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銀行內幕》幾點讀後感 502的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3cee43000101ntyq.html 首先,張先生的這本書書名起得實在名不符實,其實主要講的是張先生在小額貸款公司的工作經歷,但書名一下昇華到了影子銀行的範疇,從書籍營銷的角度來說就變成高端大氣了。另外,副標題是「下一個次貸危機的源頭?」其實也沒花大篇幅闡述小貸怎麼變成危機的原因,又是抓住了「次貸危機」這一近幾年火熱的詞語營銷了把。
其次,從張先生為公司以及小額貸款行業爭取政策及業務合作夥伴的過程中,表現出了其作為投行人士所擁有的深厚人脈關係,很多關係是建立在二三十年前,從大學時代及央行工作時代就建立起了。書中提到的關係如下:
盧新 XX大銀行副總裁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校友
馬蔚華 招商銀行行長 中國人民銀行同事
洪崎 民生銀行行長 中國人民銀行同事
尚福林 銀監會主席 中國人民銀行同事
鄭松興 民生國際董事長 UBS客戶
李朝明 廣東省供銷合作社領導 湖北財經學院同學
蘭奇 招商銀行董事會秘書 中國人民銀行研究生部校友
張先生大概在中國人民銀行工作了三、四年的樣子,卻認識了日後一大批金融界舉足輕重的人士,這既是張先生的厲害,又是時代賦予了當時在那些崗位上的人的各種機遇。
不過,即便關係如此深厚,張先生推行小貸相關業務仍然困難重重,監管與限制魔掌無處不在。
第三,從該書中可以一窺小貸公司幾個業務發展方向。例如,小貸證券化,小貸公司承擔銀行小額貸款外包,小貸同業託管、小貸經營網點合作等。張先生還有很大精力花費在了遊說政府放寬對小貸行業的限制,例如負債的限制、股東的限制、利潤分配的限制以及開展上述業務的各種限制。我不驚感慨,原來公司高層是站在如此的高度去開展業務和做出相關決策。
第四,很遺憾,全書通篇沒有介紹到小貸公司經營的細節,小貸公司是如何能夠比銀行更具優勢地進行小額貸款呢?不知道。小貸公司在市場營銷、渠道、風險控制、定價機制等問題上如何比銀行做的更好,這是我蠻好奇的地方,可惜書裡沒有提及。或許,這也就是投行人士的短板所在。
第五,書中提到張先生的人生經歷,其中有段文字是這樣的「1979年,我勉強考上了大學(湖北財經學院,後來它改成了一個聽起來更大但沒有實質意義的名字。)」呵呵,好吧,讓我來告訴大家,這個學校現在叫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沒錯,我也是那畢業的。張先生的這段言論恐怕令很多該校校友感覺不太舒服,但大家可以當成一個鞭策來理解。以我自身的經歷來看,母校所教給學生的東西確實有很多可以改進的地方,這也是整個大學教育系統存在的共同問題。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