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就是他們 五月天站上國際的推手

2014-04-14  TCW  
 

 

「我們真的很幸運!」五月天,五個人接受《商業週刊》獨家專訪時,都不約而同的說出這句話。

十五年前,五月天成軍發行第一張唱片,「當時五個人看起來就不太能幫公司(滾石唱片)賺錢,李宗盛評估市場約三萬張,可是卻用三十萬張的規格來製作。打第一首歌時大家還沒什麼反應,到了第三首歌的〈志明與春嬌〉,每天業務部都報說今天賣了多少又多少張。在台灣就是太幸運了!」阿信說。

當時唱片市場的天王任賢齊的〈傷心太平洋〉(編按:收錄於專輯《愛像太平洋》中),第一名的銷售量是一百二十萬張,新人五月天的成績換算市佔率也有四分之一,的確很幸運。但當唱片市場到了二○一一年,總產值僅剩下不到五月天出道時的五分之一,五月天卻能維持同樣的唱片銷售量,這等於市場佔有率逆勢增加超過五倍。

不僅如此,五月天的世界巡迴演唱會聽眾參與人數,更從一開始的十萬人,到今年挑戰二百六十四萬人次,暴增二十五倍,不斷刷新自己的紀錄。

五月天,十五年來能夠在台灣唱片界黑暗期中逆勢成長,這個看似幸運的成績背後,其實是從一個不願意跟別人走同樣道路的想法開始的。

不景氣時創業別人做廣,他們選擇把音樂做深

時間,拉回到二○○六年,當時台灣實體唱片工業產值,跌至不到十年前的十分之一,時任華人唱片界第一品牌的滾石唱片台灣區總經理陳勇志,和滾石副總經理謝芝芬在唱片黑暗期,決定和五月天一起離開滾石光環,出來創業,重新開始。

受到網路與科技創新帶來的衝擊,當時唱片產業面臨前所未有的景氣蕭條,唱片公司的轉型之路,開始朝向「廣」發展,將歌手包裝成藝人、主持與演戲多元發展,不再重視賣不動的音樂唱片模式。

「我們選擇走做深的路,不是做廣;功夫紮實才能去面對複雜,」這是陳勇志面對最壞時代的抉擇。這裡的深,就是把唱片公司的本質「音樂」做到好,因此他與五月天將公司名字,取名為「相信音樂」,五月天也從歌手正式變成公司經營者。

「光相信音樂沒用,不去看現實社會發生什麼事,不會有新內容產生。」陳勇志解釋,音樂世界還在出黑膠唱片,將獲利壓在一張張CD上,等於昧於現實。

創新經營模式唱片難賣,轉戰主題巡迴演唱會

唱片模式走不通,他決定挑戰當時台灣唱片公司沒走過的「主題巡迴演唱會模式」。

陳勇志敢離開滾石,重新開始,是因為他觀察到,五月天出道四個月,就曾經創造出上萬人演唱會的成績單。五月天的現場魅力,是陳勇志、謝芝芬與五月天在創業時,就確定以演唱會為運作主軸的觸媒。

五月天團長怪獸說,「我們不是偶像團體,只有現場演出才能顯現我們的音樂,和要表達給歌迷的內容。」

雖然手上有五月天這張王牌,但演唱會的票價,是一張唱片售價的三倍至十倍,要如何讓歌迷願意掏錢進場,而且是每年都願意「重新進場」聽可能「同樣的歌曲」,最大的挑戰才開始。

演唱會要做到什麼程度,才能吸引新舊歌迷進場?「演唱會好不好,第一是歌手實力夠不夠強、第二是演出商的企宣做得好不好,包括宣傳管道、票價、定位,找尋買票族群,是滿座因素。」曾任滾石唱片新加坡總經理,承辦過周杰倫等華人演唱會、現任Live Nation Taiwan總經理的嚴光華分析。

為了呈現與眾不同的演唱會,讓歌迷像超商集點般,開始「集場」五月天演唱會,陳勇志決定成立演唱會部門,大到舞台硬體工程製作,小到演唱會上的變色螢光棒,都自己一手包辦。

只是,資本額一千萬元的相信音樂,舉辦一場演唱會初次製作成本達兩億元(編註:此為「諾亞方舟」價碼),從主題發想、企畫發行等細節由頭包到尾,成本是一般唱片公司舉辦演唱會的十倍以上,這等於「喝牛奶自己養牛,勢必遇到成本支出和人才問題,」與相信音樂合作戲劇《A咖的路》音樂製作的TVBS總監劉思銘分析。

陳勇志以台中體育場為例,場中環繞會出現噪音,「要不選擇不辦,要不解決問題。」解決之道,乾脆自己養起音響師,才能在因地制宜時,就將「每個位置都聽到、看到」的最高指導原則融進舞台硬體工程,才有別於其他演唱會「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拼裝車模式。

「上端統合,到與對的外包專業團隊分工,上下整合,才能長久。華人市場崛起、走上世界舞台是有機會的,但是你要夠專業,而不是機會到了,找美國人來操刀,你得一步步學、一步步培養人才,到時才能有完成度和影響力。」陳勇志認為。

為打下舉辦演唱會的地基,因此,相信音樂成立前三年,仍處於虧損狀態,到了第四年才打平。但,這並沒有嚇退陳勇志與五月天,反而更進一步磨練出相信音樂舉辦演唱會的能耐,更奠定這一次五月天以「諾亞方舟」主題進軍歐美巡迴演唱會的基礎和經濟規模。

紐約時間,三月二十二日凌晨三點,相信音樂演唱會導演丁度嵐走進麥迪遜花園廣場,「這裡的規矩有夠嚴,兩點到三點一定要休息;到了下午四點,吉他手Solo的高架還沒確定好,」他說,麥迪遜花園廣場是五月天碰過規定最嚴格的場館,什麼東西都要當地搭建工會人員來,自己帶來的四十多名工作人員只能在旁邊看。

不過,對於丁度嵐來說,這早已不是新鮮事,五月天要征戰世界各地,演唱會舞台就是他們的戰場。每個國家場館與狀況不同,要能夠隨時應變,是五月天能夠在八百五十天之內,跨越三大洲、跑遍十個國家、超過五十個城市的基本要求。

為了在不同國家、城市,一天之內就搭架好舞台,同時滿足演唱會視覺創新的要求,「諾亞方舟」主題從發想階段就有八個以上版本,真正到全球五十個城市演出,光是搭建說明書就超過三十頁,連鼓的型號都一清二楚,頁數厚度是國外藝人演唱會三倍之多。

追求突破創新變色螢光棒,讓粉絲參與五月天秀

紐約演唱會一開始,當燈光變暗,滿場歌迷手上拿的藍色螢光棒,隨著音樂旋律揮舞,整齊一致的由藍變白,再變紅、甚至變綠。這支用無線電波遠距遙控,可以變化七種顏色的螢光棒,讓歌迷也成為五月天秀的一部分。

這支小小的螢光棒,從追求演唱會創新,進而成為熱賣商品,兩年出貨八十萬支,帳面收入約一千二百萬元。在這次紐約演唱會現場,即使螢光棒售價是台灣的三倍,歌迷也幾乎是人手一支。

「這就是賣CD和賣演唱會歌手的區別,賣演唱會的歌迷是很紮實的。不是今年喜歡你,明年不喜歡你。」春浪音樂節製作公司、友善的狗總經理沈光遠詮釋五月天演唱會成功的基底。

相信音樂在演唱會創新上的投入,緊緊抓住了歌迷,一步一步打深了五月天的音樂魅力,當台灣唱片產業在過去十二年來萎縮超過八成,但是五月天的唱片銷售量曲線圖,卻出現一個「U型反轉」,仍維持十二年前的高水準,成為台灣唱片界的奇蹟。

台灣第一家上櫃的唱片公司華研唱片,旗下藝人超過二十組,相信音樂藝人數不到華研的二分之一,但靠著佔營收比率高達七成的五月天貢獻,相信音樂近三年平均年營收約六億五千萬元,去年營收更達九億元,與華研不相上下,憑的就是五月天的國際化。

踏上世界舞台鳥巢開唱,贏得進軍歐美樂壇門票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九日,五月天首次在北京鳥巢體育館舉辦演唱會,這個堪稱亞洲最大的室內場館,擠爆了十萬歌迷,則是五月天走出亞洲,進軍歐美的轉捩點。

亞洲歌手中,敢挑戰鳥巢體育館的只有五月天、王力宏及「滾石三十」紀念演唱會,但其中,只有五月天演唱會票房爆滿,而且還連開兩場。

當天,全球最大演唱會承辦公司Live Nation總裁麥可(Michael Rapino),在北京參與了這場演唱會。「他被舞台設計給震撼到,直呼這是U2世界級巡迴才可能有的規格。第一次看到十萬人一起唱一首歌,就連瑪丹娜最多也只辦過五萬人的演唱會。」嚴光華說。

為了將演唱會表演推到極致,不斷追求創新,提供歌迷新鮮感,是五月天每次的主題巡迴演唱會場次,能夠一次比一次多的關鍵。因為要不斷重組、進化演唱會內容,台灣業界做不出相信音樂的要求,只好往上下游垂直整合,讓相信音樂成了國內唯一自己養硬體工程、音響師與動畫師的唱片公司。

「有些部分,別人不相信我們,我們只好自己來,自己做出來,別人才知道我們在做什麼,才能讓別人相信我們。」陳勇志說得坦白。

曾任職台灣演唱會始祖超級圓頂、現為日本雅慕斯(Amuse)娛樂行銷部總監的張宥羢觀察,「經過上千次的歷練,知道哪個爆點可延燒情緒,讓高潮延續到安可曲。固然五月天台上執行徹底成功,但團隊腦力激盪出的演出設計,功不可沒。」

在五月天的演唱會上,仔細一瞧會發現,滿天紙花由近至遠,鋪天蓋地飛滿整場,總出現在慢節奏的〈溫柔〉,讓情緒綿延沉澱;而火樹銀花的爆破,則是在節奏點快的〈入陣曲〉唱完後才點燃,瞬間將現場觀眾的激昂氛圍帶到最高點。

見識過相信音樂承辦北京鳥巢十萬人演唱會的能耐,最後,Live Nation決定和相信音樂在台灣成立合資公司,共同策畫、舉辦此次五月天歐美巡迴,不僅五月天正式走出亞洲,相信音樂也從一家台灣中小企業,躍上國際舞台。

相信音樂過去八年,一步步建立起舉辦跨國演唱會的能耐後,開始展開下一階段的佈局。今年初,相信音樂內部承辦演唱會的製作部門,獨立成子公司「必應創造」,對外承接音樂會製作,在承接五月天演唱會的基礎下,已堪稱是國內最大演唱會製作公司。

「我們從一九九九年到現在做的事,跟當時是一模一樣的。單純一直做、很用心、很用力、很有誠意的,把一件事好好做好。把唱片做好,剩下的就是到處唱。不一樣的是,Size和世界變大了。」陳勇志的話,道理很簡單,卻完整詮釋了五月天過去十五年來,一步一步踏上國際的實際面貌。

【延伸閱讀】規模越辦越大,世界巡演參與人次暴增25倍 —— 五月天演唱會入場觀眾人次一覽

1999年:2.2萬人。靠168場巡演打出知名度,出道4個月後就辦萬人演唱會,創台灣先例

2003年:4萬人。「天空之城」復出演唱會,台灣歌手首位突破4萬人演唱會紀錄

2004~2006年:第1次世界巡迴:「當我們混在一起」。唱進洛杉磯、北京、大阪等地,首次攻台北小巨蛋創秒殺奇蹟,被稱為台灣演唱會「秒殺」始祖

2007~2008年:40萬人。第2次世界巡迴:「離開地球表面」。唱進東京、多倫多、洛杉磯等地,首次登上上海8萬人體育場開唱

2009~2010年:70萬人。第3次世界巡迴:「D.N.A五月天創造」。唱進哈爾濱、新加坡、布里斯本、雪梨等地,高雄世運主場館個唱第一人,創台灣史上最多人參與戶外演唱會

2011~2014年:第4次世界巡迴:「諾亞方舟」。唱進北京鳥巢、巴黎、阿姆斯特丹、紐約等地,第一個站上紐約麥迪遜花園廣場的華人樂團

資料來源:相信音樂、維基百科 整理:黃亞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650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