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分拆搜庫:優酷土豆未來盈利不是不可能!

http://news.cyzone.cn/news/2012/09/12/232357.html

9月11日消息,優酷土豆集團副總裁、土豆首席戰略官於洲今日在接受網易科技專訪時表示,優酷土豆合併過後,優酷、土豆仍然作為獨立平台運營,但原優酷旗下搜庫網將拆分單獨運營。這意味著優酷土豆集團將運營優酷、土豆和搜庫三個獨立子品牌。

於洲表示,優酷土豆宣佈合併已經半年時間,內部調整的過程屬於漸變。「此時的對手,現在的夥伴。」於洲稱,內部的整合是自己對優酷土豆合併最大的感受,「搜庫將會獨立出來單獨運營,目前是一個約50人的搜索團隊。」

搜庫網是優酷2010年4月上線推出的專業視頻搜索引擎,提供優酷站內視頻以及全網視頻的搜索功能。2011年5月15日,優酷旗下獨立視頻搜索品牌「搜庫」正式對外發佈。

據悉,優酷土豆目前在前端已經打通用戶帳戶,而在優酷土豆公司內部,國際快消等銷售部門已經整合,優酷土豆廣告系統也已打通。優酷土豆方面表示,廣告系統的正式統一是優酷土豆整合的重要一步,主要解決兩個平台用戶重合問題。

艾瑞發佈的一份針對優酷土豆網站流量的監測報告,優酷每週覆蓋的用戶數超過2.2億人,土豆也接近1.5億人,兩者重合用戶約為6.8萬人,去除重 複用戶後,優酷土豆周覆蓋獨立用戶約為3.1億人。於洲透露,優酷土豆兩家公司合併過後,前段用戶每天的重合率為14%,每週重合率約為18%左右。

「整合過後,帶寬等成本也將有減少,預期在未來兩個季度會顯現出來。」於洲表示。據於洲介紹,目前兩家公司最大的成本來自於研發和帶寬成本。

針對外界認為優酷和土豆兩家競爭對手的公司合併並不能產生1+1>2的說法,於洲表示,優酷土豆合併過後預期在營收方面會翻番,但對於未來是否會盈利,於洲表示,優酷土豆集團目前並未把賺錢當成第一目標,「未來盈利不是不可能。」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269

土豆患併購綜合症 優酷收購效果恐打折扣

http://www.21cbh.com/HTML/2012-9-20/xMNDE1XzUyNjAxMA.html
優酷和土豆的併購甜蜜期仍在繼續。近日,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帶隊,和集團高層前往北京平谷有機農場種土豆,認領了一個有機種植棚並命名為「優酷土豆棚」,向外界委婉表達對土豆網之重視。

 

與此同時,土豆高層亦極力穩定公司人心。針對外界對於土豆大批員工離職和優酷會榨乾土豆的傳言,土豆首席戰略官於洲昨日向騰訊科技強調,這些說法均不屬實。

 

種種跡象顯示,優酷併購土豆後的整合計劃目前在有條不紊進行,優酷在此過程中向原土豆團隊釋放了大量善意,並爭取盡快實現合併後的增強效應。但幾乎不可避免,最近一段時間,土豆陷入了「併購綜合症」。

 

其具體表現為,土豆業績表現不理想,增速放緩,市場份額正不斷下降;土豆員工處於迷茫期,缺乏工作動力,戰鬥力減弱;而隨著各項併購措施的到位,以及期權增值夢想的破滅,許多人也正在加速判斷去留。

 

土豆市場份額下滑 業績不佳

 

剛剛過去的整闔第一階段,土豆網並未交上一份滿意的成績單。

 

諮詢機構Hitwise統計數據顯示,今年7月,國內視頻網站市場份額中,原來位居第二位的土豆被排在了優酷、搜狐視頻和迅雷之後,跌到第四。

 

土豆財報顯示,土豆營收自2011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同比增速依次為127%,77%、47%;優酷則為103%、111%、96%,土豆和優酷的增速差距依次為24%、-34%、-49%,合併后土豆和優酷的收入增速差距拉大。

 

在淨利潤數據上,在合併前的第一季度,雙方虧損額度相差不大,優酷15613萬美元、土豆13446萬美元,到了今年第二季度,優酷虧損額度收窄為6280萬美元,土豆則擴大到15474萬美元,土豆虧損額是優酷2倍多。

 

為何併購對土豆不利?

 

業內人士表示,土豆份額下滑和業績不佳,一方面是因為眾多競爭對手的蠶食;另一方面是因為眾多廣告主認為併購后土豆的話語權較弱,投放傾向於優酷的平台。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土豆內部員工的認同。「合併後優酷一方高管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一名離職的土豆員工如此透露。

 

有國外媒體撰文稱,短期而言,合併後公司的業績表現會令人失望,其股價在未來兩年將維持平穩甚至略微下滑。

業內人士表示,土豆份額下滑和業績不佳,一方面是因為眾多競爭對手的蠶食;另一方面是因為眾多廣告主認為併購后土豆的話語權較弱,投放傾向於優酷的平台。

 

這一說法也得到了土豆內部員工的認同。「合併後優酷一方高管擁有絕對的主導權。」一名離職的土豆員工如此透露。

 

有國外媒體撰文稱,短期而言,合併後公司的業績表現會令人失望,其股價在未來兩年將維持平穩甚至略微下滑。

 

員工期權增值夢破滅 人員或將加速流失

 

除了市場份額和業績等不利因素外,老土豆員工缺乏工作動力甚至流失的後果將逐漸顯現。

 

新優酷土豆集團宣稱將平穩過渡,重疊人員試行漸變式轉崗。這意味著,併購後團隊必將經歷磨合期,土豆員工離職亦不可避免。

 

優酷土豆堅稱:「從3月份到現在(8月20日),土豆前90位的核心員工一名都沒有流失。」但上週有媒體稱,土豆有40多名產品、技術和銷售骨幹已經流向搜狐視頻和樂視網等視頻網站。

 

另外,老土豆員工手中期權價值的明朗也影響著他們的去留。

 

一年前,土豆成功上市,因為近乎全員持股,土豆員工期權激勵所帶來的財富效應一度在業內發酵。

 

就在今年3月12日,優酷宣佈合併土豆之際,眾多土豆員工為之歡欣鼓舞。在他們看來,手裡的土豆期權將隨著合併直接轉換成優酷期權,價值隨之增高。

 

然而,8月24日,土豆在納斯達克摘牌正式退市,老員工們的期權增值夢成了泡影。

 

騰訊科技獲悉,因為收購溢價,眾多投資人賺得滿盆缽金,但土豆員工的期權價值並沒有增加太多,具體轉化成優酷的期權價值和之前土豆的期權價值相比基本維持1:1的原始狀態。

 

優酷官方告訴騰訊科技:「合併後,土豆員工期權(包括離職的)轉換成優酷期權的比例與土豆股票轉換成優酷股票的比例是一樣的,即普通股為1:7.177,ADS股為1:1.595。期權轉換後,行權成本也會相應降低。」

 

從表面看,似乎合併換股後,土豆員工期權以1:1.595增加近60%。不過,數位土豆員工核算後發現,期權增值或許只是幻像。

 

一名入職土豆近1年的員工持股近8000股普通股,行權價格5美元(1ADS股=4股土豆普通股),ADS行權成本(5*4=)20美元(註:行權成本會因員工入職年限不同而變化,此處取樣本為入職一年),而優酷1ADS股=18股普通股。

 

按 照一名入職土豆一年的員工持股8000股普通股,行權成本20美元,稅率20%、價格以合併宣佈4個月之後的7月12日,土豆股價27.41美元、優酷 18.21美元計算。(因為宣佈合併一定週期後,優酷土豆股價才真正相關聯,特取宣佈合併4個月後7月12日雙方的股價)

 

合併前:該名土豆員工期權收益為(8000股÷4)×(27.41美元土豆股價-20美元行權成本)×(1-20%),共計11856美元。

 

合併後:土豆期權轉換為優酷期權,為8000普通股乘以7.177=57416股,行權價格5美元除以7.177=0.697美元。

 

轉換後的期權價值為(57416股÷18)× (18.21美元優酷股價-0.697*18美元行權成本)×(1-20%),共計14453美元,比合併前的11856美元相比,溢價20%。

 

「溢 價20%是因為當時資本環境較好,是市場最佳的波動差價,即便如此距離股東溢價59.5%仍有很大差距,有時因為股價變化期權變更幾乎沒有溢價。」上述土 豆員工表示,土豆的股價在宣佈合併一段時間內上漲了30%,但這只能讓投資人大賺,普通員工的期權在正式完成合併前被設置了鎖定期,當時根本沒法套現。

 

但優酷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員工期權均無鎖定期,都可以交易股票直至土豆股票退市。不過,合併成交後,土豆的股票期權的轉換正在中國外管局備案,一旦程序走完都可以交易,只有土豆的高管有鎖定期。

 

「土 豆在3月12日合併宣佈之前一週股價在US$12美元/ADR, 折合一股US$3/普通股,行權是虧損的。除了很早期加入土豆的同學且行權價在US$3/普通股獲得的期權,絕大部分土豆的同學行權都是虧損的。合併之前 土豆的幾乎所有的股票期權基本沒有交易價值。」優酷官方如此強調。

 

據瞭解,被併購後的土豆員工的職務和薪酬基本沒變化,一位入職一年多的土豆基層員工選擇在近期套現期權,僅獲利2萬多元。

 

「此前,我們內部眾多員工因為考慮股票期權利益,處在觀望。隨著期權變更價值的最終敲定,這將導致一起奮鬥的兄弟們加速離去。」一名離職的土豆員工透露,「身邊很多的人核算了自己的期權價值後都準備離去,只不過,現在不是跳槽的好時機,先暫時待著等待時機。」

 

不管如何,從目前來看,併購的綜合症已經凸顯,優酷方也正在化解這一矛盾。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言:「老古(古永鏘)是個極其精明的商人,收購土豆定有著自己的圖謀,不可能製作兩杯豆漿,把優酷這一杯不斷溢滿而把土豆這一杯倒掉。」

 

雙方整合還在繼續,業界對此高度關注。「如果整合不成功,將對互聯網企業產生巨大影響,大家會對未來的行業併購有所顧慮,因為證明合並不解決問題,而且帶來一方競爭力變弱。」 PPS總裁徐偉峰日前接受騰訊科技採訪時如此指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740

優酷將到哪裡去 二月立春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cba21780101grz5.html

 

2010年底優酷上市的時候,還是對其報以很大的熱情的,畢竟視頻流量第一的地位是不容小覷的,我也曾持有優酷,但很快就改變看法,僅僅把它當作一個交易對象了,多空都做,而且,最後盤點下來,是做空更賺錢!

 

我對優酷的看法發生改變,源於其上市不久優酷的核心人物古永鏘的一次訪談,為此我專門寫文章分析我在這個訪談中看到的失望,並與2011年1月發表在淘股吧上,那篇文章未能得到許多看客的認可,被認為是情緒之作,上週我看到關於優酷最新的一篇分析報導,遂把我的老文章扒出來,兩相對照一下,覺得寫的是浮躁了點,但今日的結果,確實在當時古永鏘的談話中就已經埋下了伏筆,足見對一個企業的發展而言,靈魂人物的認識和執行是多麼重要,今日把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再來看看,這個中國第一視頻將向何處去?

 

文一:

從古永鏘的訪談看到巨大的失望

作者:立春 2011年1月發表於淘股吧(有刪節)

 

雖然很看好樂視網,但我對優酷還是保有一分敬畏,畢竟在這個行業,流量第一還是具備了很好的優勢,資本市場的激動並非沒有道理,但是看了古永鏘的訪談,對此人非常失望;

1。傲慢和輕敵

古永鏘說:「這個行業只有第一和第二的故事,沒有第三名什麼事兒。」絕對的大謬也,可以說,在YOUTUBE模式下,這個論斷成立,但是在收費模式下,或者收費免費共存模式下,這個結論完全錯誤;他自己就是YOUTUBE模式的完全翻版和跟班,初期靠大量的影視盜版填充內容起家,現在不得已跟著別人也做起了收費,行業創新能力和意識大大落後,可能仗著自己是互聯網屆的元老吧,但是很遺憾,這個年輕的行業是絕對不可倚老和輕敵的,稍有懈怠,便被圍剿;

2。優酷是「hulu+ netflix」模式,做成了youtube的規模

這個簡直是一派胡言加,不管HULU還是NETFLIX,和優酷完全風馬牛不相關,在這麼重要的媒體訪談中嘴裡跑火車,有矇騙投資者之嫌疑,優酷是完全的YOUTUBE跟隨者和翻版,從古永鏘的訪談中可以看到他當初辦優酷的一些原始想法,根本就沒有「收費」「影視版權」這些提法,怎麼上市了以後變成別的模式了,而且這兩種模式在美國都是盈利的,優酷自詡為「hulu+netflix」模式,做成了youtube的規模,如果真是如此,優酷的股價要遠超NFLX,應該在200-300美元的位置上才對,這樣的一個CEO,對自己的企業如此含混不清的認識,投資本市場所好,不會有好結果;未來優酷的走向,變得含混不清;


3.盈利很容易?!

古永鏘:「開始的時候也糾結了一段時間。其實贏利不難。少買內容,少加服務器就能贏利,但這影響公司長遠發展。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把故事說圓,找到認可長期投資模式的投資者。」

這是一個資本投機者還是一個企業家呢?盈利不難,少買內容,少加服務器就行,這種自殺式的為了盈利的做法,很可能會被其真的用到實際的操作中去,目的是為了維持股價,但失去的絕對是廣袤的大市場和客戶,就好比一家上市公司說,做好報表不難啊,只要裁減一部分員工,少進原材料,減少投入,肯定會好看起來。。。。。。?暈!此人是斯坦福出來的麼?

古永鏘:「我們自己要有信心,把故事說圓」。

企業家是要做實事,還要高瞻遠矚,馬云很能講,但馬云真的不是在講故事,是在做實事,「把故事說圓」,那是投行的玩藝,出自一個管理企業的人之口,企業危險係數劇增!

4.三屏合一是未來的夢想?

古永鏘說2006年初創企業時就預言了三網融合,到了今天,整個訪談內容中看不出任何他在三網融合上面做了些什麼實質性的動作,反而訪談標題取名「三屏合一是未來的夢想」,現在是夢想嗎?不是吧,現在是實現夢想的關鍵時候啊,三屏合一的技術準備上,和廣電的合作模式上,在三屏內容的選擇和銜接上,以及取得一些重要准入牌照和資質上,有先見意識的企業早就作出佈局和實質性的產品了,他還在談夢想,相比之下,這種巨大的落後意識和行為,必將引發投資人的疏遠。。。。。

上個月老友「遠大前程」曾問我對優酷的看法,當時還對其保有一份嚴重關注的小心,這幾天在看到這份訪談之後,大大失望,這種企業的靈魂就是創業者自己,如果這個關鍵點上有什麼瑕疵的話,那是不能碰得,我也不主張就此去做空優酷,希望此文儘量保持客觀,但是說實話,非常失望!

5.求熱播劇是賠錢的?

古永鏘:「是的,購買版權的費用一直在升。但大家有一個誤解,我們做了很多估算,內容單價的提高,是低於我們的收入增長率的。我做兩個事,一個擴大購買內容的範圍,求全,而不只是求熱(播劇),求熱是賠錢的。我買更多體育、綜藝節目。二是快,2008年,我們都比電視台播出滯後90天左右,2009年《我的團長我的團》是7天時滯,現在我們所有都是一天後;」


熱播劇之所以「熱」,就是它能吸引眼球,吸引流量,而且熱播劇都是長視頻,和他買的更多體育,綜藝類節目吸引的客流是大不同的;古永鏘不是不知道熱播劇的魅力,但同時他也說對了一點,就是隨著版權費用的一路提升,買熱播劇的投資收益率大跌,這一點上,恰恰顯示了先行一步者的優勢所在,這個問題,對於掌控了網上播放首發權和分銷權的企業來說說,不但不成為劣勢,反而成為大大的優勢,尤其是,最近樂視打算今後在片中貼片廣告後再分銷,更是堪稱殺手鐧,此舉既提高了廣告收益,又凸顯把控版權的優勢,對於在這個問題上落後的同行來說,古永鏘在這裡沒有拿出戰勝對手的決策和更高的戰略戰術,把錢花在買綜藝體育節目上,不知道和電視台有什麼區別,和其他的視頻網站比起來有什麼優勢所在?

 

兩年之後,優酷股價相比初上市的輝煌大打折扣,在美國股市不斷創出歷史新高的今天,依然在低位徘徊,上週來自國際商報的一片分析文章對優酷的窘況做了分析,轉載如下:

 

文二:

 

優酷商業模式飽受質疑:業績糟糕股價探底

2013年03月22日17:05   來源:國際商報   

 

2013年3月,優酷宣佈併購土豆網迎來一週年,盈利依舊是優酷面臨的首要難題,在經歷了視頻行業瘋長和資本狂熱之後這一問題愈發明顯:業績連續糟糕,股價一再探底。

  近期,有投資人士指出,優酷正日益偏離其在上市時所拋售的「Hulu+Nexflix」商業模式,潛在風險越來越大。

  「一家獨大」和「馬太效應」許諾落空

  商業模式遭拷問

  一個完整的商業模式包含用戶價值和股東價值兩個圓環,而所謂的股東價值就是為股東帶來實實在在的利潤。

  眼下,優酷商業模式缺失了利潤的半圓。

  2010年12月,優酷以虧損800多萬元的狀況成功登陸紐交所。兩年後,據優酷3月1日最新發佈的2012年第四季度財報顯示,其虧損額度增至1.1億元,因業績未達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當天優酷股價盤後大跌16%。

  優酷股價由2011年最高時每股近65美元下跌至目前的17多美元,包括優酷CEO古永鏘等管理層都受到了來自華爾街對其商業模式質疑的壓力。

  現實中,兩年前上市時古永鏘對資本方描繪的藍圖實現的並不理想,從而進一步削弱了投資人的信心。

  上市之時,優酷尚是小額虧損,當時給資本方畫了一張頗具前景的大餅:優酷是家互聯網電視公司,將Hulu與Netflix兩大模式結合,做到了Youtube規模。在馬太效應下,一家獨大,前景可期。

  Youtube在美國觀看人數第一,谷歌耗費16.5億美元才將之收購;Hulu推出當年便獲得9000萬美元收入,用只佔美國網絡視頻流量的1%,獲得該市場33%的廣告份額;Netflix則是美國視頻點播龍頭老大,流量佔到全美流量近20%。

  憑藉這「一家獨大」概念,優酷不斷融資,成功上市,買下土豆,獲得高收入,再大手筆投入。

  兩年多過去,騰訊視頻、百度旗下愛奇藝、搜狐視頻等大財團全力切入,一方面重金買斷內容,一方面通過qq、百度搜索、門戶等入口導入流量,在粘度、用戶覆蓋度上趕超優酷。

  國內調研機構易觀國際和國外數據諮詢機構HITWISE的數據均顯示,上市後優酷市場份額未按照預期上升,相反呈現萎縮態勢。按照HITWISE公佈的2012年7月的數據,優酷市佔份額同比由21.06%下降為20.03%;土豆網由15.08%下降為11.91%。優酷土豆的在線時長份額從40%下降到34%,處於被蠶食的下行區間。

  在問答網站知乎上,啟明創投合夥人胡斌稱,所謂商業模式就是怎麼賺錢。「互聯網公司你可以說前3-5年不會賺錢,只要用戶夠多服務夠好就行,但之後必須出來像樣的商業模式。」「商業模式是企業的核心之本,一般投資人對公司的預期是3年時間。」一位投行人士和胡斌的見解相同。他強調,優酷上市2年多來連續虧損,其商業模式到了遭受投資人拷問的時刻

難贏最終棋局

  全球網絡視頻行業的商業模式大致分為UGC(用戶生成內容)模式、P2P模式和Hulu(正版視頻)模式以及Netflix(流媒體播放服務商)模式四種。

  Hulu運營方式是以正版、標清高質量的影視節目內容吸引用戶免費訪問網站,通過廣告獲得收入,這種模式秉持「與盜版絕緣」的理念,避免版權糾紛及法律風險;Netflix則以高清、超高清視頻節目吸引用戶直接為內容付費,而且連接有線電視、手機等多終端,其一開始就實現了盈利。

  優酷商業模式經歷了三個版本:初期是中國版YouTube,中期改為為UGC+Hulu模式,直到在美國紐交所上市則追逐概念描述為「Hulu+Netflix」。「優酷的商業模式是模式拼盤,主要立足UGC的Youtube模式,其和Hulu、Netflix是兩個東西。」土豆網一離職高管說,「所謂Hulu正版模式只是為了便於售賣廣告的一種姿態上的表示,即便上市後其也未曾真正清除掉版權訴訟頑疾。

  另據優酷財報顯示,優酷收入構成中9成為廣告,其直接向用戶點播收費業務(即Netflix模式)的收入不足1%。與Netflix相比,優酷正版資源有限。在中國免費的大環境下,Netflix模式也不太可能成為其一個大商業模式。

  Hulu自身陷入困境,Netflix收費模式在中國行不通,Yortube空有流量而難產生利潤。當所有的概念打完之後,優酷的模式一時陷入僵局。

  收入增長背後

  易觀國際分析師指出:正是優酷樂觀的收入增長掩蓋了其商業模式的缺陷:相對單一的收入結構、用戶可取代、廣告庫存有限、難以擺脫的版權訴訟、入口劣勢等,這些潛藏的商業風險一旦爆發,優酷模式的泡沫隨即破裂。

  優酷2012年第三季度收入從上季度3.8億元漲到4.8億元,增長1億元,但土豆網的收入卻由1.7億驟降到4700萬元,萎縮1.23億元。此外,優酷的廣告收入建立在入口上,在和百度旗下愛奇藝、騰訊視頻爭奪流量入口時,這一劣勢將讓優酷處於下風。

  國外分析師撰文稱,優酷的收入增長非常吸引人,但並不一定就能轉化成為投資機遇。此前,網絡股泡沫的破滅證明,營收與虧損的同時增長或者長期虧損,都不是可行的商業模式。

  最好的商業模式是在滿足用戶的一級需求時,把商業價值實現了,但優酷滿足用戶的內容需求可以被別家所取代,這大大降低了其模式的價值,也暴露出優酷商業模式在激烈競爭中將觸碰到天花板。

  面對潛在困境,優酷也試圖做出改變:發力視頻搜索搜庫和自制內容、併購土豆,並在2013年發力移動端視頻商業化。

  但這些舉措都是手段,並未給優酷的商業模式帶來實質性的轉變,優酷需要的是戰略思路調整。

  謝文說,優酷合併土豆仍不能解決商業模式問題。「在戰略上和長期內,併購沒有解決電視終端變為網絡終端後服務平台化的挑戰,也沒有解決與門戶類視頻服務的競爭能力問題。」

  在愛奇藝龔宇看來,視頻未來不能依賴現有的商業模式,「只有帶著社交基因、移動基因,視頻行業才會有大未來」。

  前有騰訊視頻、愛奇藝的大兵壓境,後有樂視網、優朋普樂等真正Netflix互聯網電視模式的分流,優酷要反思商業模式存在的問題,並醞釀相應對策。

 

綜上,我的看法是,優酷在視頻產業的發展上未能跳出過去門戶時代的互聯網思維定勢,在商業模式的定位上漂移不定,不知所以,收購土豆是一大敗筆,因為同質收購絕對是減法不是加法,從被收購後,土豆營收一落千丈就足以說明這個問題,而土豆的王微順利套現成為目前最大的贏家,他今後可以經過沉澱和思考重新用殺回視頻產業,據說他將要致力的是內容生產方面的,說明他已經看到了更具發展潛力的東西;

 

優酷的麻煩在於對於今後的發展他幾乎已經陷在左右為難的沼澤地裡,已經造就的巨大產業不能不盡力維護,而維持下去盈利能力和盈利效率雙雙不給力,重起爐灶不可能,船大難掉頭,跟著別人搞正版和自制劇已經晚矣,因為內容製造不是一蹴而就的,相關人才隊伍建設週期很長,各項數據顯示優酷的市場佔有率正在被蠶食,儘管視頻產業整體發展的大潮會帶來相關企業的增長,但是正如優酷主帥古永鏘兩年前所說的:這個行業只有第一和第二的故事,沒有第三名什麼事兒是的,這句話在產業發展初期,誰也不能說出口,誰說誰先死,但是在產業發展中期,已經大致可以這麼說了,到了後期,就可以很大方的說了,但那時自有很多媒體出來說;

 

就目前的產業佈局和構架來推測,未來的第一第二,樂視網和騰訊視頻可能性更大,奇異甚至都危險,因為龔宇的只有帶著社交基因、移動基因,視頻行業才會有大未來這句話,也凸顯了他認識上的侷限,視頻的未來,是娛樂性、便利性、多屏全佔的覆蓋能力與百業交集的深度來決定的,什麼社交移動都是表面的東西,根本未能觸及核心,這種認識,加上百度霸主地位的搖動,都會給目前佔有入口優勢的奇異帶來未來發展的隱憂。

 

優酷上市之時,就已經做到了中國UGC的第一,UGC儘管有很多問題,但是堅持下去並非就毫無益處,畢竟這種存在模式對視頻產業來說是不可或缺的,對優酷而言,今天仍然是把持著UGC第一的地位,關鍵在於他怎麼去挖掘,任何事情,只要堅持,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柳暗花明的境界就有可能會出現,網絡已經進入到自媒體時代,萬紫千紅的絢爛也只是剛開始,優酷如能夠悉心挖掘,完全有可能獨樹一幟,淘寶不就是創立了自商業新時代麼,優酷以這麼大的體量,再在跟隨與模式照搬的路子上這麼笨拙的走下去,未來之光只能是越來越暗淡的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736

黑馬大揭秘:百度、騰訊、優酷如何做社交視頻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6156.html

今天上午唱吧CEO陳華的一條微博上了新浪熱門微博榜單。這條的微博內容是:「QQ彈窗推「就要K歌」視頻主播,看來要搶yy,9158的飯碗了 」。其實,這真不算什麼新聞。昨天黑馬哥昨天轉發了一篇文章,講了百度、騰訊、優酷將要開設視頻秀場的消息,立即引發了眾多討論。黑馬哥今天為你揭秘百度、騰訊、優酷石否會做社交視頻和他們的投入程度。

我認為要做好社交視頻至少需要三個基因,沒有這三個基因,基本上就不用在想這件事情了。

1、娛樂氛圍。這是因為娛樂最符合互聯網,社交網絡的定位。用戶來這裡學知識、比智慧、製造謠言、約炮、看資訊等別的社交網絡需求都不如這個需求大。一個娛樂導向的網站可以發展出別的嚴肅需求,但是一個嚴肅的環境,絕對無法產生服務於大眾的娛樂氛圍。

2、提供社交功能和支付功能的客戶端。沒有客戶端,無法確保網絡直播的私密性和可控性。另外,沒有支付功能社交視頻業的收益從何處來?還有與別的用戶,表演者的交流互動也無從談起。

3、對UGC運營、管控和分賬的能力。因為要保證一個可以良性發展的UGC環境,就需要相當強的UGC控制能力。沒有這個,不用想了,你等著一幅手銬上門吧。

基於這一點和現在手上的事實材料,我們認為騰訊是會是試一試的。但是百度和優酷投入這個市場的可能性非常小,至少在玩法上和傳統的社交視頻網站會區別開來。

另外,好的分賬制度,對於保證表演者的積極性實在是太重要了。制度解放生產力,陌陌解放生殖器,為什麼陌陌可以約炮,因為陌陌的模式最適合約炮,是制度迫使人們突破寂寞的心。同理,良好的分賬制度,是人們持續投入精力搞好表演的基礎。

它會做

這已經是一個事實了。

騰訊:用好聲音引客戶、用「關係網」推巨星,用好機制留人才

騰訊作為中國首屈一指的社交網絡運營商。他擁有最多的社交資源。這些年,如何變現這些社交資源,最大限度地發掘出幾億用戶的潛力,成為了騰訊各個事業部門嘗試和創新的方向。9158、六間房等網站成功地在社交視頻領域撈得了大量的金子,這怎麼不讓擁有大量重合用戶,運營模式相近、社交屬性和關係強度更硬的騰訊心動呢?

騰訊的內部多個事業部門都致力於通過由QQ即時通訊軟件所搭建的社交網絡平台發展出自己的商業模式。現階段,騰訊遊戲(和9158的工作性質、盈利模式最接近,這就是為什麼馬化騰沒有選擇肩負著別的任務的騰訊視頻來做的原因)接過了發展社交視頻產品的大旗,開始了自己的探索。具體來說,採取了這樣一些手段。

第一、用好聲音引客戶。為了達到這個目標自7月12日,騰訊「就要K歌」上線以來,他就標榜質量和導師制度。強調現在加入的歌手,一方面要接受騰訊安排的表演導師的審核,實現歌手的篩選,另一方面要接受一定程度的音樂培訓。

第二、用「關係網」推巨星。騰訊如果願意,它的大量億級用戶的產品都可以是該歌手強有力的曝光渠道。正如,陳華會在QQ上看到這個招募歌手的廣告一樣,騰訊完全可以利用自己的眾多資源,在多款產品上為這一產品提供推廣服務。它現在只是在耐心等待最好的時機罷了。

目前,我認為最可能的推廣方式是。

1、通過騰訊遊戲客戶端進行推廣嘗試。因為良好地在線直播體驗需要一個客戶端的支持。將「我要K歌」整合到騰訊遊戲客戶端的裡頭去,這樣成本也可以降低。另外,支付方面的效率也能夠提升。

2、各種遊戲客戶端的推廣和廣告,原因很簡單,用戶是屌絲,屌絲看美女,也要玩遊戲。

3、通過騰訊微博、QQ群、討論組、QQ空間、騰訊視頻、騰訊娛樂造勢追星,預熱演出。這其實反而是比較後期的推廣方式了,QQ最希望的是用戶自己造就追星文化,最大限度提升演出者的價值。

第三、用好機制來留人才。騰訊不僅僅強調歌手可以獲得保底收入,更高比例的分成。還推出了經濟人制度,經紀人可以通過自己帶領的團隊的歌手收益地增長,獲取更多的收益。通過這種制度,將線下表演團隊和其它平台上的表演團隊、成熟團隊吸引過來。同樣給予更高的回報。而且,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模式將給小型經濟公司的發展、愛好者協會帶來商業收益的可能。

這不僅僅留住了人才,還更有利於形成平台,並實現更快地發展。

相比於,騰訊的進入可能給社交視頻行業帶來的顛覆不同。黑馬哥採訪了騰訊的一位內部人士,他向黑馬哥坦言,騰訊投了100多家企業,內部的事業部門和有想法的團隊特別多。希望大家不要過分解讀某一個行動。

黑馬哥也認為騰訊進入該行業對市場會產生一些波瀾,如果做大也確實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反響。但是,騰訊畢竟投資了該行業裡的一家企業,因此這次的嘗試,試水和趁勢撈一把的心理更大一些。

它不會做

百度:探索變現流量的新出路

百度是中國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搜索引擎,地球人都知道這個信息。但是百度也是最無奈的產品。因為用戶在完成搜索後,幾乎不會與他產生任何關係,除了網盟和關鍵字外,它幾乎沒有別的盈利模式。很多人笑話百度,百度也一度選擇像谷歌學習,開發了一些相似的產品來探索別的路徑。不過在社交產品這條路上,百度除了百度貼吧外,幾乎沒有什麼靠譜的成功的社交產品。

所以,我認為百度會有想法,但是不會大舉進入。原因是:一方面,他擅長抓取,不擅長組織在線表演這種實況性的服務。第二,百度除了一個91手機助手外,它沒有什麼確保體驗和完成即時支付的客戶端。第三,百度是一家技術公司,娛樂色彩不強,他更喜歡開發實用的網絡工具。

因此,百度如果真的要做,只有兩種玩法:開設頻道。

這個頻道只放合作單位要推的優質演員。通過對某些優質資源的推薦,吸引用戶去母網站變現。說白了,就是一個視頻搜索關鍵詞服務。呵呵

另一條就是投資一個項目,比如」移動互聯網上的9158「來實現自己的夢想。不過,這條路對於在移動端更加無力的百度來說,難度更加大。

不過,不排除某個小組,利用百度內部資金去玩票的可能。

另外,360若是喊著要做的話,估計李彥宏也會想想的。

它沒法子做

優酷:我只是不想再虧損了

優酷從誕生之日起,到今天為止都沒有實現盈利。雖然財報是越來越喜人了,因為,一年比一年虧損地少,尤其是搞掉土豆以後,優酷市場獨大的效應給它帶來了更多的機會。

優酷網經歷了模仿youtube,到模仿hulu的歷史過程,可是他發現最賺錢的方法卻是傅政軍這些人搞出來的視頻社交模式。這時候優酷就可能開始思考,如何利用自己的海量用戶,向社交視頻過度了。

但是,優酷搞不成。

基於我們開頭談到的原則,你就知道為什麼。

首先,優酷最大的問題就是它是一個視頻網站,沒有社交氛圍。人家的運營是基於遊戲道具和現場表演設計的。這些年優酷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如何無水印,如何高清無碼上了。在古永鏘的心中,他理想的優酷用戶是一幫寂寞地做在電腦前擼啊擼的屌絲。他自己是一個媒婆,用近乎色情的語言,告訴你點擊某個視頻就能滿足慾望。他壓根沒指望他們與資源的提供者建立怎樣厚重的聯繫,就更別說擼友彼此之間的交流。

其次,遊客的客戶端不是一款社交應用,更不是支付工具,是用來上傳和下載資源的。這樣它的社交基因非常薄弱。難堪大用。

第三,被各種社交網站截取了社交關係。因為商業模式是傳統的廣告模式。因此為了獲取更多的點擊,他不得不鼓勵大家更多地利用社交媒體把資源傳播出去。我們可以發現,由優酷產生的很多的社交關係都留在了別的社交產品上,比如一個視頻來自優酷,上百萬人看了,並且相互留言,但是這些評論全都不在優酷上體現,因為優酷自己也不心疼,我只要點擊率就好了。但是,這也斷送了他自己做社交視頻的路。

最後,優酷現在的模式是youtube和hulu的雜糅體。他現在的製作動力越來越弱,他更願意和馬云等人合作,搞盒子市場,縮減電視台市場的份額,為自己取得更好的議價地位。

所以,黑馬哥認為優酷即使想做,卻沒有很好的機會,而且時機也已經錯過了。本來如果視頻業的格局能夠被優酷壟斷,那麼優酷完全可以向各個社交網站索要服務費來盈利。但是現實根本就沒有給他這種命,所以他只好一直死磕下去,沒有餘力……

社交視頻的潛力巨大,巨頭們保持不住也是正常的,但是這不代表他們會盲目上搶,顧前不顧腚。黑馬也認為必須更加冷靜地看待這個行業,而不是盲目捧殺。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9336

優酷土豆:扭虧之「依」和「阻」 朱妮

http://xueqiu.com/2183183860/25321916
中國互聯網上市公司第二季度財表紛紛發佈,優酷土豆成為少有繼續虧損的企業。但樂觀的是,虧損空間進一步縮小。扭虧取決於利潤等式中收入和成本的拉鋸,本人認為 ,優酷扭虧的依存在於:收入方面,移動廣告形成新增長點,進軍二三線藍海市場;成本方面,帶寬成本和內容成本的佔收入比和增幅減緩。但另一面,外部同業競爭的激烈,將搶奪網絡視頻市場份額,影響優酷土豆在產業鏈上的議價能力,內部優酷和土豆合併正效應並不明朗,對扭虧形成反向掣肘。

一、          總體表現

     查看原圖
     總量方面,優酷收入增長迅速,從2008年的3302萬增長到2012年的18億,年複合增長率高達252%。相比於收入,總成本相對平緩,複合增長率為57%。淨虧損總額在2008年到2011年開始出現徘徊並未顯著增長。從2010年起,連續三年毛利潤開始扭虧為盈,分別為3630萬、2億和2.9億。2013年的兩個季度,毛利潤分別為1420萬和1.9億,淨虧損分別為2.32億和1.05億,虧損空間進一步縮小,減幅為55%。
    查看原圖     比例圖能更好的反應優酷五年來虧損空間的降低,以收入為基數將其設定為1,然後計算各項指標佔收入的比率。可以看出,總成本和淨虧損佔收入比明顯降低,毛利潤佔收入比率明顯上升。(其中,淨虧損為負數,為計算比率以便考量對應關係,默認為正)
       查看原圖      增長率方面,收入增長率明顯高於成本和淨虧損增長率,但在2012年三者接近,再次表明和土豆的合併並未帶來協同效應,反而增加了成本。

二、          「依」之收入增長

    宏觀環境:無論從網民使用還是行業規模,網絡視頻行業都在整體上揚,這也是優酷土豆成功扭虧的宏觀環境。根據CNNIC的統計報告,截至2013年6月底,中國網絡視頻網民達到3.89億,較上年底增加了1678萬人,半年增長率為4.5%,視頻用戶普及率為65.8%,依然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從產業層面看,目前以廣告為主要盈利模式的視頻行業,在整體網絡廣告中的佔比將持續增長。而且根據CNNIC的調查數據,視頻用戶的高收入人群(月收入2000元以上)比例要高於在整體網民中的比例,這表明視頻用戶的購買能力比較強勁。

   在這樣的宏觀環境下,優酷的廣告收入並連續5年保持了穩定增長。

   1、移動廣告形成新增長點

    廣告收入,取決於廣告售賣率和廣告單價。根據優酷土豆的廣告刊例表,其最重要的核心廣告的單價並無太大提升.
      查看原圖
    因此要保持廣告收入的增長,關鍵在於前者售賣率,增加可供出售的廣告時間。但廣告時長和用戶體驗有著天生的矛盾,CNNIC的調查分析表明,在2012年影響視頻網站粘性的諸多因素中,廣告時間太長成為第二大因素,表明一旦廣告時間過長便會離開視頻網站。目前優酷PC端的廣告已經大大超過了10秒,30秒和1分鐘的貼片廣告比比皆是。另一種增加廣告時間的方式是增加視頻內容,但隨之會生成成本,不利於扭虧。從這個角度來說,PC端的廣告時間出現一定增長瓶頸。

    移動廣告成為了突破瓶頸的最大引擎。根據優酷自己發佈的數據,截至2013年3月,優酷移動端日視頻播放量(VV)達到1.5億,流量季度環比增長50%,日獨立訪問用戶(UV)高達2000萬,人均日訪問時長70分鐘,月度覆蓋用戶達到1億。此前優酷並未將這些移動流量變現,2013年開始,優酷開始進行移動商業化。受限於網速、屏幕燈現值,在手機等移動終端上傳統的FLASH、圖片等寬幅顯示廣告,和內容產生較大的「違和感」,並未取得很好的貨幣化效果,但對於視頻網站,因為廣告和內容形式一致,使得這種「內容化」的廣告可接受度更高,而貼片形式再加上屏幕大小,移動端的點擊率更高。

    因此,在新的廣告刊例表裡,可以看到優酷IPAD客戶端廣告的定價遠遠高於PC端廣告,15秒貼片的CPM達到200,30秒貼片CPM400,是PC端廣告的近7倍。如今,用戶已經可以在移動端看到香奈兒、馬自達、可口可樂、銀鷺、雪碧等品牌的廣告。另一方面,移動端內容可以通過PC端直接平移,無須再產生新的內容成本,只需支付帶寬和一定的人員成本,這對於優酷的扭虧至關重要。

             查看原圖
    移動廣告的成功有先例可循, 2012年第三季度Facebook移動廣告收入每天的營收大概是400萬美元,移動廣告的點進率達到全部Facebook桌面廣告的13.7倍,而上市後一度股價飄搖跌至20美元以下的Facebook股價也開始穩定在24元並逐步上升。

    2、二三線藍海市場開拓

    根據財報,2012年,優酷土豆的廣告主已經從2011年的505個減少到480個,因此優酷土豆CEO谷永鏗在2013年年初的電話會議上明確表示,要加大二三線城市用戶的開發。隨著一線城市的網絡視頻廣告容量逐漸飽和,視頻廣告的外延擴展至二三線,這是營銷下沉的常規路徑。二三線城市的視頻市場有幾大優勢:第一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二三線城市網民的經濟能力和消費水平有了明顯提升,這也是品牌廣告主看中的潛在對象;其二有數據顯示中國二三線城市重度網民比例已超過70%,且平均在網絡上花費的時間達到16.6小時/周;第三中國二三線城市院線發展相對落後,對網絡視頻產生了巨大需求。

     因此,作為優酷土豆增加收入的另一個引擎,進軍二三線城市是一個機會無限的決策,但能否取得先機,還有諸多挑戰。要戰「對手」,愛奇藝、搜狐視頻這些競爭對手已經紛紛對二三線城市發起了總攻,還要戰「寨主」,目前二三線城市的這個廣告市場主要還是本地化的電視市場。

     三、 「依」之成本控制

    對於視頻網站,寬帶成本是重要的成本組成,一度成為視頻網站最大的拖累。值得樂觀的是,優酷土豆的帶寬成本佔收入比在逐漸降低。目前優酷土豆擁有一個可以完全自主管理和控制的遍佈全國的CDN內容分發網絡,前期搭建需要相當非常昂貴的投入,經過幾年的搭建,優酷土豆目前的平台調度準確度更高,收斂速度更快,而連接錯誤卻最少,可以有效利用帶寬,因此從長期看反而會降低帶寬成本。在利潤=收入-成本的等式中,帶寬硬成本的控制,對於優酷的扭虧起了重要的助推作用。
    查看原圖
三、          「阻」之內憂外患

    雖然優酷土豆在移動貨幣化和新用戶開拓上有了新的突破,通過渠道和客戶兩方面擴大了創收可能,而且帶寬的規模效應逐漸顯現控制了成本,成為優酷土豆在未來的財季和財年扭虧的重要引擎。但優酷土豆在扭虧路上,依然面臨內外挑戰。

    1、外患:視頻行業競爭激烈

      從外部看,中國網絡視頻行業競爭非常激烈,通過合併、收購、合作等多種方式形成的大型網絡視頻平台層層逼近,幾大系分立山頭:上市系——酷6和樂視,平台系——愛奇藝和PPS合併的百度系,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廣電系——鳳凰新媒體。

     對於早期困擾視頻網站的內容和流暢度等問題,隨著這幾大系的建立,已經沒有太大障礙,上市系融到資金,有錢在帶寬和內容上投入;平台系背靠大山,在已有用戶和流量轉化上佔有優勢;而廣電系在內容生成上有著強大的經驗和資源,因此這幾大視頻企業差距更加縮小。

        另一方面,中國視頻行業不像美國,各自差異化定位明確,如youtube集中UGC(用戶創造內容),Netflix就集中在正版視頻內容,中國的視頻行業內容存在很大的同質化,基本都是UGC+正版內容的共存體,具體的節目內容也大同小異,譬如綜藝節目方面,優酷放快樂男聲,搜狐視頻就獨家買斷中國好聲音,電視劇方面優酷有唐頓莊園,搜狐有紙牌屋,騰訊視頻有CSI犯罪現場調查。這種同質化的競爭將進一步加大彼此間的消耗,降低優酷土豆在產業鏈上的議價能力,彼此間的「死防死守」將進一步蠶食網絡視頻的市場份額。

       2、內憂:合併效應正or負?

     2012年8月,優酷和土豆正式合併後。在網站基本面方面,根據ALEXA的數據,兩個網站的流量排名和日均頁面瀏覽量均大幅下降。
         查看原圖           優酷和土豆的日流量排名

     查看原圖           優酷和土豆的日均頁面瀏覽量

     在財務方面,我們可以看到2012年的財務數據出現了一個較大的變動,即在持續四年的收入增幅高於成本和虧損增幅的趨勢下,2012年的成本和虧損增幅首次逆勢高於收入增幅,三者分別為110%,146%,100%。

    優酷和土豆於2012年8月正式合併,2012年是合併後的首個財年。財報並未將二者的財務數據分開公佈,因此成本高企是來自於哪方並不明確。通過財報可以看出的是,在2012年的整體成本中,內容成本和管理成本增長總量和增長幅度最大。2012年內容成本高達7.37億,相比2011年增長4.94億,翻了兩番;管理成本高達2.38億,相比2011年增長1.58億,增幅達到195%。從網站流量和財務數據可以看出,二者合併後帶來的協同效應還要進一步消化。

    作為目前中國視頻行業市場份額的老大,優酷土豆能否走出虧損,取決於收入拉力和成本阻力的拉鋸。移動廣告和二三線城市廣告市場開拓能否驅動收入增長,優酷土豆合併後能否帶來協同效應和規模效應從而降低成本,外部競爭會給優酷土豆帶來多大成本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386

愛奇藝,比優酷還毀三觀的上市故事!

http://new.iheima.com/detail/2013/1107/56184.html

找靈感、挖黑馬、評熱點、抄本質-這裡是黑馬通訊社:大概是此前缺乏狼性的緣故,這兩年,百度自己做的產品都不怎麼出彩,好在百度投資眼光還不錯,去哪兒、愛奇藝、安居客、齊家網,不管是親生的還是領養的,百度也算是家中有女初長成了。

去哪兒的成功IPO,對於其他百度系成員想必有不小的鼓勵作用,那麼,下一個向大洋彼岸進發的會是誰呢?我猜想,可能會是愛奇藝。

有些行業,上市與否可能影響並不很大,但視頻行業還在大把燒錢的階段,有沒有融資渠道,能不能持續供血,這太關鍵了,絕對是關乎行業地位甚至生死的,土豆便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愛奇藝一直以來都強調自己會尋求獨立IPO,如今,頹了兩年的中概股總算是回暖了,想來愛奇藝心裡也會有番謀劃。反正,我是不信「IPO沒有時間表」這樣的官方辭令的。

而且,從最近得到的一些消息看,愛奇藝明顯有在2014年發力的跡象,湖南衛視明年的四檔王牌節目《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以及最近極火的《爸爸去哪兒》,都已經被愛奇藝獨家拿下,且不會分銷給別的網站!這和愛奇藝以往的風格很不相同,今年的《快樂男聲》愛奇藝其實也是拿的獨家,但是馬上分銷給了其他網站,並未獨播。

如果愛奇藝IPO,它能取得多少估值,融到多少錢,我覺得有一點其實很關鍵,那就是愛奇藝能不能說一個和優酷不同的故事。否則,「第二個優酷」這種名頭,點不燃資本市場的熱情,就好像當年的土豆,規模並不比優酷小多少,但上市時市值卻只有優酷的1/4。

那麼,愛奇藝到底有哪些不同的故事呢?這些故事靠譜麼?

故事一:PPS

愛奇藝在收購PPS之後,規模上馬上上了一個量級,成為和優土匹敵的網絡視頻集團。這種規模效應,和優土合併是類似的,但不同的是,PPS是客戶端,不是網頁的,這會產生兩種價值:

1)技術價值:

視頻網站之所以這麼燒錢,除了版權貴,還有就是帶寬太猛。在這方面,客戶端很幸運,因為他們主要採用的是P2P的傳輸技術,這種傳輸模式的缺點是速度慢,但好處是成本低,只是CDN模式的零頭。

在愛奇藝和PPS合併之初,我曾經詢問過,合併後有沒有可能把CDN和P2P打通,實現大幅節約成本的目的,當時兩家高管只表示有可能,並未給出明確的回覆。但最近,他們官方向外表示,已經在這兩種傳輸方式的打通上取得成功,不損害緩衝速度的前提下,能把成本降為原來的30%,還自己取了一名兒,叫HCDN。如果誠如所言,那對財報是很大的貢獻了。

2)新盈利點:

客戶端有比較強的用戶粘性,所以可以更重一些,在盈利模式上有更多的可能性。在和進行品牌區隔時,愛奇藝給PPS的新定位是 「全媒體娛樂平台」,這和愛奇藝的純媒體屬性不同。因為,娛樂顯然是個更寬泛的詞兒,合併前,PPS遊戲聯運的收入就可以佔到自己收入的三成。

靠譜程度:

作為技術小白,我很難判斷七成的帶寬降幅這個話,有沒有吹牛成分,歡迎高手鑑定。但是,我相信,中和了PPS的財報,新公司帶寬成本相對營收的佔比肯定會降下來。

在視頻界,客戶端其實是個生命力比較頑強的東西。網頁版的,除了搜狐騰訊這樣後來才入場的富二代,其他的基本死翹,最後只留下優酷一家。土豆被吃掉,不僅僅是資方的推動,很大原因也在於土豆雖然上市,但融資額不多,虧損又沒有縮窄,就算不被優酷吃掉,也很有可能斷糧而亡。

客戶端方面,PPS、PPTV都是05年就進入視頻界的老兵,和土豆同輩,早於06年成立的優酷,在沒有上市的情況下能堅持到今年, P2P是居功至偉的,PPS在被收購時,甚至還是微利狀態。

在盈利模式上,客戶端也具備很大的拓展空間,可惜合併時,PPS原有的遊戲業務並未被收購,所以後續會怎麼做,還不太清楚。但客戶端具備這個潛力,而愛奇藝想將外延擴展到純粹的視頻播放之外的這個意圖也是顯然的。PPS創始人之一的徐偉峰在合併後,在新公司負責前向業務收費,其中就包括遊戲,這部分業務按計劃會在明年初全面開始。

總之,比起優酷更優酷、土豆更土豆這種聽了以後不明所以的區隔方式,愛奇藝和PPS由於產品形態不同,做雙品牌的確會更加容易。

故事二:我是富二代

富二代平時基本算是個貶義詞,但在互聯網界,這絕對是褒義詞,有BAT這樣的爸爸,對發展的助力是很大的。對於愛奇藝來說,百度的支持可以包括流量、資金、以及自有產品。

1)流量:

不誇張的講,愛奇藝入場晚,基本就是靠百度的流量養大的。

事實上,相比其他的中間頁,愛奇藝是最能充分利用百度流量的,因為其他的很多中間頁,和電子商務相聯繫,後面還有很長的鏈條,但視頻是即搜即看。以下截圖很能說明問題。

愛奇藝和PPS佔據最好的位置,用戶很可能直接點擊播放。

搜機票,百度居然把最優的位置賣給了攜程們,去哪兒反而排到了下面,好在去哪兒是直接以輸入框的形式呈現,否則,簡直不能相信去哪兒是百度的半個兒子。。。

安居客那就真慘了,搜租房,首屏居然看不見安居客。。。所以,相比之下,百度給愛奇藝的父愛還是滿滿的。

2)資金:

這點不需要解釋,視頻就是個燒錢大戶。

百度財報顯示,Q3帶寬成本為5.126億元(人民幣),在總營收中所佔比例為5.8%,(去年4.3%),內容成本為人民幣2.222億元,在總營收中所佔比例為2.5%,(去年0.5%),這兩項成本的攀升都是拜愛奇藝所賜,但換句話說,也是百度對於愛奇藝的投入在加大。

而且,最近愛奇藝在資金投入方面也有明顯的發力跡象,以往愛奇藝喜歡分銷版權,回收成本,但此番新購的湖南衛視四檔王牌綜藝,價格必然不菲,採用不分銷的辦法,還是要點砸錢的決心的。(未經證實的消息,爸爸去哪兒的版權價格可能超過了第二季中國好聲音。)

3)百度產品:

百度自己的產品體系裡面,其實有大量內容是可以和愛奇藝PPS產生協同效應的,比如說百度貼吧。貼吧活躍度不低,尤其是明星、熱門影視劇的貼吧,網友很喜歡在裡面分享視頻,吧主甚至還會專門整理視頻,分門別類。比如搜林志穎吧,會有MV專輯,出席活動的專輯等等。

這個用戶體驗其實很不錯,因為現在視頻的搜索結果,尤其短視頻的搜索結果,是很散亂的,沒有結構化的。如果說,愛奇藝能夠和貼吧有一些嫁接,甚至鼓勵引導吧主去做整理,讓愛奇藝或者PPS裡搜到的視頻是結構化的,比如說搜林志穎,不僅能搜到他演過的電視劇,還能分版塊地顯示他的訪談節目、綜藝節目、MV、賽車視頻、甚至兒子Kimi的視頻等,那麼想瞭解他的粉絲可以不用再去別的地方搜索了,直接來愛奇藝PPS的林志穎專區即可。

視頻本身是具有媒體屬性的,而且表現形式很豐富,百度的百科、新聞、貼吧其實也都有媒體屬性,他們和視頻業務之間有很多的結合點。

靠譜程度:

有流量入口,這是件幸福的事兒。

而且,版權價格高企的情況下,誰也無法壟斷內容,各家都有些獨播內容,這個情況往後會更明顯。對於用戶而言,他們搞不清誰家有什麼,與其一家家找,不如搜索一下。當然,360導航頁什麼的也有這種功能,百度導流的價值會被稀釋一些,但也還是不小的。

資金方面,百度的支持可能還不夠。因為,愛奇藝在廣告方面一直非常激進,現在我看到的其在pad上的廣告長達45秒,在PC端我甚至看到過中插廣告,這是極其大膽的,無論你怎麼強調廣告的精準性,廣告還是損傷用戶體驗的,45秒的pad廣告,這比優酷還長,騰訊現在還是15秒的廣告,還可以跳過呢。如果同樣的內容,免不了有些用戶會轉移。

當然,也可以從運營的角度來解釋這樣的現象,愛奇藝的廣告銷售厲害,別家想賣多些但沒賣掉。但我還是覺得,視頻仍處在上升期,尤其移動端大家還在跑馬圈地,如果扛得住財務壓力的話,你就算能賣掉1分鐘,也最好只賣30秒,否則,損失了用戶。

和百度產品的協同,目前還未看到有什麼建樹。組織架構上,愛奇藝還是完全游離於百度之外的獨立公司,所以要有這樣的協同效應可能很不容易。

故事三:互聯網電視

在互聯網電視這件事兒上,愛奇藝明顯比另三大玩家優土、搜狐、騰訊來得起勁,又是電視機又是盒子的。盒子是新推出,銷量還不清楚,和TCL共同推出的互聯網電商,截止10月底的發貨量在4.1萬台。

而且,愛奇藝走的路線和小米樂視不同,是和電視機廠商合作,只負責互聯網的部分,利用自己的視頻資源、網絡技術、和打造用戶體驗的能力,簡單說,就是做系統,類似於做電視裡的安卓。阿里之前推盒子,也是這個路數,主打阿里云OS,負責電視機廠商做不了的部分,其他的仍舊交給廠商們自己玩。

這個打法比較討巧,自己不需要把所有的風險都抗在自己身上,而是將產業鏈上的其他夥伴一起拉進來,共同做消費者教育的工作。

靠譜程度:

這個市場的崛起還需要時間,甚至能不能在三五年內崛起都還不好說,比如說,現在要支持互聯網電視不卡殼播放,帶寬要在4-8M的水平,這是超出很多用戶的帶寬水平的。如果買回家,連視頻都不能看得流暢,那其他的功能也就是扯淡了。

但是,這個故事真心不錯。電視屏的變現能力太強了,光是廣告就能賣得貴得多,還可以嘗試遊戲、電視購物等等,就像蘇寧收購PPTV時鼓吹的那樣。

當然,這可能會是個比較艱難的過程。其實PPS的2011年的D輪融資裡是有阿里的(PPS創始人張洪禹去年就說過,但不知何故,這個信息幾乎沒怎麼被關注和報導過)。雖然阿里的佔股量不是很大,但到底是股東,所以在電商和視頻的結合上,雙方是有過很深入的探討和研究的,但沒什麼實際進展。

所以,互聯網電視現在還是故事大於實際,還不能為財報做什麼貢獻,未來能不能有貢獻,也得看運營。不過,去和投資人吹吹水,也算是IPO必要的功課之一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949

優酷土豆向左向右

2014-03-10  NCW  
 

 

選擇阿里還是騰訊,關鍵要看古永鏘如何定位優酷土豆。一旦做出抉擇,優酷土豆將走向截然不同的發展

途徑

◎ 本刊記者 覃敏 文qinmin.blog.caixin.com 2月28日下午,48歲的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 CEO 古永鏘,換掉業績發佈會上的深色襯衫,改著圓領深紅色T 恤、橘紅色休閒褲,一臉輕鬆地出現在財新記者面前。他對剛剛交出的2013 年度成績單有些許得意, 「視頻行業實現盈利的,我們是第一個」 。

優酷土豆的股價應聲而漲,從2月27日到 3月5日漲幅達15.75%。市場一方面是對其業績作出正向反應,更重要的是對其未來的行業整合抱有期待。

近來,以阿里、騰訊為主角的互聯網大收購此起彼伏,相關傳聞更是在坊間四處流走。

最新的收購猜想正聚集在視頻行業。先有優酷土豆與阿里、騰訊 「眉來眼去」 ,後有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合併傳聞,接著又拋來了「小米與迅雷」以及「阿里與華數」等的 「聯姻」猜想。

視頻業是重應用,屬於互聯網行業中典型的重資產的細分領域,長期 「燒錢」而難以實現淨盈利,在移動互聯網浪潮的危與機中,視頻行業亟待形成新的商業模式。是獨自探索新的方向,還是圍繞著行業巨頭 「大站隊」?站在拐點的優酷土豆正待作出抉擇。

優酷土豆價值幾何

自2006年 憑 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戶生成內容)白手起家,在大大小小的網絡視頻生態圈裡一路拚殺、突圍、整合,小心翼翼地把准每一次心脈,現在的優酷土豆終於坐上了網絡視頻行業 「一哥」的位子。

市場調研公司易觀發佈的 《2013 年三季度中國網絡視頻市場季度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三季度,優酷土豆廣告收入以27.85% 的市場份額排在榜首;合併 PPS之後的愛奇藝廣告收入緊隨其後,份額達到16.48%;搜狐視頻、騰訊 視頻、樂視網分別佔10.34%、8.55%、7.91%的市場份額。

規模效應之下,優酷土豆初步「止血」 。2月28日上午,優酷土豆發佈財報,2013年四季度,優酷土豆淨收入達到9.01億元,較2012年同期增長了42%,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淨虧損為 2460萬,同比縮窄78%。若按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優酷土豆則實現首個季度盈利,實現淨利潤4420萬元。

古永鏘稱,優酷在2012年三季度與土豆網合併時,PC 業務已經實現盈利,而移動端的貨幣化也開始了,但因為必須繼續佈局移動互聯網領域,近兩年的投入也非常大。

儘管從市場份額上看,優酷土豆處於行業領先的優勢地位,但古永鏘仍很難說坐穩了這「一哥」的交椅。更晚起步的愛奇藝、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等新興力量正嶄露頭角,且競爭對手整合加速,都對優酷土豆形成了挑戰。

新疆廣電網絡有限公司戰略規劃經理、視頻行業觀察者熊飛認為,當前的網絡視頻市場可以分為三股力量:一是倡導全產業鏈整合的樂視,從內容、渠道到終端全面一體化;二是愛奇藝、騰訊、搜狐這類背後有母公司資源支撐的視頻網站;還有就是 UGC 佔比很大、走獨立運營路線的優酷土豆。

熊飛認為,論品牌,優酷土豆是網絡視頻裡的 「元老」 ,在市場認知度上不會輸給新秀;但論定位,優酷網和土豆網一個定位陽光、一個定位青春,仍顯得有些面目模糊,不像搜狐視頻主打英美劇吸引白領人群,定位精準;論版權投入,優酷土豆均衡發展的採購策略略顯勢弱,愛奇藝則早早把2014年的《天天向上》 《快樂大本營》 《康熙來了》等人氣綜藝節目以及 《愛情公寓4》 《老有所依》等熱播電視劇獨家版權搶到了手;論資本,優酷土豆獨力難拼有 「親爹」支撐的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論資源,相較優酷土豆四處尋覓合作夥伴,百度不僅耗資3.7億美元幫愛奇藝收購了 PPS,還幫愛奇藝導流量、提供數據分析以及營銷推廣;論移動端商業化,優酷土豆四季度移動端營收佔總體廣告營收的10%,但同期愛奇藝的佔比是20%。

古永鏘稱,在網絡視頻戰場,要在未來三五年獲得優勢,資本、技術並非充要條件,還要看規模效應和綜合實力。 「集中在某一些模式上是行不通的。

與競爭對手相較,優酷土豆已經建立了相對多元、健康的模式,能夠覆蓋到更深更廣的領域。 」他打了個比喻,表面上大家都是川菜館,但網絡視頻這盤水煮魚,水不一樣、魚不一樣、煮的方法也不一樣,最後的味道肯定也不一樣,「這個相當不容易」 。

熊飛分析,優酷土豆未來的競爭利器還是集中在UGC 這塊, 「它的 UGC 認知度很高,能夠帶來巨量流量和廣泛的用戶覆蓋。 」為推動 UGC 發展,優酷土豆推出了「優酷分享計劃」 「土豆播客分成計劃」 。僅2013年就有28.7萬餘部 UGC 原創作品加入其中。古永鏘說,UGC 的成本並不像市場以為的那麼高,用戶上傳視頻無需耗費優酷土豆的帶寬,觀看視頻確實需要一定的下行帶寬,但UGC 的內容一般都是幾分鐘的微視頻,耗費的帶寬相對經濟。

在愛奇藝、搜狐視頻、騰訊視頻、樂視等新秀的夾攻之下,古永鏘深諳「不進則退」的江湖法則。這是一個識局看勢之人。當年他三次主動約談土豆網創始人王微,終在他的執著下,促成當時已居視頻行業第一、第二位的優酷、土豆兩家公司合併,坐實行業老大的位置。

儘管古永鏘對財新記者分析,優酷土豆通過上市、盈利等動作,已基本打通了資本通道,並且到了規模化的階段,但他亦不諱言, 「我們還要繼續發揮核心競爭力,做大、做深。我們一直是開放的心態,資本與優酷土豆機緣到了,我們就去做,然後到更大的資源平台上,給團隊更大的機會。在網絡視頻行業的市場邊界裡,就是要看我們能夠向前走得多快」 。

向左是阿里,向右是騰訊 問及優酷土豆現在具體和誰在談,古永鏘笑了,調皮地吐了吐舌頭。他說, 「現在互聯網裡誰不在談?好比說大家都在談戀愛,求婚和結婚什麼時候發生,這不是一個人說了算的。 」站在移動互聯網的颱風口,優酷土豆到底和誰 「結婚」才能飛得更高?古永鏘心中應該有主意,但此時他能表達只能是「想要相互之間可以有交換的、目的性的資源,就是說用戶、內容、資金、業務等要素,嫁接以後,轉換能力能大大提高的資源」 。

優酷土豆自身最大的資源優勢是流量,但現實情況是,流量變現沒那麼容易,特別是UGC 內容變現更是難上加難。從這個角度講,優酷土豆最需要補充的是能夠實現流量變現的渠道。

目前,優酷土豆的主要變現模式是廣告,四季度9.013億元的淨收入中,8.01億元是廣告。優酷土豆從兩三年前開始嘗試用戶付費業務,包括內容付費、電視購物等,近年受支付手段打通及盜版環境改善影響,用戶付費業務規模雖然尚小,但每年已呈現翻番增長。

古永鏘認為,在移動互聯網時代,網絡視頻的核心思路,要麼是從用戶收費,要麼是從企業收費,跟PC 端的廣告、視頻購物等模式本質上是一樣的,只是表現形式更多元化,甚至出現更多的機會。

在易凱資本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冉看來,網絡視頻最有可能出現的新商業模式,一是電視付費,二是內容的生產、製作與廣告植入。未來的網絡視頻公司將會是專業的內容提供方,將客戶的推廣需求與適當的內容結合,然後延展到電子商務層面。譬如最近風靡中國的韓劇 《來自星星的你》女主角「千頌伊」穿戴的衣服、鞋包、飾品,在網上遭到瘋狂搶購,相關品牌的口紅甚至賣斷了貨。

「現在的優酷只是一個門戶,想要抵達變現渠道,缺少的是平台,一個具有上下游的合作屬性並能串聯起一整個生態系統的平台。這個平台可以是阿里的電商平台,也可以是騰訊的社交平台。 」一位熟悉優酷土豆的人士分析稱。

熊飛認為,阿里是電商基因,從支付寶、淘寶、天貓到高德、新浪的佈局,都是圍繞著買賣產品和服務。若優酷選擇了阿里,可以將自己的流量很好地嫁接到阿里系的鏈條裡,尤其是UGC 恰好適合導流量。這樣一來,優酷變現渠道清晰可見且流程順暢,離商人型公司近了一步,也將媒體氣質淡化了一些。

至於騰訊,基於 QQ、微信這條主線拓展 QQ 遊戲、朋友圈、滴滴打車、微信支付等業務,是典型的社交基因。若優酷選擇騰訊,打通與 QQ、微信的接口,就可能充分利用 QQ、微信擁有的龐大用戶群。用戶隨手拍下的微視頻可以上傳到優酷土豆,豐富優酷的UGC 內容庫,同時優酷土豆的用戶覆蓋、流量也將激增。加上騰訊原有的騰訊視頻資源,優酷土豆能借助騰訊的社交娛樂屬性進一步擴大自己在網絡視頻領域的邊界。

「是選擇阿里還是騰訊?關鍵要看古永鏘如何定位優酷土豆。一旦做出抉擇,優酷土豆將走向截然不同的發展途徑。 」熊飛認為。

而王冉認為,在 O2O 產業鏈上,網絡視頻是一個流量入口,與電商結合的價值更加直接。

現在的優酷土豆,跟著阿里 「有錢」 ,跟著騰訊「有權」 ,古永鏘要如何選擇?「這就像找一個對象,有的人有錢、有權,這都是優勢,是一種理性的選擇。但除了理性,還要講機遇、緣分,最帥的兩個人有可能在一起,但也有可能走不到一起。 」古永鏘笑著對財新記者眨了眨眼睛。

從時機上來看,阿里比騰訊更加需要優酷土豆。熊飛認為,一方面,阿里在PC端、手機端早已佈局了系統的電商生態,現在阿里急需佈局電視屏。如若能拉攏優酷土豆,再加上與華數的合作,阿里可以把盒子/電視、內容、電商、支付、推廣無縫地串聯起來,形成閉環; 另一方面,阿里近日在海南國際旅遊島設立了數字娛樂和遊戲產業總部基地,若優酷土豆入局,將從頭到尾打通一條文化產業鏈,包括內容生產、發行、推廣、衍生品銷售等多個環節。

騰訊的 QQ/ 微信 + 優酷土豆的UGC,雖然也能延伸出許多神奇的故事,但騰訊自己有一個排在第二梯隊的騰訊視頻,在互聯網電視領域也通過戰 略入股未來電視而有了一席之地,相較之下,騰訊可能確實沒有阿里那麼著急。

不過,騰訊是社交娛樂型企業,優酷土豆也是媒體娛樂公司,兩者在一定程度更存共性。而騰訊——按最近 「做大平台、合作共贏」的精神來看——比阿里更有可能讓優酷土豆獨立發展。

王冉認為,內容生產能力是決定網絡視頻公司能否獨立發展的關鍵。一家網絡視頻公司若具有強大的內容生產能力,就可以獨立;如內容生產能力不夠,就只能依靠某個平台,站到別人主導的產業鏈裡去。

古永鏘顯然希望保有相對獨立的位置。他說,優酷土豆作為一個行業內比較領先的公司,肯定是合作夥伴的首選對象,合作夥伴看中的也是其專業能力和團隊。 「在戰略合作方面,我們開放地去考慮,從資源的角度,以及發展業務、內容和產品的角度,我們的確有很多合作的機會。但我們希望在戰略合作方面做主導者。 」古永鏘現在留下的是一個沒有懸念的懸念,他斷言今年定有整合發生,整合的雙方要具有一定的資源互補性,可能發生在互聯網或影視文化領域,並可能由此衍生出一些新的商業模式。

「未來的新商業模式主要還是圍繞 收費、商務這一塊,需要針對不同屬性的屏幕、網站與應用,做差異化的產品,規模效應和綜合實力將成制勝法寶。 」古永鏘說。

阿里比騰訊更迫切需要

優酷土豆,騰訊則

比阿里與優酷土豆

有更多共性,且更可能

讓優酷土豆獨立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47

阿里即將入股優酷? 風的語言

http://xueqiu.com/3750557607/28270730
從媒體的朋友得到消息,阿里可能要入股優酷。大驚,為啥阿里要入優酷?業務有互補?為此周未花了點時間找到下面二個新聞。

在展開本文之前,我們先看二個消息:

1:阿里巴巴集團將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傳播擴大後已發行股本的60%,發行價每股0.5港元。文化中國傳播的公告稱,其將與阿里巴巴建立一個策略委員會,以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的未來商機. 文化中國傳播集團是以與精品影視劇攝製、移動新媒體運營、報章媒體經營等為主業的綜合性文化產業集團.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各類影視類作品的版權。

2:3月4日華數傳媒發佈繼續停牌公告,有傳言稱停牌原因是阿里巴巴有意入股華數傳媒。有媒體報導,阿里巴巴希望以近10億美元的價格持有華數傳媒20%的股份。華數傳媒對此回應稱,本次停牌主要原因為擬對2014年非公開股票方案進行調整,可能涉及調整募集資金投向、引入戰略投資者等方面的變化,目前方案正在洽談、論證,待各事項明確後公司將刊登相關公告。而阿里巴巴則表示「暫不對此事做任何評論」。華數傳媒的全稱是華數傳媒網絡有限公司,是華數數字電視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專業從事數字電視網絡運營與新傳媒發展的運營企業。華數的價值源於它的內容與牌照。說直白一點,就是擁有客戶。

三月十四日在深交所投資互動平台,華數傳媒官方再次對與阿里合作未作否定答覆,具體請詳看華數的投資互動平台相關內容。

看到這二個新聞,你想到了什麼?阿里還少了什麼?影視片源也有了,在哪裡播也有了,目前只少一個視頻商了就可以佔領客庁資源了,整個上游下游就可以全部打通!

為什麼是優酷?怎麼不可以是樂視?怎麼不可以是愛奇藝?怎麼不可以是搜狐視頻?

1:為什麼不是樂視?

目前樂視估值約360億人民幣,優酷估值約310億人民幣。二者的市場佔有率我就不提了。

如果你是老闆,你會收哪個?

2:為什麼不是愛奇藝?

愛奇藝是百度的好不啦,BTA打架打的熱乎,A對B說,我們不要打了,我收你兒子做孫子怎麼樣?我拷,你真當B是2B啊!

3:為什麼不是搜狐視頻?

張總說了,搜狐視頻是我的親兒子,我覺得我會賣兒子嗎?(具體請查看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要合併時張總的回答)

來個正經點的哈:優酷視頻PC端的老大,移動優酷排名第一,從第二到第五的(愛奇藝、樂視、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合計起來的移動市場份額還沒有優酷一家大。市值才310億人民幣,美金才51億多點。阿里要想佔領客廳,取得一張好點的移動門票,順便為自己的天貓打打廣告,這是一張好票啊。

發表本文之前,本人持有優酷多頭頭寸。不構成投資建議,只是個人主觀猜測。任何盈虧均與本人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441

【深度】阿里為何投資優酷土豆?

http://www.iheima.com/thread-3866-1-1.html
先看看阿里為何要投資優酷土豆,我們看看官方的通稿怎麼說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說,該舉措將進一步擴大阿里巴巴生態系統,同時為阿里巴巴的客戶帶來新的產品和服務。

」生態「。呵呵,黑馬哥喜歡這個詞。這是阿里一貫以來最熱愛的詞彙。從早些年佈局電商水電煤的生態,再到現在佈局互聯網內容的生態,阿里的確是熱愛生態。

阿里到底在做一個什麼生態?

先看看從阿里收購蝦米網的動作來開始梳理一下阿里在這條產業線上的佈局吧。2013年,阿里宣佈收購蝦米網,同時宣佈以蝦米網為核心成立音樂事業部,正式涉足到數字音樂領域,從以往以交易為核心的生態,阿里已經意識到內容的重要性。
隨後2013年7月,阿里宣佈和華數傳媒一起推出盒子,從而進入到硬件領域。

2013年9月,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和創維合作正式推出酷開品牌的三款電視,進一步強化在硬件領域的佈局
接下來就是原來屬於騰訊視頻的一個關鍵棋子騰訊視頻負責人劉春寧加入阿里,據說根據競業條款要付出不小代價,但是阿里還是毫不猶豫將劉春寧收入麾下,同時分管數字娛樂事業部,而這個數字娛樂事業部包括在線娛樂、在線視頻、在線讀書極數字出版等多個業務。

而進入2014年,阿里或許是受到整個文創產業井噴的影響,先是大手筆的於2014年3月11以每股0.5元入股文化中國傳並認購124.88億新股,共涉資62.44億元,佔經擴大後之已發行股本60%。文化中國旗下擁有影視劇製作、電視運營及服務、報紙刊物經營、移動傳媒及遊戲等業務。從而讓阿里涵蓋了幾乎所有的文化傳媒領域內容。

而從這筆收購可以看到,阿里已經涉足全媒體領域,從而依靠這筆收購打通了整個全媒體內容端。當然阿里的佈局顯然並不會到此就結束了

隨後的3月下旬,阿里數字娛樂事業群還推出了「眾籌」玩法——娛樂寶,首期四個項目包括電影《小時代4》、《狼圖騰》、《非法操作》、《模範學院》等,總投資額7300萬元。

4月8日晚,華數傳媒宣佈終止之前1月底披露的面向不特定對象募集10億人民幣資金的非公開發行預案,並公告新的非公開發行預案。華數傳媒向特定對象杭州云溪投資合夥企業發行286,671,000股股份,全部由云溪投資以現金方式認購;而這個云溪投資實際是由馬云、史玉柱、謝世煌等發起設立。而華數傳媒擁有電視頻道、互動電視、互聯網電視、有線網絡、IPTV等眾多業務,更重要的是華數傳媒聲稱佔有全國互聯網電視市場70%的份額(具體到底多少未知),要知道互聯網電視在三網融合這樣的大背景之下,絕對是巨頭們眾兵佈局的領域。

接著不到20天,阿里就宣佈和云鋒基金以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A股普通股,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6.5%,云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有一點忘了說了,馬云同時還是華誼兄弟的股東。這樣至此,我們可以重新審視這個產業佈局,阿里最終完成了投資、製作、發行到渠道、終端、硬件等整條生態鏈的建設。

阿里為何要佈局大文化產業鏈?為了內容這頭奶牛!

有人認為,阿里之所以要構建整條的傳媒娛樂產業帝國,是因為馬云的文化產業夢,或者是受到王冉那篇文創產業文章的影響,如果阿里這家公司單單只是承載馬云的夢想,也太小看馬云了,如果是這樣,馬云投資幾個電影娛樂公司就足以滿足馬云這個夢想了。

其實說的俗一,阿里其實是在佈局未來,而平台之戰結束後,未來是什麼,是內容為王的時代。以往阿里的佈局與投資大多都是圍繞著阿里本身的電商生態來佈局,從未踰越自己的護城河。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到來,有用有價值的應用入口幾乎都被蠶食,比如91,比如豌豆莢等移動應用等。面對這樣的流量可能被掐死在對手手中的危局,到底是應該繼續去找所謂的入口,還是去在城牆外邊再建一座城市。

如果i黑馬哥剛才跟你說的太形象的話,你要是不懂得話,i黑馬再跟你說一個通俗易懂的故事,劇場裡面表演的內容很好看,非常精彩,但是想進去看先要通過看門人買一個門票,可是看門人全是仇人把握著,你看怎麼辦?
一般的人都會想著去買通看門人,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思路,那就是把劇院裡面的演出商高價買出來,告訴他們,你們以後就在另外劇場表演了,你覺得觀眾會是繼續去原來劇院,還是會去這群演出者新的劇院,答案顯然是後者,劇院固然重要,但內容才是決定一切的價值。

所以,上面的故事,你或許大概能懂了,阿里通過音樂、可能的文學、遊戲、媒體等數字內容,然後依靠優土這樣的數字內容分發平台,大量將曾經可能因為短暫電商購物的用戶時長而流失的用戶導入到這些可以被長期吸附到內容平台上,而只有同樣一個用戶在不同行為習慣的大數據才是最有價值的,最後,阿里其實還是圖謀的是用戶的數據。也就是用戶數據多樣性。

我一直以來都有一個核心的觀點,所謂區分新、舊商業模式在於到底能否追蹤到用戶的行為習慣,而用戶單一在電商上的行為軌跡是毫無價值的,但是當用戶因為內容平台長期而被吸附,這樣的大數據才是真正的大數據,還記得阿里的大戰略嗎?其實阿里一直在這麼做。

當然,除了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重要的戰略舉措之外,文化傳媒產業本來就是最有「錢景」的產業,他本身不像其他視頻業務單純的只是燒錢的業務,本身就能賺錢,而通過投資視頻,整條產業鏈的協同任務已經打通。
當然類似與優酷土豆合作之後,當年所暢想的視頻購物等立體的形式都會出現,就像阿里投資新浪微博當作導流工具之外,優酷土豆這樣的注意力工具同樣也將擔負起阿里流量護城河使命,所以移動互聯網時代,由於手機的永恆在線的特質,內容才是真正的價值,用戶活躍在線才能賺錢!

那麼接下來阿里將會怎麼去走?i黑馬認為阿里接下來可能不排除繼續在內容、媒體領域收購的可能,只有越來越多越好的內容,才可能讓大家來到劇院裡看戲,你們覺得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402

阿里入股優酷土豆:持16.5%!!!

http://www.iheima.com/thread-3864-1-1.html
優酷土豆表示,將與阿里巴巴集團建立戰略投資與合作夥伴關係,共同打造線上線下融合的互聯網文化娛樂生態系統。


阿里巴巴近一年不斷加大數字娛樂市場投資,今年3月,阿里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擴大後已發行股本60%,文化中國將與阿里建立策略委員會,探索線上娛樂及媒體相關領域未來商機。而這些也是優酷土豆最終接受阿里巴巴投資的重要原因。


如果說投資文化中國和華數是向視頻行業產業鏈上下游延伸,謀取投資或收購一家視頻網站則是阿里打通視頻產業鏈重要一環。此前,已有多家視頻網站與阿里傳出緋聞。


去年2013年7月,有傳聞稱阿里意圖聯手湖南衛視收購PPTV,但最終PPTV落入蘇寧囊中。


知情人士向騰訊科技透露,阿里巴巴在與PPTV的談判中表現極為強勢,希望重組團隊結構,而從自身戰略價值來說,也不願獨立投資4億美元在視頻行業。


湖南衛視的加入一度帶來希望,但是阿里巴巴和湖南衛視在視頻發展方向上的看法並不一致,阿里巴巴希望更多整合電商購物和硬件,湖南衛視則希望延伸自己的媒體化內容運營.PPTV則認為,湖南衛視股東結構同樣複雜,和自身的媒體基因又太重合,無法形成互補。種種分歧導致這一收購案流產。


隨後又有消息稱,阿里將目光轉向新浪視頻。一度有傳聞稱,阿里、新浪、360擬聯手打造一家視頻網站。但有分析人士指出,新浪要考慮自己存活的問題,不可能把業務全盤交給阿里。新浪需要新業務增長,視頻是很好的方向。


據騰訊科技瞭解,阿里今年年初開始和優酷土豆的談判。隨著愛奇藝和PPS合併,以及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不斷發力,優酷土豆地位遭遇嚴重挑戰,這給阿里尋求投資的契機。


優酷土豆年初宣佈2013年第四季度實現首度盈利,淨利潤達4420萬元,其如果尋找BAT(騰訊、阿里、百度)的合作,更多將是資源層面的需求。


而阿里方面則是急尋突破口:PC時代通過大量資金購買流量導流的模式在移動時代不再奏效,各種流量在手機端割裂。視頻是移動端佔用戶時長的重要入口,阿里須有一席之地,並在可能情況下向淘寶、天貓導流。


一位視頻行業高管稱,阿里做視頻已經太遲,很多視頻網站都成立於05年、06年,較晚的愛奇藝也是成立在2010年,其間百度花費很多資金和流量,還投入3億多美元併購PPS視頻力推愛奇藝進入視頻第一陣營。對阿里來說,要涉足視頻領域,依然是投資最划算。


當然,對於阿里來說,現在核心還是互聯網金融和電商交易。視頻是阿里要補的一塊業務,並非核心業務。一位電商人士指出,阿里最大意圖還是要盤活旗下電商資源。


來源:騰訊科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74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