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文字大小:大 中 小 * 评论(4条) * 分享给好友 * 收藏 * 打印 * 给作者留言 请在此处写下您对该文记者的建议或留言:


From


http://www.21cbh.com/HTML/2009-6-8/HTML_QC81VFM35N9H.html


 

堪培拉不吹东风。

中铝接棒者熊维平,没有等到6月15日这个最后审查结果的日子,即被告知,“一切结束了”。

“在过去几周,我们一直在做的就是以最灵活、最务实的态度,希望就‘怎么调整’达到一个结果。但是很明显,最终双方并没有达成一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说。王文福此刻也远在堪培拉。

6月3日那天,作为肖亚庆这项中铝重要“遗产”的继承者们,在堪培拉度过了一个不眠之夜。三天前,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已经远赴澳大利亚急速协调。

来自市场的压力早在一个月前就跌宕起伏,但在6月1日抵达堪培拉之后,中铝的海外交易团队仍把最大的希望和努力放在政府公关上,毕竟对于这笔交易的最大障碍在于澳大利亚外商投资审查委员会(FIRB),这是被蒙上政治因素的最后较量地带。

最后各方选择了“侥幸”。

“ 此时,力拓董事长不得不行使他的尽职责任,因为在反对意见声音太大的时候,他不能将此扔给政府。”一位本次交易直接利益相关方人士告诉本报记者,作为最后 的胜出方人士,6月5日这天,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点破说,“毕竟,矿业公司也是在政府眼皮底下做事,他也知道澳洲政府很为难,希望此事最好只停留于企业 行为。双方都有一点侥幸。”

三方的“侥幸”需要一个解决方案,即重新回到商业逻辑的框架内。

“最近两三天,JP摩根基金等力拓主要股东,也开始公开反对这个交易。JP摩根还是此次交易中铝的财务顾问之一。”一位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也获悉,熊维平之所以飞往澳大利亚的其中一个原因在于,杜立石在与股东沟通过程中太过侧重“虚心倾听”、而“解释、说服”太少。

“中铝逐渐意识到,单靠力拓不行。中铝前往澳洲努力,主要是跟政府层面的沟通,也间接通过其它途径做些解释,表示愿意进行一些调整。”他说。

但一切还是结束了。

在过去的一个月时间,关于商业框架的较量还并不被外界所详知。本报记者经多方采访,解开了其中的核心谜团。

中铝的底线

在交易的最后时刻,力拓提出的新交易修改方案超出了中铝的底线。

“对我们来说,从一个公司的商业利益和战略利益出发,肯定有自己的底线。当触及我们利益底线的时候,我们就不会接受和低头。”中铝海外控股公司总裁王文福说。作为中铝海外投资机构的总裁,王文福也是代表中铝与澳方进行谈判沟通的主力之一。

中铝的底线是什么,力拓的算盘又是什么,这是过去一个月这宗195亿美元交易案的谜底。

5月下旬,中铝调整的底线开始流传。“股权不低于15%、不放弃力拓一些核心矿产权益。”在这个前提下,中铝可以接受部分修改建议。

但力拓的部分大股东依旧对于中铝这一“可能的让步”表示不满。

其在英国的一个主要股东匿名表态称:“中铝目前所做的事,方向正确,但我不知道是否足够。”该股东认为,该交易计划还需做出更多修改,“已有让步不足以减轻投资者顾虑。”

不过,对于“15%股权”为中铝调整底线的问题,王文福在5月6日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对上述流言进行证伪:“不是这个问题。”

“总的来说,很明显,我们认为很重要的底线问题,他们不能解决。而他们的要求,我们认为太高、太不合理了。”王文福告诉本报记者。

本报记者从可靠消息渠道获知,双方关于争夺的底线,在于“铁矿石的营销权益”。

前述中铝内部人士也表示,中铝此前对交易条款的调整,目标正是为了满足力拓“不影响资源定价”的要求,“包括修改产品营销、市场决策等条款”。

中铝海外收购团队的一个高层的下面这句话,透露了中铝的底线秘密。他说,“我们不是捡垃圾的公司。”

来自中铝的核心消息显示,力拓要求修改的条款,涉及的资产调整已经突破了中铝的底线了。

在 2月12日双方公布的交易方案中,除了72亿用于购买力拓可转债外,另外的的123亿美元,将用于购买力拓集团有关铁矿、铜矿和铝的最优秀资产的少数股 权,并围绕这三项业务分别组建三家合资销售公司。届时双方各占50%的股权,负责合资项目的产品销售。中铝将依据投资比例拥有相应的董事会席位。

“合资公司隐含的意味,是中铝的发言权和利益更大一些。”作为中铝这次的主要竞争对手,前述利益相关方知情人士5月6日告诉本报记者。

黄雀在后:中铝力拓交易案的漏洞

谁策动了对中铝底线的突破?似乎可以从这桩失败交易的赢家中寻找答案。

“对于现在的力拓来说,中铝与必和必拓两个方案相较,肯定是后者更好。”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当时力拓是没有办法融到钱,但现在市场环境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BDI又站上了4000点,此前可是跌到700点以下的。”

在6月5日两拓签订的非约束性协议中,力拓与必和必拓以各自50%的股权持有合资公司,承担西澳铁矿石业务目前与未来的所有资产及负债。

必和必拓首席执行官高瑞思(Marius Kloppers)于5日的公司声明中表示“非常高兴”:“该合资公司将世界级的铁矿石资源、基础设施和人员组合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因此,对所有利益相关者来说是一个最好的结果。”

双方预计,协同效应所产生的净现值将超过100 亿美元。该合资公司将作为一个成本中心,必和必拓与力拓分别通过各自的营销及运输网络出售均等数量的铁矿石。

为了使双方在该合资公司中股权对等,必和必拓将在协议生效后向力拓支付58亿美元,以将其在该合资公司中的持股比例由45%提升至50%。

但无论力拓还是必和必拓,仍需要寻找中铝交易方案的漏洞。

在2月12日的交易案中,中铝和力拓双方还将组建三个战略合作委员会,负责管理各合资企业,中铝将派出管理和技术人员,以确保公司在所有合资企业履行管理职责。

但 或许正是这些交易细节上留下的联想,让力拓的股东们表示疑虑。“如合作委员会怎么定?议事规则如何?这都是外界还看不到的。这种不透明给人想像和施展的空 间很多,模糊性很大,使得最关注的人都开始猜测,中铝可能会在营销方面施加影响,改变潜在的营销格局和游戏规则。”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在政府公关之外,无论是力拓的高层还是必和必拓,都找到了以下的疑虑,作为挟持中铝修改条款的武器。

“营销格局对于矿商来说非常重要,西方企业希望,那些市场化的东西能被固化。但他们也知道,中国在追求买方话语权上意愿比较强烈。矿商不希望冒险让现有结构受到任何的潜移默化。”前述知情人士向本报记者如是解释。

对于必和必拓来说,这是不会袖手旁观的一笔交易。

三方最后30天的角力

交易方案上的漏洞,还需要市场配合。

是调整方案,还是坚持原计划?中铝力拓交易案留下的这最后30天的谜团,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竞购的难得鲜活案例。

第一个重大节点发生在5月5日。当天,力拓澳大利亚公司的股价在交易公布后首度突破70澳元(约合52.24美元),力拓英国公司的股价也升至30英镑(约合45.41美元),超过中铝购买可转换债券的首批行权价(每股45美元)。

在中铝此前宣布的注资方案中,72亿美元用于认购力拓发行的A、B两部分可转换债券,分别以每股45美元和每股60美元的价格,转换为力拓的普通股。同时还可以享受9%的年息。

一直质疑力拓“为何不向现有股东配股”的声音,此刻显得不仅有理,而且有据。

一位专注于澳中的能源投资的交易人士反问记者:“换一个角度站在力拓的股东立场上,市场跌到了最低点,你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却要考虑把一部分公司卖掉,你愿意吗?”

这时,一个折中消息从英国传出:力拓或将原计划给中铝的3%-4%的可转债,转而出售给其他股东,从而将中铝的持股比例限制到15%之内。

中铝对此以沉默回应这一传闻。

这时另一个熟悉的角色也正在5月悄然登场。

“事实上,必和必拓和力拓正式洽谈差不多有一个月时间,中铝当然知道此事。”中铝海外交易团队一高层告诉本报记者,“只是必和必拓没有在媒体或者其它场合多言,它选择了直接下手。”

5月14日是另一个时间点。“这天前后,必和必拓与力拓就达成了初步协议,除了组建合资公司,力拓配股时,必和必拓也希望能大量认购。”中铝得知之后,开始被迫加速调整和沟通。

5月21日,《悉尼先驱晨报》一则消息称,中铝准备“放弃部分销售条款及获得力拓30%铁矿石产量的合同”,“愿意删除部分公司治理方面的要求,包括在新合资企业任命人员的权利”。

对此,王文福对本报记者表示:“这些猜测太多,我都不知道从何而来。但实际上,都是不确切的。”

传闻漫天飞舞之下,力拓新任董事长杜立石(Jan du Plessis)在5月期间密集接洽英国、澳大利亚各大股东。

配股是否跟进:中铝的下一步难题

虽然中铝最后获得了1.95亿美元,相当于中铝力拓交易案值1%的分手费,但是留给中铝的棘手难题并未就此结束。

6月5日发给本报记者的公告中,远在堪培拉的熊维平的表态,“我们对这一结果感到非常失望。”

熊维平也进一步表示,“有一点特别值得注意,中铝公司作为力拓集团最大的单一股东,注意到了力拓集团计划实施配股融资并拟与必和必拓集团在西澳皮尔巴拉(Pilbara)地区建立合资企业的公告,我们将密切关注事态的发展。”

事态的发展,即包括了力拓与中铝分手后,转而寻求配股后的情势。

“比如力拓152亿美元配股,就是个摆在中铝面前的难题。如果不跟的话,作为单一大股东的地位就会被稀释,但跟的话,现在这个股价又在升高了。”上述知情人士告诉本报记者。

中铝的交易对象力拓,目前还拥有另一个敏感的身份,即中澳铁矿石谈判桌上的“急先锋”。

5 月26日起,力拓已先后与新日铁、韩国浦项制铁、中国台湾以及其它亚洲地区的钢厂,就2009新一财年的铁矿石价格达成一致。在2008年的基础上,粉矿 价格(占中国进口量的80%)只降32.95%。把坚持“降幅不应低于40%”的中钢协和中国钢企,置于进退维谷的境地。(本报记者邓瑶、鲍晖春对本文亦 有贡献)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81

追隨蔡萬霖 農家子弟寫下致富傳奇 張調 不向銀行借錢的地產南霸天

2010-01-25  今周刊 




在南台灣,皇苑的郭敏能、京城的蔡天贊和國揚的侯西峰是台面上的A咖建商,但台北人總是忽略了實力不容小覷的鼎宇董事長張調。早年受蔡萬霖栽培,成為身價近億元的上班族,後來又成功創業,締造了稱霸高雄的豪宅帝國。低調的張調,有著不低調的人生際遇??。

撰文,李建興對於一樁案子動輒投資上億元,一年往往得砸下數十億元的建築業來說,不向銀行融資借款,簡直是天方夜譚。但就是有人這麼夠實力,能打破這項被視為理所當然的慣例。這位實力不容小覷、但行事低調的天王級人物,就是鼎宇建設董事長張調。

對 台北人而言,張調或許只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但在高雄,他是名副其實的天王。就拿在當地屢創高價的黃金地段──美術館特區來說,張調不但曾在區內擁有數萬 坪的土地,合計推過一萬多戶的案子,是案量最大的建商,就連每坪單價動輒超過高雄市新屋平均行情四到五倍的面美術館第一排豪宅,鼎宇也擁有四個建案,稱之 為「高雄豪宅的第一推手」,一點也不為過。

然而這位低調的人物,最令人驚歎的還是在於雄厚的財力。張調在台北、台中、台南和高雄四大都會區,不但擁有為數可觀的土地和房子,而目前手上握有開發案或地產,件件不借貸,全是自有資金購下的。

很多人以為,能不和銀行打交道,掏出上億元資金「自給自足」地完成購地開發,要不是富豪之後,就必定有金主奧援。但張調的出身,卻是平凡得可以。

致勝關鍵一

勤 作筆記 扎實打好基本功三十六年次的他,生長於雲林縣土庫鎮務農家庭,其實是家徒四壁的「庄腳囝仔」,然而自小就愛念書,考高中時銜著全村人的期待赴台北參加聯 考,擠進了成功高中,大學又考上了國內建築界最高學府成大建築系,更在研究所時期順利取得建築師執照,從此和房地產界結下不解之緣。有別於一般成功人士有 著豐富的閱歷,張調從畢業後卻只待過國泰建設,這一待就是十九年,直到四十五歲才自立門戶,創立了鼎宇。

而令人納悶的是,一個經驗單純、年 近半百才創業的平凡人,何以造就了今日的豪宅王國?「只能說,張董『內斂的機智』,是造就他一路從農家子弟變身地產大亨的關鍵。」高雄市建築開發商業投資 公會總幹事林佩樺,一語道破張調的致勝之祕:低調卻又擇善固執,不好大喜功又能精準拿捏投資尺度。

沒有顯赫家世作為後盾的張調,很難想像,當他還是國泰建設的員工時,憑著一介上班族就已經累積上億元的身家,為日後創業奠下深厚的基礎。雖然他總是念念不忘當年國泰集團創辦人蔡萬霖的知遇之恩,但看在十多年前擔任蔡萬霖貼身祕書,現為「張(調)夫人」的鼎宇建設副總經理蔡淑貞眼中,卻認為先生的聰明與用功,才是他在職場上平步青雲的主因。

一九七三年,國泰任用了一批成大建築系的高材生進公司,張調只是其中之一,當時大學生珍貴,碩士員工更是稀世珍寶,因此態度難免趾高氣昂。但張調不一樣,從上班第一天起,他就像安分守己的小學生,每天七點一到,公司門一開就去上班,主管的指導和訓示,以及在案場上學習到的心得,都一一記在筆記上,「同事們一年用不到一本筆記本,而我要用六本!」談起在國泰的日子,張調臉上的線條燃起了光彩。

致勝關鍵二

強化專業 替公司開疆闢土他回憶,有一次,蔡萬霖一早無預警地找了幾位新上任的「碩士員工」看地,要他們用最短的時間評估土地的價值。平常基本功做足的張調第一個交卷,並巨細靡遺地分析該土地的增值潛力,這讓蔡萬霖刮目相看,也成了他躋進國泰核心的關鍵。

在這次的「隨堂考試﹂中一舉成名的張調,自此成了蔡萬霖不可或缺的左右手,也因此,在當時注重職場倫理的國泰集團裡,張調在短短三年就破格升上經理。一九七八年,當國建南下高雄設立第一家分公司時,張調更銜蔡萬霖之命擔任協理,從買地、規畫、推案、銷售一手包辦,甚至後來國建陸續開設了台中和台南分公司,蔡萬霖也不肯假手於他人,讓張調一人同掌三家公司,縱橫苗栗以南及東台灣的開發案,成了集團內領地最大的「諸侯」。

不 過,面對老闆的大力提攜,張調卻也沒讓蔡萬霖失望過。憑著他早年跟在蔡萬霖身邊學得的基本功,再加上實務操盤培養出的靈敏嗅覺,讓他在中南部替國泰獵地開 發時無往不利,目前舉凡高雄的寒軒飯店、民族路和中正路口的荷蘭銀行大樓、台南的大億麗緻酒店,甚至台中七期數筆國泰土地,都是張調當年在低價時購下的精 華地段。

蔡萬霖對於張調眼光深信不疑,幾乎是張調「說了就算!」最經典的就是目前台南大億麗緻酒店和新光三越台南新天地的近萬坪土地,當時還是台南監獄的公有地,一傳出將公開標售,就吸引了新光集團和台南幫的興趣,而國泰更勢在必得,於是蔡萬霖找來了張調和初入公司的 兒子蔡鎮宇、蔡宏圖密商對策。會議中,蔡鎮宇決議要用二十一億元下標,不肯加碼,但張調評估後覺得難以得標,於是直接找蔡萬霖商議,建議以二十六.三億元 寫標,而蔡萬霖才聽了幾句就推翻了先前的決議:「就照你說的,要不為了安全起見,我們直接加到二十七億元好了!」結果一開標,國泰順利得標,更絕的是,第 二標二十五億八千萬元,與張調原本的建議價,極為接近,差不到二%。

或許因為神乎其技的精算,讓張調受到蔡萬霖極佳的「差別待遇」。一位在 國泰時期一路跟隨張調至今的貼身幕僚即表示,一九八○年代,時任副總的張調在中南部成績斐然,其中在高雄,讓國泰一年就占了市場四成的推案量,讓蔡、張之 間「焦不離孟、孟不離焦」,蔡萬霖每天都要聽到張調的報告才會放心。

有一回,張調因為忙碌而沒打電話給蔡萬霖,沒想到蔡萬霖忍不住主動來電:「你沒打來,我會很不習慣吔!」更有趣的是,蔡萬霖還曾當著眾人之面,對剛進公司見習的蔡宏圖說:「我看你直接搬一張桌子到張調對面學好了!」

致勝關鍵三

恪 守建言 投資先保本再求獲利在大老闆的極度重用下,張調在還是上班族時就累積了可觀的財富。他透露,當時國泰給予高達七百萬元的天價年薪,是一般高階公務員的十 倍,目前跟隨他的司機,就是當年在國泰時期蔡萬霖配置給他的專用司機。甚至據說,在張調離職多年後,蔡萬霖在晚年還曾請人匯了一大筆錢給他,說是要感念張 調當年立下的汗馬功勞。

然而在事業如日中天之際,一九九○年代,年逾四十的張調卻心生自立門戶之意,蔡萬霖自是無法割愛,辭呈一壓就是半年,後來在張調堅持下,才勉為其難地放他單飛,而當年臨走之際,蔡萬霖的一番告誡,也成了張調經營事業的座右銘,是日後鼎宇立足業界的關鍵。

當時蔡萬霖語重心長地說:「有多少實力做多少事,不要貪快、貪多,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蔡萬霖的話,張調聽進去了,因此從九二年創業至今,他從購地、開發,能用自有資金就絕對不融資,就連鼎宇股份,張調也盡可能獨資,如今他一個人就占了七成股權。

正因為不做危險性的槓桿投資,於是即使鼎宇成立之初的一九九○年代,歷經了房產界的大崩盤(以九五年來說,高雄市的建商有一千多家,但到了二○○○年時只剩下一百五十家),但鼎宇不但保住了命脈,更趁勢坐大。

致勝關鍵四

要 求極致 不吝成本只求高品質而除了保本的財務操作外,張調從客層定位、設計、選地樣樣講究極致化品質的操作,更是造就鼎宇能勝出的主因。張調有句名言:﹁沒有比較 好、比較差,只有最好與最差!﹂以目前銷售九成、成交價飆至每坪四十多萬元的﹁美術之星﹂來說,當時設計團隊原本基於最大利得,把規定的六成建蔽率全部都 設計為建物,只留四成的空地,但張調臉一沉,只說:「這哪像豪宅?」於是一聲令下,留下了七成六的空地作為綠地和公共空間,只用了二四%基地作為建地。

而在二版的設計圖中,原本仿照台北帝寶採U形設計,但又被張調否決。他認為,「U形排列,住戶沒有隱私,也不叫豪宅!」於是最後改採﹁ㄣ﹂字形,以確保隱密性。甚至為了怕住戶受干擾,張調更忍痛犧牲了一樓店面改為公設,「這一差,就少賺了十億元。」鼎宇建設總經理黃輝雄說。

對於一般住宅的品質,張調更是在設計上錙銖必較。鼎宇的建案向來強調「無鐵窗」優質住宅,因此即使十五年前,鐵窗文化仍盛行,有一回建案內某位新進住的住戶花了四萬元在房子內裝好了鐵窗,張調居然登門拜訪,和住戶協調,最後用七萬元補貼讓住戶願意拆窗。

近乎苛求的堅持,使得「鼎宇出手,有口皆碑」已成了高雄房產界的共識,包括中鋼前董事長郭炎土、永記造漆的張家、光陽機車的柯家等高雄商界聞人,都是鼎宇的住戶。據了解,高雄的建商只要沒住在自家建案中的,大概有九成都是鼎宇的住戶。

從蔡萬霖的知遇之恩,到創業後的自我要求,這位低調內斂的地產大亨,就誠如高雄市建商公會理事長陳武聰所言,「他用『沉穩的機智』打了一場高調的勝仗!」

無心插柳 隨公司而富

張調蓋豪宅也買豪宅

張調早年在國泰時期購地推案的經驗,除了替公司立 下不少汗馬功勞外,早年國泰的開發案,張調也會看準行情自掏腰包投資。以1980年代國泰在台中向上南路的建案來說,在預售時原本張調為了刺激信心,身先 士卒花了450萬元買了兩間店面,沒想到等到完工交屋時,就飆到了3800萬元。而諸如高雄文化中心、台北國父紀念館附近,都有張調隨公司而富的投資痕跡。

而創業後,張調也看準了高雄美術館的保值性,因此每個建案他也會留下幾戶,投資兼保值。就以美術館第一排來說,他保留給自己、太太和四個兒女的豪宅就多達十多戶,使其不僅是美術館的推案王,更是戶數最多的豪宅屋主。

張 調

出生:1947年

現職:鼎宇建設董事長

學歷: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

經歷:國泰建設副總經理

高雄市建築公會理事長

鼎宇建設

成立時間:1992年

推案類型:大樓為主

推案地區:高雄市鼓山區、左營區

資本額:3.5億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38

台積電退休工程師寫下投資傳奇 抱一檔好股每年坐享五百萬元股息

2011-5-23  TWM




四十歲從台積電退休時,劉邦正還只是月薪五萬元的工程師。退休後,靠著摸透一檔股票,長線持有,每年光是股息收入就高達四、五百萬元,他的投資經歷饒富傳奇,也令人驚豔!

撰文‧林心怡

月薪三、五萬元的上班族,要賺到上億元的身價談何容易,但今年五十二歲、台積電工程師出身的劉邦正,卻花了近十三年的時間,靠著聚焦投資一檔股票,就賺到 數億元的身價。有趣的是,目前是「專職」投資一家公司的他,不但逢年過節送魚丸、柚子、餅乾禮盒慰勞該公司的員工,還與公司的重要幹部、發言人建立了好交 情,且自掏腰包每年組團去參觀公司設在大陸的生產線,儼然就像公司的經營者。

「健鼎真的是值得長線投資的好公司」初次見到劉邦正,就可以明顯感受到他相當推崇自己長線投資的公司,尤其是當記者看到他遞出印有「健鼎股東」字樣的名片時,更能充分感受到他對這家公司的「熱情」。

的確,從健鼎每日成交量均量最多不過千餘張來看,目前少說也有二千多張、市值約莫二.六億元的他,名片印上「股東」字樣其實並不為過,進一步問他為何要把「健鼎股東」大剌剌地印在名片上,得到的答案卻是,「方便把好公司推薦給別人。」

確認投資模式

一開始就決定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除了逢人就推薦公司的好,成為健鼎專職投資人的劉邦正,還義務為公司處理校園徵才的活動,他會幫忙爭取好的位置、提供蛋糕與點心為工作人員加油打氣、主動招攬優秀的人才等事宜,認真的程度不輸實際經營者。

「我覺得投資股票要能獲利,除了要專注研究公司基本面、找好的產業、定期檢視獲利與訂單動態外,還必須擁有過人的耐力。」劉邦正笑著說,自己陸續投資健鼎 長達十三年,平均成本在二十幾元,目前每年光是現金股利收入就有四、五百萬元,年收入不但遠超越任職台積電工程師期間,也讓他賺到了健康與生活品質。

時序來到一九九○年,劉邦正剛進台積電的時候。「當時也僅是位月領二萬七千元的工程師。」劉邦正回憶,當時他跟絕大多數白手起家的小家庭一樣,夫妻倆為了 還房貸,曾省吃儉用好一段時間。劉邦正笑著說,為了存錢,教書的妻子還兼職夜間部的課程,而他則往往在十點多妻子回到家時,仍在公司加班。後來聽岳母提到 投資股票比較好賺,讓劉邦正除了手中持有的台積電股票以外,也興起了投資台股的念頭。

「但比起我岳母當時傾向短線進出的台股操作模式,我覺得長線投資抱大波段,還能賺到配息的股票,才是長線致富之道。」有了這樣的體認後,劉邦正就常常在工 作忙碌之餘,學習如何檢視一家公司的各種技巧與觀察重點。比方說,在公司的休閒時間裡,大部分同事都把時間花在打電動上面,他就去公司的財會部門串門子, 請益評估一家好公司的祕訣,勤練基本功做好準備,也會蒐集產業的相關資料做好分析評估。

善用人際網絡

打探公司及經營者的競爭力與風評一九九七年底,當時還是擔任設備工程師的劉邦正,總是可以從設備商處知道很多未上市櫃公司的訊息,而他也深信,長線投資一 家股本不大、成長性高的公司,才是獲利數倍的最佳標的,在因緣際會接觸到PCB(印刷電路板)廠商健鼎,這家技術還算不錯的公司,開啟了劉邦正想長期投 資,提早從台積電退休的念頭。

「台積電工程師工作壓力大,他(劉邦正)有陣子天天鬧肚子痛,健康亮起紅燈的同事也不在少數,後來我們商量的結果,乾脆提早退休算了。」說話的是陪在劉邦正一旁的劉太太。

「一開始我兒子與老婆娘家的人,對我放棄台積電工程師,提早退休當專業投資人相當不諒解!」劉邦正苦笑著說,岳母總是擔心地詢問他:「這樣你能養活一家子嗎?」而當時就讀國中的兒子,也曾因父親失去「台積電工程師」頭銜,而在學校母姊會上明顯被老師「冷落」。

「但我那時很有自信地告訴岳母跟兒子,我未來的年收入至少會超過五百萬元。」劉邦正笑著說,後來他真的做到了,因為現在光是健鼎每年配發的現金股利就有四、五百萬元之多,其中還不包含股價價差的獲利。

滿懷著「長線投資一檔股票,做個快樂的專業投資人」的期望,劉邦正除了研究PCB產業,也開始打聽起健鼎董事長王景春的為人,「畢竟要長線投資一檔股票, 公司CEO的誠信相當重要。」「比方說當時我營業員的一位叔叔,是王董兒時的玩伴,我就會想辦法從中探聽一些關於他的為人與公司的消息。」一九九七年在健 鼎還未上市時,劉邦正就透過簡易財報發現,當年資本額不大的健鼎年營收達八.二五億元,較前一年的二.八億元成長近三倍,淨利達五七七○.七萬元,較前一 年的一四三二.七萬元,成長近四倍,在在說明獲利正處於起飛的階段,研判是家小而美的成長股。

另外,他還會利用工程師的人際網絡,請益相關業界的專業人士,打探健鼎在業界的風評與產業競爭優勢,來強化他後來陸續布局的持股信心,算算掛牌前後加碼持有近千張,初次布局股價約二十元出頭。

二○○○年健鼎掛牌後,公司的財報揭露更透明化,劉邦正亦開始定期檢視健鼎的諸多財務數字,包括公司的月營收變化、毛利率、股東權益報酬率(ROE)數字等評估公司獲利成長性,並且定期閱讀印刷電路板協會出的周報、相關產業的研究報告,通盤了解產業趨勢的變化。

崩跌冷靜評估

回歸基本面 低檔時勇敢加碼「我們每年的股東會他(劉邦正)一定都會來參加,而且相當積極地提問。」健鼎發言人林修立笑著說,比起來來去去的法人拜訪,劉邦正對公司關心的熱度,多年來絲毫不減,還跟公司很多主要幹部維持良好互動。

但即使是長線持有,且大多「只買少出」的操作模式,還是有股價跌到讓劉邦正吃不消,被迫調節持股的時候。「例如前波金融海嘯時,健鼎股價一路下滑,從百元 一路下跌,我就曾在股價跌破六十元時,一度從一千四百張陸續砍到只剩七百張。」劉邦正心有餘悸地說,「當時算算帳面持有市值至少蒸發一半!」「自己虧錢心 裡還沒那麼難過,反而是親友的錢跟著賠,讓我比較難受。」原來專注投資健鼎的劉邦正也樂於推薦親友投資,因此當股價下滑造成損失時,也讓劉邦正格外難受, 還曾恍神地把妻子反鎖在車裡而不自知,直到妻子大聲呼救才回過神來。

「我記得當時有親友故意在我面前,跟別人大聲說,『都跌這麼低了,就算要撿便宜,也別買健鼎!』」即使面對自己的壓力與親友們排山倒海而來的質疑,劉邦正依舊想辦法冷靜地找出股價崩跌的原因。

「後來看籌碼變化,與多方蒐集資料才發現,當初股價崩跌,是因為AIG財務危機事件導致外資大賣所致。」劉邦正回憶道,自己甚至打電話向發言人詢問公司未 來虧損的可能性,「當時公司很乾脆地回應,『只要月營收不低於十八億元就不會虧錢』。我不但相信了公司,也成為低檔勇於加碼的觀察指標。」後來,當健鼎股 價跌破四十元,劉邦正就開始分批加碼,直到三十幾元附近,張數也從七百張,快速累積到二七○○張。如今,健鼎股價已來到一百三十元附近,從低點算起至少大 漲逾四倍之多。

只是,目前健鼎是否仍具長線投資價值,劉邦正仍持正面樂觀看法,他認為,在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趨勢下,具備較佳技術能力的健鼎,後勢仍值得期待。的 確,綜觀日前高盛證券亞太區策略分析師劉勁津看好的十一檔熱門「蘋果概念股」中,PCB產業就占了兩家公司,分別為健鼎與欣興。另外,瑞信證券科技產業分 析師陳柏齡也看好健鼎獲利表現優於同業,以今明兩年預估EPS(每股稅後純益)十一.一元與十二.四元、目標價一百四十三元來看,均顯示健鼎未來仍具有基 本面支撐。

簡單波段操作

「一.一三法則」設定停利停損點至於健鼎長線最好的買進價位是多少?劉邦正信心滿滿地回答:「六十八至七十元附近布局,長線來看是穩賺的!」從劉邦正長期 觀察股價與籌碼變化的經驗來看,他認為這個價位為外資長線持股成本的區塊,也是股價下檔支撐的鐵板區。此外,除了長線持有的核心布局,劉邦正偶爾也會波段 操作,但他從不看技術面,除了研究基本面外,最常使用簡單的「一.一三法則」來操作,也就是以買進價位上下檔的一.一三倍作為停利、停損點。

其實,自工程師退休後,劉邦正雖然下單次數很少,但每天依舊一大早就在券商VIP室看盤,閒暇之餘除了與老婆到處遊山玩水,目前還進修新竹教育大學人資所的學業。

劉邦正笑著說,比起當年在台積電超時工作所帶來心理的極大壓力與身體健康的耗損,他覺得自己現在很快樂,因為憑藉精準的投資眼光,他不但賺到了數億元的身價,也贏得了幸福的生活。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出生:1959年

現職:專業投資人

經歷:台積電工程師

學歷:成功大學

投資資歷:13年

劉邦正的投資心法

冷靜堅持

波段操作以買進價位上檔下檔1.13倍,做停利與停損點。

誠信優先

透過參加股東會、報章媒體報導,或自己密集與公司重要幹部聯繫,了解公司經營狀況。

側面關注

定期上人力銀行網站,如公司擴大招募技術人員,可推測新訂單增加;擴大招募研發人員,可能是有新產品正在醞釀。

客觀檢視

勤讀相關專業趨勢刊物、研究報告,維持對產業趨勢掌握的敏感度。

目前看好的標的:

健鼎(3044)PCB產業需求持續上升,健鼎具備較佳技術能力,且屬「蘋果概念股」題材,後勢值得期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309

四方法、四步驟寫下財富自由傳奇股市名師蔡明彰二十六年獨門祕訣公開

2011-12-19  TWM

 


許多有錢人都有一本財富筆記,製作一本符合自己需求的筆記,正是邁向財富之路的關鍵,透過投資名師蔡明彰的分享,你也能輕鬆寫下屬於自己的賺錢筆記。

撰文‧陳兆芬、林心怡

走進股市名師萬寶投顧總經理蔡明彰的辦公室裡,隨處可見價值八位數的藝術名畫,桌上還散落著幾張他早上隨手抄寫的股市資訊,「每天消化這麼多股市資訊,覺 得有用的,最好趕快先記下來??。」蔡明彰邊說邊把這些草稿悉心收好,準備待會兒要將這些資料數據,一一謄在約莫A4大小的筆記本裡。

方法一:訓練判斷力

挑對未來三個月最有用的資訊持續追蹤蔡明彰從櫃子搬出大大小小的投資筆記,這是他過去二十六年的投資知識結晶。原來,他每天都會製作投資筆記,從早上七點 上班就開始寫筆記,把當天要注意的個股與消息寫在白紙上;下班前,再把當天的重要資訊謄進筆記本裡,平均每一季就會寫完一本,幾乎從未間斷。而這些投資筆 記,都是他研判台股未來走勢的重要參考。此外,即使是旅遊在外,他也會記下有意思的生活觀察,用來思索值得關注的投資趨勢。

「我覺得做投資筆記最大的好處,就是可以幫助你不斷地思考,發掘新的投資機會,藉此做出正確的投資判斷與決策。」蔡明彰強調,面對琳琅滿目的投資訊息,他 堅持「對未來三個月有用的資訊」,才有資格成為他筆記裡頭的素材,「因為記在上頭的,都可以作為你日後追蹤與觀察趨勢的重要線索!」蔡明彰認為,每天看完 報紙、網路新聞或研究報告後,一定要有中心思想,再透過勤做筆記來訓練判斷能力。但短線消息就可以不用記了,還不如多花點時間寫下自己從資訊中歸納出來的 看法。

例如,他在今年九月十四日的那頁寫著:「Ultrabook成下一代筆電主流,對神基(三○○五)與位速(三五○八)有利……。」兩檔個股在這波股災中, 是屬於相對強勢的股票。另外,在八月的筆記上也曾寫著:「大陸A股上半年的總獲利是九千多億人民幣,其中陸銀獲利就占了A股獲利的一半。」蔡明彰說,這是 他對總統大選後的陸銀參股,有助於國內銀行股未來推升行情的觀察。

方法二:量化做研判

抄寫數據客觀分析 避免誤判行情今年台股受到歐債危機影響,跌跌不休,許多投資人的荷包大大縮水,而期盼已久的選舉行情,好像「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這樣的行情,在蔡 明彰的筆記早可看出端倪。九月二十九日台股大漲一九二點,很多人以為選舉行情要啟動了,但當天蔡明彰的筆記第一條就寫著:「央行停止五個季度的升 息,GDP成長率難保五%,下半年低於四%,第四季不會比第三季好。」「央行停止升息,就代表景氣不好,股市還會再跌。」蔡明彰進一步分析,過去只有在二 ○○○年的網通泡沫、○三年的SARS(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以及○八年的金融海嘯,GDP成長率才會低於四%,而今年第三季的GDP成長率才四. 二%,第四季難保四%,「看來,台股還會整理一段時間才會反彈。」時序回到一九八六年八月,美國總統雷根公開發表新台幣將升值的言論,當周台股下跌了一 ○%、八十點(加權指數約八百點)。當時蔡明彰只是一名匯豐證券的菜鳥研究員,面對當時老闆詢問未來新台幣兌美元升值是利多還是利空?蔡明彰毫不猶豫地回 答:「利空。」之後,新台幣就開始緩慢升值,股市的成交量跟著放大,從原本的十億元,增加到二十億元、三十億元。那時的蔡明彰每天坐公車上班,因為太無 聊,就開始透過筆記去思考究竟升值對台股是利多還是利空?但從價量的表現看來並非利空。

有一天,恰巧有一位日本MIG證券的研究員看到蔡明彰的筆記,大喊著:「Hot money!」判斷台股未來將大好,沒想到,許多熱錢就真的在那年大量流入台灣。隔年開始,台股加權指數就從一千多點飆到四千多點。

「這是我人生中最大的失誤。」談起這段誤判行情的過往,蔡明彰顯得有些懊惱。但也就是從那次開始,蔡明彰養成了做筆記的習慣。他認為做筆記,不光是記下資 訊而已,重要的是,可以幫助自己思考,分析整個投資的大環境與未來的趨勢。

方法三:溫故而知新

不斷檢視強化印象 培養投資敏感度就台股投資筆記來說,蔡明彰認為筆記最重要的資訊,就是搜羅國際情勢、產業新聞與個股股價等資訊。所以他的筆記在參考坊間各種筆記方法後, 發展出自己的一套格式||將筆記頁用「T」字形分成三等分。上等分記錄重要的國內外大事或自己對趨勢的評論;左等分記錄當天的產業消息或個股的財務狀況; 右等分則記錄個股股價及大盤指數。這樣就能清楚知道資訊的位置,方便以後的反覆閱讀。

他認為,「資訊一定要有兩個目的:一是研判大盤的走勢;二是從產業趨勢中挑選潛力股。」但有一些資訊寫下來的目的不是為了讓自己深信不疑,而是用來檢視 的。例如,他記錄了今年上半年盈餘前二十名的公司,現在回頭檢視,這才發現沒有一檔股票是強勢股。

另外,蔡明彰相當重視筆記抄寫的「手感」,有別於大部分人習慣用看盤軟體觀察股價走勢,在他筆記本的右頁上,抄寫得密密麻麻的個股與股價。他認為,股票是 需要長期追蹤的,手寫不但能強化記憶,還能培養對股價的感覺,從那個感覺去判斷股票會漲還是跌,「這就好比與一個女孩子相處一年,她的三圍不用量,大概就 知道了。」蔡明彰以他獨特的幽默如此地形容。

方法四:投資生活化

旅遊當田野調查 增加視野觸發靈感基本上,蔡明彰追蹤的個股大多是關鍵指標股,如各產業的龍頭股。他建議,傳產股看台塑;金融股看國泰金、富邦金;電子股追高價股或熱門 股,不要追台積電,因為它沒有辦法幫助判斷產業趨勢;然後,再抄寫其他自己觀察中的個股。蔡明彰的筆記一頁就有七八十檔個股,其中特地用紅筆標註代號的個 股,就表示短線將有極端表現,不是大漲就是大跌。

很多股市投資高手都有「驚人的想像力」,常常把所見所聞「幻化」成一個又一個的投資機會。蔡明彰得意地說,「每年農曆年假的出國旅遊,就是他的田野調查, 每次出國都有不同的收穫,這不僅對投資視野有幫助,還可以賺回團費呢!」例如,近兩年去了法、德兩國,蔡明彰發現過去驕傲的法國人已不復見,店員被迫學中 文,就連百貨的指示牌都以中文為主,表示法國正在走下坡。而德國人的自主性高,所以德國總理梅克爾要用納稅人的錢去援助南歐國家,將會受到人民很大的挑 戰,而這些現象都被蔡明彰一一記錄下來。

蔡明彰指出,今年台股很大的問題是低估了歐債危機,高估了總統大選。歐洲雖只是台灣第三大出口國,但居台灣第一大出口國的中國,貨品也要賣到歐洲,因此台 灣就會受到直接加上間接的影響。而這些精闢的投資觀察,全都來自二十六年來手抄投資筆記的長期訓練。

誠如《活用一輩子的筆記術》作者奧野宣之所言,許多人不懂得充分活用筆記本,關鍵在於「重讀」做得不夠確實,讀久、讀通了這些賺錢筆記,觀念自然就深植腦 海裡。除了勤做筆記外,蔡明彰每天一定花十分鐘重讀筆記,把過去的觀察重點驗證到現在的市場,正是引領他開啟財富自由大門的關鍵。

蔡明彰

出生:1959年

現職:萬寶投顧總經理

經歷:天佑證券副總、太平洋證券研究部副理學歷:紐約財務學院、大同工學院事業經營研究所

蔡明彰的投資筆記

4步驟輕鬆製作專屬筆記

步驟1 選擇適合的筆記方式用關鍵字記錄投資訊息,把資訊分別記載在不同的區塊,便於下次的尋找與複習。

步驟2 從金錢進出與操作記錄著手記載量化的內容,從金錢流向記起,培養對數字的感覺;從投資損益中,慢慢修正自己的操作方式。

步驟3 記錄對自己必要的資訊記錄「未來三個月有用的資訊」,並且每天記錄個股的股價,觀察每日的變化,提升對股價的敏感度。

步驟4 10分鐘快速瀏覽每天花10分鐘翻閱筆記,從過去的筆記驗證現在的市場,還能修正過去不正確的資訊。

一跨頁的筆記包含

國內外重要的大事時程或自己的評論。

大盤的波段高點或低點。

非電子股之收盤價與漲跌幅,用紅字標記短線看好或看壞的個股。

電子股之收盤價與漲跌幅,用紅字標記短線看好或看壞的個股。

每日大盤的價、量與漲跌幅。

未來三個月有用的國內外新聞資訊、大盤走勢、產業消息。

筆記女王Ada的記帳訣竅「我覺得記帳只要開始寫就對了,不管用什麼寫、怎麼寫,寫久了,自然理出自己習慣的一套規則出來。」筆記書暢銷作家、筆記女王 Ada說。

未投資股票,只做簡單基金理財的Ada,光是透過單純的記帳,就讓她這位平凡的上班族存到價值五六百萬元的退休黃金屋,每月還有租金收益做補貼。

「記帳最大的幫助,是了解自己的用錢習慣,雖然記帳不能存更多的錢,但至少可以克制自己不要花過頭。」Ada笑著說,光是「手寫」這個動作,就會刺激大 腦,讓大腦有印象。清楚自己花過哪些錢?多少錢?或多或少都會有印象。即使月底不加總,大概也會知道自己哪幾筆消費是比較超過的。

記帳習慣來自從小耳濡目染的Ada認為,記帳不需要花錢去買特別的記帳本或家計簿,只要記在行事曆行程的旁邊就好;如果記帳還要用另外一本筆記本,反而會 常常忘記記,導致半途而廢。「其實,記帳並沒有想像中的困難,只要每天撥出三分鐘時間,寫下當天的花費,月底的時候進行檢討,持續三個月後,就會看出成 果。」Ada如此強調。 (陳兆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034

獨家專訪 日本料理龍頭走進濱江魚市大變身 三井黃奕瑞 用「一公分法則」寫下20億傳奇

2012-3-5  TWM




近日,台北濱江市場裡出現一間明 亮、有著歐洲市集風味的新地標,這個集合超市、魚產批發、立吞(站著吃完)、燒烤、花藝的新型事業形態,很快在台北名人圈傳開,甚至吸引許多一輩子不曾上 過濱江市場的大老闆專程前往。

人稱「Ko桑」的老闆黃奕瑞謙虛地說:我只想改變人對生活的態度。

三井不要上市、不強調營收獲利成長,也不開上百家連鎖店,從冷僻的農安街起家,到如今雄踞台北日本料理界的龍頭地位,年僅43歲的Ko桑,還在繼續締造傳 奇。

撰文‧劉俞青

最近的台北濱江市場裡赫然出現一間明亮、有著歐洲市集風味的六百坪賣場,徹底顛覆過去的菜市場印象,這裡有溫暖的燈光,乾淨的空間,包括專營批發的上等水 產,還有以海產為主的生活超市,以及立吞區(站著吃完的餐飲區)。在這裡買一個壽司便當,外加一碗熱騰騰的味噌湯,只要二百元不到。

由於食材新鮮、上等,加上價格實惠,這家賣場雖然剛開幕,但試營運的幾個月,每到上午十一點就出現排隊人潮,包括富邦金董事長蔡明忠在內許多上市櫃公司老 闆,及穿著名牌服飾的名媛聞風而至,成為最近名人圈和餐飲圈的話題。

因此,早春的清晨七點多,氣溫才攝氏十二度,台北濱江魚市的工人哆嗦著身子搬貨,但一位清瘦的身影早就已經在賣場指揮若定,還不時停下來對著料理台內正在 備料的師傅叮囑幾句。

他正是打造這家賣場的靈魂人物,更出人意料的,他是台灣頂級日本料理餐廳的老闆—— 三井餐飲集團董事長黃奕瑞(人稱Ko 桑)。

小吃店起家

如今穩坐台北日本料理界龍頭三井日本料理廣受達官貴人喜愛的程度不在話下,每到用餐時間,台北市農安街上一整排賓士車並排違規停車的奇景,已經說明一切。 很難想像,二十年前,三井只是這條冷僻街上,最不起眼的一家小小食坊;二十年後,卻一步步坐上台北日本料理界的龍頭,寫下一頁「Ko桑傳奇」。

和時下最夯的上市櫃餐飲業截然不同。三井不追求上百家的連鎖店,也不強調今年營收要成長三成或五成,當然,更沒有上百元的高股價。三井的成功不循一般商業 模式,安安靜靜從角落出發,卻闖出一片無人能輕忽的成績。

但如今,三井不只是三井,他再次突破,打破過去高檔日本料理的既定印象,悄悄在人聲嘈雜的菜市場裡,投下一顆震撼彈。

從高級走向平民化,一早就上工的黃奕瑞認真地說:「我想改變人對生活的態度。」

為了學藝

寧可忍痛減薪換師傅

事實上,三井打破的何止是態度。成立二十年來,他不盲從擴張,即使生意再好,也從不限制客人的用餐時間;在既定的價格下,不斷提高、再提高產品品質,如今 在國內餐飲業一片從公開市場募資的風潮中,黃奕瑞堅持獨資,僅把少數股權與重要員工分享,尤其每一家新開的店都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複製、堅持不斷創新的 經營模式,在餐飲界走出全新的一條路。

如今,就連濱江市場裡的菜販阿媽,都說「三井新鮮、好呷,前兩天Ko桑請我們去吃,真好呷啦!」證明Ko桑堅持的飲食即是生活的理念,已經往前跨越一大 步。

今年才四十三歲、就打造出三井餐飲王國的Ko桑,說起話來輕聲細語,還難掩一絲靦腆。但說到對店裡的想法,他的眼神發亮,邏輯條理清楚,大自三井未來的方 向,小至料理台上的一條抹布生命只有十五分鐘,就必須立刻換掉,他都清楚掌握;難以想像,三十年前隻身北上的他,只是連國中都無法讀畢業的孩子。

十四歲就從花蓮吉安鄉上台北自食其力,或許求學經驗不多,也或許天生使然,Ko桑至今仍有著閱讀困難的老毛病,對他而言,無論是讀報或是雜誌書本,都比平 常人難上許多;但採訪時他的辦公桌上就擺著當天的財經報紙、雜誌,他輕鬆地說:「我每天都看。」員工說,連說話都不會大聲的Ko桑,其實毅力驚人,只要他 想做的事,無論多難、要花多久時間,他都會做到,員工們對這位老闆堅持到底的決心,一點都不懷疑。因為三井一路走來,從沒人看好到開出紅盤,已經一次次得 到印證。

剛上台北,Ko桑睡在朋友的工廠裡,靠著在花蓮小店的一點手藝,在龍江路上找到一份學徒的工作,所有的基礎,也從這裡開始。

「第一份工作要離開時,我的薪水已經一萬三千元,但第二份工作薪水只剩八千元,因為那位師傅手藝很好,我很想跟著他學,所以還是忍痛去了。」黃奕瑞說起當 年不惜減薪學手藝的往事,還記憶猶新。

嚴控風險

寧可拒絕展店邀約或上市

有了一點手藝,一九九二年五月,Ko桑和哥哥黃奕祥、女友吳美姍三人,終於在農安街上開起「三井食坊」。九八年正式掛起「三井日本料理」的招牌,「一百元 的料理只賣七十元」,三井提供物超所值的料理選擇,越來越受市場歡迎。

但光是為了「物超所值」四個字,就讓Ko桑費盡心力。為了進一步讓客人吃到品質不斷提升的高檔食材,二○○六年,三井決定跨足批發上游,成立「上引水 產」,也是這次濱江市場創新的前身。「上引水產」不僅供應自家餐廳一流食材,也讓台北的餐廳、老饕不用千里迢迢跑到漁港去批貨,在台北市場內就能買到價格 平實品質好的新鮮魚貨。

但跨足批發壓低成本,不代表利潤就能提高,直到今天,黃奕瑞仍堅持食材成本占營收五成;換句話說,在三井如果吃到一千元的套餐,光是食材就要五百元,「但 三井拿到的五百元食材,一般小店至少要五百五十元,甚至是六百元。」Ko桑很有自信地說。如果和一般日本料理店食材大約占成本三成相比,三井幾乎是兩倍的 用料。

也因此,三井的生意越來越好,知名度也隨之水漲船高;加上二○○五年前駙馬爺趙建銘爆發「三井宴」,更是一舉打響三井的全國知名度,連許多中南部的觀光團 到台北,都指名一定要吃三井日本料理。

許多創投資金自然也聞風而至,而在一片餐飲上市熱潮中,三井當然也成為承銷商爭取的對象;另外各賣場設店的邀約更是不計其數,以信義計畫區為例,包括台北 一○一金融大樓、BELLAVITA精品百貨及新光三越,都曾盛情邀請三井去開店。但Ko桑沒有被沖昏頭,嚴格控管風險的他,小心翼翼,益發珍惜得來不易 的成績,除非能為三井帶來創新與改變,否則如果只是擴張、要提高營收,「這不是我要的。」Ko桑堅定地說。

三井的成功確實跌破許多人的眼鏡,但市場上的流言也因此四起,包括三井易主了、Ko桑不見了,最誇張的是說,Ko桑跑路了。面對各式傳言,黃奕瑞選擇最直 接的方式面對,他要員工只要有顧客問起,就通知Ko桑前來,Ko桑會親自走到這位顧客面前表明身分,並保證公司正常營運。如今,時間過去,Ko桑還是每天 在店裡忙進忙出,所有傳言不攻自破。

要走長遠

花一年打造「美食研究所」除了物超所值,Ko桑深知餐飲這條路絕對是「最高風險產業」,再亮的招牌,都禁不起一次的閃失。就在市場盛傳「Ko桑不見了」的 時期,也是二○○八年金融風暴最慘烈之時,Ko桑確實銷聲匿跡了好一段時間,但他不是去跑路,而是砸重金、扎更穩的馬步。

「想走更遠的路,一定要把風險降到最低」,當時已經開了五家店的三井(包括農安街三家店,及三井美術館、明水三井共五家),讓Ko桑心中的危機意識也越來 越高,因此這一年,Ko桑決定砸下一億多元,打造一座全台灣日本料理業絕無僅有的「三井美食研究所」,占地六百多坪的研究所裡,所有新菜開發以及食材的前 置作業,全在這裡進行;這裡猶如三井美食的祕密基地,利用精細分工讓三井的食材風險降到最低。

同一時間,三井還建立一套從後台到前台、從採購到上菜的ERP(電腦系統),也是花了上億元。不要小看這套系統,這套系統不僅創下業內僅有,而且有效降低 錯誤,節省成本,Ko桑說,「除了食材成本與人事費用,其他成本都應該節省。」趁著金融風暴時打下的這兩隻腳,如今成了三井成長的動能,今天三井早已跨越 「日本料理」的本業,在Ko桑的想法中,任何創新點子,只要能創造三井品牌的「價值」,都有可行性,例如超市的誕生,就是他覺得可以照顧到許多無法好好坐 下來吃頓飯的上班族,才應運而生的。

又例如在台北魚市投下的革命創新,則是有次Ko桑開著二手車,到魚市場附近修車廠做例行保養,老闆剛好提及附近魚市要出租,頓時讓Ko桑起心動念,引發許 多創新的想法,最後想法越來越大,終於成就如今的全新局面。至於那些今年營收要成長幾成、獲利要賺多少的問題,他覺得不是最重要。

因此除了日本料理,三井餐飲集團目前還有魚產批發、超市,以及近日在魚市場剛開幕的「立吞」,也就是承襲日本人忙裡偷閒,簡單站著吃、吃完就走的飲食方 式,儘管幾天前才剛剛開幕,也沒有舉辦任何儀式,但生意好到超乎想像。

再過一陣子,三井在魚市場還要跨足日式火鍋,這幾天,正在緊鑼密鼓地試菜階段,Ko桑用他特有溫和、卻嚴謹堅持的工作風格,一個湯頭不對味,全部明天重 來,再不對,再來;湯匙器皿則是拿著尺一公分一公分地量,直到最合適為止,毫無轉圜餘地。

堅持價值

集團一年創造二十億元營收從九二年三井誕生至今,每一家店各有不同的市場定位、風格,不追求一味複製擴張,「因為把規模做大與價值之間,我一定選擇後 者。」黃奕瑞說,這是自己無法引入其他股東的主要原因,因為他不知如何跟股東解釋,為什麼為了開一家店,要花上一年多的時間去準備;也無法解釋為什麼只為 了端上桌時美麗的杯盤器皿,要在汐止租一間六百多坪的倉庫存放,更無法解釋為什麼為了音樂、服裝和菜色擺盤與器皿,就要砸重金聘用﹁美學總監﹂,這個國內 餐飲業僅見的職位;因為這些都不是計算獲利盈餘的商業公式,可以解答的。

如今,三井在全台北市有七家店,共有大約一千五百個座位,如果以每個座位平均一天創造三千元業績計算,保守估計每年營收大約十六億元,再加上其他事業,粗 估營收逼近二十億元。

三井不是台灣最大的餐飲集團,但Ko桑堅持的風格,在餐飲界蔚為異數,在一片講求資本利得的市場中,顯得很不一樣。

三井的未來,也許不是用簡單幾個數字可以擘畫,但當夾一片新鮮粉嫩的生魚片入口,或許就能體會Ko桑的用心;採訪尾聲,我們忍不住衷心地說聲:「有三井, 真好」,靦腆的Ko桑露出滿意的微笑,至於這是不是他心中最在意的「價值」,下次若有機會到三井用餐,不妨親自問他。

員工比股東重要的公司

三井不上市,也沒有外部股東,因此在Ko桑心目中最最在意的,其實是員工。

「沒有好員工,就沒有三井。」採訪過程中,Ko桑不只一次強調,三井提供員工極好的福利,在同業中饒富盛名。除了一般的員工宿舍、教育訓練之外,一般基層 員工起薪三萬元,比許多大學畢業生還要好,這還不包含業績獎金、全勤獎金等等,例如今年一月,三井農安店的員工,幾乎每人最低薪水都領到逼近四萬元,在所 得遲遲無法提升的台灣勞動市場上,羨煞許多人。

當然,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Ko桑對員工訓練要求嚴格,「光是盤子要怎麼端才不會造成職業傷害,就可以談很久。」員工說。

三井長期一直在徵人,不是請不到人,而是「請不到合適的人」,但只要員工表現好,Ko桑給員工的分紅配股也不手軟,核心幹部幾乎都是10年以上的老員工, 一路跟著Ko桑開疆闢土,一起寫下傳奇。

黃奕瑞

出生:1969年

現職:三井餐飲集團董事長事業:7家餐廳、超市、上引水產、上允貿易集團年營收:粗估近20億元

學歷:國中肄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744

從小工程師變身軟體界大老 奇虎周鴻禕 在爭議中寫下傳奇

2012-7-23  TWM




周鴻禕,原本只是湖北的一位小工程師,卻靠著兩次創業,攢出上億人民幣身價。

他敢言、直率,是大陸網路業爭議人物,這次衝著雷軍而來,單挑小米,激盪出的零利革命,就此展開。

撰文‧賴筱凡

七月三日,北京的一場產品發表會上,穿著一貫的鮮紅色休閒衫,北京軟體大廠奇虎三六○科技董事長周鴻禕忙著拿刀割、用水潑,藉此來證明新機的耐用度。一場手機新品發表會,儼然演變成為購物專家的推廣秀,但這就是周鴻禕,最近兩個月大陸最熱門的網路話題人物。

「很多善良消費者都不知道,『粗糧手機』(編按:指小米機)每支要賺七、八百人民幣,今天三六○將重新樹立千元智能機的新標準。」這是周鴻禕向小米科技開 的第一炮,直接瞄準了小米科技的利潤,甚至與家電大廠海爾聯手,推出低價智慧型手機,就為了「秒殺」小米。於是,一場「岳不群」大戰「杜甫」的口水大戰, 就此上演。

曾一手打造大陸最大搜尋引擎

首次創業即獲雅虎青睞

說起雷軍,台灣人可能對近一年強勢崛起的小米機,有些印象,但若問起周鴻禕,認識的人,鮮矣。然而,出身湖北省、年紀不過四十二歲的周鴻禕,在大陸軟體產業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

用幾個數字來看周鴻禕的影響力,在大陸,八三%的電腦安裝了奇虎的三六○系列防毒軟體,三六%的智慧型手機,內建了奇虎的軟體。而這不過是一家成立僅七年的新創公司成績單,去年三月,周鴻禕更成功讓「奇虎三六○」在那斯達克掛牌,坐擁二十億美元的市值。

看似傳奇的創業歷程,周鴻禕一路走來,卻是爭議不斷。

北京周鴻禕的辦公室裡,戴著銀框眼鏡,看似斯文的周鴻禕,這一刻,他霸氣地坐在百萬音響前,因為這幾乎是他四十歲人生中,最輝煌的時刻。周鴻禕從陝西西安 交通大學畢業後,被分派進了國營色彩濃厚的方正集團工作,誰能想到一位小工程師,在二十年後,能變身成一家在美股掛牌公司的董事長。

在方正,周鴻禕很快地嶄露頭角,從小工程師到研發中心副主任,到集團事業部總經理,但他並不滿足於這些頭銜與光環。血液裡帶了點叛逆因子的他,二十八歲那年,決定自己創業,而「三七二一公司」就是周鴻禕創業的第一個產物。

「如果要說人生最讓我後悔的一件事,那就是賣掉三七二一。」一九九八年,周鴻禕創立中文搜尋引擎三七二一,那是個大陸網路產業正要起步的年代,百度、騰訊 都還嗷嗷待哺,但才四年的時間,三七二一就成了大陸最大的搜尋引擎,營業額高達兩億人民幣,而就在二○○三年,三七二一被急於進軍大陸市場的雅虎相中,以 一.二億美元的代價買下,周鴻禕甚至成了雅虎中國區總裁。

直率、不怕得罪人

連楊致遠都頭疼的爭議性人物可是,個性直爽、有話敢說、從不怕得罪人的周鴻禕,遇上美國企業血統的雅虎,好光景自是不久,才一年時間,周鴻禕就離開了雅虎,重起爐灶,創立了奇虎科技。

周鴻禕曾說,高中時讀過一本書叫《矽谷熱》,講的就是蘋果創辦人賈伯斯,以及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創業故事,這一本書影響他甚巨,「搞別的,我可能成不了大事;但搞技術,幾個人在車庫裡就能改變世界,很適合我。」這就是周鴻禕,老想著與眾不同,想做大事。

所以,二次創業的周鴻禕,這次嗅到了新的商機,決定用新思惟做網路||提供免費防毒軟體;但他並不靠賣軟體賺錢,大批使用者安裝了奇虎的三六○安全系列軟體,廣告收益開始跟著進帳。

只不過,隨著奇虎三六○在美掛牌上市,周鴻禕好鬥的個性,又不安於現況;這回,他腦筋動到了低價智慧型手機上頭,直接與雷軍槓上。「其實,周鴻禕就是很會製造話題的人,當市場焦點都在他身上,那他的目的就達成了。」一名觀察大陸軟體業已久的分析師說。

正是周鴻禕這種個性,每做一件事就先製造話題,大踩同業痛腳,才會讓雅虎創辦人楊致遠曾氣得大罵,要創投不要把錢投資周鴻禕。這麼看來,周鴻禕要做智慧型手機,直接找上雷軍單挑,也就不那麼奇怪了。

周鴻禕

出生:1970年

現職:奇虎360科技董事長經歷:方正集團事業部總經理、3721創辦人、雅虎中國區總裁學歷:陝西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系統工程系碩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357

歐萊德從差點發不出薪水到年營收二億 孝心作動力 葛望平寫下「綠色奇蹟」

2013-04-08  TWM
 
 

 

歐萊德總經理葛望平,自行研發、生產的環保品牌,業績從原本只有四千多萬元,到二○一二年營業額二億元;事業版圖更是從國內、到外銷全世界四十多個國家,都有歐萊德產品。葛望平如何讓自己的事業創新局?

撰文‧許瓊文

總是一頭捲髮,近乎爆炸頭的樣子是葛望平的招牌造形,說話很快、充滿活力,腦袋裡用不完的創意點子,一定要讓你「哇!」而他經營的事業,就和他的人一樣,讓人不停地「哇!」原本,葛望平成立的「歐萊德」,只是一家代理澳洲洗髮精品牌的代理商,每年不到五千萬元業績,在二○○六年轉型時,還差一點發不出薪水。如今,「歐萊德」已經是一家年營業額超過二億元的企業,外銷世界四十多個國家,是台灣本土髮妝品牌,市占率最高的企業。

能有今日的成績,來自於葛望平決定將企業轉型為「綠色」、「環保」企業。歐萊德是台灣第一家通過「國際碳足跡標準認證」、「碳中和宣告確認」的民生用品廠商,也是獲得政府輔導補助的唯一中小企業。

代父圓夢 企業經營大轉彎葛望平的創業動機,原先只是為了想要賺大錢擺脫貧窮,沒想到,父母親突如其來在同一年相繼過世,讓他大受打擊,這樣的椎心之痛,讓他重新看待自己的人生以及工作的意義。

在髮妝產業超過十年的葛望平,為了賺大錢,與現任董事長邱學景、副總經理張貴仁共同創立歐萊德,一開始,以代理國外的美髮產品為主。

公司在○二年三月八日成立,「沒想到隔一個月,我父親因為腎臟病意外過世;同一年十月,我母親也因為肺癌離開。」對葛望平來說,仍是難以釋懷的痛,父母親的離世,讓他大受打擊,也引起憂鬱症上身。

從那時候開始,葛望平雖然寄情於工作,但總是對失去父母的痛難以釋懷,抗憂鬱的藥物整整吃了兩年,也引起身上水腫等各種副作用,他的醫師告訴他:「你不能一直靠藥物對抗憂鬱,要找一件事情,作為你情緒的出口。」「這句話,我聽進去了。」葛望平說。

於是,葛望平想到,父親在他創業之初,給了他一百萬元作為創業資本,並且叮囑他,「你將來若是事業有成了,但是已經沒有父母可以孝順,那麼要把這份孝心,回饋給社會、國家。」葛望平的父親是典型的退伍老兵,對國家有著很崇敬的心,也真心希望兒子如此。

利己利人

全環保產品誕生

葛望平發現父母的病,還有自己的氣喘問題,大多與化學物質,還有環境荷爾蒙有關聯,「我可不可以做一種不要有危害物質,保護小我的自己,同時也保護大我環境的產品,也是一種報效國家的方式。」葛望平說,不僅是完成父親的遺願,更是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

於是,醞釀了將近兩年,二○○六年開始,歐萊德停掉過去所有含有化學成分的產品,改研發具備環保、綠色的有機髮妝產品。葛望平知道,要讓小企業有機會出頭,就要有創新思惟,「第一個做才會讓人印象深刻!」葛望平說。

葛望平的綠色革命,不但堅持而且徹底,從原料開始來自有機農耕,包材是可生物分解及環保回收塑膠,瓶身與標籤紙使用環保油墨,甚至到包裝運送的箱子,也採用環保回收再製的材質。由內而外,是最環保的髮妝用品,「我們的產品丟到土壤裡,二十八天內可以分解九七%,這是禁得起實驗證明的。」葛望平說。

使用有機環保原料所生產的洗髮精,比起一般化學合成的產品,成本貴至少二十倍,即使如此,葛望平還推動「綠色供應鏈」,連上游工廠都通過碳足跡認證,甚至公司工廠的建築也獲六項國際綠建築認證。

在曼都國際集團總經理特助林明志眼中,葛望平「何止是瘋狂,簡直是拚上性命在做!」林明志說。

但這是一條艱難的路,除了研發耗費經費、時間外,生產工廠也不願意配合。

說服廠商 改變能量更擴大葛望平找來專家顧問,向政府申請經費,做好完整簡報,要說服包材、原料的工廠,與他一起進行碳足跡的認證。歐萊德的上游印刷廠,葛瑞特印刷業務經理黃卓雅就說,「一開始我們被葛望平的執著拖著走,但現在很感謝他,讓我們因為綠色認證,帶來更多訂單。」接著就是說服下游的通路商,專業的髮廊要願意採用歐萊德的產品。「我們的產品定價在台灣品牌中最高,但是比起國外的大品牌,還是相對低。」葛望平說,雖然成本是別人的二十倍,但價格還是有競爭力的。

葛望平親自擔任最佳業務員,每天拜訪超過三十家客戶,「全台有二萬家髮廊,我至少跑過一萬家。」葛望平自豪地說,每天勤跑客戶,讓歐萊德終於成為台灣品牌中市占率最高的,去年年營業額突破二億元。

葛望平努力累積著改變世界的能量,從每年不斷成長的營收數字來看,他的願望正逐步實現中。

歐萊德

成立時間:2002年

董事長:邱學景

資本額:6500萬元

主要業務:環保洗護髮產品

2012年營收:2億元

葛望平的創意煉金術

1. 綠色供應鏈改善流程說服上下游廠商,一同建立綠色供應鏈,改善生產流程,創造更高價值。

2.互利模式說服廠商與客戶發揮超強說服力,站在廠商、客戶的立場,替雙方找到彼此互利的方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4492

台大畢業生跨足金融、飯店、酒莊 寫下驚歎號 百億大亨郭炎 縱橫港台資本市場的傳奇

2013-11-25  TWM
 
 

 

今年港台資本市場中的風光人物郭炎,六月成為國泰金控的董事會成員,七月也回任接掌香港中信資源,事業版圖更跨及中國飯店業及法國酒莊,這位金融大咖為什麼能縱橫不同場域?

撰文‧張舒婷

十一月六日,香港上市公司中信資源控股發布公告,董事會決議將對郭炎提供四億股購股權,占公司目前發行股數的五.○八%。七月二十二日就已回鍋接任中信資源董事會主席、但帳面卻仍零持股的郭炎,至此,個人財富與中信資源的前途完成連結,可謂「名正言順」重回中信資源最高峰;同時,也為他積極重返港台兩地資本市場的這一年,畫下一個完美句號。

若論二○一三年港台資本市場中最風光的人物,郭炎絕對是其中之一。六月,他在一片驚呼聲中,成為台灣最大民營金控公司國泰金控的董事會成員,如今,又確定回任接掌香港的中信資源。

台灣女婿 縱橫兩岸金融界在消息正式公布之前,「郭炎要回來」的傳言已甚囂塵上,中信資源股價則是自七月十一日起連漲六個交易日,漲幅高達三三%,凸顯市場對「郭炎效應」的高度期待。畢竟,打從他在八○年代後期自台灣金融圈發跡開始,無論在何處、何場域,只要一出手,必然會留下一個漂亮的驚歎號。

郭炎是誰?他是越南華僑,一九七一年到台灣就讀台大商學系,娶了小自己一屆、出身望族的學妹張秀芬後,取得中華民國身分證,成為台灣人。

八七年,郭炎擔任美商信孚銀行(現已被德意志銀行購併)台灣區總經理,讓這家連年虧損的台灣分行,在一年之內轉為獲利五千萬美元,據聞,他也因此拿到了約四千萬元台幣的獎金。

這或許是郭炎人生的第一桶金,但還不算是他在台灣金融圈的「驚歎號」,真正的紀錄,是他完成了台灣史上第一次的「可轉換公司債」發行。

八七年,郭炎協助永豐餘發行全台灣第一筆可轉換公司債,時任信孚銀行台北分行副總裁、與郭炎共事約一年的裕隆集團前副執行長徐善可回憶,當時完全沒有法源依據,政府不允許企業在「沒有股票」的情況下,先發行可以「換股票」的債券,郭炎積極奔走,拜訪當時證管會主委張昌邦等官員,想出以當時永豐餘子公司中華紙漿股票,作為永豐餘可轉債的抵押品,順利突破難關。

「聰明、反應快、點子很多。」這是郭炎在台大與柏克萊大學的學弟、台大財金系教授李存修對他的評價。徐善可則是形容郭炎:「很有魄力,能跳脫金融圈窠臼,彷彿沒有什麼不可為。」此外,跟隨郭炎最久的子弟兵之一,德意志銀行總經理吳均龐曾寫過一本小說《Money Game:金錢遊戲》,描寫一位年輕人闖蕩金融圈的故事,男主角程風的頭號貴人、越南籍華僑女強人金豔姿,「心思靈動細膩,才智之高,反應之快,萬中無一」,便是郭炎化身。

九一年,郭炎調回香港,九五年則受中共元老王震之子、太子黨重要成員王軍之邀,加入中信集團在香港購併成立的中信嘉華銀行擔任董事主席。郭炎與王軍結識於八○年代初期,當時在美國Crocker銀行香港分行工作的郭炎,曾為中信集團完成一筆三千萬美元聯貸案,接洽者即為王軍,兩人自此交好。

但在郭炎加入嘉華銀行不到一年後,當時中信集團副董事長金德琴(後來因為貪汙被判無期徒刑)即向中國國務院檢舉指出,王軍與郭炎密謀竊取並私分嘉華銀行三百億港幣資產,為了避嫌,郭炎被要求簽下競業條款,休息一年,黯然離開。

轉戰資源 身價累積上百億在別人眼中,郭炎是這場鬥爭的輸家,但腦筋靈活的他,卻開始將觸角伸向金融業以外的世界。

首先是在資源產業領域。九八年,郭炎與友人合資買下香港上市公司東南亞木業,無巧不巧,中國政府彼時正力推「國企向外擴張」政策,對於時任中信資源董事長的王軍來說,郭炎自是他的最佳操盤手。接下來,東南亞木業先是成為中信集團的子公司,隨後更名為中信資源控股,郭炎在○三年成為主席。○六年,中信以十九億美元買下石油存量高達五億桶的哈薩克油田,即是其代表作之一。

在○三年至○七年郭炎擔任主席期間,中信資源股價表現強勢,本益比一度高達一六二倍。隨著王軍退休,郭炎在○七年八月底辭去中信資源所有職務,並以每股六港幣以上高價出清持股,累積新台幣上百億元身價。不過,相較於這些年在資源產業的闖蕩,在紅酒與飯店的領域,郭炎的成績更是精采萬分。

郭炎在法國的殖民地越南長大,自小即憧憬法國生活,即使不諳法語,每年仍要赴法國旅遊至少兩趟。九七年,當他首度離開中信集團不久後,就在朋友引薦下,砸下八百萬美元買下法國波爾多地區的歐碧尚(Haut-Brisson)酒莊,作為他和家人日後的度假勝地,成為當地第一位華人酒莊主人。

延伸觸角 經營飯店、酒莊此外,篤信密宗的他也經常往返西藏拉薩,發現當地沒有足以吸引旅客入住的觀光酒店,○五年,他與拉薩政府簽訂協議,並於隔年開始規畫興建當地第一座五星級酒店──拉薩瑞吉度假酒店,而且為了「練兵」,他先在拉薩另外興建一座四星級的福朋喜來登酒店。

不僅如此,由於擔任酒店管理工作的外國人每年只能在拉薩停留三個月,為了充分運用人力,精明的郭炎也於○六年起在陝西西安另行打造一座五星級酒店──西安威斯汀酒店,並標榜酒店內設置博物館,珍藏二千多件歷史文物。

拉薩瑞吉酒店與西安威斯汀酒店分別於○九年及一一年營運,合計斥資逾十億元人民幣,曾入住其酒店的多位人士皆表示,郭炎聘請國外專業團隊來經營管理,服務品質不在話下;酒店的內部空間由法國設計師主導,以西方藝術的表現手法融合當地的美學元素。有趣的是,瑞吉酒店總統套房除了可以直接看到世界最高宮殿布達拉宮,大廳牆上還掛著一幅台灣玉山主峰的照片,凸顯酒店主人對台灣的情感。

知情人士表示,郭炎旗下的三家酒店各具特色,地點也都絕佳,故營運至今皆有不錯的獲利。至於郭炎在因緣際會下買下酒莊,踏上釀造高級葡萄酒之路,更被葡萄酒界視為化不可能為可能的傳奇。

歐碧尚原本只是沒沒無聞的酒莊,郭炎竟不惜血本,不但持續購買土地,擴大莊園面積外,同時改為有機種植,且只買最高級的橡木桶,還重金聘請國際釀酒大師米歇爾.羅蘭擔任顧問,並從世界各國邀請品酒大師來提供意見,國內資深品酒家如楊子葆、林殿理等,都曾是座上賓。

歐碧尚酒莊的葡萄酒連年被知名酒評家Robert Parker給予超過九十分的高分,楊子葆分析:「這就是郭炎聘請米歇爾.羅蘭的用意:在最快的時間內衝高評等,闖出知名度。他的決心和效率很值得肯定。」一○年,歐碧尚酒莊開始獲利,且獲得法國農業部門的有機認證。台灣的代理商、拉圖葡萄酒莊負責人劉坤昇表示,經營酒莊是長線投資事業,幾十年才獲利是常態,郭炎一心想釀出「全世界金字塔頂端階級的人都愛喝的酒」,能在十餘年就轉虧為盈,算是相當難得。

這些成就,除了得力於郭炎的用心經營外,也與他的人脈有關。與他有交情的股市名人、已故的榮安邱(本名邱明宏),生前經營頂級度假別墅三二行館,也指名郭炎的酒,每次一買都是五百箱起跳,現在到三二行館還喝得到。今年,歐碧尚的葡萄酒甚至登上國泰、港龍兩大航空公司頭等艙。

儘管郭炎多次提到:「想賺錢的話,不要經營酒莊。」但他仍持續擴張他的葡萄酒事業版圖,將歐碧尚酒莊未來的主力市場鎖定在中國,正著手在當地成立專屬營銷公司,目前上海半島酒店、北京瑞吉酒店及馬會會所,都已成為他的客戶。

說起郭炎的人脈學,與郭炎有數度生意往來的桃園捷運公司董事長劉奕成,讚許他「談生意像是交朋友」,總能做足功課,充分體察對方生意以外的需求,打動對方的心。

吳均龐也深有同感。十幾年前,兩人曾一齊拜訪當時的央行總裁許遠東,得知許遠東愛好古典歌劇,拜訪結束,才剛踏出總裁辦公室,郭突然帶著吳折返,詢問許的祕書赴美班機和行程後,為他在空檔時間訂了美國大都會歌劇院、莫札特《後宮誘逃》門票。

隨後,郭炎又自掏腰包買一套唱片送給吳均龐,希望他日後能和許總裁有更多共同話題,拉近距離。「他真的很提攜我,都叫我『兄弟』,完全沒有把我當成小弟看待。」也難怪,一九八八年,郭炎曾在台大開設一門與金融商品有關的課程,由於當時他已開始奔走於兩岸三地,無暇去上課,子弟兵如吳均龐或華新麗華前總經理高蓬雯,皆不求回報地輪流「代課」,擔任講師。

郭炎的高度親和力,在他加入國泰金控董事會後,同樣表現出來。國泰金控董事長蔡宏圖篤信佛教,每天都會抽空誦讀《大悲咒》、《心經》等,郭炎則是佛教密宗的虔誠信徒。今年四月,蔡宏圖夫人黃麗姿因腦溢血而陷入昏迷,他憂心如焚,親近蔡宏圖的人士指出,郭炎六月加入國泰金後,與蔡分享密宗教義作為慰藉,大幅拉近了兩人距離。

難忘本業 藉國泰金控再起別以為郭炎這位商場大亨眼中只有事業,他們一家五口不但感情深厚,而且也分別闖出一片天:夫人張秀芬在中國投資房地產有成,且是郭炎興建三家酒店的最大幫手;三個孩子都畢業自哈佛大學,長女郭心怡曾出任高盛集團證券研究財務分析師,現任佳士得美術學院亞洲區總監,是佳士得表現受到肯定的拍賣官,其夫婿是香港知名內科醫師。

在旁人眼中,郭炎不論從事業到家庭,都是一個個驚歎號,也難怪他最近再度向中信資源和國泰金出手,如此深受矚目。吳均龐說,郭炎的投資哲學就是,「只投資他熟悉的東西」,他最熟悉的就是金融,而台灣的金融業,正是他的投資版圖中欠缺的一塊。

國泰金控前高層也指出,以郭炎的財富和知名度,何必來擔任董事?一定是對台灣的金融業念念不忘,現在看上了全台灣最大的國泰金了。事實上,就在郭炎加入國泰金不久後,他就曾表示,將來不排除買進國泰金股票,且買到需要申報的十%額度。

至於中信資源的部分,回到郭炎即將取得的四億股購股權,依規定,每股認購價格是一.七七港幣,與目前的一.○八港幣相比,溢價逾六成。不過,若與他在○七年以六港幣以上高價出清持股相比,此番回鍋,等於完成一趟獲利空間極為寬廣的「高出低進」,莫怪郭炎在重返中信資源之後,顯得意氣風發。

經過了重返資本市場的一三年之後,明年的郭炎,會不會再次寫下一個驚歎號,港台金融圈皆拭目以待。

郭 炎

出生:1949年

現職:國泰金控董事、香港中信資源董事會主席、香港同星投資董事長經歷:香港中信資源董事會主席、中國全國政協委員學歷: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金融系博士、香港大學管理學與哲學碩士、台大商學系

郭炎版圖跨界

每一事業都精采

金融 2013年6月成為國泰金控董事,至今每場董事會均親自出席全程參與,並曾表態未來不排除買進國泰金股票。

資源 2013年7月擔任香港上市公司中信資源控股董事會主席,將取得4億股購股權,占比5.08%。

酒莊 1997年買下法國歐碧尚酒莊,目前已獲利;2011、2012年又分別買下帕塔希莊園(La Patache)及克里斯托弗酒莊(Tour Saint Christophe)。

飯店 以運高集團名義經營拉薩瑞吉酒店、拉薩福朋喜來登酒店及西安威斯汀酒店,由夫人張秀芬主導、興建,三家酒店均已獲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418

1,000萬點擊: 為了甚麼去繼續寫下去?

本博客在2011年12月9日已超過了500萬點擊,經過768日的努力,這個博客的總點擊率在今日又再次翻一翻,達到了1,000萬,實際上,這個網站的點擊率應該超過了1,020萬,不過這個計數器是有紀錄的。

前一陣子,心中空虛,突然想起我辛苦了幾年,其實除了這網站外,還剩下些甚麼?其實也好像沒有,那我在想當初為甚麼去寫下去? 那時候就讓我回顧一下這幾年我的歷程。

這個網站的緣起其實就是筆者眼見報紙上的新聞資料完全不專業,並認為當時炒股的風氣太誇張,賺快錢的心態在小投資者的心表露無遺,加上讀了周顯的一本書引起啟發,才開始慢慢寫作之途。那些年,看得太多老千股常常賣弄基本因素,又持續向下炒,於是弄了老千股系列,加上當年在貝沁財和王雅媛的blog持續發言,賣弄自己對股票的認識,終於建立了第一批穩固的讀者,加上開始轉載文章,流量開始穩定,加上因為畢業後前景徬徨,當年在香港討論區發佈老千股系列,在那區曾引起迴響,也開始把轉載文章和自己寫的文章分開,流量開始持續上升,其實當年我是為了生存寫下去,那幾個月博客開始形成規模。

到了2008年11月,博客系統由wordpress改成現在的差不多模樣,但因為搜尋器失效,流量在短短幾個月間跌至不足100,當年真是感覺好像失敗的一樣,但是我沒有放棄,之後匯豐低價供股,我努力搜羅文章,加上當時因為有些空閒,又有空不停在當時頭100大財經博客及網站宣傳,加上每天撰寫文章,加上又寫很多貼士和細價股,流量持續上升,幾乎每個月都增加幾成,到了年中,每日瀏量超過了1,000,年底也站穩2,000,財經博客排名由第10,慢慢爬上第2和第1,但因為文庫部分文章有些犯了版權,加上家中有一些事情出現,心中很徬徨,當時就是認為有名氣就是錢,其實我當時是利慾分心了麼,可能就是元為認同寫下去。但一次奇特的會面,終於覺得自己應為股票界不正之風出一分力,冒著流量下跌風險,也要把其他東西寫下去,其他東西我為了生存。

在2009年後2、3年,是我把我自己在股票知識鞏固的幾年,那種虛浮的氣氛沒有了,也逐步變為踏實,自己也逐步減產了,但我覺得資料性和可讀性強了,當年貼貼士,,賺大錢的人總覺得不好看,說自己退步了,但我覺得這才是把股票變成一份興趣,而不是純賺錢的東西,覺得很高興。那幾年,我的重心變了把論壇和stock.zkiz.com慢慢搞起了,雖然在2010年7月,討論區在前幾個月的資料全部沒有了,使網站缺少了一些回憶,當時筆者和壇主說,我已經是輸不起了,這是最後一次,我那時後為求生存,甚麼都會很高興地分享,終於在時間積累下,逐步成為人氣最大的股票討論區,也開始很多人協助網站的運作,我有時覺得頗為欣慰。其實現在搞下去,好像是為了一份責任,一份為香港股票界留下回憶的責任,雖然很虛無,但我心真是捨不下這份責任。

雖然,近來報紙的不正之風終於加劇很很嚴重,我自己也看不下去了,但這個站仍然保持純純的風格,獲得了各位網友的信任,成為他們找股票的優先選擇之一,這就是這個網站的價值,信譽。沒有信譽就沒有我們網站,所以也可以為著信譽搞下去,寫下去。

雖然,在500萬點擊時,我寫下的各項工作
「webb-site.com及stock.zkiz.com的人物系統,或者未來製造的維基百科,亦希望儘量記得每一個人和甚麼人有些甚麼關係,使得可以儘量猜到每個人的把戲,使得別人不得隨便玩財技玩得這樣高興,亦使小股民可以知道騙局,能夠知所進退。

而小弟的博客的文章有以下的傾向:

(1) 把收購公告的事重新鋪排過一次,不清楚的搞清楚,並把它具體化,使人能夠儘量明白

(2) 把新聞及股評人提及的錯處能夠儘量更正,希望各新聞從業員及股評人能夠尊重自己的工作,另外使別人瞭解真正的事實

(3) 把一些逐步興起的股票集團逐步起底,並讓人瞭解他們的脈絡所在」

有一些礙於工作繁忙關係未完成,但筆者希望未來這幾年有足夠金錢工作供筆者全力去做這些工作,可以使這兒成為找到各項香港股市資料的地方,這就是我的夢想。另外,我自己也希望能尋找新的方向,為生存和名譽努力,另外我仍然希望自己保持低調,使網站較筆者出名,這才可以維持營運長久。。

最後,我很多謝各位協助網站運作的各位朋友,特別是壇主,他這幾年和我一起逐步把網站的功能持續改善,逐步變得更人性化,使更多人易於使用的網站,內容也慢慢改善了變得有趣,也令其他人覺得滿意。未來仍會繼續增加使人高興的功能,使大家能有一些驚喜。

到現在,我是有信心,這個網站是可以繼續辦下去的,雖然現在生存應該不是問題,我仍然會儘最大的努力去為這個網站尋找逐步擴大的方式,為網站的名譽、大家的期望和我的興趣作為最高的意願搞下去,最終成為一份長期持續的事業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8790

《 新亮點》大S也鍾情的「珠寶盒」喜餅 鄰里過招35回合 甜點女王寫下億元傳奇

2014-03-10  TWM
 
 

 

三年前,被藝人大S青睞選為結婚喜餅,從此「珠寶盒」坐穩台北甜點界的翹楚地位;十年來,老闆林淑真在永康商圈一口氣開了三家店,各擁口碑與粉絲;這位「甜點女王」的創業經歷,早已成為永康商圈稱頌的傳奇。

撰文‧劉俞青

陽光灑落的週末午後,台北市麗水街靜謐的巷弄間,大老遠就看到三三兩兩的人不斷朝同一家店門口靠攏,走近一看,錯落有致的店面佈置,這裡正是讓全台北女生都瘋狂的法式甜品店——珠寶盒。

珠寶盒的名氣,在台北的法式甜品界,絕對堪稱一二。尤其在二○一○年底,藝人大S(徐熙媛)結婚選用喜餅,獨鍾珠寶盒的水果軟糖,典雅的包裝、清新自然的水果原味,更一舉奠定珠寶盒的市場地位。

去年,光是麗水街的珠寶盒一家店,創下年營收將近五千萬元的業績,幾乎是國內甜品界新高紀錄,並持續以每年約一五%的業績成長,而寫下這則傳奇故事的主人翁,正是林淑真。

事實上,林淑真不只開了珠寶盒一家店,她在永康商圈還擁有地中海式料理的「兔子聽音樂」和法式餐廳「風流小館」,每家店的產品、定位都截然不同。此外,兩年前珠寶盒也在安和路的巷弄裡開了「珠寶盒2」;如果從○四年她接手朋友才開一年的「兔子聽音樂」餐廳算起,到今年剛好整整十年。

十年,一位六十二年次的女生,在這個一級戰區開出三家店,三家店各有特色與口碑,去年全部營收約一億二千萬元,成績單令人折服。

甜點女王養成第一課

誠懇面對問題,五年跑數十次協調會能有今天豐碩的成績,風光的背後,辛苦難為外人道,話還沒說,林淑真已經先紅了眼眶,但她堅持沒讓眼淚掉下來,「說這些,其實有些尷尬與不堪。」為了在這裡順利展店,她吞下不少辛酸。

十年前,從來沒有開店經驗的她,意外接下朋友經營的「兔子聽音樂」,卻沒想到,所有的難題就從這家店開始。

接手沒多久,有一天,突然有鄰居上門來嫌店裡的聲音太吵,這是林淑真惡夢的開端。自此後,林淑真的生活,就與這個「噪音」纏鬥不休;她開始加裝隔音木閘、隔音棉,但無論怎麼努力,都無法達到期待,最後不得已,連永康商圈協進會理事長李慶隆也加入協調,甚至到後來,在市議員的陪同下,林淑真在五年內到市議會開了三十五次的協調會,次數之高,也堪稱是紀錄。

「我不逃避,選擇面對問題,才能解決問題。」林淑真坦然說,每次要開協調會之前,都會壓力大到睡不著;後來,噪音問題在林淑真誠懇面對,也以實際的行動改善之下,獲得解決,與鄰居之間,終於取得和諧。

甜點女王養成第二課

半路出家不認輸,考取多國烘焙證照至於為什麼投入烘焙業?原來,林淑真高中學的是室內設計,畢業後進入「日商全麗雅設計公司」,她在這家日商公司做了整整三年,後來因為小孩出生,才不得不辭職回家。閒不下來的她,此時決定開始學習自己一直很喜歡,但始終沒有機會學習的「烘焙課」。

每天把孩子送到幼稚園後,她從木柵家裡開車一個小時,到新北市八里的「中華穀類食品工藝技術研究所」學烹飪,每天朝九晚五,一週五天,而且每天回到家之後,無論小孩哭鬧、再苦再累,她都一定把當天老師教的,從頭到尾在家做一遍,記下所有問題,隔天再到課堂上問老師。二年下來,她沒有缺席一堂課,連當時的老師都佩服她的毅力。

「我上課不是為了要開店,這麼認真,純粹只是喜歡,想把烘焙這件事做對、做好。」林淑真認真地說。「她做事有一股驚人的毅力。」在珠寶盒工作超過三年,從店長一路做到品牌經理的呂明怡說。

雖是半路出家,但林淑真拿出一大疊自己一路以來拿到的烘焙認證,擺滿一整桌,她甚至為了要看懂法文、日文食譜,如今也學會簡單的法語、日語,要證明自己有絕對的烘焙專業。

甜點女王養成第三課

隨時做好準備,微風櫥窗放送奠基後來創立珠寶盒,可以說是無心插柳。當時她在「兔子聽音樂」餐廳裡小試身手,賣起自己的烘焙點心,竟然大受歡迎,讓原本奄奄一息的生意起死回生,也才讓她動了開一家法式點心的念頭。

○六年七月,第一家珠寶盒在麗水街的巷弄裡開幕,「老實說,連我都替她捏好幾把冷汗。」李慶隆說,這裡太安靜,林淑真又不打廣告,儘管用料都是最頂級的法國奶油,但問題是,誰會知道這裡有家甜品店?

「說來好笑也丟臉,從兔子(聽音樂)開始,我根本不知道這裡是所謂『一級戰區』,開了珠寶盒,也不認為這麼靜謐的住宅區對開店有什麼不好。」心中只有烘焙、其實沒有太多「生意經」的林淑真回首來時路,她說自己不是精明幹練的女強人,但喜歡的事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一開始,果真生意平平,但是機會永遠留給準備好的人,半年之後,微風廣場引進一個世界知名的甜品專櫃叫「汀恩德魯卡(Dean & Deluca)」,從此改變了珠寶盒,也改變林淑真的一生。

因為這個名為「D&D」的專櫃,營運模式是在全世界各地設櫃,但它不是自家製作甜點,而是去尋找當地所有最棒的甜點,再擺入自家的櫃內販售。

當時,D&D遍嘗台北市所有甜點之後,用料實在、烘焙技巧純熟的珠寶盒立刻雀屏中選,後來D&D的麵包櫃中,約三分之二都是珠寶盒的產品。

透過微風廣場的櫥窗,終於一炮打響了珠寶盒的名氣,成為台北名媛圈不斷傳誦必吃的甜點,尤其「珠寶盒」三個字,讓許多女生有備受寵愛的感受,從此,成為許多知名藝人、名流雅士宴會送禮的最佳選擇。

緊接著,○八年《中國時報》舉辦法式麵包評比大賽,珠寶盒的麵包更是一舉拿下冠軍,報紙上偌大的版面細數珠寶盒的細緻與品質堅持,推升業績跳躍成長,外國觀光客、台灣本地客愈聚愈多,「珠寶盒」逐漸成為麗水街上重要的風景之一。

法式甜點的元素是什麼?「是『愛』與『浪漫』。」林淑真直接給了答案。「我們每年訂下一五%的成長,今年的珠寶盒與兔子聽音樂都會很不一樣,敬請期待。」眼前這位台北甜點女王一點都不浪漫,她很務實,在業績成長與法式浪漫之間,兢兢業業一路走來,勇氣十足,而且堅持到底。

珠寶盒、兔子聽音樂、風流小館

負責人:林淑真

進駐永康時間:2004年年營業額:總計約1.5億元進駐永康商圈原因:接手朋友開的「兔子聽音樂」。

特色:珠寶盒用料實在,是政商名流心中法式甜點的首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93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