出了那麼多他花了大量時間調查卻依然不了解的信息,「當對方的表述告一段落,我再順著他的話往我的方向引時,過渡得很自然,我也很自信。」

別永遠都把錯推到別人身上

「只要他承擔的工作出現了問題,問題一定出現在別人身上,這種人往往只有一次機會推脫,基本上很快就會被老闆或者上司拉進黑名單。」因為對於老闆來說,如果一個員工急於將自己從錯誤中推乾淨,這個錯誤發生的原因往往就在他本人身上。

工作機會和經濟發展永遠不成正比

「面對工作問題,年輕人普遍做不到?眼當下,總是在眺望未來,總是覺得夢想會實現。」茅侃侃指出,年輕人要看清事實,以去年為例,2010年全中國有不下 700萬應屆畢業生就面臨就業,這還不包括前兩年因為種種原因依然未就業的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不分學歷,老闆需要的是來了就能幹活的人,是能幫助他實現夢想的,而不是他來幫助你實現夢想。」而活在當下的重要前提是,你要先活著,餓不死、凍不着,以靠自己為主,以靠父母為輔,一步一步慢慢來。

﹏﹏﹏﹏﹏﹏﹏﹏﹏﹏﹏﹏﹏﹏﹏﹏﹏﹏

茅侃侃 Profile

年齡:27歲

學歷:初中畢業

現職:Majoy時代美兆公司與中教雙子星公司CEO

經歷:

2000年就讀高中期間選擇退學

2000年至進入社會工作後,先後轉過7份工作,最長的做過1年半,最短的才做了2個月

2006年首次創業,成立「Majoy時代美兆公司」,開發類似「真人版大富翁」的真人實景網絡遊戲,現時公司市值約3億元人民幣

2009年初獲邀與李想、高燃、戴志康一起,錄製以「八十後」創業為單元主題的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節目《對話》而為全國人所認識,其後又獲多個電視王牌節目如《魯豫有約》、《今晚》等任嘉賓

2009年底第二次創業,進入教育與培訓行業,成立「中教雙子星公司」,以自身多年來的社會工作經驗為基礎,以另類活動教學,培育社會新鮮人

2010年11月出版自傳《像戀愛一樣去工作》

﹏﹏﹏﹏﹏﹏﹏﹏﹏﹏﹏﹏﹏﹏﹏﹏﹏﹏

內地I.T.界初生之犢

茅侃侃之所以在一夜之間就被全國人認識,全因在2009年初時,他受邀到中央電視台財經頻道,錄製了過往只邀請如林毅夫、李稻葵等知名經濟專家或企業家的財經節目《對話》。不過,當晚的節目嘉賓,不只茅侃侃一人,同行還有另外三位「八十後」嘉賓高燃、李想和戴志康,三人的經歷與成就,不比茅侃侃遜色。

----------------------------------

李想

年齡:29歲

現職:泡泡網行政總裁

經歷:還在唸高中時,就發現了經營網站可賺大錢,因此高中畢業後選擇放棄考大學,於2000年創立I.T.硬件資訊網站泡泡網,25歲時晉身「中國十大創業新銳」,是首次有「八十後」創業群體進入該榜。泡泡網現在市場價值超過2億元人民幣,而李想一股獨大,身家在1億元人民幣以上。

...................

高燃

年齡:29歲

現職:海川傳媒總裁

經歷:清華大學新聞系本科畢業,畢業後擔任財經記者,2004年創立MySee.com,並融得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成為國內首屈一指的網絡視頻服務供應商。其後於2006年離開MySee.com,展開第二次創業,不過已從網上開始走向網下的實體產業,涉足的領域包括製造業、傳媒、金融、互聯網、商業連鎖等,目前身家過億。

...................

戴志康

年齡:29歲

現職:康盛創想行政總裁

經歷:2000年考上哈爾濱工程大學,2001年創業,開發自動生成社區的軟件Discuz!,兩年後推出新版本,Discuz!便開始高速發展,銷售平均每個月增加30%,2003年收入幾萬元人民幣,2004年幾十萬元人民幣,2005年幾百萬元人民幣,Disscuz!是目前中國最流行的網絡社區軟件,而戴志康也成為國內最有影響力的PHP開發者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87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