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世事常變,變幻原是永恒」,是70年代粵語流行曲的歌詞,令人憶起當年廣東歌的迅速發展,不少人更緬懷80年代廣東歌的盛況,希望今天仍有機會重溫舊夢。正如經常聽到投資者,追問中國移動(941)可會重拾當年長升的神話。剛巧,中移動上週公布首季 主要營運數據,就和大家看看中移動。營運數據不是整份季績 在1997年上市的中移動,是透過持續收購不同省份的電訊業務,不斷壯大。2003年沙士期間,中移動股價曾跌至14.55港元,但之後就一直上升,到2007年底升至最高160港元。2008年後,中移動股價在60至90港元之間浮沉,去年4月底曾升至116.8港元,上週收91.3港元。中移動上週公布2016年首季數據,嚴格上不算是季度業績,只有數項收入、利潤及營運數據,並沒有整份收益表。根據香港的上市規則,主板上市公司除要公布中期及末期業績外,是不須公布季度業績,但可自願公布月份或季度業績或數據。中移動自願公布的季度數據,顯示首季收入對比去年同季升8.7%,稅前利潤及股東應佔利潤僅升0.5%。沒有中移動整份收益表,就不能知曉收入上升而利潤僅微升的細節。經常閱讀本欄的讀者,可有猜想當中原因或與營運開支或其他虧損有關?原因尚待考證,但有分析員已急不及待,發表中移動「增長盈利化」及表現「優於大市」的投資評級! 從歷史數據入手分析 季度數據並不全面,亦難反映中移動的大格局變化,故此試從歷史數據入手。簡單計算,發現2004年至2007期間,中移動的收入增長由21%至26%不等,年度利潤增長在18%至32%之間,中移動股價長升有其可觀收入及利潤增長支持。可是,中移動的收入增長在2008年就開始逐年減慢,由增長15%跌至8%,近兩年增長僅有2%至3%,故今年首季增長近9%,難怪分析員那麼雀躍。但單一季增長相信並未可確認回復增長,而增長率亦不能與當年20%以上的增長率相比。此外,中移動的年度利潤增長在2009年後減幅更明顯,增長僅有2%至5%,近三年更倒退1%至9%。利潤倒退的速度較快,原因是中移動的營運開支增幅較大。中移動的營運開支佔總收入,在2011年約為72%,但在2015年竟升至85%,當中其他營運支出升了不少,而銷售產品成本亦跟隨銷售收入上升。奇怪的是,若以銷售產品收入減去銷售產品成本,竟錄得虧損,那麼不做銷售產品不是更好?按大格局軌跡,中移動2015年的利潤本應錄得較大倒退,但因業內改革,在轉移鐵塔資產到新成立的鐵塔公司中,錄得155億元人民幣的收益,故此去年利潤才不用大跌。如不計此收益,中移動稅前利潤跌逾一成。收入升而利潤不升,似變了中移動的「新常態」,並不呼應分析員口中的「增長盈利化」。「不必怨世事變,變幻才是永恒」,今天的中移動擁有穩定的收入及利潤,或許是大家不慣面對高增長不再的中移動而已! 林智遠(Nelson Lam)執業資深會計師,會計專業發展基金主席,最愛與太太旅行,出名講talk及撰寫大學會計書,其著作已被翻譯成不同語言。目標以淺易簡單的方法,使牛頭角順嫂也能看懂會計數字和陷阱。 | ||
年僅廿五歲的賭王四太梁安琪女兒何超盈,入選了財經雜誌《福布斯》2016最矚目亞洲女強人之一,香港區唯獨她一人,認真威水。 不過,今天嘅《福布斯》已非屬於福布斯家族所擁有,《福布斯》早於二○一四年易手,買家是股壇猛人任德章牽頭的財團本匯鯨媒體,換咗老闆,近年當選《福布斯》的50位商界女強人,「澳門味」亦漸濃厚,四太梁安琪多次入榜,殼后「朱太」亦然,仲有鄭家純個女鄭志雯亦榜上有名。所以話,邊個話紙媒唔值錢,任德章個財團以四億美金買起《福布斯》,分五至七年付款,雖然雙方就着支付利息仍對簿公堂;每年以《福布斯》個朵選吓商界人士入榜,皆大歡喜,好過鍍金,呢種榮耀,有錢都買唔到o架,四億美金,抵吖! 一億八谷唔起快樂 由老董、梁愛詩和鄭維健牽頭成立嘅團結香港基金,去年十月成立,當時香港班闊佬都踴躍捐輸,每人三球,有成六十名闊佬扲荷包,共一億八。被人揼完心口,有些闊佬都好關心到底團結基金過去做過乜呢?啲錢又點使呢?小宗睇過團結基金嘅公司註冊章程,嗱,其中一個目的係promoting the harmony, feel-good factors and improving the happy planet index of the people of Hong Kong。以Happy Planet Index(HPI)地球開心指數計數,2014年香港喺151個國家之中排第84,最新排行為102,咁即係肥佬囉!有數據你參考。咁又難怪班闊佬有嘢講,錢就捐咗,香港人冇happy咗喎。 中環寸嘴:要大大聲叫莫auntie 工廈大王楊耀松長子,游走高級酒店、銀行,及知名食肆,與各路人士打交道,自認有jet set生活方式,透過美酒佳餚,察看人生百態,把「生平絕學」不吐不快與粉絲分享。 嗰晚落去「家傳七福」食飯,咁啱撞正莫auntie(註:已故股聖莫應基二太太莫何少貞),見到長輩怕佢撞聾,我梗係大大聲震驚全場走上前叫「莫auntie」,咁先顯得佢仲有江湖地位。莫auntie都認得我呢個「楊仔」,莫應基貴為香港交易所主席,都係上一代中環寸人,日頭去文華中菜廳,夜晚就去福臨門,成功人士莫uncle梗係有啲「娜啦」,如果唔係點做歷屆滙豐大班嘅御用經紀呀?莫uncle不時請我哋仔食飯,等兩代人交接好啲,佢股票行咪實有生意做嘛。「家傳七福」唔知係咪人手唔夠,出菜甩甩漏漏,食到我趕頭趕命,夜晚去灣仔老上海食消夜先掂,好耐都冇去過老上海,要update吓。以前呢間嘢叫老正興,沙士之後老正興班伙記同李明治個女一齊做先改名叫老上海,吖!俾我喺個酒櫃到「自調」香雪花雕,二百二十蚊,平過天香樓三倍呀!攞嚟啷吓口都抵啦!雖然唔係大閘蟹季節,門口個雪櫃「空寥寥」唔夠氣勢喎,放幾樽酒糟,湯圓盒都放多啲。裝吓假狗嘛! 大浪西翻版 唔少金融界人士都羨慕TVB主席陳國強,經常有明星相伴,閃閃生輝,最近傳出他想買起清水灣騎術學校塊地,擬建私人直升機坪,學得蒙古能源主席魯連城,喺大浪西整個私人後花園咁。小宗打聽過,啲地產經紀確實去「搵」過陳國強,但呢單交易都唔容易做。話說,騎術學校涉及六幅地皮,當中最大份係由一間叫CWB Land Ltd持有,當中股權都幾分散,既有英國醫生、愛爾蘭商人,又有澳洲銀行家,要傾得成都唔係咁易,咁,騎術學校暫時都可以保得住,否則又成為大浪西翻版。 |
有瓦遮頭,是不少香港人的夢想,之不過,對於startup,單單「有瓦遮頭」,點夠? 正如開檔賣魚蛋,都要搵個地方夠旺兼人流夠多的位置,雖然startup毋須講人流,但一樣好有要求,所以,專為startup而「衍生」的共同工作空間(co-working space),近年就大行其道,收費好有彈性,不過,點先算好? 相信,不少搞startup的「老闆」,都是充滿創意與熱誠,但講到資金,就「無乜幾多」,所以,樣樣都要慳得就慳,雖然寫網頁、做手機app等startup,大可以話去搵間coffee shop,由朝坐到晚,一樣做得到,之不過,想同人交流,除了收銀員之外,應該都幾難,除非,你想傾咖啡經。 增強人脈 無論做生意定搞startup,幾時都「識人好過識字」,所以,外國相當普及的共同工作空間概念(co-working space),在香港愈開愈多,顧名思義,即是「大家在同一空間下工作」,在一個開放式的地方,一人一個bean bag、梳化(或者工作枱)、一部手提電腦(已經無人會再拎一支筆一本簿一張摺櫈),工作之餘,可以趁機識到更多不同startup行家。「搞startup經常都會遇到問題,而co-working space就提供一個好好嘅條件,一班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除了可以分享經驗,亦可以互相幫忙扶持,最重要的是,可以擴闊人際網絡,兼且更快接收行內資訊,點都好過單打獨鬥。」八年前於科學園搞startup,成立「科韻動力」的鄒健宏(Kenneth)表示。 同聲同氣 要揀一間合適的co-working space,不應只着重有無得上網、環境企理、coffee or tea等等,Kenneth認為最重要的,是了解同場其他startup,「例如你搞手機app,不過搵勻成間co-working space,都只得你一個寫app,想搵人交流都無,同坐coffee shop無分別,所以參加前,最好問清楚場內所進駐的,多數是哪類型的startup。」中國人,潛意識認為同行如敵國,最好收收埋埋自己搞,Kenneth就相當不同意,「兩年前,參觀美國矽谷的startup,發現在同一間co-working space內,竟然大部分人同樣在研發穿戴式裝置 (wearable device),於是好奇問他們,不怕其他人抄襲?結果他們異口同聲講,最重要是解決問題,而且就算抄得到,亦未必一定成功,所以我好希望香港的co-working space,都做到這種分享的風氣。」 總有一間喺左近 香港co-working space愈開愈多,設備大致相同,包括免費茶、水及咖啡、休憩空間、影印機、會議室及活動場地。不過,地方大小、收費各有不同,報名之前,記得睇清楚。 Coffice地點:長沙灣設有共用及指定辦公枱之外,更有一日通行證,朝九晚七收費$150,點都好過坐coffee shop,如果人數較多,亦可以租用辦公室,但就要留意使用時間。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3,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2,500起)共用辦公枱:09:00至19:00(每月$1,600)一日通行證:09:00至19:00($150)網址:http://www.coffice.com.hk NeighborFarm地點:觀塘位處東九龍海旁,有無敵靚景之餘,亦有定期舉行不同類型的活動,由各行各業到特別針對startup人士都有,兼且可以乘機拓展人脈,夠實用。收費:辦公室:24小時(1至2人房/每月$4,000起)(3至5人房/每月$7,500起)(6至8人房/每月$15,000起)共用辦公枱:09:00至18:00(每月$900)、24小時(每月$2,000)網址:http://www.neighborfarm.com WYND地點:中環要在中環租個office,成本不輕,而WYND位處鄰近蘭桂坊,共用辦公枱每月只要二千多元,想再平啲,一日通行證三百元有找,話晒都喺中環返工,抵!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12,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6,200起)共用辦公枱:07:00至19:00(每月$4,200)、半日(每月$2,800)一日通行證:07:00至18:00($280)網址:http://www.wynd.hk Ooosh地點:長沙灣提供多種辦公方式,鍾意傳統辦公枱定bar枱,任君選擇,甚至設有bean bag房,自由又自在,而且一日通行證收費只需$50,當歎冷氣都抵。收費:辦公室:24小時(每月$6,000起)指定辦公枱:24小時(每月$1,500起)共用辦公枱:09:30至19:00(每年$5,000、每月$500)一日通行證:09:30至19:00($50)網址:http://www.ooosh.hk 撰文:劉耀祥攝影、攝錄:廖健昌插圖:劉志誠[email protected] |
扭氣球,一直都被定位為小丑工具,用來氹小朋友開心,難登大雅之堂。直至今個月初,有港人參加世界氣球大賽,贏到冠軍。原來扭氣球,不單只普通扭花、劍、狗的造型咁簡單。 今次的世界氣球大賽其中一個參賽港人彭思泰(Wilson),在一年多前 和朋友楊英偉和潘景恒(阿Bun),合力創辦Surprise Party Planner,將氣球布置當作壹盤生意。Wilson高超的扭氣球技術,開業一年幾,憑荔園的氣球動物園、貿發局的花車巡遊等大型活動,聲名大噪,風光背後,原來他們並非個個月有生意做,今年頭三個月更食白果,但他們深信,氣球展覽生意有得做,只是發圍時機未到。 世界氣球大賽,相等於氣球界的奧斯卡,每兩年一屆,Wilson和隊友今年以「海王」出賽,在音效和燈光的配合下,勇奪冠軍。然而,Wilson未成為氣球師之前,是一個魔術發燒友。六年前,他仍是一個讀marketing學生,發現自己對魔術有濃厚興趣,故一邊讀書,一邊開設自己公司,售賣魔術用具和教人玩魔術。畢業後,順理成章,成為全職魔術師,後來更因魔術這個喜好,認識到楊英偉和阿Bun兩位知音。 「當時我去Wilson公司買魔術道具,發覺呢個人都幾好禮貌,又靚仔,所以咪推介俾楊英偉認識。」阿Bun無諗過,三個人見面後相當投契,食大牌檔時隨口講一句:「不如一齊開間公司。」之後就每人夾三萬蚊,兩個月後,三人借用楊英偉在牛頭角的一個工廈單位作為公司,開設氣球布置公司。 荔園氣球動物園起朵 香港地,生意難撈,三位老闆都深明這個道理,故身兼多職,Surprise Party Planner只是他們其中一門生意。楊英偉和阿Bun,一個是TVB和HKTV前藝員,又身兼舞台劇演員,另一個是舞台監製和創作總監,憑住二人的人脈,負責幫公司搵客接生意、對外溝通和諗橋;Wilson則專責畫設計圖和扭氣球。兩位拍檔笑說:「我哋扭波只是處於理論層面,完全唔識扭,我哋都想學o架,但Wilson成日都收收埋埋,可能怕教識徒弟無師傅啦!」雖然Wilson要一個人扭晒所有氣球,但他享受扭氣球的過程,亦絲毫無埋怨拍檔唔識扭。去年的荔園氣球動物園,正正是Surprise Party Planner的代表作,亦是靠楊英偉的人脈傾回來的生意。「我三、四年前幫過邱達根的仔女搞生日會,所以今次佢搞荔園,都有搵我幫手,我就向佢sell氣球展覽。」這個氣球動物園佔地約二十米乘二十米,用超過六萬個氣球扭成,有各種氣球動物擺設。原來,當時在製作上遇到不少的困難。Wilson憶起當時的畫面,「嗰陣我哋只有三日時間,要扭好晒所有動物,只好日以繼夜咁扭。加上天氣熱,當時帳幕的溫度較高,令不少氣球容易爆開,所以我哋都要不停補。」由於Surprise Party Planner沒有僱用任何員工,舉行大型的氣球展覽時,Wilson都會臨時請一班「師奶兵團」作為助手,她們都是曾經跟Wilson學扭氣球的學生,荔園動物園就請了二十多位學徒,同Wilson夜以繼日不停扭氣球。 缺乏宣傳途徑 去年,Surprise Party Planner接過近十個不同的氣球show,有貿發局的花車巡遊,為巡遊小朋友製作氣球衣服;亦曾幫港大教授辦氣球生日會,氹得一班大人、細路的歡心。雖然Wilson扭氣球扭到出神入化,惟今年Surprise Party Planner卻食白果,生意慘淡。記者發現,Surprise Party Planner除facebook和媒體報導外,並無其他宣傳途徑,就只靠楊英偉和阿Bun的人脈去搵生意,有時又會俾「友情價」,每單生意有時只是賺一萬幾千,生意自然難做。而今次Wilson獲獎後,或許是一個契機,讓大家重新認識氣球藝術和宣傳公司。Wilson指,獲獎至今,有不少媒體相約做訪問,「我好多謝香港媒體大肆報導香港人得獎,真係好衷心感謝。」雖然媒體採訪接踵而來,暫時未惠及其生意,但他們絲毫不擔心,「如果為咗錢,咁我哋就做金融、炒樓,唔會入呢行啦。」他們相信靠Wilson扭氣球的技術和他們的人脈,多少都可以接到生意。他們認為扭氣球是一門藝術,不單只搞生日會氹人開心咁簡單,和商場合作搞氣球展覽亦絕對「有得做」,楊英偉說:「一般商場的展覽都要一百幾十萬,如果同我哋合作,幾十萬已經夠,我哋仲可以度身訂造,設計獨一無二的氣球展。」故他們只是等「機會」。幸好,他們整盤氣球生意的成本低,鋪位是自置物業,每個氣球一蚊左右,加上氣球師的手工,令氣球變成一門藝術和展覽品。加上他們沒有聘請全職員工,整盤生意的開支不大,接一個訂單足夠回本,兼有少少利潤。三位老闆只是兼職咁做,有訂單就接,成本唔高,缺乏宣傳下仍可勉強維生。 苦練扭波 Wilson早在幾年前,只是醉心於魔術表演,完全唔識扭氣球。他說:「有一次,有個客的小朋友開生日會,他叫我扭埋波,但我嗰陣完全唔識,想嘗試配合吓,不過氣氛就好尷尬。」自此之後,他就積極學扭氣球,試過上YouTube睇片學,亦有請教身邊識扭氣球的朋友,不停咁練習,終於學識晒基本功。後來仲識點樣扭卡通人物,自覺好滿足。「直至有一次我去到陽明山莊,一個小朋友的生日party,當時我見到門口有隻四米高的暴龍,成隻都係用氣球扭出來,好誇張,嗰陣先發現原來自己識嘅嘢好少。」之後,他就開始報讀氣球專業課程,試過去天津和日本學師,每年總有兩、三次出外進修,終於在今次世界賽上吐氣揚眉,取得冠軍。 開業成本(10/2014)鋪租:$0*人工:$0#入貨:$40,000雜項:$20,000總投資:$60,000 營業資料(03/2016)鋪租:$0*人工:$0#入貨:$15,000營業額:$0^虧損:$15,000 *(楊英偉自置物業)#(三人沒有聘請員工,只有接show時才聘請freelance。)^(Surprise Party Planner並非每個月有收入) 撰文:蔡璿驩攝影、攝錄:關永浩[email protected] |
二○一一年,日本東北大地震,重挫日本經濟,造就CEC國際控股(759)阿信屋成名契機。短短六年間,隨日圓下跌,CEC由多年徘徊低位的「毫子股」,升至一三年歷史高位近五蚊,分店由一一年的四十間升至現時約二百七十間。同樣是日本,但今次卻可能是摧毀阿信屋的奪命符。阿信屋標榜對抗超市霸權,形勢卻在近年漸起暗湧。上年開始,日圓急升、租金高企、同行惡性競爭,加上近日熊本地震影響來貨,令零食王國地位岌岌可危,股價由高位再撻番落一元水平。壞消息相繼而至,老闆林偉駿直指今年要「抖一抖」:「一定要調整,唔係我哋會玩完!」 近日林偉駿接受傳媒訪問時,聽得最多的問題是:「今年執幾多間?」林偉駿坦言現時市場已不能與往年相比:「以前邊有咁多零食鋪?個餅愈嚟愈細,但仲多人去爭,唔縮皮真係無辦法!」翻開公司一五年半年業績,截至十月三十一日零售業務經營溢利為二千二百一十五萬,按年跌百分之三十二,而純利更跌百分之五十三至八百零九萬,平均每間分店每月賺得一萬多元。市道每況愈下,林偉駿近期放盡風聲指「今年真係要縮」,由四月初計劃今年關閉十四至十五間店鋪,到近期指最壞打算關閉三十間,「愈講愈衰!」他坦言曾受行家指責「唱衰個市」:「仲托住個市做咩!朋友有個仔嚟我度做開實習,近排突然話學校唔俾做兼職,唔嚟做啦。我問係唔係驚執,佢話唔係,但係大家心知肚明啦。」他續指:「跌咪跌囉,呢排特別多朋友走嚟安慰我,如果個個都為面子去死撐,死撐就真係玩完啦!」 加三十萬人工留人 不少光顧阿信屋的市民發現,以往較平的「正價」貨品愈來愈少,取而代之的是折扣較少的「公價」貨。林偉駿承認與近期市況有關:「真係平唔到咁多,除咗兌換率問題,其實日本貨本身有部分都加咗價。」他指出五月將有七成貨品換成公價:「公價嘅毛利率都係百分之三十五至三十七,有部分仲要得百分之三十,呢個仲要係入貨價嘅毛利,仲未包鋪租同人工嗰啲,加加埋埋要成百分之三十一至二成本,我哋控制成本已經做得好好,已經唔係話其他方面使多咗,但如果唔加人工,依家點請人?」他指單單在三月,人工開支已經增加了八十萬:「前線好難請人,依家周街都要店長,俾唔到好條件就走。」他坦承現時不少大財團入小量貨源,以低價來做噱頭搶攻營業額:「好似OK便利店咁,麵同啫喱特別平,呢兩款我哋照跟就死。」他又否認現時分店多能造就霸權:「五年前仲有可能,依家周街都係(零食店),水貨又大把,我哋根本無可能定價太貴。」 二百間是界限 很多人質疑阿信屋「點解行兩步就有?咁多間唔驚蝕?」原來林偉駿深知問題所在:「五十幾間就break-even,一百到百二間係最賺錢,因為唔使租倉,車四架就夠,過二百間就係一個界限。」雖然每間平均盈利減少,但他最終仍以四百間作為目標:「生意係分薄咗,但係穩定啲,預計要三年調整,但係奈何呢個時間遇到呢個情況,我哋惟有沉一沉,重整一下。」他指出,領展(823)及港鐵(66)的鋪租較貴,其中港鐵沿線鋪因營業額未如理想,年內最少結束五間,佔總數約一半。他坦言:「四五間無論點都會結業,其他都要等傾續租,但係地鐵鋪咁矜貴,點會平租俾你!」他直指細鋪的生意額遠比大鋪低:「好多旺區、四五百呎嘅鋪都係蝕錢,千五呎大鋪先有錢賺,屋邨啲婆仔情願行遠啲都要去大鋪。」 領展賣場搏減租 林偉駿直指領展租金加幅驚人:「沙田禾輋,原本七萬蚊租,依家仲要分利潤俾佢,夾夾埋埋十六萬,我附近仲開咗分店,分薄咗生意,點同佢續?佢點肯減咁多?」近日領展出售資產給炒家,他反而期望租金能夠受惠:「賣嘅多數都係啲邊皮鋪。啲炒家多數都係炒車位,最近有一間係轉咗新業主,反而有得講數。」領展「頭號」炒家之一林子峰,旗下持有零食店優品360°,他就指不怕被趕走:「佢都要租俾惠康百佳,啲炒家都係志在炒車位,租好定自己開好,有數得計,我反而唔擔心。」他反而擔心管理不善,令商場人流減少:「領展唯一優點就係管理做得唔錯,始終佢都要保持個形象,但係定時定候都會喺商場搞吓活動,炒家就未必咁落力做宣傳。」 無人再買日本貨 有報導指出,日圓再升,阿信屋就要按比例結束分店,林偉駿澄清:「其實條數唔係咁計,關鍵係再升啲,日本同歐洲貨就無人買。好似日本版可樂,依家賣七蚊左右,遲啲要賣到八、九蚊,但依家香港版都只係四個幾五蚊,到時仲邊有人買?日圓再升,啲貨就矜貴番,大家仲食合味道咩,都走晒去食康師傅啦。」他坦承現時大多新貨都來自日本以外地方:「好似急凍嘢咁,大部分都唔係來自日本,就係知道日圓無可能一直咁跌。」林偉駿指出,一年前日本零食商開始「出蠱惑」:「一係加價,但係佢哋覺得加價好大件事,所以多數都減量。」他透露生產商務求令消費者有錯覺,在生產時下了不少功夫:「好似即食麵咁,個包裝一樣,但係成個麵扁咗,但係睇落唔知,因為麵條同麵條之間空隙大咗,無咁實,無一間生產商唔係咁做。但係佢哋始終都有良心,唔會整化學嘢,佢情願偷減少少料。」 連環開副線之謎 除了日本零食,阿信屋最令人津津樂道的,就是副線種類繁多,由最初的急凍食品,到現時寢具、麵包店、雲吞麵店都有,林偉駿就指很多都只是無心插柳:「其實好多都係業主要求,第一間急凍食品,就係因為領展唔俾賣米,但係冷凍嘢就可以,可以開喺街市位。有啲就業主可以租多間鋪,但係無理由一個商場開兩間,惟有拆出嚟。」至於今年會不會有新的店種,他即答:「無啦,唔通賣雜誌咩,有新嘢都會放去鋪頭。」沒有新副線,林偉駿反而力谷糧油市場,擺明向惠康和百佳「挑機」:「以往都係經米商入貨,但係依家直接向泰國攞貨,可以平百分之十幾,個牌都等咗七個月先拎到。」他解釋:「經濟好唔好大家都要開飯,我知超市好緊張呢個市場,依家其實係擺到明同佢哋爭生意。香港人呢幾年係食少咗米,我哋賣一包即係佢哋賣少一包。」問到會否害怕大財團再打壓,他表示:「誠哥邊度得閒理我哋啲小兒科!」他補充:「同超市競爭,好過同士多鬥啦。」 網民挑機Q&A 上週五,林偉駿到本刊facebook fanpage直播,即時與網友對話,不少網民都提出尖銳問題。 問:為何好吃的零食常斷貨?答:啲貨賣完一(貨)櫃就要等下一(貨)櫃,有啲貨原本打算一直賣,但發現原來一段時間斷貨,生意更加好。 問:聽聞阿信屋七月會結束?答:最多都只係少開分店啫,上得市,爛船始終都有三斤釘。 問:你本人知唔知點分熱賣價、街坊價、超筍價、公價、正價?答:啲價我自己定,點會唔知啫!(記︰其實有咩分別?)其實無分別o架,正價就(較來貨價)mark高42至44%;街坊價40至42%;公價35至37.5%;熱賣價25至30%。有啲超底價見底嗰啲,仲低啲。 問:你會不會請零食試食專員?答:當然唔會啦,你過到來覺得試食好得意,可能試一次、兩次。如果你日日試食……我話你聽,我試嘢好有興趣,手淥到咁,就因為試壓力熱水鍋,噴到我手爛咗十幾廿日,日日食抗生素。 問:點睇759股價由2蚊4毫跌到1蚊?答:咁點解唔講佢由1毫升到5蚊呢?最緊要係由1毫升到5蚊的過程,我無利用呢個機會去集資、去呃佢哋。我專心工作,你話做老細做到你咁白痴,日日自己做。你可以話我無能,我接受,但炒股票,我真係無咩興趣。 問:最好生意係邊間?答:最好生意、一直保持係元朗,有個叫布殊嘅伙記,以前是7仔老闆,丟低老闆唔做,走過來做,所以就第一,做幾百萬o架。第二就係粉嶺聯和墟嗰間。 問:有無諗住減肥?答:我梗係無啦,我係270幾磅,即係你的兩倍幾。(記︰你又知我幾重?)我睇我個女都係一百磅。 問:不如做多啲唔同行業,例如寵物用品店。答:幫狗沖涼?梗係唔啱啦。去到依家經濟問題,專注番。小家電cut剩18間,日本城咪開心啲。 問:成日合埋眼,係咪好疲累?答:呢個係我習慣,呢個唔係唔尊重,係我習慣諗嘢。(編按:林早前接受本刊訪問指每日只睡四小時) 問:高登網民洪非凡係759邀請嘅「網上打手」?答:我真係唔識佢。佢幫我哋寫嘢?我無俾過錢喎。如果有人唔收我錢而幫我擺平啲嘢,真係要識吓佢。 撰文:梁延宇攝影、攝錄:財經組協力:黃嘉慧[email protected] |
今年4月20日,《壹週刊》、《明報》及《香港01》同日發表有關「巴拿馬文件」的偵查報導。揭露本地一眾政經界權貴(後來發現還有大學),透過設立離岸公司隱藏資產、避稅、迴避申報利益和國籍。《明報》刊登相關報導當日,管理層即時解僱執行總編輯姜國元。 兩年多前,筆者已經在《蘋果日報》發表文章,指出避稅天堂隨時變成權貴的地獄。當時總部設在美國首都華盛頓的「國際調查記者同盟」(簡稱ICIJ)剛發表調查報告,披露十多名中國領導人的家人或親屬,在避稅天堂英屬處女島開設離岸公司,涉嫌隱藏巨額財富。今次本地三間傳媒的偵查報導,集中本地一眾政經界權貴,相信令不少人感到惶恐不安,擔心透過離岸公司的不法勾當,很快被揭發,無法繼續隱藏,避稅天堂變成地獄。特別是現今科技發達,「黑客」不時入侵電腦,竊取大量機密文件,甚至有能力將文件解密,把權貴的罪行暴露世人眼前。即使現時披露的資料無法確實證明權貴涉及貪污逃稅等罪行,但「黑客」及知情人士(包括會計師、律師及有份參與犯罪的人)若然取得相關資料,隨時向權貴苛索巨額「掩口費」,把他們視作「提款機」。早於今年4月4日,英國《衞報》引述「巴拿馬文件」報導,長實與新地前聯席主席郭炳江及前董事陳鉅源,曾合組離岸公司。報導指陳鉅源曾在英屬處女島持有空殼公司20年,他在2012年被廉署拘捕後,新地要求巴拿馬律師行關閉空殼公司。律師行職員發覺陳鉅源數週前被捕,牽涉入許仕仁貪污案,故要求新地提供陳鉅源的盡職審查文件。雙方交涉多個月後,新地最終同意提供文件,空殼公司亦隨之關閉。到2014年,律師行發現陳鉅源是另一間英屬處女島公司的董事及實權擁有人,而這間公司的股東包括郭炳江,以及商人李嘉誠旗下的長實子公司。同年,郭炳江及陳鉅源兩人被判貪污罪成,分別要入獄五年及六年。審訊期間,陳鉅源被指透過離岸公司,將賄款經關鴻生戶口,再轉交許仕仁。 「巴拿馬文件」披露本地權貴在海外設立離岸公司,令筆者聯想到近月被傳媒揭發的高官換樓事件。過去十多年,地產商透過內部認購,低廉租金(兼送豪裝),甚至免租優惠,向本地高官提供豪華住宿服務,已不再是新鮮事物。今次高官被指以低於市價的優惠,交換與地產商有關連,以公司名義持有的物業。剛巧高官的丈夫曾經處理航權的審批,而地產商又有投資航空業務,故此被指涉及利益衝突。倘若該物業是由離岸公司持有,或者暫時交給其他人託管,恐怕傳媒亦無法揭露這宗利益衝突事件。由此可見,現任特首梁振英的做法確實聰明得多。梁特首被指以離岸公司隱藏資產,再將公司注入信託基金,受益人是他的妻子。梁還辯說不少立法會議員也有成立離岸公司,完全沒有考慮到個人的政治權力遠遠超過任何一個立法會議員,一個電話,已可令航空公司及保安公司「特事特辦」,讓其女兒毋須攜同行李進行安檢(又是傳媒揭發)。過去三年多出任特首期間,梁的離岸公司所從事的買賣及投資活動,外人完全無法得知。今次《明報》突然解僱執行總編輯,自然令人聯想到與「巴拿馬文件」偵查報導有關。日後為市民服務的傳媒,恐怕再減少一家。 林本利 曾任教於理工大學,現為專欄作家及教育中心校監(http://www.livingword.edu.hk) 作者網誌 - http://lampunlee.blogspot.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