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國土部:「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不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屬誤讀

http://www.infzm.com/content/97499

國土部官方網站1月13日消息,針對近日媒體風傳「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不再安排新增建設用地」的說法,國土資源部有關人士出面澄清指出,該說法屬媒體誤讀,國土資源部部長姜大明「確有此言,但記者斷章取義了」。

國土資源部負責人表示,1月10日姜大明在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在就實施國土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行動計劃,著重嚴控增量、盤活存量問題作出闡釋時,講了三句話。一句強調「中央要求,東部三大城市群發展要以盤活土地存量為主」,第二句明確「今後將逐步調減東部地區新增建設用地供應,」第三句提出,「除生活用地外,原則上不再安排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

「這三句話,邏輯層層遞進,不可割裂。而且每句話都有前提。」該負責人表示,「盤活土地存量為主」、「今後將」、 「逐步調減」、「原則上不再安排」等限定字眼都表明了,今後對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的供地政策,不是從現在就「一刀切」。

此前,有媒體報導稱,為倒逼地方政府盤活城市用地存量,國土部部長姜大明在日前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明確,我國今後除生活用地外,也就是居住用地以外,原則上不再安排人口500萬以上特大城市新增建設用地。此消息激起媒體廣泛報導,不少民眾擔心這些政策出台後可能會進一步加劇樓市供需矛盾。

儘管此次國土資源部的澄清說明,未來「不再供地」的說法確屬誤讀,但國土資源部在此前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中的表態顯示,嚴控新增建設用地供應規模依舊是今後的政策方向。

據《21世紀經濟報導》,在1月10日召開的全國國土資源工作會議上,國土部認為,過於猛烈的城市用地擴張,導致國內許多城市的規模無節制膨脹,出現「攤大餅」現象。

為阻止這種局面的發展,姜大明在1月10日的全國國土工作會議上表示,目前國土部正在和住建部配合修訂城市土地利用規劃和城市建設規劃,給各地城市的擴張劃定一個邊界。

國土部方面設想,未來的「城市邊界」將以規劃形式落地,並通過立法形式確定下來,使之具備法律效力和權威性。

劃定邊界的同時,為倒逼地方政府盤活城市用地存量,國土部還將在2014年調整供地結構,收緊對東部城市的供地。

而城市邊界的劃定,可能將通過強化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對城市用地規模的管控作用來實現。國土部副部長胡存智此前曾表示,今後將對城市的人均用地適當控制,按照大城市人均用地80-100平方米,中等城市90-110平方米,小城市100-120平方米為界限,避免出現大城市無限擴張,中等城市無序發展,小城市無力發展的情況。

同策諮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在嚴控新增建設用地供應規模的背景下,短期來看,住宅地價或將上漲,以彌補增量減少而帶來的土地財政缺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9220

凱雷旗下商品對沖基金折戟沙場,一半以上資產被贖回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79917

據路透報道,全球最大的私人股權投資基金之一,有著“總統俱樂部”之稱的凱雷投資集團表示,其旗下的大宗商品對沖基金公司Vermillion管理的資產在去年的九個月里減少了一半以上,原因是該基金的投資表現不好,客戶贖回了他們的資產。 凱雷在遞交給美國證監會的監管文件中表示,位於紐約的Vermillion資產管理公司在2013年3月的時候管理著20億美元的資產,而到了2013年12月的時候管理的資產只剩下9億美元,9個月的時間里資產縮水了一半以上。 凱雷在2012年10月將Vermillion攬入懷中,凱雷在本周早些時候發布的季報中並沒有就Vermillion的資產短期內大幅縮水的事實作出解釋說明。凱雷的發言人Randy Whitestone也拒絕就此事發表置評。 期貨經紀商Newedge的發布了一份名叫“Nelson報告”,該報告顯示,Vermillion的兩支商品基金在2013年出現虧損,另一支商品基金收益勉強為正。Vermillion的實物商品基金Crimson在2013年回報為負7%,Celadon商品基金回報為負4%,另一支基金Viridian獲得了0.7%的正回報。 Crimson和Celadon屬於單方向長期做多商品基金,看漲大宗商品的未來價格。而Viridian則采用長短期和做多做空相結合的投資策略。 根據Nelson報告,Crimson, Celadon 和Viridian在2013年12月底的總資產為5330萬美元。另據業內人士透露,Vermillion還管理著一支名叫Seaborne的海運基金,該基金的資產規模為2000萬美元。 大宗商品市場在去年12月的前9個月里簡直是“熊到家”了,而同期的美國股市卻牛氣沖天,投資者紮堆給股市投錢。有分析師表示,回報對投資者沒有吸引力甚至回報為負的基金被贖回完全在情理之中。 涵蓋能源、金屬和農產品等19種大宗商品的路透核心商品指數在2013年下跌了5%。花旗集團表示,大宗商品市場在去年出現了創紀錄的500億美元凈流出。 Sica Wealth的首席投資官Jeffrey Sica表示,“市場對中國經濟減速的恐懼造成了大宗商品市場的‘大潰敗’,商品基金出現大量贖回也就不足為奇了”。Sica Wealth是一家位於新澤西州的投資公司,管理著10億美元的資產。Sica說:“基金客戶紮堆贖回,並將資金投入美國股市,進一步推動了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 凱雷去年12月發布的一份 文件中顯示,他們準備推出一個公開募集的投資於大宗商品的共同基金給散戶投資者。此外,這份文件還顯示,凱雷的“增強型實際回報商品基金”也會交給Vermillion來打理。 俗話說:“風水輪流轉”,今年的大宗商品表現卻很搶眼。路透的核心商品價格指數在今年上漲了10個百分點,原因就是美國異常寒冷的天氣帶來的能源價格的上漲,以及巴西罕見幹旱帶來的咖啡價格的上漲。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到,咖啡期貨在從年初至今暴漲了81%,成了今年表現最優異的金融資產。 Vermillion是一家專註於大宗商品投資的基金,投資標的包括:農產品、金屬、能源和主要食品(如:咖啡、糖和可可豆等)。由Drew Gilbert和Chris Nygaard於2005年創建。 2012年凱雷收購Vermillion之後,兩位創始人出任公司的聯席首席投資官,管理公司的日常運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2723

90%以上的創業者,都是「叛徒」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0716/144149.html

一個成熟經濟,90%以上的創業者,都是「叛徒」,除非你是在研究院畢業後,馬上就接受天使基金投資,一舉成名,否則隨便打過一下工,涉相關行業,總可以「兵變偷師」入罪。

M壯大傳承輔導CEO、教授何華真:

前一段,傳出消息格力集團或十億元入股魅族。魅族創始人黃章曾回應:「我歡迎結合更多可以創造更大共贏的力量,當然也包括格力,我敬佩董明珠的魄力,只要共贏,我是不會拒絕結合更多共贏的力量。就算董總只給我10個億,我就保證讓她贏雷軍那10個億。」

董明珠與黃章走近的消息,自然讓人想到了小米創始人雷軍與魅族創始人黃章的前塵種種。

任何一個地域,從一片空白,到旱地上創業的態勢崛起,一般只有二三十年的窗口期。

美國上次有這種光景,是18世紀時的西部開發,加州政府大量批地的時候,一代梟雄出現。之後,就是二代的創業期,老百姓談到傳承與二代時,通常只會想起老爸和兒子之間的父傳子承、孝義有嘉等這些溫馨場面。事實上,如果我們回顧一下香港的宏觀企業傳承史,就會發現,它是由純洋人傳入半洋半中的華人,再入新香港人手。如果再細查下去,我們會發現二代創業者大部分是窮困兼有「異」心的中高層,因身處前線,與少數客戶熟稔,慢慢膽粗起來,自立門戶。

這類現象不單在香港如此,解放前的中國也如此,晚清的胡雪巖就曾是某家銀號的掌櫃,後自立門戶而起。如此說來,一個成熟經濟,90%以上的創業者,都是「叛徒」,除非你是在研究院畢業後,馬上就接受天使基金投資,一舉成名,否則隨便打過一下工,涉相關行業,總可以「兵變偷師」入罪。

反過來雷軍跟黃章就算是「古典」君子之交,雷未曾有瞄清魅族,以雷軍的智慧,可以再找別家手機商瞄,收購比魅族規模更小的品牌,再用他的獵頭熱忱,蒐羅天下手機英才,總不會搞不出個世人皆知的手機品牌來。

老外對創業者的演繹是個人有強大慾望,方能成大器。Mutant一詞指遺傳突變,猿猴類突變成績最佳,優於其他物種;另外如北海道獼猴在海邊學懂浸溫泉、捉海鮮,令人瞠目。雷軍之突變,取而代之是「物種」常情,中國人歷史中,朝代突變亦屢書不爽,如為漢朝鋪路者是「暴」秦,為唐朝鋪路者是「橫」隋,千古一帝是在玄武門逼父退位,誅殺兄弟的唐太宗,所以雷軍即使取而代之也沒啥大不了的。我們再看一下黃章,黃學藝不精,英文修為不足,誤以為英特爾前董事長格羅夫的說法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是解作「只有偏執狂(Paranoid)才能存活」。於是他就對號入座,以格羅夫為偶像。筆者也經常用格羅夫的相同說法,並為客戶改造出一個亞洲級gateway般的電腦硬件零售網絡。我查了Paranoid一字之後,覺得應該譯作「生於憂患」更貼近事實,但黃章這位認為產品只要功能好就不用宣傳的「執」事先生,看來果真「偏」頗而狂執一隅。他這種人最令風險投資、私募經理生氣。

事實上,收購一家手機廠商可以免去自己籌建的麻煩,收購是個好途徑,試問哪個投資者不願意呢?如果不是被逼到了無可奈何的情況下,雷軍才不會自我籌建呢。筆者相信雷軍不是不明白這道理,而是被黃章這唸錯書拜錯師的「偏執狂」擋路了,無法成就大業,這才被逼鋌而創業。雷軍沒搞成的事,董明珠可以嗎?如果董明珠真的要投資十億給魅族,就要看她的治理功力。只有治定黃章,並理順其偏執的精神,董才有望在手機領域佔得一席之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626

美債走牛之謎揭曉:中國天量增持一年期以上美債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99793

今年以來,美國國債的表現無法用經濟學常識來解釋。到了5月份,就連對沖基金大佬Paul Tudor Jones此前都深感困惑:即使強勁的5月非農就業報告增強了美聯儲加息預期,做空美債所需要的數據都具備了,但為何美債價格持續走高、收益率持續下跌? 時至今日,這個困擾整個債市的謎團終於被解開:神秘的背後推手正是中國。自1977年有記錄以來,中國今年正以最快速度購買美國國債。這就解釋了今年以來美國國債價格為何意外上行。 周三,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報告(TIC)數據顯示,今年1-5月,中國增持超過一年期美國國債1072.1億美元。CRT Capital Group LLC高級國債策略師 Ian Lyngen稱,中國前5個月的增持規模是該數據自1977年有記錄以來最大的,甚至超過了中國去年全年810億美元的新增購債規模。 目前,包括短期國債在內,中國總計持有美國國債1.2709萬億美元,仍是美債最大持有國。而去年12月底,中國持有美債總量為1.2700萬億美元;若不計美國短期國債,截止5月底,中國持有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總量為1.2633萬億美元,去年12月底為1.156萬億美元。 《華爾街日報》援引分析師觀點稱,中國通過壓低匯率促進出口驅動型經濟的努力加速了購買美債的速度,這種策略就包括大量購買美國資產。 隨著中國大規模增持美債,美國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從去年年底的3%一路跌至當前的2.54%左右。在美國經濟複蘇跡象逐步增多的情況下,美債收益率的上漲一度顛覆了投資者們的認知,他們無法解釋為何美債收益率意外上行。 左圖:2014年,中國、美聯儲和日本凈買賣美國中期國債和長期國債規模 右圖:美國10年期國債收益率走勢(圖片來自《華爾街日報》) 很多投資者擔心,未來幾個月,一旦美聯儲徹底退出QE並開啟加息大門,在國外買家以不可知的大手筆購債行動中,失去美聯儲超寬松貨幣政策支持的債券市場可能劇烈動蕩。《華爾街日報》援引三菱東京日聯銀行首席經濟學家Chris Rupkey觀點稱: 在美聯儲一步步接近加息之前,中國購債行動可能進一步壓低美債收益率。這可能令投資者感到自滿。但是,一旦中國改變策略減少購債規模,那麽收益率飆漲可能令市場震驚。 圖:美國財政部公布的國際資本流報告(TIC)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6825

揭秘中南海財經智囊:6人「入海獻策」5次以上(名單)

http://www.xcf.cn/jrdd/201408/t20140829_632129.htm  
中南海財經智囊Top榜

  2014年已經進入中國改革的落實年,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這些已確定的路線圖既考驗高層改革決心和勇氣,也考驗高層智囊的智慧和改革思維,而未來政策的走向,也許就藏在這些高級智囊的言論裡
  隨著經濟學家蔡昉升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在中南海的財經智囊中,又增添了一名副部級的人選。
  自中國經濟改革伊始,政府財經決策的智囊們——無論身在政府直屬的研究諮詢機構,還是就職於大學或其他智庫組織——就在中南海的重大決策過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而與上世紀八九十年代的「吳市場」(吳敬璉)、「厲股份」(厲以寧)等相比,今天的財經智囊有何新特點呢?
  最近,《第一財經日報》諮詢了多名不同政界學界人士,以多個標準篩選出當今中國經濟智囊的Top榜單。這些標準包括:他們首先都是一流學者,有著獨立的研究精神和傲人的論文著作、研究成果,而且即使是在行政崗位上依然不脫離學術研究;其次,他們在權威智庫機構中擔任要職,其所在的機構具有重要的政策諮詢性質;其三,他們經常有機會向國家領導人陳述意見建議,其研究成果能影響經濟決策,並對社會經濟進步有重要影響。
  在重要的智囊中,我們挑選了不同界別的6名人士作為代表,試圖梳理中南海重要智囊的形成脈絡。他們分別是:劉鶴、陳錫文、林毅夫、劉世錦、李揚、蔡昉。
  但以上遠不代表全部,易綱、潘功勝、韓俊、韓文秀、陳雨露、胡鞍鋼、王一鳴、范恆山、賈康、陳東琪等也都是具有相當影響力的專家型官員或學者智囊。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委員吳曉靈、辜勝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明康、李毅中,以及陳清泰、王戰、遲福林、樊綱、劉偉、錢穎一、李稻葵、宋國青等,他們的觀點和見識也經常得到國家領導人的重視,享有相當高的社會聲譽。
  此外,值得重視的是,一些政府機構的領導人本身也是「智囊」,較為著名的有周小川、樓繼偉、郭樹清、馬建堂等。儘管他們的學術研究或科研活動在慢慢減少,但他們卻是中國經濟政策最直接的制定者。
  「副部級以上」學者

  雖然在學術和個人風格上各有千秋,但高級智囊們有著一些共同的特點。梳理公認主流智囊人士的現任職務可發現,他們分別在中央、政府、重要官方科研機構、重點學術機構擔任主要職務,且擔任職務均等同副部長或以上級別。
  以前述6名人士為例,劉鶴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陳錫文現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林毅夫現任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劉世錦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蔡昉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此外,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韓俊、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韓文秀、中國人民大學校長陳雨露等人都身居副部級高位。
  一名政經觀察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這些部門基本囊括了國家重要經濟政策的出口,對高層決策和重要政策的出台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總體來看,目前曝光率較高的智囊人物都屬於他們研究領域一線梯隊的少壯派。劉鶴等6人均出生在上世紀50年代。最年長的陳錫文1950年出生,最年輕的蔡昉生於1956年。一名與他們均有交集的官方研究人士昨日告訴本報,近十年以來,無論是官員還是學者都呈現逐漸年輕化的趨勢,將「舞台讓給年輕人」成為共識。
  談及上述6人,這名人士稱他們均為中流砥柱式人物,處於各方面狀態最為巔峰的時刻。「這幾人還有個共同的特點是精力旺盛且勤奮。」這名人士稱,他們當中有人甚至因為剪頭髮浪費時間而頭疼。
  與普通學者不同,中南海智囊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常常成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的座上常客,能直接將自己的觀點意見提供給主要領導人。記者梳理髮現,每年年中、年末的重要經濟座談會都會邀請除有官方職務身份以外的5名左右智囊人士「入海」。例如,前述6人除劉鶴、陳錫文有職務職責外,其餘四人被邀請「入海獻策」均在5次以上。
  今年7月,就在每年例行的中央政治局年中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聽取對當前經濟形勢和做好經濟工作的意見和建議。劉世錦、李揚、林毅夫受邀列席。從後期召開的政治局會議透露信息來看,內容與這次專家座談會所討論的領域重合度甚高。
  不僅參與日常經濟政策討論,他們中的許多人更是為政治局委員上過課的「中南海講師」。上世紀90年代,林毅夫就曾進入中南海為國家領導人分析經濟形勢。林毅夫曾回憶,領導人在聽課時會把文件或電話放在一邊;2005年4月,劉世錦為政治局委員講授《關於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的若干問題》;從2003年3月到2012年2月的近十年間,蔡昉三次踏入中南海為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這在經濟學家中非常罕見。
  談及中國經濟學就不能不提及一個著名組織——「中國經濟50人論壇」,這個1998年成立的獨立學術群體幾乎囊括了中國當今頂尖的學者,甚至包括很多高級官員。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稱,論壇得出的結論常上報給中央財經辦,而論壇每年的年會主題,更是緊扣國內外經濟大勢,常被視作中國重大經濟政策的「沙盤推演」。
  頂級智囊們都與該論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有學者戲稱,50人論壇幾乎就包含了當前所有可以成為「智囊」的人。不僅前述6人全部是論壇成員,其中一些人更是其中的重要人物。多名人士曾對本報證實,劉鶴是論壇重要的發起者和組織者,現任論壇學術委員會榮譽成員。
  學術領域風向標
  除去種種身份和頭銜,這些智囊從本質上來看都是頂尖的經濟學者,他們不僅有著良好的學術和科研背景,更引領著所在領域的潮流和風向,發出被認為是最新、最前衛的聲音。
  林毅夫曾任世行首席經濟學家兼負責發展經濟學的高級副行長,是首位在世界銀行或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獲得如此高職位的中國人,是目前為止在國外經濟學期刊中發表論文最多的中國內地經濟學家。
  從1994年北京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成立,國家的主要政策討論林毅夫都有參與。比如,1994年的治理整頓,接下來的糧食問題、電信改革、銀行改革、WTO、收入分配、通貨緊縮、宏觀調控、土地問題、農民工問題……幾乎所有的重大決策討論,都有他的聲音。
  「一些建議直接被採納,制定成了政策法規,另外的一些建議也以不同的方式在日後的政策中有所呈現。」林毅夫曾說,「作為一個長遠的過程,改革的方向基本符合我的預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是直屬國務院的政策研究和諮詢機構,主要職責是為黨中央、國務院提供政策建議和諮詢意見。作為發展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劉世錦的學術功底也極受稱道,其研究領域主要集中在經濟理論和政策問題研究,主要涉及企業改革、經濟制度變遷、宏觀經濟政策、產業發展與政策等。
  發展研究中心人士昨日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展研究中心近年承擔了大部分國家核心經濟改革的調研,其中重要課題劉世錦都會組織。這名人士透露,劉世錦還參與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改革文件的起草;是主持研究較早提出「新常態」的人;在中國經濟變革的當前,他主持的研究還較早預見並提出增長階段轉換(也就是增速換擋)的判斷。
  同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李揚和蔡昉也都是各自研究領域的金字塔塔尖人物。李揚擅長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的研究,而蔡昉的主要研究領域涵蓋「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和中國經濟改革。
  蔡昉曾參與了「十一五」以來中國發展規劃與重大政策的諮詢工作,並提出「劉易斯拐點」、「漸進式放開二孩」等頗具爭議的學術觀點;李揚則主持了國家資產負債表的研究。
  官員學術化
  儘管幾輪調換,中央和政府財經機構的班子知識化、專業化的特點越發明顯。從中財辦、發改委、財政部、統計局、央行[微博]等主要機構領導人背景履歷可看出,他們普遍具有高學歷和本領域長期工作經驗,即使拋開官員身份,也是該領域的學術翹楚。
  去年以來,劉鶴成為最受關注的高層智囊。事實上,自2008年以來,劉鶴就以經濟智囊的身份多次陪同習近平赴全國各地考察,或者會見外賓。十八大以後,幾乎習近平每次考察都有劉鶴陪同。
  一些熟悉劉鶴的人戲稱其為「工農兵加海歸」。這樣的背景有助於像劉鶴這樣的政策制定者既對中國情況有接地氣的認知,又具有寬廣的國際視野。
  知情人士曾對《第一財經日報》介紹,在原國家計委工作期間,劉鶴主持制定過十一部國家產業政策,其中五部由國務院正式頒佈。他還參與過「八五」計劃、「九五」計劃和「十五」計劃、「十二五」規劃的編制,同時還是中共十六屆三中、五中、六中全會和十七大,十七屆四中、五中全會文件的重要執筆人,為三任中共中央總書記起草過經濟講稿。
  此外,他還是許多重要政策的「預見者」。如今的國家級重要戰略「新型城鎮化」就曾藏在他多年前發表的《拉美經濟的主要挑戰和經驗教訓》一文中。劉鶴在文中建議中國穩步推進城市化,發展服務業和非國有經濟,避免拉美化。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易綱也是公認的高級智囊。他在國際權威學術雜誌上發表過多篇論文,學術成果常常被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和世界各國學者多次引用。
  易綱研究方向為計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和國際金融,多年來一直從事中國經濟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在貨幣、銀行和金融市場方面。在研究中國金融體制過程中,對日本的主銀行體制、德國的全能銀行和美國的分業銀行管理體製做過較全面的分析和比較。
  陳錫文,我國最重要的「三農」問題學者之一。1978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農業經濟系後,他對中國「三農」問題的研究就一直沒有中斷,曾先後三次獲孫冶方經濟科學獎和一次國家科技進步(軟科學)三等獎。
  糧食、土地、農民工、城鎮化……近20年來,他幾乎參與了在中國發展中所有重要「三農」問題的政策研究和制定,同時也是每年中央一號文件的主要起草者。
  未來錦囊
  2014年已經進入中國改革的落實年,如何落實十八屆三中全會這些已確定的路線圖既考驗高層改革決心和勇氣,也考驗高層智囊的智慧和改革思維,而未來政策的走向,也許就藏在這些高級智囊的言論裡。
  在「新常態」時期,不少經濟學家對我國中長期的經濟走向都作出了分析。李揚在本月25日表示,到2020年,中國經濟的主要環節的改革將基本就位,各經濟領域的體制也將定型,至少到2017年,我國的經濟體制機制就會穩定下來,為新階段的中國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制度保障。
  他認為,未來幾年,中國會重新樹立起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財政管理體制也會有重大調整,政府間的財政關係也會進行調整,金融體系會有重大變化。中國的資本市場會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會進一步可兌換,人民幣國際化也會有更大進展。
  林毅夫一貫對中國經濟「樂觀」,且肯定政府的作用。他認為中國在2008年以後的20年裡仍然有每年增長8%的潛力,但要改變「窮人補貼富人」的「雙軌制」後遺症。他提出,不管國有還是民營,所有者和經營者必然分離,要避免經營者的道德風險需要由公平競爭的市場來提供經營者經營好壞的充分信息。
  蔡昉近期也明確表示「中國還沒有陷入經濟悲觀時代」,他提出經濟發展方式必須從勞動力和資本投入驅動型,轉向主要依靠創新和生產率提高驅動型,要通過改革獲得制度紅利。
  相比之下,劉世錦對中國經濟較為謹慎,他認為中國經濟增速進入中高速發展時期後,這個「中高速」的底在何處,現在還沒有探明。他建議在這樣一個增長的新常態下應該力爭企業可盈利、財政可增收、就業可充分、風險可控制、民生可改善、資源環境可持續的「六可」目標。
  自從2013年3月擔任中財辦主任之後,劉鶴很少發表公開言論。分析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從公開信息看來,劉鶴是反對在社會保障、醫療、養老、保障房等方面走高福利道路的,並且警惕高福利對政府債務、財政政策空間的負面影響。
  此外,陳錫文近期還提出深化農村改革中需要破解的四大難題,並強調農村土地改革不能再搞大躍進。
  附表部分高層智囊
  資料來源:本報整理
  姓名 職務 研究領域

  劉鶴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主任 經濟體制綜合改革
  陳錫文 中央財經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 「三農」問題
  林毅夫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會副主席 發展經濟學、農業經濟學、制度經濟學
  劉世錦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經濟理論、政策問題
  李揚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貨幣、銀行、金融市場、財稅
  蔡昉 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 「三農」問題、勞動經濟學、中國經濟改革
  陳雨露 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宏觀金融理論與政策
  王一鳴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 經濟體制改革
  韓俊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三農」問題
  韓文秀 國務院研究室副主任 宏觀經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0201

阿里股價回升 83美元以上究竟值不值得追?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607

經歷了前兩個交易日的下挫之後,周三阿里巴巴股價開盤漲1.4%,結束了兩天連跌。

目前阿里巴巴股價為88.5美元:

屏幕快照 2014-09-24 下午9.38.14

昨天的下跌,一度讓市場對阿里巴巴股票的價值產生懷疑。

QQ圖片20140924104302

阿里巴巴集團上周五於紐約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的當天,股價大幅上漲38%,但隨後兩個交易日中股價分別下挫4.3%和3%,報收87.17美元,市值蒸發165億美元。

此時很多沒有在IPO中搶到阿里股份的投資者開始考慮是否應該進場“抄底”,但是來自研究服務公司Arete Research Service駐香港分析師李牧之(音譯)在最新報告中只給了阿里股票“中性”評級,目標價位75美元。

根據Arete的盈利預期,75美元/股意味著阿里巴巴的PEG(市盈率除以盈利增長速度)運行在0.9倍,即2015財年28倍市盈率,2016年23倍市盈率。阿里巴巴的財年在3月份結束。

PEG在1是被視為“公允價格”。如果Arete的預期是對的,那麽75/0.9≈83,即83美元以上的股價就進入了被高估的水平。

不過李牧之認為阿里當前的增長情況還是比較樂觀的。目前阿里的B2C平臺天貓二季度同比銷售增長率達到了81%,而整個行業的平均增長水平只有20~30%。

根據資訊公司天灝資本(T.H. Capital)昨日發布研究報告稱,第三季度天貓GMV(總交易額)同比增長78%,達人民幣1760億元,淘寶GMV同比增長48%,達到4070億元。

此外,該報告還顯示淘寶移動普及率顯著提高:淘寶、天貓和阿里巴巴(b2b)移動應用總下載量達到20億次,其中淘寶占17億次。

本周二阿里巴巴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京東股價下跌1.4%,但唯品會當當網股價反而分別大漲4.2%和3.3%。此外雅虎股價漲1%,軟銀下跌0.2%。(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082

統計局:前8月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0%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8757

統計局網站公布數據顯示,1-8月份,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8330.4億元,同比增長10%,增速比1-7月份回落1.7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活動利潤35870.1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1-7月份回落1.6個百分點。
 
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4825.6億元,同比下降0.6%,而7月份為同比增長13.5%。
 
1-8月份,在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0017.4億元,同比增長5.3%;集體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13.4億元,增長1.7%;股份制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328億元,增長9.1%;外商及港澳臺商投資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276.3億元,增長13.7%;私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12462.8億元,增長11.4%。
 
1-8月份,采礦業實現利潤總額4445.6億元,同比下降13.4%;制造業實現利潤總額30691.8億元,增長13.5%;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實現利潤總額3193億元,增長20.2%。
 
1-8月份,在41個工業大類行業中,36個行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5個行業同比下降。主要行業利潤增長情況:石油和天然氣開采業利潤總額同比增長0.4%,農副食品加工業增長4.2%,紡織業增長8.9%,石油加工、煉焦和核燃料加工業增長54.7%,化學原料和化學制品制造業增長8%,非金屬礦物制品業增長14.2%,黑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18.2%,有色金屬冶煉和壓延加工業增長9.5%,通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3.2%,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2.4%,汽車制造業增長22.6%,電氣機械和器材制造業增長21%,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26%,電力、熱力生產和供應業增長20.9%,煤炭開采和洗選業下降46.1%。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94009.6億元,同比增長8.3%;發生主營業務成本597233.9億元,增長8.6%。
 
8月末,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101519.3億元,同比增長11.3%;產成品存貨36810.9億元,增長15.6%。
 
1-8月份,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率為5.52%,每百元主營業務收入中的成本為86.06元,每百元資產實現的主營業務收入為121.8元,產成品存貨周轉天數為13.9天。

a53dce95jw1ekqvk9r5rbj20j91rxaka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361

民營銀行發起人協議曝光:持股5%以上股東要兜底50萬元以下個人存款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698

首批試點的五家民營銀行風險自擔細則終於明確。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必須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

上海華瑞銀行發起人股東之一的美邦服飾11月13日發布公告稱,華瑞銀行已初步擬定發起人協議,註冊資本為35億元,均瑤集團出資10.5億元,持股30%,美邦服飾出資5.25億元,持股15%,其他一般發起人出資19.25億元,持股55%。

根據披露的信息,華瑞銀行將註冊在上海自貿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經營範圍與目前的普通銀行基本一致:吸收公眾存款;發放短期、中期、和長期貸款;辦理國內外結算;辦理票據承兌和貼現;發行金融債券;代理發行、代理兌付、承銷政府債券;買賣政府債券、金融債券;從事同業拆借;買賣、代理買賣外匯;從事銀行卡業務;提供信用證服務及擔保;代理收付款項及代理保險業務;提供保管箱服務;經國務院銀行監督管理機構批準的其他業務;經中國人民銀行批準的結匯、售匯業務和其他業務。

值得一提的是,美邦服飾在公告中比較詳細的披露了擬定的華瑞銀行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基本將銀監會對民營銀行的監管要求披露清楚。

以下為《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發起人協議》的主要條款:

(一)設立方式、經營期限、管理形式

發起人一致同意,根據《公司法》、《商業銀行法》及其他有關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按照本協議規定的條款與條件共同發起設立華瑞銀行。

華瑞銀行為永久存續的股份有限公司。華瑞銀行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發起人以其認購股份對華瑞銀行承擔責任,分享利潤和分擔風險及虧損。

華瑞銀行享有由發起人投資形成的全部法人財產所有權,依法享有民事權利,承擔民事責任,並以其全部法人財產依法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華瑞銀行實行權責分明、管理科學、激勵和約束相結合的內部管理體制。

(二)名稱、住所

公司名稱:上海華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暫定名,最終以工商行政管理部分核準的名稱為準),簡稱:上海華瑞銀行(或華瑞銀行);英文名稱:Shanghai Hua Rui Bank Co.,LTD. 簡稱SHRB;住所:中國(上海)自由貿易實驗區基隆路6號外高橋大廈。

(三)發起人的權利和義務

1、發起人享有按照本協議確定的持股數量和比例認購華瑞銀行股份的權利。

2、華瑞銀行依法成立後,完全履行本協議約定義務的發起人即成為華瑞銀行的普通股股東,根據法律、行政法規和華瑞銀行章程的規定,依其在華瑞銀行的持股比例享有股東權利、權益及承擔股東義務。

3、均瑤集團等持有5%以上股份並簽署《主發起人風險自擔機制的相關承諾》的發起人應承擔下列義務:

(1)支持華瑞銀行資本管理工作,承擔持續註資義務,確保華瑞銀行資本充足率水平達到監管要求。如果無法正常履行上述承諾,則自願放棄優先認股權,支持其他股東註資或引入新股東等;

(2)支持華瑞銀行內生資本積累,開業三年內如果華瑞銀行監管指標不達標,則不分紅。華瑞銀行進入持續發展期後實行審慎的分紅政策,控制分紅比例和現金分紅;

(3)長期持有華瑞銀行股份,設定五年的最短入股鎖定期;

(4)依法合規經營,遠離破產風險,持續符合華瑞銀行股東資格要求,配合華瑞銀行的股權管理工作;

(5)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和華瑞銀行章程實施股權質押和轉讓;

(6)尊重華瑞銀行經營自主權,在公司治理框架內規範行使股東權利,不向華瑞銀行施加不當的業績考核壓力,不幹預華瑞銀行的日常經營管理,不與華瑞銀行開展不當的關聯交易;

(7)支持華瑞銀行引入適當比例的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機制,支持獨立董事和外部監事依法履行職責,充分發揮其在董事高管提名、薪酬管理、關聯交易管理、財務監督方面的作用;

(8)按照監管部門相關規定實施關聯授信管理;

(9)在流動性救助、不良資產處置、資產重組、小額儲蓄存款兌付等方面提供支持,配合華瑞銀行制定和實施恢複與處置計劃(RRPs),配合監管部門開展風險處置工作;

10)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前,以自有資金,在出資額一倍範圍內,對五十萬元以下個人儲蓄存款承擔因華瑞銀行經營失敗而導致的剩余風險賠付責任,並以書面形式約定具體操作程序。在國家頒布存款保險制度和金融機構破產法規之後,將按照屆時有效的法律法規要求承擔相應的保證責任;

(11)向監管當局報送影響股東履行本條第(1)項至第(10)項承諾的重大不利事項和應對措施,並接受監管部門現場詢問、查閱資料等延伸監管方式;

(12)違反本條第(1)項至第(11)項承諾事項時,接受監管當局依法采取的處理措施,包括但不限於對股東采取責令控股股東轉讓股權、限制有關股東的權利等強制性措施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175

IBM未來十年囘報可以每年15%以上 巴黎的價值投資

來源: http://parisvalueinvesting.blogspot.hk/2014/11/ibm15.html

巴黎:


組合最新情況:

除了因今天A股內銀明顯跑勝H股,非常幸運筆者組合也受惠另一重註股和創新高的富國銀行,現縂組合差不多和9月最高位相同。

-------------------------------------------------------------------------------------------------------------

雖然中港市場剛剛熱烈,但筆者留意到另一支美國企業。
筆者那邊說減持美股,這邊說要買IBM,請原諒價值投資便是這樣,有便宜貨的地方,就有我們的身影。

IBM 在最近業績公佈後股價大跌,再度引起筆者興趣,但其實Magic Formula一早也亮起對IBM註意的燈。

筆者發現雖然最新一季的“盈利”報告並不理想,但無損它的現金流入。
在業積報告後,管理層公報囘購計劃。事實過去五年,IBM已不斷囘購普通股,流量從09年的1.33B股下跌到13年的1.09B股,或18%。

囘購是否有利要看公司現金和股價,股價低(ROE大或折讓大)和現金多的囘購便是好時機,例如最近的中巴是一例子。

IBM過去每年有14B現金流入,派息是4B,派息雖每年只加大約9%,但每股的股息卻以15%上升,正是因爲囘購做成股數下降,使派同一縂額的息每股可分得多些的影響。

於是,筆者把這過去多年的派息和囘購的政策當作未來不變,然後又把市場最怕看到的增長停止也算作真的出現十年,模擬未來十年變化。

1.IBM現市值是160B;
2.模擬是假定市場有兩個股東,一個是A(你),另一個是市場(B);
3. 現金流入是每年14B,十年不變;.
4. 首年派4B息,以後每年加9%,第二年是4Bx1.09=4.36B........;
5. 每年派息後的現金全用於在市場囘購,例如第一年是囘購10B(14B-4B).......

結果是IBM十年後囘購了80B,市場股票全囘購了,股東只剩你一個A,那些原用在囘購的年現金流入14B,現在每年也可以股息直接全給你了。

如果以5%計,11年後14B的息的市值,倒推應可值280B,以年一的80B投入計算,每年的資本增值(IRR)是12%,又因爲IBM每年派息是2.7%,利曡利,十年囘報可以有每年15%以上,這是以IBM現金不增長下的模擬結果。


如果增長,當然不止。


模擬結果:

  市值 現金流入  股息   囘購  Owner A Owner B
年 1 160 14      4.0    10.0 80 80
   囘購    -10
  流通股值 80 70
  現金流入             7.47         6.53
   股息             2.13         1.87
   股息 Yield        2.67% 2.67%
2 160 14      4.4      9.6 80         70.0
   囘購    -        9.6
  流通股值 80         60.4
  現金流入             7.98         6.02
   股息              2.49         1.87
   股息 Yield  3.11% 3.11%
3 160 14      4.8      9.2 80         60.4
   囘購    -        9.2
  流通股值 80         51.1
  現金流入             8.54         5.46
   股息              2.90         1.85
   股息 Yield        3.62% 3.62%
4 160 14      5.2      8.8 80         51.1
   囘購    -        8.8
  流通股值 80         42.3
  現金流入             9.16         4.84
   股息              3.39         1.79
   股息 Yield  4.24% 4.24%
5 160 14      5.6      8.4 80         42.3
   囘購    -        8.4
  流通股值 80         33.9
  現金流入             9.83         4.17
   股息              3.96         1.68
   股息 Yield        4.96% 4.96%
6 160 14      6.2      7.8 80         33.9
   囘購    -        7.8
  流通股值 80         26.1
  現金流入           10.56         3.44
   股息              4.64         1.51
   股息 Yield  5.80% 5.80%
7 160 14      6.7      7.3 80         26.1
   囘購    -        7.3
  流通股值 80         18.8
  現金流入           11.34         2.66
   股息              5.43         1.28
   股息 Yield        6.79% 6.79%
8 160 14      7.3      6.7 80         18.8
   囘購    -        6.7
  流通股值 80         12.1
  現金流入           12.16         1.84
   股息              6.35         0.96
   股息 Yield  7.94% 7.94%
9 160 14      8.0      6.0 80         12.1
   囘購    -        6.0
  流通股值 80           6.1
  現金流入           13.01         0.99
   股息              7.41         0.56
   股息 Yield        9.26% 9.26%
10 160 14      8.7      5.3 80           6.1
   囘購    -        5.3
  流通股值 80           0.8
  現金流入           13.87         0.13
   股息              8.60         0.08
   股息 Yield        10.76% 10.76%
11 160 14    13.2      0.8 80           0.8
   囘購    -        0.8
  流通股值 80 -        0.0
  現金流入           14.00  
   股息            13.20            -  
   股息 Yield        16.50% 0.00%


--------------------------------------------------------------------------------------------------------------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9297

油價暴跌 俄羅斯明年面臨800億美元以上損失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2389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占全球供應量四成的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上月決定不減產,沙特為首的OPEC主要產油國打響了價格戰,為奪回市場份額,發出了打價格戰決不手軟的信號。嚴重依賴石油收入的俄羅斯將因此大受影響,未來12個月原油出口額可能減少45%,損失至少800億美元。

前日沙特石油部長提出,即使油價跌至每桶20美元也不減產。OPEC最大產油國沙特絲毫沒有透露價格戰會緩和的跡象。美國能源部下屬能源情報署(EIA)預計如果國際油價未來12個月持續在當前約每桶60美元的水平,俄羅斯出口原油的收入將減至950億美元,遠低於去年的1740億美元。不僅是原油出口,國際油價下跌還會導致煉油產品和俄羅斯國內原油銷售損失,後兩類收入去年合計1220億美元.

EIA數據顯示,俄羅斯33%的出口商品都是原油,石油與天然氣出口創收占去年俄羅斯出口總收入的68%。而當時國際基準油價布倫特原油價格還高達每桶108美元。今年6月以來,油價跌幅超過40%,在上述沙特石油部長表態後前日油價又大跌3%,目前稍有回升,略高於每桶60美元。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上月底普京表示,上月OPEC會議不減產的決定對俄羅斯有利。OPEC公布決定後,國際油價下跌是正常反應。俄羅斯一開始對此就有清醒的認識和判斷。他認為,經過這個冬天到明年上半年國際油價將逐步穩定。上周的年度新聞發布會上,普京將國內經濟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

俄羅斯,油價,石油,普京,OPEC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488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