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華爾街主流預測開始傾向油價跌破40美元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3105

本月國際油價創五年新低後,看空石油的傾向仍有增無減。高盛、法國興業銀行(法興)、美國銀行(美銀)等華爾街機構都開始預測國際油價可能跌至每桶40美元左右。

本周高盛發布的報告大幅下調國際油價的預期價,預計3個月後原油價格可能跌到每桶40美元附近,遠低於原先預估的每桶70-80美元。高盛認為,油價需要跌至每桶40美元,市場才會“重新平衡”。彭博援引法興研究主管Mike Wittner預測稱:

“2015年上半年,市場將繼續體現極度供過於求,我們會看到油價跌破每桶40美元。”

美銀大宗商品研究主管Francisco Blanch在報告中預計,“近期”(near term) 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5美元,因為石油的供需都會滯後於市場價格。瑞銀分析師Giovanni Staunovo認為,石油市場急不可耐,希望看到產油量盡快調整。這種情緒可能推動美國WTI原油價格跌至每桶40美元。北美石油業投資與開采活動減少會導致供應增長停滯,直到今年下半年這種形勢才可能緩解。

兩天前,倫敦能源業顧問公司Energy Aspects Ltd.的首席分析師Amrita Sen接受彭博采訪時甚至預計,在庫存將滿的情況下,本季度季節性需求低迷將進一步施壓油價,不排除油價可能跌至每桶30美元。 

除了華爾街投行頻頻提到每桶40美元的關鍵價位,上周華爾街見聞文章還提到,2009年獲得花旗1億美元獎金的知名原油交易員Andrew J. Hall預計,每桶40美元將是原油價格的“鉆石底”。Hall認為,如果油價低於這個價格,美國和加拿大許多原油公司將無法維持正常的運營。他預計,今年下半年油價將觸底反彈。

昨日油價創近六年新低,跌落每桶45美元一線。盤中美國基準油價WTI原油價格一年半來首次超過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

石油,油價,布倫特原油,WTI,大宗商品
石油,油價,布倫特原油,WTI,大宗商品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382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567

陸磊:經濟下行 央行更傾向於定向工具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390

1399792207820058

中國央行研究局局長陸磊在財新《新世紀》周刊撰文稱,當經濟進入下行周期時,中國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將從人為確保經濟增長演變為必要的流動性註入,以實現整個經濟體系避免出現流動性枯竭。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陸磊指出,目前流行的看法是,必須通過總量性政策使無風險資產收益率壓低;但微觀面的情況並非如此,由於在經濟下行階段一般會出現避險需求,勢必形成國債與地方債的風險差距拉大、政府債與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大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風險差距拉大,這使得不同風險等級間的風險溢價——即融資成本差在擴大。因此,定向或結構性工具的運用迫切性遠高於總量性工具。

此前,中國央行決定,自2015年2月5日起下調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同時,為進一步增強金融機構支持結構調整的能力,加大對小微企業、“三農”以及重大水利工程建設的支持力度,對小微企業貸款占比達到定向降準標準的城市商業銀行、非縣域農村商業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對中國農業發展銀行額外降低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4個百分點。

陸磊在央行降準後曾表示,降準“只是根據金融體系流動性狀況和經濟情況進行延續性操作”,不能理解為通道型降準,“更不能理解為是強刺激的開始“。未來貨幣政策根據經濟運行指標,按松緊適度的原則操作。

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此前也表示,對農發行和符合標準的城商行、農商行的定向降準體現了政府繼續加大結構調整力度、支持小微和三農等薄弱環節和重點領域的意圖。這些定向降準的措施在幫助調結構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能起到穩增長的作用。這次降準和前期降息政策的後續效果應該有助於降低市場利率和企業的融資成本。

陸磊的觀點與此前李克強總理的表態意見一致。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1月21日達沃斯論壇開幕式上發表主題為“中國經濟轉型的全球影響”時表示,中國將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不會搞大水漫灌,而是更加註重預調微調,更好的實行定向調控,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的區間。

中國央行行長周小川在達沃斯論壇上表示,貨幣政策可以為結構性改革提供空間和時間,但不是萬能藥。“在這個意義上,貨幣政策是有效的”。

陸磊表示,中國的中期經濟增長需要全方位深化改革,如土地政策和戶籍改革、財稅體制和行政制度改革、國有企業和市場準入改革、人口政策調整等。但是其中極為關鍵的內容是財政和金融一體化改革,只有強化預算管理,才可能實現金融改革的有效性。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790

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多位官員傾向維持低利率更久時間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4446

周三,美聯儲1月會議紀要顯示,許多委員傾向於維持近零利率更長時間,認為去掉“耐心”措辭會令投資者將註意力集中在很小範圍上,稱如海外經濟惡化,或給美國帶來風險。

fed

1月美聯儲FOMC會議上,官員們就加息時間和步伐、采取下步行動時與公眾溝通策略等方面展開了具體討論。美聯儲官員們一致認為貨幣政策應取決於經濟數據,但1月會議上未就具體計劃達成共識。

美聯儲官員們就加息早晚的利弊進行爭論。推遲加息可能導致未來通脹高企不受控制,或對金融穩定性構成威脅;迅速加息可能會傷害美國經濟複蘇。許多委員們表示,傾向於維持近零利率更長時間,在時機不成熟的情況下加息,可能會影響美國經濟增長和勞動力市場,這有違美聯儲目標。不過,仍有一些委員指出,美聯儲在利率政策上已等待了相當久時間,近期開始收緊貨幣政策是合適的。

美聯儲應如何修改FOMC聲明中“耐心”措辭,也是官員們關註的焦點。此前,美聯儲主席耶倫曾表示,FOMC聲明中“耐心”措辭意味著,未來至少兩次會議上不會加息。如果刪除“耐心”措辭,市場可能會將註意力集中到小範圍的一些日子上,這並非美聯儲想看到的。此外,一些委員們擔心,如果去掉“耐心”措辭,金融市場可能會反應過度,使得金融環境偏緊。

美聯儲官員們分析了影響美國經濟的一系列因素,包括海外經濟、強勢美元、美國工資增幅。美元走強對美國出口有持續負面影響,幾位委員預計美元未來還會升值。委員們指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中東和烏克蘭局勢緊張、希臘政局不穩,都是影響全球經濟的風險因素。會議紀要還顯示,如果工資增幅持續疲軟,可能會傷害家庭支出。不過,委員們認為,歐洲央行和其他央行采取新措施刺激經濟增長,這利好經濟前景,油價下跌對美國經濟也有正面影響。總體看,正如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指出的那樣,美國經濟活動和就業市場的風險接近於平衡。

美聯儲絕大多數官員們對美國經濟比較樂觀。官員們認為,能源價格下跌,會促進消費者支出,這抵消了美元升值給經濟帶來的負面影響。委員們預計2014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增速高於此前預期,也提高了對2015年上半年的經濟預期,不過對中期經濟增速預期沒有太大變化。

通脹持續低迷,是美聯儲不願過早加息的重要原因。會議紀要顯示,委員們認為,不同通脹預期指標反映的信息不同,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在下滑。幾位委員對核心通脹下行表示擔憂。盡管美聯儲稱,近期通脹低迷只是暫時現象,但仍然表示應密切監視各類通脹預期。一些委員強調,基於市場的通脹預期應轉為上行,或盡管相關預期持續低迷但有證據顯示這不足以令人擔心,美聯儲在獲得這些信息後才可采取行動。

美聯儲官員們還討論了加息後控制利率的機制,其中包括這種可能性:擴大隔夜逆回購工具(ON RRP)。在這種工具下,美聯儲與貨幣市場共同基金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相互交易,以控制利率水平。

被稱為“美聯儲通訊社”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美聯儲官員們的討論和規劃進入新的階段,他們在考慮今年晚些時候加息的可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2847

「美聯儲通訊社」:美聯儲傾向3月會議去掉「耐心」措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69

美聯儲將於3月17~18日舉行FOMC會議。Hilsenrath表示,屆時利率前瞻指引和通脹前景將是美聯儲官員們討論的焦點。

去年12月會議上,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去掉了「QE結束後維持低利率相當長時間」說法,改為「對貨幣政策恢復正常化應保持耐心」。Hilsenrath指出,在近期採訪和公開演講中,多位美聯儲官員們暗示,應該去掉前瞻指引中「耐心」措辭: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2月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表示,如果美國經濟狀況如美聯儲預期那樣持續改善,FOMC委員會將在未來每次會議上都考慮是否加息。在加息前,美聯儲會先修改前瞻指引。

上週,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今年年中可能到了「慎重討論」加息的時候,因為美國就業市場接近充分就業,通脹也開始回升。美聯儲不應在加息問題上等太久,那樣可能迫使美聯儲急劇加息。Williams今年在FOMC會議上擁有投票權,是美聯儲鴿派官員。

上月,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在接受採訪時表示,6月起每次會議上,美聯儲都應討論是否該加息。Lockhart的政策立場是中立的,所以常常被視為FOMC委員會中的傾向性觀點。

耶倫在12月會議上曾表示,「耐心」措辭意味著,未來兩次會議上不會加息。美聯儲在1月聲明中仍保持「耐心」措辭,這意味著3月和4月會議上不太會加息。如果美聯儲在3月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那麼加息大門將在6月打開。一些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如果接下來幾個月經濟能保持在當前水平,那麼6月考慮加息是可行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導,路透社調查顯示,美國16家一級交易商中,有9家稱他們預期6月加息,較2月調查的比例升高;一些分析師認為美聯儲可能在3月的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總體來看,當前市場共識是美聯儲在6月或9月加息,年內加息一次。

不過,Hilsenrath認為,如果3月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也不意味著美聯儲一定會在6月會議上加息。耶倫曾表示,通脹問題是未來幾個月高度關注的焦點。儘管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但通脹並沒有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前進。美國通脹已有連續34個月,持續低於2%。

耶倫表示,對於應滿足何種條件時美聯儲才會加息,不會設定單一目標。美聯儲將關注一系列與通脹前景相關的指標,來評估是否該加息。

耶倫2月時表示,當FOMC委員會對通脹有「合理的信心」時,也即認為通脹會朝著2%目標前進,美聯儲會作出加息決定。Hilsenrath稱,下周FOMC聲明中,將可以看到美聯儲對通脹的闡述。耶倫「合理的信心」表述模糊,給美聯儲留有更多餘地,討論什麼情況下算是對未來通脹有充分信心。

一些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如果美國勞動力市場足夠強勁,理論上將推升工資水平,進而通脹終將回升到目標水平。

美聯儲去掉「耐心」措辭,意味著撤銷給公眾利率將維持在低位的承諾。過去10年,美聯儲很多時候都設法控制市場預期,例如在2004~2006年,美聯儲表示將審慎地加息。目前,許多人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它限制了美聯儲行動。上週,美聯儲「二號人物」——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表示,美聯儲不想給市場意外,但同時沒有必要把每個將要採取的行動都匯報給公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93

「美聯儲通訊社」:美聯儲傾向3月會議去掉「耐心」措辭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5069

週二,有「美聯儲通訊社」之稱的《華爾街日報》記者Jon Hilsenrath撰文稱,美聯儲傾向3月會議上去掉利率前瞻指引中「耐心」措辭,這樣做將給其行動更大靈活性。通脹前景高度影響美聯儲加息決策。

patience

美聯儲將於3月17~18日舉行FOMC會議。Hilsenrath表示,屆時利率前瞻指引和通脹前景將是美聯儲官員們討論的焦點。

去年12月會議上,美聯儲在FOMC聲明中去掉了「QE結束後維持低利率相當長時間」說法,改為「對貨幣政策恢復正常化應保持耐心」。Hilsenrath指出,在近期採訪和公開演講中,多位美聯儲官員們暗示,應該去掉前瞻指引中「耐心」措辭: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2月出席美國國會聽證會時表示,如果美國經濟狀況如美聯儲預期那樣持續改善,FOMC委員會將在未來每次會議上都考慮是否加息。在加息前,美聯儲會先修改前瞻指引。

上週,舊金山聯儲主席John Williams認為,今年年中可能到了「慎重討論」加息的時候,因為美國就業市場接近充分就業,通脹也開始回升。美聯儲不應在加息問題上等太久,那樣可能迫使美聯儲急劇加息。Williams今年在FOMC會議上擁有投票權,是美聯儲鴿派官員。

上月,亞特蘭大聯儲主席Dennis Lockhart在接受採訪時表示,6月起每次會議上,美聯儲都應討論是否該加息。Lockhart的政策立場是中立的,所以常常被視為FOMC委員會中的傾向性觀點。

耶倫在12月會議上曾表示,「耐心」措辭意味著,未來兩次會議上不會加息。美聯儲在1月聲明中仍保持「耐心」措辭,這意味著3月和4月會議上不太會加息。如果美聯儲在3月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那麼加息大門將在6月打開。一些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如果接下來幾個月經濟能保持在當前水平,那麼6月考慮加息是可行的。

華爾街見聞網站此前報導,路透社調查顯示,美國16家一級交易商中,有9家稱他們預期6月加息,較2月調查的比例升高;一些分析師認為美聯儲可能在3月的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總體來看,當前市場共識是美聯儲在6月或9月加息,年內加息一次。

不過,Hilsenrath認為,如果3月會議上去掉「耐心」措辭,也不意味著美聯儲一定會在6月會議上加息。耶倫曾表示,通脹問題是未來幾個月高度關注的焦點。儘管美國勞動力市場持續回暖,但通脹並沒有朝著美聯儲2%的目標前進。美國通脹已有連續34個月,持續低於2%。

耶倫表示,對於應滿足何種條件時美聯儲才會加息,不會設定單一目標。美聯儲將關注一系列與通脹前景相關的指標,來評估是否該加息。

耶倫2月時表示,當FOMC委員會對通脹有「合理的信心」時,也即認為通脹會朝著2%目標前進,美聯儲會作出加息決定。Hilsenrath稱,下周FOMC聲明中,將可以看到美聯儲對通脹的闡述。耶倫「合理的信心」表述模糊,給美聯儲留有更多餘地,討論什麼情況下算是對未來通脹有充分信心。

一些美聯儲官員們認為,如果美國勞動力市場足夠強勁,理論上將推升工資水平,進而通脹終將回升到目標水平。

美聯儲去掉「耐心」措辭,意味著撤銷給公眾利率將維持在低位的承諾。過去10年,美聯儲很多時候都設法控制市場預期,例如在2004~2006年,美聯儲表示將審慎地加息。目前,許多人認為這種做法是錯誤的,因為它限制了美聯儲行動。上週,美聯儲「二號人物」——副主席Stanley Fischer表示,美聯儲不想給市場意外,但同時沒有必要把每個將要採取的行動都匯報給公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5395

立院十一月再戰,藍綠傾向「修而不廢」 課不到稅的證所稅 乾脆廢了吧

2015-09-28  TCW

「洪版證所稅」立院攻防 ,朝野都想把它打回原形,對比當年為求「公平正義」強硬實施,昨是今非格外諷刺。

九月十八日,立院朝野上演證所稅攻防大戰。國民黨團除支持「洪版證所稅」,還加碼將未上市(櫃)股票的證所稅率下調,對比三年前同一群藍委,扛著租稅公平大旗,宣告復徵證所稅,如今看來格外諷刺。

被視為台股及稅收魔咒的證所稅,自上路以來引爆朝野極大爭議,短短三年連修四次,這回藍委急著在大選前提出修正案,顯見證所稅立法過程之草率和荒謬。

證所稅朝野協商未達共識,只能等到十一月再戰。券商公會理事長簡鴻文,不滿意「洪版證所稅」,送出折衷方案給藍綠立委,主張將這千分之○.五證所稅「緩衝上路」,被外界解讀為形同「廢除」證所稅。

今年八月底,證所稅催生者、前財政部長劉憶如曾對媒體指出,證所稅的存在「很奇怪」,因其實施以來,實質上沒有課到什麼稅,認為政策不能「先求有、再求好」,證所稅可以被檢討,等於是打臉現任財長張盛和。

台灣沒條件課!

只修不廢,股民憂借屍還魂「證所稅根本是一場鬧劇!」前財政健全小組成員、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副所長吳德豐回憶,當年研議證所稅時,馬政府過度菁英決 策,為了公平正義決定硬幹,「財政部找我只有討論怎麼課稅,而不是『應不應該課』。」證所稅錯誤命題的開始,就在於政府不願正視「證交稅隱含證所稅」的問 題,選擇外加課徵證所稅,想要增加稅收,又不願配合調降證交稅,結果證交稅損失近八百億元,簡直是賠了夫人又折兵。

吳德豐認為,稅制要配合經濟及產業發展,台灣沒條件課證所稅,因為資產會在國際間移轉,根本課不到稅,而台股交易量如此頻繁,交易稅應該要低,才能吸引投資台股。

儘管藍綠政治人物有意將證所稅打回原形,但只要證所稅還存在一天,投資人還是「心驚驚」,就怕哪天政治或經濟情勢轉變,證所稅仍有借屍還魂的可能性。

「洪版證所稅還是留了伏筆,萬一未來財政有困難,政府決定將證券交易所得,併到綜所稅裡頭一起課,最高稅率將拉高為四五%,那是多麼可怕的事!」一位不願曝光的股市大戶擔憂的說。

為了安撫股民,證所稅朝野協商時,藍委提出修正動議,將原本核實課稅、稅率一五%的未上市(櫃)股票,比照上市櫃股票,改課千分之○.五的證所稅,做為尋求民意支持的賣點。

就連長期參與證所稅的官員,也難掩神情落寞,直言證所稅在兩黨角力下多次修改,就像一輛四不像的拼裝車,根本上不了路,只能停在路邊,結果路上發生連環大 車禍,又被當成罪魁禍首,「與其吵吵鬧鬧,還不如廢了吧!」而證所稅的支持者,眼見執政黨走向民粹,藍委昨是今非,政策前後反覆,如同炒一盤菜,要多點改 革就加點鹽,要多點妥協又加點糖,只能炒出一盤既不可口又不營養的大雜燴,結果就是失去民心。

權衡公平正義和財政收入,吳德豐認為,證所稅是課不到稅的錯誤政策,體認到「稅制不能包贏」後,執政者既然決定收拾善後,「就要做得漂亮一點,乾脆廢除證所稅!」現制不利經濟!

五次稅改,課稅不順就加稅馬英九總統上任七年來,總共進行五次稅改,因為證所稅開徵造成證交稅鉅額損失,只好再推出富人稅、兩稅合一可扣抵稅額減半、房地合一稅等加稅措施,結果卻是台股動能萎縮,難以吸引境外人才,企業怯於投資,讓台灣經濟逐步惡化。

一位企業主表示,財政部在稅收不足時,想到的總是向領薪階層或股民增稅,從未檢討稅制有何不合理之處,所以企業怯於投資,稅官自然徵不到稅,落入國家財政更加困窘的循環。

台灣稅制有「一高、二低、三缺綠」的問題,所得稅過高壓抑經濟成長,營業稅和財產稅又過低,攸關國家長期產業發展的綠色稅制,卻遲遲沒有建立,財政部對稅制稽徵的「積極不作為」,讓稅收無法增加,近年又不斷加稅,又怎能以「租稅公平」服眾?

「加稅部長」張盛和日前提及,亞太經合會(APEC)會員國都體認到國際經濟情勢的疲弱,紛紛呼籲採取對經濟發展更友善的政策。張盛和強調,證所稅的修正也是呼應國際趨勢,態度不再是鐵板一塊,未來對稅制如何「動態調整」,值得持續關注。

隨著總統大選逼近,兩黨總統參選人更應主打「經濟牌」,在經濟沒有好轉之前,承諾把「加稅放一邊、利字擺中間」,待證所稅表決後,更應一一拆解有害無益的加稅措施,並端出具體的產業及經濟政策,才是爭取選票之道。

馬政府稅改,引發資金外逃骨牌效應

.證所稅

加稅額度: 24億元/年得罪對象: 各大券商、上市櫃公司股東、全國股民不良影響: 900萬股民持股獲利下降、股市成交量下滑、衝擊新創事業IPO家數、證交稅短徵800億元

.富人稅

加稅額度: 99億元/年得罪對象: 年所得淨額1000萬元以上者不良影響: 引發富人逃亡潮,高資產紛紛移往海外.兩稅合一→股東可扣抵稅額減半加稅額度: 505億元/年得罪對象: 獲配股利的個人股東不良影響: 加重股市投資人稅務負擔;兩稅合一股利扣抵減半溯及既往,有違信賴保護原則.房地合一稅 加稅額度: 40億元/首年 得罪對象: 一、2014年1月2日後取得、持有未滿2年出售不動產者 二、2016年1月1日後購入不動產者 不良影響: 房地產交易量急凍,衝擊不動產產業;房屋稅、地價稅、土增稅銳減,衝擊地方政府財源

資料來源:財政部

文 劉永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306

亞航獨家回複《每日經濟新聞》:並無私有化傾向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0-10/952143.html

"針對最近關於亞洲航空欲私有化的傳言,亞洲航空需要聲明公司並無私有化傾向。"9日晚間,亞洲航空(以下簡稱亞航)方面給記者發來了這樣一份聲明。

每經記者 王敏傑

"針對最近關於亞洲航空欲私有化的傳言,亞洲航空需要聲明公司並無私有化傾向。"9日晚間,亞洲航空(以下簡稱亞航)方面給《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來了這樣一份聲明。

日前,有外媒報道稱,亞航正在緊急聯系投資者,希望以管理層牽頭收購的方式進行私有化,私有化源於沈重的債務壓力。

亞航否認私有化傳聞

據路透社報道,亞航的聯合創始人費爾南德斯正在與銀行談判謀求獲得私有化交易的貸款,私有化可能在未來幾個月內啟動。《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這並不是亞航首次出現私有化傳聞。早在2008年10月,馬來西亞商業周刊《TheEdge》就指出,亞航不久將實現私營。不過,隨後這一計劃告吹。

據路透社報道,亞航此次私有化源於其沈重的債務壓力。有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亞航當前債務規模已經高達百億林吉特。這一令人頭疼問題的原因之一是,亞航持股的姐妹航空公司,尤其是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航空,欠其債務越來越多。

因為受匯率等因素影響,亞航目前的經營數據並不樂觀。臨時報告顯示,亞航二季度客運量、平均運載率以及收入客公里(RPK)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此外,亞航旗下子公司的財務狀況也頗顯緊張。據彭博社此前報道,亞航旗下的遠程子公司亞航X為改善財務狀況,正同空客集團協商推遲未來兩年內新飛機的交付。而在去年,亞航各航空子公司更是削減了航線網絡以改善財務狀況。

在中投顧問交通行業研究員蔡建明看來,一旦私有化成功,為亞航帶來的好處將是:其能夠擺脫投資機構、監管機構的制約,同時有利於增強管理層對公司的掌控力。"當前亞航債務壓力較大,而且股價低迷,公司不論是融資還是發展都處於十分被動的地位,而私有化之後,公司的組織、治理框架將會得到改變,能夠對公司後續發展起到積極作用。"

不過,在回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采訪郵件中,亞航否認私有化一說。但是針對相關債務情況,亞航方面並未給出回應。

積極布局中國二三線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債務不是目前唯一令亞航頭疼的問題。今年6月,總部位於香港的GMT研究公司在一份研報中對亞航的賬目提出質疑,導致亞航的股價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的最低水平。GMT在報告中指出,亞航利用關聯方與虧損的結盟航空公司交易,虛假推高利潤。不過,費爾南德斯堅稱公司的財務和前景沒有問題,市場低估了亞航的價值。

此外,在被亞航視為重要市場的中國,亞航正面臨航班時刻不理想、人民幣匯率變化以及其他低成本航空的航線競爭的挑戰。不過業內人士認為,對亞航而言,中國市場的機遇大於挑戰。

10月2日,亞航開通了長沙-吉隆坡航線。目前,亞航在中國市場已經擁有19個航線目的地,飛往中國的航線數量上升至37條。

"亞航飛了很多航空公司不願意飛的航線。"今年早些時候,費南德斯在上海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亞航的規劃是"可以飛遍中國所有的城市"。中國的二三線城市,恰恰是低成本航空最大的盈利市場。

蔡建明指出,亞航集團目前約占中國國際廉價航空市場的一半份額,而且仍在我國二三線城市積極擴張。亞航在中國市場面臨的挑戰主要來自我國本土廉價航空公司(如春秋航空)以及一些國際廉價航空公司(如虎航、Scoot)的競爭。"亞航還需要進一步適應中國二三線城市的航空市場。"

  • 每日經濟新聞
  • 柴剛
  • 每經記者 王敏傑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3815

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傾向於11月中旬後某個周一推出深港通

10月13日,深交所和港交所正式啟動深港通全球路演,首場路演於13日下午在香港舉行。港交所總裁李小加在媒體見面會上表示,傾向於11月中旬後的某個周一推出深港通,周一方便風險控制。

此次路演共吸引600名機構投資者及券商代表參與,每位投資者代表都獲發了一本投資者指引。

深交所副總經理王紅表示,內部準備工作早已開始。從8月16號開始,兩邊緊鑼密鼓開展工作,兩邊交易所和結算公司已經全部準備就緒。10月17日-11月9日將進行全天候全市場仿真測試,周末時間進行全網測試。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8547

房地產、體育俱樂部非理性對外投資傾向,監管部門密切關註

據新華社報道,發展改革委、商務部、人民銀行、外匯局四部門負責人6日就當前對外投資形勢下中國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外投資監管答記者問。

問:有消息稱,當前對外投資形勢下中國相關部門將加強對外投資監管。請問對此有何評論?

答:我國對外投資的方針政策和管理原則是明確的,我們鼓勵企業參與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融入全球產業鏈和價值鏈的方針沒有變,堅持對外投資“企業主體、市場原則、國際慣例、政府引導”的原則沒有變,推進對外投資管理“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的方向也沒有變。

我們支持國內有能力、有條件的企業開展真實合規的對外投資活動,參與“一帶一路”共同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促進國內經濟轉型升級,深化我國與世界各國的互利合作。

同時,監管部門也密切關註近期在房地產、酒店、影城、娛樂業、體育俱樂部等領域出現的一些非理性對外投資的傾向,以及大額非主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對外投資、“母小子大”、“快設快出”等類型對外投資中存在的風險隱患,建議有關企業審慎決策。

對外投資管理機制是我國開放型經濟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們將把完善中長期制度建設和短期相機調控結合起來,在推進對外投資便利化的同時防範對外投資風險,完善和規範市場秩序,促進對外投資健康有序發展,保持國際收支基本平衡。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53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