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什麼是做空?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188376
什麼是做空?

借入別人的股票賣出就是做空。

買入認沽期權,也是做空。

賣出自己持有的股票,指望以更低的價格買回來,某種程度上也能算做空。

這麼說人人都是做空者。

每天有多少人做多,就有多少人做空,否則就沒有交易的可能性。所以做空與做多是完全平等、對等的。

做空以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空理由的文章(報告),和做多後發一篇講述自己做多理由的文章(報告),性質是完全一樣的。為什麼大家對後者習以為常,對前者卻深惡痛絕呢?

關鍵是無論如何都無法阻止大家這樣做,尤其到了社交媒體時代。惟一能做到的是,要求大家披露,哦,原來你丫買了呀,難怪看起來像個托。



接下來大家會問了:如果他那個做空的報告,胡說八道怎麼辦?

我們可以先換個角度,從做空者那邊去看。如果一個做空者,拿著一個胡說八道的報告去做空,我們除了佩服他的勇氣,只能祝他好運,提醒他爆倉的風險了。

好公司不怕做空,被做空了股價可能也很淡定,就像citron做空一家公司,因為報告實在太水,股價紋絲不動,那麼這時候我們如果還有多餘的同情心,那就可以關心一下做空者的遭遇了。



當然,不排除這樣的情況,他的報告漏洞百出,股價卻確實跌下來了。

那麼他做空成功了,祝他好運。

那麼股價為什麼會跌呢?

當然是因為受這報告影響的投資者賣出了。

會受一份漏洞百出的報告影響而賣出的投資者,公司能指望他們成為長期投資者嗎?

對於公司管理層、股東來說,如果不是非要在股價下跌的時候賣股套現,股價短期下跌對公司的治理和經營有什麼影響呢?屁影響沒有。如果公司管理層、大股東或者其他的投資者認為股價下跌公司低估了,不正好回購、買入股份鞏固對公司的控制權?這甚至可以說是做空者送錢來了。

所以做空者掙的,其實是不堅定的投機分子的錢。反正他們不是在這裡把錢虧掉,就會在那裡把錢虧掉,所以沒什麼好同情的。



當然更多的情況是,做空報告真假摻半,有真的信息,有假的信息,有成立的邏輯,有不成立的邏輯。

這個時候股價往往會下跌,管理層則爆跳如雷。

管理層爆跳如雷,一方面是因為股價下跌,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做空報告揭露了公司治理和經營中不願告人的秘密。

這個時候投資者應該深深地感謝做空者幫我們義務排雷呀。

因為報告真假摻半,這時候公司和做空者往往陷入曠日持久的爭辯,反正大家都抓住對方不成立的局部,想證明對方全部不成立,各種擺事實,講道理,直至攻擊、謾罵。

有完全沒有錯誤的報告嗎?

永遠都不會有。

是報告就會有錯誤。

如果報告需要沒有錯誤才能發表,那麼這個世界上任何信息傳播相關的業務都不要做了,這就跟某些人定義的言論自由一樣:只有「正確的」言論才享有自由,那麼誰來行使這個前置審批權呢?如果有前置審批,就沒有任何自由。

不能因為報告裡有錯誤,就否定整個報告的價值,只要報告裡有一個有價值的信息,報告就有價值,甚至,錯誤本身也有價值。

有沒有問題的公司嗎?

沒有。

有問題的公司就會倒閉嗎?

通常不會。

但不能因為公司整體沒有問題,就不認為局部存在的問題不是問題。



還有一種說法是所謂「惡意做空」。

這個世界上最難搞清楚的就是別人的主觀動機了。

有「惡意做空」,那麼有「善意做空」嗎?

還有「善意做多」嗎?有「惡意做多」嗎?

搞不清楚的概念,無法執行的規則,還是不要也罷。



再加一句套話吧。
在政治上,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誓死捍衛你發言的權利。
在資本市場上,我不做空,但尊重做空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858

策略不明,平衡計分卡有用嗎?

2012-12-03  TCW
 
 

 

平衡計分卡(Balanced ScoreCard)到底有什麼要素,大概沒多少人說得出來。但是,每天追著你跑的關鍵績效指標(KPI),可能就是平衡計分卡架構下的產物。

如果說,策略是幫我們決定要往哪條路走的工具,那麼,平衡計分卡與KPI,就是在我們決定地標後,幫助我們不會迷路,甚至可以快速到達的管理工具。「就是更有結構性的目標管理。」台大會計系教授劉順仁說。

員工為考績,只做指標要求的事

過去,我們衡量公司這個隊伍有沒有迷路的方法,通常是看財務數字,但是,財務數字只能反映最後結果。所以平衡計分卡主張,組織應從四個角度自我審視:如員工的學習與成長、內部流程、顧客、財務,這四個角度分別有評估指標,以協助企業機動調整腳步。

平衡計分卡立意雖佳,但常見副作用。如,計分卡指標嚴謹,有的員工會只做指標要求的事,指標之外的,可能與未來長期有關的事,就無人問津,就算老闆強用權力要求下屬去做,只會造成混淆。而且,這容易誘惑著員工把最多的心力放在如何跟老闆談判以壓低目標上,避免明年無法達標牽連考績。

政大會計系教授吳安妮認為,問題不在工具,而是企業是否認真把它當作執行力的工具,而非績效評估工具看待。簡單的說,如果企業主沒有清楚的知道自己的策略是什麼,就會容易列出一堆跟目標無關的指標。在第一線的員工可能明知這並非重點,但因為KPI與薪酬緊密掛鉤,只能勉強應付,不知道為何而戰下,只會造成組織的資源浪費。

吳安妮指出,所謂策略,應該是很明確的。如果企業決定要到歐洲打市場拓展營收,就要訂出目標,如「在歐洲的營收成長達X%。」而若企業認為,要達成目標,跨國業務人才的推銷力最重要,那麼學習的指標,就要完成跨國人才培養課程,而不是無關聯的課程,之後的財務指標也該跟著此方向走。

容易訂出過多指標,目標反失焦

在多變世代,越來越多企業想要突圍,最常見的狀況是,目標是要創新,但會多出類似「降低成本」之類的指標。「平衡計分卡很容易形成誘惑,讓大家想把這四大項分類下填滿指標。」吳安妮說。一個分類四、五項指標,最後就出現二十個關鍵指標。她都勸人,別想要一次做太多。

把策略想透徹,不濫定指標,並且,讓員工看懂指標之間環環相扣的邏輯關係,這套制度,才可能走下去。否則,慌亂之下操作的制度,只會讓組織更加兵疲馬困,失去創新突圍的爆發力。

【延伸閱讀】1分鐘看平衡計分卡

公司願景與策略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顧客構面財務構面

1990年代初由哈佛管理學教授羅伯特‧柯普蘭(Robert Kaplan)與戴維‧諾頓(David Norton)提出。是將策略制定後,透過有形與無形的4個指標,讓策略執行,是目前最具架構性的策略執行工具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04

E會變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2579588
股市反彈一點,大家都歡呼雀躍。

我來潑點冷水。

都說PE低,主要指標是銀行股。

不能光看PE,要看E會不會變。

重資產的行業,大概2012年一季度開始,普遍出現了E的同比下降,有的是大幅下降。明年一季度回頭看這些行業2012年度的PE,可能就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當然銀行E沒有普遍下降。

有的行業降,銀行不降,這是有關係的。

從2005年開始的,以房產為代表的資產升值,造就了一代人的財富盛宴。年度30%以上的漲幅,1:3甚至更高的槓桿,可以支持多高的資產回報率?這能吸引多少資金進入?

這個事情的後果當然是資金成本水漲船高。

只有國有大企業能用基準利率貸到款。普通企業利息上浮100%很正常,還要額外收諮詢費。信託產品利息15-20%不是奇事。至於民間高利貸,3分錢以下誰借給你?

除了房價高速增長階段的房地產之外,有什麼實業能支持這樣的資金成本嗎?

當然企業為了生存,在特定階段可能飲鳩止渴。所以銀行E還沒有大變。

但後果是嚴重的,重資產行業的E大幅下降,就理所當然了。

那麼現在就是兩種可能。

一種是房價繼續漲,銀行的E肯定會繼續大幅上漲,越來越多的資金繼續湧進房地產。銀行要麼股價上漲,要麼PE進一步降到嚇人的地步,這聽起來投資銀行股是不錯的。而支撐不了這麼高利息的行業,估計只好大規模倒閉了,E會變成零或者負的。

另一種是房價不再漲或者下跌,那麼就回報不了以這麼高成本,這麼高回報預期進入行業的資金。倒推回來,那麼利息會降,甚至信貸規模都會縮小。這樣銀行的E又會變,銀行低PE的說法就不一定能長期成立。現在民間高利貸爛賬,大概就是這樣一個倒推的結果了。

銀行的E獨立於其他行業走出「獨立行情」,是資源錯配的一種結果,如果資源配置的系統不是太爛,應該有自我糾錯能力,所以它很難長期維持。

什麼時候各行業的E見底回升?肯定是銀行錢貸不出去,求著企業貸款的時候。

那時候,才可能是新一波大牛市的起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0771

屋頂光伏爭奪戰 電站上屋頂,號角吹響,「錢」景不明

http://www.infzm.com/content/83870

在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號角下,曾經一文不值的屋頂變成了稀缺資源。身處困境的中國光伏企業四處尋找屋頂建電站,甚至用最原始的「百度地圖」排查可用的城市屋頂,然而轟轟烈烈的「尋找屋頂運動」背後實則隱憂重重。

瓜分屋頂

屋頂,在中國也成了稀缺資源。

過去半年,為尋得優質屋頂,商人們把各個城市「翻得底朝天」。從哈爾濱到海南島,從工業廠房、大賣場、體育場到部隊營房、監獄監舍,他們甚至坐在屏幕前用最原始的「百度地圖」逐個城市排查,不放走任何一個希望。

這並非拜中國房地產市場所賜,而是當下搞得熱火朝天的分佈式能源。

所謂分佈式能源,是相對於傳統的集中供電方式而言,是一種靠近用戶端的能源供給形式。隨著「第三次工業革命」風靡國際,分佈式能源在2012年得到了中國政府、學界和商界的高度關注。

簡單來說,第三次工業革命概念認為,分佈式發電將與互聯網技術緊密結合,今後,每個建築物都會變為一座發電主體。目前應用最為廣泛的分佈式能源,是建在城市建築物屋頂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

然而,要在中國的城市中找到適合建設光伏發電系統的屋頂,用阿特斯太陽能國內項目總監謝其紅的話說,是「難,真的難」。

過去半年,謝其紅手下二十多個人的團隊光去現場考察過的屋頂就在100萬平方米以上,把各個城市「地毯式」搜索一遍後,謝其紅收穫的屋頂不到十分之一。

這支尋找屋頂的大軍以新能源企業為主,華能、國電、中電投等五大發電集團,中廣核、中節能、南方電網等央企亦是領頭兵。「僅江浙一帶就被我們篩選過好幾遍了,除了自己找,還發動下面的供應商幫著找。」中廣核集團一位內部人士對南方週末記者說,他一個人看過的屋頂就不下100萬平方米。

而在河北保定,民企英利綠色能源董事長苗連生甚至將「找屋頂」這項任務從銷售部擴展至整個集團上下,連行政後勤員工都被動員起來為公司貢獻屋頂信息。

「到各個開發區開推介會,通過當地的物業公司,甚至用百度地圖放大每個城市的每個角落。」英利廣東分公司總經理武振磊說,他這半年的工作就是帶領團隊到每個工業園區挨家挨戶談屋頂。

國電龍源的一位項目開發經理甚至說,他現在已經開始關注未來規劃建設的大面積屋頂了,「要在建設之前就下手」,他說,現有的優質屋頂已基本被各大企業瓜分完畢。

第三次工業革命的號角

光伏行業掀起這場「屋頂爭奪戰」的起因,來自於2012年下半年以來,「第三次工業革命」的大熱以及國內多項分佈式能源政策的啟動。

2012年9月底,醞釀已久的分佈式發電首次變成紅頭文件,國家能源局發佈了《關於申報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的通知》,鼓勵光伏企業積極申報分佈式光伏發電規模化應用示範區項目。

隨之,國家電網公司也一改往日對新能源的強硬作風,在10月底出台了《關於做好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服務工作的意見》,表示將通過一系列措施「歡迎、支持、服務」分佈式光伏發電並網。

財政部也不失時機地推出了第一批和第二批高達近4GW(1GW即1000MW)的「金太陽示範工程」。「金太陽示範工程」是中國自2009年開始實施的一項光伏產業扶持政策,計劃在2-3年內,採取財政補助方式支持光伏發電示範項目。

按上述政策預期,中國光伏將新增近15GW的市場空間。據業內測算,製造企業如果能夠佔有其中1/10的市場份額,按照10%的利潤率、20年的使用期計算,約有30億元的長期利潤預期。

高回報的誘惑讓本身處於經營困境中的光伏企業開始拚命申報項目,而申報的前提則是,先要在城市裡找到適合建設光伏發電系統的屋頂。

曾經一文不值的屋頂一時洛陽紙貴。

整個產業界的「尋找屋頂運動」讓原先「閒著也是閒著」的屋頂資源變得稀缺起來,那些屋頂資源的擁有者也頓時變成企業爭奪最激烈的客戶。

然而,讓飽受《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鼓舞的新能源從業者感到失望的是,中國的建築物擁有者並不像美國人Jeremy Rifkin在書中描寫的那麼歡迎環保,那麼試圖降低建築物的碳排放。這些業主對新能源的漠不關心、猶豫不決以及待價而沽,讓轟轟烈烈的「尋找屋頂運動」變得進退兩難。

「做電站還不如賣廢紙箱賺錢」

過去半年,武振磊的團隊找過的屋頂包括工業廠房、物流中心、家具城、大賣場、體育場、學校等等。幾乎所有的屋頂尋找者都認為,最優質的光伏屋頂至少需要滿足三個條件:業主同意在屋頂建設發電系統;屋頂面積足夠大以確保規模效益;發的電可以賣出去以確保收入。

絕大多數優質的屋頂在第一個條件「說服業主」上就失敗了。無錫二泉太陽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小型光伏企業,創業者陳華最近拿下了當地一個10MW的光伏屋頂項目,或將成為無錫市第一個光伏電站項目。為了湊齊10MW項目所需的屋頂面積,陳華經歷了一場跟十多家當地企業老闆的艱苦談判過程。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找到工廠負責人,做項目介紹,告訴他為什麼要在他屋頂上做太陽能發電,他將得到什麼好處。」陳華對南方週末記者說,得到的回覆往往是三個字,「不需要」。

目前,中國大多數分佈式發電項目都是採用合同能源管理(EMC)模式,這種上世紀70年代興起於西方的商業模式是一種以減少的能源費用來支付節能項目全部成本的投資方式,近年來得到了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實際運行時卻面臨業主缺乏節能動力的尷尬——大多數中國業主對節約的能源成本「毫不在乎」。越是大型企業,對節能回報越不在乎,而看重經濟回報的小企業,對屋頂的尋找者來說又意味著風險。

協鑫光伏系統有限公司曾找到過一個屋頂面積非常大的物流園,當物流園的業主聽完企業介紹說一年能為他節約近100萬元電費時笑了,這位業主說:「你知道我每年光賣廢紙箱能賣多少錢嗎?300萬,就是賣從廢紙箱上剪下來的塑料帶都不止幾十萬,何必要費這麼大勁在屋頂做什麼分佈式能源?」

屋頂業主的一連串問題讓很多談判的銷售代表無言以對。

項目火熱,隱憂重重

更讓光伏企業擔憂的是屋頂電站項目操作中的後續風險。比如,企業與屋頂業主簽訂的購電協議長達25年,而這家企業能否存活25年,能否保證25年都會照付電費就成為最大的不確定性。這讓光伏企業傾向於挑選國有企業、大型企業。在廣東,廣州本田、格力空調、比亞迪等大型企業的屋頂就成為爭奪最激烈的資源。

由於競爭者眾多,屋頂業主坐地漲價,項目開建之後提出各種不合理的附加條件等情況層出不窮,這導致2012年第一批「金太陽示範工程」的大量項目在開建時臨時更換地點或縮小規模,投資者損失慘重。

另一潛在隱憂在於,由於大量工業廠房屋頂都採用彩鋼結構而非混凝土結構,這讓屋頂的承重量和使用年限大打折扣。「彩鋼結構的屋頂使用壽命只有十多年,而光伏發電簽訂的協議卻是25年,兩者完全不匹配。」一位業內人士說,目前已經獲批的分佈式發電項目大都是彩鋼結構屋頂。

在「尋找屋頂行動」中,企業還發現,相對鋼鐵、汽車等用電量極大的行業而言,學校、醫院等機構用電量相對較少,即便有大面積屋頂,也難以產生經濟效益。「我們曾在江蘇的一個光電產業園屋頂上有項目,但現在LED行業蕭條,工廠停產,發的電沒人用,電費也收不上來。」一位要求匿名的企業界人士說。

為了拿下看中的屋頂,企業往往會借助地方政府,而地方政府又以企業在當地投資太陽能電池組件廠、解決用工指標或承諾納稅額作為交換條件。一些企業雖然一口答應,但心裡卻清楚在現有產能過剩的環境下絕不可能做任何投資,這也為未來的糾紛埋下了隱患。

一面是近在咫尺的肥肉,一面是可預見的風險,大量屋頂尋找者一籌莫展。他們有的好不容易申請到超過60MW的「金太陽示範工程項目,」但如今能落實屋頂的寥寥無幾;有的因為面對眾多業主,已陷入一場曠日持久的討價還價中。

未來怎麼辦,「大家不是不想,是想了就沒法幹了。」一位尋找屋頂的光伏企業人士慨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41795

說說福建有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4135046
回覆@醉花生: 說說福建有哪些產業和上市公司:
依託於有限的資源搞起來的:
1,地理上的資源,山多,長樹,砍樹不會啊,造紙不會啊?所以有了$永安林業(SZ000663)$ $青山紙業(SH600103)$
2,政策上的資源,台灣是過不去了,但好歹撈了個特區名額,立足於特區外貿的$廈門國貿(SH600755)$ $建發股份(SH600153)$
3,獨特生活習俗留下的資源,鐵觀音、$片仔癀(SH600436)$ ,那玩意除了福建人真的很少人懂。
4,小三線時代留下的工業基礎,代表是$閩東電力(SZ000993)$ ,南孚電池,$廈工股份(SH600815)$

接下來就沒什麼了,全得靠白手起家了,做了什麼呢?做了幾大版塊:

泉州的紡織版塊。$安踏體育(02020)$$匹克體育(01968)$$七匹狼(SZ002029)$$九牧王(SH601566)$  是從勞動密集代工到品牌運營的逆襲。

廈門的信息服務產業,$三五互聯(SZ300051)$ ,從美國退市的$東南融通(LFT)$

莆田的游醫板塊。看到這個大家要笑話,會說都是騙子,怎麼說呢,這其實是解決了不少人的實際問題的,而且行業在變化,現在很多上層次的民營醫院,就是從游醫發展起來的。這裡面以後出幾家優質上市公司一點都不奇怪,要知道,醫療行業是為數不多確定需求未滿足,體制未創新的領域。

再說說福建上市公司裡面最耀眼的幾顆明星:

$福耀玻璃(SH600660)$ 。汽車玻璃無可置疑的老大。

$紫金礦業(02899)$ 。如果認為這個企業只碰巧長在一個礦上那就錯了。它是依託於一個原來沒有什麼開採價值的貧礦發展起來的,經歷了冶煉技術進步和資本市場放大槓桿兩重裂變。

$恆安國際(01044)$ 。這個大家都知道吧?

$興業銀行(SH601166)$ 。這就是大家正在討論的了。//@醉花生:回覆@何純在南國:其實職業是有歷史傳承的,比如溫州,他們歷史出貨郎,我記得小時候(80年代)他們就用麥芽糖到農村換解放鞋鞋底、破塑料涼鞋(我老家靠近福州,離溫州地界還隔了好幾個縣),再後來用電子錶到農村換機械手錶,按現在的眼觀看這也是騙子行為。你說的開醫院,那是莆田人,他們歷史出遊醫,就是比赤腳醫生還要赤腳的那種醫生,醫院直到最近10來年左右才允許私人開的,所以魚龍混雜,也有一部分現在很規範了,相信再過10年時間的大浪淘沙那些坑人的會被淘得差不多了,那時才算走上他們真正的歷史傳承,就像當年溫州佬一樣。我比較好奇的是安溪出算命先生的傳承會怎麼走?@不明真相的群眾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629

邪魔入獄$200億下落不明

2013-07-11  NM
 
 

 

「both shameless and wicked as well as borne of unparalleled greed(無恥、邪惡、貪念前所未見。)」上週四,陳振聰被裁定偽造及行使假遺囑罪名成立,法官形容他為前所未見的邪惡。自○七年華懋集團爭產案以來,陳振聰起初由風水師變身情癡;又由情人變成富豪;最後在這場關鍵刑事案中,突然又由Tony改名Peter,試圖以聖徒彼得姿態出現。不過,一切手段,都是招搖撞騙。陳振聰擺脫不了植根的邪念。當初,他利用華懋集團已故主席龔如心心急尋夫及寂寞難耐的人性弱點,採取攻心計,獲得信任後,便不惜一切搾取錢財。女的屍骨未寒,陳振聰為求進一步私取八百三十億遺產,公開二人親密關係。當他高舉千億遺囑,向世人炫耀之時,卻被法律及道德兩重審判,最終重判入獄。惡有惡報,邪魔入獄,世人安慰。但據知與家翁對簿公堂時,龔如心暗自調走二百億元財產到海外,以備不時之需。這筆財產,只有她知及最親密的人知。今日,一人已死,一人重囚,一段惡緣告終,但二百億財富,下落不明。龔仁心亦正四出打聽這筆財產。故事,未完。

「若有人在基督裡,他就是新造的人;舊事已過,都變成新的了。」入獄前的陳振聰,曾向本刊記者表示,自己最喜歡聖經這段金句。不過,一個人做過的舊事,不會話過就過;上週四,陳振聰被裁定偽造和行使假遺囑罪名成立,重判十二年。他聞判後面容扭曲,離開前,沒有顏臉面向「公眾」,轉身直走。無論法律上,道德上,陳振聰被審判成前所未見的一名邪魔。

入獄獨囚

陳振聰被安排在高度設防的赤柱監獄服刑,他唯恐入獄後被其他犯人騷擾,主動要求獨立囚禁,現時暫囚禁監獄醫院內,據知之後會安排到俗稱「水飯房」的特別組獨立囚室。記者連日在赤柱監獄山頭守候,發現每到監倉放風時間(讓犯人到戶外操場休息),都未見陳的蹤影。據懲教人員表示,對於個別犯人,他們可以酌情安排單獨放風時間。陳振聰的妻子譚妙清、胞弟陳振國、及私生女倫培珍,上週六、本週二曾前往探監。據知,陳振聰一見妻子,便叮囑妻子種種。「陳振聰一直好有信心,咁耐以來都堅持自己那份遺囑千真萬確,無諗過會輸。」陳振聰身邊一名密友透露。今日陳振聰罪成,要支付二百萬初級偵訊費用,據知,陳正「磋商上訴」。今年年初,華懋爭產案「終極上訴」失敗後,陳振聰被判須向華懋一方賠償逾一億元訴訟費用,同時亦遭稅務局入稟追討三億四千萬元稅收。陳振聰去年開始,陸續出售名下物業,共套現達四億二千多萬港元,包括半山寶雲道楠樺居大宅地皮以三億八千萬賤價脫手。由於名下物業全被釘契,所得款項都要用來還債。 現時,陳振聰只餘下市值約共一千萬的兩個將軍澳富麗花園單位,以及手上持有約近百分之八、市值不足三千萬元的宏霸數碼股份。

神秘二百億

表面上陳振聰窮途末路,他亦多次向傳媒放風,表示自己資金短缺,大嘆「慳得一蚊得一蚊」。但審訊以來,陳振聰長居四季酒店,最近轉租貝沙灣獨立屋,他的妻子、四名子女及親弟妹,生活依然富裕。據悉,曾深愛他的女人,早為他留有後着。○二年,龔如心應付與老爺王廷歆官司,承受極大壓力。當時高院裁定王廷歆勝訴,更直指龔如心出示的遺囑實為偽造。「佢心情唔好,覺得好唔抵,當年幫王德輝做咁耐嘢,搵咁多錢,依家搞成咁。不過佢當時好堅強,同律師商討上訴。」龔如心世交趙世曾憶述。龔如心輸掉官司,還被警方落案起訴,要支付五千萬元保釋金,同時間,老爺王廷歆在明在暗,利用一班有背景人士做事。自○三年起,龔曾多次受到不同形式的死亡恐嚇。「其實以小甜甜(龔如心)性格,兩度輸官司,加上出入無晒安全感,佢除咗向北京求助之外,一定為自己作最壞打算。佢諗一旦華懋真係判俾佢老爺,佢就一無所有,所以佢當時已經暗自將財富,主要是現金轉移海外。」龔如心一名身邊人說。當年龔曾以海外投資名義到位於中亞北部的哈薩克投資。哈屬於蘇聯加盟共和國之一,九一年獨立,約於二千年前後,龔到該國投資礦業,不久即對外聲稱所投資的礦業遭到政府沒收。「可能她就是用呢類機會轉移資產。」知情人士說。龔如心死後,各人捲入爭產案中,未及留意。現時一切塵埃落定,龔仁心便四出打聽這筆錢收藏之地。

爭不清的遺產

「相信只有小甜甜最好最親密的人才會知道呢筆錢的去向。」消息人士暗示,即使龔如心商界好友趙世曾、周亦卿及老臣子梁榮江等人亦不知曉。「佢無講過我知,係你話我知我先知道有呢樣嘢,佢點運用自己嘅錢係佢嘅事。」趙世曾直言不知巨款去向。華懋集團千億遺產,十年之間,爭奪不停。早於九九年,龔如心與家翁王廷歆爭產,小甜甜透過一名北京官員,認識太陽集團老闆葉肇夫(Sunny葉),他是協助大陸相關部門在香港從事統戰工作的金融界人士。Sunny葉當時曾代表小甜甜與老爺一幫人等進行談判,多次協商,但仍遭對方拒絕。至○二年,小甜甜與家翁爭產官司連輸兩仗,小甜甜受到Sunny葉及助手黃廣耀的影響下,決定立下遺囑,把財產全部捐作華懋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並由聯合國秘書長、中國總理及特區政府組成機構監管。然而,○七年四月三日,龔如心因為卵巢癌在養和醫院病逝,當外間以為小甜甜千億王國會順理成章落入華懋慈善基金,三日後突然殺出陳振聰,又掀起第二波的華懋遺產爭奪戰。當時,律師麥至理Jonathan Midgley發表聲明,指龔如心遺產受益人另有其人。同月十九日,神秘人身份曝光,麥至理公開陳振聰與龔如心在影樓拍攝的情侶合照,之後陸續刊登在內地旅遊、沙發排排坐等情人相片。這個策略,成功令陳振聰及華懋慈善基金龔仁心等人多次坐低,嘗試和解。

和解關鍵人物

據知,當時在一名投資銀行家拉線下,Sunny葉與陳振聰會面,陳振聰欲透過Sunny葉說服龔仁心瓜分華懋財產。當時,Sunny葉反建議成立基金管理公司,由陳振聰持40%,龔家持30%,王德輝家人持30%,但陳振聰只願一人一半瓜分華懋,談判拉倒。最後Sunny葉勸說陳振聰,指龔家弟妹知道二人關係,無必要行到打官司的地步。○七月七月,華懋慈善基金又向陳振聰一方發信,建議龔家三弟妹每人取得最少一億美元,華懋老臣子、律師等人也有得分。餘下遺產的六成半,即約二百九十億,會分給華懋慈善基金;另外的三成半,約一百五十多億,分給陳振聰。後來有傳和解金額提高至六比四,但和解依然拉倒。趙世曾確認曾當和解中間人:「初初陳振聰只係搵律師上來傾,後來佢出面見我,拎咗好多相片同video上來,佢同我講『呢啲嘢我完全未拎過出來,你係第一個見過呢啲嘢,希望為咗過世小甜甜體面,唔好將呢樣嘢擴大宣揚,和解就算。』」據知當時陳振聰以半威脅的態度,要求與龔仁心瓜分財產,最後因為律政司介入令和解再一次告吹。爭產案民事訴訟於○九年五月展開,陳振聰以星級律師團助陣,包括英國御用大律師Ian Mill、資深大律師陳景生、律師麥至理等。

貪婪門徒

與此同時,名不見經傳的陳振聰,高調展示其超級富豪生活。當時陳身形暴脹,家住半山寶雲道楠樺居豪宅,閒時花二億多元買入私人飛機Gulfstream G450及以十五億買入空中巴士A350,假日飛日本食壽司。據知陳振聰依照律師團吩咐,一邊炫富,一邊以「擠牙膏」方式披露龔陳關係,向對家華懋慈善基金步步進逼。在爭產官司中不停這樣獻計的「幕後軍師」之一,是朱偉民。朱是高李葉律師行合夥人之一,九二年透過另一合夥人葉宏德認識陳振聰。對風水甚有研究的朱偉民,很快取得陳振聰信任,九九年加入陳振聰創辦的科技公司宏霸數碼集團(802),並在龔如心病逝前四日,由龔如心及華懋董事梁榮江持有的公司Veron International,動用約四億七千萬元增持宏霸股份。朱偉民做到風生水起,年薪曾高達四千五百九十萬元。在陳振聰身邊不停慫恿的,還有前高盛的私人銀行家郭德勝。金融海嘯前,郭的客人包括四叔李兆基、郭鶴年等富豪。○八年六月,在郭德勝安排下,陳振聰購入高盛的蒙古能源認購期權,行使價十六元,但蒙古能源股價在八月暴跌至十元水平,陳振聰一鋪輸掉五至六億元。但雙方關係未因輸錢而反目,郭德勝離開高盛後,為陳振聰度橋,甚至幫手接觸傳媒,放風指陳振聰慷慨大方。一○年二月,陳振聰與華懋慈善基金對壘正式落敗,警方以偽造和行使假遺囑罪名拘捕陳振聰,這幫曾經在陳振聰左右的人物紛紛跳船。

改頭換面

朱偉民辭任宏霸主席,然後陸續將手上一千九百萬股沽清,套現約五千二百萬;而公司副主席周白瑾、首席營運官應勤民亦陸續離職。藝人徐淑敏的丈夫黃浩,十年前透過應勤民認識陳振聰。黃○七年在東京街頭相約對方用膳,席間提出在中環開設壽司店,陳振聰答應投資三千萬元,並贈送兩成股份給黃浩。今日陳振聰入獄,黃浩不願舊事重提:「我無任何能力可以幫佢。」輸掉官司,財去人散,陳振聰更被社會批判。事後,他接受傳媒訪問,曾埋怨是次律師團教錯路,後悔不已。故今次面對關鍵的刑事起訴,陳振聰一改過往高調作風,刻意減肥、轉髮型,又突然返教會信耶穌,改頭換面扮老實博取好感。他亦轉換律師團,由熟悉紫微斗數的大律師簡定濤代表,出出入入有林以諾牧師伴隨左右。事前他更向曾因偽造文件罪坐監的詹培忠求教:「佢意圖透過其他人搵我,但係我唔接受。」

天生騙徒

是次審訊,控方披露陳振聰早在廿六歲時已曾以欺騙手段獲得財富。八六年,陳振聰重遇兩名中學學妹,得知兩名學妹任職護士,遂以想替對方出附屬卡之名義,四度盜用學妹的糧單文件私自更改,訛稱是伊利沙伯及廣華醫院醫生,先後申請美國運通信用卡、美國大通信用卡等。陳之後在四個月內,簽賬九萬多元,及多次用信用卡套現。後來有銀行致電醫院確認時揭發事件,陳振聰在西區裁判法院承認十項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物及服務罪,共判罰款二萬元。之後,陳振聰為了「洗底」,將英文名字由Chan Chun Chung改為Chan Chun Chuen,繼續招搖撞騙。一心只想騙人的陳振聰,在研讀父親留下的風水書《天圖佈局》想出一門賺錢大計。九○年開設風水學校振業興隆堂,主張挖洞、燒銀紙消災解難,招攬專業人士為徒。他透過弟子認識金象苑泰國菜館創辦人王麗明,自此不少名人富豪找他睇風水,包括立法會議員石禮謙、前立法局議員梁錦濠、張鑑泉、李鵬飛等。「九一年嗰時朋友介紹佢叫Tony,話佢睇風水好好嘢,喺加拿大讀書,連醫生都唔做,係小甜甜御用風水師。」李鵬飛說。

攻陷如心

自從丈夫王德輝九○年遭人綁架下落不明後,龔如心接掌華懋集團。陳振聰看準龔如心心急尋夫,九二年三月透過友人梁錦濠傳話,表示扶乩(用沙盤占卜方式)發現王德輝流落荒島,要求與龔見面。這招果然奏效,龔立即約見陳振聰。與妻子譚妙清註冊結婚才不過數天的陳振聰,知道龔頭痛厲害,翌日上門為她按摩頭部,自此幾乎天天相見,關係愈來愈親密。「我記得我為她按摩後,她要求我緊抱她,並為她解開胸圍。雖然她仍穿着T恤內褲,但我驚訝她到達這個年紀(五十五歲)竟如此吸引,使我立即有生理反應,她發現後即取笑我。」陳振聰在供詞中透露。曾替陳振聰挖多個風水洞的華懋工程判頭王良煥回憶,指陳振聰表現有禮老實。「佢對住我時,份人好隨和,無架子。」王良煥說,陳振聰最深得龔如心歡心的,就是節儉。「佢話個頭髮自己剪,為咗慳錢。佢見我有興趣,仲話個剪髮器好好用,第日會買把俾我。」王說。

兩段絕密影帶

陳振聰為了力證兩人的親密關係,在今次審訊播放絕密影帶。第一段片段攝於九三年六月一個晚上,身穿小鳳仙裝及黑色長裙的龔如心,笑意盈盈在華懋頂樓起居室,不斷轉圈擺姿勢讓陳拍攝。陳則在影帶中旁述,不斷讚龔「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呀,真係好靚……」多達四十多次。第二段錄影長約五十分鐘,記錄二人遊車河到西貢。龔以白色短袖外套襯白色熱褲,在鏡頭前猶如熱戀少女,不斷搔首弄姿及送飛吻,後來更脫去外套,兼作狀要把小背心前的拉鏈拉開。陳振聰馬上在鏡頭外喊停︰「唔准除呀,除咗就好sexyo架嘞,有人睇到o架!」後來陳放下攝影機,走到鏡頭前抱緊龔如心,二人進行逾三十秒法式濕吻,其間陳的雙手不斷在龔背、臀和胸游走。不過,無論陳振聰如何在庭上力證自己與龔如心相戀的關係,亦無力反駁法庭上、道德上,對他「邪惡」的一切指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967

關於賣出的致命誘惑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4525205
股市上有句老話,叫做「會買的是徒弟,會賣的是師傅」。

關於賣出的後悔通常有兩種:

某某某股票,我10塊錢買入,後來漲到30塊,我沒有賣出,再後來,它跌到了9塊。

某某某股票,我5塊錢買入,後來漲到10塊錢,我賣出獲利了結,嗯,它現在的價格是300塊。

如何解決賣出問題,我覺得還要從買入上找答案。

如果某隻股票僅僅是因為出現絕對低估而買入,而這個公司並不能確認為好公司,那麼絕對低估條件消失後就要賣出,這容易做到。所謂煙蒂型投資就是這樣的。

如果某隻股票行業、模式、團隊都很好,確認是好公司,好公司狂漲起來,看靜態的估值(比如市盈率)是嚇死人的泡沫,這時候要不要賣出呢?這是最考驗人的問題。

如果三好公司「高估」的時候賣出,接下來頭痛的問題是還要不要買入,到底多少錢買入。就以剛才的例子而言,5塊錢買入的股票,漲到10塊覺得高估了,賣掉,那麼如果它跌回5塊錢,重新買入是最美好的事情;但如果它繼續漲,要不要重新買入?如果它只跌到8塊錢?要不要買入?8塊不買的話7塊呢?在大多數情況下,要麼只好更高的價位重新買入,要麼只好看著大牛股絕塵而去,徒增傷悲。所謂做波段,那只是良好的願望。

人一輩子發現長牛股的機會,實際上少而又少,能有三隻五隻,一輩子衣食無憂了。

所以我基本上傾向於認為,確認是好公司的股票,只要「好公司」定性的條件沒有變,無論如何高估,都不應該賣出,因為「高估賣出」本質上是想賺市場的錢,但買好公司是想賺公司成長的錢,不要忘了出發的初心。

這挺難做到的。畢竟,「市場的錢」已經擺在桌面上,立等可取,致命誘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8898

微博是個蛋疼產品 不明真相的群眾

http://xueqiu.com/1955602780/20120592
數目龐大的不蛋疼人士,是這個世界的現實,是無法改變的。如果一個產品要擁有龐大的用戶群,要進入這個人群,必須基於最貧乏的精神需求提供服務。媒體服務,對他們來說,太奢侈啦。

微博很火。

蛋疼人士又操心了,微博火是火,盈利模式是啥呀?

我不得不再打擊一下蛋疼人士,盈利模式是這個世界上最弱智的問題。我們都見過很多傻冒,但肯定沒人見過這樣一個傻冒,拎著1億用戶四處請教:我這有大把用戶,但我不知道怎麼掙他們的錢,告訴我一個盈利模式好嗎?

搞到1億用戶是這個世界上最難的事情,在1億用戶身上賺到錢,那是這個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情,不勞大家費心。

所以,對於微博,盈利模式是偽問題,用戶數量才是真問題。比如新浪微博吧,大家對它都有挑戰QQ的期待,但什麼時候日登錄用戶過億,那才有挑戰QQ的實力。現在,它還在為日登錄千萬用戶忙活呢。昨天瑞銀發佈了一個數字,說「新浪微博前100名用戶已經擁有1.154億名粉絲」,可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前10名的粉絲基本都是雷同的,新浪微博排名第一的姚晨的粉絲才325萬。

現在微博在特定群體的滲透力度和速度還是驚人的。我親眼見到飯局上,大家不換名片,不記電話,卻當場掏出手機粉來粉去,蔚為壯觀。

但注意,這是「特定人群」,啥特定人群呢?主要是兩種:一種是有推銷自己需求的自戀狂,上廁所都恨不得有人圍觀;第二種是信息焦慮狂,惟恐自己不知道世界發生了什麼,惟恐不知道名人都剛跟誰吃飯。於是,第二種人粉第一種人,就成了微博的主要生態。

這兩個人群,整體而言是相當「主流」「高端」的,購買能力也強,話語能力也強。他們的代表,應該是受過比較好教育的大中城市白領。我們舉個例子吧,新浪微博裡面一個持久的話題就是抱怨航空服務,你見過用戶在裡面討論如何購買火車票嗎?

如果這個人群有什麼問題的話,那就是它們的量還是太小。小到什麼程度呢?大概就是會上門戶網站看新聞的群體,日登錄人數在3000-5000萬之間。離1億,差距還不小。

那麼,這3000-5000萬之外更多數的用戶是怎麼個情況?

他們主要是兩個情況:一是不認為自己對世界,對別人的事情有什麼發言權,二是不關注超出手機通訊錄的人。平時對互聯網的使用,基本就是和同學家人聊聊天,最多泡泡妞。

這樣的世界太貧乏吧?可這就是常態,油鹽醬醋,不蛋疼人士的人生。三分之一的美國議員還沒有護照呢。

數目龐大的不蛋疼人士,是這個世界的現實,是無法改變的。如果一個產品要擁有龐大的用戶群,要進入這個人群,必須基於最貧乏的精神需求提供服務。媒體服務,對他們來說,太奢侈啦。

按照新浪微博現在的「平台化」戰略,媒體功能可能會成為其平台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那麼,在媒體之外,新浪微博會提供什麼服務呢,這些服務會不會成功呢?那得看新浪微博能不能找到和滿足不蛋疼人士的需求,那些更基礎,更弱智,更貧乏的需求。QQ就是靠提供那些服務成功的。

所以說吧,微博現在還是個蛋疼產品,什麼時候不蛋疼人士也用了,它就牛大了。當然,光蛋疼人士用,其實也不錯的,但大家就不能對它寄予過高的期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143

【敗局】P2P網站網金寶:上線4個月跑路,如何讓600多萬元下落不明

http://www.iheima.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2233

「最低13%收益率」誘餌

有投資人向理財週報記者表示,網金寶除聲稱與央行合作,有擔保公司對投資項目進行擔保外,還運用了一系列手段吸引投資者投資金額最大化。

最初,在該網站投資10萬元的吳先生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他們是從百度、搜狗等搜索引擎中找到該網站,而值得一提的是,網金寶還得到了搜狗的認證。

此前該網站宣稱與湖北中州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的擔保合同與反擔保合同,以對投資者提供「全額本息擔保」。而目前該擔保公司完全否認與網金寶有過合作。

另一個誘餌則更為直接。據理財週報記者瞭解,網金寶確實提供了吸引人的貸款利率,最低年利率不低於13%。記者從保留的網金寶網站截圖中看到,某項目年收益率顯示15%+3%,而這3%是網站宣稱的推廣期返點。

在網金寶投資了7萬元的寧先生說:「以為網金寶作為新設立的網站,需要用高貸款利率吸引投資者,所以沒有對這麼高的貸款利率產生懷疑。」

不同於「P2P」,該網站在最初推廣期宣稱其採用的是P2C2G(個人-企業-擔保)的投資平台。但值得一提的是,該網站上的貸款只針對公司不針對個人,且每個企業發的單個標最低融資100萬元。由於每個標所要融集資金量龐大,網站「製造」虛擬標的數量也大大減少。

說是虛擬標,理財週報記者在網金寶網站截圖中發現,其借款企業的名稱都很模糊,為「某釀酒企業經營貸款」「某大型汽車租賃公司經營用途貸款」。以致記者想查詢投資標的借款企業是否接受過該P2P平台的融資都無從下手。而投資者之一的寧先生也明確告訴記者,「沒有一個借款企業標記了確切名字」。

上述投資者還告訴理財週報記者,投資後網站每天顯示當日累積收益,承諾收益滿100元後可提現,本金只能在到期後償還。但至今都未有投資人收到本金。

該網站標的存續時間也設置得非常巧妙,2月份網站還尚處推廣期,沒有設置投資標。3月份開始發「標」,最短的投資標也是在3個月之後到期,5月才開始出現投資期為1個月的投資標。也就是說,截至6月4日網站關閉,還未有投資標到期。

那麼,600餘萬元的投資資金去了哪裡?

據瞭解,網金寶與京東旗下第三方支付平台網銀在線合作,該平台對網金寶的投資者實行代收代付兩個功能。投資人先將錢匯入網銀在線,單筆交易扣除0.3%的費率,網銀在線再將資金匯入P2P平台賬戶,而這個平台賬號一般都是一個公司賬戶。

被騙走8萬元的維權發起人肖先生告訴理財週報(微信公眾號money-week)記者,他們投資項目產生的收益,並不經過網銀在線,而是直接由網站方面轉賬過來。

受「網金寶跑路」事件影響,網銀在線工作人員告訴理財週報記者他們暫時不接與P2P平台的合作。不過,即便P2P公司採用與第三方支付平台合作對投資者的資金安全似乎並沒有起到保障作用。

網貸之家CEO徐紅偉告訴理財週報記者:「第三方支付平台做的只是一個通道業務,將資金經過第三方支付平台走賬。相比較而言,第三方託管平台更安全,託管的方式是將投資者賬戶內的資金放入投資者的虛擬賬戶裡,而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將其全部放入P2P平台賬戶裡。」

立案困難,實地調查幕後公司

虛擬公司人間蒸發,背後的公司開始漸出水面。

上述投資人對理財週報記者稱,他們曾查過自己的全部投資資金打入一個叫王肖清的個人賬戶中。無獨有偶,理財週報記者在58同城的招聘廣告中,看到了一則雄偉光大的招聘廣告,而聯繫人的名字也是王肖清。但該公司否認公司有王肖清這個人的存在。

6月10日上午,網站關閉近一週,理財週報記者隨4位投資人來到北京市朝陽區公安局經偵辦,接待警官告知投資者,因P2P案件中投資者與網站並沒有簽訂書面或電子合同無法立案。同時,網金寶貸款利率未達到非法集資額度(非法集資需達銀行同期貸款利率4倍),亦無法以非法集資罪立案。

不過立案也並非沒有可能。當日值班的韓警官對投資者表示,若查明主辦方的確為雄偉光大則可能會予以立案。

6月10日下午,理財週報記者在工信部瞭解到,網金寶的備案信息顯示其主辦單位確為雄偉光大。而其下屬的「北京市通信管理局」則告知記者,備案流程並不簡單,「備案需要提供單位證件,主體資格人證件,網站負責人證件。並且要到現場核驗拍照,簽署核驗單、簽字,上傳至管局系統,才能對網站進行備案。」

由此表明,能在工信部網站備案並非容易。但此前雄偉光大一直向外界否認其與網金寶有任何關聯,甚至通過媒體發表聲明澄清。

6月11日下午理財週報記者前往雄偉光大辦公地點瞭解情況,而當日的辦公室內的二三十個辦公桌卻異常冷清,甚至光線並不太好的辦公室只開了少部分燈,而顯得辦公室裡有些昏暗。

接受採訪的財務負責人吳漢銀向理財週報記者解釋稱,他們公司是做和礦產有關的生意,是做實業的。業務員在鋼廠,並不總在辦公室。一般每天只有3到5個人來上班。

對於網金寶跑路事件,吳漢銀告訴記者他們也是30號左右才知道。不過,與媒體此前報導的一位投資人曾在5月22日就與雄偉光大負責人熊偉電話溝通過,說法相左。

吳亦對記者表示:「如有我們的員工背著我們拿著公司的材料去為網金寶備了案,經公安部門立案取證後該我們承擔責任我們也不怕。但現在事實會不會是這麼回事,應該說我們對我們的員工,對我們的管理是有信心的。」

但最後其又強調:「應該說是……」

P2P行業仍不規範,亟待加強監管

不與投資人簽訂書面或電子合同是P2P行業的普遍做法,同時,因P2P平台信披模糊,投資者也難以掌握其投入資金去向。可以預見,若仍發生P2P網站跑路事件,投資者仍會遭遇立案困難。若要改變這一行業的普遍做法,需監管部門加強對其監管。

當前,P2P平台存在著諸多普遍且並不輕微的問題。為公司提供貸款且單個標籌資100萬元以上的並不只有網金寶,近來,逐漸有一些P2P平台涉足了此類業務。拍拍貸相關負責人林莉燁對理財週報記者說:「對公司融資,一個標融資100萬以上的,平台本身的風控能力很重要,如果前期沒有做很好的調查,調研,是有很大風險的。這類業務要求平台較成熟、風控經驗較豐富,且線下非常瞭解標的的大項目。」

理財週報記者打開多家發展此類業務的P2P網站,發現普遍對公司信息提供得很模糊。即使近期較受投資者青睞的積木盒子,對借款企業也以「×××科技開發有限責任公司」「×××貿易有限公司」顯示,更未標註企業地址、電話。

「這個行業約定俗成不標註企業太多詳細信息。」徐紅偉告訴記者。但這一約定俗成為網金寶這樣成立不久的詐騙公司提供諸多便利,投資者無法查詢到其投資資金是否投向了該企業,甚至都無法知道企業是否接受過該P2P平台提供的貸款。

這種情況下,即使平台本身不是虛擬的,也可能會設置些虛擬標來自融。

但此類網站至少將每個標的信息列出,理財週報記者看到有網站則乾脆像銀行一樣列出不同收益率名為「定存寶」「月息通」的理財產品。還有網站仍提供前段時間備受詬病的「債權轉讓」產品。

此外,即使很多P2P平台與擔保公司展開合作,也並不能保證投資者的資金安全。「即便找個擔保公司,有的擔保公司擔保額度超過了自身的授信,而且也有很多公司擔保公司做得並不好。」徐紅偉說。

將資金停留在平台賬號上,就很難確保不打破道德風險,而P2P網站也形成了一個類似其它金融機構的「資金池」,將募集的資金短借長貸,以前的投資標到期後去發新的投資標將資金對接上。

「今後監管的方向是實現出借人與借款人的賬戶直接對接,而就我目前所知只有上海一家P2P平台實現了借款人與出借人的賬戶直接對接。」徐紅偉說。

並且投資一個P2P平台的門檻並不高,只需50萬便能將一個P2P平台註冊上線運營。

「以前跑路的P2P平台多出現在長三角、珠三角這一帶,現在,在監管層眼皮下出現跑路的P2P網站,監管層下一步勢必會加強對P2P的監管。」林莉燁對記者說。

有業內人士表示,加強對P2P的監管要提高准入門檻,首先要提高註冊資本金,保證平台基本的運營能力,第二要對從業人員資歷把關,要具備相應的風控人員,第三要法務手續健全。同時過程的監控也要跟上,投資表信息要報備到某個部門,或是公開出來實現借款信息透明化,防範公司做虛假標。

來源:理財週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2550

小巷出品之銀行業深度分析 不明覺厲的小夥伴

http://xueqiu.com/8291461932/30609521
週一來到,我們也要收起週末的慵懶,進入到12分的工作狀態。對嗎,@放蕩不羈的大叔[笑]

今天,我們將對銀行業的16家A股上市公司,分別從成長能力盈利能力風險控制能力估值水平四個角度,進行深度分析。

1、    成長能力

成長能力,顧名思義,主要是考量一家公司的規模發展速度。考慮到銀行的特有屬性,我們選取了三組指標來綜合反映,分別是銀行近年來的收入增長率(可以看出銀行的擴張速度)、存款總額增長率(銀行吸納存款的能力)、生息資產增長率(銀行生息資產的擴張速度)。

首先,我們看下收入增長率:
查看原图從收入增長率可以看出,收入規模千億元以下的銀行中,營業收入近3年增長最快的是$平安銀行(SZ000001)$ ,複合增長率42.67%,遠遠超過其他銀行。收入規模千億元以上的銀行中,近3年增長最快的是$興業銀行(SH601166)$ ,複合增長率為35.99%,也遠遠超過其他同規模的銀行(這裡我們用1000億作了體量的區分,以此讓比較來的更為客觀)但是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出,銀行業總體的收入增長率11-13年一直保持下滑態勢,今年1季度,個別銀行的收入增長率有所反彈,甚至超過了前3年收入的複合增長率,例如平安銀行、$南京銀行(SH601009)$$招商銀行(SH600036)$ 。不過1個季度的數據還是有較大的偶然性,我們還要觀察其後期的發展。


接下來是存款總額增長率,這個指標能夠可以看出銀行吸納存款的水平,存款作為銀行的一種較低成本的資金來源,當然是多多益善的: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出,存款總量在萬億元以下的小銀行中,$寧波銀行(SZ002142)$ 和南京銀行13年存款總量相對於12年增長了20%以上。而在存款總量萬億元以上的銀行中,興業銀行和平安銀行的表現高於行業平均水平。

最後是生息資產增長率,這裡解釋下生息資產,是指貸款、投資等業務形式上的資產,它能為銀行的經營帶來收入: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出,同樣是小體量的寧波銀行、$北京銀行(SH601169)$ 、南京銀行的生息資產增長率也最高,說明小銀行有很大業績上升的空間。大體量的銀行中,$中信銀行(SH601998)$ 的生息資產增長率達到14.84%,也高於同體量的其他銀行。同時我們注意到,$民生銀行(SH600016)$ 12-13年的生息資產增長率為負,說明民生銀行在13年的貸款、投資等業務綜合出現了縮水的情況。

綜上所述,通過三個指標的綜合反映,我們得出:
小體量的銀行中,寧波銀行和南京銀行的成長能力突出;
而大體量的銀行中,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成長能力突出。

2、    盈利能力

成長能力分析完後,我們接下來就要分析盈利能力。因為它代表了銀行賺錢的能力。為了能綜合反映銀行的盈利能力,我們選取了淨利差、淨息差、非利息收入佔比、存貸款比例這4個指標進行分析。

首先是淨利差:淨利差是衡量商業銀行淨利息收人水平最常用的標準,淨利差代表了銀行資金來源的成本與資金運用的收益之間的差額,相當於毛利率的概念。利差收入是銀行利潤的主要來源。淨利差的計算公式為:銀行利息淨收入(利息收入-利息支出)/銀行總資產,影響淨利差的主要因素包括:市場競爭結構、平均運營成本、風險厭惡程度、貸款比率、交易規模、隱含利息支付、準備金的機會成本、管理效率、資產規模。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出,除了$中國銀行(SH601988)$ 獨善其身外,13年各大銀行的淨利差水平較12年均有不同程度的下滑,民生銀行和光大銀行的下滑程度最大,分別達到了16.36%和16.24%。在13年的淨利差的絕對值方面,寧波銀行、農業銀行、招商銀行排在前列,說明這幾家銀行相對於其總資產獲取了較多的利差收入。光大銀行排在最末位。

接下來是淨息差:淨息差是利息淨收入與總生息資產平均餘額的比率,數字愈高,說明銀行獲利能力愈高。淨息差的計算公式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生息資產平均餘額。影響淨息差的因素有三個: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盈利資產總額。淨息差與淨利差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剛我們說了淨利差相當於毛利率的概念,而淨息差代表資金運用的結果,相當於淨資產收益率的概念。從上表可以看出,除中國銀行保持增長外,13年各大銀行淨息差水平同樣較12年有不同程度的下滑。在13年的淨息差的絕對值方面,寧波銀行、招商銀行、農業銀行領先於同行,而光大銀行墊底。

淨利差與淨息差較低的銀行,只能說明獲取利差收入的能力較弱,而銀行的業務收入裡還有非利息收入的業務,為了能夠更全面的反映銀行的盈利能力。我們引入了非利息收入佔比指標: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到,由於淨利差的下滑,各大銀行在非利息收入佔比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提升。這也能體現出各銀行對於利率市場化到來的應對能力:今年1季度非利息收入佔比在30%以上的有中國銀行、招商銀行、民生銀行,說明這幾家銀行已經實現多元化經營,它們的收入來源有三分之一已經不再依靠利差。而寧波銀行近年來的非利息收入佔比幾乎沒有提升。

最後是存貸款比率:存貸款比率是指將銀行的貸款總額與存款總額進的比率。從銀行盈利的角度講,存貸比越高越好,因為存款是要付息的,即所謂的資金成本,如果一家銀行的存款很多,貸款很少,就意味著它成本高,而收入少,銀行的、盈利能力就較差。因商業銀行是以盈利為目的的,它就會想法提高存貸比例。從銀行抵抗風險的角度講,存貸比例不宜過高,因為銀行還要應付廣大客戶日常現金支取和日常結算,在就需要銀行留有一定的庫存現金存款準備金(就是銀行在央行或商業銀行的存款),如存貸比過高,這部分資金就會不足,會導致銀行的支付危機,如支付危機擴散,有可能導致金融危機,對地區或國家經濟的危害極大。如銀行因支付危機而倒閉(當然,目前我國還未發生此種情況,國外銀行這種情況很普遍),也會損害存款人的利益。所以銀行存貸比例不是越高越好,應該有個度,央行為防止銀行過度擴張,目前規定商業銀行最高的存貸比例為75%。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出,13年年報中招商銀行的存貸款比例最高,為74.44%,接近75%的警戒水平,所以今年1季度,招商銀行的存貸比已經降至71.07%。而今年1季度,交通銀行的存貸比增長較快,達到了80.27%,預計在今年後續的幾個季度,交通銀行的存貸比將有所降低。農業銀行和南京銀行的存貸比較低,都在60%以下。說明這兩家銀行發展貸款的能力較差。

綜上所述,通過四個指標的綜合反映,我們得出:
招商銀行無論是在賺取利差,還是賺取非利息收入方面,都有較強的能力,故它的盈利能力是相對優秀的。

3、    風險控制能力

由於銀行業的特殊性,其風險控制能力也顯得至關重要。這裡,我們選取了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短期資產流動性比率、核心資本充足率4個指標來綜合考察銀行的風險控制能力。

首先是不良貸款率:不良貸款率指金融機構不良貸款佔總貸款餘額的比重。不良貸款是指出現違約的貸款。一般而言,借款人若拖延還本付息達三個月之久,貸款即會被視為不良貸款。銀行在確定不良貸款已無法收回時,應從利潤中予以註銷。預期貸款無法收回但尚未確定時,則應在帳面上提列壞帳損失準備。下圖是各銀行的數值:
查看原图從歷史數據可以看出,不良貸款率最高的為農業銀行,但其不良貸款率近年來已有所下降;最低的為北京銀行。從相對增速來看,興業銀行、中信銀行的不良貸款率增加較快,增速均超過了50%,這代表了一定的風險。

接下來是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是指貸款損失準備對不良貸款的比率,主要反映商業銀行對貸款損失的彌補能力和對貸款風險的防範能力。此項比率應不低於100%,否則為計提不足,存在準備金缺口。比率越高說明抵禦風險的能力越強。撥備率的高低應適合風險程度,不能過低導致撥備金不足,利潤虛增;也不能過高導致撥備金多餘,利潤虛降。
查看原图我們可以看到,不良貸款率最低的北京銀行,其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卻最高,這其中就隱藏了一部分的利潤。而農業銀行由於其不良貸款率本身較高,所以其計提的不良貸款撥備率也較高,已經足以彌補不良貸款的風險。中信銀行、平安銀行的不良貸款撥備覆蓋率較低,但也遠遠大於100%的計提要求。

然後是短期資產流動性比率:短期資產流動性比率指銀行及時滿足其各種資金需要和收回資金的能力。銀行在經營中,一方面為了獲取最大利潤,總是希望更多地貸款和投資,並傾向於運用期限長、利潤大的資產;另一方面,負債的不穩定,又要求銀行有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應付經營過程中的流動性需要,以避免發生流動性風險。一旦指標超過了警戒線,社會公眾可能會對銀行失去信心,處置不當最終會使銀行失去清償能力,並導致銀行破產。這就是說商業銀行在經營活動中時刻面臨著流動性風險,而且流動性風險是引發商業銀行經營風險乃至整個金融風險的關鍵所在。監管層認為銀行的流動性比例指標應大於等於25%。計算公式為:流動性資產(1個月內) ÷ 流動性負債(1個月內) × 100%
查看原图我們發現招商銀行、平安銀行的資產流動性較高,都大於50%而民生銀行的短期資產流動性比例只有29.31%,接近25%的風險線,管理層應該注意提升其短期資產流動性。

最後是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充足率是指核心資本與加權風險資產總額的比率,核心資本包括權益性資本和公開儲備,其中權益性資本包括已發行並已繳足的普通股和非累計優先股,對銀行的盈利水平和競爭力影響極大。核心資本充足率=(核心資本—核心資本扣除項)/(風險加權資產+12.5倍的市場風險資本)
查看原图

可以看出,核心資本充足率較低的為華夏銀行、浦發銀行、民生銀行。而單純的提升核心資本充足率,會導致ROE降低和淨息差的降低。

綜上所述,結合四個指標的綜合反映:我們得出:
風險控制能力最為出色的是北京銀行,同時北京銀行較高的不良貸款撥備也隱藏了部分利潤。

4、     估值水平

上述我們通過三個方面分析了公司經營的水平高低,最後,我們要看看他們在資本市場上的估值水平。因為即使公司再好,我們也要考慮其價格。(就好比我們都知道蘋果手機性能出色,但這並不妨礙小米手機熱賣,因為什麼,因為更高的性價比)。為了能更客觀的反映公司的價格高低,我們選取了市盈率和市淨率兩個指標來考慮。這裡,我們要說明下市淨率對於銀行業,是一個相當有份量的估值指標。
查看原图可以看出,最為便宜的銀行為:$浦發銀行(SH600000)$ 。最貴的銀行為:平安銀行 。


最後,再附上今年3月21日以來,銀行股的漲幅。今年3月21日,銀行板塊大漲4.4%,拉開了此輪銀行股上漲的序幕。
查看原图註:中信銀行由於在2月10號提前啟動,所以3月21號以來的漲幅較弱。

至此,我們通過成長能力、盈利能力、風險控制能力的綜合表現:選出了16家銀行裡經營相對出色的寧波銀行、南京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北京銀行這六家銀行。最後,又通過兩組估值數據,將16家銀行的價格進行了比較。發現了銀行業中售價最貴的平安銀行和售價中最為便宜的浦發銀行。

至於到底是選這銀行業裡的蘋果,還是選銀行業裡的小米,就看各位球友的性價比考慮啦。最後感謝@東博老股民 老師,@小小辛巴 老師的分享,你們的無私讓我們快速成長[笑]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799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