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入股優酷土豆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02804月28日,阿里巴巴宣佈聯合云峰基金,以12.2億美元收購優酷土豆A類普通股7.21億股(每18股優酷土豆A類普通股相當於一股ADS),其中阿里巴巴持股比例為16.5%,云鋒基金持股比例為2%。此外,阿里巴巴將委派其CEO陸兆禧加入優酷土豆董事會。
「阿里巴巴是中國最領先的互聯網公司之一,我們很高興與阿里巴巴建立戰略投資與合作夥伴關係。」優酷土豆集團董事長兼CEO古永鏘表示,「這次合作將強化優酷土豆作為中國最大互聯網視頻平台的服務和用戶體驗優勢,有助於我們打造一個以互聯網視頻為基礎,線上線下融合的文化娛樂平台。」
除了阿里巴巴外,另一個入股方云鋒基金是由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云、聚眾傳媒創始人虞鋒、巨人網絡及巨人投資董事長史玉柱、銀泰投資董事長沈國軍等聯合成立,主要針對互聯網、消費品和新能源三個領域投資。
騰訊:提升股價的煙霧彈
此前,一直有消息傳聞騰訊將收購優酷土豆,因此,當阿里收購發佈入股消息時不免令人大吃一驚。不過,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個結果在情理之中。
據《新聞晨報》消息,資深IT評論人洪波分析說,在BAT(百度、阿里巴巴、騰訊)三家公司中,百度有愛奇藝和PPS,不會收購優酷土豆;騰訊旗下有騰訊視頻,「今年以來,騰訊已加碼視頻領域的佈局,包括斥資投資獨播劇,這說明騰訊已看好視頻業務,會加大支持內部視頻業務的發展」,從這個角度來看,騰訊不會投資優酷土豆;而在視頻領域佈局最弱的阿里巴巴,今年以來,正加大互聯網娛樂的投入。如此前大規模從騰訊視頻挖人,現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此前是騰訊高管,今年3月阿里巴巴發佈的娛樂寶平台就是劉春寧親自操刀,這是阿里巴巴用互聯網思維做電影的一個新玩法,而這種玩法對優酷土豆有吸引力。
洪波還說,過去種種傳聞都只是混淆視聽的「煙霧彈」,主要是為了提高收購價格和公司估值,至於此前的傳聞究竟是騰訊、優酷土豆還是投行傳出來的,不得而知。
事實上,這一目的也確實達到了。今年以來,受引入新投資者傳聞的影響,優酷土豆的股價步步趨高。
據《每日經濟新聞》消息,艾瑞諮詢CEO張毅認為,在當前互聯網發展的環境下,小平台的生存空間將受到嚴峻挑戰。對於優酷土豆來說,必須找一個靠山,而目前優酷土豆市值只有幾十億美金,與騰訊、阿里、百度這些大樹比起來,不在一個量級,因此阿里是一個不錯的靠山。
而對於阿里來說,今年3月,阿里以62.44億港元認購文化中國,以及同時戰略投資華數。入股優酷土豆或是阿里打通視頻產業鏈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環。
優酷土豆,投還是不投? michaelmu
http://xueqiu.com/2923139002/290930072014年4月28日,一個看似再平常不過的週一,正值北京晚高峰最擁堵的時候,阿里戰略投資優酷土豆的消息公佈了。不管是在3天前沒能抄到「便宜」的,還是在消息發佈前「幸運」買入的,這個晚春的不眠夜裡,不少人的內心想必都經歷了大喜大悲的完整過程。這在中概股的歷史上說不上空前絕後,但絕對算是令人難忘的歷史時刻。
如此重大的利好,為何股價卻遭遇了滑鐵盧?眾說紛紜。但說來說去,事後諸葛亮們也沒說出個所以然來。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反正我是不知道,因為真相永遠只是少數人的特權。作為一個在互聯網工作了15年的老網蟲(不敢自居老兵),作為一個厭惡一切裝逼行為的非分析師,寫這篇分析,主要想談談那些表面呈現出的或稍加思考能看清的事實。至於優酷土豆,到底投還是不投?您的money,您做主!
優酷是一家什麼類型的公司?
對打算投資的公司有個主觀的認知是非常重要的。我認為優酷是一家文藝氣質濃厚,有些情懷、有些夢想,但沒有絲毫互聯網基因的依靠資本運作的娛樂貿易公司。
1.按照本人非常推崇的傑克特勞特的定位理論,優酷沒有定位。而它的競爭對手中,愛奇藝定位屌絲,搜狐視頻受眾白領、精英、知識分子,優酷則是個徹頭徹尾的大雜燴。電影它參與投資製作;版權劇它花巨資購買;自制劇搞的有聲有色,但談判和控制力略遜,白白給別人做了嫁衣(高曉松和叫獸,有的乾脆另覓高枝,有的四處走穴);拍客咬牙堅持,雞肋般捨不得扔掉;星夢秀場隨大溜也幹了;亂七八糟廣告客戶來者不拒,差點忘了,還有手游...什麼都有,等於什麼都沒有。
2.親,它真的是一家娛樂公司。不管業界如何計劃趕不上變化,今天是TABLE(S),明天變成BAT,後天又成了ATM,這些都是正宗的互聯網公司。而優酷真不是,不僅別人覺得他們不是,他們自己的員工也覺得自己是文藝工作者。
3.俱往矣,數誰最燒錢,還看視頻!全行業都是靠資本運作生存,優酷也不例外。這個狀態恐怕要維持相當長一段時間。
優酷的軟實力如何?
提到軟實力,必須得說說技術,安身立命之本嘛!技術這個詞的含義如今已經無比寬泛。對互聯網行業而言,產品和用戶體驗幾乎代替了技術這個詞。要問優酷有沒有技術?當然是沒有啦,娛樂公司什麼時候重視過產品和用戶體驗?!除了買帶寬、租機房,這幾年所有視頻網站的技術部門其實都是運營中心的角色。你聽這個行業的各位CEO啥時候提過技術?他們嘴上掛的最多的是啥?戰略!
1.PC端的改版非常失敗,倒是能看出想追求點簡單極致。但東施效顰的結果是主頁上各個頻道被千篇一律、風格一致的羅列在一起,內容管理混亂,沒有內容重點,沒有視覺重心。如果用手遮住左上角的logo,你甚至會以為去了一家圖片新聞網站,財經、娛樂、體育、汽車、科技,這種分類方法和門戶有啥區隔???跟阿里的淘寶學學吧,至少弄個男人劇、女人劇、兒童劇場的分類,也算是用了點心。
2.三星和小米這兩個中國用戶使用最多的android手機品牌,優酷的app卻適配的十分糟糕。舉個小例子,手機的屏幕旋轉關閉後,進入優酷app,全屏播放下重力感應依舊有效。這是什麼意思呢,就是你本想躺在床上鎖定屏幕方向看個視頻,在已經關掉屏幕旋轉後優酷的app卻不聽話,導致你橫過手機來屏幕豎起來,你豎起手機來,屏幕橫過來。有人會說,播放屏幕上不是有個小鎖頭的圖標嗎?按一下就鎖定屏幕了。好吧,我只想告訴說這種話的人兩點,一、搜狐和愛奇藝的app只要手機關掉屏幕旋轉了,app也能智能的跟著關掉。二、自己去看看這幾家視頻app小鎖頭的圖標,你就知道優酷的那個做的有多小氣,需要按好幾次才能按准。重力感應器普及在手機上少說也有三年了,三年了!我等了你三年啊!app迭代了無數個版本,這麼事關用戶體驗的改進到今天都沒解決,我只能覺得優酷連個像樣的產品經理都沒有。見微知著,細節決定成敗。
3.優酷用戶體驗差事實上是全方位的。除了涉及到真金白銀的廣告時,比如應對adblock攔截才會真正用心。除此之外,多少人有時就為看一段視頻,結果由於網站的不智能,被強制無辜的看了好幾遍廣告。我想優酷這點還是挺率真的,對待普通用戶非常的理性而簡單,明確讓你二選一,不辦會員的結局就是免費是最貴的,免費就沒好體驗。
4.最該做的云沒做,云+搜索的潛力絕對會給優酷的一百來個廣告客戶更有價值的大數據。
對優酷看多還是看空?
2014年我唯二確定的事情,一個是阿里上市必須有多少錢入買多少錢;二羅胖子的錘子手機必然失敗。說到優酷,我也不確定,它一直是最讓我糾結的股票。中國人講風水,風水可不是迷信,優酷的風水就是它的股性真的不好,但球友們要知道正是這種股性,迷惑性才最大。我的原則首先是不做空,這是我的投資信仰。所以多or空,不管是價值投資還是趨勢投資,還得從人、財、物這三個基礎變量進行分析。凡事都要分長期和短期看,股票尤甚,否則張口就說某某股票要漲,某某股票要跌,那都是耍流氓。長期來看,我看好所有中概科技股,尤其包括pre-ipo的JM。短期來看,優酷很弱。
1.編個小故事,有倆好朋友都是2011年入職的,一個去了優酷,一個去了奇虎。優酷的期權是30,奇虎的期權是18。倆人兢兢業業幹到今天,結果是,一個還在仰望星空,一個不知道錢該怎麼花。詭辯的都是loser,咱就講結果,是什麼造成二人的命運如此迥異,我想不言自明,是選擇。投資就是投人的道理便是這樣,希望各位朋友對自己的人生和money真正負起責,慎重選擇。相比之下,我想優酷員工的歸屬感、凝聚力恐怕不會太高,當然就更別提狼性了。在華爾街你都要當一匹狼才行,在中國則要當一匹惡狼。老周的錢散人聚不是誰都適合,也不是誰都做得到的。有同學會說,可以學學雷教主呀,你看人家給小米員工那腦洗的,那雞血打的。說實話,第一,優酷的同學真沒小米員工那麼屌絲。第二,真得看CEO有沒有領袖氣質和個人魅力,或者說直白些,厚黑的功力。在我看來,ABC的古做職業經理人合適,而人文方面,他不懂中國,他只是一個黃皮膚、黑頭髮的美國人。還有人會說,錢散人聚的道理誰都懂,vkoo只不過是想握住控制權。其實,二者並不矛盾嘛!說到底,還是格局、胸懷。精神上的桎梏卸不掉,那您就繼續編故事、講故事吧。依稀記得,優酷的故事講了得有4、5年了吧,還能講多久?還要講多久?SO,我對現今這樣一個生存環境下的員工狀態,並不看好。
2.錢,分兩面看,進和出。老話說的好,不會掙錢,還不會花錢嗎?其實花錢並不容易,尤其是花阿里的錢,而且還是小80億的人民幣。看似優酷拿著巨資能幹很多事,但幹什麼,諸位覺得老古、老劉來得及這麼快就想清楚嗎?並且陸進了董事會,不看僧面看佛面,花錢總得商量商量吧?再聯想到今後涉及業務層面的事情,我腦子裡都出畫了,一副副阿里和優酷開會打架、桌子下面踹來踹去的情景,簡直是又讓我想起了年輕時的青蔥歲月。永遠記住,不要期望對方能按照你希望的效率推進任何事情!至於收入,說到底中國互聯網只有廣告這一個商業模式,沒辦法,這是片從來都富有特色的土地,所以其它的增值業務就別來逗比了,試圖和千百年形成的民粹和文化做鬥爭,too Young too Simple。其實,某種程度上說,這對於視頻網站挺不公平的,廣告這把雙刃劍,時長一長就挨罵,時長一短就虧損,都沒招兒!廣告客戶何時進化和成熟到允許優酷像youtube那樣5秒跳過廣告時,我想那才是我所謂長期看好的起點。回到正題,不得不提一嘴財報,真心的想對某些賭財報的同學說,謹慎啊!我得出Q2財報虧損的依據很簡單,就一點。優酷現在所有網頁和客戶端的廣告已經達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2分鐘的視頻都要看15秒的廣告。我的猜想這是Q1中段發現業績極差改採取的補救措施,訂單簽出去了,不管用戶怎麼罵,也得履行合同啊。不過,Q2也許會比較好看。至於有沒有一種可能是優酷想把所有競爭對手都拉入廣告戰,我覺得有可能,但這個策略風險太大,套用句俗話,打鐵還需自身硬。都上不了岸呢,先撲騰好再說別的吧。
3.最後說事。娛樂行業我是一萬個看好啊啊啊啊!通州的環球影城、上海的迪斯尼,三亞的XXX...主題公園blabla的第二春快來了,所以我確定會買阿里。而優酷,拉來了阿里的戰略投資,便完成了今年最大的心願——阻擊愛奇藝上市。目的達到
在一個2014年的春天,優酷的股價值20美金嗎? 豐德永信
http://xueqiu.com/1186726126/29214757核心Point: 由於近期視頻行業商業模式已經發生格局變化,優酷無法支持目前42億美元左右的市值(5月9日,每ADS 20.97美元)
0. 背景視頻是TMT和娛樂影視雙行業戰略性應用。各大巨頭,乾爹,投入重金,各路人馬廝殺慘烈。
經過幾輪淘汰賽,目前行業中排名靠前的有愛奇藝PPS集團,優土集團,搜狐視頻,PPTV,樂視網,騰訊視頻,迅雷看看,風行網,暴風影視等等
近兩年視頻行業所表現出的一些屬性:
1.以廣告為主的收入以較大速率增加,
2.內容和商業模式同質化,用戶粘性低
3.寬帶流量和寬帶總成本持續增加。
4.內容採購總成本持續增加,熱門節目和普通節目的採購成本出現明顯分化。
5.行業總體持續虧損。所有玩家扣除融資項的實際自由現金流為大額負數。
6.以電視台為主的新玩家陸續加入戰局
視頻行業要改變同質化競爭的的三個發展方向:
1. OTT 電視應用,OTT 領域,用戶有可能會有較高的轉移成本(硬件因素),如果有視頻企業在OTT領域有顯著優勢,則該企業的用戶平均內容採購成本會被攤薄,容易形成強者愈強的良性循環。問題在於:OTT領域還處於東漢末年,黃巾四起的階段。百盒大戰,互聯網電視方興未艾,未來的趨勢目前還看不明朗。
2. 自制內容,自《曉說》從優酷搬家到愛奇藝就可看出,目前視頻網站對自制內容沒有把控能力。誰肯砸錢,內容 就跟誰走。今天,高曉松可以從優酷出走,明天,董成鵬也能離開搜狐,後天,馬東,廢柴兄弟的王寧修睿也有可能從愛奇藝跳槽出來。如果要把自制內容上升為核心競爭力,則視頻公司要構建一個像TVB一樣的內容製作工廠。
在TVB,俊男美女明星,熱劇編導都只是流水線上的螺絲釘,離了誰流水線照開。難點在於華人影視圈就一個TVB, 構建這樣一種組織結構不是一年兩年的功夫,也不是互聯網企業所擅長的。
3. 付費模式,目前是一個趨勢,付費用戶在觀看任何視頻時會優先選擇他(她)付過費用的視頻平台,幾乎所有用戶都很討厭長達45到60秒的廣告貼片,所以一旦開始付費,粘性極強。年齡較小的用戶(90後,95後)比較接受這種模式,年齡稍大的(70後,80後)對視頻月收費接受程度不高。一個是消費觀念的問題。還有就是90,95後視頻觀看較頻繁,70,80後工作應酬繁忙,觀看視頻時間很有限。
一 愛奇藝的野望在過去的幾個月裡,愛奇藝靜悄悄的打響了一場視頻商業模式轉換大戰。
鋪墊:李彥宏在最近的百度電話會議上明確向分析師表示,視頻平台是百度目前最重要的戰略部署方向,百度不會在意愛奇藝的財務表現,百度會持續不斷的投資愛奇藝(給愛奇藝輸送彈藥)
第一步,砸錢買內容,獨播
下面這段關於愛奇藝營銷分享會的內容引用自鈦媒體李小年先生的最近發佈的文章:
「2014愛奇藝公司營銷分享會簡直就是個炫富大會,湖南衛視幾乎所有節目的獨播版權都被其拿下,包括《快樂大本營》《天天向上》《百變大咖秀》《我們約會吧》以及第二季的《爸爸去哪兒》。同時彙集韓國19檔熱門綜藝,尤其是中間的《Running man》,涵蓋了韓娛主流綜藝節目。台灣的老牌熱播綜藝節目《康熙來了》也被愛奇藝收錄,後續還將跟東森、中天等電視台展開深入的合作。還有更多就不一一介紹了,馬東在介紹完每一個節目後都會補上一句話:只在愛奇藝、PPS獨播,拒絕分銷。」
第二步
愛奇藝悄悄的把白銀用戶(跳過所有廣告)的價格定位 4.99元RMB/月
由於熱門內容的廣告時間很長,從45秒到75秒不等,用戶體驗惡劣,活躍用戶有極大動力以一杯奶茶的價格買下一個月的美好體驗(實際是12杯奶茶的價格換12個月的體驗)
查看原图付費用戶未來對愛奇藝產生了粘性,一切視頻優先選擇愛奇藝。
在用戶費用的積累和百度的持續投入下,愛奇藝持續搶斷熱門劇集,並收購舊劇擴充影片庫,導致付費用戶進一步增加,形成強者俞強的良性循環。
愛奇藝和百度都沒有準備靠視頻來盈利,視頻對其來說是繼搜索引擎之後又一個黏住用戶的巨額流量入口,形成寡頭優勢後,用其他方式進行流量的貨幣變現。
三年後上市意味著,愛奇藝在2014年沒有任何財務目標,甚至巨虧都是不錯的選擇,未來兩年只要把虧損減少,就是不錯的財務走勢。重要的是要把這個用戶粘性的故事講好,這是一個可以比優酷土豆當年描述得更美麗的故事
愛奇藝的策略總結
0.親爹源源不斷的提供海量資金
1.砸錢拿大量最新熱門綜藝節目,熱門選秀節目,熱門電視劇 ->
2.拒絕分銷,獨播
3.把廣告Free用戶價格降到4.99元RMB/月
4.獨家熱門節目+低價用戶費用,吸收大量主流活躍視頻用戶。
5.不斷積累用戶,形成排他性平台格局
6以絕對領先的用戶數量為故事內容,三年後上市
二 優酷的阿喀琉斯之踵
拿到了阿里的錢,賬上有大約接近15億美元的現金,優酷有繼續玩遊戲的本錢,先讓我們看看優酷的現狀
1. 2013年 5億美元銷售額, 89%是廣告收入
2.400人左右的廣告營銷團隊
3.2013年全年實際燒了1億美元
以此文發表時間2014年5月10日,優酷的廣告free用戶價格為20元RMB/月
對於愛奇藝的低價用戶策略,優酷面臨兩個選擇
第一個選擇:用戶費用不降,後果是活躍用戶會流向愛奇藝,流失速度一開始不明顯,但是一定的時間後會出現加速流失狀態,道理很簡單,優酷現有的貼片廣告為主的模式沒有任何用戶粘性,自制劇團隊是牆頭草,誰有錢跟誰,主流活躍用戶很難會忍受45到60秒的廣告,他們會選擇體驗更好(大量最新熱門節目),價格低廉的愛奇藝(或執行相同戰略的視頻網站),優酷緩慢死亡。
第二個選擇:優酷把用戶費用降到愛奇藝的價格,4.99元RMB/月我們來看看會發生什麼
首先活躍網絡視頻用戶是指平均1周至少瀏覽視頻1次以上的用戶,核心活躍用戶是指平均一週瀏覽10個獨立的視頻片段(完成一次貼片廣告算一個視頻片段)以上用戶。一個喜歡追劇的用戶,一個週末能快進看完一部13集日韓劇的大學生或年青小白領基本肯定是核心
用戶
查看原图核心活躍用戶365天平均會瀏覽超過520個片頭貼片廣告。一般熱門長視頻的片頭廣告時間最少為45秒。
根據優酷的廣告費用,一個北京,上海的核心用戶一年CPM貢獻大於等於156元,二線城市貢獻大於等於101元,三線城市貢獻大於等於65元。一個用pad的核心用戶一年貢獻大於等於312元。用戶費用4.99元/月,年化費用59.88元。
優酷如果跟著愛奇藝降價,未來幾個季度的總收入很可能會受到顯著影響。
一個長期虧損,長期自由現金流為大額負數,當前商業模式受到競爭對手衝擊,未來一年內營收可能下降,未來盈利能力也不明朗,相比競爭對手也沒有絕對優勢的企業,是否能支持其42億美元的市值?那些跟蹤優酷的投行如何給優酷做定價模型?
希望大家討論,指正
商業模式的溢價:對京東蘇寧,優酷樂視市值差距的思考 點拾Deepinsight
http://xueqiu.com/3915115654/29430464上週最觸動我的毫無疑問是京東的上市,這個曾經不被很多人看好,在劉強東的一路堅持下成為了中國企業在美國最大規模的上市(雖然這個紀錄很快會被阿里巴巴所打破)。看了劉強東帶領京東的心路歷程,不得不佩服他的企業家精神。然而,在京東上市的同時我突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京東的市值接近300億美元,大約是1800億人民幣。而幾年前完全看不上京東的蘇寧電器市值只有400多億人民幣。是什麼造成了這種估值上的巨大差距?我認為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所造成的估值溢價。
許多人認為商業模式對於中國的企業並不重要。因為中國人最擅長的就是模仿。在互聯網時代,任何優秀的商業模式都可以被競爭對手快速倣傚。然而,我一直認為商業模式是一個企業的核心,是看不見摸不著的競爭力,代表的是企業家本身對於行業的理解。同樣是賣家電,為什麼一定不可一世的蘇寧目前只有四分之一不到的京東?蘇寧不光有自己的電商平台易購,還有數量眾多的實體店,為什麼蘇寧的市值會大幅落後沒有一家實體店,只有電商平台的京東?我認為核心的關鍵點還是京東的商業模式更強大,或者說護城河更深。我們曾經深入分析過,京東最強大的護城河就是物流體系。京東的商業模式和亞馬遜更像,擁有自建物流體系。而淘寶的商業模式和EBay更像,是通過開放式的物流體系來做。物流體系最終反映出來的就是消費者的體驗。比如我今天上午在京東下一個訂單,下午就能收到,並且能隨時追蹤到訂單的情況。這些看似簡單,確是需要大量的資金燒出來。京東在劉強東的堅持,甚至可以說是瘋狂下做到了。我相信再也沒有任何電商能夠在自建物流上燒那麼多錢。這就是京東的護城河。京東通過這個護城河,可以從傳統的電子類電商向品類擴大轉型,成為一個真正的全平台電商。我看到京東已經在做了,而且很可能會成功。反觀蘇寧,公司的商業模式顯然面臨轉型的困難。一方面要收縮實體店,另一方面又要在電商,O2O上投入資金。而公司的物流體系目前看給消費者的體驗大大落後於京東。這些看似不大的差距卻造成了兩家公司在市值上的巨大差距。
另一個觸動我的例子是優酷土豆和樂視網。這也是一個典型的商業模式溢價的故事。優酷土豆今天依然是全國視頻網站流量第一的公司,而且是毫無疑問的龍頭,UV數大幅領先其他競爭對手。然而公司的市值目前僅僅30億美元出頭。相反視頻流量上的追趕者樂視的市值卻是優酷土豆的一倍,去年也一度是市值最大的創業板公司。這種差距讓人覺得相當震驚。想當初樂視剛剛上市時,公司只是視頻行業中的小弟,許多人也將樂視作為一個騙子公司。當年樂視剛剛宣稱要做超級電視時,資本市場以兩個跌停回應了樂視的創舉。而今天的樂視已經在商業模式上大幅領先其他視頻網站。軟硬結合,注重用戶體驗和生態圈。樂視的商業模式創造了客戶粘性,這種客戶粘性是大部分其他視頻網站所沒有的。就其商業模式看,樂視領先其他視頻網站的遠遠不是硬件的入口(雖然這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是軟件端的內容創造力,UGC模式的社區用戶反饋,以及最純正的互聯網思維。而其他許多刻舟求劍,也開始推廣自己「超級電視」的硬件廠商完全沒有任何做成的跡象。究其原因,還是商業模式上的巨大差距,而這種差距不是能夠馬上照搬的。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中,告訴了我們商業模式的重要性。對於股票的投資,許多人更看重估值,行業空間,壁壘等,卻忽視了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我個人覺得,商業模式代表著企業家對於行業的理解,以及未來發展的判斷。這種理解並不能簡單通過財務報表,ROE的對比來解釋。然而,我一直認為投資一個公司的核心在於對於其管理層的投資。亞馬遜,谷歌,騰訊能有今天的豐功偉績,和其偉大的管理層無法分開。即使在傳統行業中的沃爾瑪,通用電氣,麥當勞,耐克等企業的成功,也來自於其管理層對於商業模式的正確定位。而在移動互聯網盛行的今天,商業模式的重要性會被更加放大,最終體現在估值中的商業模式溢價中。
點拾曾經和大家分享過,在投資中我一直認為行業和空間比估值要重要。今天,我把投資中的核心因素再增加商業模式這一條。但是坦白說,對於商業模式的理解需要大量行業知識的積累,並無法通過看幾份報告,做一些數據比較就能得出。這種理解需要的是對於公司佈局的理解。這種感覺如同拼圖,需要在不斷學習中把公司的模式拼裝完整。這也是為什麼偉大的公司回頭看非常清晰,但是在那個時間點能夠把握住的人非常少。那麼到底如何把一邊學習的過程中把握這種具有商業模式溢價的牛股呢?點拾會在下周的思考中和朋友們分享,歡迎關注。
阿里影業的方向,美國的奈飛還是中國的優酷 tobeyhuo
http://xueqiu.com/4416948359/29879532文/霍博華
最近關於阿里巴巴的消息並不都是好消息,換句話說是糟透了。
首先是 阿里巴巴集團於北京時間6月16日晚間,披露了首次更新的赴美上市招股書。這一最新版招股書透露了外界一直關注的合夥人制度、董事會成員、關鍵財務數據等重要信息。根據阿里巴巴截至6月16日的普通股內部估值(40-50美元/股),阿里整體估值約在930億-1163億美元之間,低於外界近期熱炒的整體估值預期。阿里巴巴總股本為23.25億股。
受此影響股東方雅虎跳水下跌超過5%,華爾街對阿里整體估值的下調讓阿里投資的幾個子公司亞歷山大。
阿里對於優酷每股30美元的估值收購增發股份以後,優酷從高位下跌了近50%,美國投資者對於阿里的評價顯然遠低於香港。阿里以每股0.5港元收購文化中國的增發股份變身為子公司以後,該股獲得了近4倍的增長,當然這其中會有文化中國洗脫千股嫌疑後的自身溢價。不過在增發完成以後,接近400億港元的市值還是讓一直自稱視頻龍頭的優酷情何以堪,彼時優酷不過30億美金,接近250億港元市值。
當資本市場逐漸削弱對馬云的造神影響力以後,通常會以橫向資本比價的方式來決定一個公司的價值。就如比亞迪不應該比特斯拉更貴是一個道理。
隨後,另一件壞消息是,美中經濟安全審查委員會在報告中,將VIE結構視為「複雜、高風險的法律安排組合」,這種結構將會導致美國投資人出現虧損,報告的直接目標仍舊是馬云,美國人對於馬云曾經的支付寶事件心有餘悸,阿里巴巴再次披上了誠信危機。
這也難怪幾家阿里旗下的子公司深受影響,資本市場正在加速阿里的收購潮水主觀預期後退,且邏輯成立。
不過文化中國還是真的變為了阿里的子公司,阿里影業。最新消息為,文化中國署理行政總裁及董事會主席董平和公司總裁、執行董事黃清海辭任,但董平仍將出任公司顧問一職,為期12個月。文化中國更名阿里影業 劉春寧將擔任行政總裁。
這意味著,文化中國原來的所有管理層班底全部隱退,阿里影業披著阿里巴巴的光環正式登場,董平完成了交接的最後一棒。
目前,國際影星李連杰已成為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文化中國還簽約了王家衛授權的春光電影有限公司,獲得王家衛電影的投資優先權。此前,文化中國已經擁有周星馳、陳可辛等人的投資優先權。
但這些已經是過去資本市場對於阿里影業的全部預期。劉春寧上任以後,要操刀的是已經擁有的一款阿里互娛市場,是否能拿業績說服投資者,阿里影業不僅僅是視頻、電影,還是承載著阿里巴巴整個互娛帝國的一個中心。
在這以前,資本市場如果就已經給到了50億美金市值。如果阿里巴巴僅僅講述的是一個電影公司的市值,那麼顯然資本市場就目前的市值來說已經透支。如果阿里巴巴要講述的是一個自造視頻市場,那麼整個視頻行業的平均市值則會拖累其增長發展。
阿里最能講述的是美國資本市場龍頭,流媒體巨頭奈飛的故事,彼時,奈飛的市場估值為266億美元。
奈飛公司是一家在線影片租賃供應商。在互聯網流媒體興起之前,影片的主要載體是DVD。早在2009年,奈飛就擁有了超過10萬部的DVD影片。顧客在線選擇後,奈飛免費將DVD郵寄給他們。後來,隨著流媒體的熱興,奈飛在保留郵寄DVD業務的同時,也開始提供通過電子郵件傳送DVD和在網上直接觀看DVD這兩種流媒體服務。
看到這裡是否似曾相識?文化中國的前身擁有的大量影視劇版權和電視劇本以及導演資源,跟奈飛公司的發展雛形略有相像。
篇幅有限,我們並不能對奈飛有更深刻的剖析,而奈飛的股價騰飛則是以一部自拍劇——《紙牌屋》的大受追捧而崛起,《紙牌屋》原是英國的政治博弈劇,奈飛花費1億美元購進版權,再請來明星導演和演員自行重拍,很快成為了包括美國在內的40個國家及地區的網絡熱播劇。
如果說阿里新購入的優酷一直熱衷於自拍劇企圖把自己打造為下一個奈飛+youtube合體,那麼真正能拍出好的網絡自制劇供全民消遣,阿里影業的逆襲只能出自於此。
在淨網過後的版權意識加重以後,如果馬云改變了傳統的電影放映模式與拍攝方式,再利用阿里的大數據庫進行分發,未必不能成形。
而如果阿里影業僅僅是做一家更大的電影企業或者是視頻企業,顯然想像空間並不足夠。而在這以前,筆者曾經多次重申,視頻行業不是一個好行業,起碼如果照現在的模式向下發展,不會有更大空間。
截止發稿,筆者還並未有加倉阿里影業的打算。同時上文僅僅是我個人的意識形態認為的應該走的道路,而不是它可能走的道路。投資一定要警惕忽悠成為「下一個!」
【小刀說股】是依託於強大投資背景的研究平台,創始人致力於港股/美股科網股研究投資。我們的訂閱用戶包含了私募、傳媒機構、TMT研究員以及眾多中國互聯網的業內人士。
【案例】曉鬆甩了老婆與優酷,問題在哪兒?
http://www.iheima.com/thread-43605-1-1.html《曉說》出走顯示出優酷在自制內容上的困惑,也許正如一段失敗的婚姻,從開始就已經注定。為什麼這麼說呢?一、核心人才缺失優酷的自制內容採取的是與製作人比較鬆散的合作模式,即優酷為製作人提供播放和推廣平台,而製作人則專注於製作內容。這種非常類似於娛樂行業的「經紀模 式」,其好處在於,優酷扮演了一個聚攏製作人的平台(經紀人),與製作人各司其職實現互補合作。優酷推出的「青年導演扶植計劃」就是這樣的思路,高曉松的 《曉說》也是因此而紅。
然而,「經紀模式」具有一個天然的缺陷,那就是核心人才一旦流失,便意味著優酷為自制節目的努力自此付諸東流。優酷為《曉說》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推廣,好不容易換來過億的點擊量和千萬級的關注度,但這些成績也隨著高曉松的離去成為陪嫁。儘管在此後又推出了以《羅輯思維》《國學堂》為代表的文房四寶,希望通過整合多個優酷自制節目來彌補《曉說》離開後的空缺,但臨時聚攏來的團隊皆是一方諸侯,這就不如工作室模式來的可 靠。而從長遠角度來看,文房四寶可以說是《曉說》的另一個版本,同樣的故事能否再次上演就不得而知了。
二、低成功率帶來的資本難題優酷算是自制內容的急先鋒,《11度青春》系列微電影、《萬萬沒想到》等節目的竄紅讓其加大了自制內容的拓展步伐。在6月的上海電視節上,優酷宣佈將投資3億元在自制內容上,而且一下子就佈局17部新劇,押寶自制內容的意圖十分明顯。其他如愛奇藝、樂視、騰訊視頻和搜狐視頻等也都竭盡全力在自制內容方面跑馬圈地。優酷的自制內容很多,但真正成功的其實不多。業內流傳的一個段子是:「優酷出了11部自制內容,10部都被玩壞了,碩果僅存的《11度青春》還賠了許多錢。」對於優酷自制來說,雖然有幾部有口碑有流量的作品,但是相比成功背後龐大的製作數量來看,失敗率實在不低。試想,雖然一部自制節目的成本不高,但是在投資10部只能火1部的低概率下,自制內容的整體成本其實很高。對於押寶自制節目的優酷來說,依然面臨資本難題。 由此可以看出,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對於優酷自制來說就是一次豪賭。完全不考慮用戶喜好和廣告主品牌策略的內容製作,會給原本就處於資金鏈緊張的優酷再一次打擊。長此以往,這樣粗放型的自制戰略,不知會將優酷引向何方。三、與互聯網思維背道而馳的內容質量如果我們分析一下優酷的自制節目,可以發現有如下幾個不足: 首先,自制內容的同質化非常嚴重。《萬萬沒想到》和《嘻哈四重奏》基本都集中在無厘頭喜劇上,極盡誇張搞笑之能事。為了佔地圈錢,優酷自制還推出一系列品牌定製節目,這種完全不以用戶為核心的自制節目,怎能贏得觀眾真正的喜愛? 其次製作粗糙,質量不高。一部《Mr. 雷》,全劇拍攝只用了7天時間;這種成本極低的製作內容只能以「雷人」、「囧事」為賣點來吸引觀眾,其格調也相對不高。 再次抄襲嚴重,創新度比較低。例如優酷推出的《嘻哈四重奏》就套用了英國電視劇《IT一族》模式,這種做法看上去帶來一定的關注度,其實正在嚴重損害自制內容的聲譽,自製品牌也將受到影響。 最後,缺乏大數據作為依託的自制節目根本無法針對用戶進行細分,更談不上根據用戶偏好來調整內容。一切的製作都只是基於導演和編劇的臆測,這種模式好比一列終將脫軌的火車,永遠無法到達用戶理想中的目的地。優酷希望借助自制節目實現差異化的內容,然而創新的不足使得內容同質化嚴重,不僅不能實現差異化,反而會損害自身的品牌形象。另外,互聯網思維的本質上來說就是 一切以用戶為核心,並能夠提供最好的產品體驗,但優酷的角度依然是製作隨意,推廣賣力。本末倒置的製作模式使其內容質量普遍下降,損害了用戶對自制內容的 印象。說到底,優酷的問題,本質上是互聯網精神缺乏的反映,即缺乏以用戶為核心的態度,無法為用戶提供最好的產品體驗。 總而言之,《曉說》的出走給了所有視頻媒體一個警鐘。優酷要砸3億也留不住,是否資本能成為打開創作人才工作室的金鑰匙?這很值得深思,就像錢並不是能維繫 婚姻的根本,雖然沒錢是萬萬不能的。一線視頻媒體在專業人才爭奪中是否也只有資本這一張牌?就像婚姻除了經濟基礎還得有共同的目標與夢想。
對於網絡自制發展而言,除了大資本投入、與專業創作人才想要持續合作打造品牌效應,恐怕還要加上以用戶為核心的互聯網思維、從而一起來實現夢想,就像打造產 品、經營婚姻一樣打造網絡自制內容,這才是未來網絡自制內容發展的真正方向。誰能把握住這三點,誰才有機會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佔得先機。
來源: 鈦媒體 作者:南冥一鯊
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內容官朱向陽談「網台」、「獨播」、「阿里」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3514朱向陽觀點一覽:
談「網台」電視台應該考慮,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傳播,未來如何應對收視率的壓力。「不開放」的影響不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談「阿里」阿里巴巴進來後,會更加強調數據分析和用戶參與。優酷土豆在增加新的營銷方式,如衍生品視頻觀看後直接點擊購買的服務。既是廣而告之,同時又可以直接售賣。這是互聯網跨界整合之後新形成的收入模式;談「曉說」優酷土豆的自制都是在每種類型的自制節目中先做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然後再規模化的複製。這種能力不因為某一個人或者節目「跳槽」而喪失;談「獨播」任何視頻網站都想打造品牌、差異化,但獨播劇無法完全覆蓋成本,所以必須分銷,購買版權獨銷變成了一個籌碼。優酷土豆可以用手裡的籌碼,換得其他的利益,這就變成了一場博弈的遊戲。17部自制劇批量播出、《十月圍城》獨家購買、阿里巴巴入駐後帶來哪些變化、「說」時代開啟,優酷土豆進入大自制時代……聽優酷土豆集團首席內容官朱向陽聊聊自制、外購那些事兒。
以下是專訪朱向陽內容:優土2014年花多少錢做自制?朱向陽:2014年,優土用3個億去做自制,與往年相比有顯著提高。2013年的自制內容數量比重不到10%,而今年起碼佔到了30%。首先,視頻網站發展到成熟的狀態,就需要通過自制的途徑優化內容。雖然外購內容很多,但有時這些內容不適合、不能滿足觀眾的需求。
其次,自制內容是自身品牌延伸和提高的需要,以此來突顯優土的文化特徵;再次,對於外購劇,視頻網站要根據電視台製定排播時間,缺乏主動權。
目前優土的多屏文化娛樂平台月均覆蓋用戶超過5億,日均播放量超過7億次,其中移動端日播放量超過4億次;同時,優酷APP在使用時長方面位居全球第三,視頻類第一。
目前電視台努力扶持自己的網絡平台,一些優質獨家內容不再向第三方平台開放,對優土有影響嗎?朱向陽:優土從不依賴於某一家衛視的內容。當然,這也更加堅定我們做自制的決心。
同時,電視台應該考慮,如果沒有互聯網的傳播,電視台未來如何應對收視率的壓力。這個影響不是單向的,一定是雙向的。自制內容與合作公司以怎樣的模式合作? 朱向陽:合作的方式有很多種。有自制內容、聯合出品、PGC(合作夥伴生產內容),不同的內容有不同的合作方式。像《小時代》自制大劇是由專業的影視製作機構製作,我們是網絡首播平台,在優土播出後再上電視台播。我們和片方風險共擔、收益共享。如果是PGC內容,比如《邏輯思維》、《騰飛五千年》、《凱子曰》等,這些節目都是由專業的合作夥伴生產製作的,優土主要是推廣平台。阿里巴巴投資優土後,在資金、運營管理、營銷模式(電商)方面有哪些改變?朱向陽:預算永遠都是動態的。市場變化中,如果在某塊產生巨大的市場需求,投入方面會隨時調整。我們和阿里巴巴是戰略性合作,優土保持獨立運營,在模式上不會有太大變化。
阿里巴巴進來後,會更加強調數據分析和用戶參與。優土也在增加新的營銷方式,如衍生品視頻觀看後直接點擊購買的服務。以前觀眾在看劇時,只能看到女主角在用某品牌手機,現在看到這手機就可以直接點擊購買。比如,劇中全智賢用的手機,市場價2000元。但在自制內容上我們會推出全智賢簽名的手機,可以直接點擊購買,在價格上當然就要高出很多。既是廣而告之,同時又開始直接售賣。這部分是以後收入的增量部分、可擴展部分,互聯網跨界整合之後形成的收入模式。如果把這部分在劇集的創作過程中就能規劃,播出時就能得到廣告主和消費者的集體響應。目前,有一些劇在嘗試,還需要一些時間。
為何推出周播自制劇場模式?朱向陽:主要是更加適用於年輕的網民群體,希望能夠產生讓觀眾周周追劇不停歇的效果,效仿歐美劇、韓劇等。在創作上,每一集都設立懸念。形成季播機制,通過穩定的播出來培養用戶收視習慣,優土會走進更多用戶的生活圈,用戶緊跟劇集更新腳步,逐漸對季播模式產生認可。
然後,從今年第二季度到明年第一季度,一週七天,我們每天播放一部自制劇,七部自制劇接力播出。這樣下來,每部自制劇成了周播,用戶每天都可以看到不同類型的自制劇集,每週追不同劇集會更有期待。自制劇適合什麼題材?目標受眾是怎樣的?
朱向陽:透過數據來看,互聯網的觀眾年輕,我們的自制劇主要為19~30歲的觀眾量身訂做,包括30、40歲以上但心態年輕的觀眾。現有電視劇主要還是圍繞電視受眾,真正為網絡觀眾做的劇很少。實際上,我們不需要在題材上投機取巧,只要在現有題材,包括喜劇、都市情感、推理等這些網絡觀眾喜歡的類型上做好,就有了自己的自制劇路。我們希望能夠滿足用戶需求,針對不同群體推送不同類型的自制劇滿足觀眾的不同口味。推出的17部自制劇中,有青春喜劇、古裝玄幻和懸疑推理,基本涵蓋了現今主流的戲劇風格,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觀看。同電視台相比,互聯網在製作人才方面積累不夠,做網絡自制劇如何發揮優勢?朱向陽:首先,我們擁有播出平台,有歷史播出的數據,在做自制內容時會有非常好的數據分析。其次,在高度市場化的環境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平台優勢與更加專業的製作團隊資源合作。將整個環節分解、打散,可以把效果放大。項目策劃、商務談判、成本投入、產出,進行生產分工。同時,在體裁上不投機取巧,不在成本上縮水。做自制劇時,會考慮到向電視台反向輸出嗎?朱向陽:有兩種。第一,我們與電視台聯合做的定製劇,與普通電視劇無區別,我們在尋求交集受眾人群。第二,我認為,先別想做成兩邊都通吃的項目。不過我們要按照電視台的標準去做,當產生影響力後,倒逼電視來合作。此時,突然想起高曉松「出走」時間,或美其名曰「轉會」。
對於「說系列」,將來會怎樣繼續?對於培養出來的一個很有品牌代表性的節目出走的現象,優土如何應對?朱向陽:我們從09年就開始做自制,這方面不僅比同行有更多的經驗積累,甚至比國外的公司Netflix開始的都要早。人才和經驗的積累、平台的知名度都是我們在自制上的優勢。從大的策略上講,我們的自制都是在每種類型的自制節目中先做一個經典的成功案例,然後再規模化的複製。比如《曉說》發展到囊括袁騰飛、梁冬、宋鴻兵、羅振宇的「說系列」,網劇從《嘻哈》系列發展到《萬萬沒想到》、《乙方甲方》、《大俠盧小魚》等等,微電影從最早的《筷子兄弟》發展到「大師微電影」、「青年導演扶植計劃」裡湧現的各種青年導演的作品。我們是一個生產優質內容和培養影視能人的平台。這種能力不因為某一個人或者節目「跳槽」而喪失。言歸正傳
《十月圍城》購買的是獨家版權,但為了降低成本,還會做分銷,這樣會導致同質化競爭嗎? 朱向陽:這確實是現在的一個困局。當自己的生產能力還沒有那麼強大時,一定程度上只能依靠購買,必然會受到成本的影響。任何視頻網站都想打造品牌,差異化,但獨播無法完全覆蓋成本,所以必須分銷,購買版權獨銷變成了一個籌碼。優土可以用手裡的籌碼,換得其他的利益,這就變成了一場博弈的遊戲。這也是我們目前要主要走出的困局,主要通過自制內容的差異化走出困局。
目前,在外購選劇上有哪些衡量指標?
朱向陽:從傳統角度上,我們會考慮故事內容、主創陣容、製作公司之前的成功案例、計劃播出的電視平台。從數據分析上,會結合以往數據來判斷,有些演員是一線大咖,在電視中有效,但對於網絡受眾是不買賬的。所謂的數據分析,是通過大數據嗎?朱向陽:其實,所有數據在播出平台都是有記錄的,只是有沒有用心去分析這些數據。比如45分鐘的劇長,如果用戶用拖拽行為只播放了15分鐘,那另30分鐘就是水分。您提到的建設新型生態圈是指什麼?朱向陽:以前,用戶僅僅作為觀眾單純觀看劇目,周播自制劇場推出後,用戶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有了參與創作的機會,對於有興趣的內容和活動,可以付費購買。製作夥伴則可以根據用戶的反饋和響應進行二次創作,與平台之間也突破了傳統的售賣模式,雙方在文化產品和品牌開發上共同經營。廣告主在廣而告之的同時,還能產生直接銷售,創造收益。而對於平台來說,多元化的收入模式,最終與各方利益共享,優土也從原來的買家賣家轉型為合夥人。17部自制劇的推出,優土改變著傳統的製作模式,帶動著網絡觀眾新的消費習慣,隨之而來的是收入模式向多元化發展,優土正在做屬於自己的新型生態模式。文章來源:傳媒內參作者:劉奧
優酷總裁魏明:優酷和老男孩電影不只懂生意 更要懂「情懷」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26/144447.html與優酷土豆集團以前聯合出品的其他大電影不同,此次《老男孩猛龍過江》(以下簡稱老男孩電影)優酷全程深度參與了製作。
關於離開
回憶起這部電影,魏明還記得第一次聽到肖央講述這個故事構思時的情景。「是在去年4月份,他拿了一個iPad,裡面播放著《我想去紐約》的音樂,吉他音特別重,然後他就當著我們的面唱起來了。第一句歌詞就觸動了我的內心,印象特別深刻。你知道,詞曲的感覺是非常容易擊中一個35歲至45歲男人心的!」
魏明所理解的那種感受是:塵世中一個過著日子的男人,有家有口,在煩瑣的生活中日復一日,平淡如水。
突然有一天晚上,他厭倦了眼前的生活,發現自己還有很多夢想沒有實現,想起身離開。門口就是離開的路,多想拋下日常的這一切說走就走。可最終的結局是,到樓下轉了一圈,買了包香煙後還是回來了。家裡的老婆孩子還在熟睡當中,一切突然間就恢復到原位原狀,什麼也沒有改變。「畢竟有勇氣離開的是少數,這是中年男人普遍的心理狀態。」魏明說。
「這個社會要求男人扛起所有的生活重擔,但其實他心中的那個小男孩依然還在,夢想著有一天自己能闖出一片天。他想去旅行、想掙脫生活的束縛,放手去追逐夢想。可想法上的衝動和現實中的責任交織在一起,彷彿每次鼓起勇氣想要離開時,總有一隻無形的手把他拉回來。其實很多人在創業前夕,大多也都是這種心態。」魏明說。
從外表看,魏明是位典型的技術型男。只要不是特別重要的場合,他基本都以T恤衫配休閒褲的形象示人。但跟他多接觸幾次就會發現,在他的理性外表下,其實包裹著的是一顆非常文藝的心。他描述自己就像是一個「站在感性和理性十字路口」的人,這給他管理像優酷這種集技術與文化於一體的互聯網公司時,帶來了很大優勢。
時至今日,魏明還保留著手寫日記的習慣,他最大的愛好是音樂和電影。每次到外地出差,只要時間允許,他都會在晚上到附近的影院看一兩場電影,這既跟工作相關,也跟愛好相關。所以員工在給他訂酒店時,往往會考慮酒店旁邊是否有電影院。
關於成功
對於老男孩這種似是而非、模棱兩可的開放式結局,魏明非常喜歡。「就當我們今天才剛畢業吧!」電影的結尾,既可以理解為之前發生的故事都是虛幻的,美夢醒來重新又回到了現實;也可以理解為故事真的發生了,主角取得了成功再次開始了新的夢想旅程。
當年我們也是這麼走過來的。相似的經歷,讓我感覺影片好像是某種投射,肖央在講他的故事,我們在講優酷的故事。
2010年的12月8號,優酷在紐約上市成功後,每個人心裡是巨大的空虛感。人們都說我們成功了,可上市不是結束,更像是一個開始。那種感覺就像是高考的最後一分鐘,把卷子交了以後的感覺,心裡是空的。為什麼?因為你一直為之奮鬥的目標實現了,後面就是一片空白了。
空的結果是什麼?有些人會填更多的東西進去,有些人則會很迅速地掉下去。其實肖央也經歷過這樣的過程,在老男孩微電影獲得成功後,慢慢從一個青年導演成長起來,也算是脫穎而出。但是他又回到了他的某種工序當中,在這五年裡不停地磨他的本子,改了N稿,光我聽他給我講劇本,就不知講了N遍。現在的那個結尾,是他最後悟出來的人生道理。
一切的一切,所謂的人生夢想,有實現的,有沒實現的,但是你從現在開始,可以面對下一個夢想,我覺得這才是他希望傳遞的更積極、勵志的一點,只不過表達的比較隱晦。
關於夢想
如果當作你今天剛剛畢業,你的夢想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魏明更多的是將自己的夢想賦予到了優酷的發展上。
「我覺得去年優酷BU(業務單元)優化了以後,團隊有了一種明顯的、積極的情緒。今年是移動和PC打通的一年,這也讓我們能夠在產品層面有了更多的機會。近期我們發佈的定製優酷,也是一個很好玩的產品。我們有一個觀點:互聯網能夠縮短人和人之間溝通的距離,縮短影像創作者和消費者之間的距離。如何讓二者之間更快的溝通,就需要做減法。這就是看似少,其實是多的道理。」
$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 tulip鬱金香
http://xueqiu.com/8059043600/30491522$優酷土豆(YOKU)$ 投資5000萬到
$華聞傳媒(SZ000793)$ 旗下子公司國廣東方的麻辣點評:(註明:本人曾做空一波華聞傳媒已獲利不錯,目前剛開始建倉微不足道小小賣空倉,佔我倉位尚不足輕重,爭取中肯,涉及個股多空雙方不用來找我辯論,兼聽則明嘛)
被華聞視為未來的國廣東方,身為國家OTT播控平台7家牌照商之一,啥事不干總想躺著掙大錢,結果7家裡面唯一從未起步,早已遠遠落後於市場。
優朋與南方傳媒合資做版權終端渠道,百事通,湖南芒果TV,CNTV這些完全已經加速起步,CNTV的OTT愛上電視半年前就以一週20多萬新增用戶規模巨速增長,現在只會翻番;優朋最近新增每天超過3萬戶;芒果TV已經發力;百事通隨時可以IPTV轉OTT;樂視再遭殃也有個打擦邊球的超級電視,版權畢竟有儲備;連難兄難弟央廣都聯合愛奇藝、江蘇廣電啟動一年多了。其他地方廣電也可以申請內容牌照,國廣東方以為自己是香餑餑,一直就躺著做夢漫天要價,其實就是個只有牌照又沒帶寬又沒內容又沒終端渠道商的「三無」棄兒,還沒有央廣覺醒的早,已經沒有多少選擇。
這時優土來了,優土其實不一定要這個牌照,因為阿里也入股了華數啊,但優土想隔了兩層的小股東關係,還不如多個備胎。
可國廣東方是「三無」,出不起價,要麼優土殺得狠啊,拿著算盤就可以算:帶寬你沒有,還要用我的,折多少錢;內容你沒有,都我去做去買,折多少;終端你沒有,還是我去找,人家還不一定看得上,辛苦費買路錢太虧了,折多少;技術我比你好,技術吃喝工資算多少多少。。。最後總盤估值3億RMB,可憐兮兮。相對之下,優土5000萬划算啊,想當年
$樂視網(SZ300104)$ 一筆過5000萬給了CNTV地痞流氓費才有了現在的局面,可還不是說沒渣都沒了?!優土佔了國廣東方16%呢,還有個渣。
可國廣沒辦法啊,這麼多年「三無」總要改變啊,可是。。。優土其實不是最理想的,1)它是媒體大平台,不靠你,也沒你什麼事;2)它在內容製作方面網站裡算好的,影視製作裡算業餘選手,就是個最會炒菜的好裁縫。3)人家還有渠道、備胎
總結:優土賺,國廣虧,但沒辦法。想想國家待你多好,給你個牌照顧你,折騰這麼多年就值3億RMB,有眼無珠啊。
評估優土:其實我看好優土,雖然資本不看好。
評估華聞:國廣就估3億人民幣,華聞到現在還總估值235億,值個毛啊。儘是夕陽媒體的平台,超高溢價亂收購。我慢慢繼續做空,4個主要做空標的之一,一直看到6-8元,第一目標10元。
優酷土豆的投資要點——優酷土豆還有希望麽?
來源: http://xueqiu.com/1830611415/30991377
一 首先我們來看看優酷土豆為什麽老是賠錢?1 競爭太激烈,叫臣妾如何盈利....
作為視頻網站,優酷土豆的收入主要是視頻廣告,少量靠會員和自制。而優酷土豆成本主要是
(1)帶寬
(2)版權采購(還有自制內容)
優酷土豆賠錢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帶寬和版權采購成本老比廣告貴。很多朋友經常用youtube和netflix做對比,說人家美國視頻網站不可以盈利麽。netflix可以盈利的關鍵是,美國視頻網站少,所以競爭弱,美國視頻網站里比較大的是做短視頻UGC的yotube,長視頻的netflix,hulu還有亞馬遜的流媒體服務。我們再看看目前的國內行情
一線視頻網站:優酷+土豆,愛奇藝+PPS,樂視,騰訊視頻,YY,CNTV
二線視頻網站:搜狐視頻,芒果TV,迅雷看看,PPTV,9158,
三線視頻網站:酷6,56,風行等
這里邊還不算bilibi,A站(動漫細分),鬥魚,戰棋TV(電子競技細分)這些垂直視頻網站的分流
如此多的競爭者的導致的結果就是視頻網站的生產工具大幅上漲,帶寬成本暴漲,中國的CDN價格是美國的8-10倍,以及電影電視劇的網絡播映權大幅上漲,而視頻廣告增長雖然高,而還是不夠分,結果就是誰都別想盈利,一起虧
![[吐血] [吐血]](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emoji_tuxie_40.png)
。
這里給大家補充2個細節
(1)近幾年,藝人片酬的高點是出現在2010-11年,10-11年恰恰是視頻網站第一輪購劇軍備競賽的頂峰時期。在14年BAT三家進入影視制作行業,各行各業都在紛紛成立影視公司,總行業投資規模進一步被擡高,進而會讓藝人成本再次提高,也會進一步使得視頻網站的購劇成本進一步提高,現在藝人片酬反彈已經開始了。(我現在轉型做藝人,還來得及不
![[可憐] [可憐]](http://js.xueqiu.com/images/face/emoji_kelian_40.png)
(2)騰訊產業鏈的特點,自己非常賺錢,也順便周圍提供服務的公司分點。惡而優酷土豆產業鏈特點的是,優酷土豆自己賠錢,然後圍繞優酷土豆做服務的公司很賺錢。。。
二 老是賠錢,視頻網站行業整合的最終形態會是什麽樣子?視頻網站最終很可能會成為傳媒娛樂集團的一部分,而市場上很可能最終會存在8-12家左右的新型傳媒娛樂集團(有少量也可以獨立發展成傳媒集團)。當傳媒集團穩定在8-12家的時候,這8-12家公司很容易會是較全的全娛樂產業鏈,比如有從藝人經紀,電視劇制作,電影制作,影視內容宣發,網上播映渠道,線下播映渠道,票務訂買,衍生品開發等一體)。這時小渠道很難再重新建立,而這時藝人成本也不會因為競爭擡價保持在高位,帶寬成本也會因為競爭弱而降低。
其中能並購或參股視頻網站的傳媒集團里,有入口優勢的互聯網公司,有靠終端優勢的,制作精良的內容公司,和奮發圖強的視頻網站,及傳統廣電系,還有一些其他不明確來源的公司(比如遊戲公司)。比如大致可以細分下,8-12家有
互聯網公司有:百度系(愛奇藝+PPS),阿里系(優酷+土豆),騰訊系(騰訊視頻)
靠終端優勢的公司:小米系(迅雷),上海電廣系(百事通)
奮發圖強的視頻網站:樂視系(樂視其實也屬於靠終端優勢的公司,但還是把樂視放在這了=。=)
制作精良的內容公司:光線系,華誼系(這倆的體量是有可能入垂直視頻網站)
廣電系:央視系(CNTV),湖南衛視的湖南電廣(芒果TV),浙江電廣和江蘇電廣可能出一個(廣電系前三名都是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
其他來源公司:可能是遊戲公司,或者其他的
娛樂行業經濟特性的特點是,制作研發周期長,毛利,產品複制成本低的行業,這樣的行業就很容易成為規模效應很明顯的行業,比如制藥業,軟件行業等,就是誰做的越多,誰就做的越好,所以很容易會發展市場以幾家巨頭,小公司圍繞巨頭形成聯盟的模式。
而在這個過程中傳統廣電系大概率是被逐步削弱的。廣電系從強到弱大概可以分四級陣營
第一陣營是,央視,湖南,江蘇,浙江,上海文廣最強的幾家廣電
第二陣營是排名5-10的衛視,北京,安徽等
第三陣營是排名10以後的衛視
第四陣營是沒有上星的地面頻道
現在第三和第四陣營的廣電系衰落已經很明顯了,人才大量出走,廣告下降或增長緩慢,這個趨勢會逐步蔓延到第一第一陣營,越來越多廣電系優秀人才和團隊轉到視頻網站去上班是廣電系真正衰落的標誌,體制和渠道都成問題的廣電系才是視頻網站競爭中真正的敗者
所以,臣妾的觀點是,如果大家想投資視頻行業,關鍵要看看誰有可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
三 優酷土豆到底還有沒有戲成為最後的勝利者?我覺得優酷土豆成為最終勝利者概率是有的,還不小,但並不是沒有失敗的可能。優酷土豆真正的未來是讓自己轉型成為一家即有播映渠道又有制作的娛樂公司,就像現在的光線傳媒那樣。
以下幾點是對優酷土豆未來發展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建立整條娛樂產業鏈,從ugc里發現好內容,覆蓋從ip誕生到內容制作到衍生品銷售,在渠道泛濫的時候,能參與ip創作並分享版權的公司會有巨大潛力。
(1) 進入阿里系,與博納,阿里影業這些電影公司合作,完成自己布局弱的產業鏈
(2) 參股OTT牌照方,和華數合作,進入互聯網電視行業
(3) 阿里入股和阿里的廣告系統對接,提升廣告的精確投放,用用戶的購買行為替代在線廣告,提升視頻的用戶體驗
(4) 視頻行業內,優酷土豆,愛奇藝PPS,騰訊,樂視這幾家公司的CDN很多都是自建的,對比其他視頻網站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
其中(1)到(3)是如何降低內容成本,(4)是如何提升非廣告收入,(5)是如何降低帶寬成本
各家視頻網站在面對虧損時的做法做法主要都是從如何降低內容成本,如何提升非廣告收入,如何降低帶寬成本上入手,各家做法各有側重,優酷側重的降低內容成本和提升非廣告收入
目前在降低內容成本方面,優酷做了建立全全娛樂行業產業鏈。
騰訊產業鏈的特點,自己非常賺錢,也順便周圍提供服務的公司分點。而優酷土豆產業鏈特點的是,優酷土豆自己賠錢,然後圍繞優酷土豆做服務的公司很賺錢,所以優酷的盈利策略之一就是把周圍提供服務的公司的業務都自己做了。從培育藝人的類yy秀場laifeng(早期叫星夢),藝人經紀部門,影視內容自制公司,線上發行系統,小規模的播映渠道土豆,大規模的播映渠道優酷,還做大電影制作的博納建立穩定的合作關系。優酷建立各級別的制作部門。和藝人經紀,宣發等這些服務部門後,就按照不用的播映渠道去發現和推出藝人,並參與到權益分享。阿里電商還能在這個過程中提供影視的衍生品開發等。
今年博納有5部重點電影中3部優酷都參與了聯合宣發,有些還有投資(優酷參與的3部是竊聽風雲3,白發魔女傳,後會無期)。其中韓寒的後會無期的網絡宣發優酷是功不可沒,大量自制綜藝節目集中報道後會無期,優酷王牌自制節目萬萬沒想到也植入後會無期廣告。從這兩年優酷參與的電影制作來看,能拿到的項目是越來越好,一般電影公司會把最好的項目分給最重要的制作方。
全產業鏈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可以讓優酷參與到優質內容版權的生成和運營。在過去渠道少的時代,版權多少是受壓制的。好的藝人和版權推不推,有時得看渠道比如電視臺有沒有興趣,或高興不高興。而現在渠道泛濫,優質內容開始起來,現在屢屢可以見到優質版權價格創新高(近1年日本動漫版權的中國手遊發行權價格漲了2-3倍,前一陣網絡寫手南派三叔的盜墓筆記的電視劇改編權爭奪異常慘烈,基本都是一線視頻網站大佬親自去談)。在渠道泛濫的時候,能參與ip創作並分享版權的公司會有巨大潛力。
而在增加非在線廣告收入方面,優酷的關鍵是到底能不能手里的大量流量用好或貨幣化。優酷在做法上的有點類似亞馬遜,就是把視頻流量向電商流量去轉化。亞馬遜的流媒體服務就是如果你購物在亞馬遜夠多,送會員。另外是希望能讓流量通過數據和廣告系統轉化購買流量。在互聯網公司的大數據里,百度是有搜索數據,騰訊是有社交數據,阿里是有關於買賣的數據,而阿里還有業內制作非常高的廣告系統。
其他的幾個主要視頻網站可能的發展路徑(1) 樂視幾乎就是A股不死鳥,每次都覺得要跪了,整兩下又出來接著打,然後打的時候還比上次強,儼然就是聖鬥士五小強。樂視有戰鬥力靠的是非常出色管理層和團隊,和終端優勢,但最近廣電對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商的限制,對樂視有一定程度弱化(視頻行業普遍管理層持股都低,樂視擁有最高管理層持股比例和子公司管理層持股比例)。
(2) 騰訊視頻是可以和騰訊互娛板塊有非常好的協同。騰訊和百度都會發展出一個規模的自制,騰訊可以和遊戲部門聯合去拿遊戲,影視全套版權,再聯合宣發。
(3) 而百度可以通過流量和廣告系統對愛奇藝PPS支持。
(4) 而在清晰度4K這一級的視頻里,目前業內普遍認為是需要靠下載來處理,而這4K和超高清恰恰最合適大屏,互聯網電視,而小米也可以投資了可以降低流量成本的迅雷。
(5) 而廣電系如果被打急了,有可能會參照hulu的三家廣電巨頭聯合建視頻網站,家聯合供片的類hulu平臺。
總的來說優酷土豆或阿里系並不用成為8-12家傳媒集團中的第一,只要能保證靠前,就會有很不錯的盈利可能性。
總的來說,優酷現在的機會有點像風險投資,有可能賠錢,也有可能很賺錢。而賺錢和賠錢的關鍵很可能是優酷能否以一個不錯的速度轉型成為有播映渠道和給電商提供入口支持的娛樂公司,以及你入手價格的賠率。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