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全台只靠八百名醫師接生 五年後老化問題嚴重 產科醫師荒 健保獨立預算有解?

2015-06-15  TWM

如果有一天,台灣沒有產科醫師來接生,怎麼辦?這絕非危言聳聽,二○二二年有將近一半的婦產科醫師是六十歲以上,投入產科的人力愈來愈少。婦產科醫學會提出健保框出「生育總額」獨立預算的解方,值得各界深入討論。

撰文•郭淑媛

日前台北榮總婦產科醫師被控醫療疏失事件,讓婦產科醫療糾紛多與人力荒問題,再度浮上枱面,在各專科醫師中原本婦產科人力最吃緊,其中產科更嚴重,不少醫界人士憂心,若不盡速提出解方,未來台灣許多地方恐將找不到產科醫師接生。

根據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資料,目前全國婦產科醫師約二六○○人,其中有做產科接生業務約八百人,而去年台灣有二十一萬名新生兒報到,產科醫師負荷量吃重之 外,還有分布失衡問題,全國約四成以上醫療院所無婦產科,設有婦產科的門診中,高達六成以上沒有產科醫師。國家衛生研究院於二○一三年提出的報告也指出, 近五年來婦產科執業醫師人數僅成長五%,為各科之末,全台更有超過一五○個鄉鎮無婦產科醫師。

接生費用 僅切盲腸一成婦產科醫師人力最迫切的問題是老化,是所有專科平均年齡最高,專科醫師平均執業年齡為四十八歲,但國衛院報告指出,婦產科醫師平均年齡為五十四歲,至二二年將有高達四成九是六十歲以上。

「接生是很需要體力的,光是半夜接生,就是挑戰。」馬偕婦產科醫師、婦產科醫學會祕書長黃閔照說,一二年婦產科住院醫師訓練名額七十人,只招到四十多人, 有人做三天就辭職;婦產科醫學會前理事長謝卿宏也曾說,全國婦產科人力登錄,四十歲以下僅一三.六%,和全國醫師四十歲以下三八.六%相較,斷層嚴重。

衛福部先後提出不少政策工具,包括生育事故救濟試辦計畫、管控各科專科訓練醫師容額、增加住院醫師津貼等,近兩年婦產科招生情況已有改善,去年招到九成,是多年來最好的情況。

不過,黃閔照指出,婦產專科醫師招生雖有增加,最大問題是實際投入產科的勞力不足,馬偕醫院調查,總醫師畢業後有一半的人不做產科,只看婦科門診,做產科一個月接生超過十例以上是個位數。

另一問題是,新任婦產科專科醫師女男比,從○三年三八%比六二%,提高到一四年五八%比四二%,一一年到一四年住院醫師共一六五人,女男比約六二%比三 八%,婦產科醫學會的女性會員從八%提高到二○%,「但女性投入產科寥寥無幾,有些女醫師結婚生子後就不做產科。」黃閔照說。

黃閔照表示,醫學生不願走產科,主因是健保給付太低,目前生產案子的總給付(從產檢到接生)約三萬三千元左右,而接生費用不管剖腹產、自然產都是約八九○ 二元左右,且是給醫院,醫院再分給醫師只有三五至四○%的比率,大約三、四千元,「怎麼留得住人?」與此相較,外科光是做盲腸切除手術就有三萬三千多元。

「未來做產科與偏鄉的人力一定不夠!」黃閔照表示。

為了招收更多新血,婦產科醫學會除了建立生育事故補償制度,減少醫療糾紛困擾外,目前更努力爭取單獨編列一筆「生育總額」的獨立預算。

生育總額 重新分配資源黃閔照解釋,健保草創元年(一九九五年)婦產科給付占七%,目前在健保總額五千億元裡則只占四%,如果可以讓婦產科總額維持像過去一樣的占 比,這多出來的預算就可用來提升醫療品質。當然,黃閔照也知道,維持七%不太可能,所以獨立預算的額度可以再協商,但概念上,就是框住一個固定比率的預 算。

依婦產科醫學會構想,這筆預算用途包括:做「生育登錄」以掌握各地生產量;再結合建立「開放醫院」制度,在診所與醫院產檢,生產時到某醫院或某生產中心; 同時進行「高危險姙娠管理」,孕婦有高危險姙娠就轉診,甚至可「補助偏鄉孕婦」在產前住在醫院附近的救濟單位待產,這樣生產中心與診所都能維持運作,也可 推動就地產檢、就地生產。

給付點值 依風險高低調整牽涉到留住醫師的給付問題,則希望比照美國建立獨立醫師制度,即健保署將醫師費與醫院費依一定比例分開給付,同時低度與高度風險產婦的給付點值也不同。

黃閔照說:「內診費健保多給九十元,但醫院抽成後,只剩一瓶養樂多給醫師。」再加上健保對超過固定點數的部分打九折給醫院,醫院會控管不要超出額度,「修 理到的是處理重症的醫師。」對於這項解方,部分婦產科醫師感到悲觀,台大婦產科醫師施景中認為,「理念很好,但不可能辦到。」年輕醫師不願投入婦產科在於 工時長、報酬低、糾紛多,這個提議無法改善根本原因,「何況現在叫健保或政府出多餘的公務預算都是天方夜譚。」朝自費市場發展的禾馨婦產科醫師蘇怡寧說, 問題出在健保是「共產主義」,若健保不改變,在架構內修改,恐怕仍會失敗。全國醫師公會聯合會祕書長蔡明忠則表示,要解決醫師荒問題,應通盤處理,不可能 單獨支持某一科。

健保署醫管組副組長李純馥表示,健保有獨立總額預算是洗腎,在總額不變下,因人口老化洗腎人數增加,原本一點相當於一元的給付,現在只有○.八元,若實施產科獨立總額,未來可能出現類似情況。黃閔照則強調,台灣的生育數變化不大,框住總額才能提升醫療品質。

產科健保給付如何調整還有待討論來凝聚共識,但無論如何,正視產科醫師荒問題並提出解決之道,已刻不容緩。

婦產科醫師人力老化

—— 各年齡層婦產科醫師占比逐年變化 單位:占比(%)25~40歲 41~59歲 60~74歲 75歲2001 28.95 60.72 8.61 1.10 2008 16.53 73.84 7.61 1.61 2009 14.42 75.96 7.56 1.60 2010 14.22 76.66 6.94 1.72 2011 14.05 77.22 6.35 1.98 2012 13.73 77.54 5.88 2.41 註:部分醫師未登錄出生年月日,故有遺漏值資料來源:國家衛生研究院報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26

台大不想花錢的冷門研究 他創業做到賺錢 蘇怡寧跳脫健保框架 打造最強的產科艦隊


2015-06-08  TWM

台大婦產科前醫師蘇怡寧,3年前毅然自立門戶,跳脫健保體制,引領自費醫療選擇,推行團隊接生,吸引眾多婦產科好手加入,共同對抗台灣瀕臨崩壞的醫療制度。

撰文•鄧麗萍

「現在台灣的醫療環境彌漫著失敗主義,大環境不佳確實讓大家心灰意冷,但戰士不應該離開戰場,不應該選擇逃避。我們決定用另一種態度來回應,就是,把自己變得更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台大婦產科前主治醫師蘇怡寧,選擇正面對決當前的醫療崩壞。

這位擁有崇高學術地位的台大醫學院副教授,二○一二年,就在教授升等前夕,毅然放棄近二十年的努力,從台大醫院出走,引領婦產科自費選項、團隊接生等新規則,並投入他喜愛的基因醫學研究。

重視研究吸取新知

﹁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就像武林高手自創門派,吸引江湖好手紛紛加入,蘇怡寧的夥伴也日眾。目前禾馨婦產科有三十位專任醫師,都是從台大、榮總、 北醫等頂尖婦產科和小兒科慕名而來。短短三年,禾馨婦產科名聲就迅速傳開來,在台北已有兩個據點,第三個據點預計在下半年開幕。

「在台大的日子,一輩子都沒想過有一天會離開。」回想起當時,蘇怡寧仍有些激動。離開,是他深思熟慮後的痛苦決定。

他在台大醫院婦產科,一待就將近二十個年頭,每個月接生五、六十個嬰兒,看高危險妊娠、二十四小時無止境的接生開刀,加上門診、研究教學、演講邀約等,「真的是極限了。」他說。

但是,累不是他離開的主因,真正讓他灰心的是僵化的體制。原以為台大醫院身為教學醫院龍頭,以學風自由、鼓勵研究為宗旨,但在健保制度擠壓下,醫院連要追 求前進的動力都不見了。健保資源有限,醫院必須削減費用,首當其衝的就是研究經費。「但研究才是台大醫院的根基!」「對我來說,這是不可忍受的事。」蘇怡 寧直斥荒謬,做研究、買儀器很重要,總不能拿小刀去和別人打仗。尤其是發展快速的基因醫學,儀器動輒一、兩千萬元,但醫院已不足以支應這些東西,往往申請 送出去就要等上兩三年,等到儀器到手時已落伍。

一再退步,是台灣醫療最大的危機。「我們喜歡做研究、教學生,全台灣最聰明的人會來當你的學生,我們樂於發展新東西、演講、出國開會、吸取新知,那是很快樂的日子。」但,體制已讓創新變成不可能。

蘇怡寧講話飛快,精準而俐落。「在惡性循環中,我們從一流變二流,二流變三流,跟外面沒什麼差別,那我待在台大就沒有任何意義。」蘇怡寧掙扎許久,興起不如歸去的念頭。一二年,他和兩位志同道合的學弟妹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立禾馨婦產科診所,一度引發不小的震撼。

「其實我們要做的就是一種改變。」戰士無法選擇戰場,他在現有的健保制度下,另闢戰局。他的目標就是把看診的價值和尊嚴找回來。

引領自費醫療

不讓健保牽著走,讓產婦自選檢測項目在健保「低給付」下,醫院只能賣「陽春麵」,蘇怡寧不想再讓健保牽著走,「因為很顯然,那是不足的。」除了賣「陽春麵」,禾馨在遵循法理的範圍內,也賣「牛肉麵」、「牛排」,增設許多自費的服務,讓病人有所選擇。

禾馨雖是診所,卻是醫院規格。五百萬元一台的產科超音波機器,台大醫院只有一台,禾馨一口氣買五台。

「我的作法是把國際上現在該有的、最update(先進)的產前診斷給你選擇。你要什麼都有,但我不會硬要推銷。」蘇怡寧感嘆,健保二十年沒進步,產科給 付項目早在二十年前就定下,未曾改變過。以唐氏症篩檢為例,健保沒有給付,但在國外是常規。「我們不是為了自費而自費,而是讓產婦自己選擇。」除了大手筆 添購儀器,跟上國際水準的產前檢查外,禾馨的另一項創舉,就是推行「團隊接生」。蘇怡寧說,這並非新觀念,「只是沒什麼人有勇氣在台灣推廣,醫院推過都失 敗。」以前在台大,他常常門診看一半,就跑去接生,心裡又懸念著門診久候的孕婦,心理壓力很大。而且半夜接生,腦袋可能不清楚,風險也相對高。

成立禾馨之後,他決心重塑規則,讓看門診和接生的醫師分工,一次做一件事,把事情做好。「事實上,在美國早就如此做。」當年和蘇怡寧一同離開台大醫院創業 的林思宏醫師表示,團隊接生能讓醫師可以排班,專心看診及較充分的休息,對產婦而言,臨盆時永遠有醫師在,「不會讓妳在產房用力時,醫師還在趕來的路上闖 紅燈。此外,即使產程進度慢,也不會被抓去開刀。」經過一年多驗證,禾馨接生嬰兒不比台大少,現在每月接生達一百八十個新生兒。

禾馨從一開始只有三名醫師,如今擴展三十名專任醫師,「光產科,就有十五位,台大醫院產科醫師都沒有這麼多。」診所設有專任麻醉科醫師,也是禾馨的創舉。

另一間禾馨民權婦幼診所,將於七月開幕,屆時將有更多武林高手投奔他的陣營。「要把這些雄踞一方的醫師聚集起來,談何容易,這些人可不是用高薪就可以全部請得來的。」一名資深婦產科醫師表示。

蘇怡寧發動的醫療革命,讓同業願意與他共同奮戰。

「要打仗,診所是第一線,但也要後勤補給,所以我建了一個實驗室。」基因遺傳醫學研究,在台灣是沙漠,卻是蘇怡寧做了二十年的心血。

創建基因檢測實驗室

五人小團隊變百人企業,明年準備掛牌當初,他一手創建台大基因醫學部的分子遺傳實驗室,還自掏腰包請助理,想辦法寫計畫找錢,從草創時期的五人實驗室,十年後壯大成為三十人的醫療團隊。

離開台大醫院後,在家族支持下,籌到一億元資本,自行成立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目前員工一百多人。跟隨蘇怡寧十三年,從實驗室助理當到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總經理的洪加政形容,蘇怡寧是「很敢衝的人」,只要是對的事,他就會去做。

慧智是亞洲唯一可以真正做到臨床的基因檢測實驗室,目前營運已具規模,去年營業額達三億三千多萬元、每股純益五元,預計今年營業額可望成長二四%至四億一千多萬元,明年第一季登錄興櫃。

「自建實驗室,等於是幫台灣基因產業留個命脈,否則這樣下去,鐵定完蛋的。」隔著黑框眼鏡,仍能折射出他對基因醫學的熱忱眼神。採訪前一天,蘇怡寧看診到看凌晨一點。妻子陳君蕙形容,他現在做自己喜歡的事,即使比起在台大醫院時,工作時間更長、更累,但卻更快樂。

離開台大醫院、自立門戶,蘇怡寧就像封印被解除了的巨人,積壓已久的能量,終於找到出口,迸發耀目光芒。

「我們不是要打破規則,只是想建立屬於我們自己的規則,試圖找回本該屬於我們的尊嚴與夢想。」如今,蘇怡寧心中夢想的藍圖一個個被實現,禾馨婦產科以一年開一家的速度拓展版圖,更建立起婦產科醫療新規則。

醫療體系或許崩壞了,但人都在。「我要建立制度。」蘇怡寧道出堅定的心志。面對險象環生的醫療現況,只要憑藉無所畏懼的勇氣,即使在絕望中,也會長出希望。

蘇怡寧

出生:1966年

現職:禾馨婦產科執行長、慧智臨床基因醫學實驗室執行長經歷:台大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學歷:台大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博士、台大醫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0243

孕產婦死亡率增長30% 聽產科專家講五大因素

全國婦幼衛生監測數據提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孕產婦死亡率出現升高趨勢,孕產婦每十萬人死亡18.3人,比去年同期增長30.6%。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了孕產婦死亡率如此顯著的上升?

第一財經專訪了北京市複興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姜桂英,請她結合臨床經驗分析孕產婦死亡率上升的原因以及如何規避孕產期風險。

第一財經:根據國家衛計委公布的數據,今年上半年孕產婦的死亡率比去年同期增長了30.6%。這個數字讓很多人感到意外。根據您在臨床觀察的情況,到底是什麽原因導致孕產婦死亡率出現這樣的上升?

姜桂英:孕產婦死亡率增加,原因比較複雜。首先是高齡產婦比例增高,現在大家生孩子的年齡越拖越晚。本來正常20多歲該做的事,現在拖到40多歲,內科的合並疾病,糖尿病高血壓等比例就會高,懷孕後就會加重。內科的其他疾病,包括腫瘤等的發生率也會高一些。還有的是很多年不孕,好不容易通過輔助生殖技術懷孕,有的還是雙胞胎,多胞胎,這都增加了孕產風險。

其次,現在第一個孩子的剖腹產率太高了,以前想著就生一個,輕易地就剖了,現在放開二孩了說再生一個,孕產風險就加大了。本身瘢痕子宮妊娠的風險就很大,比如前置胎盤、再次剖腹產的比例都會增加。在剖腹產的過程中,瘢痕子宮本身的收縮性就差,損傷的機會增加,產後出血的機會也增加,所以風險也就加大了。

第三個,現在對孕產婦及家屬的教育不夠,老百姓對孕產的觀念需要改善。現在孕婦營養過剩、孩子偏大的現象很普遍,孕期糖尿病、孕高癥增加了,難產的幾率也增加了,順產的難度加大。產道損傷,產後出血等也都會增加。

現在有一個誤區,大家都以為孩子越大越好,多喜慶啊,八九斤的大胖小子,豈不知在生產過程中會帶來風險。總體看,目前家屬對懷孕風險的認知度是不夠的。

還有一個原因,流產的普遍多發也加大了孕產風險。不少女性年輕的時候做人流,該生的時候懷不上,然後做試管嬰兒,一系列的並發癥風險就大了,比如子宮內膜的損傷可能會增加,胎盤粘連,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等等,這樣分娩的風險就增加了,產後出血的機會也增加了。不管是人流藥流,都會使以後的孕產風險加大,過去大家對這個的認知很不夠,女性朋友一定要註意這個問題。

最後,產科醫務人員醫護壓力過大可能也是一個原因。今年一方面因為去年是羊年,一些看重屬相的人紮堆到今年生了,再加上今年全面兩孩政策放開,多種因素導致孕產婦的數量增加很多,這就給產科工作增加了很大壓力。產科工作忙壓力大風險高,這是大家都看到的,同時產科的待遇又很低,現在剖腹產的收費還是幾十年前的價位,順產一個接生費是180多塊錢,剖腹產540多元錢。這樣,醫務人員的價值體現不出來,收入很低,但工作勞動強度非常大。晚上一般的產房,一夜生十幾個,值班的醫生護士整宿不能休息,非常辛苦。所以產科的人才流失非常嚴重。人手短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當然就可能增加風險了。

第一財經:孕產婦死亡率上升的消息也讓不少孕產婦和家屬感到恐慌。這種恐慌是不是多余的呢?

姜桂英:我倒不覺得多余。很多孕產婦和家屬的風險意識特別淡漠,現在有必要讓大家知道生孩子是有風險的。孕期要加強監護、指導,要監護妊娠相關的並發癥,比如妊娠貧血啊,巨大兒等等,這些監護好了,才能減少孕產婦死亡。現在4公斤以上的巨大兒太多了,整體胎兒偏大。還有的孕婦,一懷孕就不上班了,什麽都不幹,在家保著胎,天天吃了也不動,其實是增加了風險。

第一財經:從孕產婦死亡的案例看,有些是不是可以避免的?

姜桂英:從總體來說,有的孕產婦死亡可以避免,有的不可以避免,有的創造條件可以避免。也就是說,把所有的監護都做到位了,孩子大小合適了,各方面監護到位,加強責任心,也許有的死亡是可以避免的,但很多是並發其他疾病,即使都做到位了,也很難避免。現在醫院對這類案例是很重視的,一旦發生一起,全市都要討論,看到底是什麽原因,是不是可以避免。所以,歸根結底,我想說的是,生孩子是一件有風險的事,家屬和孕產婦都需要提高認識,適度飲食和運動,減少巨大兒,同時盡量在正常生孩子的年齡生孩子,不要拖得太晚,人為增加孕產風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3482

大城市三級醫院產科“一床難求” 衛計委提出這三招

國家衛生計生委12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啟動婚育新風進萬家活動等有關情況。國家衛計委婦幼司副司長宋莉表示,今年以來在大城市尤其是三級醫療機構產科床位“一床難求”的問題比較突出。要緩解當前存在的產科“一床難求”、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一是調整擴增服務資源,二是建立分級建檔制度,三是聯合互助。

會上,有記者提問稱,從“全面兩孩”政策實施以來,尤其是大城市出現三級醫院“建檔難”的問題怎麽解釋?高齡、高危孕產婦有一些增加,針對她們有一些什麽具體服務?

宋莉表示,確實今年以來在大城市尤其是三級醫療機構產科床位“一床難求”的問題比較突出。立足當前,要著力緩解當前存在的產科“一床難求”、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結構性短缺的矛盾,一是調整擴增服務資源,充分利用好現有的醫療資源,比如說通過醫療機構內的科室間的床位調整,包括像三級醫療機構很多將特需病房調整擴大為普通病房,盡可能的擴增產科床位。二是分級建檔制度的建立,通過實施分級建檔制度,包括像建立孕產婦建檔服務中心這些措施,合理的分流和引導孕婦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來選擇建檔機構,緩解三級醫療機構產科人滿為患“一床難求”的供需矛盾,力爭讓每一位孕產婦都能夠得到及時、安全、高效的服務。三是聯合互助,促進優質婦幼健康服務資源下沈。比如我們鼓勵各地組建婦幼健康服務聯合體,遠程會診,對口支援等多種方式,進一步來提高基層醫療衛生服務機構的服務能力,促進優質婦幼健康服務資源的下沈,來促進區域間的服務能力的均衡發展。

宋莉稱,“從長遠來看,我們在積極落實‘十三五’規劃,將實施婦幼健康和計劃生育服務保障工程,按照‘兩綱’提出的明確要求,到2020年省、市、縣均設置一所政府舉辦標準化的婦幼保健機構。”

宋莉還強調,同時要加強綜合醫院產兒科建設,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規範化的產科和兒科門診的建設,健全婦幼健康服務體系,此外還要加快孕產婦和新生兒危急重癥救治能力的建設,加強產科兒科醫師、助產士專業人才的培養使用,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272

港大深院產科 黃牛黨賣籌

1 : GS(14)@2016-07-06 07:43:19

■港大深圳醫院產科預約困難,引起當地市民投訴。資料圖片


【本報訊】香港大學深圳醫院開業近4年,有當地市民近日投訴難以用正常途徑預約醫院產科檢查,並且發現原來預約檢查位都被黃牛黨取得,並以2,500元人民幣(約2,910港元)出售,他質疑院方的預約制度透明度不足。



索價逾2,900元


深圳市民童先生向深圳媒體投訴,稱他上月想為懷孕的妻子預約到港大深院產前檢查,但因該院產科規定不能在網上及現場預約,只能以電話預約,他從上月15日開始,不停打電話到產科的預約專線,半個月過去他都只能聽到電話錄音,從未得到真人接聽。他近日到醫院向成功預約的孕婦打聽,對方竟稱是買黃牛取得預約號,又教路稱只要在微信將自己的身份證號碼、姓名及懷孕周期告訴黃牛黨,對方2至3日就可以提供預約號,每次索價2,500元人民幣(約2,910港元)。深圳媒體連續幾日嘗試致電港大深院產科預約專線,發現確實無人接聽,只有語音不斷說「你撥打的用戶正在通話中,請稍後再撥」。《蘋果》記者昨午亦致電該專線,只能聽到語音指預約已滿,「為確保產婦的安全及順暢就診,產科初診號源有限,請關注下次放號情況,謝謝關注及理解」。港大深院回應質疑時指,要預約產科一定要實名登記及核實個人資料,每一個電話號碼亦只能預約一名孕婦前來檢查。院方已安排專人進行網絡監察,並研究其他更公平的預約方式。■記者黃兆康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news/art/20160705/19681847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499

【港產科企】港產Startup贏到去歐洲「香港覺得我哋唔得」

1 : GS(14)@2017-08-04 06:01:09

曾因「太普通」而失去於數碼港創意微型基金(CCMF)資助,這間名叫Kami的港產Chatbot開發商轉到北愛爾蘭申請Start Planet創業基金,最後更獲它們選為最具投資價值企業,今日已成為一間英國註冊公司。Kami創辦人張子良說:「其實我想留響香港,但香港覺得我哋唔得。」張子良在接受訪問時說,一初申請CCMF是打算申請10萬元資助,填十幾廿頁紙之後,表格被彈回,理由是「用咗舊版表格」,他唯有再填過,最後答覆是「唔qualify,個Project太普通,我當然失望啦。」後來他將項目申請北愛爾蘭創業計劃Start Planet基金,他本人亦都英國做開發三個月,結果贏得Start Planet的最具投資價值企業獎項,獲得英國政府認可成為創投基金環球企業計劃(GEP)公司,而這個計劃每年全球只有6至7間Startup可以參與。
Kami是Chatbot開發商,專注發展金融及銀行服務方面,與別不同的是,它可以記得你講過什麼,從而推理上你需要什麼。張子良解釋,傳統的Chatbot,你與它十句對話之後,之前對話內容,系統沒有記憶,但他們的系統會將所有對話儲下來,之後再抽出來進行整理。「令到系統記得可以知你想法,推理你想要咩。」他再舉例說:「你同Chatbot講,你想同父母去日本要買保險,之後改變主意,都係唔去日本轉去上海,現有系統會將上海取代日本成為你的目的地。」若果你進一步問「成家人去日本同上海,兩地價錢差幾遠,全球無一個Chatbot可以答到你。」但Kami系統因為對之前對話有記憶,所以可以有答案。至於主要發展金融及服務業的Chatbot主要是這個行業目標為本,「希望將利潤最大化」。他說:「八至九成人用Chatbot都係無聊,知你Chatbot蠢,玩下你,你炒粉,我好開心。」所以公司才以金融業作為發展起點,用Chatbot的人多數目標為本,結果簡單,過程會較其他復雜,因為決定點(decision point)較多,但最終目標都是賺錢。作為初創企業Kami發展藍圖是於今年第二季進行市場檢測,為特定前期用戶(主要是金融業)制定方案,預計至今年底開放平台測試,擴展支持其他行業,優化用戶介面及功能,建立銷售伙伴,預期於明年第二季公開發布,可望有黑客式增長。張子良指出,公司至今成立兩年半,目前開始推廣予銀行及保險客戶,目前於香港有兩間在洽談中,英國亦有一至兩間金融服務企業在洽談中,另外亦一間中介公司洽談,由中介公司轉售產品。展望未來,他指出,公司目前於美國申請兩項專利,另在歐盟申請一項專利,不排除有被併購的機會,但他更希望公司未來可以發展成為Salesforce。




來源: http://hk.apple.nextmedia.com/financeestate/art/20170803/2011045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948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