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度分析】李迅雷:量寬不再是提振經濟良方

來源: http://www.gelonghui.com/portal.php?mod=view&aid=1116

本帖最後由 jiaweny 於 2015-1-15 08:24 編輯

【深度分析】李迅雷:量寬不再是提振經濟良方
作者:李迅雷 顧瀟嘯




2014年是美國經濟的複蘇之年,與此同時,歐洲和日本卻處困境,而中國正試圖在不去杠桿的前提下調整結構。2015年全球依然面臨通縮壓力,除了美國之外,大部分發達國家都想繼續加杠桿,但這種不去觸動既得利益的單一寬松政策,其作用恐怕越來越弱。

全球經濟冷熱不均,政策寬松是總趨勢

十多年來,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新興市場,都出現了大量以股票、房地產價格為代表的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不僅造成金融體系的不穩定,同時,還危及實體經濟。這些都引起了宏觀經濟政策部門的重視。

實際上,貨幣政策的各種目標之間始終存在沖突,新的環境變化總是會帶來新的問題與挑戰,從而推動相應的理論和政策框架本身的發展。例如,20世紀60年代,幣值穩定與國際收支賬戶平衡的矛盾突出,於是出現了蒙代爾三角理論;70年代經濟增長停滯與通貨膨脹並存,幣值穩定與充分就業之間出現了矛盾,菲利浦斯曲線開始流行。

當全球總體邁入通貨緊縮、央行放水的新時代,我們發現過去的經濟學理論又不夠用了。教科書上說,創新帶來社會進步,可是新一輪金融創新帶來的卻是2008年金融危機。教科書又說,企業資不抵債、流動性枯竭就會破產,可是這次危機中出現了一批“大而不能倒”(too bigto fail)的企業。同樣,隨著經濟回落和產能過剩,中國也出現了一批僵死企業,同時剛性兌付也始終未能被打破。美國聯邦政府財政赤字累累,國債理應暴跌,可是美國國債卻成了最優質的避險資產。各國中央銀行貨幣政策的制定理應獨立,可是如今央行成了政府刺激經濟的沖鋒隊,而且還將全球金融市場拉進了零利率時代。

與20世紀明顯不同,這是一場新時代的經濟危機頻發與爭取複蘇的交替過程。遊戲的主角不再是汽車、地產等行業,而是金融業和金融資產。就業市場、實體信貸、消費信心依然重要,不過它們似乎成了金融經濟的衍生物。金融經濟本來是實體經濟的折射,如今卻成了實體經濟的主宰者。

首先,2014年是美國經濟複蘇中一個重要年份。盡管它複蘇過程並不順利,但起碼美國政府做了兩件事情:讓寬松政策放手一搏和讓金融反哺經濟。美國經濟在過去兩個季度的GDP平均增速為4.2%,這是自2003年以來美國經濟錄得最強勁的6個月平均經濟增速。美國家庭和企業資產負債狀況的基本恢複,奠定了經濟複蘇的基礎。2015年美國整體經濟將接近全面複蘇和相對穩定的增長階段。

作為全球市場的焦點,美聯儲過去幾年重要任務之一就是加強市場溝通、管理好市場預期。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美聯儲加息的時間的在2015年6月左右。如果參考此時間節點的話,美聯儲將此前議息會議聲明中“相當長一段時間”等鴿派描述刪除就無可厚非了。

美聯儲主席耶倫在此前一次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美聯儲可能會提前加息,且加息速度會更加激進,也可能會以更慢的速度推後加息,這取決於未來經濟數據。“可能”(likely)這個詞恰好是美聯儲措辭微妙的精髓所在。它意味著可以那麽做,但是並不代表一定需要那樣做,選擇權都在美聯儲手里。美聯儲為了金融市場的相對穩定,相信會用更平穩的方式實現加息預期的軟著陸。但不管怎樣,2015年,美聯儲加息的趨勢卻是無法改變的,只是節奏懸而未決,也因此留給其他國家主動調整利率以應對的一些空間。

其次,相比美國,對於歐元區來說,它們的日子並不那麽好過。去年全年,歐洲經濟複蘇乏力,實質上源自於銀行金融中介功能的喪失。自去年6月歐元區進入“負利率時代”以來,歐央行提供超低成本流動性,多數歐元區國家國債利率降到2007年前的水平,卻並沒有帶來實體經濟資金成本的同步下調,銀行貸款利率高企,貸款意願低下。

2015年,歐洲央行或加碼貨幣寬松,可能還會采取以下一些措施。第一,繼續降息。若銀行體系反應不達預期,則歐央行可進一步擴大“隔夜存款利率”在負值區間內的下探程度。第二,加大QE規模。短期內ABS 市場規模或許有限,未來可以涉足成員國國債等。第三,取消最低準備金率。如果歐央行取消最低準備金率,則會使商業銀行從歐央行撤離存款資金壓力增加。預計2015年歐元區經濟有望受益於歐元的持續貶值和寬松的貨幣政策,多數國家經濟將出現企穩跡象,但回升力度依然疲弱。

再次,日本央行的激進與超預期寬松成為他們2014年的標簽,並且這一趨勢在2015年將得到延續。事實上,日本央行推出擴大寬松的背景和當年並無二致。從1989年日本信貸泡沫破滅之後,日本政府和央行一直維持零利率並不斷推出量化寬松措施。然而事與願違,日本經濟在25年的時間內並沒有任何的增長。金融市場慶祝流動性盛宴的短暫的狂歡,讓日本經濟在結構性改革的路上越走越偏。

安倍經濟學最有名的便是“三支利箭”的措施。結構性改革就是“第三支箭”,其他兩箭分別是貨幣政策刺激和巨量的財政支出。聰明的投資者早就發現,結構性改革本質上是涉及利益再分配的政治問題,背後需要強大的政治支持。對於政權更叠頻繁的日本,安倍政府的支持度能持續多久是一個不容忽視的潛在風險。隨著改革的深入,農業部門、大企業大財團等既得利益集團難免受到觸動,未來它們施加的壓力將始終是安倍政府不得不面對的挑戰。

最後,2015年新興市場最大的擔憂莫過於美聯儲加息。若未來美聯儲加息周期開啟,我們也不必過度悲觀。新興市場並非鐵板一塊,它們自身的素質也不同,所面臨的挑戰也不同。新興市場國家風險上的區分,一般都圍繞著兩大主線:一是對海外資金(尤其是短期資金)的依賴度;二是對海外市場的依賴度。前者衡量危機程度,後者顯示複蘇能力。身處險境的,主要是東歐和拉非美國家。這批國家靠前幾年的熱錢湧入制造出經濟增長的神話,也積下巨額貿易逆差和短期外債,如巴西,阿根廷。

比較而言,亞洲改革派國家的前景比較樂觀,如印度。首先,改革家莫迪成為印度下一任總理,這代表著印度30年來首次單一政黨占多數席位,這有助於消除印度政府長期政治決策低效、官僚主義盛行的局面。其次,印度經濟的基本面確實於去年底出現好轉。新政府將采取一些緊急措施來抵制通脹,包括使用投放大量儲備糧食、遏制農作物保護價的上漲、積極進口食品等。同時,新政府計劃重啟一批審批僵持的項目,加快煤、電、鐵路等項目的投資。第三,投資者也對新總理莫迪治理政府的手段有所期待。莫迪曾在大選期間提出“最小化政府、最大化治理”的競選口號,可能會在國企改革、提高政策透明度、提升官僚機構效率等方面做出努力。

2015年全球資本市場亮點或在亞太

2014年全球大類資產中,美股總回報率依然領先美債,標普500指數總回報率再創新高,高達14.0%。2015年,隨著美聯儲加息周期的開啟,美國長端實際利率將步入緩步上行周期,而短期利率的上行不會太快,主要在於美聯儲退出寬松貨幣政策的審慎態度,以及歐、日央行寬松政策的進一步加碼。資產的逐利性也將抑制美債收益率的上行幅度。

對於股市而言,從2009年3月迄今為止,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00%。2015年,美股上市公司強勁的資產負債表將進一步推動並購活動,美國穩健的經濟增長則支撐了企業的利潤增長,而聯儲加息並不會導致美股始於2009年的牛市夭折,不過上漲步伐將會放慢。

相比之下,隨著2015年中國經濟的走穩和改革預期加大,加之中國股市在2008-2013這六年中一直較為蕭條,故預期2015年股市將延續2014年下半年以來的強勁向上走勢。印度經濟的增長潛力及前景良好,故該國資本市場也應該有不俗的表現。

總的來說,流動性取決於基礎貨幣和乘數。央行的寬松政策,擴大了基礎貨幣,但是銀行的去杠桿卻降低了乘數效應。這是數量化寬松對刺激實體經濟效果不明顯的主要原因。即便如此,小國央行也已經喪失了通過貨幣政策調節本國經濟周期的能力。而那些主要經濟體央行實施的貨幣政策,不僅影響本國的貨幣、經濟環境,還在改變著整個世界的流動性。2015年,歐央行和日本央行雖均有進一步放松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但無法完全取代美聯儲成為全球新的“印鈔機”,因此全球流動性整體上將會隨美聯儲退出極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而趨緊。




來源:海通證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7500

圍剿美國量寬 國際政經變局

1 : GS(14)@2010-11-09 22:16:46

http://www.hket.com/eti/article/ ... 2-769741?category=m
欄名:社評
二十國集團(G20)峰會本周四召開前,發達國及發展中國家都對美國次輪量化寬鬆大感不滿,痛斥美國以鄰為壑,此與上月底G20財長會議前,美國試圖孤立中國形勢大相逕庭,箇中變化可能掀動國際政經大局,不容忽視。
再非絕對強勢 失卻道德高地
世事如棋局局新,可說是金融海嘯後世界政經格局調整的註腳。才不過十多天前,美國財長蓋特納提出天下貨幣三分說,意圖拉攏發達國和發展中國家,孤立中國,要在G20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以十九國對一國的強勢,合力施壓人民幣滙價,其圖謀因各國利益不同而失敗。
此十九國對一國的情況卻在不足二十天後,倒過來壓在美國身上。G20峰會本周四召開,以德國為首的四大洲代表,這幾天已先後發炮批評美國次輪量寬令熱錢斥充,令各國蒙受通脹與資產泡沫威脅。
平情而論,各國並沒有本錢真的與美國翻臉,此亦無助解決問題,故G20峰會結果出現十九國圍剿美國的可能性不大,會議更可能得出一些體面、讓各方可下台的「共識」。然而,各國在峰會前紛紛聲討美國,仍有多重意義。
其一,美國再無一言而為天下法的絕對強勢。美國過去一直藉軍政經優勢,向各國索取好處,大多數國家都敢怒不敢言;現時各國對美國次輪量寬直斥其非,凸顯的是金融海嘯後,美國絕對強勢已失,今後世界是一強但多極的局面。
其二,美國失去道德高地。美國首輪量寬雖亦導致環球熱錢充斥,但確穩住了環球金融市場免於崩潰,各國都能諒解,但次輪量寬明顯以鄰為壑,圖催谷起各國尤其新興國家經濟泡沫,以拉動美國出口與經濟,是損人利己所為,並非世界領導國家應有行為,各國群起斥之。
其三,各國開路推措施遏抑熱錢。各國有言在先,今次錯在美國,若將來弄致國際金融大亂,美國要負全責,而且痛斥美國亦可成各國推出各種手段阻截熱錢的先聲,此包括資本流動管制,便順理成章,美國亦不得非議。
美為安撫各國 美元或現反彈
外交舉動均經深思熟慮,各國齊轟美國,當有所圖。投資者亦要留意,在各國反彈下,美國可能亦要先避其鋒,暫採措施支持美元,稍為安撫各國,此或令美元短期出現反彈,若如此,將引起金融市場包括股、滙、商品市場的連鎖反應,掀起另一輪波動,投資者需有所警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1495

鄭家華:量寬前戲拖延時間

1 : GS(14)@2012-09-02 00:05:30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0827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 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上週大市五個交易日下來,約較前週五收市跌200多點,個人角度看來,仍算是橫行。大市成交仍是乏善足陳,新股假若沒有融資顧問們在「圍飛作歹」,基本上無法完成融資活動。難怪,雖然傳過有幾家國內券商洽談,曾經吒叱於香港中小型新股市場的美資派傑證券(Piper Jaffray),最終亦於上週結束在港業務。
日前,在自己亦有執筆的財經週刊,看到最新一期有一篇的文章,食字式把現階段對QE3的憧憬,戲稱為「量化前戲」(Quantitative Expectation),覺得食字食得恰到好處。是否原創,筆者沒有深究。但現階段大市在沒有具體利好消息下,仍然沒有大幅度回落,主要原因是預期(Expect)有量寬,而非量寬正在進行中(Easing)。當然,我把「Quantitative Expectation」譯為「量寬前戲」,而不直譯為「量寬預期」,亦是玩食字。
不過,我認為自己「食」得有道理!因為,沒有在位的國際財金官員「調情式」配合,這輪對第三次「量化寬鬆」的熱切預期,情緒是沒有可能維持那麼久,而仍未減退的。正所謂,有郎情(投資者的期望),再加上妾意(包括伯南克在內的一眾大國央行行長的眉來眼去),前戲才會玩得如此如痴如醉。不過,若然只有「量寬前戲」,而不見「QE3」埋位,投資者一腔激情就會無從渲洩,最終就會因愛成恨,憤而沽之,大家要小心!
申銀萬國聯席董事 鄭家華(作者為註冊持牌人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351

理財第一波: 乘風破浪迎量寬

1 : GS(14)@2012-09-22 15:50:02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20922/18021988
在QE3下,雞犬皆升,其實我不太喜歡量寬,因為此仍是將垃圾掃向別人的家,別人要承受那些理財不善國家的苦楚。
在量寬下,如果不乘風破浪,大家的資產會大為貶值。約10年前,糧食價格沒有現在那麼厲害,三四元也可以買到一斤菜芯,現在隨便也要八元十元,而薪金卻沒有同步增加,除了是某些範疇的人士。
樓價貴到難以負擔
我指的乘風破浪是自行買入一些會升值的資產,享受量寬的好處,否則,量寬對於大部份人來說是悲劇多於喜劇。以前在新界可以找到二千元一呎左右的住宅,現在已消失,新界的新樓盤甚至要一萬元一呎,一萬元在市區只可以買一些普通的住宅,一萬元約是香港入息的中位數,要有一個五百呎的單位,不吃不花也要五百個月,即是42年,二人一起要21年的薪金。
不住市區的可以考慮新界的二手樓,也要五千元一呎,即二人一起不吃不喝也要10年的薪金,相當不合理。
人工唔加 投資乏注碼
現代人很苦,一方面很多從前需要人的工作已機器化,自動化,但人口卻越來越多,不乘風破浪(指升浪)地找會帶來薪酬上升的工作,只會被浪淹沒。與此同時,要花費的東西越來越多,從前沒有手機,沒有上網,現在人人都有手機,好的型號要四五千元一部,而且一年左右便大幅貶值,甚至要更換。有了手機也要付通話費,再加上琳瑯滿目的收費,錢多花了,收入沒有怎樣增加的話,很難會有足夠的金錢作投資之用。
因此在量寬下大家也要適當地應對,否則單靠薪金,很難不被別國的財技吃去你的資產。當然在投資時也要留意風險,否則也會成為別人的點心。
李兆波(中大酒店及旅遊管理學院會計及財務高級講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1582

鄭家華:量寬賭枱換莊家

1 : GS(14)@2013-06-25 01:22:49

http://news.on.cc/cnt/finance/20 ... 0624_00842_001.html
【on.cc 東方互動 專訊】東方產經「搜財奴」專欄作者鄭家華:雖然全球主要投資銀行,都紛紛在上周三美國聯儲局結束議息前,透過各式研究報告和公開言論,希望施壓令聯儲局主席伯南克不至於過快退市,但最終他們都未能得嘗所願。伯老在會後聲明和記者會中明確表明,若經濟數據配合,今年底前有可能減少買債規模,到明年中甚至乎會停止買債。但不知市場當不當這是安撫,伯老叫大家放心,美國要到後年才正式有加息的機會。

這當然不能滿足貪得無厭的金融市場,當晚道指跌超200多點收市,上周四日港股亦報跌600多點,周五再跌119點,曾一度連20,000點心理關口亦跌穿,低見19,969點。

理論上和客觀上觀察,大行和大戶們雖然想出口術,意圖拖延聯儲局退市時間表。但他們心中有數,伯老有意在離任前了結自己啟動的量寬實驗,最低限度會表態願意積極退市,所以他們亦早就開始在各種息口敏感的金融市場沽貨了。以港股為例,由5月20日至今的一個多月,大市從近23,500點水平一直回調,以剛跌穿的20,000點為結算價,跌近6.38%。國企指數跌幅更甚,由5月20日的11,186點,跌至上周五收市9,237點,累跌近17%。再多跌幾個百分點,理論上便進入熊市了。

成熟股市如美股指數,情況雖然明顯好得多,但其他對息口敏感的投資工具,包括新興國貨幣和股市,又或者國際企業債券市場,調整都是既快且烈。而自己早前指出有機會回補,港股於去年9月13至14日產生,位於20,170至20,470點間的上升裂口,已超額回補。

至此,觀乎近日外國各式主要財經評論,近二十篇分析文章中,只有一篇立論較樂觀,並詳列數據,說美國有兩次因經濟復甦而誘發的息口回升期,美股升近10%以上。如此悲觀,反倒令自己覺得港股有可能見短期底,甚至乎在半年結前,組織較像樣的反彈。

我認為,現階段的金融市場亂局,有可能是各大型投資者在調整自己因應量化寬鬆環境制訂下來的投資方法。雖然可能因應有預料不到的退市時間表,和國際間大規模跨貨幣的槓桿和套息交易牽連在內,令到同時拆倉時甚為粗暴。但誰都知道,由(美國和其他國家)經濟增長或生產力改善帶動的投資市場,才最有韌力和可持續性。

況且美國聯儲局退市,是否就代表全球量寬時代從此結束?或許,美國就是等候安排好的量寬賭罎新莊家日本,於其參議院於7月21日選舉後強勢上場,營造千呼萬喚始出來的氣氛。大家不妨猜一下,繼日本之後上台的量寬大莊家,會否是我們的祖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3149

「東施」效美推量寬 本末倒置

1 : GS(14)@2015-06-29 17:45:56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0629/news/eb_ebb1.htm



「東施」效美推量寬 本末倒置
2015年6月29日

【明報專訊】這一輪A股牛市被廣泛視為「政策市」,牛市合理的根據在於央行行長周小川今年兩會期間的一句「資金流入股市也是支持實體經濟」。瑞信董事總經理兼亞洲區首席經濟分析員陶冬為中國經濟把脈,認為中國是QE(量化寬鬆)的遲來者,「仿效美國,通過貨幣擴張來刺激實體經濟是胡扯」。

資金滯留金融市場 未進實體經濟

QE必然推高股市,股市強勁是否可以拉動實體經濟呢?「《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一周發9篇文章來唱好股市,很明顯可以看到北京的政策意圖在哪裏。」陶冬認為,當前實體經濟運行「還在往下滑落」,這反而為資金市場帶來了利好。寬鬆的流動性並未進入實體經濟,多數資金滯留在金融市場,拉動了金融資產價格的上漲。

2009年、2010年間中國經濟曾經被財政刺激拉起來一次,到現在,常規政策山窮水盡,要動用「非常規」。在QE的世界大潮中,中國是後來者,「仿效美國,通過貨幣擴張來刺激實體經濟是胡扯,是本末倒置」。

解決結構性問題 靠結構改革

陶冬認為,解決結構性問題要靠結構改革。但全球政府卻不約而同繞開改革,避免觸及利益和帶來社會痛苦,走向了貨幣擴張。陶冬指出,美國經濟復蘇,不是靠QE,而是因為美國放手讓勞工市場一跌,「跌出來了一個均衡價格」;加上美國一流的科技創新能力和頁岩氣革命帶來的製造業回歸。「如果看不到美國結構上的改變,只關注QE,那就是東施效顰」。

陶冬指出,美國的QE1把全球金融市場從金融海嘯中拯救出來,是成功的,但QE2、QE3和扭曲操作並不成功,主要問題恰恰是銀行的金融中介功能沒有真正復蘇,聯儲局的流動性也滯留在金融領域,把股市債市炒起。

民間不做實業 核心問題之一

在陶冬看來,中國經濟面臨兩大核心問題,一是民間投資實業的興趣消失,二是銀行金融中介的功能喪失。民營企業最擅長的製造業,在成本大幅上漲之後變得無利可圖。中央給出的解決方案是「我來投資」。但政府不是企業,「賺錢能力有限,判斷能力更差」,投資不賺錢積聚違約風險。

與此相關的就是第二個問題「銀行不借錢了」。陶冬指出2010年以後,中國銀行借貸意欲愈來愈低。經濟下行和政府越俎代庖式的投資,觸動了銀行的風險意識。但是政府沒有從周期下行角度來看,而是硬要把錢打去實體經濟,「在銀行之上,搞出來一層影子銀行。這些年的信託,理財產品,非銀行的金融業務爆炸性增長,成了支撐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但又隱藏很大的風險。」

他認為,政府推高股市的邏輯是激活資本市場,企業在資本市場融資,可以繞過銀行的「腸梗阻」。但「新三板的企業拿了錢,沒有進入實體經濟,反而用於股市二次炒作。股價升沒能幫助實體經濟,反而產生虹吸效應。愈來愈多的企業8成9成的資金來自資本運作,這會出事!」

打破銀行壟斷 方為上策

陶冬認為,打破銀行壟斷是把中國經濟重新推向繁榮不可缺少的一招,但「新的救星暫時沒看到」。新興的網絡銀行是否是前途所在?陶冬指出,關鍵要看,第一,網絡銀行是否把錢借給了實體經濟,還是集資在貨幣市場炒作一把?第二,風險控制能力如何,「經濟上升期違約風險不明顯,一旦到了平穩或下行周期,風險誰來承擔」。

(封面故事)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194

歐派定心丸 量寬不變

1 : GS(14)@2015-07-23 01:07:55

【本報綜合報道】雖然市場焦點集中在國際債權人與希臘就債務問題的協商進展之上,但歐洲央行昨日議息後,行長德拉吉重申量寬計劃將執行至明年9月,並會繼續關注通脹趨勢。歐洲央行昨日一如預期,維持主要利率不變,並持續量寬刺激經濟。在德拉吉講話後,歐股升幅擴大,英、法、德股尾段升0.72%至1.67%。美股亦受希臘獲得歐央行提高緊急流動性援助的利好消息推動而高開,開市後1小時(本港昨晚10時30分),道指升19點,報18069點;納指升40點,報5139點;標普500指數升12點,報2119點。美國上周首次申領失業救濟人數減少1.5萬,至28.1萬,勝預期28.5萬;較準確量度市場狀況的四周平均卻增加3,250、至28.25萬;持續申領救濟人數減少11.2萬、至221.5萬。多家華爾街大行派成績表,其中高盛上季盈利按年減約50%,至10.5億美元,每股賺1.98美元,遠低於去年同期的每股4.1美元。該股開市跌0.4%。



花旗純利爆升25倍


至於花旗第二季純利則按年爆升逾25倍,至8年最勁的48.5億美元,撇除部份項目後每股盈利1.45美元,勝市場預期,原因是法律開支銳減,以及過去持續通過出售數個國家零售業務及減少美國分支網絡的節流措施奏效,抵銷整體收入按年微跌1.5%至192億美元的影響。該股開市後急升2.7%。網上視像商Netflix公佈,去季互聯網客戶數量增至6,560萬個,刺激該股股價昨日高開逾一成。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0717/1922248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1653

日無加碼量寬 通脹目標推遲半年

1 : GS(14)@2015-11-01 22:30:12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51031/news/ec_ecn1.htm
【明報專訊】日本經濟面臨環球增長放緩影響之際,日本央行昨維持貨幣政策不變,暫未擴大買債規模。不過央行下調了經濟增長及通脹預測,把實現2%通脹目標的時間,由之前預期的「下年度上半年左右」(即明年4至9月)推遲至「下年度下半年左右」(即明年10月至2017年3月)。日圓昨日上漲,美元兌日圓跌0.5%至120.5水平。

美元兌日圓跌至120.5


日本央行昨在經濟及物價形勢展望報告,把通脹預計達標的時間推遲,主要因為中國等新興市場經濟減速、原油及材料價格下跌,以至日本經濟復蘇停滯,擺脫通縮的前景變得不明朗。報告把本年度消費者物價(生鮮食品除外)的升幅預期,由0.7%下調至0.1%,並把下年度的升幅預期由1.9%下調至1.4%。昨公布的日本9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生鮮食品除外)為103.4,按年跌0.1%,連續兩個月按年下滑,主因是能源價格下跌。

電價下跌之際,食品等生活必須品持續漲價,企業把日圓貶值而增加的進口成本轉嫁到零售價格上。9月住戶平均消費支出減少,必需品漲價可能導致消費低迷。

GDP增長目標下調至1.2%

與此同時,央行把本年度GDP增長預期,由1.7%下調至1.2%,並把下年度GDP增長預期由1.5%下調至1.4%。央行下調經濟增長預測,反映受中國經濟增長放慢等影響,日本的出口和生產增長乏力,消費遲遲尚未恢復。

此外,美國9月消費開支降溫,個人消費支出(PCE)按月僅增長0.1%,是今年1月以來最低增長。美國9月個人收入按月亦僅增長0.1%,增幅為今年3月以來最低。由於消費是美國經濟支柱,為GDP貢獻逾三分二,令數據備受關注。

聯儲局用以衡量通脹的PCE數據亦遜市場預期。9月核心PCE物價指數按月僅增長0.1%,創今年4月以來最低的增幅。

(綜合報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09

日本量寬不加碼

1 : GS(14)@2015-11-02 00:05:27

【本報綜合報道】日本央行進行議息會議,會後宣佈維持現時量化寬鬆政策不變,一反市場預期。日本央行亦於議息後調整今年物價增長預測。雖然日本央行不會加碼量寬,日股仍報升,日經平均指數最高曾報19202點,是兩個月來新高。日本央行以8比1通過維持利率不變,並繼續以每年80億日圓基礎貨幣增加買債。另外,日本央行亦調整今年的物價增長預測,由原來的0.7%降至0.1%。在議息前,日本央行預期於2016年9月前可達成2%的通脹目標,但在今次議息後把日期推後至2017年3月前。此外,日本央行宣佈把今年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測由1.7%降至1.2%,並將明年GDP增長預測由1.5%降至1.4%。自上年10月起,日本量寬政策一直維持不變。由於油價下跌、出口數據疲軟,再加上反映通脹的9月份撇除食品後核心消費物價指數按年下跌0.1%,9月零售額意外按年跌0.2%,市場早有聲音認為日本央行本次議息會加碼量寬。瑞信日本首席經濟師白川浩道指日央行按兵不動,主因是觀望儲局加息動向,料日本央行最有可能下年4月採取行動。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51031/1935468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658

通縮加劇 歐元再穿1.09 歐央行月中再量寬壓力增

1 : GS(14)@2016-03-01 18:05:46

【明報專訊】油價偏軟令歐元區2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初值按年下跌0.2%,跌幅較分析師預期大,見1年來新低,也是去年9月以來首次跌穿零,令歐洲央行在3月10日的政策會議加推寬鬆措施的壓力增加。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早已暗示將採取進一步措施,意味歐洲央行可能進一步調低負利率或擴大買債計劃。歐元兌美元昨跌0.4%,跌穿1.09水平。



歐元區CPI下滑,主要由於2月能源價格按年大跌8%,跌幅較1月的5.4%更大。撇除波動較大的能源及食品價格,2月歐元區核心CPI初值按年增長0.7%,是10個月新低。法國央行行長德加洛(Francois Villeroy de Galhau)稱,油價短暫下跌影響不大,不過若能源價格持續偏低將對歐元區經濟產生長期影響,拖慢區內薪酬增長,歐央行須採取行動,若有需要可能會在目前每月600億歐元(約5084億港元)的買債基礎上增加買債。

撇除能源食品 核心CPI增0.7%

歐元區1月通脹率為0.3%,預料未來數月仍會偏低,迄今已接近3年遠低於歐央行的略低於2%通脹目標。獨立研究機構Capital Economics稱,通脹預期下滑將給予歐央行更多彈藥加推寬鬆措施,預期央行將再下調利率0.2厘,並將買債計劃擴大至800億歐元左右。

歐洲央行去年12月將存款利率由負0.2厘降至負0.3厘,並將買債計劃延長6個月至2017年3月,買債範圍也會擴大至區域性及地方政府債券。不過措施力度遜市場預期,帶動歐洲股市偏軟,歐元兌美元走高。

RBC﹕歐央行應即行動

當前歐洲工業產出轉跌、消費者信心疲弱,1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至負8.8,連續兩個月下跌。加拿大皇家銀行(RBC)稱,物價下滑並不出奇,除能源價格以外,服務及能源以外的工業品價格壓力也相對溫和,令核心CPI也創逾半年低位,歐洲央行現階段應採取行動。 日本央行是繼歐央行後,實施負利率的主要央行。高盛表示,日本央行推出負利率後,日圓匯率持續向上,但預料升勢或將減弱。高盛解釋,這是因為日本央行仍在執行寬鬆措施,日本國債收益率曲線將趨於平緩,意味資產配置的再平衡(資金由日債流向風險資產)的格局形成,將拖低日圓匯率。為尋求高息回報,日本機構將增加購買海外債券及股票,資金流走將增加日圓下行壓力,仍預期未來12個月日圓下跌,每美元可望兌130日圓。

不過在上周末結束的G20會議,與會國認同單靠貨幣政策不足以帶來平衡的增長,但會議並無提出特定的協調措施刺激增長。市場鑒於G20缺乏實際的刺激經濟措施,避險情緒下日圓上漲,每美元兌不足113日圓,亞歐股市下挫。日經指數昨收市報16026.76點,跌1%。不過受人行在兩會前降準所刺激,歐洲股市昨跌幅收窄。

(綜合報道)



來源: http://www.mpfinance.com/htm/finance/20160301/news/ec_ecm1.htm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638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