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羅發布會都開始搞VR直播了,但是VR離主流還有多遠?丨黑馬薦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6/1019/159307.shtml
老羅發布會都開始搞VR直播了,但是VR離主流還有多遠?丨黑馬薦文
峰瑞資本
推薦星級:★★★★
閱讀時長:全文2731字,閱讀時間預計 5 分鐘。
推薦理由:本文為峰瑞資本翻譯的「A16Z 合夥人 Kyle Russell」對 VR 發展情況的概述。文章逐個分析移動 VR、遊戲主機 VR、電腦 VR 等,對內容生產者提出建議,也對行業爆發節點做出了預測。是篇無論是不是 VR 創業者,都值得讀讀的文章。黑馬哥推薦閱讀。內容由峰瑞資本(微信ID:freesvc)授權i黑馬發布。
錘子被刷屏,收獲不少掌聲。為了舉辦這場 “東半球最好的相聲表演” ,老羅選擇在四個平臺上進行直播,並在微博上隆重介紹其 VR 合作夥伴。然而相較於產品本身受到的好評,VR 直播卻不溫不火。
這是目前 VR 發展的一個縮影。它足夠流行,但大眾仍然對它的前景將信將疑。消費者對於 VR 的了解,仍然停留於對其體驗只言片語的描述,在 “酷炫”、“碉堡” 這樣的形容詞轟炸後,讓人依然難以認清 VR 行業的發展進程。我們了解到一百個事實,也很難導出一個清晰的答案。
對此,A16Z 合夥人 Kyle Russell 表示,“上百萬人終究會認識到,虛擬現實可以提供引人入勝的體驗。” 為了更好地讓創業社群了解 VR 的發展情況,他從對 VR 發展制約較大的硬件入手,逐個分析了移動 VR、遊戲主機 VR、電腦 VR 等不同類別下的發展情況,對內容生產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也對行業爆發節點做出預測。
我們的譯者小組翻譯了這篇文章。無論你是不是 VR 創業者,這篇文章都值得一讀。
VR 接下來幾年會變成什麽樣?
撰文 / Kyle Russell
翻譯 / 張耕
來源 / Medium
“虛擬現實何時才會騰飛——或隕落呢?” 只要和創業者、投資人談論虛擬現實、增強現實,我們都會落到這個問題上。
有人會根據技術成熟度(Hype cycle)曲線來分析 VR 技術,根據它在曲線上的位置提出預測。然而這種方法並不能預判市場時機,因為它很容易在一大堆對於現象的描述中偏離主題,不夠精準。相反,我認為分析具體的硬件產品、它們的未來表現,以及它們將如何推動這個生態系統,會對這樣的討論更有幫助。
/ 01 /
移動 VR

▲ Gear VR。
兩年前,三星發布了一款Gear VR 頭戴設備,配有觸摸板、眼鏡,並增加了運動傳感器,使得用戶可以直接插入 Galaxy 手機作為播放源。三星始終將第一代 Gear VR 定位為非常早期的產品(Only for very early adopters),直到 2015 年底推出第二代產品。
我們並不清楚這款產品的銷售業績。Oculus 曾宣稱 Gear VR 曾在 2016 年月活突破一百萬,但外界並不容易根據這一數字推測用戶粘性。用戶買了這款產品後是每周用一次,每月用一次,還是在試完了 Oculus 應用商店上的主打遊戲和應用後,就束之高閣了?我們並不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我對這款 99 美元的設備有著複雜的感情。在長時間體驗 Oculus Rift、HTC Vive 這樣的高端設備後,我對 Gear VR 這種移動頭顯並沒有什麽太大的興趣,因為它提供的體驗過於有限。這與手機的圖像效果沒有太大關系,它缺少的是 “定位跟蹤”——讓用戶可以在一個虛擬空間中站起來和移動。和谷歌的 Cardboard 和即將到來的 Daydream 平臺一樣,Gear VR 目前只能跟蹤頭部轉動,極大地削弱了用戶的沈浸式體驗。
然而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每當想到以上缺點,我的腦海中總有個微小的聲音在爭辯說:有成千上萬的人在各種遊戲科技活動上排隊等著試用 Gear VR。它有限的性能可能並不會掩蓋它作為一種消遣的便捷性——它可以輕松裝入背包或大的手袋,幾秒鐘就可啟用。
說到谷歌的嘗試,Cardboard 向人們展示了 VR 可以在手機上使用,但該平臺還沒有將用戶體驗打磨到可以讓人每天使用的程度。就算已經賣出了上百萬套組合,Cardboard 仍未讓自己成為一個可持續的開發平臺:不管是在手機上運行 App 的卡頓體驗,還是某些設備需要用戶保持手持才能觀看,這些都極大地影響了體驗。

▲ Google Daydream 的合作夥伴。
Daydream 就比較有趣了。谷歌已經有效地將各種優化植入了 Android 系統中,在有限的性能中盡可能挖掘優質的 VR 體驗——就像 Oculus 在三星手機上做的那樣。谷歌還為手機廠商設計了一個頭戴式設備模型,使這些廠商可以生產出自己的 Gear VR ,與它們的旗艦手機(400 美元或更多)適配。
谷歌為 Daydream 設置了一些手機參數上的門檻。不同於 Cardboard,Daydream 要求手機擁有短暫余暉屏(low-persistence display),不致於因震蕩而產生惡心、暈眩感的場景。而相較 Gear VR 將觸控板放置在頭顯兩側,谷歌 Daydream 的遙控器(有點像 Wii 的遙控加觸控板)體驗也更好。
因此,移動 VR 發展最好的情況是,LG 和 HTC 這樣的公司能夠積極地將 Daydream 頭顯和明年的旗艦機型捆綁出售。即便體驗可能有限,但這樣能將各種遊戲、體驗展示給數千萬的手機用戶。當然,更為現實的情況大型 OEM 廠商在 Google 的支持下賣出大量 OEM 設備,比如一家幾十萬臺,總量比肩 Daydream 版 Gear VR的銷售量。在這樣的趨勢下,谷歌通過推出 Pixel 手機——一款質優價廉的設備為這個平臺傾註全力,就像 Nexus 系列對安卓手機、平板電腦的推動作用。
英特爾、高通、Oculus,以及像 Occipital 這樣的創業公司,正在研究如何在移動 VR 頭顯上實現位置跟蹤功能,使得由智能手機驅動的頭顯不需要外接設備就可以取得和 PC VR 一樣的體驗。如果我們在 2017 年末到 2018 年能看到不錯的解決方案,屆時將會有更多不想要 PC、主機的用戶投入 VR 的懷抱。
/ 02 /
主機 VR

▲ PlayStation VR。
在提升了價格和性能後,索尼 PlayStation VR 終於被很多愛好者認定為 “真” VR——靠站立和移動身體就可以控制操作,且大多數人會嘗試它。不過在和其它投資人、創業者和記者的聊天中,我感覺矽谷低估了 PlayStation VR 將會給這個生態系統帶來的影響,也沒有給予它應得的嘉獎。它的硬件大概處於 Oculus 2014 年提供給開發者的版本與今天的零售版之間,但包含了一系列可以充分發揮硬件性能的遊戲和媒體應用。
Playstation VR 真正令人興奮的地方在於 PlayStation 4 高達四五千萬的用戶群體。VR 頭顯需要與遊戲主機相連,更容易被視為主機的附加組件,而不是一款獨立的產品。事實也是如此,PlayStation VR 在 GameStop 上賣得最快(很可能因為供應有限)。如果這款產品出現了當年 Wii 那樣的一機難求,我並不感到驚訝。在接下來的三年內,我猜 PSVR 應該會賣出 1-2000 萬份。
微軟還沒有發布自己的 VR 頭戴設備,但已經宣稱將要在明年底推出新款 Xbox 來增強 VR 體驗。這款遊戲機代號為 “天蠍項目(Project Scorpio)”,圖像處理速度將能達到每秒 6 萬億次浮點運算,足夠運行目前的 PC VR 頭顯。它可能會使用一款新的 AMD APU(加速處理單元)——簡單來說就是基於 AMD 新的 Polaris 架構,將一塊 x86 CPU 和一塊不錯的圖像處理單元集成到一起。如果它的最終售價可以落在 499–599 美元之間,這款產品可能在 PS VR 和新高端 PC VR 的夾擊下獲得一席之地。
所以我們應該用哪一款頭顯來搭配新的 Xbox 呢?目前《我的世界(Minecraft)》已經可以在 Oculus Rift 和 Gear VR 上玩了。你可以用 Xbox 遙控器連接任何 Oculus 頭盔。因此,最適合 Xbox 的 VR 設備可能會是 Rift,如果它還能降點價的話。但如果其他公司不願意與微軟共享一個平臺,微軟有可能會將 HoloLens 的位置跟蹤技術提取出來,開發自己的 VR 頭顯。
/ 03 /
PC VR

▲ Oculus Rift 與控制器。
與個人電腦相連後,Oculus Rift 和 HTC Vive 將繼續推進體驗。在價格不菲的高性能桌面電腦上,這些笨重頭盔所提供的視覺效果將會持續提升,從更好的渲染質量,再到更高的分辨率。幸運的話,Oculus,或者是 HTC 和 Valve 將推出從電腦到頭顯的的無線流媒體傳輸,去掉複雜的電纜。這將是 VR 發展的重要一步。在此之後,體驗 VR 將會和翻書一樣的容易。
Steam 曾經做過一個針對 VR 硬件的調研,對象是這個擁有 1–1.5 億月活平臺上的所有用戶。這些用戶中有一部分是俗稱的 “發燒友”,他們通常會購買 nVidia、AMD 最新款的顯卡(售價在 400–999 美元之間)。在這些發燒友中,大約有 1–3 百萬的用戶願意購買超過 800 美元的 VR 頭顯。所以如果 PC VR 真的要成功,廠商需要吸引那些 “非發燒友”,他們才是 PC 用戶中較大的群體。
如果你不介意將視覺設置調低一些,小型個人電腦也可以是實用的 VR 設備。當然,這些在今天可以放入背包的個人電腦,到 2018 年就能塞進口袋。甚至不要那麽長時間,支持輕量型 VR 體驗的筆記本電腦就會像今天的超級本一樣薄。不過我認為這個領域的發展要比 PS VR、Xbox 需要更長的時間,因為遊戲主機擁有大量渴望沈浸體驗的用戶群,倒逼廠商火力全開,為玩家打造他們想要的東西。
那麽什麽樣的人適合為 VR 制作內容呢?根據上述觀察,我做了以下一些推斷:
對於上述所有提到的平臺而言,1–5 人的小型遊戲開發團隊都可能有戲。在定價 10–49 美元的情況下,就算一個產品收獲幾萬到幾百萬的安裝量,團隊差不多可以撐到產品擁有足夠黏性,幫助回本,就像 Survios 團隊和他們優秀的瘋狂射擊遊戲 “Raw Data” 那樣。
一些大型遊戲開發者可能會觀望 Daydream、Gear VR、PS VR 這些平臺接下來的發展情況,並選擇一個平臺全力出擊。而在高端 PC VR 方面,如果 Oculus、Valve 不提供補貼,PC VR 可能對大型遊戲工作室缺乏吸引力。
對應用開發者來說,有兩條路可能比較理想。如果你做的東西主要是社交,那就集中火力建立一個強有力的網絡。如果你做的是工具,可能對準高端市場,基於 Rift 和 Vive 的性能探索最佳的交互方式,並借助遊戲機和移動設備將要擁有的 Room-scale positional/手勢跟蹤功能建立一個網絡。“精益創業” 的方法值得一試,因為用戶量的需要過一段時間才能讓免費模式變得可行。
/ 04 /
為什麽需要更長時間

▲ VR 普及還需克服很多困難。
我是 VR 的狂熱愛好者,因為我覺得提升空間體驗感的技術最終會得到承認--上百萬人終究會認識到,虛擬現實可以提供引人入勝的體驗。
然而對於大多數的消費者,甚至是玩家而言,他們連一次虛擬現實都沒有體驗過。因此對於 VR 的看法呈現兩極分布的趨勢。如果你逼格夠高,嘗試過頂級設備,你可能會覺得市面上大多數設備都無法提供 “真正的” VR 體驗。但如果你從未嘗試過,你會覺得 VR 讓人感覺孤立,且在公共場合並不適合使用,因為看起來有點呆。
對於第一點,在那些需要待很長時間的 VR 遊戲中,你可能會感覺到孤立。但我認為 VR 將更多的是一種社交經驗,以達到一般通訊工具無法取得的效果——讓你和朋友、同事或者陌生人在一個空間內出現。針對第二點,我認為 VR 主要會在家使用,在辦公室的桌上,或在巴士和飛機上,而不是在跟某人吃飯的餐廳里。但除非真正嘗試一次 VR,你又怎麽會知道它是什麽感覺呢?
其它導致 VR 還沒有成功的原因,一方面是廠商還需要多花幾年,比如研制出可搭載於頭顯的 4K 屏幕,或者讓圖像直接投影至眼球上,才能讓體驗被大眾用戶接受。VR 體驗很吸引人,但我們還沒看到那個讓設備小型化的關鍵節點(Form factor)——當然說不定蘋果某天做出了自己革命性的頭顯,引發 iPhone 那樣的行業革命。
就算你是一個 VR 的忠實信徒,你也需要考慮上述問題。不過,我傾向於認為早期 VR 在玩家或開發者中已經站住腳跟。這個生態系統的勢頭會保持住,直到我們有了殺手級的應用和設備,讓 VR 真正成為主流。
[本文作者峰瑞資本,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ID:iheima)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VR
虛擬現實
人工智能
贊(...)
分享到:
AlphaGo將與柯潔大戰,德撲AI戰勝人類牌手,但是So What?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410/162493.shtml
AlphaGo將與柯潔大戰,德撲AI戰勝人類牌手,但是So What?
黑智
兩場人類的反攻戰。一場已經以人類的再次失敗宣告結束,另一場即將開始!
本文系i黑馬原創 首發黑智(VR-2014)
圍棋和德撲,兩次人類組織的對機器的反攻,在今天都有新的消息發布。
就在剛剛,谷歌在位於北京的中國棋院就“中國烏鎮·圍棋峰會”召開了新聞發布會。據發布會宣布,此次圍棋峰會將於5月22-27日在中國桐鄉烏鎮舉行,在開賽的前三天中,AlphaGo與柯潔之間將進行三番棋對弈。
從4月6日持續到10日的“冷撲大師V.S.中國龍之隊-人機撲克巔峰表演賽”在今天中午正式落幕。經過了5天的征程,這場比賽,最終以人類的落敗而告終,德撲AI程序“冷撲大師”最後以792,327總記分牌的戰績獲勝,同時,200萬元的獎金,也歸屬冷撲大師所有。
兩場人類的反攻戰。一場已經以人類的再次失敗宣告結束,另一場即將開始,勝算還很難預測,但是至今為止,不看好人類棋手的預測居多。
圍棋和德撲,人類已經接連失守。這是一個值得人類反攻的戰場嗎?它又值得我們緊張,會給我們帶來“末日危機”嗎?
對戰人工智能,人類的絕望?

柯潔(最右)與聶衛平(柯潔旁邊)去年在北京聶衛平圍棋道場,憑記憶複盤 AlphaGo 與李世石第一局的開局,並向 Google CEO Sundar Pichai 展現棋局的精妙之處
谷歌表示,之後的烏鎮圍棋峰會特別設計了 AlphaGo 與中國頂尖棋手的多種比賽形式,包括:
人機配對賽:中國職業棋手將與另一名職業棋手對弈——只不過每一方棋手都將有AlphaGo作為自己的隊友與他們交替落子,真正體現共同學習的真諦。
團隊賽:由五位中國頂尖棋手組隊與 AlphaGo 進行對弈,共同測試 AlphaGo 在面對組合風格時所展現的創造力和適應性。
柯潔對陣 AlphaGo:AlphaGo 與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潔進行的三番棋對弈將會成為萬眾所矚目的焦點。柯潔會將 AlphaGo 的能力推向甚至超越極限。
據報道,此次參戰的 AlphaGo 2.0 可能采用了全新的算法模型,即未先學習人類棋譜的經驗,而是直接通過對戰來獲得認知和能力。
AlphaGo的做法是使用了蒙特卡洛樹搜索與評估網絡(Value Network)和走棋網絡(Policy Network)兩個深度神經網絡相結合的方法,其中一個是以估值網絡來評估大量的選點,而以走棋網絡來選擇落子。在這種設計下,電腦可以結合樹狀圖的長遠推斷,又可像人類的大腦一樣自發學習進行直覺訓練,以提高下棋實力。
訓練一個沒有學習過人類棋譜的人工智能。不再受到人類棋譜的局限,走出真正的“人工智能”棋路。現在的AlphaGo,比起去年的AlphaGo1.0,無疑有了更加巨大的飛躍。
而在AlphaGo上,還有一個強大的武器。前不久,谷歌公布了TPU的細節,它在神經網絡層面的操作上,處理速度比當下GPU和CPU快15到30倍;在能效比方面,比GPU和CPU高30到80倍;在代碼上也更加簡單,100到1500行代碼即可以驅動神經網絡。

就在今天,德撲人機大賽中,亞洲人類牌手精英們,剛剛敗北。五天對戰下來,德撲AI冷撲大師累計贏得792,327記分牌數,平均22.0每百手損失大盲。200萬獎金,被機器獲得。撲克在幾十年來一直是人工智能和博弈論中的一個具有高挑戰性的問題。作為帶著隱藏底牌的“不完美信息”遊戲,撲克對AI來說,具有國際象棋和圍棋遊戲中未曾出現的信息障礙。冷撲大師相對於AlphaGo更高明之處在於冷撲大師不需要提前背會大量棋譜,也不局限於在公開的完美信息場景中進行運算,而是從零開始,基於撲克遊戲規則針對遊戲中對手劣勢進行自我學習,並通過博弈論來衡量和選取最優策略。
人機撲克大戰巔峰表演賽的發起人、創新工場CEO李開複更是明確表示:“通過冷撲大師和龍之隊表演賽的對戰結果,人機對戰基本沒有懸念了。據聞AlphaGo近期即將來華和柯潔對戰,其實已經不再具有科學意義了。”
AlphaGo和柯潔的對戰結果,在李開複這里,已經提前被判了人類的“末日”。
過去的那些人機對戰

迄今為止,已經有多少次人機對戰了?
一次是全球矚目的AlphaGo對戰李世乭。它完全可以稱作一次“巔峰對決”,它掀起的是體育和科技界共同的高潮,吸引了全世界的關註,在首輪對決中,根據某門戶的數據,就有全球1億人次觀看了直播,其中中國就有6000萬人。而它的結果也可謂成功,那就是,人工智能、深度學習,這些原本是高在雲端的名詞,瞬間被大眾所接受,帶來前所未有的AI熱潮,人工智能相關的創新技術和公司,紛紛走向前臺。
Master在去年年末掀起了第二波熱潮。以此為註明網名的“棋手”,在圍棋網站弈城和野狐上,一路過關斬將,擊敗了常昊、時越、古力等眾多圍棋好手,“韓國第一人”樸廷桓、“日本第一人”井山裕太,以及世界排名居首的柯潔,也對戰落敗。60連勝後,Master被證實是AlphaGo。
今年1月,在美國賓夕法尼亞,卡內基梅隆大學開發的德撲AI程序Libratus擊敗了四名頂尖人類高手,一舉獲得了20萬美元將近和177萬美元籌碼的德州撲克人工智能系統。這也是人工智能第一次在德撲比賽中獲勝。
在今年3月19日結束的第10屆UEC杯世界圍棋“機機大戰”中,來自中國的騰訊圍棋人工智能程序“絕藝”,戰勝衛冕冠軍日本圍棋人工智能程序“DeepZenGo”奪冠。UEC杯是世界權威的計算機圍棋大賽,由日本電氣通信大學於2007年創辦,承載了計算機攻克圍棋項目的使命。在取“絕藝”這個名字之前,它以weigo為名,以“虎虎有生氣”的ID於2016年8月首次在野狐平臺(騰訊旗下圍棋對弈平臺)下棋,8月23日首次戰勝職業棋手;9月4日,weigo以“野狐掃地僧”ID連贏 ID為tby的網友8局;11月1日,weigo正式以“絕藝”ID亮相野狐,並沿用到了現在,多次戰勝中日韓三國一眾頂尖棋手,成為野狐首個晉級“十段”的棋手。
更遑論,今年還有百度的小度,在最強大腦的節目舞臺上大“秀”頭腦,用自己的圖像識別等技術,挑戰人類智商。
每一次的人機對決,人類都毫無懸念,毫無勝算。
無法戰勝AI,人類會被機器取代嗎?

如果人工智能不能比人類更強,被創造出來,又有什麽樣的意義呢?
機器戰勝人類,並不是初次。汽車和飛機被創造出來,跑得更快,飛的很高。那麽為什麽我們會對人工智能產生“擔憂”的情緒?大約是,人類最恐慌的,就是有朝一日,被機器所取代。
就像AlphaGo剛剛戰勝人類棋手時,外界討論更多的是:它會像人類一樣思考嗎?
在前不久的IT領袖峰會上,李彥宏說:“強人工智能時代,也許永遠不會到來。”
人工智能能否擁有人類一樣的智商、情感,或擁有自主意識?回答這個問題之前,人類需要先搞明白人類自身的大腦。
在博鰲論壇上,魯白也作出了同樣的回答:“絕對不會。”他解釋,人腦有五個方面的功能:第一是感覺,第二是運動,第三是記憶,第四是情感與情緒,第五是認知。“怎麽樣跟人工智能或者電腦產生感情,論題中包括兩個方面:一個就是情感的產生與情感的交流,延展一下就是社會性;一個方面是認知。認知又分兩個部分,一個是一般的認知,連動物都有,我覺得人工智能可以有這個方面的認知功能,包括邏輯思維分析,以及決策之類。人還有另外的一個方面的認知叫做高級認知功能,里面包括語言包括自我的意識,包括想象力、創造力最後還有人所特有的一種目的性的行為,而我認為,人類是在這方面,是不能被機器代替的。”
借助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深度學習,機器已經在很多領域超越人類。但是,它不能做到的,是如何模擬人類大腦的運行,擁有自主意識和情感。
那麽,機器將在哪些領域代替人類?李開複的答案是,人工智能在符合以下三個前提的領域里,將全面戰勝人類:
第一,有海量的數據;
第二,數據有標準;
第三,單一領域。
在前不久,黑智也在采訪中,總結了機器逐漸取代人力的領域。比如鑒黃師。企業只要用互聯網音視頻有害信息監測系統,就可以自動識別網絡上傳播的涉恐、涉暴、涉黃信息。
通過音、視頻雙通道進行有害信息檢測,語言類內容為主的音視頻,采用語音識別、關鍵詞檢索技術檢測;圖像類內容為主的,就通過定時采集關鍵幀圖像,進行圖像識別,判斷是否為色情、性感、正常。
“我們的系統對直播平臺涉黃圖像檢測的準確率高達99%以上,誤報率低於1%,需要客戶進行人工複核的比例不超過3%。人工複核後的數據會被收集起來進行叠代訓練,不斷提升識別的準確率。”極限元聯合創始人馬驥說。
還比如客服和呼叫中心。大型呼叫中心的坐席,也在比以往有了縮減的幾率。以前,人工客服超過50%的時間,都在處理用戶咨詢的大量重複性問題。現在,用AI機器人客服屏蔽掉這些重複問題,就減輕了人工的工作量,並且以客服助手的形式提高人工客服的工作效率,也給企業降低了成本。
智能客服公司智齒科技CTO吳立楠以樂視為例,解釋了實際的應用場景:“在樂視,智齒科技機器人解答環節可以擋住60%的用戶。也就是說,100個咨詢者只有40個會轉到人工,另外60個都被機器人服務了。原來一個客服只能同時服務5個用戶,有了機器人的輔助,現在可以同時服務15個。如果最多只有100個用戶咨詢,原來一共需要20個客服,現在只要3個就夠了,節省了85%的人工成本,並且機器人的準確率達到97%。”
這種模型廣泛應用於各種自然語言處理問題,如語音識別、機器翻譯、分詞、詞性標註等。
什麽職業將被機器改變?和黑智談過的眾多業內人士也總結,勞動並無高低之分。那些和數據相關,重複性較強、邊界清晰的工作,容易被機器所取代。
另外,人工智能聯盟已經組建,目的就是為了防止人工智能危害人類。
當然,我們還會拭目以待,下一次機器與人類的對陣。就像馬雲在IT領袖峰會上的發言那樣:“AlphaGo 贏了李世石,so what?下圍棋本來的樂趣就是對方下一把臭棋,結果機器不會下臭棋,那還有什麽事情呢?”
或許,我們可以期待烏鎮,AlphaGo會不會特意,下一次臭棋給我們看。

[本文首發黑智(VR-2014),i黑馬原創。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公眾號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AlphaGO
贊(...)
分享到:
股榮那些年,彤叔搵我笨的日子呢篇有心機,但是...
1 :
GS(14)@2011-11-20 12:13:58我當然知道新世界無拆股無咁寫啦,但新鴻基同長實是有拆股的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60&coln_id=15417661
近期財經大事,除了歐債危機外,就數本地億萬富豪鄭裕彤旗下周大福珠寶即將上市。身邊朋友已經急不及待,聲言要入飛捧場,循例問吓筆者意見。坊間傳言,有女星曾向彤叔問冧巴,彤叔笑言,「不要買我嗰啲」。是否屬實不得而知,但翻查彤叔系內上市公司表現,的確係「唔買好過買」,以下是彤叔搵笨日記。
絕無懷疑,彤叔身家可能多過超人,兩者眼光之準、膽識之大,皆創造成功傳奇,建立富豪王國。眾所周知,彤叔最值錢資產,不是新世界發展( 017),而是透過旗下家族公司控制的周大福控股,旗下資產包括周大福珠寶等,一直未有上市,但年年賺大錢。與其說彤叔肯割愛,倒不如講趁估值高套現骨水,再投資其他地方更實際。
70年代初股市起飛,魚翅撈飯比比皆是, 72年恒生指數爆升 147%,三大華資地產商:長實( 001)、新地( 016)及新世界齊齊以高溢價上市,反應爆燈。說上市時機準,是因為 73年爆發股災, 73年及 74年恒指分別瀉 48%及 60%,彤叔幸運地避過股災後地產危機。
長揸新系股票 欲哭無淚
72年新世界招股價 2元,上市首日股價飆升接近五成,但接近 40年後的今日,不計除權除息等因素,股價僅升 2.5倍,同期長實及新地,分別升 29倍及 18倍。 72年 2蚊雞有幾多,前日有一個美孚新邨 1750呎全海景樓王單位,以 1228萬元成交,單位業主 72年以不足 14萬元買入,單位 39年升值近 90倍。一開波捧彤叔場,長揸到尾,現時欲哭無淚。
新世界跑輸幾條街並非單一個案,無論是系內分拆出來的股份,抑或包裝後上市都令人沮喪。新世界基建(後改稱新世界信息,編號 301) 95年以 12.75元上市, 06年以 0.75元私有化,由頭揸到尾埋單輸 94%。 99年上市的新世界中國( 917),賬面亦要蝕超過八成。其餘由周大福名義買入曝光的股份,亦有頭威冇尾勢,蒙古能源( 276)已經令萬千散戶變「蒙能」。
一直以來,新世界資產豐厚、但股價折讓大、走勢長期落後,每次覺得抵買,都忍唔住再信多次彤叔,但買一次,失望一次,仲要短短 8年內抽水配股供股共 6次。周大福珠寶以超過 30倍 PE上市,估值貴唔貴對我已經無關痛癢,關鍵是我不會再落叠。曾經作為彤叔的捧場客,筆者借用電影《那些年》的歌詞,「好想告訴你,告訴你我沒有忘記」。彤叔,我係唔會再受坤的!
2 :
GS(14)@2011-11-20 12:27:47新世界跑輸幾條街並非單一個案,無論是系內分拆出來的股份,抑或包裝後上市都令人沮喪。新世界基建(後改稱新世界信息,編號 301) 95年以 12.75元上市, 06年以 0.75元私有化,由頭揸到尾埋單輸 94%。
此句有誤,當年新世界數碼前身新世界基建把資產注入659,並分派股份,比例是1派5.87,其後10合1,之後2送1,即是1派0.8805股,如果他持有到現時還未賣,計及當中派息因素,大約是除權後的4.083元(2送1前6.125元),可取得13.756345元,計埋原本的私有化價格0.75元,即大約14.506345元,所以都叫回本,但是都是遠遠跑輸大市。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21022007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30205044_C.pdf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101005726_C.pdf
3 :
GS(14)@2011-11-20 12:38:45新鴻基地產股本變化略為: 1973年5送1,1974年10送1,1978年1拆2,1979年10送3,1980年4送1,1985年10送1,1986年1拆2,1987年10送1,1991年10送1,1993年5送1(?)又10送1,即是1股大約變成15.07股,即是計及權數變化後約變成1,450.15元(?),上升289.03倍。
4 :
GS(14)@2011-11-20 12:50:40長實的股本變化略為: 1973年5送1,1979年5送1,1980年1送1,1981年10送3,1987年4送1,又1拆4,合計即1股變成18.72股,以現時價計即為1,648.2986元,未計派息因素,即升值548.432倍
5 :
GS(14)@2011-11-20 15:23:24http://www.inv168.com/phpBB3/vie ... 6e25e674f3#p1626495
文章由 smallman » 週日 11月 20日, 2011年 2:27 pm
彤叔對股民說: 大笨蛋,『買我的股票本來就是徒勞無功的啊!』
股民: 大笨蛋才會堅持揸這麼久 :inv168_01:
今日蘋果”blog blog 趣”篇報導講出了我的心聲 : “彤叔搵人笨"! 不過,我嫌篇報導唔夠詳細,只講出跑輸的事實,但當中好多衰野都避而不談.
身邊有番咁上下股齡的朋友,對於鄉下佬系一眾股票的評價極差 : 賊股,老千股…是我聽得最多的評價,自己亦頗為認同.
記憶所及, 97年前後,新世界系高負債,亂投資/機導致巨蝕 (e.g. H股熱時17/301以數十億買入上市H股,其後多要蝕賣, 17數十億搞蝕錢固網及其後的新世界流動電話,301新基偏離傳統基建,心雄科網熱賺錢易,用近百億搞所謂電子基建而全泡湯,301傳統基建被迫折骨注入659太平洋港口,即之後的新創建), 狂抽水(99年917 新中超搵笨價上市圈錢, 17/917隨後間歇性不斷供股), 形象實在太負面. 每次鄉下佬系公司向股民伸手,唔係天價骨水,就係因為揸fit人用小股東d錢去豪賭,賭輸了,又問小股東攞錢填氹.
近幾年,17再次專注地產. 拜中港地產泡沫所賜,盈利及公司財務狀況的確大為改善, 所以自己間中都會留意下,價殘時撈下. 殊不知, 鄉下佬系賊性難改,上個月17/917在沒有資金壓力下,又向股民伸手.
既然鄉下佬系公司賊性難改, 自己以後都唔會再望多一眼!
6 :
Louis(1212)@2011-11-20 17:46:14但是我覺得根據其目前的價格,17($7.04)資產折扣比較超過1($88.05) / 12($38.95) / 16($96.2), 是更值得搏。
7 :
鱷不群(1248)@2011-11-20 21:10:45亂投資/機沒有大不了,最怕背後有否不見得人的事
8 :
micho(10404)@2011-11-20 23:39:44

其實邊度有SOURCE可以容易d找里類老牌上市公司的送股;拆股和派息的紀錄呢?
9 :
siuman1986(6109)@2011-11-21 00:02:29我今日都有睇,雖然篇野有唔少錯處,不過核心概念好正確
周大福珠寶以超過 30倍 PE上市,估值貴唔貴對我已經無關痛癢,關鍵是我不會再落叠。
彤叔,我係唔會再受坤的!
十大惡人之首可以當之無愧...
10 :
龍生(798)@2011-11-21 17:17:58同叔專殺價值投資的人...
長查發達...都要睇你買中邊隻....
11 :
GS(14)@2011-11-21 22:19:488樓提及

其實邊度有SOURCE可以容易d找里類老牌上市公司的送股;拆股和派息的紀錄呢?
Webb-site做到87年
12 :
Louis(1212)@2011-11-22 12:16:02新世界未來兩年可倍升
2011年11月22日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 ... st/en30_en30_er.htm
【明報專訊】近來我最後悔的一隻股票,莫過於中國農產品市場(0149),因為一直十分看好,但卻沒有買,然後眼巴巴的看它猛上,這個心情重慘過輸錢。
有一些股票,是我一直覺得很奇怪的,其中之一就是I.T(0999)。我一直不明白為何它的市值會這樣高,因為我看來看去,也看不出它的衣服有任何的好處。
垃圾股也有飛升時
看了一篇文章,大肆批評彤叔旗下的股票,說長一定沒有好處。我對於周大福當然不存厚望,但是認為新世界發展(0017)和新世界中國(0917)在供股後的一至兩年,會有1倍以上的升幅,當然是以現價來作計算,以前輸了的就算是過去了。正如我一直所說的,任何垃圾股也會有大升的時候,只看你來不來得及在它狂跌之前先沽出。
......
......
周顯
13 :
GS(14)@2011-11-22 21:11:15今次信周老師
14 :
Louis(1212)@2011-11-22 21:59:58未來核查。
我認為周顯可以是正確的,即使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可能需要更長的時間(3〜5年)到達$13.3〜$15。大概新世界20元不是夢。
15 :
龍生(798)@2011-11-23 01:46:58供乾了, 向上炒少少的可能性不能抹殺
而且周大褔上市, 多少也有點沖喜作用
市況好, 這隻在藍籌中最值摶
16 :
GS(14)@2011-11-23 21:50:53真是平,但是平不是買的原因,真悲
17 :
龍生(798)@2011-11-24 16:51:54是呀...現在平...將來可以更平....
更平後又批又供又偷錢, 你點會夠佢玩?
18 :
GS(14)@2011-11-24 21:25:0617樓提及
是呀...現在平...將來可以更平....
更平後又批又供又偷錢, 你點會夠佢玩?
只是賭心理
19 :
Louis(1212)@2011-11-25 14:34:37新世界發展 2004/02/13 特別報告 供股: 5股供2股@港元 5.4000
新世界發展 >$30 in 2007
新世界發展 2011/10/18 特別報告 供股:2股供1股@港元 5.6800
新世界發展 >$20 in 201X?
非常罕見藍籌股 "股價/每股淨資產值(倍)<0.35"。
股榮先生: 你今次寫華人置業是唔錯,但是又有野錯啦
1 :
GS(14)@2012-01-08 11:04:44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 ... 307&art_id=15962580
周日趣 BLOG BLOG:
贏到大劉錢 你就係股神!
本港上市股票超過 1600隻,市值 200億元樓上有 176隻。按道理,百億市值以上股票,一定有外資大行撰寫研究報告,建議客戶買好定沽好,但華置市值 238億,居然連一間大行吹雞報告都欠奉,可以證明兩點。
(一)華置已成為神級股票!當分析員不能以基本因素、估值平貴衡量股票價值時,認為此股投資價值是零,惟有放棄,免得客戶掟錢落海。所謂投資價值是零,是手持 75%股權的大劉,與另外 25%的散戶,並非坐在同一條船。有炒過華置,甚及愛美高的散戶,可能還記得昔日大迫供(股)的狀況,而到最後散戶按捺不住、斬頭賤沽之際,正是大劉低價私有化或低價增持之時。
04年,華置指樓市升勢放緩,以 3.8億元向大劉售出山頂四棟獨立屋,雖則協議列明物業在交易完成兩年內賣出,大劉會將額外所賺的八成回贈華置,但兩年內樓市由沙士低位反彈,大劉沽出兩戶中,其中一間賣畀女友呂麗君,華置獲回贈不多。過了限期後,大劉始賣出餘下兩戶套現 3.5億,最終四間洋房賺 3億元。
TCL慘蝕 4億最經典
輸俾大劉的,何只萬千蛋散,誠如曾狙擊領匯( 823)一戰成名、管理百億美元的對冲基金壞孩子基金( TCL),一樣唔夠大劉玩。 TCL 06年初以 8.3元入股華置 8.5%, 07年大劉欲以 14元私有化, TCL嫌出手低 say no,殊不知 08年 TCL以 6元向大劉散貨,損手 4億元。
(二)現今用財技最叻的,大劉肯定入三甲。大劉由賣風扇起家,是靠實力搵到自己第一桶金。翻查資料,華置是老牌港股,二戰前已經由當時兩大家族創立,但最後竟於短短兩個月內落在一個風扇佬手上,除天時地利配合,最重要是其嘆為觀止的財技。
由早年狙擊莊氏、達能、華置,繼而向四叔旗下煤氣,及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伸出魔爪,每次出招手法不同,鑊鑊新鮮鑊鑊甘,嘉道理最終贏面輸錢,確立大劉股壇狙擊手形象。
2010年本港地產水漲船高,所有發展商為旗下物業重估增值,偏偏華置要大減值超過 100億元,而近年華置除配售股份予 TCL外,罕有未見供股,反而密密回購,對股東咁好,我反而不習慣,究竟葫蘆賣甚麼藥,相信大劉最清楚。華置發盈警指去年炒燶股蝕 12億元,近兩日股價原地踏步,暴風雨前永遠最平靜,我相信無論大劉或華置,好戲在後頭。
股榮
2 :
GS(14)@2012-01-08 11:06:01http://www.hkex.com.hk/chi/stat/statrpt/mkthl/mkthl201112_c.htm
1. 你D資料邊來的,現在包埋創業板都是1,496間,你邊度咁聰明計到1,600間
3 :
GS(14)@2012-01-08 11:09:58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89%E9%91%BE%E9%9B%84
呢個頁面資料是我有份提供的,麻煩你睇睇
狙擊上市公司
1985年初,劉鑾雄與梁英偉決裂,並把愛美高股份配售給基金[6]。但由於愛美高產品滯銷引致股價下跌,劉鑾雄在股市買入股份,最後重新收購並掌握控制權。當初出手價大約為2港元,購回價約7角,其獲利之豐厚,可想而知。其後他狙擊多次採用同一手法收購其他公司股份,如莊氏家族的能達科技等,能為他帶來「股壇狙擊手」的稱號。
其後劉鑾雄的愛美高,更狙擊老牌地產商華人置業,華人置業控制中華娛樂,此兩家公司控制中環貴重物業的華人行及娛樂行。在兩個月內,由手無一股,至收購馮秉芬家族及李冠春家族手上的股份,持股42%,成為該公司的大股東,終使李冠春家族出售其手上的股份予公司醫生韋利及市場人士(當時持股33%),暫時終結華人置業收購戰,並委任韋利為公司董事。
其後,該公司成為劉氏一系的狙擊艦,先後利用其公司的財力,先後購入幾家殼公司及大量的股份,並大量供股,目的在削弱韋利在公司的股權,其後八七股災,股票價格大跌導致失利,另外供股收購怡置系的在銅鑼灣大樓最終失敗,但劉氏堅持銀團借款30億收購該等物業,終使韋利出售其在華人置業的股權,令華置成為劉氏的家族公司,而該等物業現成為華置的資產大部分,可見他眼光正確。
劉鑾雄又曾狙擊擁有半島酒店的香港上海大酒店,但未能獲得董事席位及控制權,最後,大股東嘉道理家族購回劉鑾雄持有股份,並為劉鑾雄取得除利息外利潤6000多萬。
[编辑] 供股及私有化
1980年代末,劉氏一來為鞏固控制權,二來集資大量資金供個人花用及其公司拓展及還債,於是旗下公司如中華娛樂及華人置業進行多次供股,使小股東的權益大幅攤薄,於是遭到大量小股民的非議。
1990年代初,由於經過多次供股後,公司資金充裕,另外小股民因失去對該系股票的信心沽出股票,使股價低落,加上劉氏希望有一家百億市值以上的公司,於是開始進行數次私有化的行動,最初進行的愛美高私有化華置由於出手太低,雖然失敗,但其旗下公司私有化屬下公司頗為順利,最終只剩下愛美高及華人置業,第二次愛美高私有化華人置業經過兩次提價後,最初雖然經過八小時的馬拉松會議雖然成功,但小股東提出抗議,所以最終失敗,其後,劉反客為主,在1994年以華人置業反收購愛美高,由於攤薄不大,最終成功,持有華置逾50%股權。
1996年末,劉鑾雄的華人置業大舉沽出旗下部分地產、分拆愛美高中國上市、出售娛樂行予希慎興業的行動,大量套現,但其後又把娛樂行套現所得買入匯控的權證,幾乎輸光,遭人非議。
2002年,股地低潮,
華人置業私有化愛美高中國成功,其後又以回購及增持的方式,
局部增持公司股權至75%及向何東家族收購尖沙咀的東英大廈,不久股價及地價暴升數倍,可見其眼光十分準繩。
2007年,和建滔化工主席張國榮合作,把旗下的殼公司金匡企業打造成一家乙醇企業,其後協議失敗。
近年劉鑾雄與其弟劉鑾鴻及新世界發展主席鄭裕彤,從日本總公司手上收購香港崇光百貨股權,現透過利福國際持有。
他現為華人置業集團有限公司董事。
(增補: 2010年,華置曾與中國A股上市公司金地協議,出售旗下上市公司至祥置業,但其後因種種原因失敗。)
4 :
GS(14)@2012-01-08 11:12:33由早年狙擊莊氏、達能、華置,繼而向四叔旗下煤氣,及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伸出魔爪,每次出招手法不同,鑊鑊新鮮鑊鑊甘,嘉道理最終贏面輸錢,確立大劉股壇狙擊手形象。
不是達能,是能達科技。我有一度寫過,達能是法國飲品企業,他無狙擊莊士,只是能達科技是由莊士持有的。
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3685
hopingu:
26一定上了市,可能成交太少,沒有上去。116,我上面咪講左囉,「周生生0.3元」。
367的確是莊士集團的前身,根據我手上的資料及分析,莊士集團原本搞餐具,後來分拆了莊士置業,莊士置業後來變成能達科技,劉鑾雄就狙擊此公司,後失敗,不久就賣掉此公司,易名基立實業(65),不久給新世界購買其控股權,其後私有化。
莊士集團在1981年又多分拆一間莊士發展,莊士發展在1987年和莊士集團合併,成為現時的367。
迪生創建當年未買殼上市,當年叫順福企業,但我看不到有。
5 :
GS(14)@2012-01-08 11:14:46http://www.idt.gov.hk/english/doc/Report-Chinese%20Estates.pdf
如果唔識愛美高中國的同希慎交易古仔,可參考這份內幕交易的報告
6 :
GS(14)@2012-01-08 11:17:401996年末,劉鑾雄的華人置業大舉沽出旗下部分地產、分拆愛美高中國上市、出售娛樂行予希慎興業的行動,大量套現,但其後又把娛樂行套現所得買入匯控的權證,幾乎輸光,遭人非議。
這處可參考林少陽那本炒細價股的舊書,金額大約好像是30億,還是28億
7 :
GS(14)@2012-01-08 11:22:38又賣下廣告先
[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23267[/realblog]
8 :
GS(14)@2012-01-08 11:24:21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 ... TN20010808024_C.doc
這是愛美高中國在2001年私有化的公告
9 :
GS(14)@2012-01-08 11:27:12(二)現今用財技最叻的,大劉肯定入三甲。大劉由賣風扇起家,是靠實力搵到自己第一桶金。翻查資料,華置是老牌港股,二戰前已經由當時兩大家族創立,但最後竟於短短兩個月內落在一個風扇佬手上,除天時地利配合,最重要是其嘆為觀止的財技。
由早年狙擊莊氏、達能、華置,繼而向四叔旗下煤氣,及嘉道理家族的大酒店伸出魔爪,每次出招手法不同,鑊鑊新鮮鑊鑊甘,嘉道理最終贏面輸錢,確立大劉股壇狙擊手形象。
古仔
http://www.angelfire.com/space/tokuhon/hitman.txt
一、「股壇狙擊手」劉鑾雄的崛起
劉鑾雄,祖籍廣東潮汕,1951年在香港出生,早年曾赴加拿大求學,畢業後返港加入家
族經營的友聯岳記吊扇廠,因與家族的保守經營作風不一致,遂以1萬港元自立門戶,
與合顆人梁英偉在香港仔黃竹坑開設一間小廠,1978年劉、梁創辦愛美高實業。當時,
愛美高的主要業務是生產吊扇,吊扇業本已是夕陽工業,但七十年代末,適逢中東石油
危機爆發,各國均須節省能源,吊扇再度行銷,愛美高的業務遂蒸蒸日上,並從吊扇生
產擴展到燈飾、電子滅蟲器及火水暖爐。1983年8月,愛美高實業在香港上市,資產值
已從創辦時的數十萬港元急增到5億港元。
1983年及1984年期間,劉鑾雄開始涉足金融,他藉風扇生意之便投資美國債券,當時,
美國國庫債券是回報高風險更高的鱷魚潭,劉鑾雄身在香港,透過通訊經常24小時不合
眼隔洋買賣,這段時期的經歷,不僅為劉氏積累了寶貴的實戰經驗,也積累了可觀的財
富。1985年初,劉鑾雄與愛美高另一主要股東兼董事梁英偉在公司發展方針上出現嚴重
分歧,劉氏將所持股票售予基金投資者,戲劇性地離開愛美高,半年後他在基金投資者
的支持下重返公司執掌大權,期間,劉氏將公司股票高賣低買,已賺了逾2億港元,初
顯投資高手本色。
1985年,劉鑾雄開始在香港股市物色收購對象,他首先看中能達科技,能達科技的大股
東莊氏家族不肯讓控制權旁落,被迫以高價購回愛美高所持股份。結果,愛美高在這次
狙擊戰中,輕易賺取超過600萬港元利潤,這比愛美高1980年度全年盈利還多出100多萬
港元。
能達科技一役,劉鑾雄僅是小試牛刀,真正令劉氏崛起的,是收購華人置業一役。華人
置業是一家老牌華資公司,成立於1922年,並於1968年在香港上市,創辦人是香港赫赫
有名的兩大世家主持人馮平山和李冠春。該公司的業務頗為簡單,只是持有優質物業和
有價證券,其中最重要資產是位於中區的華人行。不過,七十年代中,華置以1.3億港
元價格,將華人行售予李嘉誠,並將所得資金進一步收購另一家上市公司中華娛樂逾五
成股權,使之成為華置的附屬公司,中華娛樂最重要的資產則是位於中區華人行隔皇后
大道中相對的娛樂行。長期以來,華置的決策權都是由馮、李兩大家族共同執掌,馮秉
芬出任華人置業主席,李福樹則出任中華娛樂主席,彼此相安無事。由於是世家大族的
公司,華置在香港上層社會知名度甚高,但規模有限,股票交投疏落,一般市民對之極
少留意。
1986年,市場突然傳出馮、李兩大家族後人不和的消息,接著出現一系列不尋常事態,
先是在中華娛樂股東周年大會上,馮秉芬獲選兼任該公司主席,李福樹只留任董事;3
月21日在華置股東周年大會上,新一屆董事局更出現重大人事變動,以李福樹、李福
慶,李福兆三兄弟為首的李氏家族成員全部被摒出局,取而代之的是董事局主席馮秉芬
引入的成員,包括其子馮慶鏘、馮慶炤,及被譽為企業奇才的韋理。韋理原係和記黃埔
主席兼行政總裁,深諳企業財務安排和組織策略,在香港商場戰績彪炳,曾挽救過和
黃、百和保、富豪酒店等多家上市公司。
是次華置董事局大改組的導火線,傳間是李福兆與其家族成員出現兄弟鬩牆、李福兆一
怒之下聯同好友孔憲紹將所持華置股票售予韋理,韋理遂聯絡馮秉芬合組司馬高
(Shimako)公司,以持有略低於三成半股權的大股東身份,迫使李氏家族成員出局。
李氏後人眼看一時大意,令先人祖業落入對方手中,在心心不忿之下,即聯同新鴻基公
司主席馮永祥合組巴仙拿(Bassina)公司,於3月23日提出以每股16港元現金全面收購
華置建議,其時該公司已擁有華置28.5%股權,並獲其他持有2.8%股份的股東同意接受
收購,即其持有31.3%華置權益。由於雙方持股量旗鼓相當,戰況一度膠著,不過,華
置股價則已飆升至每股19.8元,顯示已有第三者介入收購。
華置兩大股東鷸蚌相爭,給正在積極物色收購目標的劉鑾雄以可乘之機。1986年4月11
日,愛美高宣布介入收購戰,提出以每股16.5元全面收購華人置業。4月19日形勢急轉
直下,愛美高宣布將收購價提高到每股18港元,其時,愛美高已取得李氏家族所持華置
股份,以及馮秉芬胞弟名下的股份,總數已超過四成。馮秉芬眼看大勢已去,亦將所持
華置股份售予韋理。最後,愛美高與韋理達成協議,共掌華置,由韋理出任華置董事局
主席,劉鑾雄以大股東身份出任董事總經理,馮氏家族成員包括馮秉芬、馮慶麟、馮慶
鏘、馮慶炤等全部出局。據說,馮秉芬之所以在關鍵時刻從收購戰退出,是因為無法籌
夠當時所需的1.8億港元款項。事實上,其時馮秉芬集團已陷入財務危機之中,同年9月
康年銀行被港府接管,得知該銀行向馮氏集團的貸款已高達1.6億港元,馮氏集團危機
遂表面化,接著傳出馮氏擬出售東亞銀行股份套現消息。稍後,馮秉芬集團宣布債務重
組,馮家在淺水灣的「國堡」亦由債權銀行委託經紀出售套現。至此,又一家聲名顯赫
的老牌華資財團在時代的潮流中衰落。
劉鑾雄「狙擊」香港大酒店
華置收購戰一役,使劉鑾雄旗下的上市公司增加到3家,實力大增。1986年至1987年
間,劉氏透過旗下3家公司發行新股集資,再度展開連串收購。他的目標是那些市值大
大低於資產值、大股東控制權不穩的上市公司,這次他首先狙擊的是李兆基旗下的中華
煤氣,但李兆基早有準備,及時在股市中大量吸納中華煤氣股份,不予劉鑾雄可趁之
機,劉氏只好將所持中華煤氣800多萬股份售予基金,然而是役亦獲利3,400多萬港元。
接著,他將收購的目標指向香港巨富嘉道理家族旗下的明珠—─香港大酒店。
香港大酒店是一家歷史悠久的老牌英資公司,創辦於1866年,旗下資產包括半島酒店、
九龍酒店、淺水灣影灣園、山頂纜車及中區聖約翰大廈。由於經營保守,其股價長期落
後於資產值,正是噬肥而食的股壇狙擊手的理想狙擊目標。八十年代中,香港大酒店雖
由嘉道理家族主政,但它並非公司大股東,僅持約12%股權,大股東是華商梁仲豪家
族,持有大酒店30.4%股權。根據兩大股東的長期默契,嘉道理家族掌管公司酒店及有
關業務,梁氏家族負責地產業務,兩家在董事局一直相安無事。
不過,這種局面維持到1987年初突然發生變化,梁氏家族有意淡出大酒店,將所持大酒
店30.4%股權分別售予劉鑾雄旗下的中華娛樂和林百欣旗下的麗新發展,其中,中華娛
樂約佔20%股權。劉鑾雄購入大酒店股份後,即聯同林百欣家族約見大酒店主席米高.
嘉道理,要求加入董事局,被米高拒絕。1987年5月4日,大酒店召開股東大會,當時米
高.嘉道理循例告退,必須選董事。會上,劉鑾雄發動突襲,投票反對米高連任主席,
獲林百欣家族支持,然而,米高憑藉家族在大酒店股東中的聲望和份量,仍以微弱多數
當選,劉、林兩家族則雙雙被拒諸董事局門外。
面對華商的挑戰,當時年已九旬的嘉道理家族掌航人羅蘭士.嘉道理以沉著鎮定態度迎
戰,他首先向香港收購及合併委員會投訴劉、林兩家是「一致行動者」,根據條例,
劉、林兩家持股量已超過35%的全面收購點,必須以近半年來最高價向大酒店股東提出
全面收購。儘管後來收購及合併委員會裁定並無明顯證據證明劉、林是「一致行動
者」,但嘉道理的拖延戰術已經奏效,嬴得時間從容部署,並在市場大量吸入大酒店股
份。
隨後,嘉道理將矛頭指向持有大酒店股份的中華娛樂的控股公司華人置業,市場傳聞嘉
道理正與華置另一大股東韋理聯手,企圖取得華置控制權。劉鑾雄在後院起火的情況下
被迫退出收購戰,7月24日,劉氏與代表嘉道理家族的寶源投資達成協議,將所持34.9%
大酒店股份轉售予由寶源投資安排的銀團及匯豐銀行的一家附屬公司。嘉道理為避免觸
發全面收購點,假第三者之手迂迴接下劉鑾雄所持大酒店股份,解除了劉氏的威脅。是
役,劉鑾雄旗下愛美高及中華娛樂兩家公司分別獲利4,200萬港元和9,400萬港元。
同年10月,劉鑾雄再次展開收購行動,透過中華娛樂收購萊龍空殼公司,改名為中娛策
略(後又改為「瑞福」)上市,負責證券投資,12月又成功取得保華建築的控制權。至
此,他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已增至5家,自成一系。其後,劉鑾雄更使出「連環供股」的
殺手間,此舉不僅迫使韋理大幅減低對華置的持股量,而且令其商業王國急速膨脹。從
1985年到1989年的短短數年間,愛美高系市值已從4億港元急增到58億港元,躋身香港
股市二十大財閥之列。
劉鑾雄在短短數年間,透過對香港老牌家族公司的狙擊,不僅成為叱吒風雲的「股壇犯
擊手」,而且成功建立起其商業王國,鋒頭可謂一時無倆。有人曾對劉氏有這樣的評
論,認為他「在股市、在商場,……動作極其靈巧,出招狠準穩勁,結合其過人財技,
鷹隼般銳利目光,馳騁縱橫,富豪第二代裡頭,鮮能匹敵;連打江山的前輩富豪,以當
年才略膽色、智謀幹勁,大慨也得承認:長江後浪推前浪。」
劉鑾雄成新一代財閥
自1989年底起,劉鑾雄發動的「連環收購」及「連環供股」行動宣告停止,轉而進入集
團的鞏固、整合階段,並推出一系列私有化計劃。早在1987年,劉鑾雄已公開表示,他
更長遠的目標,是擁有一家資產達100億港元規模的、有代表性的集團上市公司。
1989年10月,劉鑾雄宣布將中華娛樂屬下兩家上市公司保華集團(前為保華建集)和瑞
福合併為保華國際,開始了其私有化計劃的第一步。接著,他將私有化的目標對準華
置。不過,華置私有化的進程卻一波三折,相當棘手。從1989年12月到1991年9月,愛
美高曾兩度提出私有化華置建議,但均因出價過低而遭到以韋理為首的小股東的反對。
當時,韋理儘管已辭去華置董事局主席一職,但透過旗下上市公司亞洲證券仍持有7.5%
華置股權。1991年9月,愛美高再次舊調重彈,建議以每兩股華置換一股愛美高,將華
置私有化。部分小股束即委託律師刊登廣告呼籲反對,而香港證券監察委員會亦介入,
直指愛美高游說小股東接納建議違反收購及合併守則。12月,愛美高修改私有化條件,
提出以每200股華置換115股愛美高及23份愛美高認股證,1989年10月,劉鑾雄宣布將中
華娛樂屬下兩家上市公司保華集團(前為保華建集)和瑞福合併為保華國際,開始了其
私有化計劃的第一步。接著,他將私有化的目標對準華置。不過,華置私有化的進程卻
一波三折,相當棘手。從1989年12月到1991年9月,愛美高曾兩度提出私有化華置建
議,但均因出價過低而遭到以韋理為首的小股東的反對。當時,韋理儘管已辭去華置董
事局主席一職,但透過旗下上市公司亞洲證券仍持有7.5%華置股權。1991年9月,愛美
高再次舊調重彈,建議以每兩股華置換一股愛美高,將華置私有化。部分小股束即委託
律師刊登廣告呼籲反對,而香港證券監察委員會亦介入,直指愛美高游說小股東接納建
議違反收購及合併守則。12月,愛美高修改私有化條件,提出以每200股華置換115股愛
美高及23份愛美高認股證,部分股東開始轉變立場。
1992年2月10日,華置召開特別股東大會,經過長達7小時的激烈辯論,大會通過私有化
建議。不過,當時華置每股資產淨值高於愛美高,華置小股東竟接納這項建議,令外界
頗覺意外。部分小股東即往證監會投訴,並前往港督府請願。2月24日,證監會公開譴
責劉鑾雄等人違反收購及合併守則,並向百慕達最高法院要求押後聆訊華置私有化建
議,或反對私有化建議。在證監會的巨大壓力下,愛美高和華置量事局被迫在最後一刻
撤回私有化建議,劉氏私有化華置大計可謂功敗垂成。
儘管華置私有化一波三折,但劉鑾雄的其他私有化計劃卻順利展開。1992年初,中華娛
樂成功兼併了保華國際,同年9月,華置亦成功私有化中華娛樂。市場預期,劉鑾雄將
第三度提出私有化華置建議,以達到只保留一家上市公司的目標。
然而,出平市場意料之外,1993年10月,劉鑾雄使出一招叫做「移形換影」的計策,他
一改慣常做法,不由控股公司愛美高去收購華置,改由華置反向收購母公司愛美高。他
建議,每4,000股愛美高換取4,224股華置新股,另每6,000份愛美高認股證換1,505股華
置新股。根據愛美高及華置兩家公司的聲明,私有化的主要原因,是愛美高近年的發展
策略出現轉移,由以往的證券和物業雙線投資,轉變為偏重於物業發展,最近更只是集
中於增持華置股份,並日益發展為一家地產控股公司,其盈利亦主要來自華置。因此,
為避免兩公司物業投資活動出現直接競爭,遂決定將愛美高私有化。
不過,市場人士多認為,華置反收購的直接原因,是劉鑾雄看中華置所擁有的優質投資
物業,希望直接擁有華置,或者是劉氏吸取了以往失敗的教訓,為減輕華置股東的強大
反對勢力的阻撓,使出這一招「移形換影」的妙計。根據華置和愛美高獨立股東財務顧
問渣打亞洲及英高財務的推薦文件,兩公司合併後對二者的資產值無損,合併後愛美高
股東應佔盈利增加,而華置每股盈利僅攤薄4%。11月10日,愛美高和華置股東大會均以
98%以上的絕大比數通過收購建議。
華置鯨吞愛美高後,劉鑾雄及其相關人士直接持有華置52%股樓,成為華置大股東。經
多年奮戰,劉鑾雄終於憑著自己卓越財技,敏銳目光,從一名吊扇生產廠商擢升為香港
地產巨子,成功持有一家市值逾100億港元的大型上市公司,成為香港股壇舉足輕重的
華資新一代財閥,其內心興奮之情不言喻,難怪他當時罕有地在華董特別股東大會露
面,並打破一貫低調作風大談華置的未來發展大計。
華人置業自反向收購母公司愛美高後,實力聲名均大振,市值突破100億港元,已躍升
地產二線股前列,成為香港大型優質收租股之一。當時,華置擁有的樓面面積達285萬
方呎,其中包括位於銅鑼灣的皇室大廈、灣仔的夏愨和愛美高大廈(前海軍大廈),以
及中區的娛樂行四大皇牌。追溯歷史,娛樂行是華置於1987年以4億港元代價從中華娛
樂購入後拆卸重建,於1993年完成的,皇室大廈和夏愨大廈則是1993年以23.78億港元
從置地手中購入,這4幢優質物業經重估後在1993年底已增值至117億港元,相當於華置
在港物業資產淨值的約80%。
不過,在劉鑾雄直接控制下的華置,其投資策略並非如淘大置業及希慎興業等地產投資
公司繼續增持優質收租物業,而是從地產投資轉向地產發展,或並重發展。1994年及
1996年,華置先後數次將旗下的夏愨大廈的第七、八、九、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
二十七層售出,套現大量資金。1996年11月,華置更將其中區優質物業娛樂行以36.40
億港元的高價整幢售予利氏家族的希慎興業。與此同時,華置在地產發展業務方面轉趨
活躍,除積極爭取參與灣仔太原街重建計劃及荃灣保華工業大廈重建以及競投東涌機鐵
上蓋項目二期發展(已失敗)之外,還大舉進軍國內地產市場。1996年11月,華置將國
內地產業務以愛美高中國名義在香港分柝上市,其時,愛美高中國在國內投資的地產項
目已達23項,總樓面面積2,968萬方呎,其中愛美高中國佔1,824萬方呎,價值約23.6億
港元。
到1996年底,劉鑾雄控制的華人置業和愛美高中國兩家上市公司,市值已達179.53億港
元,成為排名第二十位的上市財閥。
10 :
GS(14)@2012-01-08 11:44:02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2098
仲有呢樣
十六年交情臨決裂大劉和彤叔除了私下感情甚 篤,在生意上亦曾數度合作。較早期及為人熟知的,是八七年由鄭裕彤策劃、李嘉誠領軍,包玉剛、李兆基、郭得勝等實力雄厚的華資財團,與尚未進身巨富行列的 劉鑾雄兄弟,齊齊狙擊英資置地。這次華資孖沙聯盟狙擊置地,鄭裕彤先派出大劉與怡和大班西門‧凱瑟克講數,提出以每股十六元,向怡和收購其所持的百分之二 十六置地股權,唯凱瑟克毫不客氣將大劉拒諸門外。鄭裕彤、李嘉誠等見大劉退下,於是繼之而上,以十七元一股之高價,再與對方談判。最後因十月股災而未能成 事,但華資之後回售股份予怡和策略,亦套現十八億,更訂下七年內不再狙擊置地之盟,此事至今為人所津津樂道。近年劉鑾雄與鄭裕彤,亦幾度拍檔出擊。○一 年,劉氏兄弟以三十五億購入崇光百貨,也預埋老友鄭裕彤一份,出讓五成股權予鄭裕彤的私人企業周大福,一於拍住上。而鄭裕彤亦甚為識做,在同年與楊受成、 林建岳、何柱國、廖烈智等人舉行秘密午宴,據悉鄭裕彤欲與一眾富豪合作,投資五十億在澳門搞新賭場,由他與大劉當大股東,長子鄭家純則負責賭場管理工作, 一於有錢大家搵。雖然最後未能成事,但彼此交情之篤可見一斑。
11 :
GS(14)@2012-01-08 11:44:27[realblog]http://realblog.zkiz.com/greatsoup38/25055[/realblog]
想看多些,又可看這個
12 :
龍生(798)@2012-01-08 21:39:35我記得你講過, 如果官永義過多十年唔死的話
都有機會變大劉
13 :
ksw(1423)@2012-01-08 21:47:41又發功啦湯兄

14 :
idsdown(1658)@2012-01-08 22:59:58有人點火頭, 唔著至奇
15 :
GS(14)@2012-01-09 21:59:0112樓提及
我記得你講過, 如果官永義過多十年唔死的話
都有機會變大劉
我有講過咩,大劉就唔得啦,岳少或者可以...
16 :
GS(14)@2012-01-09 21:59:4113樓提及
又發功啦湯兄
他話十幾年炒齡wor,寫埋D咁野,我自學了十幾年豈不白廢?
17 :
GS(14)@2012-01-09 22:00:2314樓提及
有人點火頭, 唔著至奇
他著大劉嘛,唔是他著我,我對呢個話題的認識多過他幾倍啦
有人露底,我又何必跟他藏拙,我未研究晒大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