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你,也可以成為上市公司董秘(29) 唐宋_元明清

http://xueqiu.com/1477305465/26273288
第十章  VC、PE,天使?魔鬼?(續3)

      (4)能互補我缺陷的,才是最好的投資者。

      投資界的資本流動熱潮就在我們每一個人身邊流動,但實業界的企業經營卻不能頭腦發熱,只有那些能夠實現實業與資本共舞的合作才會形成化學反應,催生出一座又一座的企業高峰和財富巔峰。

      企業真正的短板不是由別人來指點,能夠拯救企業的只能是自己,所有助力自身發展的外部力量,只是成長之路中的階段性「走一程送一程」的過客,都只是實現合作共贏的工具。在主動理性選擇投資者時,企業可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研判,成長期的公司一般大致會有以下幾種典型煩惱:

      第一、如果你的企業只是受限於資金困擾,這是最簡單的一種需求,我們把投資的概念放得寬泛一點,那麼銀行類金融機構才是最佳的投資人。

      在目前金融市場環境下,所有融資方式中,銀行融資仍然最有吸引力的融資方式。但是銀行融資受限於內部嚴格風控的要求,一般要求有對應的足額抵押或擔保,往往將很多亟需雪中送炭卻有極強生命力和活力的新興經濟體擋在門外,如一些輕資產結構的企業、流通企業、農業企業和互聯網企業。所以企業往往只能轉而尋求以股權融資方式獲得資金。

      如果這類僅僅需要資金支持的企業在股權融資時,對引入的投資者需要重要考慮投資方的資金來源和訴求,獲得穩定和較為長期的資金才是企業繼續擴大經營的堅實基礎。

      第二、如果你的企業需要的是穩定的供應商和客戶資源,那就重點選擇一些產業投資者進行接洽。

      有的投資公司有清晰的產業投資方向,有進行所投資產業鏈進行整合的能力,將可能為企業帶來此類資源,甚至有的企業直接就將通過開放資本引入重要的供應商或者客戶,作為獲得穩定的產業鏈上支持的手段之一。所以投資人的概念就顯得很寬泛,不一定就是從事專業投資的投資機構,可能是另一個實業經營的企業主體。目前在互聯網產業內的一些巨頭們紛紛跑馬圈地,觸角延伸到與自己相關業務的每個角落,但對於那些被投資的公司而言,他們就成功地獲得自己需要依賴巨頭們而發展的市場。

      反觀一些專業投資機構和各類基金公司們,如果僅靠從LP(有限合夥的基金投資人)們那裡籌集來的資金,從事純粹的PE投資,想以突擊入股那些有條件或正在籌備IPO公司的方式,在目前市場環境中,那無異於搶劫,基本沒有生存空間,更不要說面臨當下IPO已經關門近一年之久的資本市場環境了。曾經云集了專業從事PE投資公司的北京、上海和深圳,很多類似沒有核心競爭力的投資公司不是銷聲匿跡,就是在艱難度日,正尋求轉型。

      前幾天在和一個朋友聊天時,他提到中國平安收購深發展,更名為平安銀行後,他說平安正在下一盤很大的棋局,因為平安銀行正將以前的保險客戶在與原來的深發展客戶資源進行相互置入,太可怕了。如果真是這樣,這不正是收購兼併的精髓嗎?曾經的深發展因為平安的進入,業務已經深入到中國的每一座城市,進入了每個社區,這不正是深發展曾經想要的嗎?

      第三、如果你的企業一直從事實業經營,已具備是可謀求資本運作的條件,甚至漸已具備上市的可能,那麼可以尋求一些有成功案例的投資機構合作。

      通過與有著非常IPO經驗的專業投資機構合作,將獲得政府機構、其他中介機構處無法提供的支持和幫助。對這類投資機構的選擇時,企業最好低調或慎行,因為你的企業已經基本具備籌劃上市條件時,已經有不少投資機構盯著你。如果你向前文中曾經舉例的咖啡企業一樣,把自己企業股權弄成一個可拍賣的產品,價高者得的話,你可能會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麻煩。一般情況下,最終能夠牽手的投資者一般不會超過3家,那麼其他被拒之門外的投資者,總有那麼一些害群之馬或者別有用心者,讓企業真的會躺著中一槍,甚至中N槍。做人要低調,做企業何尚不是如此(產品營銷除外,不在此討論範圍)。

      第四、如果你的企業需要轉型,一般的操作思路是採取主動出擊,對擬轉型產業進行收購、兼併或合作,此時也可以考慮從引入戰略投資者的角度去實現轉型。企業轉型的條件有三類資源必須具備:資金、新業務的引入和相應的管理能力。如果通過引入在擬轉型產業方向有豐富項目儲備和實施經驗的投資者,那將對企業的轉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將通過引入該類投資者,可以起到一石三鳥的奇效。

       第五、如果你的企業需要引入管理和人才,這類企業的需要在引入投資者時,偏重於投資機構的該類資源調查。本人曾在深圳一家創業投資公司工作期間,投資公司分別向五家被投資企業派駐過業務高管,企業之所以看中與我們合作,就是因為投資公司當時有他們亟需的專業人才,其中一家企業目前已經在中小企業成板功上市,投資該些企業正是因為投資公司其中一位合夥人有華為派駐北美區長達五年的工作背景,後來由該合夥人解除在投資公司的合夥關係,直接到該企業任分管業務的副總裁,專業背景使其在企業大有用舞之地,幫助企業業務得到極大的提升,後順利成功上市。類似案例數不勝數,但往往被很多企業所忽略,因為一旦進入投資的討價還價階段,就容易侷限在價格高低的爭論中了。

      總之,企業對投資者引入的主線條是對資金的渴求,但不能只盯著資金,對投資者的選擇第一要務是研判投資者是否認同公司的長遠戰略,是否有足夠長耐性等待你的成長,對企業的發展有多少投資附加值的注入能力。到最後,資金的引入反倒變成了投資的附屬品。

      從這裡,也可以分析出投資機構的核心競爭力如何打造,不能僅僅圍繞融資和投資項目作文章,有了發現價值的眼光和機制,最後卻眼睜睜看著中意的投資標的與自己擦肩而過。企業往往需要的是投資同時能帶來更多的增值服務和合作空間。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91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