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人有远虑必有近忧 宁静致远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7caecf0100gno5.html


回顾过去的人生,我发现以前自己担心的很多事情其实并没有发生。

 

那天和一位朋友聊天,她和男朋友已经恋爱多年,男朋友希望早日结婚生子,而她认为应该先有相当的收入和给孩子创造好的条件后才可以结婚。我当即告诉她,生 小孩和收入是否达到某个水平完全没有关系,只要生下来,孩子自然有办法养,君不见农村家庭年收入才几百元的家庭小孩照样生一大堆,到最后也不是养下来,以 后说不定还成为国家栋梁呢。

 

船到桥头自然直。

 

很多人自认为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我就告诉他们,你只要想今天最多明天的事情,因为从后天开始你就不知道情况会如何变化了。气象学家认为很有科学依据的天气预报也不时有失准的情况,何况我们的人生呢。

 

所以才有诸如“秘密”这类书籍的出现,认为你怎么想的,以后就会怎么发生。

 

而这是有一定道理的。你想以后夫妻关系会好(尽管现在很不好),现在就会充满信心而且朝此努力,以后真的就会有好的夫妻关系和家庭(即使真没有你现在也先赚到了);如果你一直认为肯定无法好,那么天从人愿,以后怎么好得起来?!

 

其实这也是古人教人立志要高以及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的原因。

 

而朋友,关键是你把一切事和人朝好方向去想的时候,你今天和明天至少就可以过得更加快活和充实,这就是当下的回报,这种好事怎么能够错过呢?!你也许会 想,我如果今天对谁这么好,以后人家不领情,那不是亏大了吗?那就记住付出本身就是快乐,古训施恩不望报就是针对人性的这种特点说的。

 

别远虑,无近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330

王維基深謀遠慮 左丁山

http://hk.apple.nextmedia.com/supplement/columnist/%E5%B7%A6%E4%B8%81%E5%B1%B1/art/20140111/18587339

香港電台選2013年聲音檔案,由聽眾投票,結果選出王維基嘅「究竟香港係法律大?政策大?還是特首大?」為第一名。
王維基好識掌握sound bite,十月十五日政府宣佈發出兩個免費電視牌照俾電訊盈科及有線電視旗下子公司之後,王維基召開記者招待會向記者講:「法律大、政策大,還是特首大」,造成轟動效果。
其實政府即使發牌俾王維基,以王之使錢手法,要打倒無線慣性收視壟斷,點都要蝕足三四十億元先至有些少眉目,好多資深電視元老就曾對左丁山講過,王維基搞電視,死梗,梁振英唔俾佢死,實在係惜住王維基嘅荷包。左丁山就以為,有人要蝕大本為追求佢嘅商業意念,有佢嘅自由,唔到政府理,政府以電視廣告收益不足以支持五個免費電視台為理由,又傳出消息指王維基嘅香港電視財力不如電盈及有線,故此不發牌俾香港電視,根本係多餘嘅,人地有蝕本嘅自由即,何況佢又未必真係輸實。
不發牌事件突顯咗「特首大」,但中移動之香港子公司賣盤俾香港電視,又有消息話梁特首事前唔知,港澳辦、中聯辦事前都唔知,我地先至知道係「中央大」,中央國企要挺王,一男子也無可奈何。但突然之間,中移動母公司話要調查交易事件喎,係唔係真的「特首大」?是否佢不忿落面,背後向中央投訴,逼中移動集團做醜人呢?睇番事件日程,原來王維基早在2013年8月16日(即宣佈發牌前兩個月)已與中移動子公司簽訂收購協議,交易在12月20日完成,即係話,王維基夠曬深謀遠慮,一早已有Plan B,並且保密工夫做足,雖在10月15日之後,被記者追訪,仍然可以鎮定到極,瞪大眼講大話,話自己無Plan B,令一男子不以為意。如此看來,王維基俾人一個印象就係主攻急先鋒,實在係錯誤形象。此人滿肚密圈,一早估計到最壞情況,及早向中移動子公司洽購牌照,真高手中之高手也,梁振英政府完全唔係嗰皮。如果佢好老實咁在10月15日承認咗有Plan B,恐怕真係特首大咯,佢會老早向中央申訴,搞喎王維基嘅收購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244

中國的“遠慮”:一幅圖展示三大經濟體長期競爭力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7412

近年來,在談論中國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時,越來越多地提到老齡化。目前全球老年人口超過1億的國家只有中國一個。“未富先老”成為中國越來越突出的問題。去年11月,彭博的首席經濟學家Michael McDonough展示了下面這幅圖,它讓我們發覺,二十年後中國的人口金字塔同今天的日本驚人地相似。近日,McDonough又展示了以下圖表,它由上至下分別展示了日本、中國和美國分別在1990年、2014年、2025年和2050年的人口結構。如圖所示,截至本世紀中葉,中國與日本雙雙邁入人口嚴重老齡化階段,中國55-65歲國民人口占比最多,日本70-79歲國民最多。而美國人口結構大致和2025年相似,25-39歲國民仍是主流。三國一比,高下立見。總體而言,在保持經濟發展和人口動態平衡的前提下,一個國家的年輕勞動力增加得越快,越有利於經濟增長,反之,如果人口老化越快,適齡勞動力減少得越快,經濟增長的難度就越大。從這個角度看,在今後約兩代人時間里,老齡化會越來越明顯地影響中國經濟發展,其負面影響比美國和日本國內人口問題的都要大。如何在人口紅利迅速消失和老齡化加速時保證均衡的經濟發展,這是中國迫在眉睫的“遠慮”。具體來看,雖然同為迅速老齡化國家,但中國和日本的人口結構依然有些不同。中國在2025-2050年期間老齡化速度極快。日本在2025年就已經是50-54歲和75-79歲兩個年齡段人口占比最高,中國那時人口占比最高的是35-39歲和55-59歲年齡段。到2050年,中國60-64歲年齡段占比最高,其次是55-59歲年齡段,日本則是75-79歲和70-74歲年齡段,兩國人口最多的群體年齡差距明顯縮小。老齡化差距縮小的同時,中日兩國的少子化現象也更趨一致。2050年,日本0-4歲、5-9歲、10-14歲、15-19歲這四個年齡段的人口占比分別處於倒數第四到第七名。90歲以上年齡段占據倒數第一到第三的位置。在中國,到2050年,0-4歲、5-9歲、10-14歲、15-19歲這四個年齡段的人口占比幾乎並列倒數第四,倒數第一到倒數第三的是85歲以上的高齡年齡段,20-24歲的比例和80-84歲年齡段相當,並列倒數第五。去年8月,華爾街見聞文章曾提到美銀美林的報告發現,中國勞動年齡人口在2012年達到了頂峰,比人口統計學家預計的提前了3年,拐點已經到來。該報告認為,和總人口峰值相比,適齡勞動者的人口峰值同經濟的關系更密切,適齡勞動者人口影響GDP增長率、消費支出和需求。同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的藍皮書也認為,中國迎來了人口轉型的拐點,人口紅利將進入逐漸收縮時期。今年2月,中國民政部副部長竇玉沛稱,截至2月,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數量已超過2個億,占總人口的14.9%。當時華爾街見聞的文章曾做比較:2億老年人口數超過了巴西、俄羅斯、日本各自的總人口數。如果作為一個國家的總人口數,也能排世界第四位。《人民日報》去年4月的報道認為,面對“未富先老”的巨大考驗和壓力,如果不加快健全“積極老齡化”、“健康老齡化”的制度和服務體系,人口結構迅速老化將使未來中國經濟社會的發展活力“窒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4578

李嘉誠商業帝國重組的“深謀遠慮”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963

李超人又一次證明了自己的“老謀深算”,又來了次“一石三鳥”。

9日,李嘉誠旗下的兩家公司長實及和黃宣布合並,組成新公司長和。兩家公司的地產業務歸入另一家新成立的公司長地,將分管地產業務和分拆出來的基建、能源、零售等業務,並分拆上市。李嘉誠同時擔任長和和長地的主席。有關交易預計在今年上半年完成。

簡而言之,這場交易就是把長江實業資產(控股)及和記黃埔放到一起,然後再分成地產公司和非地產公司。

重組議案宣布時的股權架構是這樣的(匯豐銀行制圖):

QQ截圖20150110114731

如果議案順利實施,則將變成這樣的(匯豐銀行制圖):

QQ截圖20150110114619

為何重組?官方理由是消除長江實業持有的和黃股份控股公司的23%折價。

《南華早報》專欄作家Shirley Yam認為,這個理由太顯而易見了,也有很多途徑可以解決。例如和記黃埔可將地產業務置換為長江實業的非地產業務,之後則是長江實業及股東對和記黃埔股權的再分配。

這一資產置換方案明顯要簡單的多,只需兩家公司的少數股東同意即可。而目前李嘉誠提出的重組議案,則涉及剝離上市公司資產成立新公司,不僅需要股東同意,還需要法院批準。

李嘉誠緣何舍近求遠?

《南華早報》專欄作家Shirley Yam認為,答案就是,資產置換的方案無法實現將李嘉誠帝國的註冊地轉移出香港、從而獲得“外國公司”這一額外保護的目的。

在提出的重組議案中,李嘉誠地產和非地產公司都將註冊在開曼群島。李嘉誠對此回應說,“人們有自由待在自己喜歡的地方。實際上,我的很多公司仍然註冊在香港且在此上市。過去10年,超過70%的新上市公司都註冊在開曼群島。這不是有沒有信心的問題,只是方便而已。”

只是為了便利嗎?在開曼群島註冊的公司最大的便利在於重組和沒有資本金限制,這都是虧損公司的特征。顯然,和記黃埔和長江實業不在此列。

對了,這一重組議案還有一個亮點在換股比率,明顯是有利於長江實業股東及李嘉誠家族的。

每一股和記黃埔只能換股0.684股新公司股權,而長江實業可實現與新公司股權1對1折換。也就是說,和記黃埔的股東將比長江實業股東少得到31%的新公司股權。

《南華早報》專欄作家Shirley Yam稱,公平的說,這與過去幾個月和記黃埔股價表現不佳有關。和記黃埔持有赫斯基能源的股權,因油價下挫而受到拖累。對於和記黃埔的股東來說,現在賣出絕對是壞的時機、不劃算的價格。而且,和記黃埔股東的“虧本買賣”在以資產估值的資產置換方案中是可以避免的。

而對李嘉城家族來說呢?重組議案如果順利實施,李嘉誠家族將以和記黃埔的間接控股權得到地產和非地產公司30.15%的股權。

和記黃埔的股東是否能接受這一方案仍需要拭目以待。反正李嘉誠承諾,如果方案通過,將提高派息率。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6865

李慧勇:二季度經濟數據無近憂有遠慮

15日上午,在國新辦召開的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發布會上披露,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一季度和二季度同比增長均為6.7%。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在評價上半年經濟增長時認為,經濟增長呈現階段性企穩的態勢。“雖然上半年增長6.7%,比去年同期回落了0.3個百分點,但上半年的6.7%所創造的GDP增量如果按2010年不變價格計算的話,反而比去年上半年多增了230億元人民幣,所以可以看出中國的經濟是在穩定增長的”,盛來運說。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發布報告認為,經濟增長符合預期,但民間投資、實際利率和外需情況等方面仍顯示出經濟動能不足。

李慧勇表示,民間投資仍然不足,房地產投資見高回落;名義利率雖已降至新低,但由於通縮壓力,實際利率處於高位,抑制企業投資和居民消費的積極性;從外需情況看,貿易制裁有加重趨勢。

李慧勇認為,供給側改革是中國經濟能否觸底回升的關鍵,基於上半年經濟增長情況,政策要立足長遠,“根據國際狀況,擇機下調準備金率甚至調息;加大增支減稅財政政策落實力度。”

在貨幣政策方面,李慧勇認為常規手段調節流動性效果不錯。如有證據表明英國脫歐帶來資金外逃、人民幣貶值壓力加大,影響流動性穩定,預期央行會第一時間降準甚至降息來對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72

財富|美股上填“特朗普缺口”,全球股市無近憂有遠慮

在地緣政治風險暫時釋放、財報季大利好以及中國降準的溢出效應下,全球股市風向標——美股已經走出頹勢,技術形態已完全填補了“特朗普缺口”,即3月來因美國總統特朗普觸發貿易爭端而引發的市場跳空缺口,亞太市場也隨之大漲。

4月18日淩晨收盤,標普500指數上漲1.1%,至2706.39點;納指上漲1.7%,報7281.10點;道指上漲0.9%,報24786.63點。其實,美股開盤40分鐘後,標普500指數就強勢漲破2700點,隔夜富時中國A50指數期貨因中國降準而大漲2%。亞太股市也全面上攻,香港恒生指數收盤升0.7%至30284.25點,日經225指數收漲1.4%,報22158.2點。

此前,全球投資者都增持現金,在風險落地後伺機入場。渣打銀行全球宏觀策略主管羅伯遜(Eric Robertsen)近期走訪美國多家大型企業,他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鑒於投資者客戶的現金儲備和企業的股份回購行為,風險資產回升可能近在咫尺。“盡管標普500指數年初至今微跌,波動率曲線已經開始正常化,我們預計這將繼續。此外,雖然標普指數虛弱,但如IT和非必需消費品的周期性行業繼續優於防禦性行業,這表明盡管貿易緊張關系和地緣政治風險在前,股票投資者保持親周期的展望前景。”

值得註意的是,在風險逐步釋放下,新興市場(尤其是亞太)仍可能跑贏歐美。羅伯遜也提及,縱觀新興市場外匯近期表現,除了重災區俄羅斯、巴西,其他亞洲貨幣似乎成了避險區。手持大量現金的眾多企業和機構也反饋,一旦全球風險消退,希望重回新興市場部署資本。

美股填補3月跳空缺口

美股收複3月全部失地

3月22日,特朗普簽署總統備忘錄,稱依據“301調查”,準備對多項自中國進口產品施加高額關稅,限制中國在美高科技投資。更早前,特朗普宣布對進口的鋼鐵、鋁征收高關稅。受此影響,3月美股和全球股市都頗為動蕩。

不過,截至目前,美股幾乎收複3月以來的全部失地。在加息周期下,估值擴張已無法支持美股繼續上行,那麽盈利增長就成了唯一的指望。所幸,財報季沒有令市場失望。

部分受益於稅改,領跑財報季的各大銀行等金融機構交出了近年來最好的業績答卷。

周二盤前,高盛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業績報告。財報顯示,高盛今年一季度營收100.4億美元,遠高於市場預估的87.5億美元,同比增長25%,是三年來最高水平;一季度高盛凈利潤為28.3億美元,同比上升27%;每股收益為6.95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第三高。去年第四季度,高盛凈利潤為-19.28億美元,是華爾街五大投行中唯一虧損的一家。

在低波動率逆轉的情況下,萎靡多時的華爾街“交易之王”也開始發力。此次高盛財務數據良好,主要得益於交易和自營部門的收入增加。其中,機構客戶服務的凈收入為43.9億美元,同比增長31%,環比增長85%;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營收為23.1億美元,增長了38%,遠高於分析師預估的18.5億美元。

上周,其他幾家大行也表現優異。例如摩根大通、花旗、富國銀行凈利潤分別同比上升35%、13%、5.5%,ROE分別同比上升11%、7.4%、12%,超出分析師預期。

其實從上周開始,美股就開始震蕩上行,標普500和納指分別上漲2%和2.8%。行業板塊中,能源板塊得益於油價上漲而大漲6%,科技板塊也有不錯的表現,半導體、技術硬件和軟件與服務分別反彈6%、4.1%和3%;與此相反,公用事業和房地產板塊分別下跌1.3%和1.2%,媒體、家庭用品等板塊也表現不佳。

此外,美國經濟擴張周期仍在持續,美聯儲3月會議紀要顯示委員們對經濟增長和通脹信心增強。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持續上調美國2018年、2019年增速預期0.2個百分點。

眼下,機構最為看好的美股板塊包括:原材料、能源、工業、信息科技、金融,最看淡的包括:公用事業、必需按消費品、房地產、電信。機構也認為,持續的弱美元將拉動企業海外營收,且弱美元態勢中期難以逆轉。

無近憂、存遠慮

盡管美股又重歸平靜,但實則反彈前的技術圖形已經逼近破位,市場對中長期的擔憂始終存在。例如,因稅改而獲益的一次性業績利好究竟能否持續?一旦加息加速,高估值的美股能否承受?

就稅改這一“利好”而言,分析師表示並不一味看好。“在經濟擴張周期的晚期,如此順周期性的稅改刺激並不見得是好事,其並不會提升生產率,而且加劇了美國財政赤字,這也是為何美元持續下挫的原因。”羅伯遜此前對記者表示。

如果要利好經濟的長期發展,那麽稅改需要刺激企業的資本支出、加強投資和研發。但羅伯遜也表示,許多客戶都反饋,投資者對於資本支出的增加可能過於樂觀。多數客戶都表示資本支出計劃不會改變,他們僅僅因為稅改而將其在外國的留存收益轉回美國。總之,企業或將繼續將現金返還給股東(通過回購)。

此外,近期油價漲勢如虹,這也是一大關鍵變量。之所以前幾年美聯儲遲遲無法加息,多半原因是低油價造成的通脹低迷,而如今布倫特油價已經沖破了70美元/桶,較兩年前低位幾乎漲了三倍,這也開始強化通脹預期。眼下,美聯儲青睞的通脹指標“核心PCE”已達1.6%,美聯儲預計今年有望恢複的2%的目標值。

2月的美股閃崩正是由於一份就業報告,當時的1月非農就業數據顯示,當月薪資增速逼近3%,瞬間引爆了通脹預期,導致市場擔憂美聯儲加速收緊貨幣,美股頓時閃崩。盡管美聯儲如今預計今年再加息2次,但市場也高度關註是否次數會超出預期。

此外,未來市場仍可能受到地緣政治風險和其他不確定性的幹擾。美國在11月將進行中期選舉,盡管部分觀點認為共和黨將難保在參眾兩院的多數優勢,但也有相當觀點認為。市場定價可能低估了這一的可能性。

資金或重返亞太市場

早在今年初,第一財經就曾報道,相對美股,多家機構今年計劃超配亞太市場。眼下,機構也預計,在風險釋放後,將伺機再度進入新興市場。

上周,隨著貿易摩擦出現一定緩解跡象,資金回流全球股市。根據EPFR統計,美股市場結束了持續三周的大幅凈流出後轉為小幅凈流入(63.7億美元),新興市場和日本股市(25.9億美元)流入勢頭也依然強勁,但歐洲流出加速。

數據也顯示,全球資金同樣加速流入中國市場(包括A股、H股、紅籌)股票型基金,上周流入11.7億美元,高於前一周的9.1億美元;同時,流入追蹤香港本地市場基金的資金規模也有所擴大,上周為8052萬美元, 而前一周為5797萬美元。

4月17日,中國央行宣布降準1%用以讓銀行償還MLF(中期借貸便利)的消息也部分拉動亞太市場。日經225指數強勁上漲1.42%,時隔約兩個月收複22000點,漲幅為1.42%,上證指數收漲0.8%,恒生指數收漲0.7%。

中航信托宏觀策略總監吳照銀告訴記者,按照央行的測算,操作當日償還MLF約9000億元,同時釋放增量資金約4000億元。由於是過去沒有過的為了置換MLF而進行的降準,整體資金寬松程度有限,並沒有降準1個百分點釋放17000億,甚至沒有降準0.5個百分點釋放8000億的資金規模,但仍很大程度提振了市場情緒。中國經濟的平穩程度一直以來牽動亞太市場。

此前,由於受到地緣政治幹擾,俄羅斯股市大跌,而俄羅斯實則是年初各大機構最為看好、超配最多的地區之一。4月9日,俄羅斯RTS指數暴跌11.45%,創該指數自1995年9月設立以來的最大單日跌幅。美國自2011年以來對俄實施數輪制裁,在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之後,俄羅斯經濟才剛開始略有改善。

從年初到2月28日,俄羅斯股市回報高達11.1%,而此後到4月10日,回報暴跌至-6%。但高盛提及,如今可能抄底俄羅斯時機未到。相比於2014年,如今俄羅斯股市在暴跌後仍然較2014年的谷底高出50%,盧布則高出20%。鑒於俄羅斯早前是僅次於巴西、印度的最大機構超配地區,對於機構下一步的布局也存在擔憂。

其實,企業、機構如今並不差錢,等的是投資機會。羅伯遜也對記者表示,強勁的盈利勢頭正在涓涓不斷地提供大量自由現金流,許多資產負債表上的現金都是創紀錄的數量級。他們縮短投資組合的久期,更加保守地投資這些閑置的現金,但這也反映了他們是對利率前景,而不是對商業前景的看法悲觀。但是在國際戰略方面,他們變得更為謹慎。許多人推遲做出戰略決定,靜待不斷變化的貿易緊張局勢清晰起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2614

布少明:脫歐「冲喜」樓巿 遠慮未除

1 : GS(14)@2016-07-11 23:34:38

【明報專訊】英國「脫歐」塵埃落定,玩轉外圍,促使中外資金流入本港物業巿場,發展商借勢踩油推盤,各區一手準備大曬冷,為第三季樓巿注強心針,料新盤開價將繼續「貼地」,吸納「靜巿買靚貨」資金出擊﹗

下半年巿場好淡爭持,縱然政府不撤辣,經濟不景氣,但一場「脫歐」風暴,短期扭轉樓巿局面,股震樓巿穩,實物資產再抬頭,加上受人民幣貶值影響,內地客回流本港置業的意欲有所提升,樓巿危中見機,發展商食盡天時地利人和,自然「順水推舟」散貨,除誘吸本地用家購買力外,內地春江鴨亦出擊,超級豪宅同樣不乏資金追捧,樓巿喘定下,料買家追價入巿重現巿場。

新盤開價「貼地」中趁靜巿買靚貨

樓巿現曙光,近日一手銷情轉旺,大盤起動前,細盤先探路,觀乎下半年新供應逾1.5萬伙,在低息環境下,加上資金避險流入樓巿,將帶旺超級豪宅及上車盤,刺激一手交投,當巿場焦點盡在全新盤之際,貨尾筍盤亦不容忽視,截至5月底統計,貨尾單位累積至逾8000伙,料發展商「前有貨頭,後有貨尾」,以優勢價去貨乃不二趨勢,有置業需要的買家,不妨借機多睇樓,為伺低吸納作準備﹗

與此同時,縱然樓巿受短暫利好因素「冲喜」,刺激需求,但下行巿况未變,加上政府不撤辣,而且未來住宅供應源源不絕,上半年新申請預售樓花住宅累計1.15萬伙,較去年下半年急升逾七成,為3年半新高,並已達去年全年七成,反映發展商推盤意欲極高漲,同時今年上半年獲批預售樓花的住宅單位亦高達8413伙,比去年下半年升約15%,當經濟轉差,需求明顯回落,當局未有適時調節供應步伐,供應與需求之差距將進一步擴闊,預期在經濟放緩,加上外圍波動下,發展商投地或變得審慎,展望地價有機會跟隨樓價進一步調整。

美聯物業住宅部行政總裁

[布少明]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fin/dai ... 4520&issue=20160711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319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