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滬擬建老年綜合津貼制度 受益人群將擴至270萬人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12/4720682.html

滬擬建老年綜合津貼制度 受益人群將擴至270萬人

新民晚報 2015-12-03 15:38:00

一項旨在提高上海老年人福利水平、促進老年人福利均等化的地方性社會福利政策“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擬於2016年在滬推出

一項旨在提高上海老年人福利水平、促進老年人福利均等化的地方性社會福利政策“老年綜合津貼制度”擬於2016年在滬推出,該政策計劃將目前實行的“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等單項補貼,統籌調整為全市統一的老年綜合補貼,受益範圍擴大至65歲以上的戶籍老年人。為此,市政府有關部門昨天下午和今天上午專門就該制度的初步方案聽取市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的意見。

相關部門的統計表明,目前“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和“70歲以上老年人免費乘車”兩項政策的覆蓋人群約170萬人,每年財政補貼為8.5億元,實行“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後,受益人群將擴大至270萬人,每年所需的財政補貼將超過33億元。全市統一實施該制度,把貨幣化補貼直接補給老人,既有利於解決高齡老人營養補貼因各區縣財力不同、免費乘車制度因出行狀況不同產生的不均衡問題,也有利於使獲得津貼的老年人擁有更多自主支配權。

初步方案聽取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意見時,市政府有關部門負責人還表示,“老年綜合津貼制度”的補貼標準應與上海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將根據財政收入、物價、老年福利等綜合因素統籌考慮、適時調整。該制度推行後,目前各區縣、街鎮實行的對老年人的一次性節日慰問與實物補貼可以保留,其他老年優待政策,如公園和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或優惠等,均保持不變。

該負責人同時明確,低保、低收入老年人享受“老年綜合津貼”後,不會影響所享受的社會救助水平。另據了解,目前,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尚在聽取意見階段,市政府將集思廣益,進一步研究完善具體的政策措施。

老人綜合津貼 每月領多少錢

擬推出的“老年綜合津貼制度”將根據年齡實行梯度標準。具體標準初步定為:65-69歲,每月50元;70-89歲,每月120元;90-99歲,每月300元;100歲以上,每月500元。綜合津貼擬通過敬老卡發放。

編輯:姚逸霄

更多精彩內容
請關註第一財經網、第一財經日報微信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509

“以房養老”試點期限延長、範圍將擴:小眾PK大眾

“以房養老”在諸多非議和所謂的“冷遇”中將進行更長的試點期和更大範圍的試點,以對這種新型又小眾的保險產品進行更有效的探索。

7月15日,中國保監會網站發布了《中國保監會關於延長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期間並擴大試點範圍的通知》(下稱《通知》),將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下稱反向抵押保險)試點期間延長至2018年6月30日,並將試點範圍擴大至各直轄市、省會城市(自治區首府)、計劃單列市,以及江蘇省、浙江省、山東省、廣東省的部分地級市。

實際上,保監會此前就已在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工作座談會上透露,2016年要在現有四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選擇經濟條件較好、房地產市場較為規範、當地政府支持的城市和地區,通過擴大業務經營區域,在發展中解決問題。

延期擴點

就試點情況的說明,保監會明確,兩年來,反向抵押保險試點總體運行平穩,反向抵押保險成為首個形成一定規模的“以房養老”金融產品,保險業逐步探索出一條幫助老年人利用房產融資養老的新路,為老年人提出了一個新的養老解決方案,使房產這一老年人主要的存量資產在不轉移使用權的前提下能夠轉化為養老資金,滿足了老年人希望居家養老、增加養老收入、長期終身領取養老金的三大核心需求。

從試點情況看,此項業務每單平均能夠提供每月9000多元的養老金,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顯著提升了參保老人的養老水平,獲得了參保老人的高度評價。

而有統計顯示,“以房養老”兩年試點期已滿,共有42戶家庭57位老人參與試點並完成了承保手續。保監會相關負責人此前表示,在政策、市場、觀念障礙等諸多外部環境限制下,試點能在較短時間內順利落地,實屬不易。受傳統養老觀念影響,公眾對其了解、接受和參與需要一個比較長的過程,“以房養老”在一段時間內不會成為主流養老方式,但從長期來看,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仍有發展空間。

另據記者了解,幸福人壽“幸福房來寶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A款”於2015年3月25日獲得保監會批複,截至2016年6月28日,投保60戶78人。從區域來看,一線城市(北上廣)相較於二線城市(武漢)對該產品需求、認知度高;從家庭構成來看,無子女家庭老人占到40%,主要是孤寡、失獨老人;從年齡來看,平均年齡為73歲;從房產評估價值來看,200-300萬區間居多;從月領養老金來看,以月領養老金5000-10000元居多。

2013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幹意見》(國發[2013]35號)明確要求,開展反向抵押保險試點。為貫徹落實國務院文件精神,2014年6月,保監會發布《中國保監會關於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保監發[2014]53號),正式啟動反向抵押保險試點,試點期間自2014年7月1日起至2016年6月30日止。2015年3月,首款反向抵押保險產品獲批上市銷售。

作為一項廣受關註的創新型小眾業務,反向抵押保險也遇到了傳統養老觀念、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和挑戰。保監會稱,由於該項業務流程複雜,存續期長,涉及房地產、金融、財稅等多個領域,除傳統保險業務需要應對的長壽風險和利率風險外,還增加了房地產市場波動風險、房產處置風險、法律風險等,特別是法律法規尚不健全,政策基礎仍較為薄弱,業務流程管理和風險管控難度較大,有必要在四個試點城市的基礎上,通過延長試點期間、擴大試點範圍的方式,探索反向抵押保險在不同地域、不同層級市場發展的有效路徑。

保監會決定延長試點期間並擴大試點範圍,加強與相關部委的溝通協調,推動完善配套政策,深入探索業務經營規律,鼓勵更多保險公司參與,擴大和優化保險產品供給,並進一步積累經驗、完善監管。

下一步,保監會將繼續鼓勵支持保險公司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業務,並將堅持維護保險消費者合法權益,逐步建立規範有序的反向抵押養老保險市場。

小眾PK大眾

自“以房養老”一出爐,就不斷遭遇來自各方的挑戰,有關於產品的、有關於生活習慣的、有關於整個養老體系的,實際上,養老社區亦遭遇過同樣處境。事關養老,無小事。

今年5月29日,在“上海論壇”的“中國老齡化社會中的’以房養老’”子論壇上,上海保監局副局長李峰曾表示,到5月20日,全國反向業務投保人共78人59戶,辦完所有流程的是47人38戶。其中北京18人12戶,上海13人11戶,廣州14人11戶,武漢是2人1戶。“北上廣這樣的人口老齡化比較嚴重,房價比較高的城市,試點效果比較好”。

但整體觀之,“以房養老”離大規模鋪開仍“路漫漫其修遠兮”。有業內人士曾在與記者交流時坦言:“以房養老只是作為養老體系中給大眾提供的另外一種選擇,本來就是一塊小眾市場。”

實際上,以房養老在中國並非新生事物,已存續近10幾年。很多城市都曾計劃推出這一養老發展模式,中信銀行、中大恒基等機構都曾試圖開展此項業務,但效果欠佳。”在諸多嘗試中,中信銀行2011年開辦的“倒按揭”業務最為接近“以房養老”的目標。

而如果“以房養老”盯準的並不是大眾市場,之所以小眾的原因首先可參照國外經驗,

從國外情況看,“以房養老”在歐美以及亞洲的新加坡、韓國、日本等較為成熟,但占比很低,例如在美國,“以房養老”由政府主導,62歲以上的老年人可申請,市場空間非常小,每年簽約量在7萬例左右。

上述業內人士還分析:“養老體系類似一個金字塔,塔底是政府主導的基礎養老,以房養老也被戲稱為塔尖頂的養老,就是針對一些特定人群特定需求所設計的產品,是養老體系的有效補充。而未來,這種小眾產品的形式則將更加豐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05153

瑞華健康保險獲批籌建 國內健康險公司將擴至7家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6-12-18/1062718.html

D1.thumb_head

每經記者 塗穎浩 每經編輯  姚茂敦

時隔多年,資本再度掀起對專業健康險的熱情。

12月15日,保監會網站發布《關於籌建瑞華健康保險股份有限公司的批複》。這是繼今年8月,複星聯合健康保險獲批籌建後,不到半年時間批籌的第二家專業健康險公司。至此,國內專業健康保險公司將擴容至7家。

保監會批複顯示,瑞華健康保險由鹹陽宇宏房地產發展有限公司、廣州實佳投資有限公司、深圳市東方置地集團有限公司、上海天禧嘉福璞緹客酒店有限公司、深圳市萬納托實業有限公司等五家公司共同發起籌建,註冊資本5億元,註冊地陜西省西安市,營業場所上海市。擬任董事長是陳剖建,擬任總經理為孫偉光。

值得註意的是,雖然商業健康保險市場規模不小,但經營者當前仍未擺脫虧損的尷尬局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除和諧健康得益於高投資收益,2013年~2015年均有盈利外,其他專業健康險公司多數年份都處於虧損狀態。

萬億市場規模可期

目前,國內已成立的五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為:人保健康、平安健康、和諧健康、昆侖健康、太保安聯健康。除了太保安聯健康成立於2014年,其他4家健康險公司均在2005年和2006年期間成立。

對於資本加速入局,平安健康險總經理毛偉標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醫療健康市場空間巨大,如果看整個市場的規模,今年醫療費用應該能超過4萬億元,其中醫保支出超過1萬億元。從空間上來講,很有可能將這1萬多億元醫療費用轉化成商業健康險,轉化之後健康險體量將與壽險規模相當。未來隨著老齡化問題越來越嚴重,人們的健康意識越來越強,尤其是國家層面推動整個健康中國的發展,非常保守地估計是,到2020年醫療費用支出將超過8萬億元,其中,醫保付一半,剩下4萬億元就是健康險的空間。”

毛偉標進一步指出,對專業的健康險公司而言,關鍵是找到好的商業模式、開發出好的產品從而把市場需求激發出來,把這部分有效的市場轉化成保費,和所有的醫療服務方整合到一起,為民眾提供高效的醫療服務,一定能實現爆炸式的增長。

據其透露,作為第一批拿到健康險執照的專業商業健康險公司,平安健康險在高端醫療市場繼續保持領先地位同時,也希望能夠做中端市場、大眾市場。

經營者目前普遍面臨虧損

值得註意的是,商業健康保險萬億市場規模可期,不過,經營者仍難以擺脫虧損的尷尬局面。

據悉,中國保險市場份額中,專業健康險公司的服務占比只有10%,其余90%主要來自財險和壽險。統計顯示,在經營健康險的保險公司中,80%以上的公司賠付率超過80%,40%左右的公司賠付率超過100%,個別公司甚至高達200%。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註意到,以目前的5家專業健康險公司的經營狀況而言,首家健康保險公司——人保健康除2009年與2010年兩年有小額盈利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狀態;平安健康開業前三年並未開展業務,之後的年份均為虧損狀態;昆侖健康除2015年外,其余年份均為虧損狀態,而2015年的盈利主要來自投資收益;成立於2014年10月的太保安聯,2015年虧損0.7億元;而和諧健康得益於高投資收益,2013年~2015年均有盈利。

經營虧損的背後,信息化水平低、醫療風險控制難度大、容易引發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等諸多因素制約健康險發展。一位保險業內人士在與《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交流時坦言:“要使商業模式可持續化,如果每年都虧錢,生意就做不下去了,參保人的利益也將受到損害。”

有分析認為,健康險要健康發展,最根本的問題是要有核心競爭力——對內表現為管理水平和精算技術不斷提升,對外表現為擁有更多醫院醫療費用開支方面的話語權。

一位專業健康險公司負責人此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國際經驗來看,專業健康保險公司以其獨特的專業價值,不僅在一國的醫保體系建設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而且發展迅猛,展現出強大的競爭優勢。希望後進入的社會資本能夠在健康保險專業化經營水平上下功夫,真正將健康保險的發展推向一個更加寬廣的天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015

首席經濟學家預測今年政府工作重點:去產能將擴圍加碼

已經在3月3日召開的全國“兩會”,將為今年的經濟工作打下良好的發展基礎。

日前,第一財經對國內外金融機構的21位首席經濟學家進行了調研,展望今年“兩會”可能取得的成果。

調研結果顯示,經濟學家們對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GDP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約為6.5%。

政策方面,經濟學們預計,政府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兩會”後可能將去產能從鋼鐵煤炭行業繼續延伸至有色金屬、船舶、建材等其他產能過剩行業。

GDP增速目標預測均值約6.5%

21位首席經濟學家們對2017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GDP增速目標的預測均值為6.51%。經濟學家們認為,雖然2017年我國經濟增長仍面臨較大壓力,但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將最終有助於完成年初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

在物價調控方面,2017年1月統計局公布數據顯示,2016年全年CPI同比增長2%,實現了2016年初兩會對CPI漲幅“3%左右”的調控目標。

在此基礎上,有16位經濟學家們預測,本次將會維持去年的目標,CPI同比漲幅目標仍可能將會設定為“3%”。也有4位經濟學家們預計今年目標將會較去年預期目標有所下調。

財政政策力度將更大

財政政策方面,有12位經濟學家預計今年赤字率目標將和去年目標保持一致,仍為3%。

另外,有6位經濟學家預計赤字率將提升至3.5%。這表明,首席經濟學家們認為,為了應對經濟增長壓力的挑戰,我國仍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且力度可能更大。

貨幣政策方面,經濟學家們觀點極為一致。

有20位首席經濟學家均認為,本次兩會對M2同比增速的目標將設定為12%,較去年完成情況(11.3%)有所上升,但低於去年的預期目標(13%)。

被調研的首席經濟學家們均認為,2017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

此前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

去產能或將繼續加碼擴圍

在預計“兩會”有望取得的政策成果方面,共有18位經濟學家認為,“去產能將從鋼鐵煤炭行業延伸至其他產能過剩行業”。這也是所有預測成果中選擇人數最多的一項。

在今年1月10日國新辦舉辦的新聞發布會上,時任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也明確表示,今年去產能除了鋼鐵、煤炭之外還會擴圍,有一些產能利用率低、過剩產能比較嚴重的領域也會納入去產能範疇。

國資委主任肖亞慶近日也表示,今年央企去產能從煤炭、鋼鐵擴圍至有色金屬、船舶制造、煉化、建材和電力等產能過剩的行業,加快推進鋼鐵、煤炭、電力業務整合。

至於哪些行業會被納入去產能新重點,有13位首席經濟學家認為,有色金屬和船舶領域最有可能成為新重點;有11位認為會是建材領域。但經濟學家選擇新能源和汽車領域成為新的去產能重點的人數並不多。

期待金融監管改革

經濟學家們也對“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出臺”充滿期待。

有5位經濟學家明確表示,出臺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這是他們最期待此次“兩會”取得的政策成果。認為本次“兩會”可能建立“房地產調控推出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和“農村土地三權分置進一步完善”成果的分別有6位經濟學家。

民生銀行研究院院長黃劍輝希望,“兩會”期間能看到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方案定稿。國際金融業協會首席中國經濟學家郭豐表示,希望能夠更加快速地推進金融監管體制改革,減少監管真空和監管套利,落實監管責任。同時跨市場的風險增加,急需要加強協同監管。

此外,選擇“兩會”將有助於“推出稅收優惠、財政管理辦法等在內的一系列PPP支持政策”和“推進國有企業混合所有制改革和員工持股”兩項政策的經濟學家人數也較多,分別各有12位。

申萬宏源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希望,今年政府能進一步明確國企改革、供給側改革、去杠桿的具體細則。渣打銀行大中華區首席經濟學家丁爽則表示,預計“兩會”期間可能會出臺處置僵屍企業的具體方案。

對於社會關註的房地產政策,有5位經濟學家表示,他們對本次兩會最期待能夠取得的成果是推出“房地產調控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185

驅逐艦支隊將擴至「六驅六護」

1 : GS(14)@2017-03-22 00:47:06

中國海軍官方《當代海軍》雜誌社,近日在微信貼出海軍南海艦隊驅逐艦隊支隊的照片。照片顯示支隊由六艘驅逐艦和四艘護衞艦組成。消息指中國三大艦隊的驅逐艦支隊組成,或由原「四驅四護」,擴大至「六驅六護」。


擁垂直發射系統

文章貼出南海艦隊九艘戰艦照片,形容他們為「九弟」,稱該驅逐艦支隊是海軍第一支具備艦空導彈垂直發射能力的最先進部隊。該艦隊成員有舷號170蘭州艦、171海口艦、172昆明艦、173長沙艦、174合肥艦及175銀川艦六艘驅逐艦,以及舷號為572、573、574及575的四艘護衞艦。六艘驅逐艦都是中國自行研製的052型驅逐艦,其中後四者為更先進的D型,擁有相控陣雷達及64單元垂直發射系統。此前中國海軍驅逐艦支隊一般由「四驅四護」組成,消息顯示未來可能發展至「六驅六護」。隨着052D艦艇相繼列裝及最大噸位驅逐艦055型艦艇下水,中國海軍各驅逐艦支隊的力量還將繼續充實。中央社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international/art/20170321/19965090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819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