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金管會追查 南山人壽案生變 潤成與中資關係曖昧

2011-3-31  TNM




潤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合組的潤成投 資控股公司,今年1月異軍突起,以21.6億美元標得南山人壽97.57%股權,但2月10日潤成送件進金管會後,金管會即接獲檢舉,指潤成的上層股東潤 泰集團與寶成集團,和中資關係密切,金管會為此3月24日2度要求潤成補件,使這宗巨額標售案可能再度出現變數。

尹衍樑小檔案

生日:1950年8月16日

學歷:文化大學歷史系學士、台大商學碩士、政大企管博士

經歷:潤泰建設董事長、北大光華學院董事長、安信信用卡公司董事長、建華金董事

家庭:妻王綺帆為潤泰全球董事長,育有1子1女

現職 :潤泰集團總裁,跨足紡織(潤泰全球)、營建(潤泰創新、潤泰營造)、量販通路(大潤發、喜士多便利店)、醫療教育(尹書田紀念醫院、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 院)等事業

三月二十五日,一陣冷冽的寒風吹進台北市八德路二段潤泰集團中崙大樓,由潤泰集團主導成立的潤成投資控股公司幹部,正在中崙大樓十三樓開會,研商金管會對 潤成標購南山人壽案最新提出的「六大要求」,對於金管會公開點名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等「具控制力的最終受益人」,必須提出長期控股承諾書等要求,莫不讓他 們感受到一股肅殺之氣。

潤成挾中資 檢舉多

除了金管會提出六大要求、並限期一個月補件回覆外,南山人壽工會也決定三月三十一日,發動千名業務員到潤泰集團中崙大樓抗爭,要求潤成答應工會所提:承認 三萬六千名南山員工僱佣關係的「五大訴求」,否則金管會就應否決潤成。瞬間,潤成買南山面臨了山雨欲來之勢。

本刊調查,金管會針對潤成買南山人壽所提的六大要求,不僅要求尹衍樑等潤成的控股者,必須提出長期控股承諾書,還要求潤成控股未來持有的南山股權須百分之 百交付信託,並要求潤成限期提出南山未來十年增資所需的三百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的財力證明。這一連串「史無前例的要求」,顯示金管會對潤成的上層股東與中 資關係密切及潤成財力不足的疑慮。

金管會官員透露,潤成今年一月十二日宣布標得南山人壽股權後,金管會就接獲來自立法院、潤泰集團小股東等各方檢舉。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潤成的上層股東潤泰 創新及潤泰全球轉投資「中國大潤發」,被質疑和中國官方資本關係密切,中國官方對中國大潤發具有實質控制力,未來可能在轉手之間,就使擁有台灣六千億元公 債的南山人壽淪為中資,所以金管會不得不嚴審因應。

金管會接獲檢舉顯示,潤成上層股東潤泰創新(占二五%)及潤泰全球(占二三%),透過海外控股公司康成投資(中國)公司(Concord Investment China Co.,簡稱康成投資)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與濟南大潤發,都是與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國資委)轄下的大陸國有企業合資,甚至大陸各地大 潤發的房東也是國資委,足證潤成股東與中資關係密切。

國資委合資 往來密

檢舉指出,潤泰新、潤泰全透過康成投資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註冊資本額三千萬美元,合資股東是一家名為「上海不夜城」公司,投資金額二百六十萬美元(約占 八.七%股權),這家名稱聽起來酷似夜總會的公司,原本由「上海閘北區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擁有四九.六四%的控股權。

根據檢舉內容,上海不夜城後來轉賣給浙江溫州娛樂業「天上人間」起家的商人吳振宇,但上海閘北國資辦仍保留了約一○%股權。本刊調查,在大陸企業營業執照 的公開訊息裡,註明「上海市閘北區國有資產投資公司」及潤泰集團的康成投資,都是上海大潤發的股東發起人。

另外,潤泰新、潤泰全透過康成投資轉投資的濟南大潤發,註冊資本額二千一百萬美元,合資股東山東省「濟南人民商場」公司,投資二百一十萬美元(占一○%股 權),這家公司主要是山東省濟南市國資委出資、占三六%股權,後來這三六%股權有意釋出,曾吸引大陸國有企業「魯商集團」旗下的銀座商場、大連大商集團等 中國企業競逐。

除了潤泰新、潤泰全轉投資的上海大潤發、濟南大潤發與中資關係密切,本刊也接獲檢舉指出,潤泰新、潤泰全的海外控股子公司康成投資,本身也有中資「華寶信 託有限責任公司」持股,而華寶信託的最大股東,就是大陸國有龍頭企業「寶鋼集團」,寶鋼占華寶信託九八%股權,另外二%股權則由浙江省舟山市財政局持有, 華寶信託明顯是大陸國有控股公司。

檢舉指出,寶鋼集團的官方網站宣稱該公司「係依法成立的國有獨資公司,由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代表國務院履行出資人職責」,潤泰新、潤泰全的海外 控股子公司康成投資竟有中國官方資本,雙方的資本關係如此密切,未來如何確保潤成投資南山人壽不會變成中資控股的公司?

寶成設華一 涉偷跑

事實上,不僅占潤成八成股權的潤泰集團與中資關係密切遭質疑,連占二成股權的寶成集團,也遭爆料指出,早在兩岸簽訂金融MOU(備忘錄)前,寶成集團一九 九七年即透過香港蓮花國際有限公司(Lotus Worldwide Limited),持有中國唯一的台資銀行∣華一銀行八五%股權,而華一銀行副董事長吳邦治、董事過莉蓮,日前也被寶成工業指派擔任潤成的董事和監察人。

華一銀行被稱為中國第一家台資銀行,據指出,台灣許多在中國投資的企業,曾透過華一銀行的「特殊辦法」在中國辦理融資,例如,在台灣上市的振維電子,去年 十月就公告「通過本公司間接投資大陸的准安振維電子公司,向大陸華一銀行徐匯分行取得銀行授信及保證等融資項目,由本公司出具一百萬美元予蓮花國際公司作 擔保,再由蓮花國際公司向華一銀行擔保二百萬美元借款。」

知情人士說,關鍵就在寶成集團是一九八八年西進大陸的最早一批台商,先是靠中國政策支持取得銀行執照,後來華一銀行又簽約委託尹衍樑投資的建華銀行(永豐 銀行前身)經營,因而可以在中國搶占先機。

潤泰集團跟中資的關係密切,以及寶成集團有中共官方的支持,這些原本被台商視為競逐中國市場的優勢,如今竟吊詭地成為潤成買南山人壽的包袱。民進黨立委高 志鵬、潘孟安等人近來在立法院質詢時,一再鎖定潤成買南山案,要求金管會必須以否決博智金融的同一標準,嚴格審核潤成的上層股東與中資的密切關聯。

高志鵬表示:「潤成的股東潤泰集團、寶成集團,可以說是泛中資集團,他們都是中國給予一些經商特權而被扶持壯大的,目前主要的事業又都在中國、與中資合 作,很容易成為中國控制台灣的工具,金管會如果不能嚴格把關,未來潤成模式很可能成為中國收買台灣的最佳管道。」

潘孟安則說:「潤泰集團及寶成集團都想透過買下南山人壽,擴大在台灣的影響力,進而搭建有利於拓展中國事業的兩岸金融平台。」

金管會把關 細審核

從今年一月十二日,美國AIG宣布由潤成標得南山人壽後,潤成就遭立委緊盯及質疑,使這宗國際性標售案的兩岸政商背景,被拿出來仔細檢視。

如今,掌握金融特許事業核准權力的金管會,已公開對潤成買南山人壽設下六大要求,要以政策手段迫使潤成必須做出長期控股及持股百分之百信託的承諾,藉以打 破金管會可能給予潤成「方便之門」的猜測,這對尹衍樑想藉由買下南山人壽,成為橫跨兩岸金融、產業新首富的企圖,構成了極大的挑戰。

標售南山案 大事記

2009.07.4 美國AIG以底價新台幣600億元標售南山人壽。

2009.10.13 博智金融以693億元拿下南山股權,出價比博智高的中信金提出質疑。

2010.08.31 經濟部投審會否決博智入主南山案,建議AIG繼續經營。

2010.10.28 立委爆料潤泰總裁尹衍樑牽線,AIG拜會立法院長王金平。

2010.11.22 AIG二度標售南山,國泰、富邦、中信、潤泰集團獲邀投標。

2010.12.21 潤泰與寶成宣布共同設立潤成投資控股公司,搶標南山人壽。

2011.01.12 AIG宣布潤成以628億元得標。立委質疑有中資涉入,尹衍樑澄清,寶成和潤泰全為台灣資金。

2011.03.24 金管會要求潤成先提300億元財力證明。

金管會六大要求 vs.潤成承諾

金管會要求

1 提供300億元現金或等值資產,於主管機關認可的保管帳戶內。

2 潤成投資南山人壽股份100%交付信託,尹衍樑等最終受益人應出具長期控股承諾書。

3 潤成須覓合乎保險專業資格之董事長人選。

4 如經核准,潤成向銀行聯貸金額,債本比不得超過48%,潤成股東出資需以現金增資或自有資金。

5 潤成及上層股東應就承諾事項揭露相關重大訊息。

6 潤成及上層股東:潤泰全球、潤泰創新及寶成工業等3家上市公司,辦理現金增資或增資南山人壽時,不得影響股東權益,最終受益人也不得移轉其控股權。

潤成的五項承諾

1 潤成今年辦理增資100億元。

2 潤成的70%南山股份交付信託。

3 潤成出具資金來源合乎法規的承諾書,債本比48%。

4 潤成出具潤成及上層股東不會透過南山人壽,購買潤成股東發行的有價證券及不動產的承諾書。

5 南山保戶權益不受股權移轉影響,南山業務員薪資、福利及現有業務員制度2年不變。

潤成回應

陸資參股大潤發比例甚低

潤成投資控股公司董事長鄭銓泰表示,受限於中國早期對量販業法令限制,上海大潤發、濟南大潤發才有中國國有企業參與合資,其中,上海不夜城、濟南人民商場 已從早期持有46%股權降到10%以下,更只占康成投資(中國)公司總投資額各1%左右。至於華寶信託持有康成投資,主要是大潤發中國籍員工的認股信託給 華寶,才使華寶名義上持有康成股份,並非華寶信託投資康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53

凌氤寶終於等到 中信金併大都會人壽

2011-4-4 TWM




三月二十八日晚上九點多,位在松壽路上的中信金控依舊燈火通明;三個小時前,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和大都會人壽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施沛德才一起召開記者會,宣布中信金以一.八億美元購併大都會人壽。

記者會結束,中信金隨即在總部大樓樓上席開五桌,除吳一揆外,保險事業群執行長凌氤寶也共同出席,雙方高層一起開心為這門親事舉行晚宴,觥籌交錯中,氣氛融洽。

第 二天一早,雙方隨即南北兩地展開員工說明會,向大都會的員工說明這次購併案的影響。眼尖的員工立刻發現,凌氤寶很眼熟!原來,半年多前,當時身為國票金顧 問的凌氤寶,也曾陪同大都會的準前買主國票金高層和員工見面,後來因故未能順利成交;但有趣的是,凌氤寶在國票金購併受挫後,很快轉戰中信金,繞了一大 圈,這樁「親事」還是由他撮合成功,也因此凌氤寶被外界視為未來董事長的不二人選。

儘管外界一直把大都會當成是前中信金副董事長辜仲諒幕後操盤、重出江湖的第一戰,但中信金堅稱:不可能。畢竟,大都會購併才剛剛要送金管會審核,千萬不能節外生枝,所有與辜仲諒有關的話題,都要高度警戒、謹慎為上。

(林筱庭、劉俞青)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77

為什麼我不懂中國人壽? 巴黎

http://hk.myblog.yahoo.com/tonylaw-vaueinvesting/article?mid=7020

巴黎:

我從來也不用內涵值評估保險股票,因為我認為很難解釋內涵值給一個少學六年級的學生明白。

我用P/E,就人人皆明白,包括我自已!

很多人也聽過巴老說保險股是如何賺錢,他解釋是這樣:

假 如保險公司今年收了一百萬的保險金,又賠了一百萬費用,你別以為這間保險公司無錢賺。因為保險公司總愛拖長賠償的年期,又或某些賠償的確要分很多年才賠給 你,因此,即使保險生意打過和,實際保險公司是以零利息借了一百萬元多年,並放在銀行收利息,假如是1%的利息,那就代表它無本賺1%了,若果是人壽保 金,差不多年年有人免費借錢給你。

巴老叫呢D借錢做Float。

中人壽的營業額是眾多保險公司最大的,大過平保、大過友邦,理論它的Float是最大,只要它的保險生意打過和,它已經應該是最好賺的保險公司。

我對中人壽的保險業務不了解,我只看到它的Float的成本(利息)比例上是很高,而友邦是非常小。但我並不知道原因,我也不知從何處去找原因。亦相信要花很多氣力才會了解,尤其它是一支保險股,所以我就不去分析它!

一些朋友嘗試從宏觀的數據看中人壽的未來,我自已認為,遠不及從這方面入手容易,但對我來說,這方面(float的高成本的原因)已經非常難。

以 規模看,中人壽好像是最有優勢的保險公司,只要你知道它的float的成本為何這樣高,你就能了解它的以後能否低,至於說因為A股走低連累中人壽,這當然 有可能,但就並不是我們價值投資人的首要關心的原因,尤其以一個較長的角度看,有升自然有跌,唯有float的成本才代表其真正的競爭力、作風和是否穩 定。

這樣說並不是說中人壽的競爭力弱,為了佔據市場,蝕頭賺尾,常是企業的策略,中人壽的高利息成本,可能也是短期策略之一。

我不會叫你不買,也不會叫你要買,因為我不懂,所以我就沒有意見。

我認為保留意見, 較見低打落水狗較好,你認為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842

亞洲金融(0662.HK) – 5%的中國人民人壽何價? 天知 - 價值投資者

http://hk.myblog.yahoo.com/tin-knows/article?mid=1639

昨日有一個報道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計劃年底前到上海及香港上市,集資約50億美元至60億美元。而有人亦透路人保集團高層已經在全球範圍內開展路演,爭取盡快確定基礎投資者。
中國人民保險旗下的公司有:
  1.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2. 中国人保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
  3. 中国人民健康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4. 中国人民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5. 人保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6. 中国人民保险(香港)有限公司
  7. 中盛国际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8. 中人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9. 中元保险经纪有限公司
財產保險業務已於港交所上市,編號是2328。集團佔69%。
人壽保險業務未上市。集團佔71%。
人民保险(香港)未上市。集團佔75%
而亞洲金融亦與中國人民保險集團有親密關係,擁有中國人民人壽的5%和中國人民保險(香港)的17.4%。而剛在上月,中國人民人壽才完成了一次增資行動
 
中國人民人壽何價?
中國人民人壽的市場價值在上市後便會被揭曉,粗略的數據是它在中國排第六,市佔率大概8%。中國人壽在中國排第一,市佔率大概32%。
 
PICC Life
China Life
RMBm
2009
2010
YoY
2009
2010
YoY
Revenue
50,682
80,267
58%
339,262
385,446
14%
Net profit
100
737
634%
32,881
33,626
2%
Assets
92,965
186,869
101%
1,226,257
1,410,579
15%
Liabilities
85,221
180,083
111%
1,013,481
1,200,104
18%
Net assets
7,744
6,786
-12%
212,776
210,475
 
-1%
如果可以計得到中國人民人壽的價值,就能知道亞洲金融所持有的5%的價值,說不定比亞洲金融的總市值更大。(注意:這並不是投資建議。)
中國人民人壽的年報:
http://www.picclife.cn/export/sites/picclife/download/disclosure/99832x2010x_x.pdf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6367

8.23 海蜇 trustno1 bill sam 再談平安與人壽 智牙神父 整理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durl.html

海蜇 20:01:48
中國人壽中期淨利潤達129.64億元 同比下降28.1% 對於淨利潤的下降,中國人壽稱,這主要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導致的投資收益率下降和資產減值損失增加的影響,以及受中國債券信息網公佈的保險合同準備金計量基準收益率曲線下行導致的傳統險準備金計提增加的影響。

中國人壽中報顯示,其資產減值損失同比增長1025.0%,主要原因是受資本市場波動影響,符合減值條件的投資資產增加所致。

截至上半年,中國人壽總資產為15468.91億元,較2010年底增長9.7%。投資資產為14543.81億元,同比增長8.8%。投資收益358.66億元,同比增加10.8%,總投資收益率為4.50%

中國人壽稱,公司應對資本市場變化,優化投資佈局,適度超前配置協議存款和長期債券,靈活主動開展權益類操作,取得了良好的投資收益。中報顯示,上半年中國人壽債權型投資的比例由2010年底的45.51%低至43.23%,股權型投資比例由2010年底的14.66%降至13.38%,定期存款比例由2010年底的33.05%增至34.32%。總投資收益率為4.50%。此外,公司在保險業內率先完成了股權投資能力備案。

截至上半年,中國人壽實現營業收入達2318.94億元,同比增長7.0%。已賺保費1948.49億元,同比增長6.1%。其中,首年保費較2010年同期下降1.0%,首年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0.8%,十年期及以上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26.2%,續期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7.1%;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82%提升至31.11%,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09%提升至30.85%。前6個月的新業務價值121.86億元,同比增長5.5%。退保率為1.47%,較2010年同期提高了0.17個百分點。市場份額約34.8%

中國人壽稱,受諸多內外部因素的共同影響,受資本市場波動、上年度股息分配以及公司業務發展影響,償付能力充足率由2010年年底的211.99%降至164.21%。同日,中國人壽通過了發行300億元次級債的議案。

葵花海 20:09:36
平安比人壽激進多了

Bill 20:11:25
首年期交保費較2010年同期增長10.8%。十年期及以上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期交保費比重由2010年同期的27.09%提升至30.85%

cricket 20:30:22
通脹背景下買十年期以上保險的人不少嘛

海蜇 20:33:53
看看平安就知道差距了 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平安是77%
算上個險和銀保,首年期交保費佔首年保費比重,也有56%

Cricket 20:38:11
恩 未來五年相信平安的發展會快過人壽。

海蜇 20:42:10
平安的保費質量更高 期交比例更大 所以新業務價值增速快

Bill 20:44:02
不能這麼簡單看期交的比例的

海蜇 20:44:30
總體上平安的期交比例肯定比人壽高,期交的保單的內含價值通常較高,這都沒說錯吧

trustno1 20:51:55
那是因為08年之前平安沒有作銀保。現在平安不光是靠銀保沖規模,連個險也沖躉交了

海蜇 20:54:18
是啊,所以平安期交佔首年保費的比例下降了 但是還是遠遠高於人壽 08年之前也好,之後也好,平安的銀保比例一直相對較低 銀保沒啥太好的,渠道費用太高,而且以躉繳保費為主

trustno1 21:13:17
是的,平安最先作銀保2003年,作了100億,然後給砍了,因為內含價值受不了,直到2007年消化了不少高利率保單,然後就開始銀保突飛猛進了

海蜇 21:13:58
銀保貢獻的內含價值低 人壽的高利率保單上市之前剝離了 但是平安的銀保比例還是一直都很低啊

trustno1 21:14:39
問題是,為何要2008年開始做銀保,這是很關鍵,如果銀保那麼不好,可以一直維持不做麼。再說了,平安要做交叉銷售,銀行裡除了能賣銀保還能幹是麼

海蜇 21:15:44
以後跟深發展做銀保不一樣啊 不同於跟別的銀行做銀保

trustno1 21:16:07
有什麼不一樣的

 

海蜇 21:16:15
合作深度不一樣的 一般的銀行人員,由於缺乏足夠的培訓,很難賣掉期交產品

trustno1 21:16:54
問題是你去看李源祥說事麼阿。李源祥說他們在遊說保監會放開銀保限制

海蜇 21:17:21
你說為啥保險公司自己的代理,能賣掉更高比例的期交呢

Trustno1 21:17:50
其交不期交不是合作深度,而是利率問題只要現在還是負利率,就沒可能作期交。銀行就是一個大買場,所有的金融產品都放一個櫃檯,理財,基金,存款,保險,所有的產品都是同質化競爭,最後都跟5年期存款靠近這就是為是麼銀保只能買躉交。你做期交是沒有吸引力的

海蜇 21:19:58
以後深發展開始幫平安交叉銷售,我認為可以看到平安的銀保渠道的期交比例提高 難道說人們只有到了銀行才意識到現在是負利率? 不到銀行櫃檯人就意識不到現在是負利率?

Bill 21:21:06
平安集團保險業務首席執行官李源祥接受本報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銀行渠道銷售保險產品需要專業的營銷員,他們正積極與監管部門溝通,希望放寬保險公司駐點銀行銷售的限制。

海蜇 21:21:52
是啊,就是因為銀行人員賣保險不夠專業 所以才只能賣掉一些簡單的躉足產品啊 怎樣才能變得專業?

trustno1 21:22:35
赫赫,一老頭去銀行櫃檯,問存3萬塊,你跟他說買30年的銀保每年給你6%的利率,還是跟他說買1年的理財產品7%的年華利率,他會買哪個?

海蜇 21:22:47
需要合作的深度,需要培訓 你想賣保險給他,你也可以不要跟他提高利率的理財產品啊

trustno1 21:23:28
這麼說吧,長期期交險都要賣給年輕人。躉交險只能買給老頭老太。問題是現在的年輕人那個天天往銀行櫃檯跑啊,要是年輕人都還往櫃檯跑,這招商銀行的零售銀行能做起來就奇怪了

Bill 21:23:41
對於CPI不斷上漲的走勢,李源祥認為這對壽險業來說是利好,因為通貨膨脹走高,客戶對保額的需求也會提高,同時,隨著工資收入的上漲,也會推動其在保險方面的投入。

保險業,抗通脹啊

trustno1 21:25:05
國外的銀保,基本上都是理財顧問形式,給你做全方位的保險計劃。問題是,你沒有這種客戶資源

海蜇 21:25:27
呵呵,現在還有第三方理財了

trustno1 21:25:36
年輕人都不去銀行櫃檯,你跟誰作理財顧問阿。剩下的就是天天拿退休金的老頭老太

海蜇 21:26:04
我一個同學,在某個所謂的投資管理公司當副總,董事,我上去他們網站一看,原來是第三方理財
年輕人天天上班,保險代理都見不到年輕人

Bill 21:27:12
t兄有一點說的很對,關鍵是客戶資源

海蜇 21:27:25
難不成年輕人都不買壽險了

trustno1 21:28:19
當年,梁家駒殺停平安的銀保,就是兩點。第一內含價值虧損太厲害,在沒有消化足夠的高利保單之前作銀保很虧,第二點它就是想在平安銀行作高端的理財式銀保。結果他的東西被證明是不成功的。結果梁滿期走人以後,平安2008年把2003年出走到新華泰康的一批銀保老人召回來從新作銀保,新華泰康就是沖銀保躉交,這就是對梁家駒的反動

海蜇 21:30:27
銀保關係中,保險是弱勢的 過於依賴銀保,不是長久之計 除非是你自己的銀行

依然有機 21:33:01
可是平安的銀保還是佔比最小的啊

Bill 21:36:35
對於銀保關係,保險是弱勢,你指的是什麼?

海蜇 21:36:55
銀行要價高啊,渠道費用 留給保險公司的利潤薄

Bill 21:37:30
所以你認為深發展向平安人壽的要價會低很多?

海蜇 21:38:25
不是的

Bill 21:38:33
那是什麼?

依然有機 21:38:43
交叉銷售,利益共享。降低各自的客戶獲取成本和銷售成本

海蜇 21:39:34
深發展和平安合作,合作的深度會很高,深發展的銀行櫃檯銷售保單的能力,可以達到平安保險銷售人員的水平,所以會賣掉更高比例的高利潤期交保單

 

Bill 21:40:19
深發展的銷售保單能力為何會高於其它銀行?

Sam 21:40:25
銀行費用高,主要高在簡單銀保產品的內含價值低。培訓。平安已經在給深發展支行培訓賣保單了。你保險公司要給其他銀行網點的人培訓賣保單,那個就是做夢了

海蜇 21:41:14
是啊,要給一個銀行的眾多網點做專業的培訓,不容易啊
因為躉交品種的銷售難度低,所以銀行不專業的銀保銷售人員只能賣掉一些躉足保單

Bill 21:41:33
培訓對深發展有利還是對平保有利?

Sam 21:41:41
都有利

Bill 21:42:04
如果對銀行也有利,為啥其它銀行不去培訓自己的人員?

海蜇 21:42:12
如果不是你自己的銀行,根本無法做到好的培訓

牛心熊眼 21:42:31
你不是混業經營,有這種積極性嗎?

Bill 21:42:33
既然可以增加銀行的利潤,為啥其它銀行沒有動力去做?

海蜇 21:42:37
你想想,一家銀行還不止賣一個保險公司的產品了,保險公司都想培訓銀行員工

Sam 21:42:38
他們幹嗎要培訓員工賣保險?賣保險只是產品之一可能賣基金銀行賺更多呢,他們就會傾向賣基金

海蜇 21:42:56
換了你是銀行員工,讓你參加那麼多培訓,你累不累

Bill 21:43:10
對於深發展來說,賣保險不也是產品之一嗎?

Sam 21:43:17
平安會強迫他們,這個任匯川和馬明哲都說明白了。這年頭,只要有利潤,累算啥?以後深發展營業點的員工都要學會賣各種產品。培訓已經開始了,不是你的主觀意識可以改變的

海蜇 21:45:20
其實你也可以這樣想,深度合作,可能對銀行和保險都是好事,雙贏,但是如果銀行和保險不是一家人,就會整天在那裡算計你拿了多了我拿了少了,互相都不放心,這樣的合作狀態下,不可能有深度的


Sam 21:45:54
平安後援集中就是為了這個。人、財、物的支配權力高度集中在總部,誰都別扯。好好賣好產品收入就會高。人壽是上半年分紅的嗎

Bill 21:47:15
這有啥好計算的呀。市場有均衡價格啊

Sam 21:47:40
如果是的話,淨資產下降還情有可原

Bill 21:47:58
銀保合作本來就是市場化的,有市場價格

海蜇 21:48:29
是啊,那是淺層次的合作,如果你要深層次合作,就要另外談價錢咯

Sam  21:49:23

我只說一點:平安把大部分債券都放在htm
而人壽放在可出售資產~平安以後就可以在深發展裡賣萬能險了,哈哈哈,別的保險公司誰也做不到

Bill 21:50:49
人壽把大部分債券放在可出售資產,所以在加息的時候,要計提減值,直接減少淨資產
平安放在htm,就無所謂了,不需要計提減值

海蜇 21:51:17
看淨資產沒有意思的

Sam 21:51:19
人壽有什麼好的地方嗎,中報裡面

Bill 21:51:30
所以可以看到人壽的償付率降到160%

海蜇 21:51:32
有亮點 人壽的期交首年保費是增加的

Bill 21:52:01
人壽呢,我的看法就是中規中矩。沒有驚喜,也沒有意外

Sam 21:52:18
我看到了,我知道人壽今年首年做得還可以,期限好像也有改善

海蜇 21:52:35
是的

Sam 21:52:50
所以說袁力來了還是對路了,不再為了規模來做垃圾銀保

海蜇 21:53:06
但是新業務價值增速還是不如平安

Sam 21:53:14
期限問題吧。平安我問過裡面的人了,今年20年期限的產品提高很多

海蜇 21:54:04
所以說,雖然期交首年保費略有下降,但是期交的保費裡面的結構更長期化了,所以內含價值高 是這樣麼

Sam 21:54:16
恩, 是的。這是正確的產品思路,人壽也算走到對的路上來了。我覺得現在這個價格,人壽可以進入關注的股票了。低內含價值低利潤率,欺騙性極高的銀保,只能越做 越爛,不僅害人而且害己,以後銀保一定要注重產品的內含價值,促進整個行業良性發展。像去年那種完全就是惡性競爭。跟03年的車險價格戰沒啥兩樣的,家家公司都在為沖規模大打佣金戰

海蜇 21:57:18
便宜了銀行

Sam 21:57:29
是啊,銀行發財,保險公司倒霉,人壽首年業務做得還可以,比平安好。平安去年基數實在太高了。人壽今年的首年期繳追回來一點,只落後平安1,2個億,去年好像比平安低好幾十個億

海蜇 22:03:03
平安大華放衛星

當然也有例外。

平安大華顯然在市場紛擾之外。這家今年剛成立的新公司發行的第一隻產品,受到集團高度重視。公司為新基金定的目標規模是「50個億

這對於同時控股著數家銀行、券商以及資產管理公司的全牌照金融控股集團平安而言,並非誑語。

據悉 815開始發行的平安大華行業先鋒,發行首週募集資金約4億元左右。其中除了託管行中行發行了幾千萬外,三億多的量均來自深發展銀行。

截止今年二季度末,深發展在全國的網點數有296家,覆蓋全國主要的一二線城市21個。另外,平安銀行在10個主要城市也有76家網點。

業內人士告訴記者,雖然從網點情況來看,深發展並不突出,即使相比一些大型城商行也並不佔優勢。但在集團內部通過交叉銷售能強有力地推動這塊業務發展。而平安集團近年來也在致力打造一個賬戶多種產品的一站式服務。

更值得注意的是,深發展的客戶資源尚未被有效開掘,在基金銷售這塊可以用白紙來形容。截止去年末,深發展銀行僅託管了1只基金,而其目前代銷的531只基金也遠低於其他全國性股份制銀行。

以集團之力來助發新基金,平安大華基金公司顯然屬於行業中顯赫的另類。

而絕大部分基金公司雖然無法拼爹,但在艱難的銷售局面下,也要不遺餘力拼關係

Sam 22:03:57
上回問了下人壽的董秘,這個影響還會持續3年左右
5年前的短期產品集中兌付開始到來,希望人壽以後不要再犯這種錯誤

bill兄,人壽以前那個董事長叫啥來著我覺得以前那個董事長就是個沽名釣譽之徒根本不關心公司的長遠利益就是賠付支出大幅增加

5年前人壽在銀行賣掉很多5年期的銀保產品來沖規模的現在開始集中滿期兌付,所以造成業績下滑很大

 

海蜇 22:06:28

賠付支出不是都已經計提了儲備金的麼

 

Sam 22:06:31

利潤表裡面就是這麼計的

 

 

海蜇 22:07:09

就是說這些五年期的銀保產品實際上是虧錢的?

 

Sam 22:07:32

這我不知道反正集中兌付的到來是影響人壽淨利潤的最大原因

 

海蜇 22:08:03

集中兌付難道就會導致淨利潤下滑?

 

Sam 22:08:04

雖然說淨利潤對壽險公司意義不大,但是市場看的就是這個,人壽創出歷史新低很難說不是這個原因

 

 

海蜇 22:08:10

沒有邏輯關係啊

 

Bill 22:08:25

sam~集中賠付與利潤沒關係的啊

 

Sam 22:08:28

是沒邏輯關係,但是市場就是看這個結果你拿他沒辦法真有關係的

 

海蜇 22:08:39

那以後平安的集中賠付期到了,利潤也下降?沒有這個邏輯的啊

 

Sam 22:08:42

賠付算成本。利潤表真的就是這麼來的

 

Bill 22:08:45

集中賠付增加,那麼準備金計提也下降

利潤表中 賠付如果增加,那麼計提的準備金就會減少,兩者會抵消啊

 

Sam 22:09:49

理論上說應該是這樣的但是淨利潤就是這麼算出來的

 

Bill 22:10:00

保險的賠付在收到保費的那天就計算好了,計提了準備金這點,我在2010年的年報就看過了你沒看到準備金計提的減少。一增一減,抵消了

 

海蜇 22:10:50

就好像已經計提了壞賬準備,那麼其實在利潤表已經反映過了,真的出現壞賬了,只要相應從壞賬準備裡面核銷,不影響利潤 反正不該是集中賠付的緣故

 

哈迪斯 22:15:02

sam 雖然我對壽險不怎麼懂 但你在計提準備金這塊 你確實說的不對

是先計提準備金的 而且計提的標準還比較嚴格

 

Bill 22:17:25

保費收入增加了

賠付支出增加了

而計提的首先責任準備金減少了~

 

Sam 22:17:51

按照你們說的,賠付準備金如果在算利潤時核銷了

那麼在提準備金時應該也是在利潤裡扣才對否則只在賠付時核銷,提取時不在利潤裡扣也說不過去所以這麼算利潤還是有道理的人家銀行的撥備可是在利潤裡面扣除的

 

Bill 22:18:55

壽險準備金就是在利潤裡面扣除啊人壽的壽險準備金一般是保費的90%比例計提

所以,保費增加1,準備金要計提9~9毛要在利潤裡面扣除

 

Sam 22:19:48

這個是當期的吧?不是累積下來的準備金呀當期賠付肯定是計入成本了,這個毫無疑問關鍵準備金是怎麼提的呢

人壽中期的代理人數量增減情況如何?倉位如何?投資收益率如何?我怎麼沒看到啊

 

trustno1 22:22:50

賠付就是準備金,只是把一欄裡面的數字撥到另外一方面而已

 

Sam 22:23:08

理論上確實如此但是算利潤時,就把賠付給減掉了

 

Bill 22:24:28

( 賠付+退保+提準備金)/保費收入  這個結果是個固定的比例~

這樣會不會看的明白些?

本報告期內,提取保險責任準備金同比下降 4.6%,主要原因是滿期給付釋放準備金所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99

中國人壽長遠看好 股壇老兵鍾記

http://hk.myblog.yahoo.com/iam-zhongji/article?mid=72

中國人壽(2628.HK)最近股價大幅下跌,原因是她的2011年中期業績低于市場的預期。凈利潤跟去年同比下跌28%,內涵價值(embedded value)下跌1%,新業務價值(new business value)增長只有5.5%。償債能力比率(solvency ratio下跌到164%,公司需要集資。

現價中國人壽的估值便宜,股價內涵價值比率(P/EV)只有1.5倍,反映新業務價值不到7倍,我已經開始在現水平增持,作長線投資。

認為中國個人壽險(individual life insurance)的市場,未來增長的潛力巨大,原因是國內目前的保險深度(Insurance Penetration) 保險密度(Insurance Density)跟外國比較仍然相當偏低

另一方面,中國的壽險市場,競爭不算激烈。因為入門門檻很高,外資進入這個市場并不容易,只可持有51%股權。目前,中國的壽險市場被中國人壽、平安保險和太平洋保險三家公司瓜分。

中國人壽的競爭優勢主要是她的龍頭地位,擁有全國最大的市場占有率(大概35%),遠遠拋離第二大的平保(大概16%)。另外,公司在農村擁有龐大的分銷網絡,其他競爭對手望塵莫及。

公司近年在調整銷售策略,包括加強銷售長期保單(regular premium),整合個人壽險銷售人員的效率(目前的效率遠遠低于平保),減少依賴銀行銷售壽險(bancassurance)的渠道等,對公司的長遠發展有好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354

新華人壽登陸戰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16/100306050_all.html

  在目前動盪和慘淡的市況下,新華人壽「A+H」IPO需背水一戰,總體融資規模可能縮水

財新《新世紀》 記者 陳慧穎

 

  在國內外資本市場的動盪時刻,新華人壽正逐步推進「A+H」上市的計劃。

  2011年8月,新華人壽向內地和香港兩地市場的監管機構提交了上市申請。據知情人士透露,香港證監會和聯交所已經就新華人壽的上市申請給出了第一輪反饋,中國證監會的首輪反饋意見預計將在9月下旬發出。

  新華人壽原計劃「A+H」上市,兩地幾乎同時掛牌。「但目前的情況看,A股的進度可能要延後。」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

  根據最新時間表,新華人壽擬在10月中旬接受香港交易所的聆訊後,啟動預路演和路演,希望在11月底之前實現H股上市。新華人壽增發股本比例,基本確定為兩地上市完成後全部股本的18%,其中A股佔7%,H股佔11%。這也符合香港市場給中資保險公司較高估值的情況。

  據海外媒體報導,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在40億美元。但IPO定價免不了隨行就市,目前市場動盪,壽險公司的股價表現不佳,新華人壽的總體融資規模恐怕要隨之縮水。

  「以中國人壽籌備發行次級債為開端,保險公司已經進入一個再融資週期。」上述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說,「新華人壽本輪上市融資,對於日後的發展至關重要。」

尋找基石

  8月1日,新華人壽董事長康典率領路演團隊自香港出發奔赴中東,尋找基石投資者。他們在新加坡、台灣、美國等市場與潛在投資者接觸,包括主權財富基金、家族大亨以及一些最大的公開市場基金和另類投資公司。

  新華人壽已委託八家投行安排其香港上市事宜,包括美銀美林、法巴、中金、德銀、高盛、匯豐、摩根大通以及瑞銀。中金與瑞銀擔任A股和H股發行的總協調,同時也被選為A股IPO的保薦人和主承銷商。

  大盤股逆市發行的經驗之一,便是尋找更多的機構投資者參與IPO,凸顯「基石」的作用。農行IPO在國際市場取得10倍的超額認購。在啟動綠鞋前,農行需要募集的資金約為100億美元,其中54.5億美元由基石投資者所包攬。

  「基石投資者的價格敏感性不高,更關注公司的發展和戰略。」一位參與新華人壽路演的人士說,「很多投資者表示出興趣,但路演過程中,國際資本市場非常波動,帶來較多挑戰。」

  北京時間8月6日,美國被標普下調長期主權信用評級,引起全球資本市場的巨大波動。

  8月8日週一開盤,香港股市即被拖累大幅下挫,創下2010年7月以來的低點。三大中資保險公司在H股亦受此影響,其中中國人壽 (601628.SH/02628.HK)、中國平安(601318.SH/02318.HK)至今未完全擺脫困擾。從8月8日到9月14日,中國人壽、 中國平安的跌幅分別達23.24%和18.03%。

  在這樣的慘淡市況下,很多美國大型基金態度更趨謹慎。但仍有不少海外機構表達了對新華人壽的興趣。

股東進退

  新華人壽成立於1996年9月,現總資產逾3000億元。2010年全年保費收入突破930億元,名列壽險市場第三位。

  新華人壽的股東名單已云集了國內外的重量級投資機構。2009年底,中央匯金入股新華人壽,持股比例38%,是新華人壽的單一第一大股東。

  2010年底,新華人壽完成了140億元的增資。在增資之前,新華人壽的三家老股東先後退出。新華人壽股東北亞實業所持5.7%新華人壽股權公開拍賣,世紀金源和華澤集團兩家機構在拍賣中勝出,成交單價均在每股43元上下。

  此後,新華人壽的另外兩家股東上海亞創和博智資本,也悉數出讓了各自持有的新華人壽股權,接盤者包括新加坡富登金融、弘毅資本等知名機構,價格高達每股30多元。

  2011年3月,出於平衡風險的考慮,新華人壽的外資第一大股東蘇黎世金融出讓新華人壽5%的股權,中金公司及野村證券借此進入新華人壽股東序列,交易價格每股28元。因價格中已經不再含有增資認股權,這實際上已經創出新華股權一級市場交易價格的新高。

  眾多機構追逐新華人壽,其根本是對中國保險行業巨大增長潛力的認同。不過就在機構於一級市場追逐新華人壽Pre-IPO之際,已上市保險公司的價格已經悄然進入了一個下行通道。

逆市而上

  年初至今,A股三大保險公司的股價下跌慘重。中國人壽股價合計跌幅為25.4%,中國平安跌幅為30.64%,中國太保跌幅為11.57%。中國人壽和中國太保早已跌破發行價。

  這反映的是2010年以後,多年高速發展的壽險行業進入了一個向下的市場週期。上市公司半年報顯示,中國人壽上半年實現總保費收入 2318.94億元,同比增長僅7%。太保壽險(601099.SH)今年上半年實現保費收入545.74億元,同比增長11.5%。惟一保持高增長的中 國平安的壽險業務,上半年實現保費同比增長20.9%。

  據中國保監會公佈的最新數據,今年1月-7月份新華保險的保費收入超過580億元。今年1月,新華人壽保費收入落後太保壽險6億元,而到了6月,這一差距擴大到39.12億元。

  因統計口徑有所調整,2011年與上一年度的壽險行業數據不具備可比性。但據一些保險公司自己掌握的行業銷售數據,排名前六名的壽險公司中,有些公司已經出現了保費規模的負增長。

  一位保業分析師指出,新華人壽與已經上市的保險公司比,還缺乏集團性的優勢,但在所有未上市的保險公司中,新華人壽的業務結構,如前期累計的續期產品等,則具相對優勢。

  監管層則更關注新華人壽的合規問題。據知情人士透露,新華人壽前董事長關國亮案對公司的影響以及一些合規問題,都可能出現在證監會的反饋意見當中。

  8月底,新華人壽上海、北京兩地同時持牌轉讓所持北京紫金世紀置業有限公司24%股權,從決定轉讓到掛牌,前後只用了不到兩週的時間。

  據財新《新世紀》記者瞭解,新華人壽此次轉讓房地產業務,與IPO發行公司如涉及房地產的業務,須送到國土資源部審核有關。「這個審核需要半年時間。以往上市案例,房地產非主業的發行人都選擇剝離。」一位投行人士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888

近幾天的人壽閱讀心得 艾露恩之星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74604d50100uhy5.html

1、人壽主要的風險是利率風險,也就是高通脹導致債券減值,技術性破產。目前來看不是問題了,當前股市低迷對長期現金流源源不斷的人壽來說反而是好事,可 以低成本的不斷買入。但人壽以前股權投資以淨資產為限,這次不知是否可以破例,如果能靈活變通最好,香港的民生也可以大手買入。除了利率風險,人壽幾乎是 堅不可摧的企業。

2、人壽的每股收益基本是一堆假設,收益率、折現率、風險邊際、剩餘邊際,再加上首日不確認利得,手續費不攤銷,硬把報表弄的很難看。今年三季度的報表注定是好不了了。

3、今年資產重定價部分大約4500億,三年左右時間,定存、債券可以切換到高收益資產上。國債低收益,信用債人壽的比例低,這次受的損失還少點。國開行的長債收益到6%了,人壽最高的收益假設是到2013年到5.5%。

4、人壽的遠洋地產真是跌的灰頭土臉,也許他是從商業地產今後合作考慮吧,否則真是水平差。6塊跌到2塊多。

5、每月的保費收入公告光看數字是沒意義的,還要看結構。如果是長期期繳多的話,折算成標準保費,沒準是在增長的,平安最會搞這個,每次增長多少,折算成標準保費就露餡了。

6、人壽固定收益部分覆蓋負債的95%,平安只覆蓋負債的83%。槓桿平安是10倍,人壽7.5倍,且人壽還有很多的釋放空間。如果股市熊幾年,平安是有可能撐不住。深發展原來報表忽上忽下的,看來也不像是個好公司,併購從來也就30%的成功率,深發展這樣的更不看好。

7、股權部分不算,人壽收益和5%左右的債券收益差不多。

8、和銀行相比,將承保損失算作浮存金成本的話,按2010年,人壽的浮存金成本是2.2%,招行是2.9%,收益率人壽在5.1%,招行在3.93%。 保險公司的收益率在提高,銀行利差要走下坡路,保險公司遠勝於銀行啊。所以專注於壽險的模式,強於金融控股集團的模式。複雜性意味著風險,利潤率又低。巴 菲特曾經做過這事,後來通用保險撥了幾千萬美元壞帳,老巴承認錯誤。

9、買保險公司是在買人民幣資產,買銀行是買利差加信用風險。

10、從長期來看,綜合收益、減值準備、公允價值變動收益都是浮云,跌下去的都會漲回來,平均收益就是所投資資產的收益率,企業要看發展情況,人壽投的主要企業大都是永續性的企業,這點上看水平還不錯,也許是行業性質導致他投銀行比較多,也許是無意識的。

11、由於未來不可預料,長期高息或長期低息都是有可能的,若長期高息人壽就會賺取巨額利潤。長期低息就是前幾年的樣子,看股市嘍。

12、每份保單的佣金費用在下降,這是好趨勢。

13、人壽做事一直很踏實,不譁眾取寵,這是個好品質。這樣的公司更可能做好事情。銷售是短板,確實要改進。

14、保險公司的保單永遠是供大於求的,產能只存在於心理上。危機造成的償付能力不足,可能限制某些企業的規模衝動。中國式的監管在這一行的好處是可以防止某些企業瞎來,造成過度競爭。

15、保險公司按現有結構只能取得略高於長期國債的收益率,中國的長期國債一直很低,但高的又不可持續。

16、保險公司的收入增長能力不同於一般的銷售企業,他的收入有一半左右是以前年度取得的,當期只是一部分,有一個自然增長過程。增長從空間上來說還很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786

新華人壽急趕末班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11-18/100328920_all.html

 大盤股新華人壽A股上市獲批,市場反應激烈,將之列為利空因素之一。11月16日,A股遭遇「黑色星期三」。

  新華人壽是郭樹清履任證監會主席後,上市的第一隻大盤股。

  10月底證監會主席換任之後,包括新華人壽、中交股份在內的幾個大盤股上市團隊的承銷券商,便開始在證監會「圍堵」郭樹清。

  「副主席一級的都已經簽字,只差郭樹清。」一位接近承銷團的人士當時這樣說。

  待到新華人壽預披露文件在11日晚間出現在證監會官方網站上時,市場幾乎已經可以確定新華人壽已經搭上了2011年的IPO末班車。

  歲末大盤股登陸,市場在看新華人壽,而新華人壽也在看市場。兩廂觀望,互相妥協之餘,誰都不敢說心中有底。

  按照中港兩地市場的估值水平,新華人壽計劃在兩個市場發行的股份共佔發行後總股本的18%。雖然這個比例一直維持不變,但由於當前這個時間窗口的估值水平整體下降,市場估計,新華人壽的A股融資規模已經降到了50億元,與此前預計的融資規模相去甚遠。

  新華人壽在新聞稿中表示,在大股東中央匯金的支持下,上市集資的具體數額「並非頭等大事」。

  「保險公司的股票一直都是H股比A股有溢價,但10月初形勢反轉,如果這種情況延續下去,恐怕A股、H股市場兩邊發行股票的比例都要改變。」一位接近新華人壽的人士這樣說。

  而今新華人壽最終的發行比例已經敲定。

  根據新華人壽的預披露文件,該公司擬在A股發行1.585億股,另外擬通過香港公開發行和國際配售發行不超過3.584億股H股。在不計入H股 超額配售的情況下,A股、H股新發行股份分別佔發行後總股本比例的5.1%和11.5%。如行使超額配售權,則H股發行規模會達到發行不超過4.122億 股。

  新華人壽將先後在A股和H股市場展開路演,目標為在聖誕之前完成上市。

必須趕上的末班車

  新華人壽成立於1996年9月,是一家全國大型壽險公司。以原保險保費收入計(經《企業會計準則解釋第2號》調整),新華人壽在2011年上半年的保費收入位列中國壽險市場第四,市場佔有率為9.0%。前三季度市場佔有率提升至9.7%,市場排名不變。

  截至2011年6月30日,新華人壽有34家省級分公司、214家中心支公司、264家支公司、954家縣級營銷服務部和11家鎮級營業部;約20.4萬名保險營銷員。新華人壽有大約2494萬名個人壽險客戶和大約5.7萬名機構客戶。

  新華人壽的發展歷程遠比絕大多數IPO發行人來得更為曲折。

  2006年9月初,以寶鋼集團、蘇黎世保險公司為首的股東們,開始為改選新華人壽董事會奔走。當時的目標是清除問題股東、清理賬外資金,進而徹底改變新華人壽董事長關國亮「內部人控制」的局面。

  此後,關國亮被檢察機關立案。新華人壽在預披露文件中,特地用一個章節交代與關國亮有關的「前董事長違規事件」。

  為處置關國亮違規一案,2006年9月23日,保監會開始對新華人壽資金運用問題進行調查,並於2007年5月24日宣佈,由保險保障基金以市價收購新華人壽問題股東手中的股權,解決資金挪用問題。

  此後,新華人壽進入保監會代管的階段,直至2009年底,中央匯金公司出資購入保險保障基金公司持有的新華人壽股權,才結束了這段「非常時期」。

  「前董事長違規事件」除了讓新華人壽被牽涉到一批訴訟當中,也令新華人壽在2008年至2010年各年度內業務快速發展的同時未能及時獲得外部融資。由於償付能力充足率長期嚴重低於100%的監管紅線,新華人壽在開設分支機構、分派股利和投資範圍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

  2010年四季度,新華人壽原有股東對公司進行了一場140 億元的增資,新華人壽的償付能力立刻獲得較大提升,其償付能力充足率在今年上半年一度達130%,不過償付能力充足的局面並未維持多久。

  今年9月,新華人壽獲批發行50億元次級債。由於2011年第三季度以來國內資本市場的大幅波動以及業務的持續發展,新華人壽截至2011年9月30日未經審計的償付能力充足率,再次跌破100%的監管紅線,降至86.58%,未能達到最低監管要求。

  新華人壽此次IPO募資將全部用於充實資本金,以支持業務持續增長。

  預披露文件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新華人壽總資產3466.68億元,淨資產204.71億元,今年上半年歸屬於母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75億元,每股收益0.93元,上半年營業收入業務578.12億元,淨利潤17.75億元。

  2010年底新華人壽內含價值 322.2億元,2011年6月30日其內含價值為469.55億元。新華人壽IPO之前,共有股本26億股,由此核算其每股內含價值為18元。

  目前,A股上市的保險公司的估值水平,相當於2011年6月30日內含價值的1.4倍-1.6倍。分析師指出,因新華人壽規模較小,可以採用1.6倍的內含價值,相當於每股29元。

  雖然保險行業的整體估值已經出現回調,新華人壽的IPO融資總額也因此受到影響,但新華人壽堅持推進IPO的行動,已經顯示出公司在上市方面的決心。

  「從公司發展的角度看,新華人壽是非得要趕2011年的IPO末班車。你看看其他保險公司也在籌劃補充資本金的事宜,早完成融資,就能早開始業務佈局,這對處於行業週期瓶頸位置的壽險公司是至關重要的。」一位壽險業資深人士說。

借上市推動轉型

  新華人壽的難處,第一是轉型難。先上市還是先轉型,這是個選擇。

  據新華人壽的內部人士透露,就在啟動上市計劃的同時,新華人壽也在面臨業務轉型的陣痛。「如果業績差,上市故事不好講,因此希望先上市再轉型很 困難。怎麼跟人家描述你的業務戰略?依舊戰略不清晰?或者還是一個舊故事?要麼就是放棄一年的時間等待轉型,這也是客觀不允許的,所以董事長康典的決策是 借上市推動轉型。」

  實際上,新華人壽的業務轉型不單是自主選擇的結果,也有市場和監管等方面的原因。

  銀行保險渠道是新華人壽主要的個人壽險分銷渠道之一。2008年至2010 年,銀行保險渠道對整個公司的保費收入貢獻度都在67%以上。

  不過,近期銀行保險監管環境變動讓銀保渠道風光不再。一系列銀保政策新規,對保險公司在銀行渠道的保險銷售行為從緊規範,例如不允許保險公司派駐人員在任何銀行網點進行保險產品銷售。這對以派人在銀行駐點銷售起家的新華人壽來說,無疑是一個極大的利空。

  2011 年上半年,新華人壽銀保渠道的保費收入為307.31 億元,較上年同期下降19.5%,同期銀行保險渠道保費收入貢獻比重也下降到了60.7%。

  新華人壽只能轉向保險營銷員渠道挖掘潛力,並且重視發展期交保費產品。保險營銷員渠道保費收入的增長中,絕大部分來自期交保費收入的增加。 2011年1月-6月,10 年期及以上的期交產品保費收入在保險營銷員渠道首年保費中的佔比達到67.9%,遠高於上年同期的38.4%。

  當然,新華人壽的業務轉型遠不止於此。在預披露文件中,新華人壽的戰略目標是「力求成為中國最優秀的以全方位壽險業務為核心的金融服務集團」。

  「只做壽險」是新華人壽團隊在全球預路演過程中向投資者重點交流的內容。看到城鎮化和老齡化的歷史機遇,新華人壽準備將業務佈局擴展到養老和健康產業等新領域。

特別分紅

  新華人壽上市之際,正逢證監會要求上市公司明確分紅政策,保護投資者利益。

  新華人壽的分紅政策是:由董事會根據屆時公司償付能力充足率、業務發展情況、經營業績擬定,在符合屆時法律法規和監管規定的前提下,公司每年以現金方式分配的利潤不少於當年實現的可分配利潤的10%。

  另外,針對前董事長關國亮的違規事件,新華人壽決定強化公眾投資者保護機制,並在上市預披露文件中承諾,將在2012年9月30日前實施完畢不 低於人民幣10億元的特別分紅,通過特別分紅的方式,成立專項基金,用以彌補新華人壽首次公開發行上市之日起36個月內,由於前董事長違規事件造成的在招 股說明書披露的減值準備和預計負債之外的其他實際損失。

  新華人壽公告稱,公眾投資者保護機制資金的主要來源為紫金世紀24%股權拍賣所得的款項,這部分股權是在前董事長違規事件中,作為清收資產被新華人壽收回的。目前,這部分權益分別在上海聯合產權交易所和北京金融資產交易所掛牌,掛牌價格為20.425億元。

  新華人壽表示,力爭在2012年6月30日之前完成上述股權轉讓,並將上述紫金世紀股權的轉讓收益扣除相關稅費及提取相關公積金和準備金後的餘額全額進行分紅,股權未轉讓或者轉讓收入低於10億元人民幣的部分由新華人壽從滾存利潤中提取相應金額補足。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462

新契約保費收入 十月躍升第四名 尹衍樑入主三個月 南山人壽恢復神采

2011-11-21  TWM




潤成控股甫接手經營,南山人壽已逐漸恢復往日風采,展現後來居上之姿!今年高鑫零售才在港股掛牌上市,成功寫下「中國大潤發傳奇」的尹衍樑,是否能續創 「南山奇蹟」?

撰文‧劉俞青

潤泰集團總裁尹衍樑正式接手南山人壽才剛剛要滿三個月,這塊昔日台灣壽險公司閃亮亮的招牌,一度因為股權交易的不順遂,業績跟著直直落;但尹衍樑接手之 後,業績迅速回升,轉眼又恢復昔日風采。

南山的股權交易案在驚濤駭浪中過關,即便易主三個月,仍見署名「小股東」的無名氏,闊氣地在報紙買下半版廣告,抨擊尹衍樑與寶成集團蔡其瑞合組的潤成控股 入主南山人壽的合理性,姑且不論登廣告背後藏鏡人的目的何在,但足以想見這樁交易背後,牽動多少政商的利益糾葛。

「越是複雜,我越要坦蕩蕩,」入主三個月後,尹衍樑首度對媒體吐露心聲。為了證明自己的「坦蕩蕩」,在向金管會報告的文件中,潤成保證股東結構清清楚楚, 就是潤泰集團和寶成集團,都是台灣本土集團,負責人就是尹衍樑和蔡其瑞,而且提出長期經營承諾,股權全數送交信託,此外,潤成還破天荒提出三百億元作為南 山人壽未來的增資證明。

將士用命 新契約收入急起直追事實上,這項「三百億元」的要求毫無法令依據,但金管會提出,尹衍樑不但一一照辦,事後據說還私下自我調侃,直說感謝金管會這項要求, 因為這筆錢提存在此,才能不受八月以後的這波全球股災影響,毫髮無傷。

但無論股權交易的紛爭何時才能完全落幕,南山人壽這艘航空母艦必須全速前進,不能停歇,如今經過三個月的擦拭、重新上油,效果已經逐漸顯現;今年八月,潤 成入主第一個月,南山的新契約保費收入(FYP)連前十名都沒有,名列全部壽險公司第十一名,九月迅速晉升到第六名,十月分則躍進到第四名,短短三個月不 到的時間,幾乎已追上之前南山人壽名列全台第二大壽險公司的地位,據悉副董事長杜英宗更在內部會議上宣示,明年南山人壽的新契約保費收入就要重返坐二望一 的寶座。

為此,尹衍樑這位總舵手提前做好三項布局,就是為了重新擦亮南山人壽這塊金字招牌。首先,他自己雖然是常務董事,但卻不涉入經營,他在公司裡的角色就像位 「慈祥的老媽媽」一樣,經常苦口婆心地和大家討論各種議題,透過一封一封電郵寫給同仁,每封信的主題都不一樣。

舉例來說,十一月初,尹衍樑就寫了一封長長的信和大家談「溝通」,因為他深刻了解,在業務員為主的產業裡,溝通是一件多麼重要的事。例如信中的第三點就是 要大家「講出來」,講出心中的期望、感受、痛苦與想法,但絕不是抱怨和彼此攻擊。

書信「踹共」 柔情融化員工心據悉這封信經過轉載,還在南山內部引起不小的回響;有年輕同事戲說,「總裁很懂年輕人的語言,這就是現在最流行的﹃踹共﹄嘛。」尤其南山經 過近兩年的波折不斷,基層許多員工確實有許多不同的聲音,尹衍樑家書式的「柔情攻勢」,顯然融化許多員工的心。

又例如之前尹衍樑還寫了一封名為「好命從哪來?能發光、發熱,替周遭的人帶來幸福就是最好的命」給多位主管,雖沒有刻意標榜,但尹衍樑自己長期對磁場、能 量有所研究,因此這封信也被許多主管視為招好運的「吉祥物」。

除了一封封書信收攬人心,收提振士氣之效外,尹衍樑平日雖不坐鎮辦公室、參與日常經營決策,但第一線的業務同仁如有需要,他反而跑得比誰都勤快。例如日前 鹿港的龍山通訊處簽到一張二千二百萬元的大保單,尹衍樑聞訊,和杜英宗兩人親自南下鹿港,請整個通訊處同仁吃飯,讓這個位在小鎮上小小的通訊處一夕暴紅。

尹衍樑還細細詢問簽單的過程,才知道這位業務員就是因為「雞婆」,原本保戶只是因為騎機車小挫傷,本來還不想申請理賠,但業務員堅持維護保戶的基本權益, 為她申請了六千多元的理賠金,沒想到隔兩天,這位保戶就親自上門簽下這張二千多萬元的保單。

尹衍樑聽了大表激賞,他說絕大多數的保戶都誠實善良,未來南山人壽一定是一家極力為所有保戶爭取理賠的保險公司,這是經營保險公司的基本原則;據悉,這一 番話又在業務員間口耳相傳,激勵不少工作士氣,有資深業務員說,「賣了一輩子保險,還沒有遇過這麼有肩膀的老闆。」尹衍樑知道南山人壽已經「悶」了整整兩 年,很多基層員工真的非常需要打氣,他用這種方式,不動聲色地為員工加油,效果正在逐步蔓延。

此外,他自己雖不涉及經營,但當然知道經營團隊的重要性。他花了好幾個月的時間,一個一個親自面試,親自找來一組精英團隊,包括「杜老師」||前花旗環球 證券董事長杜英宗、以及他口中「全台最棒的財務長」||前中信金財務長許妙靜等人,他常在各種內部主管聚餐、或透過寫信,讚美經營團隊。

尹衍樑最常掛在口中的就是「充分授權」,事實證明他找對了大潤發中國區首席執行官黃明端,不僅在中國創下「大潤發傳奇」,今年在香港掛牌上市的高鑫零售, 更幾乎為他自己招來上千億元的財富。如今,尹衍樑顯然用同樣的模式在南山人壽身上,他是否可以再創「南山奇蹟」?值得期待。

尹衍樑寫給同仁的一封信

溝通原則17條

01. 同理心

02. 溝通從關懷出發,從傾聽開始

03. 講出來

04.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不攻擊、不說教

05. 互相尊重

06. 絕不口出惡言

07. 不說不該說的話

08. 情緒中不要溝通,尤其是不能夠做決定09. 理性的溝通,不理性不要溝通10. 覺知,不只認錯,還要改過,這就是一種覺知11. 承認我錯了,這是修補彼此心靈傷痕較好的辦法

12. 說對不起

13. 讓奇蹟發生

14. 愛

15. 等待轉機

16. 耐心

17. 智慧,但請注意,聰明、專業與智慧無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50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