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個禮拜不談金融談佛學
在紐西蘭旅遊了差不多兩個月,當中除了不停呼吸用錢買唔到的新鮮空氣外,亦不時看香港報紙。其中一篇寫於信報關於兩位金融巨子被佛教的訓練如何改變他們的工作和人生很有意思。
這兩位就是豐銀行亞太區顧問梁兆基及凱基證劵亞洲營運總裁鄺民彬,他倆都是香港大學佛學(不是佛教啊!)研究碩士課程畢業生。筆者現摘要當中一些有同感的部份與大家分享共勉之:
1.金融世界多與『貪』有關,不貪賺不了錢,但只要明白自己為何貪,便能不受貪所控制,也不會因為貪而犯錯。
2.「以出世的心做入世的事」,讓他免於種種危險。
3.「盡力去做就足夠,有錢時用有錢的心態對待,沒有錢時用沒有錢的心態,安貧樂富,不會因為求而不得所苦。」
4.佛學是一種自己研究自己的「心學」,讓自己不執着於無常而自尋煩惱。
5.「得亦不喜,失亦不憂,令生活變得較平衡,符合中庸,得到更長久的安穩。」
6. 佛祖並非反對人追求財富,而是反對人為財富所困,因此取和用都要有其方法。
7.「覺察」自己的心靈有沒有受到貪(欲望)嗔(情緒)癡(成見)困擾,也「覺知」自己行動的結果,好好管理自己,不陷於煩惱之中。
善哉,善哉!
何為出世 – 雲飄飄神仙山裏現?
何為入世 – 人在船湖中起浪兒?
筆者今年二月中攝於紐西蘭南島皇后鎮附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