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如何提高長期投資收益率

Fr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83f36780100adzn.html
沃頓商學院金融學教授傑瑞米·J·西格爾(Jeremy J. Siegel)的兩本投資名著在中國內地都有了譯本,一本是1994年出版的《股票長期投資(Stocks for Long Run)》,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的2004年5月第1版的譯本名為《股史風雲話投資》,封面設計活脫脫是一付江湖股評家的打扮,什麼“散戶投資正典”、“華爾街十大必讀投資寶典之一”,要不是知道西格爾有這麼一本書,我連翻它的興趣都沒有。 《股票長期投資》之所以有名,主要是西格爾“撥亂反正”,認為要辯證地看待美國20世紀70年代初的“漂亮50”泡沫,因為在1972年牛市狂潮 中,“漂亮50”雖被高估,但只高估很少一點點,在1972年到2001年11月期間實現了11.76%的年收益,略低於標準普爾500指數12.14% 的年增長率。儘管西格爾提醒大家,無論大盤成長型股票的前景看起來是多麼的美妙,都不可能達到“不惜任何代價去買”的地步,但它們很容易讓人產生誤會,以 為只要長期擁有“好公司”就可以獲得相當不錯的收益。 另外,即便現在回眸,有些泡沫股確實實現了投資者給它的超高預期,我們還是不能否認泡沫給當時市場所造成的嚴重傷害。 其實,也有人著書分析幾百年前的荷蘭鬱金香泡沫是合理的,原因是這些球莖至今還很稀有和昂貴。這些翻案文章意義不是很大,泡沫的殺傷力聚集在當代人的 身上,財產損失了一半乃至全無,這事突然發生了,對誰都不合理,只是有些人痛不欲生,有些人化悲痛為力量而已。用一個不是很準確的比喻,你年輕時因性格孟 浪而失戀或家庭破碎,沉痛萬分。很多年後,你有了幸福的家庭,回憶往事,早已煙消雲散,但你不能否認當年曾經大悲大痛過。 除此以外,《股票長期投資》泛泛而談,從今天看價值已不大。 有意思的是,經歷了20世紀初的科網泡沫後,西格爾在2005年又出版了一本《投資者的未來(The Future for Investors)》,機械工業出版社2007年1月推出了第1版的中譯本,我們讀後極受啟發。 我們不妨從一個很實用的角度展開西格爾的研究話題,那就是如何長期投資(購買然後持有)呢?包括西格爾在內的許多專家以往並不建議人們選擇購買20家 大公司的股票,然後一直持有它們。他們認為,正確的做法是購買指數基金來獲得長期收益,因為像標準普爾500指數等都會不斷隨著新公司的出現而更新,只有 指數基金的回報可以和這些市場指標很好地契合。 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歷史似乎說明了這一點,標準普爾公司於1923年率先推出了股價指數,3年後又建立了包括90只股票的綜合指數,到1957年, 公司把指數範圍擴展到500只股票。其後,標準普爾500指數不斷地更新,及至2003年,被添加到指數中的新公司達到917家,平均每年20家。添加新 公司最多的一年是1976年,共有60張新面孔登上指數,其中有15家銀行和10家保險公司。在科技泡沫達到頂峰的2000年,指數中添加了49家新公 司,僅少於1976年,而在2003年股市跌到了穀底,只有8家新公司登上指數,是歷史上最少的一次。 與1957年相比,2003年的標準普爾500指數公司構成變化巨大,今天排在市值前5名的企業(微軟、沃爾瑪、英代爾、思科和戴爾),在1957年 都還不存在。1957年的市值前20名裏有9家石油生產商,而今天只有2家;今天的前20家公司裏有12家來自科技、金融和衛生保健行業,1957年則只 有IBM能夠位列其中(見表1)。


然而,這次西格爾做了件“笨事”,他計算了1957年標準普爾500指數中最初500家公司到2003年的收益率,並將它與不斷更新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收益率作了一番比較。 由於原來的500家公司命運不同,西格爾構建了三個投資組合,第一個被稱為“倖存者投資組合”,它假設當原始公司發生兼併或私有化時,投資者將這些公 司的股票賣掉並將資金再投入指數“倖存”公司中去,結果有125家公司構成了該資產組合,年收益率是11.31%。第二個叫做“直接派生投資組合”,它包 括所有發生兼併的公司,不過像前一個組合一樣,所有的分拆公司股票都被立即售出,並再投資於母公司,共有228家公司的組合年收益是11.35%。第三個 叫做“完全派生投資組合”,它是在前一個組合的基礎上假設投資者持有所有的分拆公司股票,由於該組合不涉及任何股票出售,因此是絕對的“買入持有投資組合 ”,或者說是“買入忘記投資組合”,由341家公司的組合年收益率是11.4%。 那麼,1957年至2003年的隨時更新的標準普爾500指數的年收益是多少?10.85%。也就是說,無論我們怎樣定義由原始標準普爾500指數投資組合的收益,都比“喜新厭舊”的標準普爾500指數高,而且風險更低(見表2)。


西格爾的結論是:“平均看來,標準普爾500指數中原始公司股票的表現要領先於在後來的半個世紀裏陸續登上該指數的近1,000家新公司的股票。”
我們從未想到結論如此具有顛覆性,畢竟,是那些新公司帶動經濟增長並使美國經濟領先於世界,但它們的股票在市場上的表現為什麼反倒落後?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28

阜豐味精產能今年提高36%


2009-04-27  AppleDaily





 

【本 報訊】味精製造商阜豐集團(546)去年業績谷底反彈,純利大增5.5倍。集團董事兼財務總監龔卿禮(圖)接受訪問時表示,無懼內地味精行業再現整合,全 因阜豐於市場佔有率已達25%,連同另一競爭對手,合共掌控市場一半份額,可領導未來整合過程;集團今年底味精產能將增加10萬噸或36%至38萬噸,冀 市佔率進一步提升至30%。阜豐07年上市不足半年便發盈警,龔卿禮回憶道,當時糧製乙醇導致主要原材料玉米價格狂漲,加上味精供大於求令售價下滑,最終 伯使30%至40%產能退出市場,「經過07年行業激烈整合,大家嘗試過咁樣嘅痛苦,會理性啲,知道點樣控制價格成本。」

擬本年派息兩次

他 補充,佔味精生產成本逾50%的玉米顆粒,其價格伴隨金融海嘯回落,目前平均每噸介乎1200至1300元(人民幣.下同),重返至07年初水平;至於味 精售價早於去年第2季開始回升,相信今年兩者價錢會維持平穩。業務重返正軌,他透露,董事會正考慮今年分中期及末期兩次派發股息,但詳情未定。集團剛宣佈 派發08年度末期息每股0.1港元。另一產品黃原膠去年提供溢利約1.3億元,佔分部溢利近37%;龔卿禮表示,今年底產能將由3.2萬噸增加至4.4萬 噸,市佔率可望由30%提升至近5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560

气价或提高超一成 中石油不开发票待涨?


http://www.nbd.com.cn/newshtml/20100120/20100120043122836.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原本有望在1月份上旬出台的天然气价格改革方案并未如期出台。

        昨日(1月19日),中石油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近期中石油一直在对西气东输沿线的下游用户做提价调研。燃气公司人士称,自本月起,中石油对外销售的天然气已不再开具销售发票,此举或是为了涨价后补回差价。

        业内人士预计,气改方案下一个推出的时间点极有可能是“两会”之后。

中石油与下游沟通涨价方案

        近来,中石油在对西气东输沿线的浙江、江苏和上海等地的下游用户做提价调研。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相关销售公司与下游用户接触,听取用户对涨价的反映,沟通涨价方案,了解下游能承受多大的上涨幅度。

        据杭州巨能燃气公司内部人士称,此次中石油沟通的涨价方案是天然气存量部分维持原价、增量部分涨价。以浙江为例,目前每年供应到位的天然气为13亿立方米,之后要逐年增加到20亿立方米,这7亿立方米的增量将要求价格上涨。

        苏州华峰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华峰)相关人士介绍,存量气指西气东输一线气,产自塔里木;增量气指西气东输二线气,主要来自中亚。

        对于涨价幅度,各公司说法不一。杭州巨能燃气内部人士称,是在目前的门站价格基础上上涨10%。南京港华燃气称,南京民用终端价格可能涨 到2.71元/立方米。《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还了解到,上海民用天然气终端价格可能涨至2.9元/立方米~3.0元/立方米。数据显示,目前南京和上海的 民用天然气价格分别为2.2元/立方米和2.5元/立方米。

        息旺能源分析师说,上述两种说法的涨幅不一致,但并不矛盾。目前,上海、浙江和江苏等地接收的为西气东输一线的天然气,属于国内的低价气 源,因此价格率先上浮。而此后的增量部分将加入西二线中亚天然气,是业内公认的“贵气”,若按照中石油价改方案——多种气源综合加权平均来计算,门站的混 合天然气价传递到终端,价格涨幅将进一步提高。

        华峰液化有关人士说:“价改后,中石油管道天然气均价可能为2元多,现在是1.5元左右,上涨近50%。”

        以往,城市天然气终端用户价格调整采用听证会的方法,常出现上下游不能联动或者联动推迟,给地方燃气公司带来损失。据悉,天然气价改出台后,上游可能调价下游可以顺调,那么燃气公司也不用召开听证会。

气改或“两会”后推出

        “我们现在是高价买气,低价出售,比较难受。”中石油有关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公司很想抓紧时间早日理顺价格,我们也只能等国家发改委的调价通知。”

        息旺能源分析师卢庆称,1月份启动天然气价改的呼声一直很高,但国家并没有实质表态,并没有出台定价机制。

        值得注意的是,华峰液化相关人士透露,1月份,中石油市场部已向下游公司发了传真,从1月份起销售的天然气不开具销售发票,可能是想等价改后,把少收的钱补回来。

        “中石油不给我们发票,我们也不会给下游用户开发票,现在就是这种局面。”华峰液化人士说道,“这样一来,整个天然气产业链上的公司直到终端工业用户都没有拿到销售发票。”对此,中石油有关人士说:“现在是只用气以后再结账。”

        2009年12月14日,中亚天然气管道正式投产通气,至此,中亚气将进入西气东输二线西段,2010年下半年将进入二线东段,年底到达广州。

        华峰液化相关人士称,中石油在原油价格最高位时买进中亚气,现在只能通过涨价转嫁给下游用户,下游用户也只能是层层涨价,最后由用气量最大的终端工业用户承担。

        对于近期中石油的提价方案,燃气公司和下游用户多持“不接受”的态度。华峰液化相关人士说,终端工业用户不只是用天然气,还使用液化石油 气、柴油、重油和燃料油等,天然气价格涨得太高,它们也会改用其他燃料。以液化石油气为例,目前液化石油气价格与天然气价格持平。如果价改后,天然气要5 元/立方米的话,折合成液化石油气的价格为7000元/吨,而现在液化石油气只有6000元/吨。

        “天然气价格现在比较敏感,国家推迟调价可能有宏观上的考虑,政府也会考虑到上下游各方的利益。”中石油有关人士表示。

        中国城市燃气协会秘书长迟国敬称,何时出台价改,“我这儿没有说法,等国家通知。”

        卢庆分析,目前涨价的时机还不成熟,再说国内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所以可以会推迟。

        显然,中石油提价调研是配合天然气价格改革的系列动作,天然气价改下一个推出的时间点极有可能是“两会”之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3921

准入门槛提高 轮胎业“自我救赎”


http://www.21cbh.com/HTML/2010-2-1/164493.html


如果一切可以重来,中国轮胎业肯定愿意走高端路线,而不是主要在中低端市场打拼——不仅利润微薄,而且一不小心就会遭遇“特保”。事实上,中国轮胎业已在试图提高行业准入门槛。

1月29日,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下称“中橡协”)一位人士告诉本报记者,“《轮胎行业准入条件(讨论稿)》此前已经下发到行业内有关机构和企业,调研后一直在进行修改,即将上报到工信部”。

一位轮胎业人士表示,“在工信部批准后,《准入条件》还需要发改委等部门会签,出台还需要一段时间。但可以预见的是,一旦《准入条件》推出,将会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整合,抑制产能过剩。”

但并非所有轮胎企业都如此乐观。山东华勤橡胶工业集团副总经理王伟勤对记者表示,“如果缺乏有力的推动,《准入条件》不一定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准入门槛

“协会手上的初稿,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上述中橡协人士说。中橡协会长范仁德此前曾明确表示,准入的门槛,除了在产能规模上进行要求之外,还会对鼓励和限制发展的产品品种作出要求。

据了解,《准入条件(讨论稿)》主要包括项目建设、产品召回、监督与管理等方面。讨论稿中提到,新建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产能应达到100万条以上,轻型载重汽车子午胎项目的产能应达到500万条以上。

而在产品方面,则主要包括“禁止生产斜交轮胎产品,轿车子午胎产品中不再上65系列以上产品,载重子午胎不再上有内胎产品”。此外,新建企业应具备轮胎召回的能力。

本报记者了解到,讨论稿还对轮胎项目投资商的资产情况作出了规定,包括主要股东的银行信用等级。此前,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副总工程师李家伟曾建议,(新建轮胎)项目投资总额应不低于7亿元人民币,主要股东资产负债率在50%以内,银行信用等级AA。

入门红线的划定,将推动轮胎生产商向大型化发展。目前,中橡协已建议各级政府支持批准节能环保项目,近期不再批准低水平的轮胎产品重复建设项目。

随着《准入条件》逐步走向前台,轮胎行业或许在5年内将开始一轮洗牌。山东一家大型轮胎企业的负责人对记者坦言,“《准入条件》主要通过节能减排等指标为新上马的项目划定了门槛,对大型企业不会有太大影响。”

但他亦表示,“但《准入条件》如果没有强制效力来支持,只要有市场空间,新项目还是有可能上马。”

自我救赎

为轮胎业划定一条入门红线,是工信部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在2009年上半年就已着手进行的工作。

2009年6月,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召开技术经济委员会轮胎专家组会议,商议制定轮胎行业准入条件,当时预计在年底前推出。据中橡协技术经济委员会主任赵文权介绍,2009年3月开始着手制定产业振兴规划时,工信部就多次提到准入问题。

中国轮胎行业正在经历的困境,是准入门槛提高的直接原因。

中国石油与化工协会副秘书长冯世良认为,“橡胶制品行业对国际市场依存度最大,也是受金融危机冲击最严重的行业之一。特别是2009年秋季的美国轮胎特保案,使橡胶制品出口本已严峻的形势雪上加霜。”

数据显示,2009年出口轮胎3.02亿条,出口依存度约为46%,比上年下降10个百分点。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与中国轮胎产业的现状不无关系。作为轮胎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中国的轮胎产量约占世界轮胎产量的四分之一。“但目前中国轮胎行业的集中度太低,过于分散。”王伟勤说。

据了解,中国约有500到600家轮胎生产商。其中,除了吉林等地的少部分企业,约60%的轮胎生产商集中在山东省,近400家。

一位业界专家认为,对庞大却不强悍的中国轮胎行业而言,准入门槛的设定将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虚胖”,从而改善产业结构,逐步实现“自我救赎”。

对轮胎业的前景,冯世良表示乐观。“2009年,行业采取了积极调整产品结构、大力拓展国内外两个市场、改变出口方式等举措,同时,国家内需政策拉动国内汽车消费增长,使得橡胶制品行业逐步化解危机,成效显著。”

据冯世良介绍,2009年,橡胶制品行业产值达4774.7亿元,同比增长16.1%,是石化行业中增速最快的子行业之一。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4026

大幅提高骏威换股率 广汽上市不计代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6-9/yMMDAwMDE4MTQyMA.html


为了尽快实现集团整体上市计划,6月7日,广汽集团、骏威汽车(0203.HK)联合公告,大幅提高换股比例。根据调整后的方 案,投资者持有的骏威股份每股可换0.474026股广汽H股(原为0.378610股),并成为后者的股东。同时,广汽将以换股介绍方式在港交所发行H 股。

广汽称,已修订的换股将进一步提升要约的吸引力,显示了广汽尊重股东利益并与其分享广汽长远发展的诚意。集团并不会对比率作进一步修 订。

早前由于私有化出价令投资者失望,骏威股价5月19日复牌后一度累计大幅下挫近四成。6月8日,骏威复牌曾一度大升12.4%,最终收 盘涨幅为2.26%。

持有骏威逾15%权益的邓普顿资产管理早前已表示,满意广汽提出1∶0.37861的换股比例,并会在股东会上投票支 持私有化计划。而持有骏威逾5%主要股东Platinum亦承诺支持私有化建议。因此,从理论上讲广汽这次私有化骏威汽车已经基本扫除障碍。令人意外的 是,今天广汽还是决定提升报价。

5月底,广汽集团董事长张房有接受本报提问时,曾强调,集团正积极通过调整资本关系,优化管理架构,为广汽 本田的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实现快速健康发展提供有利条件。张房有还详细说明了,由于历史原因,广汽集团、骏威汽车、广汽本田在持股结构上的复杂关系。

成 立于1999年的广汽本田起步于广州标致,当时骏威汽车(0203.HK)间接持有广州标致46%的股权,在中日双方重组广州标致后,广州标致则转变为现 在的广汽本田。目前广汽集团香港的全资子公司中隆投资持有骏威汽车37.9%的已发行股份,骏威汽车再透过全资附属公司广州骏威持有广汽公司股份,而广汽 公司持有广汽本田50%的股份。

张房有解释,所谓整理资本关系就是要通过集团整体上市简化广本过长的持股链。据广汽集团的上市方案,换股计 划实施后,骏威汽车下市,广汽集团上市,届时广汽集团H股上市公司将直接持有广汽本田50%股份。

而由于广汽自主品牌在2011年才能正式 上市销售,预计两三年内,广汽本田等旗下合资业务仍将是广汽集团最主要的业绩来源。

据京华山一的数据显示,广汽丰田及广汽本田作为广汽旗下 两大主要合资企业,2007至09年度,广汽丰田占广汽总收入及总经营溢利的比重分别是38%/34%/38%及53%/40%/55%,而同期内广汽本 田的贡献比重为48%/53%/51%及51%/68%/65%。

可见,广汽对这次私有化骏威汽车以达到H股整体上市的计划是志在必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985

服装出口商提高一成报价

http://www.21cbh.com/HTML/2010-8-25/yMMDAwMDE5NDEyMA.html

中国服装制造商也不得不开始提高出口报价。

“我们提高了约10%报价。”8月24日,一家服装出口企业负责人说,涨价原因在于企业自身已经难以消化成本上涨和人民币升值压力。

宁波杉杉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李启明表示,今年以来服装企业成本上涨是不争事实。

“民工荒还没有得到完全缓解,劳动力成本上涨了10%左右,面辅料成本也在涨。这些因素必然导致成本上升。”他说。

长棉价格去年年底的时候每吨2.2万到2.3万元,现在涨至每吨2.9万元,细绒棉原来每吨1.5万元左右,现在涨到每吨1.9万元。此外,对于出口型企业而言,人民币升值也是不容忽视因素。

远期市场上,人民币对美元升值预期保持稳定。8月20日晚间,用以衡量海外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的海外无本金交割市场美元兑人民币一年期报6.6718,与即期收盘价6.7902相比,显示市场认为一年后人民币升值幅度处于1%至2%区间

第一纺织网总编辑汪前进表示,服装出口企业涨价是“大势所趋”。今年以来,服装企业成本上涨非常明显,出口企业自身难以消化这些压力。

提高报价是否会失去部分市场销路呢?

对于这种担忧,汪前进表示,即便有订单转移走,也只会是局部的,不会是大批量的。“毕竟成本上涨是全球性的,中国的成本依然具有竞争力。”

不过,国外一些零售商和采购商颇有微词。

为解决日益上升的中国采购成本,一些美国服装零售商正将许多产品的生产线转移至其他生产基地。但对于那些需要大批量生产的较大品牌而言,只有中国才能满足其供应,因此价格上涨势不可挡。

李启明指出,有外国买家提出要把生产基地转向越南、印度等成本更低的国家,但这“不是那么简单的”。中国沿海这些服装加工企业拥有工厂管理的技术和经验,这些来自二三十年来的经验积累,难以简单被取代。

对于国外买家对中国OEM企业提高报价的“抱怨”,两人均表示,这更多的是一个“博弈”过程,是外国采购商企图“压价”。“他们不用抱怨,可以直接不下单,或者选择买别人的东西。”李启明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675

奇美電子稱日本地震不會提高液晶面板價格

http://www.21cbh.com/HTML/2011-3-15/wNMDAwMDIyNjgwNw.html

「日本地震發生後,我們全面與日本供應商進行聯絡,他們的情況都已經瞭解。我們有約5成原材料從日本進口,但目前地震對我們的生產還沒 有什麼影響。後續2-3個月是否有影響,還有待觀察,這取決於日本的重建速度,尤其是日本的電力供應是否正常。」3月15日中午,正在上海參加「2011 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的奇美電子南科分公司總經理王志超告訴本報記者。

台灣奇美電子公司是全球前三大面板廠之一,據王志超介紹,全球約四 分之一的液晶面板由奇美電子供應。去年,奇美電子向中國大陸提供了1500萬塊液晶面板,約佔大陸40%的份額,海信、創維、康佳等電視機廠都是奇美電子 的客戶。在此次上海國際信息化博覽會上,奇美電子展示了一系列從23.6吋至65吋的最新『全3D'液晶面板。

 「我們這次推出的3D液 晶面板與普通液晶面板的價格非常接近,3D功能作為液晶電視的一個標準配置,將大大推動3D立體顯示普及化。」王志超說。他表示,奇美電子的目標是與大陸 家電廠商合作,共享全球市場。「當年,中國CRT(顯像管)電視機產量的一半銷往海外,現在我們的液晶電視也要做到一半外銷。」

但世事難 料,日本突發的大地震和隨後發生的核洩漏事件,不但令日本經濟遭受重創,也殃及了日本的半導體芯片、液晶面板等優勢IT產業。有消息稱,地震發生後,夏普 在界市的一座工廠自動停止運行。雖然王志超表示,目前奇美電子的生產並未受到日本地震的影響,而且奇美有一個月的庫存,但他也坦承,如果未來2-3個月日 本限制電力供應,奇美電子所需的原材料就會短缺,「大家都去搶,對我們的供應就會有影響」。

日本地震造成的液晶面板供應不確定因素是否會使液晶面板價格上漲?對此,王志超明確表示:不會。「我們與客戶是一種長期合作關係,在當前情況下,我們優先要滿足客戶的需求,而不是提價。」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296

社區醫院提高報銷比例 零售藥店生存維艱

http://www.yicai.com/news/2011/08/1042203.html

著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的擴大,以及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過去「小病上藥店」的人們開始「小病進社區」,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去靠「賣藥」為生的零售藥店開始面臨生存挑戰。

藥店難替藥房

現在,北京、上海、廣州等城市都已經放開醫保的「門診統籌」,基本醫療保險的參保人不僅可以享受住院報銷,到醫院門診看病也可以直接報銷了。但這一惠民政策的推廣,卻因為忽略了對零售藥店體系的考慮而導致零售藥店生存維艱。

7月初,《廣州市城鎮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辦法》出台,在社區醫院看病,只要在醫保覆蓋的醫療項目和藥品目錄內,看個小病花費100元可直接報銷75元。

這本來是惠民措施,但隨著新醫改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和報銷範圍的擴大,以及報銷比例的提高,過去「小病上藥店」的人們開始「小病進社區」,這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過去靠「賣藥」為生的零售藥店開始面臨生存挑戰。

而據廣東藥店聯盟的統計,今年上半年,廣東社會零售藥店整體收入降幅在10%~15%之間。

根據商務部的數據,截至2009年底,全國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為2149家,下轄門店13.5萬多家,零售單體藥店25.3萬多家,零售藥店門店總數達38.8萬多家。

在中國藥品市場的分佈格局中, 由於醫藥不分家和以藥養醫的體制,醫療機構銷售的藥品佔了七成,零售藥店只有三成。

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中國藥店終端市場總規模達1761億元,增長率為15%,相對之前,增速放緩非常明顯;而2010年醫院終端市場總規模為 5283億元,增長21%,連續三年增長高於藥店終端。2010年,藥店終端在藥品終端市場佔比回落至25%,為近五年來的最低點。

廣東金康大藥房連鎖有限公司董事長鄭浩濤告訴《第一財經日報》記者,在醫改政策中涉及到的醫療健康領域的方方面面幾乎見不到對零售藥店有所提及。「政策上不一視同仁,自然導致了零售藥店在市場競爭中處於弱勢。」

「零差率」衝擊藥店

正在實施的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院執行基本藥物「零差率」,凡是《國家基本藥物目錄》內的藥品,由國家發改委統一定價,地方政府執行地方中標價,取 消醫院15%藥品加成之後,基層醫院享受財政補貼。不過,銷售同種藥品的零售藥店卻享受不了這個待遇。「賣基本藥物,藥店不賺錢,還可能貼錢。」江西開心 人大藥房董事長梁永強告訴本報記者。

另外,根據現行的醫保報銷政策,即便醫保定點藥店能享受基本藥物「零差率」的財政補貼,病人在藥店刷醫保卡也僅僅是個人賬戶基金而不是統籌賬戶基 金。比如在廣州,病人在基層醫院買10塊錢的基本藥物,只需個人掏2.5元,但到醫保定點藥店買同樣的藥品,即便刷醫保卡基金也需要掏10元。

不久前,在一次行業論壇上,中國醫藥企業管理協會會長於明德說,目前,醫保定點藥店僅佔全國零售藥店總數的34%。「如果在未來,政府選擇了持續擴充醫保定點藥店的數量,選擇了充分發揮零售藥店在藥品供應方面的作用,也就是選擇了『便民』。」

而商務部市場秩序司藥品流通處處長王勝利則在近日「廣東藥店聯盟成立大會」上提出了他的看法:「藥店零售終端應該和基層醫療機構一樣享受醫保報銷費用,在那裡購藥享受同比例的報銷,至少大家有一個選擇,也有一種制衡。」

不過,從現實來看,放開零售藥店醫保報銷,解決社區醫院藥房與零售藥店競爭的問題,給零售藥店體系生產發展空間,這條路還很長。去年5月,商務部曾 在其公佈的《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社區醫療機構藥房和現在的零售藥店要一體化,有零售藥店的地 方,社區醫療機構不應再建藥房。」

但在今年5月5日正式公佈的《全國醫藥流通行業發展規劃(2011~2015年)》中,原來「藥店代替藥房」的提法卻已經消失,只是提及「隨著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深入和醫藥分開的逐步實施,鼓勵連鎖藥店積極承接醫療機構藥房服務和其他專業服務」。

業內普遍認為,即便這一政策能順利落地,零售藥店依然面臨醫保報銷方面的劣勢。鄭浩濤認為,應該把醫保門診統籌基金的一部分放到醫保定點藥店來,讓參保人在醫院和藥店享受同樣的報銷政策,同時藥店行業也能得到新的發展空間。

中小連鎖藥店轉型刻不容緩

由於深受新醫改政策衝擊,現在零售藥店已經進入了微利時代,梁永強向本報記者透露,除了海王星辰等大公司的毛利率還能保持在40%上,一般連鎖藥店的毛利率只有25%~30%。

同時,商務部「醫藥流通『十二五』規劃」也在積極推動零售藥店業的整合,王勝利向本報記者提及,「十二五」藥品零售行業連鎖百強的市場份額要達到60%以上,而現在只有39%。

在這樣的形勢下,國內零售藥店業呈現出兩種趨勢:大公司全國擴張或區域擴張,中小連鎖藥店區域結盟。

「現在連鎖藥店業大公司正在通過收購兼併繼續擴大,但對於一般的中小連鎖藥店而言轉型刻不容緩。」鄭浩濤認為,多元化經營是中小連鎖藥店轉型的必由之路。

而本報記者也注意到,近兩年中小連鎖藥店紛紛往多元化經營轉型,除藥品之外還開發了藥妝、保健食品等大健康品類。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253

為什麼有些行業集中度很難提高? 程歡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92e44d00100wc7v.html

 最 近思考不同行業的特性,同時借鑑一些大師的研究成果,對資本市場上市公司做一個小小的梳理。發現很多行業的集中度不高,可能和行業發展階段處於初期有關, 也可能和行業本身的特性有關。對於前者,企業管理層可以通過戰略調整和有針對性的努力來克服,從而提高行業集中度;對於後者,則需順應行業先天性的特點, 關注行業和企業本身的生命發展週期。

   參照波特的歸納總結,造成行業零散的原因主要有下面10點:

   1、總的進入壁壘低;

最典型的如餐飲行業,服裝家紡行業,諮詢服務行業、中介服務行業等等,因為進入壁壘不是很高,所以很多小公司都能夠在行業內生存發展,有些還能夠活得不錯。像淘寶網上那麼多中小微企業就是一個值得研究的有趣現象。


 
  2、不存在規模經濟和經驗曲線;

很多行業無法通過擴大產品和服務規模來分攤固定資產的投入、研發費用、廣告渠道推廣費用等成本,從而使企業的單位成本下降。也沒有一定的技術和經驗的積累從而使自己具有「先發優勢」。


 
  3、高運輸成本;

   有的行業即使在生產製造領域有規模經濟,但是由於高昂的運輸成本仍然可以抵消前期的優勢,從而使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銷售半徑。如啤酒、水泥、一些化工行業等。


 
  4、高庫存成本或不穩定的銷售波動;

   很多行業雖然有內在的規模經濟,但是由於產品銷售波動大,擁有大規模設備的企業不一定比小企業更靈活更有效,正所謂「船小好調頭」。在重資產的週期性行業裡面通常有這樣的情況出現。


 
  5、與顧客或供應商交往時無規模優勢;

   很多企業雖然有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與客戶和供應商交往時,沒有明顯的討價還價的力量。算是兩頭受氣的行業,如鋼鐵、航空、海工製造等,典型如虧損纍纍的振華重工。


 
  6、某些重要方面的規模反而是劣勢;

   如潮流時尚變化快的行業,一個大企業可能比小企業效率更低。如女士服裝等。當然消費電子行業面臨升級換代時也是如此,如漢王科技在電子書流行一段時間後就沒落了。再如鼎鼎大名的諾基亞在2G時代曾經憑藉成本控制力和性價比突出打敗摩托羅拉,但在3G時代卻輸給蘋果和HTC,現在轉型困難,虧損不斷。


 
  7、市場需求多樣化;

   客戶的口味是零散多樣的,不願意接受標準化的產品和服務,如餐飲業。或是具有專業定製特點的行業。因此很多差異化定位的中小企業也可以獲得很好的利潤,如法國的葡萄酒酒莊,如會計行業,諮詢行業,理財服務業。


 
  8、退出壁壘高;

在行業不景氣時,因為高度專業化的固定資產無法順利轉讓,從而成為沉沒成本,而那些收支持平或是微利微虧的企業傾向於繼續在行業中維持生產,一些重資產、強週期的行業有此傾向。


 
  9、地方法規或是政府禁止集中

有一些地方政府對一些特殊的行業保持一定的管制,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無法提高。如某些公用設施企業。


 
  10、新產業

   處於行業發展初期,粗放型競爭,還未完成行業洗牌。如某些互聯網細分領域。

通過分析,這10點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可以克服,有的則只能順應。一些公司可以通過擬定戰略克服行業零散的特性,從而造成行業集中度的提高,如啤酒行業通過收購來完成行業集中;餐飲業裡面通過特許經營權來完成全國化規模化擴張。還有口味分散化的行業,可以通過差異化定位打造多樣化產品的平台來獲得發展,最典型如白酒行業裡面的少數高端品牌。

綜合來看,能夠克服「零散」障礙的行業和企業,一般早期都有激烈的價格競爭,少數行業競爭相對溫和,能夠在獲得較高毛利的同時,擴大市場份額,從而獲得一定的成長性的企業,值得我們重點關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9393

試試提高存款利率 王蘭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02/100362913.html

 中國銀行業近來遭受不少批評:規模過於龐大,脫離實體經濟;利潤增加過猛,對服務對象 有擠壓;利潤主要來自利差,利差得益於管制。針對這些有許多好的改革建議,概括起來不外乎利率市場化、放開管制(開放民間金融)等。形式上說人民幣貸款利 率已基本市場化,下限為基準利率的90%,基本無上限。無法真正市場化的原因在於商業銀行的交易對象(企業和個人)無法和商業銀行平等交易,而這又涉及深 層次的銀行業准入問題。體制是關鍵,否則所謂市場化運行也只能是偽市場化的,但體制改革非旦夕之功,是否有立即可行的改善措施?提高中國商業銀行存款利率 或可嘗試。

  中國商業銀行的利潤主要來自管制下的利差(淨利息收入)。據銀監會發佈的《中國銀行業運行報告(2011年度)》,商業銀行(包括5家大型商業 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和外資銀行,比一般所稱銀行業金融機構範圍小)總資產餘額88.4萬億元,比2010年末增長 19.2%;全年實現淨利潤10412億元,比2010年增長36.3%;2011年實現淨利息收入2.15萬億元,生息資產增長和淨息差擴大共同推動了 淨利息收入的增加,非利息收入5149億元。從報告數據來看,商業銀行淨利息收入仍是總收入的絕大部分,佔80.68%。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管制形 成的利差。

  由表可見,央行調整利率,除宏觀經濟狀況外,保持相當大利差也是其考量的因素,最近十次調息基準利差未動就是證明;從1999年開始,基準利率 下利差和貸款利率之比平均在一半左右,考慮貸款上浮修正會更高,這直接形成商業銀行盈利。這大概是中國獨有,16家上市商業銀行2011年上半年數據表 明,從淨息差[它和貸款/存款的利率差密切相關,但非同一指標,淨息差=(利息淨收入+債券投資利息收入)/ 生息資產平均餘額 × 折年係數]看,最低的是中國銀行,為2.11%,原因就在於其境外資產佔比最高,說明境外此類指標低於境內。

  提高存款利率情況怎樣?商業銀行利潤項目較複雜,可簡化成:淨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營業稅金及附加-業務及管理費-資產減值-所得稅=淨利 潤,佔收入來源80.68%的淨利息收入=生息資產利息收入-計息負債利息支出。調高存款利率等於調高利息支出,銀監會未公佈全行業情況。據工、農、中、 建、交五家大型商業銀行2010年年報,五家合計存款利息支出/淨利息收入約為45%,存款中公司存款約佔50%、個人48%。

  簡略模擬調高效果:1.商業銀行利潤下降;2.實體經濟利潤增加;3.個人利息收入增加;4.因個人利息收入暫無所得稅,稅收下降;5.商業銀 行減少的利潤約一半轉化成公司利潤增加,對資本市場而言,最新市盈率銀行業9.28倍,個數最多(1414家)的製造業26.47倍,是銀行業的2倍多, 轉化不會有總體估值衝擊。

  總之,提高存款利率能增強實體經濟活力,增加居民消費和投資能力,但政府稅收和商業銀行利潤會下降,依賴貨幣政策擴張時工具操作效果會削減。但這也許會迫使商業銀行開拓新的服務,並將資金向更迫切、成本承受力更強的貸款主體轉移,改良配置。或可一試。

  作者為投資業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169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