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大企業"虛胖" 制造業500強利潤率創6年新低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7707

20140819house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今天發布的中國企業500強發展報告,透射出中國大企業“大而不強”問題愈發嚴峻。“越大越弱”成了中國大企業的最大困擾,這些“巨無霸”企業該如何在新環境下尋找盈利點?(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要點:

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56.68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3.31%;

2014年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24%,資產利潤率為1.36%,均連續3年下降;

2014年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利潤率僅為2.7%,遠低於世界制造業的利潤率,連續第三年下滑,並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顯示,今年中國企業500強營業收入總額達56.68萬億元,較上年增長13.31%;入圍門檻升至228.6億元。其中有100家企業進入了世界500強行列,數量居世界第二。然而,在這些亮麗數據的背後,是令人擔憂的盈利能力。

中國大企業的所有利潤率指標均低於世界500強和美國500強的企業。

數據顯示,中國企業500強的收入利潤率為4.24%,資產利潤率為1.36%,均連續3年下降,大企業利潤增長落後於營業收入和資產增長速度。中國企業500強營收利潤率不到美國500強的一半。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企業500強中,有118家凈資產收益率低於或等於3.3%,甚至不如商業銀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還有41家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為負。

制造業的盈利能力疲弱則更為明顯

《2008-2014中國制造業500強研究報告》顯示,2014年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的利潤率僅為2.7%,遠低於世界制造業的利潤率,這是制造業500強平均利潤率連續第三年下滑,並創下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報告顯示,與世界500強制造業的平均利潤率水平相比,我國制造業企業500強利潤率歷年來均處於較低水平,其中2011年制造業500強利潤率在近年中處於最高水平,也僅為4.74%。

在制造業500強企業中,利潤率大於10%的企業僅有23家,利潤率低於2%的企業數量達到259家,相比2009年增加108家;利潤率介於2%到10%之間的企業數達到187家;利潤率介於10%至20%的企業數為19家,較2009年減少10家;利潤率高於20%的僅4家。此外,制造業500強整體資產負債率呈現攀升。

近三年來制造業500強資產負債率一直保持增加趨勢,2014年整體資產負債率達到69.43%的高水平。

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楊杜認為,中國制造業500強正在陷入五大行業困境:

產能過剩、過度競爭、不務正業、成本上升、以及放棄效率追求一體化。

中國企業聯合會研究部副主任繆榮表示,大企業之所以陷入“大而不強”的尷尬境地,關鍵癥結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核心技術受制於人。我國企業技術創新投入存在明顯不足,企業經營能力也仍處較低水平。

新華社引述專家認為,要推動我國大企業以技術與產品創新實現企業轉型升級與提質增效發展,必須完善企業技術創新的政策支持體系,形成政府、企業、金融機構、社會資金多元化投入的局面,支持大企業技術創新平臺建設、創新能力建設和產學研合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442

奇虎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816

奇虎 (QIHU.US) 路演會議紀要:品牌優勢整合市場,利潤率預計提高
作者:馬原




在 2014 年 4 季度奇虎業績公布之後,我們組織了一次 NDR,奇虎管理層與投資者分享了公司最新近況及公司發展策略。奇虎於 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2015 年 1 月推出獨立搜索品牌“好搜”,2 月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未來將繼續致力於 PC 及移動搜索商業化提升,目標在 2015E、2016E 移動搜索流量分別達到15%-20%及 30%的市場份額,PC 搜索收入達到 15%及 20%+的市場份額。近期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廣告投放合作的事件也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在企業安全領域,由於政府重視度提高,奇虎也將有較大的發展機會,目標在 2-3 年內成為市場領導者,長遠目標是占據 20%的市場份額。預計 2015 年搜索業務推動收入高速增長,利潤率提升,Non-GAAP 運營利潤率達到 30%,受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 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但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我們維持買入評級和 90 美金的目標價。

搜索業務:
* 推出“好搜”,建立品牌優勢。因為 360 的品牌優勢是安全,而不是搜索,為在搜索領域擴大影響力,2015 年初,奇虎推出獨立的搜索品牌“好搜”。

* 移動搜索發展勢頭良好,2014 年年中正式推出移動搜索。目前的發展計劃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的主要任務是產品完善,接入 LBS 等服務提高用戶體驗;第二階段的重點將是品牌的樹立,利用 360 產品資源(安全、瀏覽器)宣傳好搜;第三階段將在應用商店大力推廣相關 APP以增加市場份額,預計到 2016 年底,移動搜索流量將會占到市場份額的 30%,今年的目標是占到市場份額的 15-20%。

* 在 PC 搜索方面,去年 4 季度奇虎搜索流量的市場份額是 1/3,搜索業務收入的市場份額達到 6-7%左右。奇虎將會加強與 Media V 合作建立廣告聯盟,並通過後臺改進、用戶關系改進等手段改善 PC 及移動端展示廣告,縮小收入份額與流量份額之間的差距。管理層表示,不管是經驗積累還是效率改進,奇虎都已經達到了一個節點,從 2015 年下半年開始將開始推進商業化。4Q15 的目標是占據 15%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到 4Q16,目標將是占據 20%以上的搜索收入市場份額。

* 2015 年 2 月,奇虎正式進入醫療廣告市場,目前為止市場反應良好。近日,莆田系醫療商與百度暫停投放廣告合作,這給奇虎帶來了新的市場機會。莆田系醫療商占據中國醫療搜索絕大部分市場份額,而百度此前一直是其廣告投放的主要平臺。奇虎加入醫療市場,使得廣告投放者有了新的選擇。奇虎管理層預計 2015 年底或 2016 年年初醫療廣告收入將占廣告收入的 20-25%。

手機遊戲業務:
* 奇虎應用分發 90% 業務跟遊戲有關,2014 年奇虎應用商店的分發量份額市場第一,在 35%左右。奇虎手遊業務的增長速度高於市場整體增長速度,2015 年手機遊戲業務的增長目標是 70%左右的增長率,高於市場 50%的增長率。

企業安全領域:
* 國內企業安全市場在之前平緩增長,保持 10%左右的年增長率,去年達到 15 億美金的規模。但隨著國家政府對於國際監聽、信息泄露等問題更加重視,未來幾年內國內企業安全市場規模年增速將達到30%-40%,並在兩三年內規模達到 30 億美金。

* 另外,政府明確表示安全部分要掌握在自己手中,原先在這一市場中的國外領先企業將會撤出,產生市場空檔。而目前在國內企業安全領域,尚未有一家國內企業市場份額超過 10%,這都給奇虎帶來了機會。

* 利用 360 的品牌優勢,奇虎可以進一步整合市場,在 2-3 年內成為企業安全領域的市場領導者,管理層表示,在企業安全領域,奇虎的長遠目標是占據市場 20%左右的份額。目標客戶群為以下四類:政府機關、科研和高校、大型國企以及大型私企。

* 4Q14 奇虎首次在企業安全領域實現收入,收入約 2000 萬美元。 雖然這部分收入季節性波動較強,收入主要集中在四季度,管理層預計接下來的 2-3 年,此部分收入的整體將保持高速增長趨勢。

收入高速增長,利潤 率提升:
* 2014 年,由於渠道(預裝機)等方面支出較多,利潤率有所下降。預計 2015 年利潤率會有所上升,主要是因為收入高速增長,且增速超過費用增速。

* 毛利率會維持在 75%-80%的範圍,主要考慮以下影響因素 1)搜索業務收入規模擴大之後,帶寬、服務器折舊等費用重計,由之前的 R&D轉入 COGS;2)搜索如果做聯盟,也會使毛利率受壓;3)企業安全毛利率較低,所以其收入的提升也會對毛利率整體帶來向下的壓力。而另一方面,規模效應又會使固定資產攤銷費用降低從而改善利潤率。

* 公司的營業利潤率會有所提高。運營費用中,R&D 費用增速放緩,2015年增速在 25%左右,主要是由於員工人數將會基本保持不變。S&M 費用在 2015 年增速在 30%-35%之間,其中營銷費用,主要是電視廣告費用 2015 年會跟 2014 年基本持平或稍有增長。 2015 年 Non-GAAP 營業利潤率目標是 30%,但是 2015 年一季度營業利潤率相對較低,是前兩年的平均水平。

預計 2015 年彩票業務收入下降一半。受此次互聯網彩票銷售暫停影響,奇虎2015 年彩票收入預計下跌 50%,在 3500 萬美元-5000 萬美元左右(1 季度 1500萬美元-1600 萬美元)。但是由於占總收入比重小,不影響全年收入增長情況。

與酷派的合作: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今年年中推出第一款 360 手機。。。在 2015 年 6-7 月,第一款360 手機將正式推出,奇虎將把軟件優勢整合進 OS,給用戶以較好的體驗。提到與酷派的合作,現階段奇虎主要貢獻軟件資源,並在手機推出後提升硬件影響力。

(來自交銀國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687

Apple Watch成本僅為定價四分之一?蘋果說利潤率低於公司平均值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4/4612858.html

Apple Watch成本僅為定價四分之一?蘋果說利潤率低於公司平均值

一財網 李娜 2015-04-30 18:52:00

“在第三季度我們預計利潤率為38.5%~39.5%,略低於第二財季,這是由一系列原因導致的。首先,營收的環比下降使我們失去一些利好因素,但這主要是由於季節性波動,此外匯率也帶來了影響。匯率給利潤率帶來的不利影響環比可能約為40個基本點,而AppleWatch的利潤率要低於公司平均水平。”CFO盧卡·梅斯特里在日前舉行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

“AppleWatch的需求大於供應,而我們正在努力解決這一問題。過去一周左右的時間,我們已經取得了一些進展。”蘋果CEO蒂姆·庫克在2015年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中如此回應蘋果手表上市後的表現。

蘋果4月27日公布了2015財年第二財季財報,第二財季中,蘋果營收為580.1億美元,同比增長27%。凈利潤為135.69億美元,同比增長33%,其中iPhone對營收占比貢獻近七成。然而,比iPhone更令分析師關註的是手表業務在未來對蘋果公司的利潤率產生的影響。

但蘋果表示,由於AppleWatch有大量新功能,該產品利潤率要低於公司的平均水平。

AppleWatch 利潤率低於38%?

蘋果對手表利潤的回答相信多少有些出乎外界的預料。

“在第三季度我們預計利潤率為38.5%~39.5%,略低於第二財季,這是由一系列原因導致的。首先,營收的環比下降使我們失去一些利好因素,但這主要是由於季節性波動,此外匯率也帶來了影響。匯率給利潤率帶來的不利影響環比可能約為40個基本點,而AppleWatch的利潤率要低於公司平均水平。”CFO盧卡·梅斯特里在日前舉行的二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利潤低於平均值,這是因為AppleWatch不僅是一款新產品,也是一款全新類型的設備,有著大量新功能和許多創新技術。

在此之前,許多人都認為AppleWatch的定價較高,從銷售奢侈品手表的角度來看,一些配件,例如手表腕帶,將會給蘋果利潤率帶來幫助。

高盛此前分析稱,如果蘋果Edition版的銷售份額攀升到1%,則將推升利潤增長2/3,如果放棄低端消費市場,將Edition版AppleWatch在市場份額提升至1%,手表總量不變,那麽在頭12個月中,蘋果腕表的收入將增長27%,毛利潤將增長66%。

“最便宜的運動版本,手表的定價應該是在成本價的四倍以上。”對智能手表產業鏈較為熟悉的映趣科技CEO王小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手表的定價向來和成本沒有什麽關系。他也認為蘋果的高配版本利潤更高。

對於這一毛利率情況是否是由於開售的首個季度,庫克並沒有作出正面回應。他只表示蘋果並不會給出當前季度之後的毛利率預期。“我們目前掌握的信息是,當前季度手表的毛利率要低於公司平均水平”。

蘋果帶動上遊元器件產業鏈熱情

雖然庫克也沒有對蘋果手表的預定量給出答案,但這並不影響上遊產業鏈對可穿戴產品的信心。

“芯片層面、屏幕、傳感器,不要說蘋果的供應商,安卓的供應商對於可穿戴的態度都是非常積極的。”王小彬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隨著可穿戴上遊元器件產品的成熟,沖進來的智能供應鏈廠商越來越多。

他的一個感受是,每天都在辦公室里不斷地接待客人,包括像高通這樣的芯片巨頭廠商,也為映趣這樣的深圳廠商提供了美國總部研發部門直接對接的服務。

東方證券電子在蘋果手表上市前曾經推測,AppleWatch里可能整合超過10種傳感器以用於追蹤健康和運動數據,其中的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磁力計、氣壓傳感器、溫度傳感器和GPS已經在不少手機和可穿戴設備上獲得運用,但心率、血氧、血糖和排汗量傳感器還沒有獲得廣泛應用。

但目前看來,上遊元器件的逐漸成熟正在推動下遊智能穿戴終端的爆發。

“現在提供心率傳感器,跌倒報警、室內定位等功能的智能供應鏈廠商太多了,越來越多的大公司加入也反過來推動了上遊的信心。”王小彬對記者說。

不過王小彬也坦言,智能手表仍處於市場導入期。

“智能手表銷量可能不會那麽高,生態很重要,但是目前應用場景主要還是集中在幾個方面,一個是支付,一個是健康,短期內的一兩年還是需要靠賣硬件賺錢。”王小彬對記者表示,在提高用戶體驗的同時,需要進一步降低智能手表入手的門檻,讓更多的人可以使用智能手表,這些更重要。

編輯:霍光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2842

博实:利润率和净利增长持续下降,可关注人工智能潜力 博实

http://xueqiu.com/2107541144/45068987
在A股气势磅礴的牛市中,我依然体会到了许多超越我能接受底线的混乱,赚钱的同时就更加青睐美股市场的成熟。美股市场中我真正了解或者能分析清楚的标的不多,虽然曾经分析过$人人(RENN)$(人人分析http://xueqiu.com/2107541144/34233705) ,也重仓过$网易(NTES)$ ,也因为调研不清在一些股票上亏损过。但是真正赚钱赚的最明白的还是$百度(BIDU)$ 。关于百度过去分析的文章,大家可以看这篇汇总文章http://xueqiu.com/2107541144/30438360
       最早上网我们都是上门户,后来知道google,再后来我是因为mp3才使用百度的,我相信有些朋友跟我一样,还有一些就是一开始上网就通过好123开始使用百度。我真正利用百度实现商业价值是2007年,那时候我和一帮同学利用百度SEO推广网站。我相信一代站长都是在研究百度指数、收录逻辑中成长起来的,当然后来成就了一批靠百度流量和网盟广告分成活下来的站长。那是我们第一次体会到百度在营销上的价值。再后来,我就开始从事百度SEM搜索引擎营销工作,并且有多个行业的投放经验,然后到百度从事相关搜索引擎营销研究和相关分析工作。应该说从客户、用户、百度内部我都得百度有一定的了解。
       关于百度存在的的逻辑,客观的说,百度的确在因为在一些产品方面比google做得好获得了更多的中国用户。我觉得不能单看所谓政策方面,google的退出不仅仅是政策面,即使真的留下也很难击败百度。而360我认为当前根本就不是百度的对手,跟google比逊色不少。搜索引擎的核心就想百度的使命描述的:让人们平等便捷的获取信息、找到所求。其根本就在于对用户检索关键词的处理分析、各种内容(包括自然检索的内容以及广告内容)的处理分析,然后通过一套复杂的处理算法,实现越来越精准的需求匹配。如果是谷歌输,我认为输在了没有百度更加灵活的适应中国本土化需求,比如mp3这种有版权问题的产品,百科知道这种产品。而360输就是输在了没有搜索历史数据积淀。搜索引擎就像一个自学习的智能机器人,你给他的学习过的信息越多,他越聪明。百度的60%以上的份额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百度学到的信息会越来越多,搜索结果会越来越聪明。
      从投资角度讲,我们可以发现最近几年百度的净利润在快速下降,之前百度的净利润率可以达到40%以上,最近一直在下降。我了解到公开信息主要原因是无线搜索和O2O布局造成的成本和费用上升。从我的角度讲,这的确是一个方面,但我觉得还有其他原因。
      传统的PC搜索增速放缓,无线搜索当前并不像pc那样得到市场认可,从我对搜索引擎营销的角度理解,无线搜索很难实现和pc同等的收益,至少对于大多行业无线是很难达到pc的效果的。如果在这种情况下非要提升无线收入,成本的上升甚至是浪费是非常常见的。另外,百度在许多新的布局上投入比原来大了很多,比如典型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技术研究领域,这些领域的投入短期内也许很难看到非常明显的收入增长。其他的如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智能设备包括o2o等,我个人认为不会是高层发展的重点。在robin眼里,搜索后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技术带来的未来突破才是他看重的,这也是百度第一次获得巨大成功的逻辑延续。
      最近两年,百度传统业务必然会面对增速压力过大,靠降低利润率提升收入的困境。内部承压部门和员工会越来越多,而且增速压力会越来越大,我想这将是不争的事实。新业务中,绝大部分业务因为各种原因,并不会有长足突破,这也许是大公司都会有的问题,主要还是大公司内部沟通和资源各种牵制的问题。当然,虽然成本费用上升,大家一定要看到百度传统业务强大的现金流,百度是一家根本不需要举债就有大量预收账款的公司。退一万步讲,百度传统的pc搜索业务,只要不自掘坟墓,不遇到技术的巨大革命,百度是一家超级现金牛公司。并且,以我对百度员工的接触,以及内部文化的了解,即使这家公司已经不可避免的有了和其他公司一样的大公司病,但是文化和人员相对许多公司依然是优秀和进步的。在此我还是非常感谢百度这个平台对我个人发展的巨大推动和帮助。
      百度未来的潜力,我认为要看robin亲自带队的人工智能、机器学习领域。这方面的技术在未来有可能成为新工业、新经济的增长点。百度引进像吴恩达、张亚勤等业内资深人才,最终的布局都是这个方向。短期看,这个方向也许并不能带来非常实质的巨大的收入或利润增长,但是一旦技术成熟能够给传统经济提供巨大的效率提升的时候,拥有这种核心技术就像是pc时代的intel一样,将成为一个时代的数据处理引擎,其实就是一个类似于人脑的智能机器。未来这种智能机器可能就是一个系统,百度提供类似于安卓这样平台的系统供人们在此平台上二次开发拓展应用。在这个领域,国内的其他巨头与百度基本是没有竞争可能的。
      如果不考虑百度未来的可能的潜力,我认为百度在700亿的估值相对合理。未来短期看百度净利润率应该还会维持或继续下滑,净利润增长但增速会持平或下降。无线虽然能带来收入增长,但是利润率始终很难和pc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长期看,应该关注百度在人工智能上取得的进展,一方面可以关注DSP、RTB广告平台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要关注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工业和各个领域的应用。这将可能给百度带来巨大的突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6514

高利潤率很重要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6/4631737.html

高利潤率很重要

第一財經周刊 肖文傑 2015-06-13 11:41:00

在一個周期性行業里,保證高利潤率才能長期繁榮。要執行這個看似“常識”的決策,管理者必須時刻保持清醒。

郭海力(Hariolf Kottmann)是科萊恩的首席執行官,科萊恩是一家總部位於瑞士的跨國特種化學品制造商。

C=CBNweekly;K=郭海力(Hariolf Kottmann)

那 些大公司是如何倒掉的?它們在景氣時大量收購,以為增長不會停止—但增長總會停止,尤其對於周期性行業而言。化工公司科萊恩(Clariant)就是這 樣,它的主業造紙、紡織等市場需求銳減,CEO郭海力(Hariolf Kottmann)把它從金融危機中解救了出來,就像那些明星CEO一樣。他削減了1/6的職位,關閉了全球50家工廠中的一半。不過,真正值得關註的是他在危機之後的決策。

C:你堅持每個業務的利潤率要達到17%,為什麽強調這個數值?

K:2009年,當我們削減成本、解決資金問題、從危機中存活下來時,審視公司,我們發現情況依然很糟糕。我們的主要業務全都是利潤率很低的夕陽產業,所以我給每個部門設置了中期目標,就是到2015年EBITDA(不含折舊、息稅、攤銷的凈利潤)要達到17%。這個數字源於我們對化工行業的判斷,只有保持這個利潤率,我們才能在行業中處於第一梯隊,只有市場領先者才有能力抵禦風險。同時,足夠的利潤帶來足夠的現金流,可以讓我們有能力投入到長期的研發和轉型中。要做到這一點,我們就需要改變產品,那些夕陽產業無法支撐企業的目標。

C:但是保持穩定的高利潤是很難的。重組產品線的要點是什麽?

K:當然是困難的。做法也很簡單,剝離舊資產,收購新公司。在過去5年,我們在12個業務領域進行了投資,收購涉及16到17家公司。現在,原來的許多業務已被 剝離,我們確立了催化劑、添加劑等新的核心業務。剝離舊資產當然有困難,利潤率低的業務很難被出售,最好的辦法就是合理定價,然後尋找合適的金融方案。一 旦確定了方案,就不要改變。

C:收購的風險很大,如何保證自己的決策是正確的?

K:沒錯,我們曾經吃過盲目收購的虧。2001年的時候,化工行業處於一個特殊的時期。之前的5年行業很景氣,所以大家都熱衷於收購,以保持高速增長。當時的科萊恩也決定收購一家英國的特種化工品公司。公司沒有做好盡職調查,選取的融資方案風險也很高。但是當時,這些因素都不足與樂觀的情緒相抗。一年之後,市場風向轉變,希望中的增長引擎變成了嚴重的財務包袱,也埋下了危機的伏筆。如今在業務回升期,我們當然也要收購,但是會更謹慎。我們收購的標準很清晰:這個公司的產品能否在業內領先?它能否帶來長期利潤?收購價格是否合理?這些問題都得到肯定回答時,我們就會收購,而且會堅決執行。當然,收購過的人都知道, 風險總是存在。要點是有一個非常好的、完備的標準化方案,而且不要讓情感來影響到你的決策。你要知道什麽時候需要收手,開始談判之前就要知道什麽時候該停 止。

C:如何保證公司全體員工能夠跟隨你的長期戰略,即使它短期並不會獲益?

K:發現長期戰略是需要一些眼光的,在周期性行業尤其是如此。比如我們認為,特種化工品行業未來的前景不僅在亞洲,還在北美,北美的需求依然強勁。那麽要抓住這 些長期機會,我們就要做一些布局,它不會馬上帶來好處,甚至會讓員工有些不適應。其實要統一員工的理念也沒有捷徑,關鍵是一致性。我們的動作要連貫,不能 中途放棄或者轉移註意力。如果做出承諾就要踐行。危機之後,我們做出了複興的規劃,接下來用4年時間讓所有的員工逐步相信,這是一個正確的決定。隨後還應 該用五六年讓員工跟隨我們的腳步。只有員工相信了這些計劃、規劃之後,他們才會開始實踐、跟隨公司的領導層去實現轉型。這要求一個高效有力的管理層,他們 需要經常與每個基層員工去溝通,告訴他們公司要做什麽,這麽做有什麽好處。這一點有很多跨國公司都沒做到。

編輯:羅懿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9197

洋奶粉品牌總代理心生退意:利潤率7%~8%,還不如炒股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07-13/929614.html

“一開始進入這行時,雖然銷售規模不大,但是利潤率能夠保持在30%~40%,如今只能做到7%~8%。那麽大的資金壓在渠道上,收益還不如自己炒股賺得多呢。”

“不促銷就賣不動,沒法幹了!”

姜勇(化名),2009年成為歐洲某品牌奶粉中國總代理,過去的這六年,他見證了中國奶粉市場的起起伏伏。“一開始根本不愁賣,並且還每人限購兩罐,利潤率達到30%至50%。”隨後,他嘆了口氣:如今不促銷根本賣不動,一年到頭只能賺7~8個點。

奶粉市場風雲變幻,有經濟下行環境影響,也有企業產能過剩、急於降價去庫存的考慮,加上君樂寶、新希望等低價切入市場策略的攪局,以及電商、跨境電商等渠道的沖擊等等。

“自2014年4月推出130元奶粉上市,君樂寶一直背負著‘攪局者’的‘罪名’,但我們僅用15個月就賣了5個億,同時因為價格至少比同行低一半,所以也給消費者節省了5個億。”在君樂寶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劉森渺看來,奶粉本該這個價,並且承諾今後所有產品都是“1”字頭的價格。

多位乳業人士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稱,雖然君樂寶奶粉目前銷售額僅幾個億,在千億市場中微乎其微,但是其低價策略和電商渠道對整個行業都極具顛覆性,起碼消費者知道原來奶粉價格也可以定得如此低。

對“單獨二孩”放開期望太高 奶粉產能過剩

與2013年7月國家發改委反壟斷調查引發的降價相比,此輪市場因素導致的奶粉調價範圍更廣,下調幅度更大、方式也更加多樣。

打開京東商城,嬰幼兒奶粉首頁共計展示60款奶粉,其中價格在200元以下的共計29款,占比接近一半。在這29款100多元的產品中,除了3款國產品牌,26款洋奶粉均處於“1”字頭價格帶。以雀巢能恩幼兒配方奶粉(3段)為例,京東價176元,下面的促銷信息顯示:1.每件可享受優惠價160元,且購買至少2件時享受此優惠;2.滿588元減150元。

姜勇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2013年以前,奶粉價格比較堅挺,很少有打折促銷的,全部用積分形式來做,加上前兩年政策一直沒有穩定下來,廠家、經銷商和門店都沒有放開手腳去做。

隨著政策塵埃落定,海外能進來的都進來了,國內幾十家廠商也重新拿到生產許可證,因此各家都開始加大市場投入,拼命沖業績。“對於國產品牌來說,重新換證後更新了設備,產能也隨之提升了,並且對‘單獨二孩’放開帶來的利好充滿期待。”一位從事奶粉品牌代理的知情人士稱,痛就痛在這里,廠商對形勢研判錯誤,導致目前產能嚴重過剩,不得不降價促銷去庫存,以實現回籠資金。

據悉,“單獨二孩”放開後,上海本來有90萬人口符合條件,但截至目前去申請的只有27萬,今年出生的僅3萬左右,比預期的少得可憐。但國內各大奶粉企業此前至少上調了10%~20%的業績增長,過於樂觀了。

洋品牌甩貨則主要緣於兩個因素,“一方面,海外OEM奶粉品牌受到規範,有一部分產品雖然受限,但因為訂單都是提前半年或一年制定的,都在按照原計劃生產,因此開始瘋狂甩貨;另一方面,隨著新規《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7月1日實施,部分品牌也要進行相應調整。”上述知情人士稱。

根據新規,包裝不得再對0至6個月嬰兒配方食品中的必需成分進行含量聲稱和功能聲稱。這就意味著,“含有多倍DHA”、“DHA親和配比”、“富含乳清蛋白”等廣告語將不能再出現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包裝上。

達能旗下諾優能品牌在京東的產品信息顯示,“諾優能系列產品目前正處於包裝切換期,您可能收到兩種包裝的產品,均為正品,請放心購買。”

平價時代來了!品牌代理商心生退意

今年4月份,一次乳業論壇上大家還在討論價格戰是否來了,如今不到3個月,本報記者再次聯系論壇演講嘉賓,顯然,他們早已身處戰場上了。

“原來買三贈一、買四贈一實屬偶然,現在成為常態,有部分品牌已經在半價促銷。”龍丹乳業總經理高扶良介紹,原來各家都在220~280元區間進行主推,現在則下移到120~200元之間,“各家降幅不盡相同,有的下降30%~50%,平均下調20%左右。”

目前,國內有些大廠商產能過剩,因此推出一些個性定制產品吸引消費者,成本價在40元左右,給某大區經銷商的價格僅在60~90元/罐,門店售價在120~150元之間。姜勇告訴本報記者,除此之外,國內電商和跨境電商對行業的沖擊也很大,省去一般中間環節,廠商直接與消費者接觸,這讓他們這些傳統品牌代理日子很難過。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國內嬰幼兒配方奶粉市場中,電商渠道占比25%左右,跨境電商規模在200億元左右,占整個市場的1/5。

“一開始進入這行時,雖然銷售規模不大,但是利潤率能夠保持在30%~40%,如今只能做到7%~8%。那麽大的資金壓在渠道上,收益還不如自己炒股賺得多呢。”與去年信心滿滿相比,姜勇如今顯得無奈,“沒辦法啊,正在尋找機會轉給別人來做,自己不想做了。”

對於目前市場競爭形勢,聖元國際集團董事長兼CEO張亮有著自己的認識。“在戰爭當中拼的是什麽?是時間、持續的消耗,打的是消耗戰,消耗的是生命、金錢,那麽你有多少錢去消耗,換句話說,如果你的模式先進一點點,你的管理質量高出一點點,就能讓你多打一天,最後一顆子彈在你槍里,你就贏了。”

值得關註的是,對於“攪局者”君樂寶,一開始業內對這家公司和模式持有懷疑態度,認為不會堅持多久就會倒下。劉森渺坦言,從始至終也是樹敵無數,但這種價格下行趨勢無法阻擋。於是,在經過一年半的摸爬滾打後,他把今年的目標定在8個億,為此投資3億元建立的優致牧場日前也投入使用。

在高扶良看來,奶粉平價時代已經到來,企業必須及時調整原有的三高模式(高價格、高費用、高利潤),考慮新時代的生存出路。“資金壓力大的企業很艱難,在渠道轉型和模式探索方面會捉襟見肘,因此在未來一到兩年,會有一部分奶粉品牌被淘汰出局。”

乳業專家宋亮這兩天正在青島參加經銷商研討會,“日子當然不好過了,不然現在也不會抱團取暖了。”他介紹,價格戰後,奶粉企業要加快渠道再造,向專業化轉型升級,盡快把線下和線上結合起來。

“做奶粉和做乳品是兩回事,奶粉需要從孕嬰產業服務著手,目前國內合生元、貝因美和其他外資品牌都在積極打造養生教服務平臺。”宋亮認為,奶粉市場未來除了拼安全、配方之外,還要拼服務。

  • 第一財經日報
  • 劉小英
  • 張誌偉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591

60家房企上半年平均利潤率僅8.4% 中小房企已現退市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11501

 (張祚鵬/圖)

最近各大房企的日子似乎並不好過。

8月26日,據《經濟參考報》消息,截至25日,綠地、萬科、保利、招商等60家房企先後發布了半年報。由於行業利潤整體下滑,房地產上市公司凈利潤率跌進10%。

據中原地產研究部統計數據顯示,綠地、萬科、保利、招商四家房企凈利潤率分別為4.6%、9.6%、11.9%、11.7%。公布半年報的房企合計60家,這60家房企營業收入合計為3011.4億元,凈利潤卻只有252.57億,凈利潤率8.4%。其中,有36家企業利潤率低於10%,有28家凈利潤下調。

此前,2014年房企的平均凈利潤率為10%,2013年凈利潤率為11.97%。業內人士估計,隨著中小房企集中公布半年報,平均凈利潤率可能會繼續下調。

對此,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表示,房企半年度的銷售業績上升,但盈利水平卻在收窄。目前銷售業績的上升得益於政策層面的寬松效應,尤其信貸政策的刺激效應。即業績上升很大程度上是一個外部環境的改變,而非房企經營能力提高的效果。而盈利水平與房企的經營能力和競爭力有關,這反映了房企在業績增長過程中,成本控制能力依然是有缺陷的。

在房企利潤逐漸降低的同時,資金鏈緊張問題開始顯現,多渠道募集資金成為了房企們維持經營的重要手段。

中國經濟網消息,8月以來,已經有14家房企發布內地公司債或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額度已達到648億元。“今年和去年巨大的融資額差距,直觀地顯示了國內房地產企業的生存現狀。”經濟學家許振東表示。

越來越多的房企都加入了境內融資大軍,融資額度也不斷上升,其中不乏萬科、融創、碧桂園、中糧、泰禾等知名房企。今年以來已有超過60家上市房企(包括港股)在內地已經通過公司債融資,預期融資額高達2500億元,而在2014年,只有15家企業獲得成功融資,金額為235億元。

另一方面,部分業績不佳、融資困難的中小房企只能被迫選擇退出。

《第一財經日報》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在京滬產權交易所待售房企股權總權益金額已經超過130億元,其中有超過20家房企出售100%的股權。

如寶安地產日前宣布,公司第一大股東中國寶安將7039萬股股份轉讓給東旭集團。轉讓完成後,中國寶安持有寶安地產股權將降至4.8%,已經基本退出地產業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333

餐飲業利潤率跌至4.8% 行業協會向政府喊話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5022836.html

“房租、人工、原材料等成本卻持續高漲,絲毫沒有回落跡象,再加上稅費負擔,餐飲企業的利潤空間已被擠壓到臨界。”3日上午,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呼籲政府進一步減輕稅費負擔,優化發展環境。

在當日召開的2016(第十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上,姜俊賢說,2011~2015五年間,中國餐飲業實現餐飲收入從2萬億到3萬億的跨越,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也由6千億邁入8千億時代。市場規模體量亮麗的成就固然令人振奮,不過縱觀“十二五”期間,餐飲業發展並不順利,一路上披荊斬棘、一波三折。

“五年期間,猶如過山車一般的發展軌跡。”姜俊賢說,從2011年開始,餐飲業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的貢獻率就連續下跌,對消費市場的拉動作用也在不斷減弱,並在發展形勢最為慘淡的2013年降至最低點。

中國烹飪協會的調查顯示,“餐飲企業微利已成為常態”。在經濟下行壓力下,房租、人工、原材料、能源費用等多項成本持續高漲。2015年餐飲百強企業各項成本中,房租同比增幅最高,達到50%以上,營業成本、人工費用、能源費用等增幅也都遠超營業收入增幅。

同時,“用工難”“用工荒”已成餐飲行業普遍存在的頑疾。2015年,在營收增速放緩、人工成本繼續攀升的不利形勢下,餐飲百強企業用工需求疲軟,雇傭員工人數同比下降1.3%,而員工錄用與離職人數的比例接近3:2,餐飲五百強門店的員工錄用與離職人數的比例也高達13:10,員工流動率非常大,無形中又增加了企業的用工成本。

再加上稅費負擔,餐飲企業的利潤空間已被擠壓到臨界,而且從長期來看很難有所轉變。2015年,餐飲百強企業凈利潤同比增速較上年跌落了6.1個百分點,平均凈利潤率為4.8%。

其中,凈利潤增長率在10%以上的企業36家,比2014年減少7家,凈利潤負增長的企業有38家,比上年還增加了5家。餐飲五百強門店情況比較好,凈利潤增長率超過10%的門店共有282家,占到門店總數的56.4%,24.8%的門店凈利潤負增長。

姜俊賢說,當前,中國餐飲業所面臨的主要矛盾仍然是市場供應的傳統方式與社會需求之間的差距,餐飲供給難以滿足人民群眾日漸增長的餐飲消費需求體驗而形成的結構性不平衡。政府有關部門應繼續加大力度優化餐飲產業結構,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推動餐飲業向現代生活服務業轉變,促進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引導餐飲業積極創新轉型。

在2016(第十屆)中國餐飲產業發展大會上,中國烹飪協會建議政府制定產業經濟圈互惠政策。積極組建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東三省、一帶一路(西北)、川渝滇桂(西南)等餐飲業經濟圈,根據區域戰略發展的大局,各地盡快出臺支持政策,制定區域合作機制,指導推進餐飲行業協調、聯合發展。通過建設“一帶一路”國際美食長廊、舉辦國際美食節等舉措,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促進區域間餐飲服務貿易,帶動餐飲業上中下遊產業鏈商品貿易的發展。

姜俊賢說,“營改增”在生活服務業全面推開,可以讓餐飲企業真正享受到政策創新釋放的改革紅利,但仍需改善政策環境,出臺相應配套細則措施,切實解決進項稅可抵扣項目難以取得票據、法人公司匯總納稅等現實問題。

他說,此外,國務院發布的《關於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的意見》指出,完善社區商業網點配置,新建社區的商業和綜合服務設施面積占社區總建築面積的比例不得低於10%。應按政策抓落實,通過“公租房”“個人依法出租住房”等改革措施降低餐飲網點房租壓力,以緩解當前房租不斷攀升而使得一些企業不得不退出餐飲業的窘境。

2014年6月,商務部出臺了《關於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的指導意見》,其中指出:力爭用5年左右的時間,健全大眾化餐飲服務體系,大眾化餐飲占全國餐飲市場的比重由現在的80%提高至85%以上,並提出21條引導型措施。

姜俊賢說,各地政府部門應本著改善民生、便民利民的目的,加快制定支持大眾化餐飲發展的財政、稅收、金融政策,促進餐飲行業結構性調整,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加快發展大眾化餐飲,鼓勵發展社區餐飲、老年餐飲等,促進商超合作、自助餐配送站等模式,充分發揮餐飲業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擴大內需、促進就業的功能和作用。

“十二五”期間,餐飲業發展並不順利

2015年餐飲百強企業成本費用情況

2015年餐飲百強企業平均凈利潤率為4.8%,較上年略升0.3個百分點,盈利能力有所增強

2015年餐飲五百強門店“小而精”優勢得到充分體現,盈利狀況明顯好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9401

華為上半年財報公布:營收大漲40% 利潤率降至12%

7月25日,華為發布2016年上半年度經營業績。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銷售收入245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0%;營業利潤率12%。

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表示, “受益於華為構築的全球化均衡布局和聚焦管道戰略,2016年上半年華為在三大業務領域均獲得穩健增長。”

孟晚舟表示,“我們將繼續穩健經營,在2016年有信心保持持續增長勢頭和良好的財務狀況。”今年初, 華為將2016年的銷售收入目標設定為750億美元。上半年營收增長加快,主要得益於升級後的智能手機和網絡設備,抵消了全球需求惡化產生的不利影響。

上半年,華為企業業務獲得客戶廣泛認可。 雲計算、存儲、SDN等主力產品和平安城市、電力物聯網等解決方案在公共安全、金融、電力、交通、教育、媒資等市場應用廣泛。

華為消費者業務在全球市場也保持穩健增長。其中,以P9、Mate8、榮耀V8、MateBook為代表的旗艦產品備受全球消費者的認可和喜愛,在近三十個國家成為最受消費者喜愛的終端品牌之一。華為首款二合一筆記本產品MateBook也已登陸全球數十個國家。

在運營商業務,華為計劃從業務、運營、架構和網絡四個方面,建立5G網絡,推動IoT等面向未來的前沿技術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6816

京東Q3營收607億元 商城經營利潤率連續第6個季度為正

京東今日公布截至9月30日的2016財年第三季度財報。報告顯示,公司該季度營收為人民幣607.26億元(約合91.06億美元),同比增長38%;該季度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為1.1%,去年同期為0.7%;集團凈利潤為2.690億元人民幣,去年同期為2300萬元人民幣,實現了超過10倍的增長;集團毛利額為94億元人民幣,較去年同期增長59%。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Non-GAAP),京東商城經營利潤率已實現連續第6個季度為正。

第三季度交易總額(GMV)達到1588億元人民幣,剔除虛擬商品的交易總額達155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7%。此外,截至9月30日,過去12個月京東活躍用戶數繼續增長達到1.987億,同比增長57%。完成訂單量(剔除虛擬商品)同比增速達55%,達到4.012億。

截至9月30日,京東過去12個月的自由現金流為167億元人民幣(約25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同時現金儲備達354億元人民幣(約53億美元)。

京東集團首席執行官劉強東表示,“我們對京東商業模式的長期投資贏得了良好的市場表現,並改變了中國電商市場的格局。放眼未來,我們將繼續尋求增長,並加強對最前沿科技的投資,進一步提升用戶體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5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