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中信看民生(1988) 味皇


http://realblog.zkiz.com/lgaim/13096


由於中信已經上市幾年,用現時中信的數字同民生上市前的數字對比並不妥當,如果大家都用上市前的數字比例就有意義,趁中信早年的資料被刪之前,盡早做個對比,中信的是04-06,民生是06-08:

              上市前1年          2年          3年

資本充足率    9.41           8.11          6.05                  中信

資本充足率    9.22         10.73          8.20                  民生

兩者相當,中信超超高價集資後,資本充足率升至15.27,民生集資293億,等於每股1.56現金,亂計之下資本充足率或可升至13.6

成本/收入    51.65           52.02          48.91                  中信

成本/收入    51.37           54.59          57.28                  民生

民生在改善,中信則大致平穩,兩者都是租鋪的話,根據香港中小銀行的經驗,租鋪的銀行成本/收入可能50%左右為之正常,一半一半的交行成本/收入係40%,因此中信民生可能只有5%的改善空間

流動資金/存款    21.65           21.83          17.28                  中信

流動資金/存款    32.06           29.68          25.53                  民生

在資本配置上,民生比中信保守,可能因為中信借錢比母公司,唔駛咁怕死,而民生就借比陌生人居多,而中信08年是27.28,交行37.18,因此民生資本配置是中規中矩的,冇乜問題,管理層認為的壞賬風險可能介於中信同交行之間

貸款/存款    73.31           67.48          67.11                  中信

貸款/存款    82.27           81.54          79.83                  民生

也許用招行同民生比更好,民生的貸存比率比中信更高,比例大約高12-20%,更捱唔起壞賬,如果自認8成是安全的話,集資293億,借8成出去, 當賺4厘,能多賺9億,但如果借9成是不安全,民生的貸款力度最多可借8%,而中信可多借17%,因此中信的成長潛力高得多(當夾硬谷時)

貸款回報率    1.42           1.47          0.85                  中信

貸款回報率    1.22           1.16          0.81                  民生

這用返正常年份的數字作對比,顯然中信的貸款效率更高,但中信的貸存比率較之低,因此中信的經過過濾的放貸人可能比民生更優質,另外中信每單位貸款更好賺,萬一增加貸存比率,也更好賺

總資產    7067           5946          4954(億)            中信

總資產  10543           9188           7251                  民生

淨利息      165             127            104                  中信

淨利息      304             226            162                  民生

由於民生缺乏資料,而且上市前的數字也不應全部相信,一時諗唔到點估值好,姑且用總資產比較下,現在的民生的資產規模大約是2年前的中信的1.5 倍,淨利息收入為中信的1.8倍,因為民生貸存比率高中信12-20%,當15%去用85折計,公平情況下,民生的淨利息收入剛好為中信的1.5倍,比例 同資產規模一樣

08年總資產   11182          中信

合理市值        2200          中信 

假如中信銀行的合理市值為2200億,咁上市前的民行銀行的市值應該同佢相若,因為資產規模接近,由於集資293億,可產生9億盈利,槓桿10倍, 成本50%,或可多賺45億,當50億,15倍pe,即750億市值,連同上市前的2200億合計2950億,發行攤薄16.87%,即按比例為民生每股 13.4,同比中信為每股5.7,換股比例為每 2.35股中信=1股民生

看起來民生相對低估了,但由於資料有限,估值可能有相當大的偏差,事實上除非民生在香港上市起碼幾年,否則我不會感興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098

陳冲:中信金簽的不是普通備忘錄 一行小字 投下南山購併案震撼彈

2010-1-11  今周刊





從中信與中策簽訂備忘錄的隔天,陳冲罕見說重話開始,金管會對南山購併案的態度,越來越嚴峻。如今這份備忘錄最後的短短一行小字,更牽動金管會的敏感神經,也為這樁購併案再次投下震撼彈。

撰文‧劉俞青

近日,外資圈流傳一份報告,內容是日前中策集團與中信金簽署的互相投資的備忘錄(MOU)英文版全文,文中有一句:﹁This MOU is governed by English law and shall be interpreted and enforced in accordance with English law.﹂引發熱烈流傳;這個關鍵字眼,顯然金管會主委陳冲也注意到了,他說這份﹁備忘錄﹂的法律效力顯然不同於一般,而是必須﹁切實執行 (enforced)的﹂。金管會罕見地主動表態,讓這樁原本就風波不斷的南山人壽購併案,更添變數。

如果把這段文字翻譯成中文,在中信金去年十二月七日補充公告的重大訊息中,被翻譯為﹁本備忘錄以英國法律為準據法,並應依據英國法律解釋與執行﹂。

備忘錄卻具備法律效力

根據法界人士與外資圈一致地解讀,一般的備忘錄是一種簡單形式的條約,甚至於只是預約的效果,屬於一種暫時性質,必須等到本約簽訂之後,才有完整的法定效力。但很顯然,這次中信金與中策所簽署的備忘錄,不屬於這種﹁一般性﹂備忘錄。

這份備忘錄最後的短短一行小字,不但讓其法律效力大增,幾乎與一般正式合約無異,也為這樁購併案投下震撼彈。

一旦這紙﹁具法律效力﹂的備忘錄履約,會有什麼結果?根據備忘錄中最關鍵的內容,﹁三年之內,中信金應與中策協商,在雙方同意且法律許可之範圍內,使中策 得以增加對中信金之持股,到達『符合編制合併財務報表』之規定﹂,換句話說,中信金很可能在三年內,由於中策對其持有的股權持續攀高,最後成為香港中策的 子公司。

儘管中信金不止一次表示,此份備忘錄具有自動終止條款,﹁於二○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得經雙方協議延長),獲最終認股協議簽署之日(以先發生者為準),自 動終止﹂,也就是說,如果到今年六月二十五日前,還不能順利轉賣三成股權給中信金,則合約自動終止。但金管會高層也提醒,別忘了備忘錄中也載明﹁雙方若有 合理預期雙邊投資無法於六月二十五日前完成,則雙方應另行協商其他可行之替代方案﹂,等於再開另一扇﹁延長賽﹂的門,雙方還是有機會繼續走下去的。

南山人壽這樁堪稱台灣金融史上最大的購併案,一路走來風波不斷,自從十月十三日宣布由台灣民眾幾乎沒有聽過的﹁博智金融團隊﹂得標後,才一個多月時間,十 一月十七日,原本出資八成的中策集團就宣布將在交割之後,轉讓其中三成股權給原本以為已經落選的中信金,在南山的股權尚未交割之前,雙方先簽下這紙合作備 忘錄,這個﹁尚未交割就轉賣﹂的大動作,引發外界對這樁交易更大的爭議。

不過,事情並未就此平息。首先雙方宣布簽署MOU的隔天,陳冲以高分貝公開說出:﹁金融機構負責人,說話的一致性是很重要的。﹂這是金管會罕見對單一購併案件發表重話。

緊接著在十二月上旬,金管會再次主動告知媒體,﹁備忘錄中有許多重要訊息都未公布,其重要的程度,甚至必須以召開股東臨時會通過才得以實行。﹂

金管會態度傾向﹁不過﹂

來自主管機關的壓力一波波湧來,中信金才在十二月七日,以補充公告的形式,將這份備忘錄全文公告出來,其中包括最關鍵的──中信金在三年之內,可能被中策編進合併財務報表一事。

金管會對香港上市公司──中策集團無法干預,只好頻頻將壓力施加在中信金身上。第一線的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承受壓力自然非常大,面對來自股東、金管會及中策的多方壓力,中信金壓低身段說:﹁雙方只是洽談合作備忘錄,尚待主管機關同意。﹂但金管會持續盯梢, 沒有鬆手的意思。

隔沒幾天,陳冲又繼續指出這紙備忘錄中言明具有法律約束力,必須切實執行,和一般的備忘錄大不相同。對此,中信金再度強調,一切依法行事,尊重主管機關的態度。

對整件備忘錄的簽署,陳冲甚至以﹁將軍帶頭衝,急著邀功﹂形容,將軍所指何人,可能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金管會的態度,似乎越來越嚴峻。

陳冲還強調,親自聽過簽署之前中信金召開董事會、和董事會之前獨立董事的會議錄音帶,確定中信金未將備忘錄中的關鍵性內容告知所有董事。

金管會罕見的強硬態度,一波接一波,中信金方面承受的壓力之重,不言而喻。而同一時間,金管會內部也開始傳出,這樁﹁史上僅見﹂的購併案,金管會透露出的態度,最後恐怕傾向﹁不過﹂。

這恐怕才是一開始的博智金融團隊,或是後來的中信金最不願面對的真相;當然,如果真的如此,金管會也要付出慘痛代價。尤其在近期美台關係越顯緊張之際,外 界不免質疑,光憑台灣的金管會,是否能推翻以美國政府為大股東的AIG集團總部所做的決定?因此,金管會走廊也傳出﹁最後陳冲可能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之 說。

但無論如何,如果金管會的堅持把關態度,能讓整樁交易案越形透明,為南山人壽的四百萬保戶、三萬多名員工釐清新股東結構,讓公司治理更透明,終究才是台灣社會之福。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777

合资魅影闪现 中信泰富或联姻渝三峡A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3/161806.html


“继南光集团入主重庆路桥(600106)之后,重量级央企中信泰富(0267.HK)亦将赶赴重庆投资”。重庆一资本界人士对记者表示。

这一次,与中信泰富传出绯闻的主角是渝三峡A(000565.SZ)。

1月12日,渝三峡A以18.79 元/股的价格报收,虽然比上一交易日略跌0.05%,但截至2010年1月12日收盘,四个交易日内累计涨幅也已达8.93%。

本报记者致电渝三峡A相关人士,但未能得到该人士对传闻的正面回应。

中信泰富的合资魅影

在国内众多资本界人士眼中,重庆的资本市场正处于一个前所未有的幸福时光。

近期,国内的资本大鳄频频对重庆资本市场重磅出击——2009年12月末,华润燃气(1193.HK)斥资11.6亿元参股燃气集团,而“因重大事项未公布”停牌两日的重庆路桥于1月11日对外证实,澳门的南光集团亦豪掷6.28亿元曲线入主重庆路桥。

在上述事项尘埃落定之后,重庆当地资本界人士的目光一边聚集到了渝三峡A身上,一边静候渝三峡A与中信泰富“联姻”绯闻变成现实。

数位重庆资本界人士先后向本报记者证实,渝三峡A有意与中信泰富在重庆设立一家合资公司,该合资公司将在重庆兴建5万吨水性漆项目,即使按每吨4万元售价保守估计,该5万吨水性漆项目的产值亦将达到20亿元。

联姻传闻并非空穴来风,事实上,水性漆项目正是渝三峡A借公司搬迁完成产业升级换代的产物。

渝 三峡A2006年的年报报告曾披露水性漆项目的进展——公司位于重庆主城区的老厂必须于2007年底前完成搬迁,而公司与重庆市德感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签 署合同,其为公司提供375万亩工业出让地。根据搬迁要求,渝三峡正按照进度完成新基地的建设,截至2006年12月31日,公司已在水性漆项目募集资金 投入751万元。

当迈入2009年的门槛时,渝三峡A再度曲线告之水性漆项目进展,称公司固定资产由2007年末的9029万元急速增加到2008年末的2.68亿元,原因主要系水性漆等项目在建工程转固定资产增加所致。

与搬迁进行产业升级契合的是,渝三峡A与中信泰富传出联姻绯闻之际,正值搬迁事宜划上句号之时。

2009年12月26日,渝三峡A股东大会通过决议,称公司将老厂区的100亩土地悉数出让给重庆渝富资产经营管理公司,获得土地收购补偿款3.28亿元,而公司预计此次出让土地将产生1.6亿元利润。

基金加仓渝三峡A?

在渝三峡A传出与中信泰富联姻绯闻之前,重庆一些资本界人士已经耳闻“包括华夏在内的基金公司已在去年四季度建仓渝三峡A”。

事实上,早前的渝三峡A并不受基金的青睐。

以渝三峡A2009年三季度为例,人民人寿—自有资金、人民人寿—个险分红以及鹏华盛世证券投资基金仅仅分别持有区区100万股、84万股、80万股,并位列前三大流通股股东之位。

而本报记者从可靠渠道获悉,待渝三峡A2009年年报披露时,其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当中会出现一些基金的身影,而且其持股数量合计将超1000万股。

“基金频频造访重庆上市公司,然后加仓渝三峡A等上市公司”——重庆资本界人士将这种现象归功于“重庆本地上市公司基本面具有改变的想象空间”。

一位密切关注重庆资本界的人士表示,“重庆代市长黄奇帆目前不满足于重庆本地的八大集团陆续上市,他已经站在一个全国甚至全球的视野中对重庆国有资产进行整合,进而将重庆国有上市公司做大做强。”

或许,这正是华润燃气、南光集团等央企“看好重庆投资环境”,纷纷赶赴重庆投资的催化剂,同样,这也是重庆资本界相信中信泰富迟早会与渝三峡A联姻的更深层原因。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812

中信1616(1883)的價值


http://realforum.zkiz.com/thread.php?tid=4004#footer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11/LTN20100211155_C.pdf

公司每項業務都有增長,但網絡及營運成本上升,把除利息其他收入扣抵後(2008年虧損1,100萬,2009年賺90萬),公司今年獲利增加2,700萬,即約9%,至3.7億,每股盈利18.73仙,派息9.5仙,市盈率12.2倍,息率4.13%。

但計上現金約每股23.49仙,以表面增長13%,PEG=1計算,估值約2.6649元,有少許低估。

http://www.hkexnews.hk/listedco/listconews/sehk/20100211/LTN20100211169_C.pdf
公司以1,400,400,000元購入澳門電訊20%股權,公司以以下方式支付。
(1)現金4.67億
(2)剩下933,400,000元以405,826,087股支付,每股發行價2.3元。

公司在2008年除稅後增長6.8億,增長約8.2%,公司攤佔盈利約1.36億元,相佔盈利約10.3倍,較公司市盈率約12.2倍低,有助公司盈利。

預計下年盈利:
本業增長9% --------- 403,916
澳門電訊8.2%---------- 146,880
利息收入(0.72%)-------- 1,578
合共 552,374
每股盈利 23.17仙
預計市盈率12.2倍--------2.83元
現金-------------------持平


估值 = 2.83元。


有效提升估值約6%,但犧牲了現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164

中信泰富置出石钢 河北钢铁借道布局


http://www.21cbh.com/HTML/2010-3-24/169908.html


日照钢铁原董事长杜双华计划收购石家庄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石钢)的计划,被河北钢铁集团彻底“搅黄”了。

3月22日,中信泰 富发布公告称,公司已与河北钢铁集团签订有关框架协议,将所持有的石家庄钢铁的股权全数作价18.96亿元转让给河北钢铁集团。

中信泰富在 公告中表示,出售石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石钢地处石家庄市中心,根据石家庄城市规划和环保理由,当地政府要求石钢迁离。尽管中信泰富称出售石钢的交易将使 其面临2.49亿元的会计亏损,但该交易也将使中信泰富免予承担搬迁花费。

本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中信泰富外汇巨亏事件后,就考虑过出 售石钢股权,并引入多家竞购者。“特钢虽然是中信泰富主业之一,但石钢面临搬迁、环保、市场萎靡等压力,最终导致中信泰富欲出售石钢。”

中 信泰富公布的财务资料显示,2008年全年,石钢主业净亏损1.49亿元,2009年全年,石钢主业获利2.05亿元。截至2009年12月31日,石钢 资产净值为22.25亿元。

据本报记者了解,石钢是以生产汽车专用钢为主的特钢企业,目前年产能260万吨左右。而河北钢铁集团目前并无特 钢产品。

河北钢铁集团内部人士告诉本报记者,河北钢铁集团收购石钢,首要目的不在于补充特钢产品,而在于借石钢搬迁至沧州黄骅港的机会,将 部分产能转移至黄骅港。

河北钢铁集团董事长王义芳对本报记者表示,收购石钢的目的,是想在黄骅港布局,也符合产业政策提出的“40%产能向 沿海、沿江转移”的精神。

河北省冶金协会副会长宋继军对此表示,石钢“回归”河北省钢铁集团,有利于石钢未来发展,除此之外,石钢没有其他 更好的出路。

但目前,石钢面临的关键问题,是由于环保原因牵涉到的搬迁问题。按照河北省政府的规划,2010年年底前,石家庄市区内的大型 工业企业必须搬离市区,位于石家庄市内的石钢也不例外。

王义芳坦承,石钢搬迁存在诸多困难,最难之处在于职工安置问题。收购石钢后,河北钢 铁集团将帮助石钢搬迁。

上述内部人士告诉记者,河北钢铁集团很可能还将另外一部分产能转移至黄骅港,从而打造一个新沿海钢铁基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845

私募受阻富邦加碼 中信辜家腹背受敵

2010-05-27  TNM





金控史上最大的420億元中信金 私募增資案,在金管會暗示改公募下,上週出現大轉折,使得中信金參股南山、中國布局及經營權保衛戰,全盤遭逢莫大衝擊。本刊調查,與此同時,富邦金4月間 暗中加碼中信金近億元股票,原本氣勢如虹的中信辜家,今腹背受敵。

辜仲諒小檔案

現職: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年 齡:46歲

學歷:美國華頓學院企管碩士

經歷:1982年進入中信銀任職;2004年起先後任中信金控總經理、副董事 長;2006年因中信金插旗兆豐金弊案去職;2009年起負責中國信託慈善基金會

家庭:中信金控董事長辜濂松長子,妻羅惠玲,育有2子

中 信金四百二十億元私募增資案,因前中國政協郭炎要入股鬧得沸沸揚揚,中信金及郭炎仍極力澄清「絕無陸資」,打算六月二十五日限期完成。但這樁私募案日前卻 突然踩煞車。 官方阻力 增資暫緩

十七日,中信金董事會決議,因「相關作業不及」,六月三十日將重新提報到股東會,請股東再授權一 年,令業界傻眼。

這樁私募案對於中信金而言意義非凡。首先,這四百二十億元中,一百五十億元用來設立上海子行,二百七十億元資金,則用來爭 取南山人壽股權或參股陸銀;其次郭炎一旦入股取得中信金九.九%持股,以郭炎與中國北京當局的關係,幾乎可幫中信金進軍中國開直達車。更重要是,郭炎與中 信辜家已簽下一紙「由辜家掌握經營權」的書面協定,成了幫辜家阻擋外部敵意收購的「白騎士」。

若私募案過不了關,事情就會變得很大條。本刊 調查,上週的大轉折,中信金情非得已,背後與金管會的暗示有關。

郭炎入中信金一事,自四月曝光之來,反對阻力由四方襲來。為此,郭炎四月間 曾帶著存有五十億元存款簿及過去有價證券買賣明細等,主動拜會當時金管會主委陳冲,說明資金來源。會晤後,陳冲也對外說明,「初步看來,郭炎符合專業性, 但資金來源及適格性須再審查。」

接著五月初,金管會銀行局、證期局找來中信金,就私募案進行溝通。知情人士說:「金管會有一派反對意見: 『私募案眾所矚目,是否有中資也尚未釐清,透過公募可讓小股東參與』,請中信金再做思考。」

如改公募 籌資打折

這一 席話,令中信金高層背脊發寒,趕緊回報,官方態度有了新風向,原訂五月底要送到銀行局審查的私募案,此時不宜硬闖。上週因而踩煞車,暫緩私募案,改以時間 換取空間。

私募案喊停,市場將矛頭指向陳冲。對此,現任行政院副院長陳冲二十三日告訴本刊,私募案對證期局採報備制,對銀行局則因資本額變 動須事先審核,「金管會內部確曾表達,請中信金思考私募案改公募可行性,但表達意見的不是我。」

而就中信金應採私募或公募,陳冲說,此事涉 及商業判斷,不應由金管會個人表態,應提到金管會委員會裡進行討論。他強調,「目前情形,需尊重新任金管會主委陳裕璋。」

依法,業者雖可自 行判斷要不要私募,但銀行局握有審核權,官員意見茲事體大。「一旦改成公募,從巿場上募集的資金會減少許多。」投資銀行圈人士分析。

更重要 的是,公募會削弱經營權的保衛力道。「私募要鎖三年,公募沒有閉鎖期間,股東拿到股票後隨時可賣出,浮額變多,使有心收購者,更容易從市場吃貨。」投行人 士說。因此,包括中信金在內的上市公司,多採私募而非公募。

富邦插旗 加碼中信

然中信金私募案受挫之際,券商通路傳 出,有一金控家族暗中加碼中信金。本刊調查,這家金控集團正是富邦蔡家。

「自四月起,富邦蔡家成員加碼中信金股票,起碼近億元,其中不乏蔡 家女眷。」一位券商說。翻看中信金○八年年報,富邦金控旗下的富邦人壽,當時持股中信金一.○四%、為第八大股東,如今在富邦人壽、富邦產險及蔡家成員加 碼下,持股已超越同年排名第四、持股一.四八%的國泰金。

由於中信金將在明年進行董監改選,富邦集團的動作,已引來中信辜家一陣緊張,開始 加強注意巿場上股權變化。

在民營金控發展中,同為企業第二代的富邦蔡明忠與中信辜仲諒,一直存在微妙的競爭關係。○二年八月,辜仲諒在台北 銀行爭奪戰中,先是敗給蔡明忠,後來辜仲諒改買萬通銀行;○五年中,辜仲諒相中兆豐金,結果扯出紅火案,被迫遠走日本,這段時間,辜仲諒只能看著富邦金茁 壯。

蔡明忠以香港子行插旗廈門銀行,布局中國市場搶了頭香,去年又併下ING,迅速壯大。

私募生變 憾動布局

中 信辜家父子急起直追,找來郭炎這位兩岸關係佳的紅頂商人,加速中國布局。「郭炎實力堅強,往後好幾年,中信金在中國布局將超過富邦金。」一位金融高層分 析。若六月間,博智中策投資南山人壽案通過,依約將南山人壽三成股份讓給中信金,有了南山一.六兆元資產併入,中信金更將一舉超越富邦金。

姑 且不論富邦集團加碼中信金真正用意何在,中信金私募生變,已對中信金錢進大陸產生不利影響。

小辭典 公募與私募

上市 櫃公司發行新股票募資,可採公募與私募2種方式。公募是以新股公開承銷的方式,對外公開募資,但須先讓公司原股東按持股比認購,最後剩下額度才可售予他 人。

私募無需保留原股東認購額度,一經股東會通過,董事會就可找符合條件者全額認購;好處是資金取得較快速簡便,且因公司有挑選金主的空 間,加上私募股3年不得交易規定,可穩定公司股權,又可避免增資後隨即有新股東拋售股票,打壞股價。但私募的認購價格,通常為發行價的8成左右,折價幅度 比公募大,增資的公司得承擔較高的折價成本,募到的資金也會打折扣。

蔡明忠 小檔案

現職:富邦金控董事長

年 齡:54歲

學歷:美國喬治城大學法學碩士

經歷:1981年起任富邦(原名國泰)產險常董等職;1992年起陸續掌富邦銀 行、建設、產險營運;1999年起任富邦集團副總裁;2004年起出任富邦金控董座

家庭:富邦集團總裁蔡萬才長子,妻蔡陳藹玲,育有4子女

富邦金VS.中信金

◎台北銀行

2002年台北銀行公開招親,中信、富邦、國泰等5家金控遞件,中信金原呼聲高,最終 富邦金勝出,北銀後與富邦銀合併為台北富邦銀行。

◎公益彩券業務

2005年財政部遴選第2屆公益彩券發行機構,中信銀開出每 年20.8億元的回饋金,打敗首屆發行機構北富銀,拿下彩券業務。2年後富邦金打敗中信金,拿下6年期運動彩券發行權,扳回一城。

◎ING 安泰人壽

2008年受金融海嘯衝擊,荷蘭ING集團因沉重資金壓力,急售旗下ING安泰人壽,傳與中信金策略聯盟不成,同年10月敲定由富 邦金以6億美元(約195億元)收購。

◎南山人壽

2009年南山人壽公開標售,富邦金、中信金表態參與,但都沒得手,中信金 不放棄,轉與得標的香港中策簽合作備忘錄,計畫以近1成的私募股權,換南山3成股權和實質經營權。

中信金 私募案與南山案 夾纏不清

◎二〇〇八

11月

.持有南山95%股權的美國國際集團(AIG),向美政府借千億美元紓困,決定賣南山全部 持股,籌資還債。

◎二〇〇九

4月

.南山人壽標售案傳價格訂在20億~25億美元(約660億~825億元) 間。

5.12

.中信金董事會決議發行25億股普通股募資,採私募或公募搭私募。

6.26

.中信 金股東會通過私募25億股,擬募資443億元,須於1年內完成。

7.3起

.南山開始標售,初期有國泰金、富邦金、中信金、香 港博智等9買家,最後中信金、博智雙龍搶珠。

7.28

.博智的併購夥伴香港中策傳為中資,引來金管會、立院各方高度關注。

8.28

. 博智標得南山。

11.12

.博智向經濟部投審會遞件申請併購南山,因中資疑慮遭退回。

11.17

. 中信金與中策簽合作備忘錄,中信金拿南山3成股權,中策換持中信金私募9.95%股權,官方大為疑慮,後續嚴審2案。

11月下旬

. 中信金私募案遭金管會退件,金管會要求說明購南山股權一事。

◎二〇一〇

1.12

.博智再度遞件申購南山。

3.12

. 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決議要求博智7年不得賣南山持股。

3.26

.中信金私募案重新定價,計畫募資419.7億元。

5.17

. 中信金私募案期限將屆,董事會決於6月底的股東會重提私募案。

神祕金主郭炎:做事順勢不強求

在台灣政商圈掀起波瀾的 中信金私募案神祕金主郭炎,首度打破沉默,上週四在香港太古廣場二座的辦公室接受本刊專訪。「這次,我是大麻煩。」個頭不高的郭炎苦笑說。

台大畢業 香港發跡

辦公室只有一組沙發跟小型會議桌,牆角堆著幾張大型照片,是已開業三年的拉薩四星級酒店「福朋喜來登」,及十月 將開幕的西藏首家五星級酒店瑞吉斯「St. Regis」。投資飯店,起源於六年前,兒子建議全家到西藏旅遊,卻發現沒有家像樣旅館可住,郭炎因而引進國際酒店品牌。「原先只投資人民幣二.五億元, 現在已加碼到六億元。拍腦袋的生意(指靈機一動)是有風險。」他邊說邊拍腦袋。

郭炎是越南華僑,鮮少提及慘澹的少年期。「我十六歲那年,發 現自己過目不忘,從越南來台灣求學,一心要從商,但第一年考上成大建築系,只好放棄,先到南陽街苦讀一年,重考上台大商學系。」在台大,郭炎認識小他一屆 的太太,一九七五年畢業時,越南淪陷,郭炎有家歸不得,他先到香港大學念碩士,後又到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拿到金融學博士學位。

頂著博士 的郭炎,職場發展順遂,第一份工作是美國Crocker銀行香港分行,負責客戶關係,因此與中國中信集團的王軍建立交情,隨後,中信集團合併香港的嘉華銀 行,成立中信嘉華銀行,王軍延攬郭炎成為中信嘉華主席兼行政總裁,但不到一年,郭炎就離開。

投入礦業 成就財富

對於 自己從事業高峰倉促下台的過程,郭炎隻字不提,只說:「當時,算命師要我做善事兩年。」郭炎信藏傳佛教中四大派中最古老的寧瑪派,由於僧人大多戴紅色僧 帽,俗稱紅派,郭炎因此到藏區捐錢行善,二○○○年才重出江湖,買入東南亞木業。

「我接手東南亞木業,發現甲板生意不能做,要買林場,又碰 上蘇聯開放木材出口,只好轉做其他礦業,公司才轉虧為盈。」○三年,中信集團入股東南亞木業,更名為中信資源,郭炎擔任主席。

隔年,東南亞 木業鎖定石油發展,「當時買油田要借十億美元,我根本借不到,才找來(中國)中信,一開始就談好,他們要過半股權,成為單一大股東。」他買下哈薩克油田, 石油儲量高達五億桶,讓中信資源成了繼中國石油、中國石化及中國海洋石油之後,中國第四大石油公司。香港商界人士就說,「郭炎搭上了中國想發展能源的戰略 目標。」

郭炎見好就收,○七年底辭去中信資源職務,並把手上東南亞木業持股,以洽特定人買賣方式,賣到剩下一億股,正好避開了美國第一波次 貸風暴後的股市大修正。商界人士初估,郭炎身價逾百億元。

發跡後,郭炎曾回越南西貢。問起家人,他突然沉默,「後來回去,都找不到親人。」 拿台灣護照的他,與太太打算回台定居,五年前開始在台大醫院定期健檢,留下病歷資料。

看上消金 鎖定中信

「我看兩岸 情勢,銀行開放是遲早的事情,現在進去一定有獲利。上百萬名台商到大陸,其中六成在台灣跟中信有合作。你想,中信銀只要服務台商就夠了,如果他的消金也可 以到大陸,就很恐怖。」郭炎二十多年前擔任信孚銀行(Bank Trust)台灣區總經理四年期間,與駱錦明、羅聯福熟識,知道中信銀是台灣有實力的商業銀行。

因此,二年前郭炎的太太曾動念在公開市場買 中信金股票。「金融風暴時,我跟營業員說十元以下接,結果股價沒再回到十元以下。」他認為投資中信金一本萬利,「每年投資報酬,都比我把錢放銀行定存 好。」郭炎轉而向熟識多年的中信辜家表達投資意願。「結果老先生不理我,後來透過美林牽線,才跟辜家搭上線。」

一年前,郭炎跟中信金談妥私 募投資案,去年六月,避免身分引爭議,他辭去中國政協職務,「台灣人不了解政協,以為多偉大,我們就是顧問性質,而且我還是在環保領域,唉…」郭炎頗無 奈。

未料,去年九月爆出吳敦義到香港跟郭炎碰面,一位知情人表示,「當時,郭炎在風頭上,中信私募案時間因此延後。」除了「中國政協」身分 外,主要是他跟王軍交情好。外傳他將促成兩岸中信合作,郭炎失笑;「他們海峽盃高爾夫球賽打了二十年,他們比我還要熟,要合作,絕對不需要我,哈哈!」

回台投資 否認陸資

當話題轉到日前媒體報導,〈中國太子黨撐腰?郭炎淘金 吃定國企〉時,一向笑臉迎人的郭炎動起肝火:「我丈母娘很火大,打電話問我怎麼回事?這些胡扯的報導我已提告,不然丈母娘要怎麼看我?我辛苦經營中信資源 八年,從石油一桶二十美元進場,後來飆漲到一百一十美元,外界說我財務操作套利,根本是胡扯。」

「我這錢擺銀行二年多了,資料都可公開,連 當初我賣股的名單都留著,大家可以去查查看,這中間是不是有所謂的陸資?」他沒好氣地說。

經歷動亂的郭炎說:「我自己靠教育起來的,我深信 父母留給小孩只有兩樣東西,教育跟父母名聲,如媒體所寫,我的小孩怎麼抬頭?」郭炎有二女一子,都從美國哈佛大學畢業,若私募過關,他將把中信金股權信託 給老婆與小孩。

面對私募受阻,他感慨地說:「我做事要順勢,不去強求,沒有買賣一定成,如果台灣歡迎,我就回台投資。」

郭炎小檔案

出生 1949年生於越南

學歷 台灣大學商學系、香港大學管理學哲學碩士、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金融系博士

現 職 香港同星投資董事長

婚姻 已婚,育有2男1女

經歷

1983年任職美國Crocker銀行香港分行,促成 中國中信集團3千萬美元聯貸。

1987年任美國信孚銀行台灣區總經理,協助永豐餘發行全台第一筆可轉換公司債。

1991年轉 調信孚銀行香港分行。

1996年出任中信集團新成立的中信嘉華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

1997年辭去中信嘉華職務。

1998 年出任中國第9屆政協委員。

2000年與友合資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東南亞木業。

2003年中信集團入主東南亞木業,改名中信資 源控股,郭炎任董事長;任中國第10屆政協委員。

2007年辭去中信資源董事長職務,並出脫多數持股。

2008年任中國第 11屆政協委員。

2009年辭去政協委員,赴台發展。

小辭典 中國政協

1945年中共杯葛國民黨把持 國民大會,為緩和緊張關係,國民政府接受中共要求,同意在召開國民大會前,先開各黨派政治協商會議,共商國事,此為政協制度源起,中國沿用至今。

如 今,中國將全民依行業、民族等,分為34個界別,經官方等單位推薦,選出政協委員。最高層級的全國政協,位階與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齊平,每年3月人大會議召 開前3~7天,全國政協會2千多位委員先開會,意見轉呈人大會議參酌。全國政協下,各級政府也都設有同級的政協;中國政協總數達3千多個,委員合計有50 萬餘人。

政協非官方機構,但參與國政運作,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就曾把對台關係的工作交給政協。運作至今,政協也有與利益團體掛勾等弊病,現 正面臨改革的輿論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4

船霸 中信造船董事長 韓碧祥

2010-05-27  TNM





當韓碧祥騎著腳踏車,在南台灣家 鄉村子沿街賣魚時,他絕對想不到六十年後,自己會成為造船業一方之霸。

他造漁船、公務船,也造巡防艦;一趟香港行讓他看見遊艇商機,立刻買 船廠找技術尋人才,接下精品業的遊艇訂單。

他霸氣,但懂得低頭;學歷不高,但敢用人才;愛交朋友,人脈讓他惹是非。用草根人的真性情經營起 年營收三十億元的事業,「氣口」十足。

四月中旬,高雄旗津港口奏起樂聲,Marshall S202號圍網漁船緩緩滑向水面。韓碧祥和委託造船的馬紹爾群島漁業公司大股東辜寬敏,目送船體下水。船很穩,優雅的轉了彎,韓碧祥鬆口氣,掏出相機,按 下快門。

艙底奠基 變船王

「每一艘下水,我都像嫁女兒一樣高興。」韓碧祥鼻梁掛著拉風的老花墨鏡,左手戴著一只好大 的翡翠戒指,一撥弄頭髮,便閃著綠光。

韓碧祥是高雄碼頭造船工人出身,他的中信造船從建造漁船起家,至今造過四百艘漁船、巡防艦、貨輪及公 務船,去年營業額三十億元,是台灣最大、建造船型最多的民間造船廠。

一九四二年,韓碧祥出生在高雄縣林園鄉,他國中畢業就騎著腳踏車賣魚, 和父親韓登賣魚撐起家計。

一九六四年,韓碧祥退役後,進入當時民間最大的豐國造船廠當造船工人,底艙電焊這類人家不想幹的活,他一律來者不 拒。他回憶:「先做現場,再升領班,二年後,廠長要我去學放樣(把船舶設計圖轉繪成立體圖,做為現場施工依據),廠長說,想在造船這行出頭,這步你一定要 跨。」

一九六九年,功夫到家的韓碧祥和三位豐國同事,在前鎮漁港岸邊開了家「一源祥」船廠包工修船,還把新婚妻子接來。「拿個皮箱就搬進九 坪大的房子,小小半樓仔(小閣樓)上還住了四、五個寄居的親戚。」

拚命敲打 不停歇

那是修船業的黃金年代,訂單應接 不暇。「工作多到做不完。」當年一起工作的陳博文說:「伊足打拚,驚做輸人,中午歇睏了,他還敲敲打打。」

一九八五年,韓碧祥向新高造船廠 租下船台造起新船,搭上遠洋漁業蓬勃發展順風車。「生意好到造船要先付訂金。」這時的韓碧祥已把造船細節摸得滾瓜爛熟,船台之外,他還在漁港租空地,把上 層駕駛台等輕結構工作分散過去,造船速度因而比對手都快。「三個船台每天趕工,別人最快要三個月,我的船上船台四十天就可以下水,三年做了一百多艘漁 船。」韓碧祥說。

太太韓王杏淑回憶:「他回到家經常凌晨二點,早上六、七點又要趕到工廠,一晚睡不到四小時。」

然而盛況不 常,由於海洋生態保育成為全球共識,一九八九年政府採取漁船限建政策,船廠船台空了,工人沒船造,生活陷入困境,韓碧祥決定自己造漁船,組船隊投入遠洋 業。

趁危壯大 造軍艦

韓碧祥陸續造了祥發、祥福等六艘圍網船和魷釣船,在南太平洋、印度洋等海域捕魚。熟悉他的朋 友說:「造船初期,他的經濟還很緊迫,是漁船船隊把錢帶給他的。」韓碧祥的次子韓宗霖則記得,那些年,父親的錢是一麻袋一麻袋扛回家的。

二 ○○一年,海巡署汰換老舊巡防艦,新艦採取國艦國造政策,加上原本中油等公家機關公務船生意,韓碧祥經營起政界和軍界人脈。「過去的海軍,中將級的我哪個 不熟?各任海巡署署長我也熟。只要標到,我們絕對表現得最好。」

二○○二年,他的朋友、目前列名中國百大企業的香港揚子集團董事長楊棟,邀 了韓碧祥到全球遊艇王國義大利,參加他請Benetti船廠打造的新船下水典禮。韓碧祥一去,發現義大利業者滿手都是遊艇訂單。

「我的強項 在做鐵殼,鋁合金接合絕對做得比義大利強。」韓碧祥回國後,立刻花了七億元,併購聯成和聯合二家船廠,改名高鼎遊艇。

轉戰遊艇 揚名聲

隔年,時尚品牌LV總裁阿諾特(Bernard Arnault) 想將買來的舊船改裝成長二一○呎的豪華遊艇,韓碧祥見機不可失,以三千萬美元的價格搶下生意,比國外船廠開價便宜三分之二。

韓碧祥的動作嚇 壞同業,有人用「青瞑仔不怕槍」形容交易。「其實,一開始我也不曉得困難在哪裡?」韓碧祥坦言。但為了這艘中信造船集團的遊艇處女作,韓碧祥從業界和學界 大舉徵才,又耗資八億元以上改建一萬二千坪廠房,一步一步幫阿諾特「捏玩具」。

然而要跨出這一步,比他想像的難得多。「裝潢家具不符合要 求,LV的監工拿起榔頭就敲掉。」中信造船員工說:「老闆要應付船東代表,又要顧及員工自尊,只能要求我們忍耐,畢竟做事起頭難嘛!」

沒想 到二○○六年,LV遊艇完成近九五%了,兩造還是選擇解約。「他們不同意高鼎在船上打自有品牌Jade Yachts。」遊艇業者說。當年十月,韓碧祥讓LV把船拖到香港完成地毯、燈光等剩餘項目。「虧了一千五百萬元,我常笑自己是挖個洞讓自己跳。」然而, 幫LV造船,已讓高鼎打響國際知名度,這些年高鼎遊艇陸續接到俄羅斯、德國船東的十一、二艘遊艇訂單。

「我們比歐洲便宜三○%。」韓碧祥意 氣風發說著:「一艘艘慢慢磨,划不來,我要跟義大利策略聯盟,我在這邊做鐵殼,他在那邊做艤裝(航海儀器設備、室內裝修等),交船期縮短,大家都有錢 賺。」

與扁交情 成箭靶

扁案爆發後,韓碧祥和太太韓王杏淑常被影射與扁家關係深厚。前陣子還有消息指稱,韓碧祥曾 經在陳水扁連任總統之後,湊了二千萬元,交給登門要錢的吳淑珍。

這天下午,韓碧祥在有「小白宮」之稱的私人招待所裡鐵青著臉。「伊係一個坐 輪椅的,二千萬要怎麼提走啊?用膝蓋想就知道是亂說的。」他愈說愈激動:「什麼貴婦人團,什麼SOGO禮券,怎麼可能?那是立委自己想的,邱毅、孫大千一 講我就生氣,如果我有禮券,就從八十五樓跳下來。」

「交官窮,交鬼死,交流氓吃了米。不能跟政治人物走太近。」韓碧祥忿忿說著,韓王杏淑接 著說:「都是台南人,她(吳淑珍)媽媽和我當醫生的五叔熟,那次她下南部就叫她進來坐,坐得久了,(戒指)難免掛一下拔一下,就被說成那樣。」

韓 王杏淑是韓碧祥當兵時認識的。韓碧祥說:「我在台南新化當憲兵,在十字路口指揮交通,她家在路口第六間店面,我就寫信追。」韓王杏淑則說:「朋友裡沒有像 他這麼緣投(英俊)的。」

然而,王父是黑松汽水經銷商,家境富裕,韓王杏淑說:「爸爸知道我們在一起,氣得拿起木條就打。」

結 婚後,韓王杏淑一度開美容美髮店貼補家用,家境改善後,她開始收集古玉骨董,數量多了,乾脆在漢來百貨一樓開設韓閣珠寶店。捲入扁案暴風圈,二○○六年時 一度從漢來撤櫃,最近才重新開業。

小白宮外有一個漂亮的花園,種了許多株樹形挺拔的羅漢松與茄冬樹,韓碧祥在草皮間走著,瞥見孫子的三輪 車,我發現這人的霸氣都消失了。「只有想到孫子的時候,我才不會想到工作!」話才說完,手機響起,這一下午的短暫偷閒時光,也消失了。

韓碧祥小檔案

◎出 生:1942年

◎學 歷:高雄縣林園高中初中部北京清華大學EMBA在學

◎ 經 歷:高雄港務局學徒、豐國造船員工

◎家 庭:妻韓王杏淑,育2子

◎經營哲學:企業想轉型突破,要有跳水學游泳的 勇氣與魄力

◎最喜歡:家人與造船

◎最討厭:橫奪豪取、為富不仁、不勞而獲

後記

都70歲 了,韓碧祥這些年常戴的老花墨鏡,活脫是現代版黑狗兄。和4年前訪問他時的模樣相對,我發現這位有錢的黑狗兄是愈活愈有型了。

他現在在北京 清華大學念EMBA,從台北飛去北京,大陸人看到他,居然直衝著喊:「你是船王嗎?」去上海參加船展,立刻被電視台包圍,香港記者說:「我們有在看電視 啦!」

老是和扁案扯上,讓他不勝其擾,但黑狗兄老先生也不諱言:「你們免費替我打廣告,這是因禍得福啦!」人怕出名,但出名的好處他是嚼出 滋味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815

不滿AIG護中策 中信金密謀搶親

2010-07-5  商業周刊





六月二十五日,中信金控與香港中 策集團雙方簽訂,聯手買南山人壽的合作備忘錄(MOU)到期,雙方都不再洽談後續合作議題。

這場拖了七個月的「雙中買南山」合作案,畫下 休止符。然而,在此之前四天,中策、博智與AIG(美國國際集團)卻宣布,雙方簽訂的南山人壽標購案合約到期日,將從七月十二日再延三個月。

南 山三條件說引發爭議

原本中策集團好整以暇等待金管會核准,中信金出局的局面逆轉,另一場南山案翻盤的密謀已經展開。

關 鍵,就發生在五月二十八日舉行的南山人壽股東會。

當時,南山人壽董事長謝仕榮指出,南山出售案中,當初他向AIG開出三大條件:即一 ○○%沿用南山業務制度、南山品牌不變,且不得併入其他公司及員工全數留用。謝仕榮說,「所有買家中,只有博智全數答應。」

一位投資銀行 人士表示,「謝仕榮在南山股東會上的一席話,在中信金董事會造成一場不小的地震。」中信金的獨立董事們質疑,中信金總經理吳一揆帶領的南山案團隊,當初向 董事會呈報的標購條件,明明包括謝仕榮所開出的三大條件,為何謝仕榮卻說只有博智符合?

為此,中信金在南山股東會三天後,發函要求 AIG、謝仕榮澄清中信金的標購條件完全符合南山開出的條件,否則將採取法律行動,甚至不排除控告謝仕榮。在這過程中,一直主導中策與中信金合作談判的中 策集團行政總裁柯清輝,緊接著爆出具有北京政協身分,讓中信金與中策的合作案起了變化。

中策股東政協身分敏感

南山股東會 前一天,內定未來將出任南山人壽董事長的柯清輝,被立法委員潘孟安指出,他是現任北京市政協,同時中策股東中有五名政協委員,引發重大爭議,引起金管會內 部的不滿。

與金管會熟識的金融界人士說,中策、博智呈報給金管會的政協名單約二至三位,但不包括柯清輝,柯清輝隱瞞政協身分,引發金管會 內部的不滿,更擔心後續的政治效應。因此金管會一直卡住中策、博智的南山人壽標購案,遲遲不願審查,連帶中信金為了買南山所申請的四百二十億元私募案也一 併遭金管會擋下。

據了解,在中策集團的五十一位股東中,除柯清輝,至少有五名仍具政協委員身分。為此,柯清輝五月底才閃電辭去北京政協委 員職務,為了解決中策股東背後的政協人士問題,可能以別的股東取代這五名政協的股權。

這正是金管會遲遲未放行此標購案的關鍵。金管會保險 局副局長吳崇權曾公開指出,因中策、博智在「維持長期經營」、「股東結構穩定性」和「未來增資能力」三方面提供資料不全,還不足夠做決定。

其 中,有關「股東結構穩定性」,吳崇權更公開表示,這不只是指中策、博智集團對南山的持股,也包括中策集團股東對中策的持股,都需要穩定。

攤 開中策公告的股東名單,從今年二月至四月底止就有三十二筆買賣變動,在還沒買成南山之前,這些中策股東之間的持股,早就不斷的在互相進行交易、買賣,這正 是金管會質疑中策無法符合南山「維持長期經營」的地方。

金管會遲遲不願審查通過,沒想到AIG大舉讓步。六月二十一日,AIG不僅將雙方 的買賣合約有效期延後三個月至十月十二日,甚至還提出將從中策、博智購買南山人壽的二十一億五千萬美元交易金額中,拿出三億二千五百萬美元,放在南山的保 管帳戶中四年,做為擔保,以充實南山的資金實力,解決金管會質疑中策博智團隊「未來增資能力」的疑慮。

中信金伺機重新出價

從 柯清輝隱瞞政協身分,到謝仕榮的發言,以及後續AIG的動作,過去一個月,AIG似乎對中策、博智處處護航,一路協助中策、博智解決金管會所提出的疑問, 讓中信辜家與經營團隊感到不滿,正在計畫一場翻盤行動。

一位接近中信辜家的金融界人士表示,中信金當初為了標下南山人壽,出價二十四億美 元(約合新台幣七百六十八億元),比中策、博智的得標價格高出二億五千萬美元。

中信金價格出得高,卻買不到南山,內部已經不平,沒想到此 時AIG願意再拿出三億二千五百萬美元,倒貼中策、博智買南山,更令中信金傻眼。

一來一往間,中信金的出價與對手實際買價差了五億七千五 百萬美元(約合新台幣一百八十四億元),讓中信辜家感到此事極不尋常,再加上中策集團染上政協問題,因此決定中止與中策集團簽訂聯手購買南山人壽的合作備 忘錄。

比價格、比股東結構,中信金內部研判翻盤勝算機率大,因此不再採取合作策略,同時計畫大轉向,不排除在AIG延長與中策、博智的合 約期限三個月時間內,再次出價二十四億美元,直接向美國政府搶親南山,讓南山人壽出售案再添變數。

延伸閱讀:中策還有5名股東有政協身分!

股 東姓名:張松橋頭銜:中渝置地董事局主席政協身分:中國政協中策持股比率(註):216.26%

股東姓名:鄧清河頭銜:宏安集團主席政協身 分:廣西區政協常委、玉林市政協中策持股比率:108.13%

股東姓名:吳良好頭銜:中國林大董事局主席政協身分:中國政協中策持股比 率:108.13%

股東姓名:李鋈麟頭銜:麗盛集團主席政協身分:北京市政協中策持股比率:54.07%

股東姓名:楊明 光頭銜:福方集團執行董事政協身分:全國政協中策持股比率:27.03%

註:中策持股比率是以其持有中策78億股可轉債股權除以流通約 300萬股的比率。 資料來源:中策集團2009年報、各新聞資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551

传中信集团明年H股整体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723/1184368.shtml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53

大將投效陳聖德 中信辜家跳腳

2010-7-22  TNM





中信金登陸出師不利,旗下中信銀原計畫赴中國設子行,在兩岸主管機關明示「初期只准設立分行」政策下,不得不踩煞車,上週一(12日)轉為申設成立上海分行,但相較4月就起跑的6家台灣同業,中信金至少落後3個月。

不僅如此,中信金負責大陸個金業務的副總張儉生,5月底投效前中信金總經理、目前任職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的陳聖德,不僅讓中信辜家吃了一記悶棍,也讓陳聖德與辜家恩怨再添一筆。

陳聖德小檔案

現職:富登金融控股北亞暨大中華區總經理

生日:1954.11.22

學歷:政大政治系畢、美國密蘇里大學企管碩士

經歷:1980年進入花旗銀行任職,最高曾任台灣區總裁,2003年轉戰中信金後,任中信銀總經理、中信金總經理,2005跳槽新加坡淡馬錫(富登金融控股的母公司)。

六月底金融業納入ECFA早收清單,尤其銀行業登陸條件明顯放寬,優於香港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CEPA),讓各家銀行摩拳擦掌,準備登陸大展身手,惟獨中信金兩樣情。

登陸前 大將投敵營

今年四月,中信銀董事會決議,大手筆投資人民幣三十二億元(約新台幣一百五十億元)到上海成立獨資子行,未料,在兩岸主管機關「初期只准設立分行」政策下,打亂中信布局,上週一(十二日),中信銀撤回子行投資案,轉為申設上海分行,規模也大縮水至三十多億元。

在國內七家送審登陸銀行中,中信銀是唯一申請設立子行,如今礙於政策,中國投資策略大逆轉,且相較其他早在四月中旬申請升格的六家同業,中信銀落後三個月,眼看土銀、合庫、彰銀、一銀在六月下旬獲准升格,中信金只能徒呼負負。

在國內金融業赴大陸鳴槍開跑之際,中信金就在起跑線上摔了一跤。而原旗下大將、個金業務副總張儉生,又被挖角到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子公司∣富登金融控股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麾下,讓中信辜家吃了一記悶棍。

本刊調查,今年初,中信銀成立大陸業務籌備工作小組,辜濂松欽點中信金副董事長羅聯福掌舵,羅說服辜濂松:「要深入中國巿場,最好是成立可以快速擴點的子行。」羅並被內訂為大陸中信銀子行首任董事長。

羅聯福小檔案

現職:中信金副董事長暨中信金中國事業執行長

生日:1950.8.12

學歷:中興大學經濟系畢、紐約大學進修1年

經歷:1975年前後進入中信銀,迄今歷任中信銀執行副總兼個人金融總管理處總處長、中信金個金執行長、中信金總經理等職。

淡馬錫 高薪挖牆角

羅 聯福的友人說:「大陸巿場是他最重要、也視為此生的最後一役。」羅聯福找了張儉生、楊銘祥負責個金與法金二大業務,但今年五月中旬,張儉生突然陣前請辭, 令羅聯福錯愕。「中信裡少數可以叫老羅(羅聯福)師父的Albert(張儉生)突然丟出辭呈,老羅怎麼留也留不住。」知情人士說。

事出突 然,羅聯福只好揪著心跟辜濂松請罪:「董事長,歹勢,Albert要離職,我會趕緊找到好手來補。」辜濂松點點頭表示:「知道了。」羅聯福緊急召回因健康 因素、留停三個月的信用卡事業處處長暨資深副總張智銓。「老羅拜託張智銓趕緊銷假回來幫忙,他是典型從基層做起的中信寶寶,老長官(羅聯福)召喚,不好意 思不回來。」

六月初,辜家大少辜仲諒和金融圈友人聚餐,杯觥交錯間,一名外資友人忽然提起:「聽說你們家Albert投效淡馬錫,他們給的薪水是你們的三倍。」這下,張儉生的去處頓時真相大白,辜仲諒一時楞住,但是,嘴上還是冒出一句檯面話:「商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

金融圈互相挖角、專業經理人為高薪跳槽,稀鬆平常,但張儉生跳槽淡馬錫,傳回中信金,特別引發不滿。「感受最深的,莫過老羅了。老羅正為大陸巿場焦頭爛額,自己栽培的頭號大將居然夜奔敵營,他覺得失望、沮喪。」羅聯福友人說。

拓法金 引進花旗幫

張儉生資歷完整。他原在外商銀行工作,一九九五年投效中信銀,由基層主管做到資深副總,在中信銀十五年期間,張儉生深受羅聯福賞識與照顧,「老羅一路相挺Albert,不是所有同仁都認同Albert的能力。」張儉生的老同事說。

二 ○○二年,中國招商銀行委託中信銀協助建置發行信用卡,張儉生外派大陸二年,負責建置招商消金風險系統,是台灣少數具有在大陸建置信用卡經營經驗的銀行主 管,回台後,他一路升遷,二○○八年破格兼任消金業務與風險管理處長。中信內部人指出,「這代表在金董(辜濂松)、老羅眼裡,他(張儉生)既可做業務,又 能控制風險,被視為銀行的全才。」

受中信重點栽培的張儉生,竟投效前中信金總經理、現任新加坡淡馬錫控股子公司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麾下,引發中信金內部強烈不滿,也挑起昔日陳聖德與辜仲諒、「小花幫(花旗)」與「阿信幫(中信)」的恩怨過往。

○ 三年,當時擔任中信金總經理的辜仲諒,一心想做大中信銀的法金業務,花了至少二億元,高薪挖角時任花旗總裁的陳聖德。未料,陳聖德陸續引進李鐘培、韓蔚廷 數十名「花旗幫」子弟兵進中信金,辜濂松怕會衍變文化衝突,緊急喊卡,最後,共進入二十四名,被戲稱為「二十四孝」,團隊總價碼合計逾四億元。

陳聖德團隊為中信衝出法金獲利百億元的功績,卻也造成中信內部分裂為小花幫和阿信幫,彼此水火不容。「小花幫只占中信金○?四%,卻領走五%的獎金,阿信幫備受委屈。」老中信人談起此事,依然憤慨不平。

子弟兵 轉檯引憤慨

如今,同樣經歷小花幫對阿信幫一役的張儉生,卻投效到陳聖德麾下,此舉令他在中信金老同事傻眼,「Albert怎麼跑去投靠他們?老羅這麼挺他,真是令人心寒。」

二 ○○五年,陳聖德與中信金二年契約即將屆滿,辜仲諒先讓出中信金總經理大位,給原是中信銀總經理的陳聖德,六月又安排陳聖德進入董事會,給足面子。但契約 到期後,中信辜家也沒續約留人,擺明大門敞開著,隨時可走人,辜家老臣說:「Eric(陳聖德)跟朋友說『自己遭冷凍』。」

「之後,Eric離開中信後,就投效淡馬錫,如今卻在最重要關頭上,用了老羅最鍾愛的子弟兵,給老羅重重一擊,想當初還是老羅讓出銀行總經理給Eric。」老員工揮著拳頭、不平地說。

搶參股 防堵跳槽風

淡馬錫控股公司是新加坡國有投資企業,過去幾年大筆投資中國金融市場,陳盛德負責淡馬錫在中國超過人民幣四百億元的投資計畫,今年初,淡馬錫敲定與大陸中國銀行合資開設村鎮鄉銀行,並在市場大舉挖角,張儉生就是負責開拓大陸村鎮鄉銀行業務。

這與中信銀登陸初期設定目標基本上並不衝突,羅聯福曾對外說:「中信銀登銀以子行、參股並行,只要巿場上說要賣的城巿銀行,中信銀都有興趣,至於設立村鎮鄉銀行我們也有興趣,但前提是先將本身業務做好。」

雖說如此,但是「從大陸工作小組一成立,我們的目標就是先籌備子行,還請顧問公司提供協助,結果,Albert卻在研究村鎮鄉銀行的資料,這又不是中信的首要目標,直到Albert新職曝光後,大家才知是怎麼一回事。」中信銀內部相當不滿。

在國內金融業前仆後繼進軍大陸,「養兵千日,用在一時」的關鍵時刻,中信金鷹派力主「此風不可長」,加強鞏固內部軍心,全力防堵跳槽再次發生,陳聖德與中信辜家恩怨情仇也再添一筆。

中信小花幫去向

2005年9月陳聖德正式告別中信金前後,小花幫成員異動頻傳,在金融市場掀起一波人事搬風。

最 受矚目的異動案,有陳聖德低調的嫡系子弟兵、前中信銀資本市場事業處總處長李鐘培,跳槽匯豐銀行,他在本月17日更被擢升為匯豐台灣子行的總經理暨匯豐銀 行台灣區總裁,是匯豐首位台籍總座。前中信銀資深副總詹文嶽跳槽淡馬錫後,2006年帶一票前小花幫轉戰中國金融市場,北富銀高薪挖角前中信銀企金主管韓 蔚廷、陳恩光等人,都成金融圈話題。

回應

淡馬錫控股子公司富登金控大中華區總經理陳聖德指出:「小花幫與阿信幫紛爭是陳年老掉牙的事,再炒此事,這家媒體可以關掉了。」隨即掛掉電話。

中信金vs.淡馬錫

註:新加坡會計年度由每年4月起算,至隔年3月底止,因而淡馬錫2009年淨利是從去年4月計至今年3月底;中信金則為去年1月計至12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