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葉氏化工管理佳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363
在香港起家的葉氏化工〈0408〉,向來以優質的管理質素,得到投資者信心,雖然集團近年提高財務槓桿擴充,增加了一些風險,惟現價仍有一定吸引力。

葉氏化工的主要業務包括熔劑和塗料生產,熔劑方面,近年積極擴建廠房,全線的熔劑廠現時已達到年產量70萬噸的規模,並尚有另一熔劑原料〈丙稀〉廠將於年底落成,屆時產能將再上一層樓。

葉氏的熔劑及塗料業務,擁有對沖的效果,意思油價下跌,對於混合熔劑和塗料的價格有利,利錢亦會較高;但同一時間對單體熔劑的價格不利,利錢亦會較低。根據過往油價起跌的經驗,除非期油價格於每桶50美元以下或是120美元以上,葉氏的利錢皆能保持平穩。

至於家居用漆的業務,則可為到股份沉悶的形象帶來多一些話題,例如在大城市設立一些家居裝修中心,為到旗下「紫荊花牌」油漆作推廣,另又舉辦一些裝修設計比賽,以提高集團的知名度。

正與文首所說,葉氏近年擴充了業務,增加了熔劑生產線,但同時亦付上了提高槓桿的代價,現時的負債對股東權益比率,由2010年的103%提高至 2012年的148%。筆者認為,內地的化工品業務尚有市場空間,葉氏如此部署也是值得的,且公司的透明度和企業管治也不俗,只是現價略嫌太高,可待跌至 5.0元附近吸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49

景福成交佔市值四分一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333

本港小型珠寶金飾股景福〈0280〉今天被熱烈追捧,股價爆升47%,錄得成交1.06億元,佔整體市值約四分之一,比例之高相當異常。

管理層已如例行公事一樣,發出了不明股價及交投量急升的公告,表示並沒有潛在出售事項正在洽談之中。景福的賣點有三個:第一,金價上升,帶動金飾價值存貨價值上升;第二,手頭上個別自置舖位有價;第三,旗下擁有證券交易牌照有價。

不過,景福的分店網絡始終較小,藏金的規模不可以與周大福〈1929〉、周生生〈0116〉、六福〈0590〉甚至英皇鐘錶〈0887〉比較,以其 平均8億元的存貨額計算,金額上升帶來的利好是有,但卻已反映在今天股價的升幅之中;第二,集團賣了荃灣沙嘴道舖套現1億元後,手頭已沒有靚舖位可售;第 三,市況還未完全明朗,證券業務牌照的價格,不能叫得太高。

不過,其實上述三個因素已經在今天股價的升幅中反映,畢竟在經營方面,景福的規模太小,達不到規模效應,故除非賣盤,否則價值已經反映出來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051

非可換股債券之罪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565
世上有樣東西,叫做愈黑愈見鬼,中國龍工〈3339〉在回購債券一事上,便是一個典型例子。龍工早已2012年到期的一批債券贖回,應沒有即時的償還壓力,豈料股價卻如吃了瀉藥一般,由2元直插至1元附近才終止跌勢,市值蒸發掉50%。

經過如此悲壯的場面,想必龍工認為問題出自這筆票據之上,故急急分批以現金贖回2014年到期的可換股債券,現時,連2016年方到期的票據也要斥資贖回,說實在,這批票據8.5厘的票面息是高了一點,但亦不失一個中長期融資的來源,不應輕易放棄。

其實,以可換股債券及票據融資,未必是件壞事,很多上市公司也用此方法增加資金來源,降低利息成本,不過,發行這類票據的公司,必須具有相當的透明度,而龍工卻出名低調,到出現謠言時,機構投資者認定集團財政不穩,龍工的處境便變得相當被動。

筆者並不否定龍工生產建築工程機械的專業水平,但在財政管理及公關方面,卻常予人處理不善之感,好像年前集團自營融資租賃業務,及後遇上內地信貸危 機,龍工的機械租賃業務也惹人懷疑,惟集團只道是把這等業務售予第三方,卻其實遇到客戶「走數」,龍工亦要負起責任,解釋得不清楚,自然不能給投資者信 心。

在贖回可換股債券一役,就惹來市場人士懷疑,明明集團該等2012年到期的債券已全數被贖回,集團手頭上亦有現金應付其他遠期票據的贖回,沒有資金斷裂的危機,就是因為解說不力,被基金認定出現財政問題,龐大沽壓低股價逼近1元的低位。

事實上,龍工股價之大跌,非可換股債券之罪,亦非票據之罪,而是透明度不足,解說得不清楚,集團應著手聘個好的對外發言人,好讓集團的透明度提高。

圖一:龍工生產的裝載機 (資料來源:http://china.alibaba.com)

圖二:龍工近三個月股價走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75

交易過後 只能選越地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530

在越秀地產〈越地,0123〉與越秀房託〈越房,0405〉的交易公布時,筆者曾指出,越地提次把廣州IFC注入越房的交易,只有搵越房笨,並呼籲 越房股東投票時要三思。不過,現時交易已獲得股東會通過,一切都要尊重股東大會的決定,而現在的投資機會,亦轉移到越秀地產身上。

越 地注入廣州IFC給越房的交易是這樣的:越地提出的作價為88.5億元〈人民幣‧下同〉,另外預計交易費用為2.0億元,總代價為90.5億元。越房應付 這筆資金,主要來自三部分,向銀行借貸12.0億元,以三年期融資貸款應付,第二,越房向越地一次過配售單位,約為54.5億元,第三,由2016年12 月31日起,越房向越地發出遞延單位,每年佔越房當年流通量2%,並預計在8年內全數轉換。

越房為取得廣州IFC的擁有權,大量發行單位給越地,並一下子舉債至香港證券條例對房託負債比例的上限,這還不止,還要從2016年起的8年內「歲歲納貢」,每年發行2%流通單位給越地,如此代價,不過是換來一幢每年租金收入不足2億元的大廈。

事實上,越房已開始為到繳付第一期代價,大量發行單位給越地〈每單位3.3元〉,出現大幅度的攤薄,可以預見的是,越房日後的沽壓,將會愈來愈大。

筆者在這項交易之前,雖然已提及作價不合理,不過,既然交易已獲得股東大會通過,我們應當尊重這種合約精神,投資者亦只能「順應潮流」,選擇越秀地產。

圖一:越秀地產股價走勢〈Google Finance)

圖二:越秀地產注入廣州IFC的交易融資結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276

柬埔寨紡織業商機現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695
今天,筆者有機會跟互益控股〈3344〉管理層傾談,集團原來已逐步加大柬埔寨廠房的經營,最大的誘因,是當地生產紡織品輸往歐洲免關稅,且工資便宜,在成本效益方面具有優勢。

互益控股大股東宋忠官先生透露,現時會把發展重心逐步轉向柬埔寨,已在當地設立了5個廠房,員工數目達到1.2萬人,客戶包括馬莎、H&M及Zara等歐洲大牌子。

為何把重心移向柬埔寨?皆因當地工人的薪金仍相當便宜,且從柬埔寨輸往歐洲享有稅務優惠。以毛衫為例,從內地輸往歐洲的關稅高達13%,但從柬埔寨輸往歐洲的是零關稅,雖然柬埔寨工人的生產力稍遜於內地,但工資卻便宜上一截,衡量過成本效益後,柬埔寨的生產線具成本效益。

值得一提的是,集團投資多年的廣東省羅定市廠房,也無端端「中獎」,事緣於集團於廣東省羅定市的廠房,被政府納入為舊城改造的一部分,獲當地市政府 把土地用途由工業用地改為住宅用地,並獲准給予土地搬到市郊,這塊位於市中心的土地,登時升價十倍。根據專業核數師威格斯估計,該地的價值為5.5億元, 公司現正計劃轉讓經營權,交易一旦通過,買方將分六期支付合共5.54億元現金給互益。

翻查資料,現時公司的市值不過是4.5億元,獲得5.5億元現金進賬,這筆收益豈非超過本身市值?不是無端端中獎是什麼?這隻股票值得多看兩眼。

圖一:互益控股創辦人宋忠官博士〈圖片來源:互益控股年報)

圖二:互益控股廠房分布,逐步加大於柬埔寨生產線比重 〈互益控股中期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19

清崎旗下公司破產 又如何?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707
著有《富爸爸,窮爸爸》系列的羅勃特‧T‧清崎〈Robert T. Kiyosaki〉宣布旗下一間公司破產,原因是被美國教育機構Learning Annex追討2400萬美元。消息一出,有評論家即時認為連這位「富爸爸」亦破產了,那麼,《富爸爸‧窮爸爸》〈Rich Dad, Poor Dad〉所提倡的理念便不可信了。

這其實是非常錯誤的想法。首先是追索事件的由來,在於Learning Annex控告清崎使用過Learning Annex平台組織過數場高調的演講活動,換來清崎於日後出版窮爸爸‧富爸爸的成功,而清崎卻沒有給該公司付出分文,故向清崎公司Rich Global LLC追討2400萬美元。

Learning Annex的指控,真是有理說不清,倘若幫助你搞幾場演講,而你日後成功,便可分得你出書的版稅收益,以及他舉辦的課程收入,那未免是獅子開大口了,可惜的是,美國地方法院終歸判Learning Annex勝訴,清崎須賠償2400萬美元。

以為清崎一沉不起,你們便錯了。’對於清崎來說,是次的追討只會令到他旗下一間公司Rich Global LLC破產,只不過損失掉百多萬美元,而他尚有約10間公司正在營運中,根據《福布斯》估計,清崎的身家高達8000萬美元,離窮光蛋仍差很遠很遠。可 能,這正正呼應著他的名作窮爸爸‧富爸爸所言:「窮人和破產者之間的區別:破產是暫時的,而貧窮是永久的。」

圖片:清崎及其著作《富爸爸‧窮爸爸》 (來源:www.seminarinsiders.co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620

週刊百萬倉 證長線投資有效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624
筆者創辦內線人研究社的目的,在於提高公眾對投資的了解,並以價值投資為基礎,作出交流討論,皆因《內線人》並非報章,並沒有社評一類欄位以闡明創辦目的,謹在此表明立場。

《內線人》創辦以來,廣受讀者歡迎,瀏覽量節節上升,對筆者而言有莫大的鼓舞,只道希望為讀者提供有質素的價值投資訊息,供研究討論之用。

正如股神巴菲特所言,一個以價值投資為方向的投資者,與一個同樣以講求價值投資的人討論,方有益處,他說過,「在聽之前,我已知道趨勢投資者會說些什麼,我為何要聽他說呢?」但從與價值投資者的討論中,則可看到自己所忽略的部分,對自己的投資益處。

故此,《內線人》不以個人財經博客為定位,因為深信團隊合作帶來的成果,且能在網上平台發揚光大,對於一些能夠帶給讀者資源的外來網站及媒體文章,本刊編緝也會推介,今天節引獨立評論家David Webb的文章,便是一例。

在未得到原文作者同意以前,《內線人》不會把別人的文章通篇轉移到本站,本刊編輯只會作出節錄式介紹,並把文章出處、連結及作者介紹詳細列明,以示對原作者之尊重。

雖然,以上做法對於本網的瀏覽量有所限制。不過,從原文作者的好處去出發,若強把對方文章全篇轉移至己處,則與強搶沒有分別,只會種下仇恨,不鼓勵創作,非為傳媒工作者所取。當然,若文章合適,而原文作者又願意於本網轉載,本刊是願意把文章帶給大家的。

互聯網媒體是一個全新的平台,其互動性和複雜程度,要比印刷媒體大得多,《內線人》與其他網上媒體一樣,亦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做邊去調節,並不時作出檢討。

走筆至此,筆者想為到長線投資的效用,提給予一些證據,本港一本週刊有一個專欄,每週評論股市動態,並列出一個進取組合,以及一個穩重組合,供讀者 參考,這個專欄由2004年刊登至今,當中經歷過雷曼事件、歐債危機以及其他種種的經濟風波,惟此欄所刊出那個「20萬元進取組合」,回報達到97%,而 其刊出那個「100萬元穩健組合」,回報有135%,如此表現勝過不少對沖基金經理,誰說長線投資是沒用的?

下圖:週刊的模擬投資組合(資料來源:明報週刊2291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81

德國人對超級通賬猶有餘悸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838

德國人於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建立了魏馬政權,經歷了歷史上其中一場最嚴重的通脹。今時今日,德國人對這段時間的恐懼仍難以忘記,故此在參與歐洲央行拯救成員國一事上,仍保持審慎的態度。

1957年,德國成立了Bundesbank,在進入歐元區之前,採取審慎的貨幣政策,就是因為懼怕魏馬時期的超級通脹會重臨,事隔多年,仍有德國的新聞從業員撰寫專欄,提醒德國人不要忘記這悲慘教訓。對於這個議題,讀者可參考Adam Fergusson所寫的一本書When Money Dies可深入了解這場超級通脹的來龍去脈。

值得留意的是,對超級通脹的警告重現於德國報章,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對德國同意歐洲央行「無上限」支持向其求援的成員國,將會引起貨幣供應大增,刺激通脹,姑勿論現時此情況是否能與維馬時期的通賬相提並論,也反映現時一部分德國人的看法。

圖一:德國魏馬時期的通賬率 (資料來源:Societe Generale)

圖二:Adam Fergusson著作When Money Dies講述德國魏馬時期超級通脹的來龍去脈(資料來源:www.amazon.con)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82

香港靚女多 廖企董事多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604
《香港靚女多》是香港六、七十年代流行的歌曲,提及此曲,總令人想起60年代開展「一元就可做存戶」的廖創興銀行〈現稱創興銀行,1111〉。在六 十年代,銀行服務是洋人及有錢人的玩意,沒有100元也不能在匯豐開個戶口,廖創興銀行提出一元可以做存戶的條件,成為了小市民喜歡使用的銀行之一。

持有創興銀行股權的廖創興企業〈0194〉,也有一樣東西特別多,便是公司董事數目多,筆者翻查過廖企中期報告,發現規模屬中小型的廖企,共有13 名董事,印象中是市值在10億美元以下的公司,董事數目最多的一間〈若讀者發現董事數目更多的中小型公司,可到facebook告知筆者〉。

廖企董事數目多的一個原因,是廖氏家族開枝散葉,人丁夠旺,故把大量第二代、第三代人物委任為董事,13名董事中,便有8名是廖姓的家族成員,再加上一個三人的獨立董事團隊,令這間公司的董事數目,多得開三張麻將也有剩。

圖一:創興銀行總行〈Wikimedia commons〉

圖二:廖創興企業獨立董事名單,共有13名董事(廖企2012年中期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8983

手機補貼問題困擾聯通 內線人

http://mymoneyinsider.com/?p=1916
中國聯通(0762)公布第三季業績,純利錄得倒退,手機補貼的問題開始困擾該股。大量補貼手機業務,只讓到聯通3G客戶比例增加,並沒有讓3G用 戶的ARPU上升。截至上半年為止,聯通3G用戶的ARPU 91.8元(人民幣‧下同),今年首三個月降至89.1元人民幣,即是說3G用戶本身的消費有下跌趨勢,聯通要靠的是,能否轉化現時消費四十多元的用戶轉 用3G網絡,來提高整體ARPU。

不過,以手機捆綁上台的計劃,涉及的成本高企。今年首九個月,銷售通信產品的成本337.66億元,上半年的金額為229.55億元,即是說一季之內增加了108.11億元,投入金額不少。

當然,聯通的收入亦因為提供手機補貼計劃而有所增長,今年首三季的整體收入為1851.92億元,上半年收入為1216.9億元,即第三季收入635億元,但增幅能否持續,成為大家所關心的問題。而且,整體ARPU有下跌之勢,該股的吸引力變得一般。

圖一:中國聯通位於南京分店(Wikimedia Commons, Vmenkov)

圖二:中國聯通第三季業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