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招商銀行—— 一家處處領先、卻不招待見的銀行 才叔

http://xueqiu.com/1468467625/26326259
雪球上銀粉眾多,且好幾位都是我非常敬重的人物,一直以來讀他們的文章收益匪淺。
今天,偶然在一篇文章中偶然看到一些財報以外的數據和信息,談到了網點、零售銀行等等…於是,借此機會來總結梳理一下「看好並選擇招行」的邏輯,有不足之處請各位批評指正。

最近2年銀行股的投資,可以用「折磨人」來形容。
碰到利好、消息刺激,就「大象也能跳舞」:漲幅動則30%、50%,比如:去年12月的那波大行情,領頭羊民生從6.2漲到12元附近接近100%,曾讓很多人追悔不已;

碰到利空、消息打壓,股價立馬打回原形,之後又沒了方向,比如:今年6月的「錢慌」、隔幾天就會被拿出來說事的利率市場化,三季報呈現出的「盈利增速放緩」,就讓你很無奈。

一、為什麼銀行可以投資?
因為市值體量大,我不認為銀行是未來幾年能獲得超高收益的標的。
但在風險可控、倉位配置需要的條件下,如果你的預期年均收益在20%左右,我認為:它是可以選擇不錯的標的之一。
銀行股可以投資,我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幾點:
1、相信政府對經濟、金融市場的管控能力,在目前體制下,銀行不會出大事,因為,一旦出事的代價難以承受
2、目前的金融市場和產品遠沒有歐美那麼發達,不必擔心系統性的金融風險
3、表外資產、壞賬如果有增加的趨勢,可以通過若干年的「平滑」消化,而不會突然爆發(事實上,各家銀行特別是中小型銀行,已經在這麼做,只是不能寫在報表裡)

二、民生、興業,還是招行?
工農中建四大巨頭體量太大,姑且不談。那麼,民生、興業、中信、浦發....眾多的股份制銀行誰會最終勝出?對於這個問題,我的選擇是:民生和招行。

為什麼不是興業?

同業平台,雖然很賺錢,但是,我不太看得出它能持續領先的理由和優勢,而且,興業總給我一種激進、不夠穩健的印象。個人看法,希望」興粉「們別介意。

為什麼不是民生?
民生的民營背景、進取基因、小微戰略,我也很看好。
只是,除了小微的出色和企業家等因素,一直沒有在它身上看到招行的那種整體性領先的穩健基因和文化傳承能力,這中「感覺」更能讓我有種踏實的感覺。
而且,在中國一旦風險來了的時候,你最好還是有個富爸爸的爹比較好。
別小看了這一點:
曾經就有多少人以為白酒是沒有週期的、茅台是不會腰斬的......市場是變化的,我們看不到的風險還有很多。至少,我們要斟酌一下:
  1.民生的【小微貸】一定會一直紅火、高速成長下去麼....
  2.如果,肯多承受一些風險,民生小微貸是別的銀行學不來的、無法複製的麼?
何況,目前民生的股價即使橫向比較,也並不便宜。
鑑於,大師們有言——好股票、還得有好價格,要「買出利潤來」。
在當前普遍1倍PB的情況下,如果非要給一個30%的PB溢價,我更願意給招行。

看好招行的幾個理由
儘管近幾年業績增速落後於民生、興業,但是據業內其他股份制銀行的從業人員講,招行,目前還一直是他們多個方面、觀摩學習的榜樣。
在目前的價格下,我更看好招行,這主要基於以下幾個原因:

1、互聯網金融佈局
招行在網銀、手機、移動支付等方面具備明顯的優勢,感興趣的朋友去看看招行的網銀、微信平台,以及它是如何跟後台管理系統銜接就知道了。
2、網點數量的優勢
對於股份制銀行開展對公、高端個人業務,仍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客戶體驗和服務很重要
3、品牌塑造的能力
招行牢牢握著大量中產人群(近7000萬),品牌喜好、忠誠度極高,關於這一點,問問你身邊有招行卡的白領、中產朋友就知道了。
本人曾從業於互聯網和基金行業,有機會接觸很多的金融機構,招行的營銷、品牌塑造能力,不要說在股份制銀行中,在整個中國銀行業、金融業,也是公認翹楚,無出其右。
4、穩健的經營風格
這一點對銀行應該是最重要的,否則,對於一個平均15倍槓桿的企業,後果是災難性的。

至於,其他的諸如「企業文化、戰略、執行能力、客戶服務意識」等方面的領先優勢,這裡就不談了。一個企業的領先,是綜合型的領先基因奠定的,這是真正持久的競爭力。

三、從數據,看招行的幾個優勢
財務方面的數據,很多前輩已經分析討論過了。
我想著重從另外幾個表外的、不那麼側重業績的【非財務角度】談談招行的幾個領先優勢,希望對招行未來可能的競爭優勢,有一個模糊的輪廓:

1.網點規模,是興業、民生的3倍
目前,招行在大陸地區的109個城市,設有99家分行、及853家支行。其中今年新開8家,分別是撫順、大慶、前海、許昌、呂梁、三明、上海自貿區和錦州分行。
無論是網點區域、還是分行數量,都比2009年的規模翻了一倍。分行數量規模在「國內股份制」銀行中遙遙領先,是民生銀行和興業銀行的3倍。
過去五年,招行每年的網點增長速度平均為10%。和資產規模相近的民生、興業相比,招行跑馬圈地的步伐明顯更快。新行長田惠宇時代,招行的網點擴張正在全速進行。

對於,金融互聯網化的大背景下,為什麼還要大力發展網點?
零售金融總部總裁丁偉曾這樣表示:「我考察過富國銀行,他們網點佈局非常密集,三步一崗五步一哨,整個零售銀行的理念非常強調與客戶的『接觸』。特別是對於很多新客戶,光有網上銀行還不行,還必須維持相當的網點接觸面。」

2.網銀、手機銀行,股份制銀行領先
網上銀行客戶數量:招行1384萬、光大1000萬、浦發770萬、興業597萬
手機銀行客戶數量:招行1243萬、光大700萬、民生398萬、中信224萬、浦發200萬、興業170萬。
目前,招行零售業務的交易量93%通過自助渠道(網銀、手機銀行、ATM機)完成,只有7%的業務是通過900多家網點辦理。

3.借記卡6500萬,信用卡全國第2
截至2013年6月30日,一卡通借記卡累計發卡6477萬張,存款總額7585億元。
招行信用卡發卡量4484萬張,排名第2,僅次於工行(7731萬張),建行、中行、農行累計發卡量排名分列3-5名。這個指標竟然把中、建、農甩在後面,著實不易。
在支付寶的還款平台,銀行信用卡發卡量與還款額並未成正比,最愛通過支付寶還款的是【招行信用卡】用戶,交行、廣發、平安、中信分列2-5位。

4.私人銀行,戶均資產2300萬
截至 2013 年 6 月 30 日,私人銀行客戶 2.2萬 戶,私人銀行總資產 5098 億元,戶均資產2300萬,私人銀行中心的數量已達 30 家,已覆蓋國內主要重點經濟城市。
在這個領域,招行可以說已經苦心經營多年,招行的財富管理品牌和形象已經深入人心。
試問:如果你是國內的高資產淨值人群(行業術語、各家標準不同,一般淨資產1000萬上),當你需要、想到私人銀行服務的時候,你會想起哪家銀行?
在財富管理銀行領域,中國才剛剛起步。我認為:在這一方面,招行的潛力、及其價值,還遠遠沒有體現出來。

5.小微+私人銀行,會有協同效應麼?
先來看一組數據——「 截止2013年9月末,民生小微貸餘額達到4040億元,服務小微客戶170萬戶,不良率有效控制在0.52%(數據摘自:民生3季報)」 可以看出 民生做了5年,目前遙遙領先魚同業的小微業務,目前的小微客戶數量大概是:170萬戶。

再來看看,民生的小微客戶是什麼樣的一群客戶?
根據民生銀行的小微目標客戶標準——【個體工商戶;資產總額1000萬元以下,或年銷售收入3000萬元(含)以下的企業;單戶授信額度不超過500萬元的小微企業。】

小微和私人銀行是同一群人麼?
換句話說:規模遙遙領先的私人銀行客戶,會有助於招行發展小微業務麼?
我的答案是:私人銀行和小微貸客戶的重合度會非常的高。
從上面已知的事實是:招行私人銀行客戶,均資產2300萬,目前,有2.2萬人,而且每年還在以20%的速度在增長...

6.前海、自貿區分行,最先掛牌
今年,深圳前海分行、上海自貿區分行陸續掛牌。招行成為經銀監會批准的唯一一家成功搶灘自貿區的異地股份制商業銀行。
除了上海的親兒子——浦發獲批,招行是股份制銀行中的第一個,也是最快的一個。
這兩個分行的掛牌本身,可能還不說明問題,至少其作用、價值、地位目前還不明顯,但我們是不是應該問問:這第一個吃螃蟹的,為什麼又是招行?

四、談談「投資招行」的風險
目前,大家關心的銀行業風險,主要來自於兩個方面:
   第一.壞賬大量增加風險(支出增加)
   第二.利率市場化的風險(收益減少)

1.壞賬風險,有多大?

無疑,壞賬是銀行的最大風險來源。我們看看:現在,招行貸了多少款出去?
最近就有網傳新聞說 :溫州地區某銀行存在10%壞賬風險(大致意思),溫州的真實情況我不瞭解,拿來數字大體做一個參照。
但無論如何,當問題【可能確實比較嚴重】時,我們應該測算一下,究竟有多大風險?
截止今年9月,3季報的數據是:
總資產:3.89萬億
總負債:3.63萬億
淨資產:2570億
貸款額:2.13萬億 (發放貸款及墊款總額)

按招行截止3季度全國貸款總額2.13萬億、13年淨利潤530億(預估),測算風險:

假設,不良率10%、收回50%,將損失2.13*10%*50%=1065億元
損失=13淨利潤的2倍,淨資產的41%

假設,不良率5%、收回50%,將損失530億元
損失=13淨利潤1倍,淨資產的20%

假設,不良率2.5%、收回50%,將損失260億元
損失=13淨利潤1/2,淨資產的10%

壞賬,真的有那麼可怕麼?
別忘了:銀行貸款98%以上都是有抵押或擔保的,且不良貸款絕不會全部無法收回。

結論是:
相對於它每年500億的利潤,還是有充足的餘地和周旋空間的。

即便壞賬真發生了,銀行也會用【借新還舊】等方式,把它分攤5-8年來平滑,問題就不會像看起來那麼嚴重,這也是銀行至少在賬面上不會出現「崩潰式」壞賬的原因。這種逐漸消化壞賬的做法,不同于于2008年的中國平安——海外投資,一次性損失200億血本無歸。

如果非要找個恐懼的理由:除非你認為全國不良率真的會達到10%以上,或者貸款抵押物都大幅貶值(比如30-50%以上)。那樣,「平滑」起來是很麻煩的...

統計顯示:招行的不良貸款,63%集中在長三角地區。
2013年半年報顯示,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經濟圈是主要利潤來源。
總行、長三角、環渤海、珠三角及海西地區的總資產分別為:1.48萬億、4866.5億、3598.1億、4428億,合計佔總資產的72.7%。

不必說溫州,加入整個長三角壞賬率10%,其損失金額是:4866億*10%=486億元。
可回收50%,損失就是:243億元。

總之,這裡不是說壞賬無所謂、不嚴重,而是說:
一則,銀行有它的抵押、保全制度     二則,銀行有足夠的業績來"平滑"
所以,我認為:至少在3-5年內不必擔心壞賬崩潰的風險。

2.利率市場化,有多可怕?
儘管,不會一下子推出,但是利率市場化的步子的確是越來越近了。
這對銀行的影響簡單說體現在2個方面:
1)存款成本增加      2)貸款利率降低     3)淨息差的減少
表面看來,無疑這對任何一家銀行都是利空的消息。
但這並不意味著,銀行的好日子就到頭了。利率市場化,在可能壓縮銀行業利潤的同時,也帶來了全新的【充分競爭】的機遇。在面對公平競爭的市場,我們應該找出相對誰會更有利。

對於招行和民生這樣的企業,存貸款利率的放開,也將同時帶來更大的戰略性機遇,而擠壓的恰恰是那些對【充分競爭】抵抗力不足的企業。

總結:
以上就是本人對招行的投資邏輯。本人非財務、金融專業,只能泛泛而談,尚有諸多侷限,如有邏輯不對、或數據不准等問題,非常歡迎各位球友指正,一起進步。

基本沒有談及詳細的「業績分析、增長預測」,主要是因為:
   一則,預測,對我而言非常困難,且之前已有多為雪球專家、博主談及
   二則,我更傾向於基於現狀,在自己的安全邊際下尋找標的,追求」模糊的正確「

如果,資產配置/倉位很重要,我會選擇(至少是部分的)配置相對穩健的銀行。
如果,非要投資於一家銀行,我的選擇會是:招行。


聲明:本人持有招行股票,不作為投資建議。
謝謝您的耐心翻閱!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321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